效能监察制度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效能监察制度(通用8篇)

效能监察制度 篇1

执法、效能监察管理制度

现行版本:A[2009]

目录

56目的…………………………………………………………………………2 范围…………………………………………………………………………2 职责…………………………………………………………………………2 过程描述……………………………………………………………………2 相关文件……………………………………………………………………5 记录…………………………………………………………………………5目的为加强公司的执法、效能监察工作,充分发挥监察的职能作用,提高工作效能,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执法、效能监察工作。3 职责

3.1 纪监审工作部是公司执法、效能监察工作的牵头部门。在执法、效能监察工作中,加强与有关业务部门、专业监督部门的联系,搞好协调配合。

3.2执法、效能监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原则,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保证政令畅通,促进廉政勤政,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公司的改革、发展、稳定服务。3.3执法、效能监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监察的原则,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在适用法律和政纪方面人人平等。

3.4执法、效能监察要依靠群众,依法监察,坚持教育与预防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奖励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3.5监察人员必须熟悉执法、效能监察业务,掌握生产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忠于职守,秉公执法,清正廉洁,遵守纪律。

3.6各部门要重视、支持执法、效能监察工作,与纪监审工作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为执法、效能监察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4 过程描述

4.1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分级管理,分级监察的原则,对监察对象进行监督检查。纪监审工作部在公司总经理的领导下,开展执法、效能监察工作,并接受集团公司监察部的业务指导。执法、效能监察的对象是公司行政管理部门、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4.2纪监审工作部根据情况可以直接办理公司的执法监察项目,并将上级监察部门确定的执法、效能监察项目纳入公司的执法、效能监察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4.3公司主要在以下方面开展执法、效能监察:

4.3.1 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决定、命令的情况;

4.3.2 执行国网公司、集团公司和公司的规章制度以及政令、重大决策的情况;4.3.3 检查管理部门、部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情况;

4.3.4 检查监察对象在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中,是否做到了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为中心,保证资产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的情况;

4.3.5 上级监察部门统一部署的监察工作; 4.3.6其他需要监察的事项。4.4 监察的工作方式:

4.4.1 根据监察工作计划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察;

4.4.2根据上级监察部门的部署以及公司的工作需要进行的专项监察;4.4.3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察;4.4.4其他方式。

4.5监察可采用的承办方式

4.5.1由纪监审工作部提出监察建议,公司统一部署,纪监审工作部参与;4.5.2由纪监审工作部主办,吸收有关部门参加; 4.5.3其他部门主办,纪监审工作部参与。4.6 专项监察流程

4.6.1选题立项

根据公司领导部署、有关部门要求,围绕改进管理、提高效益以及公司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认真分析选题,确定执法、效能监察项目,提出监察项目计划,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上报集团公司。

4.6.2 制定方案

根据监察项目计划,纪监审工作部制定执法、效能监察实施方案。内容包括:工作内容、指导思想、目的要求、政策依据、组织领导、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等,经公司总经理批准后实施。

4.6.3 组织实施

4.6.4确定参加执法、效能监察的工作人员,组成监察组,必要时可以请有关部门人员和具有专门知识、技能和技术的人员参加。

4.6.5组织参加执法、效能监察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和实施方案,明确目的、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充分做好实施前的准备。

4.6.6将有关事项通知被监察单位(部门、项目部),被监察单位按通知要求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总结材料报送监察组。

4.6.7监察组按照实施方案,对被监察单位进行监察(全面或抽查),监督检查项目落实情况,对执法、效能监察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查清事实,分析问题的性质、原因、危害及后果。

4.6.8发现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公司领导和上级监察部门报告。4.6.9评估总结

4.6.9.1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估执法、效能监察情况,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和改进意见。

4.6.9.2写出执法、效能监察工作报告,报公司总经理批准。

4.6.9.3向被监察部门和有关人员正式下达执法、效能监察建议或决定,被监察部门和有关人员无正当理由必须执行或采纳,并在规定期限内将执行或采纳的情况报纪监审工作部。对建议或决定有异议的,可在收到监察建议或决定的次日起十五日内向纪监审工作部申请复议。

4.6.9.4将执法、效能监察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立卷归档。4.7跟踪反馈

4.7.1监督检查监察决定或建议的落实情况。4.7.2调查了解执法、效能监察的效果。

4.7.3征求有关人员对开展执法、效能监察工作的反映。

4.8纪监审工作部在执法、效能监察中根据有关规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8.1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了解情况。

4.8.2暂予扣留或封存能够证明违法违纪行为的文件、资料、物品和非法所得。4.8.3要求被监督、检查的部门和有关人员提供文件、资料和其他必要情况。4.8.4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执法、效能监察监督事项所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4.8.5责令被监察部门和有关人员停止正在或有可能损害国家利益和公司、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

4.8.6对发现有严重违法违纪嫌疑的人员,建议其主管部门暂停其公务活动或职

务。

4.8.7对涉及违法违纪案件人员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可以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核查。

4.9执法、效能监察工作中有关问题的处理。

4.9.1表彰、奖励或建议表彰、奖励模范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上级有关决定、命令,忠于职守,履行职责,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

4.9.2纠正或建议纠正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上级决定、命令及公司规章制度的行为。

4.9.3对于积极开展、参与执法、效能监察工作并作出突出成绩的部门和人员,给予表彰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4.9.4对于干扰、影响执法、效能监察工作开展的部门和人员给予批评教育,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4.9.5建议纠正或撤消不适当的决议、命令、指示。

4.9.6分析带有普遍性、突出性问题的原因、危害及对策,提出改进管理、完善制度的建议。

4.9.7对于给国家、集体和职工利益造成损害的,要求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4.9.8对执法、效能监察中发现的案件线索,按有关规定处理。5 相关文件:

5.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 5.2《国家电网公司效能监察办法》 5.3《监察管理程序》6 记录:

效能监察制度 篇2

目前, 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急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商贸发展迅速, 大大促进了我国配网用电需求急剧增长, 从而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大力发展。而如何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电力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因此提高供电质量、服务质量、降低配网线损成为实现电力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而配网线损不管在损失电量的绝对数量上, 还是在电网的损失比例上, 都占据了较大的份额。因此, 配网的降损显得尤为重要。

1 关于配网线损概述

1.1 关于线损定义、组成以及分类

电能在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有功电能、无功电能和电压损失的总称即为电损。线损主要由固定损失、可变损失和其它损失三部分组成。而现在目前我国供电公司的实际线损可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两类, 管理线损指因计量设备误差、电网元件漏电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电能损失;技术线损一般是指正常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1.2 线损率

何为线损率, 所谓的线损率就是衡量线损高低的指标, 线损率的高低代表了整个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的水平, 是电网经营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

线损率的计算公式= (供电量-售电量) /供电量×100%, 即△A%= (AG-AS) /AG×100%。其中供电企业效益高低是由售电量的大小和线损率的高低所决定的, 而国民经济的发展制约着售电量的大小, 并且线损率的高低却是电力企业规划设计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2 配网线损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 我国线损严格按照电压分级进行管理, 其中35k V及其以上电网的线损较低, 10k V和380V网损历年来居高不下, 高损线路较多, 与国际水平相比较平均线损高出6%的水平, 对于电力公司的总体效益产生了负面作用, 同时也造成了电力能源的浪费, 文中我们以10k V电网线损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10k V线损量化不够

抄表员在进行手工抄表时, 只能挨家挨户进行抄表, 抄完全部用户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即使进行自动远程抄表, 也要逐个通信完成抄表, 由于通信耗时, 遍历全部用户也要数小时, 相差1h的用户数据相加也是不行的, 除非抄定时冻结表底, 在保证对时误差小的情况下才能够保证用户数据的时间段清楚, 相加才有意义。同理, 也要求同时抄变电站出线电能表, 相减才有意义。

2.2 10k V线损居高不下

社会分析以及实际情况证明, 我国10k V线损偏高并且一直居高不下, 而偷电漏电是导致10k V线损较高的主要原因, 从理论上来说线损较高是由于运行的方式、配置不合理引起的, 这两点会引起理论上线损的增高, 与偷电漏电相比较, 这两点原因显得无足轻重。

2.3 浑水摸鱼、偷漏电现象严重

目前来看, 国家的高耗能产业不再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 在这些高耗能企业成本总额中电力支出是主要部分, 百分比达到30%以上, 为了跟大型企业竞争、盈利, 想尽一切手段地偷电, 由此来节省电费;一些公司内部成员在线损比较混乱的时候, 做同流合污之事, 协助一些用户偷电, 通常我们以为是漏电。由此可知, 偷电漏电有非常广大的市场需要, 在客观的金钱诱惑下, 在企业内部有机可乘的条件下, 导致了目前偷电漏电现象严重。

2.4 反窃电措施与窃电招数层出不穷

针对一些用户的盗窃手段, 供电部门做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 比如说常见的“封变出口、低改高、封端子、封表”等措施, 在市面上也出产了很多的反偸反盗设备, 有一些甚至还向相关部门申请了专利。在偷电与反偸电的不断争斗中, 就像小偷跟公安一样, 总是你来我往, 今天你占上风, 也许明天就是我占上风, 窃电手段源源不绝, 反盗电的方案设施虽然也在不断的提高, 但是相对于窃电手段来说总是落后, 这就导致了窃电的用户越来越多。

2.5 管理办法难落实

各级电网企业非常重视线损管理, 营销岗位上的领导与员工兢兢业业, 想出了不少管理办法, 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对于降低线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一定的难度, 主要表现在规章中的指标已量化, 而线损数据模糊, 人为调整数据后奖罚有失公允, 罚不能到位, 被管理者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到降线损的措施上, 而是放在了关系上, 毕竟修改数据报表比降真实数据容易。

所有的电网产业都十分关注线损率的高低, 不管是企业管理层还是基层员工研究出很多针对线损的管理方案, 出台了系统的规章制度, 对线损的管理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 但是在现实操作者还是有很大的障碍, 因为规章制度中的各项数据已经稳定化, 而线损数据却一直在变化, 针对人为调整数据的奖罚上有些不一致, 处罚不能完全到位, 管理上操作困难;被管理的人员不是去思考怎么降低线损程度, 而是在想怎么去修改数据, 毕竟简单的修改要比实际降损容易的太多。

3 加强配网线损管理效能监察

3.1 法律手段加强配网线损管理

相关企业应着重应用法律手段, 对窃电情节严重、证据属实而造成犯罪的用户, 我们应当直接交予司法部门, 要求司法部门对其进行法律严惩, 并且同时动用新闻媒体的力量, 对社会上的用户进行用电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让广大的用户对窃电的做法以及引起的严重后果有深刻的了解和认知, 在社会层面上营造一种合法用电、遵守规章制度用电的良好氛围。

3.2 明确效能监察目标以及强化效能监察分析

电力企业要把每条线路的情况考虑清楚, 所有的供电企业的线损数据进行精确的核查, 每一个供电所都必须为年度线损指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指标进一步分解, 分解到台区甚至每一个基层工作人员。同样的电力企业要建立一套系统的奖罚体系, 把线损和每一个人的业绩联系起来, 有奖就有罚, 严格考核, 让效能监察分析制度变得更加完善, 各电力部门要定时召开相关的分析会议, 严谨的去分析线路管理、时间、抄表时差、负载等等原因导致的线损浮动情况, 有理有据的制定出降损以及跟班调查的方案, 准确的找到减少线损的方向。

3.3 督促责任部门加强技术和管理降损力度

加强对各责任部门技术监督, 强化管理。 (1) 对计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制定严格的管理标准; (2) 加强抄、核、收管理, 实现分线、分台片考核, 增强供电职工的责任心。通过对前期线损分析和现场督查, 以监察建议书等形式督促营销、多经、供电所等责任部门加强表计轮换和用电检查工作, 要求对各关口表计分期分批进行轮换, 不断提高计量的准确性。持续开展用电检查, 重点加强对高损线路、高损台区的营销普查, 重拳查处窃电和违章用电行为, 全力堵塞营销漏洞。

3.4 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

随着近几年窃电手段越来越智能化, 供电企业要遏制窃电的发生, 就要加大技术和资金投入, 变“事后堵漏”为“事前防范”。例如, 按上面介绍的技术方案, 构建用电监察系统, 在实现自动抄表、负荷控制的基础之上, 完成线损在线统计、重灾线路排队、异常用电户的判别等功能, 控制窃电发生。

3.5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用电稽查队伍

用电稽查工作作为原则性强、技术水平要求高的工作, 既要有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 更要有一支思想作风好、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在稽查管理工作中, 制度要严, 教育要勤, 反腐倡廉, 奖惩分明, 有一支高效廉洁、具有高度责任感的队伍, 是开展用电稽查工作的重要保证。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降低配网线损是电力企业获得经济效益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加强配网线损的管理和效能监察对于电力企业有非同凡响的意义。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定期进行线损分析, 及时制定降损措施实施计划, 并制定确实可行的网损率计划指标, 完善我国电网规划设计和电网改造工作, 从而带动整个线损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彭建春, 王春生, 杨期余, 卜永红, 常双宪.配电网线损集成管理系统[J].中国电力, 2013:11~13.

[2]刘洁, 邱明德, 余熙.配电网性能分析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的建立[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13~15.

[3]施流忠, 杨东俊, 刘巍, 丁心海.配电网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系统的开发研制[J].供用电, 2011:12~15.

效能监察制度 篇3

一、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的目的与意义

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是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业务事项或活动,监督检查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或下属单位执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及其履行职责情况,发现管理缺陷,纠正行为偏差,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自我完善,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督工作。通过开展效能监察,能够及时发现各类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改变制度缺失、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等现象,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建立健全制度并督促落实为着力点,促进公司建立长效机制,从而促进企业运行的自我约束,促进经济效益的稳步增长。

二、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作用

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主要有预防、发现、监督、促进、保证和服务等六个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谈谈与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关系密切的发现、促进和保证作用。

发现作用。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其中一个监察内容就是企业各业务流程。通过分析企业的规章制度,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是否有偏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查处失职、渎职行为,挽回因管理粗放、工作失误、制度执行不到位而造成的资产、资金流失,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利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保证作用。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国有企业的各项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还能够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秩序、管理行为正常开展,从而为企业经营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三、开展国有企业效能监察的途径

效能监察工作不断开展的过程,也是企业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发现、堵漏、预防、警示不断完善的过程。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国有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将不断得到提高。標准与制度是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依据和标准。依托效能监察,促进督促、协助和检查工作的落实,同时,根据效能监察的情况,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实现有序管理,按制度办事,从而将制度落实到位,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的不断完善和优化。

(一)促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抓住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弱点和热点问题,分层实施。工作中,要把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企业改制和结构调整、大额资金运作等重大事项作为重点来抓;把经营管理中可能涉及到的违规操作等薄弱环节作为重点来抓;把职工普遍关注的、反应强烈的问题作为热点来抓。只有分清主次,才能对症下药。

选题立项要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增强效能监察工作的科学性。调研选题是效能监察重要的前期准备,其实质是寻找效能监察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选题方向是否正确、针对性如何,直接影响效能监察工作的成效。因此,选题立项时,必须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单位、业务部门和有关业务领导的意见,确定当年的效能监察项目和主要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二)加强制度建设

跟踪督查是效能监察工作的关键环节,查问题、抓整改是跟踪督查的主要内容,也是衡量效能监察工作成效大小的重要指标。纪检监察部门应发挥跟踪督查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业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典型问题,在抓好整改的同时,更应从管理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管理,提高效益,保证生产经营健康有序进行。

(三)完善制度与规范流程

纪检监察部门应与相关单位、部门建立联席工作制度,定期了解企业相关部门工作情况,将一些好的做法、成熟经验等以文件制度或者流程的方式固定下来,以达到监察一个领域、治理一个领域、规范一个领域的目的。例如,某国有企业通过车辆外协效能监察,明确了车辆租赁管理工作归口管理部门,下发了规章制度,对租赁程序、标准进行了规范管理。

效能监察制度 篇4

项效能监察的通知

公司各部门: “三重一大”事项是关乎企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问题。在公司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三重一大”制度体系,规范“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行为,是实现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为进一步推进公司领导班子民主、规范、科学决策,经研究,决定在公司开展“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效能监察。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督促公司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存在的不规范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和议事程序,规范领导人员用权,防止决策失误,规避企业决策风险,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构建和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项目组织管理

(一)成立“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效能监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此项工作的领导。

组 长:周明智

成 员:凌 武 李平原 张兴斌 朱蓓蕾 邓仙桂

许泽怀

(二)成立“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效能监察工作小组,负责此项工作等具体事务。工作小组设在监察审计部。

组 长:凌 武

组 员:鄢文科 伍 洋 龙巧燕 郭凤归 夏 莉 张 龙 尹 强

三、项目任务

重点围绕公司基建期间“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建立、执行、监督等三个方面进行监察。效能监察工作组重点检查“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否建立、决策内容和方式是否明确、权限是否清楚、程序是否规范完整、执行是否严格有效、监督是否有力、违规是否纠正等内容。

(一)“三重一大”制度建立监察内容: 1.是否建立《重大事项决策制度》;

2.是否建立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等制度(总经理办公会议议事规则、党委会议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

3.是否根据实际制定“三重一大”的具体内容和重大事项决策的具体程序和方式。

(二)“三重一大”制度建设情况重点监察内容: 1.“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的具体内容在本单位是否有明确界定;

2.“三重一大”内容上什么会议研究、讨论,是否有明确要求;

3.“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是否完整、便于操作; 4.决策主体责任权限划分是否明确清晰,便于执行; 5.决策程序及决策方式是否规范具体、便于实施; 6.决策制度是否存在重大遗漏。

(三)“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情况监察内容: 1.决策前业务主管部门是否对重大事项决策进行充分调研、论证;

2.决策是否充分发扬民主,按照规定程序和方式形成决策;

3.重大事项的决策,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是否明确签署个人意见;

4.重要人事任免,是否事先征求纪检监察机构的意见; 5.决策的事项、过程、参与人及其意见、结论等内容,是否完整、记录是否详细并存档备查;

6.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是否一贯坚持,并规范操作。

(四)“三重一大”制度执行的监督情况: 根据“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的建设情况,落实监督保障措施是否完善:

1.“三重一大”制度有无相关监督规定; 2.监督主体及监督职责、程序是否明确;

3.监督渠道是否畅通,监督过程是否能够保证有效制约;

4.决策后评价制度、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及纠错机制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

四、项目进度及安排

(一)选题立项(2014年3月)1.根据公司的统筹部署,填写效能监察立项表,经过审批后予以实施,编制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相应的责任,确保效能监察工作有序开展(3月30日前完成);

2.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效能监察工作进行立项,并登录纪检监察信息系统。

(二)组织实施(2014年4月至8月)

1.成立“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效能监察项目组,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管理责任(3月30日前完成);

2.公司各部门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自查,并将自查情况报公司监察审计部。具体任务分工: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建设情况由总经理工作部牵头负责;重要干部任免制度建设情况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负责;重要项目安排制度建设情况由经营部牵头负责;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制度建设情况有财务部牵头负责;“三重一大”的监督情况由监察审计部负责。各部门在6月20日前将自查情况报公司监察审计部;

3.根据自查阶段的情况,公司开展对决策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视情况下发监察建议书;

4.针对效能监察过程中查找出的问题,效能监察小组及时与被监察部门进行沟通,各部门要认真进行整改落实,并完善制度;

5.将工作开展情况及时登录纪检监察信息系统。

(三)总结阶段(2014年9月)效能监察工作小组在监察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效能监察资料的整理、分类、归档及数据信息的汇总处理工作。要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总结报告。10月1日,公司监察审计部将专项效能监察工作总结报分公司监察审计部。

五、项目要求

(一)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的效能监察工作。在监察过程中,一方面认真总结好的做法和经验,另一方面也要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管理的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

(二)要对照 “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涉及的主要事项,相关部门对“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执行情况每月底及时报监察审计部汇总,对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

(三)各部门要进行制度建设情况的清理,配合效能监察办公室的检查工作,明确任务,各负其责,提供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和情况,保证公司“三重一大”集体决策执行情况效能监察工作顺利开展。

效能监察制度 篇5

者:

一、效能监察的概念

二、效能监察的目的

三、效能监察的标准

四、效能监察的内容

五、为什么要开展效能监察?

1、是促进经济建设、保证政令畅通的需要。

2、是促进高效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需要。

3、是全面履行监察职能的需要。

4、纪检监察机关(部门)有精力开展效能监察。

5、开展效能监察有好处。

(1)促进廉政建设。(2)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纪检监察机关(部门)的作用。

六、如何开展效能监察

(一)效能监察的基本形式

(二)效能监察的基本方法

(三)效能监察的基本步骤

3)(七、开展效能监察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效能监察的概念

1、监察的概念---监察是指对有关单位或人员的有关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和违法失职行为的查处。

在一定时期内,“监察”是专有名词,专指行政监察。

2、行政监察---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所任命的其他人员(统称监察对象)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及违法失职行为的查处。

行政监察的发展---行政监察职能随着国家职能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国家建立后,先由皇帝直接负责,逐步由御史代行,直到产生专门的机构和官员。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太尉、丞相三公并立,位高权重。汉朝“汉袭秦制”又有所发展。汉时的刺史,即是中央派往各地的监察官员。唐时第一次把监察这个名词与监察官员的职务名称结合在一起,当时的御史台里设了察院,其中的官员叫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工、兵、户、礼、刑、吏六部的政令得失和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明、清基本沿袭了秦汉以来形成的监察体制。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与现代社会的监察制度有两点主要的不同。一是监察官员除行使监察职权外,有时还要参加大理寺对重要案件的审理,甚至带兵打仗等.二是监察官员只能一切唯皇帝的 命令是从,不能单独依法进行监察。现代社会的监察体制,一般是在政府内部设立行政监察机构,对本级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及其公务员进行监察,与社会对政府的监督一起,形成了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的完整的监督体系。还有一种形式,是在议会下设监察机构,对政府进行外部监督,如西欧。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从1949年成立时起,就在政务院下设监察委员会,1954年政务院改为国务院,监委会随之改为监察部,直到1959年因种种原因被撤销。1986年12月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国重新组建监察机构,北京市监察局于1987年10月10日正式挂牌办公,于1993年3月16日与市纪委合署办公至今。

现在的“监察”已经泛化,如水利监察、环保监察、市容监察、城管监察、劳动保护监察等,但在很长时间内,监察就是指行政监察。

企事业监察的概念---企事业单位内部监察机构依法对本单位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检查及违法失职行为的查处。

3、效能监察的概念。“效能”这个词的原意是指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把这两个词合成为“效能监察”一个词,“效能”在这里涵义就小多了。它实际指的是行政管理的效能,即行政管理活动这一事物所蕴藏的有利的作用。而行政管理活动的效能,主要从能力、效率、效果、效益这四个方面体现 出来。行政管理能力是实现行政管理高效能的基本条件。不难想象,没有或缺乏行政管理能力的机关组织或工作人员不可能产生和发挥高的管理效能。行政管理效率指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管理工作量,或者说是某一行政管理工作所获的成果与完成这一工作所花时间和人力的比值。用人、用时越少,效率越高,反之亦然。行政管理效果指行政管理活动所产生的实际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它是衡量行政管理好坏的直接标志。行政管理效益是指行政管理活动所产生的直接经济利益、社会利益或客观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影响。行政管理效能的这四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从不同的侧面反映行政管理的效能。行政管理效能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行政管理活动情况的综合反映。

行政管理效能的含义明确了,行政管理效能监察(以下简称效能监察)的含义也就明确了:效能监察是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行政管理中依法行政履行职责的能力、效率、效果、效益问题的监督检查,及对行政管理工作中违法失职行为的查处。

企业效能监察的含义:企业监察部门依法对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类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中依法管理履行职责的能力、效率、效果、效益问题的监督检查,及对企业管理工作 中违法失职行为的查处。

二、效能监察的目的

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这是开展效能监察的根本目的。

我们国家历代统治阶级对勤政、效能问题都是很重视的,对官员的评价有清官、贪官、昏官之说。有一传说,某县官死后去见阎王,对阎王说:“我为官很清廉,到地方去不吃不拿不要,只喝一杯开水。”阎王说:“设官应该为民办事,不办事还不如摆一木偶。现在你不办事还喝一杯开水,你不是清官,是昏官。”从此,有“无功就是过”之说。这个传说,说明古代对官员是否勤政就很重视了。

我们党80多年来,一直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50年代初,搞“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其中反贪污是廉政监察问题,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就是效能监察问题。现在,党和国家领导对效能监察问题也是十分重视。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机构改革,把各级政府机关建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行政机关,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朱熔基总理多次指出,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从严治政,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监察法也开宗明义指出:制定监察法的目的,是为了加 强监察工作,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我们国家能不能既保持高度的政治稳定,又高速度地发展经济,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我们的干部是否廉洁奉公、高效、勤政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勤政、效能不高就不能更快地发展经济、提高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最终也稳定不了,社会主义就没有生命力。而我们开展效能监察,既着眼于督促监察对象尽职尽责,防止一些人失职渎职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损失,更注意不断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给国家和人民创造更多的财富和利益,促进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三、效能监察的标准

1、合法性标准。即监察对象的行政管理行为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政府的决定、命令,企事业监察对象还包括企业重要规章制度,不合法的行为要加以纠正。因为国家法律法规代表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违法就是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侵害,国家政令就不能贯通,令不行禁不止,不能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同时也对本单位的利益会造成损害,如偷税被罚等。

2、定约性标准。即监察对象是否按约定、规定完成了任务。这个任务,包括国家计划、上级规定完成或下达的任务等。这个标准比合法性高了一层。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 会碰到有的干部在工作中并没有违法,是依法办事的,合法的,但他工作平庸,没有完成国家或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没有完成计划,实际上是这个干部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

3、合理性标准。即监察对象是否合理地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条件,充分发挥现有潜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下属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这比上一个标准又高了一层。

四、效能监察的内容

效能监察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总的来说,监督检查监察对象是否正确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效能就是效能监察的工作内容。比如,在履行职责方面,有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在决策方面,有无因严重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影响国家计划的完成和重要经济合国的执行;在日常管理方面,有无拖拉扯皮,办事效率不高,甚至失职渎职,造成管理混乱、效益下降、浪费严重,甚至发生重大事故的行为等等。这些内容,在不同的单位,可以不同的具体化。在行政机关里开展效能监察,目前主要是对政务公开、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和完成政府部署的重大任务问题进行监督检查。如该公开的政务是否公开了,该取消的审批项目是否真正取消了,对保留的项目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制约机制,是否精简了审批环节和审批程序,是否实行 审批时限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执行中有无违法违规审批,有无效率低下、冷硬推脱、吃拿卡要等问题。

五、为什么要开展效能监察

1、开展效能监察是促进经济建设,保证政令畅通的需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了促进经济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了很多保持社会稳定,深入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决策,并采取了很多有力的措施。我们要把党中央的这些精神和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相应措施、政策规定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开展效能监察,能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认真贯彻执行,起到保证政令畅通、切实贯彻落实各项决策和措施的作用。大的方面是这样,小的方面也如此。在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也有保证政令畅通,落实企事业单位领导制定的决策的问题。

2、开展效能监察是促进高效工作、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需要。

当前,大多数干部是廉洁、勤政的,应该予以肯定,但在效能上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干部虽然一不贪污、二不受贿,但人浮于事,碌碌无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象俗话说的那样,“两袖清风不干事,四平八稳急死人”,“一杯茶,一支烟,一张参考看关天”,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对工 作严重不负责任,拖拉扯皮,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甚至有的由于管理失当,失职渎职,或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或造成重大伤亡事故,引起广大群众的关心和不满。企业里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有的厂花几十万上百万元引进新设备,进厂后却迟迟不能安装,放在厂院里任凭风吹雨淋;有的厂买的零备件够用上百年;都是责任心问题。辽宁省对100个亏损企业调查,结果14%是客观原因,52%是主客观原因都有,34%是主观原因。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力开展效能监察,消除那种“贪污200元有人管,浪费200万元无人问”的现象,对失职渎职造成重大损失或事故的要予以严惩,对效率不高、混日子的也要严加考核,促使有关部门和人员提高责任心,努力高效工作,尽职尽责。在这方面,行政监察机关做了不少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的是开展效能监察,促进高效工作。上面讲的不少都是不好好干甚至不干工作的低效的一个方面。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往往被忽视,即由于能力低或决策失误,尽管工作很勤奋却效能低下甚至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工作能力低,干不到点子上,忙忙碌碌而成效甚低。他是否勤政了?是勤政了,早来晚走,辛辛苦苦,工作勤奋,就是没成绩,照样误事,实际是不称职。决策失误、勤而无效甚至事与愿违的也不乏其例。如1958年大炼钢铁,勤是够勤的了,结果又怎么样?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也要引起重视,对 发现的这类问题也要妥善处理。对能力低不称职的,建议领导或有关部门妥善安排适于他的工作。对决策不当的,及时提出修正决策的建议。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提效能监察而不提勤政监察的意义。

3、开展效能监察是全面履行行政监察职能的客观需要。

《行政监察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监察工作,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我们开展效能监察是有法律依据的。只有认真开展效能监察,才能全面履行行政监察职能。

行政监察的全部工作可分为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监察部在1988年提出,要以廉政监察为重点,全面开展监察工作,就是指在以廉政监察为重点开展工作时,开展效能监察。1989年12月全国监察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效能监察这一提法。之后不久,又提出了执法监察的提法,认为执法监察是监察机关的基本职能和主要手段。

现在,出现了四个名词:行政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怎么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互有联系、交叉又有区别。联系: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在合法性方面,即对监察对象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面进行的监督检查中有一部分是有所交叉的。执法监察与廉政监察也有一定的联系和交叉。如治理乱收费乱罚款,既是执 法监察,也是廉政监察,从保证政令畅通,维护政府行政机关的效能来说也可归入效能监察。效能监察的合法性标准中,有一部分是对监察对象是否守法的监察,有一部分是对监察对象执法行为是否合法的监察,这后一部分即是效能监察与执法监察的结合点。

即:行政监察包容廉政监察、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或者说廉政监察与效能监察和执法监察之和是行政监察的全部内容。

廉政监察与效能监察的关系。廉政监察着重解决反对以权谋私、惩治腐败的问题,促进政治稳定。效能监察主要解决干部履行职责、勤奋高效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二者应紧密结合。一般来说,这两方面都有问题时,首先要抓廉政监察,保证政治稳定,政治不稳定经济没法搞。但我们也应尽可能地开展效能监察,从而推动廉政监察。

廉政监察与效能监察作为监察机关的两项基本职能,各有特定的规范。但二者的实质作用均在于制约监察对象所握有的各种权力的运用,促进监察对象廉洁奉公、高效工作,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正确贯彻执行。这两种职能在行政监察活动中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构成了维护国家及其工作人员廉洁高效的监督机制。两种职能的目的和作用有所不同,既不能互相代替,又缺一不可。只有充分发挥两种职能的作用,才能体现出行政监察的本质特征,全面 履行监察职能。我们既要看到他们的联系,又要看到他们的区别,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监察活动。

4、纪检监察部门有时间有精力来开展效能监察

一是有一定数量的纪检监察干部,二是据统计发生违法违纪案件中的单位大约在总数的20%-30%。不是每个单位在每个时期都有违法违纪案件,这就为我们开展效能监察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如果我们大力开展效能监察,提高了工作效率,堵塞了管理漏洞,减少或挽回了经济损失,杜绝了事故的发生,为行政领导排了忧解了难,他看到你纪检监察部门确实是他的左右手,是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他就会根据情况加强、充实纪检监察力量,重视和支持纪检监察工作。

5、开展效能监察有好处

(1)促进廉政建设。效能监察与廉政监察的内涵不同,但二者又有内在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一方面,效能上存在问题,必然会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从而给一些不廉洁的人以权谋私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不廉洁的人搞以权谋私,不仅利用我们管理上的漏洞,还会有意识的破坏正常管理,造成管理混乱,他好从中混水摸鱼。如某企业采购人员贪污问题(假入库单、拖延报帐)。所以,就某些具体问题或某个人来说,可能既有廉政问题又有效能问题。我们在开展效能监察时,很可能会发现贪污受贿方面的线索,挖出经济违法违纪分子,这当然是对廉政监察的促进。除此以外,我们通 过开展效能监察,加强了管理,堵塞了漏洞,使有腐败思想的人无可乘之机,没有作案条件,问题就会发生得少,这也是对廉政监察的促进。

(2)充分发挥了纪检监察部门作用,得到了领导的重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改变了纪检监察部门只是办案的形象。开展了效能监察的单位总结说,纪检监察部门有三个变化:由坐等举报变为主动出击,由单纯办案变为对法规、决定、规章制度、任务完成情况的全面的监督检查,由和被查单位的对立变为一致。建材集团纪检干部很忙,但忙的不是案子,而是效能监察和教育,形成良性循环。

六、如何开展效能监察

(一)效能监察的基本形式

1、事前监察、事中监察与事后监察。

事前监察是一种防范性监察,主要是围绕监察对象的决策行为和实施决策前所采取的措施进行的监督。首先是检查决策的合法性。这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决策行为本身是否合法,即是否做到了正确决策,就是说决策的作出是否按有关的规定,履行了必要的程序。比如调查研究,可行性分析论证,集体讨论研究决定等。我们这里说的是“正确决策”,而并非说“决策正确”,这是有区别的。但正确决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决策正确。二是决策本身是否合法,是否正确,即所做出的决策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要求,是否符 合客观实际,不合法不正确的决策当然应该及时予以制止。除对决策进行监察外,对决策实施所要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也要进行监督,因为即使决策正确,如果没有有效措施的保证,也不会得到很好的执行,收不到理想的成效。开展事前监察的目的是预先进行防范,以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发生,做到监督到位,关口前移。

事中监察是一种同步性监察,对监察对象在工作进行中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其主要形式是参与有关业务工作,在参与中跟踪了解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检查或调查。通过事中监察,可以有效地规范监察对象的行政管理行为,促进其正确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防止问题的扩大,减少损失。

事后监察是对监察对象已经完结的行政管理行为进行的监察,是对管理行为结果的监察。这种监察可以查明其完成任务的合法性、有效性。一是对监察对象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监察,重点监察行政管理效果的好坏、效能的高低;二是对行政管理活动中的突出问题进行监察,对已经发生的不良行政行为予以纠正和处理。

一般来说,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属于事后监察的多一些,我们应该逐步创造条件,尽可能地开展事前和事中监察。

2、专项监察和综合监察。

专项监察是对某一专门问题或监察对象的某一具体管理 行为进行的效能监察。如对专项基金使用,生产经营某项计划的完成,某项重要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的监察。专项监察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适于解决倾向性问题,易于见效。

综合监察是相对专项监察而言的,是对监察对象行政管理行为的综合性监督检查,这种监察涉及内容广泛,能全面反映监察对象的情况,适于对一个单位或部门行政管理效能的总体监察。

综合监察可以说是一个个专项监察组成的,效能监察一般都是从专项监察开始,逐步过渡到综合监督,最终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独办和主办的效能效能。

(1)独办---是指监察部门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独自承办的监察项目。

(2)主办---是指监察部门为主,其他有关业务部门为辅承办的监察项目。

(二)效能监察的基本方法

1、直接参与法

监察部门为了有效地防止违反职责问题的发生,促进监察对象正确履行职责,而直接参与某些行政管理活动,在参与中实施监督。通过直接参与管理活动,可以及时了解情况,为领导正确决策提出建议,防止监察对象违反职责问题的发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促进监察对象正确履行 职责,从而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参与不要干予,更不要包办代替业务部门的工作。

2、资料分析法

主要是对有关的各种文件、资料,如制订的规章制度、工作计划、作出的各项决定及帐目、单据、各种报表等,进行调阅核对和分析。通过资料分析,判断行政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合理、适用,管理是否规范;评价管理效能的高低,找出影响效能发挥的原因,提出改进对策。

3、效能审查法

通过审查、计算、分析来评判监察对象的管理效能。

效益审查---对监察对象的经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进行审查,考察监察对象的行政管理活动产生的效益。它不仅要评价经济效益,还要评价社会效益,不仅要评价当前经济效益,还要评价长远经济效益。

效率审查---对人力、物力、财务资源选用情况进行审查,考察监察对象是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效益。

效果审查---主要是审查某些重要项目计划,方案的执行结果,是否完成了任务,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和预期的结果。

4、目标考评法

---对监察对象工作目标的执行情况、完成程度和效果进 行考察、评定,常用的方法有一次性考评和累计考评,评分考评(定量考评)、评议考评(定性考评)、专项考评、综合考评、绝对数值考评和相对数值考评等,这些方法可以交叉使用,互为补充。

5、因果分析法

---对监察对象行政管理行为的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或者根据情况和原因,推断出可能产生的结果。

以上介绍这5种方法,实际工作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各种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许多情况下是综合运用几种方法。一般来说,对容易发生问题的重要事项可直接参与;对已经发现的问题,及时检查,进行资料分析和情况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对行政管理行为的结果,可以进行效能审查和目标考评。同志们在工作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采用这些方法,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出更多的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效能监察的具体步骤

1、搞好宣传

现在,很多同志对监察工作的内容缺乏全面的了解,以为我们就是单纯办案,抓违法违纪案件,反腐败,纠正行为不正之风的,不知道我们还有效能监察的任务。当我们对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情况、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他们就茫然不解,说:“这些事你们也管呀?”这种情况很明显不利于效能监察的开展。所以,要想开展好效能监察,首先就要搞好效能监察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监督对象、职工群众都知道效能监察是怎么回事。这样,就会得到领导的重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配合与支持。

2、开展调查研究

每个单位都有各自不同的具体情况,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开展效能监察,就要进行调查研究,摸清本单位在效能上存在哪些问题,管理上存在哪些漏洞和薄弱环节,有哪些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这些问题对全局的影响程度,解决的难易,解决后的效果,等等。这些问题都弄清楚了,从哪里入手开展工作就好下决心了。

3、选题立项。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配合本单位的中心任务确定开展效能监察的专题,确定一、二个影响大的、效果明显的、易于取得成功的项目,集中精力予以突破。开展效能监察的初期,一定要选易于见效的,题目大小和难度适当的题目,选题不要太大太难,循序渐进,积累经验,增强信心,取得理解和支持,为下一步的提高打下基础。这是选题立项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选题立项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必须征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是搞好效能监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要把监察项目所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如何开展工作 等情况详细向领导汇报,以便领导对此项效能监察目标的掌握,进行批示。有了领导的支持和批示,我们开展工作就会容易得多,有关部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也会大得多。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要把立项搞滥了,把效能监察搞滥了,什么都是效能监察,把正常的管理也说成是效益,每个科室、车间甚至班组都立项搞效能监察,这是不对的。首先主体就不对,前面讲过了,监察主体是监察部门,其他部门只是被监察的主体,监察工作不是由他们去开展。

有时,选题立项并不是根据我们调研的结果,而是突然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或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的事件,或是领导就某一个问题要求我们开展效能监察。这是选题立项的另一个来源或依据。

4、调查核实,分清责任,严格奖惩,改进管理。

在本阶段,首先要确定产施人员和项目负责人,然后制定检查方案,必要时还要组织有关业务管理部门、专业监督部门配合进行检查。这就要求做好统一组织工作,发挥各部门的作用,有分工有合作,要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期限地去完成。在具体工作中还要注意监察部门不要包办代替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如首钢清理个人借公款问题的办理。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查清事实,找出原因,把事实弄清,这与查处违纪案件的要求是一样的,都要做到事实清楚,证 据确凿。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找出主客观、内外部原因,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析有关人员的责任。最后写出检查情况报告。检查情况报告除事实和原因、责任外,还要有对存在问题如何整改的意见,对有关部门及人员的功过提出奖惩的建议等内容,提请领导采纳。必要时,还可以经领导批准下达监察建议书,监督有关部门整改,以达到加强管理提高效能的目的。对在检查中发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需要追究政纪责任、给予处分的,要按调查的程序立案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形成调查报告。这种情况下,同一个项目就会出两个报告,但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不多。

在开展效能监察时,还要注意发现不廉洁行为的线索,发现以后及时组织力量查处,千万不要单打一,抓效能监察忘了廉政监察,放跑了违法违纪分子。

5、跟踪落实。这是效能监察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有关领导对效能监察总结报告的批示意见的落实情况,纪检监察机关(部门)所下达的监察决定书、监察建议书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了解,促其落实。跟踪落实是效能监察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主要的环节,是解决问题、体现效果的一环。在跟踪中,应将落实情况及时报告领导。直到所有问题全部落实完毕,这个效能监察项目才告结束。最后,将工作中形成的所有材料整卷归档。

七、开展效能监察需注意的问题

1、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效能监察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现在有些单位为了普遍推广效能监察,不但在厂级立项,而且在科室、车间甚至班组都立项开展效能监察。这种工作积极性应予以肯定,但是要认识到,开展效能监察的主体是纪检监察部门,车间、科室没有纪检监察部门,也没有纪检监察干部,缺乏监察主体,是不能开展监察工作的;而且,科室、车间及其管理干部是纪检监察部门的监察对象,他们履行职责的管理行为正是企业效能监察的客体。二是处理好效能监察项目与企业管理项目的关系。车间、科室为加强自身的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也提出一些课题,采取一些措施或提出一些项目,我们应当积极加以支持、帮助和鼓励,以促进车间、科室工作任务和经济目标的完成。但不要把这些工作管理项目代替企业效能监察项目,而应当把它们与效能监察项目有机地结合起来,否则,效能监察就成了一只筐,什么都是效能监察,也就什么都不是效能监察了,过犹不及,反而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三是要处理好纪检监察部门与业务管理部门的关系。纪检监察部门在开展效能监察中,与业务管理部门应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在很多情况下需要业务管理部门的大力配合协助,如检查一些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问题,我们纪检监察干部不可能都具有相应的或较高的专业技术知识,这就需要请专业技术部门配合开展工作,请他们参与检查,或抽 调人员参加检查组,或请他们就某些专业问题进行专门检查,提供权威性的结论等等。有关业务部门根据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提出的意见或建议进行整改、建章立制或专项清理整顿等工作时,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对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督促检查,必要时可以予以一定的帮助,但具体的业务工作仍由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完成,纪检监察部门不要包办代替。

效能监察制度 篇6

按照省监察厅《关于转发监发[2007]1号文件认真做好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的通知》(鲁监发[2007]1号)和滨州市纪委《关于2007年市纪委监察局机关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意见》(滨纪发[2007]3号)要求,对全市2007年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几项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对土地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和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开展监督检查。

1、继续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行动,重点查处非法批地、未批先用、批少用多、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方面的案件。

2、落实经营性土地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重点检查土地出让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出让价格是否合理,土地出让金等相关税费是否做到应收已收,管理使用是否合规,是否存在背后串通、调整出让规则的情况等。

3、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参与矿产开发的案件。

二、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1、会同环保部门继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涉铅污染企业和造纸行业违法排污问题;深入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全面完成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

2、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及监管的监督检查。

3、认真清理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清理和查处各级各部门自行制定的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及“地方保护主义”行为。

4、严肃查处违反环 保法律法规的案件,对社会影响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切实发挥警示作用。

三、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投标执法活动和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1、配合督促有关部门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和配套措施,建立招投标投诉处理机制,强化各行政主管部门对招投标活动的行政监督。

2、做好工程招投标活动中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工作,强化对政府投资工程招标投标的监督管理,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挖掘案件线索,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3、继续开展房地产专项整治和城乡规划效能监察。督促有关地方和部门严格执行城乡规划和住房建设规划,严肃查处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案件。

四、做好“四个坚决纠正”及其他配合性监督检查工作。

1、认真做好农村土地征收征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会同农业、国土、审计等有关部门,结合本市实际,及时组织落实。

2、认真受理和查处城镇住房拆迁和企业改制破产中侵害群众利益的举报投诉案件。加大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清欠力度,切实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3、继续参加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监督检查工作。

4、继续做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工作。

5、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专项治理和专项检查。

五、深化对《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1、组织好对全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相关社会中介组织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

2、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收费事项。凡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规定企业应缴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依法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要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增强透明度。

六、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政府改善公共服务和改进机关作风。有计划地组织行政绩效评估和考核,认真受理行政效能方面的投诉。利用新闻媒体、聘请特约监督员等形式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监察机关要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追究有关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

七、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监察的工作制度。

1、建立和实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制定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行政过错的情形和责任追究的范围,使行政过错行为切实得到追究。

2、逐步建立行政绩效评估和考核制度,确定评估考核内容,量化评估考核标准,定期对行政效能监察对象进行评估考核,并将评估考核结果作为衡量工作业绩和奖优罚劣的依据。

3、建立和完善行政效能投诉制度。要设立和公布本级本部门行政效能投诉电话,积极推行网上投诉,公布邮箱网址,制定受理投诉的工作制度,规范投诉处理办法,形成反应灵敏、职责明确、运行有序、快查快结的行政效能投诉体系。

八、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1、参加重特大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腐败问题。在事故调查中纪检监察机关人员主要参与责任方面的调查分析,对责任人提出处理建议;不参加技术组、综合组的工作。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由纪检监察机关参与的人员提出,并按有关程序办理。要突出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

2、配合有关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情况开展专项检查,防范重特大责任 事故的发生。

九、切实做好情况综合、信息调研工作。

1、加强对各县区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工作的指导,修改完善对各县区季调度季通报制度。

2、各县区纪检监察系统要指定一名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信息联络员,每年报送各类信息不少于六条。各派出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要积极报送信息,促进工作交流。

3、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选择

一、两个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有针对性地调查、分析、研究,提出建议和对策,探索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十、各县区要紧密结合各自实际,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优化环境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选题立项,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切实抓出成效。

滨州市监察局

如何深入开展企业效能监察 篇7

关键词:企业效能,监察,防腐治腐

效能监察通过对企业组织及其员工在日常生产或特定的活动中的行为状态及产生的作用和社会效应进行监督, 对可能引发偏离预定目标的现象进行纠正, 从而保证各项工作计划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如何把企业效能监察与企业的其他经常管理融为一体, 将企业效能监察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 在最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勤政和能政, 进而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加快企业前进步伐, 是当下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深化宣传教育, 明确效能监察目标

监察工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告诉发展, 一些旧的经营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国有企业的需要, 这种矛盾主要表现在监察过程对企业效益的提升影响力度不够, 对企业腐败现象的治理贡献不够。因此,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 深化效能监察工作。我们必须加强宣传教育, 明确深入开展效能监察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总体安排和相关要求。优化效能监察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自我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应该把效能监察同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有机统一, 列入议事日程, 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中, 注重效能监察工作的完善和提升, 并给与执管部门充分的地位和权利, 塑造效能监察与企业效果统一体的企业文化, 最大程度保证企业效能监察的开展。通过深入开展效能监察, 对监察对象的本职工作情况进行监管, 保证过程合法、降低成本管理、减少效益损失, 提高企业效能指标, 从而使企业达到管理有序、经营合法、生产高效的最终目标。从生产经营的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制定保障机制, 维护效能监察地位

任何决策的实施都需要保障机制的维护才能得以正常实施, 效能监察也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我们不仅要严格执行国家及上一级纪检监察单位颁发的各项法律法规, 还必须严格根据自身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效能监察制度。

一是要关注效能监察中呈现的问题, 建立保障机制。每一个效能监察项目所发现的问题可以按照勤政和能政两个部分进行归纳总结, 探讨其中典型的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 进而制定出对策措施。为此, 监察部门应该与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一起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人力管理等规章制度, 进而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防治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是追根溯源, 捣毁腐败窝点。正所谓, 一个老鼠坏一锅汤, 企业腐败现象的根源往往是一个“老鼠”引起的, 这种腐败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管理中的漏洞所致。因此, 在效能监察活动中, 要求效能监察人员要有案情观念, 对可能成案的线索必须深入核查, 能立案的要坚决立案查处。坚持查处各种贪污腐败现象, 对出现的问题的部分或者负责人进行严惩, 绝不姑息, 并将处理结果公示, 警示其余工作人员自我廉洁、勤劳奉献。

三是清查与整治工作同步进行, 尽早实现企业廉政建设, 扩大监察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以小见大, 以少见多, 在监察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应该积极拓展到其它部分, 审查有无同样的问题。对于企业整体经营管理中的通病, 应该认真反思, 总结问题病症所在, 及时发出《效能监察整改通知书》和《效能监察建议书》, 通过部门会议进行解决。

四是重视效能监察理论研究, 提升监察工作的科学性和预测性。效能监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其内容复杂, 包括对企业政策的正确解读, 监察方法的正确运用以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正确的整治建议。因此, 监察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研究新理论, 使用新方法来提升工作效率, 同时完善各部门之间的互相监督和制约, 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制度。

三、抓好重点管理, 规范效能监察工作

要从源头防腐治腐, 就必须搞清腐败的根源。腐败的源头就是经济利益, 抓好生产经营中的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管理就成为防腐治腐的关键。针对企业资金运作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如资金管理、工程领域突出问题管理、物资及招投标采购管理等重点环节, 结合实际, 找准监督的关键部位和薄弱点, 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和“三重”人员的监督, 加强对腐败易发多发部位和领域的监督, 尤其是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对于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要把效能监察的关口前移, 由过去偏重事后监察, 逐步向强化事前、事中监察转变, 尽量将问题解决在事发之初, 萌芽状态。具体工作主要供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控制关键环节, 事先介入, 把住源头。决策是实现企业最优化目标的基础, 规范重大决策, 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的要求, 监察部门要主动参与重大投资项目立项决策, 监督项目所在单位贯彻集体研究、民主决策、立项的程序, 有效防止个别人或少数人违背决策程序, 擅自决策 (或暗箱操作) 立项的违纪行为;督促有关部门严格审核重大投资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的计划立项的报批手段, 杜绝违规立项情况的发生。

二是控制热点部门进行事先防范。以物资部门为例, 其设计到企业的经济活动领域较多, 因此在具体的监察工作中, 应该重点监察其采购部门, 围绕市场准入、公开招标、岗位轮换等几个重要环节, 协调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归口管理、集中采购、分段把关、相互制约、阳光采购, 优质高效”的物资采购工作机制。对物资采购的管理和监控, 采取“四查四看”的效能监察工作法, 即:查物资采购的质量和价格, 看是否质次价高;查物资采购渠道, 看是否舍近求远;查库存采购物资, 看管理是否到位;查物资采购的收、发、存, 看账物是否相符, 注重把效能监察渗透到物资采购的全过程。

四、把握监察重点, 开展效能监察立项

效能监察要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关键环节中存在的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问题来开展。例如当企业重点抓“小金库”专项治理、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农网升级改造等影响较大的工作时, 效能监察就必须专注于当前开展的中心工作, 确定效能监察选题立项, 最大力度做好各项中心工作的专项效能监察, 全方位发挥效能监察的预防、监督、管理作用。

我们要以服务企业为前提, 结合绩效考核、党风廉政建设等机制, 分层管理, 层层抓落实。扩大监察视点, 将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列为监察项目。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全程监督, 达到项目流程透明化, 使企业员工对项目流程进一步了解, 避免了影响群众团结、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情况发生, 有效增进了企业的和谐、稳定。同时, 结合党风廉政教育, 并对其延伸至各个关键点, 通过以点带面, 积极发挥预防效能。加大监察力度, 缩短监察时限, 推进企业生产经营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五、增强队伍建设, 提升效能监察质量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整体素质, 是加强和改进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内在要求。效能监察的特殊性要求了效能监察队伍必须由熟悉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精通纪检监察业务, 主动适应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掌握经济、金融、法律、科技等现代科学知识, 努力学习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 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组成, 坚持“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原则, 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注重队伍建设, 需要做到以下方面:首先, 要针对重点专业学习。平时在学习专业知识时, 要注重结合重点专业知识, 采取自学或其他手段, 充分攻克专业知识的盲点、弱点。其次, 要突出重点人员培训。为确保效能监察队伍的稳定成效, 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可能的条件, 对重点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整个队伍的和谐稳定发展。再次, 要充分利用帮带提高。以创建“四好班子”为载体, 依托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这一平台, 让精通业务的技术骨干帮带新手, 使之在锻炼的同时能尽快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最后, 要全面了解各专业动态。通过各个专业人员及时进行沟通, 了解各项工作的新进展, 加快各项工作进程。

六、结语

通过效能监察, 达到强化监督制约, 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实施责任追究, 优化经营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 推进管理机制创新的目的, 这是企业构建惩防腐败体系, 体现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有效途径。要通过深入开展效能监察工作, 促进源头防腐治腐, 就必须结合企业实际经验管理情况, 围绕当前工作重心, 从易漏环节着手, 将效能监察关口前移, 切实杜绝一切试图利用各种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的行为, 对违背企业发展的现象进行跟踪监督。将效能监察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各项工作紧密结合, 提高效能监察队伍质量, 全方位地抓好效能监察工作, 我们就能最大限度的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现象, 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效益、质量和安全的有机统一, 促进企业稳定、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基于流程效能的监察工作 篇8

基于流程效能的效能监察

流程特指业务流程,是指企业为实现业务的某一特定目的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控制的步骤、活动与方法的集合。每个企业都存在着多个管理业务流程,每个业务流程都应该有特定的目标、明确的任务和特定的组织形式。每一个管理业务流程都应该有直接服务的客户(广义上的客户,不限于公司外部客户,也包括公司内部人员)。将效能监察的关注点放在重点业务流程的再梳理、再规范上,将流程效能作为监察客体,将提升流程效能作为效能监察的目标成果,是效能监察工作较为常见的思路。探索如何通过效能监察工作对公司重点业务流程进行细化与再造,是企业效能监察和流程管理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

基于流程效能的效能监察为效能监察工作开辟了一条具有普适意义的路径。以往效能监察理论和实务界对于流程的认知集中于“对象说”或“目的说”,鲜有提及“方法论”。将流程作为监察对象或目的,事实上已经将“流程”贯穿了效能监察的始终,只是少了一双从方法论角度看待流程的眼睛。在业务流程的框架下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关注流程控制的充分性、业务行为的符合性、业务结果的有效性、流程控制的适宜性,通过提升流程效能带动各业务环节乃至企业整体效能的提升,是效能监察终极价值的一种体现。此为二者关系的另一个方面。

多年来,在企业中从事效能监察工作的同志对适用理论、技术和监察实践进行了不断研究、探索和总结,通过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风险管理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以及审计理论与技术等适用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建立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体系奠定了扎实基础。

基于流程效能的效能监察实质上是在提炼上述几种传统的效能监察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方法论,将效能监察工作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有效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企业总体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流程效能是指企业各业务流程运行的状态,是企业流程运行过程中能够实现流程目标、创造流程运行的效率、效果和效益能力。基于流程效能的效能监察是指围绕企业某一流程运行实现效率、效果和效益的提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流程管理为框架,采用系统、规范、专业的方法,通过流程效能的增值过程带动企业绩效指标显著改善的方法论。基于流程效能的效能监察是企业利用监察部门来强力推进企业效能管理和提高企业效能的重要手段。

立项是效能监察工作开展的基础和前提。选定合适、准确的监察对象对效能监察的目标任务能否实现至关重要。立项方向可以是企业运行过程中反映出效能不足的业务或某项制度试运行的效果等其他方面。

通常情况下,监察客体的运行过程包含不止一个闭环流程。比如在岩土工程项目现场管理的运行过程中,项目管理是一个大闭环,而在这个大流程中,还嵌有包含劳务分包、物资采购及管理等在内的若干个小闭环。这就需要我们提前识别并圈定需要重点关注的流程,在效能监察项目开展中有的放矢。

企业开展各项效能监察工作应以相关制度为主要监察依据,通过组织监察客体涉及的相关部门(单位)进行集中研讨,识别、测评制度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点,以此作为效能监察点的主要来源。

制度一方面规定相关业务主体的权责和行为边界,同时也指出了执行任务的步骤和工作内容。效能监察工作组需“吃透”制度,事先形成针对该业务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思维导图,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跟踪监察,重点关注流程运行的效能。

因设计制度时缺乏足够多的样本经验或广泛涵盖性的要求,难免会出现制度不够细化、流程不够清晰、缺乏操作性的问题。相关岗位人员执行工作任务时,更多地是从以往的类似经验出发,前后环节岗位之间的衔接和制约不明显,对节点的把控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制度运行的效率。这种状况迫切地要求企业为操作性要求较高、涉及多部门(单位)协作的制度配套流程图,提供统一的、一目了然的任务执行标准,尽可能地减少对个体经验的依赖。

流程再造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使以往不甚清晰的、从制度中反映出的“流程”通过直观的“流程图”的方式得以清晰化,并藉此捋顺各相关部门(单位)在制度运行过程中的权责和相互关系,形成相互制约,敦促各岗位人员准确、及时、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并通过流程再造以及持续地优化流程,实现局部业务流程效能乃至企业整体效能的提升,此乃基于流程效能的效能监察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基本对象不再是原来的人、物、目标,而是流程。基于流程效能的效能监察突破了传统效能监察工作中以某一业务或制度本身的运行情况为客体、就事论事的监察思路,而是以该业务或制度的管理流程的效率、效果和效益为核心监察点,通过效能监察工作发现企业效能的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整改措施,必要时推动制度流程化,并逐步促进建立健全企业流程体系,最终实现企业效能的持续提高。

基于流程效能的效能监察实证分析

企业《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办法》重点对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各环节的权责利,以及与其所在生产部门领导的权限划分做了细致规定。该制度是我们开展效能监察的主要依据,效能监察工作组前期对该制度设计进行了多次研讨,确定将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各环节发挥的作用,以及该制度实施后项目经理部积极性的调动、工程效益的增长情况作为监察重点。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大的闭环系统,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来说,施工过程管理及其内涵的子流程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业务流程;但从基于流程效能的效能监察的视角出发,项目经理部与职能后勤部门之间就工程项目管理的业务衔接是否顺畅、高效,工程项目管理大流程中各环节的流程效能是否得到提升,是第一层次的关注内容。

该制度分工程开工前的准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程竣工后的管理、考核及分配等几个部分,基本上是按照项目管理的推进顺序对项目经理部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并对少数几个关于不同部门之间协作的事项规定了时间节点。

在效能监察工作中我们发现,尽管该制度区分了开工前、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等几个部分,但每一部分的各项规定之间的先后承接关系不明显,多数是对在某一阶段内项目经理部(大部分时候表现为对项目经理的直接要求)和其他相关部门各自应承担的职责、权限、义务的表述。各项规定并非严格按照流程演进,而是明确地体现了公司在项目管理中所重点关注的几个控制点。

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在制度执行过程中逐步通过细化制度或配套流程实现由点到线的贯通,以便项目经理部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衔接更为顺畅,带动流程效能的增值。

基于流程效能的效能监察方法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创新,仅是对监察视角的一种延展,由传统的关注降低局部风险或控制成本等带来的增值转为关注流程效能的增值带动的企业效益的增长。

随着现代企业效能竞争的日趋白热化,由宽泛的“向管理要效益”发展为更为精细化的“向效能要效益”是每个企业应该关注的方向。作为企业重要增效手段之一的效能监察,也应以此为方向,不断探索和创新流程效能增值的思路和方法,助力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上一篇: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下一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