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总结(精选11篇)
一、企业的哪些研发费用可以实行加计扣除?
(1)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2)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3)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4)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5)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6)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二、不得在税前加计扣除:
1、企业在职研发人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2、用于研发活动的房屋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以及仪器、设备、房屋等相关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维修等费用。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设备不含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
3、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4、研发成果的评估以及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费用。
5、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以往研究表明, 众多的经济学家普遍赞同这样一种观念, 企业在进行研发支出和技术创新过程中会存在失败和溢出效应, 政府应发挥其政策指导作用, 介入企业的研发创新。胡明勇和周寄中 (2001) 曾表明政策工具按其对私人部门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可分为两类:
一是直接作用工具, 主要是政府资助和税收优惠减免;
另一个是间接作用工具, 即公共研究。
其中税收优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允许企业按扣除研发费用后的数额作为应纳税基础;
②可从上缴的收入税中扣除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
③对用于技术创新的机器设备和建筑投资可采用加速折旧法。
在我国, 为了鼓励企业的研发投入, 降低企业的研发支出成本, 更为了改善市场失败和溢出效应, 降低因技术创新带来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额, 政府出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对企业进行直接资助。2008年颁布了国税发[2008]116号文件, 主要针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的管理, 并已在2008年12月10日实行。
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不断发展, 为了更好的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进一步规范税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执行, 在2015年11月2日颁布了财税[2015]119号《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的文件, 这一新政旨在降低税收优惠政策的门槛, 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研发活动、更多的研发费用支出能够享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扶持, 鼓励企业更加重视研发创新活动, 提升创新能力。
所谓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是指按税法规定, 除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外, 在此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所得税额时的扣除数, 即“企业根据财务会计核算和研发项目的实际情况, 对于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 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于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 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①从2008年至2015年, 税收优惠政策发生了较多的调整, 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的解读 (2016) 新政以“负面清单”的形式, 明确指出了不适用该政策的活动和企业。
新政的变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该政策适用企业的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 要求享受该政策的居民企业具有健全的会计核算, 能够实行查账征收办法, 并且能够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②;
第二, 用负清单的方式列出了不适用该政策的行业;
第三, 加大了研发活动的范围, 使执行标准变得更明晰;
第四, 明确定义了研发费用的范围, 针对研发活动的复杂性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提出了其他费用的规定;
第五, 提高了企业账簿设计的要求, 要求企业按照研发费用设置辅助账并准确归集实际发生的费用;
第六, 设置了可追溯3年的规定;
第七, 简化了审核程序;
第八, 在委托研发管理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 政策规定委托方可以按照实际发生额的80%计算并进行加计扣除, 从形式上看降低了加计扣除比例, 实际上降低了委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难度。
新政策的这一系列的变化实际上是扩大了可享受优惠政策企业的范围, 将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正面影响。
2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对企业技术并购的影响
技术创新一直处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也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随着创新能力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创新成为企业获得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最低实现途径。支燕和白雪洁 (2012) 曾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企业的创新到底是应该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外取的疑问。
企业的创新途径一般分为两种, 自主创新和技术并购。自主创新可以有针对性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研发产品, 具有很强的主动性, 但是由于自主研发需要企业有一定的条件和能力,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能力选择自主研发。且自主研发周期长、过程漫长, 单靠企业自主研发来满足技术的需求已难以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 企业渴望寻求一种方式快速获取外部的技术和知识, 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从而增强竞争力, 技术并购因而开始成为企业的重要选择。杨军敏和曹志广 (2012) 指出技术并购是一种获取外部技术资源的并购活动, 以达到对目标方的控制, 并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对目标方的技术资源重新整合, 实现技术转移。通过技术并购, 可以实现组织外部资源向组织内部的成功转移。
首先,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初衷是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 但是由于自主创新的缺陷性,
企业会选择技术并购来获取外部的技术和知识。企业选择技术并购的一个重要内因就是快速获取外部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因就是税收优惠政策的刺激。新政出台后, 研发费用范围的扩大、行业范围的拓展, 更让许多企业加快了通过技术并购跻身高新技术行业的步伐。原本不是高新技术的企业或者难以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企业, 可以通过技术并购, 并购那些已认定为高新技术的企业, 不仅可以实现快速跻身于高新技术企业行业的目标, 还可以享受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三年的15%税收优惠政策, 相比原25%的企业所得税率, 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税负。2015年3月20日, 属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宜昌力道起重机械有限公司与五帝机电有限公司签订合同, 双方达成协议以900万元的成交价格实现整体转让, 这一并购让宜昌力道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成为了五帝机电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五帝机电也因此借道资产重组快速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 完成了公司的华丽转身。创新需求的内因和税收优惠政策刺激的的外因有机结合, 促进企业加快了技术并购的步伐, 从而创造企业价值。
其次, 新政税收优惠力度加大, 促进创新绩效与企业绩效更呈现一致性。
纵观已有理论对企业技术并购与并购绩效的关系研究, Jones, T.M. (1992) 曾表明技术并购后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绩效;Abuja and Katina (2001) 指出技术并购能够提高并购公司创新绩效;胥朝阳等 (2009) 以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技术进入型并购会导致经营绩效的下滑;而技术升级型和技术互补型并购则会提升公司经营绩效;温成玉和刘志新 (2011) 、王宛秋等 (2009) 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技术并购对并购公司产生正的绩效影响。已有的研究大都说明技术并购对企业的绩效有正面效应。从短期来看,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加快技术并购的步伐, 企业发布并购公告会对市场绩效产生利好消息, 能促进股价的提高, 企业的短期市场绩效会因此得到明显提高;从长期绩效来看, 企业通过技术并购获得目标公司的专利技术、生产技术或者某条具有技术含量的生产线, 最显著的效应就是企业专利数的增加和生产技术的增强。
技术创新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获取到吸收, 使外部技术或专利成功转移为企业内部资源, 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这在一个长期的经营过程中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绩效。企业进行技术并购不仅实现了企业创新绩效的目标, 更使企业绩效与创新绩效呈现一致性。
3 结论和建议
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 企业自身的自主研发已很难满足企业在竞争中生存的需要, 相比自主研发漫长的过程, 通过技术并购可以短时间内获得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和专利, 给企业节省一定的机会成本。并且在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新政的促进作用下, 一方面企业技术并购的步伐会更加加快, 另一方面, 会促使企业的创新绩效与企业绩效呈现一致性。但是在企业进行技术并购后, 如果只是简单的复制性模仿不一定会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效果, 而是要从模仿复制到模仿创新再到自主创新, 只有在消化吸收外部技术的基础上寻求自主创新, 才能形成企业自己的研发创新能力。
①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
②财税[2015]11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学技术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
参考文献
[1]会计师.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的解读[J].税收征纳, 2016, 02:41-43.
[2]胡明勇, 周寄中.政府资助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理论分析与政策工具选择[J].科研管理, 2001, 01:31-36.
[3]王宛秋, 张永安, 刘煜.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09, 11:1712-1719.
[4]温成玉, 刘志新.技术并购对高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 2011, 05:17.
[5]胥朝阳, 黄晶, 颜金秋, 李倩.上市公司技术并购绩效研究[J].中大管理研究, 2009, 04:18-34.
[6]杨军敏, 曹志广.并购对中国上市公司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以医药行业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2, 04:26-31.
[7]支燕, 白雪洁.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自主创新还是技术外取?[J].南开经济研究, 2012, 05:51-64.
[8]Abuja, G.and R.Katina.Technological Acquisitions and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A Longitudinal Study.St rat.MGM, 2001, 22 (3) :197~220.
【关键词】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加计扣除;分析;建议
要实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广泛地开展自主创新活动,同时,利用研发税收优惠激励企业加强科技投入,争夺世界研发资源,从而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经过十余年的不断完善和丰富,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已然成为我国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税收优惠政策。
中关村科技创新示范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加计扣除政策上享受着“特殊”的待遇。2010年1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针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发文《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研究开发费费用加计扣除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81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在中关村示范区内、实行查账征收、经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认定的高技术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当前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可以享受到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
其具体执行方法是企业根据财务会计核算和研发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发生的研发费用进行收益化或资本化处理的,可按规定计算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研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例如,某企业2010年进行某项目的研发费用实际支出为100万元,其中有符合《通知》第三条规定的八大类经费为90万元,假设当年该项目均处于研究阶段,那么就有45万元(90元×50%)直接抵扣应纳税所得额,按照15%的税率计算,该企业当年就可少缴纳6.8万元(45×15%)的企业所得税。
高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是目前国家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有力的扶持政策之一,比正在开展的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优惠面更广。其目标定位从近期看,主要是鼓励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解决我国企业长期以来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从长期看,最终目的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该政策的制定大大减少了企业的负担,降低了研发投入的风险,也为中关村高技术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开启了政策大门。有人形象地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管用”的政策杠杆,是“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一剂强心剂”。
这一政策的颁布引起我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根据81号文,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国家税务局、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联合发文《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京财税[2010]2948号),支持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享受国家研发经费加计扣除政策。
一、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情况
依据课题组于2011年8月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随机问卷调查,发现中關村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比例不高,多重因素导致研发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调查结果显示:
在对相关问题给予有效回答的225家高新技术企中,仅有58.7%享受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见表1)。
注:统计基于对该问题给予有效回答的225份问卷
在有研发活动但未享受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86家企业中,36.0%是因自评不满足申请条件而放弃了申请;22.1%不知道有该政策;10.5%申请未通过;另外的31.4%多数是因企业亏损或者已经享受到了较低的企业所得税率优惠或者“企业项目多,不好归集,财务人员嫌麻烦,不愿单独核算”等其他原因而未申请该优惠政策(见表2)。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将近一半中关村的高新技术企业未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这不是一个偶然,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有:
(一)从政策本身看:
1.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较窄,各项政策文件关于研发费用的归集范围不明确。在可享受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上,《通知》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与《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7]194号)、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中所规定的研发费用核算范围相比,《通知》规定的加计扣除研发费用范围也较小,包括外聘人员的劳务费、用于研发活动的房屋租赁费、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会议费、企业委托个人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等很多费用不可加计扣除。在实际操作中,不统一的研发费用归集标准给企业申请相关政策带来极大的不便。
2.研发活动和研发项目存在认定困难。研发活动和研发项目的认定是衡量优惠政策能否有效落实和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税务部门对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管理,从研发活动和研发项目的认定、研发费用归集,到对加计扣除申请的受理和批复都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但在实际操作中,税务部门对研发活动和项目的认定等存在执行困难。据调研,企业研发活动是否在技术、工艺、产品方面“创新”并“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是否对本地区相关行业“具有推动作用”等方面都难以认定。
3.申报程序比较复杂,材料审核比较繁琐。企业必须对研究开发费用实行专账管理,增加额外财务人员,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同时必须按照本办法附表的规定项目,准确归集填写年度可加计扣除的各项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发生金额。影响了加计扣除的实际操作。
(二)从执行环节看:
1.企业研发活动认定和研发项目归集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研发认定方面,据有关调研企业的研发活动是否“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并“取得有价值的成果”是否对本地区相关行业“具有推动作用”等方面都难以认定。以软件企业的软件系统升级为例,大量的软件企业为客户研发的软件系统都会升级,税务机关认为是常规升级,但企业认为是有实质性的改变,且如果改变名称不易推广。在研发项目归集方面,同一笔研发费用涉及多个研发项目,在财务账目上难以准确归集;企业研发机构同时又承担生产经营任务,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核算,并准确、合理地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的难度很大。
2.有关部门的协调难度较大。科技部门从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角度,积极推进该政策的落实,但是税务部门作为加计扣除政策的主要执行部门,在推进该项政策中其主导作用,有时为了完成国家税收任务等,在落实政策时不够积极主动,导致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不够顺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项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
3.缺少细致到位的政策宣传、咨询和服务。调研中了解到北京市税务部门、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围绕落实加计扣除政策,开展了不少宣传培训工作,但总体而言政策宣传仍不够深入,政策咨询和服务还比较欠缺,政策服务体系尚待构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有待提高。比如,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或许了解该政策,但是对如何申报、操作等细节却不甚熟悉。另外,据企业有关人员反映一些基层税务人员业务不够熟悉,对政策的解释不够统一等问题;有些企业同一个区,不同的税务所会有截然不一样的解释,甚至在一个税务所,不同的专管员也会有不同的解释。
(三)从企业情况看:
1.小型企业的政策敏感度较差,对政策的关注度不够。问卷调查发现,规模越大、越成熟和规范化的企业对政策的知晓度越高。与之相应的,大中型企业的政策知晓度要高于小型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企业享受面。
2.各园区政策落实情况不均匀。海淀园由于企业数量最多,因而享受政策的企业和加计扣除额度也最大,其他几个园区,如德胜园、大兴基地等地的企业则相对较少。
3.部分企业因尚未建立以创新为目标的研发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未能如愿享受政策。企业会计核算不符合要求、不能准确和完整归集研发费,是导致企业不能享受加计扣除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情况在小型企业表现得更加明显。
4.其它一些因素也影响了部分企业享受申请政策的积极性。如,有些出于经营业绩考虑,放弃享受政策;有的国有企业上级集团公司要求下属研发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后要按照一定比例上缴资本收益,影响政策对下属企业的激励作用;还有些企业认为“申报手续繁琐、条件苛刻”,“政策申请成本与最后享受到的实惠不成比例”,“担心技术泄密”、“担心税务部门查账”、已享受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应该纳税所得额所剩无几等因素也影响了企业申请享受的积极性。
三、进一步推动政策贯彻落实的建议
1.统一归集研究开发费内容,扩大并细化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在享受优惠的研发费用范围上,建议应扩大,至少应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研发费用核算范围一致,并且应对可抵扣的各项研发费用给出进一步明确的解释说明。实际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引中对研发费用范围的界定更接近国外实践和OECD弗拉斯卡蒂手则对研发活动的定义,对相关支出项目的解释也相对较为清晰和明确,可操作性较强。
2.简化申报手续,加强政策监督力度。与直接减免税相比,加计扣除的对象是企业某些具体项目,在这些项目的支出越多,企业享受的优惠也越多。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允许企业适当延长资料准备时间,科技部门和税务部门尽量简化办理手续,衔接配合做好企业研发的认定工作。进一步加强对税务部门的监督,加大对企业减免力度。
3.建立科技部门与税务部门的联合管理机制,解决研发活动和项目认定的困难。为改变中关村企业研发活动和项目的认定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建议建立科技与税务两部门的联合管理机制,由科技部门对企业研发项目是否符合研发活动给出审核意见,企业持审核意见结果向税务部门申请税收减免,税务部门再对研发费用的合法性和归集给予审核并决定最终的减免额度。但是,为实现较低管理成本下的较高管理效率,特别要有效避免企业寻租和政府权利滥用,科技部门的这种联合管理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设计。比如,是由科技部门直接负责审核,还是建立第三方来负责,第三方又应由什么样的专家来组成等等。
4.加强政策宣传与咨询服务。为帮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更好地享受研发税收优惠政策,应利用更多的渠道加强政策宣传和咨询服务。比如,可在中关村门户网站上设立研发税收优惠政策专栏,作介绍和宣传,并对企业常见问题给出解答,特别应幫助企业养成建立“研发费用辅助账”的习惯,对研发费用的归集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许建斌等.上海市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操作手册(试用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12
[2]于崇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细则出台的背后与现实[J].华东科技,2009(1)
[3]薛薇.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改进方向[J].中国科技论坛,2010(8)
[4]楼健人等.杭州市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情况分析及建议[J].杭州科技,2008(5)
适合参与人群:
为了开拓市场,适应发展,投入研发费用的企业集团。想通过申请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减免来减轻税负的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后如何控制税收风险的企业。
课程介绍: 中国企业的税负一直处于全世界领先地位,自2008年企业所得税合并以来,居民企业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越来越少。随着国家限制“三高”行业的发展,更加鼓励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由此带来更多针对高新企业的优惠政策。而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去享受这些优惠政策,却显得无从下手,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高新企业主要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
相关文件: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116号)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70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2014年版)等报表>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4年第28号)流程
15:00课程开始
15:05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请备案及税收风险管理 理论实务篇:
-研发活动的定义及特点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相关法规沿革-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流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会计处理
科委篇:
-哪些项目可以选择进行研发项目资料撰写-研发项目名称确定的技巧-研发项目具体资料撰写重点-技术创新点及难点如何表现
-研发项目周期及费用等因素对项目通过的影响-科委审核的重点
税务篇:
-研发费用不可加计扣除的情形-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审计常见问题-2014年28号公告填写注意问题
外联篇:
-重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关联-重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与软件企业的关联 16:30互动问答 17:00课程结束
策落实工作的通知
沪国税所[2009]19号
颁布时间:2009-2-20发文单位: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 各区县税务局,市财税三、七分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三十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五条有关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现就落实市局《关于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和本市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国税所〔2009〕14号)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
各主管税务机关应通过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印发资料和网站等政务公开各种形式,为企业提供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咨询、辅导等服务,公示相关政策和操作流程(附件1)。对历年研发项目较多的重点企业,应采用上门宣传、集中辅导、发放宣讲资料等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市局在上海财税网站设专栏宣传。
二、落实政策措施
(一)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向本市所有查账征收所得税企业送达《关于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有关事宜的通知》(样式见附件2),并做好《回执》回收情况的统计,在每年6月底前将《企业研发费税前扣除有关事宜的通知回执收回情况统计表》(样式见附件3)上报市局(企业所得税处,下同)。
(二)各主管税务机关应随时受理企业报送的当年立项或变更当年立项的研发项目资料。对企业报送上年立项或变更上年立项的研发项目资料,应在3月底(2009年在4月底)前受理。对资料不齐全的,应一次性告知补缺内容;资料齐全的不得拒收。
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加强企业研发项目的核对工作。对无异议或不予登记的项目,向企业出具《企业研发项目登记信息告知书》(样式见附件4),告知项目登记号或不予登记的原因(如系集中开发项目,由企业集团主管税务机关同时抄告本市参与项目研发各成员公司的主管税务机关)。对有异议的项目,向企业出具《商请政府科技部门出具鉴定意见通知书》(样式见附件5),告知企业到其税务征管所属对应的同级政府科技部门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书。对政府科技部门出具的鉴定意见,各主管税务机关一般应予采纳;对不予登记和不予采纳鉴定意见的项目,要及时会同市局共同研究。对企业跨年度的研发项目,采用一次登记编号的办法。
各主管税务机关应于每月终了后10日内,向市局报送按项目开发形式分类的《企业研发项目登记情况汇总表》(样式见附件6)。
(三)各主管税务机关应辅导企业准确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相关附表,并计算加计扣除研发费金额。
(四)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对本单位执行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于每年6月底前,向市局报送《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汇总表》(样式见附件7)和政策执行情况书面报告。
三、加强工作考核
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在30个工作日内(不包括商请政府科技部门鉴定的时间),对申报的研发项目是否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2007年度第6号公告)进行核对,并将结果告知企业。
各主管税务机关应建立健全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落实工作单项考核制度。确定各部门的职责和各岗位的考核办法,并落实责任到人。各单位考核办法应在4月底前报市局(人事处、企业所得税处)备案。市局将加强对各单位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指导,跟踪掌握政策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市局将此项工作列入行政信用等级考核的重点内容,并加强考核。附件:1-7
上海市国家税务局
上海市地方税务局
文章来源:中国税务报《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工资数额的100%加计扣除。这一规定将优惠范围扩大到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所有安置特殊就业人员的企业,并取消了安置人员比例限制,有利于鼓励社会各类企业吸纳特殊人员就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地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在2009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安置残疾人员就业的企业在享受此优惠政策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享受优惠应具备4个条件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安置残疾人员就业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70号)规定,企业享受安置残疾职工工资100%加计扣除应同时具备如下条件:一是依法与安置的每位残疾人签订了1年以上(含1年)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并且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在企业实际上岗工作;二是为安置的每位残疾人按月足额缴纳了企业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三是定期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安置的每位残疾人实际支付了不低于企业所在区县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四是具备安置残疾人上岗工作的基本设施。
注意残疾人员的认定范围
残疾人员的认定范围应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即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上注明属于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员和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的人员。
申报税前扣除有讲究
财税〔2009〕70号文件规定,企业安置残疾人员的,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企业就支付给残疾职工的工资,在进行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时,允许据实计算扣除。在年度终了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和汇算清缴时,再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计算加计扣除。
未办理备案登记不能享受优惠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问题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9〕255号)规定,未按规定办理备案登记手续的,不得享受优惠政策。企业应在年度终了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和汇算清缴时,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与残疾人员签订的并经当地劳动保障部门鉴定的1年以上(含1年)的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企业为残疾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凭证、通过银行向残疾人员实际支付工资的凭证、已安置残疾职工名单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1至8级)》复印件等资料,办理享受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的备案手续。
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法律依据
为鼓励企业开展研究开发活动, 规范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税前扣除及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 国家从多方面为企业科技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作了明确的规定。
1.税法的有关规定
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 企业用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 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是指企业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究开发费用, 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2.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
2008年底, 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制定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 为企业进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执行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二、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应注意的问题
企业在对研发费用进行归集处理时, 需要对税法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深入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 为本企业有关费用的加计扣除寻找充足的依据和支撑。
1.企业科技研发活动的确定
研发费用是由于科技研发活动而产生的, 但是对于哪些科研活动产生的费用才能够加计扣除, 还需要进行明确说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规定, 下列科研活动产生的研发费用才能够进行加计扣除。
(1) 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 (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 新知识, 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 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 (服务) 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 (2) 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活动在技术、工艺、产品 (服务) 方面的创新应取得的有价值的成果, 且应对本地区相关行业的技术、工艺领先具有推动作用, 为此不包括企业产品 (服务) 的常规性升级或对公开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等活动 (如直接采用公开的新工艺、材料、装置、产品、服务或知识等) ; (3) 研发活动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07年度) 》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
2.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
根据税法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企业可以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八种: (1) 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2) 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3) 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4)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5) 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6) 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7) 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8) 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企业在对自身产生的研发费用进行加计扣除时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扣除种类进行扣除。
三、科技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对企业的推动
从总体上来讲, 科技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对企业的影响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首先, 利于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节税, 利于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归集研发费用, 利于高新技术企业顺利通过复审;其次对非高新技术企业, 若企业本身不符合高新认定的有关条件, 但是研发费用比例较高, 通过加计扣除对此类企业进行税收筹划同样十分必要。
具体来讲, 科技研发费用在税前的加计扣除对企业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推动作用。
(一) 科技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推动企业对新技术的追求
1. 减轻税负, 提高利润率
在企业内部, 科技研发是一项投资大、风险高的工作, 研发过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研究开发工作的失败, 企业损失大量的费用, 因此, 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不足, 研究投入少, 企业效益差。科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规定的实施, 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局面, 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 不仅没有使企业的负担增加, 反而使企业在享受创新的成果的同时, 税收负担减轻了, 企业的利润增加了, 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研究创新的热情。
杭州市食品酿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酱油、米醋、糕点为主的传统企业, 近两年来, 完成了一系列的技术开发项目。例如将一项“喷射液化技术”应用在米醋的工艺里, 使产品出品率提高了10%以上, 整道工序节能33%左右。据杭州市江干区地税局的工作人员统计, 受益于“研发费用可在税前加计扣除”的规定, 去年对该公司企业所得税一项, 就减征了30多万元。这在很大程度影响了公司的发展战略, 企业越来越注重对新技术的追求。
2. 推动了企业经营理念的改变
科技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大大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但更重要的是, 这一政策推动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改变。企业在对本企业的产品的研发中加大了研究经费的投入, 使企业由以前只重视生产数量不注重内在价值的经营管理理念, 转变为了以创新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 提升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科技含量, 增强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加大对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这样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几年来, 杭州市食品酿造有限公司每年在技术开发上的投入都在300万元以上, 占了公司营业收入的2.5%左右。这个数字, 作为传统行业来说, 比例相当可观。
(二) 积极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实现经济转型升级
1. 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助推企业自主创新
研发费加计扣除的税收政策, 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 直接增加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某环保装备公司, 是一家专门从事袋式除尘领域专业设计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现代化高科技、高成长型股份制企业。该企业在2007年至2009年, 实际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累计达到2200万元, 累计减免所得税款602万元。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 不仅增加了企业盈余, 而且还激发了企业进一步自主创新的热情。在该政策的推动下下, 该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 针对现有的传统除尘净化系统存在的不足, 研制开发了适合市场需求的各类大中型除尘器设备。经过多年大量科技、人力、物力的投入后, 该企业已取得的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科技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推动企业加速转型升级
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文件的规定, 对2008年度起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享受15%的优惠税率。认定管理办法对高新技术企业在科研上的投入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果企业的科研投入满足管理办法的限定条件, 企业就可以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从而享受国家给予的更优惠税收政策, 使企业能够快速转型升级, 有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研发经费的加计扣除, 推动了企业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 从而间接推动了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转型升级。
3. 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为企业增添了活力
在政策推动下, 企业的研发力度加大, 给企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一是, 企业的研发环境吸引和培养了大批的科研人才, 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了广阔的舞台;二是, 提高了企业科学自主创新的能力, 强化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 促使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为企业扩大市场奠定了技术基础;四是, 研发费用的不断投入, 为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提供了基础, 在企业申请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后, 可以享受低税率的优惠政策, 为企业减轻了税收负担, 增添了企业的活力。
结束语:
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鼓励的是企业的研发行为。只有研发行为的存在, 才可能形成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企业在税务上应该正确处理, 准确归集政策规定的加计扣除费用,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来处理, 以充分享受到税前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这项规定的制定大大减少了企业的投资负担, 也为我国科研投资的壮大打开了政策大门。
摘要:税收优惠政策是各国常用的减轻税收负担的措施, 它具有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给企业提供宽松发展空间等作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旨在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改造和创新, 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正确把握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的长足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政策背景入手, 系统分析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推动
参考文献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 [2008]172号
[2]马璐.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会计和税务处理.财务与会计, 2009年04期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的通知.国税发, [2008]116号
摘要:本文分析了石家庄市企业申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为落实好本项政策,政府和企业改进各项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石家庄市 加计扣除政策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企业是转型升级的主体,而转型升级的主要动力来自企业的科技创新。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创新政策,其中加计扣除政策是较有力度的政策之一。自2010年开始实施加计扣除政策以来,至2012年累计减税额度达到3.67亿元。对我市32家享受过加计扣除政策的的企业进行调查,累计支持项目数538项,减税额度3619.28万元,形成知识产权126项,形成标准56项,截止12年累计新增经济效益72919.34万元。加计扣除政策对我市企业科技创新发挥了很大推动作用。
1 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1 企业对政策了解不够
很多企业反映对本项政策了解不够。主要是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较多,如具体科目的归集等问题。企业希望政府部门给予更多的政策解读。其主要原因:一是加计扣除政策与其它优惠政策相比操作较为复杂。特别是对于初次申报项目的企业更是如此。二是政府部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解读的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1.2 对研发活动界定不清晰,费用归集不准确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由于部分企业内部部门之间沟通不够,财务部门对项目的研发进程、研发人员出勤情况、研发材料领用情况等不能充分了解,在对研发费用进行核算时,对研发费用不能准确归集。我市企业在申报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如把已研发成功进入商业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费用仍计入研发费用;把主要用于日常生产的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租赁费等计入研发费等。
1.3 研发费用归集有遗漏
很多中小企业会计基础较为薄弱,研发费用归集工作通常有财会人员负责,但财会人员大多数对科技活动不熟悉,在研发费用归集过程中容易遗漏。如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本企业在职人员费用包括工资、薪酬,津贴、补贴,奖金,很多企业仅有第一项,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造费、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1.4 申报材料不完整
我市企业在申报加计扣除项目时常缺乏以下材料:①缺乏该项目立项增或董事会决议文件(总经理办公会),包括时间、地点、人员、决议等等;②在决议中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研发,特别注意研发项目一定符合加计扣除的范围和要求(一个年度的研发项目最好年初一次决策,一个决议);③如能争取到产学研合作、争取上级部门项目配套,更有利于项目的通过。
1.5 一些民营企业研发人员的职称水平太低
一些民营企业研发人员的职称水平太低不利于研发项目的申报。如某较知名企业总工,年龄50,学历大学,职称助理工程师,企业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才体系建设,要依据河北省有关对民营企业人员职称评定办法(2012),做好企业职称的评审。
1.6 企业申报项目未能通过的原因
一部分企业认为本项政策立项门槛较高,其主要原因:一是项目的规模较小。中小企业研发的项目许多都是自行立项,项目规模较小,难以达到《办法》中所要求的“对本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计划单列市)相关行业的技术、工艺领先具有推动作用”。二是缺乏相应的证明。实际上是一个申报技术的问题。如是否形成了标准、知识产权或相应的评审(省级以上水平)、查新合同(有资质认证的查新机构出具)等。三是有些企业使用的是一些引进技术或国外的过期专利,依据政策要求,很难进行加计扣除。
2 对本项政策实施的主要建议
2.1 加强宣传培训
根据企业的要求,每年举办1-2次培训班。要为企业安排交流时间,以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在政府网站上建立网上交流平台,使企业可以从网上获取政策解读资料、课件等。为助企业解决申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2 完善申报机制
在申报机制上,政府部门建立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名录,有关政策和文件直接下达到企业,使企业能及时获取政策信息。逐步建立和完善网上申报制度,不断提高项目申报的便捷化。
2.3 企业自身要建立完善的财务核算体系
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科技投入管理制度,将财务核算纳入其中,针对研发费用设立独立的财务账簿,正确归类。企业要合理归集各类费用支出。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在合理划分研发费用与生产费用,对于不同费用要详细确认、与记录。企业内部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合作,财务部门要与研发部门,在研发人员的协助下,财务人员才能对研发费用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判断。与税务部门积极沟通,清晰界定研究开发费核算范围。研发费用支出最终需经税务部门认定后方可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因此,财务人员对界定不清的部分,应积极与税务部门沟通,以保证顺利通过税务审核。
2.4 拓宽领域,降低立项门槛
我市很多中小企业的项目,是立足于企业水平进行立项和研发,属于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如按照文件的要求,可能达不到“对本地区行业领先具有推动作用”的要求,但是可以短时间回收成本,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建议政府部门根据实际出发,对这一类的项目降低门槛,给予立项,以提高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让有研发活动的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优惠。
参考文献:
[1]夏太寿,皮宗平,刘中正.江苏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4).
[2]王再进,方衍.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实施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研管理,2013(1).
创新型企业是指在制度、管理、知识、技术、文化等方面具有强大创新活力、具有本行业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优势、能够对市场环境变化做出灵敏反应的企业。这类企业能以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优势保持竞争力,并在新产品开发、专利、品牌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收益突出。主要特征有:企业内部实现研究与开发的制度化;研究与开发成为企业的核心职能之一;集研发、生产、销售三位一体;形成研发、生产、销售三者互动的健全机制;能通过不断地持续地创新,获得持续性的收益。创新型企业持续的创新投入是其本质特征,利用好国家政策,充分享受国家对技术创新投入的鼓励及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2008年12月10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印发〈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办法》)的精神,2008年1月1日开始,允许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按照当年研发费用的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所得税额;若形成无形资产,则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那么创新型企业如何充分合理地理解和掌握好这项政策,发挥好该项政策的优惠作用呢?结合工作实践,笔者谈谈对创新型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应用的认识和体会。
一、加计扣除的适用范围
《办法》将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适用范围调整为“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居民企业”。这意味着非居民企业、财务核算不健全或不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企业均不能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如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企业)。
二、研发活动的具体定义
《办法》明确了适用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活动是指“企业为获得科学与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工艺、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的具有明确目标的研究开发活动”。
与原法规相比,《办法》强调将“实质性改进”归为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要求的研发活动范围。对于生产型企业,一般性日常改进与实质性重大改进的主要区别在于改变量的不同,在度量上其实并无明确化的规定。另外,将服务的实质性改进也归入符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要求的研发活动范围,所以即使非工业型的先进服务性行业企业也有可能申请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
此外,新办法提及的研究开发活动仅限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7年度)》所规定的项目。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含八个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2007年度《指南》”确定了当前应优先发展的十大产业130项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这十大产业是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先进能源、现代农业、先进制造、先进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海洋。也就是说,凡不在上述产业领域范围的创新型企业,不可以享受该项税收优惠政策。
三、研发费用的具体范围
《办法》对于研发费用的范围进行了具体明确的限定,列举了企业可以享受加计扣除的八类费用,分别是:
(一)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二)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三)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四)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五)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
(六)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七)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八)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需要说明的是下列费用不在加计扣除范围之内:1.研发人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2.用于研发活动的房屋的折旧费和租赁费;3.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等;4.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设备调整及检验费,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
《办法》取消了以前“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的开放性规定,将研发费用的范围严格地限定在列举的上述八类费用中,而且要求从总研发费用中扣除从有关部门和母公司取得的研究开发费专项拨款。
四、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
《办法》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财务核算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对发生的研发费用进行收益化或资本化处理
企业须根据财务会计核算和研发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发生的研发费用进行收益化或资本化处理。对于费用化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允许再按其当年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于资本化部分,按照该无形资产成本的150%在税前摊销,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摊销年限不得低于10年。
另外,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不允许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费用和支出项目,均不允许计入研究开发费用。
(二)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须分开核算
《办法》规定:“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准确、合理地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对于一些创新型企业来说,研究开发人员在开展研发工作的同时也从事生产经营工作或者对外提供技术服务,按照这项规定,如果不能正确核算研发费用和经营费用,则存在税务风险,应引起该类企业的重视。
(三)研发费用扣除以专账管理为前提
《办法》规定:“企业未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企业研发机构同时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应对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开进行核算,准确、合理地计算各项研究开发费用支出,对划分不清的,不得实行加计扣除。”
因此,企业应针对研发费用设立独立的财务账簿,按照不同研发项目、费用类别分别归集可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正确核算。同时企业可以按照研发项目或承担研发任务的部门,设立台账归集核算研发费用,这样既可以满足会计核算的细化要求,也可以满足税务机关审核检查的要求。实际工作中,税务机关虽然已经取消了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事前审批,但是在事后监督检查时税务机关仍要求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纳税人必须账证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发费用的实际发生额,这就非常有必要借助准确详细的台账记录。
创新型企业有的研发项目比较少,有的比较多。项目少的研发活动往往比较容易确认其经济业务的分类和归属,但是对于多个项目的研发活动则需要详细了解其经济业务,以便正确确认和归类。这就需要财务部门与研发部门的密切协作与沟通,相互了解相关研发活动、核算要求等内容,以实现全面正确地核算。
五、加计扣除的税务管理
(一)关于申请加计扣除申报资料的规定
《办法》规定,企业申请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如下资料:
1.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计划书和研究开发费预算。
2.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专门机构或项目组的编制情况和专业人员名单。
3.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
4.企业总经理办公会或董事会关于自主、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
5.委托、合作研究开发项目的合同或协议。
6.研究开发项目的效用情况说明、研究成果报告等资料。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务审批
《办法》出台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务审批经历了从审批制简化为备案制的过程,新办法对于这项税收优惠政策是适用审批制还是备案制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说明。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不同地方的税务机关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意味着企业必须服从税务部门的管理。创新型企业需依赖完善的财务制度和内控机制,使研发费用的归集更加合法化、明细化。
对于执行备案制来说,企业要依赖企业自身完成自行评估;对于执行审批制来说,企业要接受税务部门或者税务部门委托的中介机构的专项审查。无论哪种方式,企业如果不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资料以支持企业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请,该申请很可能被税务部门拒绝,从而无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由此可见,建立并完善内部财务的管理机制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至关重要。
(三)委托开发的相关问题
《办法》规定“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否则,该委托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不得实行加计扣除。”实际工作中,创新型企业可以以合作开发合同为基础,设计原始凭证分割单进行操作。对于委托给外单位进行开发的研发费用,凡符合条件的,由委托方按照规定计算加计扣除,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为了便于事后确定委托方研发费用的构成,对委托开发的项目,受托方应向委托方提供该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如果委托并未取得该明细情况清单等文档资料,其开发项目的费用支出也不得实行加计扣除。这就要求企业在获取费用发票的同时,必须同时获取经确认的被委托方符合加计扣除要求的经费支出决算清单。
1 新政策的主要变化
新政策的主要变化表现在八个方面:其一, 研究开发活动范围扩大。其二, 明确同时享受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加计扣除折旧额的计算。其三, 增加可追溯享受政策。其四, 明确其他相关费用的归集与限额计算。其五, 会计核算方法简化。其六, 审核程序简化。其七, 委托方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金额得以明确。其八, 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申报及备案管理得以明确。
1.1 研究开发活动范围扩大
扩大研究开发活动范围, 让企业能够更全面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 能够降低企业税收负担, 能有效促进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新政策增加了研究开发费用认定口径, 进一步明确了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的范围, 将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纳入人员人工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加计扣除费用增加了创新类设计试验费, 包括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规定了不适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及判断依据, 可享受优惠的研发行业一改以前的正向列举方式变成反向列举, 提供了更清晰的判断方向, 更具有操作性, 解决了以前旧政策的模糊问题。
1.2 明确同时享受加速折旧的固定资产加计扣除折旧额的计算
企业研究开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 “公告”明确, 企业的设备、仪器用于研究开发的, 如果符合税法规定而且享受加速折旧优惠政策的, 那么在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时按在会计上计算的折旧、费用的部分加计扣除, 而且不能超过按照税法计算的金额。
例:甲企业2015年12月购入并投入使用一项专门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设备, 价值1200万元, 会计上按8年折旧, 税法上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 不考虑残值。甲企业对该项设备选择缩短折旧年限的加速折旧方式, 折旧年限缩短为6年 (10×60%=6) 。2016年甲企业会计上计提折旧额150万元 (1200/8=150) , 税收上因享受加速折旧优惠可以扣除的折旧额是200万元 (1200/6=200) , 申报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时, 就其会计处理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150万元可以进行加计扣除75万元 (150×50%=75) 。若该设备8年内用途未发生变化, 每年均符合加计扣除政策规定, 则企业8年内每年均可对其会计处理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150万元加计扣除75万元。
1.3 明确其他相关费用的归集与限额计算
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范围除其他相关费用外仅限于“通知”列举的项目, 考虑到其他相关费用名目不一, 不能一一列举, 因此”通知”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相关规定, 明确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相关费用, 不得超过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总额的10%。“公告”进一步明确了该限额的计算:应分别按项目计算, 每个项目可以加计扣除的其他相关费用不能超过该项目可以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总金额的10%。根据“通知”规定, 假设某一研发项目的其他相关费用的限额为X, “通知”第一条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中的第1项至第5项费用之和为Y, 那么X= (X+Y) ×10%, 即X=Y×10%/ (1-10%) 。
例:2016年乙企业有两项研究开发活动M和N, 其中M项目一共发生了研究开发费用200万元, 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24万元, 则M项目的其他相关费用限额= (200-24) ×10%/ (1-10%) =19.56, 小于24万元 (实际发生数) , 那么M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应为 (200–24+19.56) =195.56万元;N项目一共发生了研究开发费用200万元, 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16万元, 则N项目的其他相关费用限额= (200-16) ×10%/ (1-10%) =20.44, 大于16万元 (实际发生数) , 那么N项目允许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应为200万元。最后2016年乙企业可以享受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额共为 (195.56+200) ×50%=197.78万元。
1.4 增加可追溯享受政策
新政策首次提出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可以追溯享受, 延伸了政策惠及的时间。企业若符合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条件, 可是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没有能够及时享受该项优惠政策的, 是可以追溯享受该政策并履行备案手续的, 追溯的期限最长为3年。此项政策为因为某种原因没有能够在发生研究开发费用的当期申请加计扣除的企业提供了一个机会, 能够确保在税收公平的原则下企业能够充分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
1.5 会计核算方法简化
新政策要求企业对研究开发费用按照研发项目设置辅助账, 明确研究开发费用归集和计算方法, 明确特殊收入及财政性资金的处理方法, 明确要求企业应对研究开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分别核算, 明确了多用途对象费用归集和分配方法, 强调研究开发费用归集划分不清的不能加计扣除, 使企业的核算管理更具针对性, 规范了企业的研发费用核算管理, 减轻了企业的会计核算压力。
1.6 审核的程序简化
新政策规定, 对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不需要事先进行项目鉴定, 而是简化为事后备案管理, 有关资料由企业留存备查即可。若对研发项目持有不同意见, 则应由税务机关转请地市级 (含) 以上的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有关的鉴定意见, 这一程序的简化能够让企业更便捷高效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有利于提高企业申报成功率。
1.7 委托开发过程中委托方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金额得以明确
新政策完善了委托研究开发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处理方法, 使政策执行的口径得以规范统一。《通知》中规定, 企业如果委托外部机构或者个人进行研究开发, 则应按照实际发生费用额的80%由委托方进行加计扣除, 受托方不得再进行加计扣除;除关联方外委托方加计扣除时不再需要提供研发项目的费用支出明细情况。公告特别强调如果委托给个人进行研发的, 必须以个人出具的发票等合法有效凭证来进行税前加计扣除的计算。
《通知》中规定企业若委托境外研究开发则不得加计扣除, 对受托研发的境外机构或个人的范围在《公告》中得以进一步明确, 新政策明确了对境外研发的优惠限定, 有助于促进境内委托研发活动, 利于吸引和激励研究开发资源聚集于本国, 减少资源外流。
1.8 企业享受加计扣除优惠的申报及备案管理得以明确
为保证新政策能准确执行, 公告明确指出年度纳税申报时, 根据研究开发支出辅助账汇总表, 填报研究开发项目可加计扣除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 在年度纳税申报时随申报表一并报送。
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实行备案管理, 除“备案资料”和“主要留存备查资料”按照本公告规定执行外, 其他备案管理要求按照“公告”执行。如果没有经过申请认定登记和没有给予登记的技术合同, 是不能够享受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而规定的相关税收、信贷和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据此, 涉及委托、合作研究开发的合同需经科技主管部门登记, 该资料需要留存备查。
2 自主创新企业应对新政的措施
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新政策进一步明确和完善了研究开发活动的范围、研究开发费用的认定口径、会计核算、审核程序、资料备案等问题, 初次提出可以追溯享受的规定, 解决了近几年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模糊问题。然而, 新政策为企业带来了更优惠的鼓励政策, 同时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主创新企业在有关研发活动识别、内控管理以及数据归集等方面应该准备更进一步的应对措施。
2.1 要从专业技术层面来判定研究开发行为
能够准确地识别研究开发行为是企业能够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前提。如果研发行为的识别出现了失误, 则会直接导致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出现错误, 进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因此, 需要相关人员能够正确理解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相关政策, 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准确判定。
2.2 要准确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
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里面的研究开发费用并不是企业研究开发过程中的全部费用, 而是新政策中明确列示出来的相关费用。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 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口径下的研究开发费用、会计口径下的研究开发费用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口径下的研究开发费用都存在着不同。
2.3 要做好项目管理并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
新政策的颁布减轻了企业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负担, 不过专账和辅助账都仅仅是研究开发费用归集形式上的要求, 企业应从实质上对研究开发行为进行准确识别, 做好研究开发的项目管理,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研究开发费用的准确归集。
2.4 要妥善管理备案资料
新政策目前没有明确具体如何操作事后备案管理, 但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要实行事后备案管理将会是必然的趋势。此举将很大程度地简化企业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优惠政策的程序。同时实际上事后备案管理将对企业研究开发活动的识别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在没有税务机关协助的情况下, 企业很容易对研究开发活动识别不准、管理缺位, 从而导致研究开发费用数据不准确。新政策规定了税务部门要定期开展核查, 年度核查面不得低于20%, 那么企业的失误将很容易被税务机关发现。由此, 企业应设计合理的研究开发流程并且建立相关的支持文档备案。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收减免管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 [Z].
[2]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事项办理办法》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76号) [Z].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97号) [Z].
关键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一、引言
我国税务总局于2008年发布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 并于新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企业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 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 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科研机构的会计人员和研发费用比重较大的企业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也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资意识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范围
第一, 我国税法和相关管理办法规定了企业可以加计扣除的八种研究开发费用: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销费用;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
第二, 会计与税法核算依据不同, 正确掌握加计扣除的支出范围。研发费用会计核算依据是《财政部关于企业加强研发费用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 (财企【2007】194号) , 税法加计扣除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 (国税发[2008]116号) 。
会计与税法核算范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人工费.其他费用及固定资产折旧的扣除。
一是人工费:税法规定的范围为: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税法规定不包括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人工费用及外聘研发人员的劳务费用。
二是其他直接费:税法规定不包括会议费、差旅费、外事费、研发人员培训费、培养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用等。
三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税法规定只包含机器设备的折旧费, 购买的设备.固定资产不能加计扣除。
三、正确进行会计处理, 准确归集和核算研发费用
(一) 会计处理原则
1.正确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2.费用化的支出部分不能再调整为资本化支出。内部开发无形资产的成本仅仅包括自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 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和。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并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化支出, 以后不能再调整为资本化支出。若后期处置无形资产的话, 应该将取得的价差与计入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
3.因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加计扣除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不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研究开发费用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无形资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这样就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由于确认“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影响时, 需要调整该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 不符合资产“历史成本计量”的原则, 所以不能确认研发费用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4.内部开发的该无形资产在会计与税法的摊销年限不同或是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 则会形成暂时性差异。
(二) 会计科目的设置
有两种方法:一种按财企【2007】194号文规定在“研发费用”科目下, 设置明细科目, 核算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另一种按国税发【2008】116号文设置科目, 将会计与税务的差异费用直接列入成本费用中。
若一个纳税年度进行多个研发活动时, 应分项目设置, 在财务账务系统中设置辅助台账。
举例说明:
【例1】A企业2009年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2000万元, 其中研究阶段支出400万元, 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400万元, 符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发生的支出1200万元。开发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 (尚未开始摊销) 。
A企业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 按会计准则规定应予费用化的金额为800万元, 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为1200万元, 期末形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0万元。
所形成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1200*150%=1800万元, 账面与计税基础的600万元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需要调整该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 所以虽然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然而, 当内部开发的该无形资产在会计与税法的摊销年限不同或是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时, 则会形成暂时性差异。
【例2】其他条件同例1, 会计的摊销年限为5年, 而税法规定, 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不低于10年。会计与税法的摊销方法均为直线法。假设无形资产于2010年1月1日达到可预定用途并使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分析:A企业2009年发生的1200万元开发支出形成无形资产, 在未来可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800万元, 其计税基础为1800万元, 形成永久性差异600万元。而摊销年限差异导致的则是暂时性差异。2010年年末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800×9/10=1620万元, 其中有600×9/10=540万元属于永久性差异部分。2010年年末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为120×04/5=960万元, 则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 (1620-540) -960=120万元, 相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120×25%=30万元。
四、科学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对策
(一) 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与组织机构
企业作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对象, 要在衡量政策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
1. 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
企业要成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或技术部门, 在每个立项申请中指明项目的技术指标、研究成果及效用情况, 并经董事会决议通过后立项;同时, 研发部门要建立研发项目的备案表, 按项目的进度进行定期归纳整理并提供给财务部门, 从而保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科学准确核算。
2. 设置正确的核算科目, 完善内部控制和原始凭证。
企业应当依据相关规定按具体研发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科目, 并按研发项目设置辅助核算项目, 从而进行研发费用的正确归集核算。有些研发费用发生在企业内部, 没有多少外来原始凭证, 因此企业在项目发生时及时收集合法依据。此外, 企业要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严格履行内部审批程序, 研发费用的归集要有合法依据, 逐月结算入账。
3. 完善研发费用的财务核算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研发费用核算制度从而进行准确的费用归集, 并关注研发费用核算时财务与税务口径得差异。例如, 如果企业的员工同时从事了研发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 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将人员支出、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等费用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之间进行分摊;并且, 每个研发项目应单独核算, 共同费用应合理地在每个具体项目之间分摊, 不能准确会计核算的研发费用不能加计扣除。
(二) 严格实行研发费用的纳税申报
企业应当按照研发项目的具体类别, 将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金额填入《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并计算加计扣除的金额。在进行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要注意:第一, 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在年度中间预缴所得税时可以据实计算扣除, 但不能在预缴所得税时加计扣除, 只能在所得税汇算清缴时申报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第二, 对于属于共同开发或者由集团公司集中开发的研究开发项目, 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划分属于本企业应当负担的研究开发费用。
参考文献
[1]张虹.刍议如何用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J].管理研究.2012 (5) .
[2]范金, 赵彤, 周应桓.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依据及对策[J].科研管理.2011 (5) .
[3]华忠.企业研发费用所得税会计处理存在的误区[J].财会月刊.2010 (5) .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加计扣除总结】推荐阅读:
高新技术企业思考11-16
河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05-27
高新技术企业税务处理05-29
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流程07-01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附件09-19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参考09-27
高新技术企业会计核算10-24
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指导10-30
北京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1-18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