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2024-08-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精选6篇)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篇1

一、让课堂“导学”更精彩,教师会“导”,学生才会“学”。

正确认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关键。那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地导学?

(一)、导学要以趣诱思,设疑激趣。

兴趣是学生探索新知的直接动因。兴趣高,学生才能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敏捷灵活。我十分注意在新 课前几分钟采取各形式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圆锥体积》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一筒米,设疑:将这筒米倒在桌上会变成什么形状?学生猜想,老师演示.老师接着又演示刨铅笔:把一支圆柱形铅笔的笔头刨成圆锥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觉得这个圆锥的体积与相应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联系吗?你认为有什么联系?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有的学生认为圆柱削尖后可以得到圆锥,圆锥应该和圆柱有关系.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什么办法能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呢?他们的关系对于圆锥体积计算有什么帮助呢?“刨铅笔”教学片断,选择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猜想找到支点,通过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保证了下一步合作探究的有效性.

(二)、导学要以旧引新,迁移知识。

数学知识系统性很强,后面的知识往往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或延伸。因此,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 识和技能去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就要靠教师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或 共同点上去充分展开思维,探索规律。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又问:“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发现,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导学要注重学法,提高能力。

通过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长知识,还要长智慧。教学中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并及时提示他们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例如指导学生逐步学会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从中年级开始,我用程序思考题引路,提示阅读方法和重点。拟定阅读思考题时,我十分注意: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②符合教材的知识结构;③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即 重概念,重算理,重思路。学生按照思考题提出的问题、要求、方法、步骤去看课本(插图)、理思路、找难 点、抓重点、想疑点。

二、让课堂“练学”更实效,教师会“选”,学生才会“练”。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我们数学教师只有会选“精而有效”的练习题,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掌握得更精,更牢。

(一)、练学要告别呆板枯燥,体现人文关怀。

应试教育下的数学练习严肃有余,而活跃不足,练习缺乏人文性,是孩子们一看就产生沉重感、紧张感,这样必然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既然数学是一种文化,在平时的教学和练习设计中就应该体现现代文明。练习中呆板枯燥的题目名称可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如:选择题可改为“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应用题可改为“活用知识,解决问题”等,增加问题要求表述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

(二)、练学要回归生活,展现应用价值。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课室的四周墙壁和天花板,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我拿出卷尺,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

(三)、练学要有坡度,体验学习成功。

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学生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

三、让“评学”更有意义,教师会“评”,学生才会“乐”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所以我在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安排了评学环节,以做题的方式对学生整节课的学习与表现做一个踪合的评价,从而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思与提高。

(一)、制定评学标准,注重多元评价。原来我们只注重结果,对学习过程似乎并不怎么关心,造成了一部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赢得最后一次冲刺,夜以继日,在题海中艰难地遨游,累得筋疲力尽。针对这些现象,我采取以平时考核为主,多方参与评价的评价方法。探索了以学生自评、同桌互评、教师总评,综合评价学生的成绩。学生自评,主要是增强自我纠错的能力;同桌互评是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良好习惯,教师总评主要是在大家评价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和激励学生发展。评价标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为了落到实处,不但设计了学习过程评价表,还采用了以下几方面的跟踪记录:

1、作业完成等级表;

2、口算等级表;学生动手操作等级表等。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考核、再加上适量的笔试,最后评价学生的成绩。

(二)、关注学生差异,分层分类考查。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及其每个方面都要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个学生学习有价值、必要的知识,以及不同的人在获得知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做到自始自终应高瞻远瞩,审时度时,善于固势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评价,特别注重学生良好的创新品质的形成,使课堂上的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得到发展。所以我的评学试题根据大纲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分三大类:(1)基本题,占85%,面向全体学生;(2)提高题,占5%,中等生和尖子生必做;(3)深化题,占5%,供中等生选做,尖子生必做。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篇2

关键词:巩固知识;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巩固内化;总结升华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47-01

新课程背景下练习课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练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主要课程之一。它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知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巩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一、小学练习课的基本课型实施流程

不同的练习课可有不同的结构。我们把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练习课的课堂结构设计为“引导指向,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巩固内化——应用创新,总结升华”三个环节。

1、引导指向,诱发参与。

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自然会产生获得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就会诱发更为主动的探究、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自主探究意识成为一种特久的意识,最终形成掌握学习的内在机制。

2、自主探究,巩固内化。

练习课上,学生不应是专项训练的机器,而应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对于新学的知识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实现从已知到新知的转化,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3、应用创新,总结升华

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对知识已有了较清晰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此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和教材的需要设计一些拓展题和相关的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拓展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

二、实践与运用

1、引导指向,诱发参与

计算引入。

计算自测。

4.5+3.8= 9.5+4.3= 6.7+3.2= 9-4.2= 12+5.7= 36.4+0.78= 4.07-3.6= 7.3+7.25= 12.03-3.03=

(1)2分钟内自测。

(2)全班讲评。

(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4)复习小数加减法的法则。

设计意图:我在设计时采取了“由浅入深”的设计理念,从基础计算入手,增强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和学生学习的信心。

2、自主探究,巩固内化。

专项练习。

题组一(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加减练习)

(1)基础练习。(小数的位数相同)

2.98+0.56= 8.24-3.56=

(2)计算结果小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化简,把0去掉)

3.64+2.26= 27.52-13.52=

(3)小数的位数不相同。

14.5+5.74= 0.704-0.25=

(4)综合练习。

7.85+9.19= 21.56+6.74= 7.2-6.45= 13.52-10.42=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把小数点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题组二。(整数加减小数的计算)

5+0.9= 1-0.8= 14.36-5=

小结:整数加减小数,可以把整数化成末尾是0的小数,再计算。

题组三(混合计算)

9.5+4.85-6.13= 85.7-(15.3-4.8) 40-2.75+0.86

小结:不带括号的小数混合运算,要从左到右计算,带括号的一定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自我小测。

21.6+5.47= 16.8-9.68= 2-0.4+0.72=

设计意图:以上各个过程的设计,都是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自主的探索,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有关知识。

3、应用创新,总结升华

综合练习。

(1)灵活巧算。

70.8-1.25-1.75= 5.8+4.9+4.2= 54+2.7+3.3+46=

小结: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想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下题?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10千克-4千克800克=

全班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本问题的设计是想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学中,教师注意了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为后继知识的学习,尤其是灵活巧算,有利于帮助学生积极探索知识的结合点,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的能力,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知识认知结构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增強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想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下题这个环节,不但是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和简便方法,还延伸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元角分”的问题。

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这节课的设计是符合学生的需要,孩子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参考文献:

[1] 欧阳芬《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课型》——《小学数学》2008(3)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篇3

一、小学数学进行有效引导的必要性

近年来,新课标教学的理念已经深入教师教学观念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采用有效引导的数学教学模式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有效性的引导方式,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并且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办法。小学时期的学生对于外界事物的好奇心都比较强,怎样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到数学上来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深自己对于有效引导教学方法的认识,从而制定更加有效的引导方法。在思想方面,教师必须抛弃传统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把数学教学中生搬硬套的教学方法舍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在使用有效引导的教学方法时,不仅要重视教师的教学,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

二、有效引导教学方法实施的方法

1.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一堂课的开头便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即将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欲望,这就完成了成功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教师还应该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有效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方式恰当过渡到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对数学思路进行概括、总结

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可以不受任何拘束,思想也会得到解放,在知识的海洋里任意畅游。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不能进行概括、总结,在脑海中难以形成系统,这就要求教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梳理,从而帮助学生理清数学知识的总体脉络,在脑海中形成条理清晰的框架,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但是有效引导的方式并不是教学过程的终结,而是教师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过渡,有助于学生对深层次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在数学的教学课堂当中,教师要突破学生的理解和认识的局限性,要合理应用提问、引申、质疑等教学方法,不断给学生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新灵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3.重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进行合理利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理解性错误的现象,合理利用学生出现的这种现象使之成为教学宝贵的“资源”。错误性的理解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反应,教师对于这种错误性理解不能给予否定,要在课堂上给出针对性讲解,并且举一反三,让学生认识到问题的根本,从而杜绝这种错误再次出现。

学生的理解性错误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具有价值的。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就必须关注错误出现的原因,也就是重视错误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学习本身就是不断尝试和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学生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错误,然后对学生进行巧妙地讲解和点拨,使得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学习能力。

4.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巧妙引导

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只是简单地进行数学思维的复制,导致数学思维受到严重的阻碍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和引导,为学生的数学思维提供一种正确的思路,以免学生偏离正确的方向。

教师教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通过有效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尝试然后引导学生再创造,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然后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创造,这样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加深理解原有知识,还可以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有准确的理解。

三、结束语

小学生对于世界万物好奇的心态、生理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长学生的知识,并且还可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有效引导的教学方式,让抽象的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篇4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 初中数学 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逐渐被提上新的议程。它既是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对中国以往教学模式的颠覆。因此倍受争议,那么它是不是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神奇”,在中国初中数学的教育上是否也能产生“神效”?想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数学教师和学生来说正确理解合作学习模式、认清它的优势并在实践中较好的发挥出来就变得极为重要。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内涵

合作学习模式源于20世纪末的美国,到了21世纪便在国际上得到普遍的重视,并步入了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时期。对于合作学习的科学定义,学术界并没有一致的认识,需要我们更深入的研究。在此我将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做一下简单说明。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从单一的“满堂灌”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新方式的转变。在我国主要采取四种合作方法,一是教师之间的合作,二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三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四是全员的合作。以分组合作、探讨的方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参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热情,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师生共同发展的目标。具体就是,将班级内的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由教师设定讨论内容、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任务,在组内充分讨论与交流,从而实现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二、合作学习模式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

1.将合作学习模式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现在的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团队意识薄弱,而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每个人与其他同学相互沟通、相互配合,通过小组内的讨论,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增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实现共同进步。当他们之中遇到问题时也能相互照应,相互支持,。

2.将合作学习模式用于初中数学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个中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以被动接受为主,教师自说自话,学生不认真听课、开小差、上课睡觉的情况甚是严重。而在合作学习模式中,这种情况却鲜有发生。因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间便活跃了课堂气氛,时常开小差的同学也能马上融入这个环境中。而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所以学生的积极性很快便会调动起来。这样,老师给布置的课堂任务便会很快解决,提高了课堂效率,也促进了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合作学习模式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不足

合作学习模式虽然有它独特的优势,但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由于班级内同学的性格各异、学习成绩相差较大,所以小组成员的分配便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成绩好的学生和相对差的学生在一起,则可能会演变成好学生的“一言堂”,如果小组内都是差不多水平的学生则很难讨论出什么结果,也就很难实现合作学习模式共同进步的目标。二是教师对合作学习模式了解不充分,对议题的定位不准确,给予的讨论时间不恰当,对要达到的目标不明确,而这对合作学习模式实践完成的质量而言至关重要。再就是小组内的分工和奖励问题,由于小组合作有很大的自由性与开放性,小组内成员的付出和所得是不均等和不成正比的,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去奖励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和勉励懈怠的学生也成了一个问题。

四、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策略

首先要科学的划分学习小组,根据班级内每个人具体的情况有所选择的划分,并给他们明确分工,轮流做发言人总结汇报。在划分小组的时候可酌情把成绩相差大但私下很要好的学生分在一起,激起他们讨论欲望,或者刻意把几个都不爱说话的学生分在一起,明确分工,让他们都能真正的参与进来。

其次要明确学习流程,教师要确定学习目标、布置任务和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先让小组内讨论,得出结果后,小组发言人各谈观点,其他小组有不同看法的可以质疑、反驳。也可在讨论后由小组成员对其所在的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做个评价,或对其他小组的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大家做完充分讨论后由老师总结出最佳答案并讲述方法。

最后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奖励机制,公平奖励并尽量让多劳者得到更多的物质与口头奖励,可以先评选出优秀小组,最高奖励在优秀小组中由小组成员投票选出。给与的奖励并不求多,其主要是为了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与适当的奖励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虽然有些小问题的存在,但并非不可解决,而且它有利于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同时还能增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增进情感,最终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谢玉兰.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D]. 赣南师范学院,2013.

[2] 杨晗.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究与实践[D]. 华中师范大学,2014.

浅谈“三学三探”教学模式 篇5

“三学三探”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自学、组内互学、班内共学与质疑探究结合等相对固定的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

自探自学:这是第一步,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导学案(形成文本),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三个步骤:一是创设问题情境。二是设置具体自探问题。根据学科特点,自探问题可以由教师围绕学习目标直接出示,也可以先由学生发散性提出,然后师生归纳梳理,如果问题还没有达到目标的要求,教师再补充问题。三是学生自探。这里的自探是学生完全独立意义上的自探。自探前,教师一般要适当进行方法的提示、信心的鼓励和时间的要求。自探中,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热切关注和期望。无论关注的形式怎样变,有一个底线不能变,那就是不能打断或干扰学生独立学习的思路。这一环节即为预习,教师教给方法后,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合探互学:是指通过小组内检查自学自探情况,将各自导学案综合,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合探的形式包括三种:一是提问与评价。操作的办法是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或中、优等生评价。让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思辨、学会评价。二是讨论。如果中等生也难以解决,则需要讨论,教师在学生自探的过程中巡视发现的学生易混易错的问题也要参与该小组的讨论,帮助其解决问题。讨论要建立在学生充分自探的基础上进行,难度小的问题同桌讨论,难度大的问题小组讨论。三是讲解。如果通过讨论仍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予以讲解。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自学和讨论后还不理解的问题,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的问题,讲学生质疑后其他学生仍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不讲”即学生不探究不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讲之前不讲。

探疑共学:这是最后一步,是指在基本完成本节主要学习任务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甚至异想天开,勇于向课本、教师以及其他权威挑战,针对本节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再次进行深入探究解答,从而达到查漏补缺、深化知识、发散思维、求異创新的目。

如果开始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完成情况进行示范引领性质疑,启发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待学生养成习惯之后,教师考虑更多的应是如何应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而不是再给学生预设问题。

此环节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教师拟题训练运用。教师首先编拟一些基础性习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情况。检查反馈的原则是学困生展示,中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学困生本人说出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基础性习题解决之后,教师再出示带有拓展性质的习题。检查反馈原则是中等生展示,中、优等生评价。如果发现错误,还要让答错者本人说说错误的原因并纠正。二是学生拟题训练运用。如果学生所编习题达不到学习目标的要求,教师则进行必要的补充。三是反思和归纳,具体操作是学生先说,教师后评。

“三学三探”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

三学模式好,教学更有效--谈小学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 三学模式

新近的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以“自学”“互学”“引学”为主要教学策略的“三学”模式,正在逐渐被大家所熟知。而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也面临诸多难题,比如:课后知识难以巩固、能力培养被架空、情感态度过于偏激等等问题,现在看来在“三学”模式下,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三学”模式将新课改的理念与传统教学的长处相契合,首先,利用新课改的“自主学习”进行知识巩固训练,扎实根基;其次,利用新课改的“合作学习”进行能力培养,提升素质;最后,利用新课改的“探究学习”进行态度认同,养成品质。

一、知识巩固靠“自学”

学生在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方面的培养,是我们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成功点,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但是传统的“硬塞式”教学,在今天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不仅学生不喜欢,教师也不喜欢。这种老旧的教学模式必须要改掉,而用学生“自学”来代替教师“硬塞”是最佳的途径,对此笔者深有体会,在我们英语课堂上,我就做过许多这样的尝试。

例如:仁爱版《七年级英语上》“Topic 1 Nice to meet you!”的“Section A”课堂教学中,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最基础的字母,在这一堂课下课之前完成。于是我预先安排五分钟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字母“A到G”,一开始学生只是在摇头晃脑地一个一个地读字母,过了一两分钟,一部分学生开始自己在课前发的英语本上模仿着写字母,相互之间还开始比赛了起来,看到学生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我心想自己的心思没有白费,让学生“自学”进而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的考虑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现在的孩子,对于学习英语已经由最开始的新鲜、兴奋变得麻木了,甚至对于父母逼迫自己参加各种周末英语补习班十分反感,课堂英语教学再采用强化知识训练,只会让这种反感情绪更强烈。因此,我选择让学生自己去“自学”,让他们从自学中获得成就,再从潜在的认知冲突找到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学生“自学”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我们只需要在学生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适时地加以点拨,而不是取代学生去“手把手帮学”。

二、能力培养靠“互学”

英语课堂当中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整个学习小组的事情,只有依靠小组互动与合作才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特别是对于英语的“语感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这方面,“互学”模式极大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谈话法所不具备的功能,谈话是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启迪与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但是这种互动局限性太大,只能一对一进行,难以更广地扩散。学生组成互助学习小组,就很好地解决了谈话法实施过程中有效范围不广的问题。

例如:在仁爱版同一个单元“Topic 1 Nice to meet you!”的关键一节“Section B”的课堂导入时,为了在复习前一课“用英语问候”的内容时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我选择了让全班四十位同学,前后同桌四个人为一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相互之间进行英语问候训练。在学生训练的过程中,我便在这十个小组之间来回地听,在听学生进行小组练习时其他同学都很认真地回答,并将发言组员的错误给及时纠正过来了。在学生的“互学”环节中,我发现自己上一堂课的一些细节疏忽,对学生造成了误导,上一堂课我教学生叫我“Miss Lee”,被一些不认真的同学开口便叫“Miss Lee 老师”,其他同学立马并给他指了出来,“应该是Miss Lee,没有老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让我感到受益匪浅,我们的教育就是应该围绕着能力培养为中心,尤其是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更是不能被英语课堂教学给忽视。

三、态度认同靠“引学”

新课程改革要改的不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改的是深层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接受教育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成人、成才”,这才不会辜负社会和家庭对于学校教育的期望,更不会辜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大使命。我们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事情的态度,甚至对待人的态度,都无时不刻地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给予的影响。因而,教师必须在学生的态度养成和认同上,加强正能量和正方向的“引学”,不能在“白纸”上胡乱涂鸦,这可能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例如:我在评讲九年级上册“Unit 4 Section A”作业练习时,有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将汉语“(梦想)实现”翻译成英语,按照我的教学计划本来是打算自己说出答案“come true ”。不过此时,意外出现了一个学生忽然从桌子上倒了下来,我急忙去看发生了什么事,我过去询问时,他的同桌说:“他可能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了,感冒没有痊愈还一直撑着要上英语课,所以累倒了。”随后,我赶紧送那个生病的学生去医务室,并安排其他学生上自习。等到生病的学生由班主任接班儿之后,我又回到了教室,学生在教室里面议论纷纷。最后,有个胆大的学生问我:“Miss Lee 他还好吧!?他会回来和我们一起上课吧?他可是一直都想考上重点高中啊!”,我回答道:“His dream will be come true!”顿时间,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欢腾的掌声。教师在课堂上教学并不是一个教书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学生同样也是活生生的人,必须要把他们当作和自己一样来对待,只有这种有爱、有尊重的课堂才能真正实现对于学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英语课堂是一个活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主角永远不变的是老师,变的只是学生。面对这“变”与“不变”,教师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三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知识、态度和能力方面的形成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黄慧.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上一篇:冬季防火安全知识讲座下一篇:大学毕业生个人求职简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