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优质课孔雀东南飞教案(精选11篇)

优质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篇1

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侣。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各自的不幸,我们的《孔雀东南飞》演绎的又是怎样的一段爱情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学习目标:

1、阅读欣赏,把握故事情节,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2、小组合作,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培养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同学们,《孔雀东南飞》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又是如何讲述的呢?谁能:

1、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这个故事。

明确:诗歌前面的“序”是全诗内容最概括、最简洁的介绍 本文讲的是在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却因焦母的逼迫,不得已而选择离婚。但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后,哥哥却逼她再嫁,兰芝毅然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死后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

2、请按照“引子、开端、发展、再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层次为我们梳理故事脉络,并用2至4字概述每一层次的内容。

引 子: 1 自然段,托物起兴 开 端: 2-6 自然段,被遣 发 展: 7-12 自然段,誓别 再发展: 13-21 自然段,抗婚

高 潮: 22-31 自然段,殉情

 结 局: 32 自然段,合葬 通过解决前两个问题,我们整体感知了全文。那么,同学们

二、分析人物形象

这个故事的女一号是谁?下面,请你在文中寻找刘兰芝的动人之处,做到能通过分析语言,分析刘兰芝形象,并能有感情的朗诵个性化的语言。

我来说说我眼中的刘兰芝。

(诵读指导: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其节奏按意群划分。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情感上来说,我们要注意个性化的语言所具有的人物感情色彩。)

1、美丽、聪明、勤劳,知书达礼。

◆诗的一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的铺排,立即令读者对她产生“多才多艺、美丽、聪明”印象。◆随着故事的展开,这种印象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如“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表现了她出众的美丽,下文里写县令、太守纷纷派人到她家求亲也从侧面表现了她的美貌远近皆知。◆又如“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等,表现了她的勤劳、能干。◆她向焦母辞行时,虽然对焦母不无怨言,可最后还是说“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与小姑子告别时,则说“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温柔的话语里,见出她的善良、懂礼。

2、兰芝忠于爱情,不为荣华所动。

仲卿送她回家,两人告别时,她自比“纫如丝”的“蒲苇”,将仲卿比作“无转移”的磐石,以此表白她忠于爱情的心意,后来她确实做到了。回到娘家后,县令、太守两家先后来求亲,都不能令她动心。最后在拒婚不成的情况下,以死捍卫了她与仲卿的爱情。

3、不卑不亢,头脑清醒,行动坚决。

◆焦母对仲卿说“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虽然焦母对兰芝的评价不免是偏颇之词,但也透露出兰芝确实不是低眉顺眼、任人摆布的小媳妇。◆兰芝向焦母作别时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同样让读者隐隐体会到兰芝不是一个标准的封建时代儿媳妇的形象。◆面对兄长的逼嫁,兰芝更进一步表现出清醒、坚决而不露声色的性格特征。

三、合作探究

刘兰芝如此勤劳、善良、美丽„„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这场悲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1)、社会的原因: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2)、性格的原因: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

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

(3)、直接原因: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直接原因显然是焦母与兰芝之间的婆媳矛盾。

 猜想一下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

1、美色说

常言道“自古红颜多薄命”。美色说认为,正是兰芝的美貌使焦母担心儿子仲卿儿女情长、沉溺女色,耽误前程,从而招致了兰芝被驱谴的命运。

2、恋子说

这种说法认为焦母是出于“恋子情结”赶走了兰芝。课文里焦母对仲卿说过“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我们可以推想,焦家大概曾经是个有一定地位的官宦之家,但由于焦父早逝造成了焦家的家道中落。在这种情况下,焦母身负着抚养焦家后代,重振焦家的重任,无疑会对仲卿这个焦家唯一的男孩子寄予厚望。可以想像,自从丈夫去世后,儿子占据了焦母全部的精神空间,甚至成为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但自从兰芝嫁入焦家后,焦仲卿的感情自然更多地集中在兰芝身上,或许无意之中对焦母的感受有所忽略。这使焦母感到兰芝在跟自己争夺儿子的感情,自己正在失去儿子。这种感觉引起了她的恐惧和对兰芝的不满。她开始不自觉地视兰芝为敌人,处处跟她作对,排挤这个外来的儿媳妇。

3、门阀说

这种说法认为,兰芝被驱谴是由于焦母的门第观念。兰芝家富有,却不是官宦人家。

兰芝对仲卿说: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兰芝对焦母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焦母对仲卿说“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我们看,在驱谴兰芝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了贵贱问题,而且都是焦母和兰芝在提,看来出身贵贱是焦母与兰芝之间心存芥蒂的一个关键。我们能感觉到,焦家的门第显然是高于刘家的。而焦母的门第观念显然是很浓厚的,兰芝在她眼里只是个出身平民的贱媳,因此,焦母才安排她从事繁重的家庭劳动,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投以挑剔的目光。

4、无子说

这种说法认为,焦母驱逐兰芝是因为兰芝没有子嗣。在诗里焦仲卿说过“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看来他们已经结婚两三年了,而刘兰芝还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从诗中任何地方都看不出有孩子),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不是就因为着急抱孙子焦母才驱逐了兰芝呢?这就需要我们对古代的婚姻制度有所了解。我国古代婚姻制度是遵循“七出”的原则。七出是休妻的七个具体条件,七出是:一是无子,二是淫,三是不顺父母,四是口多言,五是盗窃,六是妒忌,七是患恶疾。

师小结:不管焦母以什么理由嫌恶兰芝,乃至将她赶走,都暴露了封建家长制力量的强大和冷酷无情。焦仲卿和刘兰芝是一对恩爱夫妻,焦母不由分说,将他俩活生生地拆开;刘兄贪图富贵,迫使妹妹兰芝另嫁他人。正是焦母和刘兄合力将仲卿和兰芝逼上绝路。这个故事表现了具有巨大威力的封建家长制的冷酷与无情。

四、拓展延伸

古今中外,两情相悦,却又不能长相厮守的爱情故事有很多,例如,牛郎织女的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面对因爱而生的磨难,他们必须做出选择!

假如可以穿越时空,你是刘兰芝(焦仲卿),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呢? 假如我是刘兰芝,我不会去死,活着才美好,活着可以有奇迹,死了一切都灰飞烟灭了。可是这样的悲剧又怪得了谁呢?怪焦母的无情,怪刘兰芝的痴情,怪焦仲卿的懦弱?不,他们谁都没有错,错的只是当时的社会。当时的社会太封建,当时的世俗太根深蒂固。假如我是刘兰芝,或许就没有这段悲剧。

五、作业

1、完成《红对勾》本课内容。

2、(选做)

为《孔雀东南飞》编写后传。

优质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篇2

60年前,一批年轻的上海志愿者,来到江西德安粮铺拖沟岭,在一片蓬蒿遍野的湖滩、荒丘上拓荒。经过一代代共青人的艰苦创业,原来的荆棘之地上崛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活力之城——共青城。

如今,一批批来自东南大学的青年志愿者,同样来到这片红土地,播撒新的教育火种。支教志愿者说: “这个地方,肯定会因为我们不断影响着的学生而留下烙印,也会在我们每个东大支教团成员的心中留下一段烙印。正是这样的烙印悄悄改变着一部分学生的命运,也让我们历届支教团成员的心凝聚在了一起。或许这种烙印不像高楼大厦那般立竿见影,但也必定会伴随着这座城市的成长而深入她的历史。”

心中种下志愿支教的种子

东南大学对共青城市的教育事业始终非常支持和关心,目前设点西湖小学的研究生支教活动已是第6个年头。当记者来到西湖小学采访时,在这里支教的东南大学第十六届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徐新宇、黄珺和杨炅宇刚刚下课,他们带记者来到他们平时的办公室,桌子上堆满了学生的作业和试卷需要批阅。

坐在记者对面的徐新宇、黄珺和杨炅宇穿着东南大学支教团的T恤,脸上洋溢着充实的幸福,似乎有很多话想要说。2014年9月,他们来到西湖小学支教。这三位“90后”围坐在一起告诉记者,他们只是来这里一批批志愿支教中的一份子,来“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生难忘的事”。“一年于我们来说并不算长,对于这座新兴的城市来讲也是弹指一瞬,但是通过我们东南大学支教团全体成员一年一年的点滴奉献,一年一年的代代传承,支教是有意义的。”

回忆起当时参加支教团的原因,队长徐新宇说:“我最早知道支教的事是在大二。那次正好是我们东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立10周年晚会,在活动当中有历届的学姐学长讲他们的故事、支教生活的点滴、成就和困难与我们分享。当时,台上支教团成员在讲故事,主持人告诉我们说有一个惊喜,来了一个特别的客人。只见一个孩子走上台,哭着和支教团成员抱在一起,喊老师。这个场景特别让我感到震撼,一个学生对老师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这一刻起,支教就在我心里开始萌芽。”之后,徐新宇就开始留意支教团的宣讲会,对支教有了更深的了解。“大三时,面临很多选择,有人选择工作、考研、出国,我就想来支教。我的选择当时还是挺多的,是允许保研的,也可以找到好工作,但是心里有很多场景在回放,虽然不是自己经历的,但是听他们讲的故事就很触动,于是选择走上支教这条路。”

而作为东南大学自主招生特等生进入土木工程学院学习的黄珺,更是从一个学长的支教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锻炼而受到鼓舞:“我是学校土木工程学院的,一个大我两届的学长那时候做社团活动,他的能力和普通学生没什么区别,甚至当着很多人讲话都会有点紧张。但他一年的支教回来后,一个人在台上讲了将近30分钟,甚至完全没有发言的稿子就把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我就觉得支教这件事很锻炼人。在支教地的孩子们一直都很牵挂他,他也一直会关注那边的孩子。于是,我就觉得这件事情确实值得自己去做。”

来自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院的杨炅宇也同样受到支教学长的影响;“来江西支教的前两届有一个叫陶涛的学长,我在学校里遇见他一提起支教的事,他就会翻各种照片根本停不下来,有很多故事可讲,那个感觉特别神奇也特别让人羡慕,于是就和他一样选择支教。”来到共青城西湖小学支教之后发生的事,才真正让杨炅宇感受到没白来,“当时我是教英语,下课是有个学生跑过来问我为什么要学英语,我告诉他学英语可以在以后出国时和外国人交流,这时候他就会反驳我说以后不要到外国,就在家里挺好的。当时我就觉得我可以改变他的这种观念。共青城的经济并不落后,但孩子的视野需要更加开阔。”

然而,想要来支教也不是仅仅有志向就可以,支教团的成员们也需要经过筛选:首先成绩要在前30%,党员和学生干部优先。“我们这届的平均成绩是在前20%左右,我们学校保研是15%,有志愿服务经历的优先。先在院系筛选,再送到学校,我们这届有180人参加笔试,只有40人进入到最后的面试,而最后能成为支教团成员的是19个人,分配到4个支教点。”徐新宇、黄珺和杨炅宇作为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2014年9月作为江西支教分队来到了共青城西湖小学开展支教工作。

从上好每一堂课做起

刚到西湖小学,黄珺就接手了两个年级共三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初为人师,本不是教育专业的她深知肩上责任之重大,丝毫不敢懈怠。正式上课前一天,拿到教材后立马投入备课之中,教案、课本、网络、甚至自己的小学英语老师都成为了她寻找最佳上课方式的资源。没有教具就自己动手做,课本内容单调就创作英文小游戏来丰富课堂。为了让三年级刚起步的同学对英语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黄珺还为每一个孩子都取了英文名,她的第一堂课足足花了一天的时间准备。第二天结束教学后,许多同学仍围着她询问自己英文名的正确读法。黄珺始终认为,只有无限关爱学生,才能让他们喜爱课堂,三个教学班一共226个学生,她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记住了所有人的名字。支教的前三个月,黄珺一直是办公室里到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一个,用同事的话来说“她细致到连学生书本上的翻译都批改”。

杨炅宇同样也教英语,在没有教学安排的时候,黄珺和杨炅宇也不会闲着,刚到学校的一个月,她们用空余时间听了英语组大部分老师的随堂课。听课笔记里常常写有其他老师上课时的各种小游戏,连一些课堂突发情况的处理方式也都一一记录。因为男老师的缺乏,徐新宇刚到西湖小学支教的时候是负责体育课,后来又教数学,“数学还是比较难教的,这边学生数学很薄弱。那些学生可能也是因为家庭原因,平时写作业不积极,我平时要督促他们,教他们怎么做。”

一年的时间对徐新宇、黄和杨炅宇来说似乎太短,他们总感觉还有很多东西想要教给自己的学生,所以他们努力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我们还有2个月就要结束支教,这时候会希望哪怕再有一年就好了,不太舍得这些学生。”对于下届来这里支教的学弟学妹,徐新宇、黄珺和杨炅宇希望告诉他们:“要尽快适应支教的工作和生活,还有除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让他们更加自信,更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生活中美好的点滴。”

nlc202309020148

传承“我奉献,我快乐”志愿精神

与大城市里的小学相比,西湖小学的规模、设施都显得较为落后,但不管外在条件怎么样,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梦想的追求都应该是平等的,而且应该被支持和呵护。徐新宇、黄珺和杨炅宇向记者介绍,之前来支教的学长们创立的帮助学生的品牌活动一直被来这的一批批志愿者传承并一步步完善着,同时他们三个在快一年中,通过自己支教过程中的想法也发起了一些新的活动。

共青城西湖小学在校生3000多人,一至六年级共47个班级。支教团的队员们在支教的过程中发现,孩子们对于阅读的需求非常大,但是学校因为条件限制,还没有这方面的资源。于是,队员决定帮助学校建立一个图书室,满足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愿望。而集善之家是团委发起的帮助贫困农民工子女的一个平台场所。于是,来此支教的队员就在此平台上联系了东南大学的很多院系和部门及社会上爱心人士,在大家的帮助下在西湖小学设立了“爱心图书室”。“我们和接下来的支教团队员都会继续努力,一步步扩充图书室的内容,为孩子们补上课外阅读环节。” 徐新宇说。

德仁苑是共青城一所养教结合的孤儿院,里面目前大约有70名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三都有。孩子们平时在附近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就回到德仁苑生活学习。从2012年开始,东南大学支教团的队员每个星期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到这里来陪陪孩子,辅导他们的功课。“那边的学生也给我很大触动。记得一个六年级的女生右手受伤打着绷带,还一直在用左手写作业,特别认真。她写完后把作业拿给我看,我指出错误她就慢慢改。我对她说为什么不让老师给她留少一点儿,等手好了再写。她摇摇头,说这就是我必须要做的任务。改完后她也很开心,就在纸上画画,我凑过去看,她就用手遮起来了,因为觉得用左手画不好看。她特别坚强、乐观,比同龄人成熟很多,让人很感动。我们有很好的条件而他们没有,所以哪怕能纠正一个题目、一个知识点,都是很有意义的事。”

徐新宇、黄和杨炅宇告诉记者,在上学期他们自己通过策划办了一个活动,就是让东南大学的学生来实现西湖小学中农民工子女学生的新年愿望。“我们三个发现这边有好多农民工子女,当时正好处于年末,我们就发起了这样一个活动:召集100个农民工子女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愿望。有些学生特别懂事,他不要一些实物的东西,而是写下‘我的愿望是考大学’或者‘愿哥哥姐姐越来越开心’这样的话。收集完毕后,我们就寄给相关的学生部门,由他们在东南大学全校范围内搞一个展览,有谁看到了就可以领取愿望卡。这些愿望一部分是物质性的,小到书本、兔子、发卡、手表、书包、球拍、电池,但也有些人写的不是物质性的愿望。有个小姑娘超感人,她想要历届帮助他的哥哥姐姐的照片。”黄说。而杨炅宇也回忆起一个细节:“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有一个学生拿到了心愿礼物之后就找到我,问我有没有联系电话,当场就给那个帮他实现愿望的人打了一个电话说谢谢,这些孩子很懂得感恩,好多孩子都回写了感谢信。”

徐新宇、黄和杨炅宇说,他们在这里能够顺利的实现自己帮助孩子们的一些想法,和西湖小学的领导老师们的支持也分不开,6年里,一批批支教团的志愿服务让东南大学和共青城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共青城的精神也在影响着支教团的队员们。

记者宛若看到今天的支教团在与当年的青年志愿垦荒队在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看到一种红色基因在这块热土上承传着。教育“垦荒”、精神“垦荒”正在给力新共青!

责任编辑 余玮

优质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篇3

1、引导幼儿能抓住螃蟹的特征,用不同的材料制作螃蟹,并为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

2、在手工活动中,喜欢探究,专注,想象力丰富有信心。

3、能正确运用各种手工材料,有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活动准备

1、范例:一次性饭盒制作《螃蟹》作品一个。

2、各种材料:火柴盒、易拉罐、豆腐盒等等。

3、手工工具、双面胶、剪刀等等。

4、废旧材料箱。

活动过程

一、导人活动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邀请了你们的爸爸妈妈来到我们班,老师还邀请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它们是谁:”(螃蟹)师:“前几天我们已经认识了螃蟹和它们作朋友,这两只螃蟹和我们以前看到的真螃蟹和图片上的螃蟹一样吗?”

师:“这是老师做出来的你们仔细看看老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探索制作的方法。

1、“螃蟹的身体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为什么要选用一次性盘子和饭盒做它的身体? 小结:螃蟹的身体是方圆形的?一次性饭盒是方的,盘子是圆圆的,它们看上去很象,所以老师用饭盒和盘子做它的身体。

2、“螃蟹的八只脚是用什么材料做?为什么用插座和吸管做脚呢。”

小结:“螃蟹的八只脚是细细的长长的,所以老师选用吸管和插座做它的脚。

3、“螃蟹还有一对脚呢?我们看看这对脚拿什么?(钳子,剪刀)老师选用夹子和插子做螃蟹螯足。

4、“然后在点上眼睛,这只螃蟹就更象了。”

三、幼儿制作

1、介绍材料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许多材料,请小朋友开动脑筋用你们灵巧的小手做出多种多样的螃蟹。让我们先来看看有哪些材料。

2、启发幼儿如何运用材料制作螃蟹。

(1)“这些材料哪些可以做螃蟹的身体?为什么?”一次性纸杯能做螃蟹的身体吗?能不能想想办法?(2)“哪些材料可以螃蟹的脚呢?”

提醒幼儿没有满意的材料还可以到材料箱里找一找。

3、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制作,教师提醒幼儿拼一拼摆一摆然后再作。

四、展示作品

小班优质课教案 篇4

2011-07-27 11:10烟台大学幼儿园 中国最大的幼儿园连锁 点击了解详情

一、活动目标:

1.观察小脚丫,了解脚的结构和作用。

2.练习脚步的各种基本动作,锻炼脚部肌肉。

3.激发探索身体奥秘的兴趣,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人手一张报纸,标靶,布置大森林情景,小椅子16张.三、活动过程:

1.交代任务,激发兴趣。

教师指导语:今天,我们要到神秘的大森林去旅行,谁愿意和我一起去呢?别着急,我们还得先练练本领,特别是小脚丫的本领。现在,我们把鞋袜脱掉,让小脚丫快快乐乐地玩一玩吧。

2.观察小脚的外形特征,了解脚的作用。

(1)提问:小脚是什么样的,由哪些部分组成?(幼儿互相观察、讨论)小脚有什么用呢?

(2)小结:脚由脚趾、脚面、脚底、脚跟等部分组成,我们的小脚不仅有走、跑、跳、踢、跨等本领,还会做小脚操呢!

(3)边念儿歌边做小脚操,锻炼脚部肌肉小蜘蛛,走钢丝,(两脚脚尖点地)走来走去真自如,(脚尖点地来回走)掉下来,别着急,(两脚来回摇摆)嘴里咬根保险丝。(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小鸭,小鸭,(两脚来回勾脚尖)去捉大虾。(两脚脚趾一张一合)心里痒痒,(一脚脚趾挠另一脚底两下)翘翘尾巴。(两脚轮流勾脚尖)嘴巴一张,(两脚脚趾用力张开)大虾蹦啦!(两脚打开用力翘起)

(3)游戏“碰碰小脚丫”幼儿(师生)之间相互用小脚丫碰碰对方的小脚丫,感受快乐。

3.练习夹报纸走和跳

(1)出示报纸,启发幼儿尝试用脚趾夹住报纸走或跳。幼儿四散练习时,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2)情景练习:夹着神奇的魔纸去大森林旅行。提醒幼儿注意:一路上要小心,不能将魔纸撕破,先绕过“大树”(小椅子),再跳过“陷阱”,走过“独木桥”,看谁先到目的地。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绕过全部障碍,允许能力弱的幼儿选择较为平坦的路径走到目的地。

4.练习用脚撕报纸,锻炼脚部小肌肉

(1)教师示范用脚撕报纸。

(2)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撕报纸,要求:尽量用脚将报纸撕碎,并将撕碎的报纸捡起团紧。

5.游戏“夹纸团跳”

(1)自由练习,尽量投远。

(2)组织比赛,看谁投得远。

6.游戏“砸标靶”

出示标靶,幼儿用石块(纸团)砸。随后,幼儿听音乐舞蹈,庆祝胜利。

四、活动延伸

科学优质课教案 篇5

1.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2.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到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不可逆。3.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教学难点: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水、沙、盐、油、醋、小苏打、绿豆等物质及它们混合与分离所用工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图片,提问:这几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的地方?(生回答)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出示图片),小明星期天请小伙伴来家里做客,但在厨房做饭时不小心把盐撒到水里了,他该怎么办?能不能把盐和水重新分开呢?(生回答)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物质的“混合与分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物质的混合

出示几种物质的图片,师:图片中的几种物质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没?那如果把它们分别两两混合到一起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学生猜想,请学生口答)那我们猜想的对不对呢,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按照手中表1的提示和要求,动手操作,完成表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派小组代表展示自己的结果)

教师播放醋与小苏打混合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这两种物质混合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2.物质的分离

师:刚才我们将不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到了一起,那混合后的物质还能重新分离吗?分离后的物质和混合前的物质还一样吗?(学生思考)

师: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视频(播放盐水蒸发结晶视频,学生认真观察过程),我们看到盐和水混合后利用加热蒸发结晶可以重新分离,并且分离后的物质和原来的物质一样。这种方法实际是由劳动人民晒海盐得到的启发(出示晒海盐图片,教师做简单介绍)。

师:这是我们分离盐和水的方法,那其他几种混合物该怎么分离呢?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吗?都能分离开得到原来的物质吗?下面我们选取其中的四种混合物来进行操作探究。请大家拿出表2,小组合作完成。(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全班集体交流)

三、总结全课,深化思想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探究与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优质课”须除“匠气” 篇6

“同课异构”“借班上课”是优质课评比的常见形式。我们先把目光投向它。

有一参评教师如此介绍它“可爱”的特点——“同课异构”是一篇课文由多位老师来上,“借班上课”则比赛时不用自己班级的学生。采用它,或只采用“借班上课”等,评委可进行横向比较,体现评选的可比性、公平性……好课是磨出来的,为了一节参评课,我像众多参评教师一样,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磨所教课文,对未知学生做多种预设……

见之,你也许也会反思:组织者明显犯下了不将“因材施教”中的“材”当作学生,而看着教材、文本的低级错误。这违背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评比,早有多人指出。如,李镇西在《人民教育》2002年第3期发表《话说“借班上课”》文章就是一例。即10多年前,李镇西就指出,“借班上课”无法首先“备”学生问题。若问“同课异构”“借班上课”这样的优质课评比明显长处在哪,看来它一定很方便组织者,不然不会受到较多组织者多年的宠爱,但这不能成为众人喜欢它的理由。

再看一优质课获奖者向他人推广经验、谈体会。他说,优质课评比不同于日常課堂教学,参评者除了面对“陌生”的学生还要面对“挑剔”的评委……因此要选好课文,多试上。他说,他像有的专家一样,多年来用一篇课文上优质课,不断雕琢,最终取得大奖。

为了参评,这位教师出人意料的重视“课文”,但不重视学生,不研究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如此,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都不懂、不遵守,教教材的能力即使突出于人,会有人说其扮演的仍是“教书匠”的角色。这样的教师获奖,与优质课组织者、评委有较多关系。我看,表现的不仅是参评教师身有“匠气”……

优质课评比是一种有益的教研活动,运用好能有效传播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教师,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但至今,优质课评比活动不能获得众人一致的掌声,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常见优质课评比活动,参评者轮流上阵,评委们接连打分。参评者只管讲课不谈思路。观摩者没有相互交流的机会。评委眼中的课有什么特点,难见评委说清楚。作为教育教学研讨,为何不方便交流者,设立,或较多设立同伴、专家交流平台?再说,有教学个性的教师连介绍自己理念,介绍自己眼中学生特点的机会都没有,怎能吸引较多人,尤其是保守的,最需要获取新理念、吐故纳新教师的眼球?

评课要评教育教学理念及其运用,要真实、接地气才能体现意义。“优质课评比”需要改革,需要向着“特色展示课评比”“个性展示课评比”的方向努力。要让所上的课,立足平常课,突出教育教学理念,突出真实,而不是突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要让参评者上课不怕暴露瑕疵,就怕没有新理念、新做法,没有特色、个性。我看,如此改革可根除眼下“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所见的“匠气”,更多体现教研活动的价值,容易得到众人的掌声。

背影优质课教案 篇7

曲周县西马连固中学:袁红芹

一、激趣引读,感受背影

导入语:不好意思,同学们,讲课前我们得先插播一段广告(视频播放:《打包篇》)看过这则广告吗,有何感受?打包饺子这个镜头已成为人们心目中慈父的不朽雕塑。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篇与这则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且饱含真情的文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板书)。

二、速读感知,走进背影

下面让我们在朱自清先生的引领下,走进背影!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标出描写背影的句子?一共有几处?四次。找一生读。

三、合作探究,细品背影

(一)读背影

1、文章开头所说的“最不能忘记”的“背影”是指哪一次?

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味本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其中“为子买橘”(买橘背影)可谓是经典之笔,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齐读“为子买橘”(第6自然段)。

(二)品背影---合作探究

这是一段被删改的文字,请同学们不看书凭记忆补充下面这段文字中删去的词语。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帽子,穿着褂子和棉袍,走到铁道边,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着上面,脚向上缩;他身子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流下来了。

(1)从文中感受到什么?

“以---------------------------最让我感动,因为------------------------------”的句式说话。(明确小事显大爱的描写方法)

(2)父亲买橘子的段落是文章的精彩处,请你深情朗读。[朗读技巧:轻重缓急] 这一段对父亲进行了哪些描写?(明确以小见大的写法)

(三)悟背影---追根溯源

1、同学们,在昨天我给鲁北学校的学生上了这一节课,有同学就发牢骚,为什么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会让“我”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二十岁,应该说正是和父辈人产生强烈叛逆心理和行为的年龄,文中是不是有更加深层的背景和原因呢?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请同学们联系“背影”描写前后的所有内容,认真研读二三段 1915年,朱自清父亲包办朱自清婚姻,朱自清有怨言。父子生隙。

•1916年,朱自清上北大后自作主张改“朱自华“为“朱自清”,父亲很生气。•1917年:父亲失业,祖母去世,家庭经济陷入困顿。朱自清二弟几乎失学。《背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年。

•1921年,朱自清北大毕业参加工作,父亲为了缓解家庭经济紧张私自扣留了朱自清工资。父子发生剧烈矛盾。朱自清离家出走。

•1922年,朱自清带儿子回家,父亲不准他进门,只能怅然离开。•1922年,朱自清再次回家,父亲不搭理他。父子开始长达多年的冷战。•1925年,朱自清父亲写信给儿子: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在泪水中完成了《背影》。

•1928年,朱自清父亲读到《背影》。父子冷战解冻。•1945年,朱自清父亲去世。

师小结:特定的环境,对父亲的感激、理解,为自己幼稚的举动的深深忏悔、自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都伴随着“泪水”倾泻而出,使得这次的“背影”成为“我”抹不去的记忆。

师总结:在那个祸不单行的日子里,年老体衰的父亲,吃力地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形象,定格在我们的心中。这归功于父爱的细腻、作者传神的描写。

龙应台《目送》: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幻灯)

六、总结延伸,回味背影 播放歌曲《父亲》,情感渲染。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相守为目的,但惟独父母的爱是为了儿女的离开,而且是希望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爱要大声说出来!

《雷雨》优质课教案 篇8

二年级下册语文

16、雷雨

留盆镇杨寨小学

姚玉平

16、《雷雨》教案 二年级 姚玉平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边读边想象。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朗读感悟。教学准备:语言机、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能很快猜出来。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你们能猜出吗?对就是雷雨。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看看作者是怎样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出来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目标

1、我会认“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课件出示带音节的生字,指名拼读,并采用分组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巩固字音。

4、指名给生字扩词,并说一说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5、摘苹果游戏:课件出示苹果树上的生字,学生“摘苹果’。

压 蝉 垂 户 扑

四、比赛读课文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找一找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时的景象,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上记号。

3、指名交流,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雷雨前(1-3)

雷雨中(4-6)

雷雨后(7-8)

4、指导朗读课文

四、书写生字。

1、写字指导。

(1)观察生字,说一说你想提醒小朋友们哪个字要注意什么?

(2)指名交流,其余学生补充。

(3)教师补充指导:“黑、压”两个字。

优质课《雨霖铃》实录 篇9

《雨霖铃》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专题第三板块“词别是一家”的第三篇。它是柳永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离情别绪,令人叹为观止。而“点染”的艺术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鉴赏价值,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即以“点染”艺术手法为主线,带领学生通过初读、深读,逐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意境,以期提高他们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2.深刻体会《雨霖铃》中“点染”的艺术特色。

3.通过赏析词句提高自己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长亭古道、芳草拂柳、晚风残笛、夕阳远山,生命中的悲欢离合在各处演绎着,那么一曲《雨霖铃》又演绎了一段怎样的悲欢离合呢?本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雨霖铃》柳永)

二、目标展示

三、初读,整体感知

师:古典诗词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理解它的内容,下面请同学们初读本词想想,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本词主要写了在萧瑟的秋天里,词人和他的红颜知己告别。

师:很准确,你们觉得本词的感情基调应该是怎样的?

生:哀婉悲伤

师:如将此情感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觉得哪个字最合适?

生:伤!(板书:伤)

师:所以我们读词时语速一定要怎样?

生:慢下来,要读出“伤情”。

师:下面老师给同学配上哀婉悲伤的伴奏,集体来读看看吧。

(背景音乐:《凤凰台上忆吹箫》)生配乐朗读

师:读得很认真也很整齐,但伤之味似乎还不够浓。要读出词的情感,还要深入理解全词。

那么词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这份离别之伤?

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师:什么意思呢?

生: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就是离别,更何况是在这冷落、凄清的深秋时节。

师:自古以来多情之人因离别而感伤的心情是普遍的,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表现离别的名言呢?请同学回忆一下,举几个例子。

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四、深读,体会手法

(出示幻灯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师:这两句都表达离别之情,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更喜欢柳句,因他处直抒离别之情外,还用秋景来渲染。

出示幻灯片,师讲解:

清代文学批评家刘熙载在《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板书:点染)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刘熙载的这个评论,把我们的这句赏析一下。

生评论并用幻灯片展示:

“多情自古伤离别”先直接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是“点”,“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用秋天萧条、冷清的景物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染”。(板书:直接抒情、寓情于景)

师:“当秋而悲,胜于常情”这样也使作者的这份“离别之伤”有了别样的风情。

师:所以我们在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读得稍重。试着读读看。

(生齐声诵读)

师:根据此句的赏析,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雨霖铃》,再找一找这样的句子。

生自读,小组讨论后回答,幻灯片展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师: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分工,根据“点染”手法的定义并进行赏析。可以参照老师的表达形式来表述。

1-3组赏析第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生:“念去去”,先点明离别之情,是“点”;“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渲染、烘托远别的离情,是“染”。

师:那么这三处之景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用了什么写法?

生:“烟波”是眼前之景,虚实结合;(板书:虚实结合)

师:怎么知道的?结合以前所学,想想还有哪些类似的字眼?

生:“念”是想的意思;还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忆”及“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想”。

师:所以我们在读“念去去”三字时,要读得稍重,“念”要有点拖音。试着读读看。

(生齐声诵读)

师:此句,在同学们的导学单中,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质疑。

幻灯片投影:

文本质疑:柳永是宋代词人中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多是曲折委婉,而此句为何要选择“千里烟波”、“空阔楚天”这类阔大的意象呢?

生自主思考,小组合作讨论,无果。

师:准确把握词人的思想情感,还要懂得“知人论世”。

幻灯片展示写作背景:

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词作,据说他的词在当时很受欢迎——“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他不仅多才而且多情多义,他曾为红颜知己写下很多千古名句,据说他死后有很多女子来为他送葬,为了纪念柳永,歌女们每年还要集中在一起召开“吊柳会”。

他像古代大多文人一样向往仕途,可宋朝皇帝没给他机会。一生穷困潦倒,最后是寄食在寺庙里,在贫困中死去的。

请同学们先用四个词语概括柳永是一位(?摇?摇)的婉约词人。

生:才华横溢、多情多义、仕途坎坷、穷困潦倒。

师:本词是作者在京城求官无望,准备去他处宦游求官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的话别之作。请同学们结合柳永的人生际遇及本文写作背景在思考。

生1:烟波的千里、楚天的阔大反衬自己的渺小,云雾笼罩,让人感到周身迷茫,找不到出路。所以这一“伤情”除了离别之情之外还有一种对别后前途的迷茫之情。

生2:我同意他的情感—别后迷茫,但不同意解释的内容,结合本词主旨内容“伤离别”及写作背景,我觉得作者是对两人何日再相见的迷茫。

师:两位同学解释都有见地,但如结合文本,我个人觉得第二种更加贴近本文主旨,可用屈原《离骚》中的一句“望美人兮天一方”来概括。(板书:别后的迷茫)

4-6组赏析第二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生1:“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是点;“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染。

生2:“杨柳岸”“柳”——“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晓风”清晨之风,“残月”写出了月残人离。三种意象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师:此句三处之景都是作者眼前看到的实景吗?用了什么写法?

生:是虚景,虚写,是作者想象之景。

师:所以在诵读时要将“何处”读出疑问的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试着读读看。

(生齐声诵读)

生:老师,这一句我有一个疑问,上片第一句中说“对长亭晚”点明了离别的时间是晚上,前面“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说离别的季节是深秋,而现在又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前晚后早,时间出现了前后矛盾的地方,如何理解?

生1:不矛盾:此句是作者想象之景,天马行空,思绪任驰。

生2:我也觉得不矛盾,时间的变化是想说明过了一夜,这种离别的感伤之情没有一点点的消减,反而增添了一种离别后的孤寂。

师:同学们的质疑和解答都很有思想和见地。(板书:孤寂)

那么而这份增添的“孤寂”更在哪句体现了呢?

生:“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师:此句进一步说明多年后这种孤寂的情感也没有消减,反而越来越深。所以我们在读“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读得稍重。

(生诵读此句)

师:通过分析、诵读,我们可知作者运用“先点后染”的手法将他的“离别之伤”层层抒发出来,那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这种痛彻心扉的“离别之伤”,作者是如何落笔的?

男生读:“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生:“寒蝉”“长亭晚”点明了时间、地点的同时,通过“凄切的寒蝉、傍晚的长亭、刚停的骤雨”这三组意象渲染了分别的氛围,属于“染”

师:那么“染”之后呢?

女生读:“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生齐说:用了“点”。

师:请圈出相关点明情感内涵的词语。

生:“无绪、泪眼、执手、无语”通过神态、动作、场景、事件的描写来点明情感的内涵。

生:都门帐饮之所以无绪,因为词人的思绪正专注于恋人,一边留恋情浓,一边兰舟催发,在如此尖锐的矛盾冲突下,词人迸出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千古名句。

师:“执手”能不能换成“拥抱”?词人为何“无语”真的无话可说吗?

生1:“执手”可想到《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味着要“分手”,又不忍分手。

生2:“无语”是千言万语压抑着,是“相顾无言”,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师:所以,在读这三句时,我们要把握住词人分别时的那份难舍受难分之情。

(板书:别后难舍难分)

师范读。

五、小结

本堂课,我们围绕刘熙载对柳词“点染”手法的评价对本词进行了赏析,下面让我们通过对本词“内容、情感、手法”的理解来再读一下这首词。

生配乐齐读

师:读的很好了,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生:能

生配乐齐背一遍

师:其实在古诗词中,任何情感都可以运用“点染”这一手法,下面我们来看下下面两首诗词,看看它是怎么运用“点染”的?

六、拓展迁移

①韦应物的《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答:前一句直接点明归思之情,是“点”;后一句用秋雨、雁声来烘托思归之情,是“染”。

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答: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直接点明了游子思乡之情,是“点”;其余各句均渲染思乡之情的伤悲,是“染”。

【教后反思】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朗读、吟诵是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活化古诗词的形成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活力和人文精神。《雨霖铃》的教学中我特别突出了朗读,设计了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跟读范读、集体朗读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三峡》优质课教案 篇10

1、熟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译讲全文;

3、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译讲全文;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疏通文意,理解重点词语,译讲全文;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烟烟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脸炙人口的游记散文,我们今天学习的《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一、公布教学目标:(略)

二、初读课文,看谁读得准,读得熟练。检测:读准下列词语: 请为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月:xī 夏水襄陵:xiāng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绝巘怪柏:yǎn 飞漱其间:shù清荣峻茂:jùn 属引凄异:zhǔ

你能正确停顿吗?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宣 其间/千二百里 虽/乘奔御风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 大家一起读!(对字音、节奏的检测)

三、自学指导

(一)让学生对照课下注释,如有疑问,可同桌讨论,也可举手问老师。六分钟后,比谁能完成“研讨与练习二”,并正确译讲课文。

2、同学译讲课文。要求:(1)、先读原文,逐字逐句地译讲课文。(2)、听到错误,立即举手指出。

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或是驾着风也不会有这样快。(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这里)山高水清,草木茂盛,实在有着许多的趣味。(4)、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每逢天气刚晴或是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就显得清冷而寂静。(5)、属引凄异。

(声音)接边不断,凄凉而怪异。(6)、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在空旷的山谷回旋荡漾,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四、自学指导

(二)细细品读课文,思考回答:

1、课文中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

3、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1、课文中写了三峡的山和水。

2、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夏-------急猛 水 春冬----清幽

秋-------凄凉

3、课文表达了作者无限赞美之情。

五、比较阅读: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六、拓展延伸:

积累描写山水的诗句:

七、背诵比赛

五分钟背诵课文一、二两段,背过的举手。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知识:

1、字的读音:

略无阙处 曦月 飞漱 重岩叠嶂 沿溯 绝巘 隐天蔽日 襄陵 属引 素湍绿潭 沾裳 长啸 乘奔御风 峻茂 哀转

2、词的释意: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 巘 飞 漱 清荣峻茂

3、课文一、二段的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二、合作探究:

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2、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水? 因为三峡夏季的水最具特色。

3、为什么“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还会有“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虽然“沿溯阻绝”,但“王命”不可违,因此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冒险行船。

三、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讨论:

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四、背诵课文三、四段。

解题。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滴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时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朗读。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正音:藻()将()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元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文横 盖/竹柏相影也

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三、翻译理解。

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 欣然:高兴地逐:于是盖:原来是但:只是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四、分析。

全文廖廖84字,记叙的是一个细小的生活片断。但仔细品味,并不平淡,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相如藻落交横。)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人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相?但少困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这句话的理解要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滴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滴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满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五、熟读成诵。夜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赏月

绘景:月色一积水空明 竹相一藻落交横 空灵、皎洁

抒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落寞 自我排遣的达观 潇洒、达观

优质课教案 篇11

《Photoshop字体的设置》

《Photoshop

字体的设置》

[教学目标] 1 学习使用Photoshop输入文本 2 对字体进行变形设置 3 学习使用蒙版工具设置字体 4 学习烟花字的设置

[教学难点] 1字体设置操作步骤的掌握 2 注重细节的操作 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教学方法] • 演示法 • 讲解法 • 学生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 回顾上节知识点(提问学生)二 讲授本节内容(由图片导入新课)(一)文本输入,设置字体变形

操作步骤: 打开一幅图片 单击“T”文字工具输入文本 单击文字图层,在文字属性上选择文字变形 4 在文字变形界面进行相应的设置 5 确定(教师操作演示)

(二)文字蒙版的设置

操作步骤:

打开图片,在图层栏上创建新的图层.2 单击工具栏上“T”选中文字蒙版工具,然后在图片任意位置输入文字。

单击新的背景图层,文字显示为选中状态,执行菜单选择/反选.4 按DEL键删除选中部分。

单击选择/取消选择或按Ctrl+D键,取消选择,完成文字蒙版.(找学生操作)

(三)烟花字的设置

操作步骤: 1 新建文件,输入文本 在文字图层上右击,复制文字图层 3 然后栅格化文字层 4 滤镜/像素化/碎片 编辑/消退碎片,设置不透明度为70% 6 滤镜/锐化/再锐化2+n次 7 完成烟花字(教师操作演示)

(四)课堂小结

上一篇:努力学习政治知识下一篇: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