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总体方案新

2024-11-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程总体方案新(精选8篇)

工程总体方案新 篇1

目录

一、方案总述

1.1、新校区概述

1.2、校园网工程建设总目标

1.3、规划指导思想

二、方案概要及特点

2.1、计算机网络系统

2.1.1、方案概要

2.1.2、方案特点

2.2、弱电基础设施

2.2.1、综合布线系统

2.2.2、电话通信系统

2.2.3、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2.2.4、校园广播系统

2.2.5、多媒体教学系统

2.2.6、校园安全防范系统

2.2.7、弱电机房系统

2.2.8、大屏幕电子公告屏、触摸屏

2.3、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

2.3.1、总体应用框架 2.3.2、统一用户认证平台 2.3.3、数据管理平台 2.3.4、业务构造平台

2.3.5、综合信息门户平台

2.3.6、教学资源中心

2.3.7、校园一卡通系统

2.3.8、其它应用系统一、方案总述

1.1、新校区概述

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区用地面积1414.37亩,包括行政办公大楼群、图文信息楼群、教学楼群、实验科研楼群等建筑,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是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的大学园区。

1.2、校园网工程建设总目标

随着科教兴国观念不断深入人心,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不断推行,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在教育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均面临变革,信息化已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变革趋势之一。

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较早地在高校得以实现,而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向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数字化校园、网上大学已被人们熟悉,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全面的信息化。

在福建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中应推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其最终建设目标是将新校区建设成为一个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水平的智能化、数字化校园,从而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

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及其它高校调研情况和实践经验,本方案提出是新校区的校园网工程总体规划的初步方案。

新校区按1.5万名学生规模设计,校园网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能充分体现21世纪高等学校校园建设水平,实现以下建设总体目标:

1)建设数字化新校园,为学校下属系部、教学和科研部门、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服务、提供良好的通信环境。

2)实现集中式数据存储,实现在网络系统上的高速互连互通,及信息资源和软硬件资源高度共享。

3)为新校园创造安全、高效、便捷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

4)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过程的一个步骤,为促进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1.3、规划指导思想

1.3.1、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高起点规划新校园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

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高起点规划现代化的“数字化校园”,使新校园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高校中的先进水平。

校园网络系统拟采用以星型拓扑结构为主的分布式三层(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结构。

在校园网络系统设计中采用万兆以太网技术、千兆以太网技术、快速以太网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MPLS技术、三层交换技术、路由技术、Trunk技术、Spanning

Tree技术、HSRP技术等先进成熟的主流网络技术。并建设IPV6试验点,联入CERNET-2网,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集服务、应用、科研于一体。

1.3.2、对校园弱电系统建设采取 “统一规划、基础先行、面向需求、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

1)将弱电系统的基础设施和物理链路的建设作为新校园建设的重点,其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作为校园网物理基础的综合布线系统,一但建设后难以改变,这就要求综合布线系统规划设计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进性,为将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发展空间。因此在核心层与汇聚层间主干采用单模光纤,满足初期千兆以太网主干技术要求,并能尽快平滑升级到万兆以太网主干,并在设计中对网络技术和带宽要求较高的部门采用目前先进、日益广泛应用的六类布线系统。

2)校园室外弱电综合管网系统等作为弱电系统长期的基础设施应坚持整体规划、适度冗余的原则。

1.3.3、以“面向需求、经济实用”为原则,对于校园内不同建筑和不同用户的各个层次需求,区别对待,配置相应性能指标的设备,提高系统性价比。

1.3.4、按照“从投入中得到回报”的原则,从弱电系统建设中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3.5、充分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产品,确保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二、方案概要及特点

2.1、计算机网络系统

2.1.1、方案概要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除了为上层各类应用系统的数据传输提供高速通道之外,同时也是目前大多数弱电智能化系统(例如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等)的主要传输通道之一。目前多数弱电系统的传输方式正逐渐从原有的模拟方式向数字化方式发展,其主要利用的技术依托就是高速、可靠的网络平台。因此,网络系统是新校区数字化校园规划建设的关键内容。

1)园区网络

新校区的校园网络主干规划采用目前成熟的万兆技术。

总体规划采用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网络构建架构,核心设备放置在网络中心,在各组团设置汇聚节点。

各楼宇设置1-3个配线间,将楼内的信息点全部集中到各配线间内,采用百/千兆接入交换机提供各信息点接入的需要,通过千/万兆连接到相对应的汇聚中心设备上。

2)园区无线网络

由于目前无线网络设备主要的支持的协议是IEEE802.11b和IEEE802.11a,带宽分别为11M和54M,带宽的限制使其不适合作为园区的主干技术,但是,对于新校区大面积的公共露天活动区域,以及大会议厅、报告厅由于布线系统距离的限制以及装修美观的要求,无线网络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在新校区建设中显得尤为必要。

规划采用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师生在新校园内随时、随地的接入需要,扩展网络的使用范围,体现新校区数字化校园网络应用的水平。

3)校区互联和Internet接入

新校区的校园网规划通过大学城的园区网高速联接到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地区结点。同时,要充分考虑与中国教育科研网IPV6试验网CERNET-2互联的扩展性。

规划在新校区采用若干100M链路联接到公众网上,同时可以利用该链路作为CERNET出口通道的备份。

2.1.2、方案特点

新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案必须满足:

1)先进性:主干采用万兆以太网和多层交换技术,使主干带宽可以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不仅满足了当前的带宽和网络管理需求,而且要为IPv6应用保留了简单、高效、经济的升级途径;无线局域网与有线网络的互为补充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扩大了网络覆盖的范围。

2)高性能:核心交换机采用新一代高性能核心交换机,保证系统有一个高速骨干。

3)高可靠性:从网络结构、链路冗余、设备冗余、模块冗余、路由冗余、电源冗余等六大方面保证了新校区网络系统的高可靠性。

4)可升级、可扩展性:网络拓扑结构的模块化设计为网络规模的扩展提供了很高的可扩展性;

5)安全性、保密性:可以从物理链路、访问控制、网络防毒、入侵检测、防火墙等方面作网络安全保障措施。并建设好统一身份认证系统。

6)多业务支持:支持对多媒体应用,包括视频点播、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的组播支持。并可以对各种业务数据流进行差别服务,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

7)校园网的可运营、可管理:提供了用户识别、用户管理、计费、网络安全,流量控制和业务质量保证,统一网管等多种功能,提供了可运营,可管理手段,改变了传统IP接入网络难管难控的老模式。

2.2、弱电基础设施

弱电系统规划主要包括综合布线系统、校园安全防范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公告屏系统、电话通讯系统、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机房工程、消防工程等子系统。其中消防工程委托建筑设计院在建筑电气设计中考虑。

2.2.1、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规划全校园共约2万个信息点。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网络系统拓扑结构相统一。核心层设在网络中心网络设备机房;汇聚层基本上以各单体建筑为单位进行设置;接入层设在各弱电间综合布线配线机柜处。

核心层与汇聚层采用48芯单模室外光纤连接。相邻汇聚层之间采用1根12芯单模光纤连接,作为各汇聚层与核心层的备用连接;汇聚层与接入层采用1根12芯单模光纤连接。本综合布线系统具备以下特点:

1)充分考虑到各建筑在功能的差异及对网络的实际需求,分别选用六类布线系统和超五类布线系统,使系统设计更加合理;

2)设置信息点时,充分考虑到办公区、学生公寓区、教学楼、图书馆、行政办公楼、网络中心和公共场所的功能特点,做到合理布置,适当冗余;

3)在各教学区教室、实验室均设有信息点。

4)无线网方面,在图书馆、展览馆、学术报告厅、体育馆、校园公共场所等,都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无线接入点,作为有线网络补充,提高了用户接入的灵活性;

5)在有关大楼的大厅预留了一卡通(考勤、电子消费、门禁等)和LED显示屏、触摸屏信息点,为将来校园弱电系统集成创造条件;

2.2.2、电话通信系统

电话通信系统就是利用电话运营商的电信网络,为校内用户提供各种语音通信服务。兼顾发展使用IP数据语音/视频系统,待条件成熟后替代传统电话通信系统。

电话系统与电话运营商合作设计。

2.2.3、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

卫星接收及有线电视系统通过有线电视网向各终端用户提供高质量的视频图像,满足师生学习、科研、生活的要求。系统可接收卫星节目、校园自办节目和福州城市有线电视节目,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源。

用户终端主要分布在重要会议室、学生活动中心、食堂、体育馆等。

2.2.4、校园广播系统

通过一套广播系统满足学校自动打铃、广播通知、背景音乐等基本需求,同时通过校园的背景音乐系统,提供新校区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分区广播的编程功能,可以编程对指定区域播放铃声或音乐。扬声器主要设在教室走廊、实验室走廊、体育馆、室外公共休闲场所、学生公寓区主干道等。

2.2.5、多媒体教学系统

本系统包括多媒体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教室、数字式语音教室和电子监考系统。多媒体教室采用专业系统解决方案,语音教室采用数字式语音教室。

规划中每个教室留有数据接口,以满足将来大量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教室内各系统的管道预埋到位。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软件在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建设中再作进一步规划。

2.2.6、校园安全防范系统

本系统包括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门警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四个部分。电视监控系统可以采用集中管理,分中心视频控制,数字与模拟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安保中心不但可以在各中心里监控,也可通过校园网络对重要用户提供网上的视频监控图像;防盗报警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结合校园安保的总体需求来设计实施;门警系统和电子巡更系统可结合校园一卡通系统统一部署。

2.2.7、弱电机房系统

弱电系统机房包括网络中心机房、数据中心机房、综合安防中心机房、一卡通中心机房等。机房是重要网络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集中存放地,确保机房安全正常运行是一项重要常规的工作。

统一规划新校区重要信息系统机房弱电系统,应尽可能按照机房建设的有关标准进行实施,要充分考虑其供电、温度、湿度、接地、防雷、照明、消防等方面的要求。

2.2.8、大屏幕电子公告屏、触摸屏

在行政办公楼的大厅、体育场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大屏幕公告屏,用于发布公告和通知、进行学校形象的宣传等;同时在图书馆大厅、办公楼大厅等师生密集的场所建立触摸屏引导系统,便捷师生对校园内信息资源的查询;在各教学楼、实验楼等建筑一层大厅也预留大屏幕公告屏管线。

2.3、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

“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延伸开来。它是以网络为基础,从环境(校内、校外、设备、教室等)、资源(人力、设备、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信息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现实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提供。在数字校园里,师生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实现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效率的目的。

2.3.1、总体应用框架

针对高等学校的需求,在上图所示的应用框架中,应用系统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3.2、统一用户认证平台

统一用户认证平台,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安全保障服务。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身份认证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由该系统完成对整个校园网用户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从而改变传统分散的用户管理模式,规范用户操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成本,使各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得到提高。从而改变传统的各应用系统各自为政的身份认证方式,为在校园网内实现更高层次服务的提供可能。

2.3.3、数据管理平台

数据管理平台是信息服务的基础。传统的分散数据管理造成资源的冗余,给网络管理带来困难,给数据的安全带来了隐患。该平台对学校内各类数据进行集中存储、集中管理,为全校范围内的各种应用提供公共的、权威的中心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统一的管理和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设计,使网络数据资源的存储和传送的安全性得到较大的保障。

2.3.4、业务构造平台

业务构造平台,该平台为URP(大学资源计划)应用子系统提供快速开发环境,和强大、集成和统一的运行支撑环境。以提升业务系统的开发、发布和维护效率,实现开发过程中的用户参与、快速开发、快速应用和灵活调整。

2.3.5、综合信息门户平台

综合信息门户平台,作为信息服务的窗口,为用户提供信息的查询、汇总、分类、搜索、发布,为我校的师生员工及社会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2.3.6、教学资源中心

教学资源中心是以教学资源为主线对学校的各种数字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统一校园的教学资源的管理、发布及应用,规划包括两个部分:数字图书馆和网络课堂教学系统。

2.3.7、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是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工程。一卡通系统借助校园网络平台,集证件管理、档案管理、师生考勤、食堂管理、机房管理、身份认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它可以代替学校目前使用的所有证件,如:学生证、借书证、食堂就餐券、上机证、医疗证等各种证件,应用于校园的各类消费场所,如:食堂、娱乐厅、澡房、洗衣房、游泳池商店、电子阅览室等;也可以应用于需要进行各类身份认证管理的场所,包括电子注册、学籍管理、成绩查询、教学管理、图书管理、借阅管理、门警管理等。通过一卡通的银行转帐系统与指定银行进行费用转帐、圈存,实现校园“无现金流通”,给师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方便的现代化生活,有利于简化管理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实现全校各类数据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2.3.8、其它应用系统

工程总体方案新 篇2

北环立交位于广州市天河区, 是科韵路与北环高速公路相接重要节点, 呈南北走向, 线路跨越北环高速公路 (亦称环城高速) , 南北两端分别与广园东路和云溪路相接, 主线全长约1km。科韵路北环立交段是快捷路系统一期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 道路红线宽40m。线路两侧为山体, 山体上有两趟高压线。沿线有分布有鱼塘、菜地、林地等, 并有少量房屋。所经路段仅有几条田埂路分布, 仅供人、牲通行。

2 项目背景及功能定位

根据广州市城市总体战略规划, 广州市城市发展的重点是向东、向南、沿珠江向海滨发展。海珠区、番禺区已成为广州市“南拓”发展的重点方向, 南部地区布置有未来大量基于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会展中心、生物岛、广州亚运新城、南沙经济开发区等项目。

快捷路系统一期工程是一条“高容量、连续流、快捷”的准快速路, 部分路段还兼有城市主干道的功能, 主要为快捷路沿线区域交通服务, 同时具有分流内环线、中心城区交通流量和分流外环交通并减少外环线交通的绕行距离作用。北环立交是科韵路重要节点之一, 而科韵路又是快捷路系统一期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天河、海珠、番禺三区城市道路网之间的交叉以平交口为主, 交叉形式简单, 等级低, 行车干扰严重, 在城市新轴线附近连接三区南北向交通的干道只有东面的华南快速路和西面的广州大道, 两条路之间相距太远, 有六公里多, 无法分流、疏导东西向的交通量, 交通堵塞严重, 行车不畅。已严重影响广州市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和声誉, 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项目建成后, 南北贯穿了广州中心区, 服务于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广州大学城等, 远期规划向北延伸云溪路接大观路, 将成为连接市中心和市东北部地区的又一条骨干道路。建成后, 增加了一条连接广州市区和南北部新的途径, 增加了纵向连接市区内道路疏解市区交通的节点。建成后把天河区、海珠区、番禺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将广州市区延续至大学城, 对城市功能进行了优化组合, 进一步加强天河区、海珠区等在内的广州都会区的整体吸引力, 对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是适应广州市城市重心转换, 东进、南拓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设施, 对广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作用。

3 技术标准的确定

3.1 计算行车速度

科韵路规划性质是城市快速路,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以下简称《规范》) 规定, 工程内容包括匝道、跨线桥、与北环高速公路相交处规划为大型立交。根据现场地形复杂和交通量大的特点, 确定主线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 立交匝道30~40km/h。

3.2 交叉设计原则

交叉方案需要考虑规划控制, 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 结合规划红线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实施, 同时考虑工程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做到既能满足较高的行车条件, 又尽量降低工程造价, 尤其要减少远期的废弃工程的用地浪费。该工程的交叉口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⑴规划设计要点控制为立交的节点, 满足规范和交通功能前提下设置立交。科韵路与北环高速节点规划为立交节点, 设计时考虑上跨北环高速公路施工时受行车影响大, 是立交设计的重点;

⑵与现状或正在建设中的相交道路交叉口应根据路网沟通需求、交叉口流量大小等进行交叉口设计, 确定交叉口各向车道数, 保证交叉口与路段交通量的平衡, 满足规范要求的交叉口间距;

⑶沿线相交的规划路交叉口比较多, 规划路的实施计划未定, 为避免不必要的工程和用地浪费, 规划路交叉口只留汇景北路, 其余小路口不留。

4 工程设计

4.1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规划要点红线宽度40m, 根据交通量分析论证, 确定设置双向六车道能满足远期交通量发展的需求。

根据规划要点, 规划断面的宽度为40m, 双向六车道, 规划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5m (人行道) +13m (主车道) +4m (中央分隔带) +13m (主车道) +5m (人行道) , 断面如图1。

为了服务于道路周边的小区, 接顺科韵路其他路段, 采用的标准横断面布置如下:5m (3m人行道+2m非机动车道) +1.5m (树池) +12m (主车道含0.5路缘带+3.75×2大车道+3.5小车道+0.5路缘带) +3m (中央分隔带) +12m (主车道) +1.5m (树池) +5m (3m人行道+2m非机动车道) 。3m的中央绿化带使司机不会受对向车辆的灯光影响, 植物分布错落有致给人动感活泼的感觉。主车道外各设1.5m绿化带分隔机动车和行人, 给行人以安全的感觉。在40m宽人行道外侧之外各增加3m绿化带, 减少道路的噪音对外界的干扰, 断面如图2。

本项目拟采用标准横断面 (科韵路在建断面) 对比规划横断面主要增加了1.5m人行道两边的绿化带, 中央分隔带宽度减少至3m, 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减少行车道宽度成12m, 从而节省工程投资、美化整条道路。也获得规划部门正式批复。

4.2 立交总体方案

根据地势及北环高速要求, 北环立交主线需采用上跨高架桥方案, 主线跨线桥桥宽26m。北行主线桥起于岑村河, 跨越北环高速公路, 经由地势较高的山丘后与汇景北路交叉, 因此设计高程较高。

立交采用不完整半苜蓿叶立交形式。整个立交按3层考虑, 上层为科韵路高架桥, 解决科韵路的直行交通;中层为北环高速公路, 解决高速公路的直行交通;下层利用现有北环高速公路通道组织人行及非机动车通行交通。利用北环高速公路与高速公路辅道之间的空地, 依据科韵路与北环高速公路交通流量大小分布关系设置4条匝道, 分别解决西往南, 东往南, 南往东, 南往西的主要交通, 其他交通量小的可以利用广氮立交及岑村立交实现。该方案主次有别、线形较好并与规划的交通预测吻合。进出北环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在K2+220两侧匝道处。

方案优点是立交线型简单, 形式优美, 行车较容易识别。对高速公路影响较小。主要缺点占地较大。详见图3。

5 经验及教训

5.1 经验

设计方在工程前期与规划部门及与工程建设存在利益关系的单位的沟通, 实施阶段与参与各方的沟通, 其中前者是稳定工程设计的条件, 后者是工程顺利完工的保证。工程实施过程, 需与业主、监理及施工单位建立沟通机制。

5.2 教训

主线左侧收费站的渐变段仍考虑不够, 高峰期车辆进入北环深高速公路仍有不畅。

6 结语

科韵路北环立交是广州市快捷路系统的重要节点, 已经通车两年多。目前交通运行状况良好。本文详细介绍了工程总体设计情况, 并总结了经验和教训, 希望能为类似立交的建设提供借鉴。

摘要:该文介绍了某立交工程总体方案设计、横断面形式、因地制宜确定技术标准等设计思想。文章详细介绍了该工程设计的技术标准及总体方案。

户籍改革需要总体方案 篇3

这也进一步说明,户籍改革的成功需要总体方案,需要各部门齐头并进

“居住证未必都好 暂住证未必不好”

中国新闻周刊:这次我们的记者去浙江,是因为浙江也出了居住证,很多地方都已经用居住证取代了“千夫所指”的暂住证,这应该是一种进步吧?

王太元:有些方面是进步的,比如居住证方面放宽了对外来人口的一些限制。但是,它未必都是进步。

居住证这个东西,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有一个类似的,当时叫本地有效城镇户口或者“非农户口”。就是说一个人已经在这儿住了一段时间,生活各方面不成问题的时候,给他一个这样的身份。

举例来说,外来人口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可以在这个地区范围内,地方自己定一个规则解决这几项和户口捆绑在一起的瓶颈,就叫“本地有效城镇户口”或“非农户口”——它不是纯居民户口,也不是原先的农民户口。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说,居住证也有退步的地方?

王太元:对。居住证还是存在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是拿“非农户口”来说,当时这部分人是得到益处的,是“二等公民”。而现在各地居住证都是有条件的,简单说,就是你有学历、有能力人家才肯收你。这样一来,那些没有拿到“非农户口”的人,也就是外来人口中的中低收入群体,不就又降了一等,成了“三等公民”嘛!

打个比方说,原来100个人都可以办暂住证,现在有了居住证,最下层30个人办不成了,只能够叫临时登记。而暂住证是全体人民普惠制度,所有人都可以办。

中国新闻周刊:可2004年以后,很多地方都在搞居住证。

王太元:那是因为暂住证被骂得太厉害,于是2004年以后,到处都叫居住证。其实,暂住、居住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如果给计划经济继承下来的全部好处就是现在的户口,那么,如果全部不给它,就是现在的暂住户口。如果有选择地给他东西,就是现在的居住证。

中国新闻周刊:听起来有点新瓶旧酒的味道。

王太元:说新瓶旧酒也不尽然。我的体会是,户籍改革太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会挨骂,所以更好的办法是悄悄地推动。比如居住证没有挨骂的时候,我们悄悄弄了。我跟张惟英老师说,你挨骂某一种意义上是必要的,为什么?谁让你说话不艺术。你为什么叫准入制度,我告诉你,那叫累计制度。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指2005年初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政协委员、人大教授张惟英捅出来的“人口准入制度”?

王太元:对,她说北京市实行准入证制度。我后来对张老师说,你要反过来讲,北京市要稳步增加外来人口的社会权益。

张惟英老师其实还是想说,我们不能一次接进来,有的人进得来,有的人进不来。但她是从卡的角度说,我是说稳步增加你的社会待遇。

中国新闻周刊:一个是从终点往回看,一个是从起点看我走了多远;一个是差距,一个是成绩。

王太元:对,这样舆论就不会骂。实际上,北京市的居住证制度,在张惟英老师说出来之前,我们已经参与设计有3年多啦。

2004年沈阳把暂住证取消了,这也是在我们讨论过后取消的。我曾经说,沈阳取消我也不反对,但我也不支持。我主张北京不取消暂住证,后来北京真的没有取消。只要一定区分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的各种管理制度都在,有暂住证是对暂住人口的起码保障,没有暂住证是对暂住人口的无情剥夺,一点保障都没有了。暂住证不是可以取消的,是自然消亡的。

改革很难单兵突进

中国新闻周刊:你是否做过统计,附着在户口背后的利益,究竟有多少项?

王太元:据我所知,1988年有人曾经写过一篇内容是中国农民不平等地位的论文,里面列举了48项城乡户籍差别,包括劳动的、粮食的、就业的、教育的、医疗的……当然还有公安的。

中国新闻周刊:听起来,劳动、粮食、就业这些事情,与户口本来没什么关系。

王太元:对!户籍本身是一个中性的东西,但非要把这48项不平等捆在户籍上面,就是行政操作技术了。

中国新闻周刊:怎样理解这种行政操作技术?

王太元:例子太多,只打一个比方。就说北京的房价,大家都觉得高。如果户籍制度松绑,天涯海角都可以挤到北京来,北京的人口可就远远不止现在的1700万了。这么多的人口,你的交通承载能力、乃至环境承载能力够用吗?

中国新闻周刊:也就是说,户籍改革就是要砍掉这些本来不该附加在户口上的东西。

王太元:对。所以我说,用捆绑的方式一边把它整体捆着,然后想办法一个一个解开,那才是麻烦。如果快刀斩乱麻,最狠的斩法,砍掉一类就是一类。比如说当年农民工就业的证件就有很大不足。怎么说呢?一个人出去打工,没有走之前,至少两个费要收:一个是外出务工许可证,要交钱;第二,输出农民工要培训。培训完之后要拿证件也得给钱。到了北京市,他说你有什么证件,你要有劳工资格,先收一笔钱。收完了之后,你有外来务工许可证吗,没有,再办一个,再收一次。一个人来一趟北京,就业一次,两边收了他4次钱。

这是劳动部门的部门利益,但这样的部门利益,每个部门都有,公安部门也有,办一个户口本还要好几块钱呢,实际印刷成本8毛钱足够了。放眼全国,这一项就是若干个亿。

中国新闻周刊:媒体上已经有报道,说公安部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户籍改革总体方案。

王太元:我得声明一下:这是媒体说的。户籍改革的总体方案,从刚才的部门利益角度出发,你就会知道这不是公安部一家能够搞得成的,必须得由国务院出面。

在这之前,中国惟一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是从国务院出来的,那是1991年搞的,1998年开始实施,比如放宽婴儿随父随母、亲属投靠、投资移民等限制。

为什么中间隔了7年?因为讨论了若干年都没有办法。后来国务院主要领导,桌子一拍:别管那么多,以国务院名义发。出来就是国务院的文件,就执行起来了。

中国是一种条条框框之间的关系。如果是以条为主的关系,只有国务院来统筹。如果以块为主的关系,只有当地的省委、市委来统筹。哪一个部门冒进,走两步被打回来,他还一肚子怨气。这样的事情很多,公安部门吃了很多哑巴亏,是说不出来的。

中国新闻周刊:在你看来,中央暂时还没有启动户籍制度总体改革方案的原因何在?

王太元:这是一个大的工程。要动十几个部门,中央就得重新算账。光刚才说的户口本一项,如果你一声令下——换,若干亿就跑掉了。一个部门可就吃在这儿,也是一大笔钱,在财政上是列入账户的。想要改革,首先要舍得这笔钱。

中国新闻周刊:这一块的利益怎样动?

王太元:不是一个人的利益。如果我一个人拿到一个亿,肯定把我抓起来,把这一个亿收走。但我只分了两毛钱,你只分了三毛钱,每个人好像都没见着钱。这个钱在哪儿?是在海绵里面,是在整个国家“计划经济大海绵”里面藏着。你要让它显性化太难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的意思是说,只有变革了财政体制,才能让户籍改革进行得彻底?

工程总体方案新 篇4

2014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那隆片区3个台区

验收总方案

批审编

准核写

建设部

二〇一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崇左市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建设部

: : :

1.完成工程概述

验收总体方案

工程概况:那隆镇那印村那印屯2#工程为2014年农网升级项目,新建10kV分支线路0.09 km,0.4kV线路2.118km,0.23 kV线路1.5km 安装315KVA变压器一台等(完成工程量详见附件1),那隆镇廷内村卜寨屯新建10kV分支线路0.075km,0.4kV线路2.32km,0.23 kV线路1.552km, 安装250KVA变压器一台等(详见附件2),那隆镇农里村红宁屯0.4kV线路0.343km,0.23 kV线路0.23km, 安装50KVA变压器一台等(详见附件3)建设单位为崇左市水利电业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广西南宁尚定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广西华源电网建设有限公司。

近期施工单位向我公司递交关于工程名称的验收申请,故定于2015年1月26日、27对上述工程进行验收。2.验收项目:

2.1那隆镇那印村那印屯2#工程(2015年1月26日)。2.2那隆镇农里村红宁屯(2015年1月26日)。2.3那隆镇廷内村卜寨屯(2015年1月27日)。3.参加验收部门(单位): 3.1供电营业所 3.2设计室 3.3建设部 3.4营销部 3.5安全监察部 3.6物资中心 3.7计量中心 3.7施工单位: 4.验收时间 1、2015年01月26日、27日8:00-18:00。4.1建设部完成以下工作:

4.1.1负责编写本次工程的总体验收方案;

崇左市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建设部

验收总体方案

4.1.2负责本次验收的总体协调工作;

4.1.3组织召开竣工验收总结会,并整理会议纪要(要求各个参验单位签字确认); 4.1.4 4.2 营销部、供电营业所完成以下工作:

4.2.1 完成变台计量表接线验收及无功补偿接线验收工作、与设计室一起检查该工程安装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4.3 设计室完成以下工作:

4.3.1 检查现场是否完成施工任务(现场完成工程量与设计工程量核对)、完成接地网绝缘测试工作,与营销部、供电营业所、检查该工程的安装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完成竣工图纸的修改完善工作。4.4 物资中心完成以下工作:

4.4.1 验收该工程所安装的设备及材料的数量。4.5 安全监察部完成以下工作:

4.5.1负责工程安健环,对地距离等安全质量的验收,打印验收相关记录表格; 4.6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4.6.1各部门到底验收地点后在变压器所在位置集合,由建设部主持验收会议

4.6.2各部门一起对变台安装的各个设备进行验收,主要验收的内容有变压器,高压隔离开关,高低压避雷器,低压无功补偿,高压熔断器等设备及各个附属安装金具的验收,其中营销部供电所计量中心完成对变台计量表和无功补偿装置接线的验收,设计室安监部负责接地网的测试验收,变台其余的验收内容共同由各个部门统一验收(完成表w160-

1、w160-

2、w160-

3、H089-3验收内容)。

4.6.3那印屯变台验收完成后进行分组,营销部,供电所,安监部,财务部,施工方为第一组,建设部,生技部、供电所、计量中心、施工方为第二组,第一组完成10kV那印分支1#至3#、低压1#至10#线路工程验收工作(营销部、供电所验收抽查19只用户电表的安装质量),第二组完成9#至17#低压线路工程验收(生计部、供电所抽查19只用户电表的安装质量)。各组完成表w161-

1、w161-

2、w161-3验收内容。

崇左市水利电业有限公司建设部

验收总体方案

8.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147-90》

9.验收时注意事项和要求

9.1所有验收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9.2早上08:00所有验收人员进行工前会及安全技术交底后方可开始验收,验收结束后汇报验收情况。

9.3严肃劳动纪律,未经请假同意,验收人员无故不参加验收或擅自离开按旷工处理,并严格考核。

9.4严禁触及与本次验收无关的设备。

9.5严禁进入带电设备区,施工单位负责隔离带电设备区。9.6严禁高空抛接物。9.7吊车下严禁站人。

9.8验收时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10kV安全距离0.7m,35kV安全距离1m,110kV安全距离1.5m)。

9.9长度在4m以上的梯子,搬运时,必须由两人进行放倒搬运。9.10进入工作场地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试验合格的安全帽。9.11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试验合格的安全带。

9.12验收完毕后,必须检查被试验设备无杂物,并将配单箱箱门、操作机构箱门关好。9.13验收完毕,验收组必须及时以书面提出发现问题,并以电子文档或书面等形式汇总至验收组长,以利于施工单位及时整改。10.验收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

10.1各验收小组验收工作必须编写工作方案并经所在部门批准。10.2将验收设备与运行设备用临时安全围栏与其他带电设备隔离。

10.3高压试验前应确认所有人员与被试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并设专人监护。10.4远方操作时必须确认被操作设备上无人工作并设专人监护。10.5工作中必须坚决执行监控制度,杜绝单人工作现象。

工程总体方案新 篇5

在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过程中,建筑选址是第一步,要从小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入手,首先选择小区地址,然后对小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进行考察,总结和分析规划方向和目标。一般情况下,小区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具备良好的光照,不要设置在风口处,减少建筑受到风侵蚀的问题,另外小区地址还应该在周围环境稳定的区域内,不可以存在环境污染。

2.2 现代化小区建筑的布局

小区布局首先要以方便用户出行和生活为前提,小区附近街道,交通情况等都要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并且做好分析,针对这些情况,合理进行建筑规划,小区建筑不仅要为居民提供居住场所,还要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建筑规划要具有现代审美特征,确保小区居民每天都生活在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中。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很快,居民工作与学习压力很大,一个舒适的环境,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温暖、安静的心灵与身体休憩场所。

2.3 现代化小区建筑的景观设计

小区景观设计是小区建筑规划管理的重点,现在的居民对于小区自然环境非常重视,因此景观设计必须要合理,景观设计包括植物、建筑以及一些假山,流水等等,这些事物要和谐整合在一起,彼此之间要相互联系。必须要明确一个景观设计的方向,然后在综合考量小区居民的意见和看法,最后确定施工方案。小区景观建设,是增添小区生机,美化小区环境,提升小区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转型为生态型小区现代小区的主流发展趋势智能化、生态化,因此小区建筑规划也应该以这个方向为前提,因此在建筑规划必须要综合生态学、美学以及生态学等学科,同时还要从小区环境,绿地建设以及生态等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质量,确保小区绿色能够充分被利用,并且现代化小区应该逐步向生态型小区转型,在保证住户的舒适温馨住宅环境前提下,让人们的当舌与自然环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首先是要融合生态学,建筑学,美学,生态学等学科,综合考察小区环境,充分利用绿地建设,协调生态平衡,增加小区绿化面积。夏天,浓密的树冠能够吸收反射将近50%的太阳辐射,有效调节湿度,降低温度,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另外,设计者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赏赐,通过利用阳光热能,风能等使用节能灯,降低成本的同时,创造了不可小视的生态效益。最后,生态型小区必须保证绿色环保,对于日常生活垃圾等进行良好的分类,为居民提供最舒服,最清洁的生活环境。

3 现代化小区建筑规划设计要求

3.1 满足人性化需求

小区是人们居住的场所,因此必须要从人们居住需求出发,人性化是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当代社会人们对于物质以及精神的追求都很高,如何能够创作出一个和谐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是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重点。还应以低环境污染的优势,打造成健康的生活环境。其价值主要在于建筑的自身功能,要有居住、办公或者一些室内活动,这些都是建筑物的价值所在。在进行小区工体规划以及方案设计的时候,建筑周围的自然资源能开发潜能非常大,比如天阳光等,通过合理的设计门窗朝向,能够收到良好的光照效果,以及通风效果。

3.2 打造生态型小区

生态小区是当前小区居民小区的主要方向,它充分体现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了生态平衡。通过增加小区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调节适度和温度。还可以通过种植果树,美好环境,营造小范围生态圈,实现小区内部的空气、水源、动植物的和谐发展。

4 结语

文章从小区建设规划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小区建筑的规划设计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的内容很多,设计者要秉持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宗旨,同时还要最大限度为小区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便捷的交通,因此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建筑规划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李继英,洪萍,吕正中.六合天寓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探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01).

[2] 木子.淮安市启动住宅小区节能改造[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 (09).

[3] 赵国恩.珠海市华发新城小区设计[J].南方建筑,(06).

督导检查总体方案 篇6

一、10月9日至10月10日,督导检查活动第一阶段情况,检查内容包括:

1、各单位方案制定情况,2、领导小组成立情况,3、组织专题学习情况。

二、10月11日至10月13日,督导检查活动第二阶段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情况,检查内容包括:

1、各单位组织大讨论会议记录,2、各单位干部职工讨论笔记。

三、10月26日至10月28日,督导检查活动第二阶段的自查和集中排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交流谈心情况,检查内容包括:

1、各单位组织自查和集中排查、民主生活会、交流谈心的会议记录,2、各单位干部职工自查笔记,3、各单位是否针对自查出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期间纪委将对各单位进行明察暗访并重点对在自查中没有发现庸懒软散典型的单位进行重点明察暗访。

四、11月5日至11月7日,督导检查活动第三阶段的整改落实环节,检查内容包括:

1、“一牌一卡”制落实情况,2、星级示范岗设立情况,3、示范窗口设立情况。

工程总体方案新 篇7

根据上海市相关规划, 沿江通道是由多条路段组成的非实质性道路, 其整体功能是对S4南段、郊环东段、S16、G15等多条公路共性功能的整合, 构建了新浦东与长三角快速联系通道。此外还作为上海市郊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分流外环线长距离过境交通以及市北部区域的越江交通的重要作用。本次沿江通道浦西接线段工程研究起点为牡丹江路, 向西至终点江杨北路, 全长约3.7km。

2 现状条件

该工程全线与富锦路或郊环线走向相同。沿线现状十分复杂。自起点处向西, 需经同济路高架、地铁3号线、克山路—铁力路地道、宝钢铁路、郊环收费站、江杨北路跨线桥等主要构筑物;此外还面临跨越北泗塘河、临近加油站、五冶集团办公楼与货物堆场等其他不利因素。

3 功能定位

(1) 根据路网规划及现状交通功能, 接线段在研究范围内需与S16、同济路快速路衔接, 合理解决短距离范围大流量、多系统的交通转换问题。 (2) 施工期间主线与富锦路必须能维持现有双向4车道规模通行。 (3) 妥善处理与现状高架、地道、铁路、站场等构筑物的关系。 (4) 减少对周边的景观环境影响, 管线翻改少、临时占地少。 (5) 尽量控制在规划红线范围内, 尽量减少建筑物动拆迁及征地。

4 主要控制因素

工程沿线控制性因素众多, 主要有同济路高架、郊环收费站、地铁3号线、宝钢铁路支线、江杨北路跨线桥、克东路及铁力路立体交叉、五冶办公楼等, 按照工程特点及控制条件可分为以下4段。

(1) 牡丹江路至同济路段, 主要控制因素为受起点越江隧道接线段制约, 只能采用高架形式。 (2) 同济路至克山路段, 控制因素为同济路高架与主线的衔接方式、出入口匝道和收费站的布设。 (3) 克山路至宝钢铁路段, 控制因素为与宝钢铁路的交叉形式以及考虑对地铁3号线、克山路—铁力路地道、五冶办公楼的影响。 (4) 宝钢铁路至江杨北路段, 控制因素为江杨北路的立交形式、出入口匝道和收费站的布设形式。

5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该项目建设廊带内远期将存在2个高 (快) 速系统和1个地面系统, 即同济路高架、富锦路地道、郊环、S16形成的快速系统, 简称同济路系统;另一个为沿江通道、郊环北环或S16形成的高速系统, 简称沿江通道系统 (见图1) 。

通过对上述双系统的前期研究, 采用双系统分离的总体方案存在占地大、需拆迁敏感建筑物等不利因素, 而双系统合并方案具有交织距离短、占地少等优点, 因此, 本次仅对双系统合并系统方案进行重点研究, 该总体方案对同济路、江杨北路节点等处理方式较一致, 重点在克山路—宝钢铁路段节点的处理方式上。

6 节点设计方案

6.1 克山路—宝钢铁路段节点

该段现状富锦路地道平纵横指标满足城市快速路技术标准, 适当改造后可满足高速公路的技术标准, 从减小工程规模、节约投资和施工期间保通的角度考虑, 建议利用现状地道。该段内按系统合并方案的改建形式有如下几种。

1) 北半幅地道利用, 南半幅新建高架。该方案保留富锦路地道作为合并后北半幅东西向主线, 在富锦路地道南侧新建高架桥作为南半幅东西向主线。沿江通道主线起点接越江隧道接线段高架桥, 以整幅高架桥形式向西跨越同济路、同济路定向匝道后分离成南、北两半幅。

北半幅在北泗塘桥西侧落地, 以地面道路形式上跨地铁3号线后接现状富锦路地道。南半幅主线以高架桥形式向西延伸, 在现状富锦路地道南侧上跨克山路、地铁3号线 (暗埋段) 、克东路、铁力路、宝钢铁路后落地与抬升后的富锦路地道合并形成整体式主线接入郊环北环。现状收费站拆除, 在匝道进出口处新建匝道收费站。富锦路北侧辅道及人非混行车道完全利用, 在南侧高架桥下改建南侧辅道, 南侧辅道与宝钢铁路相交时仍利用现状下穿地道。

2) 北半幅地道利用, 南半幅新建主线地道。仍保留富锦路地道作为合并后北半幅东向西主线, 在现状富锦路地道南侧新建敞开段地道作为南半幅西向东主线。

沿江通道主线北半幅布置与上述相同;南半幅桥梁在地铁3号线 (高架段) 与现状富锦路地道之间向西延伸, 在现状富锦路地道南侧上跨克山路和地铁3号线 (暗埋段) 后在克东路前落地并入地形成敞开段地道, 南半幅主线下穿克东路、铁力路、宝钢铁路处采用暗埋段地道形式。南半幅主线在宝钢铁路西侧与现状富锦路地道一起抬升后接地并形成整体式主线接入郊环北环。南侧地道与宝钢铁路相交时拆除原南侧辅道的下穿地道后新建单向四车道主线地道。收费站、富锦路北侧辅道及人非混行车道处理方式同上, 在南侧敞开段主线外侧新建南侧辅道, 南侧辅道与宝钢铁路相交时新建单向两车道辅道地道。

3) 保留现状地道为双向主线, 两侧拼宽。保留富锦路地道作为合并后双向主线的一部分。沿江通道主线起点接越江隧道接线段高架桥, 以整幅高架形式向西跨越同济路、同济路定向匝道后在北泗塘桥西侧落地, 以地面道路形式上跨地铁3号线后接现状富锦路地道并在现状地道两侧各拼宽两条车道形成双向8车道规模的主线, 主线下穿克东路、铁力路、宝钢铁路后在现状收费站东侧抬升接地后接入郊环主线。现状收费站拆除, 在匝道进出口处新建匝道收费站。地道拼宽时拆除现状富锦路地道U型槽两侧侧墙, 在两侧各新建L型敞开段地道, 当用地受限时或为减少拆迁时, 两侧拼宽部分采用单悬臂框架结构, 主线敷设在框架内, 辅道敷设在上层悬臂上。主线在下穿克东路、铁力路时在现状暗埋段地道两侧新建两车道暗埋地道;主线在下穿宝钢铁路时拆除两侧现状辅道下穿地道后新建两车道主线下穿地道, 并在新建的主线地道两侧另新建单向两车道地道供改建后辅道通行。

6.2 同济路节点

根据路网功能梳理和服务水平分析结果, 同济路高架功能之一为上海城区向北的射线, 应以主线匝道形式快速接入沿江通道完成系统合并。定向匝道接入方式有直接接入主线和先接入富锦路辅道、再通过辅道接入主线2种方式。由于同济路高架为不收费道路, 无论以何种方式接入主线均需通过匝道收费站, 无法与主线快速连接, 且收费站设置在辅道上可以同时满足地面道路车辆进入主线的需求, 故该系统在同济路西侧设置一对向西的进出口, 同济路主线匝道接入富锦路辅道后通过匝道收费站与主线连接, 进出口及主线匝道均为双向两车道规模, 设计速度40km/h。 (见图2)

6.3 江杨北路节点

近期S16高速实施前, 该节点无法实现主线与上海以北地区的快速沟通, 只需考虑江杨北路沿线与浦东地区的货运沟通的需要, 在江杨北路东侧设置一对出入口匝道并设置收费站。

远期S16实施后, 江杨北路节点需满足合并后系统向北的快速转换功能和向北的出省需求。另根据流量预测, 江杨北路与郊环北环、江杨北路与沿江通道、S16与郊环北环3个方向的转向交通量均较小, 可不设置这3个方向的匝道, 该部分交通量可通过周边路网转换。综合考虑上述功能需求后, 该节点远期设置2条主线匝道连接合并主线与S16;在江杨北路上设置一对南北向平行匝道连接S16与江杨北路北段, 在江杨北路东侧设置一对匝道承担江杨北路沿线与浦东地区的沟通 (见图3) 。

7 方案比较

系统合并的总体方案的几种改建形式各具优点。南侧高架方案的线型标准较高、技术成熟、经济性较好, 但与宝钢的意见相悖, 因而实施难度较大, 可作为备选方案。

两侧拼宽地道方案线型指标最好、技术成熟、经济性最好, 但需拆除并新建下穿地道, 占地较多, 因而也可作为备选方案。

南侧地道方案线型指标较好、技术成熟、经济性较好, 但需拆除并新建下穿地道, 占地略少。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及技术经济、社会影响、施工难度等因素后, 总体方案推荐系统合并南侧地道方案, 两侧拼宽高架及地道方案均作为备选方案。但是, 如果经协调后宝钢能够接受高架桥方案, 则本项目首推系统合并南侧高架方案。

8 结语

本项目系统性强, 影响控制因素多, 如何处理好新老系统的衔接以及重要节点处理、与周边建构筑物关系是设计中需重点考虑的因素。本文通过对沿江通道越江隧道浦西接线段的分析研究, 得出以上设计思路和理念, 供本项目后续设计及类似工程参考。

参考文献

【1】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骨干道路网深化规划[R].2009.

【2】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国省道布局规划[R].2011.

【3】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9-2020) [R].1999.

小金教工程总体技术架构设计 篇8

一、设计目标

小金教工程总体技术架构设计的目标是:以小金教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提出的“以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为核心,以构建统一的基础保障环境为基础,以整合教育政务应用与服务系统为突破口,以健全教育服务与监管业务信息化管理与运行机制为保障”为指导思想,建立统一规划的技术架构,建设统一运行的基础设施平台,为各类信息系统和用户提供完整的运行环境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保证信息资源、服务资源、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等各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方便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消除资源建设的无序和重复,推动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整合,保障基础运行环境的安全和稳定,提升技术支持和运维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1.建立统一规划的技术架构。分离业务与技术的相关性,确定信息系统的技术分层与各层的技术路线,建立信息系统开发遵循的统一技术规范,指导各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使信息系统易于集成整合、升级扩展,使数据易于互联互通、管理维护。

2.建设统一运行的基础设施。整合原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机房、服务器、存储资源,建立统一的容灾备份体系,为整个小金教工程提供统一的运行服务基础设施。

3.建立统一的运维服务体系。建立科学有效地融合组织、制度、流程和技术的运维服务体系,建立一支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制订规范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为小金教工程的顺利运行和应用提供管理和服务保障。

4.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安全防范措施和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形成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为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可控、可信、可查的安全环境。

二、总体框架

小金教工程的总体技术设计框架以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为基础,以教育服务与监管的各项业务系统为主干,以支撑教育服务与监管决策为目标,以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统一技术架构为指导,以教育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为纽带,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教育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

总体框架主要由技术架构、硬件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体系、技术支持与运行维护体系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的技术支持与运行维护体系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础。

1.技术架构设计:技术架构包括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软件架构三个部分。通过统一的技术架构,配合相应支撑软件,使信息系统易于集成整合、易于升级扩展、易于运行维护,减少不必要的软硬件投资,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能力。

2.基础设施方案:基础设施方案包括机房、网络、服务器和存储备份四个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安全可靠,稳定高效;技术先进,资源充足;利于扩展,方便实施;核心冗余,优质保障”的原则设计,为小金教工程提供运行基础环境。

3.安全保障设计:安全保障设计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和终端安全等不同层次的安全防范体系的规划与设计,针对信息网络安全的风险,从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和监控保障等多个角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4.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方案: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方案包括队伍、机制和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保障小金教工程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三、技术架构

统一的技术架构可以使信息系统易于集成整合、易于升级扩展、易于运行维护,减少不必要的软硬件投资,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能力。技术架构遵循数据共享、用户统一、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和应用整合的建设原则,包括统一数据架构、统一应用架构、统一软件架构。

1.数据架构

数据是小金教工程的基础和支撑。在统一数据架构中,要做到数据标准统一、集中存储、逻辑独立、分级授权管理,并且提供有效的数据访问和数据交换共享手段,使得数据与应用的关系更清晰,数据的意义更加明确,数据之间的区分和关联更加合理,保证数据的整体性、一致性、完整性,提高使用效率。

数据架构采用二级层次模式。第一层是公共数据,包含整个体系的核心基础数据集、公共代码数据,以及为决策支持而装载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公共数据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提供给所有信息系统共享。第二层是应用数据,这些数据由信息系统产生,或者与信息系统关联紧密。应用数据的结构设计遵循统一的规范,与公共数据有关的数据需要严格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公共数据与应用数据之间,或者是应用数据与应用数据之间,通过数据交换的模式互通有无。此外,公共数据还通过数据服务平台,为其他系统或用户提供数据的查询检索等服务。

依据小金教工程总体规划和设计,公共数据架构采用如下原则:物理存储统一,逻辑数据独立,数据管理分级,数据服务集成。整体数据的物理存储采用统一结构,并且存储在统一构建的存储设备上,并由统一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各数据在逻辑上是相对独立的。各信息系统拥有各自独立的数据库,独立对自身的数据进行管理。应用之间的数据互换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进行。从数据的完整生命周期来看,数据的管理是分级进行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级别的部门进行维护和管理。数据的非管理方,通过申请,使用相应的数据。在对外的数据服务上,应基于公共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以用户需求为主线整合与提取数据,构建集成的、信息完备的、个性化的数据查询、检索、统计服务。

2.应用架构

统一应用架构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安全、稳定、合理、高效、易于整合、易于交互、易于共享的层次化开发技术框架,从而提高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维护各个环节的效率,有利于提高信息系统的延续性、集成性、扩展性、安全性、稳定性和执行效率。对信息系统开发而言,可以提高开发效率,确保开发质量;对运行服务而言,使得维护和管理所需的技术更加单一化,有利于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行服务质量。

应用架构表述了整个信息化体系中各信息系统、平台之间的关联关系、关联方式等。良好的应用架构,能为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合理、高效的模板,据此模板建设而成的系统,更加容易集成,系统间信息易于交换,内容易于整合,摒弃信息孤岛,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统本身开发效率和质量,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且易于维护和管理。小金教工程应用架构设计采用的是“数据共享、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应用松散耦合”的架构模型。

支撑软件和规范为各信息系统提供必要的基础软件、基础服务平台、公共服务软件,包括统一用户管理、用户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服务、数据交换服务等。信息系统严格遵循相关的软件、平台应用规范,避免重复投资,避免接口的不规范和不统一。信息系统采用松散耦合的架构,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在必要时完全可以独立运行。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信息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之间,通过服务的方式进行相互的关联调用。信息门户通过服务调用的方式与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整合,以应用集成和局部信息集成的模式运行,一方面作为各信息系统的导航,另一方面作为信息查询的集中展示。信息系统需要接入信息门户,以信息门户为信息集成展示平台,为用户提供集成的、整合的、个性化的、主动的信息服务。

3.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表述了每个信息系统的构成模式,以及系统各模块的关联方式。统一软件架构,将使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可集成性、可扩展性,有利于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执行效率。同时,对开发而言,相同的软件架构,可以提高开发效率,确保开发质量;对运行服务而言,使得维护和管理所需的技术更加单一化,有利于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行服务质量。

小金教工程信息系统涉及的功能、数据、业务繁多,开发者数量众多且层次不同,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系统能够具有较好的开发支持能力、良好的部署和升级能力、良好的系统延展性,新系统的软件架构采用分层设计方法,并且尽可能遵循国家、国际及工业标准和规范。

分层设计方法是将组件分隔到不同的层中,每一层中的组件应保持内聚性,并且应大致在同一级别抽象,每一层都应与它下面的各层保持松散耦合。分层软件设计不得跨层调用,每一层都只与直接相临的层进行通信;上面各层都建立在下层的基础上,隐藏下层的信息并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要封装自己的实现,向上一层提供访问接口;各层支持分布式的部署,即可部署于不同的容器实例中;各层进行通用分层描述。

信息系统在构建的时候,要遵循分层设计、逐层开发的原则,明确各层的界限,制定清晰规范的接口,以便提高开发的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也为系统的分步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基础设施架构

基础设施是整个小金教工程的基础条件和保障环境,为小金教工程提供稳定、高效、易管理、可扩展的运行环境,保障各信息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基础设施按照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中构建的原则,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提供专业机房、服务器和存储资源;建立统一的容灾备份体系,以及统一的运行维护服务体系;构建安全、稳定、合理、高效的信息化基础保障环境。

基础设施可以划分为软件公共平台和硬件基础设施,软件公共平台包括基础软件、公共中间件、安全支撑软件等支撑软件,硬件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群组、网络环境、存储和备份、容灾系统、安全设施、机房环境等几部分。各业务系统使用分类服务器群来支持运行,使用统一的存储和网络架构、统一的机房基础设施及容灾系统。

五、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是小金教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在物理、网络、系统、数据、应用、终端等多层次建立安全防范措施,构建可控、可信、可查的安全环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实现严密、多渠道的安全控制,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提高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信赖度。

通过对小金教信息资源规划的分析,将小金教的信息系统划分为三个安全区域:办公区域、数据中心和网络出口区域。办公区域包括教育部的办公用户,重点是防病毒;数据中心区域包括信息系统的核心业务服务器、数据库、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和网络出口等,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以三级为主,防护重点是防病毒攻击、防黑客篡改和防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应部署物理、网络、主机、应用各层面的安全措施;网络出口区域以网络边界防护措施为主。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结构如图5所示。

总体结构覆盖了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中对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的防护要求,以满足信息系统全方位的安全保护需求。同时,由于信息安全的动态性,还需要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在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安全策略,改进安全措施,以适应新的安全需求,满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保证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六、运行维护服务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流程和技术的运维服务体系,为小金教工程的顺利运行和应用提供管理和服务保障。

运维服务体系框架由IT服务管理、IT基础设施管理、运维管理流程与规范、运维支撑系统、组织机构与人员队伍五个部分构成。

IT服务管理以流程为向导、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协商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保障IT服务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业务用户提供可靠的IT服务,提高业务满意度。IT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包含了IT基础架构规划与设计、硬件基础环境管理、支撑软件管理、数据管理、应用管理、运行监控、文档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流程与规范的建设是运维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规范是运维服务的保障,它使得用户及管理人员管理使用系统时有章可循,保障运维服务能够有序进行。建立面向运行维护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的运行管理平台,包括负责基础设施和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监控的集中监控管理平台、负责向用户提供支持服务的系统以及对基础保障环境资源进行管理的信息管理平台。确定和规范运维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方式和与之相配套的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职责安排。

七、结束语

上一篇:浅谈基层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建设下一篇: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设计: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