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大宴《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视觉大宴《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精选7篇)

视觉大宴《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篇1

——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

如果真的有一种情感可以使人荡气回肠,如果真的有一次行动可以让人感慨万千;那么这种情感一定是超越普通情感的伟大情义,这次行动也一定是一次伟大的行动——影片《拯救大兵瑞恩》所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情感,这样一次不计报酬、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自己贡献的大无畏行动。《拯救大兵瑞恩》于1998年上映,鉴于以前客观条件的限制,一直没能够好好欣赏这部战争题材历史上的经典影片。通过在课堂上老师的推荐,我开始认真的看了一下这部经典之作,这部影片完全可以称为战争题材历史上的里程碑。

《拯救大兵瑞恩》是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重温60多年前惊天动地的诺曼底登陆战的恢宏场面,让人惊骇的目睹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给人以战争真实性的视觉冲击和声音震撼。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整个奥马哈海滩被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并且导演着重刻画了战争中人物关系和人性的表现。汤姆·汉克斯的实力表演使得影片更加精彩和出色。

《拯救大兵瑞恩》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诺曼底登陆为背景,通过一系列的自然主义拍摄手法再现了上世纪那场为人类解放而战的战争。1944年当百万大军登陆诺曼底海滩时,一小队由约翰--米勒中尉(汤姆---汉克斯饰演)率领的8名美军士兵却深入敌区,冒著生命危险拯救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麦特---戴蒙饰演)。詹姆斯---雷恩是四兄弟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他的三名兄长都在这次战役中相继阵亡。美国作战总指挥部的将领为了不让这位不幸的母亲再承受丧子之痛,决定派一支特别小分队,将她仅存的一个儿子安全地救出战区。该拯救小组的任务就落在了刚刚完成登陆任务的约翰·米勒上尉(汤姆·汉克斯饰演)身上,而米勒上尉和他的部队刚刚经历过奥马哈海滩登陆战的惨烈激战,伤亡很大,此时米勒已经顾不上闲暇歇息,而必须组建一支小队即刻出发开始拯救任务,他匆匆地挑选了几位身边较为优秀的士兵,然后又临时从别的部队征召了几名专业兵种,在别的部队还在原地休整的时候,米勒的八人小队又开始踏上长驱直入敌方占领地带,在茫茫未知的广阔地域中寻找一名叫瑞恩的士兵的征途。当小分队的士兵们陷入敌区,各种困难和危险相继扑面而来,人力和装备的严重不足,对语言与地形的不熟悉,还有路边墙角随时可能埋伏着的危险的敌人,面对身边的战友们一个个相继倒下去,他们逐渐开始怀疑这项任务的合理性:为什么这一个士兵,就值得让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瑞恩的一条命为何比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但是,尽管他们心存疑惑,他们还是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而拯救的旅程也像是一条通往死亡的道路,一条漫漫的考验战争中每个人心中人性观念与价值的磨练之路,一条充斥着自我矛盾与自我救赎的道路。经历过千难万险之后,小分队终于在某处激战正酣的地带找到了这名士兵瑞恩,然而抱有强烈意志与责任感的瑞恩并不愿意与米勒一起离开战场,此时前方有大量敌人正在接近,大战一触即发,瑞恩与米勒还有所有的战友们都将经历一次更为严峻的考验,到底是谁的生命更有价值呢?而为了盟军的顺利挺进,他们又决定留了下来一起参加桥头保卫的战役。力量的对比是悬殊的。尽管他们进行了精心的部署,把有限的人力进行了最合理的布局,也曾一度阻止了德军的前进,但是面对不断涌来的德军和炮火威力很大的“虎式”坦克的进攻,他们只能且战且走,在桥头最后的防线,身负重伤的米勒上尉在冲锋枪枪弹打光的时候,无助地却很决然地

向坦克连连发射手枪子弹,奇迹出现了——随着一声爆炸的声音,坦克被摧毁了——盟军的“野马式”轰炸机及时赶到!桥头保住了,援军陆续地赶到了。生命垂危的米勒上尉弥留之际对着俯身过来瑞恩只是轻声地说了一句:“好好活着,不要辜负大家。”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篇2

这是一部荣获了五项奥斯卡奖的影片,但是,仅仅用它获得的荣誉来诠释这部影片是远远不够的,它带给我们的还不仅仅仅是传统战争片的震撼与刺激。深刻的内涵如此淋漓尽致地体此刻了一部近3小时的影片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导演斯皮尔博格的实力。

我不想就影片的情节多作说,我想讨论的,是它所想表达的东西——好好地活下去。

说这是一部十分血腥的影片不足为过。在登陆艇上的士兵们有的在默默祈祷,有的在亲吻自己的十字架,随着一声尖锐的哨声,登陆开始了!训练有素的德军士兵在极其有利的地形上进行残忍的防御,有的士兵还来不及下船就被打得血肉横飞。成功下船的士兵们在冰冷的海水中艰难的移动,士兵接连倒下,血水染红了奥马哈海滩,身边是中弹的士兵临死的哀嚎(注:MG40机枪,想想看一个5升的水桶下开一个硬币大小的洞,水会花多少时刻流光),而你却决不能停下身来帮忙他们。可怜的盟军先头部队只能以海滩上德军预先布置的障碍物作掩体。弹坑附近,有人在无助寻找自己的手臂,全然不顾身旁呼啸而过的子弹;有人被炮弹击破了肚子,肠子流了一地;还有一些士兵,冒着死亡的危险冲出掩体去拖一个中弹的战友,可就在接近的时候被一颗炮弹炸得四分五裂;甚至连久经沙场的米勒上尉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诺曼底登陆,简直就是一次大屠杀。虽然这次登陆很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扭转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战局……

但是,诺曼底登陆的惨烈状况不亲眼所见是绝对不会坚信的,怪不得人们要铭记历史,原来历史是如此惨烈……这的确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震撼!1944年6月6日奥马哈海滩上的士兵和我们一样,也会恐惧,也会暂时忘记自己的信念,让人感觉士兵是活生生的人,是我们看得见、摸得到的。这,不一样于以往的影片——军官们极其沉着镇定,对于身旁爆炸的炮弹视而不见;敌人就像白痴,炮弹就像炮仗,子弹就像BB弹,怎样炸就是炸不到人,炸不死人;士兵们表情庄严,一副视死如归的样貌,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自如,心中死死不忘“报效祖国,维护世界和平”或是其他的什么信念。但是,这些东西是不能让我们感动的,究其原因——不真实。而影片《拯救大兵瑞恩》里的电影特技的运用还原了那段历史的真实,不是迷惑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看不清事实。感官刺激不必须能触动我们的心弦,浓烈的教育好处气味也一样,而真实的力量犹如雷电能震撼我们的内心。

战争就应是被唾弃的东西,而不是造就英雄的工具,虽然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故事就开始在刚刚登陆的奥马哈海滩上,瑞恩母亲的第三个儿子,彼得?瑞恩阵亡在奥马哈海滩上,可怜的瑞恩母亲今年将要收到三份阵亡通知,更不走运的是,她的第四个儿子,詹氏?瑞恩(JamesRyan)由于空投误点此刻不知所踪(这实在难以避免,有些运兵机在飞到目的地前就被德军炮火击中,被迫投下了机上的士兵,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于是,总部要求无论如何要将瑞恩带回来,于是,八个人,包括一个长官,为了一个三等兵踏上了征程……

这实在不合情理,为什么瑞恩的命就比他们的值钱?

德国人似乎是十恶不赦的,他们屠杀犹太人,建立纳粹暴政,使欧洲人民生活在无尽的痛苦、压迫之中,但是就如《兄弟连》里说的那样“我们本以为德国人是世界上最邪恶的人,但是,之后我们发现不是这样,他们和我们一样…也许在另一种状况下,我们就能成为朋友,有罪的只是一部分……一部分德国人”这些资料在影片里也是重头戏之一,当我们看见德国战俘在极度恐惧的状况下用生硬的英语一遍又一遍喊出“IlikeAmerican”时,我们对于德国人的印象又是怎样?当八人小组中唯一的幸存者Upham在楼道中与德国兵相遇时的那种默契,我们又是什么感觉?子弹是影片中最多的东西,但是没有那颗子弹的价值比得上Upham的那颗,近距离目睹了德国人射杀自己朝夕相处的米勒上尉时,Upham全没有了以前那种懦弱的眼神,他是一个会给德国人烟的,会跟德国人聊天的人。他用一颗子弹宣泄了导演的愤怒……也许德国人只是完成某些人的任务罢了。

于是,战争的好处又被导演戏弄了一把——他只是一些人疯狂的游戏罢了,而这个游戏却极其残酷。

拯救瑞恩——谁是瑞恩,瑞恩在哪里?为什么要用八个人的性命去换取他的性命?这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概括的。影片的最后,米勒上尉,就是救援小组的负责,临终前对瑞恩说了一句话“EarnThis,Earnit”(这两句决不能简单得直译为:别辜负)……40年后,詹氏。瑞恩,站在米勒上尉的墓碑前,用颤抖的声音问他的妻子,“AmIagoodman”“AmIstilllivingwell”,好好的活下去,便是对于米勒上尉最好的报答。于是,我们说“拯救瑞恩”,“瑞恩”已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人。想想看,我们不就是活生生的瑞恩么?也以前有人为了不太值钱的我们付出过一些东西——也许没有七条命那么沉重,也许这辈子我们都不能回报他们……导演的意图就这样毫不拖泥带水地准确无误地表达在了观众的面前,就如同米勒上尉颤抖的右手,简单,深刻,给我们的触动久久不能平静……

6月8日

评论:以上是一篇电影的观后感,时刻是四年前,每读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感觉。是孩子17岁读高中时写的,做家长的在第一时刻读到文章内心还是很感动。文章已不是年龄能涵盖,而资料直接深入人的思维与内心。谨供阅读。

我们的同学罗耀和先生此刻郑州,当年也是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和金晓星酷爱绘画一样,曾记得他写得一首好文章!在上海祝福他!

我不知楼主是以什么样的视角观看这部影片的,我认为美国人无非就是向世界宣扬他们的人权至上。瑞恩的三个哥哥都牺牲了,不能让他家绝后。不好这么夸张的崇尚老美,这是我的一点看法,请指教。

想想看,我们不就是活生生的瑞恩么?也以前有人为了不太值钱的我们付出过一些东西——也许没有七条命那么沉重,也许这辈子我们都不能回报他们……导演的意图就这样毫不拖泥带水地准确无误地表达在了观众的面前,就如同米勒上尉颤抖的右手,简单,深刻,给我们的触动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个高中生的作文,层层议论到以上资料,这就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不是吗?

我与你的看法完全不一样,我认为这与付出不付没有关联。军人是在服从命令。导演意图真正的内涵展现给观众的是,人权高于生命。说明一下,美国的所谓人权,十分虚伪。俗话说会看看门到,不会看看热闹。千万不好被迷勒颤抖的手误导,那无非是增强影片的感染力。

此刻的小孩,知识面有些窄。你的孩子文笔不错,基本功很扎实。但我还是要说他没有真正读懂这部影片。暂聊到这,我有事。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伟大的战争片,它给予的不仅仅仅是对战争残酷的反思,更多对普通士兵内心人性的挖掘,一位高中生透过对电影情节描述,表达自已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态度,而后展开了关于战争的思考,值得肯定。jin

这实在不合情理,为什么瑞恩的命就比他们的值钱?

这主要是没有弄懂为什么要拯救瑞恩

我是家长,但当时我没看过这部影片,只看过报刊的一些情节说和评论,孩子是买的5元碟片看的。也许他对一些历史(二战或美国人权)还不是清楚,但从对影片本身的领悟所阐述的思想感受,至少还是令人深思的。

能够展开讨论,也再次说明影片制作的水平及产生的深远好处。谢谢鼓励!

你能够下载风行播放器看一下。我正因对美国佬没有好感,导致认识上有些偏激,观点不必须正确。

美国人被迫卷入二战,对于这场战争,他们不会多卖力。诺曼底登陆战是在苏联红军已攻入德国本土,美国人为争夺战后势力范围,不得已发起的一场战役。一位美军退役上尉回忆这场战争时是这样描述的,“盟军登上海滩后手端卡宾枪的士兵吓的两腿筛糠,扒在海滩上,有的一动不动,有的一点一点向前爬”。可见,他们是依靠优势装备打赢这场战争的。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篇3

电影开头就是,老瑞恩带着自我的家人来到米勒上校的坟前,向他的灵魂祈祷。自从俄马哈抢滩成功后,总部接到了瑞恩一家三兄弟都牺牲的消息,便下令让米勒一行人去救他。半途中,他们几个一个个地走向死亡,经过艰苦的努力,最终找到了瑞恩。可是,米勒一行人没有立刻走开,他们决定和瑞恩留下来守卫桥,最终米勒上校还是死了,死前还叮嘱瑞恩要好好活下去。

这部电影十分令人感动,每一个细节,不论是这些战士不惜自我生命去完成任务,还是拯救自我的队友,这种精神无处不感动着我们。瑞恩在这部电影中其实就是一个期望,一个目标,是米勒一行人收到的命令,他们对总部来的命令没有丝毫的懈怠,即使是与死神应对面,还是要完成任务。这种精神也是仅有军人才有的。早在军训的时候,教官就说过了,走路的时候不喊停,即使前面就是墙也要走下去。

法西斯是凶恶的,是残酷的,可是即使恶势力在强大,永远是不会战胜正义的,因为他们长官与战士是没有感情的,像盟军的米勒上校就像爱自我的亲人一样地去爱自我的士兵,这种精神才是最重要的。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观后感 篇4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诺曼底登陆无不被描绘成盟军的全面胜利而被套上了那迷人而又光彩的光环。但自从看了《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我对二战浪漫的向往一下子被击碎了,电影以密集的炮火和乱飞的子弹,带我进入了那残忍、邪恶的战争世界。

电影一开始就把我拉进了1944年的诺曼底。在那里,没有温情,仅有杀戮;没有怜悯,仅有死亡,还有的是黑洞洞的枪口与一个个弹坑。在电影中,有的士兵还没到陆地就已被罪恶的子弹射中,有的被猛烈的炮火炸成一片片,一个士兵正在寻找他那被炸断了的手臂……在那里,没有对错,仅有生死。死人,躺在那里;活人,则要为生存而拼搏。

人类自始至终都在控诉战争,控诉它对人类所造成的灾难,对生命的轻视,对国家与人民所带来的痛苦。我们控诉战争,我们反对战争。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最新观后感作文(2)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经典的战争电影,讲述的是二战期间,当百万大军登录诺曼底时,米勒上尉率领一支8人小分队深入敌后去拯救一名士兵詹姆斯.瑞恩,他是家中的老小,其他三个兄弟都在战场上相继身亡,为了不让已经伤心欲绝的母亲彻底绝望,马歇尔将军下令执行了此次拯救行动。与一般的英雄片有所不同,英雄在什么方面都是英雄,看这部片能让你感受到战争的真实与残酷。

我是幸福的“80后”,没有经历过战争,所以不能真正切身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以及生离死别的痛苦,更不能体会什么是不惜一切代价执行上级命令,借这个机会,我要对在战争中为我们争取和平的战士们说声:谢谢!

米勒,是这个片中我最喜欢的人物角色,不仅因为他的领导能力,而且因为他的思想觉悟。作为这次拯救行动的负责人,他顺利完成了任务,成功把瑞恩从危险地带救了出来,安全地回到了他母亲身边,然而完成任务的过程对他而言是痛苦的,这从在战友死去之后,他躲在废墟上偷偷地哭,泣不成声,以及“每杀一个人,这就意味着离家又远了”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米勒是一个英雄,但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英雄的,他也有家庭,家里也有爱他的人在等他回去,离瑞恩进一步就意味着离家又远了一步,但是他知道这次行动不仅仅是拯救瑞恩这个人这么简单,他知道拯救瑞恩一个人的同时,不仅仅能挽救一个绝望的母亲,更能影响一大部分人对生命的态度。最后,英雄死在了战场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的活下来,六条生命换来了一条生命,这样的生命价值观值得我们深思。

生命诚可贵,然而在战争中生命不只是属于你个人的,他必须服从于大局。在拯救途中,8人中多次出现了“为什么用我们的生命去换取别人的生命,难道我们没有母亲,没有兄弟姐妹?我们不是一样在战场上拼死拼活?凭什么他就有这个特权?”的想法,在战争中这样的逻辑是不适用的,战争是无情的,是残酷的,甚至于瑞恩自己都想不通,导演这样的安排无非是想让观众明白:要珍惜生命和帮助他人。

在片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一名德国士兵在被放走之后重返战场,并射杀了那个曾经救过他的厄本的战友,最后厄本又杀掉了这名德国士兵。战争是残酷的,对人性的摧残同样是可怕的,厄本是善良的,善良到一开始不忍杀害这个射死了自己战友的敌人,他认为这个德国士兵已经是战俘了,按照规定,不能把他置于死地,但最后厄本还是亲手把他杀死了,算是给死去战友的一个交代。也许有人认为厄本是懦弱的,就是因为他不敢冲出重围挽救同盟战友会死去,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战士都是英雄,我们应该给予他更多的理解,毕竟在死亡面前都能做到视死如归的人是微乎其微的。

《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伟大的战争片,他不仅让我们重新对战争的残酷进行反思,更是告诫人们要珍惜和平,爱好生活,乐于助人。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最新观后感作文(3)

我本不看战争片,恐惧战场的血腥残酷。

《拯救大兵瑞恩》,斯皮尔伯格神作,久闻其大名是在各种电影专著中。《拯救大兵瑞恩》的标签很多:斯皮尔伯格、二战、战争片、美国精神。网上有关影评多如牛毛,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我来说,选在这个时候看《拯救大兵瑞恩》完全是出于《伦理学》通识课倪老师的要求。因此,我的切入点或多或少与这堂课的听课感受有关。

影片开头近半个小时的战争场面让我恶心,这么直观地看战士们在战争的各种残酷血腥的死法还是第一次。这半个小时里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是:瑞恩和这群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拯救他?他怎么了?

答案在半小时后揭晓,诺曼底登陆成功了,伞兵瑞恩被困在了敌人后方,而他的三个兄弟全部在战争中死亡,家中的老母亲只剩下了这个唯一的儿子。美国作战总指挥部得知情况之后,决定组织一个小分队前往救援,米勒上尉和他的七个部下,外加德语翻译厄本。在战火依然燃烧的欧洲战场,敌方危险重重,他们毅然上路,只为一个上级的命令,只为实现对一个他们不认识的母亲的诺言。而死亡,随时可能到来。

风雨交加中的逃生、危险暗藏的伏击、长途的跋涉、兄弟的相继牺牲、希望的日渐渺茫,我困惑了:这么多人去救瑞恩值得吗?为了瑞恩牺牲这么多战士明智吗?疑问不攻自破。

米勒上校把这场寻踪看成一场赌注,殊不知他内心的痛楚。每个人在战争到来之前都曾有过美丽但与战争毫无关系的梦想,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生活幸福。米勒在面对部下要离开时没有表现出任何吃惊,在踏上这条没有回头路之前,他或许预料到了这一切的发生,但对他而言,战场上的使命比什么都神圣。米勒说,到兰姆勒带瑞恩回家能让我回到妻子身边,我会担下这项任务。你想退出?你想回去战争?没关系,我不会阻止,我甚至还会替你申请,我只知道,每多杀一个人,我就离我的家越远。拯救可以救赎在战场上疯狂杀戮的罪恶,于是,没人想再退出。

所有人生命的价值此时被大大的简化,即救出瑞恩,然后回家。陆续牺牲的战士,临死前都会说一句话,“妈妈,我想回家。”还有一封写好的带给家里的信。因此,拯救大兵瑞恩的人的终极目的和瑞恩的终极目的融汇一体,即:实现对母亲的承诺,平安回家。这正是人性中相通的地方,没有人想继续战争,那么拯救瑞恩,可以逃避战争;瑞恩平安回家即是对米勒他们平安回家愿望的变相实现。这即是米勒及其部下不顾一切拯救瑞恩的终极价值。

于是就有了麦克对米勒上校的说的话,“或许在这场混蛋战争中,拯救瑞恩成了唯一的好事。”他们的无畏牺牲为瑞恩平安回家搭建了桥梁,生之价值得以如此高贵地彰显。

我又在想,假如瑞恩不能平安回家呢?假如战争永远无止境的继续下去呢?他们如此的牺牲有意义吗?

答案在遇见瑞恩后,在誓死守卫桥的战争中揭晓。

是啊,拯救出瑞恩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们可以对战事撒手不管然后撤退回营等待归期了。但首先是瑞恩迟疑了,他无法接受兄弟的死讯,他要坚守战场,这是他的使命。那么,米勒他们呢?瑞恩已经找到了,可是战争还在继续……没有了回头路,只能和瑞恩一起保卫这座孤桥。接下来又是一场血雨腥风,仅存的几个兄弟也相继离开,就连麦克也倒下了。米勒上校一直的信念崩溃了,他要怎么回去?就这样回去吗?显然不能,于是他冲到了敌人坦克面前,就那么无奈地坐在那,用抽搐的右手握着枪,一抢一抢的射向迎面驶来的坦克,他的表情很从容淡定,用自己的生命来试图结束这场混蛋战争吧,该死的没完没了的残杀。

米勒努力挤出最后的笑容,对瑞恩说:“詹姆斯,别辜负大家……”

幸好援军来了,战争有了胜利的曙光,可是那么多兄弟在战争中走了。

瑞恩会怎么想?这是我最后思考的问题,他怎么面对那么多为了救他而牺牲的生命?他还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吗?

镜头回到影片开始,年老的瑞恩面对米勒上校的墓碑老泪纵横,他说:“我每天都想着当日你在桥上说的话,我尽力活好我的人生,希望这已经足够,至少这让你觉得我没有辜负你们所做的一切。”瑞恩最后问妻子,“我是个好人吗?跟我说,我这辈子没有白活,跟我说,我是个好人。”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传承生命的价值,米勒和一部分兄弟为了拯救瑞恩而离开人世,瑞恩为了感恩必须要好好活着。我在想,如果这个故事不是发生在二战战场,还会有这么壮美吗?因为战争看不到的尽头耗尽了战士们的精力,他们的心灵已遭受残酷战争的蹂躏,已处于崩溃脆弱的边缘,于是在这深刻的绝望中,他们把向往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梦想寄托在瑞恩身上,此时他们所做的斗争不再是盲目的持枪杀敌,而是为了拯救一个士兵的生命,从而避免了沦为战争的机器。这也正是影片把故事背景设在二战的独特意义之所在,生命价值一场华丽而壮美的升华,并且得以传承生生不息。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最新观后感作文(4)

现在已经看完这部片子一个多小时了,可是心情还是不能平静,还是很堵得慌~片子里的血腥、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折射……都给我的心灵强烈的震撼!总有那么几个片断,我都不忍看,下意识的把头别开。很佩服斯皮尔伯格,他找的切入点都令我感触颇深……

战争,永远是最残酷的!它使平常的百姓也被无辜的牵连。在烛光下,当几个大汉露出他们的柔情的一面时,我忽然发现,他们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啊!也有自己的家室、自己的生活!他们也会八卦开玩笑,他们谈论的生活片断和我们的是那么相似!没有人是天生的英雄!只是为了某些人的野心,却让大批大批的无辜者受害。

当瑞恩和队长在谈论和哥哥们在一起的生活时,我感到很痛心。从那么幸福的场景,一下坠落到死亡边缘,那种对心灵的冲击力,连我这个旁人都不忍看。很多人害怕死亡,我想是因为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吧~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你在哪天会突然消失,毕竟时间还有那么多你留恋的东西啊~或许很多人咒骂那个不敢开枪的家伙,若是他敢在关键时候开枪,可能就不会酿成那么惨的悲剧了,可是,这也是最真实的地方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关键时刻成为英雄的,人性也有脆弱的时候!

都说对敌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是啊~若是他们不放过那个德军,他们的队友就不会死在那人的枪下了。可在战争中,没有谁对谁错,成王,败寇!

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是没有硝烟的平静的,但是二战依然给我们了许多的启示,《拯救大兵瑞恩》同样告诉我们什么是爱,像爱亲人一样地爱自己的战友,自己的同学,这是最高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领会了二战这个血的教训!

最后,人应该懂得感恩。电影首尾由大兵瑞恩去墓地形成呼应,实则是一种感恩教育。瑞恩只是一个代表,他感谢周围的人,尤其感谢米上尉。生活中的每个人应时时地地怀有感恩之心,在生活中低调生活,不要认为什么都应然,不要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对自己的厚爱。只要我们懂得感恩,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最新观后感作文(5)

周末,我看了一部电影:拯救大兵瑞恩。

爸爸说这是一部十分经典的战争篇,它大致讲了::瑞恩在草地上见到了自我恩人(也就是一位烈士)的陵墓,突然想起了当年的那场战役……快要到岸上了,敌军的机枪开扫了,血流成河。不久后,用许多战士的生命换来了沙头摊。攻入沙头滩后,上级派来了一支小部队专门寻找瑞恩的下落。经过很长时间,历经千辛万苦,他们最终找到了瑞恩

。此时瑞恩正扛着火箭筒炮轰敌军的运兵装甲车,找到瑞恩后,大家来到桥头准备瑞恩的最终一战。寻找瑞恩小队的队长是为了自我的爱人才不放弃这一场战争的,值得让人敬佩。队长为了不让瑞恩受伤,自我牺牲了,瑞恩成功回到了家乡。

我想到自我打羽毛球。虽然我十分喜欢羽毛球,可是一累就不想继续了,而队长却为自我喜欢的不顾一切,真是值得敬佩。

视觉大宴《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篇5

一部战争片。

一部用残酷之美来写人性之美的片子。

一部几乎没有一个女人作为角色的电影。 也从此爱上汉克斯多一点点——与美色无关,他的大智若愚一直对我不足够吸引,总觉得他脖子跟脑袋一样宽,拍情戏不够妩媚拍武戏太过僵硬,少一点敏锐多一点呆滞,是个靠坚持和毅力成名的苦哈哈主儿。是个老实人,是个好人,却不是我爱的那种男演员。斯导却偏宠他,这个角色也对了他的路——连我这种看不懂MG(机枪)的人,都看得懂汉克斯在片中的形象:亦文亦武勇谋双全;有leader的决断力和执行力,带着一个由卫生兵、翻译兵、阻击手、主攻手、助攻手、后卫等各等角色执行任务的team;又有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对其籍贯和前职业的猜测把军中奖池的奖金累计到三百元。三次枪战戏(登陆、攻桥、守卫战)有两次都刻意刻划他的智谋:战略的制定、战术的执行、与手下出生入死枪林弹雨,最后战死在疆场;另外一次则描写他力排众议,从大局出发进攻一个与他无关的任务,在无人应合时独自冲上去。这就是一个领导的人格魅力:有职业能力、有策略、深入群众、身体力行。片中他的脖子还是和脑袋一样宽,脸上仍然是没有什么表情的,话不多,但当戏位到达戏分,这就够了。 第二个喜欢的人不是演大兵瑞恩的娃娃脸翘鼻头小帅哥马特,虽然马特在《谍影重重》绝对是经典,但是他的大兵瑞恩仍然和十几个罗汉系列中一样,“从幼齿到智齿的成长”。也许是戏分要求吧,因为前半部找到瑞恩是一个目的,但是后半部这群战士纯粹是在为战争而战,瑞恩在这里已经退化为一个符号,个性不能太强烈,需要这样一个还没进化为百分百男人的男人。瑞恩象征着团队中的新人,需要保护。

第二个喜欢的人是狙击手,片中名字不详。没看过他的任何电影,好像叫Pepper什么的。他非常有职业素养(用一面小镜子可以观察到敌方的战备、与汉克斯用手势交待军力等)、命中率又狠又准、眼神冷静而干净、由于白天注意力过于集中在夜晚极易入睡。最喜欢他的是,在所有开枪之前他必乞求神和上帝的庇佑,当大量诗样的祈祷象莲花一样滔滔不绝从他嘴中吐出来时,他的手势却绝不停顿、一枪一个、再一枪一个、又一枪一个,真的是迷人极了!在连天的枪炮声中,死亡在血肉横飞中嘴脸狰狞轻移曼步,没有神父,没有上帝,作为一个百发百中的狙击手,他扣动扳机射杀敌人前的祈祷是对生命的超度,也是对自己的赎罪,算是以正义的名义。是我最喜欢的角色——矛盾、真实。他犯的唯一错误是由于自信而低估敌人实力——战前他要求有一架30mm步枪和一千发子弹,最终由于队友的胆小他死于弹尽粮绝。他是团队中的主力。 最恨的当然是那个能说法语和德语的翻译兵,称之为宵小一种。他肩负传递弹药和消息的重要任务,由于他的胆怯,在钟楼上的两个战友死于用光子弹!他就这么眼睁睁地扛着子弹躲在楼下,听自己的战友和敌人在楼上肉搏却不敢上楼出手,后来敌人得手下楼时看到他躲在楼下被吓破了胆时,甚至不屑于杀他就走了(个人认为这太失真)。虽然片中极力刻划他在为将死的德国战俘求情时他的悲悯,事实证明在你死我活的时刻,这不是悲悯,这是血淋淋的懦弱!不出手救助战友就等同于杀死战友!一个如此懦弱的人来打仗却不开枪,不仅是对资源的浪费,更重要是对机会的浪费。虽然当他发现当年在他的恳求下放走的德国战俘,居然又拿起武器回头并且给了他的战友致命一击后,最后他终于开了第一枪,但是已经太迟了,宵小的罪过几乎无可饶恕。他就是团队中最低的.一块木板,决定了这个木桶能放多少水。

片中唯一出现的温情画面是最后一战前的等待,等待敌人、等待死亡,黄昏的光线象鸽子的咕咕声,温柔地笼罩着废墟中的教堂、弃用的塔楼,收音机中播放着忧伤的法语歌曲,凌乱的破椅子上搭满尘埃,说起家乡那些遥远的往事,决战前沉默的一刻象是前戏中的抚摸,充满期待的恐惧。马特说起当年捉弄哥哥的故事,直到说到自己放声大笑;汉克斯微笑,他却不肯说出与妻子的旧事,他留着,留给自己。

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篇6

第71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录音、最佳剪辑、最佳音效。第56届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第5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音效、最佳音效、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最佳视觉效果等。

影片类型

动作 / 剧情 / 战争 / 历史

片长

170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导演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推荐人

梅道中

推荐理由

本片逼真写实,在战争和人性的主题中引出了战争的残酷!本片开头逼真的演绎出当时诺曼底战役的激烈和残酷壮观宏大的战争场面,血肉横飞的诺曼底战役,整个奥马哈海滩被战士的鲜血染红了。影片用纪录片的手法表现了腥风血雨的战场,震撼人心。导演着重刻画了战争中人的关系和人性的表现。评论普遍认为此片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战争片。

另一方面,影片探讨了战争中人道主义的一个难题,用8个人的生命去拯救一个士兵的人道主义精神究竟是否应该?从这一点一下增加了影片单纯作为纪实性电影的品格,从而更深一层的挖掘了战争中的正义和人道精神。

思想性:5星

看可性:4.5星

综合星级:5星

主题词

战争 人性

适合年龄

全年龄

情节

本片描述了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共有4名于前线参加战争的儿子中,除了隶属101空降师的二等兵的小儿子詹姆斯·瑞恩还是下落不明外,其他的3个儿子都已经于两周内被

告知全部牺牲。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验,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只为在危机四伏的战争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最后八人完成任务,找到了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但八人全部一一阵亡。

评论

看完全片后,让我印象最深的的人物是米勒队长、狙击手杰克逊、胆小鬼翻译厄本。狙击手杰克逊爱祈祷,他渴望和平,但上帝却完成不了他这个心愿,最后他在塔上被炸弹炸的尸骨无存,但在榴弹发过来的一瞬间他还对队友喊道:趴下。还有那个胆小鬼厄本,当时看的时候十分气愤,他手里有枪,但却眼看着队友和敌人肉搏直至队友死掉还是一动也不敢动,但后来他鼓起勇气,抓住了一排德国人,杀了其中那个夺去了战友生命的家伙,为

战友报了仇,让我感到他其实本性善良。还有米勒上尉,他是个好队长,好军人,他无所畏惧的性格特征也令人赞叹,不到最后一刻决不罢

休,即使明知是白费力气的。最后在桥上,他身中数弹,却仍然坐在地上拿着手枪打坦克。

但我最想知道的还是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了拯救瑞恩,8个人的搜寻小队有六个人失去了生命,包括米勒队长,这值得吗?难得这八条命都是还不如他一条命.......我不是一个容易流泪的人,但看到最后,从米勒队长临终前流着血坐在桥上,紧紧握着瑞恩的手缓慢而艰难地对他说:“詹姆斯……别辜负……别辜负大家……”到以及后来活下来的老年瑞恩带着全家人来到墓地,独自一人坐在米勒坟上的十字架前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地说“今天我的家人也来了,他们想跟我来。说真的,我不知道到这里来会有什么感受,我每天都想着,当日你在桥上说的话,我尽力活好我的人生,希望这已经足够,希望这至少让你觉得……我没有辜负……你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时,我流泪了。

世上有很多钱买不到的东西,但如果你丢失了这些东西,你会愿意付出一切代价去找回它吗?我只想说,我愿意。

《拯救大兵瑞恩》剧本故事大纲 篇7

剧本大纲,就是将你的故事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交代出剧本基本的结构、人物关系。通常电视剧剧本大纲需8000字左右,话剧和电影大纲需1500-2000字左右即可。无所谓怎么写,首先必须要故事脉络清晰,在梗概中体现全片节奏及人物。把你的故事写精彩才能吸引投资方。它不能是散文,更多的像是说明文。

通常,在最开始,梗概只会先到两种人手上,导演和制片人,导演拿到一个好的故事,他们眼中的好的故事的标准是好看并契合自己的价值观,同质化倾向不强。他们认可了,会推荐给他们合作过的制片方(公司或个人)期望得到认同。制片人或资方公司拿到梗概,他们也有一些“好”的标准:是不是具有市场价值,是不是符合制度和当下的宣传重点,植入是不是好做,是不是合适本公司目前力挺的艺人,操作的可行性等。然后故事梗概会申请广电总局报批。

剧本大纲的目的:

1、报批

2、吸引资金

示例分析:

《拯救大兵瑞恩》剧本故事大纲

这样一篇文字,字数约一千三,正好是通常的故事大纲要求的长度。而内容上,基本反映了影片里绝大多数主要的情节,包括一些必要和重要的细节,同时,还忽略了很多前面有提示后面一定有交待的内容,比如那些分队成员的故事和结局。一些故事发展的动因也都涉及到了。

那么,这篇剧本大纲写起来难度有多高?如果让学电影的人看着影片的录像写出这样的文字交作业,情况会是怎样?是否就是五花八门不得要领?

谁若不服,可以挑一部其他的经典影片在电脑上放,然后试写出一篇这样的文字,看看情况如何。

对于创作一部头脑里的电影来讲,写出这样清楚并且诸多要素都有的故事大纲是否更难?幸运的是,美国人布莱克.斯奈德在他的书中对经典影片的类型分析里用了一种程式化的方法,让我移植到写剧本大纲的方法上来了,试了几回,感觉很方便。

再看下面这个示例。还是原来的剧本大纲内容,只是在每段文字前面有个简短的标题,一共十五个小标题,加上最开始的一句话,构成完整的表述。而这十五个标题行就是“布莱克剧本结构表”。原书中对每一个结构成份都有明确的解释和要求,而且明确标有处于剧本中的页码位置。当然,这不能理解成机械不变。

然后,这个影片的故事大纲就成了下面这样子:

一个士兵是渺小的,但同时也是伟大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开场画面:烈士陵园,一位老人和他的家人,找到了一位阵亡战友的墓地。铺垫:时间回到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日。奥马哈市的登陆战极为血腥。约翰·米勒上尉毫不畏惧,救了许多人,同时攻占了目标。他领导的小分队是一个战斗力极强的小队。

主题呈现:清点阵亡战士时,有一具尸体具有特殊的含义:他姓瑞恩,四兄弟中的一个,连他在内这家已经有三个兄弟阵亡了。在美国本士,乔治·米歇尔将军引用了林肯总统写给一位母亲的信,他命令必须把盟军登陆后身处法国战场的第四个兄弟安全带回美国。“那个孩子还活着,我们要派人找到他,我们一定要把他救出来。”

推动(催化剂):这个任务下达给了汤姆。此时,一个乳臭未干的翻译艾普汉姆下士来到了小分队,是法语兼德语翻译。

争论(辩论):这只小分队应该接受任务吗?艾普汉姆的紧张说明此行凶险,因为他是一个新手。

第二幕衔接点:汤姆接受了任务,我们见到了这只分队的其他成员:“肌肉男”迈克?霍华斯中士,他负责执行汤姆下达的命令;列兵斯坦尼·梅得什,他特别憎恨纳粹,外号“良心”;列兵丹尼尔?杰克森,外号“灵魂”,他是一位天才狙击手;列兵理查德?瑞本,外号“心脏”。他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言谈方式、观点和经历。我们也许都在猜测:他们当中谁会最先丧命?

B故事:米勒队长是个什么样的人?除了一只时常颤抖的手和出色的领导才能之外,汤姆的经历是一个谜,大家对他所知甚少。

游戏:小队穿行在满是灌木蓠墙的法国乡间,遇见了种种战争带来的惊讶和冒险。从登陆战中幸存下来的每个人心中都怀有希望,小分队只能走一步看一走,他们就这样出发了。

中点:队员们经历了与一个法国家庭的口角、一支德军小分队的交火和一次午夜的谈话,大家仍在争论拯救大兵瑞恩的重要性。当他们发现一架坠毁的滑翔机和十来个受伤或死亡的伞兵时,他们的行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局。这说明登陆作战计划犯下了一个错误:场面混乱,导致战士无故丧命,登陆战只是获得了所谓的胜利。行动小队查找死去士兵身上取下的身份标牌,他们觉得他们不可能找到大兵瑞恩。一个丧失了听力的士兵说他知道瑞恩的下落。这一消息令人振奋,于是小队继续向前。

坏人逼近:在这个特别的旅途中,小队逐步在瓦解。小队成员一个个死去,同时大家对这个救人行动心存不满,在这个行动中大家不仅失去了战友还失去了信念。当汤姆决定带领小队去端掉一个德军的机枪堡垒时,小队内部的矛盾逐渐升级:一部分队员想避免这场战斗,但是汤姆坚持要去。小队抓获了一个德军俘虏,但是又失去了一名战友。大家议论怎么处置这名战俘,队伍准备兵变。汤姆制止了这场争论,向大家透露了自己的身份——他原来是一个学校老师,并告诉大家一定要团结在一起。最后大家同意放走纳粹俘虏。

一无所有:行动队终于找到了大兵瑞恩,但瑞恩拒绝回家,这让大家大吃一惊。瑞恩不愿离开遭受重创的队伍。

灵魂黑夜:瑞恩拒绝回家,汤姆和他幸存的队员们考虑何去何从。第三幕衔接点:汤姆决定留下来,和瑞恩他们一起保卫一座德军即将攻击的大桥。汤姆选择为了救战友和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而做出个人牺牲。

结局:汤姆、瑞恩和其他战友一起保卫大桥,战斗十分激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个被他们释放的战俘又回到了战场。许多人在战斗中丧生,包括汤姆,但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终场画面:墓地,现在知道影片开始出现在墓地的老人就是幸存下来的大兵瑞恩。

按照布莱克的剧本结构表来写一部剧本的故事大纲,是不是就容易了一些?这看上去也规范了许多,并且不会遗漏重要的东西。给制片人看他要看的东西,给写手规定要写的东西,正是剧本大纲所要完成的任务。

从这个规范的剧本结构表中应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剧本故事大纲就是十六段文字,每段文字都有它的具体任务和处于剧本中的明确位置,前后顺序也基本不能变。能变化的只是每段文字的表述内容上的技法处理。

上一篇:汽车销售顾问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车间工艺技术员先进事迹材料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