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课时习题课(精选10篇)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认知图形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多角度解答问题过程中,感悟等价转化思想运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数学中的体现、渗透。
教学重点:
两个平面所成二面角的棱寻求、角的求解。
教学难点:
找求问题解决的突破口,转化思想渗透。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1)二面角的平面角找法依据.2)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2.讲授新课:
[师]前面研究了如何找一个二面角的平面角,解决的途径有定义法、三垂线法、垂面法,除此外又给了面积射影法求二面角.本节主要研究无棱二面角的求解思路、方法.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涉及无棱二面角问题的题目也较突出.找无棱二面角的棱依位置可分二类,例1:如图,在所给空间图形中ABCD是正方形,PD⊥面ABCD,PD=AD.求平面PAD和面P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师]面PAD和面PBC图中只给出一个公共点,那么怎样找棱呢?请思考.[生]作线在面内进行,BC∥AD则经BC的平面与 面PAD的交线应平行,由此想到经P作BC或AD平行线,找到棱后的主要问题就是找平面角.解法如下:
解:经P在面PAD内作PE∥AD,AE⊥面ABCD,两线相交于E,连BE ∵BC∥AD 则BC∥面PAD
∴面PBC∩面PAD=PE ∴BC∥PE
因PD⊥面ABCD,BC⊥CD 那么BC⊥PC,BC⊥面PDC 即有PE⊥面PDC PE⊥PD,PE⊥PC
∠CPD就是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因PD=AD,而AD=DC
⊥面AC1,E∈BB1,AA1=A1B1,求面A1EC与面AB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师]此题显然依上述方法去找平行线已不可能.由图B1C1与CE不平行.但与前两个问题的相同点还是两面从图形看到的只有一个公共点,依公理我们只有去找另一公共点,观察图我们可看到CE与B1C1是同一平面内线,突破口就选在面B1C1CB内,找到点后,二面角的棱也就找到.请同学思考并表述过程.解:∵A1是平面A1EC与平面A1B1C1的一个公共点,∴只需找到另一个公共点,即可.因AA1=A1B1=A1C1,连AC1 则AC1⊥A1C,AC1∩A1C=O 取BB1的中点E,连EO
因面ABC是正三角形,则经B作BG⊥AC有 BG⊥面AC1,OE∥BG ∴OE⊥面AC1
因面A1EC⊥面AC1,故E是BB1中点
1那么EB1∥
CC1
=2∴CE与B1C1延长后必交于一点F,即F为面A1EC,面A1B1C1的另一个公共点
连A1F,则A1F为面A1EC与面A1B1C1所成二面角的棱 因FB1=B1C1=A1B1,∠A1B1F=120° ∴∠FA1B1=30°
那么∠C1A1F=90°即A1C1⊥A1F 那么CA1⊥A1F(三垂线定理)
∠CAC1为面A1EC与面A1B1C1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CA1C1=45°,因AA1∥ BB1∥ CC1
==而面ABC∥面A1B1C1
∴面A1EC与面ABC所成二面角大小为45°.[师]找公共点F是解此题关键,例1、2是通过公共点作棱,例3是通过再找公共点而得棱.因题条件不同而采用不同作法.例1、2找棱的方法不妨叫“作平行线”,例3的方法叫“找公共点”.[师]问题的解决不一定就一种思路,一条途径,只要多去想条件涉及到的知识点,解决方法总会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一定能达到.3.课时小结:
一、课前准备
(1) 研读考试说明。本节复习课是在中考复习的第一轮复习, 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内容难免有所遗忘,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教学起点, 避免“炒冷饭”, 笔者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对二次函数的要求: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通过对实际问题情境的分析,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会根据公式确定图像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 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能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制定学习目标。在授课前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了课前检测, 并对课前检测情况进行了细致分析。通过课前检测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回顾及掌握情况, 确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就定为:能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像;能从图像上认识二次函数的性质:a.会根据图形求取值范围, b.会利用函数图像求给定条件的函数的最值, c.会利用图像比较函数值的大小。
二、课堂教学片段
例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形经过 (-3, 0) , (0, -9) , 你能求出函数的解析式吗?
师:同学们, 你们求出解析式了吗?生1:老师, 这题是求不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师:为什么?你的困惑在哪里?生1:只有两个点, 而要待定的系数有3个, 两条方程求不出3个未知数。师:很好。师:如需添加一个条件, 可添 ( ) 。生1:可以再添加一个点, 比如 (3, 0) 。生2:可以添加已知该抛物线的对称轴。生3:可以让y=ax2+bx+c中的任何一个系数已知.师:请选择以上一种, 求出其解析式。生:我添加的条件是点 (3, 0) , 设解析式为两根式, 解的解析式为y=x2-9.师:请归纳一下, 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时, 怎样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解析式?生:如果已知与x轴的两个交点时, 设解析式为y=a (x-x1) (x-x2) ;如果已知顶点坐标或对称轴, 可设解析式为y=a (x+m) 2+k;如果给出一般的三个点, 可设解析式为y=ax2+bx+c。师:非常好!将这位同学所得的二次函数y=x2-9图像, 先向右平移1个单位, 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 得到的函数解析式为 () 。
说明:例1的目的让学生回顾经过两个点可以画出无数条抛物线, 从而不能确定解析式。通过追问添加条件, 让学生明白解析式有3种, 并根据不同的特点怎样设解析式更合适, 达到本节课的第一个学习目标。通过平移衔接到图像, 达到数与形的转变, 要让学生时刻记住函数的学习始终离不开图像。回顾平移规律, 达到复习目标。
【思考】
(1) 会根据图形求取值范围。师:如图, 这个二次函数有没有最值?生:因为开口向上, 所以, 存在最小值是-4.师:好!它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生:任何实数。
(2) 会利用函数图像求给定条件的函数的最值。
问题1:关于该函数在0≤x≤4取值范围之内,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最小值-3, 有最大值5;B.有最小值-4, 无最大值;C.有最小值-4, 有最大值5;D.有最小值-3, 无最大值。
生1:选择B, 因为开口向上有最小值没有最大值。生2:不对, 应该选择A有最大值是5, 因为当x=0时y=-3;当x=4时y=5。生3:不对, 应该选择C有最大值是5, 最小值就是顶点的纵坐标-4。师:同学们同意谁的观点?学生齐答:应该选择C。
变式:该函数的自变量在2≤x≤4的范围之内, 那么, 函数y的最小值是 ( ) , 最大值是 () 。生:最小值-3, 最大值5。
(3) 会利用图像比较函数值的大小。
问题2:已知是抛物线y= (x-1) 2-4上的点, 那么 () :A.y1
生:把代入y= (x-1) 2-4解出y的值, 所以选择C。
变式:已知 (-2, y1) , (-1, y2) , (3, y3) 是抛物线y= (x-2) 2-k上的点, 则 ( ) :A.y1
生:分别将x=-2, x=-1, x=3代入解析式求出y的值, 选择B。师:有没有不同的方法?生1:利用图像将横坐标对应的标在图像上, 就一目了然了。生2:老师, 我有更好的方法, 只要将横坐标与对称轴比较就好, 离坐标轴越近函数值就越小。师:这些方法很好, 你们认为哪一种你理解得更容易呢?师:类似于刚才的几个问题, 你是怎样分析的?请与同学们一起分享。生:我记住了, 利用图像解决类似于刚才的问题最好。开口向上时, 离对称轴越近函数值越小;开口向下时, 离对称轴越近函数值越大。
说明: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课前检测发现, 学生能明白在开口向上 (下) 时候有最大值或最小值跟顶点有关;在给定自变量取值范围时, 什么时候取到顶点或用两端的区间值来求最大或最小值。通过变式辨析让学生明白函数结合图像分析的好处, 掌握相应的归纳方法。
三、对复习课教学的反思
1、看图写数。
()()()()个十和()个一。
2、按顺序填数。
3、(1)39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个一和5个十是()。
46里面有()个一和()个十;7个十和8个一是()。
(2)69前面的一个数是(),后面的一个数是()。
(3)比39大1的数是(),比50小1的数是()。
(4)最大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它们相差()。
4、在○里填上“>”、“<”、或“=”。
29○2518○8175○593+50○56
37○5384○7835○20+1621+32○52
5、从下面6个数中选择合适的数填在圈里。
387835683958
十位上是3的数个位是8的数比50大的数
6、数一数。
7、书包的价钱很接近50元,足球比50元多得多。
(1)书包的价钱可能是多少元?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48元54元40元
(2)足球的价钱可能是多少元?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18元58元98元
8、解决问题
(1)小军做了20个,小华做了37个,小华比小军多做多少个=
(2)
9、直接写出得数。
8+30=15D6=5+30=3+80=15D8=
22+0=5+70=68D8=57D7=63D3=
56D6=16D8=52D2=17D9=33+10=
74D50=40D10=40+16=70+6=49D9=
6+9=15D9=18+40=0+78=13D5=
12D4=13D7=11D2=8+9=17D6=
14D8=3+9=15D6=13D9=13D4=
11D5=12D5=7+8=18D9=12D10=
20+8D8=12D8+40=13D6+60=23D3+9=80=88D()
短诗三首课时练
第一课时
1.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qī)上。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tāo)的清响。
C.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cháo)里。
2.下边句子中的“/”表示朗读的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A.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漫灭()
清响()
回忆()
思潮()
【答案】
1.A
2.A
3.漫灭(磨灭)
清响(响声)
回忆(记忆)
思潮(思绪)
第二课时
一、形近字组词
漫()
藤()
萝()
膝()
慢()
腾()
箩()
漆()
二、阅读《繁星》(一五九),回答问题。
母亲呵!
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3.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填空。
冰心,原名,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年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
(诗句)”。
【答案】
一、漫(漫步)
藤(藤萝)
萝(萝卜)
膝(膝盖)
慢(慢慢)
腾(腾飞)
箩(箩筐)
漆(漆黑)
二、1.鸟儿躲到它的巢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2.困难
挫折
痛苦
3.对母亲的依恋和热爱之情。
三、谢婉莹
现代
一片冰心在玉壶。
绿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mò
shuǐ
pínɡ
jiāo
chā
zhǐ
huī
jiào
liàn
()
()()
()
二、仿照例子,写词语。
绿
墨绿
嫩绿
淡绿
粉绿
三、汉字变脸(加偏旁组字组词)。
安 _____()_____()
军 _____()_____()
四、字义推敲(选择恰当解释,填序号)。
1.()按着:①用手或手指压;②止住;③依照,按照;④考查。
2.()舞蹈:①践踏,踩;②跳动。
【答案】
一、墨
水
瓶
交
叉
指挥
教
练
二、蓝
浅蓝
深蓝
瓦蓝
湛蓝
三、安 按(按时)
案(方案)
军 挥(指挥)辉(光辉)
四、1.③
2.②
第二课时
一、仿照样子,写词语。
绿得发黑
二、选择同一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
(填序号)集中:①把分散人、物或事集合在一起;②
把意见、经验等归纳起来。
1.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无敌于天下。()
2.烟尘污染要减轻,集中供热是途径。
()
交叉:①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②部分相重的。③间隔穿插
3.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之间自始至终都存在着利益交叉。()
4.他告诉我每一个交叉点处都有埋藏的宝藏。()
5.晚会上的歌舞和时装表演,交叉进行。()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填空。
到哪儿去找那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1.这里写到绿的不同层次的词语有:()。
2.你还知道哪些绿:()。
【答案】
一、红得发紫
白得透亮
紫得发黑
二、1.②
2.① 3.② 4.①
5.③
三、1.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2.碧绿,油绿,青翠,葱绿,黄绿、苍绿、新绿
白桦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ái
huà
máo
rónɡ
rónɡ
xiāo
sǎ
huā
suì
ménɡ
lónɡ
()
()
()
()
()
二、按课文内容补充词语。
()的树枝()的枝头
()的花边()的流苏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的寂静中,()着这棵白桦。
2.在()的金晖里,闪着()的雪花。
【答案】
一、白
桦
毛茸
茸
潇
洒
花穗
朦
胧
二、(白雪皑皑)(毛茸茸)(雪绣)(洁白)
三、1.朦胧
玉立
2.灿灿
晶亮
第二课时
一、辨字组词。
桦()
涂()
绣()
辉()
哗()
蜍()
锈()
晖()
二、补充词语。
()的寂静
()的雪花
()朝霞
()的光华
()的金晖
三、缩写下面的句子。
1.姗姗来迟的朝霞在白桦四周徜徉着。
2.一层银色的光华抹在白雪皑皑的枝头上。
【答案】
一、(白桦)
(糊涂)
(绣花)
(光辉)
(哗哗)
(蟾蜍)
(生锈)
(余晖)
二、(朦胧)(晶亮)
(姗姗来迟)
(银色)(灿灿)
三、1.朝霞徜徉着。
2.光华抹在枝头上。在天晴了的时候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选择下列生字的正确读音。
炫(xuàn
xuàn)
怯(qiè
què)
曝(pù
bào)
涉(sè
shè)
二、巧填词语。
踏着()
涉过()
抖去()
曝着()
三、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2.(凤蝶儿)把它五彩的智慧树叶,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3.在天晴了的时候,应该到哪里去走走呢?到小径中去走走。()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的小诗,诗中描绘了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怀。
【答案】
一、炫(xuàn)
怯(qiè)
曝(pù)
涉(shè)
二、新泥
溪流
水珠
阳光
三、1.拟人
2.比喻
3..设问
四、雨后的小径
《买矿泉水》习题
一、基础过关
1.计算。
25×36
125×48
2.写出下列计算过程。15×12×2 24×(15+25)
二、综合训练
1.十运会期间,福建代表队获得17枚金牌,江苏代表队的金牌数是福建队的3倍,两个代表队共获金牌多少枚?
2.小明打一篇作文,每分钟能打58个字,8分钟后还有127个字没打,这篇作文多少字?
三、拓展应用
1.一头牛每天需要吃25千克的草,找这样计算,4头牛8天需要多少千克草?
2.学生乘车去上海,平均每小时行65千米,行了3小时后,距离上海还有35千米,同学们乘车需要走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过关
1.计算。
25×36=900
125×48=6000 2.写出下列计算过程。15×12×2=360 先算15×12=180 再算180×2=360 24×(15+25)=960 先算15+25=40 再算24×40=960
二、综合训练
1.17+17×3=68(枚)2.58×8+127=591(字)
三、拓展应用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和感受的写作方法来体会有水之乐,体会由于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3、体会作者运用反衬,“以乐衬苦”的好处,练习用反衬的手法把句子写具体。教学重点:感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和感受的写作方法来体会有水之乐,体会由于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和感受的写作方法来体会有水之乐,体会水的珍贵;用反衬的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首先让我们跟着一段视频,来了解持续旱灾,给我国一些地区带来的危害。(播放视频)
2、师:从这一段视频,我们看到,由于干旱造成缺水,一些地区人们用水困难。上一节课,我们跟着马朝虎这位朋友走进了他记忆中儿时的村子,那也是一个怎样的村子? 生:缺水的村子。
师:对,所以“水”成了村子里什么样的东西?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多媒体出示)师:课文围绕这句话,通过哪两个场景来表现水的珍贵的? 生:下雨天洗澡;一勺水冲凉。(多媒体出示)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在这样的缺水的村子,人们平时是如何生活的?
二、精读课文。
(一)、让学生读第二段。
1、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朗读第2自然段,并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
生:这一段主要写了村子里的人下雨天洗澡的事情。
2、品词析句,体会水的重要性。
(多媒体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同时出示重点词语)师:“期盼”是什么意思? 生:盼望。
师:对,那村子里每个人为什么都盼望下雨天呢? 生:因为他们渴望有水。师:家家户户为何都要建水窖? 生:下雨天储水用的。
师小结:由于村子里没水,所以人们非常渴望下雨天。
(多媒体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师:对于村子里的人们来说,因为缺水,洗澡是件奢侈的事情,那什么时候人们才能痛痛快快的洗澡呢? 生:下雨天。
师:下雨了,村里的人们是怎样痛痛快快地洗呢?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孩子和大人们雨中洗澡的情景。
生1: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生2:然后大人们……女人们穿着长衣长裤。
师:下雨了,大人小孩都在痛痛快快地洗澡。我们这个地方也很缺水,我们是多久可以洗一次澡呢? 生回答。
师:那我们是不是很渴望能够痛痛快快的洗一次澡? 生:是的,很渴望。
师:那下雨了,人们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洗澡了,人们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生1:痛快 生2:高兴 生3:兴奋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兴奋的心情来齐读这段话。
(二)、精读第三段
过渡:雨停了,留给村子里人们更多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到6自然段。在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旁写出你的感受,一会交流。
1、学生读有关语句谈感受。
2、师:下面让我们聚焦这句话:
(课件出示: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
(课件相机出示,学生齐读)师:这句话中哪个词震撼了你?(相机点击“风干”)师:“风干”是什么样的呢? 生回答
师:让我们来了解村子里人们被“风干”的样子。(多媒体出示图片)
3、师:人们将要被风干,那我们四兄弟呢? 生:像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
师:狗尾巴草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看看。(多媒体出示狗尾巴草的对比图片)
4、师:我们那么缺水,是不是很渴望水?但水又在哪儿了呢? 生:水被母亲用一把大锁锁在了水窖里
(课件出示: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学生齐读。
师:母亲为什么要锁住水窖呢?
生:母亲为了不让我们浪费水,所以才用锁锁住水窖的。
5、过渡:水窖如此重要,那么水窖打开后,又会有什么情况出现呢?(多媒体出示:一缕水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师:从第一句的气息和凉气,说明了我们什么样的心情? 生:对水的迫切心情。
6、(课件相机出示第五自然段内容)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朗读这个段落? 生朗读。
师:同学们,这一段,作者在对水的描绘中连用了4个“滑”字,通过“滑”字,可以体会到他们什么样的感觉?
师:如果把水想像成妈妈温柔的手滑过我们的肌肤,那这种感觉是怎样的? 生:舒服。
师:同学们,即使是一勺水,也给了人们无限的快乐,在感受到他们有水的快乐时,你想到了什么? 生:缺水时的苦。
师:对,缺水给人们带来了“苦”,在这种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怪不得母亲会说:“你们真的饿坏了!(多媒体出示:你们真的饿坏了。)师:这儿的“饿”是指肚子饿了吗? 生:不是。师:那指什么? 生:渴。
师:母亲为什么要把“渴”说成“饿”呢? 生思考,讨论。
师小结:“饿”说明我们对水是多么渴望。对我们来说“渴”还是可以忍受的,而“饿”是难以忍受的,说明我们极度缺水已经很长时间了。水,成了我们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师:回忆中,母亲的那句话是多么耐人寻味啊!(出示齐读:你们真的饿坏了!)
四、领悟课文反衬的写法:
师:缺水给村里人带来的是什么呢? 生:带来的是“苦”。(板书)
师:是的,缺水带来的是“苦”,但是作者都在写什么? 生:写雨中洗澡的“乐”。
师:对,作者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生讨论。
师总结: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越是写水带来的“乐”,越反衬出平时缺水的“苦”。这样写,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水的珍贵。
五、结合实际生活,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现在你不禁想说些什么?
生结合实际自由谈论自己的感受。
2、师:你能尝试设计一则节约用水的公益用语吗? 学生写,讨论交流。生回答。
师:老师也给大家摘录了几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节约用水公益用语:
a、水是生命的源泉,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b、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水资源!
c、假如人类不珍惜水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的眼泪。)
六、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关于我们国家水资源情况的资料。
板书设计:
水
缺水
下雨天洗澡
乐
苦
《一》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答谢中书书》。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记承天寺夜游》。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13.人们常把“松、竹、梅”称为“岁寒三友”,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二》
一、为下列字注音。颓()鳞()
遂()
荇()
二、填空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________________2.晓雾将():________________ 3.()竞跃:________________4.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下列词语。念:
遂:
盖:
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5.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6.“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7.翻译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8.“怀民亦未寝”中“寝”的读音是_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成语___________中有这个字,就作这个意思讲。
9.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一、解释加点的字。
五色交辉()四时俱备()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能与其奇者()自康乐以来().....
二、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康乐以来,未复能有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默写。山川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流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问答: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4.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6、文中由静景转入对动景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从中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态?在生活中与学习中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概述。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的字。(1)欣然起行()(2)念无与乐者()
(3)遂至承天寺()(4)怀民亦未寝()(5)相与步于中庭()(6)庭下如积水空明()(7)盖竹柏影也()(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主旨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加黑字。(1)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3)盖竹柏影也(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用“/”给下列句子划节奏。(1)念无与为乐者(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选择与“相与步于中庭”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何有于我哉 B.达于汉阴 C.责任重于泰山 D.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7.翻译。(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译: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 《四》
一、文学常识填空:《记承天寺夜游》作者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__代文学家,与其父______、其弟______ 合称“三苏”。这篇短文对______ 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谪居生活的一个片段,他表面______,但内心却隐含着仕途失意的________ 之情,透露出__________的特殊心境。
二、语段阅读:
①元丰元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②。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者耳。
1.本文是一篇描绘月色的小散文,文中描写月色的文句有三句,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出,并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正面直接描写月光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侧面描写月色的句子是_________,均采用______的修辞。2.作者笔下月景的特点是______,本文是以______ 顺序来展开描述的。
3.①段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交代了__________;②段运用了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③段运用了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闲人”指____________ 的人,“吾两人者”是指 ______和_______。哪些句子表现了“______。
6.“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一句中,“入户”二字生动传神,下列诗句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
A.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7.本文以“月光”为线索,通过“念月”、“赏月”、“议月”结构全篇,抒写了作者独特的心境。下列苏轼咏月的名句中,最贴近本文心境的一句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C.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D.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8.对文章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如诗如画,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B、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抓住了佳境瞬间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其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9.请仿照“他是一轮明月,大公无私地播洒光明”的句式,按要求填空:(1)他是一条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是_______________,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3)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一、1.《东坡志林》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文学 书画 苏洵 苏辙 三苏 2.C(户:门。与:参与,此指欣赏)3.(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2)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3)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4)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4.信 给谢中书的信5.山川之美,古来共谈。6.(1)对偶(2)对偶,借代7.三(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8.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拟人: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0.(1)点明夜游的起因、时间、同游的人及游览的地点。(2)运用比喻描绘庭院月色(3)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情感。11.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12.何夜无月?„„两人者耳。略
13.略(只要能写出松的坚韧不拔,竹的高风亮节,梅的凌寒傲骨等意思即可)《二》
一、tuí lín suì xìng
二、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2.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三、1.交辉:交相辉映。2.歇:消散。3.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四、1.想,考虑;于是,就;原来是;只。2.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5.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6.月光 竹柏影 比喻 7.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一样清闲而有雅趣的人。8.qǐn 友好亲睡觉,废寝忘食等。9.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
四、1、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2.“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3.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4.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5.„„共谈‖高峰„„仙都‖„„ ①层:引子,引出写景 ②层:具体写景 ③层:议论、抒情,点明中心。6.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兴奋的样子于是 到 原来 我们 罢了 5.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6.D 7.(1)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雅),我兴奋地起来走出户外。(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8.此句字面上看表达作者惋惜无人赏月之情,暗指世人都汲汲于名利,为俗物所羁绊,表达豁达乐观的性格。
《四》答案:
一、1、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苏洵 苏辙 月色 乐观旷达 在贬谪中自我排遣
二、1、高兴的样子
2、想、思考
3、睡
4、原来是
5、寻找/不久
6、向/在
7、到/极点
8、共同/共同
9、只是、不过/只/只
10、左右/左右/赞许/拟声词/地方、处所/答应
三、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撒满庭院,如同积水自上而下地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借喻
2、空明(澄澈透明)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作者的行踪
3、记叙 时间、地点和赏月的原因 描写 抒情 画龙点睛之笔,揭示文章的中心,表现作者的思想。
4、B
5、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 苏轼和张怀民 夜,解衣欲睡/欣然起行/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6、A
7、D
8、B
日期和时间:2016年2月29日
学科:中文
年级和班级:G3 Panda
授课教师:Dana
课时目标:
1、会读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练习概括总结和分段。教学过程:
一、图片和问题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吗?能不能说一说你喜欢的,或者你养过的小动物呢?(PPT展示问题)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和小动物有关的课文。同学们看图片上的是什么动物?(出示PPT照片)对,就是小白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雪儿》。(PPT展示课题)
二、引入课文,学会读生字词(检查预习)。
1、教师:既然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那老师想请问下大家,“雪儿”是谁?(学生回答后)很好,那么我们的小作者为什么要给小鸽子起名叫雪儿呢?(请学生回答)好,下面老师想看看大家生字词预习的怎么样。(PPT展示生字词,让学生先读,然后老师领读巩固)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1、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我们来看看作者到底和小鸽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
2、教师:现在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生字和生词的读音,不会的可以根据老师的朗读标上拼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教师先朗读一遍)
3、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号,开始吧!
4、教师:老师读完了,同学们自己也读完了,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比一比,我们看看谁读的更正确、更流利!(请不同的学生来分小节赛读课文,并纠正学生的读音。1、2、3、4学生个人赛读,5小节小组赛读)
四、初步感知。
第四单元 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3课时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第51练习八第7~10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结合现实情境,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6+8= 0.86-0.4=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提醒:竖式时可以把小数点对齐后加减,口算时更侧重整数部分和整数相加,一位小数和一位小数相加。要看清楚数位。2、笔算:3.6-1.28= 7.18-3.6=学生列竖式计算,比较两个计算。发现前面一题要补0后再减,后面一题可不用补0。3、小马虎在计算3.56加一个一位小数时,由于错误地把数的末尾对齐,结果得到了4.23。正确的结果应当是多少?教会学生用还原思想解决这类问题:4.23-3.56=0.67,3.56+6.7=10.26二、完成书上的练习:1、直接写出得数0.83-0.5= 9.2-6= 2+2.8=3.4-3.1= 0.73-0.23= 3.6+2.4=学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数。2、第9题。观察折线统计图,说说你看懂了什么?(人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左右,这是位体温偏高的病人。……)分别计算:这一天,病人的最高体温和最低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从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病人的体温升高了多少摄氏度?这一天开始时与结束时,病人的体温相差多少摄氏度?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要引导学生会看折线统计图:折线越陡说明变化越快;折线平说明变化慢。可按段数相差的格数,找到变化情况。相差不多的再通过算的方法来进一步确认。3、第10题。独立解答书上的问题,再交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注意提问的范围:提一些需要计算的问题,不要问如“哪个最贵?”之类的问题。4、思考题:小力用竖式计算5.1加上一个两位小数时,把加号看成了减号,得2.76。你能帮他算出正确的结果吗?要求学生用刚才教的还原方法来解答。交流讲评。三、补充作业:对比练习:0.17+0.06= 0.79-0.04= 1.3+0.03=0.17+0.6= 0.79-0.4= 0.56+0.4=要求学生看清楚位数再加减。四、布置作业:(略)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学习课文第3、4段。
2、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
3、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重难点:
重点: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难点: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
一、调节课堂气氛。
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听课紧张吗?我想大家一定不紧张。但是老师却很紧张,谁能帮想个办法,能使我不紧张?(请个别学生回答)
谢谢同学们帮我想的办法,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了吗?
二、导入
我们上节课已经看到了帝国主义藐视中国的丑恶嘴脸。那么,詹天佑是怎样修筑京张铁路,给帝国注意者一个有力的回击的呢?
三、学习第3段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边读边思考: 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可以同桌互相探讨一下。请一位同学来讲讲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
2.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1层,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来轻声把第4节读一遍,在书上找出答案回答,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理解。
(投影出示问题:詹天佑为什么要勘测线路?詹天佑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分别表现了詹天佑的什么精神?)
学生划找——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探讨
3.经过詹天佑的亲身勘测,周密计算,终于完成了第一步的勘测工作,接下来他要怎么办了呢?我们继续来学习下面的课文。
大家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今天我也想请同学们都来当一会小工程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第3段的第二、三层,并请同学们根据对文中“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的理解,画出一个简单的铁路施工示意图,画在我发下的纸上,可以四人小组讨论后一起画,也可以单独完成,下面开始。
教师巡导,并指定几个画的比较好的同学拿上给大家参观。
4.刚才同学们的设计都非常棒,大家都可以当小工程师了,如果你长大以后也想像詹天佑一样成为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那么我们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打好基础。
5.那么老师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进法”和“人”字型铁路,请大家来看看。
(投影出示动画)
詹天佑的这些设计真是巧夺天工啊,那么从这些设计我们又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
请个别学生回答
(是一个拥有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人)
6.那么同学们,这段中对当时自然环境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呢?(衬托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
小结:因此,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还要注意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只有弄清了当时当地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理解人物。四.略讲第4段
就这样,詹天佑忍辱负重,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杰出的才干,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出色地完成了京张铁路的修筑任务,给予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板书:回击)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注意要读出中国人民扬眉吐气,自豪的感情。并思考,为什么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人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句和课文哪个部分照应?
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最后一句中“伟大”一词和第一段哪句相照应?(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和“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照应)五.总结
同学们,火车将离开青龙桥车站,沿着詹天佑首创的“人”字形线路驶向八达岭,望着越来越远的詹天佑青铜像,让我们再一次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以及自豪的心情,一起来把课文最后一段来读一遍。
下课。
《詹天佑》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武进区坂上小学 徐媛 记录人:蒋伟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理智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找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师:这节课继续学习读题,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是对詹天佑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称他是——
出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读:板书:杰出
师:詹天佑杰出的才能都融入了他修筑铁路的三件事中了 板书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勘测线路是修筑铁路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引读: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课件出示: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师:那么他是怎么勘测的呢?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不同符号找出詹天佑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板书:语言、行动、心理
生自读,寻找答案
师:谁来说说詹天佑的语言。
生: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师:请同学自读这句话,抓住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生:我从“不能一点儿”,体会到詹天佑的认真严谨。师:那就请你读出这样的认真严谨。生读
生:我读出了一丝不苟 师:那请你读出这种一丝不苟。生读
师:詹天佑是这么说的,他又是怎么做的?
生: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师:这是詹天佑身体力行。生:白天……晚上……
师:这是詹天佑夜以继日的工作、生:为了寻找一条…… 师:这是詹天佑谦虚地请教。
师:读着这一段段文字老师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画面,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配乐范读:“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选择一个画面说一说。生:我想象到了詹天佑白天爬上陡峭的山峰,晚上…… 生:我看到了不分昼夜,辛勤工作的詹天佑
生:我看到了詹天佑为了……差一点掉进了万丈深渊…… 生:我看到了一个认真工作,不畏艰难的詹天佑。……
师:我们看到了一个永不言弃的詹天佑。带着自己感受到的画面,读好这段话。配乐 生读
师:当詹天佑遇到这些困难,他又是怎样想的?
生: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叙述:不管条件这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他总是在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白天,他派上月龄,勘测线路,晚上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时他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他总是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当他的女儿受到帝国主义者挟持,被活活烧死的时候,詹天佑依然坚持在野外勘测线路的第一线,他总是想……
生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真是詹天佑的拳拳爱国之心,使他忘我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和所有工作人员,顺利完成了勘测的线路。
师:在接下来的修筑过程中,詹天佑又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克服的?自读课文5、6小自然段,完成作业
生自读,完成老师设计的练习。
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画隧道的两种开凿法。
交流“开凿隧道”,请学生上黑板,实物投影作业,学生解释说明 提示:竖井开凿在山谷比较好。
交流“设计人字形线路,老师请学生上黑板,实物投影作业,学生解释说明 动画演示
看出詹天佑怎么样? 生:很聪明 ……
师:是呀,詹天佑的设计真的是巧妙,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始之举,相信大家一定被他的这种杰出才能深深折服。师:真是因为詹天佑有着杰出的才能和炽热的爱国心,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了两年,这件事——(引读)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
师:从京张铁路建成至今,已有了100周年,人们重新设计了詹天佑的铜像,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来自世界的人民前来瞻仰(如外国游客、工程师、少先队员……)站在高大的铜像前,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请选择一种人写一段话。注意抓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来写。
生想象写作
生:有位中国工程师凝视这詹天佑的铜像,感慨万千……
生:少先队员们来到詹天佑的铜像前……就是你……就是你……就是你……一个少先队员面对詹天佑的铜像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
交流
师:詹天佑这位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中国工程师,他的精神已深深铭刻在我们心中,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这个流光溢彩的名字。
生读课题
师:课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课外收集几个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其他故事。(由于记录速度跟不上难免有遗漏,望谅)葛银铨教学实录——《詹天佑》
一、期待对话 走进文本
师: 1909 年 8 月,第一条完全由我国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 京张铁路胜利竣工。这一消息,给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中国人民无不感到扬眉吐气。(播放课件:通车庆典)
铁路竣工当天,如果当时有一家影响很大的报纸,想在头版头条刊登这样一则启事 — —(大屏幕展示,随录音逐字打出)
征集路名启事
各位同胞:
第一条完全由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铁路干线 —— 京张铁路已胜利竣工。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本报编辑部特发起征集铁路路名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路名必须简洁、明了,以三个字左右为宜。
2、路名以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为原则,可以与修筑这条铁路相关的内容命名,可以体现这一铁路修筑成功的意义命名。
3、来稿务请写出命名的理由。
本报编辑部
1909 年 8 月
师:同学们,大家想不想穿越时空隧道,一起来参与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好的路名?
生:想,我来说!(一个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师:别急。要想设计一个好路名,你有什么建议?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梳理。)
师:命名的理由从课文的具体语句中去寻找,找出最有说服力的语句进行深入研究。因此,要先仔细读课文,再一起讨论。研究文中语句的方法可以:划一划,划出感触最深 的语句;写一写,在划出来的语句旁写上批注;画一画,有些内容可以用简笔画来展示,还可以在简笔画上动手演示一下。当然,还可以用其它的适合自已的方法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你认为最好的路名,等会儿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来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
【赏析】作为学生与文本联姻的 “ 介绍人 ”—— 老师,创设情景,用给铁路取名这一新奇而巧妙的办法,把文本介绍给学生,让学生 “ 亲近” 文本,激起他们 “ 拥抱 ” 文本的兴趣与欲望。同时,在师生交流中,产生、形成并疏理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策略,为学生更便捷、更有效地 “ 倾听 ” 文本,为与文本(作者)全方位、深层面的融合奠定基础。
二、深入对话 叩击文本
师:刚才同学们已进行了深入的研读,给铁路也取了很多有意义的名字。
(在学生自读自悟过程中,老师随机让他们到黑板上写出路名:爱国路、争气路、自强路、扬眉路、天佑路、杰出路、才干路、中国路、智慧路、回击路 ……)。
师:下面我们来开个新闻发布会,展示大家的研究成果。新闻发布会怎么开?我们请路名的设计者为主要发言人,说说这样设计的理由。一个同学发布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是参加发布会的记者,可以向他提问、质疑。如果你的设计和他相似,也可以对他的发言进行补充。
【赏析】富有个性的路名,是学生深入文本 “ 倾听 ” 与对话的收获。是对文本语言和课文内容感悟、理解以及由此折射出来的思想情怀内化、升华的结晶。召开新闻发布会,把教材还原为生活场景,让学生亲临这个现实的、生活化的情景,在平等合作、互动交往并伴有创新思维生成的平台上展开对话,基于他们的经验和生活感受,解读文本。
生:我取的是 “ 智慧路 ”。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能根据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凿,体现詹天佑才智过人。
师:(黑板上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座山的简笔画)这两座山,哪座是居庸关,哪座是八达岭?
生:左边那座山势高、岩层厚的是居庸关,右边长而低矮的是八达岭。
师:谁来画一画两座山不同的开凿方法?
(一生上来,居庸关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八达岭用中部凿进法)
师:(点击出示: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 八达岭隧道全长 …… 工期缩短了一半等两段文字)仔细读一读这两段文字,对照同学画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开凿居庸关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可这个同学画的两个箭头一高一低,到时候怎么贯通呢?也太粗心了,应该在一条直线上,我来给他改一改。
师:是呀!这将给工程带来多大的麻烦。嗯,改得好。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老师,八达岭隧道上的两口直井之间的距离靠得太近了,如果这样,中间一段很快就能贯通,辛辛苦苦打了两口直井,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我认为这两口直井应打在八达岭全长的三等分处,并且要选山的凹势处。
生:对,选八达岭全长三等分处且是凹势的地方打直井,不但打得快,而且六个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既省时,又省力。
师:你来 “ 打一打 ” 这两口直井。
生:我有一个建议,既然打直井能缩短工期,那为什么不多打几口呢?
师:有道理,老师也这么想。赞同他的观点吗?
生:不同意,打直井能缩短工期,但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打直井也要化工夫的,打两口够了,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工期缩短一半。再说我们是开凿隧道,又不是打直井。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两段文字,边读边想像两个隧道与众不同的开凿方法,体会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
【赏析】以新闻发布会为载体,以 “ 智慧路 ” 的命名为切入口,辨山名,画凿法,提意见,每一环都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在理解、品味、比较、判断中,提高语言感受力。尤其是学生的质疑,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潜能,凭借文本语言,调用生活感受和阅读经验,展现个性化的感悟。
师:还有谁要发布?
生:我取的是 “ 杰出路 ”,其实跟 “ 智慧路 ” 是一个意思。詹天佑顺着山势上陡坡设计了 “ 人 ” 字形线路,他无疑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师:(点击在大屏幕上出示 “ 人 ” 字形线路)这就是詹天佑设计的 “ 人 ” 字形线路,请你根据课文第六节内容,对着大屏幕说说火车是如何在 “ 人 ” 字形线路上运行的?
生: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这儿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火车就上山了。
师:下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一下火车在 “ 人 ” 字形线路上运行的场面。(课件演示)
师: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詹天佑太了不起了,“ 人 ” 字形线路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生:我觉得也只有 “ 人 ” 字形线路、有两个火车头的火车才能解决这一难题。我一直在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火车上这样的陡坡?可是没有,只有 “ 人 ” 字形线路最合适。詹天佑确实太了不起了。
【赏析】点击出示 “ 人 ” 字形线路,形象引路,言语为本,在言说中感悟语言,理解语言,凸显形象;透过语言挖掘、品味人文内涵,引发高质对话,生成独特理解与体验。
师:还有其它的路名吗?
生:我叫它 “ 回击路 ”。因为这条铁路不满 1 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计划提早两年,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有力的 “ 回击 ” 呢? 生:因为在 1905 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负责修筑这条铁路时,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一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还轻蔑地说: “ 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现在我们成功了,这是给他们一个有力的回击。
师:(点击出示一家外国报纸的话)你是如何理解 “ 还没有出世 ” ?
生:这其实是他们对我们的嘲笑,嘲笑我们科技落后,人才缺乏。
生:我以为这回击路取得太恰到好处了。帝国主义认为从北京到张家口修筑铁路,他们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现在这条铁路不满 1 年就全线竣工了,而且还比原计划提早两年。这难道不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吗?
生:我觉得这 “ 回击路 ” 其实就是 “ 爱国路。”
师:说得好!(激情澎湃地)在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嘲笑下,詹天佑毅然接受了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他满怀信心、披荆斩棘,凭自已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杰出智慧成就这 一攸关民族声威的历史使命,这是詹天佑的骄傲,也是全中国人民的自豪!
【赏析】如果说智慧路和杰出路的阐发是为了感悟语言,理解内容那么回击路的生成则是为了探究这一语言、内容背后蕴含着的更深层的内涵。构建了一个以回击路为核心,以智慧路和杰出路为两翼的立体对话空间,让对话更富人性,更显灵性。
三、超越对话 内化文本
师:刚才的新闻发布会,许多同学发布了自已取的路名及其命名的理由,下面我们来评一评自己心目中的最佳路名。
生:评价(略)
师:(小结)是啊,大家给京张铁路取的名字真好!分析这么多路名,归纳起来,其实大家都是从赞颂詹天佑的杰出智慧(点智慧路)和爱国热情(点爱国路)这两个角度来命名的,在命名过程中,也表达了大家对詹天佑的怀念、崇敬以及自已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师:最后让我们肃立在詹天佑的塑像前,一起用饱满的感情来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赏析】此时的对话,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沟通,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激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它意味着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以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
一、通读课文,说说詹天佑是个什么人?(略)
二、课文什么地方表现了詹天佑爱国的精神?(略)
三、课文中用了哪几个事例说明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生:课文中举了勘测线路,打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四个例子表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师:打隧道的常规施工方法是 詹天佑是用怎样的方法打开居庸关隧道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在本子上画出施工示意图。
(学生认真读课文,画图。)
哪位同学来把这个工程的施工示意图画在黑板上,并说说你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
生:居庸关隧道的施工示意图我是这样画的。因为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我理解“两端”就是山的两边。“同时向中间凿进”就是我画的两个箭头所表示的工作面同时开工。我根据课文中的这句话画出了这个施工示意图。
师:画得很好。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想想,开凿八达岭隧道的施工示意图又应该怎样画?
(学生对照课文,画图)
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图,并对照课文进行讲解。
生:我画的示意图是这样的。
(学生纷纷举手,有的按捺不住叫了起来:错了!老师,他画错了。)
师:同学们请不要着急,先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生:课文中说: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我画的↓箭头就是打直井。←→就是同时分别向两头开凿。
生:他的理解是对的。但他没有读懂后面一句话:“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他画的图和居庸关的施工方法一样,只有两个工作面,那何苦要打直井呢?实际上詹天佑是在居庸关隧道的“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施工方案中加上“中部凿井法”。图应该这样画。
〔读读、画画、议议,学生兴趣盎然〕
师:画得好,说得更好!课文中写几个工作面。你们刚才说的也是“几个工作面”,确切下个结论,究竟是多少个工作面?
〔以问激趣,学生认真思考〕
生:箭头画的都是工作面,共是五个。
生:不对,是四个工作面同时开工。因为要先打直井,人才能进入井中,从里向外的两个工作面才能开工。
生:课文中还说用这样的方法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生:两个工作面,变成了四个工作面,工期就缩短了一半。
师:理解得真好!我们怎样从这两个事例中领会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呢?
生:他打破了常规的施工方法,他采用的方法十分巧妙,缩短了工期,表现了他超人的才干。
生:他超人的才于不仅表现在采用的方法巧妙,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巧妙的方法必须勘测计算得十分准确。否则隧道接不通,打成了支离破碎的几段,工程无法进行,还会出现塌方之类的严重事故。詹天佑勘测计算得如此准确,表现了他超人的才能。
师:体会得太好了!那么火车是怎样过“人”字形铁路的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对照插图,然后在本子上画一个“人”字形线路,用你的钢笔做火车,假设有笔套的一头的火车头先拉,笔尾一端的火车头先推。然后如何倒过来拉的变推,推的变拉呢?
〔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插图,用笔演示〕
师:(在黑板上画出“人”字形线路图)不少技术高明的小司机已经把火车开过了“人”字形线路,并调转了车头。老师这支铅笔就是一列火车,红绿两个铅笔刨就算是两个火车头,分别挂在“火车”的两端。哪位司机上来演示一下?
生: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面拉,一个在后面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来拉的火车头就在后面推。
师:这位司机顺利地完成了操作任务,解说也十分清楚。我们对他表示热烈的祝贺(大家为他鼓掌)
师:谁能说说为什么“人”字形线路能使火车上山容易得多?
〔以问激趣〕
生:人字的两条斜线实际上是把这个陡坡的坡度分成了两半。火车分两次上坡,一次爬一半的坡度,因此就容易得多了。
生:我们骑车上坡,如果坡太陡了,想从坡底一直冲上去是不可能的。我们就斜着走,从右边斜到左边,再从左边斜回右边,这样来回斜着走,上坡就容易得多了。我想这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同样道理的。
【第1213课时习题课】推荐阅读:
小学一年级下练习题 分课时练习05-31
【课时训练】第27课《短文两篇》07-06
落花生第二课时公开课10-25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10-11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第5课时 解决问题07-28
哲学第5课练习题07-27
哲学第五课练习题07-24
哲学第七课练习题11-27
第23课 北方的民族大融合习题10-30
经济生活第二课练习题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