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我保护案例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少年自我保护案例

青少年自我保护案例 篇1

一、教师导学: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复述课文。

2、学习列宁知错就改、诚实、勇于承担的好品质。(重点)

3、分角色表演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列宁()事。

2、花瓶是怎样打碎的呢?下面我们分析课文。

二、检查自学:

1、花瓶是怎样打碎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点拔互学:

1、花瓶是怎样打碎的,请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

2、“不小心”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呢?

3、打碎花瓶后结果是什么呢?

小组读一读姑妈与孩子们的对话。分别该怎样读? 重点读读列宁说的话,想象他当时的心理,写在书上。

最后列宁给姑妈写信承认了错误,你能说说他具体都写什么了吗?

4、你认为列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四、训练验学

1说说你对“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这句话是怎样认识的。

2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有时做错了事当时没有勇气承认。过后很后悔。下面,每人一张小纸条,写一写你的小秘密。

3、通过想象,把列宁给姑妈的信具体内容写下来。姑妈:

您好!

---------------------------反思:

教学过程:

一、导言

1、同学们,在我没来上课之前,我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想让我在咱们班做个小调

查,你们愿意接受调查吗?(生说)那大家听好了,有谁做过错事,用什么方式承认错误的?谁能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说一说?

2、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是丰富而复杂的,尤其对于一个伟人来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一篇在列宁小时侯发生的一件事(板题)

3、齐读课题,这是一个疑问句,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再读一遍。

4、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不理解的词语多读几遍带有这个词语的句子。

2、刚才看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大家想知道自己读的怎么样吗?请同桌互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读的正确、流利,同时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生说)我找五个同学分段读,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才华?在这五名同学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发生这件事时,列宁多大?到底是谁打碎了花瓶?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列宁多大?谁打碎的?(生说)(板书)怎么打碎的?“不小心”三个字说明了什么?(不故意)虽然不是故意的,那大家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怎样?(生说)那列宁为什么不小心碰了桌子呢?当时他在干什么?(生说)

3、列宁打碎花瓶后,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谁能读一下自学提示?(生读)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自学第三自然段。(1)表兄弟和表姐妹知不知道花瓶是列宁打碎的?(生说)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说)谁能给“起劲”换个词?(2)

姑妈听到声音以后进来,说了几句话?(生说)第一句说的什么?(生说)那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分别是怎么回答的?(生说)大家看,两个“不是我”后面的标点一样吗?(生说)为什么不一样?(前一个说的坚决、干脆、理直气壮,后一个心虚、声音很低,自己在说谎,不敢大声)列宁为什么低声说?(生说)可以看出列宁平时是个爱说谎话的孩子吗?(生说)大家试着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两个“不是我”。(指名读)我找四名同学分角色读。(3)姑妈第二句说的是什么?(生说)想想姑妈为什么这么说?(生说)姑妈是从哪看出来的?(神态)(4)听了姑妈的话,列宁和表兄弟表姐妹的表现一样吗?(生说)从哪知道的?(生说)列宁为什么没有笑?(列宁为自己说了谎话而羞愧,心里很不自在,所以没有笑。说明列宁认识到自己做了错事,是个诚实的孩子。)

4、列宁回到家是怎么做的?指名读第四自然段。这时列宁认识到自己说谎是不对的吗?(如果没有认识到,不会告诉妈妈。)

5、列宁给姑妈写信了吗?(生说)那信上主要说些什么?大家想象一下?(板书)大家齐读姑妈说的话。

6、假如你是列宁的姑妈,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7、假如你是列宁,你想对姑妈怎么说?大家动笔写一写。(指名读)

8、大家想想列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段。

说说你对“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这句话是怎样认识的。

(四)明理,提高认识,总结课文。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有时做错了事当时没有勇气承认。过后很后悔。下面,每人一张小纸条,写一写你的小秘密。

总结:我们都喜欢诚实的孩子,做错了事并不可怕,只要能够认识错误,承认错误,就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请你再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板书)

青少年自我保护案例 篇2

案例1:我的孩子去哪里了?

孩子们陆陆续续被接走后, 翔翔的爷爷焦急地跑进教室, 十分钟前他第一个接走翔翔, 难道是忘记了什么吗? 爷爷上气不接下气地问:“老师, 翔翔回幼儿园了吗? ”爷爷的话犹如“惊天雷”吓出我一身冷汗。原来爷爷接走孩子后, 半道上翔翔要吃烤红薯。爷爷就把电瓶车停在路边, 让翔翔站在车旁等。当爷爷买好红薯, 一转身, 就发现翔翔不见了, 他误以为翔翔又走回了幼儿园。这会儿爷爷紧张得说话都结巴了:“老师……怎么办? ”我一边安抚爷爷不要惊慌, 一边向园长汇报, 并引导老人认真回忆当时的情景, 分析后觉得孩子会不会自己走回家了。等我们赶到翔翔家时, 翔翔已经回到了家, 小脸上还挂着点点泪痕。细问才知道, 他找不到爷爷, 就边哭边凭着自己的记忆走回家了。

翔翔是一个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 爸爸妈妈都在外地打工, 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祖辈疼爱孙子, 要星星不摘月亮, 但与孩子交流沟通较少, 在孩子的教育管理上更是有心无力。我擦净孩子小脸上的泪痕, 拉着他哽咽时颤抖的小手, 告诉翔翔:“爷爷、老师、园长都很担心你, 如果找不到家人, 就站在原地等待, 大人们会在最短的时间找到你。”事后电话联系翔翔的父母, 希望他们能多陪陪孩子, 留守的孩子缺少爱的关怀和引领, 会有众多不安全隐患存在。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一聊, 在超市、商场与家人走散时怎么办, 引导孩子不要惊慌哭闹, 可以在原地等待, 也可以请营业员或警察帮忙, 熟记家人的手机号码, 不和陌生人离开, 等等。在幼儿园, 我们增设了“安全岛”故事区角, 提供幼儿自我保护方面的图书、画册, 通过故事表演、儿歌朗诵等形式, 潜移默化地渗透幼儿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案例2:我的孩子膝盖怎么受伤了?

一天午餐时, 浩浩奶奶气呼呼地推门进班, 反映孩子的膝盖上青一块、紫一块, 浩浩又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奶奶怀疑是被哪个小朋友踢了! 自由活动时间, 只有浩浩一个人在活动室玩耍, 只见他扑通一声双膝跪下去, 再爬起来, 又更用力地跪下去, 如此反复好多次, 他一点也不觉得疼, 反而开心地咯咯咯直笑, 嘴里还一直念着“变身! 变身! ”。我好奇地问:“浩浩, 你在玩什么这么开心啊? ”浩浩自豪地说:“我是奥特曼, 飞起来打怪兽呢! ”与奶奶的谈话中, 了解到浩浩在家爱看奥特曼、巨神战击队等充满打斗场面的动画片。

浩浩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 可是对身体伤害的应急保护意识差, 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他将自己想象成动画片中的角色, 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 从而诱发了自我伤害的危险因素。建议家长带孩子走出家庭, 走出电视、电脑的世界, 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尽情地享受亲子间的浓浓亲情。把握好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 甄别筛选内容积极向上、充满真善美的正能量类电视节目, 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观看, 边看边聊, 既引领孩子正确了解情节发展, 又营造了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幼儿园同时通过家长会、家长园地等形式, 向家长宣传介绍一些优秀的少儿教育视频, 共同营造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案例3:我的孩子在家爱翻箱倒柜怎么办?

早晨, 磊磊被妈妈抱着进教室。磊磊向来都是自己走进教室, 今天怎么了?磊磊妈妈不等我开口就说:“老师, 我们家磊磊小脚被压伤了, 不能参加体育活动。”原来周末在家, 磊磊喜欢东翻翻、西挪挪, 书架上的箱子掉下来, 砸到脚了。妈妈说:“这小东西在家就喜欢翻箱倒柜, 捣鼓插座, 拿小刀削苹果……越不让他碰的危险物品, 他越要去试试, 真拿他没有办法。”

磊磊是个对万事都很感兴趣、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小男孩, 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很重要。家长们与其藏着掖着, 倒不如放手让孩子实践操作, 传授孩子正确使用插座、刀具的方法。告诉孩子如果要拿取高处物品, 可以请家长帮忙, 不要独自攀爬橱柜等。控制不如放手, 放手不是撒手, 有的放矢才是关键。幼儿园也要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 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 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 放手让幼儿动手操作, 从而避免危险的发生。

案例4:我的孩子总被别人欺负怎么办?

宣宣的爸爸告诉老师: 宣宣这几天心情特别不好, 小区里有几个男孩子总是抢她的玩具和零食。有一次, 爸爸正好走到楼下, 看到宣宣一个人在默默哭泣, 再三追问下, 才知道孩子被欺负这件事。爸爸在心里怪自己家的孩子不争气。他痛苦地对我们说:“老师, 请你们帮帮我家的这个小受气包, 有时我都想对她说‘人家打你, 你也打他’, 我知道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 可我又不知道该怎样办? ”

宣宣是个文静、内向的小姑娘, 话很少, 特别懂事。游戏时她会谦让其他小朋友先拿玩具, 手工操作时她会默默捡起别人扔下的纸屑, 排队时她会轻轻扶起倒下的小椅子……通过与宣宣爸爸交流, 了解到他们平时工作很忙, 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如果自己的孩子总是受到其他孩子欺负, 作为家长要安慰孩子, 让孩子知道你很爱她, 不管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 都要第一时间告知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共同面对。对于“小受气包”宣宣, 爸爸妈妈则要多花点时间陪陪宣宣, 告诉宣宣谦让是友好的表示, 但也要保护好自己, 不能解决的事情可以请求父母帮忙。在幼儿园, 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像宣宣这样默默助人为乐的孩子, 引导她们融入幼儿群体, 提高她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保护能力。

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的研究 篇3

关键词:青少年;身体自我;负面身体自我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8-0069-02

一、负面身体自我的概念

在心理学上自我就是一个独特的持久的同一身份的我[1]。对自我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James。James区分出了主体的我“I”和客体的我“me”:主体的”我”是一种能动的,工作于个体内部、负担起组织管理责任以获得自身最大成就的功能;而客体的“我”则是自我知识的总和,是产生自我概念的基础。把自我作为知觉对象来研究,自我也称为自我概念(self-concept),它作为一种假设的结构用以解释和预测人类的行为,被认为是个体通过自身经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自我觉知。James认为自我概念可以区分为四个子自我概念,即身体的、社会的、精神的和纯自我概念。自我具有层次性,身体自我是自我的基础。

塞弗森等人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的认识和评价,这种认识和评价来自个体的经验及对环境的认知。自我概念的水平受外界重要人物的评价、强化以及个体对自身行为的归因风格的影响。另一方面,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强调自我的社会特性,认为自我仅仅是多个社会角色的综合,是对我们所依据的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的反映。揭示出社会评价对自我研究的影响,尤其是在身体领域,毕竟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他还会通过身体的外表、健康、体能、衣着传递社会信息[2]。

对自我的了解加深了我们对身体自我的认识。身体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和评价,它是个体自我意识中最早萌发的部分,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身体自我涉及个体对自己的相貌、体格、体能等的看法和评价。同样也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并且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显示出不同的特点,同时身体自我也不是一个自然人的个体对其身体的认识,而是一个社会的个人对其身体的认知和评价,是受社会文化的支配和重要他人评价影响的。

而负面身体自我(negative physical self)是对身体的消极认知、消极情感体验和相应的行为控制。负面身体自我在临床上十分活跃,因身体问题如太胖、太瘦等引起的心理行为障碍(如对胖的自卑、饮食行为失调)和疾病(肥胖症、神经性厌食症)十分普遍,对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3]。国外对身体自我的研究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可关于负面身体自我的相关研究很少,国内的相关研究就更缺乏了,且仅限于对少数人群的研究。

二、负面身体自我的相关研究

(一)国外关于负面身体自我的相关研究

目前运用广泛的三种多维度量表,也多是正面取向的。一是Fox和Corbin编制的PSPP(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主要研究身体自我的知觉水平,主要维度为:运动(运动能力、学习运动的能力、运动自信)、条件(条件、精力、匀称、坚持锻炼的能力、运动场上的自信)、身体(身体吸引力、维持有吸引力身体的能力、相貌上的自信)、力量(察觉到的力量、肌肉发展、在需要力量的情景中的自信)、一般身体自我价值(一般在身体自我上的自豪感、满意、幸福、自信)。二是Richards编制的PSC(Physical Self-Concept Scales)。该量表共有七个因素:身体建构、项目、健康、身体能力、力量、行动取向、整体身体满意度。三是Marsh等人编制的PSDQ。包括特殊身体自我概念、一般身体自我概念和一般自尊三个部分。其中特殊身体自我概念由九个维度组成:力量、胖、活动性、忍耐/匀称、运动能力、同等性(coordinate)、健康、外貌、灵活性。只有在Marsh的PSDQ中涉及一个负面的维度“胖”。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国外有从负面身体自我角度编制的量表。

对负面身体自我进行研究,结构效度非常重要。Fox曾尝试证明负面身体自我概念与其他身体自我成分或与自我的其他成分间有一致性[4]。

在内容方面涉及的相貌、胖、瘦和矮中前二者有不少的支持证据。如Ben-Tuvin和 Walker[5]、Cash[6]等的研究得到的都包含相貌因子。Fox和Corbin的身体自我量表中的相貌维度[7];Marsh的量表中有“胖“维度[8]。

负面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呈显著地负相关,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Fox认为青少年的低自尊与身体的负面态度和饮食失调行为有关[9]。William等的研究证明临床饮食紊乱病人比非临床病人有更低的自尊,由此认为低自尊是神经性厌食症和易饿病的一种特质[10]。

(二)国内关于负面身体自我的相关研究

国内对负面身体自我研究最系统的是西南大学的陈红。她认为负面身体自我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从内容上涉及身体的整体和各个不同部分,包含一般性的、整体上的和对特定方面的,如对相貌、体重。从形式上,我国学者对自我的划分,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黄希庭,1991),负面身体自我也从认知、情感、行为控制三个方面体现,且根据个体的自尊是波动的(陈会昌,2000)观点,陈红假设负面身体自我也有稳定性的变化特征。汲取前人的成果,参考已有的对身体自我的测量,陈红编制了包含54个题项的NPSS量表。这个量表适合对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的测试,具有良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这是目前为止唯一的对负面身体自我进行直接测量的量表。不过需要进一步在其他文化背景如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或西方国家验证该理论模型。

陈红等人的研究表明:青少年负面身体自我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其情感、行为、投射维度在个体内部基本一致,但有性别差异;身体自我与自我价值感有显著正相关,负面身体自我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三者之间有两两交互作用关系;负面身体自我大学生存在对含身体信息的文字材料的编码偏好和图片材料的记忆的选择性加工,出现加工时间延长,对图式相关信息的抵触现象;负面身体自我被试出现探测刺激回忆词对启动刺激编码词的明显启动效应,但含身体信息强度大的词与对照词相比存在负启动效应;存在负面身体自我图式,指导负面身体自我青少年的认知加工。青少年的身体自我对健全人格的养成有重要作用。

三、结语

国内外对负面身体自我的研究都处在一个发展和充实的过程当中,专门直接测量负面身体自我的模型和量表还需继续完善。

未来尚需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如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国不同地域和不同少数民族的负面身体自我意识;负面身体自我在年龄上的延伸,研究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自我,等等。还要研究关于负面身体自我的影响因素,分析各因素的比重,并以此为依据可以提供一些身体自我管理的建议和教育对策,这对于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直接而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希庭.人格心理学[M].台北:华东书局,1998:368-369.

[2]潘建芬,唐东辉,等.青少年身体自我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3).

[3]陈红.青少年身体自我:理论和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125.

[4]Fox,K.R.The physical self:from motivation to well-being[J].Human Kinetics,1997(2).

[5]Ben-Tovim,D.I. & Walker,K.M.The development of the Ben-

Tovim Walker Body Attitudes Questionnaire(BAQ),a new measure of womens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own bodies[J].Psychological Medical,1991,(21),775-784.

[6]Cash,T.F.Body image attitudes:evaluation,investment and affect[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1994,(78),1168-1170.

[7]Fox,K.R.&Corbin;,C.B.The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validation [J].Sport and Exerc-

ise psychology,1998,(11),48-78.

[8]Marsh, H.W.&Redmayne;, R.S .A Multidimensional physical self-concept and its relation to multiple components of physical fitness[J].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4,(16),45-55.

[9]Fox,K.R.,Page,A.,Armstrong,N.&Kirby;,B..Dietary restraint and self-perceptions in early adolescence[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1994,(17), 149-161.

青少年要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篇4

------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能说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含义和从哪几个方面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学会全面地、辨证地分析问题,并学会正确处理突发事件、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组法律保护青少年的图片

问:以上图片分别说明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什么保护? 未成年人保护法对这些方面的规定,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法律保障,但单单依靠这些能否达到保护未成年人的目的呢?我们青少年应如何配合好这些方面呢?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讨论这一问题。(出示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首先请大家一起来看这样两则故事,思考两则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多媒体展示)

老师明确:必须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那么,什么是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呢?(展示,同学齐读。)

我们班的同学有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呢?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展示)你有自我保护意识吗?

生活处处充满阳光,但也有时不免阴。当生活的乌云甚至风暴向你袭来的时候,你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吗?假如发生以下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呢?做完以下八道题,你便得知你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强弱。

1、一次数学测验你们全班都考得不好,老师让不及格的学生在烈日下跑3000米作为教训,你觉得:

(1)老师也是为了大家好,跑一跑能让大家学习更用功一些

(2)虽然不愿意去跑,但大家都去了也就跟着去

(3)这样的处理方法不当,要对老师提出抗议

(4)这是变相体罚,坚决不跑,并向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投诉

2、一天,老师截获了一封异性写给你的信,拆开看后在班中点名批评你,你对这件事:

(1)自认倒霉,老师要批评也没方法

(2)心里很不舒服,以后会与这可恶的老师对抗

(3)向老师提出他已侵犯你的通信自由

(4)向学校或其它有关部门投诉

3、你写好的日记或记录你个人秘密的资料一般放在哪里?

(1)教室桌面或家里写字台上

(2)教室抽屉里

(3)床上

(4)能上锁的抽屉或箱里

4、学校中有些同学自恃长得比你高大,常常欺负你,你会:

(1)既然斗不过他们,忍一忍就算了

(2)向其他同学求助

(3)报告老师,让老师处理那些欺负你的(4)向法律部门上诉

5、在上学的路上,有流氓截住了你向你勒索,并恐吓你若说出去将会把你打扁,你会:

(1)流氓惹不起,按要求给他们钱

(2)想方法避开流氓,不给他们钱,也不向别人说

(3)向家长或老师说出来,请他们帮你想方法

(4)向派出所报案

6、假如在一次与父母激烈争吵后,爸爸一怒之下打了你一顿,你会怎样处理:

(1)既然打我就是不爱我了,我会离家出走

(2)父母总是为自己好,过了就算了

(3)会对他们不理不睬,直到他们道歉

(4)去找亲戚或老师来评理,严重的要用法律来解决

7、在学习或生活上当你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候,你通常会:

(1)独自一个人闷在心里,怕说出来让人笑话

(2)放手不管,听之任之

(3)自己去散散心或运动一场

(4)向自己最信任的亲人或朋友诉说出来,再想方法解决

8、在父母面前,你觉得有个人的秘密要保守吗?

(1)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要主动向他们汇报所有的心事

(2)基本没有秘密,不过也没必要每件事都向他们说出来

(3)有些事是自己的秘密,但父母问起才大概告诉他们

(4)有自己私人秘密必须保守,父母问起就告诉他们不能让他们知道

以上各题,选答案(1)(2)(3)(4)分别得1分、2分、3分、4分。

你的得分是:

附说明:

一:16分以下者,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16分至24分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三:24分以上者,自我保护意识强烈,但遇重大问题情况下。应多与父母交流求救。

同学们交流自己耳闻目睹的这方面的事。

老师归纳为几个方面。如下:(可能不全)

未成年人可能遇到的不法侵害或突发事件:

(1)有人向你兜售不健康的书刊、游戏软件

(2)有人请你抽烟

(3)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遭到父母的打骂

(4)遇到不法分子的敲诈勒索

(5)父母因经济困难,让你弃学务工

(6)家中煤气泄漏

(7)上体育课时受伤

(8)看到有人落水

学生小组讨论。

如果你遇到这些事会如何处理呢

讨论完后进行交流,其他组也可补充。

老师:通过大家的讨论,相信大家今后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一定会有效对待,正确处理;同时,从大家讨论的方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要保证我们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们不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还必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呢?(多媒体展示)

(1)认真学法,依法自律。

问:我们应该主要学习哪些法律呢?这些法律都有哪些规定

呢?

(2)要有理想、守纪律,自强不息,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3)要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4)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四个方面都是结合上面的讨论得出的。强调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

三、最后,学生小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自我保护案例 篇5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孩子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保护每一个孩子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切实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2014年3月18日下午龙井民族小学开展“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活动。

这次主题活动由张洪艳老师主持,大队辅导员潘宁老师就教育孩子如何自我防卫进行了认真而详细的讲解,接着教育孩子如何避免发生身体伤害,进行举例说明,如玩耍时重要部位不能碰撞。最后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卫生的习惯,自己保护自己的身体。

通过这次教育,让孩子们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帮助孩子远离身心的伤害。

青少年早恋八大案例 篇6

青少年早恋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早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下面我们通过青少年早恋的一些案例来认识早恋对青少年的危害。

早恋案例一 失恋少年自杀 体内鲜血流出一半

2003年9月26日傍晚,沈阳市康平县第一中学校园内发生一幕惨剧,一名高二年级男生因恋人提出分手,用尖锐的玻璃碎片扎破自己胸口,造成严重的心脏破裂,裂口长达1.5厘米,生命岌岌可危。

早恋案例二 早恋酿恶果 一初中生杀死暗恋女生

曾轰动省会郑州市“5.21”校园凶杀案近日告破,涉嫌故意杀人的犯罪嫌疑人普某已被依法逮捕。17岁的犯罪嫌疑人普某系郑州铁路某中学初中学生。经初步查明:普某因暗恋的女同学李某喜欢上别人,决定第二天把本班的女同学李某强奸后杀死,然后自杀。

5月21日下午,普某在商店购买了锁、刀片、啤酒、烧饼等物品,将被害人李某骗至校园附近小屋内,要与其发生性关系遭到拒绝后,普某竟将李某掐死。

作案后,普某自杀未遂逃窜,后到公安机关投案。据悉,普某受早恋影响,心理不健康,且平时爱浏览黄色网站,中毒颇深,最终导致铤而走险,以身试法酿成命案。

早恋案例三 少年刺伤同学后跳楼身亡

一名十五六岁的少年跌跌撞撞地跑向一幢高楼,从4层开始,每到一层,他都抡起棍子打碎楼道窗玻璃,随后探头朝楼下张望高度,当他爬到13层时,纵身跳下„„这是7月2日发生在燕山北庄南里令人心悸的“跳楼事件”。

当附近居民为此扼腕叹息时,“跳楼事件”背后的早恋惨剧更令人震惊:名叫金铭的跳楼少年在跳楼前,曾和同学李洋为争抢一个女孩而大动干戈,并扎了李洋4刀。李洋倒在血泊中后,他随即跳楼,当场死亡。

早恋案例四 初中生情陷三角恋酿惨剧 少年争女友1死1伤

2002年2月4日前天凌晨2时许,在广州市沙面某酒吧内,一群中学生正为一名男生庆祝生日,16岁少女小莉看到寿星仔与另一名女生不停地打情骂俏及大唱情歌,心里极度失落和伤心。因为小莉曾与寿星仔关系密切,近日两人闹别扭了。于是,她便到附近商店购买了一把裁纸刀藏在身上,然后静静回到座位上,并狂饮啤酒。不久有同学发现小莉面色苍白,神志不清伏在桌台上,桌下还有一大摊血迹,左手腕有一道长约6厘米的切口,同学们找来出租车将其送院救治。

经医生检查,小莉左手腕有4条肌腱被切断,还伴有轻度酒精中毒。当天,医生为小莉做了接肌腱手术。

早恋案例五 广州一花季女失恋 先狂饮后割腕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北京两个16岁的高一学生身上。由于缺乏性知识,他们偷尝禁果,并致使女生宫外孕。此后,两个人精神、心理和身体上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与压力。

早恋案例六 初一男生因暗恋同班女生 成绩急转直下

小忠是性格内向的初一男生,第二学期以来,就对同班一女生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每天学习心不在焉,目光不受控制的追逐她的身影,不管她在教室的任何一个角落,他都能感受她的存在。在他心目中,那女孩就是“女神”,而且不可遏制地妒忌与她接近的那些人。为此,心神恍惚,成绩急转直下。他很苦恼,不知道怎么办?

早恋案例七 我该怎样与她交往?

小双是初二的中学生,她学习成绩好,是个聪明温柔、招人喜欢的女孩子。一次下雨路滑,她不小心扭伤了脚。隔壁班的男生小枫刚好路过,将小双送到医务室上药,下课后,小枫又到教室帮小双拿书包并陪她回家。一路上,他们谈到流行歌曲、电视剧,又谈学习、谈班里的事。最后竟谈到自己将来的打算;他们感到非常愉快,一种未尝经验的热流在心中冲撞,分手时竟有些舍不得。他们成了最亲密的伙伴,上学一块儿来,放学一块儿走。时间长了,同学们说:“小雪和风好上了。”也有人和他们开起玩笑,可他们并不理会,小雪只是撇撇嘴:“庸俗!”

早恋案例八 小双和小枫的交往存在不妥的地方吗?

青少年自我保护案例 篇7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经典文化学术,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价值,对青少年群体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立足于此,探讨了国学经典在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并指出了其渗透性、持久性、综合性的特征。就如何巧用国学经典提出了几点意见,包括诵读经典、感悟经典、践行经典。

关键词:青少年 自我管理 国学经典

自我管理是青少年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指青少年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运用恰当的管理方法来进行自我认知、调控、开发、激励,从而实现个体素质提升的管理活动。如何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青少年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国学经典是中国古人在数千来发展历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对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有很好的引导、激励作用。笔者立足于此,就如何巧用国学经典,进而提升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做了相应的研究。

一、国学经典在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研究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泛称,按时间脉络可以划分为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等,按书籍类型则涵盖经、史、子、集四部。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普世价值和永久意义的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菜根谭》《红楼梦》等,它不仅是提升青少年文化涵养的重要资源,同时也是其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辅助工具。相比于其他教学资源而言,国学经典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国学经典对青少年的教育是渗透性而非强制性的,它能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接收经典的熏陶,从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这种教育模式摆脱了制度教育的硬性束缚,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其次,国学经典以历史性、人文性而著称,它能够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知其中的教育内涵,从而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换言之,国学经典因其独特的历史人文深度,在青少年自我管理教育中更具持久性;最后,国学经典由经史子集四部构成,不少内容颇具哲理性、思想性、人文性,它们不仅能起到自我管理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二、巧用国学经典的策略研究

国学经典对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并不是自发生成的,它需要青少年从诵读、感悟以及践行三个角度出发来做好相应的工作:

1.诵读经典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永远是经典学习的不二法门,就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而言,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发挥诵读的效能,教育者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明确诵读的目的。“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明确了诵读目标,才能事半功倍。在这里,诵读是服务于青少年自我管理能提升的,教育者需要以此为核心来开展读书互动;第二,制定读书规划。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初学者在经典阅读时往往由于不知门路而效果低下,因而,教育者需要为其制定由易入难、简便易行的读书规划,从而更好地方便青少年的诵读活动;第三,选择合适的诵读内容。国学经典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所有经典内容,信息量非常大,因此,教师需要从自我管理的角度出发为青少年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这些阅读内容既可以是单独的书籍如《呻吟语》等,也可以是教育者为学生编纂的读物。

2.感悟经典

诵读是国学经典学习的第一步,接下来便是感悟。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感悟经典话语中的内涵、思想与意义,教育者还要做好经典感悟的作用。感悟经典的方法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首先,就理论讲解而言,它指教师对那些理论性颇深的话语所做的具体分析,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需要教育者从天道与人性两个角度来演绎这句话的具体所指;其次,就案例分析而言,它需要教师将那些浅显易懂的话语配上形象生动的案例,从而使学生的认知从理性学习转入感性接收,如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感悟中,教师就可以引入雷锋不浪费一个钉子的例子;最后,就小组讨论而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小组讨论能够让青少年对于国学经典所产生的感悟进行交流与碰撞,从而深化各自的认知,对那些具有话题性、争议性的内容,如杨朱的“拔一毛以利天下,吾不为也”教育者可以引入小组讨论的方式。

3.践行经典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就国学经典的学习而言,诵读与感悟并不是最终目的,将经典里的内容、要求、思想转化为阅读者生活中的实际行动才是目的,因此,在巧用国学经典以提升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教育者还要做好引导青少年践行经典的工作。那么如何来践行国学经典呢?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总结了两点经验:第一是培养青少年自我反思的习惯,“吾日三省吾身”,反思对青少年察觉日常生活中的不足以及自我管理中的缺失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记日记则是自我反思的重要途径,值得青少年推广应用;第二是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既是青少年践行国学经典的重要形式,也是暴露青少年实际问题的一面镜子,教育者需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到实践互动之中,并给与相应的指导与帮助。

三、结语

国学经典中蕴藏着深厚的自我管理教育资源,对青少年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因此,教育者需要从诵读经典、感悟经典以及践行经典三个角度出来引导好青少年的国学经典学习工作。

参考文献:

[1]蒋云丽.浅析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路径[J].高校论坛,2014,(02):178.

[2]周明仙.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综合素养[J].学周刊,2014,(05):188

青少年自我意识 篇8

人的一生可以划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如幼年期,青少年期,成熟期,中老年期等。在这之中,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全面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在自身的成长中发挥特殊作用的时期。这一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决定着青少年能否健康成功地走完一生。

自我意识指人自己对自己的意识、即主体自我对客体的自我的意识,其主要心理成分有:自我认识(如自己对自己的知觉观察、思考、想像、判断、分析评价等)、自我体验(如自己对自己的接纳、肯定、喜爱、尊重的情况等)、自我控制(如自我动机、自我理想、自我监督、自我塑造、自我克制等)。自我意识是人类意识的最具本质的特征,正因为人有自我意识、人才成为一个清醒的个体,能动的个体,一个知已知彼的个体。自我意识是一个人的人格的核心因素,健全的自我意识对青少年成长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下面介绍一下良好的自我意识在青少年发展中的具体作用:

第一,健全的自我意识关系到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和成熟。

第二,健全的自我意识关系到青少年自我资源的开发。

第三,健全的自我意识关系到青少年真正的独立性的发展。

第四,健全的自我意识关系着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很重要。这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此处

只就教育工作者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引导提出几点对策性的建议。

第一,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即使之对自己有一个较全面而客观的评

价。首先要提高他们探究自我的积极性,将认识和了解自己看成一件乐事。同时,要帮助其积极积累自我经验和生活经验,从而形成一个衡量自己的尺度。

比如只有知道什么是善和恶才能评价出自己的为人,什么是聪明和愚笨才能评价出自己的智慧水准,什么是成熟和幼稚才能评价自己的发展程度。否则,就会发生偏差。其次是疏通自我信息渠道,自我认识的根据无非是将自己与他比、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比、与自己行为的结果比。这三个渠道都必须是畅通的,信息是丰富多样的,否则只凭个别信息作自我判断则必然失误。再次是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比较,即对各渠道的各类信息也要综合处理,比如与别人比较就不可以只和比自己强或比自己差得太远的人比,否则亦会出现认识中的主观性;同时还要引导青少年形成自我剖析和反省的习惯,要有勇于肯定和勇于否定自己的气概。当然,认识自我方法是很多的,可以进行心理测验,可以进行自我鉴定,可以与朋友同学谈心、写日记、举行各种适合青少年特点的团队、班级活动等。

第二,让每个青少年都“接纳”自己。有些“差生”本来并不差,有些学

生本来很优秀但却常自寻烦恼。还有些学生明明有许多不足,但却整天停留在想象或幻想中。这类学生共同问题是不能面对自我现实,也就是不接纳自己。由于不接纳,可能产生的心态是自卑、自以为是、把想象当现实、过度自我防卫或陷入无端的焦虑之中。因此,教师就要引导他们面对自我现实,冷静而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自己的优点与不足、自己的自然条件(如长相外貌、出身等),心平气和。要明了自己的优点与成功是宝贵的自我财富,缺点是可以克服的,失败也无什么了不起,至于长相、外貌、出身,这些无法由自己主宰的因素则不去计较它。更主要的是让青少年感到自己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未来发展的价值,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这样他们就会面对自己而不至于逃避现实或歪曲现实,并能产生一种真正的人的自尊,有了自尊就

有了自信,也有了成长的一个重要前提。

第三,帮助青少年进行自我激励。即帮助青少年增强自我动机,使之产生

和保持积极向上、开发自我的愿望,以至在一定情况下,动机的强烈程度可达到急不可耐的程度。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青少年的自我动机水平状况。以学习动机为例,那些总是被知识的内在奥秘吸引,如饥似渴地钻研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才是处于最高水平的学习动机。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通过课内外观察、谈话,也可使用动机测量表进行量化探讨。其次是帮助青少年强化自我动机。一开始在自我修养、学习、工作中可给一些轻松而容易完成的任务,使之体会满足感、成功感,一步步增加要求,同时给以认识上的指导和榜样引路;另外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复杂,干扰青少年自我动机的因素可有很多,如拜金主义、享乐至上的观念等,因此,在培养青少年自我激励方面还需要注意排除这些干扰。

第四,帮助青少年实行自我管理。即让青少年练习自己管理自己,而不是

别人替他管理他自己。青少年的行为总是处在被他人和社会监督和强制下,这是目前教育中的一个弊端,如学生只在老师监督下才守纪律、完成作业、遵守社会公德,一旦失去监督就觉得如获大赦。学习自我管理,首先是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发展的现状与可能,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其次是确定自我期望值,使之积极而适当。过低不利于前进和发展,过高易导致挫折,再次是要锻炼坚强的意志。改变自己并非易事,原因是个体身上的某些不良心理与行为习惯已是多年塑造,带有顽固性。再则各种内部与外部干扰也会成为阻力。如无顽强的自我拼搏精神,则很难改变。青少年的特点是在自我管理时缺乏坚毅性。同时还要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管理,因各个起点可能不同。最后,应

提出的是老师还应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具体办法。例如怎样制定计划,怎样确定自我目标,怎样克服自己的缺点,怎样与干扰作斗争,怎样确定自我目标,怎样克服自己的缺点,怎样与干扰作斗争,怎样克服不良行为习惯等。对心理治疗中的有些方法,如示范法、自我肯定训练、厌恶疗法、音乐疗法、意义疗法等,也可加以借鉴。

第五,帮助青少年发掘自我潜能。即让青少年尽可能了解自己潜能,并加以利用,防止自己埋没自己。这对个人来讲也是一种新的自我发现。许多学生之所以把自己看得平平淡淡,认为自己无能,自己低人一等,自己“倒霉”,自己无前途,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的一面和自己的表面。教育者应努力使之去看另一面和深层面,比如引导学生克服已经形成的错误的自我形象。有的学生自幼被父母或其他长者说成“成不了大器”、“没出息”、“只是个做××活的材料”,这其中有成人的偏见,也有成人的苦心,但是这种看法讲得多了,孩子就会将自己归于某一类人,认同错误的形象,对自己的另一方面的素质视而不见。又如引导学生从成功和愉快的经验中发现自己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许多成功和愉快的经验,然而一般都是随便放过去了,事实上这类经验有时虽然不起眼,但却预示着某人在某些方面的潜力以至奇才。再如可从周围人对学生的看法中让学生进行分析。有时别人的眼光更敏锐,有时别人无意间的评价也可能就是一个孩子的重要的闪光点。发掘潜力的途径非常多,只要去引导,每个青少年均有潜力可开发,关键在于教育者是否教给了他们发掘自身潜力的能力和办法。

第六,帮助青少年提高自我调适的水平。也就是增强青少年的适应能力,让青少年学会通过自我调节,应对各种生活压力,经常保持心理平衡。这方面

目前普及的资料日益增多,本文不再赘述。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篇9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越来越多,请针对这类儿童的需求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隔代教养是由于社会的整体变迁而产生的,例如人口结构老龄化、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愈加核心化、妇女劳动率提升及夫妻双职工等原因,造成儿童无人照顾,加之又缺乏政策的支持,所以才造成这样的情况。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的儿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1)爱与关怀的需要。隔代家庭教养的产生往往由于年轻父母需要在工作中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孩子的关爱、抚育、管教和照顾时间大大减少。然而,对儿童期的孩子而言,建立对父母安全的依恋可以发展儿童的许多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心理、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

(2)交友和游戏的需求。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受到家庭保护的同时,更加需要与同伴合作,需要竞争的成长环境。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益的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道德形成、社会化发展等都产生积极影响。(3)课业辅导的需要。由于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基本是与老人生活在二起,而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不具备辅导孩子课业的能力,也无处获得帮助。因此课业辅导也是一部分此类家庭中儿童所迫切需要的。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隔代教养家庭儿童的需要,现设计如下社区服务方案

(1)方案名称:儿童群益

(2)方案目标:增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拓宽儿童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范围,使其获得更优质的成长环境。(3)方案实施策略:

①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成员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

②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资源,定期开展儿童交友、游戏活动;

③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④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⑤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家庭成员对各项活动的满意度、儿童对于相关活动的满意度以及效果评估等。案例二

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介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请按照个案工作的进程设计一下社会工在各阶段的工作要点。答题要点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施巧巧及其母亲张女士。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

(1)接案阶段。社会工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要运用同情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事情。社会工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的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此外,女儿施巧巧也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情绪辅导。

(3)计划阶段。社会工协助张女士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张女士的心理压力和教养方式,使其用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处理情绪,对于女儿也要采用适当的教养方式;处理施巧巧由于被打而带来的情绪问题。为了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张女士进

行心理辅导和行为修正。其一.协助张女士宣泄积压于心头的负面情绪;其二,帮助张女±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硬压力管理技巧;其三.改变张女士不适宜的教养方法,教导其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与此同时,对施巧巧进行必要的辅导,一则处理被打的情绪伤害,二则教导其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4)实施阶段。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增强案主力量,处理张女士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其二,处理施巧巧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其三,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及幼儿园对于施巧巧及其母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5)评估阶段。社会工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此处,社会工也可以约见张女士的女儿施巧巧,询问其母亲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个案辅导即将结束。

(6)结案阶段。社会工要与张女士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张女士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个案辅导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自身情绪及女儿的教养问题。

(7)跟进服务。个案结束之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并请求幼儿园给予施巧巧的关注与关心。考试吧收集整理案例三

小亮今年读小学三年级,父母一年前因力感情破裂而离婚,小亮被判给母亲抚养。母亲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小亮身上,所以对小亮的管教非常严厉,小亮稍微做错一点事情,张女士就对其严加斥责,渐渐地,对小亮的打骂成为家常他饭。最近,因为单位效益不好,张女士面临下岗的成胁,而小亮的父亲则因为经商失败,开始拖延支付抚养费用。学校班主任老师发现小亮在学校里也开始对同班同学使用暴力对待同班小朋友,并且经常撒谎,不交作业。作为学校的社会工作者,班主任要求你为小亮提供服务。问题

1.结合案例说明儿童的需要有哪些?

2.在上述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3.针对小亮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

洋的介入策略?答题要点

1.儿童作为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多维的需要,具体阐述如下: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和健康照顾的需要。家庭和社会应当满足小亮在成长过程中基本生活和养育方面的需要。

(2)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家庭应该给小亮提供良好的亲子关系和适当的管教环境。

(3)满足学习的需要。小亮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应当得到维护。

(4)满足娱乐与休闲的需要。小亮文化娱乐的基本需要应当被加以考虑。

(5)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培育小亮具有人际交往、生活技能、适应能力和学习正确的价值观等多种能力。

(6)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小亮建立自我认同,增进自我成长,促进社会性发展。(7)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小亮的人身安全、个人权益应当受到保护。

2.本案例中,小亮主要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其个体与环境(家庭、学校)方面加以分析:

(1)如何改善小亮的自卑、焦虑、暴躁等不良情绪;(2)如何改善离异家庭中小亮与母亲的关系,即改善母亲对他的严格管教与打骂的情况;(3)如何改善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4)如何修正小亮在校的不良学习行为,以及使用暴力对待同学的行为。

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1)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小亮理解母亲对他的良苦用心,增强小亮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2)社会工作者对小亮的在校行为进行修正,帮助他改正撒谎、不交作业的行为,并且改善其与同学发生矛盾时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行为;

(3)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母亲进行沟通,教导其家庭养育技能,旨在能够让小亮的母亲认识到打骂的管教方式对小亮造成的身心危害,改正其打骂儿子的管教方式,缓解母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4)社会工作者与小亮的老师进行沟通,为他的不良行为能够得以修正争取老师的理解和帮助;

(5)通过合理途径为小亮争取父亲的抚养费用,并且鼓励协助小亮的母亲找到一份工作。

案例四

小安,男,26岁,大学三年级时因精神疾病退学。退学后,小安在精神卫生中心接受了4周治疗后出院。小安的母亲提前退休后全身心地照顾他,但是小安的某些社会机能仍在慢慢退化。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有些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这让原本就内向的小安备受情绪困扰,更加沉默寡言,越来越没有自信,整天不想出门。小安因为服药有副作用而偷偷藏药和减药。社区也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没多久,小安的精神疾病再次发作。小安在3年内多次出人精神卫生中心,无奈之下,父母将其送人精神病院。1年后,小安的病情稳定,经诊断可以出院。他想回家,想接触社会、交朋友,想学点技能从事些简单的工作。父母为了让他更好地康复,准备搬到一个环境幽静、能提供康复和职业训练的社区居住。自从小安患病以来,父母一直觉得压力很大、很焦虑,对照料好小安既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非常希望有专业人士提供帮助。医院的社会工作者准备为小安出院回归社区提供服务,并联络了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

问题: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安的需要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是什么?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基于医务社会工作的思路,写出“出院计划“的内容。第一题答题要点:

1.从社会支持来源看,小安康复支持的不足有:(1)康复治疗的支持。首先,小安的母亲虽然提前退休全身心照顾小安,可其父母对照料好小安没有信心,也不懂技巧;其次,小安家的社区内没有相应的康复机构,并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治疗。

(2)社会交往的支持。小安的朋友和同学开始疏远他;社区居民也因偏见而对他指指点点。

2.(1)小安的需要有:治疗康复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恋爱婚姻需要。

(2)小安家人的需要有:接受社区照顾,社区为小安家人提供训练课程和有关照顾精神病人的技巧。3.出院计划:

(1)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2)给病人和家人进行辅导,包括照顾技巧上和心理上的辅导。安抚病人的情绪;

(3)为病人出院后寻找社区资源来提供辅导和照顾。案例五

快乐山社区位于某市中心区,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20%左右。他们大部分是退休老人,有一定文化水平,经济及健康情况都不错。除少数老人担任楼组长外,多数老人很少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旁正在建造五幢高层商品房,来了一批建筑工人。工人们每天都要穿过快乐山社区,来往于宿舍与工地之间。由于社区附近建筑工人多了,吸引了一些小商小贩。最近,快乐山社区连续发生3起人室盗窃事件,一些居民认为是外来人员大量穿行造成的,有人建议把社区靠近建筑工地的大门锁上。此建议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关乎社区安全和居民出行,社会工作者决定采用社区工作方法,发动社区老人参与解决上述问题。

问题: 1.本案例中,社区工作的任务目标是什么?过程目标是什么?

2.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哪些步骤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以实现上述工作目标?

3.社会工作者在协助建立社区老人志愿者团体中可以采用哪些专业技术?

答题要点:1.任务目标:社区安全和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得到发展。

过程目标:(1)了解社区治安问题以及原因;

(2)动员社区老年人参与社区活动,参与社区的治安工作。2.协助建立老人志愿者团体实现工作目标的步骤:(1)组成小组,共同商定活动方案,确立小组目标;(2)安排愿意参与治安活动的老人的工作时间和方法;(3)评估老年人治安工作的效果。

3.专业技术:倾听、引导、接纳、行为改善。

案例六

刘某,男,46岁,年幼时父母离异,跟父亲和姐姐一起生活,不再与母亲来往。刘某小学时特别调皮,经常惹事,父亲脾气暴躁,常对他拳脚相加。刘某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和姐姐则比较贴心。1992年,刘某因严重犯罪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服刑期间,刘某因表现良好多次被减刑,2008年底假释回家,按规定接受社区矫正。回家后,刘某与父亲同住。父亲靠退休金生活,经济比较紧张,对刘某给家庭造成的影响耿耿于怀,常常冷嘲热讽。姐姐在大型超市当理货员,工作十分辛苦,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还是非常关心弟弟,常常送

些生活用品并帮忙洗洗涮涮。刘某觉得姐姐生活不容易,不愿给姐姐添麻烦。目前,刘某没有固定工作,仍单身一人。看着昔日的同学、朋友都已成家立业,他也很想做点事情,可是做生意没本钱,找工作没技能。在屡屡碰壁后,刘某牢骚满腹,情绪很不稳定,在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非常抵触。社会工作者安排他定期参加社区公益劳动,但刘某经常迟到。问题:1.刘某面临的问题和需要是什么?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哪些专业技巧?

3.下列说法中,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哪些?

a.社会工作者应该认同刘某的价值、尊严及社会权利 b.社会工作者应该接受刘某本身及其过去的犯罪事实 c.刘某的迟到可能是有原因的,社会工作者应该结合实际对刘某的问题作个别化处理

d.社会公益劳动是一种既定安排,社会工作者应该要求刘某在任何情况下都准时参加

e.社会工作者应该相信刘某是可以改变的答题要点:1.(1)刘某面临的问题有:①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②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2)刘某的需要有:①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②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③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2.社会工作者在与刘某建立专业关系时需要运用的专业技巧有:

①同感。社会工作者应通过阅读刘某的资料或与其接触,感受刘某所面对的情况,增进对刘某的认识和理解。

②诚恳。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在专业关系中始终保持诚恳的、开放的、真实的态度。

③温暖与尊重。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关心、关注刘某的一切,并能够向刘某传达这种情感。

④积极主动。社会工作者积极主动的态度表明了对刘某有兴趣,关心他。3.符合矫正社会工作价值伦理的有:a、b、c、e。

案例七

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经常抽烟喝酒,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丽芬除了种地、养猪、养牛之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婆婆和

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可是,父母都住在弟

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日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问题:1.根据增能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怎样形成的?

2.从优势视角看,丽芬拥有哪些资源?

3.在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4.从个人、小组和社区三个层面,提出解决丽芬问题的简要策略。

答题要点: 1.丽芬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家庭环境的排挤和压迫而产生的。造成无力感的根源是:(1)受到压迫群体的自我负向评价;

(2)受压迫群体与外在环境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负面经验;(3)宏观环境的障碍使她难以有效地在社会中行动。2.丽芬拥有的资源包括:

(1)个人资源:她比较吃苦耐劳,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种地、养猪、养牛,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比较有能力;(2)社会资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

3.基本原则:(1)承认丽芬是独立的个体,有她独特的生活经验;(2)承认社会上的权利分配不均及资源不足的现象,这些现象常常使妇女处于不利的情况;(3)将妇女的困境提到社会改革的层面,视妇女问题为个人与社会运作失调的结果,而不应将问题个人化。4.策略:个人层面:认识自己的权益,提高自信和自强精神;小组层面:通过小组互动、小组经验、小组凝聚以及方案活动达到小组中妇女个人和小组问题的解决;社区层面: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案例八

周日下午,某校初三(2)班1O多位同学结伴到郊外爬山。因天气突变,骤降暴雨,引发山体滑坡。小军、小勇和小楠被冲下山坡。同学们一边报警,一边积极下坡营救。警察、家长和老师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2小时后发现了三人的遗体。大家非常悲伤,不少同学抱头痛哭。学校一边紧急处理相关事宜,一边积极安抚同学们的恐慌情绪。校长马上召开紧急会议,与老师及社会工作者商量如何处理因此事引发的学生情绪困扰问题。

要求: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列明以学生为对象的危机干预内容。

答题要点: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第一,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其他人的伤害,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第二,限定目标。危机介入的首要目标是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尽可能降低危机造成的危害,避免不良影响的扩大。

第三,输入希望。调动服务对象改变的愿望。第四,提供支持。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自身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

第五,恢复自尊。危机的发生通常导致服务对象身心的混乱,使服务对象的自尊感下降。

第六,培养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面对和克服危机的过程。

危机产生之后,服务对象的身心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经过调适和治疗就会形成新的身心平衡状态。危机干预的内容应包括:(1)限定目标;(2)提供支持;(3)培养自主能力。考试大收集整理

案例九

小安是一名精神病患者,后来因病退学,经治疗后出院,但是朋友和同学纷纷疏远了他,邻居也常在背后指指点点,小安本身性格就比较内向,现在更加精神焦虑,陷入了情绪困扰,不得不经常吃药,但是社区缺乏相应的康复机构。小安后来又进入了精神卫生中心进行治疗,如今病情基本得到控制,他非常想尽快就业,但又缺乏专业技能。小安父母的精神压力也很大,没有信心也缺乏照顾小安的技巧,非常需要专业

力量的介入。

问题:

1、从社会支持的来源看,小安康复的哪些支持存在不足?

2、小安及家人的需要分别有哪些?

3、整合小安及家人的需要,社会工作者如何设计“出院计划”的内容?

1、社会支持的来源看,小安康复的支持不足:社会支持包括正式支持系统和非正式支持系统,正式的包括社会工作者,医生等专业助人者,非正式的系统包括家庭、朋友、同事、邻居等。案例上看,小安缺乏社会工作者和医生的专业支持,同时非正式系统同辈、邻居及社区的支持也不足。(我答题时,好像在专业社工和医生的正式支持上没答)

2、小安的需要:(我是结合青年人和生命历程的需要角度)1)医疗康复的需要,2)教育需要3)就业需要4)家庭生活需要5)社会交往需要6)恋爱婚姻需要7)价值实现需要

小安家人:1)情绪疏导技巧指导,压力释放需要 2)提供实用的医疗康复的知识、技能、资源的需要 3)了解小安的精神物质需求的指导和沟通技巧的需要 4)社区支持网络和资源的提供

上一篇:对创业的理解和认识下一篇:区民政局2017总结2018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