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单元思维导图

2024-10-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学语文单元思维导图(共6篇)

中学语文单元思维导图 篇1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八年级

4课时,专题一2课时;专题二2课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主题单元依据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小说。本单元选文在塑造典型人物时叙述视角类似,即均以“我”作为叙事视角。学习重点是感知文本内容、借鉴采用第一人称作为叙事视角的写法。本单元分两个专题:专题一:寻找讲故事的人,以《我的叔叔于勒》、《故乡》为例,初步接触叙述视角的知识;专题二:换个人讲故事,通过比较多角度讲述故事的不同表达效果,理解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

专题一:我来读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故乡》为例,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明白谁在讲故事;同时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文章的主旨;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注意新颖、巧妙地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意在初步了解叙述视角这方面的知识。

专题二:学生来读小说,结合学过的两篇文章和学生搜集到的其他写人类文章,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故事重新编排,并比较多角度讲述的不同效果,交流讨论比较后的发现和收获,理解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变成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本单元学习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学生学习采用活动式设计,在文本阅读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朗读、小组学习、合作交流,自主展示等形式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力图实现读和写的结合,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的结合,文本学习和现实生活的结合。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故事,归纳故事情节。

2、能够通过朗读、默读等读书方法感知人物形象。

3、抓住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有所借鉴。

4、结合自己的经历创作写人类文章。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故事内容。

2、讨论赏析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形象。

3、通过讨论交流,掌握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见解。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分析、体会、品味小说,得到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在通读文章基础上,理清思路。

2、分析重要内容,体味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4、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5、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6、能与人交流写作心得,分享感受,沟通见解。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 我怎样读小说

2、从多角度读小说有怎样不同的表达效果?(说明:除了说明主题单元将划分成几个专题以及每个专题所用的课时外,还应说明哪一个专题或专题中的哪一个活动将以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习活动。)

专题一: 我来读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故乡》专题划分

为例。(2课时(课时)

专题二:学生来读小说,多角度编排讲述故事。(2课时)(课时)

其中,专题(或专题 中的活动 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所需课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整体感知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2、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明确文章主旨。

3、学习新颖、巧妙地构思,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了解叙述视角有我来读小说,以《我的叔叔于勒》《故乡》为例 关知识。

1、《我的叔叔于勒》、《故乡》各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刻画专题问题设计 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2、两篇文章在叙述视角方面有什么特点?(说明:设计一系列能引领本专题学习的问题)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 多媒体 常规资源: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普通教室

其他: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第一课时

活动一:自由朗诵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整体感知故事。1.大家一起来合作。(学生分成三组来讲故事)

一组:我一家人的生活(家庭成员的介绍,生活状况的介绍)二组:于勒的故事(于勒去美洲的原因,于勒的来信)

三组:船上的故事(哲尔赛岛旅行的缘由,巧遇于勒,躲避于勒)2.整理情节。

复习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思考:按照情节的结构整理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开端:盼于勒 发展:赞于勒 高潮:遇于勒 结局:躲于勒 活动二:再次朗读文章,探究人物形象,了解叙述视角。

1、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称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贫:坏蛋、流氓、无赖

富:正直、有良心、好人、有办法的人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因为于勒的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

2、深入赏析人物形象。

(1).学生回顾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2).小组合作讨论:勾画出文中描写菲利普夫妇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归纳出二人的性格特征。

例:①我父亲好像不安起来,他想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么像于勒!”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 母亲回来,我看出她在哆嗦„„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

③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

总结菲利普夫妇的性格:自私、冷酷、贪婪、唯利是图、势利、爱慕虚荣、嫌贫爱富、冲动、惊慌失措、没有主见、小气、精明、刻薄、泼辣。

3、通观全文,明确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塑造菲利普夫妇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学生交流、展示,教师归纳小结。

4、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叙述视角知识。

“我”是一个涉世未深、比较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与父母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作用:作为叙事主体贯穿全篇。在“我”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第二课时

活动一:感知故事内容。

1、学生朗读全文,或听录音,获得整体印象。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通过“我”——,记叙了——)

2、快速阅读,思考讨论,根据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场景变换划分段落层次。

3、复述闰土的不同特点。

活动二:分析闰土的典型性格,明确“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2、小说怎样细致刻画了闰土的肖像,这些描写说明了什么?

3、杨二嫂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4、闰土的刻画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5、小说中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讨论后明确。

6、分析“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1)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叙述视角知识。

以“我”的见闻为线索组接生活画面,使人物性格脉络清楚,故事情节的展开线索分明,结构安排严谨完整,增强了亲切感和真实感。(2)这篇文章与《我的叔叔于勒》在叙述角度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 活动二:分析闰土的典型性格,明确“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习成果评价:

评价要点 1.各组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的效果评价。2.学生阅读收获记录评价。学习态度评价: 1.阅读、讨论、展示过程态度积极,充满兴趣。2.小组合作,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效率较高。评价指标:

1.文中勾画的数量和恰当程度。2.学生写的感受能契合文章写人的特点。

专题二 所需课2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1、从不同角度复述课文,加深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文章的主题。

2、通过比较多角度讲述的效果,理解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重要意义。

3、在写作中注意考虑叙述视角的变化。

(说明:设计一系列能引领本专题学习的问题)

1、通过“我”来读小说,分析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表专题问达效果

题设计

2、从多个角度来讲故事,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两者比较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读小说,多角度讲述故事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 多媒体 常规资源:音响设备 教学支撑环境:普通教室

其他:课本、作文本或练习本,笔等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创设交流氛围,换个人讲故事。1.播放音乐《相信自己》。

2.从多个角度对《我的叔叔于勒》、《故乡》重新编排故事并讲出来。3.小结:讲述故事,一定要注意说话人的角度。

活动二:展示自己搜集的学过的或看过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交流学过的或看过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故事,看他们是从什么视角叙述的。

2.展示制作的PPT,讲述故事。

3.小结:讲述日常生活中丰富故事,注意叙述视角是为主旨表达服务的,平时写作中要注意如何选择合适的叙述角度。第二课时

活动一:梳理写人类文章的要点。

1、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2、要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传达主旨。

3、注意新颖、巧妙地构思的应用,还可以用设置悬念的写作手法。活动二: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要求学生将写好的作文在班内互相审阅、修改,并传到邮箱教师点评。

(说明:设计本专题需要评价的学习环节或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评价:

1.各组品读文章重点语句的效果评价。

评价要2.学生阅读收获记录评价。

学习态度评价:

中学语文单元思维导图 篇2

一、思维导图概述

1. 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 (Mind Mapping) 是一种将发散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 又称脑图、心智图, 其创始人为英国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托尼·巴赞 (Tony Busan) , 他将思维导图定义为:“这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 结合了全脑的概念, 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1]”思维导图是一种有助于思考、有助于理清思路的工具, 一种可以帮助提高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它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 向四周放射, 回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而每个和它有关联的词或者是图像都成为一个子中心。它有四个基本特征: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心点上;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心点向四周放射;分支由图形或关键词构成;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2. 思维导图的特点

思维导图可以分解复杂的问题, 化繁为简, 可以在一张纸上画出来, 从而看到问题的全部。另外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问题的发展, 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在原有基础上对问题加以延伸。总的来说, 思维导图具有以下特点:内容呈现重点突出, 结构清晰明了;充分调动左右脑, 激发使用者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使隐性知识显性化, 促进交流。

3. 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

(1) 纸和笔的形式

把主题标注在纸的中央, 主题可以用关键字或图形来表示。标注次主题, 也就是对上一层主题进行延伸。在次主题后, 继续罗列要点, 整理思维过程。

(2) 计算机软件的形式

计算机软件具有操作快捷、图象形式多样和容量大的特点, 比“纸+笔”的形式更有优势。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有很多, 主要有inspiration、mindmanager等。另外, 我们常用的ppt、word等软件也可以制作思维导图。这些软件简单易学, 因此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轻松掌握。

4. 绘制思维导图的技法

(1) 突出重点

一定要从中央向四周展开绘图, 字体、线条和图形尽量多一些变化, 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重点。

(2) 使用联想

分枝模式的内外进行连接时, 可以使用箭头。

(3) 清晰明了

每条线上都有关键词, 各个层次的图形要一致, 图形画得要尽量清楚。

(4) 形成个人特色

每个人对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背景都不尽相同, 因此, 每个人制作的思维导图也应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形成自己的特色, 展示自己的理解思路。

另外, 创始人托尼·巴赞指出, 制作集体思维导图过程有七个阶段:确定主题;各自自由发挥;分成各小组的讨论;第一个多重思维导图的形成;沉思;二次重构和修正;分析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表达的每一种思考都是有效的, 因而能建立起团队精神, 使所有参与者都集中精力来对付要解决的问题。

二、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新课、总结复习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 因此, 下面主要探讨思维导图在这三方面的实践应用。

1. 思维导图在学习新课时的应用

在学习新课时, 教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展示整篇课文的体系结构, 简约直观地将课文重点、难点及知识点展现给学生, 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体系结构看到教师的思维过程, 能轻松掌握整篇课文的思路和方法,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初中二年级的《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这篇课文时, 由于课文既介绍了徐霞客的生平及出游情况, 还介绍了徐霞客的作品《徐霞客游记》, 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把握整篇课文, 对课文内容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此, 往往是教师花费很长时间去讲解, 学生耗费大量精力去阅读, 却收效甚微。在学习本文时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就能事半功倍, 使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思想感情有很好的把握。本文的中心是“徐霞客”, 作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徐霞客, 首先是介绍名、号、生卒年、评价、籍贯及家庭情况, 接着是出游情况, 最后是游记成书经过及其文学、科学价值, 每一方面又分几个小点来写。教师课前事先制作本课的思维导图, 如图1, 在课上边讲解边展示, 通过图形、线条、符号等方式连接呈现, 将知识可视化, 直观地给出课文的主要结构和层次, 帮助学生整体分析文章的结构、段落、重点。除了教师的呈现讲解外, 还可以让每个学生制作出自己的思维导图, 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理清了学生的思路, 教师又可以从中判断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

2. 思维导图在总结复习中的应用

对于语文来说, 学期末的总复习, 或者中间的单元复习, 要识记的知识点较多, 这样就容易显得杂乱, 不便于记忆。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很好地构建知识框架。思维导图能够通过节点和连线把由中心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联系起来, 把知识点连成知识块, 把知识块连成知识网, 避免知识在头脑中毫无头绪、杂乱无章地堆放。对于一门课的复习来说, 将知识整理成简洁明了、利于记忆的思维导图形式是再合适不过了。作为有助于记忆的思维导图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十拿九稳”的记忆方法, 使学习者的记忆能力成倍增长, 从而提高学科的复习效果。

语文思维导图可以说得上是一棵“语文知识树”, 这棵知识树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序列性。它着眼于知识点的梳理, 重在建立知识体系, 使各知识点从无序到有序。用它来复习学过的知识, 就像把知识一个个串接起来, 有利于记忆与掌握知识。

3. 思维导图在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在《“运用维导图引导学生写议论文”案例研究》一文中, 作者选取新加坡一所中学开展的实验———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写议论文, 进行思维导图教学研究。实验结果显示, 用思维导图来教学生写议论文能提高学生作文素质和作文态度, 尤其是有利于成绩中下等的学生, 越是非重点学校的学生实验效果越明显。写作前的分组讨论、老师的教导、分组完成思维导图课堂报告和同学之间的辩论都能帮助学生提高作文素质。[2]

思维导图是围绕一个中心将大脑中产生的思想以网图形式记录下来的思维模式, 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分五个步骤进行:给定主题或让学生自己选定一个主题;让学生思考几分钟, 围绕话题自由想象, 把要点记下来;然后分小组讨论, 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 (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尝试把思维导图作连贯陈述确定最佳陈述顺序;动笔写作。

比如, 在教授初中二年级的一篇作文题《我心中的2008》时,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教学。第一步, 向学生介绍作文题《我心中的2008》的相关要求。第二步, 让学生边思考边围绕作文题目自由想象, 把要点记下来。第三步, 分小组讨论, 发散思维。教师可参与讨论并对学生进行启发指导, 比如思考2008年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有哪些联系?我如何看待它们?等等, 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第四步, 学生尝试把思维导图作连贯陈述确定最佳陈述顺序, 绘制思维导图, 如图2。通过绘制思维导图, 学生可以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 将自己的构思过程表现在图上, 以便于进一步的写作。

参考文献

[1]张红霞, 韩建光.思维导图与探究性教学.教育技术资讯.2008 (6) .

利用思维导图增效单元复习的探索 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 单元复习 增效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40

单元复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学习的全局意识,避免学生英语复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并帮助学生系统地将本单元所学习的词汇、句型、语法及话题有机结合成一个网状整体,从而提高他们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可是每到期末复习阶段,英语复习会或多或少地有“炒冷饭”的嫌疑,很多学生会提不起精神,缺乏复习的主动性。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达到单元复习预期目标呢?

思维导图(Mind Map) 又称作脑图、心智图, 是享有“世界大脑先生”美誉的英国著名心理学、教育学专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 于20 世纪60 年代初期所创,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现阶段流行的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是利用图表、颜色和数字代码等多种形式来刺激大脑,以此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促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一、单元分析

人教版《英语(新目标)》7A Unit 5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以“Sports things”为话题展开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掌握动词have的一般现在时使用规律,学会用have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和回答,并且学会用“Lets...”的句型提出建议,用恰当的形容词简单描述对事物的看法。本单元的核心语言项目是“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ownership”,主要话题是“Spending time with friends”,学习邀请朋友参加运动以及谈论自己对某项运动的感觉等。

二、思维导图在语音复习上的应用

语音学习是学生学习英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学生。所以笔者在单元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攻克这一难点。本单元借助重点单词学习了 12个辅音音素,其中包括4对清浊音素。根据语音知识思维导图(如图1),学生就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语音之间的规律。如本单元学习sh字母组合的发音,学生只要依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就可以“学以致用”地掌握sh字母组合的发音。学生会获得成就感,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

三、思维导图在语篇复习上的应用

《英语(新目标)》教材的主要语篇出现在每个单元Section A中的2d及Section B中的2b,形式有对话、书信、故事、记叙文(叙事以及记人)等。本单元的主要语篇是一份校刊的调查结果。教师可以按照结果内容引导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思维导图,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是三位学生对同一个问题“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的不同回答,这三位学生还阐述了自己的体育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语篇的思维导图制作训练步骤如下:学生再次默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同学之间讨论,找出关键词—学生分别独立制作思维导图—小组内互换思维导图并讨论—教师评阅,个别展示。思维导图有丰富的表达形式,它可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依据思维导图(如图3),学生很容易理解和复述这个文本。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其实也复习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四、思维导图在单元整体理解上的应用

复习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单元复习更不是单元各个课时知识的重复,而是帮助学生努力将单元的知识点融合到有条理、有趣味的一张“网”中,以此帮助学生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地掌握英语知识。学生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如图3、图4)本身可能并不完美,但是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理解分析整个单元的过程。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将冰冷的英语知识融入有趣的活动中去,这也是“Go for it!”教材的重要理念之一。

总之,思维导图能紧扣学生心理特征,以趣味性、直观性等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性和主动性。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也比较乐于使用这种方法来展示自己复习过程中的种种创意,特别是有一定美术功底的学生更是活跃。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以单元主题为中心展开丰富的联想,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篇各个分支的“树”,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对整个单元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最为重要的是,思维导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英语的感性认识,使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表达思想的习惯。

[ 参 考 文 献 ]

[1]熊频,胡小勇.可视化思维支架:概念圖研究的新视角[J].信息技术教育,2005(10).

[2]马武林,陈钰.思维导图辅助高中英语语篇教学理论探讨[J].现代教育技术,2008(3).

[3]纪曼然.思维导图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启发[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10(1).

中学语文单元思维导图 篇4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九年级 3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弯道跑是中学教学的常规教学项目,弯道跑技为200米跑、400米跑及4×100米接力跑、4×400米接力跑等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学习弯道跑,充分发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每一位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通过练习,结合健康教育的理论学习,正确认识弯道跑的意义,同时结合自主探究和“十字接力”的拓展练习,启发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导引下,在自主探究中培养体育情感和团结协作的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本单元中,我设计了三个专题组织学习活动,专题一:弯道跑的基本技术和方法。通过视频观看,启发导入,运用多种练习方法,学习掌握弯道跑的技术和基本练习方法。专题二:弯道跑与身体健康、自主探究学习。运用问题的导入,进行分组探究活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了解弯道跑与健康的关系,提高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进取、积极向上的体育思想。专题三:弯道跑的拓展练习----“十字接力”。通过”十字接力”的拓展练习,把学生带回体育竞赛当中,让学生在竞赛学习知识,学会团结合作,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运动技能:使学生理解弯道跑的技术原理,明确跑的目的是发展速度,为弯道跑奠定基础;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在运动过程的体验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在自主学习探究中,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自信心。社会适应:在学习技能、互教互学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通过多种练习提高学生弯道跑的能力,引导学生认知弯道跑对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在体育运动中正确运用弯道跑技术,建立终身体育思想,坚持锻炼的习惯和意识,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形成健康的人格。

1.弯道跑练习方法有哪几种?

主题单元2.弯道跑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设计

3.练习”十字接力”的要素有哪些? 专题一:弯道跑的基本技术。(一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弯道跑与身体健康、自主探究学习。(一课时)专题三:弯道跑的拓展练习-”十字接力”。(一课时)

专题一 所需课时 弯道跑的基本技术。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本专题是整个单元的基础,通过视频、网络、教师的讲解,及自主探究,掌握弯道跑的技术,知道弯道跑的练习方法,理解弯道跑对身体健康的作用,怎样克服离心力,提高弯道跑的成绩,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对这一项目的学习,激发练习热情,在练习中理解弯道跑克服离心力的重要意义,逐步把弯道跑熟练应用到体育运动中。

1、举例说出3种有弯道跑的运动项目。

专题问题

2、弯道跑时身体有何感觉?

设计

3、在弯道跑中怎样克服这种感觉?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和网络的相关资源。常规资源:弯道跑的技术及练习方法。教学支撑环境:学校标准田径场地 其他:录音机1台 接力棒4根 小黑板4块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活动一:观看视频、导入课题

观看比赛的视屏片段及200米奥运会片段,通过运动画面,渲染气氛。(三分钟),并导入本单元学习主题----弯道跑 活动二:问题与研讨 提出问题一:(五分钟)

1、举例说出3种有弯道跑的运动项目。

2、弯道跑时身体有何感觉?

3、在弯道跑中怎样克服这种感觉?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提问二:弯道跑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通过查阅资源学生根据理解和分析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简单评价和总结,并做好记录。切入主题,安排学习任务。

活动三:弯道跑的学习与合作探究

步骤一按照事先的准备进行分组,按能力把学生均匀分配到各组,然后由小组长组织进入指定地点分组练习;

步骤二:先进行技术动做的模仿练习(原地和小范围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然后按照要求进行十分钟的集体跑步练习(由教师设定练习方案),步骤四:教师通过脉搏的测定监控学生的运动量的大小(跑步间歇测定),随时进行调整。

步骤五:在练习的间歇过程中,教师随时讲评、表扬和鼓励,要指出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步骤六:教师要注意观察课堂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练习安全顺利进行,及时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让每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练习任务。活动四:放松与评价

1、放松活动:(配音乐)

2、反思与评价

评价的学习要素:

1、掌握弯道跑的理论知识:。

评价方法:提问与讨论、现场评价,小组和个人评价相结合。

评价指标:动作是否规范。

2、弯道跑的学习与练习。

评价要点

评价方法:互评与师评。

评价指标:弯道跑技术动作、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评价方法:使用评价量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 评价指标:(1)各组是否提出实质性的困难与问题。(2)能否积极的解答、讨论各组提出的问题。(3)能否认真的学练。

(4)分工是否明确,合作是否愉快、资料保存是否完整有序。

专题二 所需课时 弯道跑与身体健康、自主探究学习。(一课时)一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

弯道跑是中学体育教学中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通过以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与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让学生在运动中体会到成功喜悦,使枯燥的田径课程变得有趣。进而达到“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

1、跑弧线时身体的各个部位与跑至直线有什么不同? 专题问题

2、弯道跑对身体健康有何影响?

设计

3、弯道跑的技术是什么?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说明:在此列出本专题所需要的教学环境和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化资源、常规资源等和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电脑和网络的相关资源。常规资源:弯道跑的技术及练习方法。教学支撑环境:学校标准篮球场地、田径场地 其他:录音机1台 接力棒4根 小黑板4块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将本课分为四部分:

(一)热身与导入部分(7分钟)教学步骤:

1、课堂常规 组织教学所需的常规内容,主要是迅速地把学生组织起来,使学生明确课的内容和目的,集中学生注意力。

2、徒手操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运动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及主要的预防措施。振奋学生的精神,为以下的教学作好准备。

3、绕篮球场边线及三分线弧线慢跑。要求:保持距离,不许推拉;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边跑边喊号、拍掌。目的是通过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发展速度,同时又能在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调动学生的活动热情,快速有效地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问题:跑弧线时身体的各个部位与跑至直线有什么不同?

(二)实践部分(15分钟)教学步骤:

1、游戏“你追我赶”接力跑。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方法与规则进行接力跑,游戏后恰到好处的提问学生弯道跑的动作体验,在反复进行游戏比赛练习中启发学生思维弯道跑的技术要领。这样寓教学于游戏中,意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其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发挥其主体作用。

问题:弯道跑对身体健康有何影响?

2、教师示范、总结弯道跑的技术要领。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弯道跑的动作要领,学生对此已有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再通过教师的示范、总结,就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明白为了克服直道跑惯性的离心力,进入弯道时,身体必须向圆心方向倾斜。后蹬时,右脚用前脚掌内侧,左脚用前脚掌的外侧着地。摆动时,右膝关节稍向内,左膝关节稍向外。右臂摆动的幅度和力量,都应大于左臂;右臂后摆时,肘关节稍偏向右后方,前摆时稍向左前方等技术要领。这种先学后教的方法,比起那种教者发令,学者强应的传统教法,学生更乐于接受,对所学内容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3、学生反复实践体验。弯道跑是在跑进中改变行进的方向,当跑速较慢时,弯道跑是轻而易举的,但在快速的跑进中改变跑向,尤其是在幅度较大的变向,是比较困难的。它需要较强的控制身体、调整速度和判断的能力。运用启发性教学和通过学生反复练习,向学生讲解这方面的技术要求,从而使他们在快乐的实践体验中理解这些知识,达到本课的目标要求。

(三)体验部分。(13分钟)教学步骤:

1、8”字游戏。

2、教师评价。运用 “8”字抓“俘虏”游戏,来检查学生弯道跑技术的掌握情况。并以此加深体验弯道跑的技术要领,培养学生灵敏、协调等素质,提高学生快速奔跑能力。同时教师通过点评,寓思想教育于游戏竞赛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调节部分(5分钟)教学步骤:

1、教师领跳放松舞蹈,学生模仿练习。

2、在音乐伴奏下,师生同跳。

3、教师总结讲评,归还器械,师生道别。在优美的旋律、宽松的氛围中同学们随着音乐跟老师做放松练习,既提高了学生的趣味性,同时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让学生在进行美的教育的同时,又一次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之后,作课堂小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的目的。然后布置器材收回,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爱护集体财产的习惯。最后师生道别,再次拉近师生距离,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评价要点 专题三 所需课时 弯道跑技术的掌握情况

弯道跑的拓展练习-----“十字接力” 1课时 专题三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本专题在整个单元就是起到拓展提高,加深理解,提高兴趣,培养情操的作用。通过对这一项目的学习,激发对弯道跑兴趣,把弯道跑技术熟练地运用到体育锻炼中,在弯道跑接力过程中,培养激情,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团结的力量,在比赛拼搏中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意义。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运动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弯道跑的技术原理,明确跑的目的是发展速度;

身体健康:发展学生速度、耐力、灵敏和协调等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在运动过程的体验中,获得成功的感受,在自主学习探究中,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自信心。社会适应:在学习技能、互教互学的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团结协作。

1.什么是“十字接力”?

本专题问题2.决定比赛成绩的要素有哪些?

设计

3.各小组是如何安排组员参与“十字接力”比赛的?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电脑和网络的相关资源。“十字接力”的比赛方法。教学支撑环学校操场。

境 其 他 接力棒4根 录音机一台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3等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活动一:导入与研讨

1、观看“十字接力”的视屏片段。(三分钟)

2、提问、研讨与分享:(五分钟)

1、什么是“十字接力”?

2、弯道跑在”十字接力”中有什么作用?

3、”十字接力”的技术要点是什么?

学生分组研讨,根据理解和分析归纳总结,每组选派一位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交流作简单评析和总结,并做好记录。活动二:”十字接力”

步骤一:教师按照事先的准备进行分组,分组要把能力不同的学生,包括素质一般的学生均匀分配到各组。

步骤二:由小组长到老师处抽取接力棒,接着按照要求进行五分钟的讨论比赛准备方案,确定参赛队员顺序。

步骤三:教师宣布比赛规则,违规处理办法,比赛注意事项以及计分的方法,教师通过视频、音乐等方法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体验、探究、合作、求胜的欲望,以求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步骤四:当教师宣布比赛开始后,各小组展开激烈的角逐,教师要注意观察比赛状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活动顺利,确保学生安全,提醒及记录违规情况,及时给与学生必要的帮助,让每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比赛。

步骤五:当各组全部完成比赛后,集合队伍宣布比赛成绩,进行及时的讲评。

反思与研讨:分组带着以下问题反思与研讨,各组做好记录,1、各组如何安排比赛的人员,为什么这样安排?

2、实践的反馈是否可以修改方案,建议提出最合理方案?

3、如何提高成绩?

4、谈谈合作的快乐体验。

学生自我评价,总结发言,提出问题,回答老师的问题。记录小结的情况,打出分数。教师总结,评价。活动三:展示交流。1.获胜小组展示自己的比赛方案,感受胜利的喜悦。介绍获胜体验。进行表彰鼓励。

2.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指出有点和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3.回答老师的问题,参与和胜利哪个重要? 教师总结。评价要点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掌握”十字接力”的基础知识:。评价方法:现场评价,讨论与交流。

评价指标:

1、十字接力”的方法。

2、接力”的方法与能力。评价方法:现场比赛。

中学语文单元思维导图 篇5

适用年级 所需时间 水平四 课内5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实心球是中学体育教学必修项目,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投掷项目。投实心球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弱,协调性、腰腹肌力量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头痛的项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以多种游戏练习形式,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主题单元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三个专题:专题一,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运动价值认识。通过学生对这一运动的深入了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专题二,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与运动能力练习,通过练习基本的技术动作与运动能力锻炼,掌握基本的技术动作;专题三,动作展示及运动能力评价。通过学习学会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并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1.运动参与:小组配合,相互指导,养成终身体育习惯

2.运动技能:通过学习了解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的动作组合,学生能够基本掌握动作技术

3.身体健康: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上肢肌肉力量,发展投掷能力

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体验和分享通过锻炼达到练习预期目标的愉悦和成功感,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 对应课标

1.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 2.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 3.全面发展体能,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4.体验和分享通过锻炼达到练习预期目标的愉悦和成功感,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

1.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的发力动作和发力顺序是什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么?

2.怎样联系和改进上肢的鞭打动作? 3.如何做好发力动作的连接?

专题一: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运动价值认识(1课时)

专题划分 专题二: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与运动能力练习(3课时)专题三:动作展示及运动能力评价(1课时)

专题一 所需课时 专题一概述 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运动价值认识 课内1课时

本专题学习将按照课前分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处理资料,并在课上进行分组展示;课上积极营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最后通过“知识竞赛的现场模拟”的方式巩固学习成果,增强运动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本专题的学习重点是学生通过相互的合作与交流对投掷类运动形成正确的认识,难点是能真正能从内心深处调动积极学习的热情。专题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积极做好有关健美操运动的材料搜集工作,课内积极展示; 运动技能:学习投掷运动的相关知识,认识其健身价值;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提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专题问题设计 1.能设计出几种实心球的安全投掷技术? 2.投掷能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网络

多媒体设备

多媒体教室

境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纸、笔

活动一:展示

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搜集关于“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的资料,小组合作,初步形成小组的观点。教师梳理各小组观点,并作简要点评,各小组对教师的点评做好记录。活动二:小组的合作、探究活动

1、小组合作探究问题:(1.)能设计出几种实心球的安全投掷技术?(2.)投掷能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学生交流,小组长总结小组观点,确定一名组内同学记录并代表小组发表观点。

3、教师对各小组的观点进行梳理并总结,各小组记录。活动三:观看投掷类活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1、学生观看教学视频。

2、小组讨论:投掷类活动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

3、教师讲述人类投掷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健身价值,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评价要点

专题二 所需课时 专题二概述

1、对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运动认识上的评价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小组代表能否全面、具体、深入的阐述运动价值,并形成清楚的文字记录。2.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 评价方法:小组评价

评价指标:(1)学生能否主动参加小组学习,并积极发言。

(2)在学习中能否参与运动实践,并积极代表小组展示。

(3)活动中能否帮助其他同学或小组共同进步。3.资料收集与处理能力的评价 评价方法: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1)能否快速、准确的通过多种电子或非电子渠道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

(2)能将收集的资料、图片、视频详细整理,并能很好的呈现。

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与运动能力 课内3课时 本专题需要用3个课时来完成,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并发展上下肢力量,形成一定的运动能力。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能掌握技术动作及要领;难点是上下肢发力动作的递进连接。专题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积极参与游戏性活动,并能很好的完成小组展示任务; 运动技能:掌握基本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 身体健康:发展体能,培养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帮助小组成员改进技术动作、合作能力。

1.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的发力动作和发力顺序是什专题问题设计 么?

2.怎样联系和改进上肢的鞭打动作? 3.如何做好发力动作的连接?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教学支撑环操场

境 其他 学习活动设笔、计分板等 网络 电视 计

专题二 第一课时:

学习各部位发力动作、发力顺序及出手方向。通过坐投,对墙投等方法解决腰腹发力和出手方向。通过立卧撑提高下肢力量。

在教学中对学生动作及时作出评价,引导学生挑战自我。第二课时:

复习第一课内容,改进上肢鞭打动作体会发力动作的递进连接。通过用绳子的徒手练习改进上肢鞭打动作。通过连续蹲跳提高下肢力量。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引导学生挑战自我。第三课时:

复习第二课内容,改进下肢的蹬地动作。

通过实心球的前抛后抛提高下肢的蹬地发力及动作的协调能力。通过俯卧撑与静力支撑提高上肢力量。

在教学中参与学生自评互评,引导学生挑战自我。

1、对健美操基本步伐的评价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1)动作是否正确、幅度是否到位。

(2)动作与节奏一致

2.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

评价方法:师生评价

评价指标:(1)学生能否主动参加小组学习,并积极发言。(2)在学习中能否参与运动实践,并积极代表小组展示。(3)活动中能否帮助其他同学或小组共同进步。

专题三 所需课课内1课时

时 专题三概述

本专题需要用1个课时来完成,通过学习掌握健美操的上肢动作及部分组合动作,学会组合动作的练习方法,为自主学习成套动作做好准备。

本专题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学生能规范的做出上肢动作,并与下肢动作协调一致;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较为熟练的完成部分组合动作。最后,通过小组擂台赛的形式进行展示,组间进行评价。动作展示及运动能力评价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是协调的上下肢动作,创造更好的成绩; 专题学习目标

运动参与:主动进行自主学练,并积极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探究活动;

运动技能:掌握规范的连贯的原地双手投掷实心球技术动作; 身体健康:发展上下肢的协调性,提高学生的上下肢力量;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体验和分享通过锻炼达到练习预期目标的愉悦和成功感,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专题问题设计

1、如何使原地投掷实心球更远?

2、组合动作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整?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 信息化资源 教学支撑环操场

境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 专题三 第一课时:

了解实心球考核方法、标准及考核。纸、笔、计分表等 网络 电视 通过考核明确自己的能力并不断挑战自我。(分组和分类考核,给学生定下不同的等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对考核作出统计与评价。

1、对单个动作的评价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1)动作是否正确、连贯。(2)上下肢动作协调、自然 2.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

评 价 要 点 评价方法:师生评价

评价指标:(1)学生主动参加小组学习,并完成小组分配的任务

(2)在学习中主动参与运动实践,并积极代表小组展示(3)活动中帮助其他同学或小组共同进步

3、创新精神的评价

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6

一、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案例

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从而,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例如,在地理教学中讲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中可以以“干旱灾害”为例,教学的流程如下:首先,可以播放“干旱灾害”的实况录像,导入新课,使学生对干旱灾害有一个感性认识,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其次,指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在一张白纸上写上“干旱灾害”,周围留出空白。从中心的“干旱灾害”开始,使思维向各个方向自由发散,自然地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将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支连接起来,然后把主要分支连起来,依此类推;在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尽可能使用颜色,这样能够刺激大脑兴奋,给创造性思维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再次,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和问题;学生每个人画出自己已知干旱的资料或意念,然后将各人的思维导图合并及讨论,并决定哪些较为重要,再加入新意念,最后重组成为一个共同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组员的意见都被考虑,提升团队归属感及合作。共同思考时,也可产生更多创意及有用的意念。最后的思维导图是小组共同的结晶,各组员有共同的方向及结论。也可以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类,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把归类后的问题分发到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分析解决问题,最后,师生合作,共同丰富思维导图。

二、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思维导图,首先是心智,然后再是图。心智是核心,图是载体,是表现形式。所以在地理教学的前期,首先要从学生的心智模式的引导开始入手,由浅入深,由远到近地打破学生传统的心智模式,实现学生从线性思考变成放射性思考,平面思考的转变。作为老师可以给予学生的更多引导,而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转变思路与做事方法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的目标,而改变是需要时间的累积。

使用思维导图效果就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学过的所有地理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与整理,这样对于所学过的知识及其知识点逻辑之间会变得更加条理清晰。让学生尽快掌握思维导图这个能打开学生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同时让学生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象,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大脑呈现最佳表现状态。

三、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地理教学中,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地走,一章一章地学,不太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学习一门学科前首先应了解这一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能使所学的知识更容易把握。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每天做一张思维导图。把当天学到的地理课堂内容做成一张导图,内容包括学到的难点、要点、定理等等。这是对一天所有学过的知识最有效的整理和梳理的过程,也是对所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仓储式管理的最好方式。如果知识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存储,就是像工具扔在杂货堆,需要用的时候就是翻天覆地地去找。每周完成一张总思维导图,把一周做的思维导图整理成一张大的思维导图,每节地理课一个分支,把一周所学到的所有的地理知识进行分类汇总。这是一次高效率的强化复习的过程,前面学过的知识,通过几天的消化和沉淀之后,一定有了许多的新的感悟和体验。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头脑清晰,一目了然。既有整本书宏观把握又有细致到章节的微观应对方法。这一步骤很重要,否则,只是把过去考卷做一遍,仍然会感到杂乱无章,答题时就没有把握。在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做得可大可小,大图是总的框架,在总图的框架下,再切分多个块面,每个块面就是一张小的迷你思维导图,上面再有更细致的要求和例题。

四、总结

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图像的使用可以加深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思维导图也可以说是一个帮助我们思考的工具,因为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把我们的思考过程可视化,能够帮助我们理清头绪整理思路。

摘要:思维导图一个非常优秀的学习工具和方法,它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和速度,它更关注学习的质量和品质。把思维导图引进地理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我们的学习资源,而且通过思维导图可以使我们学习地理的效率更高,效果更持久。

关键词:思维导图,地理,应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故乡蛙声散文下一篇:矿井通信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