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下册品德与社会单元教学计划(精选12篇)
本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由生活中的快乐、拥有好心情和尝尝苦滋味三课组成。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什么是快乐,感到生活中的快乐,指导学生学会积极快乐的态度面对生活。
2、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关键是如何减少那些人为的烦恼及在有了烦恼如何面对。
3、让学生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挫折与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它们,挫折与失败将成为人生的财富、进步的阶梯。
三、教学建议:
学生升入高年级后,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他人和外在事物都有较强的敏感度。但是面对自己与外界在互动中所发生的困惑和冲突,不少学生不知道怎样面对,容易被动、任性的情绪化处理问题,而不是寻求积极地解决方式。
1、本单元侧重于通过阅读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进行互动,互相启发,互相碰撞,以达到不断提升对问题的认识水平。
2、事例来源于学生生活,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生活中感受,让学生自发自觉地悟出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四、课时分配:
情感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 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众所周知, 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能将台下的观众牢牢地吸引, 让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随着主持人情绪的变化或悲、或哀、或怒、或喜。一首好听的乐曲, 只要前奏一响, 就能拨动听众的心弦, 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 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为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做好铺垫, 犹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让学生“心随我动”, 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 让学生如饮甘泉、如品香茗, 流连忘返。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 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 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
1. 了解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 用列举案例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努力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 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 为课堂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情景, 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问题, 从而获得顿悟, 达成教学目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 复习效果好。
品德与社会复习课偏重于说理论事, 内容抽象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时地运用案例教学法, 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 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 加深感性认识, 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若教师再巧妙地进行分组自由讨论, 让学生大胆交流, 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示机会, 让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和探索, 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 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
3.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类型:
典型性案例教学、趣味性案例教学、生活性案例教学。
二、案例教学法在品德与社会复习课中的应用
1. 在复习中需要为学生树立行为典范的内容时, 使用典型性案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当教育学生在思想和言行上都要着眼社会大众、服务大众时, 这就需要使用典型性案例, 为学生树立行为楷模。
案例:在复习好女孩好男孩时, 可以设计找出自己崇拜的男性杰出人士和女性杰出人士。
他, 有矫健的身影;他, 有猎豹一般的速度;他, 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刘翔。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比别人挥洒了更多的汗水。有人问他为什么, 他只说了两个字———中国。面对困难他不屑一顾, 面对挫折他从不低头, 他的速度突飞猛进, 很快就成为国家队里的“飞人”。
讨论:从刘翔的故事中, 你懂得了什么?作为一名小学生, 从现在开始, 你应该怎么做?
运用典型性案例比枯燥地要求学生要认真学习, 要努力为社会作贡献, 其效果要好得多。但教师在使用典型性案例教学时, 最好少用或不用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 避免负面影响, 做到选用案例坚持正面教育为主, 反面教育为辅的原则。
2. 在复习比较抽象的内容时, 使用趣味性案例。
一、说本册教材
1.教学知识的整合
我将本套教材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按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进行了整合。生活教育有“安全地生活”“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生活中讲规则”“健康的生活”“交通连着你我他”等主题;思想教育有“在集体中成长”“心中有祖国”“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主题;科普教育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和“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地理环境教育有“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放眼世界”和“只有一个地球”等主题。
2.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下设的三个学习主题里面生成许多的小话题,那些内容在问题的设计、话题的选择、版式的设计等方面都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如小博士卡通形象贯通教材,反映实际生活的照片,精美生动的图画都是学生喜欢的。整套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设计了从国家、世界着眼,从自我、家庭、学校、家乡着手,利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体验或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对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1.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鉴于此我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课前材料的准备,充实教学内容:作为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学生缺少一定的基础,这对于上课的老师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这个搜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习俗》这个单元时,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搜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通过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拓展教学空间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课堂和社会两大阵地,或是创造相关情境,或是安排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进行体验。在教学《生活中的消费》时,我会引导学生到不同的消费场所调查访问、实际购物、研究购物的技巧,充实购物知识,真正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要突出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本身是一门教育学生能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课程,但是有个别老师把品德与社会上成了历史、地理,抄吧,背吧,严重地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建议课堂上老师尽量挖掘教材的情理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整个课堂充盈着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品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做到行动和思想是统一的,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例如,有一次我们班学生给一位同学过生日的同时我加入了教学内容,让同学们进行购物交流,活动结束之后,大家都自觉地将教室打扫干净了。
2.评价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在教学中全方位地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星级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包括:鼓励为主,分层评价;方式多样,综合评价;呵护学生,宽容评价;共同参与,多向评价;体验成功,多次评价。这是我县根据新《课标》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评价手册。实行星级评价:内容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同学互评、老师评价,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评价记录作为依据,然后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评出来星级学生荣登教室内的光荣榜。这也是我们评选年度全面发展学生的一个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指出: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既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方面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容忽视的教师和学生资源。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
(2)有效使用多媒体资源。我们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早在四年前每个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并且教室和办公室都安装了教育网,每个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所以,我们的课堂有了这些资源将更加鲜活起来。如,在建党90周年时,播放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
(3)充分开发和利用好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引领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去亲身体验、感悟。
品德与社会就是要本着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去进行教学。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一)单元结构和主题思想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主题一:家人的爱。主题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主题三:来自社会的爱。
本单元的主题思想是:
1.让学生感受家庭中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懂得父母为培育自己付出了许多的辛劳,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2.理解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3.体会学校里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对少年儿童成长所给予的关爱,学会尊敬学校的一切工作人员;
4.感受党和政府对少年儿童的关爱,知道国家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保证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保护少年儿童的法律条文和法规。
本单元中各课的主题思想是:
主题一:家人的爱。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哺育。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家庭生活实际,感受家人给予自己的关爱。懂得正是由于有了家人的爱,才使得自己能健康成长。
主题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懂得爸爸妈妈对自己成长的关心,知道爸爸妈妈关爱儿女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初步懂得理解父母,与父母沟通,了解爸爸妈妈的喜怒哀乐。知道用自己的行为为爸爸妈妈分忧,从小学会体谅父母,学会用自己爱的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主题三:来自社会的爱。让学生认识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条款,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
本单元以爱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生活情景,去感受、体验理解家人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深切而厚重的爱;学校老师对自己成长付出的无私的爱;社会对少年儿童成长给予的关爱。由于现阶段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只知道受爱,不知道爱人,在家不知道爱父母,在学校不知道爱老师和同学,在社会上不知道爱他人。因此,本单元努力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活动,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他人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爱他人。
主题一:《家人的爱》。教学时可组织这样几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呵护小鸡蛋”的活动。第二个活动是“听爸爸妈妈讲故事”。第三是“难忘的经历”活动。第四个活动“名字的故事”。第五个活动“家人哺育我成长”。第六个活动“无私的爱”。主题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时可组织开展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悄悄话信箱”活动。第二个活动是“假如我来做父母”。第三个活动“爸爸妈妈的心声”。第四个活动“给爸爸妈妈献爱心的活动”。主题三:《来自社会的爱》。教学时可组织这样几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采访学校工作人员”。第二个活动是“学校里为我们服务的人”。第三个活动“社会对我们的关爱”。
(三)单元课时计划
每课2课时,单元评价2课时,共8课时。
第一课 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2、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教学重难点:
体会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教学准备:
1、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观察记录;
2、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二、活动组织
活动一:
1、引导学生阅读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名字是谁起的,它的含义。
3、参照4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保护一个生鸡蛋一天。再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活动三:
引导学生看6页的故事与思考,读懂两份账单的含义。
活动四: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五:
1、分组讨论:家人严格要求自己,严厉对待自己的错误,就不爱自己吗?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教师小结:我们要懂得家人的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做好自己的事情,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活动六:
引导学生读《游子吟》结束全课。深入体验自己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也爱爸爸妈妈。
板书设计:
养育是爱
关心是爱
1、家人的爱 要求是爱 都是爱
严格是爱
严厉是爱
教学反思:
第二课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教学准备:
课前完成好“小记者在行动”。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指导学生看第8页的图,提出两个“为什么”,导入课题。
2、讨论、交流:
为什么爸爸妈妈会这样?
二、了解父母愿望
组织交流:爸爸妈妈的愿望和自己的发现。
三、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
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无刻不倾注着他们的爱。爸爸妈妈的点点滴滴都倾注着对儿女的爱。你能说说爸爸妈妈在你成长道路上付出的爱吗?
1、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2、教师随机评价。
3、齐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四、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五、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板书设计:
2、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教学反思:
第三课 来自社会的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和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2.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板书课题: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第12、13页的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2.社会的爱
(1)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看第16页的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2)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3)看第17页的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4)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板书设计:
3、来自社会的爱
教学反思: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9分)
1、日寇在我国华北地区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军民有3500万人丧生,是最多的国家。3、1945年8月6日,美国空军将一枚原子弹投向日本的市。
4、是纳粹德国修建的最大的一座集中营,有人在这里被杀害。
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武器和武器的使用,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继续生存。
6、和是和平的象征。
7、每年的月日是国际和平日。
8、红十字会的精神是“、、”。
9、在当代,与是世界的两大主题。
二、选择填空:(8分)
1、右面的标志是()
A联合国会徽B国际红十字会标志C世界卫生组织标志
2、为抢救中国伤员不幸牺牲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是()
A 约翰.拉贝B 宋庆龄C白求恩
3、国际上为捍卫和平作出贡献的组织有()
A国际红十字会B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C无国界医生组织
三、判断。(4分)
1、多年的战争使伊拉克成为世界上受地雷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由世界各国的儿童分别代表本国儿童共同签订的公约是《和平条约》。()
3、国际红十字会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阿里。()
4、世界卫生组织的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
5、宋庆龄是第一个在国际讲坛讲汉语的人。()
四、简答题(9分)
1、有人说战争离我们很远,我们没有必要去关注战争,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什么?
第十三课 我的这6年
教学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成长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身体长高了,变得结实了,会了解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事物,会通过阅读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学会了许许多多以前不会的本领。帮助学生形成反省、反思的良好习惯,教会学生全面、客观地看待自己。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欣赏自我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了自己健康地成长。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十三课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1.请同学向父母查询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穿过的衣服、鞋子、用过的餐具等等、2.准备好上课示范用的成长记录的展板以及“比一比,多惊喜”的《成长记录》表格。导入
1.出示数张班上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全班同学猜猜是班上的哪几位? 2.请其余同学准备好自己的照片。教学互动一
1.师:我这里有几张照片,都是咱们班上同学的,你们能猜猜是谁吗? 2.将同学猜的同学请上讲台,和照片站在一起。3.再请出真正的照片主人,请同学对比看一看。4.请同学描绘他们外形上的变化。教学互动二
1.师:有谁还记得小时候的玩伴吗?
2.引导学生回忆现在依然保持联系的玩伴,描绘他们的变化。教学互动三
1.师:除了可以用展板来表现我们的成长过程,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哑剧小品把你的变化、你的成长过程演出来给大家看。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品的编排方案。3.请1-2组同学上台表演。
结束过程:教师总结同学们童年的欢乐。
第十三课 第2课时
导入
请全体同学回忆6年小学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教学互动一
1.师:6年小学生活一晃就要过去了,此时此刻同学们印象最深的可能是某次小小的成功带来的喜悦,也可能是一次小失败留给自己的遗憾,这些往事都是那么值得回味,我们还是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深情回忆吧!2.请一位同学朗读刘慧美同学的回忆。教学互动二
1.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这样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呢? 2.让学生尽情倾听自己的成长点滴以及收获和感悟。教学互动三
1.师:在你的经历中,有没有什么人给你提供特别的帮助?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当时的你能够渡过难关吗?你接受了帮助时,向对方表示感谢了吗?如今,你对他们仍怀有感激之心吗?
2.请同学朗读《情谊》这篇文章。
3.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体验,说出自己要感激的人和事。教学互动四
1.读《我们再看您一眼》一文。2.让学生说说听完后的感受。
3.组织学生交流,如果要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心意,如何表达呢? 结束过程:
请同学根据上述回忆确定自己参加《我这6年,谢谢你!》综艺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第十四课 去中学看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了解中学的课程设置、作息时间、学习方法等。2.让学生在了解中学生行为规范的过程中,自己对照找出差距,自我调整,并确定努力的方向。未来生活充满向往,树立自信心,同时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十四课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去附近的中学了解情况。
2.和准备去参观的学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联系,确定参观日期和开展活动的具体内容。导入
师:再过不久,你们每个人就要上中学啦!你们高兴吗?你们想像过中学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有亲戚或邻居的孩子正在中学学习吗? 教学互动一
1.请做好准备的同学介绍他所见过的中学。2.老师出示准备好的照片。教学互动二
1.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放置到未来的中学生活中去,设想自己可以为新的班级承担什么工作。
2.小组相互交流。
3.教师鼓励学生们交流,还可以帮助大家大胆设想自己示来的角色。教学互动三
教师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和往届毕业生的反馈情况,告诉学生中学和小学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同学们身上具备的优势在中学生活的哪些方面还可以保持。教学互动四
1.布置第二天参观中学要注意的事宜。
2.逐项解释采风纪要的项目,并阐述认真做好纪要的重要意义。结束过程
动员大家为了参观中学尽可能全方位准备。
第十四课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1.准备好交通工具,或确立步行前往中学参观的具体路线。2.和所去中学的相关人员共同商定参观和访谈的具体详细的方案。3.收集并评价参观中学的记录。4.邀请介绍经验的相关中学生。导入
1.教师出发前再次强调纪律和安全,提醒应带的纪要记录本。2.确定活动的分组名单和组长人选及职责。教学互动一
各小组根据《中学一日采风纪要》的各项条目在中学相关老师或同学的带领下一一观摩、填写。教学互动二
记录不同年级的课程表,特别是初一课程表的特点。教学互动三
1.参观并记录跟学习生活密切联系的各场馆,如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的进入要求。
2.各小组作整理 教学互动四
1.组织小组讨论:对照看到的中学生活,自己已经具有哪些优势? 2.继续讨论:自己的担优有哪些? 教学互动五 1.访谈学哥学姐。教学互动三
1.组织同学进一步讨论,为迎接中学生活,自己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2.师:同学们对中学生活有这样那样的担心,大家能不能开动脑筋,想想办法,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改正自己的不足,为适应中学生活想出一些高招呢? 3.组织小组同学交流,然后请部分学生发言。
第十五课 我们的毕业典礼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对毕业典礼的设计和准备,初步了解组织学校活动的程序,初步具备设计班级、学校活动的能力。
2.亲身体验对小学生涯的回顾,总结和惜别,具备中小学过渡时应有的心理准备。唤起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同学胸怀理想、展望未来的豪情。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十五课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1.往届毕业典礼资料。2.中学毕业典礼资料。导入
播放一段以往的毕业典礼录像。教学互动一
请同学针对录像提问,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学互动二
组织同学评价所看到的录像中包含了哪些道理。教学互动三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上提供的三个小学毕业典礼的场景。教学互动四
1.请同学自己谈谈喜欢这样的毕业典礼形式吗?还有没有听说过其他形式的毕业典礼? 2.同学们自己设计毕业典礼,有好的创意吗? 结束过程
征集下节课上交的毕业典礼的主持人串词和方案。
第十五课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1.老师充分阅读并仔细评价学生上交的毕业典礼方案,选择其中比较优秀的2-3个。2.选出班级模拟毕业典礼的主持人。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根据你们的方案模拟我们的毕业典礼。教学互动一
1.分别选择2-3个班级中较好的方案,进行毕业典礼活动的模拟。2.组织同学分组讨论、比较、修改,整合出比较完善的方案交给学校待选。教学互动二
师:毕业在即,同学们是不是对同学之间的友情还很眷恋?是不是对老师、对母校有所很多话要说?大家交流一下。教学互动三
组织学生朗读课本上的“历史资料”,并请几位同学说说读后的感受。结束过程
一、调查体验,唤醒积累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综合性的内容越来越多,对学生资料搜集的要求相当高。因此,课前调查体验这一教学环节逐渐成为品德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内容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与掌握。学生的调查体验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的课上活动、体验做好准备,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如在《我长大了》一课教学中,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可以让学生搜集能证明自己长大的证据,比如小衣服、相片、玩具等等,这些资料比较简单、直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难度不大。在《交通带来的问题》一课中,面对四年级的学生,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调查体验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调查研究交通带来了哪些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方法等。
教师在设计课前调查体验的内容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既要有明确目的,又要有难易程度的变化,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二、引入话题,吸引学生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抓准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将心设计的导课环节,能够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发展智能。
如在导入《我的课余生活》时,设计“才艺大展示”活动。听歌曲《童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你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双沐、等待着寒暑假吗?这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快乐、幸福的时刻总是那么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下面我就来采访一下你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样美好的时光呢?投影仪展示学生参加业余生活的照片,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秀一秀。大家的课余生活如七色彩虹般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起走进《我的课余生,活》。
话题的引入方法有许多,比如歌曲导入,故事导入,动画导入等等,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不同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情感共鸣
教师利用学生课前的活动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这里的合作交流,老师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它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合作交流的载体是活动,学生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
如五年级的《我是自己的主人》的教学,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小故事。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小组推荐—名代表进行汇报。独立思考让学生们有所启迪,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再—起来听录音故事《敢与“大师”对话》。学生们也像汤姆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也能与“大师”对话,向“大师”质疑了。
四、精心引导,提升认识
经过活动开展和交流获得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只是经验,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升华情感体验。
1.补充材料,指导行为
教师要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补充材料模拟生活情景等,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目标。同时,结合材料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其新的生活。比如《姊山陵前》的教学,老师可以恰当地、适时地补充有关的案例、图片、文字等资料,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具体。
2.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求得新的发现,提升新的认识,升华自己的情感。如《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中,在“推荐特产,宣传家乡”环节上,老师设计“金牌旅行社的金牌导游”环节,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调查,能大胆地向别人介绍家乡的某些特点的能力。
五、课后践行。形成品德
品德的形成更重要的在于课后践行,它是检验道德形成的根本。老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向课外扩展延伸,开发与运用小学德育资源,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去践行,让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得到真实感受,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中要走出教材,结合班级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需要,再重组教学内容,进行品德教育课外实践。学校的晨会、班会、队会活动等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时间,可以紧密结合品德教材内容的某个话题,和这些活动课相结合,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进行品德教育课外践行,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用。利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演绎德育的教育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乐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反复体验感悟,有利于他们内化道德认识。
总之,品德课堂上初步形成的道德观要及时地去实践,及时地去评价,才有利于促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一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探求知识、情感体验、道德实践的终止,而应是一个新的生活的开始。优化《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扎实品德形成过程
王瑛
优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理清教材与活动、教与学、过程与结果、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探究;在活动中发展认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笔者在开展《小学德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运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中从活动到体验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优化德育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调查体验,唤醒积累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综合性的内容越来越多,对学生资料搜集的要求相当高。因此,课前调查体验这一教学环节逐渐成为品德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内容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与掌握。学生的调查体验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的课上活动、体验做好准备,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如在《我长大了》一课教学中,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可以让学生搜集能证明自己长大的证据,比如小衣服、相片、玩具等等,这些资料比较简单、直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难度不大。在《交通带来的问题》一课中,面对四年级的学生,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调查体验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调查研究交通带来了哪些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方法等。
教师在设计课前调查体验的内容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既要有明确目的,又要有难易程度的变化,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二、引入话题,吸引学生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抓准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将心设计的导课环节,能够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发展智能。
如在导入《我的课余生活》时,设计“才艺大展示”活动。听歌曲《童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你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双沐、等待着寒暑假吗?这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快乐、幸福的时刻总是那么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下面我就来采访一下你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样美好的时光呢?投影仪展示学生参加业余生活的照片,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秀一秀。大家的课余生活如七色彩虹般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起走进《我的课余生,活》。
话题的引入方法有许多,比如歌曲导入,故事导入,动画导入等等,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不同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情感共鸣
教师利用学生课前的活动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这里的合作交流,老师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它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合作交流的载体是活动,学生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
如五年级的《我是自己的主人》的教学,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小故事。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小组推荐—名代表进行汇报。独立思考让学生们有所启迪,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再—起来听录音故事《敢与“大师”对话》。学生们也像汤姆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也能与“大师”对话,向“大师”质疑了。
四、精心引导,提升认识
经过活动开展和交流获得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只是经验,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升华情感体验。
1.补充材料,指导行为
教师要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补充材料模拟生活情景等,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目标。同时,结合材料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其新的生活。比如《姊山陵前》的教学,老师可以恰当地、适时地补充有关的案例、图片、文字等资料,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具体。
2.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求得新的发现,提升新的认识,升华自己的情感。如《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中,在“推荐特产,宣传家乡”环节上,老师设计“金牌旅行社的金牌导游”环节,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调查,能大胆地向别人介绍家乡的某些特点的能力。
五、课后践行。形成品德
品德的形成更重要的在于课后践行,它是检验道德形成的根本。老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向课外扩展延伸,开发与运用小学德育资源,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去践行,让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得到真实感受,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中要走出教材,结合班级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需要,再重组教学内容,进行品德教育课外实践。学校的晨会、班会、队会活动等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时间,可以紧密结合品德教材内容的某个话题,和这些活动课相结合,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进行品德教育课外践行,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用。利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演绎德育的教育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乐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反复体验感悟,有利于他们内化道德认识。
总之,品德课堂上初步形成的道德观要及时地去实践,及时地去评价,才有利于促成学生的道德行为,一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的结束,并不是探求知识、情感体验、道德实践的终止,而应是一个新的生活的开始。优化《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扎实品德形成过程
王瑛
优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堂教学过程,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理清教材与活动、教与学、过程与结果、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探究;在活动中发展认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笔者在开展《小学德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运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中从活动到体验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优化德育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调查体验,唤醒积累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中综合性的内容越来越多,对学生资料搜集的要求相当高。因此,课前调查体验这一教学环节逐渐成为品德教学有效实施的必要前提,内容设计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课的学习与掌握。学生的调查体验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学生的生活积累,为学生的课上活动、体验做好准备,使学生能顺利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如在《我长大了》一课教学中,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可以让学生搜集能证明自己长大的证据,比如小衣服、相片、玩具等等,这些资料比较简单、直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难度不大。在《交通带来的问题》一课中,面对四年级的学生,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调查体验的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调查研究交通带来了哪些问题?进而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和改进的方法等。
教师在设计课前调查体验的内容时,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出既要有明确目的,又要有难易程度的变化,同时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二、引入话题,吸引学生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抓准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将心设计的导课环节,能够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发展智能。
如在导入《我的课余生活》时,设计“才艺大展示”活动。听歌曲《童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你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双沐、等待着寒暑假吗?这是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快乐、幸福的时刻总是那么让人记忆犹新,回味无穷。下面我就来采访一下你们,你们是怎样度过这样美好的时光呢?投影仪展示学生参加业余生活的照片,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秀一秀。大家的课余生活如七色彩虹般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起走进《我的课余生,活》。
话题的引入方法有许多,比如歌曲导入,故事导入,动画导入等等,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题设计不同的方法。
三、合作交流,情感共鸣
教师利用学生课前的活动收获,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通过游戏、表演、讨论等形式,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这里的合作交流,老师们不要简单地理解为学生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它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合作交流的载体是活动,学生通过一个个的活动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品质。
如五年级的《我是自己的主人》的教学,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有关中外名人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小故事。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每小组推荐—名代表进行汇报。独立思考让学生们有所启迪,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再—起来听录音故事《敢与“大师”对话》。学生们也像汤姆一样善于发现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也能与“大师”对话,向“大师”质疑了。
四、精心引导,提升认识
经过活动开展和交流获得的结论,对学生而言只是经验,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升华情感体验。
1.补充材料,指导行为
教师要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补充材料模拟生活情景等,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它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目标。同时,结合材料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引导其新的生活。比如《姊山陵前》的教学,老师可以恰当地、适时地补充有关的案例、图片、文字等资料,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具体。
2.总结提炼,升华情感
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学习内容和方法,体验活动的快乐,丰富获得的情感体验,求得新的发现,提升新的认识,升华自己的情感。如《请到我的家乡来》教学中,在“推荐特产,宣传家乡”环节上,老师设计“金牌旅行社的金牌导游”环节,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整理资料,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调查,能大胆地向别人介绍家乡的某些特点的能力。
五、课后践行。形成品德
品德的形成更重要的在于课后践行,它是检验道德形成的根本。老师要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向课外扩展延伸,开发与运用小学德育资源,让德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中去践行,让学生们通过亲身经历得到真实感受,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中要走出教材,结合班级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需要,再重组教学内容,进行品德教育课外实践。学校的晨会、班会、队会活动等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时间,可以紧密结合品德教材内容的某个话题,和这些活动课相结合,捕捉教育的最佳时机进行品德教育课外践行,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用。利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来演绎德育的教育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乐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一系列的主题活动中反复体验感悟,有利于他们内化道德认识。
活动课时:3课时
活动目标:1、感受交通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
2、引导学生了解不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
3、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知道有关的家童常识
教学重点:
1、以交通的发展作为了解社会的窗口,拓展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直观的感受祖国现代化建设
2、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问题,感受交通便利的同时也能看到交通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教学策略:通过学生的所见所闻和古今的对比,了解交通的发展,感受现代交通的巨大影响。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必要的交通常识
活动主题一《交通博览会》
活动目的:
1、通过班级的“博览会”,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
2、让学生学会搜集、整理有关信息;培养参与、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1、收集。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查找一下,有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或交通设施。搜集最喜欢的交通工具的模型、照片、文字资料等。
2、分组。根据共同喜好、兴趣,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通过讨论确定一种交通工具作为展示内容。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
3、布展。每一个小组就确定的交通工具进行全面介绍,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拟订布展计划,布置分工合作事宜。
分以下几个方面。
(1)手绘一张图。
(2)自制一个模型:可以用纸折,用橡皮泥或泥巴捏成型,用萝卜、土豆、橡皮、泡沫削成型等。
(3)推选一名讲解员,就该交通工具的特点、优势、应用领域等进行简短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各小组进行交流,然后在“交通博览会”上交流小组讨论的内容。
(4)各小组展示的交通工具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
4、参观。可以邀请班上的任课教师,还有外班的老师同学来参观指导绘图和模型。
5、评比。评出最佳绘图奖、最佳巧手奖、最佳口才奖、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团队奖。
活动延伸:
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还可以以出宣传栏、办小报等更多的形式展示现代的交通工具。
活动主题二交通海陆空
活动目标:
通过学生多途径的调查搜集资料,初步了解海陆空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以及相关知识,激发他们珍视历史、崇尚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动员学生收集交通工具发展的故事,如蒸汽机的发明、莱特兄弟的故事等,找一找有关原始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等。
2、举办图片展。根据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布置展览。分海、陆、空交通工具,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海
以人力通过桨、橹、竹篙等工具使船舶前进。(即舟筏时代)
船舶的行进主要依靠自然风对悬挂于船桅上的篷帆的吹送作用为动力。(即帆船时代)
以机械力通过推进装置驱使船舶前进。(即轮船时代)
陆
通过圆木滚动来拖运重物。(即人力时代)
人类以牛、马来驮物、代步。(即畜力时代)
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的四轮汽车。(即动力交通时代)
空
热气球升空。
飞艇升空。
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
3、举行“小小故事会”活动。讲一讲交通工具发明、发展的.故事。
4、争当“小小评论员”。分小组调查一种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并比较它们在哪些方面作了改进。
活动主题三平安走天下
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意识到交通发展带的问题,就要让他们树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的意识。通过设计一种交通工具,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发挥潜能,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1)你喜欢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2)想像未来的交通工具应该是什么样的?你觉得交通工具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舒适、材料、动力、环保、节能、速度或其他)
(3)你设计的交通工具想要解决哪方面的交通问题?
2、分组讨论。
生1:无论铁轨是弯还是直,都由两根铁轨组成,这样不是很浪费材料吗?
生2:如果能有不会爆裂的自行车轮胎就好了。
生3:船只害怕大风浪,想个什么办法好呢?
生4:我想发明夜晚司机专用的眼镜。
生5:给空中的飞机加油很麻烦,如果--
3、根据你们的想像设计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可以画图,可以用文字说明,还可以用其他形式表现。再给小组设计的新型交通工具取个有特点的名字。
4、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设计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和性能,以及为什么这样设计。大家评价哪个小组的设计最合理、最新颖、最有创意。
5、活动延伸:
给你们小组设计的交通工具设计一条广告词,比一比谁的广告词写得好。
答:早先人们是用雪橇或木筏运物载人。后来驯养了马、骆驼和其他动物,人们便可以骑上它们远行了。车轮的出现和使用是在公元前约3500年,从此运载工具不断发展,从最原始的双轮马车到邮递马车再到公路上飞驰的汽车。
2、我国汽车业的发展状况?
答:1949年,我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春建起了第一汽车制造厂。1956年7月生产了第一辆载重为4吨、最高时速为60千米的货车,取名为“解放”牌汽车。经过50多年的奋斗,我国汽车工业有了巨大的进步,许多汽车厂家已经能制造出多型号、多用途、高性能的汽车,加速了我国汽车工业的现代化进程。
3、我国公路的发展状况?
答:①公路运输方便快捷。②我国已经建成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③有的地方村村通公路。
4、我国交通法规的健全情况?
答:为了加强公路交通运输的管理,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规。通过对司机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对乘客和行人进行安全教育,人们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明显增强。
5、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便利呢?
答:①内地的人们可以迟到当日的海鲜。②商场里有新鲜的蔬菜花草。消防员能迅速赶到现场灭火。④急救车能及时出诊。⑤出行方便了。
6、我国比较重要的几条铁路线。
答:①京九线②京沪线③京哈线—京广线④陇海线—兰新线⑤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7、出门在在需要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①做好旅行计划②购买一份当地旅游地图,认真阅读。③注意交通安全。④准备必须的用品。
8、怎么使用旅游地图?
答:①确认自己所在的位置。②选择要参观的景点。③确定要走的路线。④选择便利的交通工具。
9、怎么写调查报告?
答:①取舍资料,去掉无关重复或者过时的资料。②研究资料的价值。根据事物发展的状况剖析事物中人、事件、现象与研究主题的联系。③归纳提炼自己的观点。以资料为依据,通过推理论证提出自己的观点。
10、为了解决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人们想出了哪些办法来解决?
答:①司机认真学习交通法规。②交警坚守岗位疏导交通。③使用无铅汽油、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等。
11、科学家如何处理汽车尾气污染问题的?
一、如何理解有效教学
在当今课改的浪潮中,“有效教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字眼,它已逐步走近每个教师的内心深处,并且已由理论学习提升到课堂实践。记得余文森老师写的《课堂教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对于学生,如果学生投入的学习,活泼、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生命的满足,那学生对你的课就产生了期待,就达到了课堂的有效性。”笔者觉得:学科与学科之间应该是相通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也应该如此,除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教师所教知识。
二、制约影响学生课堂有效性的因素
制约影响学生课堂有效性的因素很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的知识差异制约课堂有效性的发展。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接受不同的教育、接触外界事物的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原始知识不同。因此,课堂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获取知识的方法不同,从而制约了课堂有效性的发展。
(二)学生重视程度不高、纪律松散。从学生的因素讲,在城关地区,由于教学资源有限,大班化是现在一个教学现状,导致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教师很难整体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农村地区,部分学生认为《品德与社会》属于综合科目,可以不像语文、数学学得扎实,对于考试存在侥幸心理,导致课堂的纪律松散,阻碍了课堂有效性的实施。
(三)教学方法形式化,缺乏实效。课堂中,常常呈现小组讨论、情境表演等场景,出现“学生讨论注重形式,情境表演注重课堂气氛”等现象。看似热热闹闹的课堂,但学生所学知识很少,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这样的课堂,学生的讨论时间得不到保证,在情境中的体验得不到满足,又如何谈课堂的实效性?
(四)教具单一,作业布置不灵活。现有的教学课堂,经常出现“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是课堂的常客”的现象,布置作业时也只是将课本中的重点抄一抄。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得到满足,也扼杀了学生的思维。
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并且在分目标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强调了德育的功能。因而,它再也不是“副科”了,并且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以往,我们老师在上这门课程时,总是会用来上语文或是数学课,要不然就是叫学生自习。说到底就是认为它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课,上不上都不重要。如今,它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旧的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我是你的一个旅伴,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教师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教好品德与社会要联系生活
课程标准强调:“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因为,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因而,要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知道小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要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要知道小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他们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就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一张合家欢的照片,可以回忆起浓浓的亲情;解读自己的名字,可以体会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某一次队活动成功或失败的经历,有助于理解团结合作的重要……所以,教师应十分了解自己学生的的实际情况,善于发掘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来组织教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也能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五、注重实践,发展学生能力
“活动性、开放性和生活性”是新課程的三个特点。“教”是为了“学”。所以,这次课程改革从转变学习方式的角度来谈教学的改革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也不能依靠知识的灌输和道德的说教来实现,因为,教师再精彩的讲授,也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在儿童与各种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他们丰富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获得了新知,提高了能力,在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填空。
1、()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是人们工作和学习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惜(),追求()。()的生命最美丽。
2、地球上几乎处处存在(),丰富多彩的()给大自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需要大家共同呵护才能()地成长。时候,我们要学会说“()”。
13、《未成年人保护法》内容包括()()()()()等七章五十六条。
14、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更加()的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同(),让我们热爱()留住()让()伴随我们成长。
15、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为了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要形成优
3、健康就是没有()和(),同时还要有良好的()。
4、()健康和()健康同样重要。当()的健康无法挽回时,()的健康尤为重要!
5、著名科学家()说过:“保持(),这是对自己的(),甚至也是对社会的()。”为了(),为了(),让我们都努力保持()吧!
6、每年的()月()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是人类()的重要原因之一。烟草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其中()的危害最大,()患肺癌的比常人多6倍。所以说‘吸烟等于()”。
7、中国13亿人口中烟民约占(),中国烟民约占世界烟民的(),世界上13—15岁未成年人中抽烟的占()。吸烟的原因调查有:()()()()()。
8、()、()、()、()等都是健康的杀手。
9、毒品是指()()()()以及国务院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隐癖的()和()。毒品泛滥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和()。
10、()年()月,禁毒国际会议提出“(),()”的口号,将每年的()月()日定为‘()’。
11、()是邪教产生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反对(),抵制(),崇尚()。
12、任何事物都有()的一面,也有()的一面,当()来临的良的()和良好的()。
16、()使我们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了。()的发明和使用,让我们在与病菌的斗争中取得了主动权。
17、2003年()生理学和医学奖,褒奖的是生理学与医科学科交叉碰撞产生的丰硕成果——(),他能精确地观察人体内部器官而不对其造成伤害!()是医疗诊断及其研究的一项革命性突破。它的发明人是:()(美),()(英)。
18、世界卫生组织(WHO)于年月日宣布: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WHO加紧工作,争取在2008年宣布根除危害人类健康的()。19、2003年春天,中国大地上发生了‘()’疫情,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党和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保护了人民的()。20、防治传染病,()最重要。科学防治,战胜非典时的四勤指()()()(),三好指()()()。
21、人类寿命延长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
22、电子游戏包括()游戏、()游戏、()游戏、()游戏等,他们都是()的产物。
二、简答题
1、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最新健康标准是什么?
2、影响健康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3、儿童肥胖有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4、你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故事?
4、你知道哪些身残志坚的故事?
答:①女子体操运动员桑兰姐姐在比赛中受伤,永远不能站起来了,但是却以惊人的毅力,坚韧不拨的拼搏精神战胜了病魔,重新鼓起了生命的风帆。②英国的霍金教授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他因患有肌肉萎缩性疾病而被永久禁锢在轮椅上,但是他却解开了宇宙之迷,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5、迷恋电子游戏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6、写一份珍爱生命,远离诱惑的倡议书:
7、什么样子的生活才算是健康的生活呢?
8、你还知道哪些医学新技术?
9、你知道哪些传染病,该怎么防治
1、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最新健康标准是什么?
答: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繁重的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做要做的事情。③善于休息,睡眠好。④身体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⑤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和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2、影响健康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答:①乱吃零食②无节制饮食③睡懒觉④运动少。
3、儿童肥胖有的不良后果有哪些?
答:①容易引起高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等疾病。②容易长成X形腿、扁平足、O形腿。③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④影响智力发育。⑤还会由于体型变化,活动力下降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导致儿童出现严重的心理发育障碍。
5、迷恋电子游戏会对我们造成伤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答:电子游戏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只要我们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正确选择适合我们的游戏内容,游戏也能帮助我们进步。相反,如果我们沉溺其中,不仅会荒废学业,而且会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
6、写一份珍爱生命,远离诱惑的倡议书:
答:①不吸烟,不酗酒,不进营业性舞厅、网吧等不适合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②远离毒品,拒绝诱惑。③反对迷信,抵制邪教,崇尚科学。
7、什么样子的生活才算是健康的生活呢?
答:①早睡早起。②讲究卫生。③生活有规律。④邻里和睦。⑤不暴饮暴食。
8、你还知道哪些医学新技术?
答:①超声波微创伤新技术。②激光医学
9、你知道哪些传染病,该怎么防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过程。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方法:讲解 讨论 交流 课前准备:成长包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一、听故事看脚印,体验长大
1、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家,让我们看看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它们的。(看片段)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游戏“猜猜我是谁”
出示某学生三张不同年龄阶段的照片(包括从小到大的脚印),让学生猜。师:你们看,这一行行脚印有什么变化?这一行行渐渐变大的脚印,就是我们成长的脚印。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学习第11课:成长的脚印。活动
二、收集资料,体验长大
1、师:脚印变大说明我们长大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们还发生了许许多多变化,有的是看得见的,有得是看不见的,那还有哪些变化能证明我们在长大。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活动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例举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学方法:讲解 讨论 交流 课前准备:成长包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
一、听故事看脚印,体验长大
1、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家,让我们看看小动物的爸爸妈妈是怎样关心它们的。(看图片)
2、学生讨论并交流
1、师:从小到大在我们身上发生了许多事情,有些也许你已经不记得了,有些可能模糊记得一些片段。小朋友,你们瞧,这是什么?对呀,是一片树林。树林里种着一棵棵的成长树,每一棵成长树就代表着一个小朋友的成长经历。看,这儿有一棵成长树特别漂亮,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为小朋友的成长经历。
2、小朋友听后谈谈感想
3、师:小朋友能健康地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的养育 出示儿歌:小小脚丫,天天长大,是谁养育,爸爸妈妈。
4、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颗爱心,是长辈对我们的关爱之心。有了他们的关爱,我们才能如此健康的长大。
看看书中插图,说说图意
5、结合自身,说说你家人对你的关爱(找好伙伴说一说)
6、出示儿歌:教我走路,教我说话,使我聪明,使我挺拔。
7、学生对爸爸妈妈说心里话 活动
四、诵读儿歌,加深体验
1、齐读儿歌
2、全班齐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3、总结
我们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爸爸妈妈的辛勤养育。我们要永远感谢他们。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看到自己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关心他人,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
第二课 我的暑假计划 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进步,从而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
2、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并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教学方法:交流 探索 课前准备:
了解本地区儿童在暑假中可能有的实际生活,并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在暑假中怎样安排孩子的生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我们就要进入休整阶段了,这就是暑假。暑假时间比较长,你还记得以前的暑假生活是怎样过得吗?在今年暑假的这段时间里,你打算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二、活动一:我的暑假愿望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各自以前的暑假生活,再说一说现在自己的暑假愿望。
目的: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暑假。
2、全班范围内交流:说说自己的暑假愿望,想一想:这样过暑假好不好?为什么?
3、全班同学讨论。
4、教师小结:有意义的暑假生活,应该是学玩结合、动静结合、劳逸结合。
第二课 我的暑假计划 第二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技能:能够在成人的指导下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
2、情感:懂得放暑假的意义。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并懂得做事情应该持之以恒。教学方法:合作 讲解 课前准备:
了解家长在暑假中怎样安排孩子的生活。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暑假时间比较长,你还记得以前的暑假生活是怎样过得吗?在今年暑假的这段时间里,你打算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呢?
二、学习制定计划表
1、引导学生想一想:
(1)教材中的举例包括哪些内容?(2)还可以添加哪些内容?(3)修改哪些内容?
(4)哪些内容是每天都要做的?(5)哪些内容可能不能实现?
2、学生自己制定暑假计划,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作些补充、调整。
3、教师小结:
1、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暑假计划,并持之以恒地实施,就会让我们的暑假生活过得有意义。
2、如果自己暑假任务完成得好,就为自己画个笑脸,以资鼓励。
下学期,我们一起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学反思:
【五年下册品德与社会单元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123单元教案11-03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11-18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6-11
泰山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0-07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09-16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11-08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试卷分析11-02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期末试卷11-14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教案设计06-10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