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投资决策管理办法(精选8篇)
随着我国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重大项目的投资将更加重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我们在多年从事项目投资咨询过程中体会到,要真正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决策,就必须建立一个以投资方案评价为核心的项目投资决策机制,以改变目前工程可行性研究重形式而轻应用的局面。
(一)项目投资决策体系要完善
首先要规范和完善项目投资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在项目投资决策中要注重专业论证和项目评估,注重风险控制,将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投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项目投资的成功率才会提高。
(二)决策效率要提高
由于项目投资决策流程对决策各阶段的重点都有严格的规定,投资方案上报后,职能部门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提出书面意见。在流程的各个关键环节都应设置风险控制措施,坚持责权利一致原则,落实问责制,从而有利于控制决策风险,实现投入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要重视对投资方案的设计和评价
近日, 商务部发布施行《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 将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事项, 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商务部条约法律司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办法》有关问题时指出, 这是对我国外商投资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体现了“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精神, 这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完善我国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据了解, 《办法》全面贯彻落实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协同监管的要求, 就适用范围、备案程序、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规范, 同时规定港澳台投资者投资备案事项参照本办法办理。《办法》共三十七条, 分为五章, 分别为总则、备案程序、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
与行政许可不同, 《办法》规定的备案管理属于告知性备案, 不是企业办理其他手续的前置条件。外商投资企业或其投资者以承诺书形式对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备案机构在备案阶段仅对填报信息进行形式审查, 领取备案回执也不是强制性要求。这与目前外资逐案审批制有着根本性区别, 是方便企业、服务企业的“真备案”制度。
《办法》的适用范围是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对此, 发展改革委、商务部10月8日发布的公告中明确:经国务院批准, 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范围按《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5年修订) 》 (以下简称《目录》) 中限制类和禁止类, 以及鼓励类中有股权要求、高管要求的有关规定执行。涉及外资并购设立企业及变更的, 按现行有关规定执行。据此, 就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范围内的投资, 对于涉及《目录》限制类和禁止类以及鼓励类中有股权要求、高管要求的领域, 不论金额大小或投资方式 (新设、并购) 均将继续实行审批管理;对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 适用《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其中涉及上市公司的, 适用《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对于外国投资者投资其他领域或采取其他方式投资的, 一律实行备案管理。需要说明的是,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非外商投资企业完成后, 外商投资企业发生的变更事项, 如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 也将实行备案管理。
[关键词]造价管理;投资决策;设计
一、投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措施
1.在投资决策阶段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
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的类似工程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
2.认真做好市场研究,是论证项目建设必要性的关键
市场研究就是指对拟建项目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可能性分析,包括项目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项目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其主要内容是研究国内外市场在项目计算期内对拟建产品的建设情况;类似项目的建设情况;国家对该产品的政策和今后发展趋势等。要做好市场研究,技术经济人员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统计数据和信息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解决了建设项目的“必要性”。
3.做好方案优化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据国外统计资料表明,在项目前期方案优化过程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为80%左右,所以,要真正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就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前期工作上,在完成市场研究以后,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遵循“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多方案比选。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经济意识,克服重技术,轻经济,设计保守浪费的倾向,技术经济人员应有专业知识,了解设计意图,熟悉工艺技术方案,和设计人员密切配合,用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要在降低工程造价上下功夫。通过方案优化,使工艺流程尽量简单,设备选型更加合理,从而节约大量资金。(1)建设区位选择:包括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项目投资、质量目标,影响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状况。(2)建设标准水平的确定:建设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工艺装备、建筑标准、配套工程等方面的标准或指标。建设标准的编制、评估、审批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依据,是衡量工程造价是否合理及监督检查项目建设的客观尺度。(3)工艺和设备的评定选用:建设项目中设备的投资往往占有较大的比例,在满足使用功能和不增加设备使用费用的前提下,如何对项目建设过程中使用的主要设备依据其性能价格比进行有效的选择异常重要。结合项目的设备选型及其对项目建设方案选择的影响,选择最为经济的项目建设方案。
二、设计阶段造价管理措施
建设单位做好造价工作应从以下方面下手。
1.积极推行设计招标,引进竞争机制
项目前期是投资控制的关键环节,设计单位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抓住这个环节,使设计单位不仅要对承担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负责,而且必须对所承担项目的投资严格控制。为此必须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行设计招标,从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实物工程量以及设计取费等方面选出最佳设计单位,最终降低项目投资。在设计的哪个阶段进行招标,关键要看项目成熟程度,对于大中型项目,可在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工作。否则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审查后,由业主在组织初步设计招投标。并要在设计招标中明确中标设计院采纳其未中标的设计方案的有利部分。设计招投标不能以设计费投标报价为主要定标因素,设计方案好坏对造价的影响远比设计费大得多,越是大型、复杂的项目,设计的优劣对造价影响就越大。因此设计费在大型工程项目招标中,定标时可以不作为主要条件考虑,而在中小型工程项目中可以适当考虑。对符合招投标文件要求的标书,应着重在技术能力配置、设计资历、信誉以及工程技术设计方案的优劣,投资估算的经济性和合理性,设计进度计划,设计组织方案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
2.优化设计方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方法
在设计阶段,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加强经济论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不仅从技术上,更重要的是在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前提进行充分论证。同一建设项目,同一单项单位工程,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从而有不同的造价,因此,有必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多個方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益评价,选用技术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即设计方案的优化过程。
3.应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方案优化
设计阶段,应用科学的方法加强经济论证,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选择,不仅从技术上,更重要的是从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角度,进行充分的论证。在方案比选时,可采用效益经济法。在满足工程结构及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依据经济指标选择设计方案。而设计方案一经确定,又可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千方百计地降低工程造价。价值工程就是通过对产品的功能分析,使之以最低的总成本,可靠的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产品价值的一套科学现代化手段。运用这一方法,就可能通过功能细化,把多余的功能取消,对造价高的功能实施重点控制,从而最终降低工程投资,实现建设项目的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4.切实推行限额设计,推广标准设计
设计过程中要积极推行限额设计,按照设计程序分阶段层层控制总投资,使其贯穿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设计的各个阶段,形成纵向控制;各设计阶段,按各专业进行投资分解,分块限额,具体分配到单元和专业,形成横向控制和纵向控制相结合。但提倡限额设计并不是单纯的追求降低造价,应该坚持科学,采用优化设计使技术和经济紧密结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力求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的效益。加强设计变更管理也是限额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工程各实施阶段,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如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需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如在采购阶段变更,不仅仅需要修改图纸,而且设备、材料还须重新采购;若在施工阶段变更,除以上费用外,已施工的工程可能要拆除,势必造成重大变更损失。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三、项目后评价阶段造价管理措施
建设项目后评价是对项目建成投产效益的一次综合性评价,也是对项目工程造价的总结。一方面总结在整个项目建设期间全面造价管理有效控制投资的经验,另一方面分析在控制造价方面的不足,尽可能找出主观原因而影响造价管理的因素。通过建设项目的后评价,达到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吸取教训、提出建议、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投资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驰.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投资控制方法探讨[J].成本控制,2007.
[2]姚传勤.从限额设计谈投资控制[J].建筑经济与管理,2006.
(云政办发〔2009〕41号)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云南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实施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实施办法》和《云南省人民政府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二月二十五日
云南省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县级以上行政机关推行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四项制度的决定》精神,进一步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规范重大决策(以下简称决策)行为,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决策听证遵循公开、公正、客观、全面、高效、便民的原则。
本省行政机关组织的听证,应当依照本实施办法进行,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实施。
第三条 省法制办负责决策听证制度的推进工作。各级政府法制部门对本级行政机关和下级政府的听证工作进行指导,并会同监察部门对听证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上级行政机关应当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听证工作进行指导。第四条 下列决策应当举行听证:
(一)起草和制定涉及公众重大利益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制定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措施;
(三)编制、变更或者修改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及其相关的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道路交通规划等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
(四)制定或者调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区域布局规划;
(五)可能对生态环境、城市功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或者投资项目;
(六)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重大事项;
(七)土地矿产管理、城市建设改造、环境资源保护、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重大措施;
(八)调整自来水价格(含污水处理费)、燃气价格、用电价格、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公共客运基准票价(含公共汽车、出租车、轮渡运价)等涉及公共利益的价格和收费标准;
(九)制定与调整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或者制定与公共安全直接有关的重大行政措施;
(十)较长时期内需要采取的重大交通管制措施;
(十一)其他关系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决策事项;
(十二)其他涉及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决策事项;
(十三)其他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重大事项;
(十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的其他决策事项。
第五条 本实施办法所指的听证,是指本省各级部门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在作出上述规定范围内的决策前,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听取和收集行政管理相对人员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的活动。
拟作出的决策在举行听证前,应当进行法律审查,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还应当经有关领域的专家论证。
第六条 决策机关是听证机关。2个以上行政机关共同决策的,牵头机关或者主办机关是听证机关。
经听证机关书面委托,有关行政机关也可以作为听证机关组织听证。
听证机关对于应当听证的事项,在组织听证的过程中还应当向社会进行公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第七条 听证机关应当在听证会举行的10个工作日前,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事项、听证代表名额及其产生方式等相关内容。在听证会举行的7个工作日前,确定听证代表,并向社会公布听证举行的时间、地点、听证会参加人员名单及听证代表名单。
第八条 听证会参加人员应当包括:听证主持人、听证记录人、决策发言人、听证代表、听证监察人、旁听人等。
听证主持人由听证机关的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担任;听证记录人由听证机关指派;决策发言人由决策机关有关负责人担任;听证监察人由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和政府督查机构指派;旁听人由社会公众自愿报名,经听证机关确认。
听证机关举行听证会应当接受新闻媒体监督。
第九条 听证代表应当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主要从以下人员中产生:
(一)重大决策事项涉及到的利害关系人代表;
(二)社会普通公众代表;
(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
(四)熟悉听证事项的行业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相关企业和技术部门的代表;
(五)法律工作者;
(六)听证机关认为应当参加的代表。
前款第(一)、(二)项的听证代表主要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听证机关提出申请,申请人超过预定听证代表人数的,由申请人自行推荐产生或者听证机关采取随机选取的方式产生。前款第(三)、(四)、(五)项的听证代表可以由听证机关直接邀请产生,或者由听证机关委托有关组织推荐。
第十条 听证代表人数根据听证事项确定,但不得少于15人,其中重大决策事项涉及到的利害关系人和社会普通公众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听证代表人数的1/3(其中利害关系人代表人数应当多于社会普通公众代表人数)。
听证会应当在有2/3以上听证代表出席时方可举行,实际出席人数不足应出席人数2/3的,应当延期举行听证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旁听听证会的,可以向听证机关提出申请。旁听人数及产生方式由听证机关确定。
第十一条 听证机关应当在听证会举行的3个工作日前,将以下资料送达听证代表:
(一)拟作出重大决策事项的基本情况;
(二)拟作出重大决策事项的可行性说明;
(三)有关统计、调查分析材料;
(四)听证机关的联系方式;
(五)听证机关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他资料。
有关机关应当对所提供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负责。第十二条 听证会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主持人宣读听证事项和听证会纪律;
(二)核实听证会代表身份;
(三)告知参加人的权利义务;
(四)决策发言人如实说明决策方案的内容、依据、理由和有关背景资料;
(五)听证代表质询、提问和发表意见;
(六)决策发言人答辩;
(七)听证代表作最后陈述;
(八)主持人总结和归纳各方代表的主要观点和理由;
(九)听证代表和决策发言人、听证监察人对听证会笔录进行审阅并签名。
第十三条 听证机关应当如实记录听证会全过程,并根据听证笔录形成书面听证报告。听证报告应当客观、真实反映听证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听证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听证事由;
(二)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听证主持人、记录人、监察人;
(三)各方听证代表提出的主要观点、理由、意见和建议;
(四)决策发言人的陈述和答辩;
(五)听证机关对听证情况的评说,包括对拟作出决策的赞同意见、反对意见、其他意见及其主要理由作出的客观归纳和总结;
(六)其他有关情况。
听证报告应当附听证笔录和发给听证代表的资料。
第十四条 在听证会结束后的5个工作日内,听证组织机关应当按照下列要求,将听证报告报政府法制部门审查:
(一)各级人民政府组织的听证会,报上级政府法制部门审查;
(二)政府各部门组织的听证会,报同级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审查;
(三)政府法制部门组织的听证会,报上级政府法制部门审查。负责审查的政府法制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听证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五条 经审查的听证报告是决策机关作出决策的依据。第十六条 听证机关应当在听证会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经审查的听证报告送交听证代表,并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听证情况。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应当听证而未组织听证的,可以向决策机关提出举行听证申请。
听证申请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写明申请听证的事项、理由、申请人、行政管理人等内容。
决策机关在收到听证申请后,应当及时组织研究,对于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决定予以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对于不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并说明理由。
第十八条 对于未按照本实施办法举行听证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不得提交政府常务会议、本部门领导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对于情况紧急,不及时施行将会影响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经上级行政部门批准,可以酌情调整本实施办法规定的时限。
第十九条 监察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大决策听证制度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本实施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行政问责办法的有关规定问责,涉及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决策机关应当听证而未听证的、无正当理由不采纳合理意见和建议的、未答复听证申请,造成不良影响的;
(二)听证机关在公告听证事项、遴选听证代表、主持听证会议、撰写听证报告和办理听证事务的过程中,违反本实施办法,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听证报告严重失实的;
(三)决策机关或者决策发言人不出席或者不派员出席听证会,或者在听证会上作不实陈述,以及提供虚假信息或者虚假、错误资料的;
第二十条 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将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的实施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范围。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应当根据其管理权限,参照本实施办法,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情况明确单位重大决策的具体范围和量化标准,并制定本地、本部门重大决策听证制度的实施方案。
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实施方案应当报送上级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和政府督查机构备案;政府各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应当报送同级政府法制部门、监察部门和政府督查机构备案。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实施方案应当向社会公告。
关键词 投资效益 投资决策 投资风险防范 投资项目评估
根据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发布的数据,20前三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7 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偏大,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必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企业的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使用资金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的核心环节之一。在未来五年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关键时期,为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之一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将经济发展全面转入科学发展观的轨道。
1 投资效益好坏是决定能否实现投资目的的中心内容
投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投资活动具有当期的投资需求效应,即通过对各种投资品和资源的需求(包括人力资源),构成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投资活动的成果,将成为社会总供给的一部分,满足将来社会可能的消费需要,这就是投资活动的供给效应。
就企业投资而言,投资(直接投资)就是把资金直接投入生产经营性资产,比如购买设备、建造厂房、购买生产原材料等,以便获得投资利润。它是企业运用资金的主要领域之一,也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实现产业更新换代、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从投资活动全过程看,每个投资项目都有一个整体目标,即在一定时间内,按投资预算的要求,用最少的资金投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搞好项目建设,使其达到设计质量的要求,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投资项目时,应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围绕投资效益这个核心,把项目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评价分析项目系统各要素之间、系统与要素之间以及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既定的投资目标。
2 投资项目决策依据和若干标准
投资项目的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投资目标,在充分占有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条件,借助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若干备选投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合理的方案而进行的分析判断工作。对一个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除进行宏观投资环境分析和微观项目经济评价分析外,还要专门分析投资项目风险,运用系统分析原理,综合考虑每个方案的优劣,最后做出取舍。而且,投资项目决策,是服务服从于总体经营战略的要求,和企业的技术开发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人力资源战略密切相关。投资决策的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取决于决策信息、正确的决策原则、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优秀的决策者素质。
选择投资项目的主要依据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仅是投资项目本身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做出正确投资决策、进行项目设计和筹措资金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工作,就是对投资项目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和评价,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对项目收益和风险的测算分析,判断投资和资金回收的安全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一种科学分析论证项目的方法,已普遍被世界各国采用。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分析评价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时,要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以及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中的宏观分析,主要是分析投资环境,即分析研究投资项目所在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条件环境。具体内容有:①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是了解项目所在地(国)的政治环境,包括项目的审批程序、审批手续、政府机构的办公效率、物资流通体制等与政府的管理体制相关;②经济环境对投资项目的影响;③法律环境。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能有效的保护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稳定投资者的投资方向,并不断扩大投资规模;④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主要内容是指当地居民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生活习惯、教育水平、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⑤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分析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对于地理位置,应分析交通便利程度、地质情况和气候条件等;对于自然资源,应分析各种满足投资需要的物资资源的情况等。
因此,利用工程经济和系统分析原理,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分析,是降低投资风险,取得合理的投资组合,选择满意的投资决策方案,保证企业取得预期投资收益的必要前提。企业的一切经济行为,都要围绕取得经济效益服务。通常,在评价分析投资项目经济效益时,一般有两大类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和动态评价方法。静态评价方法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主要用于项目方案的初选阶段。静态评价方法具有简洁、直观的优点,但有未考虑各方案经济寿命的差异以及资金时间价值的缺点。常用的有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和差额投资回收期法。动态评价方法即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方法。该方法比较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使评价结果更符合资金的运动规律,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常用的具体方法有净现值(NPV)和内部收益率(IRR)。
在确定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时,应用系统分析原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综合能力,确定投资目标。然后,从分析投资项目所在地的投资环境入手,为实现投资既定目标,对工程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选择静态分析指标(投资回收期和投资收益率),以及动态分析指标(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作为项目技术经济指标,以减少投资风险,为投资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的投资决策效果,达到其经营目标。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需要对产品的成本情况和市场销量以及销售价格进行预测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总的来说是由其购买动机的推动而发生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外部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另一类是内在因素,即个性心理因素。因此,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影响投资的实现程度。
3 投资项目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当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时,不仅要考虑预期回报,还必须分析比较投资风险。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投资回报的波动幅度的大小。通过恰当的投资组合,利用投资资产的多样化,能够分散非系统风险。投资组合的结构包括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的最优化,以此来实现既定投资目标下的最佳回报。
由于项目投资特有的时间长、金额大、决策复杂、影响投资效果的因素多等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风险较大。投资项目风险表现为政治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风险等方面。按投资项目的进度划分,项目投资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在项目前期开发阶段可能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因素有:情况不明,仓促决策;方法不对,估算有误;考虑不周,缺项漏项;弄虚作假,不负责任;审查不细,把关不严等。其次,在项目实施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建设施工工期拖延;工程与设备存在质量问题;项目建设组织管理不严。最后,项目投产运营初期阶段导致投资损失的风险有: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忽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培训;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许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重视项目投资风险预测,仅局限于不确定性分析中简单的风险技术分析,甚至只凭借经验和直觉主观臆断,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测不够,为项目的实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强化投资风险意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中可行性研究的风险预测,制定防范和化解措施,是避免决策失误,不断提高投资效益,以及实现投资项目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投资项目的风险预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市场风险。如果不了解市场和变化趋势,项目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引导下,只有梳理清楚投资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环境后,才有可能避免重复建设,才有可能合理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最佳决策,获得最好的投资效益。巨大的市场空间并不代表投资项目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通过市场营销战略研究和组织实施,同时对行业竞争状况及潜在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准确发现适合于项目产品的市场机会。
(2)资源及原燃料、动力供应风险。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企业的投资活动需要统筹资源和投资的关系。首先,要从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客观要求出发,研究资源的约束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制约;其次,也要从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投资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投资项目,并减少各种浪费,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对原材料,尤其是资源性原材料的储藏量、开采量或生产量、消耗量及供应量予以高度重视。对项目所需原燃料、动力的供应条件、供应方式能否既满足项目生产需要同时经济合理地加以利用,认真加以落实。
(3)技术工艺风险。投资活动作为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应该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既要处理好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问题。又要充分考虑技术可行性基础上的自主创新空间。通过投资项目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通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消化吸收,有可能产生自主和创新的跨越式发展机会,并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集合一定时间内的人力资源和资金,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会较快产生经济效益。
(4)资金风险。对投资项目而言,资金筹措是先落实投资项目资本金后,根据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筹集银行信贷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外商资金等。加强投资项目筹资风险防范,需重点分析筹资渠道的稳定性,并严格遵循合理性、效益性、科学性的原则。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筹资途径,减少筹资风险。
(5)投资建设风险。投资项目厂址选择必须符合工业布局及城市规划要求,并靠近原料、燃料或产品主要销售地,靠近水源、电源,交通运输条件及协作配套条件要方便经济。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要满足项目厂址选择需要,总体布置要紧凑合理,尽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投资设施布置应符合国家的现行防火、安全、卫生、交通运输及环保生态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通过客观、公正、科学地进行多厂址比选,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投资项目还包括:项目管理风险、环境风险、人力资源风险、不可抗力等。实质上,风险贯穿于整个投资项目的始终。通过提升投资决策水平,减少因投资决策失误带来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杜绝在狭小领域的同业过度竞争,则完全有可能从投资源头上控制投资方向和金额,减少各种投资浪费,不断提高投资效益。同时,也只有加强投资风险防范,避开形形色色的隐性或显形的投资陷阱,才有可能减少损失,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的投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汉亚.当前投资领域的效益问题[J].投资研究,(9)
2 王庆水.企业投资决策怎样才能科学化[J].经济论坛,2004(15)
3 陈佳贵.企业经济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 傅家骥.工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暂行)
为进一步规范重大投资项目咨询评估工作,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
[2004]20号)、《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流程图》,参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发改投资[2009]802号)的具体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评估范围
(一)省发展改革委核报省政府或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的重要领域的发展建设规划,按要求须进行评估的;
(二)省发展改革委核报省政府或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按要求须进行评估的;
(三)省发展改革委核准的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企业投资项目(含外商投资项目);
(四)省发展改革委审批的省级政府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含国外贷款项目),或其它需要评估的项目;
(五)省发展改革委委托的其他事项。
二、评估内容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评估;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评估;节能方案评估;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评估;环境和生态影响评估;投资估算;经济影响评估;社会影响评估;主要风险及应对
措施评估。
三、评估机构
(一)省内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的咨询评估机构均可申请承担省发改委有关事项的咨询评估任务;
(二)省发展改革委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原则,经机构自愿申请,省发展改革委组织专家对符合条件并提出申请的工程咨询机构进行审查。在满足专业需要的基础上,确定入选评估机构名单(以下简称评估机构),并公布结果;
(三)省发展改革委根据投资管理需要、评估机构工作完成质量和监督检查等情况,对入选评估机构名单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四、工作程序
(一)省发展改革委按照“专业对应,综合优先”的原则确定评估机构,即被委托的入选评估机构具备的专业资质与委托任务所属专业相对应,具有多项专业评估资质或综合评估资质的评估机构优先;
(二)省发展改革委向评估机构出具《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咨询评估书》,并提出咨询评估的内容、重点和完成时限等要求;
(三)评估机构根据《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咨询评估书》有关要求组织开展重大项目评估工作;
(四)在咨询评估过程中,相关评估机构要及时向省发展改革委报告评估进度及其他有关情况;
(五)相关评估机构编制完成重大投资项目评估报告后应及时报送省发展改革委,作为审批或核准项目的参考依据;
(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评估要求特殊的事项,省发展改革委可以同时委托多家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或委托另一评估机构对已经完成的咨询评估报告进行评价。
五、评估要求
(一)项目评估工作应充分听取专家及各方面意见,坚持做到独立、公正、客观、科学。评估报告要准确、规范、依据充分、内容完整;
(二)咨询评估报告应在《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咨询评估书》所要求的时限内编制完成;
(三)相关评估机构要优化评估工作流程,完善评估专家库,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
六、其他事项
(一)承担咨询评估任务的评估机构,不得承担同一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编制任务及设计、招标代理、监理、代建、后评价等后续相关业务;
(二)项目单位和项目主管部门,要积极协助评估机构开展工作,确保咨询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省发展改革委定期组织专家对咨询评估报告的质量进行后评价,对咨询评估的工作流程进行检查;
(四)相关咨询评估机构应于每年1月10日前,向省发展改革委报送上一年度咨询评估工作总结报告;
(五)咨询评估费用由省发展改革委按照原国家计委《建设项目
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价格[1999]1283号)文件等相关规定确定,按年度结算,相关评估机构不得收取项目单位的任何费用。咨询评估费用的使用和支付,接受省发展改革委、省重大项目稽察办、省审计厅等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六)评估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发展改革委可以视情节对其提出警告、终止委托、取消其承担省发展改革委委托咨询评估任务的资格、依据工程咨询单位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罚,并向社会公布:
1、咨询评估报告有重大失误或质量低劣;
2、咨询评估过程中有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3、累计两次拒绝接受委托咨询评估任务;
4、累计两次未按时限规定完成委托咨询评估任务;
5、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七)各市、县(区)政府发展改革部门可以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制定相应管理办法;
一、科学单位对外投资决策
(一) 合理选择对外投资策略
1、合理选择对外投资项目或行业
科学单位在选择对外投资项目或所处行业的时候, 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 要考虑不同投资项目或企业的发展阶段和态势, 这主要是因为不同行业或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是不同的, 因此, 在不同发展阶段中, 行业或产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程度也各不相同, 科学单位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 应将投资眼光放在新型材料生产行业、发展良好特别是注重节能环保的企业。第二, 由于科学单位的科技力量雄厚, 不仅具有先进科学技术, 还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科研人员, 这些对于科学单位的对外投资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单位在对外投资活动中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科技成果, 最大限度促进效益的提高。第三, 科学单位的对外投资更倾向于投资项目的安全性和资金利用的效率性, 因此, 科学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 必须保证投资项目与本单位发展方向的一致性, 否则, 不仅本单位自身资源优势和科研成果的优越性得不到发挥, 还会使对外投资活动失去控制, 造成大量资金流失。
2、合理选择出资方式
在对外投资中, 出资方式包括货币、无形资产、实物等, 鉴于科学单位主要是以科研开发为主的事业单位, 在对外投资活动中, 想要保证自身优势的充分发挥, 保证资金活动的安全和资金使用的效率性, 将无形资产作为出资方式是最优选择。
3、合理选择所有权
科学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应选择合理的所有权策略, 比如全资、控股、参股等, 加强对被投资行业或企业的控制。这就要求科学单位考虑对外投资中无形资产的技术保密程度。如果本单位的技术保密性程度高, 可选择全资企业方式, 这样才能够保护单位自身技术优势, 如果科学单位投资企业采用的技术相对标准, 且生产成果相对成熟, 则可采用合资方式, 应注意的是, 由于科学单位缺少对外投资经验, 应选择信誉和能力较高的企业, 以为自己积累一定的经验, 降低投资风险。此外, 非股权投资方式也是科学单位对外投资的方式, 主要是通过与被投资企业签订合同的方法来获取该企业的控股权, 这种投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投资风险, 获得可观收益和回报。
(二)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对外投资
与其他企业的投资活动相同, 科学单位的对外投资也需要有一定的投资程序作为依据, 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投资方案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以便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在进行对外投资前, 要进行财务分析, 对总投资、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程度做出估算。首先, 总投资是指科学单位在对外投资项目上的全部支出, 包括资金、无形资产、实物等, 以资金进行对外投资的投资总额估算按照实际支付资金, 以无形资产或实物进行对外投资的投资总额按照评估后科学单位和被投资企业双方确认的总价值估算;另外, 科学单位在对投资进行估算的时候, 要将投资所用资金的性质以及对外投资的评估审批程序充分考虑进去, 保证总投资估算的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次, 对于投资收益的估算, 要按照被投资企业年收入和年成本预算进行, 在进行估算的时候, 不仅要考虑科学单位针对被投资企业所制定的控制程序, 还要考虑被投资企业的资金信息和相关数据、企业所处经济和政策环境。再次, 科学单位作为投资主体, 要估算投资风险程度, 这主要是因为在投资活动中, 可能存在着多种收益和风险不同的投资方案, 在选择投资方案时, 企业必定会对无风险收益率较高的方案更加青睐, 但是科学单位考虑更多的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率, 如果选择国债作为投资手段, 当以无形资产与被投资企业合作, 在对被投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 就应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当以资金与被投资企业合作, 在进行风险评估的时候, 应充分考虑财务风险影响因素。
二、科学单位对外投资的监督管理
对外投资是科学单位的重要资金活动, 想要提高对外投资经济效益, 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实现科技的产业化和优秀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 就必须对对外投资实施高效管理, 加强对对外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提高对外投资的回报率。
(一) 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
科学单位在做出对外投资决策前, 必须加强对对外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做出可靠、真实且客观的可行性报告, 保证决策的科学性。首先, 要组织专业人员根据项目的性质, 全面分析投资项目经济和技术方面的合理性, 并做出科学的论证, 编制可行性报告, 设计多种投资方案, 将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 选择最为合适的投资方案。其次, 要建立健全投资项目评估制度, 并建立评估小组, 评估过程必须有专业科研人员、科学单位投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等共同参加, 也可邀请专家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论证和审核。另外, 评估小组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对报告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的过程中, 应适当提出投资倾向性意见, 为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 建立健全科学单位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制度
通常, 科学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重点在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方面, 对对外投资方面的监督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制度。科学单位要建立健全对外投资审批制度, 审批环节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投资管理权限逐级上报主管部门和国家相关部门审批, 并办理审批手续, 保证对外投资的规范性、合理性, 防止盲目投资和资产的流失。建立健全责任制、奖惩制和考核机制, 将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保证决策正确和经营得当。
(三) 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
要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监督被投资企业及时完善利润监督机制, 按照公司的章程, 做好利润分配工作, 为科学单位实现对外投资的权益提供条件。要求被投资企业严格执行企业内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 及时将与投资相关的财务资料报送给科学单位, 接受科学单位的监督和检查, 并做好相关财务审计工作。如果被投资企业出现财务状况不乐观、经营不良好、亏损较严重等问题, 科学单位要监督企业及时进行清理整顿, 降低甚至是消除投资风险。
(四) 加强对外投资监督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科学单位要加强对外投资监督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加大人才培养投入, 加快人才培养速度, 培养一批专业素质、经营管理兼具的复合型人才,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决策能力;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爱岗敬岗精神, 最大限度提高对外投资监督管理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科学单位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对外投资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财务活动, 因此, 科学单位在面对市场经济时, 应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使各项专业活动的资金在得到保障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 加强对外投资。在对外投资活动中, 应采取科学投资决策, 加强制度建设, 加强监督管理, 保证科学单位对外投资活动的有序展开, 为提高对外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晶.浅议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与监督管理[J].科技信息.2011, 66 (17) :408-409
[2]巴强.对于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决策及投资安全性、效益性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2, 43 (25) :499
[3]蒋岩, 孙琪光, 张天雷.加强对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管理[J].农业经济.2010, 18 (7) :89-90
[4]何国蓉.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探析[J].四川林业科技.2008, 29 (1) :81-83
关键词:投资决策 投资 筹资 股利政策
1 投资决策的概念
企业投资是指企业投入财力,以期望在未来获得收益的一种行为。投资活动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财务活动之一,制定正确的投资决策是减少投资活动失误的前提。
投资决策是企业确定投资方向,选择投资项目的过程。投资决策属于资金运用的事前管理环节,投资决策的好坏直接决定投资后资产运用的好坏,重要的投资决策一旦失误,就会导致企业满盘皆损,故投资确定前要进行认真、扎实、科学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是理财中的关键和核心环节,企业能否将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到收益高、回收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投资决策属于战略性决策。
2 投资决策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 投资决策对投资起着重要的作用
投资是企业融资的目的所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景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的投资管理水平。企业投资决策就是在权衡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的基础上,根据企业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时机的方法。因而,投资决策对投资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2.1.1 投资决策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现金流,投资项目的选择与优化有助于企业提高期望的营业收入并控制其波动幅度,从而决定未来的破产概率以及期望破产成本,并透过这种方式对企业负债能力以及最优负债水平施加影响。
2.1.2 选择正确的投资决策可以帮助企业增加未来的营业收入,扩大企业的授信空间,从而促进负债融资的增加。增加负债融资,有利于减少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冲突,缓解股权融资下经理人的过渡投资现象。
2.1.3 投资决策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企业做出投资决策,将资金投放于不同资产会产生不同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一般而言,资产的流动性越大,风险水平越低,相应的盈利能力也越低;资产的流动性越高,风险水平越高,相应的盈利能力也越高。当然,这是建立在长期资产均能得到充分运用的基础之上的。企业对待投资结构的态度有稳健和激进之分,稳健的态度要求企业资产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回避任何可能出现的风险,激进的态度则要求企业减少资产的流动性,将资产投放于可能产生最大收益的领域以获取最大的收益。当然,除了极端的两种态度之外,在两个极端之间存在着众多形式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这些组合的目的在于既能控制风险又能获得满意的收益。
2.2 投资决策要求考虑企业的筹资融资能力
公司投資可分为公司投资总量的决策和公司投资结构的决策两个方面。公司投资总量的决策离不开对公司筹资能力的分析。它是在平衡收益和筹资成本的基础上决定的;公司投资结构的决策则离不开对不同投资结构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分析和不同筹资结构的成本与风险的平衡分析。从而减少企业资金融入偏好,降低产生委托理财、资金投向变更等低效率行为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筹资不能够创造收益,只有投资才能创造收益。因此,最佳筹资量的确定取决于投资量。最佳筹资规模就应该满足最佳投资规模的筹资量。在这个投资规模和筹资规模下,企业就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2.3 投资决策影响股利政策
2.3.1 投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股利政策的制定,当公司决定增加投资且投资机会较好时,往往会偏向采用低股利支付率的股利政策。当公司减小投资,公司资金又较为充裕时,往往会提高股利支付率,减少利润留存,以避免资金闲置增加机会成本。
2.3.2 企业处于不同的阶段作出不同的投资决策影响股利分配政策。当企业处于成长期时,倾向于扩大投资,寻找更多的投资机会,此时资金需求量大,通常采用低股利政策。而企业处于稳定期时,由于倾向于减少风险投资,但盈利能力仍然较强,资金充裕,通常采用高股利政策。
2.3.3 投资决策的重大改变通常会通过影响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来影响股利政策。如果企业在可预测的时期盈利比较稳定,比起盈利起伏大的企业,其股利支付的比率通常可能叫高。相反,盈利不稳定的企业,对于未来的状况难以确定,为保证盈利下降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继续派发股利,通常保留较多的盈利,采用低股利政策。
2.4 投资决策成为企业理财的核心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经营已呈多元化格局,单一的经济活动的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瞬息万变,企业要在竞争中活得下去,或比别人活得更好,管理者们的眼光就必须随时觅寻和盯住新的经济增长焦点,适时调整投资方向,把企业有限资金投向能为资金带来丰厚回报的优势产品开发方面。显然,投资决策成为企业理财的核心问题。
2.5 投资决策是关乎企业目标实现的最高战略决策
除去商品、资产的外壳,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无不表现为资金的投入、营运、回收等保值增值的价值运动过程。企业管理不仅关注商品生产和商品的营销,更注重资本的流动和周转,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运用,资本化运动的质的含量显得更加重要。资金运动表现出了其不间断性的特征,并且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时间端上,有其不同的经济内容。但是企业任何一个时空阶段的资金存量总是有个合理的安排,并且保持着相互之间的最佳比例。当然,这个比例必须与市场的需求变化相适应,才能使资产达到保值增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将作为彻底独立的经济主体自主筹资、自主投资、自主经营、自主管理,企业的投资行为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按上级意图安排资金的被动行为,企业投资也成为决定企业在未来市场中占有份额的重大问题。
投资决策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在分析投资决策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时要将宏观与微观、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专业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能力,将投资目标锁定,从而实现投资决策的目的,最终实现企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晓慧,魏文娟,段鹰.风险投资多项目多阶段投资组合决策研究[J].价值工程,2009(07).
[2]薛清彦.现代企业价值管理与财务战略[J].价值工程,2007(07).
【重大投资决策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重大事项决策流程01-09
机关重大行政决策制度05-27
重大事项决策议事规则09-30
学校重大决策制度10-03
重大决策集体议事制度11-01
村内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策制度07-06
领导班子重大决策方案12-27
证券投资决策11-27
重大危险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01-01
重大项目管理办法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