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课堂小组评价机制
千阳县南寨镇中心小学 李焕成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一线教师对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盲目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来,使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我认为,提高小组合作探究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讲解:
一、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高效课堂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或8名,最好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才能“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所谓的“组内异质”指一个小组内有不同层面的成员组成,“组间同质”指各小组之间成员的构成水平是相同的)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基本保证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呢?以54人的班级规模构建6人合作小组的操作程序为例,全班可以组成9
个合作小组。(也许有的班额较大,60—70之间,8人一组,8个组)
首先从全班挑选出9名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在同学中威信较高的学生担任每组的组长;然后按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分别选择编排每组的副组长(1人)与组员(4人),并从组长到组员依次编号(A1A2B 182C1 C2);最后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使同号的组员实力相当,组与组之间的各科水平和综合水平基本平衡。小组内男女比例要适当,为什么呢?一般而言,女生书写认真,步骤规范,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而男生思路灵活,讨论积极,往往注重结果,步骤不规范,书写相对潦草,这样男女生可以取长补短;再者,从思维方式上看,男生侧重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而女生侧重形象思维,在学习中可以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组建好学习小组,并不等于学生就能合作、就会合作了。要使合作学习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
1、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是一组之魂。实践告诉我们,选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至关重要。
那小组长该如何选拔呢?我们认为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①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②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③学习成绩应该良好以上;④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⑤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⑥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具备这些能力的学生。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培养学生领导才能的一个起点。小组长不一定是组内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却一定是各方面能力最强的学生。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让他们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鲜明的个性。
每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一个副组长,辅助组长作一些工作,分工为学习组长和行政组长,组长主要负责学习和小组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小组的值日和日常的其它一些事。为了增强小组成员参与小组、管理小组的意识,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小组的每个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负责一个学科的学习,这样他们会感觉到自己很重要,为小组的建设力量。
2.给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全组成员集思广益、共同磋商,为小组取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光荣、必胜、无敌、勤奋、日进、翱翔、合力、雄鹰等,主要起激励作用。
3.给小组编一个相应的代号。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好小组后,有必要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但应特别注意策略,不要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班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代码.并且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码相同。例如可以将小组成员划分为AA、BB、CC三个层次,每个同学的代码便是A1、A2、B1、B2、C1、C2。这样既便于组长分工,小组内成员按一定的序号发言、交流、讨论,或者按一定的方式合作;又便于教师抽查——指定同一层次的学生代表小组发言,并给
予及时评价,使个人承担一定的小组责任,促使小组成员将焦点集中到互教互助上来。
二、如何培训小组长和小组
1、明确小组长的作用
(1)小组长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组织同学,打造积极向上的小组学习团队,勇敢地担当起学习小组的学习领袖角色;有很强的号召力。(2)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对一讨论或是小组内部三个层次间的研究解疑,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实现高效学习,都达到“跳一跳够得着”的学习目标,最终实现小组团队的整体学习目标;
(3)小组长要研究解疑和每天学习内容的落实情况,争取学习内容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4)小组长要建立起针对每个小组成员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评价制度,每周公布、总结一次,以督促小组成员不断反思,不断进步(5)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利用好自主自习,根据A、B、C分层完成导学案,并及时收齐上交;
(6)组长要负责维持本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做好小组的评价工作。
2、突出抓好高效学习小组建设。
老师要对高效学习小组在学习中的发动机作用上再提高认识,在小组建设、小组长培训上下真功夫。要重视学习小组文化建利用学习小组间的良性竞争,使学生在竞争中提高与发展;要培养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是学习小组的动力机,要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发挥小组成在小组学习中的带头作用、领导作用、组织作用和检查督促作用;要创新小
组评价机制,把评价主体让给学生,创新小组内部的评价和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在合作中借鉴,在借鉴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
3、培训小组长
培训学习小组组长至关重要,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措施:第一、明确组长的责任和作用。第二、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洞悉他们一周来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及时予以解决,让小组长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温暖。第三,帮助学习组长培养各学科组长。在某些学科上让学科成绩优秀的同学担任学科组长。这样既能给学习组长减负,又能带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第四,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4、小组成员培训
①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要让优秀学生明白,教会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让学习困难的同学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但不会影响自己,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②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一点一点的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
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这需要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心里时刻记着他们,关注他们。③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以在班内开展优秀组长的评选,以此激发优等生帮扶差生的积极性,还可以开展学习小组竞赛活动,营造小组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④通过班会和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才能共赢的道理。有关学生的培训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需要老师们在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总之,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的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5、深入研究指导学生搞好分层讨论、分层达标。
坚持小组讨论“先一对一分层,再组内集体讨论”的原则,先让同层次学生AA、BB、CC进行讨论,然后小组对分层讨论中不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不出的问题反馈给老师。要坚持“A教B,B教C,A拓展”的分层次学习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实现“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享受成功学习的快乐。下面我再讲讲有关小组的评价:
三、小组评价策略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小组
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小组评价包括小组之间的互评、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
小组自评也称小组自加工、小组反省等。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便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原认知水平上能够积极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的成功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际的合作学习实践中,由于时间紧迫或者注重学科知识等原因,不少教师轻视甚至忽视小组自评这个环节。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其进行自评。小组自评初期,老师可以明确一个自评的结构,使学生的评价可以参照一定的程序、围绕一个中心或突出一个重点。同时还要提醒学生运用他们的合作技能来进行白评,以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学习的深度。
小组自评和教师评价两者各有侧重。小组白评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基于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甄别,偏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合作学习时行为表现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这样可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目标迈进。
还可以小组之间互评。主要看一堂课中哪一个小组的学生参与度高,上课听讲率以及讨论情况等,通过小组之间评价和老师的认定,评出本节课的优秀展示小组。这样就使评价体系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促进的过程和一个开放的系统,最终成为一个增强学生发展动力的“泵”。
四、小组奖励策略
一、通过捆绑考核关注全体学生
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而“合作”则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才能, 他总有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 因此要学会和他人合作, 取长补短, 相携共进, 才能获得成功。对于学习来说更是如此, 而合作精神的培养更要从小抓起。我们的“小组捆绑式评价”旨在用评价去激发学生积极的心态, 让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推动下互帮互助, 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并获取最大成功的目的。
1.课上小组活动。
我根据课上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评价机制, 激励生生之间、组组之间的学习竞争。我把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种:
A:需要读熟、记忆背诵的内容。我采取下列步骤评价小组:
第一步, 组长自教、自查, 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 让“所有组员”掌握学习任务。第二步, 小组长交换检查组员所学知识。第三步, 小组评价。
小组活动最关键的是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可以给予小组极大的驱动力。小组之间检查完后, 向教师汇报结果, 只有小组“所有成员”掌握学习任务, 才能得到一分。 (我们强调的是小组所有成员都掌握了知识) 只要有一人掉队或不会, 就不能得分。小组活动的过程性记录一天一统计、一周一总结、一月班内一评比, 期中、期末由学校进行表彰奖励。
这种方法极大的激发了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他们互相帮助, 互相促进, 共同进步, 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B:需要课上学生讨论的问题。
我们常常抱怨课上学生不爱发言, 不爱讨论, 走神。我们在听课时, 会发现有些教师课上不断提醒学生大胆发言, 积极举手, 但是学生还是不理不睬, 其实, 原因不在于学生, 而在于我们教师自身, 是我们没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没有激发学生讨论问题、回答问题的愿望。
针对这一现象, 在激发小组回答问题时我采用以下方法:
方法一:教师布置任务, 学生讨论, 要求所有组员必须参与讨论, 如果有一个组讨论不积极, 就要减分。教师要注意观察所有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种评价方法极大提高了全体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避免了“形式性讨论”现象的出现。
方法二:课上发言时, 1 号 (优) 回答问题加一分, 2 号 (良) 回答问题加2 分, 3 号 (中) 回答问题加3 分, 4 号 (差) 回答问题加4 分, 组长做好记录。这种评价方法不仅让学生养成了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而且提高了中下游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上关注了全体学生的发展, 而教师只需准备一个记录本, 课上对每一个小组的发言随时记录, 每隔几周进行汇总一次。
2.课下小组作业。
每个班的学生都有一部分调皮的学生经常完不成作业或者找各种借口不交作业, 针对这部分学生, 很多教师对他们束手无策, 无可奈何, 只能是放任自流, 导致这部分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 对学习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多元评价重视学习过程
平常课堂上, 学生不仅渴望得到老师的评价, 也希望能到家长和同伴的认可。由此我在小组合作教学中采用了多元的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
本节课我一方面对学生个体的学习表现进行即时评价, 另一方面对学习小组进行即时评价, 根据展示情况给与一定的分数, 对表现特别优秀的或者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小组可以加分。分数以画正字的方式在黑板前及时展示出来。
2.学生评价。
课上每组组长从自主学习、回答问题、合作展示、同伴帮扶四个方面对组员进行评价打分。
A.自主学习, 完成学案者加1 分。学案及当堂反馈中正确解决问题的, 按照1-4 号问题, 1-4 号学生能解决相应问题的记1 分, 解决几个加几分。
如果一号的问题二号能解决记2 分, 三号能解决记3分, 四号能解决记4 分, 以此类推。鼓励学生在解决自己层次的问题上解决更难的问题。
B.单独回答问题的, 回答正确一次加一分, 最高不超过3分。
C.认真参与合作, 进行问题交流、认真倾听、做好笔记的加1 分。如果学生能提出有建设性意见的、有价值的问题的, 加1 分, 鼓励学生质疑。主动参加小组展示的同学加1 分, 表现优秀并给本组争得荣誉的, 可以再加1 分。
D.同伴帮扶。一对一捆绑, 教会一个问题, 两个学生都加1 分。
3.班级评价。
班长每周统计各小组得分, 汇总后交班主任。每周班会课上进行周次小结, 每月各班对表现突出的小组、个人进行表彰。每两个月学校开展一次校内表彰。
4.家长评价。
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后的总结表彰大会邀请优秀学生的家长出席, 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接受表彰, 这极大地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和热情。再次, 每次月考后成绩举行学生家长接待周活动, 家长、学生和老师在一起交流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情况等, 在下一次月考中, 这些学生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样就更能促进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一、确定高效课堂模式中小组评价的基本原则
到底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
从上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可以对应确定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的小组评价体系的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在这个评价体系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是否达成目标,更要注重学生达成目标路线及程度的过程性评价,用评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与习惯养成。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的评定,也同样应采用评价的手段引导学生重视其他方面的培养。如,纪律意识、社会责任感、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变教师单一评价主体为多元评价主体,比如,班干部评价各组就有利于学生干部领导力及班集体责任感的培养,组长评价组员也会有利于组长形成威信及组长建设本组的责任意识,同学间平等互评也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学生自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好习惯。教师用小组评价的项目去评价每一位学生,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给每一位学生,重视过程的诊断与激励功能,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当学生的进步、成就和成绩得到肯定和认同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当学生的困难、问题和不足被发现和确认时,教师通过鼓励引导学生吸取教训,减少和控制失误,弱化或消除错误的学习态度和方法,避免重蹈覆辙。
二、确定高效课堂模式中小组评价的具体操作
首先,是评价项目及评价人的设置。特别注明,此项务必和班主任紧密配合,从班集体的角度将学生在学校的每一项内容都进行评价,语文和其他学科均可纳入其中。评价人需具备公平、公正之心及班集体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所负责项目的观察、分析、行动、总结的综合管理能力,一般选用班干部及课代表、小组组长作为班集体的评价人,参与班集体的小组管理。
其次,是评价对象的确定。小组是由学生个人构成的,为了既体现学生个人的贡献又促进小组团队的建设,建议评价对象既包括个人评价又包括小组评价。小组得分包括个人得分之和及体现小组合作的整体加分,为了让小组内部学生间的合作、帮扶、相互督促管理真正运作起来,可以在得分上予以适当的倾斜。如,小组集体得分大于个人得分、一人展示多次得分就不如多人展示得分高、按成绩划分的A号学生回答问题得分就低于C号学生等。
最后,就是评价标准的制定。各评价项目之下的评价细目编制可采取等级量表方法:第一步确定最高评价等级,并列出最高评价等级的说明;第二步确定最低评价等级,并列出最低评价等级的说明;第三步确定最高与最低评价等级之间的中间等级,并列出中间等级的说明;第四步对各等级打分,便于进行量化评比。为公平起见,各项目间打分应基本接近,权重基本均衡,分值宜小不宜大,便于各项加减,并能让学生感受到每得1分不容易。鼓励学生额外表现用加分激励同,督促学生达不到常规用减分惩戒。此项评价标准应在班主任和全体学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并由班主任进行全班解读,形成班级公约,大家遵守。
三、确定高效课堂模式中小组评价的反馈策略
小组评价必须做到及时反馈,学生的各项目标都是由具体的小目标组成,所以在完成小目标时,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肯定越及时,效果越明显。因此,需要将各项评价目标的每次记录每天都及时汇总公示,积累汇成周评小结,再进行月评综合整理。在教学反馈中,教师要奖惩并用:用奖励进行正面强化,让学生得到愉快的结果,有利于他们重复正确的行为;用惩戒进行负面强化,让学生产生不愉快的后果,促使学生否定和避免该行为的再次发生。但要注意惩戒适度,应用不当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悲观、冷漠甚至对抗性的消极行为。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贵州安顺市第五中学 陈雁平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的部分,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封丽娜
各位领导、各位班主任,大家下午好!目前我校正在实施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根本的目的是要打造高效课堂。今天就高效课堂下班级管理这一话题和大家进行交流。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班级小组建设与评价
高效课堂的抓手是小组学习和管理,高效课堂的小组是一个学习的管理的小集体。小组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班级凝聚力,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和教学的多变互助,为每位学生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从而促使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合理划分班级小组
主要做好以下三各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基本情况,第二确定分组依据、选好小组长,第三小组建设好文化、激发小组兴趣。其目的就是形成一种互补,每小组6人为宜。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可使组与组之间有可比性,组内充分交流和合作探究,促进组间相互学习。每学期可调整至少一次的小组划分,以便于让学生有更多的交往空间。小组学习时,让学生有条理性思考,说清自己的思维过程。学会用语言陈述逻辑思维过程,做到说理有据,层次分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组向全班交流学习成果时,要鼓励其他小组积极补充或发表不同的见解。小组讨论时,教师要不断地深入各组内,参与学生学习探究,从中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及时指导学生纠正并正确引导。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要求小组成员实施“兵教兵”学习,要求较好的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还要帮助较差成员实现个人目标,以便实现小组目标。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不仅有利于生生互动,而且有利于了解他人学习方法,从而增进学生之间彼此感情,互相借鉴学习方法,达到共同提高学习的效果的目的。
二、培养管理班级小组
班级小组建立以后,班主任和代课老师要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培训和管理。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1、培养好小组长。因为学习小组里的小组长在小组的学习和管理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小组长是高效课堂得以实施的助推器,所以培养好小组长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组长不仅要学有余力,能率先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而且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大局观念,小组长还要有较强的自制力。但这些都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师加以培养和教育。老师要经常找小组长谈心交流,了解小组内的情况,教会他们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赢得同学的信任等,提高他们的组织管
理能力。
2、培训好小组成员。小组成员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不托小组后腿。告诉他们每一个人对小组很重要,每一个小组对我们班更重要,只有每位组员都进步了小组才能进步,只有每个小组都进步了我们的班级才能进步,让他们知道一荣全组全班都光荣、一损全组全班都受损的荣辱观。找小组谈话要把他们看成一个集体,交流存在的问题,帮他们树立小组目标鼓励每个学生制定目标,教他们如何合作,很自然他们就感觉到是个整体。使他们各个方面团结互助,促尽学习上的合作。
三、做好小组评价,发挥小组功能
有无评价机制是小组能否发挥小组功能的关键,而评价机制是否长效却决定着班级小组的生命力。所以做好小组评价至关重要,首先设计好总体情况评价表,分专人专项管理:五班从班级副班主任、班长到组长、分管各科代表责任到人,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随心所欲,要实事求是经得起各小组的监督和质疑,不给自己小组多加分不给其他小组多减分。做到加分有理扣分有据(犯错必须写出书面说明书,存档保留),谁的问题谁负责。特殊情况下需要加分减分的须经班委会通过,之后再班会课上向全班学生说明,树立好榜样和让同学们引以为戒的典例:优秀班干部、小组长及个人颁发班级标志佩戴一是可以让他们更优秀二
是可以激励其他同学。其次评价时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减分除了减自己的还减小组的分,加分时除了表扬个人以外还要给他和他所在的小组加分。让他们深刻的体会一损全组全班都受损、一荣全组全班都光荣的荣辱观。这样不仅可以使小组内的成员之间相互制约,还可以使各小组之间相互制约。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使得班级内各小组成员相互团结、相互帮助使小组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集体,班级外各小组相互团结、相互帮组使得班级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第三评价结果要兑现,短期的周周兑现如:周考核最后一名的小组,周扣分最多组员为班级捐献个人劳动成果一件,周考核优秀的小组、组员得班级标志小笑脸一枚等,长期的半学期、一学期一兑现如:期中期末分别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半学期和一学期表现最佳的小组发奖一次,让他们发表一下自己的获奖感言,期末的综合素质评价和班级评优对做的好可以提高评价级别或优先推荐。第四所有的评价都是以班委会的名义进行,这样既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又可以树立班委的威信。
总之,小组上连班级,下接个体。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成长,可以通过小组的互动得到机会,得到肯定或修正,班级小组的建立,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处在支持与约束的环境中。有利于他们获得知识和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二)创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铸造了班级之魂,也正是因为有了班级之魂,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才会步入育人氛围浓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一、创建竞争擂台
时代无处不存在着竞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竞争也日趋激烈。人们要生存发展要适应社会就必须具备竞争意识,必须学会竞争。所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我们教师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各种条件。为学生创建了擂台。就是学生之间的挑战:我给全班同学发起倡议“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据此制定合理的晋级方案,看谁先晋级成为将军,开展竞争活动不仅仅在于通过活动使竞争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灵,也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还在于使参与者得到各种心理体验与心理调整特别是在经历了失败的阵痛之后心理承受力的锻炼与心理平衡的再调整对参与者至关重要。一个志在必得、永不服输的竞争者就必须具备不怕失败、屡败屡战的顽强战斗精神。在每次考试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形成书面材料后,由班主任和班委会共同审阅并采用批语的形式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中肯地指出该生存在的不足。对那些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结果以失败而告终的学生
班主任在批语中对他的努力给予真诚的肯定与赞赏鼓其斗志,并坦诚地指出造成失败的各种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样的指点学生愿意接受。
二、搭建梦想舞台
学校是孩子实现梦想的舞台,班级是孩子放飞梦想的空间,通过班级文化让每个学生明确今后的目标,使之成为努力的动力。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形式:
(一)创建“青春梦想”专栏,让学生自己设计梦想图片并张贴在专栏。
(二)开办“警言录”,学生自由写下自己喜欢的名言警句,还可以张贴自己心中伟人的照片,以此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
课堂的高效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无论是小组建设还是班级文化都要以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真正的课堂高效。
牛彦娥
推荐学校现在推行高效课堂,活动进行的轰轰烈烈,计划落实的扎扎实实,老师们也是奇招频出,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本人在赴兖州一中学习之后,又听了很多老师的课,结合自己准备示范课的一些感受,想在这里抛砖引玉,谈谈一些看法。这次课堂创新,最大的亮点是“学习小组的建设”,这与以往我们上课临时划分的小组有很大的不同,它是整个高效课堂的载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团体,其建设和利用的程度,直接关系到高效课堂的成败!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避免流于形式,关键在于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认知程度及驾驭能力。
一、更新观念,激发内驱
经常听老师说起,“上课堂犹如上战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深深的职业倦怠已经影响了相当一部分老师的工作热情,但是不是说老师已经不渴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呢?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幸福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己专业的不断发展,教师当然也不例外。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我们希望在课堂上不再扮演完美无缺、至高无上的形象,而是以真实的面貌展现自我;我们希望上课的过程也是自己上学的过程。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到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参与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过程当中,才能够充分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要想实现这样的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设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和谐自主的集体,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是一个开放的群体,也是一个需要不断正确引导,以实现健康发展的有机体,这就要求老师在小组的启动、推进、评价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二、步步为营,团体优化
(一)小组划分要科学有效
应以班主任为主导,协同本班任课教师,与班干部一起,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均衡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6—8人为宜),每组定一名组长,组长可定期轮换。
(二)课前准备要自主合作
课前要求学生首先独立完成学案,然后以“组内合作”“组组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也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三)课堂展示要提前培训
课堂展示是整个高效课堂最精彩的环节,对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学习小组建立伊始,学生还不会展示,这就需要老师提前做一些工作,对于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尽可能的设想到,以免出现混乱的局面。为了真正实现高效,必须贯穿“上课即落实”的理念,因为大多数内容学生通过课前的充分预习是完全可以解决得了的。
第一,课前板书环节。老师要在课前十分钟给各个小组分工,让其提前板书,不要过早的分好工,避免学生只准备自己需要展示的那部分内容,而对其他内容视而不见。课前板书是一个不能省略的环节,因为学生上课展示时,必须要求其不拿课本,可以拿着学案,但也仅仅
是为了给大家讲解时自己看一看问题,绝不是念答案;由于学生对内容的熟悉程度还不是很高,板书可以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协助其顺利完成展示,同时也能有效解决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
第二,学生展示要求。可以告诉学生,谁站在讲台上,谁就是老师,要负责给大家讲清楚展示的内容,负责解答其他同学提出的疑问,当展示的同学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请本组同学协助解决,还是解决不了,别的小组可以补充,这一点在小组评价时要体现出来。但是要给提问的同学说明,不能故意提一些刁难人的问题,应本着真诚合作的态度,虚心请教,以免课堂变成了同学们互相厮杀得“战场”。教师在这个时候,要注意当好导演,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不认真听讲的要制止,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
第三,学生抢答须知。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兴趣,检测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多媒体设备齐全的优势,设置一些抢答题。这个环节如果考虑不周,学生容易出现乱答的情况,使课堂失控,可以想办法延长抢问题的时间,以便于区别出谁先抢到的问题。比如,我上课时,让每一个小组提前准备好一块牌子,上面注明自己是哪个小组,抢答时,必须先出示牌子,报出自己所在小组,经老师允许才能回答,有效避免了抢答时乱哄哄的局面。
(四)小组评价要激励为主
小组评价直接影响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教师要对小组进行学法指导和激励性评价,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与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
彭春兰 宜宾南广
【摘要】笔者所在的学校正在以“学、议、讲、练”为教学课堂改革模式,进行着教学育模工作,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工作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合作,笔者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个新鲜的学生学术职务——学科小组长。学科小组长:学科组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我们可以把学科小组长理解为教师的思维线,是教师与组员之间沟通的桥梁。笔者认为能不能用好学科小长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课程效率的高与低。然而,初中学生大多均为未成年人,他们要担任起一个小组的学习组织工作,确实是有难度的。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高效课堂,开展对“学科小组长”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从:历史学科小组长的基本素质、历史学科小组长的选拔、历史学科小组长的培训,三个方面去谈一谈初中历史教师将如何运用学科特色培养“学科小组长”。
【关键字】课堂改革 学科小组长高效课堂
【正文】
我校是以“学、议、讲、练”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课堂的,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合格的“学科小组长”能提升课堂效率,不称职的“学科小组长”能降低课堂效率,因此为每个合作学习小组培养一名合格的“学科小组长”将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从:历史学科小组长的基本素质、历史学科小组长的选拔、历史学科小组长的培训,三个方面去谈一谈初中历史教师将如何运用学科特色培养“学科小组长”。
一、初中历史学科小组长的基本素质
初中历史学科课程目标: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情趣,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历史学科小组长首先应该具备:善良、积极的思想品质;其次还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善良与积极的思想品质是学生在过去的生活体验中已经形成了的,我们可以通过选拔找出这样的苗子,而组织能力对于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正是可以培训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这门学科只要选好了小组长,再加上后继的培训,培养一个合格的“学科小组长”并不难。
二、历史学科小组长的选拔
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彼此信任是在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目标的重要因素。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因此我们在选拔组长时需要挑选出能让教师、组员都彼此信任的学生。为此在实际操作中常采用以下三个策略。
首先是教师要完成对学科小组的职责进行介绍:是小组本学科带头人;
本学
科小组合作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指挥者。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做小组长是为大家服务的最直接方式。最后还要让学生明白在这个服务的过程中,小组长可以得到组织能力的锻炼等。接着依次按照按照以下过程产生组长。
上策:鼓励学生自愿申请
历史学科强调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人类的发展史充满着曲折的历程,积极向上是我们发展的主线,因此首先挑选出积极主动的同学。这样挑选出来的学生即便日后被老师批评他能能够勇敢的接受。
中策:组员互荐、推选
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害羞心理常常困扰他们。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毛遂自荐的过程中如果力度不够,或者其他原因都可能导致学生不敢推荐自己。所以中策乃是:要求组员间互相推荐,投票选定。
操作方法:小组内轮流推荐,每个组员必须推荐一人,并且说出推荐理由,行政组长做好相关记录。最后由行政组长统计确定出小组长。这个过程的优势在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民主的氛围,同时被推荐的人员心理上会受到鼓舞,从而面对问题时有足够的信心去解决。
下策:教师指定
在经历了自荐、推荐都无法产生小组长时,教师只能采用为该组指定小组长的做法,这种做法的风险在于:被教师指定的小组长容易出现优越感,认为自己是教师眼里最优秀的孩子,与此同时如果工作中犯错被批评时,常会有逃避责任的念头。
三、学科小组长的培训
当我们挑选出学科小组长以后,首要任务就是对其展开工作培训。在培养学科组长时,教师可以分别从以下方面去考虑:
1.指导学科小组长熟悉教师导学案
在小组合作中,有一项特殊的工具——导学案。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的路线图。所以教师在培训小组长时,首先从培训小组长熟悉导学案的结构开始,衍生到课堂各环节的任务中去。
以我的历史学科“导学案”为例说明:
我们学校是以‘学、议、讲、练“为课堂模式开展课改工作的,因此我的“导学案”也是由这四个环节组成。
学:是指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做到心中有学生,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变为设计“学生如何学”,对于课堂上的这一环节,教师都要问自己: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我设计的这个问题,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学生的“学”能学会多少?不能学会多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从而为下一环节的“议和讲”奠定基础。该环节的时间为十分钟,要求学生自学,对学,群学。为此,我要求学科小组长负责好小组纪律,并赋予其评分权利,纪律分会计入总分中。
议: “议”才是一节课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也就是说,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是教师不讲,而是根据教学需要,不该讲的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该讲的则通过教师和师生共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教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如我在教学《伐无道,诛暴秦》一课中,为引导学生理解“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设置了一下“议”的环节:
该环节的时间为15分钟,要求学生分小组完成合作探究议论学习部分。为此,我要求学科小组长负责好中心问题的确定,并组织好讨论的秩序,当同学们的议论与中心问题无关时需要提醒。在这个环节中,小组长需要完成展示任务的安排,赋予他安排展示人员的安排权。
讲:是再学生根据预习提纲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议论学习之后的“精讲”。并不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进行讲解,不和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应“精讲”,应精讲的是什么?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精讲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不懂的问题,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学不懂的问题可能存在这样的类型,一是比较简单的概念类的问题,另一类的问题可能就是课程标准规定必须让学生掌握还必须让学生理解的问题。该环节的时间为10分钟要求学生和老师一起,理解和完成之前两个环节为完成的学习任务。
练:教师精心设计拓展类问题,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实现课堂教学中的“练”。不能体现能力的课堂不符合新课改理念,不能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堂也不能体现新课改理念走进生活,学以致用,这实际上就是贯彻历史课最基本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课本上的理论来源于历史的记载,曾经的古人的生活,最终还是要回归于生活,即生活——理论——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和“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历史课堂中的“导行”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中“练”的环节体现,教师精心设计当堂达标问题等都是实现新课堂教学中“练”的环节的最好体现。
2.辅导学科小组长开展组内合作学习
学科小组长要能够承担起小组一起学习,探讨的活动,让各类活动在正确轨道上完成老师意图,对组织能力的要求是较高的。但是我们挑选出来的同学最初在这方面能力大多都是比较欠缺的,甚至连小组活动的规则都不了解。因此我们的培训应涉及到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如何组织组员“对学”、如何要求组员“展示”等细微的地方。
首先我要求小组长根据不同环节,分别给组员安排不同的工作,并明确具体的任务。并根据其配合程度量化打分。如下表所示,即为最初我要求小组长掌握
3.培养学科小组长语言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时时刻刻离不开交流,如讨论环节中的提问与回答、任务安排中的安排与协调、展示环节中的发言与点评等。
对小组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训,首先从规范小组长的语言表达格式开始,如:布置任务时必须点出同学的姓名,不可用“你、他”代替姓名;提问时必须以“请”字开头等。其次当组员在发言时,小组长带头要认真倾听,当同学发言完毕再提醒违纪者,并做好违纪记录。最后在问题讨
论结束后,组长必须做总结性发言。
4.帮助学科小组长加强与教师的联系
课堂上教师通过小组长开展着组内的合作学习,课后小组长还需要将相关的信息
反馈给教师,但现实中我们的小组长依然不
敢与教师展开常态交流,因此我设计出了一
张《小组合作学习每周积分表》要求学科小
组长每周填写。内容涉及到组内成员《导学案》的完成质量、课堂纪律的表现、组员意见及建议等相关信息。笔者通过这个表册的使用,让组长可以系统的向教师反馈小组内的合作学习情况,同时也完成了对小组长工作方案的文字指导。小组长为了能够顺利完成这个表格,他在组织合作时自然紧密的围绕在了《导学案》的周围。
5.关注学科小组长的品德评分
学科小组长手中有了“反馈权”,深感自己是学科教师最信任的合作伙伴。此时学科教师得让小组长明白他与每一个组员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学科组长没有“可以享受特权”,学科组长要时时处处起榜样作用,做好示范等道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以自己谦和、公正的品质去影响我的小组长。同时我还会关注他们的品德评分情况,及时了解小组长的思想变化。
小组合作所带来的改变有很多,不是几句话就可以概括的,他们尤其是对于传统教育的一些固定的模式进行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是需要一种评价机制的支撑的。或者说正是这种奖励评价机制的促进作用,才让我们的小组合作焕然一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这种评价机制,我以自己的课堂为例来进行解析。
一、以激励、鼓励性评价为主,激发小组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在课堂上表现出一幅“破罐子破摔”的样子,令人无可奈何。但是,任何人都是希望得到认可的,或者说没有人不喜欢“听好话”,所以,在激励与鼓励性评价面前,他们可以“起死回生”。
我所任教的班级在刚开始实行小组合作之时,有一个学生上课基本就是看课外书,尤其对于那些枯燥的文言文,他更不会产生一点兴趣。我多次教育,但未见成效。于是,我便在课堂上激励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回答对了才可以看课外书,并且鼓励他参与小组合作,回答更多的问题,在我的激励和鼓励之下,慢慢的,他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会主动要求我提问他,上课回答不上来的,要求我下课的时候再对他进行提问,而他的改变也影响带动了班里一大批不爱学习的同学。而且在这种整体意识的促使下,一些学习优秀的同学很乐于帮助接受差的同学,而一些接受差的同学也很乐于接受优秀同学的帮助,这种帮助与接受不再是曾经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投入,当你看到他们一个教的耐心一个学的主动,你会充分感受到小组合作的美妙之处,这一切都是激励、鼓励性评价的功劳。
二、采取“连坐”式评价机制,调动小组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所谓连坐,简言之,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每个小组中都有一两个后进生,懒于回答问题,懒于背诵,不但自己完不成学习任务,而且严重打击了整个小组的积极性。 所以针对后进生,要有专门的评价机制。
比方说,我们举行一个古诗背诵比赛,我采取小组背完到黑板画名次的方法,往往是小组的最后一名同学让组里拖延很长时间才到黑板画名次,这样组内其他同学觉得自己背的再快也没有意义。这样我便规定,只要组里有一个没有背过的同学,整个组就都要被罚抄写古诗三遍,而且,只要组里最后一名同学完成了学习任务,整个小组也会得到额外的奖励,这样,这个同学便对小组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决定小组的成败。在这种“恩威并施”的评价机制下, 小组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都得到了很好的调动。
三、对于学生课后表现的奖惩评价机制,要更及时,更完善
学生的课后表现,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预习成果的展示情况,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采用相应的奖惩评价机制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课后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维持一个学生有良好的课后表现的一个支点。 而且,这种惩罚机制只有和小组联系起来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旦教师许诺的奖惩机制得不到有效地兑现,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所以,对于小组的奖惩评价机制一定要及时,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同样,自己的懒惰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这种评价学生课后表现的机制,必须要逐步完善起来,使之形成系统。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运用在日常教学中。小组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性,发挥了他们的互助精神,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进而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时代召唤有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的人才,合作将是一种比竞争更重要的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努力,从而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团结协作、合作共处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学习缺乏语境,接触英语的主要途径便是英语课堂。然而,英语的课时少,班级的人数多,如何使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口说英语,如何使学生主动地学,并有所创新呢?我认为,“合作学习”方式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合作学习”是指在英语教学中由传统的课堂要求学生一本正经地端坐变为更侧重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步骤及方法 1.构建合作小组。 为了成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前或课上,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发展,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灵活地进行分组。常用的分组形式有:(1)自然座位式。同桌的两人就是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其优点是随机进行,节省时间,一般用于两人之间的`操练活动。比如呈现―How are you?―Fine,thank you.问答后,教师可引导同桌进行操练,这样就使操练的面迅速地扩大到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操练的机会。(2)差异组合式。这种小组通常由四人组成,其中有一个为优等生,两个为中等生,一个为后进生。比如讨论、表演对话、描述图片等就常用这种形式。(3)自由搭配式。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练习,这样组成的小组,组内的成员大多兴趣爱好相投,感情相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4)大组合作式。一般以纵向的两排为一组,这种分组形式常用于组间的竞赛、游戏、表演等活动。 2.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 新课程为学生的合作学习设计了很多活动环节,创设了学习情境。但作为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合适的、足够的合作材料即学具,因此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是开展有效合作学习的物质基础与前提。在这方面教师还要多下工夫。 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和策略法包括: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对话表演法、小组记忆法、小组交错学习法、组际交流学习法等。 3.教会学生交流与倾听。 交流与倾听关系到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在交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运用英语表达。同时,小组合作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是非常必要的。倾听是对发言者的尊重,只有耐心倾听他人发言,才能使发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欢迎的。相反,有人发言而无人倾听,将极大地挫伤发言者的积极性。倾听别人发言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但要鼓励学生“爱讲”,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听”,倡导学生“多思考”。在听的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回答,听别人回答的语音、语调,包括表达时出现的语法错误,讨论时避免大声吵闹,提醒学生只要小组内听见即可,并不一定要很大声,要尊重别人,不影响别的小组。 4.全班交流,资料共享。 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向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学生的交流不仅是知识,还包括方法方面的交流。如:学生在介绍相关职业的词汇和句型的同时,还交流了以绘画表达的方法;以相片或图片表达的方法;以唱歌或表演的方法;以民谣的形式表达的方法等。学生在交流知识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过程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者带来的精彩演说,记录下自己没有想到的,从而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这种交流达到了更大范围的资料整合。 三、恰当利用竞争机制 将竞争机制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更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用。以小组为单位,参与面更广,竞争更激烈,获胜人数更多,后进生也有了获奖的机会,体会到了成就感。而且,小组间能形成一股凝聚力、向心力。大家齐心协力为小组荣誉而努力,树立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有利于平时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四、构建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1.即时评价。 即时评价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当场进行评价,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表扬、体态语言等方式进行即时鼓励评价。 2.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是对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各项合作能力的评价,它包括组内成员自评、组内成员互评、小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和师生合作评价等形式。在过程评价中,教师要做好对评价的指导工作,设计好各项评价表格,使学生在对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中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技巧。 3.结果评价。 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更能促使小组成员间相互团结,最大限度地发挥能量。要定期对任务完成好、合作共处表现好的小组评选“优秀小组”,给其他小组树立榜样,相互赶超。如在教室后面设置每次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的总分表,并将平时各种合作评价表的总分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期总成绩。 教师应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不足,反省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确改进方向,促进学生更好地合作,从而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评价过程中,应做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侧重对过程的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侧重学生间的互评;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侧重对小组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活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当然,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何科学地制订合作性学习评价标准,如何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积极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探索。
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尝试到有序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这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提高小组合作效率的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研究,包括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小组奖励等策略的研究。可以说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了一个小组,也就把握住了高效课堂的灵魂。
一、合理构建学习小组
1、分组原则:同组异质、异组同质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它建构的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合作学习效率的高低。所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应当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从而将一个班级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这样有利于组内成员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又便于开展组间竞赛,公平竞争,发掘小组群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因为合作学习需要多样性,而不同成员间的信息互换可以激发更多的观点,使全组成员形成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所以分组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
a.同组异质: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考虑因素包括: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及班级干部分配等。
b.异组同质:组与组间尽量保持相对平衡的水平,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各组学习过程中的“公平竞争”,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也便于教师辅导。
2、分组方法:
(1)、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学习小组人数一般为偶数,根据小学生特点,以前后两桌4—6人为基本互助单位(互补、互助)。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同桌2人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2)、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定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 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划分时的标准是“异智分组”、“同智结对”,即小组内部按照个体学力划分为AA、BB、CC等不同层次(异智分组),同时每组内有不同的学习对子,对子的学习能力是相同智力水平,即“同智结对”。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竞争的宽松环境。同组同质容易造成两极分化、班级混乱,小组合作学习成为空谈。
(3)、小组命名及口号
由于组别多,不便称呼和区别,于是我们实行小组命名及口号。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来给自己小组取一个个性化的组名。由于每个名字都是小组奋斗的目标,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强大的激励作用。同时每个小组名字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荣誉和自豪,他们每个人都会为捍卫这一荣誉和自豪而团结、进取、努力。
二、小组内合作交流的形式:
1、最主要的方式是分工合作式:
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
如何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的学生无所事是,其重要原因就是分工不明确。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内所要承担的任务。也就是说在小组合作中,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事可干,避免“闲人”的出现,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就需要学生在明确合作目标时,能够在小组内根据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角色分工,实现组内的差异互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点:
(一)职责分明,分工协作。职责明,动机纯,则热情高,凝聚力强。组长要认真组织组员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好记录,形成小组意见;组员要积极参与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修改自己的看法。在组长代表本组发表见解时,组员要敢于大胆补充更正,甚至代替组长发言。
(二)切中重点,有序动作。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示疑内容”抓住重点。如: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或是自己最没有把握的问题,或是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个别自学示疑,再小组合作议疑。在发表见解时,可以补充、更正、辩论;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
(三)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好胜是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小组内开展竞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既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了解竞争与合作的相融性,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并应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
(1).小组长。他的任务是指挥小组开展活动,负责小组所有的成员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务,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因此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
小组长的选任与培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指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孩子队伍中最进步的孩子!”,只有最进步的孩子,才能在学生中产生威信,才能带领和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因此,在指导合作学习的实验中,我们重视了小组长的选拔和培养。
小组长是小组的核心人物,他的态度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小组的成长方向,左右着小组成员的思想动态、学习动力,所以,重中之重要先选任出合适、尽职的小组长。
小组长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a、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处处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b、学习态度塌实、勤奋,成绩稳定,居班级中上等。
c、有奉献精神:愿意为小组成员排忧解难;甘心为辅导其他同学牺牲课下时间。d、有协调、组织能力。能够协调好小组成员间的关系;能组织小组开展积极有益的活动。(2).联络员。负责小组与教师及其它小组的联络和协调。因此要选择比较灵活,性格外向,善于交际的同学担任。
(3).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的活动、决议、讨论结果。因此要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字迹清楚的学生担任。
(4).报告员。负责重述小组讨论学习的主要结论,并演示研究成果,所以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
每个组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
2、另外可选择一下合作交流的形式:
(1)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
(2)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
(3)两两组合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
(4)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5)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需要组长做好调控。
3、遵循讨论程序,保证人人参与
讨论前,小组成员先要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讨论时,由小组长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小组成员交流讨论,大家畅所欲言,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补充,然后形成集体的意见,讨论结束后,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作为小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本组重点讨论了哪些问题,讨论结果如何。这样做,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讨论的规则,又让学生明确了个人责任,所以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秩序井然。气氛热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快地理解了内容,从而较好地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需要有计划地、长期地、持续地对小组进行培训以保证合作学习的效率,随着学生能力地不断增强,学生逐步具备了自己设计、调控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就可以逐步放手,直到达到不教的境界。
4、要留给学生充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
【关 键 词】 高效;培养;合作;效率;自信
作为一名一线英语老师,我按照高效课堂的理念,深入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结合英语课堂教学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思维上颠覆了以往以老师为主角的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升华“课堂互动教学”。我将全班47人划分成8个学习组,平均每组6人,在教学中全方位实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长期坚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这给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最让我意外和惊喜的是: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带给学生们的不仅是学习上互帮互助的进步,更多的也教会他们怎么交际,怎么做人,怎么与他人友好合作。大大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下几方面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浅见:
一、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思,加强沟通和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状况,以前大多数时候,一节课的教学中,老师的讲解占了课堂的大多数时间,教师不断往学生大脑里填塞,生怕遗漏了任何知识点,而不是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吸收。这种被动的知识灌输,使得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而将学生划成不同小组后,小组学习中学生提前预习,在学习中遇到较难的问题,学生能互相讲解、消化,实在解决不了再向老师求助,大大减轻了老师的答疑负担。同时,这样的小组学习,首先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学生相互讲解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帮助和提高,加深了对知识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感情和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增强。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
在划分学习小组过程中,有个别学生以前有点小矛盾,一直不说话,但在划分到同一组后,小组之间要不断进行英语对话练习,就迫使2个孩子开口交流,在学习中消除了隔阂。同时,小组之间的竞争也使得每组孩子必须齐心协力才能获得优胜,如英语对话,口语好的同学必须耐心地教不会读的组员,整个小组才能顺利地开展英语对话操练,这样也就起到了很好的帮带作用。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勉励,互相激励,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化解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评价他人,学会承认他人的优点,容忍他人的缺点,虚心向他人学习,听取他人的意见,它使每一成员都融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部分学生在自己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后能教给其他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知识进行认真的了解和分析。其他學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也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认真预习课文,遇到不懂的单词或难点也会虚心向其他同学请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能力也增强了。
小组成员的组合都是按成绩均衡搭配,每组都有成绩强和薄弱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小组之间公平竞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了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所以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很多疑难问题就变得容易解决了。在我的英语教学中,最主要体现在合作订正错误上,每次单元测验后,按以往的状况,我会一发试卷,就开始讲评试卷,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分析,但是九年级题量大,需要讲解和强调的重点也很多,最关键的是学生错题类型各不相同,而时间有限,我不可能在单位时间内讲解所有题目,满足所有学生的答疑要求,怎么办呢?于是我充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错题,互相讲解,做对的同学讲解给做错的同学,共同订正试卷上的错误,让学生自己先消化了一部分错题。最后,大家将还是不能解决的遗留问题交给我,我只需要讲解部分题目,这样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也营造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共同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氛围。其次,在合作学习读背单词、课文上,小组合作学习也能起到很大作用。词汇的学习一直是一些基础较薄弱学生的拦路虎。由于教学时间较紧,学生人数多,教师难以一一面授辅导教读每个学生,这样就使得一个单元都快要上完了,还有部分学生不会读单词和课文。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只需先检查部分同学的发音,然后由发音好的、会读的学生教不会读的学生,帅教将,将带兵,兵帮兵,这样在单位时间内,就可以提高效率,平时怕读单词,胆小惧怕老师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帮带下,用一种放松的心情去记背单词、去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小组学习中,需要对话和操练,小组长要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安排组员谁先回答,谁后回答,安排强的同学辅助差的同学,进行英语对话角色安排。同时在操练中,要对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纠正,并不断总结和查缺补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
在以往的学习中,出现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瞧不起学困生的情况,因而使学习能力薄弱的孩子产生较强的自卑感,并常游离于集体之外,在学困生与优等生之间出现了一道无形的鸿沟。但小组合作学习后,不管成绩好还是成绩薄弱的同学,如果大家分到一组,就是一个整体,在小组竞争中,只有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这样就迫使成绩好的同学要不断帮助成绩薄弱的同学。小组所有的活动都必须是全员参与。任何一个成员的落后都会影响全组的发展,所以成绩好的学生明白一花独放不是春,成绩薄弱的孩子也会认为我是小组一员,我与小组是荣辱与共的,不能拖小组的后腿,他们会在成绩强的学生的帮助下不断进步,这样就让他们有一种集体荣誉感和归宿感,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总而言之,这半年来我在教学中运用高效课堂的小组模式,明显发现我班的学生胆子大了,回答问题能做到大声、大胆,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我在教学过程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还是存在一些弊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找到更有效解决的方法,我发现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有些不自觉、自觉性差的同学可能会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浑水摸鱼、讲闲话,使得整个组闹哄哄的,影响整体的学习效率。
2. 对于学习能力不太强的同学来说,如果不能端正学习态度,会让他们太过依赖他人,渐渐丧失自己的思考能力。而对于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说,则可能会出现浪费时间的问题,他们完全可以利用小组交流的时间去对自己进行巩固提高。
3.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讨论、解决很多问题,特别是上公开课的时候,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迅速进入下一个环节,就很快结束了小组活动,火苗刚刚燃起来就撤了,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所以,上课老师对于高效课堂小组合作的认识和重视对整个教学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以上是我对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粗浅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不断地去努力加强自身学习,发掘高校课堂的精髓所在,让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又具有创新性的与时俱进的优秀老师。
【参考文献】
[1] 李华国.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 东方青年教师,2010(5).
[2] 姚生军. 怎么做到真正的高效[J]. 中小学外语教学,2009(2).
【浅谈高效课堂小组评价机制】推荐阅读:
浅谈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10-09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浅谈10-02
改革教学评价,构建和谐高效课堂10-21
浅谈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10-23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11-14
个性化高效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10-28
关于高效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的几点体会10-13
抓好高效课堂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