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自由活动时(精选4篇)
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自由活动的时候会发出这么闹的声音呢?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稍微安静点游戏,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在玩陀螺。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陀螺,可是现在陀螺只有3个了,很多孩子也想玩,但是没有了。所以晖晖想去玩区角材料里磁铁这份材料,但是被赵洋阻止了,赵洋说“老师说的,自由活动的时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你不能玩区角里的材料的。”“可以,我想玩陀螺的`,但是你们不肯跟我玩,我只好玩磁铁呀。”旁边的翔翔也说“不可以玩的”。“可以的”。“不可以的”。于是他们的争吵声越来越响。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我对孩子们说:“自由活动的时候是玩玩自己的玩具,但是有的小朋友没有玩具的时候,也是可以玩玩探索角里的玩具的。
但是很晖晖没有玩具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跟他一起玩呢,他也很想玩陀螺的。”赵洋听了我的话,对晖晖说:“那我的陀螺和你一起玩。”“好的”晖晖开心的笑了。我连忙说:“你们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发生矛盾有问题的时候,自己来解决,但是声音要轻轻地,不要影响到其他小朋友。”
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工活动正是培养幼儿手眼协调、手指灵活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发幼儿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我们中班幼儿的手部肌肉发育正逐渐完善,手、眼、脑动作也在逐渐的协调中,所以孩子们对于动手的活动很感兴趣,他们喜欢涂涂画画、折折撕撕,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手工活动去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今天上午,苏老师换班教学在我们班上了一节美工活动——可爱娃娃脸,所有的步骤跟我的基本相同,别出心裁的是苏老师在最后点评的环节上设计得很好,往常的点评都是老师自己来点评,可是这次,苏老师是让孩子们自己点评,说说你觉得那个做的比较好,它好在哪里?那个你觉得不好,为什么不好?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说出了很多优点,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发言的过程中,尚正阳小朋友说翟钰杰的娃娃头发又是蓝的又是红的,很难看,说人头发的颜色应该是一样的,这时候,苏老师说:“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翟钰杰的娃娃脸的嘴巴,跟别人的有什么不同?”这时候,苏老师表扬了翟钰杰的娃娃说:“翟钰杰的娃娃嘴跟你们的都不一样,他不还有上嘴唇,并且还有牙齿和舌头,这也是值得我们小朋友去学习的,”听了苏老师的课,我受益匪浅。
看来,评价幼儿的画不要以画的相不相、好不好为好坏的标准,要看绘画者有没有思想。同时在点评的过程中让孩子自己来发现问题,学习优点,最终自己来改正,只有这样,孩子的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我们开展“清凉一夏”的主题学习已经有一周了。为了丰富主题墙饰,我准备让孩子画一幅关于游泳的绘画作品。
活动开始,我先让孩子们自己来想象自己游泳的姿态,尊重孩子的思维,鼓励自己来想象。在绘画前,我充分地描绘游泳时的情景,让孩子怎么样来画夏天游泳时的情景,给孩子们讲的绘声绘色。然后当我发下纸和笔以后,我发现我错了。尽管我讲得如何地绘声绘色,孩子们因为缺乏经验,还是在纸上不知道如何去表现,所以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如何入手去画。我意识到了,孩子的绘画水平并不是我所想象的那么高。可想而知,今天孩子们的绘画失败了。
第二天,我重新把这个活动设计了,我找到了范画,在给孩子们讲的时候给孩子们示范性的画了几个姿势,边说边画。果然不出所料,孩子们拿到纸和笔的时候,都非常认真地画了起来了,而且画得特棒。
这周美术课题研讨课,中班的四位老师把研讨的重点定位为“从欣赏入手为幼儿绘画提供支持”。和这四位老师做前期探讨的时候就觉得她们对课题的进程和目前孩子发展的困难很清晰,探究点的提出就是来源于孩子的发展难点。让我们来层层清晰欣赏与技能支持间的关系,以及怎样处理这种关系。
幼儿绘画技能的发展需要教师的支持吗?需要怎样的支持?
(2-3岁)小班幼儿在活动中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画面形象单一,似象非象;
(3-4岁)中班幼儿已能把简单的形状与实物联系起来。但画中的物体之间联系性差,缺少想象的情节:
(4-6)大班幼儿的画面一般很丰富,且与主题有关,能用多种色彩作画。
中班的孩子会开始想象,但是让孩子把自己所构思的画面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有困难。实际上这是一个绘画技能练习和表现的过程。在技能到探索,再由探索到技能过程中的第二次技能需要支持了,第一次是出现在小班,涂鸦期过后的象征期,中班出现第二次的技能困难期。那怎么给于支持呢,是不是教师一步一步地范画呢,显然不是,如果走回到老路,去按部就班的示范,结果是孩子没有创造性。但是,老师们又犯愁了,不给示范,孩子画的就和书上常看到的情景差不多,一样的太阳一样的小树小房子小花,太单调。大家说问题出在哪?很简单,问题就出在:孩子的美术经验积累不够,对事物不同形态的积累不够,不同表现手法的`感受积累不够,对美的事物感受积累不够。那是不是我们的孩子看得很少呢?也不一定是。相信老师们给孩子看的美术作品也不少,但是我们有意识引导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却不够,是我们引导孩子欣赏美引导不够到位。美术工作者要去采风,去感受自然,体验生活,我们的孩子也是要的,没有感受过美,他怎么会表现美呢。所以如何支持孩子的绘画技能发展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今天的支持点放在了欣赏,欣赏法在这个活动中是作为一个教学法提出的。绘画教法的改革从范画为主改革为欣赏方面着手,在幼儿发现、感受、表现美的过程中,在观察、欣赏阶段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绘画创作、表现能力和评价作品能力。
欣赏法和观察有何不同?
我们通常说:观察不同,观察特点,观察细节。欣赏风景,欣赏歌剧,欣赏故事,欣赏美不美。两者的区别在于欣赏蕴含更多的审美元素,情感元素,这是《纲要》中对艺术活动的目标要求。欣赏是为了给孩子的创作提供储备,一是经验储备,二是情感储备。
那么怎么欣赏呢?
是不是就是单纯的美术作品欣赏呢?答案很显然,艺术是个大范畴也是互通的,我们要选择大量适合幼儿欣赏的事物或作品。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美术作品、借助音乐、语言提示及自然景物、周围环境等,引导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体验美的东西。
引申到欣赏的教学方法,对话法。
用对话法指导幼儿欣赏作品。以往长期的灌输法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美术、音乐、语言等作品的知识灌输给幼儿,缺乏自身感知和体验,最终导致审美素质的下降。要采用对话法,让幼儿与教师、作品三者之间互相作用、交流,是一种平等的双向交流的关系。教师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总结,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教师在引导幼儿对作品的各部分的形式进行感知、体验。
评价作品是幼儿重新发现美的阶段。
【教育随笔自由活动时】推荐阅读:
中班体育活动教育随笔10-04
中班教师音乐活动教育随笔09-20
自由情感随笔12-17
渴望得到自由随笔12-28
抒情散文自由随笔03-30
1教育随笔06-01
教育叙事随笔06-20
教育随笔中班12-10
学会倾听教育随笔10-09
教育随笔一年级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