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解答第4章(精选7篇)
4-1采用气体渗透膜分离空气(氧21%,氮79%),渗透物中氧浓度达78%。试计算膜对氮气的截留率R和过程的分离因子α,并说明这种情况下哪一个参数更能表达该过程的分离状态。
解:截留率:
R=1分离因子:
o7822217913.34
cN2,pcN2,F122790.7215
2N2对于气体膜分离,以分离因子表示膜的选择性为宜。
4-3 用渗透汽化膜过程进行异丙醇脱水。在80℃下,所用亲水复合膜厚为8μm,该膜对异丙醇的渗透通量可忽略不计。测得不同含水量的异丙醇进料液透过膜的水通量数据如下: 料液中含水量/%(质量)水通量/{kg/(m2·h)}
0.03 0.12
0.45 0.82
1.46 2.12
已知水在无限稀释溶液中的活度系数为3.9,且在以上浓度范围内不变。试画出水通量随溶液浓度及活度的变化曲线;计算各组成下水的渗透系数{cm3·cm/(cm2·s·kPa)}。解:查表得异丙醇的Antoine方程常数,并计算其饱和蒸气压:
3640.200P异丙醇exp9.7702-0.092MPa
35353.54查饱和水性质表得80℃下水的饱和蒸气压及密度:P水0.04739MPa 971.8kg/m3 水的渗透系数可用下式计算:
JAQApAxAA02f2ApyA0p0JQA0ApAxA
A计算结果见下表:
名称 含水量/% 水通量/kg/(m2·h)水的摩尔分数 水的活度 水渗透系数 cm3·cm/(cm2·s·kPa)1 0.01 0.03 0.0326 0.1270 1.14E-12
0.02 0.12 0.0637 0.2484 2.33E-12
0.03 0.45 0.0935 0.3645 5.96E-12
0.04 0.82 0.1220 0.4756 8.32E-12
0.05 1.46 0.1493 0.5821 1.21E-11
0.06 2.12 0.1754 0.6842 1.50E-11
水通量随溶液浓度及活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左Y轴为摩尔分数,右Y轴为活度,X轴为渗透系数)0.180.160.70.60.140.120.100.080.060.20.040.020.004.00E-0128.00E-0121.20E-0111.60E-0110.10.00.50.40.3A
4-4 蒸汽渗透或气体分离过程中,原料和渗透物压强比一定,且原料液流与渗余液流的浓度近似相等时,渗透物浓度最高。今已知某一复合膜对空气中甲苯蒸汽浓度为0.5℅(体积)时的渗透选择性为200,分别计算压强比为10、100和1000时的渗透物组成。解:已知pFpPq为定值,PAPB200,且原料液流与渗余液流的浓度近似相等
∵对于二元混合气体,忽略边界层作用,其渗透量可用下式计算:
JAHADAlmxApFyApP
JBHBDBlmxBpFyBpP
当无吹扫气体时,两通量之比即为渗透气体的摩尔分率之比:
JAJByAyBHADAxApFyApPHBDBxBpFyBpPPAxApFyApPPBxBpFyBpPPAxAqyAPBxBqyB
(1):pFpPq10
带入方程:yA1yA2000.00510yAyA0.995101,解方程得:yAq105%(2):pFpPq100
带入方程:yA1yA2000.005100yA0.9951001yA,解方程得:yAq10029%
(3):pFpPq1000
带入方程:yA1yA2000.0051000yAyA0.99510001,解方程得:yAq100048%
4-5 用间歇渗透汽化过程脱除发酵液中的丁醇。当发酵液中丁醇浓度从6℅降至0.6℅时,其体积减少了13℅,试计算渗透物中丁醇的浓度。
解:设发酵液初始体积为V,当发酵液中丁醇浓度从6℅降至0.6℅时,n丁醇=6%V0.6%113%V
n丁醇V6%V0.6%113%V13%V∴渗透物中丁醇的浓度cP,丁醇=42.1%
4-6 某一气体富氧过程,其跨膜压强比ph/pl=5,且设进料浓度近似与截留物浓度相等xf≈xr,原料空气含氧21℅。分别计算选择性为p氧气/p氮气=2.0、2.2、3.0、5.0和10时的渗透物中氧的浓度。
解:已知phplq5为定值,且设进料浓度近似与截留物浓度相等xfxr
根据本章习题4-4所推导的公式:
JAJByAyBPAxApFyApPPBxBpFyBpPO2PAPBxAqxBqyAyB
对于PO2PN22.0,方程为PO2PN2yO21yO22.00.215y0.7951yO2,解方程得:yO31%
2同理可得2.23.05.010时的yO2值分别为33%38%46%57%
4-7 用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为皮层(1μm)的复合膜分离二氧化碳和氮气混合物。假定进料混合物的物质的量(mol)之比,二氧化碳/氮气=1/4,原料侧压力为ph=0.25MPa,渗透物侧压力为pp=0.05MPa。原料流量为qf=10000m3(STP)/h。两种气体的渗透系数分别为P co2=81barrer、PN2=5.3barrer。假设原料和渗透物侧的气体完全混合。试计算渗透物组成、二氧化碳通量及回收率。解:CO/N2PCO2/PN281/5.3, 压强比ph/p15 渗透物组成可由下式计算:
5B0.51xr,i0.5150.21.175
114.3xp,CO22BBxr,i10.5521.1751.17515.30.214.30.50.60
根据质量衡算可求出二氧化碳回收率
qrqfqp10000qp
xf,COqfxp,COqpxr,COqr
2220.5100.6qp0.2(10000qp)
qp7500m/h
0.67.54343所以二氧化碳回收率为:
CO2进而二氧化碳的通量:
JCO20.51010 0.9PCO2[lphxr,CO2p1xp,CO2]338110[104101900.2380.6]
1.2310cmSTP/cm2s
4-8 用不对称聚亚苯基氧复合膜进行空气富氮。分离层膜厚为1μm,该膜对氧的渗透率PO2为50barrer,膜的分离因子为4.2,进料流中的操作压力为1MPa,渗透物流侧的压力为0.1MPa,假定空气中氮浓度为
330.79,渗余物中氮浓度增大到0.95,渗余物流量为qf=10m/h。现要求生产含氮95℅的富氮气10m/h,试计算单级过程所需膜面积和能量消耗。
解:第一段的截留物作为第二段的原料xr,1xf,2,qr,1qf,2。已知第二段qr,210m/h,原料侧氧的对
3数平均浓度为:
x2xf,2xr,2lnxf,2xr,20.100.050.072
0.10ln0.05(1):先计算第二段,氧浓度从10%降到5%。
ON224.PrPtPh110 0.1xr,i110.072B0.512.4225 0.513.20.10.11PrPr渗透物中氧的浓度
xp,CO22BBxr,i1Pr0.524.22.42252.42250.0723.20.10.50.2
由物料衡算可以求出原料和渗透物流量,进而求出所需膜面积。
qf,2qp,210
0.q1f,20.q2p0,210 0.05得:
qf,215m/h 和 qp,2=5m/h
PO232phx2plxp,20.137(100.0721.00.2)0.071m(STP)/mhbar
l333JO2qO2qp0.201m/h
第二段膜面积:
A2qO/JO221.00.0713214.08m
(2):计算第一段: qr,1qf,215m/h
x10.210.100.148
0.21ln0.1第一段中氧的对数平均浓度: xr,i110.148B0.512.8025 0.513.20.10.11PrPr渗透物中氧浓度
xp,CO22BBxr,i1Pr0.524.22.80252.80250.1483.20.10.q36p,130.50.36
10.2q1f,1则
qf,1qp,130.115得:
qf,125m/h 和 qp,1=10m/h
PO32JO22phx1plxp,10.137(100.1481.00.36)0.153m(STP)/mhbar
lqO2qp0.363.6m/h 3第一段膜面积:
A1qO2JO23.60.15324.52
2故总膜面积 :
A总A1A2386m
表明有可能得到两股产物流,即第一段的富氧物流和第二段的富氮物流,如下图所示:
4-9 四种具有不同分离因子的膜,分别用于渗透蒸发脱除恒沸酒精中的水制备无水乙醇,假定分离因子及总透过量Q与组成无关,四种膜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0、50、100、1000。若进料混合物中的乙醇质量分数为95℅,试计算制成乙醇质量分数为99.5℅的产品1kg/h所需要的膜面积、进料量、透过量、透过物组成及乙醇的回收率。
解:(1):分离因子110,wf95%,设透过物乙醇含量为wp,总透过量为Qp,进料量为Qf
(100wp)/wp(100wf)/wf(100wp)/wp(10095)/95 ∵10wp65.5%
∴对物料中乙醇做物料守恒:
Qp195%Qpwp199.5%Qp66.5%199.5%
解上述方程得:Qp0.152kg/hQfQp11.152kg/h ∴乙醇的回收率:QRQf11.152100%86.8%
(2):分离因子150,wf95% ∵(100wp)/wp(100wf)/wf(100wp)/wp(10095)/9550wp27.5% ∴对物料中乙醇做物料守恒:
Qp195%Qpwp199.5%Qp27.5%199.5%
解上述方程得:Qp0.0666kg/hQfQp11.0666kg/h ∴乙醇的回收率:QRQf11.0666100%93.7%
(3):分离因子1100,wf95% ∵(100wp)/wp(100wf)/wf(100wp)/wp(10095)/95100wp16.0%
∴对物料中乙醇做物料守恒:
Qp195%Qpwp199.5%Qp16.0%199.5%
解上述方程得:Qp0.0570kg/hQfQp11.0570kg/h ∴乙醇的回收率:QRQf11.0570100%94.6%
(4):分离因子11000,wf95%
(100wp)/wp(100wf)/wf(100wp)/wp(10095)/95∵1000wp1.86%
∴对物料中乙醇做物料守恒:
Qp195%Qpwp199.5%Qp1.86%199.5%
问题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 的要求, 在编制2008年年报时, 煤炭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外计提的维简费, 应比照安全生产费用的原则处理, 即在所有者权益“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列报, 具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第一, 维简费会计处理方法的变化, 视为会计政策变更,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所规定的原则进行追溯调整;第二, 采用新的核算方法后, 按规定标准计提维简费时, 不再计入成本或费用;第三, 采用新的核算方法后, 按照规定范围使用维简费形成的固定资产,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的要求计提折旧;第四, 编制2008年年报时, 根据取得的相关信息, 能够对因维简费会计政策变更所涉及的固定资产进行追溯调整时, 应进行追溯调整。
解读:《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 在第五章固定资产追加了如下内容: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的安全费用以及具有类似性质的的各项费用, 应当在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项下以“专项储备”项目单独反映。在以后期间采用实报实销的形式, 形成费用时, 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形成资产时, 按照折旧标准逐年提取, 计入成本科目。 (1) 企业按规定标准提取安全费用、维简费时, 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 贷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 (2) 企业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费用、维简费购建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等形成固定资产时, 借记“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 贷记“银行存款”;同时作以下分录, 但冲减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 贷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企业应当按规定计提折旧, 计入有关成本费用, 借记“制造费用”等, 贷记“累计折旧”。 (3) 企业按规定范围使用安全费用、维简费支付安全生产检查和评价支出、安全技能培训及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支出等费用性支出时, 借记“管理费用”, 贷记“银行存款”等;同时作以下分录, 但冲减金额以“盈余公积——专项储备”科目余额冲减至零为限, 借记“盈余公积——专项储备”, 贷记“利润分配——提取专项储备”。
企业未按上述规定进行会计处理的, 应当进行追溯调整。调整时将按安全费用、维简费计提时计入长期应付款科目的账面余额调整为零, 同时增加权益, 负债的减少额为权益的增加额, 涉及固定资产的也要作相应的追溯调整。
问题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股数, 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 是否需要根据具体发行日期加权后计入各列报期间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解答:在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 作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合并方, 公司应将作为对价而发行的全部新股数计入合并当年和对比年度的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即权重为1) ;在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条件下, 公司应采用同样原则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解读:在新会计准则下, 每股收益指标的计算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 定期报告中将不再出现原来为投资者所熟悉的按全面摊薄法计算的每股收益, 取而代之的是基本每股收益。相对于全面摊薄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进一步考虑了股份变动的时间因素及其对全年净利润的贡献程度。
(1) 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从最终控制方角度看, 视同合并后形成的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的报告主体在以前期间就一直存在, 合并后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的报告主体的留存收益包括参与合并各方在合并前实现净利润的累积金额。因此, 与净利润口径相一致,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 也应当视同列报最早期间期初就已发行在外, 计入各列报期间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即权重为1) 。
[例1]甲公司和乙公司分别为A公司控制下的两家全资子公司。2008年7月1日, 甲公司自母公司A公司处取得乙公司100%的股权, 合并后B公司仍维持独立法人资格继续经营。为进行该项企业合并, 甲公司向乙公司的股东定向增发4000万股本公司普通股。甲公司2007年度净利润为3000万元, 乙公司2007年度净利润为500万元;甲公司2008年度合并净利润为5000万元, 其中包括被合并方乙公司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450万元。合并前甲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20000万股, 假定除企业合并过程中定向增发股票外股数未发生其他变动, 甲公司和乙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两家公司在合并前未发生任何交易, 合并前甲公司旗下没有子公司。甲公司合并利润表中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如下:
该项合并中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及合并后均为A公司最终控制, 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 同一控制下稀释性潜在股的的计算。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作为对价发行的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等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 应当考虑其稀释性, 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 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应当加到普通股股数中。
[例2]甲公司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2000万元 (不包括子公司乙公司利润或乙公司支付的股利) ,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0000万股, 持有乙公司60%的普通股股权。乙公司2007年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8000万元, 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6000万股, 该普通股当年平均市场价格为8元。年初, 乙公司对外发行500万份可用于购买其普通股的认股权证, 行权价格为4元, 甲公司持有其中10万份认股权证, 当年无认股权证被行权。假设除股利外, 母子公司之间没有其他需抵销的内部交易;甲公司取得对乙公司投资时, 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一致。2007年度每股收益计算如下:
子公司每股收益:认股权证行权时发行的普通股包括两部分:按当期平均市场价格发行的普通股, 不具有稀释性, 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不必考虑;为取得对价而发行的普通股, 具有稀释性, 计算稀释的每股收益时应当加到普通股股数中。
基本每股收益=18000/6000=3 (元)
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500-500×4÷8=250 (万股)
稀释每股收益=18000/ (6000+250) =2.88 (元)
合并每股收益: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母公司净利润=32000 (万元)
包括在合并基本每股收益计算中的子公司净利润部分=18000×60%=10800 (万元)
基本每股收益= (32000十10800) ÷20000=2.14 (元)
子公司净利润中归属于普通股且由母公司享有的部分=2.88×6000×60%=10368 (万元)
子公司净利润中归属于认股权证且由母公司享有的部分=2.88×250×10÷500=14.4 (万元)
稀释每股收益= (32000+10368+14.4) ÷20000=2.12 (元)
问题3:执行新会计准则后, 对于转让超额亏损子公司的经济业务, 在合并报表中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公司对超额亏损子公司在2006年12月31日前根据有关规定未确认的投资损失, 公司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转让上述超额亏损子公司时, 转让价款与上述未确认投资损失的差额应调整未分配利润, 不能在合并利润表中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对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已在利润表内确认的子公司超额亏损, 在转让该子公司时可以将转让价款与已确认超额亏损的差额作为投资收益计入当期合并利润表。
解读:在原企业会计制度下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 投资企业确认的被投资企业亏损额, 一般以长期股权投资减记至零为限;其未确认的被投资单位的亏损分担额, 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可以在合并会计报表的“未分配利润”项目上增设“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同时, 在利润表的“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下反映, 这两个项目反映母公司未确认子公司的投资亏损额。
执行新会计准则后, 子公司“超额亏损”要在报表内确认。《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号》规定, 执行新会计准则后, 母公司对于纳入合并范围子公司的未确认投资损失, 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冲减未分配利润, 不再单独作为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列报。
企业在编制执行新准则后的首份报表时, 对于比较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未确认的投资损失”项目金额,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列报要求进行调整, 相应冲减合并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项目和合并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及“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项目。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后, 对于2007年以前产生的未在利润表内确认的超额亏损, 执行新会计准则后按照有关规定调整2006年末未分配利润的, 计算股权转让收益时应直接增加未分配利润, 不应在合并利润表中作为转让收益;2007年1月1日以后产生的、已在合并利润表中确认的超额亏损, 公司在转让上述超额亏损子公司时, 可以确认相应的转让收益。
问题4:上市公司是否可以采用《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估值业务及份额净值计价有关事项的通知》 (证监会计字[2007]21号) 所规定的估值方法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解答:上市公司可以采用包括《关于证券投资基金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估值业务及份额净值计价有关事项的通知》 (证监会计字[2007]21号]所规定的估值方法在内的、合理的估值方法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同时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其采用的估值方法和估值过程进行详细披露。根据一贯性原则, 公司应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采用相同的估值方法对同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估值。
解读:公司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确定的基本原则: (1) 对存在活跃市场的投资品种, 如估值日有市价的, 采用市价确定公允价值。估值日无市价, 但最近交易日后经济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的, 采用最近交易市价确定公允价值。估值日无市价, 且最近交易日后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的, 参考类似投资品种的现行市价及重大变化因素, 调整最近交易市价, 确定公允价值。有充足证据表明最近交易市价不能真实反映公允价值的, 对最近交易的市价进行调整, 确定公允价值。 (2) 对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投资品种, 采用市场参与者普遍认同, 且被以往市场实际交易价格验证具有可靠性的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运用估值技术得出的结果, 应反映估值日在公平条件下进行正常商业交易所采用的交易价格。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 尽可能使用市场参与者在定价时考虑的所有市场参数, 并通过定期校验, 确保估值技术的有效性。 (3) 有充足理由表明按以上估值原则仍不能客观反映相关投资品种的公允价值的, 公司应根据具体情况与监管部门或中介机构进行商定, 按最能恰当反映公允价值的价格估值。
问题5: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如果合并成本小于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将差额 (即负商誉) 确认收益时, 应关注那些事项?
解答: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要求, 首先确定购买日, 然后再确定合并成本和收购方在购买日享有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在出现负商誉的情况下, 应对合并成本及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 (包括或有负债) 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 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应当充分披露相关交易的背景情况。
解读: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收购企业收购被购企业支付的价款可以分成两大部分, 即享有的被购企业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 份额的公允价值、以及支付价款超过或低于该公允价值而形成的正商誉或者负商誉。正商誉不摊销但应作减值测试, 负商誉在收购时计入当期损益即“营业外收入”。
[例3]A公司以1000万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权, 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500万元。会计处理:
注:负商誉50万元计入当期损益中。
[例4]承例3, 假设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3000万元。会计处理:
注:正商誉100万元 (1000-3000×30%) 包含在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中。
为防止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过高而产生的负商誉对利润表的影响, 对合并成本及取得的被购买方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 (包括或有负债) 的公允价值的复核和披露, 至关重要。
问题6: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往往包括多期期权, 各期期权的等待期跨越多个会计期间, 如何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某一会计期间的期权费用?
解答:公司应根据期权激励计划条款设定的条件, 采用恰当的估值技术, 分别计算各期期权的单位公允价值。在各个资产负债表日, 根据最新取得的可行权人数变动、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等后续信息, 修正预计可行权的股票期权数量, 并以此为依据确认各期应分摊的费用。对于跨越多个会计期间的期权费用, 一般可以按照该期期权在某会计期间内等待期长度占整个等待期长度的比例进行分摊。
解读:对于权益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 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入成本费用和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 , 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对于现金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 应当按照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重新计量, 确定成本费用和应付职工薪酬。
对于授予的存在活跃市场的期权等权益工具, 应当按照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对于授予的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期权等权益工具, 应当采用期权定价模型等确定其公允价值。
在等待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应当根据最新取得的可行权职工人数变动等后续信息做出最佳估计, 修正预计可行权的权益工具数量。在可行权日, 最终预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数量应当与实际可行权工具的数量一致。
[例5]2008年1月1日, 实达公司对其20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每人授予100份现金股票增值权, 这些人员从2008年1月1日起必须在该公司连续服务3年, 即可自2010年12月31日起根据股价的增长幅度获得现金, 该增值权应在2012年12月31日之前行使完毕。实达公司估计, 该增值权在负债结算之前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以及结算日的公允价值和可行权后的每份增值权现金支出额如表1:
单位:元
第一年有20名管理人员离开, 公司估计三年中还将有l5名管理人员离开;第二年又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公司, 公司估计还将有10名管理人员离开;第三年又有15名管理人员离开。第三年末, 假定有70人行使股票增值权取得了现金。2011年12月31日 (第四年末) , 有50人行使了股票增值权。2012年12月31日 (第五年末) , 剩余35人全部行使了股票增值权。
费用和资本公积计算过程如表2。
会计及税务处理:
(1) 2008年1月1日:授予日不做处理。
(2) 2008年l 2月31日
单位:元
纳税调整:计提的工资薪金并非实际发生额, 不得税前扣除, 纳税调增55000元。
(3) 2009年12月31日
纳税调整:计提的工资薪金并非实际发生额, 不得税前扣除, 纳税调增73000元。
(4) 2010年12月31日
纳税调整:本期计提工资薪金59500元不得在税前扣除, 纳税调增59500元, 但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77000元, 可以在税前扣除, 纳税调减77000元。以上两项相抵综合纳税调减为17500元。
(5) 2011年l2月31日
纳税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000元不得在税前扣除, 纳税调增12000元, 但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70000可在税前扣除, 纳税调减70000元。以上两项相抵综合纳税调减为58000元。
(6) 2012年12月31日
纳税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000元不得在税前扣除, 纳税调增7000元, 但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59500元可在税前扣除, 纳税调减59500元。以上两项相抵综合纳税调减为52500元。
问题7:上市公司大股东将其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份按照合同约定价格 (低于市价) 转让给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上市公司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该项行为的实质是股权激励, 应该按照股份支付的相关要求进行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及应用指南, 对于权益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 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记入成本费用和资本公积, 不确认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
解读:
[例6]金鹏公司股东大会批准了一项股份转让协议。该协议规定:2008年1月1日, 公司的40名销售人员必须为公司服务3年, 才能在期满时, 将金鹏公司持有的华达公司的股份以每股5元的价格每人受让100股。公司股票在股份授予日以期权定价模型估计授予的此项期权公允价值估计为15元, 公司的股票面值为1元。
第一年, 1名销售人员离开了公司, 公司预计3年中销售人员的离开的比例将达到10%, 即实际行权人数估计为40× (1-10%) =36 (人)
2008年12月31日, 当期应当确认的销售人员费用=36×100×15×1/3=18000 (元)
纳税调整:会计上权益结算股份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应付职工薪酬作为一项成本费用处理, 但并未实际发生, 税法上不允许扣除。年终申报所得税时, 应纳税调增18000元。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 以上财税差异属于可抵扣暂行性差异, 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按25%, 所得税会计处理:
第二年, 销售人员中有2名离开了公司, 公司估计销售人员离开的比例将达到15%, 即实际行权人数估计为40× (1-15%) =34 (人)
2009年12月31日
纳税调整:年终申报所得税时, 纳税调增16000元。所得税会计处理:
第三年, 又有1名销售人员离开, 实际行权人数为36人 (40-1-2-1) 。
2010年l2月31日
纳税调整:年终申报所得税时, 纳税调增20000元。所得税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第2期) 解读
问题1:对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关联方、上市公司的实质控制人对上市公司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捐赠、债务豁免等单方面的利益输送行为, 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由于交易是基于双方的特殊身份才得以发生, 且使得上市公司明显的、单方面的从中获益, 因此, 监管中应认定为其经济实质具有资本投入性质, 形成的利得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上市公司与潜在控股股东之间发生的上述交易, 应比照上述原则进行监管。
解读: (1) 对于企业接受的捐赠和债务豁免, 旧准则都要求记入“资本公积”权益类科目, 新准则记入“营业外收入”损益类科目, 这就为上市公司进行机会主义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少数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的债务豁免或捐赠行为操纵利润变得更为直接和容易。 (2) 对于控股股东和子公司之间的捐赠, 《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 (财会函[2008]60号) 认为, 这种行为从经济实质上判断属于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 应作为权益性交易, 相关利得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这就从财务角度遏止了关联企业之间利润操纵。但财会函[2008]60号文只是对控股股东和子公司之间的捐赠行为作了限制性规定, 而对于控股股东和子公司之间的债务重组行为, 《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和财会函[2008]60号都没有加以限制。 (3) 在大股东慷慨支持下进行的债务重组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也是上市公司年报编制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2009年第2期) 对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关联方、上市公司的实质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债务豁免又做了明确和限制性的规定, 这一要求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至关重要, 有利于提高盈余信息披露的整体质量。
[例7]甲公司作为上市公司乙公司控股股东, 2008年初销售给乙公司一批产品, 产品不含税价格为200万元, 增值税率为17%, 按照合同规定, 乙企业应于2008年6月1日前偿还货款。由于乙企业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无法按照合同规定的期限偿还债务, 甲公司为此对应收债权计提了坏账准备50万元。经过双方协议于7月1日进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协议规定:甲公司同意把债权转换为对乙公司的投资, 获得了80万股股份, 每份股票的面值为1元, 股票公允价值为2元, 则乙公司会计分录 (单位:万元) 为:
财税差异分析:《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要求将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科目, 而《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09年第2期]要求将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之间的债务收益计入权益类“资本公积”科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 (九) 项所称其他收入, 是指企业取得的除企业所得税法第六条第 (一) 项至第 (八) 项规定的收入外的其他收入, 包括企业资产溢余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入、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债务重组收入、补贴收入、违约金收入、汇兑收益等。即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控制的其他关联方、上市公司的实质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债务豁免行为, 会计上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74万元, 而税务处理时, 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234万元与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权的公允价值160万元的差额74万元, 确认为债务重组所得, 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由此形成的财税差异为永久性差异, 汇算清缴时应按照“调表不调账”的原则, 纳税调增74万元。
问题2:上市公司收到的由其控股股东或其他原非流通股股东根据股改承诺为补足当期利润而支付的现金, 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应作为权益性交易计入所有者权益。
解读:股改是把上市公司一些不流通的法人股或者国家股以一种特殊的方法, 变成流通股, 从而改变原来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权的状况。在股权分置改革中, 承诺主要有分红、业绩、股价、限售、注入资产及对价追送等形式, 上市公司违背股改承诺, 不仅仅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还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所以, 上市公司为实现股改业绩承诺, 一些公司通过关联交易使得利润剧增, 从而全年达标;还有一些公司依靠递延所得税、少数股东权益完成股改承诺, 另有一部分上市公司股改后某个年份的业绩未能达到股改方案中承诺的目标, 控股股东一般以现金的方式补足差额部分。
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 利得是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 与所有者权益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通过营业外收入计入利润, 而另外一部分则通过“资本公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上市公司收到的由其控股股东或其他原非流通股股东根据股改承诺为补足当期利润而支付的现金, 作为非日常活动产生的利得,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2009年第2期]要求将其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而非“营业外收入”科目, 会计处理应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资本公积”科目。这种规定有利于揭示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更有利于投资者做出决策。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长出现回落的背景之下, 更多的公司面临着无法兑现股改承诺的尴尬局面, 这一新规的出台, 使得控股股东捐赠的“外财”将不能计入当期利润, 而只能增加公司净资产。
问题3:实务中存在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捐赠 (如豁免上市公司债务) 作为向流通股股东支付股改对价的情形, 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鉴于证监会公告[2008]48号发布前对此类股权分置改革对价会计处理的具体规定不明确, 对于证监会公告[2008]48号发布日前有关股改方案已经相关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的上市公司, 如果能够在2008年报披露日前完成股改, 上市公司可以将非流通股东作为股改对价的直接或间接捐赠计入当期损益。除此之外, 非流通股股东作为股改对价的直接或间接捐赠均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解读:股改对价即上市公司对流通股东回送利益的承诺。受金融危机影响, 上市公司的利润额也随之下滑, 这直接影响了此前一些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了支付较小对价, 选择和未来业绩增长挂钩作出的承诺, 但新规限制了捐赠计入当期损益 (营业外收入) 的行为, 要求计入权益类科目“资本公积”, 这使得上市公司盈余又少了一条操作“捷径”。
从“实质重于形式”的角度分析, 接受大股东业绩“补差”与上述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其实是同一道理。大股东向上市公司捐赠“利润”、豁免债务等显失公允的特殊交易, 管理层一直要求视为权益性交易而非损益性交易进行会计处理。权益性交易与损益性交易最大的区别就是, 权益性交易不得确认损益。
另外, 对于会计科目的确认, 应关注一个时间点: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向上市公司直接或间接捐赠 (如豁免债务) 作为向流通股股东支付股改对价的, 由于此前对此类会计处理的具体规定不明确, 所以, 对证监会公告[2008]48号发布日前股改方案已获相关股东会议表决通过的上市公司, 如果能够在2008年报披露日前完成股改, 可以将非流通股东作为股改对价的直接或间接捐赠计入当期损益 (营业外收入) 。除此之外, 非流通股股东作为股改对价的直接或间接捐赠均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资本公积) 。
问题4:对于上市公司因破产重整而进行的债务重组交易, 何时确认债务重组收益?
解答:由于涉及破产重整的债务重组协议执行过程及结果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因此, 上市公司通常应在破产重整协议履行完毕后确认债务重组收益, 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上述重大不确定性已经消除。
解读: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和新《破产法》带来的重整契机, 使得一些ST公司业绩剧增, 这是因为, 减免的债务金额可以作为利润, 并使得ST上市公司扭亏为盈。这种制度体现了以保护债权人为主的破产清算制度向以拯救企业为主的既保护债权人利益又关照社会利益的思路转变, 也是国际上破产法改革的方向。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收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但按照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由于涉及破产重整的债务重组协议执行过程及结果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因此, 上市公司通常应在破产重整协议履行完毕后确认债务重组收益, 除非有确凿证据表明上述重大不确定性已经消除。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第3期) 解读
问题1:《财政部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 (财会函[2008]60号) , 企业购买上市公司, 被购买的上市公司不构成业务的, 购买企业应按照权益性交易的原则进行处理, 不得确认商誉或计入当期损益。在实务中, 适用上述会计处理原则的常见情况有哪些?
解答:实务中适用上述会计处理原则的常见情况有如下三种: (1) 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空壳”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 (2) 非上市公司借壳上市, “壳公司”中除现金和金融资产外无其他非货币性资产; (3)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通过资产置换, 置出全部资产负债, 另外增发股票收购非上市公司资产负债 (股权) , 非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
解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财会函[2008]60号文件强调的是该“合并”是否构成“业务”, 有交易才能进行业务处理, 任何确认都要以业务为基础, 即必须形成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的购买、出售资产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进行资产交易的经营行为。为了规避企业通过购买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等行为, 对没有构成业务或没有商业实质的购买行为, 财会函[2008]60号文件将其视同集团公司的内部交易行为, 使用权益法核算, 不产生商誉或损益。
财政部《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 (财会便[2009]17号) 也规定了借壳上市的会计处理基本原则, 即权益性交易的原则。
尽管我国资本市场已有将近20年的历史, 但直到2007年才出现反向购买个案,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2009年第3期) 列举了我国常见的三种借壳上市的方式,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问题2: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构成反向购买的, 上市公司应如何编制与披露其个别报表?
解答:上市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等的规定确定取得资产的入账价值。披露的前期比较报表, 应为自身个别财务报表。
解读:对于非上市公司通过购买上市公司的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交易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有关各方存在一些理解差别。财政部会计司近日就此问题出台相关规定, 根据财政部会计司发布的《关于非上市公司购买上市公司股权实现间接上市会计处理的复函》, 明确规定, 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未形成反向购买的, 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执行;非上市公司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构成反向购买的, 上市公司在其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等的规定确定取得资产的入账价值。上市公司的前期比较个别财务报表应为其自身个别财务报表。
问题3: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根据财会便[2009]14号函, 母公司在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处置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处置价款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相对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的差额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解读:关于执行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09年年报工作的通知 (财会[2009]16号) 规定, 企业处置对子公司的投资, 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应的账面价值的差额, 在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处置价款与处置投资对应的享有该子公司净资产份额的差额, 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当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如果处置对子公司的投资未丧失控制权的, 应当按照《关于不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会计处理的复函》 (财会便[2009]14号) 规定, 将此项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 , 资本溢价不足冲减的, 应当调整留存收益。
问题4:对于上市公司持有的掉期产品等金融衍生工具投资, 如果不符合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条件的, 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和披露?
解答:公司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要求, 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表内核算。金融衍生产品的公允价值通常应根据具有较高声望的独立第三方中介机构或金融机构的估值确定, 估值方法应在不同会计期间内保持一致, 并予以充分披露。在持有期间内, 公司应将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处置时, 应将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解读:掉期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时期相互交换某种资产的交易形式。更为准确他说, 掉期交易是当事人之间约定在未来某一期间内相互交换其认为具有等价经济价值的现金流的交易。较为常见的是货币掉期交易和利率掉期交易。掉期交易与期货、期权交易一样, 是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金融衍生产品之一, 成为国际金融机构规避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
掉期产品等金融衍生工具投资如果不符合套期保值会计处理条件, 应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其会计处理类似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第4期) 解读
问题1: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或由上市公司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为承担或缴纳税款及相应罚金、滞纳金的, 应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解答:上市公司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 进行所得税及其他税费的核算。对于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的, 如果属于前期差错, 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 调整以前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否则, 应计入补缴税款当期的损益。因补缴税款应支付的罚金和滞纳金, 应计入当期损益。对于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上市公司缴纳或承担的税款, 上市公司取得股东代缴或承担的税款、罚金、滞纳金等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解读: (1)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 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对于上市公司按照税法规定需补缴以前年度税款, 可能是由于计算错误或者应用会计政策错误或者疏忽或曲解事实造成的, 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的规定处理。 (2) 对于重要的前期差错, 应按照追溯重述法, 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对于所得税及其他税费的调整等涉及损益类的项目, 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再将其余额过渡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调整报告年度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 (3) 对于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无偿代上市公司缴纳或承担的税款,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这相当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捐赠, 按照《关于做好执行会计准则企业2008年年报工作的通知》 (财会函[2008]60号) 规定, 如果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的捐赠, 从经济实质上判断属于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 应作为权益性交易, 相关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 (资本公积) 。相应的, 税款造成的罚金、滞纳金等也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问题2:上市公司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认定前期会计估计发生差错, 需要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处理?
解答:会计估计, 指企业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者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尽管会计估计所涉及的交易和事项具有内在的不确定性, 但如果上市公司在进行会计估计时, 已经充分考虑和合理利用了当时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 一般不存在会计估计差错。如由于上市公司据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或者由于取得新信息、积累更多经验以及后来的发展变化, 可能需要对会计估计进行修订, 这种修订不属于前期会计差错。只有上市公司能够提供确凿证据表明由于重大人为过失或舞弊等原因, 并未合理使用编报前期报表时已经或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做出会计估计, 导致前期会计估计结果未恰当反映当时的情况, 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前期差错更正, 其他情况下会计估计变更及影响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解读: (1) 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具有本质区别:如果当时的会计估计是由于对已存在事实的忽视或误用而导致的不当, 那么, 这一会计估计在发生当期就是错误的, 属于会计差错。反之, 如果前期的会计估计是建立在当时可靠事实的基础上, 现在做出会计估计变更的决定是基于新的事实或掌握了新的信息, 就属于会计估计变更。 (2) 近年来, 上市公司报告存在会计差错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这种客观存在既有会计师判断失误的客观因素, 也有盈余管理为目的的主观因素。因为会计差错处理采用追溯重述法, 对损益类项目可以调整报告年度的财务报表, 而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 无法对报告年度的报表进行操作。 (3) 针对上市公司滥用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行为, 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 其用意是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更正行为, 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及时, 同时使外部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获悉相关的财务信息, 对上市公司最终的财务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 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问题3:上市公司在发行权益性证券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交易费用及其他费用, 应如何进行会计核算?
解答:上市公司为发行权益性证券发生的承销费、保荐费、上网发行费、招股说明书印刷费、申报会计师费、律师费、评估费等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直接相关的新增外部费用, 应自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收入中扣减, 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有溢价的情况下, 自溢价收入中扣除, 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扣减的情况下, 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发行权益性证券过程中发生的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其他费用应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4.1 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产业需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产业需求比例变化情况如图4-1所示。期间各产业的需求比例按从大到小排序,顺序始终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其中第二、第三产业需求比例出现正增长,增幅分别为3.45%和1.05%,第一产业出现负增长,增幅为-18.18%。
4.2 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行业需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行业需求比例变化情况如表4-1所示。第一类需求比例区间大致为13%~16%,包括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属于高需求行业。第二类需求比例区间大致为6%~10%,包括建筑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属于中等需求行业。第三类需求比例区间大致为0%~4%,属于低需求行业。
4.3 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用人单位经济类型需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用人单位经济类型需求比例变化情况如表4-2所示。需求比例出现正增长的用人单位经济类型大类有企业、其他,事业、机关大类出现负增长;在企业子类中,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营子类出现正增长;在内资企业细分子类中,有限责任公司细分子类出现正增长,增幅为29.42%,其余细分子类均为负增长,集体企业负增长幅度最大,为-40.11%。
4.4 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职业类别供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职业类别求人倍率变化情况如图4-2所示。2013年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求人倍率均大于0.8,商业和服务人员的求人倍率达到1.02,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4.5 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求职人员类别供给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求职人员类别供给比例变化情况如表4-3所示。新成长失业青年、就业转失业人员、本市农村人员、其他失业人员是人力资源市场中的求职主体,2010~2013年4者比例之和始终在75%以上。新成长失业青年中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持续上升,求职比例增长最为迅速。
4.6 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性别供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性别求人倍率变化情况如图4-3所示。男性求人倍率被女性赶上,女性求人倍率增幅高于男性。从性别均等的角度来看,2010~2013年性别均等指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4.7 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年龄段供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年龄段求人倍率变化情况如图4-4所示。45岁以下各年龄段求人倍率均在0.8左右,在人力资源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45岁以上年龄段求人倍率最低,但增幅最大,为32.74%,这反映出人力资源市场中劳动力整体短缺,导致较高年龄段的求人倍率迅速上升。
4.8 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文化程度供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文化程度求人倍率变化情况如图4-5所示。大学、大专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增幅居前,均在40%以上;硕士以上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出现了负增长,增幅为-9.57%。各文化程度中,大专,职高、技校、中专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均在0.8以上。这反映出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对技术技能人才更为青睐。
4.9 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技术等级供求状况
2010~2013年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分技术等级求人倍率变化情况如表4-4所示。除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求人倍率显著下降外,其余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呈正增长趋势,增幅最大的是职业资格二级(技师),2010~2013年其增幅高达90.77%。人力资源市场中具备职业资格人员的求人倍率总体上高于具备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职业资格二级(技师)、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人员已经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4.10 吉林省人才资源建设的规划目标
2009年12月31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政府印发《吉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吉发[2009]33号),2011年6月28日,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吉林省高技能人才“十二五”发展规划》(吉人社办字[2011]182号),明确了包括技术技能人才在内的各类人才资源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见表4-5、4-6、4-7。
4.11 吉林省行业企业的诉求
1.设随机变量X的方差为2,则根据车比雪夫不等式有估计
PXE(X)2 1/2.PXE(X)2D(X)2212
2.随机变量X和Y的数学期望分别为-2和2,方差分别为1和4,相关系数为-0.5,则根据车比雪夫不等式有估计PXY6 1/12.PXY6P(XY)[E(X)E(Y)]6D(X)62112
3.电站供应一万户用电.设用电高峰时,每户用电的概率为0.9,利用中心极限定理,(1)计算同时用电的户数在9030户以上的概率;(2)若每户用电200 w,电站至少应具有多大发电量才能以0.95的概率保证供电? 解:⑴ 设X表示用电户数,则
X~B(10000,0.9),n10000,p0.9,np9000,npq900
由中心定理得
X~N(9000,900)近似
PX90301PX9030X9000903090001P
9009001(1)10.84130.1587⑵ 设发电量为Y,依题意
P200XY0.95
X9000Y9000200即 P0.95
9009009000200()0.95900Y9000200 1.65900Y1809900 4.某车间有150台同类型的机器,每台机器出现故障的概率都是0.02,设各台机器的工作是相互独立的,求机器出现故障的台数不少于2的概率. 解:设X表示机器出故障的台数,则XB(150,0.02)Ynp3,npq2.94 由中心定理得
X~N(3,2.94)近似
PX21PX223X31P2.942.941PX0.5832(0.5832)0.7201 5.用一种对某种疾病的治愈率为80%的新药给100个患该病的病人同时服用,求治愈人数不少于90的概率.
解:设X表示治愈人数,则XB(100,0.8)
其中n100,p0.8,np80,npq16
PX901PX90X8090801P 16161(2.5)0.0062 6.设某集成电路出厂时一级品率为0.7,装配一台仪器需要100只一级品集成电路,问购置多少只才能以99.9%的概率保证装该仪器是够用(不能因一级品不够而影响工作). 解:设购置n台,其中一级品数为X,XB(n,0.7)
p0.7,np0.7n,npq0.21n PX1001PX100X0.7n1000.7n1P0.21n0.21n1000.7n1()0.21n0.999故(1000.7n0.21n)0.999
有 1000.7n0.21n3.1n121(舍)或n170
7.分别用切比雪夫不等式与隶莫弗—拉普拉斯中心极限定理确定:当掷一枚硬币时,需要掷多少次才能保证出现正面的频率在0.4~0.6之间的概率不小于90%. 解:设掷n次,其中正面出现的次数为X,XB(n,p),p⑴由切贝雪夫不等式,要使得P0.412
X0.60.9成立 nD(X)XXXX25n由于P0.4 0.6Pp0.1PE()0.1112nnnn0.1n只要125X0.60.9成立
0.9,就有P0.4nn从而n250
⑵中心极限定理,要使得P0.4X0.60.9成立 n由于XN(0.5n,0.25n)近似
X0.4n0.5nX0.5n0.6n0.5nP0.40.6P0.4nX0.6nP
n0.25n0.25n0.25nX0.5n0.1nP0.25n0.25n所以(0.1n0.1n0.1n0.1n()()2()10.90.25n0.25n0.25n0.25n0.1n0.25n)0.95
查表0.1n0.25n1.65n68
8.某螺丝钉厂的废品率为0.01,今取500个装成一盒.问废品不超过5个的概率是多少? 解:设X表示废品数,则XB(500,0.01)
p0.01,np5,npq4.95
55X5PX5P(0)0.5
第二章 公共关系组织与人员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
[简答]公共关系部门在组织中的性质和地位。
(1)公共关系部门的性质。从工作性质上看,公共关系的职能是传播性、沟通性的,即统筹管理组织有关传播与沟通的业务,使组织传播也沟通的目标和手段更加专业化,使组织的传播与沟通工作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效益,使组织的传播资源投入更加合理、产出更加理想。
(2)公共关系部门的地位。从管理作用上看,公共关系部门在组织总体中扮演一种“边缘”、“中介”的角色。
[论述]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模式。
组织内部设置公共关系部门有四种基本模式可以选择:
(1)部门隶属型,是指公共关系部门附属于组织的某个职能部门,其模式如图2-1所示。公共关系部门具体属于哪一类部门,可根据需要而确定,一般情况下,公共关系部门可隶属于传播沟通的业务较集中,较繁重的部门,通常表现为归属于销售部门,归属于广告或宣传部门,归属于联络接待部门,归属于办公室。
(2)部门并类型,是指公共关系部门与组织的其他职能部门平行排列,处于同一层次,其模式如图2-2所示。
(3)高层领导直属型,是指公共关系部门处于整个组织系统中的第三个层次,但它直属于组织的最高领导,直接向最高决策层和管理层负责,其模式如图2-3所示。这种类型的公共关系部具有较大的沟通权限,可以直接与最高行政长官沟通,并代表最高行政长官与其他部门沟通,直接介入决策,同时又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而且机构比较精简灵活。
(4)公共关系委员会,是指组织的主管领导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协调委员会,统一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公共关系活动,下设公共关系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简答]组织内设公共关系部门的特点。(1)了解内情。(2)便于协调。
http://(3)效率较高。(4)成本较低。
(5)工作受到组织内部因素的制约,难以完全做到客观公正。[简答]公共关系公司的类型。
(1)公共关系公司按其经营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合作型公司和独立型公司。(2)公共关系公司按其内部业务的不同,可划分为专项业务服务公司、专业业务服务公司、综合服务咨询公司。
[简答]公共关系公司的组织机构。
通常情况下,小型公司人员少,机构设置简单,工作人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工,多是身兼数职。大中型公共关系公司的组织机构包括行政部门、规划审计部门、专业技术部门、国际和地区部门四个部分。
[简答]公共关系公司的经营范围。
公共关系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有:咨询诊断。联络沟通、收集信息、新闻代理、广告代理、推介产品、会议服务、策划活动、礼宾服务、印刷制作、音像制作、培训服务。
[简答]公共关系公司服务的特点。(1)较为客观公正。(2)技术全面,专业性强。(3)较灵活,适应性强。(4)关系较疏远。(5)运作成本较高。
[单选]公共关系协会是公共关系的专业性社团组织,是非官方、非盈利的群众社团组织。行业性协会的建立和发展,是公共关系成熟程度的一个标志。
[简答]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
公共关系协会的主要活动内容有:联络会员;专业培训;规范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维护本行业的形象和声誉;普及知识;编辑出版刊物。
第二节 公共关系人员
[简答]公共关系领导人员的日常工作。(1)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
http://(2)对人力、经费、设备、时间加以预算和分配。(3)领导全体公共关系人员开展工作。(4)内调外联,协调各方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公作:
(1)出席组织最高领导层的工作会议,参与组织最高层的决策活动。
(2)充当组织的发言人,主持由组织主办的新闻发布会,负责向社会各界人士解释说明组织的有关政策和行为。
(3)充当组织的外交代表,主席主持各种社交活动,在本组织与其他组织或公众的交往活动发生重大问题时,亲自到现场处理解决。
[简答]公共关系一般人员的日常工作。
(1)调查分析人员。其主要任务是收集信息、预测公众动向和社会发展趋势,评估组织的形象和公共关系的工作效果,并寻找其形成的原因。
(2)计划人员。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分析人员提供的资料,提出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计划和方案,设计公共关系的项目。
(3)传播人员。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既定的公共关系目标、计划和方案去开展、管理公共传播活动。
(4)文秘人员。其主要任务是撰写新闻稿、演讲稿、广告文稿、宣传手册、报刊文章、计划书和报告书、简报与通告、来往信函、起草文件等。
(5)专门技术人员。这主要是指财务人员、美工人员、摄影摄像人员、微机技术人员等。
此外,公共关系人员还应做好设计与创作传播资源、宣传游说、与新闻界联系、演讲与主持、同公众联络交往等方面的工作。
[论述]公共关系人员的基本素质。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首先是一种现代人的全面发展的素质;其次,结合公共关系职业的特性,它专指以公共关系意识为核心,以自信、热情、开放的职业心理为基础,配之以公共关系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一种整体职业素质。
(1)公共关系人员的公共关系意识。
①形象意识。形象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
http:// ②服务意识。
③互惠意识。互惠意识是公共关系的功利意识。④沟通意识。⑤长远意识 ⑥创新意识。
(2)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①自信的心理。②热情的心理。③开放的心理。
[论述]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1)公共关系人员的知识结构。
①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公共关系的基本概念;公共关系的由来和历史沿革;公共关系的职能;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原则;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的概念和类型;不同类型公共关系工作机构的构建原则和工作内容;公共关系工作的基本程序等。
②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包括:公共关系调研、公共关系活动策划、公共关系活动实施和评估、公众分析、与各类公众打交道、社交礼仪的知识等。
(2)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结构。公共关系人员基本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②良好的组织能力。③健全的思维和谋划能力。④敏锐的观察能力。
⑤很好的自制自控和灵活应变的能力。⑥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⑦掌握政策、理论的能力。[简答]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目标。
http:// 通常情况下,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通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培养专才式的公共关系人才。
[简答]对公共关系人员的培养必须遵循的原则。
在我国,公共关系教育、培养的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符合社会主义的教育规律,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因材施教、因人施教。(4)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相结合。[简答]公共关系人员培养的途径。
公共关系人员培养的途径主要有:大学本科教育、大专培训班、函授教育、公共关系培训班、全员公共关系培训。此外,还有见习培训,聘请专家、学者知道等形式。
[简答]公共关系人员培训的教育内容。
公共关系培训的教育内容可分为课程设置和职业道德教育两个部分。公共关系人员在工作中应遵循下列道德规范:(1)公正。(2)正派。(3)对社会负责。(4)真实。(5)保密。
1、公钥密码技术是为了解决哪两个问题提出的?公钥密码算法不是基于代换和置换技术的,而是基于什么?公钥密码体制有哪6个部分组成?
答:公钥密码技术是为了解决对称密码技术中最难解决的两个问题而提出的: • • 一是对称密码技术的密钥分配问题 二是对称密码不能实现数字签名
公钥密码算法是基于数学函数(如单向陷门函数)而不是基于代换和置换。
一个公钥密码体制有6个部分构成:明文,加密算法,公钥和私钥,密文,解密算法
2、在公钥密码体制中,发送方A要向接收方B发送消息M,并要加密M,则应采用哪一方的何种密钥进行加密? 答:B的公钥
3、为了进行认证,发送方A应采用哪一方的何种密钥对消息M进行签名后,再发送给接收方B? 答:用A的密钥
4、请列举出一些公钥密码算法。答:RSA,ElGamal
5、利用RSA 算法运算, 如果p=11, q=13, e=103, 对明文3 进行加密.求d 及密文。
6、公钥密码体制中,需要对公钥进行分配,请描述公钥分配的4种方法。
答;公开发布、公用目录表、公钥授权和公钥证书。
7、公钥密码一般用于传输对称密钥,现假设A 和B 之间需要传输数据,A 产生一个会话钥,请回答下面问题:(1)在事前通信发信者A 应该得到什么密钥?(2)会话钥的作用是什么?
(3)写出一个密钥分配协议,并分析其安全性。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3.解方程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
4.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的方程叫作一元一次方程.
5.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7.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8.方法指导
(1)可以借助表格分析工程问题、方案问题、配套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可以画“线段图”分析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常见问题解答第4章】推荐阅读:
挂靠常见问题解答06-04
预算管理常见问题解答07-06
账户管理常见问题解答11-22
农药登记常见问题解答12-07
前台常见问题及解答01-09
外汇客户常见问题解答01-10
定期考核常见问题解答03-05
浪潮软件常见问题解答03-22
项目管理常见问题解答06-04
银行招聘考试常见问题解答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