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精选5篇)
我父母都是文化不高的农民。父亲曾读过书,也一向感恩着那位借书给他学习并且多次家访劝谏祖父让他继续完成学业的老师。
父亲很不容易,一路磕磕绊绊才勉强把高中读完。令人惋惜的是,高考还是差了三分,贫穷的家境实在无力支撑父亲继续读书,于是他放弃了学业。父亲每每想起此事,都悔不当初。
我祖父曾是地主家的三少爷,家境优渥,一向都是衣食无忧。但天有不测风云,地主家的三少爷终究没有当得太久。
祖父家道中落后几乎没有工作,靠着变卖家里所剩为数不多的家产维持着生计。
我祖母是个伟大的人,为了生存以前带着父亲一路乞讨到过徐州。因为以前是地主,所以村里对他们的的帮忙几乎为零,更多的是事不关己,甚至是幸灾乐祸。
02
父亲从小就看透了人情世故,决心出去闯荡,不再回去。父亲来到了当时还是小县城的宿迁,但没有任何的资本与关系,要想立足,谈何容易。
父亲每一天出此刻凌晨两点的宿迁街道,等待着城市里最后一盏路灯的黯淡。从小家里就没有住的地方,这天东家灶台处,明天屋前草垛旁。
居无定所的经历也让出来的第一天父亲就下定决心要有自己的房,一年、两年、三年他回到那个村庄盖起了第一栋两层小洋楼,留给爷爷奶奶养老住,自己便转身离开。
也许你觉得这个没什么好惊讶的,但是对于一个没有太多文化只有一身力气的农村人能在小县城里站稳脚跟,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实现小目标,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父亲跟其他的小商贩一样都是靠着力气吃饭,挣得也是一分两分钱,但是为什么父亲能够这么快的从同行中脱颖而出,父亲做事没什么秘诀?那是因为他的格局大。
03
父亲是从农村出来的,带着农村的那份朴实,比如对待顾客,他都是实实在在,不会偷斤少两、不做亏心买卖。对于周围同做生意的人,别人让他借个秤砣,换一些零钱,甚至占个便宜多拿一些他都会不去计较。
刚开始入行的时候,别人不愿传授,父亲自己学会以后独立开始做的时候更困难重重,当时别人送他一个外号“傻大个”。因为在一般商家眼里,做生意不偷奸耍滑、不动点歪脑筋,这怎样能赚到钱。
但是真如他们所说,刚开始做出的商品几乎没有任何市场,生意的确有点亏,但是只要你抱着一颗善意的心,多思考,还是能够让别人感受到的。
父亲的真诚打动了不少客户,生意也日渐起色,但是他不忘那颗感恩心,平时对于他们的零头不去过问并且能够力所能及帮忙别人一些事情。
那里有个小小的插曲,父亲的善良,还闹过小小的笑话,一个客户每一天都要出摊,父亲看着她的不方便,每一天送货时坚持先帮忙她支撑起摊位,然后离开。久而久之在别人的眼里父亲成为她的生意老伴。
因为这份朴实,父亲在业内渐渐小有名气,生意也越来越大,自然赚的也就不少。三年他实现了家乡的小洋楼,再三年他实现了城市里的全款的商品房。
04
这一住就是,前一年拆迁了,他也告别了那个蝇头小利的行业。“老了,市场就应留给你们年轻人。”父亲转行成为了一个小餐饮店的老板,他的格局又让我看到了他以前创业的影子。我受其影响着。
我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继承他们善良的本性,在我以前不明白这些的时候,我喜欢开玩笑说父亲是个奸商,之后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的做事之道,他告诉我做生意、做事最忌太聪明。因为凡事斤斤计较,机关算尽,最后看似了赢了眼前的小利,其实是丢了大好前程。
胡雪岩就曾说过,如果你有一乡的眼光,你能够做一乡的生意;如果你有一县的眼光,你能够做一县的.生意;如果你有天下的眼光,你可能做天下的生意。尤其在职场和商场上,一个格局太小的人,无论再厉害,他的运势总是很有限。
记得俞敏洪以前分享过他的大学事例,同在一个宿舍有这样两个人个人,一个人每个星期都会买6个苹果带回宿舍,正好他的宿舍是六个人,当时大家都抱着将有苹果吃的时候,那个人偷偷的将苹果放在柜子里,持续着一天一个习惯。
同样宿舍还有这样一个人,每一天都会去水房打水,但是他每次都带着全宿舍的水瓶过去,久而久之那个人吃了四年的一个人苹果和那个为了他们打了四年的开水人。此刻的新东方高层中有打水那个人的一席之地,那个吃了四年水果的他,已经消失匿迹了。
05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但人之所以活得那么累其实就是格局太小。很多人一遇到问题就爱生气、抱怨,所以生活质感差。
可有的人应对一些问题和冲突时,懂得放大自己的格局,懂得不以小失大,也懂得及时止损的道理。
同样一件事,也许在格局小的人眼里,是天大的事。而在格局大的人眼里,这但是是过眼云烟,抑或小星小点,根本不值得挂在心上。
我们看待问题的眼光和格局,其实就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决定我们是否过得如意,更决定了我们到底能走多远。
在生活中,那些格局大的人,才真正是人生赢家。一个再有潜力、有地位、有权势的人都比不上有格局的人。
古人就有言,再大的烙饼也大但是烙它的锅。”很多时候导致我们不开心,让我们愤怒不平,感觉委屈痛苦的,往往不是别的难人难事,而是我们自己的格局。
所有的学校都遵循这样的办学思路:只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从。但是,对学习方式跟别人不大一样的学生来说,被迫按学校教的方式来学习就是地狱。实际上,学习大概有六七种不同的方式。
有人靠写来学习,有人在实干中学习,还有些人以详尽的笔记来学习。例如,贝多芬留下了许多随笔小抄,然而他作曲时从来不看。当被问及他为什么还要用笔记下来时,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马上写下来的话,我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把它们写到小本子上,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了,也用不着再看一眼。”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认识当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的。当被问到:“你怎么学习?”大多数人都知道答案。但是当问到:“你根据这个认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没有几个人回答“是”。
我们必须明确对自己的认知:我是在压力下表现出色,还是适应一种按部就班、可预测的工作环境?我是更适合当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
一些人作为团队成员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单独工作最出色。一些人当教练和导师特别有天赋,另一些人却没能力做导师。明确自我,才能更好地与人合作,同时在学习中明确方向。
不管怎么样,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不大可能成功。但是,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要进行自我管理,最后不得不问的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们所遵从的伦理道德要求我们问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组织或一种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一个组织或另一种情形下是否也是合乎道德的?如果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不为自己所接受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容,人们就会倍感沮丧,工作效率低下。
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一个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相当成功的事情,可能与其价值体系不吻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没必要贡献太多的精力。
▍我属于何处
少数人很早就知道他们属于何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至少要过了二十五六岁才知道这点。只有知道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价值观是什么,才能够决定自己该向何处投入精力,或者能够决定自己不属于何处。
已经知道自己在大公司里干不好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在一个大公司中任职。已经知道自己不适合担任决策者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做决策工作。
知道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也使得一个人能够坦然接受一个机会、一个邀请或一项任务。“是的,我将做这件事。但是,我将按照我自己的特点,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件事,进行这样的组织安排,这样来处理当中所牵涉的关系。这是我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应该会取得的成果,因为这就是我。”
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把握机遇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对人际关系负责
除了少数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和运动员,很少有人是靠自己单枪匹马而取得成果的。不管是组织成员还是个体职业者,大多数人都要与别人进行合作,并且是有效的合作。
首先是要接受别人是和你一样的个体这个事实。他们会执意展现自己作为人的个性。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须知道共事者的特征。这个道理听起来让人很容易明白,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会去注意。
一个习惯于写报告的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因为他的老板是一个读者型的人,即使下一个老板是个听者型,他也会继续写着那些报告。这位老板因此认为这个员工愚蠢、无能、懒惰。但如果这个员工事先研究过新老板的情况,并分析过这位老板的工作方式,这种情况本来可以避免。
这就是“管理”上司的秘诀。每个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工作。提高效率的第一个秘诀是了解跟你合作的人,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
人际关系责任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沟通责任。大部分冲突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他们又是采取怎样的工作方式,专注于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而不了解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去问。
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不一定要彼此喜欢对方,但一定要彼此了解。
自我管理中面临的挑战看上去比较明显,其答案也不言自明。但是,自我管理需要个人做出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历史上每一个社会,甚至是个人主义倾向最强的社会,都认为两件事情理所当然:第一,组织比员工更长寿;第二,大多数人从不挪地方。
郑女士和崔女士同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这时郑女士动摇了,她以认赔了3000元钱的价钱把服装精品屋兑了出去,并发誓从此不再做服装生意。而崔女士却不这样想。崔女士认真地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觉得赔钱是正常的,一是自己刚刚进入市场,没有经营经验,抓不住顾客的心理,当然应该交一点学费;二是当时正赶上服装淡季,每年的这个季节,服装生意人也都不赚钱,只不过是因为他们会经营,能够维持收支平衡罢了。而且,崔女士对自己很有信心,知道自己适合做服装生意。果然,转过一个季节,崔女士的服装店开始赚钱。三年以后,她已成为当地有名的服装生意人,每年可有5万元的红利。而郑女士在三年内改行几次,都未成功,仍然穷困潦倒,一筹莫展。
这倒让我想起了两则有趣的寓言故事:
古时有一位国王,梦见山倒了,水枯了,花也谢了,便叫王后给他解梦。王后说:“大势不好。山倒了指江山要倒;水枯了指民众离心,君是舟,民是水,水枯了,舟也不能行了;花谢了指好景不长了。”国王惊出一身冷汗,从此患病,且愈来愈重。一位大臣要参见国王,国王在病榻上说出他的心事,哪知大臣一听,大笑说:“太好了,山倒了指从此天下太平;水枯指真龙现身,国王,你是真龙天子;花谢了,花谢见果子呀!”国王全身轻松,很快痊愈。
有这样一个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二儿子是卖伞的,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不出去。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学家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命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在哲学家的开导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乐呵呵的,身体自然健康起来了。
看来,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问题就在于当事者怎样去对待它们。上面提到的郑女士只看到赔钱的一面,而看不到将来会赚钱的发展前景,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分析事物;而崔女士的态度则是积极的,她更多地从将来的角度看待当前的不景气,所以,她能顶住压力,坚持到成功。
强者对待事物,不看消极的一面,只取积极的一面。如果摔了一跤,把手摔出血了,他会想:多亏没把胳膊摔断;如果遭了车祸,撞折了一条腿,他会想: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强者把每一天都当做新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管这一天有许多麻烦事等着他;强者又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的最后一天,倍加珍惜。
美国潜能成功学家罗宾说:“面对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所持的信念,远比任何事都来得重要。”这是因为,积极的信念和消极的信念直接影响创业者的成败。
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关于心态的意义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异,但是这种很小的差异却造成了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异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和失败。”
是的,一个人面对失败所持的心态往往决定他一生的命运。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人们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保持进取的旺盛斗志。消极心态使人沮丧、失望,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抱怨,自我封闭,限制和扼杀自己的潜能。
积极的心态创造人生,消极的心态消耗人生。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起点,是生命的阳光和雨露,让人的心灵成为一只翱翔的雄鹰。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杀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设置的某种阴影。选择了积极的心态,就等于选择了成功的希望;选择消极的心态,就注定要走人失败的沼泽。如果你想成功,想把美梦变成现实,就必须摒弃这种扼杀你的潜能、摧毁你希望的消极心态。
(1)永远长存。即把短暂的困难看作永远挥之不去的怪物,这是在时间上把困难无限延长,从而使自己束缚于消极的心态不能自拔。
(2)无所不在。即因为某方面的失败,从而相信在其它方面的也会失败。这是在空间方面把困难无限扩大,从而使自己笼罩在失败的阴影里看不到光明。
(3)问题在我。即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一味地打击自己,使自己无法振作。这里的“问题在我”,不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代名词,而是在能力方面一味地贬损自己,削弱自己的斗志。
朋友,你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如果有,请尽快从消极心态的阴影里解脱出来。记住德国人爱说的一句话吧:“即使世界明天毁灭,我也要在今天种下我的葡萄树。”
我们的人生是由一连串的选择组成的,每天早上醒来,我们可以选择决定快乐过一天还是悲伤过一天;
我们选择穿那件红色衣服还是蓝色的,我们选择吃早餐还是空腹去上班;
我们选择原谅昨夜的争吵,拥抱爱人,还是选择继续赌气不理对方;
总之我们的一天是由大大小小的选择填满的。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不确定这些选择到底会把我们带向哪里?当我们有勇气去选择时,我们就开始为自己规划人生了。
01 当你选择的那一刻 就选择了未来生活的样子
人生的分水岭也发生在我们的每一个选择中,我们选择了什么,就意味着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爱都放在了所选之事物上,所以基于什么动机去选择就尤为重要。
有的人的选择是基于跟风,当下流行什么就选择做什么;
有的人选择基于爱好,因为喜欢,而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放进爱好里;
有的人的选择基于恐惧,因为恐惧寂寞或是害怕孤独,而选择进入一段关系;
有的人的选择基于热情和梦想,想要把隐藏在心理的想象变成现实;
还有的人恐惧选择,是因为害怕选错了,失去了更好的。
选择没有好坏和对错,因为不管我们做出什么选择,最终我们都会为这个选择负责。如果我们选择去伤害别人,最终我们会为伤害付出代价,如果我们选择去爱,最终爱是发生在自己的内心。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当我们选择的那一刻,我们就和未知在一起了。
在选择之前,不管是我们做了各种考量和准备,或是只是一冲动而选择,但是在选的那一瞬间,我们所选择的都是当下我们认为这是对自己或是对身边人最好的选择。
虽然选择没有好坏和对错之分,但选择的时间段重要吗?
临床心理学家MegJay在TED上有一场演说,她说把握你的20岁,这会是你探索自己,成就往后人生的雏形的重要时机。
她认为20—30岁并非无足轻重的,我们可能不敢相信,在人生这个阶段做的决定,可能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02 生命中80%的决定 发生在35岁之前
心理学家也发现,在生命中80%的`决定性时刻发生在35岁之前。这意味着有80%的决定和经历让我们的生活成为现实的时刻,将会发生是发生在30多岁的时候。
职业生涯的前10年对我们的收入指数有影响;在30岁之前与我们的未来伴侣约会。在我们20多岁的时候,大脑的成长是最迅猛成长的时候,这时候大脑好像在重新成长,这个时候改变是非常好的,因为大脑在这个时候会支持我们的改变。
20多岁的人的性格变化比生活中任何时候都要多,而且我们知道女性的生育高峰在28岁。35岁以后事情就变得棘手一点了。所以她建议在20多岁的时候是时候去了解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选择。
在做选择之前,MegJay给了三个建议:
1.不要关注你的身份危机,而要去积累你的身份资本。这个资本就是做一些增加你价值的事情,为你将要成为谁做准备。
2.走出自己熟悉的群体,不同类型的人能帮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让选择变得多元化。
3.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朋友。
现在回到我们的人生,在你20岁时,你做了什么决定,这些决定是否影响着你当下的生活,还是你现在的生活还继续延续着这个选择。
我们可能以为选择是成年人才有的权利。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其实从婴儿时期,我们已经懂得了选择,只是我们太小没有办法自己去执行选择,于是我们运用情绪来影响父母帮我们完成。
在我们幼小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记忆:
当母亲给我们一件衣服时,如果我们不喜欢时就会哭,怎么也不愿意穿上;
当父母给我们食物时,如果是我们不喜欢吃的蔬菜,我们就会推开或是打翻母亲手里的碗,用大哭大闹的情绪来表达我们的不满。
既然我们的人生都是由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越早知道自己拥有了主动权,对当下和未来的人生就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如果你知道你所有的选择都会组成你的人生,那么现在你的选择的动机就非常重要了。
03 你的选择决定你如何度过一生
你的选择决定了你如何度过你的一生,你的选择也在显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你向往什么,你想要达成什么,或是你想要有什么样的人生过程,你希望自己能够影响人们,有一个成功的人生,还是向往幸福喜乐的人生。
或是你对了解自己是谁充满了极大的热情,不管我们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我们选择的终极目的其实是想知道自己是谁,但在了解自己是谁这条路上,却有很多条路可以行走。
如果我们选择成为一个有钱人,除了社会价值观外,有没有去感觉成为一个有钱人到底是有什么感觉?
有钱人的基础是我们认为自己能做想做的,再也不被人限制和掌控了,其实这就是自由,所以成为一个有钱人的终极目的其实因为向往自由。
自由才是有钱人的最大梦想。如果我们没有看清这一点,我们就无法真正享受金钱带来的自由,我们会被赚更多更多的钱掌控,反而失去了自由。
如果我们选择幸福,幸福的终极目的其实是爱,做自己所做的,爱自己所爱的,最重要的是去爱自己,经由爱自己而扩展出内心的爱给周围的人。
我们的选择是要和那些能够升起爱意的事物在一起,和美有关的一切都会唤醒爱和幸福,分享美和创造美也是这类人内心的渴望。
选择并不是永恒不变的,选择随时都在变化,不管我们多少岁,还是在做着各种重大的选择。
有的人在老年时选择完成自己的梦想,有的人在年轻时选择去完成梦想,还有的人在顺利时选择去过艰难的生活挑战自己,有的人选择离婚独生,有的人选择在年老时结婚。
不管我们怎么选择,但一定要全力以赴在这个选择里。全然专注在这个过程里,不管外在多么的艰难和不被理解,我们都要全然活出自己的选择,不管以后是什么结果都不会后悔。
如果我们没有全然活在选择里,我们就会三心二意,总是瞻前顾后,很快放弃又选择别的,而浪费了很多时间。
有个著名的“三个八”理论人每天的时间可分为八小时工作、八小时睡觉、八小时自由安排。八小时之内决定现在,八小时之外决定未来。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八小时之外如何运用。可惜随着现代职场的激烈竞争,能够自由安排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可贵。
有的人把工作和休闲分得很清楚,业余时间的活动是和工作完全不相干的爱好,比如很多白领白天坐办公室,闲暇时间登山、旅游、K歌;有的人业余活动虽也是爱好,但同时也是工作中某一项的良好补充,比如万科的董事长王石,登上珠峰固然是他个人的成就,但同时对万科的品牌认知度也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也有人的工作正好是他的爱好,于是上下班的界线就此模糊,全部的精力与时间都贡献给了工作,比如一些做应用研究的学者;也有人的业余爱好发展到后来,成了他的职业的另一个方向,比如韩寒,这个作家中的赛车手、赛车手中的作家。
其实,选择哪种方式来度过自己的业余生活,并无所谓好坏。把工作当爱好,固然可能赢得专业上的极大成就,但在遇到不顺时,因为寄托了太多理想,也会比一般人有更多的挫败感。喝茶、K歌、打牌等休闲活动,只要不过度,也可以成为促进人际沟通、更好地融入社会或者团队的方法。)能拍出很美的照片,和知道一个城市里所有好吃的饭店,很难说哪个更高尚。
只是日积月累,不同的爱好必定改变着你的生活轨迹,只要这选择的结果符合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那就是好的。
【格局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推荐阅读:
格局决定结局10-01
格局决定结局励志名言07-13
态度决定一切 习惯成就未来06-28
创业者的人生格局06-16
人口与城乡格局优化09-06
城市发展格局演变10-15
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06-19
中国旅游电子商务格局11-23
郊区街道办组织格局创新总结10-11
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调研报告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