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研究年实施方案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教学研究年实施方案(推荐8篇)

教育教学研究年实施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为扎实推进我校课堂教育教学改革,有效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构建以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的高效率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本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教改实验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校教改工作:

组 长:于仰海 副组长:张泽星

组 员:赵文静 于海平陶玉 常哲峰

2、领导小组职责:

①负责对本校教改实验的领导、组织,总体安排部署,确定工作方向,制定各种制度、职责、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

②做好教改实验宣传工作,具体组织对高效课堂教改理论的学习、研讨和执行,并做好推进教改实验的日常工作,认真组织教师的教改培训、教法研究等校本培训工作。

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召开专项教改实验工作会议。及时发现和反映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④组织教改经验交流和阶段性总结。⑤在经费使用、教学设施设备的投入、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等方面提供保障,组织协调并及时解决教改实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目标任务:

1.构建高效课堂,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能力。

2.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的学习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习效率。

3.以课堂评价方式的改革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备课方式的转变,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逐步实现课堂效率高、教学质量高、学习效益高的目标。

4、引导教师继续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师理解课标和把握教材的能力;通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和改革,逐步形成学校灵活多样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显著提高。

5、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促使教师准确理解课标要求,系统掌握教材的编写体系和特点,确保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加强新课程教学实践,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实施步骤及措施: 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典型带动,模仿适应阶段(2018年3月—2018年4月)

本阶段主要目标为:

1、做好全体教师的理念转变工作,让全体教师认识到进行课程改革,全面启动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且能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课改实践当中去。

2、通过组织学习、网络自学、现场观摩等方式让全体教师掌握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操作,理解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适应高效课堂课型的基本教学模式,并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付诸于实践。

3、让全体学生逐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具体措施:

1、学校成立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高效课堂课改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高年级语文、数学两科高效课堂教改实验。

2、准备相关资料、表册,编印并下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资料,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制度、方案、措施、理论、案例。

3、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观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展示课,召开全体教师高效课堂研讨会,开展教学评议和互动交流活动。

4、高年级语数教师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探索、模仿、实践中去。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术助理,选举学科长和小组长,并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要求每一位参与教师及时总结反思,总结教改中的成功经验,提出存在的有关问题,以便于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5、学校领导入班听课,及时了解实施过程的困难,反馈有关存在问题,总结并推广优秀经验。

第二阶段:全面启动,熟练应用阶段(2018年4月1日—2018年9月30日)

本阶段的大体目标为:

各学科教师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完善各种制度要求,各学科初步形成“预习——展示——反馈”的高效教学模式,全体教师对此种教学模式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并能熟练地在教学中加以运用。由对重视研究教法彻底转到重视研究学生的学法,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增强,能灵活处理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使学生逐渐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高效,发言积极,学习兴趣浓厚,成绩能有明显的提高。具体措施:

1、各位教师做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工作,大胆实践和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在预习课上小组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各教研组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通过组织组内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题探讨研究等多种方式提高全体教师运用高效课堂课堂教学模式的能力,引导广大教师不断巩固学习成果,不断深化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使广大教师尽快掌握此教学方法,准确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信心十足的进行展示,精练高效地进行反馈矫正,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3、抓好教改实验各项工作的检查落实,加强对全体教师教改实验的全程跟踪和反馈总结。要全面抓好对全体教师教学过程的检查、督促工作,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切实保证每节课的教学效率,防止课堂出现失控现象。同时,教研组要加大对备课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通过抓备课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研究,在备课研讨中重视学法的研讨,要多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多方面、多角度预设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办法,以此提高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能力。

4、学校在五月份进行一次高年级语数学科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汇报观摩活动,通过听评课初步确定出各学科教改带头人,并对其重点培养。

第三阶段:经验推广,总结提高阶段(2018年10月1日—2019年1月)

本阶段大体工作目标为:

教师已积累“高效课堂”的做法,各科教学模式定型。老师和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部分老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教学质量有明显的提高。具体工作:

1、总结经验。各位教师及时总结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论文、教育随笔、教学研讨等形式在全体教师中予以交流推广,以期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促进全体教师共同提高。

2、创新提高。教导处在总结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教改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种制度、措施,以便于深入以后更进一步的使高效课堂研究向纵深发展。

3、奖励先进。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改中表现突出的先进教研组、优秀班级、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奖惩措施:

教育教学研究年实施方案 篇2

一、0 8年货币政策调整情况

(一) 利率的调整

在2008年上半年, 尽管物价水平处于高位, 但央行寄希望于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货膨胀, 因此, 存贷款利率水平并未相应调整。然而, 鉴于雷曼事件给金融市场的打击,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紧急降息, 从2008年9月16日起, 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其他期限档次贷款基准利率按照短期多调、长期少调的原则作相应调整。此后, 人民银行又于10月8日, 10月29日, 11月27日, 12月23日分四次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

在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同时, 央行还推进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主要是在住房抵押贷款领域进行的。人民银行决定自2008年10月27日起, 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这意味着, 商业银行可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档次基准利率之上, 对居民住房抵押贷款的利率向下浮动3 0%。

(二)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

2008年上半年, 央行先后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最高一度提高到了17.5%。在央行连续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后, 商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比率已捉襟见肘。根据央行的统计, 到2008年第三季度末, 全部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比率只有2.08%。因此, 央行宣布从2008年9月25日起, 除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暂不下调外, 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在10月8日全球主要央行协调降息和向金融体系提供流动性支持的背景下, 我国央行再次宣布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随后, 11月26日央行又第三次宣布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 即, 从2008年12月5日起, 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12月23日, 中国人银行又决定从2008年12月25日起, 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三) 公开市场操作

2008年1~11月份, 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各期限央行票据41290亿元, 各期限正回购操作28100亿元。央行票据期限以一年期和3个月期为主, 从7月份起再没有发行期限较长的三年期央行票据。在9月份之前, 公开市场操作依然以冲销和回收流动性为主, 但是, 9月份之后, 随着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累积效应的显现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 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偏紧,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任务确定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流动性供给和贯彻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因此, 央行票据的发行频率和发行规模都大幅下降。

(四) 信贷政策的转变

2007年前三个季度, 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长远远过了政府的预期。为了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控制, 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 央行采取了更为严厉的信贷规模控制政策。这一政策在2008年上半年得到了延续。在连续多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和信贷规模控制的作用下, 许多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比率大幅下降, 可贷资金急剧减少。因此, 在2008年8月, 中国人民银行与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刺激金融机构的小额担保贷款, 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第一, 扩大了小额担保贷款的范围, 提高了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 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2万元提高到5万元, 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由不超过100万元提高到不超过200万元。允许小额担保贷款利率按规定实施上浮。第二, 自2008年1月1日起, 经办金融机构对个人新发放的小额担保贷款的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第三, 改进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放宽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五) 汇率政策

央行在2007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 要加强利率与汇率的协调作用。此后, 汇率在相当程度上取代了利率, 担当了反通胀的重任。2008年上半年,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的幅度就达到了6.5%左右,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接近6.80的水平。若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算起,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了20%以上。

二、08年货币政策效果的各种不同观点

由于我国从上半年的紧缩的货币政策急转至下半年的宽松性货币政策, 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年来货币政策效果的关注和研究。不同学者的研究工作由于重点不同,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货币政策通常被认为是中央银行为了影响或者达到一定的货币供给量目标而采取的手段或者措施。

就上半年形势而言, 何德旭、张捷 (2 0 0 8) 主要从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角度来探讨货币政策的效果。他们认为进一步提高利率, 将增大由于国际资本的涌入、外汇储备的增加所导致的货币供应增长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 在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 必然加大货币投放压力, 成为通胀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为避免大幅升值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影响, 央行只能吃进外汇, 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小幅升值, 货币供应总量相应增加, 这会使国内巨大的通胀压力雪上加霜。

从基准利率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其传导机制这方面来看, 樊纲 (2 0 0 8) 认为中国基准利率和美国基准利率的传导机制是不同的。虽然中美在基准利率上有2个多百分点的差距, 但银行实际贷款利率基本相当。若以美国银行业的标准测算, 中国当前的基准利率仅有0.7~0.8%。从央行今年第一次公开市场回购操作结果看, 28天期500亿央票的中标利率也只有0.90%。作为比较“看空”的经济学家, 樊纲早在2007年年中就率先提出“谨防通缩”的观点, 在货币政策委员中, 樊纲也是多次大幅降息的赞同者, 他认为在接下来的货币政策操作中, 2009年如要再次降息, 那么降息幅度将极为有限。鲁政委 (2008) 认为, 今年信贷总体将呈现“前热后冷”格局, 虽然一季度流动性总体宽裕, 但央行在数据公布后仍可能选择继续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基准利率也存在最多下调0.27个百分点的可能性。与前两者观点不同, 连平 (2008) 认为, 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还会下调, 下调的空间相对较大。由于下半年信贷投放力度较大, 有些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可能出现些问题, 所以在一季度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下调。左小蕾 (2008) 预计降息的过程会延续到明年年中, 明年还会降息, 政策组合拳才是拉动经济的有效方式。其次, 中央为拉动经济布局要发5000亿债券, 这需要更宽松的流动性支持。

在货币供给和信贷供应量方面, 2008年12月份货币供应量的反弹和信贷的大幅增加, 显示出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收到了一定效果。当月, M0、M1和M2增速分别达到12.7%、9.1%和17.8%, 分别较上月大幅增长3.6、2.3和3.0个百分点。其中, M2增速重回7个月 (2008年6月以来) 高点。当月新增信贷额一举冲上7700亿元, 创下自2008年2月以来11个月的新高。鲁政委认为, 信贷带动下的货币乘数萎缩被遏制, 是M2反弹的主要因素。从信贷结构看, 当前信贷猛攻的依然主要是扩张性政策项目和票据等低风险领域, 显示出当前惜贷情绪依然笼罩银行, 加重了市场对上半年低风险信贷投放完之后, 下半年信贷可能再度陷入停滞的担忧。李慧勇 (2008) 认为, 与经济景气度高度相关的M1增速反弹, 显示出我国宏观经济以及流动性开始从底部恢复。

三、研究总结和展望

(一) 现有观点的总结

通过对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梳理,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涵由于各个国家不同时期各自的目标取向的不一, 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但是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主要在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所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中央银行运用政策手段能否借助中介目标最终影响到最终目标的实现上。

2、理解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需要紧跟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可以看出随着对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研究的不断深入, 各领域的观点是一个逐步继承发展并且不断融合的趋势。如一般的共识认为货币政策在长期内影响价格而对真实产出是没有影响。但是在短期内对经济具有持续的影响。

3、对2008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定性阶段, 多数文献和评论观点都是通过从理论层面上来的分析货币政策效果。目前还没有通过实证案例分析和模型检验的方式研究2008年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

(二) 研究的展望

上述观点大都是从宏观和整体上对政策变量做出理论上的分析。然而, 目前的文献, 还没有详细的运用定量, 实证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政策变量对哪些实体经济变量产生影响, 以及测算影响程度和相关程度, 也还没有对经济增长和稳定物价这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效果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考察, 在货币政策的中性与非中性、对称性和非对称性、长期效果和短期效果等方面, 在前人的基础上, 还没有来得及对2008年的情况做出相应的研究结论以及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如果能完善这方面的工作, 这对于我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运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有学者提到了货币政策结构性影响的分析, 但是还是没能深入探究货币政策结构性的深层次影响。经济学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是多样的, 如何对这些结构性变量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做出实证分析非常必要。另外, 如果仅仅对经济增长做出总量的分析, 很难剔除掉财政政策的影响。所以应该区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以及二者之间的交叉影响。在对通货膨胀的分析上, 影响物价的因素不仅仅是货币因素, 现有文献资料中, 还没有将关注点放到通货膨胀的分析上。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中, 我们可以就这些问题, 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从而将2008年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从定型阶段提升到定量阶段。当然, 这必须是在2008年度相关经济数据比较完整的可获得的情况下, 才有条件做出的。

参考文献

[1]、李世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的文献综述[J].现代经济及探讨.2008, 7

[2]、金融界.http://www.jrj.com.cn/

[3]、经济观察网.http://www.eeo.com.cn/

[4]、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for-tune/

[5]、陈新平.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及其效果甚微的原因[J].经济研究参考.2008, 54

教育教学研究年实施方案 篇3

一、教育宣传的指导思想

2009年教育新闻宣传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紧紧围绕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围绕一个主线,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研究新时期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方法,以大力宣传教育工作来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

二、宣传工作的目标和要求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宣传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广泛宣传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举措和新成就。同时,抓住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发挥舆论的正面引导和监督作用,及时宣传报道教育战线的新典型、新亮点、新成绩,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为“推动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办人民满意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三、宣传的内容

根据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09年工作要点,主要围绕以下七方面的内容作好全省教育新闻宣传工作:

(一)大力宣传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宣传;对我省将启动的《陕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陕西省教育事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陕西省普通高校设置工作若干意见》及全省中小学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制度的宣传:对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的宣传:对进一步推进教育地方立法工作,实施《教育督导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的宣传;对启动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继续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和复查工作的宣传;对我省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鼓励开展与境外优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的宣传;对加强委厅机关建设,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宣传。通过对一系列法规政策及工作成绩的宣传,充分展现全省教育系统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齐心协力、奋发进取、共同推动陕西教育科学发展的良好风貌。

(二)大力宣传以实施素质教育工程为抓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情况。包括对启动实施市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及广泛开展“三讲两实践”系列教育活动和组织举办全省第四届中小学生科技节的宣传;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举办薄弱学科教师研训班,加强义务教育薄弱学科建设,开展义务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宣传:对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高校思想理论课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工作,以纪念建国60周年为契机,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宣传;对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改善学校体育卫生办学条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师骨干体系建设,开展评估督查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宣传;对全面推进中考改革和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抓好中考加试理化生实验操作考试工作的宣传;对上半年出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改革方案及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的宣传。通过对素质教育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及学生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宣传,促使全社会形成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强劲合力,推进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可持续发展。

(三)大力宣传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基础教育项目为抓手,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的情况。包括对做好学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大力推进灾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宣传;对我省在组织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同时,稳妥推进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宣传;对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农村义务教育生活设施改造项目、中小学条件装备项目、普通高中建设项目、中小学教师周转房建设项目、初中校舍改造项目的宣传;对扎实推进城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和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及以学生食堂、宿舍卫生安全为重点,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后勤管理,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抓好全省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的宣传;对按照三级推进、内涵发展、整体提高的思路发展高中教育,抓好省级标准化高中、示范高中创建工作及做好特殊教育学校和启智学校建设工作的宣传;对推进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和普及实验教学县创新工作的宣传;对进一步拓展教育对口支援领域,进一步推进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提供经费、物资和智力支持的宣传。通过深入宣传我省在基础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政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全社会团结一心,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我省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四)大力宣传以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为抓手,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的情况。包括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及以扩大城乡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为重点,拓展东西合作、西西(陕西和重庆)合作新领域的宣传;对紧紧围绕“人人技能工程”及六个项目,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努力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职业教育网络,确保全省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的宣传;对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及举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宣传;对整合教育资源,加大市级统筹力度,以各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中心,实行省市共建、资源共享,建立市级职业教育中心及深入推进“一网两工程”,建立省级示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培训工程的宣传。通过全面深入地宣传我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措施,充分展现我省职业教育发展取得的新成绩和新成就,进一步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网络覆盖全省城乡。

(五)大力宣传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为抓手,促进高校内涵发展及以实施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强高校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的情况。包括对着力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及巩固教学评估成果,完善教学评估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机制的宣传;对深入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做好全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专项资金建设项目的中期和年度检查及做好“211工程”三期建设和“985工程”二期验收和三期建设的推进工作的宣传;对大力推进产学结合,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的宣传:对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宣传。通过对我省高校各项工程实施及成就的宣传,全面展现我省高校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及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促进我省高校内涵发展,不断增强科研创新和服务能力。

(六)大力宣传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搞教师综合素质

的情况。包括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宣传;对开展全省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年活动,加大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力度,深化培训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计划”,启动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建设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培训网的宣传;对大力实施“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子项目”,完成1200名专业骨干教师培训任务,依托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省内中等职业学校招收职教师资本科班、硕士班,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高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加大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的力度,推动实施高校“三秦学者计划”,建设学术骨干体系的宣传;对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高等学校和厅属事业单位各级岗位设置标准和聘任办法,做好专业技术岗位的聘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实施<义务教育法>办法》,全面落实“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编制管理,理顺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编制标准关系,解决农村中小学编制标准偏低的问题的宣传。通过对我省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取得的相关成效的宣传,展现我省师资队伍的整体风貌和良好素质,树立社会尊师重教,坚定教师信心的良好氛围。

(七)大力宣传我省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抓好六项重点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情况。包括对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构建以校园招聘市场为基础、区域协作市场和行业市场为补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的宣传;对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陕西省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调生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对认真实施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绩效工资制度,规范教师津贴补贴的宣传:对鼓励和规范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继续组织开展“放心上民校”专项整顿和宣传活动,规范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的宣传;对加大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对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和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的宣传;对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和应急管理工作,大力开展教师安全管理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宣传;对切实解决校园及周边存在的影响稳定安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宣传;对大力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统筹抓好全省教育系统的“创佳评差”活动的宣传。通过宣传我省在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充分展现我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四、宣传的主要措施及要求

(一)进一步完善委、厅的新闻发布制度和新闻通气制度,建立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快速反应机制。对重大决策、重点工程、重大活动、重要典型、重要会议等,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信息发布会,及时向新闻媒体发布信息。机关各处室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提供有关典型素材和本年度工作要点及重大工作的相关文件资料,以便新闻中心做好对外的信息发布和媒体接待工作。

(二)充分利用机关的门户网站宣传平台。各地市(区)教育局、各高校要及时向新闻中心报送各自单位的工作亮点、成绩等材料,新闻中心将联合网站择优予以发布,同时也要加强对教育工作改革发展成就的发布及重大政策出台前的新闻通气工作。

(三)定期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参加教育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舆情分析会,在相关媒体上开辟专栏,有针对性地组织记者、专家、干部撰写文章,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教育宣传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社会影响力。

(四)根据委、厅和各处室的工作要点,认真研究,总体策划,以组织采访团深入采访,或以专刊、新闻通稿、电视系列节目等形式,努力做好委、厅重点工作的“战役性宣传”。

(五)建立健全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机关各处室应确定一名同志负责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以保证新闻中心与各处室的信息沟通和媒体来访工作。各市(区)教育局、各高校也要建立起相应的条件保障机制,加强与媒体的相互沟通,形成教育新闻宣传报道的整体合力。

教育教学研究年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指导,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深化教学改革,狠抓教学质量,通过制度创新,形成重视教学教研,注重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合力,全面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活动,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塔城市三小、五小、一中、四中和阿西尔等学校为“以生为本”的示范学校,全面推进全市的高效课堂,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坚持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教学工作重心集中到教学环节和提高质量上来。

2.坚持改革创新。在巩固已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鼓励学校和教师大胆探索,稳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增添动力。

四、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张芳

副组长:孙建江、热黑曼、董吉星

成员:塔城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各科室科长和教研室全体教研员

五、活动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必须做到: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

抓实集体备课。首先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其次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

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置,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

(1)创新教研课。每学期各学校每位教师至少上一节优质课,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每学期各学校要求教师将进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案例与反思的撰写工作,将优秀作品上传至塔城市教研论坛,供全市教师交流、学习。

(3)组织已形成特有教学模式的学校进行示范交流课活动和名师送课下乡活动,全面带动全市的教育教学。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置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要充分了解学情,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策略: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教导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

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

其不断进步。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

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具体策略: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充分利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导向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6、严抓考风考纪,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生进行诚信考试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进一步促进各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考试的公平公正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实现社会公正具有重要意义。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考风考纪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狠抓考风考纪教育和考试纪律,杜绝作弊,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从而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

具体策略:

把严肃考风考纪、维护考试公平公正作为加强考试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并将各学校考风考纪纳入到塔城市教育系统“星级学校”考核中。

六、时间安排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活动按照宣传发动、持续推进、总结表彰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3月)

制定方案,召开全市“课堂教学改革推进年”动员大会,统一部署相关工作和要求。

第二阶段:持续推进(4月-11月)

按照方案推进各项工作,各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努力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教学模式,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相互交流,共同创新。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12月)

“纪律教育年”活动实施方案 篇5

为进一步增强学院各党总支、机关直属党支部和全体党员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和组织意识,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落实于行,按照地委的统一部署,学院确定今年为“纪律教育年”。现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深刻认识加强纪律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各单位党总支、机关直属党支部要充分认识开展“纪律教育年”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纪律教育,严明党的纪律,以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章党规党纪意识,为维护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及学院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强纪律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重要举措。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明党的纪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明党的纪律,第一位的是抓好纪律教育这个基础,不搞不教而诛,使广大党员干部知纪明纪、遵纪守纪。

(二)加强纪律教育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强力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使不敢腐的震慑作用充分发挥。但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从近年来自治区、地区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破法“者无不始于“破纪”。加强党风 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纪法分开、纪严于法,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前提是要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纪律教育。

(三)加强纪律教育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守纪律讲规矩是对党员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是对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当前,新疆正面临反恐维稳、经济发展两个“三期叠加”的特殊形势,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心力上强,具有理解力、执行力、落实力的干部队伍。只有加强纪律教育,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上,才能确保各单位党组织和全院党员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凝聚起推动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

二、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自治区党委八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区纪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深入开展纪律教育特别是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深刻认识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的极端重要性,全面准确把握党的纪律和规矩的基本内涵和核心要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带头遵纪学纪守纪用纪,争做“四强”“三力”具有新疆特色的好干部和“四好老师”。(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注重发挥学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自觉把党的领导贯穿于纪律教育全过程。

——坚持突出重点。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第一位,带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的学习贯彻。

——坚持全面覆盖。面向学院各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不留空白点。

——坚持问题导向。把各党组织和每一名党员摆进去,认真对照查摆问题,加强整改落实,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学习的重点内容

(一)学习《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以下简称《论述摘编》)。重点掌握: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 “七个有之”为镜鉴,坚持“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请示报告制度,强化组织观念、组织程序;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党员领导干部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二)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重点掌握: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重大方针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入党誓词,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制度和各级党组织的行为规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党的纪律。

(三)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下简称《准则》)。重点掌握: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四个必须”的原则要求;正确对待和处理“公与私“廉与腐” “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的基本规范。

(四)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政治纪律方面,重点掌握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在党内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培植个人势力,妨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以及决策部署的实施,挑拨民族关系或参加民族分裂活动,组织、利用宗教活动反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破坏民族团结,对抗组织审查,组织迷信活动,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等错误思想和行为放任不管、搞无原则一团和气等行为的处分规定;组织纪律方面,重点掌握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执行或者擅自改变上级党组织决定,拒不执行党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等决定,不按有关规定或者工作要求向组织请示报告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搞拉票、助选等非组织活动,违反干部选拔任用规定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廉洁纪律方面,重点掌握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礼金和消费卡,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违规从事营利活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违规公款接待、公款旅游、配备装饰使用公车、办公用房及滥发津贴、补贴、奖金等行为的处分规定;群众纪律方面,重点掌握克扣群众财物,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时刁难群众、吃拿卡要,在社会保障、政策扶持、救灾救济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侵犯群众知情权等行为的处分规定;工作纪律方面,重点掌握党组织负责 人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或疏于管理,党组织不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或者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力,党员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司法活动、执纪执法活动等行为的处分规定;生活纪律方面,重点掌握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违背社会公序良俗,违反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行为的处分规定。

四、方法措施

(一)集中学习研讨

要以党总支、党支部为基本单位,按照“三会一课”制度,利用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等形式,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做到精读深悟、融会贯通。采取“一学一研讨”的方式,每次围绕一个专题,集中学习半天、专题研讨半天。集中学习研讨《论述摘编》的时间不少于1 6个半天,《党章》不少于12个半天,《准则》不少于2个半天,《条例》不少于12个半天。把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起来,明确自学要求。

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坚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做守纪律、讲规矩的模范;自觉履行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带头在所在党支部讲专题党课辅导。

(二)典型教育

以先进典型为镜,深学细照笃行。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先进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时时处处事事以党的纪律和规矩规范言行。以反面案例为戒,深刻汲取教训。从***、***、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中举一反

三、汲取教训,特别是要从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方面强化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近年来自治区、地区查处的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使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三)网络答题

从2016年3月起,在自治区纪委监察厅网站组织开展“纪律知识微考堂“网络答题活动,每月1期,共10期。各单位党总支和党支部要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参与,以考促学,切实把党章党规党纪刻印在心。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纪律教育年”活动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与“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创新方式、注重实效。党组织书记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抓经常、抓平时、抓全面,既要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又要站在一线、靠前指挥,层层传导压力,从严从实抓好纪律教育。学院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牵头负责,组织、宣传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党风廉政教育上要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形成纪律教育的整体合力。

(二)严格监督检查。学院纪委采取随机抽查、走访座谈等方式,加强对“纪律教育年”活动开展情况的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落实。各级党组织将“纪律教育年”活动开展情况于**年**月**日前专题报告学院纪检监察室。“纪律教育年”活 动开展情况既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年终述责述廉的重要内容,又纳入本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要强化问责,对组织不力、敷衍塞责、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依纪依规严肃追究党组织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 篇6

活动实施方案

为加强财务管理,确保教育经费安全、高效,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快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决定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特制订工作方案: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不断适应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和财务管理改革的新形势,以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执行各项财务制度为主题,围绕“理制度、查不足、促整改、强内控、修办法、重管理”为主线,树立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意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建立健学校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保障教育经费安全高效使用,为教育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时间安排

按“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的布置从7月开始,12月结束。分为4个阶段,即:组织动员、查找问题、整改落实、验收总结阶段。

(一)组织准备阶段

(1)制定《小学教育经费管理规范年活动工作方案》和相关活动计划,做好“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准备工作,对现行有关财务制度、财经法规进行分类整理存档。

(2)召开学校“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会议,对“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进行学习。研究本校位如何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并加以布置。

(二)查找问题阶段

(1)理清制度:学校要对目前现行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整理,重点是对本校出台的一些具体管理制度,列出目录后,将有关文件装订成册,分发给出纳及会计,以便学习和检查。

(2)查找问题:学校组织教职工对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学习(次数不少于2次),逐条对照我校的实际操作情况,查找不足。重点检查内容为:学校制订的财务制度有无违反上级财务制度的内容;学校重大经济事项是否集体研究;重大财务开支决策是否符合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规定;学校资金、资产管理、采购、资产出租和废旧资产处置、经济合同等有关财务制度是否严格执行;学生生活费、营养餐费、生均公用经费支出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财务岗位的设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财务核算是否规范,账物、账表、账账是否相符一致等。学校要形成查找存在问题阶段总结报告,对现行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有关修订制度的建议。

(三)整改落实阶段

学校要召开会议,研究整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对近来财务检查及经费使用发现问题的整改;二是通过查找不足,对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提出整改意见、落实具体措施和责任单位或责任人;三是本学校制定的财务制度违反上级的财务制度的,按照上级财务制度修订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四是从完善制度、加强监督入手,规范资金使用决策程序、加强银行账户、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出台有关内控制度。

学校要对照自己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确保财务制度执行不走样,并对本单位经费管理规范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复查结束后,学校要将本学校现行的财务制度上墙。

(四)验收总结阶段

县教育局经费管理规范年活动领导小组根据学校总结情况,迎接上级对我单位进行抽查。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是2013年我县教育财务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具有长远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是维护财经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的需要,也是提高各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学校负责人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亲自组织协调各阶段工作。学校成立“教育

经费管理年”活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相互配合,明确责任,确保“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加强宣传,增强财经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要充分利用学校例会宣传开展“教育经费管理年”活动,提高影响力和知晓度,充分调动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对财政体制改革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进行宣传和普及,使依法管财、科学理财、节俭用财、讲求效益的观念得到普遍增强。

教育教学研究年实施方案 篇7

一、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的新举措

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京教基二〔2014〕10号)可以看出,为了深化义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在着力完善义务教育入学规则、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各项工作有效推进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工作原则上,保持了一贯的政府统筹、区县为主、免试、就近和程序规范,致力于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入学条件和工作要求方面, 包含了八个方面,即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做好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进一步对特长生入学、 引进人才子女入学等特殊情况做出规定,实行计划管理,加强学籍管理,杜绝违规操作,并且各区县制定相关工作意见要求。[2]

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继续延续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指导思想,在提高就近入学率上采取了新的举措,如表1所示。

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主要采取六大新举措,以此应对义务教育入学中的择校难题。这些新举措以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价值取向,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清晰严格。例如,统一入学服务系统对入学信息要求更加准确,其完善的技术系统使投机取巧难度加大。在实行计划管理上,各学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整招生计划,如若在实际招生过程中出现多于计划的学生,则需上报区县教委。“十五个严禁” 更是针对义务教育入学工作过程管理做出的硬性纪律规定,涉及了违规违法招生的各个方面,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规范具体。例如,单校划片或多校划片入学流程规范具体,单校划片学校采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多校划片则先征求学生入学志愿,根据报名人数和计划人数,采取直接入学或随机派位的方式。在特长生招生工作上,由各区县教委统一组织实施,设有专门的测试系统。有特长生招生资格的学校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公开招生项目,并说明考试具体流程。

第三,公平公正。例如,取消“共建”入学方式,破除了以“共建”为渠道进入优质校的特殊利益群体的择校行为,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招生录取的公平性。 在入学随机派位上,各区县教委统一组织,随机生成学生的派位号,按照学生志愿顺序优先的原则进行派位,并邀请家长代表参与监督派位的全过程,是一个完全公平公开的派位流程。

二、入学政策执行状况调研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校、家长对入学政策的理解和满意程度,以及探讨入学政策执行状况,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市的两个区进行调研,其中一个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城区,记为A区;一个是郊区,记为B区。

(一)入学政策执行的案例分析

以A、B两区为案例,分别对两区4所学校的中小学领导进行了访谈。其中A区选取了初中X校(访谈了该校1名副校长和1名主管招生工作的主任)和小学Y校(访谈了该校1名副校长),B区选取了初中U校(访谈了该校1名正校长、1名副校长)和初中V校(访谈了该校1名执行校长、1名副校长)。

A区的X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百年老校,学校设施完备,师资力量强大。Y校是一所知名度较高的小学,拥有较多优质教育资源,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具有多处校址。B区的U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初中,是该区某镇辖区内唯一的一所农村初级中学。V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也是该区教委规划的四所寄宿制初中之一。两区4所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执行情况主要表现在如下诸方面,如表2所示:

第一,招生方式因地制宜。A区的小升初招生方式以九年一贯直升、推优派位和学区派位为主。2014年A区实际升学人数8546人,共有4343名学生参加学区派位,占升学总人数的50.8%。[4]而推优派位比例已由2013年的30%降低到25%,增加了优质初中接受计算机派位的比例。[5]X校实行多校划片入学,采用推优派位和学区派位相结合的方式,推优派位名额压缩,学区派位比例上调。Y校的招生工作由学校负责,服务片区内适龄儿童数量增加,导致学位紧张,户籍和实际居住地都在服务片区内的适龄儿童基本上已将学位填满,无法满足更多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学需求。B区小升初入学主要以单校划片的入学方式为主。U校由于校址变迁,全部接收新服务片区内小学毕业生。V校实行寄宿制,原则上允许在全市范围内招生,但由于管理压力的增大,同时为了控制适龄儿童的无序流动,目前只在全区范围内招生,且学位尚有富余。

第二,入学服务系统规范但不够灵活。X校主管招生工作的主任谈到:“新系统使招生工作方便很多,学生家长提出转学申请,对方学校同意接收,可在系统中发出信号,只要相关证明材料齐全,转出学校就可放行,学生的信息即可全部转出。”Y校副校长谈到:“新系统不够灵活,一旦有所调整,手续繁琐,耗时长。”U校副校长谈到:“新系统使学籍管理更加严格。”V校执行校长则说:“新系统不能自动审查非京籍小学毕业生升学时所需的五证是否齐全,无法保障家校沟通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无法保障非京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可见,新的入学服务系统既有优点,也有一定弊端。

第三,特长生招生压缩并且更加严格。通过访谈了解到,X校尽管还有少量特长生招生名额,但是与往年相比已大幅缩减。Y校则是一所小学,从不招收特长生。B区目前体育和美术两类传统学校继续招收特长生,招生时有专门的测试系统,具体由教委体美科负责执行。U校往年招收特长生,2014年不再招收;V校从未招收特长生。

第四,“共建”取消以追求公平。“共建”入学方式主要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充足的城区,本研究所访谈的郊区没有“共建”学校。A区的入学政策非常明晰,招生权力转移到政府,家长无法通过“共建”方式选择优质校,使招生工作更加公平。X校主管招生工作的主任说:“取消‘共建’并没有给学校带来太大影响,学籍管理工作非常严格,即使有家长向学校说情,也没有可能以‘共建’方式入学。”Y校副校长谈到:“取消‘共建’给学校带来的更多的是积极的影响,前来找关系的人少了,需要解释的工作也少了, 提高了学校工作效率,规范了学校招生工作。”

第五,就近入学得以保障。免试就近入学已成为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的主要渠道。A区2014年小学就近入学率达96.95%,初中就近入学率达82.7%。[6]正如X校主管招生工作的主任和Y校副校长所言: “2014年就近入学的人数比以往的都要多,学生的户籍在服务片区就可入学。”U校基本实现百分之百就近入学。V校由于是寄宿制学校,因而没有居住地的远近之分。

第六,生源质量总体满意。X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服务片区内的小学,X校副校长谈到,“新政策的出台并没有使该校生源质量有太大下降,总体比较满意”。Y校的服务片区扩大,但由于新增生源大多来自知识分子家庭,未造成生源质量的下降。U校由于校址变迁,加之取消特长生招生,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是该校针对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已经做出教学调整,对重点科目进行了分层教学,以期保持良好的教学质量。V校生源质量没有太大变化。

第七,招生难题依然存在。新政策的出台虽然未给学校的招生工作带来太大影响,但学校在实际招生工作中也不同程度地遇到一些难题。X校的副校长说:“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学生家长会向学校一遍又一遍地咨询,因而需要派专门的负责人处理这些问题。”Y校招生过程中的问题是生源过多、学位不够。该校领导如是说:“2014年服务片区内生源过多,无法满足更多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向上级部门请示后允许扩班,但学位数量仍然不足。”U校在招生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生源层次的变化,这就要求学校在各个方面做出调整。V校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随迁子女的问题。正如该校领导所言:“相当多的随迁子女到了初中二年级、 三年级就很可能转学,加大了学校的日常管理难度; 有些留下来的随迁子女在这里考学无望,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从调研可以发现,北京市各区县依据北京市相关政策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不同的入学政策,政府和学校在政策宣传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政府一方面在媒体上发布政策文本和文本解读,另一方面设立专门科室负责向家长解读政策文本并接受家长来访。学校则有专门负责招生工作的主任,通过家长会、电话答疑等方式进行政策宣传。虽然学校在招生工作中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但是不同学校针对招生难题均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总体较为满意。显而易见,新的政策举措和强有力的政策执行使就近入学率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入学政策执行成效的家长调查

为了从民生的视角了解入学政策的执行成效, 本研究对A、B两区的359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并对部分家长进行了访谈。家长问卷调查和访谈表明:家长总体满意新政策成效,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新政策的评价具有差异性。

第一,家长总体满意新政策成效。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较往年有较大变化,家长主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学校宣传了解到新政策,两种途径的比例分别为43.5%和38.2%。有70.5%的家长认为有变化,其中A区为76.8%,B区为66%。正如一名家长所言:“该政策大大降低了跨区择校的可能性,从过去以学习成绩为导向转变为以培养综合素质为导向。”在就近入学上,87.4%的家长认为孩子就近入学了,其中A区就近入学率为88.9%,B区为84.8%。这一数据与北京市教委统计的数据有所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所选目标群体有所差异,也可能是由于家长对就近入学距离范围的界定不同。就近入学政策减轻了家长的经济压力和负担,一名家长谈到,“就近入学省去了以往择校的成本,使我们更加省心省力”。就升学影响而言,82.9%的家长认为其孩子能够就近升入到比较好的学校,但也有11.3%的家长认为新政策给孩子入学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原本可以通过择校方式进入优质校的学生没有被就近到理想的学校;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紧缺、 学位不足的情况下,对非京籍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条件要求更加严格,以致部分不符合政策要求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少年无法在京入学。

第二,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新政策的评价具有差异性。从短期来看,新政策对不同利益相关者既产生积极影响,也带来消极影响。不同利益相关者基于自身利益出发对新政策做出了不同评价,评价的冲突焦点主要集中在非京籍儿童少年入学问题以及取消择校问题上。一名非京籍学生家长说:“新政策十分严格,在准备孩子入学材料上耗费时间长,很多孩子因为不符合政策要求,最终只能选择回家。”另一名非京籍学生家长也说:“新政策出台后宣传力度大, 但出台之前没有预示,导致家长在孩子入学问题上手忙脚乱。”从非京籍学生家长的反映可以看出,他们在孩子入学问题上受到更多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利益受损,这在郊区B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取消择校问题上,一名家长如是说:“新政策使我们成为被 ‘改革’的群体,我们以往的培养成果被消解。”另有一名家长则说:“我们不是不欢迎改革,只是希望改革能够更加彻底,实现真正的公平。”

从对家长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新政策总体令人满意。新政策并不单一指向某一目标群体,而是打破了以前的升学潜规则。“就近入学”改变了学生家长以往的择校格局,使家长认识到通过“就近入学”的方式也能够升入较为满意的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在生源规模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的现状制约下,新政策不断进行调整,严格的政策文本和政策执行不可避免地会触动部分群体的利益。对非京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的严格要求,是为了在最大限度保障教育公平的前提下,保持正常的教育秩序。然而,任何一项政策的实现都不应该以牺牲儿童的受教育权为途径。 在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两难处境下,最为重要的是如何平等对待各方利益相关者。

三、入学政策取得成效原因分析

新入学政策对北京市义务教育事业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分配、规范和管制功能,[7]尤其突出表现在就近入学率的提高上,这也是新政策实施和发展的价值所在。新政策的实施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但新政策成效总体令人满意。新政策的推行使很多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满意的学校,缓解了择校利益冲突, 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前文分析可以看出,这主要源于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政策本身

第一,政策内容严格。例如,运用统一的入学服务系统,取消手工录入,信息统计要求更加准确,系统技术运用完备使投机取巧难度加大。

第二,政策强制力强。公共教育利益是一种稀缺性资源,必然需要政府基于强制力进行权威性分配。 新政策包含了许可、禁止和在特定环境下的行动要求,如取消以“共建”等方式择校,依靠政府权威强制实施。[8]

第三,配套政策充足。政策应用的焦点在于政策效果。政策制定者为了确保政策效果,采取扩班、增加优质教育学位等举措推动政策的执行,使入学政策取得良好效果。

第四,具体政策因地制宜。良好的政策效果需要地方执行机关的协作互动,重视地方执行机关能够应付复杂政策环境的特性。[9]北京市不同区县之间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和优质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是制约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坚持以区县为主的原则,给予各区县因地制宜制订入学政策的充分自主权,如有的城区可采取推优派位和学区派位的入学方式,有的郊区可采用单校划片的入学方式。正是各区县依据自身不同情况采取的权宜举措符合当地政策环境,才使入学工作井然有序。

2.政策执行过程

首先,政策执行工具匹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之间相互匹配是政策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不同的政策目标,所选择的政策工具也不尽相同。[10]新政策旨在提高就近入学率,深化义务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强行动管制等方式保障政策目标的实现。

其次,政策宣传力度大。作为政策执行起始环节的政策宣传,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有效执行。[11]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向目标群体传达政策信息;同时,学校抽出专门领导负责宣传和解释工作。正是这种大力度的政策宣传和解释,实现了目标群体的知情权,获得了社会公众的支持。

最后,政策执行监督有效。政策执行监督是防止政策执行偏差、提高政策执行力的重要手段。新政策涉及众多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执行主体向社会公众公开政策执行的全过程,将与目标群体利益相关的入学程序、工作进展和实际效果等政务信息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中,做到政务公开透明。

四、结论

2014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是一种对公共教育利益的权威性分配。新政策之所以出台,根本上是为了协调和平衡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所发生的利益关系,[12]以期使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都有权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新政策坚持面向全体,遵循教育公平的价值选择原则,[13]以免试就近入学的方式使受教育者享有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促成公共教育利益的重新分配。

新政策在执行中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在义务教育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均衡的条件下,任何政策都难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所有需求,甚至会引起那些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愿望得不到满足的利益群体的不满,而一些利益问题也并不是单一的入学政策能够完全解决的。但是,当各方利益发生冲突时,任何政策的执行都不能以行政命令来剥夺儿童的入学权。在新政策执行过程中,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依然是影响我国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教育行政部门来讲,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使扩大的教育资源不仅在品牌上优质,而且在实质上优质;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如何更新管理理念,如何整合资源以便于新政策的实施,如何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内生长,等等;对于教师而言,面对参差不齐的生源结构,如何转变教学思维,如何调整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

摘要:对北京市两个区的四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招生方式、入学服务系统、特长生招生、取消“共建”、就近入学、生源质量、招生难题等方面探讨了新入学政策的执行状况。结果发现,家长总体满意新政策成效,但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新政策的评价具有差异性。新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从政策本身而言,主要是政策内容严格、政策执行力强、配套政策充足、具体政策因地制宜;从政策执行过程而言,主要是政策执行工具匹配、政策宣传力度大、政策执行监督有效。

关键词: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就近入学,均衡发展,调查研究

参考文献

[1]2014年北京中小学就近入学比例[EB/OL].(2014-8-27).http://www.yjbys.com/news/98647.html.

[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4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EB/OL].(2014-4-18).http://www.bjedu.gov.cn/publish/portal27/tab1654/info37238.htm.

[3]北京市教委十五条禁令严打择校取消点招[EB/OL].http://www.bj.xinhuanet.com/bjyw/2014-05/21/c_1110797590_4.htm.

[4]北京破解择校难题就近入学比例达93.7%[EB/OL].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4/07-17/6398933.shtml.

[5]2014年小升初各区政策调整信息汇总[EB/OL].(2014-8-25).http://www.xschu.com/xiaoshengchu/25/10091.html.

[6]北京:就近入学有望不再简单看“学区房”[EB/OL].http://news.sohu.com/20141118/n406127121.shtml.

[7][8][9][10][12]陈学飞,林小英,茶世俊.教育政策研究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67、324、208、73、47.

[11]钱再见.论政策执行中的政策宣传及其创新[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1):11.

教育教学研究年实施方案 篇8

一、加大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力度

杭州市政府制定的《杭州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要求根据杭州儿童(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3年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幼儿园园舍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基本解决幼儿园园舍不足问题。目前,各县(市、区)已根据本地居民子女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逐步推进“托幼一体化”的需要,结合所在地区住宅布局情况,基本完成学前教育布点专项规划。2011年初,市委市政府将“2011年底前新建改建100所幼儿园”列入为民办实事十件大事之一,分管副市长与分管县(市、区)长签定了2011年幼儿园建设任务书,将100所幼儿园建设任务分解到县(市、区)。各地幼儿园建设的规划和建设力度空前。如江干区提出三年内实现“三个三”的目标,即投入建设资金3个亿,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以上,新增班级300个。富阳市政府2011年投资学前教育项目共18个(列入市政府建设任务书的有7个),计划总投资13421万元,总建筑面积达84134平方米。余杭区确定2011~2015年全区幼儿园新建、扩建项目共74个(其中2011~2013年完成36个),预计将新增建筑面积29.6万平方米,新增班级796个,总计投入建设资金约10.76亿元。

温州市“十二五”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中将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同步规划。对学前教育优质资源的布局和总量进行了进一步规划,要求各县(市、区)根据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新农村建设任务,按照“1650”(指1个主中心,6个副中心,50个中心镇)城镇体系框架和村级组织“转并联”后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并结合中小学校网布局调整科学规划空间布局。2011年3月制定并印发《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该项工程已经列入“十二五”温州教育重点发展工程,市、县两级同步实施。等级幼儿园建设工程主要以扩大等级幼儿园覆盖面为载体,加快学前教育上等级上水平。2011年全市共新建、改扩建公办等级幼儿园19所,创建等级幼儿园123所,新增优质资源惠及2.5万名幼儿。同时,抓住全市乡镇区划调整的契机,加强乡镇等级中心幼儿园建设,构建农村学前教育管理指导网络体系,乡镇(街道)等级中心幼儿园建成率达到了90.71%。

台州市以县、乡镇为单位,分级制定《近、中期幼儿园布局规划》,城市根据“园随社区走,万人一园”原则,农村根据“一镇一中心,一村一园”原则,确定幼儿园的数量和布局。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鼓励民办幼儿园实行联合办园,举办上规模上档次的幼儿园。全市新建376所幼儿园,在2012年前确保每一个乡镇都拥有1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

二、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力度

宁波市政府制定的《宁波市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1~2013)》中明确要求,到2013年各县(市、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力争达到8%以上,不举办高中段教育的县(市、区)达到12%以上。这一指标已纳入对各县(市、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考核,并分解到三年逐步实现。目前,各县(市、区)均大幅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性投入,如鄞州区2011年学前教育财政性投入达1.1亿以上,较2008年增加了9000多万。宁波市市级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也从2008年的1000万增至2011年的3000万,2012年将增至5000万,主要用于全市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幼儿园、培养培训幼儿园教师和引导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湖州市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2011年湖州市财政落实500万元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奖励市级幼儿园升等级、教玩具配备补助、省等级幼儿园保教质量考核奖励、幼儿园教师素质提升等。长兴县2011年财政性学前教育事业费总投入3396万元,约占全县教育事业费总额的4.8%。德清县2011年学前教育专项资金1000万元,重点用于提高非在编教师待遇、幼儿园教师业务进修、幼儿园升等级奖励、学前教育先进乡镇奖励、民办幼儿园扶持等。安吉县每年按1%递增水平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在总教育经费中的比例,2013年将达到8%以上。

绍兴市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全市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中“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经费、幼儿园升等级创标准奖励机制、学前教育困难资助机制、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设立”实现五个全覆盖。如,越城区从2011年起,增设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对公办幼儿园和参照同等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收费的民办等级幼儿园,经考核合格后,给予每年每生200元的补助。2011年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在职非公办教师每人补助13500元,2013年将达到15000元;对初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考核为优良等级的,每人每年再增加5000元的补助。

三、加强学前教育规范管理

宁波市通过政府督政、政府督园、社会督园三个层面加强学前教育监督和规范。(1)政府督政。全市把学前教育工作纳入对当地政府教育事业考核的重要内容。2012年还将进一步完善各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当地学前教育工作,启动宁波市学前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创建工作。(2)政府督园。各县(市、区)采取积极措施,整治无证园,规范民办小园,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和规范。如宁海县通过说服教育、签订承诺书、现场督查、勒令停办等多种形式,在引导和治理无证幼儿园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北仑区采取重点扶持、限期整顿等办法提高个体幼儿园的办园质量。(3)社会督园。通过建立与广大家长沟通交流的渠道,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例如,海曙区创新幼儿园管理方式,成立由家长、社区工作人员、专业人员组成的“教育议事会”,对幼儿园办园重大事务进行咨询、审议和协调,强化民主决策和社会监督。

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金华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金华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开展学前教育先进乡镇(街道)和达标乡镇(街道)评估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市学前教育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乡镇总数的40%和85%以上;至2020年,先进和达标的乡镇(街道)数分别达到85%和100%。义乌市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和动态监管,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市教育局新设行政审批科和学前教育科,对新设置的幼儿园进行严格的察看、审批,加强对已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督。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对一些办园条件差、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通过年检手段促使其改进提高。对已评的等级幼儿园,严格按要求开展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对有问题的幼儿园给予发放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暂时摘牌等处理,促使幼儿园始终保持相应等级标准要求。磐安县加强学前教育管理,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严格准入制度,严格学前教育机构的登记注册、审批、年度检查和评估制度,达不到办园标准的不予审批。二是鼓励幼儿园上等级,积极鼓励全县幼儿园以争创省等级幼儿园为目标,加大投入,提升品位。三是规范幼儿园保教行为,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四是规范幼儿园收费和财务管理,同一性质、同一等级的公办幼儿园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审批后执行。民办幼儿园可根据办园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物价部门备案后执行,并向社会公示。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杭州市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要求加快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核定和配备工作进度,提高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数量和比例;逐步提高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保障非事业编制教师合法权益;拓展幼儿园教师培养渠道,加强教师培养培训。2011年,全市共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1271名,其中定向招聘在岗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800名,主城区还定向招聘民办幼儿园教师69名。各县(市、区)还根据提高非事业编制教师待遇的年度目标,按照差额部分政府补助为主的原则,先后制定了提高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年收入的补助方案,2011年全市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含民办幼儿园教师)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人均年收入的60%以上。其中,上城区民办幼儿园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幼儿园教师的90%,部门企事业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达到公办事业编制教师的73.5%;下城区非事业编制教师平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事业编制教师的64%;江干区根据职称分别给予非事业编制教师每人每月300~1500元不等的经费补助;拱墅区按年人均7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富阳市对公办幼儿园非事业编制教师和教辅人员分别给予年人均1万元和5000元的补助。市教育局还下发了《杭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办法(试行)》,将幼儿园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系列,完善了有关幼儿园教师培训的课时要求、培训机构、培训经费保障等政策。

绍兴市增强保障,提高待遇,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一是增数量。2011年全市专任幼儿园教师比上年增加217名,其中公办教师数比上年增加89名,师幼比达到1∶17;全市农村幼儿园公办教师配备达到3﹢X(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办教师配备标准为中心幼儿园3名及以上、每个中心村幼儿园1名及以上)的乡镇达69个,占全市乡镇总数的70.4%。二是增待遇。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制度实现全覆盖。其中越城区、绍兴县2011年教师平均收入达到4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市非在编幼儿园教师的年平均收入为2.87万元,比上年增加4000元左右。三是增培训。各县(市、区)将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全部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2011年全市用于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学历奖励经费达263万元。

舟山市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工程,逐年增加事业编制教师比例,确保公办幼儿园教师配备到位,乡镇中心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达到每班不少于1名。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基本待遇,确保各类幼儿园聘用的符合资格的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舟山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两倍,并依法落实教职工的社会保险。把幼儿园教师在职继续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建立研训基地,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

衢州江山市优化配置、加强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政策倾斜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配。一是对上等级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公派教师。二是采取倾斜政策,对到农村幼儿园任教的在编教师给予一级浮动工资及农村任教津贴(约230元/月)。三是部分乡镇幼儿园和市职业学校签订协议,招收一定量的定向培养生,毕业后回到原乡镇幼儿园工作。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素质。龙游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建设骨干教师队伍。“一下”:根据下属园区内部建设的需要,总园下派业务负责人到每个园区进行支教和对口支援;“二上”:各联盟园选派园长、教师到总园定期轮训或挂职锻炼;“三互动”:建立交流机制,双方互换教师交流。每月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总园每月选派骨干教师到联盟园开展一节示范课、一堂教学点评、一次家长开放活动、一场讲座等活动。

五、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温州市开展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升行动。深入贯彻实施《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探索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保教内容,加强对幼儿园教材、教师指导用书、幼儿图书和玩教具的配备与选用指导,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根据《浙江省幼儿园等级管理评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标准(试行)》,努力做好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为进一步落实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研制了《温州市幼儿园保教工作规范》,从保教管理和一日活动常规两个方面全面规范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园行为。探索幼儿园全程化保教质量评价运作模式,建立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学前教育质量监控体系。

上一篇:长江的开发的设计思路及教后反思下一篇: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心得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