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人员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外来务工人员(精选11篇)

外来务工人员 篇1

第二条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严格以下操作程序:

1、家长提出书面申请;

2、学生家长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户籍地乡镇以上政府外出务工、子女随同外出就学证明或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开具的《就学联系函》;

3、现工作单位证明或其他就业相关证明材料;

4、家庭户籍原本和监护人身份证;

5、父母及学生在本区内的有效《居住证》或《暂住证》;

6、在我区租住房屋一年以上的合同及现居住地居委会和派出所出具的来我区居住的证明;

7、适龄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卡;

8.必须有转出学校转出证明(有学校和教育局公章)

外来务工人员 篇2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问题已经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各地政府也对外来务工人员医保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外来务工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可切实解决基本医疗保障问题, 减少就医负担, 同时也维护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障的现状

近年来, 政府和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力度, 也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制定了各种服务措施, 但是, 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完善, 总体形势不容乐观。在医疗保障方面, 处于非正规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 根本谈不上医疗保障待遇;在医疗资源方面, 要满足只有微薄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医疗需求很困难。

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严重缺失, 和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外来务工人员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 大多数没有参加医疗保险, 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设迟缓, 外来务工人员几乎没有任何医疗保险, 同时也没有其他社会保障。

政府重视不够、企业积极性不高是导致农民工参保覆盖面小的重要原因, 要稳步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立法保护农民工健康权益, 建立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保险制度。

二实现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障所面临的问题

1. 外来务工人员就业期间参保率低

随着我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开展, 部分务工人员参加了当地的新农合, 然而在众多问题中最为显著的是新农合不能解决务工人员的异地就医问题。这就使外来务工人员失去了参保的积极性。社会医疗保险的立法缺失, 造成进城务工人员的医疗保障随意性较强, 导致了进城务工人员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

2. 企业积极性较低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就业不稳定且流动频繁, 一些小的企业, 尤其是私有制企业的老板不愿意为外来务工人员缴纳基本医疗保险, 他们认为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负担, 另一方面即使把他们纳入到医疗保障中来, 他们也会因为暂时失业或更换工作而中断参保。

3. 外来务工人员对医保认识不足, 积极性差

一些农民工只注重眼前利益, 认为自己年轻无病无灾, 没有必要参加医疗保险, 更不会缴纳医保费用。而参加基本的医疗保险, 个人投入多, 得到利益少, 调动不起来他们参保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基本医疗保障提出的建议

1. 促进户籍制度改革, 实行以居住地为依托的医疗保障体制

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是阻碍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的障碍, 使其在医保待遇上有较大差别。因此, 要从根本上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的问题, 就必须推动户籍制度的改革, 形成以居住地为依托的医保管理体制。

2. 积极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企业和政府观念的转变

建立完善的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制度有利于降低医疗风险, 增强其身体素质, 推动企业生产, 从保障社会的整体进步。政府及各用人单位应主动承担外来务工人员相应的医保费用, 减轻他们的负担, 促进参保主体的发展。

3. 加大政策宣传和执法力度, 维护外来务工人员的参保权益

加大对外来务工人员医疗保障政策的宣传力度, 积极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促进医疗保障政策知识.的普及。对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办理医保, 逃避责任的各用人单位加大执法力度, 确保农民工医保政策的顺利执行。

参考文献

[1]许晓军、汤金诗.农民工问题—社会公平面临的新挑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1993 (2)

[2]张启春.谈谈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保问题[J].江汉论坛, 2003 (4)

[3]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4

[4]李三梅.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从辽宁省农民工现状看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需求[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5 (2)

[5]程义峰、文远竹.农民工社会保障调查[OL].新华网, 2012.4.9

[6]安坤婷.西部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初探[J].前沿, 2007 (7)

[7]郑功成.对农民工问题的基本判断[J].中国劳动, 2006 (8)

外来务工人员犯罪成因 篇3

因“情”而犯。外来务工人员往往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到外面去打工养家糊口。在外打工过程中特别渴望情感和心灵的慰藉,容易滋生婚外情,如果处理不好感情纠纷,很容易诱发刑事案件。

因“盲”而犯。外来务工人员多出身贫寒,为了经济目的而到城市务工,所受教育有限,往往只有基本的是非道德观念,而不了解法律,有的甚至是“法盲”,容易触碰法律的红线,而自己尚不知為犯法。

因“薪”而犯。薪资纠纷是引发外来务工人员犯罪的重要导火索,一些个体、民营和外资企业无视劳动合同,为了利益最大化,经常克扣、拖欠工人工资,或是强迫工人劳动,甚至体罚工人,进而造成劳资关系紧张,有的纠纷不断升级,从而引发刑事案件。

因“工”而犯。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环境一般比较差,其所在单位的工作管理制度一般也不健全,工作监管程序也不很规范,加之缺少必要的劳动安全保护措施,导致有的从事特种行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在工作中发生了重大安全事故。

因“交”而犯。外来务工人员到外地务工,在与当地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如果缺乏为人处世之道,不善于与人沟通,不能与人和谐共处,很容易引发各种矛盾,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因“害”而犯。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法制观念淡漠,在生活压力和物质利益的巨大诱惑下,为了迅速摆脱生活困境,干起了“黄、赌、毒”买卖,陷入犯罪泥潭不能自拔。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 篇4

在北京市教委日前公布的《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有多处地方提到了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教育的问题。这意味着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享受同城待遇上又迈出了实施性的一步。目前,北京市教委正在实施来京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三年规划方案。北京市将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保障体制。

■政策

非京籍学生读高中有条件放开

据统计,北京市流动儿童已达到42万,其中有67%在公办校借读。目前,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流动儿童,北京市提出以公办学校接收为主,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问题颁布实施三年规划方案,今年公办校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到70%以上,到2012年实现基本解决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

目前北京户籍的孩子出生率逐年下降,而流动人口的子女却不断增加。今年开学,北京市进入小学的孩子中,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超过43%。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衔接问题也备受关注。针对这一热点,纲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将制定和完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本市高中阶段教育的办法,满足符合条件的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据悉,现在,也有部分流动人口子女在京读高中,但需要自己联系学校,同时,还要缴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此外,在高考的压力下,还有很多学生放弃在京读高中,而是转回原籍上学。

■分析

高考将成政策推行障碍

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韩嘉玲对流动人口教育问题关注多年,在她看来,北京的教改纲要在解决流动人口教育问题上实现了一个突破,把高中教育也纳入到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保障体系中,使他们在京接受高中教育时有望免除借读费、学校招生门槛等种种限制,得到与北京学生一样的待遇,这一做法也显示出政府一种务实的姿态。

但她同时也表示,“流动人口子女在京就读最大的障碍是高考。”由于义务教育不包括高中,现行的国家高考制度规定,考生需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很多非京籍的孩子在京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因为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如果想在北京借读高中还需要缴纳高昂的借读费。在她调查的在京打工的农民工家庭中,几乎都是因为这些问题,最后不得不将孩子送回原籍读高中,或者直接辍学进入社会。

■建言

改革可先从中职开始

截至昨天下午,北京市教委开设的征求意见邮箱中已有不少市民留言。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褚宏启教授曾参与过北京教改纲要的专家座谈会,他认为,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高中教育应分段实施稳步推行,北京外来人口多,教育资源有限,过度放开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不妨先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入手。目前,大部分中职校都面临生源萎缩,建议这些学校向在京务工的流动人口放开,允许他们在京参加中考,并报考北京的中职校。

在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放开普通高中的招生,这样更利于社会稳定。

■纲要其他要点解析

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纲要】深入推进高级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把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中阶段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解读】此前,综合素质评价曾应用到小升初的“推优”。高中新课改后,明确提出综合素质评价可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将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录取结合,尚属首次提出。

赵学勤表示,综合素质评价强调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最主要的是通过对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实现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的结合打破了过去仅把中考成绩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录取模式,强调了多元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结合必须有完善的操作程序,还要取决于高中招生改革的多样化。

部分科目一年将多次考试

【纲要】普通高校以统一考试成绩为基准,以高中会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择优录取。对高中阶段表现优异的学生,试点推荐录取。对在工作实践中具有特殊才能和特殊贡献的人才破格录取。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推进高考报名社会化试点。

【解读】早在2007年,当时的北京市政协委员王晋堂在北京两会上就曾呼吁:高考报名社会化。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也多次在全国两会上递交相关提案。在他们看来,当前的学校教育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情况非常严重,升学率几乎成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实行高考报考社会化,升学率不再按校统计,使学校摆脱压力树立正确教育观、人才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纲要中提出的部分科目试点多次考试,赵学勤表示,这将作为对高考改革的一种有益探索,可以尝试着去推进。国外能实行多次考试,前提是这种考试是一般能力测试,而我国现行的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如果录取制度不改革,多次考试也难以实现。

附:关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2008年10月,北京和其他8各省市(上海、辽宁、江苏、河南、湖南、广东、重庆、新疆)与国家同步,正式启动《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工作。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新时期教育工作方针,对未来十年北京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纲要制定工作自启动以来,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多次在不同范围内征求意见,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先后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征求有关方面、专家学者、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意见。先后征集各方面意见近千条,做了多次修改,形成目前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了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努力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我市市情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规划纲要》,在前一阶段征求专家及有关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于2010年10月13~20日向社会各界开展公开征求意见工作。

《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网站()全文刊登,各界人士可通过电子邮件(guihua@bjedu.gov.cn)和来函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函请寄:北京市西城区前门西大街109号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展规划处转《规划纲要》工作办公室。邮编:100031。

特此公告。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二O一O年十月十三日

未来十年,高中教育将得到普及,义务教育将在县或区内实现均衡,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将在流入地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甚至可以在当地升学……昨天,在众多起草专家的解读下,正在征求意见的国家教改十年纲要展现出这样一幅美好的前景。

打工子弟当地升学有望

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已达884.7万人,全国每百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就至少有6人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未来十年,他们不仅将逐步在流入地平等地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还有望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以本市为例,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流动儿童超过40万人,且每年以三四万人的规模递增。未来3年,本市将努力解决他们在京享受义务教育的问题,2012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可进入公办校就读。

虽然这些孩子能在流入地的中小学借读,但却因户籍制度所限,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我国各地所学课程存在差异,一些流动儿童在流入地读到高中,离开家乡已有12年,回家高考,所学课程已与当地考试衔接不上。”参与起草纲要的一位专家说,这也是将“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办法”写入教改十年方案的原因。

这一工作也已写入教育部今年的工作要点中。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相关的调研工作将很快启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规划纲要第七战略课题组组长袁振国表示,这一办法出台后,将不会立即在大城市推开,会首先选择随迁子女流入规模较少的二线城市先期试点。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说。目前,我国各地高等教育资源不平衡,贸然“放开”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限制,将会导致大家都跑到北京、上海这些地区参加高考,城市将不堪重负。据透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当地升学办法的出台将与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同步,“户籍制度没有了,就不存在在户籍地参加高考的问题了。”袁振国说。“还可以在中职上动脑筋。”北京师范大学有关专家建议。目前,由于本地生源的下降,北京中职学校近年来生源不足,很多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在高考户籍地报考的制度没有根本改变之前,这实际上可以成为打工子弟在当地升学的方式之一。(来源:北京日报)

北京:为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 实现教育覆盖 中国教育在线北京青年报 邓兴军 2010-04-09

8日记者获悉,近期市教委拟向携带适龄子女的来京务工人员发放“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同时深入自办学校进行逐校逐人登记,为所有自办学校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这在本市还是第一次。对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公办学校实行首接负责制,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

市教委表示,为了进一步妥善解决好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到2012年左右基本实现随迁子女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目标,研究制定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和“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

宣传卡主要是向广大随迁子女积极宣传在本市进入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工作要求和基本程序,引导广大随迁子女到公办学校接受安全、良好的义务教育。此外,还向社会公布了各区县教委政策咨询电话。市教委明确要求各区县教委要组织本辖区中小学校认真学习随迁子女在京就读的有关政策。

公办学校实行首接负责制,对主动到学校咨询和申请就读的随迁子女及其家长要热情接待,积极予以接收。学校接收有困难的,要登记好学生的基本情况,报区县教委予以协调解决,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宣传卡拟通过市有关部门协助发放。

登记卡主要面向的是目前还没有进入公办、民办学校,主要在自办学校就读的学生。由各区县教委下校进行逐校逐人登记,同时将学生基本信息统一录入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临时学籍登记表》,以登记表中学生的信息为基础,建立随迁子女基本信息数据库,为将来建立随迁子女临时学籍奠定基础。

登记卡信息登记完毕后,由学校统一保管。学生在本市转学时须持登记卡,到新转入学校联系,并在登记卡背面做好信息变更登记。通过这些措施,市教委力图实现随迁子女教育全覆盖,并纳入本市正常工作范畴。

北京市教委:随迁子女在京借读不收借读费4月15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获悉,今年小升初工作已经启动,市教委承诺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并表示不收借读费。

北京市教委表示,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借读,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文件精神的意见》(京政办发[2008]50号)规定办理,不收借读费。各区县教委要采取措施,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切实做好本区县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工作。

北京市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入学登记卡

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报 王超群 2010-04-12

中小学接收随迁子女实行“首接负责制”

2010年,北京市将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发放入学登记卡,中小学接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时实行“首接负责制”。同时,对主动到学校咨询和申请就读的学生及其家长要热情接待。学校接收有困难的,要登记好学生的基本情况,由区县教委予以协调解决,不得拒收或置之不理。这是记者日前从北京市教委获悉的。

为做好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教委制作了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宣传卡和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卡。各区县教委要认真组织力量做好政策宣传卡的宣传和登记卡的组织登记工作,为将来随迁子女建立临时学籍、实施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据了解,政策宣传卡拟由北京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和市公安局协助,在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工作人员入户登记和来京务工人员办理暂住证时发放。登记卡将由各区县教委组织专门人员逐校逐人登记。登记卡信息登记完毕后,交由学校统一保管。学生在本市转学时须持登记卡到新转入学校联系,并在登记卡背面做好信息变更登记。

青岛外来务工人员状况调查 篇5

青岛外来务工人员从明年起,就能和青岛市民一样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了!日前,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2011-2013年)》(以下简称《规划》),首次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未来三年,青岛将通过多渠道建设 6000套公共租赁住房,用于改善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条件,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即可申请“公租房”。

未来三年,纳入青岛住房保障范围的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主要是指在青岛工作一定年限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以及有稳定职业、在青岛居住一定年限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在优先保障上述人员的同时,青岛将加大房源建筹力度,逐步扩大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范围。

与《规划》同日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施意见》指出,面向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公共租赁住房,将主要由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投资建筹,鼓励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工业园区、用工单位,通过旧厂房(库)改造或利用生活配套区、厂区空闲土地,建设职工公寓、集体宿舍,并纳入公共租赁住房配租范围。

为了扩大公共租赁住房的建筹规模,青岛确立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并将建立多元化的运行机制,鼓励各类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投资和持有公共租赁住房产权,负责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租赁和维修等日常工作。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关心的租金问题,青岛市确定,企业和其他机构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在不高于市场租金的前提下由投资机构自行制定,报房屋所在地的区市价格行政管理部门和房屋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新就业职工申请公租房,需具备以下条件:有市区户口(包含七区及高新区);从毕业次月算起,就业时间不满5年;与用工单位签有劳动合同;父母在本市没有私有住房,也没有承租公有住房。

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公租房,需具备以下条件:交纳社会保险连续满1年或累计满3年;与用工单位签订1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在本市没有住房。

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请标准中,对新就业职工没有进行婚姻状况、收入水平限制,对外来务工人员没有进行户籍限制。

现阶段,政府投资筹建的公租房,主要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及引进人才,面向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公租房主要以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筹建为主。今后,随着经济水平和财力状况提升,青岛将逐步加大面向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公租房的政府投入。

现在,针对面向这两个群体的公租房,青岛鼓励各类企业和社会机构参与投资,政府将提供土地政策、基础设施配套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支持。在具体措施上,青岛规定,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开发区、工业(产业)园区,区市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公租房,面向辖区就业人员出租。住房

困难职工较多的企业,可以利用企业工业用地建设公租房,优先向本企业符合条件的职工出租。

另据了解,青岛市公共住房建设投资中心挂牌,将在青岛今后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承担起投融资平台作用。除参与建设之外,房投中心还将对纳入其中的保障性住房,从计划立项、土地供应、组织建设、配租配售到资产管理等方面,统一管理,专业运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工作 篇6

外来务工人员进司时工作前教育

为了预防、杜绝和减少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凡外来施工人员在进司时上岗前都必须接受教育。学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公司的有关规章制度及相关的安全作业规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文明施工,坚定“作业必须安全、不安全不得作业”的理念,安全施工应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切实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自始至终做到高高兴兴来工作,平平安安回家去。

1、本公司是以化工原料为主,生产岗位有使用危化品,大部分作业区是有易燃易爆化学品,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是:火灾、爆炸、窒息、中毒、腐蚀、触电、机械伤害、烫伤、冻伤以及高空坠落危险等危险。

2、重大危险源的岗位是我公司的XX区,那里主要是易燃易爆的XXXX和XXXX。如在此区域动火和施工,必须经过安环部门的特殊处理和认可方可施工。

3、有腐蚀灼伤的作业区是XX车间,那里是盐酸。盐酸是腐蚀性强的危化品,在此区域施工必须要有防酸的自我保护措施。如防酸衣、裤、鞋、手套、面罩等防护保护。否则不准施工。

4、其他作业区要求必须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安全规程。没有措施和允许不准随意去摸、擦、靠、按和搬动等动作和行为,否则后果自

负。

5、在我公司各个作业区均有行车吊物,在施工中必须时刻注意头顶、四周的吊钩,物件的移动,以防碰撞。自身不精心而造成的一切事故均由自己负责。

6、外来施工人员进、出门卫时必须限速慢行,自觉接受检查并登记。

7、在进入生产区域时必须佩戴好安全帽,严禁烟火。

8、施工人员的任何车辆禁止驶入或停放在车间、仓库或消防通道上。

9、未经公司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严禁擅自动用司内的任何设备、设施。

10、施工中使用的工器具必须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要求。

11、服从本公司相关职能的人员正常管理,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12、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13、对动火作业、高空作业、进入有限空间作业,都必须按公司安全制度的要求,办理审批手续,在得到批准后,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佩戴安全帽、护目镜,系上安全带,切断电源等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相关作业。

14、在作业过程中应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现场安全和环境整洁。

15、此教育内容如果是外包工头或外包公司代表签字,教育内容由代表自行给所属外包人员传达。如因未传达或不清楚的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外包工头或外包公司自行负责。

若违反公司有关制度的施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公司将按有关规定

进行处罚。

受教育人或代表:

浙江XXXX有限公司

外来务工人员 篇7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困境,对策

一、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1、职业技能不高就业压力大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 在223份有效问卷中, 高中 (中专、技校、职高) 文化程度的占33.5%, 约50%的外来务工者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大部分外来务工者缺乏基本的职业技能, 同时不愿意放弃休息时间或花费金钱参加城市的收费或者免费职业技能培训。

一方面,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城市部分企业因经营困难采取了减薪待工、减产轮休、调整班时等措施, 致使部分员工“隐形失业”。

另一方面, 预计2010年的高校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30万, 大学生将面临无比严峻和复杂的就业形势, 这无疑加强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难度。

2、权益保障缺失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 它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是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根本保证, 但就目前而言外来务工者劳动合同签订率还不高。在对南京、苏州两市的用人单位进行的抽样调查中发现,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企业合同签订率的影响仍不够广泛和深入, 对76家用人单位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仍有62%的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率基本没变。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毋庸置疑的对企业用工成本产生巨大影晌, 加重企业的生存发展压力。而处于弱势的务工人员面对用人单位不负责任的行为也无计可施。其次, 外来务工者工作流动性较大、工期不固定, 高速频繁流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劳动合同的签订。再次, 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知识缺乏, 法律维权意识薄弱, 忽视了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不得不面对劳动强度大, 工资收入低甚至工资被扣拖欠等情况的出现。

3、子女教育问题

外来务工子女分为流动子女和留守子女两类。在调研过程中, 主要调查了流动子女的教育和生活情况。

对于随父母来到大城市的流动子女, 父母虽在身边, 但由于忙于生计, 无暇顾及子女的学习与精神生活, 与子女之间的交流过少。从异地或农村转学而来, 这些流动学生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 一时难以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学习方法;同时缺乏与同学、老师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 出现了社交困难和各种人际适应不良现象, 极易引发孤独感、忧郁感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对陌生的城市环境充满了疑虑, 幸福感比较低。

另一方面, 子女教育费用负担沉重, 近年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城市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 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 如南京、苏州两市06年就实现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全免费。然而, 据相关新闻表示, 某些地区教育部门出于地方利益考虑, 以外来务工子女的户口不在当地, 以义务教育经费与户籍挂钩为由, 收取“借读费”, 使得外来务工子女享受不到与城市户籍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二、对策与建议

针对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所面临的三大困境, 我认为应及时有效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促进外来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增强就业能力与素质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理念转变为服务理念, 采取扶持、帮助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 逐步完善城市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面向市场需求的、有层次性的同时能较全面提高外来务工人员职业素质的培训机构和服务。另一方面,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必须认识到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转变就业观念, 与时俱进, 根据市场需求主动学习职业技能, 提高个人能力素质, 以一定的投入换取长远的竞争优势。

2、建立健全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保障体系

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 主动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确定双方合法权利与义务。在创造企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起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为务工人员提供符合要求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基本权益。

3、父母、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促进流动子女的健康快乐成长

外来务工父母不仅要重视子女学校和精神生活、还要多与子女交流、沟通、谈心, 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想法, 与子女建立起互动、友好的伙伴关系, 及时纠正子女的心理偏差, 防止孤独、抑郁感的消极影响。

学校方面, 老师要多关心流动学生, 使他们感觉到与其他同学一样甚至更多的关怀与温暖, 多组织学生之间的室外活动, 并及时了解流动学生自身的想法以及同学对流动子女的想法, 促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才成长的氛围的形成和友谊的建立。

最后, 杜绝在义务教育时期收取借读费, 防止加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负担。社会各界要对流动子女给予各方面的关系和支持, 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金融危机下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形势分析[J].宁波经济丛刊, 2009 (3) :10-13

外来务工人员幼儿习惯培养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习惯培养;反思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15-2

我园是一所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幼儿园,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涌入,使我园差不多几乎成了民工们的幼儿园。大部分的外来务工人员忙于赚钱,对孩子的生活起居照顾不到,有些孩子是由上小学的姐姐、哥哥负责照顾,或者由年长的、字都不认识祖辈看护。“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如果我们不抓住幼儿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那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的子女或许就会留有些外来人员的印迹,对今后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将会有一定的影响。

一、将习惯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

在幼儿的习惯养成方面,我们注重抓三个点:首先是幼儿入园的晨检点:通过晨检结合晨间谈话,让孩子知道每天要做的事,洗脸、刷牙、吃早饭、擦嘴巴、洗手,然后干干净净来幼儿园,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由于晨检时大部分家长也在,在晨检点的落实上,既使孩子受到了教育,知道怎样做;更使家长知道了幼儿园对孩子的入园要求(校信通里面虽然对家长提出了要求,但有的家长根本没有引起重视)。懂得在家里怎样做了之后,才能送孩子来幼儿园。有些家长也会监督孩子和值班老师打招呼。这样一来既做到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更是家长和孩子深切感受到了晨检时,既要有礼貌,更要讲卫生,逐步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习惯。几个月下来,孩子们那脏兮兮、指甲很长的小手都变干净了,有些从来都不和老师打招呼的小朋友也慢慢变得有礼貌。孩子们的改变更使我们认识到: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老师们更是抓住了晨间谈话的有利时机,对幼儿不断地进行教育,树立榜样,给予孩子不断的良性刺激,帮助孩子由个体到一般,由一般到全体的激励,最后落实到习惯到自然的过渡。

二是抓好离园点。离园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上,我们也认为是习惯培养的一个较好时机。在离园前的习惯培养上,我们注重以幼儿带动教师。整理活动是离园的必做工作,这既要求幼儿检查自己的衣物是否整齐;鞋子是否穿对;头发是否梳好、简单回顾总结一下一日活动内容……同时也要求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所需,帮助幼儿逐渐养成自己整理衣裤服饰、检查鞋子、午睡起床后主动要求老师梳头等基本习惯,更进一步加强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简单回忆一日所参加的活动内容,做到温故而知新,既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分享(回家讲给爸爸、妈妈或者家里的大人听)、讲述的语言表达能力;离园的礼貌教育:和老师道再见和接自己的家长打招呼等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巩固、发展了。

三是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每天早晨,自选游戏之后是户外体育活动,然后做早操……时间和程序的固定,逐渐让幼儿知道某一时间段里,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同时,让幼儿明白上课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逐步让幼儿的身体(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困了要午睡……)和心理(玩要玩得开心,学要学得认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慢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二、将习惯培养落实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习惯培养方面,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

首先,我们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统一家长的认识。例如,家长会、家长调查问卷、告家长书以及校信通等方式,宣传习惯培养对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影响,幼儿习惯培养的具体要求等,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能够逐步引起重视,对自己的孩子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并且在家长会上,我们让一些在行为习惯方面发展比较好的孩子家长,介绍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具体做法,交流自己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使家长确实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习惯培养是关系到孩子终身发展的大事,切不可掉以轻心,要认认真真对待,从而自觉关心子女的习惯培养。

其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情况,我们把幼儿园各个年龄段习惯培养的具体要求,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发放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逐步在生活卫生习惯、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并且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具体情况,我们还提出了以安全保护、情绪、情感方面的习惯培养要求。“告家长书”的发放使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有章可循”,做到了家园教育的一致性,避免幼儿园老师辛辛苦苦一整天,回到家里,父母一句话有又到零的状况,更好地利用家园教育的阵地对幼儿进行习惯方面的培养,努力朝着“一个宝宝一个样,在园在家都一样”的目标努力。在幼儿习惯培养的同时,我们也加强家长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按时接送自己的孩子来幼儿园,不迟到,不早退;在孩子面前说到做到,不说谎;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麻烦别人;不说粗话,不骂人,有事好好说……虽然外来务工人员和我们当地的人相比较,看起来有点凶,但习惯培养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发展,这一点家长还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最后,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学历层次相对来说比较低,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多次、反复的提醒,家长才能够做到,甚至我们还推广了用幼儿教育家长的做法:不准家长在幼儿园吸烟方面。我们讲了家长口头答应,过几天又忘记了,有时迫于家长的情面,老师又不好意思说,怎么办呢?我们就让孩子教育家长:爷爷、伯伯、叔叔,我们幼儿园不准吸烟的!吸烟有害健康,请您掐掉。这样一来,家长不得不掐灭自己手头的香烟,为幼儿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也让家长在孩子面前懂得了要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习惯培养是我们幼儿园正在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这不仅仅关系到孩子的发展,更关系到教师的成长以及家长良好家庭教育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在要求幼儿的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没有教师的讲解、示范、以身作则以及始终如一的坚持,就没有幼儿学习的榜样、模仿的例子。甚至老师一个暗示的目光、一个欣赏的眼神都能成为孩子习惯培养的动力。当然,在幼儿习惯培养方面更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只有家园在孩子教育方面一致了,才能在习惯培养方面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也只有老师要求和家长说的一样了,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成长的良好环境。

外来务工人员管理规定专题 篇9

为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保护外来务工人员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各工程项目部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本规定所称外来务工人员是指:凡在本公司或各工程项目部务工。而务工部或单位以地处外地,且常住户口又不在成都市范围内的劳动者。

第二条、外来务工人员的年龄必须是年满16岁至55周岁的健康人员,性别不限。

第三条、外来务工人员必须持有本人身份证、当地乡镇以上政府或部门出具的外出务工证明和计划生育证明。

第四条、从事特殊或专业工种的务工人员必须持有主管部门颁发的技术等证明或岗位培训证明,同时还应持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健康证明。

第五条、外来务工人员签订用工合同后,应至所在工程项目治安门卫室办理注册登记手续,离开时应及时注销。

第六条、外来务工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用工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所在单位的各项管理。

第七条、外来务工人员应积极协助和配合用人单位按照当地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办理《暂住证》和《治安责任书》。

第八条、外来务工人员或务工单位必须与所在工程项目部签订

《劳务用工合同。和治安消防责任书》。

第九条、外来务工人员认为用工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机益,可向劳动行政管理部门举报、投诉。

第十条、各工种项目部应将已用人数、时间报公司行政办公室、公司行政办公室按规定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用工证》。

第十一条、各工程项目部应及时与外来务工人员签订各种《劳动合同》和相关责任书。共同履行合约确定的责任和义务。

第十二条、各工种项目部应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保障其合法权益。

外来务工人员 篇10

1.请问您的年龄大约在:

A.18以下 B.19~30岁 C.30~40岁 D.40~50岁 E.50岁以上

2.请问你每月的工资大约是,这里所讲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福利等等? A1000以下A.1000-1500 B.1500~2500 C.2500~3500 D.3500以上

3.请问,你有家属和你来到这里和你一起工作吗,这里的家属指儿子,妻子等直系亲属?

A.有 B.没有

4.你来广东工作多久了?

A.3年以下 B.3~5年 C.5~7年 D.7年~10年 E.10年以上

5.你通过什么渠道来到广东就业?

A.亲友介绍 B.中介机构 C.自己找的 D.其他______

6.目前,你外出至广东的目的是?(可多选)

A.多挣钱,养家糊口 B.提高自身本领 C.开拓眼界 D.这里就业形势较好 E.其他______

7.你现在从事什么工作?

A.建筑行业 B.服务行业 C.餐饮行业 D.管理工作 E.其他________

8.你的日常生活除了工作,有其他活动吗?这里的活动指除工作以外的放松休闲活动,包括散步,下棋等一系列的活动。

A.经常有 B.有时有 C.很少有 D.几乎没有

9.你所在的机构或企业有定期为你们举行活动,或者每逢节日进行奖励吗?

A.有举行活动,也有节日的奖励 B.有举行活动,但没有节日的奖励

C.没有举行活动,但有奖励 D.两者都没有

10.请问你一个月用于食品上的消费有多少?(可用于计算恩格尔系数)

A400以下A.400-600 B.600~800 C.800~1000 D.1000以上

11.您对所在居住环境: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 E.很不满意

12.您对自己所在工作地的伙食环境:

A.非常满意B.比较满意C.一般D.不太满意 E.很不满意

13.你所在的机构有帮你购买保险吗?

A.没有 B.没有

14.您与工作所在地的师生的关系:

A.融洽B.比较融洽C.一般D.关系恶劣

15.您对我校师生的感觉是什么?

A.亲和B.比较亲和C.一般D.反感

外来务工人员 篇11

在江苏省阜宁县检察院的调研中,这种情感缺位的严重后果正在显现——外出务工人员夫妻因婚姻情感危机引发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在该院受理的每10件因情感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中,涉及外出务工家庭夫妻情感纠纷的就有8件之多,占情感类伤害刑事案件的80%。

“情”定小摩的 周正余、杨红娣,都是江苏省苏北地区阜宁县硕集镇的普通农民。周正余出生于1962年,小学毕业,早年与其妻离异,独自照顾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平常以开摩的拉客为生。杨红娣生于1975年,丈夫陈元常年在富庶的苏南一带打工,她带着孩子和公公、婆婆住在硕集镇下面的一个偏僻农村。

2008年7月,为了方便两个孩子上学,杨红娣举家搬到硕集镇上居住。由于自己常年身体不好,杨红娣需要经常去20多公里的县城医院看病,通常都是坐同村周正余的摩的去城里。这样一来二去,周正余与杨红娣暗生情愫,甚至突破了道德的底线。

从2010年3月起,周正余就开始经常留宿杨红娣家,他们的关系在当地成为了公开的秘密。这当然也瞒不了杨红娣的婆家人,可是天性懦弱的老两口并没有把事情说穿,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这样过着日子。

“缘”灭敌敌畏 毕竟纸包不住火。2013年,杨红娣的丈夫陈元从常州打工回家,发现了妻子的异常。他发现,家里的电话总是莫名其妙地响,对方要么不说话,要么只说让杨红娣接电话。

在陈元的质问下,杨红娣承认了与周正余的不正当关系,并承诺与周正余断绝来往,和丈夫一起出去打工,以后好好过日子。于是,渐渐地,杨红娣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周正余。

杨红娣突如其来的冷漠让周正余心里很不痛快,周正余几次三番想找杨红娣谈一谈,均被杨红娣拒绝了。杨红娣的翻脸让周正余陷入了从未有过的空虚之中,终日以酒为伴。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电话给杨红娣,可是接电话的总是杨红娣的丈夫陈元,陈元甚至威胁他,要找人“废了”他。

绝望之下,周正余产生了与杨红娣同归于尽的想法。2014年2月25日下午,周正余在县城一家农资店里买了一瓶“敌敌畏”,随后回到家中,躺在床上想了一晚上,将半瓶“敌敌畏”倒进了自己经常拉客时喝水用的塑料口杯里,他决定找到杨红娣,跟她一同喝下农药,同归于尽。

第二天天蒙蒙亮,周正余来到杨红娣家,看见杨红娣一人在家,什么话都没说,当着杨红娣的面自顾喝了两口农药后,把杯子递给杨红娣。杨红娣没吱声,看也没看他一眼,转身向卫生间走去。杨红娣的冷漠彻底激怒了早已丧失理智的周正余,他随手抄起一把水果刀,狠狠地捅向杨红娣……

当天下午,杨红娣因胸背部大出血,抢救无效死亡。

2014年10月21日江苏省阜宁县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将周正余提请检察院审查起诉。

“我后悔但想不通” 当笔者后来见到周正余时,他神情很是颓废。他说,很后悔杀死杨红娣,他是在乎她的,多年的感情不能说没了就没了。

周正余也知道,自己夹在杨红娣夫妇之间是 “无名无分”的,是名副其实的第三者,但半辈子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了也没什么大不了。但是他没想到杨红娣会对他那么狠心,“我很后悔但想不通,她现在提出分手,我以后该怎么办?”周正余说。

自己是内心充满痛苦与矛盾的“第三者”,深爱的女人是他人之妻,结局也许早就注定了。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高墙铁网内的周正余还要接受法律和伦理的双重拷问。2015年10月25日周正余因故意杀人罪被江苏省阜宁县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案子办结后,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笔者脑海。笔者从小在农村长大,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善良淳朴的民风是农村留给我的最深刻的记忆,也是最美的记忆。周正余与杨红娣之间发生的事,无疑应该为质朴敦厚的乡村社会所不容,但怎么会为周围多数村民“默许”,持续近4年之久呢?其中的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留守婚姻面临“悬崖” “老婆、孩子、热炕头”曾是构成中国传统农村家庭幸福生活的核心元素,但曾几何时,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很多农村家庭仅仅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形式,夫妻天各一方,名存实亡,有的家庭基本上处于半解体状态。

由于长年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留守妇女要忍受着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双重煎熬。

有资料显示,“民工潮”冲击下形成的“体制性寡妇”将近5000万人。前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最美洗脚妹刘丽提出了“留守妇女” 存在情感需求缺失的问题,这也导致她们的婚姻存在危机,“体制性寡妇”也逐渐成为农村农民工家庭不能承受之痛。

“如今早就不是一个女人可以抱着一个贞节牌坊过一辈子的年代了,部分人对婚姻的忠诚和责任淡弱,婚外情现象已见怪不怪。对传统婚姻道德有极大遵从力的农村社会首先被阉割,这实在令人不得不深思。”一位常年从事农民工婚姻幸福元素社会调查研究工作的晏姓教授惋惜地说道。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着难以言说的爱与痛,也带来了社会的不稳定。外出务工家庭夫妻情感纠纷引发的伤害类刑事案件如此此之多,让人猛醒:这是人生和社会不能承受之重,长此以往必将带来不可想象的后果。

也许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情感世界已不仅关乎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摘自《方圆》

上一篇:创建学习型学校的工作汇报下一篇: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