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精选8篇)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1

作文一直是令老师和学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个人感觉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尊崇以下几点: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总之,作文是学生语文程度及语文素养体现的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在语文作文写作中尚有很多方法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去求实。

佟沟九年一贯制学校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2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体制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 我国小学的音乐教学也随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现阶段应试教育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的思想下,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一直不被学生和家长所重视, 也正是由于长时间的不被重视, 导致学校中一些音乐教师上课时会有应付课时的现象, 这对于我们的课改以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拓展都有着极大的制约。这样的忽视与应付导致了很多学生接受的音乐往往是消极的、不健康的, 或者热爱音乐的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 把音乐课程狭义地理解为流行音乐、通俗音乐等。这对我们音乐教学的进行产生了巨大的阻力, 这样的恶性循环也十分不利于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推行。

为了积极响应新课标的改革, 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提升小学生的素质, 培养小学生的爱好并使其拥有一技之长, 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接受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程, 并且积极地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对学校和教师都有很大的鼓励作用。但是, 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大背景下, 音乐课堂的建立不论是在内容、形式上, 还是风格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二、如何有效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

1.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做到以培养为主要

小学是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起点,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有着无限的好奇与很强的模仿能力, 只要我们教师能加以正确、耐心的引导, 小学生很快就能吸收接受。所以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作为音乐教师, 在小学阶段的课程设置上, 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阶段的特点, 引导和鼓励学生多听、多想, 听大自然的声音, 听城市里的声音, 听一切可以听得见的、美丽的声音, 从而为以后的即兴创作积累素材。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顽皮的年纪, 所以对于新鲜事物的追求欲望较高, 但同时, 很快就又会表现为不耐烦, 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课程有足够的吸引力, 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热情, 如果能够适时地培养小学生即兴发挥、即兴表演的能力, 效果可能会更加显著。而在高年级则可以让学生多接触各种乐器, 培养学生更深层的音乐兴趣。

2. 由简到繁按部就班

教师在引导学生接触音乐时, 应该将乐理知识与音乐欣赏相结合。在讲解乐理知识的时候, 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吸收程度,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步一个脚印把基础打牢, 不要贪多、图快, 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如果音乐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动态, 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计划, 由易到难, 由浅到深, 由教师讲到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 那么就能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重大作用, 这对教育体制的改革也是一种积极的响应。

3. 鼓励创新, 切勿束缚学生思维

小学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时期,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很大的潜力和创造能力, 有着一股什么都敢想敢干的冲劲。而正是在这个时期, 学生的思想也很容易被教师和家长所影响, 其仅有的一点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也经常被扼杀在摇篮里。因此, 教师和家长应本着不怕学生犯错, 错误很严重就配合改正的原则, 保留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同时, 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在音乐解读方面有着自己的个性, 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的经历不同, 所以, 会对同一乐曲有着不同的理解, 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无论是看似肤浅幼稚的想法, 还是抽象大胆的想法, 教师都要认真对待, 要给出开放性的答案,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与大家分享。

4.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辅助

在音乐课上, 学生才是主角, 是整节课的核心, 而教师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只要在学生严重偏离课堂时将他们拉回来就行了, 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导作用。

教师还应该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参与性很强的学科, 要想让学生占有主体地位, 就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 让他们能够在展示自己的同时树立信心和对音乐的喜爱。

5.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学习气氛是教学成功的保障, 也是对一名优秀教师的巨大考验, 因为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要有诱人的教学内容, 更要有优秀的个人魅力, 这是对每一名音乐教师的挑战。

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在师生之间亲密、融洽、和谐的基础之上,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中, 学生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上发现自己, 展示自己的个性, 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像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在融洽、良好氛围的包围下, 相互合作、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学生可以在玩中学习, 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从优美、欢快的音乐声中陶冶自己的情操。

6. 给出中肯而又宝贵的评价

一堂快乐、和谐又有效率的音乐课一定要有一个诚恳又带有鼓励性的结束语, 而这个结束语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一节课下来每个同学都要能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评语。这不但是教师给学生的一种肯定, 更是对学生积极、主动配合音乐教学的一种鼓励, 是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尊重, 对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认可, 能使小学生更积极参与支持教师的每一堂音乐课。但是, 我们音乐教师的评价一定要认真仔细, 不能敷衍了事, 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当然, 评价不是最终目的, 它只是一种完善的手段, 通过评价给每一个学生一个肯定的评价, 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使教育体制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所在。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篇3

关键词:音乐特点;基础建设;听力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41-01

孩子的生活需要音乐,少先队的集体更需要音乐带来欢乐和激励。俄罗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对于我,作曲是灵魂的自白”,乐圣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孩子虽不懂什么是哲学的启示,音乐却能叩响他们心扉。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进行音乐听力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抓好音乐教学,是构建以德育为主导,心理教育为主线,体育为基础,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才的艺术素质如何,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何何提高小学音乐的整体水平?如何更好的把握音乐教学特点?从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中得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准确把握音乐学科大纲的课程特点

首先,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都需要练习,而且是扎扎实实地练习,才能达到“双基”要求。根据已经总结的教学经验和现行音乐教材的特点,要在识谱和听音两个环节中,把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兴趣放在重要位置上,把音乐基础知识、技能和课本歌曲、课外补充歌曲结合起来。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系统性很强,不仅练习内容和唱歌欣赏有机结合,而且欣赏的曲目到高年级又是主课教材,这种前有孕伏,后有发展的配置,显示了编写人员的匠心,千万不可忽略。

在音乐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停留在口口相传的旋律性教学中,这和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式相差太远,如西德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强调节奏训练和乐器教育。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强调欣赏和表现并列的体制等等;从他们的教学方法中,不难看出当代音乐教学正在向着音乐欣赏和节奏第一的方向发展。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采用。音乐欣赏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记忆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生间接参与音乐艺术实践的重要内容。教材好,再配以科学的教法,相得益彰,音乐课就会更受学生欢迎。

二、以改革的精神进行音乐课的基本建设

首先,关于音乐课师资建设问题,音乐课由于历史的原因,师资力量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更重要的是缺乏可靠的来源。办法只有鼓励现有教师队伍中、有这方面功底、爱好的教师,改行任音乐教师。让他们一边教课,一边进修学习。这就要地县有关师范、进修学校利用假期进行培训;师范院校也要尽快加大音乐教师招生的名额。或者在中师招生中,列出专项音乐加试项目,增加分数比值,选择一部分人才到中师侧重培养,成为专任教师。还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现有音乐教师流失严重,有的以歌厅唱歌为主业或第二职业,要想办法使他们安心做好音乐教师。

其次,要把配备音乐设备作为“双基”验收的标准,欣赏课必须配备录音机、磁带、电视机等,有条件还要配备其它乐器。

三、在音乐教学中,抓住契机,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听力训练,是不可忽视的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1、听琴音

绝大多数音乐教师,都是使用风琴、钢琴、手风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来组织教学的。因而,听琴能力的训练,是最基本的听觉训练,可不夫时机地提高听琴音的能力。

(1)辨琴语。辨琴语,是属于常规性的听力训练。为了更好地组织教学,就要经常进行辨琴语的训练。以便形成相应的技能。(2)说音名。?在每次教唱歌曲之前,都要进行说音名的训练。教师用琴弹出一个或几个音符(音组),让学生试着说出其名称来,以便提高感知音符的能力。(3)唱音符。?教师用琴弹奏音符或音组,让学生听后学唱,增强听音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2、听乐曲

让学生经常地听一听有关的器乐曲,在欣赏的过程中进行听力训练,是增强听觉器官感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1)品乐器。乐曲,固然是由乐器弹奏出来的乐音。可在聆听某个乐曲后,让学生品味出是由哪种或哪些乐器发出的音响。例如:①《二泉印月》(二 胡);②《我是一个兵》(笛子);③《高山流水》(古筝);④《雨打琶蕉》(琵琶);⑤《喜洋洋》。(2)讲曲名。让学生在每次欣赏乐曲后,准确无误地讲出乐曲的题目,以利更好地认知乐曲,丰富音乐知识。例如:①江南(广东)音乐(《紫竹调》、《步步高》、《十面埋伏>;②民族音乐(《信天游》、《小放牛》、《有个金太阳》;③西洋音乐(《天鹅湖》、《月光曲》、《斗牛士》)。

(3)记曲谱。在识谱教学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让学生试着记录曲谱,进行较高层次的听力训练,提高边听边记的能力。当然不能超之过急,应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量力而行,能记多少是多少,哪怕是象征性的也好。教师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指导。激发感知、记忆,再现曲谱的兴趣,强化听音能力的训练。

3、听歌声

在音乐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收录机的作用,让学生欣赏录音磁带上的歌曲,然后进行相应的听力训练。

(1)听歌曲。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收录机,播放著名或流行歌曲,让学生在欣赏不同风格和流派的歌曲过程中,进行感知歌曲的训练。例如:(1)民族歌曲(《沂蒙山小调》、《绣金匾》、《二月里来》;(2)美声歌曲(《我爱你祖国》、《北京颂歌》、《大海故乡》;(3)通俗歌曲《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好人一生平安》、《山不转来水也转》等。

(2)评歌手。在听完录音或学生自己听过歌曲后,可令其评头论足地评议某些歌手的演唱风格及技巧,例如:李谷一、彭丽媛、董文华、郭颂、李双江、蒋大为、毛宁、杨玉莹等,从而增强鉴赏能力。

(3)谈感受。在每次的听音训练之后,都应进行畅谈体会的训练,进一步提高感受和体验能力,激发学好音乐的兴趣;相互借鉴和启发,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使听力训练有所发展和升华。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篇4

浅谈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小学 何毅

【摘要】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一切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开始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莫过于欣赏。现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已融入了简单的音乐欣赏。我在课堂实践中发现,教材这样科学合理地安排,的目的是使我们学生慢慢地学会注意、关注,从而喜欢上欣赏,进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也就在音乐欣赏中形成“自觉”的乐感。

【关键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音乐本身是一种声音和时间的艺术,一切音乐活动都是从听开始的。培

养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莫过于欣赏。现在的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已融入了简单的音乐欣赏。我在课堂实践中发现,教材这样科学合理地安排,的目的是使我们学生慢慢地学会注意、关注,从而喜欢上欣赏,进而欣赏周围世界的美,也就在音乐欣赏中形成“自觉”的乐感。这也应了那句话:“音乐素质的培养恰恰必须以音乐欣赏为基础”。我在长期音乐教学实践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一、儿童音乐作品的欣赏

儿童呈现出的年龄特点要求必须寻找适合他们的儿童作品,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在欣赏这类乐曲时,我引导学生不仅使用听觉,而且通过积极的联想,运用视觉、触觉的活动,采用故事的创造、律动的创造、旋律线的创造,去感受、把握,去联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故事的创造。故事是孩子们所喜爱 的,他们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自己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是发展他们语言的过程,也是创作的过程。由故事表现的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对作品理解后的丰富想象。案例:在欣赏五年级上册的《森林狂想曲》时,我无需用太多的语言提示,学生便对这首有名的乐曲所吸引了。夜幕低垂,在神秘的热带雨林中,蟋蟀、树蛙、猫头鹰与飞鼠一起奏响了优美奇特的森林狂想曲,ABC三段旋律轮番演奏出现,学生们一会儿便能跟随旋律和速度变化轻松哼唱。学生们第一次接触“音效”,新鲜感很浓,曲子有电声乐器、竖笛演奏,更有森林中蛙声、鸟声、风声、流水声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非常形象、逼真,直到以后的复听,学生仍对此乐曲乐此不疲,十分乐意参与哼唱,这足以体现欣赏乐曲的魅力。律动的创造。律动是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在欣赏乐曲后,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

乐曲的理解,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通过“动”,激发他们欣赏的兴趣,加深他们对音乐形象的联想和理解,在参与中得到愉悦和美。案例:三年级教材歌曲《快乐宝贝》,乐曲非常欢快而朗朗上口,当激昂的前奏和歌词“想要开心跟着我叫(跟着我叫),想要快乐跟着我闹(跟着我闹)快乐宝贝,就是我(就是我)”一出现,学生们立即振奋起来。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L.穆塞尔和梅贝尔·格连所说的那样:“唱歌必须由音乐欣赏来激发,这是加深音乐欣赏的主要手段。”歌词唱出了学生的心声,他们像遇到知音一样高兴,随即手舞足蹈起来。可想而知,歌曲的教学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这也可以看到律动的魅力所在。旋律线的创造。学生在日渐提高欣赏水平后,又可以要求把感受到的、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与听力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在欣赏练习中,可以用图画法表达感受到、理解到的音乐。案例:在欣赏着名管弦乐曲《卡门序曲》时,我曾引导学

生边听边画出某一乐句的旋律线。在优美动人的旋律中边听边记音乐,结果发现很容易启迪学生灵感,提高学生听力水平。在这段热烈欢快、高低起伏的旋律声中,学生们发现自己画出的旋律线条有时还是很有规律和层次感的,旋律线的创造竟是如此奇妙而生动有趣。

二、对民族民间音乐作品的欣赏

民族民间音乐是世界音乐之林中的一棵古老而长青的参天大树,它以丰富璀璨的繁华硕果,深广久远的历史传统,成为当今珍贵的世界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往往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认识各民族的窗口。就拿中国有56个民族来说,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历史语言等,其音乐也各具异彩。案例:欣赏《瑶族舞曲》时,全曲描写在节日之夜,瑶族人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的情景。我首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一遍音乐,初步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特有的韵味;复听乐曲并分段欣赏时,我引导学生用摇手、跺脚、捻指、拍手模仿长鼓的鼓点节奏,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瑶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各个热闹场面。学生们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享受到了与同学间协作的无限快乐,总能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三、中国戏曲音乐作品的欣赏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是我们国家的文化瑰宝。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今天,戏曲文化显得尤为稀奇,特别是京剧这一国粹,它集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为一身,集百家之长、纳百家之川,以唱腔和表现风格的特有韵味吸引着人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四年级的孩子们初次接触京剧,觉得非常好奇。在他们平日的电视节目选择中,戏曲频道总会一跳而过,成年人亦是如此。因此,音乐课堂上,要想让孩子们对此感兴趣,必须动一番脑筋。案例:在给四年级学生教授戏曲单元时,我首先摆放出各式脸谱。脸谱是中华民族戏剧特有的面部化妆造型艺术,它是图案化的、也是性格化的,它以夸张的色彩无穷的线条为人物增添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最吸引孩

子们的是不同颜色的京剧脸谱,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如:黑色——正直,代表人物包青天;红色——忠勇,代表人物关羽;白色——奸诈,代表人物曹操;绿色——魔鬼形象;银色——妖怪形象等等。孩子们立刻对京剧敏感起来,眼神里传递着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接着重点介绍京剧人物的行当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并告诉孩子们这得从人物的性格、年龄、身份、扮相及表演特点来观察、分析京剧的行当。紧接着马上观赏《沙家浜》选段《智斗》和《红灯记》,为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梳理,分辨出忠奸善恶,学生们一下子思维活跃、联想丰富、兴趣浓厚。更令人欣喜的是以后但凡让孩子们欣赏些京剧片段时,你就不用顾忌了,绝对缘于京剧的美丽和神韵。

音乐是“倾听”的艺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培养倾听能力的有效途径,用音乐来培养”音乐的耳朵”大大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使音乐教育真正实现其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 篇5

大保当小学 苏玉莲

作文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校针对这个问题,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认真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实验,并在贵阳市白云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将近六年的辛勤实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

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

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

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四、立足于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远程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是作文的平台和环境,不用传统的稿纸或作文本;除了运用已为写作个体心脑所拥有的资源和思考所得外,更多地还要搜索、筛选和运用网上丰富的写作资源;文本在计算机网络上无纸化递交、审美化呈现,以及在网上交流、评改和反馈;文章的长短更为自由、表达的样式更为多样;作文就是交流,就是发表;作文评价是开放的、动态的和多元的。这些都是网络作文教学的特点。

利用网络进行作文教学是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表达媒介的、注重网络写作素材资源使用的、更便捷于交流发表评价反馈的、充分体现写作主体的个性表达、自由表达的一种全新的作文训练。小学生网络化作文的训练能唤醒学生的读者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改变学生的评价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小学生作文无兴趣的老大难问题。为了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等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生动、明了的作文情境,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作?写作的内容是什么?方法怎样?可以采用哪些途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事先进行充分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

2、依托网络,自主练习学生循着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形象生动的网络课程开展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有个体学习行为,又有协作学习行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进度不一样,习作的水平也不一样。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角色仅仅是教学活动的宏观管理者和学生学习困难的解答者或引导者。

小学古诗教学浅谈 篇6

我国古代诗歌流传千年,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纵观古诗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淡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古诗不再头疼,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诗歌之美、体会到学习诗歌之趣呢?

一、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鲁迅先生说过,“知人论事”,才能正确理解作品。每一首诗都是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古诗的时代背景距现代很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要做到细致、深入地了解尚且不够,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教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作者无疑显得太过苍白机械,而将作者写诗有关的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提起学生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如学习《七步诗》,只单纯地讲,以豆子、豆萁比喻曹植自己和曹丕,“煮豆燃豆萁”象征手足相残,学生会充满不解,兄弟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这样一来,难免会一头雾水,影响整首诗的理解。而如果课前先讲一讲曹操父子三人的故事:曹操在时,对曹植极为宠爱,几欲立为太子。而曹操死后,曹丕却当了皇帝,他就要对付兄弟曹植,而对付他要事出有因,因此逼曹植在七步之内作首诗,不然就杀了他。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首诗。由此,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中的含义,也不难体会到,这首《七步诗》浸透着曹植满腔的悲愤与无奈,是从内心喷涌而出的不可抑制的质问和呐喊。

二、适时提示,“点”“面”结合,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

为了押韵、平仄的需要,古诗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甚至有时一味按字词顺序根本无法讲通。而且古诗语言简练,以字作词,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意与现代汉语词汇迥然不同,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了困难,成为望诗生“厌”的原因。教学中释词、顺句、连篇,循序渐进,才会渐入佳境,才能品其妙处。

(一)释词。对于难以理解或查不到的意思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如《山行》一诗中,对“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一词的理解。“寒”是“冷”,那“寒山”是什么意思?教学这个词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描写中去感知:时值深秋、草木凋残、山石森森、秋风瑟瑟,冷不冷?所以,“寒山”指“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

(二)顺句。词意通了,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顺句。在顺句时,除提醒注意词序外,对一些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提出来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按字面意思当为“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边关”。但是众所周知,明月千古一轮,边关万年不变,“秦汉”之说由何而来?若点明这是修辞手法中的“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疑问则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恍然大悟。

(三)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可停留表面,而应深入内里,究其实质。例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最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学生很可能认为诗中“儿童”天真好客,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而诗中要表达的,实际上是作者重踏故土,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苍凉慨叹,笑中有泪。因此古诗教学中,重要的是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只抓住一两个词语不放,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二、读中感悟。

诗歌是富于情感的,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得到。朗诵是体味的基础,也是它的具体表现之一,而读诗又可分为三个步骤:初读、细读、精读。下面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加以说明。

1、初读

初读要指导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进行旁批。古今义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作动词,相当于“去”,学生不常见的古汉语单音词要批,如“辞”,告别;尽,消失。地理名词要讲清:送别的地点——黄鹤楼在武汉,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也即扬州,前者在长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扬州”。然后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对译,使学生了解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诗人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这时,抓住送别的地点黄鹤楼这一富有诗意的地方介绍时代背景(当时正值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李白正年轻快意,孟浩然已诗名满天下),还可利用多媒体把黄鹤楼展示在屏幕上,黄鹤楼飞檐重阁,雕梁画柱。辅以讲述,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中有仙人乘鹤于此憩驾,也是两位诗人经常饮酒作诗,流连聚会之所,启发学生想象,风流的时代,风流的诗人,风流的地点,送别像一首愉快而自由的畅想曲,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明快的意境。

2、细读

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浓厚,形象鲜明的诗句,进一步学生引导学生悟情明理,体会诗的意蕴。如诗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季节?细究何为“烟花”?结合学生学过的词语“烟雨”一词,学生可理解为描写的是那看不尽,也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美景。“烟花三月”是春意最浓的时候,这样景美,人也美,情呢?读诗的最后两句有一细节,李白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很长的,从目送孤帆到消失在碧空,又到“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往深情的表现。

3、精读

古诗语文凝炼,炼句择语,在文学长河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诗中“之广陵”与“下扬州”互换,诗句用韵反不合辙了,题目也口语化了,整首诗读起来不顺口。又如“烟花三月”中“三月”前用“烟花”一词平中见奇,假如用“阳春”或“春花”代替“阳春三月”只点明了时间,“阳春三月”有一点色彩感,但那种春意荡漾的氛围就不那么浓郁了。

四、注重拓展,将古诗活学活用。

在古诗教学中,课后的拓展延伸也十分重要,往往会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依托诗歌主题,横向拓展。

如《咏柳》一诗学习完毕,可设计拓展如下:

教师可于此提问:“二月春风”好像精巧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你能不能也用诗句说一下?学生可能会回答:裁出了粉红的杏花(一枝红杏出墙来),裁出了绿绿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了鲜艳的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诗句自己创作。如依三四两句诗衍生出的“不知绿草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红梅谁裁出,腊月寒风似剪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诗歌内涵,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同时也对所学的诗句进行了“专题”复习。

(二)依托作者创作,纵向拓展。

在教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可联系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使学生明确“诗史”美名的由来。可适当举《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欢快激扬,《春望》对国仇家恨的“感时”“伤别”,《石壕吏》对时局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春夜喜雨》久经挫折、仍不消沉的积极等等。在理解了作者这些诗的诗风后,再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创作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呢?由此可看出作者曾经经历过哪些事情?这时再联系历史课当中学过的有关唐朝安史之乱的内容,了解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经历:由诗反映出当时人民的劳苦、时局的动荡、国家的兴亡。这样,既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也对学生进行了历史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篇7

一、更新观念, 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和学”相互对立的一面

音乐课是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使教与学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标之下, 形成一个完善的组合。在旧的教学法教材中, 要求教师上课要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所谓“备学生”也只是从“教”出发,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 而不是去考虑和研究学生的“学法”, 学生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 这些体现在音乐教学中必然使孩子对音乐产生高深莫测的感觉, 从而产生距离感、畏惧性, 因而失去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甚至有可能抹杀了孩子的音乐天赋。进行音乐改革, 就一定要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 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 满足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 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 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 有效的处理好教和学的关系, 让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

二、探究教学, 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新的教学模式能激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我们的教学中一定要思考运用何种模式。如根据课的类型我们可以选用德国的作曲家奥尔夫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模式, 以儿童最自然的方式进入音乐, 并从中获得个性的发展。其主要环节为:探索——模仿——即兴——创造。或者也可以用曼哈顿维尔课程的模式, 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其五个环节为:自由探索——有指导的探索——探索性的即兴表演——有计划的即兴表演——强化等等。

其次, 根据不同教学的内容, 创立新的教学模式, 采用新的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 对学生进行即兴创作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的感知音乐情绪、速度、力度、节奏变化。例如:有的歌边唱边画, 让学生情与画相互交融;有的歌边唱边演, 让学生唱与动有机结合;有的歌适合问答式演唱, 让学生问与答相互对应。改变以往的单纯教唱活动为多层次的艺术活动, 发挥学生听、想、说、唱、动五种能力, 不但巩固学过本科知识, 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 还应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拓展教师的教学思路。比如:引导学生为所学过的歌曲改编歌词;将原歌曲《学雷锋》改编成音乐小品;把原曲进行五层次训练 (1拍准节奏, 2认读音符, 3演唱旋律4表演歌词5吹奏乐曲) 。启发学生跟着音乐单独或分组编排动作, 满足学生求知欲, 增强感染力。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

对于音乐课, 教师应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法, 优化课堂结构。如:

1. 音画结合联想法

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插图进行教学,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尤其是对抽象思维能力差的学生, 利用插图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形象。如《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 先让学生细看插图, 然后引出:“星星睡了, 月亮睡了, 天上的白云不动了……”学生很快地掌握了歌曲内容, 为新歌教学创设了美好环境。

2. 舞蹈表演法

低年极学生爱动, 在歌词教学中, 有的可先将歌词改成口语对白, 再根据歌曲内容创编一些舞蹈动作。如《我是小骑兵》的教学, 可加上骑马、瞄准、行军等动作, 以舞代词, 让孩子边唱边演, 这就是我们常谈到的律动。这样不仅使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共鸣, 培养了乐感美感, 而且也增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3. 乐理教学联系生活法

在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时, 一般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两拍, 四分音符唱一拍, 八分音符唱半拍。这些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可以考虑从内心感觉出发, 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 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 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猫的叫声长, 老鼠的叫声短;火车的汽笛声长, 汽车的笛声短等等。其次, 通过指针上下跳动的声音和节拍器的摇摆声来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 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敲击乐器发出的不同节奏的声音, 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 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

4. 童话激发兴趣

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 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 好奇心强, 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教师的新课导入必须吸引学生, 可以运用童话导入。例如:在上<<上学歌>>这课时, 可按照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编一个童话给学生听:一个清新的早晨, 在一片美丽的树林里, 小鸟醒来了, 一边梳妆打扮, 一边唱起了歌, 接着又在枝头跳来跳去, 飞上飞下, 叫醒了小猴。小猴揉揉眼睛说:小鸟早。小鸟说:快起床!你忘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 再不起床上学就要迟到了。那好吧, 请你稍等一会儿。小猴子边说边急忙穿上衣服, 于是它俩又去叫醒小猫小猪和小熊猫, 大伙儿一起蹦蹦跳跳地到动物学校去上学了。童话讲完了, 可让学生根据<<上学歌>>的音乐, 进行边唱边表演。

5. 叙述故事情境法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 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 不如说是情感的过程。”给孩子讲一个动人的故事, 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时, 先讲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最终献出了自己幼小生命的悲壮故事。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 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 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有了情感理解的过程, 学生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6. 配乐朗诵激情法

上好音乐课需要一定的情境设计, 配乐朗诵即是一种创设意境, 以想象为主的教学方法, 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 发挥想象, 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如《闪烁的小星》一课, 让学生闭上眼睛, 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声中, 教师缓缓朗诵“星星眨着小眼睛, 我在夏夜数星星……”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起来了, 仿佛声临其境, 带着对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 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

7. 游戏兴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培养人对事业执著追求的基础。完整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刺激”学生的过程, 其目标就是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兴趣。因此如果在教学中, 硬让学生死记硬背不理解的东西, 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反之, 利用学生喜爱游戏的特性, 将音乐游戏化, 进行活动教学, 就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四、搞好第二课堂, 将音乐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过去的音乐课教学, 无视音乐教学特点, 将教学引入一条教——学——考试——成绩单的死胡同。走上了一条恶性循环的路子。具有现代意识的音乐教学必然要打破这一模式, 必须要使每个孩子的音乐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我认为建立一个学生的音乐学习档案是一个好的方法, 教师及时关注学生学习中显露出的才能, 并通过和每一个学生的接触了解, 记录他的年龄、性别、音乐爱好即某些音乐特长, 每人一卡作为组织音乐兴趣小组的重要参考资料。如可成立声乐、器乐、舞蹈小组等。定期组织活动, 积极辅导, 并及时将每个孩子的进步情况, 记录到个人音乐档案, 也可根据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对他们进行引导, 同时个人档案也可作为考察学生音乐成绩的重要依据。

将音乐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是一个大力提倡的教育方法。学校可定期组织学生举行家庭音乐比赛, 这一方法, 要求学生家长共同参加, 这样既可通过音乐增进孩子和父母的沟通, 也可增加孩子的社会意识。因为家庭是通向社会的起步之地。这一活动如果形成规律, 必能全面提高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五、结语

浅谈小学音乐趣味教学 篇8

一、联系生活导趣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的教育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寓教于乐”上,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艺术形式,既不像电影艺术那样有生动的画面,也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明确具体,所以把抽象的乐理知识变成可感知的生活经验来加以体现,使儿童的思维,想象建立在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基础上,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音符的时值是抽象的,如何让学生理解呢?我联系生活的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的声音长,狗叫的声音短等进行讲解。又通过钟声、电子钟秒针跳动声和机械快摆表秒针跳动声分别代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学生初步理解几种音符的时值比例情况下,我再借用各种打击乐器模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让学生“猜一猜”听到的声音属于哪一种音符的时值,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这样音符的时值通过以上教学,抽象的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对此又印象深刻。例如:在节奏教学中我常用挂钟“铛、铛”的敲打声;小闹钟的“嘀哒 嘀哒”的走动声;青蛙“呱呱呱呱”的歌唱声;母鸡下蛋后“咯咯嗒”的欢叫声;蝉“知了 知了”的叫声;鸟儿的鸣唱、青蛙的欢唱、机器的隆隆声、打锤的叮当声、雨点的滴嗒声、钟表的滴嗒声,等作启发,教师可选择优秀的儿童乐曲结合孩子熟悉的声音,巧妙地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通过生活现象中的各种声响节奏来熟悉音乐中的各种节奏型。

二、利用游戏入趣

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化繁为简地制定教学计划,除了借助具体形象的生活经验外,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游戏中,使学生与音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融为一体,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提高音乐表现力。如人音版小学一年级第二课的《跳绳》

2/4 ××× | ××× | ×××× | ×× × |

小绳 细, 小绳 长, 小绳 两头 拴铃 铛,

× × × × | ××× |×× ×× | ×××||

走起 路来叮当响,跳起 舞来 响叮当。

教师把节奏和词从歌曲中提出来,让学生跟着节奏念词,还可以加入跳绳的游戏,让学生边跳边学,在把音乐的“骨架”掌握住的同时,还能把歌词记住,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三、利用律动激趣

爱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认识音的高低时,我弹奏一段旋律,让学生用动作来表示旋律的高低,旋律高时,学生双手在头顶左右摆动,双脚做跑跳步动作;旋律低时,学生双手在身体下方摆动,双脚踏步。在认识1-1八个唱名后,我又根据唱名的音高,设计了一些比较形象趣味的动作,帮助幼儿了解音阶中音的高低,练习音准:“do”双手放膝上,“re”双手放腹部,“mi”双手叉腰上,“fa”双手放胸前,“sol”双手放双肩,“la”双手摸耳垂,“ si”双手放头上。“do”双手上举,学生们边唱边演,兴趣十足。

四、借助用多媒体促趣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的出现及利用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的效率。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良好的氛围,也是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如四年级欣赏《阿细跳月》时,教师可编辑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录像内容,用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展示彝族人民那种积极向上、能歌善舞的生活习俗,而且还通过录像学会了几个典型的彝族舞蹈动作,加深了对乐曲的理解。 幻灯的运用同音乐课堂教学结合更加紧密,选择有艺术感染力的图画绘出特定意境,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在欣赏《彼得与狼》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了多媒体的直观性,将这个交响童话故事中:猫的馋嘴与狡猾;小鸟的机灵与活泼;鸭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阴险、毒辣;彼得的机智勇敢;老爷爷的善良、可亲等音乐形象,通过丰富的画面表现的淋漓尽致,使学生马上进入了音乐情境,通过画面和音乐,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真正感受到交响童话音乐的魅力。

五、运用汉语拓趣

节奏教学,如果只从理论上给他们讲解,枯燥无味,难以接受,这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 特色语言进行教学,效果又快又好, 如二分音符的节奏(×—)用赞美的语气词(啊一);四分音符的节奏(× ×)用两个字的词(火车);八分音符的节奏(×× ××)用钟表的走动声(嘀嗒嘀嗒)。中高年级的音乐教学,也可适当的用一些特色语言。如切分音节奏(× × ×)用(好爸爸;三连音节奏(× × ×)用敲门的象声词(笃 笃 笃);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用 (叽哩咕噜)等。这种做法在教学中,不但起到了强化作用,加深了孩子的印象。而且反过来学生可以从特色语言中联想起这些抽象的节奏,悟出其中的道理,使教学变得直观、具体。

上一篇:成立商会的文件下一篇:开心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