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使用授权书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版权使用授权书(精选13篇)

版权使用授权书 篇1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_________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1.保密□,在□三年/□五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作者(签字):_________导师(签字):_________

版权使用授权书 篇2

关键词:网络版权,合理使用,三步检验法

网络具有自由、无限、廉价、便捷的特点, 使得网络的飞速发展成为必然。但也正是因为网络的这些特点, 无数简单无成本的复制行为、侵权手段多样复杂, 使得网络版权中的合理使用制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但版权保护的宗旨并不是仅仅维护版权人的独占权利, 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作者进行创作, 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播。合理使用制度就是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而建立的。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是否需要合理使用制度, 以及该制度应当怎样设计,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网络版权中合理使用制度的必要性

首先, 著作权中的合理使用制度的基础并未因网络的产生而动摇。正如我国著名的知识产权法学家吴汉东教授指出“合理使用制度三个存在的价值基础:法哲学基础、宪法学基础和经济学基础, 足以让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体现协调著作权人、传播者及使用者利益、最大限度地配置增加社会财富及保证公民行使宪法赋予的言论自由及获得信息权的价值目标。”

其次, 网络版权中的合理使用制度是对著作权人、使用者和传播者三方的利益的平衡。著作权法规定专有权利的目的并不是使创作者对作品的传播和使用进行绝对垄断, 也不是单纯地为了对创作者加以奖励, 而是通过赋予创作者有限的垄断权, 保障其从作品中获得合理的经济收入, 促使更多高质量的作品得以产生和传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合理使用制度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此外网络中的合理使用, 给那些无法通过传统出版途径出书的创作人提供了另一个可以大展宏图的舞台, 促使更多优秀作品的诞生。

最后, 网络环境下的版权法仍然呼唤合理使用制度。合理使用制度作为版权法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新的网络环境中同样需要。纵观各国根据网络版权而修订的版权法中, 合理使用制度都被保留, 并且结合网络的特殊环境而有所扩大。“对公共利益的维护是版权法存在不可或缺的理由, 不可因版权人控制作品的技术手段的提高而忽视和放弃”。

二、网络版权中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

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了12种属于合理使用的内容, 而针对网络这种新环境而制定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6条和第7条共规定了9种信息网络传播权中的合理使用。这种列举式立法虽然指向明确, 但由于封闭性难以适应网络易突变的情形。所以笔者建议应采取概括式加列举式的立法模式。

美国《版权法》第107条对于判断合理使用进行了抽象性规定, 制定了四大因素平衡标准。第一, 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如果该使用是商业性使用, 则易被推定为非合理;反之, 如果为非营利性教育目的使用则更易被认定为合理使用。第二, 版权作品的性质。如果作品的虚构性越强, 往往更不易被认定为合理使用;反之, 如果纪实性越强, 更易被认定为合理使用。此外, 如果作品为尚未出版的作品, 很难被认定为合理使用。法院认为:“通常情况下, 作者决定何时首次公开其尚未传播的作品的权利远远重要于使用者所提出的合理使用的抗辩。”第三, 被使用部分的数量和质量。即使从数量上看, 使用部分仅占使用作品的很少部分, 但如果是核心部分也易被认定不合理。第四, 该使用对于市场的影响。

而国际上较为通常的限制著作权的标准为“三步检验标准”。《伯尔尼公约》第9条第2款规定:“本同盟成员国法律得允许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复制上述作品, 只要这种复制不损害作品的正常使用, 也不致无故侵害作者的合法权益。”“三步检验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 应将对专有权利的限制或例外限制于特定的特殊情况, 即只能是法律明确规定的极少数情况。其次, 对专有权利的限制或例外不应与作品的正常利用冲突, 此处“正常”应指法律规定版权人所能够行使的版权权利。最后, 不应不合理地损害版权人的合法利益。

对于网络版权中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 仍可使用“三步检验法”判断某些行为是否属于合理使用。虽然《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1条对《著作权法》的合理使用情形进行了补充, 即“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的, 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 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但从立法的目的角度出发, 笔者认为《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1条所规定的事项与“三步检验法”的后两步十分接近, 但其主要目的是对使用权人使用作品的进一步限制和规定其应尽的注意义务, 并没有对合理使用做出一般性规定。

由于在网络环境下所出现的新兴问题和纠纷, 传统的列举法所举出的情形, 很可能使网络空间中一些理应属于合理使用行为被认定为侵权行为。所以有必要制定著作权法中合理使用的一般性规定, 将“三步检验法”明确写进著作权法中, 才能既保证法律的稳定性, 又能更好地解决网络版权中所产生的问题。

三、结语

法律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合理使用制度在网络空间虽受到冲击和影响, 但仍有存在的必要。但需要认真审视网络版权中合理使用制度, 应尽快改进合理使用制度, 构建新型的适合网络环境中的合理使用制度。使其能更好地平衡版权人、使用者、传播者之间的利益及社会公共利益, 这对整个版权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2-3.[1]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2-3.

[2]王迁.网络版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277.[2]王迁.网络版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277.

[3]王利.网络时代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5 (2) .[3]王利.网络时代我国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构建[J].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5 (2) .

音乐有版权,使用要付费 篇3

这是今年2月初,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对一家拒绝缴纳音乐版权使用费的歌厅实施强制执行时说的话。

2015年4月26日,第1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播出了一期反映音乐版权收费状况的节目,画面中出现了上面的镜头。卡拉OK版权收费人员赵先生跟随执行法官见证了这一幕:“这家企业我们也是多次沟通,他都拒绝缴纳费用,于是我们就向法院提起诉讼,判决他缴纳3万多元的费用,但他还是不履行,后来法院只好强制执行。”

从2007年4月,北京市的KTV经营企业要向音乐版权人缴纳版权使用费以来,这项工作已经开展7年多了,KTV缴纳版权使用费的情况日趋好转,但在收费时工作人员仍面临很多不理解、抗拒甚至不执行法院判决的现象。到底收费难难在哪儿呢?赵先生说,“谁使用,谁付费”的音乐版权收费理念仍需深入普及,而相关法律制度也期待进一步完善。

诉讼,维护音乐版权利益

据介绍,2006年,国家版权局以公告的形式明确了KTV经营企业缴纳版权使用费的标准,为每天每间包房不超过12元。随后,经国家版权局批准,我国唯一的音像集体管理组织——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简称音集协)成立了。音集协被国家版权局指定为卡拉OK版权使用费的收取及管理单位。其后为了更加有效开展相关工作,经音集协委托,天合文化集团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卡拉OK版权使用费的收取及支付服务工作。

7年前,23岁的赵先生加入了卡拉OK版权费收取工作。他说那时的收费工作非常艰难。全市1000多家KTV中,仅有十几家能够主动缴费。面对这一状况,音集协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

2008年11月,北京100家KTV因拒绝缴纳音乐版权使用费,侵犯音乐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被音集协起诉推上被告席,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2009年,音集协全部胜诉。其中海淀一家歌厅因50首歌曲侵权,被法院判决支付18万元版权使用费,这也是100家涉诉企业中赔偿数额最高的。

远在香港的著名音乐制作人陈少琪也从这次诉讼中,第一次拿到了大陆的版权使用费。陈少琪是著名的音乐舞台剧《雪狼湖》的创作人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音乐创作,至今已经写了3000多首歌曲。由于香港有完善的版权保护制度,他至今能够从创作的第一首歌曲中获得版权收入,这些源源不断的收益,为他提供了长期的创作动力。之后,陈少琪所在的音乐版权公司也加入了中国音集协,他开始全面进军大陆音乐市场。目前,陈少琪每年都会从大陆获得版权收益。

通过这些年的诉讼,不少KTV的经营者改变了原有的认识,开始接受版权使用付费的观念,并把这笔费用计入预算中。

温莎KTV北京区经理陈闫胡说,KTV卖的就是歌曲,使用歌曲进行缴费是合理的,只有新的歌曲不断加入,才能有新的客源;唱吧麦颂副总裁严秋朴表示:这个事对于整个音乐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通过音集协还有天合文化集团的宣传,我们也更深地认识到缴纳版权费用的重要性。

收费,依然阻力重重

作为精神的产物,音乐与其他创作种类一样,其版权理应受到保护。音乐的创作者和维护者的劳动理应得到回报,受到尊重。正是他们的创造与守护才让那些灵魂之声得以传承和保留。

然而,据统计,2014年中国音乐产业规模已突破2700亿元,却因为大量盗版盗播,音乐从业者始终难以从中获得收益。天合文化集团受音集协委托要求卡拉OK公司进行缴费时,依然会遇到很大阻力。有部分KTV经营者甚至会将收费人员拒之门外。有时签下一份版权使用合同,往往要与KTV经营者交涉两三个月的时间。天合文化集团不得不经常借助于法律手段来维护音乐人的合法权益。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音集协已经在全国打了3000余起维权官司。尽管百分之百胜诉,但却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案件需要通过法院强制执行完成费用的收缴。

期待,规范市场完善法制

著作权是一种私权利,在世界范围内,私权利的维护无法通过行政强制力实现,只能通过诉讼途径来维护。赵先生呼吁广大经营者,正确认识版权使用费的问题,为这个行业的长足发展履行自己的义务。同时,期待法院能加强对卡拉OK版权的维护,相关法律能进一步完善。

音乐产业能否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其重点在于是否建立一个规范的版权市场体系。这一体系亟需政府的大力支持,进一步完善国家著作权集体管理、收费制度。

2011年7月,中国的刑事法律中多了这样一条:凡是协助非法音乐、电影及其他资料散播的网站将被处以最高10万元人民币的罚金。今年4月21日,在中国国家版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京联合举办“音乐作品版权保护研讨会”上,中国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于慈珂表示,今年开展的“剑网行动”将把音乐版权作为重点内容。

随着社会发展和集体管理经验的不断丰富,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一定会慢慢显示出它的制度优势,发挥出它利益平衡的最大功效,帮助解决著作权人难以行使自己权利的困境,也帮助经营者避免无意识侵权的尴尬。

音乐产业链复杂而多元,在歌手、乐手和唱片公司的背后,还有词曲作者、录音师等一大批执着于音乐并且依靠音乐而生活的音乐人。当他们的利益持续受到损害,失去的将不只是好的音乐人,甚至有可能是美妙音乐对人们心灵的治愈和抚慰。

音乐版权授权书模版 篇4

授 权 书

授权方: 艺名:

被授权方:北京xxxxx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授权方是授权曲目单中授权作品词曲版权(著作权)及录音版权(邻接权)的拥有者,即本授权书授权项下作品的著作权人/授权音乐作品唯一合法权利人或具有对本授权书授权项下作品拥有转授权资格。

二、授权方式、授权范围:

㈠、授权方式:

独家授权被授权方,并由被授权方确定合适的方式用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中央音乐平台。

㈡、授权使用范围:

1、中央音乐平台:rbt/ivr/wap/sms/mms/brew/java/彩话/流媒体/振铃/IVR/全曲在线收听/全曲在线下载/随身听等业务。

2、网络视听等、通信行业设备服务、电信增值业务开发和运营权。

3、产品类型:音乐产品、MV、图片、视频。

三、授权方保证对授权音乐作品拥有全部合法权利,足以作出本授权;因授权音乐视频作品版权而产生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授权方负责解决并承担责

四、授权方同意被授权方进行转授权。

五、授权期限: 年 月 日

六、授权作品详单:

作品名演唱者作曲作词词曲著作权授权及拥有比例录音作品授权拥有比例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100%100%

词授权方签名: 艺名:

手印: 手印:

身份证号:

曲授权方签名: 艺名:

手印: 手印:

身份证号:

演唱授权方签名: 艺名:

手印: 手印:

身份证号:

商标使用授权书 篇5

商标使用授权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四十条和《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甲乙双方遵循自愿和诚实信用原则,经协商一致,签定本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甲方将已注册的使用在35类商品上的第10271731号商标许可乙方使用。许可使用的形式为普通。许可使用的期限自

日起至

日止。合同期满,如需延长使用时间,由甲、乙双方另行续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

商标图案:

商标使用许可人(甲方):

商标使用许可被许可人(乙方):

身份证号: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签订地:

签订地:

****年**月**日

版权使用授权书 篇6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用者的阅读习惯已经发生了根本改变,为了满足读者和市场的需求,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相当多的使用者正在复制或者分销标准,有的擅自将标准全文制成数据库,用于传播或销售;有的在认证、咨询、培训以及公共管理和公务活动中使用盗版标准;有的未经许可大量复制标准并低价向用户倾销等等。一方面,标准是为了广泛使用,纸质标准给使用带来不便,使用者对正版电子版标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侵权行为是由市场需求引起的,保护政策一再打压盗版行为,却屡禁不止。如同电子图书一样,电子版标准也陷入版权与盗版斗争的困境。

1 国内外电子版标准版权政策

标准是否能等同于普通出版物,又是否应受到相应版权的保护和限制呢?“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可以先从了解国际和国内相关的政策开始研究这一问题。

1.1 国际版权政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两个国际标准组织。它们鼓励各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同时作为非政府组织,为了维护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保证发行国际标准带来的财政收入,并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版权保护政策。其中ISO章程中明确规定,“资金应来自各成员国缴纳的会费和捐款,来自销售出版物所得收入。免费获得ISO出版物不应予以考虑”,提出了“禁止以任何形式非法销售ISO出版物的文本”,这就包括电子版形式的标准。特别是规定放在网络上供单位内部使用的标准,要求与ISO成员签订协议,包括明确年费、用户数量、标准数量、使用地点等内容,而且购买的电子版标准仅限于单位内部使用和复制。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收取版税、制定复制协议、使用数字权管理、加入水印、页面加入版权提示等。但也有特例,例如被采用为本国国家标准、内部使用、放入ISO成员的标准产品中、成员国国家标准馆收藏等等。

欧洲标准化组织主要包括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等,它们制定的标准均需要作为国家标准发布和实施才会获得法律地位,例如BS/EN就是由英国标准学会发布的欧洲标准,也是英国国家标准。虽然他们制定标准不出版标准,但仍然拥有标准版权,同时通过转让版权使用权制度,赋予各个国家标准版权等。由此可知,国际标准的版权一般属于制定国际标准的国际标准组织。国际标准组织和版权保护政策文件见表1。

1.2 国内版权政策:

我国的《著作权法》明确规定保护著作权人的著作权以及有关的权益,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都属于侵权行为。在我国,关于标准的版权保护,经历了出版界、学术界和司法界的大讨论,曾经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标准等同于法律法规,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法不适用于行政和司法性质的文件”,所以标准不受著作权和版权保护;第二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所以认为强制性标准属于法律法规范畴不应受版权保护,推荐性标准属于自愿采用的技术性规范,因不具有法律性质,应受到版权保护;第三种,标准作为出版物,享有版权,受法律保护,未经授权许可就对标准进行复制并销售的行为是侵权行为。这个问题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可以通过分析标准版权保护的相关法规来解决。

根据《标准出版管理办法》规定,第三条,“标准必须由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批准的正式出版单位出版”。医疗器械国家标准由中国质检出版社出版,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由国药局根据出版管理有关规定确定相关出版单位出版,目前也是中国质检出版社。第五条明确提出“标准的出版单位享有标准的专有出版权。”可见,在我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版权属于出版社,ISO/IEC标准的版权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维护。

如同书籍禁止翻印,音像制品禁止随意复制,标准也是禁止未经授权就复制和出版的。目前与电子版标准比较,纸质正版标准的版权保护相对成熟,在国内外也达成了共识。虽然数字出版的概念已经出现了很多年,但并没有迎来蓬勃发展的局面。主要原因还是我国电子版标准版权保护的政策与手段似乎始终落后于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变革,致使标准等各种数字出版物盗版行为猖獗,屡禁不止。

2 单位内部电子版标准的使用与发展

以综合性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对电子版标准的内部使用为例,检测的医疗器械产品是综合了医学、生物力学、医用材料学、机械制造等多种学科的高新产品,检测机构内部的科室包括机电检测、体外诊断、材料学、电磁兼容性、生物相容性等多个领域,工作中需要学习和查阅大量的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作为单位内部标准资料的管理者,需要探索一个折中的办法,在确保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符合实验室运行相关规定的同时,又能满足检测工程师的需求,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这也是一个从纸质文本借阅到标准数据库构建的过程,通过循序渐进,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也提高了全员版权保护意识。

2.1 独立电子版医疗器械标准的使用:

最初,单位都是使用从中国质检出版社购买的正版纸质标准,随着机构的壮大,人员的增多,技术人员纷纷感觉到这种看似规范的实验室管理方法已经给大家对技术资料的使用带来了不便,甚至降低了工作效率,随之提出了“电子版标准”的需求。

在开始阶段,由于版权意识的缺乏和经费不足的原因,单位也曾经采用过人工扫描标准形成电子版标准的方法,结果有的电子版文件发黄发暗、文本不正、页面有笔迹等等,并且由于标准更新快,标准出版量和需求量大,办公室人员不足等原因,就逐渐开始了寻求购买正版电子版标准的办法,最终选定了中国标准化权威机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作为长期合作单位。

独立电子版标准的使用也有它的局限性,对于管理者来说,标准不能受控,不符合实验室运行的相关规定,而且传播比较随意,也不能保证使用者手中版本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对于使用者来说,标准文件太多,不易查找和使用。

2.2 医疗器械标准数据库的使用:

随着“标准数据库”概念的引入,经过调研,市面上曾经先后出现了单机版、网络版和局域网版、标准全文移动阅读系统几种形式。

单机版标准数据库是由中国质检出版社推出的光盘版,通过装入单个电脑的光驱读取使用,内容包括题录数据和全文数据(数据均为正版),受版权限制,不能打印和下载,并且每份文件都带有出版社的水印。但由于光盘中的整个文件夹可以复制,而且源数据就在光盘中存放,很容易扩散,也容易被破解和盗版。

相比单机版,网络版标准数据库的源数据不在客户端,相对安全。客户可以在任意电脑通过访问网址进入标准界面,例如中国质检出版社网络出版发行部推出的“中国标准在线服务网”,根据不同的权限,用户查询阅览,甚至下载和打印文件,并标有相应的水印记录。

局域网标准数据库五花八门,比如选择成熟的电子版文档管理系统作为载体,单位的文档管理系统中包括各个科室的文件,把独立的标准电子版也作为某种特殊的文件有序上传到系统中,供员工使用,这样有利于标准版本有效性的控制,也可以在下载和打印的文件上通过水印的方式记录时间和用户名,防止扩散。

近两年,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标准的使用载体也有了创新。例如中国质检出版社为移动办公用户开发的《标准全文移动阅读系统》,在移动设备安装APP,用户通过注册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和阅读标准全文,甚至还可以在离线环境下使用。

标准文本的使用,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越来越方便和高效,同时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些许版权。

3 保护电子版标准版权需要采取的措施

在国际上,国际标准组织通过加强对电子版标准版权的保护,首先保证标准销售收入的同时,也维持了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良性运转及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健康开展。

在我国,不仅仅要保持标准版权保护的国际惯例,履行国际标准化组织成员国的义务。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也认识到对标准版权进行保护有利于激励更多的企业、团体和专家参与到标准的制修订过程中,有利于提高标准水平,促进标准化工作长久发展和良性循环;保护电子版标准版权,为版权拥有者提供法律依据,有利于打击标准盗版,增强标准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我们作为购买和使用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的普通用户,无论从保证各种形式标准文本的准确性角度,还是履行法律义务的角度,在通过互联网获得便利的同时都应该避免侵害盗版和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为了加强版权保护,建议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健全电子版标准版权保护法制。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等主管机构应健全电子版标准版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标准的完整性和权威性,明确哪些复制行为是非法的,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

其次,加强宣传,培养公众对电子版标准版权意识。标准不仅仅是参考资料,更是一种创造和创新的知识产品,通过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力度使其对电子版标准版权政策给予更多关注和了解,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普遍的版权认知,确保利益方知道版权事实和了解版权侵害的后果。

再次,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开放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在标准版权保护方面也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意识和技术上与国际接轨。

最后,提高自身管理技术。例如在标准每页都加注版权提示、控制文件打开次数、控制文件使用时限、采取水印技术标注使用时间和使用者等。水印既能确认使用者是否为被许可人,也能最大程度防止传播扩散。

医疗器械标准是医疗器械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共同遵守的技术法规,是整个监督管理工作的技术基础。工作效率的提高与标准版权的保护同样重要,要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就要健全法律保障,提高全民意识,加强自身技术,才能保障国内外标准的合法和科学使用,有利于提高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硕.标准的管理体制对标准版权保护的影响.航天标准化,2013,13(3):40-43.

[2]刘春青.浅析欧洲标准版权保护政策.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6(6):21-23.

[3]刘春青.ISO标准版权保护新政策解析.标准科学,2013,11(5):63-67.

[4]李硕.标准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与标准的版权保护.中国集体经济,2013,21(13):161-162.

[5]刘春青.第十讲:标准与版权的结合.中国标准化,2009,35(10):73-74.

版权使用授权书 篇7

【关键词】数字版权管理;合理使用;冲突原因;解决路径

【作者单位】常江,北京印刷学院。

与传统出版物不同,数字产品在公众化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非授权使用,从而损害版权人的利益。有鉴于此,数字版权管理(控制、保护)技术应运而生。这一技术的出现有效地阻止了数字产品的非授权使用,并保护了版权人的相关利益。与此同时,却引起了另一种不良反应——即侵犯了消费者的部分合理使用权利,从而又一次打破了版权人、出版方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平衡。因此,在充分考虑合理使用权利的前提条件下,如何高效地发展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既是技术革新的问题,也是合理立法的问题。

一、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的概念厘清

数字版权管理(Digital Right Management, DRM)一般指在数字内容交易过程中对知识产权进行保护的技术、工具和处理过程,或译“数字权利保护”,亦称为“信息权利管理”(Information Rights Management,IRM) 或者“数字内容权利保护”。这一技术有效地保护了版权人对其权属的数字产品在网络传播过程中产生的版权收益,它在数字内容的创造、生产、传播、销售、使用等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其版权进行管理和保护,确保数字内容的合法占有、使用、传播和管理。正如一些学者所认为,DRM是“对数字化信息产品在网络交易、传输和利用时所涉及的各方权益进行定义、描述、保护和监控的整体机制,是数字化信息环境可靠运行和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1]。由此可见,数字版权管理是一种基于数字化技术对权力和权利的管理机制,也被称为“权利的数字化管理”,但绝不是“数字化权利的管理”。从某些意义上说,数字版权管理并不是一种新创的技术,而是将一系列数字化技术,如数字证书、 数字指纹、数字加密、数字签名、 数字水印、可信计算、 公钥/私钥、 信任与安全体系、 存取控制、 用户行为监控、权限描述等组合起来。既然是多种技术的组合化结果,那么DRM就不同于纯粹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它体现出来的特点必然是一种系统化的思维模式,涉及的范围是全局性的,由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因而它的完善工作将不仅需要有效的版权保护技术,还需要建立起一系列的辅助机制,如责任体系、互助体系、监察体系和信任体系。

“合理使用”概念在不同国家的法律语境中存在不同的表达,如美国称之为“fair use”,而英国和加拿大则使用“fair dealing”一词。这一概念源于英美法系界定版权时所使用的专业术语,用于表达这样一种情况——由法律允许版权保护期内的作品被一部分使用者无付费、无授权地使用。然而大陆法系中却不存在这一术语,与此类似的概念则是“权利的限制与例外”,如日本著作权法的“光明正大的使用”或“公正使用”[2]。在中国的法律语境下,“合理使用”概念同样也是用于指可以在未获得版权人许可以及不需要向其支付费用的情况下使用作品的使用方式[3],其所适应的情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在学习、研究过程中,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2)在综述、评论作品或阐明相关问题时适当使用他人已刊发的作品;(3)在传播、宣传等12项行为中,因难于规避的原因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如在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中难于避免使用。然而,由于我国的盗版现象极为猖獗,致使合理使用的情况与盗版现象相差无几[4]。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无疑就是两者的界线不明。换言之,什么情况下的使用是合理的,什么状况是盗版违法的,人们对此并不明确,所以需要明确规范一些适用于合理使用的判例标准[5]。第一准则是合理目的,即使用目的并非营利性的商业目的,而是用于服务于社会的公益目的;第二准则是合理比例,即慎重地判定使用部分的占比与性质,大量抄袭与核心部位(如数据、论断)引用皆属于不合理使用;第三准则就是符合法律,指法律规定的12类使用情况之外的情形都不应当纳入合理使用的范围。

二、两者冲突及其原因分析

个人或公益机构(如图书馆等)的合理使用权在世界各国的版权立法领域几乎是通行的权利制度。从各国立法情况以及执法经历来看,合理使用权自其诞生开始在版权领域一直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作品使用者的一种消极权利,维系着“理性的公平正义原则”,解决了作品流传领域中使用失序的难题,规范了作者与出版者的权利和公众获取信息与言论自由的边界,使得个人与公益机构的合理使用权利和作者与出版者的版权利益达到相对平衡[6]。

可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出版物的侵权行为也日渐增多,甚至呈泛滥之势。为了应对和解决这种情况,人们发展了DRM技术。可是DRM技术在解决数字版权领域的诸多问题上并非一剂包治百病的“万灵药”,在其向权利人提供更多保护时,却同时构成了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忽视。正如有人认为传统版权交易中搜寻、谈判和诉讼的高成本即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市场基础在数字版权管理技术运行环境下日渐消失,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正当性遭到质疑[7]。在实践中,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措施的滥用时有发生,而各国版权立法和司法对版权人的倾斜性保护使公众的合理使用权面临更加严重的威胁。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限制与反限制的冲突。合理使用是限制版权者与出版者的相关权利,而DRM技术却反限制于这种限制。因为合理使用制度是基于非授权方式的法定权利,而DRM则是在“授权—许可”模式上运作。换言之,合理使用制度可以不经版权人的同意使用作品,而DRM却不可以,它要求接触者或者说使用者必须通过身份认证。

第二,免费与付费的冲突。合理使用是指使用者无需向版权方支付任何费用,而DRM技术中却包含一种清算技术,能够提供清算服务,使其成为一个清算中心,让使用者必须成为一名消费者才可能接触和使用作品。换言之,合理使用是“免费使用”,而DRM是“付费—授权—使用”。当然,DRM有效防止了未付费、未经授权的滥用行为,并成功地规避了因为使用者侵权行为而给版权方——包括作品和内容的产出方和供应商所造成的损失。

nlc202309081713

第三,自由使用与授权使用的冲突。合理使用强调使用者在经过合法方式获取和占有作品和内容之后,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作品和内容,而DRM技术可以实现对使用方式、次数、时间等更细致的规定和控制。换言之,即使使用者已经付费或者已获取身份认证,也不能自由地处理授权后的作品和内容,只能依照授权的方式来获得相应内容和实现某种程度上的使用。例如,使用者在网站上购买了一部影片的观看权限,由于DRM的限制无法下载,甚至无法在其他接入终端观看,即使他进一步购买了这部影片的下载权,也可能无法实现这部影片的转移——只能在某一终端如PC或PAD上进行播放,甚至无法摘录影片以供学习、教学和讨论使用。因此,DRM解构并有效地控制了公众在传统版权语境下的合理使用,引发了使用者对DRM的抱怨,甚至行为上的抵触。

综上可知,DRM与合理使用之间的冲突既体现了技术与法律之间的对立,又表现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可是从目前的状况看,DRM已经构成了对合理使用权利的侵蚀,这既体现了DRM在现阶段的强势发展,又反映了版权法的双重目标。因此,导致DRM与合理使用冲突的原因就会体现在四个层面上:(1)DRM建立于数字技术之上,这就说明若没有DRM,那么数字技术带来的极为便利的传播和使用方式将会严重侵害版权方的权利,版权人必然会诉诸DRM技术来保障自身利益,就势必要冲击合理使用制度;(2)传统版权法本属私权性的,可是又要兼顾公众利益,对私权的过度伸张予以限制,这势必加剧DRM与合理使用的冲突;(3)DRM充分利用技术与法律的漏洞,对合理使用权利挤压力度极大,成为公众合理使用权遭到不当限制的根源[8];(4)数字版权管理被误用,成为商家掘利的工具,导致合理使用制度被忽视[9]。

三、解决冲突的可能路径

综上所述,DRM与合理使用的关系俨然变成 “信息垄断与信息利用的关系”[10],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很难处理两者的关系——“没有合法垄断就不会有足够的信息生产出来,但是有了合法的垄断又不会有太多的信息被利用”[11]。将DRM技术纳入版权保护的范围,使得在传统版权制度下的合理使用权利遭到侵犯,颠覆了原有平衡的利益格局——版权人的权益在DRM技术中被放大,限制了公众的诸多合理使用权益。有鉴于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探讨如何在这种利益失衡的格局中寻找各相关方的利益平衡点,即“通过法律的权威来协调各方面冲突因素,使得相关各方的利益在共存和相容的基础上达到合理的优化状态”[12]。由于DRM的强势效用来自技术与法律的有效结合,那么,探寻破除DRM对合理使用权利强势挤压的路径必须从这两个方向入手。

第一,从技术方面入手,实现DRM技术对合理使用制度的包容性。虽然学界普遍认为合理使用的法律语言存在较大的模糊性和较多的不确定性,使得通过计算机语言对此进行描述和表达的难度增大,但是这并非就否定通过技术语言包容和实现合理使用的道路被彻底堵死。在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学界提出一些操作性较强的技术方案,比如系统预定模式、第三方授权使用模式、混合模式、合理使用过程控制模式。系统预定模式主要用于解决在任何超出预定明示授权使用尝试都失败的情况下,用户的合理使用权无法被识别和表达的问题。第三方授权使用模式主要是通过交易双方都认可的有资质的第三方受理、审查和批准消费者的合理使用要求,避免系统授权僵化与版权人滥用许可权限制消费者合理使用的权益。“混合模式”指前两者的混合模式,旨在规避两者的缺陷,通过上层为“第三方授权使用模式”和下层为“系统预定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消费者的合理使用权益。“合理使用过程控制模式”是指既可以让作品使用者在非授权的状态下行使其正当的合理使用权,又能够对其使用行为,特别是侵权行为进行恰当的监控,最终使得版权方与使用者(包括潜在消费者和实际消费者)之间的利益最大化。这几种技术方案都表现了同样的目标,即最大限度地实现消费者合理使用权益。

第二,完善版权法,为合理使用制度提供更加基础的保障。上文提到,版权法具有双方属性或者欲图实现双重目标——一方面属于私权性的法律,另一方面要保障公众的合理使用权益。所以完善版权法亦从此两种视角入手:一是直接规制模式,针对版权方的行为和权益;二是间接规制模式,适用于公众(信息的使用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和权利。第一种模式又被称为“反规避立法模式”;第二种又被视为“例外条款立法模式”[13]。从以往立法经历来看,采用直接规制模式来完善传统版权法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除了强制规定DRM技术兼容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律义务,还应该提供刺激技术开发者开发兼容合理使用的DRM技术以及服务商采用该类技术的激励措施;二是应该规定数字环境下合理使用的判定标准与范围。从美国《数字千禧版权法》的立法及实施来看,在采用间接规制模式,亦即制定反规避的例外条款时,我们应当规避两种障碍:一是例外条款应该立足于公众的合理使用需求与实践;二是同时应该确保消费者有机会获得合理规避技术所需的设备、方法和服务。如果继续对技术规避的设备、服务提供行为毫无例外地禁止并课以重罚,公众的合理使用权将无法真正实现。

从以往的立法和法律实施效果来看,无论是直接规制模式(反规避立法)还是间接规制模式(例外条款立法)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它们各自存在优点与缺点,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制订更为有效的调控方案。换言之,数字环境下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方案必须从版权方与消费方双向逼近,才有可能使得各利益相关方都能获得自身合法合理范围内的最大权益。另外,我国作为知识输入大国,在面对数字化浪潮时,应该结合自身国情认真对待数字版权相关方的利益,切勿因盲目追求版权保护,而使得其在技术的掩盖下损害了公众的合理使用权益,应该从平衡各方利益的角度入手构建更为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并且将重点放在法律制度建设和实施上。

[1]张晓林.数字权益管理技术[J]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5).

[2]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3]文正茂,赵荣婷.论网络环境下版权技术措施与合理使用的冲突与协调[J] .法制与社会,2010(10) .

[4]王定宇.浅议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5]吴园妹.作品如何“使用”才算合理[J] .法庭内外,2010(9) .

[6]肖尤丹.冲突与协调:网络环境下合理使用的合理性考察[J] .知识产权,2006(6):21-26.

[7] Raymond Shih Ray Ku. Consumers and creative destruction: fair use beyond market failure[EB/OL] . Berkeley Tech Law Journal,2003,18(2) . http//:www.law.berkeley.edu/journals/btlj/articles/vol18/Ku. stripped. Pdf,2009-05-28.

[8]王宇红.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的冲突与协调[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

[9]乐俊刚.数字版权管理与版权合理使用的冲突与化解[J] .中国出版,2013(10) .

[10]权丽桃.冲突与悖反:数字版权管理技术与合理使用制度的博弈[J] .出版广角,2014(10) .

[11] [美]考特·尤伦.法和经济学[M] .张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2]陶鑫良,袁真富.知识产权法总论[M] .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13]王金华.我国数字版权管理的法律限制及其建议[J] .出版广角,2013(22) .

合同——商标使用授权书 篇8

商标使用授权人(甲方): 商标使用被授权人(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规定,甲、乙双方遵循自愿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商标使用授权书。

一、甲方将已注册的使用在14类的“未加工的金或金箔,首饰盒,手镯(首饰),项链(首饰),珠宝首饰,贵重金属塑像,戒指(首饰),贵重金属艺术品,玉雕首饰,手表”商品上的第xxx号[xxxx]商标,授权乙方使用在第14类的“未加工的金或金箔,首饰盒,手镯(首饰),项链(首饰),珠宝首饰,贵重金属塑像,戒指(首饰),贵重金属艺术品,玉雕首饰,手表”商品上。商标标识:

二、授权使用的期限自2013年04月28日起至2023年04月27日止。合同期满,如需延长使用时间,由甲乙双方另行续订商标使用授权合同。

三、甲方有权监督乙方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乙方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具体措施为:定期抽检。

四、乙方必须在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上标明自已的企业名称和商品产地。

五、乙方不得任意改变甲方注册商标的文字、图形或者其组合,并不得超越授权的商品范围使用甲方的注册商标。

六、甲方授权同意乙方使用该商标开设直营店或加盟店。

七、注册商标标识的提供方式:乙方自制,甲方提供标识样本。

八、授权使用费及支付方式:

1、双方约定本合同所涉及的商标授权费为:。

2、付款方式:乙方授权成功后直接交付甲方。

九、本合同提前终止时,甲、乙双方应当分别自终止之日起一个月内书面通知对方。

十、违约责任:乙方保证使用该授权商标商品的质量。如果由于乙方商品质量问题导致授权商标的权益和信誉受到损害,甲方有权单方解除合同,并要求乙方赔偿损失。

十一、纠纷解决方式:因执行本协议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先行协商,如协商未果,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其他事宜:本合同一式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乙双方各执壹份。

商标使用授权人(甲方)商标使用被授权人(乙方)

(签章)(签章)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照片版权使用协议书 篇9

甲方:程彩云(张心怡的法定监护人)

乙方:喜源婚纱影楼

乙方为做好店面的广告宣传工作,自愿聘请甲方的女儿张心怡(以下称张心怡)为模特拍摄婚纱套照作为本影楼广告之用,经双方平等协商,就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张心怡为乙方拍摄的平面婚纱广告仅为乙方宣传之用(范围为样品、样册、广告宣传单、公司网站以及本公司的一些广告、视频、电视传媒等宣传活动),不得用于其他赢利活动,不得提供给其他平面、电视等媒体作为其他用途。

二、乙方聘请张心怡期间所拍摄的全部照片应全部编号后交由甲方一份备存。

三、使用费用:共计元。乙方在使用第一张照片前一次性向甲方付清全部费用。

四、照片的使用尺度应经甲方审定后,乙方才可以使用。

五、甲方享有全部照片版权的所有权。

六、使用时间:三年,即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到期乙方应将所有照片全部交还甲方,不得留存。甲方提前通知乙方拆除。

七、以上条款,双方应共同遵守,否则视为协议违约,均持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八、本协议违约,应处违约金元。

九、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执两份,乙方执一份,签字生效。

甲方:乙方:

版权使用授权书 篇10

在即将举行的美国计算机学会数据通信专业组会议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UMass)的研究人员将展示一个用于防止植入式医疗器械受到这类攻击的新系统。该系统使用另外的发射机在植入器械的工作频率上干扰未予授权的信号,只允许授权用户与器械间实施通讯。置于体外的干扰发射机可以处理加密和身份认证,可以与在用的植入器械一起工作。

研究人员预想,干扰发射机——他们称它为“盾”(shield)——可以做得很小,可以像项链或手表那样佩戴。授权可以访问植入器械的装置向盾发出加密指令,此时,盾对加密指令进行解码并在两者间中转信号。

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Dina Katabi说,今天的可植入医疗器械在安装时没有想到可能会受到攻击,所以这些植入器械没有内置加密。另一方面,在植入器械上加密实际做起来也比较困难,在架构和电源上都有难度,而在外部加密就比较容易实施。此外,Katabi认为,在植入物上直接装加密装置可能是危险的,在紧急情况下,例如病人丧失行为能力,而医务人员为了调整植入装置又急于要向植入装置发出新的指令,如果植入装置是加密的,这时,检索加密钥匙可能会导致致命的时间上的延误。而使用盾加密时,应急情况下,处置人员只要简单地拿掉盾即可对植入装置进行调控。

被减的信号

Katabi副教授和她的两位研究生与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Kevin Fu以及他的一位学生一起工作,他们做了一系列实验,使用的是从波斯顿地区医院中收集来的二手可植入式除颤器(除颤器一般在电池还有一段寿命时即被替换),用现成的可编程无线电发射机模仿盾。

Katabi解释说,系统的关键是一项新技术,该新技术可以让盾同时发送和接收相同频带的信号。用一般的无线技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发送的信号会干扰接收到的信号。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来展示了一个发射机,它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但它需要三个天线,彼此间的距离取决于它们所用的波长。对于医疗器械所用的频率,天线间距离约在半米,这样,盾就不可能做得很小。

麻省理工学院和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研究人员提供的系统只用了两个天线,通过独创性的信号处理技术后天线不再需要分开。Katabi解释说,我们设计的干扰信号像一把密钥。不知道密钥的人会把它看作是无用信号,而盾知道它自己的干扰信号的形态,它可以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把它减掉。

医疗器械公司是否会向Katabi和Fu研制的那样的安全系统投资,病人是否愿意在他们身上带上盾,这取决于他们对攻击威胁严重性的考虑。Katabi承认,至今还没有植入式医疗器械受到攻击的证明。

版权使用授权书 篇11

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 论医疗侵权中患者的隐私权保护 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

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新乡医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设计)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新乡医学院。同意新乡医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新乡医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论文题目:论医疗侵权中患者的隐私权保护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房屋授权使用证明 篇12

沾化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局:(填写举办单位名称)所属的(填写事业单位名称)的办公住所在(填写具体的位置),有办公房间间,建筑面积平方米,为:

□我单位自有房屋(出示房屋产权证明、提交其复印件)

□我单位租赁房屋(提交房屋产权证明文件,出示有效期内租期一年以上的租赁合同并提交其复印件)

□国家划拨房屋(提交相关证明文件)

□其它情况

现无偿提供给(填写事业单位名称)使用,使用期限为(填写“长期”或具体期限)。

授权使用协议书 篇13

一、本公司(指北京国学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同)保证

1、保证此授权书是真实的、合法的;

2、保证对本软件(程序和全部电子数据)拥有合法的版权和着作权,并在需要的时候负责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3、保证本软件不含任何病毒,无明显错误,在符合软件需求的系统环境下能正常使用;

4、保证对合法用户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从购买之日算起,单位购买服务期为1年,个人购买服务期为XX年。

二、本公司授予用户下述权利

1、将本软件安装至单人使用环境下的计算机,每套软件只授权在一台机器上长期使用;

2、本软件只限购买者本人(本单位)使用,如转让或转卖,本公司将无法提供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3、本授权合同书允许在不损害本公司利益的前提下自由使用本软件及相关资料。所有未在授权合同书中授予使用者的权利,均归本公司所有。

三、被授权人所应该履行的义务

1、禁止复制和扩散光盘;

2、禁止以任何方式将本软件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用于商业目的;

3、禁止对本软件进行反编译、解密或其他破坏原始程序设计的操作。

四、违约责任及其他

1、若发生损害对本公司利益的侵权行为,我们将采取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各种措施保护我们的正当权益,并视其损害的程度索赔,赔偿金额不低于1万元;

2、因本授权所发生的一切争执,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能解决时,可通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进行裁决。

———————————————————————————————————————

我同意协议全部内容,并慎重承诺履行以上条款。

用户签名(盖章):

日期:联系方式:

上一篇:热电厂安全责任书下一篇:企业团委竞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