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有效途径(精选10篇)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语言,喜欢绘画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自然地、充分地、无拘无束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内心蕴藏的丰富情感,表达他们对周围事物、周围世界的看法和态度,表达他们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幼儿的美术教育目标并不是要让幼儿都成为小画家,也不是让他们学会一些绘画技术好在众人面前表演,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做好各种准备的教育。众所周知,幼儿期是各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的绘画活动是手、眼、脑并用,主动地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幼儿通过绘画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内心感受,绘画是一种感受、思考、幻想相结合的活动。因此,幼儿的绘画活动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健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幼儿最初学绘画纯属是游戏,他们只是在涂涂画画中寻找快乐。那么如何才能培养与提高他们绘画的能力呢?多年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平常的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的工作。
一、让幼儿喜欢画画是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基本点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画画能使幼儿快乐,画画可以使幼儿学到各种知识,画画可以怡养性情。因此,我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以“游戏”这一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促使幼儿喜欢画,学习绘画,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孩子在娱乐、在玩中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如: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在涂色练习中,为了让幼儿掌握涂色的技法,我让幼儿来“拖地”:要求幼儿一定要一点一点都拖到,这样才能露出漂亮的地板来,对于幼儿在涂色中空隙,我会提醒他:“这儿还有灰尘,快拖干净”„„幼儿操作完后会十分兴奋地说:“我看到美丽的地板了!”这时,幼儿感受到的是一种游戏的快乐,而丝毫没有感觉到涂色练习的枯燥感。幼儿动作协调性、操作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在绘画活动中,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我为幼儿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毛线让幼儿进行线拖画等。如:在喷画活动“放烟火”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而一种颜色与另一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细心的孩子回惊喜地发现——烟火变颜色了,真美呀!红和黄、蓝和黄、红和蓝„„幼儿乐此不疲地“放烟火”并自豪地说:“我的烟火变颜色了„„”一个个都为
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在活动设计中我也注意用游戏形式,如:一个谜语,一个电话,一封信等吸引幼儿,这些有目的,有任务又带有游戏性的绘画活动,幼儿极感兴趣,在游戏中,幼儿绘画的兴趣有了,绘画能力也提高了。
二、让幼儿学会观察、认识事物是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点
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的研究表明,10岁以前的幼儿的美术能力是随着认识水平和思维发展自然而然的向前发展的,幼儿一般能够表现他认识的事物。观察是儿童画画的基本功,指导儿童画不能忽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反过来儿童画的教育功能之一就是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表现是关键,这就需要让幼儿学会观察。观察方法直接影响观察效果,幼儿掌握有效的观察方法,对幼儿的绘画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幼儿的观察方法大致有三种:(1)顺序观察法:在画小动物——兔子时,我和幼儿一起观察兔子的头、身体、四肢到尾部。画大楼时引导幼儿从上往下观察。(2)典型特征观察法:先观察最明显的特征,再过渡到一般特征,例,画蝴蝶时,先观察翅膀和美丽的色彩,再观察其他部分,这样既能很快激起幼儿的观察兴趣和积极性,又能提高美术活动的质量。(3)分解观察法:即将观察的物体分为几个部分仔细观察,再综合全貌,这样能培养幼儿对复杂事物的综合观察。
由于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差,在平常的教学中我总能注意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娱乐去观察、感受、体会。例如:通过让幼儿观察天空中的小鸟、飞机,马路上来往的车辆及林荫道旁排列整齐的树木,让幼儿感受事物近大远小、近疏远密的透视关系。从站在不同角度引导幼儿去观看同一事物,让幼儿知道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事物侧面,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增强幼儿对观察事物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绘画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教给孩子们一些观察的方法,孩子们的观察细致性有所提高。例:在画《老师》中,孩子们不但抓住了我的明显特征,长发、毛衣,有许多孩子还画出了毛衣上的花纹、纽扣。
又如:有次我带领孩子们在自然角劳动,有个孩子指着两盆长得差不多的绿色植物问我:“老师,这两盆哪个是葱,哪个是蒜?”我并没有急着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说:“你去仔细观察,看看他们有哪些不同。”他们通过手摸、眼看、鼻闻发现:叶子扁而有刺鼻子的味的是大蒜,而叶子圆没有刺鼻味的是葱。我们还可根据幼儿的知识水平提出问题要求幼儿回答,引导其观察以前未注意到的事物,使之产生更大的兴趣,并逐步学会自觉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慢慢地他们会自己留心观察,兴趣盎然地去寻找答案。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爱观察的好习惯。
三、让幼儿敢于创造是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重要点
幼儿绘画的目的是培养其观察力、记忆力,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表现力。幼儿在美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指的是把已知的经验或材料重新组合,制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新颖的、有价值的的作品及其过程。
让幼儿敢于创造、学会创造,教师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转变观念,允许幼儿异想天开,让幼儿在创作中插上想象的翅膀,按自己的意愿来表现,努力拓展他们的创造力,最大限度的挖掘孩子的创造潜能。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只为幼儿确定必要的主题,其主题画中所禅城的内容、图案、布局构图等均有幼儿自己决定。如:绘画《龟兔赛跑》中,允许幼儿画一只仅露出小脑袋,不见其尾巴的乌龟,也可以画出长满红树叶的枝干等等,这就是幼儿体验创造快乐的过程。
二是必须从丰富幼儿的表象着手,为幼儿搭建创造的平台。如:利用放录像片、投影片、操作木偶、影子游戏的活动产生“动象”,丰富幼儿的表象。让幼儿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他们的表象。如:在绘画活动《海底世界里有什么》,几乎全班的幼儿都画鱼,虽然那些鱼是各种各样的,但是缺乏创造性。我对幼儿的作品分析后,发现幼儿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实在太少,于是,一方面组织幼儿参观“海底世界”,另一方面在园、在家饲养金鱼,并请幼儿回家让家长帮助收集海洋生物标本,有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后,幼儿再次话“海底世界”的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色彩绚丽。有的幼儿画出了鱼虾追逐游戏图,有龟蟹爬行图、有美不胜收的珊瑚、有奇特的海星海胆、还有海豚跳圈、海狮托球开船的表演画画………。
三是激发幼儿动脑筋。如添画圆活动,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纸上的圆象什么,然后把它变成另外一个物体。由于这活动注重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孩子们画出的圆没有一张是相同的。有的画了皮球,有的画了地球,有的画了西瓜,还有的画了月饼„„这充分说明了幼儿思维是大胆的、自由的发挥。在命题画“我想飞”“未来的无锡”“我的梦”等中,你可发现孩子们通过想象大胆作画,他们把房子、汽车装上了车轮在天上飞,未来的无锡成了空中城市了,梦中的自己变成外星人飞等等。幼儿的这种想象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具体表现,我们应给予积极的鼓励,鼓励他们的奇思妙想,鼓励他们的创造性为,这就是创造的火花。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如在春天,教师可带幼儿种植,让其亲自动手,从中得到丰富的印象。带幼儿松土、选种、种植、移植……在做每一项工作时,都是边干边讲,使幼儿知道这种劳动叫什么,相应地丰富幼儿词汇。教师选几种种子,让幼儿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幼儿会说:“有的像小米粒,有的像桔子辫……。”出苗了,幼儿观察得仔细了,兴趣更浓了。通过种植与照料花草,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资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角色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我经常带孩子们参与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如刚开学时,让孩子们分别扮演老师和小朋友,在游戏与老师打招呼:学习说“老师早”、“老师好”、“老师再见”等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模仿扮演喜欢的角色,如医生、菜场的营业员等。为了使游戏进行下去,角色与角色之间要发生联系,这时,老师要鼓励孩子去和其他幼儿沟通,互相提一些简单的问题,在老师的提示下孩子也要试着作出简单的回答。有时在活动中,孩子们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如争夺玩具等,这时,老师可鼓励孩子动脑筋,想办法,或者提醒他们说一句好听的话:“请你……”,也可鼓励孩子去求助老师:“*老师,我要……”。在这样的情景中,孩子迫切需要解决当前的问题,说话的欲望就比较强烈,此时说出来的话语也与当前的场合比较吻合,在自然而然中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2.主题活动:经常开展主题活动,不仅能训练孩子们的语言,还能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往。如在学期结束前,请孩子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新年的到来,大家都长大一岁了,要努力地学习各种本领。在活动最后大家一起交换新年礼物时,则要求每个孩子都说上一句祝福的话,在大家的相互的感染下,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多幼儿都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如“祝你新年快乐”、“请收下我的礼物”等。在这种主题非常明了的氛围中,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性高,效果也比较好。
3.区域活动:每天的区域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在活动中,孩子们能依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的选择内容,他们一边积极思维、动手操作材料,一边讲述,在动手、动脑中使语言讲述显得自然、表达更为完整。
三、利用图画读物进行语言学习
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食粮,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的作用,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家园之窗”来请家长多给幼儿讲一些书中的童话故事,并要求幼儿记住故事,到幼儿园来讲给小朋友听。如果家长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讲故事,也可以让幼儿自己看图书,幼儿根据丰富的画面内容自由想象故事中发生的事情,然后将图书带到幼儿园,看着图书讲故事给小朋友听。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幼儿回家复述在幼儿园听到的故事,和家长谈谈幼儿园发生的趣事等。经常布置幼儿类似的任务,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不断提高。教学中我们还经常进行班级的讲故事比赛。让他们集体复述故事改编的“龟兔赛跑”。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语言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在儿童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使用有效的方法激活幼儿学习语言的内在动力;要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增长幼儿知识,开阔幼儿视野,扩大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快乐的发展;让内向的幼儿大胆说;让爱说的幼儿说得好;让全体幼儿都能说会道,这应成为我们每一个幼儿教师的共同目标。
摘要:幼儿期正处于学习使用语言的最佳时期,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要让幼儿从生活中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培养并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必须通过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出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幼儿能健康的、愉快的成长。
一、调查幼儿交往现状
1. 开展家长问卷调查。
开学初,可针对幼儿交往的实际情况进行家长问卷调查。100%的家长对幼儿进行了具体情景下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的培养。有两名幼儿回家时不会主动与家人打招呼。有76.47%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打招呼方面不主动,尤其是对陌生人,个别幼儿是情绪支配行为。
分析:家长并不缺少对幼儿的礼貌教育,但因为人们居住的场所逐渐具有高层封闭的特点,邻里之间咫尺天涯,互不往来,影响着人与人间的沟通。这种处境使得孩子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造成交往能力低下。
2. 观察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交往行为。
小班幼儿已能用简单的言语与成人、同伴交往,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他们开始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感受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班中19.23%的孩子看到其他幼儿哭泣,会表示同情,主动拿餐巾纸给他们擦眼泪。早上来园,80.77%的幼儿只与班中的老师、阿姨打招呼,部分幼儿还需成人的引导且声音很轻。 同伴之间没有打招呼的意识。幼儿喜欢在一起游戏,但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自游戏、互不干扰的局面,或互相攻击,争抢玩具的现象。“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的使用需依赖成人的引导。
分析:由于孩子年龄小,缺乏交往经验,独生子女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尤其是 3——4岁的幼儿在共同的生活过程中,开始喜欢和同伴交往。但他们自制力差,易冲动,具有强烈的情绪性,自我中心化强,每个幼儿对集体的适应能力受其个性、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也均不相同。
综上所述,幼儿交往大多数处于被动状态、交往能力处于起步阶段。交往问题的症结在于:1.交往机会少。2. 交往行为与交往语言的实际运用不匹配。3. 交往策略少。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除了要教给孩子们一些友好交往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交往的机会,从中积累实际运用的经验。
二、寻找并实施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1. 创设机会,营造交往的氛围。
可利用图书作为促进幼儿交往的催化剂。教师要求每人在家长的引导下读一本书、并将故事大意讲清。老师在封面贴上主人照片,让大家知道是谁的书;如果这本书幼儿看不懂或还想听一遍故事的话可以去找这本书的主人。此外还可设计到朋友家开Party、大带小活动、拜年送“福”等活动,接触不同的交往对象,扩大交往的面。
2. 开展游戏,提高交往的兴趣。
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游戏中,幼儿兴趣盎然再现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其愉快、成功经历成了老师的讲评资源。如每一次的矛盾冲突以及正确处理的方法又使幼儿积累了交往的经验。如:娃娃家的做客、小医生与病人、超市营业员与顾客、司机与乘客等游戏,可以让幼儿从中学习怎样共处,这种特定的情境还帮助幼儿巩固使用礼貌用语。
3. 模仿故事人物,规范交往行为。
经典故事除了语言优美,更隐含了丰富的教育价值,如教育幼儿要诚实的《狼来了》、同伴间互相帮助的《司马光》、《艾玛与蝴蝶》等。与其说教一百遍,还不如利用小班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用故事中的具体人物来暗示幼儿的行为更有效。例如,常常听见幼儿说:“我先拿到的。”“我先来的。”有时由于另一方的不退让,出现争抢行为。这是因为如今是独生子女时代,许多孩子存在着自私的表现,遇事不会谦让。中国有个传统美德故事叫做“孔融让梨。”通过故事,让孩子明白谦让是一种美德。“学一学小孔融”作为谦让的代名词又成为了提示幼儿行为的有力“武器”。
此外教师还可将幼儿的编成小故事,指导有效的交往方法,引导正确的交往行为。
4. 家园共育,携手同行。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是靠学习、模仿得来的,学习模仿的对象首先是父母、老师。目前的研究表明:如父母热情开朗,善于交际,并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与人相处很好,耳濡目染,儿童也比较容易与人相处。反之,在紧张、困扰、压抑、纠纷、离异、单亲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由于缺乏指导,往往曾因交往受阻而不愿与人交往,喜欢独来独往。
三、教师的坚持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
由于小班幼儿对行为的自控力较差,因此孩子有时虽然能说出正确的做法,但是在实际交往中却做不到,行为也出现反复性。为此,行为练习要在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中持之以恒地、大量地、反复地进行。孩子在交往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支持孩子,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教授一些交往的小技巧,从而提高交往的成功率。
如主动打招呼的习惯培养。有孩子不肯开口喊人,大多是因为心理方面的原因。他们知道看到老师、同伴应该有礼貌地打招呼,但因为胆小或家长在旁用生硬的语气催促孩子,使他们产生以上情况。除了通过《好朋友》主题,让孩子们认识到打招呼可以有不同的方式,点点头、微笑、拍拍肩、握握手、拥抱一下等外。对个别不会使用语言与他人沟通的幼儿,教师可用动作来取代语言,帮其分析情况,使之用礼貌的方法重新交往一次以增加他的交往经验。
总之,交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立竿见影的事情,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途径,引发幼儿的主动交往,学会分享、协商,体验家庭亲情、师生情、同伴友爱,从而让幼儿感受到共同生活的乐趣。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起点,它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友谊观、合作观,增强他们在积极主动的交往中获取信息、沟通情感、增进了解的能力,使幼儿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健康个性。
关键词:社会性交往 大班幼儿 角色游戏 培养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涉及周围各种环境,幼儿通过将他们积累的各种生活经验再现出来,并通过操作及与他人的对话接触加深关于这些生活经验的印象,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的一种游戏形式。
对于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在游戏中,幼儿借助与丰富的想象模仿成人世界的真实情景,在虚拟或想象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主动交往、充分表现。在一定的环境与条件中、在教育者对游戏的有效组织下,伴随幼儿游戏兴趣和愿望的产生,幼儿游戏就成为教育实践中现实的活动行为。因此,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认识社会,而且可以促进相互交往。可见,角色游戏对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幼儿的交往能力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能得到体现和提高。它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情绪情感,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根据主题制定材料,角色行为不断产生
1、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
角色游戏的主题具有广泛性,如知识性方面、社会化方面等等都是角色游戏选择主题的源泉。交往能力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良好的交往行为。所以,角色游戏主题应确立在社会性方面。
角色游戏主题的确立还应根据幼儿可理解水平,掌握主题的教育价值,提出角色游戏实施的方案。例如设计“逛公园”的角色游戏,首先对主题做一下分析。公园的布置结合家乡扬州的瘦西湖、个园等公园的著名景点,这个游戏活动是在幼儿已经对家乡景点有了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的。游戏中,幼儿能心情愉快、自主的活动,能积极反映他们所接触的事物,现实生活中的要求,身体力行地模仿成人的活动。在这个角色游戏中,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游戏中,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导游、游客、船娘、管理员、摄影师等,学会分工、谦让、分享、协作等行为规范。
2、角色游戏材料的准备
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游戏的主要载体,材料是幼儿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资源。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角色游戏的开展少不了游戏材料,幼儿通过对材料的使用、摆弄、操作,其感官不断受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等的刺激,从而推动思考、想象、探索、创造的发展。幼儿对材料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在价值,促使幼儿在对材料的利用,展开与材料的对话,从中获得社会经验,产生社会意识。
材料准备途径:一是以物代物,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这些废旧材料经过孩子的想象,可做他用。如老师收集一些废旧的吸管,这些吸管可以被孩子们用来做小吃店中串羊肉串。二是巧用教具。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用的教具,在角色游戏中也大有用场。如动物图片,小朋友在宠物医院中作为小动物床铺的标志。三是让幼儿参与制造各种玩具。幼儿自己制作玩具是游戏材料准备和利用的最重要的途径,对幼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制造玩具和开展游戏是同一教育过程的两个阶段。幼儿自己制造玩具这实际上是一个以物代物的再创造过程,不但提高了幼儿的思维、想象、观察、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幼儿克服困难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在制造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可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游戏材料的准备,这样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的合作能力。另外,还可让每个孩子带1-2件玩具来幼儿园,这样不但丰富了游戏的材料,而且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知道如何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懂得爱护别人的玩具,使他们心中有他人。
二、深入开展角色游戏,提升社会交往能力
(1)、通过角色扮演,学习行为技能。
角色游戏中,幼儿自主选择扮演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角色,扮演角色就必须从思想上尽量摆脱自我,以所扮演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通过和同伴一起游戏,学习各种劳动者的行为技能,从而产生对劳动者的热爱,体会到他们工作的辛苦。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角色本身的行为规则来约束自己,学习克服困难、努力完成角色所承担的任务。通过体验游戏角色,让幼儿掌握了社会行为技能,也培养了幼儿自信、独立的良好品质。
在开展不同的游戏主题时,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对游戏内容的思考。如创设小吃店游戏时引导孩子讨论:“饭店中需要哪些人?哪些材料?”在讨论的基础上带领幼儿参观生活中的小吃店,了解小吃店里有营业员、服务员、厨师、收银员等不同的职业分工。大家一起制作收银机、美味可口的小菜、日用品的废旧材料等,积极创设小吃店的游戏情景。通过开展游戏,孩子们积极扮演各种角色,模仿他们的劳动;同时通过游戏孩子们知道了收银员要保管好自己收来的钱财,还要根据货物的价钱计算顾客应付多少钱,顾客给钱后还要考虑是否要找零钱等工作……在游戏中,孩子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劳动者的社会活动进行反复体验后,掌握了简单的劳动技能,初步形成了各种劳动规则,并不断地在游戏中来“规范”角色游戏行为。在游戏中所学得的行为规范实质上就是社会行为规范的缩影,因此,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加深了孩子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帮助孩子不断掌握社会性行为规范。也使幼儿逐步认识和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2)、积极参与游戏,提高幼儿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更是发展幼儿社会交往的最重要途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往的平台,在游戏中与同伴频繁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遵守规则、接受集体的支配、履行集体的共同义务、学会与人相处。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必须相互宽容、谦让才能保证一个集体的融合,于是幼儿在集体中开始学会理解。可以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完善,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而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和需要,也使游戏情节不断地发展,游戏行为更深入、具体。幼儿通过游戏,增加了交往的机会,也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去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他们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借助于游戏,幼儿的社会性协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进行角色游戏都要放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要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角色游戏基本上是由群体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因此,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社会生活是多元化的,因此游戏活动之间是相互牵引的,相互联系的。它们彼此之间都要发生一些关系:如大卖场里的人可以到理发店理发,可以到影剧院看电影;而作为理发店里的人也可以到大卖场里面买东西,这样彼此之间就发生互动了。另外每个游戏内容中也在互动:理发店里有理发师、顾客;顾客在理发过程中肯定会和理发师交流价位、发型等内容,幼儿在扮演游戏角色的过程中各尽其职。幼儿可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反映客观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游戏中共同的活动和共同的体验,使幼儿互动起来,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着支配自己,协调与他人的关系,体验交往的成功与快乐,产生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主体性,更增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力,让他们学会如何和别人交往,掌握与人相处的各种技巧,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3)、体验游戏过程,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发展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应随时发现和捕捉一些典型的情节,抓住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良好时机进行讲评,从而不断丰富游戏内容。同时在每次游戏活动后,积极引导幼儿回顾自己玩游戏的情况,交流游戏中碰到的问题或收获,根据幼儿的问题大家讨论寻求游戏解决的方法。如有一次,大卖场里的“营业员”介绍说:“我们在玩的时候有一个顾客拿了一样水果,最后他竟然不要了,就随意的扔在蔬菜的那个区域,那我们该怎么办?”老师及时抓住了幼儿游戏中关注的问题,让孩子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办法——增设一个理货员,这样碰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及时解决,马上将放错的物体放回原处。通过老师引导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幼儿游水平,促进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游戏的内容更丰富,更具有情景性。除此之外,我还会对一些错误的游戏行为进行及时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孩子明确自己在游戏中不该做的一些事情,如有的角色出现一直离岗的现象,明显是不对的,就是通过这样的讨论和解决使孩子在下次玩的时候玩的更投入、更棒。
三、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
(1)、以幼儿的兴趣为热点,深入创设游戏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环境,以及实际生活经验,逐步点滴积累,形成社会角色,而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在一次参观东关街的活动中,发现幼儿对家乡诸多的小吃产生浓厚的兴趣,一路上总在津津有味的谈着、议着。针对这种发现,我决定请家长周末带幼儿去各种小吃店进行实地观察并品尝,从中幼儿不仅知道了许多小吃的名称,还了解到这些小吃都是由哪些材料做的、怎么做的?并学习与服务员交往。星期一,个个嚷着要做各式各样的小吃:扬州炒饭、馄饨、饺子等等,另外还需要自助餐区,酒水自取区,于是又忙着搜集废旧的饮料罐,自制冷饮,丰富了小吃内容。根据幼儿自己动手做出的这些点心,孩子们共同商量,决定开个“小小美食街”。幼儿做的点心分类出现在“特色小吃”、“老街茶馆”和“超恒蛋糕屋”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制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分散到各自选择的角色区中活动后,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他们都会相互协商好玩法,分配好角色,深入到游戏角色中去,体验到角色游戏带来的快乐。
2、以幼儿为主体,积极开展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幼儿是游戏的主体”.首先教师要在角色游戏的指导过程中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意愿,利用游戏科学性、合理性地教育引导幼儿,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角色游戏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欢乐,是孩子成长的平台,它为孩子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自主性游戏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增强幼儿的归属感。在游戏体验中,幼儿学会了轮流、合作、分享、互助,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我们都知道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情绪是积极的、高涨的,他们对主题、情节、玩具、角色以及讲评上都有他们发自内心的理解和主张。当你问起他们为什么没这样而不是那样时,他们常常会头头是道地向你诉说一大堆理由。然而在游戏中幼儿也需要教师的参与,需要老师成为他们共同游戏的朋友,或者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作为老师,如果在这方面顺应了孩子的需求,整个角色游戏就会变得相当活跃。这样,游戏就变成了幼儿表达情感、反映思想、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
3、以幼儿的表现为基点,大力推进游戏评价
在幼儿游戏时,教师以游戏同伴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去,潜移默化地教给孩子交往时应有的语言,态度,表情,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当幼儿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合作学习或游戏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 “你们俩配合得真好!”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 “你可以去帮他一起搭。”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湖北省宜昌市幼儿园 龚薇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以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前提,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的神秘世界,在好奇、好问、思考、实践、质疑的过程中获取丰富的知识体验。那么,什么是孩子最感兴趣的呢?各种各样的游戏时孩子最感兴趣的,以游戏为基础,借助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对数学产生兴趣,进而爱上数学,愿意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对学前儿童来说是抽象的、枯燥的,而游戏能够使幼儿自发地应用数学,获得有益的经验。开展游戏进行数学教育时,我认为应注意:
1、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游戏;
2、游戏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3、多种游戏的相互渗透。
一、设计游戏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
以往教学中,有的教师在一个数学活动中设计很多游戏,一位中央就可以让孩子对数学感兴趣。其实并非是这样,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一定的目标性,整个教学环节也应该是围绕目标设计的,不可否认游戏可以帮助教室实现目标,但盲目的将一个个不相关的游戏堆砌在一起,孩子的确玩得起劲,但他们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体验吗?如大班数学活动“二次分类”中,我围绕“图形二次分类”设计了分层性游戏“看谁分得快”:其一,让幼儿分别根据图形和颜色进行一次分类,让幼儿能熟练的根据特征分类,满足全体幼儿的分类需求。其二,在一次分类的基础上加深难度,让幼儿分别根据相同图形的不同颜色和根据相同颜色的不同图形进行二次分类,还在分类时既要兼顾图形又要兼顾颜色,分类速度就自然产生了先后的变化,不同孩子在这一环节上也分别体验了分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这样一个普通的竞赛性游戏,由于目标不一样,让游戏充分发挥了其趣味性,让孩子在获得初步成功后有再次挑战的欲望和兴趣,最终获得更大成功的体验,将分类的知识点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轻松掌握了,充分体现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的宗旨。
二、游戏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发展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设计游戏时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数一数”游戏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其目标是不一样的,如小班幼儿在这类游戏中,要求能根据提供的实物进行一一点数,并能在成人的帮助、引导下说出总数,幼儿独立说出总数有一定难度;中班幼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点数,能独立说出总数;大班幼儿发展到可以默数,并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数数,即按群计数、找规律数数等等,更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总数。由此可以说明,孩子的年龄不一样,游戏的目标也应该不一样,要尊重胡子的个体差异,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开展数学活动,既不能填鸭,又不能拔苗助长,要关注的是促进孩子自身水平的提高。又如“分类”游戏,对于不同年龄段其游戏规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小班只能根据单一特征分类,即按物体颜色或大小、形状(2—3种以内)分类;中班开始按物体的2—3个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例“分水果”游戏中,要求幼儿将水果按不同种类(3—4种)分类,再按数量的多少排序,从中幼儿可获得两种体验:即一是区分水果的体验;二是按不同水果数量排序的体验,难度相对于小班幼儿明显增强了。大班的分类游戏不仅仅局限在一次分类上,扩展为二次分类,分类的要求更加复杂、细化,这类游戏只适合年龄大一些和已具有一定分类知识经验的幼儿。通过上述两个例子,可以发现游戏设计与幼儿年龄差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受生活环境、教育背景影响,也直接影响游戏的设计。
根据幼儿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接触社会的机会不一样,家庭重视早期教育的程度不一样,相同的游戏也能使同龄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现,甚至会出现幼儿有超越年龄阶段的发展。例如小班“数一数”游戏中,A组幼儿根据实物能很快进行点数,并准确说出总数;B组幼儿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点数,但不能说出总数。对于这两种不同表现的孩子做了一个调查发现:A组孩子的早期教育很及时,家长经常和孩子一起玩数数游戏;而B组孩子长期由老人照顾,家长没有关注幼儿早期智力的开发。那么,针对这一情况,在设计游戏时,我们要同时满足A、B两组孩子游戏需要的基础上,既要保证B组孩子能从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要适当加深游戏的难度,促进A组孩子积极参与游戏的兴趣。例“水果店”游戏由两个环节构成,一是分水果,幼儿在一定时间里根据水果的不同种类分类,满足全体孩子体验分类的乐趣;二是制作果篮,这一环节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制作单一品种的果篮和多品种的果篮。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可以体验包装的乐趣;对于能力强的孩子,不仅可以体验包装的乐趣,还可以尝试创新,丰富自己的果篮,增加了参加游戏的兴趣,充分体现了游戏与幼儿个体差异的关系。
三、多种游戏在数学活动中的相互渗透
游戏的种类很丰富,如果能将多种游戏运用于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数学对于幼儿来说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了。角色游戏“自选超市”,孩子们在摆放商品时既认识了不同的商品,也学会了对不同的商品进行分类、标价;在购物中,既认识了货币,又学会了使用货币。整个游戏让孩子在玩中轻松地掌握了有关分类、货币换算、加减运算等方面的数学知识,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同时也促进了同伴间的交往。对答歌游戏“碰碰球”,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帮助幼儿轻松的学习数的分解和组成,游戏中要求师生手口一致的一问一答,如老师问“6球6球我出2球,你出几球?”,幼儿答“6球6球你出2球,我出4球”……这类游戏以有趣的韵律儿歌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孩子们能很快的跟随韵律去游戏,在游戏中既培养了孩子的韵律,又掌握了一定数学知识。又如,经典的音乐游戏“抢椅子”,当她用于数学活动时,孩子们根据手中的号牌在音乐结束时快速的对号入座,既学习了数字一一对应,又训练了孩子们灵活的反应能力。情境性游戏“在公园里有3只红蝴蝶翩翩起舞,又飞来了4只美丽的黄蝴蝶,现在一共有多少只蝴蝶在跳舞呢?”,孩子们在观看表演时,既感受了美的意境,了解了什么事应用题,又学习了加法,还尝试了口编应用题,这样将数学知识融入情景的教学方式怎么能不受孩子们喜爱呢……游戏的种类很多,智力游戏、竞赛游戏、结构游戏等等,只要老师们有效的将各种游戏融入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之中,你们会发现教幼儿学数学其实并不难。
一、目前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而目前, 大多数幼儿园面临班生数多的问题, 给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制约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目标与幼儿需要的结合不够紧密。教师对教学活动核心目标把握不准, 进而对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出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把握和内容的主次分不清的情况。在教育活动中幼儿吸收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够、教学环节的进度控制得不好、驾驭课堂能力差等等。如在科学教育活动《鸡蛋浮起来》的实验中, 教师急于让幼儿说出实验结果, 而忽视了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这些问题都是经常出现的, 这样就会影响整个活动的教育效果。
2.对教材研究不透彻。教师的备课要备教材、备教学设计、备问题、备教具学具, 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备幼儿, 备幼儿的前期经验, 备幼儿对问题的反应会是什么等。不备幼儿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上课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 只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新颖性, 不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年龄特点, 忽视活动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中出现了“小学化”的现象。《幼儿园的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材选择要考虑是否适于本班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否适于本地区的资源、文化特点。只有灵活、创造性地选择教材, 分析教材, 才能提高自己组织教学的能力。
3.对幼儿缺少关爱、重教书轻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关注教学环节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活动中, 教师经常提出问题后没给幼儿思考和回答的时间, 也不关注幼儿的回答是什么, 只是按照自己的环节设计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不能灵活地追随幼儿的表现, 顺势提出引导的问题, 将幼儿的思维转入到自己的教学活动环节中。缺乏关注、接纳幼儿不同意见、探究方式和发现, 没有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问题, 没有尊重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性。
二、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育教学质量是幼儿教育工作的生命线, 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幼儿教师, 老师整体素质、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 如何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专业成长环境, 是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辛勤的园丁, 他的职业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幼儿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 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了解相关法律, 如《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 洁身自好、在职守法、团结互助、认真教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准确了解自己教学方向, 给自己制定一份详细的规划, 积极向上地引导幼儿, 告诉幼儿哪些是可以做的, 哪些是不可以做的, 不要把社会不良风气带进课堂, 给幼儿带来消极影响, 让幼儿对不必要的事情产生过多的兴趣。作为幼儿教师, 一言一行很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面对孩子时, 我们要有积极向上的青春、斗志昂扬的信念、坚定不移的决心, 不怕苦不怕累, 积极勇敢, 为孩子树立更多的信心, 保持良好的心态。
2.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 修行靠个人。”而作为幼儿教师, 孩子的启蒙教师, 更要把孩子的“门”领对了, 让孩子今后可以自己走下去。“讲授在课堂, 功夫在门外。”幼儿教师更应该在上课前将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合理地安排一些情景教学, 教师准备些用到的道具, 更加方便让幼儿自由地发挥。例如:在“帮助小白兔”的主题活动中, 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在活动的期间, 通过帮助小盲兔, 激发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品质, 培养幼儿具有爱心和同情心, 同时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活动开始后, 教师将幼儿带入活动场地, 让他们站在“大森林”中, 亲身地体验, 并且积极地参与。接着, 设计一些能够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情景, 如:小盲兔寻找回家的路, 表演过后让幼儿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幼儿带上墨镜, 体验小盲兔的真实感受。教师在孩子进入故事中后, 开始声情并茂地讲解小盲兔的故事;幼儿为小盲兔设计回家使需要的道具等。整个教育的过程, 链接有序, 环环相扣。设计时, 有静有动、时快时慢。让幼儿的注意力紧紧地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走下去, 活跃幼儿的思维, 让幼儿从上课开始就保持愉快的心情。在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灵活地运用讲故事、谈话、游戏、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 引导幼儿语言表述、角色扮演、开拓思维, 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关注幼儿, 了解幼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活泼好动的幼儿, 幼儿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幼儿, 了解幼儿内心所想, 积极引导, 告诉幼儿怎样做是对的,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急躁, 耐心地引导, 不能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教学应该因人而异, 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幼儿认知的特点, 因材施教, 慢慢地引导, 才可以取得好的教学成果, 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幼儿教师在集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要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 要注意随时与幼儿保持互动;要促进幼儿同伴间的互动与交流, 教师要以关怀、尊重、接纳的态度与每个幼儿交往, 关系热爱每个幼儿;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问题、困难与需要, 并及时给予适宜的支持和引导, 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幼儿园教研工作是以教师为主体,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首先,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 为教师提供学研互动平台。倡导教师人人参与的互动式教研, 以教研组成员走进课堂, 教师走进教研活动中心的形式, 在年段教研时教师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或急需解决的问题, 总结提炼成专题研讨, 如:大班年段———评价环节是否必要?怎样组织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作用?中班年段———怎样使活跃课堂与良好常规相一致?当孩子处于兴奋状态时, 教师应如何更好地进行调控?小班年段———在主题活动中如何收集资料?如何体现资料的价值?等专题活动。开展教师自身的教研, 同伴互动的教研, 教师与教研组互动的教研, 从而激发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其次, 充分利用互相听课的形式, 有效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采用听课、评课的方式, 有效地落实教育研究工作,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如:要求教师要坚持经常性下班级互相听课, 听完课后开课教师要说明本活动的设计意图和教学思路, 听课教师要依据设计者的意图和自己对本活动的理解, 让听课老师互相对话交流, 只有在交流中才会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 更能取长补短。又如, 每学期由教研组针对本园的实际和教师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 确定教研专题, 以举行“人人一堂公开课”和“一课多研”的形式, 鼓励教师大胆尝试, 尊重教师教育个性的成长, 在评课中, 鼓励教师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敢于提出质疑的困惑, 为教师营造自主、宽松的教研氛围, 使教师的各种观点在激情碰撞, 迸发出教育行为的思想火花, 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的教研平台, 为老师的可持续发展务实根基。
教师是其自身教学能力发展的主体, 只有教师具有不断学习的动机和需求, 并且付诸行动, 不断地自我学习, 主动参与、实践, 并且在不断的实践中自我反思、分析、总结, 才有可能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发展, 成为幼儿教育事业的推动者。
摘要:幼儿教师是我国未来人才培养的基础, 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首先培育的目标, 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的是我国下一代如何发展我国未来经济。因此, 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水平, 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容易存在的问题, 大多都是教学目标与幼儿需要的结合不够紧密;对教材研究不透彻;对幼儿缺少关爱、重教书轻育人。本文主要讲述提高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关注幼儿, 了解幼儿;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等等。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能力,有效途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龚艳冰.高校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因素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0, 33 (2) :61-63.
[2]韩同伟, 孙保苍.提高幼儿教师教学课程能力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20 (4) :68-70.
[3]徐振贤, 徐玉清, 姚成郡,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J].石油教育, 2000, 95 (4) :18-21.
[4]孙彩霞, 沈为民, 提高幼儿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讲课比赛[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0, (3) :65-66.
[5]赵菊珊, 马建离.高校幼儿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竞赛[J].中国大学教学, 2008, (1) :58-61.
关键词: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143-01
语言是人与人相互交流沟通的工具。而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来说,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同时,幼儿对语言的掌握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整体智力发育。因此,在幼儿教育中,要利用身边一切条件,创造适合锻炼语言的环境,激发幼儿说的欲望,使幼儿在想说并敢说、会说中发展语言能力。无论在家还是幼儿园,语言都是与别人交流、交往的前提,无论是表达需求,还是锻炼思维,语言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幼儿时期怎样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环境
陈鹤琴曾说过:“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也就是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可以使幼儿口语能力在游戏和交往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对幼儿说的话必须是清晰易懂、精确的、连贯的和规范的,为了使幼儿掌握更多口语词汇,教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样可以为幼儿提供“演讲的舞台”,也可以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利用游戏激发幼儿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情。特别在“娃娃家”的游戏中,扮演妈妈角色的幼儿,会尽力模仿妈妈温柔的语调说话,会体贴的照顾孩子,还会友好地与周围人交往,这样幼儿的口语能力就会在游戏中自然地得到实际的锻炼和运用。总之,为了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应积极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良好环境。
二、注重日常交流,发展幼儿的连贯语言
在日常生活及课堂教学中,对幼儿口语能力的培养应做到设问恰当,要尽量少用直接提问,如“故事中讲了几个小动物”,避免幼儿用“4个”之类的简短的说来话语来回答,对幼儿的提问应该是发散性的,具有启发性的。比如教师在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时,教师应该避免提出“猪妈妈有几个孩子”这样的提问,而应问“三只小猪叫什么名字”、“三只小猪分别盖了什么样的房子”。这样幼儿在回答时就会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要恰当的设问。前苏联的阿瓦涅索娃指出:“幼儿的连贯语言,是教儿童本族语言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需要,因此有效的方法对儿童进行专门的语言训练很重要。语言能力的掌握对幼儿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是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三、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随机教育
1、通过户外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开始玩户外游戏时,我们可以先请孩子说出幼儿园中各种玩具的名称,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玩具,也可以进一步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喜欢它们。
2、散步时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散步时教师启发幼儿讲述观察到的事物和现象,鼓励他们发问。如春天来的时候,利用散步的机会让幼儿观察树木、小草的变化,幼儿说的同时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引导幼儿学会新词、新诗、新歌,这样就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
3、注重日常谈话,加强个别指导
由于幼儿的性格各不相同,对沉默寡言的幼儿,我们应把他们安置在自己的周围,用和蔼的态度多和他们说话。这样,这种性格的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后,渐渐地就会对周围的环境、教师、同伴产生兴趣,也就会有想说话的激情。这要求教师抓住时机,激发幼儿的说话兴趣。
4、图书角的妙用
图书角是幼儿最喜欢去的地方,幼儿经常主动去图书角看自己喜爱的书籍,由于幼儿模仿性强,往往喜欢看与别人相同的书,这时就会发生争夺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幼儿想办法与人商量,如:我看看你的好吗?或咱们一起看好吗?再或者你看完了给我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培养幼儿与人交往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另外,在幼儿看书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和鼓励幼儿互相谈论和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而且可以使幼儿更正确、深入地体会书中内容。
5、将语言教育渗透于其他各个领域教育活动之中
幼儿的语言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等其他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渗透各个学科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口语的发展提供条件。在歌曲教学中,幼儿在优美旋律伴奏下,唱着充满韵律情感的歌词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如小班教《春天的图画》,在欣赏完歌曲之后让幼儿描述歌中描写的春天,还可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春天景色,通过说唱结合,培养幼儿说的能力。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他们的言语直接受家长的影响和暗示。因此。家长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不仅要在幼儿园加强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幼儿家长中广泛进行宣传,并利用多种方法。引导家长注重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争取家园共同配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每周进行一次亲子语言游戏活动,围绕课题计划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让家长共同参与,既了解我们教学的具体过程,又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配合,帮助幼儿在家复习巩固,同时鼓励家长每天与幼儿交谈15至20分鐘,既能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又能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和加强亲子沟通,使家长重视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促使家长能步调一致地与幼儿园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培养。
总之,幼儿语言的发展,是在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由于语言教育在个体素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充分重视,创造环境,让孩子有说的机会,培养语言习惯,使他们乐于表达,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律,循序渐进,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艳玲. 如何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研究[J]. 文教资料, 编辑部邮箱 , 2013年13期
[2] 孙程程. 探讨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方法与重点[J]. 学周刊,2015年25期
如今,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旨在提高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努力使学生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好学生。而在学习方面,素质教育更加重视的是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率,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弊端。本文主要论述中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策略。从学习前、学习中以及学习后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反思形式以及反思的方法等等,旨在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如何才能够指导学生完成反思性教学内容,并对当前正在进行的英语反思性教学内容提出适当的建议,填补当前反思性教学方面的漏洞,使得未来的反思性教学能够进行的更加顺利!
关键词:
中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策略
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坚持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作为进行反思性学习直接受益者的中学生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学会自己自主地去学习英语,包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知道自己英语方面的不足,加强练习,并能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调整,进而使得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清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这样的反思性能力不仅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对于自己性格品质的养成以及未来的工作方面都有很好的督促作用,让自己变成更好的自己。接下来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进行中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中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现状和成因
(一)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的情况十分不佳
目前学生们对于反思性教学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具体的实施行为也没有反思性行为的具体实施过程。虽然现在老师们都会要求学生们备上错题集,要求学生们把错题都写到错题集上,但是大多数学生都是随大流的写着错题集,甚至连错误的原因都不分析,比如说是状语错误,主谓语错误,或者是其他的错误统统都不按照错误类型划分,完全是为了应付老师。只有少数而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整理错题集,记住所犯过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些人已经符合了进行反思性学习的前提条件。然而还是有一些学生反思性学习的状况十分的不理想,具体表现在:
(1)许多学生并不重视学习的策略,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下课之后也只是将书本一合,就不再复习了,对于学习的反思认识不够,缺乏对于反思性学习的认识,甚至根本不对所学过的内容进行反思。
(2)反思性内容不清楚,对于自己所要反思什么无从下手,也不知道从那方面开始进行反思。
(3)没有具体确定的反思性方法,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走,不知道最适合自己的反思性的方法,缺乏反思技能。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迫切地提高学生的反思意识,优化英语反思性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反思方法和技能是老师们对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任务。
(二)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情况不理想有很多种原因,但是也是同出一宗的,万变不离其中,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学生英语反思性学习情况不理想的原因,以便学生们可以以此为戒,勤勉之。
(1)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许多学生的自觉性很差,对于关于学习的事情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面,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更别提进行反思性学习了。具有自觉性,端正自己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进行反思性学习的重要因素。
(2)还有一类学生是知道自己在学习上的缺点,也知道自己在英语学习上面的短板是什么,也具备反思的意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就是没有行动,这就是在学习行为上的懒惰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即使意识到了自己在英语学习上犯的错误,但是也只是当时在脑子里记一下,而不会整理在一起,不愿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再往后的英语学习中这种错误会重复的出现,导致自己白白丢失不该丢掉的得分。除此之外在学习行为上也表现的不积极,不会运用成熟的思想方法去解决遇到的英语问题,被动的接受着老师布置的英语作业以及课后任务,在遇到学习方面的困难时不知道迎难而上,开口询问周边同学或者老师,而是知难而退,将问题扔在一旁,不再理会,自认为考试不会考到。再比如不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单词短语一直都是死记硬背,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进行反思性学习的锻炼,不然这样的性子将会带到未来的事业工作方面,会导致一事无成。
(3)教师方面的责任。虽然我国现在正在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不要太过注重考试结果,但是高考依然是通往美好未来的一座独木桥,所以现在老师为了学生的未来更加光明,通常更加的重视学生的分数,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耗时短暂的事情,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老师的精力也大多的放在考察学生的只是记忆程度以及应试考试的培养方面,一味地给学生们灌输更多的知识点和窍门,但是却不给与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和学习,很少要求学生进行反思。还有一点就是老师们可能也不知道如何督促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不能给与学生良好的建议,进而使得学生对于学习英语抱着一种无聊烦躁的心态,这样也会使得学生的反思性学习难以进行下去。
二、反思性学习能力研究的背景以及目的
目前国内有关反思性学习内容的研究正在逐渐的增多但仍然只是处在起步阶段,思想理论以及教学实践都很不完善和成熟,而且关于反思性学习的教学实践也很少,现在大多都是关注教师们如何进行反思行为,改进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更加的感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学生本身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反思性学习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可以使学生本身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可以使得学生具备反思自己的能力,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控、改正以及完善,提高学习效率,这也是学生学习最高的一种境界,而不是一枚的只知道学习而不知道反思自身的学习机器,这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目前我国的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研究有很大的不足,比如说理论过多,实践较少,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再比如说总是把反思性学习的重点放在老师的身上而不是学生的身上,诸如此类。
三、英语反思性学习的基本模型以及主要环节
由于在我国反思性学习能力的研究大多还只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真正成功的反思性的实践,所以也只能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而其中最全面,最便于实施的反思性学习的模型则是由元认知理论的代表人物弗拉维尔提出来的。元认知理论其实就是反思性学习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认知主体本身在进行认知的全过程之中,将自己作为认知的对象,不断的对自身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中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学生应该根据现阶段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来制定学习计划,包括英语方面的学习目标以及为了实现此目标而进行的努力、方法和策略,并预估最终的成果,给自己构思一个宏伟的蓝图。比如说这一阶段的计划主要是积累词汇量,并且能够更加熟练的应用,那么学生们也应该根据这个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一天记住若干个单词,并用该单词造句,熟练的了解掌握并应用。这是英语反思性学习的第一步,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有了目标才有了学习的`动力。
第二:实际控制。制定好了学习计划之后,在反思性学习之中最难的一部分也就开始了,在实际的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你要克服自身的各种毛病,比如说懒惰,拖延症,明日复明日的坏习惯等等,还需要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完善,发现不足并及时改正,调整相应的学习策略。一个人二十一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学习也是如此,把反思性学习变成自己的一个习惯,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坚持下去。
第三:检查结果。这是反思性学习成果的验收阶段,在这一阶段之中学生则需要对这些日子所指定的计划以及所践行的内容做一个完整的总结,检查自己的学习内容是否达到了预期,进行知识和方法的重构,在最后总结经验,提炼方法,优化提升等等。接下来若是没有什么问题则可以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接着重新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开始新的学习过程,如此反复循环下去。
第四:一旦在检查结果中发现了自己出现了很大的失误,则需要找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立即确定对策,进行补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学习策略,并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地调整自身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态度。等到感觉一切顺利的时候则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了。
在这个反思性学习的过程中一共包括三个主要内容,那就是反思心向,反思习惯以及反思策略,其中反思心向是反思性学习能够成功实施的最主要的前提,这需要将反思付诸于具体的学习工程中,提前认知到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提问欲望,善于自我评价,自我怀疑,对问题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探讨。而反思习惯则是在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包括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自我改进,这样的反思习惯是提高反思性学习能力的重要保障。反思策略则是在进行反思性学习能力过程中根据自己在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知识上存在的缺陷,来进行的针对性策略,比如说写错题集,写反思性日志等方法进行自我反思,拥有自我解决问题,调整学习方法的技能。这三个方面是反思性学习能够成功进行的重要条件,只有将这三个条件要运用到以上四个步骤之中,只有这样反思性学习才能够成功地完成。
四、反思性学习的应对策略
现在的中学生英语的学习教材为牛津英语,具有很强的语言实践性,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恩不仅可以在里面学习到很多的单词、短语以及知识点,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里面的对话,所以老师们也应该根据教材的特点,更详细、简单明了地为学生们进行讲述,帮助学生们进行反思性英语的学习。首先老师应该仔细观察班上的每个同学,找出他们在英语上的强项和弱项,找出他们在学习方面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说有的学生很聪明,但是却很懒,懒得反思,懒得整理错题集。再比如有的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积极或者是对于英语学习没有兴趣等等。将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都记下来,然后对症下药。老师们可以先提高学生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并引导他们找出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点以及弱点,毕竟反思性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老师们也只能在一旁加以督促。然后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为每个学生按照英语成绩,个人能力进行目标制定,督促他们进行英语学习,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们自主的进行英语学习,自主的去寻找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制定出与自己风格相符的学习计划,并在老师的监督之下开始实施,循序渐进,渐渐地学会主动思考,主动找老师请教,不再得过且过。而老师们在监督的过程中也可以提出自己指导性的意见,让学生们少走弯路,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强学生们的反思意识,让他们意识到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
结束语:
浅谈提高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平安中学 古国周
【摘 要】在农村初中教学中,体育课程是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锻炼学生体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转变教学方式,以多种形式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并通过教学的高效性、高效益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与提升。因此,学校应全面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使体育教学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从而有效的提高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
一、扎实的基础是“想要说”的前提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有些学生并不是不想说,而是不知该怎么说,用哪句话说。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词汇和句型,选择适合他们的内容进行训练,激发学生潜在的热情。学生对口语表达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对英语学习有所帮助,为了更好地交流,他们会要求自己拥有良好的基础;牢固的基础,又会帮助他们愉快地交流,可谓相辅相成。
二、合理的情境是“开口说”的基础
现行的新目标教材内容丰富新颖,但有许多情境和知识农村学生并不了解,因此,我选择了利用少量的时间学习课本内容,掌握必备词汇,使用多数时间进行学生熟悉的情境对话训练,如:如何制作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的过程……这样就会让学生利用基本句型进行自己熟悉的练习,使原本低迷的课堂生机勃勃。
三、充实的内容是“说得好”的条件
随着学生英语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在交际训练的同时,不仅仅凭借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不断丰富、充实教材内容,以保证学生能够完整地表达思想,不说“半截话”。如:在学习新目标七年级上第八单元(When is your birthday?)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时会提出“年份怎样表达”“年龄如何提问”等问题,我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加入句型和年份表达法,帮助学生构成完整的情境进行对话,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反复练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英语学习要成为一种技能性的学习,而不是刻板的知识性的学习”。这是我多年来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不停地修改,完善农村初中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创设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帮助学生在英语课堂的有限时间内积极主动地表达,师生努力共建一片轻松的英语乐园。
【浅谈提高幼儿绘画能力的有效途径】推荐阅读: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10-03
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06-04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11-14
如何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05-24
浅谈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07-11
如何有效提高托福阅读能力06-15
浅谈如何提高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