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小学三年级美术(通用8篇)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而对立体造型的感知由于起步较晚,稍有欠缺,尤其对物体的空间认识尚有不足,设计应用领域中的动手制作能力也有待加强。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由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部分组成。其中设计应用课占到60%以上,综合课也占了较大比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能力
三、教学目的任务:
1、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2、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它美术活动的区别。
3、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南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14、综合探索学习领域:采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册教材多部分是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设计、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
1、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五、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制定切实可行的的教学计划。
2、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3、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采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带领学生 探究美术学科的奥秘,可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
4、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习惯,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5、拓展教学思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6、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进行班级作业交流,增强竞争意识。
六、教学进度安排 1 古老的交通工具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 3 上学的路红绿灯下壮观的高架桥 6 汽车博览会 7 我们的地下世界 8 表情丰富的脸 9 休息的人
10我喜欢的运动‘ 11剪团花,巧装饰 12巧变虚形与实形 13大嘴巴纸玩偶 14春天的故事 15夏日凉风
16秋天的落叶 17冬日的乐趣 18“捉迷藏” 19小魔盒
(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 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 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 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 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 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 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 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 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 感受生活, 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 然后欣赏动画片,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 然后小组合作, 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 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 近处的什么大 (高) ?远处的什么小 (矮) ?然后让孩子们总结。 (同样大小的物体, 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 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 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 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 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 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 让孩子们欣赏, 教师引导, 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 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 能力反馈, 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 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 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 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 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 (绘画, 拼贴, 或两者结合) , 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 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 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 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 课后拓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理解并且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也就是透视现象。孩子们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规律,采用多种绘画形式(如剪贴、粘贴、拼贴、绘制)来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用欣赏学生生活中的透视照片导入新课,激发孩子们的绘画兴趣。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也可以通过动画片的欣赏,让孩子们了解怎么表示透视现象。最好通过各种绘画手段,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绘画快乐。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用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现象和透视规律。
教学方法:先让孩子们欣赏生活中关于透视的照片,然后欣赏动画片,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欲望,然后小组合作,通过拼贴作品的动手实践活动,来拓展孩子们的创作思路,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准备
生活照片、影像资料或课件、彩色纸、绘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能显示透视的生活照片,提问:孩子们观察这些景物有什么样的规律?教师引导,近处的什么大(高)?远处的什么小(矮)?然后让孩子们总结。(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比较大,距离我们远的看起来比较小,距离我们近的物体看起来在距离我们远的物体的前面。这就是一种透视现象,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的内容——前前后后。)
板书课题——前前后后
2.教师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等。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举例说明。
(二)探索新知
1.让孩子们欣赏动画片《热气球升空》。仔细观察如何表现气球的一前一后的关系,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进一步理解“近大远小”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前后关系的?
学生可能回答: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学生也可能回答: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2.教师出示有透视现象的学生作品,让孩子们欣赏,教师引导,从而再次拓宽孩子们的创作思路,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情感。
(三)能力反馈,动手实践
1.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
3.作业要求:用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前后关系的风景画。步骤要求:先想好内容,用彩色纸剪好相关景物,注意景物的前后遮挡关系。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后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多多鼓励孩子们自己创作。
4.绘画之前可以与学生探讨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
(四)作业点评
引导孩子们作品自评、互评,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绘画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总结: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今后一定要留意观察。
(五)课后拓展
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世界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
案教学设计
岭南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我的一天》教案教学设计 第16课 我的一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复习图画日记的创作要素。②认识以组画的形式表现的能用图画日记:③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2.过程与方法:①在记忆观察模仿想象中激发学习兴趣。②在自主学习中,解决“如何选择我在一天中经历的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③在创作中,尝试解决构图、粗细蔬密的线条的运用、图画日记的要素等问题。
3.情感:①学会选择、取舍、储存各种美好的记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记忆,能用线条和组画形式表现一天经历的趣事
教学难点:
能把事情发生时“我”与周围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等生动地表现出来。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创设情境:激发记忆和联想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①激发记忆思维。按时间顺序。②构图。三张画面中,小作者怎样安排“我”与周围的人物在画中的位置。③小作者是怎样运用线条表现“我”与周围的人物的表情、动态、环境。④小作者怎样以组画形式,表现图画日记“我的一天”。2.欣赏作品,激发构思、探讨表现手法。让学生能用语言说出自己一天的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设问提出要求:表现“一天”的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踩高跷、放风筝、养鸟等是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表现“一天”的神情、动态,描绘我跟周围的环境。4.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回忆一天中的两三件事,然后做动作,让同学猜“我”一天中的三件事。3.提供“早上、课间、课中”的学生作品,自主解决“如何选择我在一天经历的趣事、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4..小组活动:讨论:小作者分别选择了一天中的哪三件事?是最能抒发自己情感的事吗?讨论:小作者如何根据“我的一天”选择内容,组成三张画面。4.选择与构思。①选择。在我的一天中,选择什么时间、什么事情最能抒发自己的情感?②构思。怎样构图,才能突出主要人物、事件、运用什么线条表现?怎样处理好土画日记的四要素。
5.创作表现。①构图“按时间顺安排2——3幅画面,将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与环境的各个部分加以组织,并进行适当的配置。②画面线条处理:尝试处理画面的粗细疏密的线条,使画面更美丽。③思考表现:画面什么地方写上文字、天气、日期才合适、美观。作业布置:
能用线条和组合形式把我与周围人物的的神情、动态、环境等表现出来。巡视辅导: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讲评。结果:
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一课:《古代传说与科幻故事中的艺术》 第一课时:《古代传说中的艺术形象》 学习目标:
1.认识科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科幻人物形象。
3.了解科幻故事、科幻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4.辨别科幻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学习要点:
重点:认识著名科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难点:分析和描述科幻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
兴趣点:观看科幻故事的影视作品;以动作模仿科幻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收集机械人的图片和相关的实物模型或玩具。
3.准备相关题材的学生作业。
二、课堂导入
1.提问:你知道电影《帝国反击战》的内容吗?
2.播放电影中的经典片段。
3.启发:这部电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对电影中的哪个角色印象最深?它有哪些特征能说出了吗?与
你们最熟悉的形象有何区别?
4.引导:还有更多关于科幻形象的知识,这节课大家共同来深入了解。
三、课堂发展
1.让学生欣赏和阅读教材图片,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发现:这些科幻故事中的艺术形象从造型上,大概可划分为几种类型?其艺术形象特点、功能、结构如何?
2.引导学生思考书的科幻形象带有哪些现实中确实存在的要素,哪些是未来想象中的要素。
3.教师举例把任意四样东西给予学生想象。举例:苹果、鸟的嘴巴、灯泡、轮子。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以及构思。
4.讲述有关的科学知识,要根据造型的种类及其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设计表现,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方法,启发学生运用地球生物的虚实对比与组合、拼接的方法构成新造型。
四、反思评价
1.设计的艺术形象是否有科幻的特点?
2.作品的功能是否清晰、明显合理。
3.作品的外观设计是否美观?
4.能为所设计的作品取名字吗?
5.能把所设计的作品编成一个科幻故事吗? 第二课时:《科幻故事中的艺术形象》 学习目标:
1.认识科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 2.能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喜欢的科幻人物形象。3.了解科幻故事、科幻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4.辨别科幻故事中的善、恶、忠、奸等角色,追求真、善、美的健康情感。学习要点:
重点:认识著名科幻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他们的造型特点和服饰特征。难点:分析和描述科幻艺术形象的造型特点。
兴趣点:观看科幻故事的影视作品:以动作模仿科幻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
2.收集机械人的图片和相关的实物模型或玩具。3.准备相关题材的学生作业。
二、课堂导入
1.提问:你知道电影《帝国反击战》的内容吗? 2.播放电影中的经典片段。
3.启发:这部电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对电影中的哪个角色印象最深?它有哪些特征能说出了吗?
你们最熟悉的形象有何区别?
4.引导:还有更多关于科幻形象的知识,这节课大家共同来深入了解。
三、课堂发展
1.让学生欣赏和阅读教材图片,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与发现:这些科幻故事中的艺术形象从造型上,大概可划分为几种类型?其艺术形象特点、功能、结构如何?
2.引导学生思考书的科幻形象带有哪些现实中确实存在的要素,哪些是未来想象中的要素。
3.教师举例把任意四样东西给予学生想象。举例:苹果、鸟的嘴巴、灯泡、轮子。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以及构思。
4.讲述有关的科学知识,要根据造型的种类及其与众不同的特征进行设计表现,使学生掌握设计的要点以及方法,启发学生运用地球生物的虚实对比与组合、拼接的方法构成新造型。
四、反思评价
1.设计的艺术形象是否有科幻的特点? 2.作品的功能是否清晰、明显合理。3.作品的外观设计是否美观? 4.能为所设计的作品取名字吗?
5.能把所设计的作品编成一个科幻故事吗?
第二课:《穿越时空隧道》 第一课时:《回到古代》 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车船、服饰等造型特点; 能将不同时期的人物和景物并置,构成一幅画面。
收集资料:观察发现某个时期的建筑、车船、服饰的造型特点; 能与同学相互分享“时空之旅”的小故事; 教学要点:
重点:观赏古老遗迹与珍贵文物中的造型细节特征:构思自己走进古代的故事想象画。
难点:如何把自己的角色形象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中。
兴趣点:现实与超现实并置,能带给学生奇特的体验:互讲自编科幻小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查阅古代建筑、车船、服饰等造型资 2.准备《兵马俑》简笔示意图;
二、导入课题
1.检查学生收集到的图片资料,2.引导学生说—说图片的内容。
图中有什么人物或景物?他们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属于哪个朝代?
3.如果有相同年代的图片,教师可以向全班学生展示,分析其共同特征; 4.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朝代事情,并回答最喜欢回到哪个朝代。5.再次引导学生构思一个故事,如果回到过去.自己会做什么。
6.如果能将这些有趣的情景描绘出来一定很新奇,出示课题,准备讲述新课。
三、欣赏交流,提示方法
1.引导学生欣赏教材(兵马俑)图片,参考范例导赏,从年代、人物相貌、服装等方面提出观察点。
2.教师出示绘制好的兵马俑简笔画,提示描绘要点,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请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的作品,分析这些作品在绘画构思上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例如:古代人在做什么? “我”在做什么?“我们”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4.教师出示绘制好的一张古代人物读书作品,作品中留出一个位置,创设一个情境,问学生可以添加什么人物,随后启发学生描述准备画进去的人物的服装和动态。
5.教师小结描绘的创作方法:构思故事情节——画出作业草图——“我”在做什么——最后画出古代人
四创作实践,感受乐趣 1.提出创作要求
参考图片资料,简单描绘出某个时期的人物或景物,把自己的形象也画进去,组成一幅作品。
2.教师随堂辅导学生作画时,提示“自己”的角色和画面细节的表达。五展示评价
组织一场作品发表活动,让学生在作品展示中交流与评价。1.以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式,组织交流。
2.教师总评,表扬构思奇特的作品,点评作品的不足之处。第二课时:《梦幻未来世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生活的变化,激发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学习要点:
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运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致问候
二、引导发现,欣赏导入
1、师:现在是2015年了,我们身边的科技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手 机、汽车、互联网的普及,同学们,你们幻想过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吗?
2、师:播放视屏
师: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看、交流、欣赏、引发学生的联想
板书:梦幻未来世界
三、探究阶段:(欣赏绘画作品)
这些漂亮的建筑美轮美奂,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起欣赏一下其他同学对未来的想法吧!交流欣赏。
四、故事编创,绘画实践
怎么表现主题?或描绘故事的哪个情节? 画面中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主要的? 第三课时:《我们的“太空基地”》 学习目标:
1.学会欣赏太空基地科幻画和图片;
2.学会太空基地内务部分的立体造型设计和制作;
3.学会选择综合材料,并正确使用剪刀、圆规、裁纸刀、黏合剂等工具、4.对表现太空薹地有强烈的兴趣;喜欢选择新的材料制作表现作品。学习要点:
重点:学习基本的立体造型设计步骤和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根据草图构思造型奇特的太空基地。
兴趣点:暗室情景创设。太空神秘游和造型奇特的作品欣赏评价活动。
作业要求:独立设计制作太空基地内的居住地或工作的一件设施。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课题导入
1.以教室作为暗室(拉上窗帘、关上灯),在射灯的照射下,播放电子合成音乐作气氛渲染,教师引导学生,坐上“宇宙飞船”进行神秘的太空游。2.播放宇宙飞船升空的影片:离月球越来越近,离地球越来越远,逐渐变成一个蓝色的星球,这时太空一片漆黑,只有遥远之处有微弱的星光。3.图片展示:出现各种陨石、行星和星云,最后来到一大片星云上。这个巨大的星云原来是—个宇宙岛。
4.主题引入:我们就在这个宇宙岛上建立设想(未来的)太空地。
二、讨论交流、提示方法
1.图片欣赏:如何建立一个充满高科技含量的基地?我们来欣赏教材中的火星基地和月球基地,看有什么感受。
2.引导学生描述所看到的情景。
3.分析太空基地的结构。
(1)用途:居住、工作;
(2)功能:交通、通讯、能源。
4.分小组讨论准备建立何种基地。(火星太空基地、月球基地、海王星基地、银河基地„„)
5.根据构思,用素描和草图整理想象的太空基地。
6.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三、手工制作、实践活动
1.按照构思好的形状和区域,分工完成太空基地的各部分模型。
制作时,指导学生先完成大的部分(如大的外形、建筑物、塔楼、飞行器等)。
2.用新的材料来制作(如荧光颜料涂色模型,可产生神秘感)。
(1)根据太空基地的特点涂上颜色,使色彩具有装饰效果;
(2)在暗室里用射灯检验,观察上色的作品是否效果良好,然后继续完成。
3.学生使用剪刀、圆规、裁纸刀、黏合剂时,必须做好安全和使用指导。
四、作品展示、欣赏评价
1.在暗室中,配上射灯和电子合成音乐,黑板上布置闪烁的灯光和宇宙图片。
2.各小组布置摆放制作好的太空基地立体模型进行欣赏观摩会。
3.各小组推举一名发言人,由发言人带领介绍本小组的作品特色。4.其他小组可以针对展示小组的制作、构思等提问与评价。
第三课:《夸张有趣的艺术》
第一课时:《我们的“爱牙日”》 学习目标:
1.激发绘画兴趣,感受绘画乐趣;通过绘画练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2.体验刷牙的乐趣,把刷牙时的有趣样子表现出来。3.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教学过程
一、启发诱导 体验感悟
1.播放牙刷广告片,感悟广告词:“我的牙是什么颜色的?”“米色、珍珠色„„”展露本课学习内容:刷牙。
2.引导学生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点,出示事物感知其摸样特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本课一开始便用一些儿童喜闻乐见的广告片导入 新课,学生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及时抓住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目的。)
二、情景诱导 激活思维
1.结合儿歌、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急性刷牙表演,让学生拿着自制的牙刷、杯子,一起表刷牙歌,说一说刷牙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教师给予及时表扬。2.运用小组比赛形式试着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深刻感受刷牙时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欣赏刷牙的美感。
3.通过一些蛀牙案例,扮牙医查蛀牙纠正刷牙动作,进行良好的卫生教育。
(这种把实物、表演等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探究、发现、体捂到了刷牙时的乐趣,而且得到了感知觉的体验和满足,了解了刷牙的正确姿势,为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更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激活了创造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为创作积累了更丰富多彩的绘画素材。)
三、欣赏感悟 想象创新
1.教师出示柯达胶卷广告,说一说广告中的小朋友挤牙膏时的有趣情景,并启发大胆想象,引导观察、思考,鼓励他们大胆的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给予及时鼓励。
2.引导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绘画作品,体验作品创作特色,启发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想象创作。(这样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交往能力,又显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发展了思考能力,在合作中解决了问题,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
3.引导学生回忆刷牙时的有趣动作和趣事,教师给予及时的建议和肯定。4.学生根据个人喜好用画笔进行自由创作,同时播放儿童歌曲《刷牙歌》,激活创作思维。
5.教师巡视,给予及时鼓励及改进建议、提示。
(创作过程中,《刷牙歌》的播放,使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轻松、愉悦、平静,更给学生的创造思维添上了想象的翅膀。)
四评价促进 升华兴趣
1.教师鼓励学生谁先画好,就把谁的作品贴到预先设置的展区。2.引导学生大胆介绍自己作品的有趣场面,教师及时鼓励、点拨和表扬。3.引导学生评一评同桌学生的作品,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的自信心。
(结合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欣赏作品,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这样可有效的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了评价能力,更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自主性,也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升华了兴趣,增长了自信。)
4.全课总结,课后延伸:请学生把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对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进行爱牙护牙宣传活动。第二课时:《名人漫画》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夸张,以线描或其他形式绘制人物漫画。2.通过观察、尝试、体验,在漫画创作中领会漫画的特点与表现手法。3.通过描绘和探讨,激发学生关注名人背舌的故事,感受名人的奋斗精神和人格魅力。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运用简练的线条手绘夸张的肖像漫画的表现方法。难点:如何找出名人形象的突出特征并把握其夸张的程度。作业要求:能用线条画出一个名人的漫画形象。教学过程:
1、观察与发现——人物肖像的采访 ①猜一猜:他是谁?(爱因斯坦)②说一说:你知道他有哪些发明创造吗? ③看一看:哪些外貌特征夸张了?
2、思考与构思——漫画家是怎么想的。
①说一说:肖像漫画的美感在哪里?漫画家是怎么构思的? ②想一想:夸张哪些外貌特征是最有趣的?怎样体现名人的个性和职业特点?
3、尝试与体验——我也来当漫画家,①说一说:我要画哪位名人?
②想一想:我该夸张这位名人的哪些外貌特征? ③画一画:我也来当漫画家,运用我喜欢的表现手法,画出有趣的名人漫画。
4、评价与交流——看谁画得夸张幽默。
第四课:《快乐的小鸟天堂》 第一课时:《展翅的小鸟》 教学目标:
1.懂得制作传动装置。
2.用夸张装饰的手法设计小鸟造型。3.在观察讨论中了解制作传动装置的原理; 4.培养爱护鸟类的人文情感和科技意识。教学要点:
重点:了解“爱鸟周”及“小燕车”等相关知识。难点:掌握传动装置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兴趣点:民间活动玩具的收集与观赏;小鸟玩具作品的展示与娱乐表演活动;
观察点:小燕车的色彩对比与色块、色点的搭配;小燕车的造型结构特征。作业要求:制作出一只能拍动翅膀的小鸟玩具。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与发现:
1.观看鸟类的生活片断,了解鸟类的生存状态
2.交流与分享课前收集的鸟类资料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形态分析,找出基本特征,3.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猜一猜这是什么鸟。活动二:尝试与探索:
1.玩一玩:通过实物范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滑轮是如何带动翅膀的拍动的。
2.比一比:通过两组实物范例的分析与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出滑轮能平稳走动和小鸟翅膀能自如拍动的制作技巧。
3.教师针对制作的难点进行现场示范。
4.欣赏学生作品,构思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
5.巧妙运用材料,进行创作练习。活动三:分享与评价:
提出评价目标:一是作品的外形美和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美,二是了解保护环境与爱护鸟类的重要性。各小组展示制作成果,共享娱乐活动的乐趣。第二课时:《会打鼓的鸟》 学习目标:
1.学习民间玩具的造型与质朴装饰用色表现手法; 2.在合作创作中.探索打鼓鸟的整体设计方案; 3.爱护鸟类.保持生态平衡; 教学要点:
重点:懂得运用能量互换原理,利用传动装置制作出会打鼓的小鸟。
难点:合作探究,学会看图制作,有效提高创作水平。
兴趣点:制作出会发出声音的小鸟。
观察点:关注发声玩具的鼓面与鼓架的组合成型特点。
作业要求:能制作出一只会打鼓的小鸟玩具。教学过程:
活动一:分享、讨沦:
(1)看一看:欣赏课本中提供的摇鼓图片。哪个摇鼓最有趣?为什么?哪个摇鼓最美?为什么?
(2)说一说:你了解的民间玩具——摇鼓有汁么特点和历史?
活动二:尝试、探索:
(1)看一看、议一议:观看制作打鼓鸟的步骤,书上介绍的方法能看懂吗?不懂的地方与同学探讨一下。
(2)说一说:哪些部分比较难解决?你想到用什么方法解决吗?
活动三:创作、表现:
(1)小组讨沦:准备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鸟的造型?
(2)做一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动手制作打鼓鸟。围绕打鼓鸟的装饰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教师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
(3)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活动四:展示、评价。
比一比:进行作品展示交流,比一比谁的打鼓鸟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清脆,谁的打鼓鸟转动得最畅顺,谁的打鼓鸟造型最简练美观。第三课时:《会跳舞的鸟》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小鸟的基本结构、外形与动态特征; 2.通过对图片的对比分学习抓住不同鸟类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利用废弃物品的良好习惯; 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提线木偶的制作原理,并能准确地把握各种小鸟的外形特征进行创作表现。
难点:如何根据不同小鸟的外形与动态特征选择合适的表现材料。
兴趣点:制作出外形生动,活动自如的提线小鸟玩具,并组织作品展示与表演的交流活动。
观察点:感受提线小鸟的脖子与羽毛材质的造型效果及活动性能。
作业要求:能制作出一只会跳舞的提线小鸟。教学设计:
1.活动一:分享、讨论、①看一看:欣赏提线木偶戏。
②说一说:你认为提线木偶戏有趣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2.活动二:尝试、探索:
(1)看一看、议一议:欣赏课本中两组图片(鸵鸟、白鹤、学生作品)。图片中的鸟,外形、颜色、动作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材料表现它的外形特征?
(2)选一选:利用教师给出的废旧材料,根据它们的形状、颜色,想一想应如何利用在设计中?
(3)看一看、说一说:仔细阅读制作步骤图,你认为提线小鸟应分为几个制作部分?
(4)玩一玩:尝试摆弄一个示范作品。
(5)说一说:提线小鸟为什么会动?是怎样制作的?
活动三:创作、表现。
(1)小组讨论:准备用什么材料,如何设计鸟的造型?
(2)做一做:动手制作提线小鸟。围绕提线小鸟的外形、颜色、动作,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3)说一说: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4.活动四:展示.评价。
比一比:进行作品展示,组织一场提线小鸟的表演。
第五课:《小小旅行家》 第一课时:《神州大地之旅》 学习目标:
1.能用恰当的语言对神州大地著名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作出口头描述,说出起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2.对比中国画这一艺术形式与自然实景,发现其相同和不同的地方。3.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活动过程:
(一)课堂发展,欣赏感受
活动一:挑选旅行团(选择探究主题)。
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教师和小博士设计了两条旅行路线,分为“人文景观团”和“自然景观团”两个旅行团,学生通过分组自主选择团队参加旅行。
1.简略介绍两团的区别,学生选团,并选出团长和小导游,2.团长组织团员们利用课前预习交流相关资料信息,了解旅游路线,提出旅游中想了解的知识,做好出发前的准备,完成学习评价表练习一:我想了解()。
3.向教师汇报。
(二)学习活动
活动二:沿路看风景(宏观的浏览)。
以两个视频同时播发的方式展现神州的美,将学生带入壮美的自然景观或古老辉煌的文化瑰宝,学生自主选择主题观看。
1.播放反映壮美的自然景观或古老辉煌的文化瑰宝的视频。
路线一:北京——西安——敦煌
路线二:黄山——漓江——九寨沟
2.作为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在欣赏的旅途中哪些景观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以旅行团队的形式来讨论。
3.团长或小小旅行家向大家汇报旅行的见闻,如故宫、长城、兵马佣、敦煌壁画等等。
4.教师分要点归纳:
建筑:故宫、长城、天坛等
人文景观 雕塑:秦始皇陵
绘画:敦煌莫高窟壁画
实景图片:安徽黄山——广西漓江——四川九寨沟
自然景观
图画表现:国画《黄山云》、《千峰竞秀》
活动三:欣赏和感受(微观探究)
小博士想从我们中间挑一个优秀的小导游,带领我们走近神州文化。
1.学生分组完成练习二:我感兴趣的景观是()。因为(),给了我()的感受。
人文景观——故宫、长城、天坛等;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壁画。
自然景观——黄山、漓江、九寨沟
2.以自然景观和国画作品中的景观对比发现,完成练习三:
相同的地方有:
色彩:不同的地方有 构图:用笔用墨
表现最好的学生授予“优秀小导游”的称号。
(三)体验“游记”艺术表现
1.边游边记:一路走来,神州大地的瑰丽风光和历史文化让身为神州子孙的我们倍感自豪以为,也让人不禁赞叹她的美!怎样把这美好的瞬间留住呢?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做成游记,把祖国的美景记录下来。
2.完成练习四:选择你喜欢的艺术形式记录表现神州大地的一处景观。(国画、摄影、蜡笔画、语言评价、文字等)
(四)课后延伸,互动练习第二课时:《亚洲大陆之旅》 教学目标:
1.能对亚洲的几种建筑、雕塑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并选择临摹形式手绘长卷。
2.欣赏亚洲有代表性的建筑或雕刻艺术品,从中领略东方的艺术美。
3.培养学生接受东方艺术,珍惜世界文化遗产的思想感情。学习要点:
重点:了解亚洲建筑的艺术风格; 难点: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
兴趣点:以“旅行”的方式欣赏、探究亚洲各地的文化古迹。
作业要求: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对亚洲建筑与雕刻作出描述,指出其特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教师将上一届学生作品(亚洲文化遗产)长卷向学生展示。
2.请学生说—说最想去的地方,然后教师也说出一个自己想去的地方,例如:印度
3.教师简单讲述印度的历史,然后眼引出泰姬陵。
二、课堂发展:深入学习:
1.提问学生泰姬陵的建造背景。
2.教师简单讲述其建筑背景,接着引导尝试分析其建筑特色。同时播放具有印度特色的音乐,营造气氛。
功能:陵墓
造型:穹隆顶、尖拱、有塔尖
材料:大理石
装饰:几何图案和阿拉伯文
3.安排小组利用四个要素(功能、造型、材料、装饰)来比较唐提招寺和吴哥窟建筑艺术特点。
4.教师作出唐提招寺和吴哥窟建筑艺术特点的比较分析,并画出简单的建筑风格示意图。
5.出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指出教材中的雕塑和雕刻作品所在国家的位置(印度、伊朗、土耳其)。
6.教师分析教材中的雕塑和雕刻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分组实践,欣赏评价:
1.创设情境,布置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出来,然后模拟旅行社,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介绍小组的文化景点,提示:注意旅游线路和作品的表达方式(剪贴、线描)
2.小组合作,将喜欢的文化古迹(建筑或雕刻)画出来,学生创作时播放他们喜欢的音乐。
3.学生作品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旅行社,举办一个“新闻发布会”,介绍小组的文化景点。第三课时:《欧洲大陆之旅》 教学目标:
1.学习对欧洲代表性建筑与壁画艺术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2.欣赏欧洲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体会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3.热爱和珍惜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教学要点:
重点:分析欧洲建筑艺术在造型、功能、装饰、材质与风格等方面的特点,难点:了解古希腊三种建筑风格多立安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与哥特式建筑的异同。
兴趣点:旅游观光式的学习形式;探究欧洲建筑的奇特造型与功能。作业要求:能说出有代表性的欧洲建筑、壁画艺术名称。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故事导入:
科林斯是一个希腊的小姑娘,九岁因病死去,被葬在一块墓地里。后来墓地的草和花儿长高了,由于墓碑座有突出的石块,花草都被压弯了腰。一位建筑师看到了这些被压弯的花草,突然产生了灵感,设计被压弯了的花草的柱式。为了纪念这位早逝的小姑娘,这个柱式后来就被命名为科林斯柱式。
2.欣赏古希腊科林斯式建筑柱式图片
3.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学习古希腊三种柱式样式:多立安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
二、欣赏评述、探究学习:
1.学习教材中的古罗马建筑风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层到第二层的柱子装饰有何区别(分小组互功讨论):
第一层:多立安式 第二层:爱奥尼亚式 第三层:科林斯式
1.现代建筑中有许多地方运用了古罗马的建筑样式,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理解古罗马建筑样式对后世的影响。
2.对比欣赏巴黎圣母院和罗马建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者在券顶的运用上有何不同(分小组互动讨论):
古罗马建筑:园顶 巴黎圣母院:尖顶
3.出示巴黎圣母院内部场景图片,分析使用尖顶后建筑产生的效果。4.简单讲述以巴黎圣母院为题材的文学和电影作品。雨果:《巴黎圣母院》
6.分小组学习埃菲尔铁塔、神圣家族教堂,请学生描述其建筑特点。
三、绘画实践,情感表达: 1.建筑绘画练习,布置活动要求。
2.引导学生用速写、临摹或想象画的方式画出喜欢的欧洲建筑古迹。3.将完成的作品在适当的位置展示,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描绘的欧洲文化遗产。
第四课时:《非洲大陆之旅》 教学目标:
1.能对非洲的建筑雕塑、壁画艺术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2.能创怍或临摹一幅表现非洲题材的装饰画。
3.通过体验、观察、分析、思考、表述的过程与方法,感受非洲的有代表性的艺术品。
4.关注非洲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珍惜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教学要点:
重点:了解古埃及的文明成果。
难点:从文化遗迹到自然景观,如何做到以点带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
兴趣点:探秘式的学习活动。
观察点: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的造型特征;古埃及壁画的线条与色彩。
作业要求: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自然环境、野生动物与人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外出旅游的经验呢?能和大家谈谈你的旅行见闻吗?
2.展示一些非洲的旅行照片(生态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请学生欣赏。
3.教师小结:旅行是一件有趣而且能增长知识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在小博士的带领下做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开始我们的神奇之旅。
4.出示课题:非洲大陆之旅。
二、课堂发展、学习活动:
活动一:通过影像方式展示非洲风情,分小组讨论,汇报见闻。
1.播放反映非洲风土人情、历史人文景观的短片或图片(加入非洲鼓乐)。
2.作为—个小小的旅行家,在欣赏的旅途中你留意到哪些景观呢?
每个小组扮演一个旅行团队来讨论,然后派代表向大家汇报旅行的见闻。(在汇报的时候注意区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联系前几节课的内容,简单说出这些艺术表现的区别。
活动二:利用“旅游字典”,向同学介绍。请小博士休息,自已扮演小导游。
1.翻开非洲“旅游宝典”找出最感兴趣的照片,仔细阅读背后的文字介绍,然后把它介绍给各小组的同学。
2.请小组评选出的小导游向大家介绍旅行见闻。
“旅游宝典”须课前准备好,每组内容不同。
金字塔 ●神庙 ●壁画 ●自然风光、生态环境 ●木雕
3.评选小导游。
比一比谁讲得最生动,适合做小导游。
活动三:具体学习非洲木雕和古埃及壁画。
在旅行过程中我们不能总是一晃而过,有许多东西是值得我们坐下来细细观赏品味的,例如非洲木雕、古埃及壁画。现在开始欣赏这些有趣的艺术作品吧。
1.展示非洲木雕作品图片。创设问题: 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表现了什么内容?
这个面具和你以前看过的有什么不同?
你喜欢这些艺术作品吗?如果你拥有这些作品,准备摆在哪里?
2.古埃及壁画的欣赏与临摹:
这是一个幅古埃及的壁画,从这幅壁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请同学来模仿画中的人物的动作,能模仿出来吗?
说一说古埃及人是怎样描绘人物形象的?
你觉得壁画中颜色的使用有什么特点呢?
3.我们一起来描绘这些神奇的壁画吧!
三、动手实践:
鼓励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埃及壁画,送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作为旅行纪念品礼物。
第五课时:《美洲、大洋洲之旅》 教学目标:
1.能对教材中的作品(建筑、雕塑、壁画、自然景观)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和描述;
2.了解教材中柱形雕刻作品的造型特点和装饰方法,能用这种程序制作一件简单的柱形装饰小品;
3.欣赏美洲、大洋州有代表性的艺术品,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与表述,认识具有鲜明地方特点的美洲、大洋州文明。
4.对不同文化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感受艺术的文化价值。教学要点:
重点:欣赏墨西哥和澳大利亚著名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难点:从文化遗迹到自然景观,如何做到以点到面、处理教材内容繁多的问题。
兴趣点:模拟小小旅行社,做小导游。
作业要求: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分析教材中的作品。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故事导入:
在茂密的森林里,住着一个神秘的部落,他们很早就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 文明,他们拥有精确的天文历法,发明的象形文字至今我们还不能破译,他们还建了数不清的金字塔,可是在大约几百年前,他们的文明却像迷一样消逝了。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
2.影片或图片显示:墨西哥著名的古城建筑、雕塑、象形文字。
3.请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看的感受。
4.提示学生翻开教材,今天小博士带领我们踏入美洲,首先要探访墨西哥的神秘古城。古城里有很多神秘的东西,在等待我们去探险。指出玛雅文明发生在中美洲,不是非洲,而且玛雅文明还有很多与其他文明不—样的地方:在托大森林里居住,周围没有河流„„
二、出示埃及金字塔和墨西哥帕伦克古城的金字塔图片,分析、比较造型上的区别:
a金字塔——侧面为三角形、尖顶,方锥体
b帕伦克古城的金字塔——侧面为梯形、平顶,顶部还建有庙宇
1.出示我国出土于四川的三星堆青铜器面具图片,指出三星堆文化与玛雅文化一样,都具有其神秘性。
2.展示美洲、大洋洲的雕刻作品,学习其造型与装饰手法。
知识要点:柱形雕刻、四个面都有雕刻的内容、纹样丰富、装饰性强。
技能要点:具体分析教材中的《石柱雕刻》和《羽蛇神》的花纹图案。
相同点:具有浅浮雕性质,不镂空。
不同点:《石柱雕刻》采用“阳刻”手法,《羽蛇神》采用“阴刻”手法。
3.教师用石膏材料示范“阴刻”技法,4.继续进行“探秘之旅”。展示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和乌卢鲁国家公园图片或影片,引导学生欣赏,5.设置问题:如果你是旅行社负责人,需要制作一本小册子向观众介绍刚才看到的景色,应该怎么做?
6.学习设计制作旅游小册子的步骤:
构思、收集材料、编辑、剪贴、描绘、装订成册
三、展示往届学生制作的作品。
布置下一节课的课堂活动,提示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喜欢的项目来表现。
用合适的材料雕刻一件柱形装饰小品。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一套介绍美洲和大洋州的旅游小册子。
第六课:《告别母校》 第一课时:《难忘师生情》 教学目标:
1.把握不同工具材料的特点,运用构图、线条、色彩等元素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
2.在观察中把握教师的外貌特征;
3.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学会感谢恩师。教学要点:
重点:如何运用不同工具材料表现教师的外貌特征与性格。
难点:如何表现学生对教师的感情。
兴趣点:欣赏同龄人的优秀作品;用夸张的手法表达自己对教师的印象。
作业要求:用手绘图象的手法描绘一个自己喜爱的教师形象。教学过程:
1.观察与发现。
(1)说一说:留给你印象中最深的一位教师的形象特征及你和教师之间难忘、感人的故事。
(2)想一想:你想怎样描绘你最敬爱的老师?
2.欣赏与感受(画家作品)
(1)感觉要素的描述:这幅画中的女教师五官有什么特征?她在干什么?
(2)形式描述与分析:画面的主要色彩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色彩的对比?
(3)美感与价值判断:你看了这幅画中的女教师后有什么感受?画中的女教师和现实中的女教师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这幅画画得好不好?好,为什么?不好,为什么?
3.创作与评价。
(1)构思:你所画的教师是教什么的?他(她)的脸型、五官、性格是怎样的?
(2)构图:画面以头像画还是半身画为表现形式?主要人物与背景道具是怎样安排的?
(3)评价:自评或互评相结合,比一比谁画的教师形象外貌特征鲜明、画面构图生动、情感表达真切。第二课时:《编本小书送母校》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册装帧设计的意义、形式和方法;
2.通过欣赏讨论合作设计,了解并掌握小书的个性化设计过程。
3.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热爱学习,善于创造的良好品德与能力。教学要点:
重点:学习小画册设计的技巧与方法。
难点:画册外形及装订设计应怎体现本书的主题。
兴趣点:观赏不同类型的画册、书籍装帧艺术;编写能表现自己个性和喜好的小书 教学过程:
1.创设书店情境,导入本课课题:
课前师生共同收集趣味小书实物,布置成新书超市场景(也可提前录像,做成课件,提高观赏容量)。
①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参观“书店超市”,请学生欣赏比较:你能观察与发现这批书或画册的形态和艺术形式各有什么特点吗?各组可推选一个代表选一本自己最感兴趣的书,向大家做简单介绍。
②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是以自己编制的“小著作”作为毕业纪念献给母校。
2.分小组探究“备课”,推荐小教师“讲课”:
(1)教师引导教材范例的观赏,提示介绍书的结构常识与设计要素。
(2)提出问题:趣味小书外形、封面设计、装订形式上有什么特点?设计制作自己的美术作业集锦和自编的小故事画册,可以有哪些表现手法?
(3)请两个小组的代表当小教师,分别讲授上述两个问题的内容。
(4)教师归纳点评,补充两位小教师的讲课内容,明确趣味小书的设计要求与制作方法要点。
3.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引导两类作业形式的选择(美术作业集锦与自编故事画册),个人创作或两人合作。
4.作业展示交流,师生评价总结:
(1)创设新书超市场景,教师提出购好书的评价细则,以学生模拟顾客购书的角色活动作为评价方式。
(2)通过小组互评,以“赠书”形式送给执教教师总结。第三课时:《再见了,母校》 教学目标:
1.基本了解展示设计的要素和形式分类;
2.在展示设计的欣赏中,复习设计纸立体构成和墙报设计的知识; 3.通过活动,表达对母校、对师长、对同学的热爱之情。学习要点:
重点:学习展示设计内容、形式与方法。
难点: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进行创新表现。
兴趣点:欣赏展示设计的分类作品;以“我的成长足迹”向母校汇报自己的成绩,抒发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成就感。
观察点:平面展示与立体展示的多种形式;组合式插接和展示设计图。教学过程:
1.探究活动一:创设情境,回忆感受童年校园的美好生活,感受父母、师长的关爱和同学的友谊。
说一说:
(1)播放校园音乐《金色童年》。请一两学生表演诗歌朗诵,叙述祖国、学校、师长对同学的关心、同学之间的友谊,表达热爱母校的感情。
(2)你准备了什么礼物献给母校?
想一想:你准备怎样把这些礼品(作品)进行展示范呢?
教师组织学生把作品集中摆放到一起,交流、冠冕,使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作品的数量、种类、形式有所了解,心中有数,以便展开下列的设计活动。
2.探究活动二:寻找合作伙伴。方案一:接近型。寻找作品类型与自己相同的人作为合作伙伴。
意图:能使展示设计更容易条理清晰。
方案二:互补型。寻找能与自己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合作伙伴。
意图:同学之间取长补短,更容易在合作中产生优秀作品。
如:平面作品可粘贴展示在一个立体构成的作品中,立体作品可以摆放在一个有质感、有机理变化的平面设计作品前。
3.探究活动三:探究“形式独特、意念新颖、色彩美观”的设计方案。
想一想:课本图片上的展示设计好在哪里?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说一说:
(1)在课本“扬帆”这一展示设计场景的图片中,隐藏了展示设计的关键原来,你能把你感受到的这个秘密告诉大家吗?
(2)“成长的足迹”所展示的内容是很多的,课本图片是怎样把这些内容组织起来,使观赏者感到条理清晰、整体感强、形式生动的呢?
试一试:运用什么形式展示我们的作品?
4.探究活动四:创作形式独特、意念新颖、色彩动人的展示设计。
想一想:
(l)我将以什么“意念”,什么样的“形式感”什么“色调设计”贯穿整体展览?
(2)我将寻找什么的材料配合制作我们的展示设计?
做一做:运用形式美感进行创作。
5.探究活动五:欣赏与评价。
主题突出,富有创意,色调协调,制作精美。
6.课后延伸:
(1)书中所展示的内容基本是平面作品,你的立体美术作品又该用什么方式进行展示呢?
第1课
沉睡瑰丽的青铜艺术(2课时)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具准备:教材、图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二.课堂发展: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出示课题)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
——鼎。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这是 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 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三.小结
第2课
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2课时)
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基本特点与欣赏方法。教学重点:
古希腊雕塑艺术形式美的特点。教学难点:
人体比例与人体美的关系。教具准备:教材、图片。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课堂发展:
为什么在本届奥运会上要把古希腊雕塑作为开幕式的一项主要表演内容呢?
这是因为古希腊的雕塑是西方雕塑艺术的直接源头,西方雕塑的黄金时代。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古希腊的雕塑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方美术中崇尚的典范模式、庄重的艺术品格和写实精神,可以说都是从古希腊开始的。我想这就是今年希腊奥运会开幕式中把古希腊雕塑作为表演内容的原因。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古希腊的雕塑艺术
请左右两组各推选出一个运动员站起来,请运动员入场!!同学们来点掌声,给他们加油!
下面我来宣布比赛规则,我手中拿着两个是什么?但是它不是真的,是纸做的,所以你们不要怕失手伤人。但也要注意不要把我的铁饼压瘪了。我明天还要上课。今天你们不是谁将铁饼投掷更远获胜,而是谁能够将投掷铁饼的动作演绎的最完美而获胜。注意,整个比赛时间是10秒。大屏幕上将显示时间,当你们认为自己的动作达到最完美瞬间的时候请将这个动作固定5秒钟。开始!好,请同学们来评判一下,你们认为谁的动作漂亮
其实投掷铁饼的这个动作,在两千年前一个古希腊的雕塑家,就将它演绎的十分完美了。那就是著名的雕塑家米隆,作品的名字叫《掷铁饼者》
你们看一看,这件雕塑塑造了一个竞技运动员在投掷铁饼的瞬间动作。它美吗?为什么?是的,雕塑家米隆表现了一个健美而又富有力感的运动员的形象,体现了一种和谐和理想之美。一般人在运动中都有最精彩的瞬间动作。米隆就是抓住了竞技运动过程中,凝聚力爆发前最精彩的瞬间,展示了运动中的人体所具有的冲动感和力度美。
希腊在欧洲的东南部。是欧洲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希腊一词意为典雅、优美。200年前的希腊人创造了无数个像之《掷铁饼者》这样的完美的雕塑作品,绝非偶然
1,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国家。实行的是奴隶主民主政治。它要求公民必须具有完善的心灵和健壮的体魄,要求艺术必须塑造理想化的公民形象,以赞美和歌颂、肯定和表现人的力量与精神。同时,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比起其他国家的奴隶制专制制度来,人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艺术匠师的劳动较多地受到重视。这也就提高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2,悠久的神话传说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源泉.古希腊的人像雕刻多取材于希腊神话。希腊人按照人的形象创造了神,神和人既同形又同性,神具有人的相貌和性格,他们也像人一样地喜怒哀乐,具有常人的思想感情和弱点。因而神是人们理想中最强大,最完美的人的化身,所以我们欣赏希腊神像雕像就是欣赏人的形象。
3,崇尚体育运动,公民可以裸身参加竞技运动,为艺术家观察和创造,写实提高了有利的条件。古希腊著名的雕塑家,被认为是希腊艺术黄金时期——古典时期的开创者。米隆善于运用写实的手法创造性地刻划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他在雕塑中所体现出来的完美的艺术技巧,是许多后世的雕塑家们所望尘莫及的。他的作品原作都已遗失,现在我们看到的都是罗马时期的复制品。据说米隆本人就曾受到过良好的体育训练,力大无穷,能肩扛公牛,所以他对体育有着真切的感受,这为他创作优秀的体育类雕塑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体验《掷铁饼者》取材于希腊的现实生活中的体育竞技活动,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瞬间。
掷铁饼的强烈动感与雕像的稳定感结合得非常好。雕像的重心落在右腿上,因此右腿成了使整个雕像身体自由屈伸和旋转的轴心,同时又保持了雕像的稳定性。掷铁饼者张开的双臂象一张拉满弦的弓,带动了身体的弯曲,呈现出不稳定状态,但高举的铁饼又把人体全部的运动统一了起来,使人们又体会到了暂时的平衡。整尊雕像充满了连贯的运动感和节奏感,突破了艺术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传递了运动的意念,把人体的和谐、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这尊雕像被认为是“空间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雅典是希腊的首都。
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击败了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人开始重建家园。由于这些保卫者的努力,希腊进入了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在当时的执政官伯里克利的领导下开始了雅典卫城的重建活动。雅典卫城的建立,与一个人是分不开的,他就是著名雕塑家菲迪亚斯。伯里克利任命菲迪亚斯为雅典卫城建造的艺术总监。人们称这个时代为菲迪亚斯的时代。菲迪亚斯的雕像原作已不复存在,但在他领导下创造的众多巴特隆神庙雕像仍保存了下来。虽然很多雕像的躯干都没有了头和四肢,但却使观赏者特别感觉到雕刻的纯造型的力量。从这些雕像中体现出菲迪亚斯时代的艺术精神,《命运三女神》便是其中令人难忘的一组形象。大家可以看着书上“命运三女神”的画面,你们觉得这幅画美吗?美在哪?
答案很明显,这幅画很美,三位女神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给人以极其起优美和从容自如的形象:两位女神坐着,另一个半躺着靠在其中一个女神的身旁。那种亲密无间的姿态体现出友爱的动人情感。雕刻家运用高超的雕刻语言,透过女神的衣褶隐现出来丰满柔美的肉体,表现出内在生命的勃勃。这座雕像原是帕特农神庙东山墙上右角末端的高浮雕。
所谓命运三女神是指掌管着人的命运的阿特洛波斯,克罗托和拉刻西斯三个女神。他们的职务是纺制人间的命运之线,她们拿着大剪刀总是按着次序把命运之线剪断。此作品的造型较多运用曲线变化,希腊式薄衫穿在三神的身上,衣纹纤细而又繁复,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坐立女神袒胸,胸前衣裳垂挂着,繁密的衣纹裹着两腿的裙褶成横线,越往下部越疏,因此造成竖横变化有致。
作品注重对象内在生命力的表现,尽管形体残缺,但每一部分都体现着生命不息的精神,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关于维纳斯女神维纳斯的希腊名叫阿芙罗狄特,罗马人称她维纳斯,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西方造型艺术中最受人们喜爱的艺术形象。
维纳斯在奥林匹斯神族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她,阿尔戈航行的神话就没法结束,也不会发生特洛伊战争。她给人们带来爱与美,可惜她自己却并不幸福,她能施爱情于别人,她自己却没有力量获得美少年阿多尼斯的爱。她的美貌胜过天后朱诺和智慧女神雅典娜,可悲的是却嫁给了神族中最丑的跛子瓦尔刚,不幸的婚姻使她偷偷的爱上了战神马尔斯,生下一个带双翼的盲孩厄洛斯,所以世上的爱情总是有些悲剧和不尽人意。
如此美丽的绝代佳人自她诞生以来就受到历代艺术家们的喜爱,诗人咏之,美术家为她塑像赞颂,借她美丽的形象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社会理想和美学理想,在希腊雕刻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完美的维纳斯塑像。在众多的维纳斯雕塑中,最具盛名的就是这尊米洛斯的维纳斯了。
问:你对这尊雕塑的印象她那庄重、崇高而优美的姿态,面部表情宁静而肃穆,给人以矜持而智慧的感觉。女神尽管裸露着上身,但不失端庄典雅,她虽然残缺了双臂,却依然亭亭玉立。整个体形充满曲线美和高尚的精神美,体现着青春健美和旺盛的生命力。女神上半身袒露丰腴与下半身繁而有疏密节奏的衣裙,形成了单纯与复杂的对比和谐,特别是裙褶的变化增添了整个人体的变化和含蓄的美感。女神的姿态动势的处理异常微妙,整个身躯是采取螺旋形上升的趋势,并有少许的倾斜,这种不重复的不同角度的倾斜,又造成了曲线的丰富变化和均衡稳定。这位人间难觅的美神集中了人间女子的一切的美。维纳斯雕像在被发现时腰部是断开的,分置两处。从断面处研究得知雕像可能是用上下两块石料雕刻而成的。两臂已失落不见。据说古希腊雕刻家对臂腕部分多采取分开单独制作,因此易分离。至于两臂原形。
三、小结。
第3课明暗造型与色彩表现(4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初步学习基本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懂得两大部分,三大面,五大调子是明暗调子最基本的现象。
2、通过组合静物写生,进一步学习明暗造型的素描技法,从整体出发,塑造写生物的形体和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质感。
3、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的造型能力。
4、学会欣赏光与影的造型之美。
二、重点:
(1)基本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2)明暗造型素描的作画步骤。
三、难点:
整体观察,整体描绘的作画方法。
四、教具和学具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石膏立方体,球体各一个,白球体三个,聚光灯一盏,(可用手电筒代替),明暗造型素描,线造型素描静物写生范画数张。
第二、第三学时教具准备:明暗造型素描的作画步骤图四张,笔筒、书、毛笔静物三组。
五、教学步骤:
第1学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准备。
(二)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摩线造型素描和明暗造型素描作品,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
找出明暗素描与前面的线造型素描的区别。
结论:明暗造型素描不仅要准确表现物体的形体结构,还要通过明暗调子较真实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我们将用三节课的时间学习明暗徒刑式素描这种绘画形式。
(三)新授
板书课题: 《明暗造型与色彩表现》
1,光、明暗调子的关系及其变化。
大家观察一下自己周围,会注意到任何物体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明暗,这种明暗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夜里我们走进屋子,什么也看不见,开灯以后,一切都显现了,我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明暗、色彩,这就说明现象的形成是光源作用的结果。
物体根据自身的结构,而呈现出不同的体面,在光源作用下,物体表面表现出深浅不同的调子,素描的明暗调子是以明暗块面来表现物体形象的方法或手段。
光与明暗的变化可以从有关四个方面来说明:
(1)与光线投射到物体表面的角度有关:呈垂直角度时最亮,小于直角则渐渐变灰,光线照不到的物面为暗面(背光面)。
(2)与光线本身强弱和距离物体远近有关:房子里面灯泡支光大,房内物体照得亮,支光小就暗,离灯近的物体亮。离灯远的物体暗。
(3)与对象物和写生者的距离有关:在一定的光照下,距离画者越远,物体越暗,明暗对比弱;反之,更亮,明暗对比越强。
(4)与物体固有色的深浅有关:光照下,物体固有色浅,物面的明暗对比越明显,物体固有色越暗,其物面的明暗对比则不明显。
根据光照射在物体上的明暗关系及其变化,我们可以用两大部分、三大面,五大调子来概括: 两大部分、三大面、五大调子:
两大部: 物体的受光面和背光面。
三大面: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本,掌握立方体的明暗造型规律,是学习明暗造型素描最重要的前提。方形物体的体面转折明显,不论处在什么角度,只要能看到三个面时,由于三个面受光角度不同,必然会产生明暗深浅变化直接受光的面最亮,称为白(亮面),受侧射光照射的面为中暗色,称为灰面,光线照射不到的面最暗;一般称为暗面,这就是通常说的黑、白、灰三大面。
五大调子: 圆球体,圆桩体、圆锥体在光照下,从受光到背光明暗变化非常丰富,明暗调子比较微妙复杂,因此,可以归纳为五个基本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亮面:指光线最强的物面;灰面:指光照较强的物面;明暗交界线:指明暗转折的物面;反光:指暗部受环境影响,受反射的物面;投影:指光线被物体遮挡后,投下的阴影。
明暗是靠对比存在的,要画好一张画的明暗调子,必须用比较的方法,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出发,首先找到最深和最浅的两极色调,再从两极中分析出中间色的丰富变化。
六、学生作业:
临摹教材P10刊印的立方体范画
要求:在透视与形体准确的基础上,处理好立方体的黑、白、灰三大调子。
七、课堂小结: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纪律。
二、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基本了解了形体的明暗变化规律,懂得两大部分、三大面、五大调子是明暗调子最基本的现象。那么,当具体一组静物摆在面前,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明暗造型的素描技法来塑造它呢?这节课我就着重向同学介绍明暗造型素描的作画步骤
1、从整体出发,定位构图。把物象概括成简单的基本形,确定各物体在画面上的空间位置,物象自身比例及物象之间的比例。
2、理解物象基本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和组合关系,把物象的主要形体转折部分分析出来,运用直线画出物象的立体轮廓。
3、运用立体的观念,根据光源的来向,对物体进行两大面、三大面、五调子的观察、分析,强调明暗交界线,将物体的暗部有对比地稍加皴画,明确物象黑、白、灰的大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在大体的明暗关系确立以后,转入对各物体进行深入刻划画。在作画过程中,要不断地纵观全局,每画一个局部都要与整体进行比较,眼睛要在写生物之间、画面上来回跑,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不断反复,使每一个作画步骤,每一处局部都能与整体保持协调、统一。
三、学生作画:
要求:在作业纸上简略地勾好轮廓。课堂小结:
对构图适中,轮廓比例基本准确的学生作业进行表扬,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给予纠正。
第3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安定纪律。
二、简明扼要的复习一下明暗造型的素描作画步骤,尤其要强调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
三、指导学生进一步修整各物体的比例关系和轮廓。
四、指导学生按步骤调整画面的明暗调子,深入刻画。
五、作业要求:
1、能基本表现出对象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空间感。
2、表现对象物体的两大部、五大调及黑、折、灰调子关系较准确。
六、课堂小结:
对能整体观察、整体描绘、大关系处理好的学生作业进行表扬。指出作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4课时
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下班辅导。(写生)
第4课、手绘校园小报(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两种版面布局格式;
2、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步骤;
3、理解版面设计的两个设计重点。
二、教学重点:
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步骤,理解版面设计两个重点。
三、教学难点:
了解并掌握两种布局格式。
四、教具:
学生例作
五、学具:
微机、粘贴材料、剪报、手抄报材料、网络资源库;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回顾已学内容,利用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2、评价虚拟社区内各部分版面的风格及特点。
3、利用学生对报纸版面的选择、评价,增加学习兴趣;
展示四幅手抄报图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概括出版面设计的设计重点。
A、由评价版面图样、色彩的优劣,引出重点一:装饰美化
B、由评价版面分割、规划优劣,引出重点二:布局编排
教师小结:
我们所看到的黑板报或墙报、手抄报,除了文字稿件质量要好以外,版面的编排设计好坏也直接影响它的宣传效果。
(二)、新授版面设计知识,承前启后;
1、解释版面设计包含内容:以课件演示为主,通过一幅作品进行分解。
版面设计就是利用报头、文稿、各级标题、栏图、题图、插图、尾花、花边等内容进行布局编排、装饰美化的过程。
2、版面设计的一般步骤:
(1)第一步:根据文稿主次进行版面分割布局。
首先,同学们讨论一下,根据你们的经验,进行版面设计要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一份手抄报的文稿内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主要文稿占的块面较大,次要的文稿占的块面较小,我们在进行版面设计时,首先要针对文稿的主次进行大块面的分割布局,这样才能达到界面编排合理、块面活泼统一的效果。
A。讲解第一步的两种布局方式:
a.对称式布局
b.均横式布局
在版面设计的整体布局方面,我们经常运用的有两种布局,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幅事例,观察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a.请看第一幅作品,从布局上看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出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以及这种布局的设计特点。b.生观察并自行给第二种布局格式起名字。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运用学过知识概括能力。
B。利用两个事例,辨别两种布局方式,加深理解。(2)第二步:设计报头、栏图、题图及标题字体。
在第一个步骤的基础上,运用前几节课所掌握的报头、题图、栏图及标题字体几方面内容,在版面上进行合理的安排。(3)第三步:誊抄文稿、画插图。
誊抄文稿时,字迹要工整,插图要与文稿相辅相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最后,看看我们的版面上还缺少什么?(4)第四步:画尾花、花边、总体调整。
当所有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时,就要看看有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添加润色,修修补补,让你的作品更加优秀。
好的版面设计应该是篇目层次分明,文、图块面活泼多变、而又有统一感,色彩协调、醒目。
七、学生作业。
(一)给学生提供创作主题;
(二)给学生提供创作建议;
1、素材可以在网上下载或者资源库中搜集;
2、制作手法可以自行选择,例如微机、手抄报等等。
3、画面整洁,有良好的创作习惯。第2课时
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下班辅导。
第5课、封面设计艺术(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封面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习用视觉艺术语言去感受、欣赏封面艺术。
2、融美术字与图形于一体,强调字体与图形的排版设计。逐步提高设计与生活实际密切关系的认识。大胆设想,运用构图、色彩、图案等知识,设计出比较完美、体现个性的封面。
3、通过学生收集书,熟悉字体与排版、学习设计封面,激发学生爱书、爱学习、爱生活的美好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以前学习的美术知识,将构图、色彩、图案、美术字等知识综合运用构成的视觉形象。.难点:字体与排版都要体现书籍内容的情感,作品能体现个性,力求创新。
三、教具与学具:.教具:封面设计作品.学具:铅笔、蜡笔、水彩颜料和笔、剪刀、胶水、彩色纸。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去书店买书、图书馆借书时,首先注意书的什么?为什么?
2、出示几册书籍(古籍书、儿童读物、杂志、画集),并在实物投
影上展示。
提问:这些书的封面各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哪本书?为什么?
由此引出:一本书不仅仅有好看的内容,还要有好看的封面设计,这样才能给读者有较深的印象,那么怎样来设计一本好的封面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我喜爱的书——封面设计》
(二)讲授新课
1、结合课本图例提问:除了教科书,你们还了解哪些内容的书籍?请同学回答书籍的大致分类,教师归纳总结:书籍的内容很多一般分为社会科学类、科学技术类、文学艺术类、休闲百科类、儿童读物类、期刊杂志类等。
2、实物投影一本较厚的书,进行观察分析,你看到了书的哪几个部分?
(封面、书脊、封底、书芯、衬页、扉页)
提问:[1]书籍的封面有什么作用?(保护书页,宣传作用,欣赏收藏价值)
[2] 封面设计时应设计哪几部分?为什么?(封面、书脊、封底)
3、出示书籍封面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书的封面上有些什么?每一本书都
有自己的封面,犹如人的脸面各不相同,究竟封面上有些什么呢?
(文字和图画)(书名、作者、出版社、书的性质和内容相符的图像)
教师总结:文字、色彩和图形构成封面设计三大要素。下面我们就和大家来分别研究一下这三大要素:
A、文字。书籍的封面要有明确的表意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功能,在设计时把
文字以点、线、面来进行排列,书名较大可以处理成面,一定要醒
目、大方;作者名字少,也较小,所以把它处理成点;出版社字较
多较长,一般排成一行,所以当成线来处理,文字的字体、大小、颜色和位置要精心设计。
B、图像。让学生观察欣赏封面的图像,分析是用什么技法绘制的。
教师总结:图像要与书籍内容有关,使封面更加生动、美观。
C、颜色。任何封面总有一种颜色占主导地位,要能反映出书的某些性质和特点。
4、封面设计步骤:
(1)构思立意
(2)确定封面的规格、定位图形及文字的位置
(3)图形的设色或制作,可以用笔直接画和设色,也可以运用学过的镂刻版画的技法上色,甚至可用有色纸剪贴
(4)上颜色
5、、学生创作练习
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设计练习,增强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作业要求:(1)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本你们共同喜爱的书的封面。
(2)图形装饰、文字突出、颜色鲜明。
第2课时
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下班辅导。(教师作巡回指导)作品讲评、小结
1、实物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同学自评、互评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
2、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努力和精心制作,同学们出色地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发挥了创造精神。学会了用艺术语言去分析作品、评价作品、创造作品,感受到了封面设计的艺术。
第6课、七彩科技节(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标志的作用、分类,初步掌握设计标志的基本方法。
2、了解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3、尝试策划校园科技节的活动,培养美术科技整合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
认识设计是艺术性和实用性高度结合的创作活动,并将这一主线贯穿到整个设计过程中。
三、教学活动过程
1、课前准备
(观察生活,收集自己熟悉的一些标志。)
2、课堂引入
寻找标志、讲述标志(用语言描述其个性的造型特点,以及标志的使用范围及作用)
3、课堂发展
A、欣赏与讨论:出示的标志属于哪种类型的标志(图形标志、文字标志或综合标志)。
B、分组探讨: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创作构思。C、分组讨论;对于“校园科技节”这样的主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和设计标志?假设自己是学校科技节的组织者,会怎样进行宣传?
3、分工完成。
四、作业要求
集体设计一套简单的校园科技节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个人可以设计一个标志。
第7课、校园艺术展演(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尝试学会策划艺术展演活动的流程,了解招贴画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以及设计要素、设计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情感体验中,感受艺术展演活动的魅力;在活动策划中,培养团体合作的精神;在欣赏评论中,理解海报设计的要求;在动手实践中,展示自己的艺术才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情感,加强学生对主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二、重点
1、尝试学习艺术展演的活动策划知识。
2、欣赏、感受招贴画的表现形式及艺术魅力。
三、难点
通过简单的形象语言表达艺术主题,发挥招贴画的宣传作用。
四、教学活动过程
1、课堂引入:导入课题,以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学校历届艺术活动,说明本次艺术活动的筹备情况。
2、课堂发展:
A、自由组成小组,讨论活动策划的表现形式。B、布置学生作业,小组合作动手实践。C、作业展示。
五、作业要求:掌握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不同的工具和手法进行招贴画创作。第2课时
由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辅导。
第8课《汽车造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汽车的外形特点,了解汽车的异同之处,掌握汽车造型的表现方法。
2、情感目标:学生能通过对比、拟人化手法,激发情感体验,深化人文素养,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汽车。
3、能力目标: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个性。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汽车的结构特点,掌握汽车的表现方法,表现独具个性的汽车造型。
2、难点:抓住汽车的主要特征,大胆想象,创造出与众不同的汽车造型。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启发探究
1视频赏析
二、感知与发现
1、多媒体展示汽车种类(5种不同类型的汽车)
2、特殊功能的汽车。
3、分析汽车的组成:
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车身、车轮、车窗、车灯
4、分析画汽车的方法。教师提醒利用基本形状去概括的画。
多媒体展示绘画的方法及步骤。
5、欣赏不同造型的洗车的简笔画,让学生观察。
6、生活中的有趣设计,分析汽车的设计理念及方法。
7、欣赏分析优秀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
三、学生作业
(生创作,师巡回指导)构思——勾画汽车的外形——车门、车窗、车灯、车轮等——刻画细节——设色
四、展示作品与评价
1.把学生设计的作品贴上展示,评价。
(1)外形新颖独特(是否表现出汽车的特征)(2)色彩搭配美观(3)整体设计生动
五、小结与课后延伸
关键词:三年级,英语课堂,拓展教学
2002年起,苏州市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面开设英语课。 2007年9月起,苏州市从小学一年级起全面开设英语课。近两年来,笔者对三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困惑:这些学生一、二年级已经学了两年的英语,能够认读近200个单词、词组,50句句型和近40首歌曲、童谣等,而他们进入三年级后,仍旧沿用以三年级为起始阶段的老教材, 很多知识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了难度,也没有了新意。作为三年级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利用学生两年积累下来的英语知识,充分挖掘老教材的潜力,让学生学出新感觉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发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激发三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目标结构,根据本校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拓展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语言拓展触类旁通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所以我们进行拓展型教学的第一步可从拓展语言开始,这也是最方便操作的一部分!
1.词汇拓展。词汇是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中最为敏感的部分,也是英语教学中的关键。因此对于词汇的拓展从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应开始并始终贯彻于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按单词的类别进行拓展,也可以根据单词发音规律进行拓展。如教动物单词时,我补充了学生在家里经常可以见到的兔子rabbit,也补充了和猴子monkey发音相近的驴子donkey;教颜色类单词时,女孩子非常喜欢的颜色pink和purple自然也在拓展之列。
2.语音拓展。语音是口语交际的基础,也是语言教学的出发点,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小学英语教师而言,语音教学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因此我们可以从三年级开始逐步培养他们的语音感觉,渗透语音规律。如教完室内各房间名称后,让学生静心听老师朗读各单词:room,dinning-room, bedroom,bathroom,sitting-room,引导学生感受字母oo的发音:同样的room,如果前面加了另外的单词,长元音[u:]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变成短元音[u]。
3.句型拓展。常言道: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句型可以帮助学生表达完整的意思,为了让课堂的四十分钟变得更加丰富,充实,我们在教学时要适时拓展句型,如教授问候语How are you?时,可以补充比较正规的问候语:How do you do?;学习What’s this in English?时,可以利用2B书中学到的单词Chinese,拓展学习句型What’s this in Chinese?;教What colour is it?时,顺便开展涂色游戏,拓展句型Colour it red/yellow...,也让学生明白colour的另一种用法。
二、技能拓展授生以渔
近年来,由于“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技能目标” 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课堂教学的技能目标真正意义上的达成应该放眼长远,放眼于学生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运用所学的学科知识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中。“听、说、 读、写”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目标,而在我们三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重点从“听、说”两个方面进行技能拓展。
1.听力拓展。“听”是语言、知识、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也是学习开口说话的第一步。大量的听力练习是学生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教师在完成教材教学任务之后,播放一些音质效果好,由英语为母语的人士朗读的各类音像制品,帮助学生进行听力拓展训练。如我在教Hello,Time,Numbers时,介绍学生观看《迪士尼神奇英语》动画;学习Family,Food,Drink等主题时,将《儿童阶梯英语》中的flash提供给学生欣赏;而《灵通英语》则提供了很好的关于动词短语的chant。这些课外听力素材的补充,可以大大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 . 口语拓展。语言输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语言输出, “说”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英语口语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口头交际的习惯,做到语言清晰、流畅、达意。在会说教材上的句型后,教师可提高难度,拓展说话素材,让学生能将这些句型组织起来以语段的形式加以反馈。
每堂课的前5分钟,我们都会和学生进行free talk,在很多时候这个环节变成了例行公事,教师问,学生答,或者请一两个学生来做个daily report,但操练的层面也只能局限于个别同学,其实,我们可以在这一环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Talk Show”,采用生问生答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大屏幕上呈现的某个或某些问题进行同桌之间的问答,能进行有逻辑性的问答最多的一对同桌获得奖励。
三、文化拓展了解中西
外语学习的真正内涵是指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学习。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镜像的折射,是人们表达文化观点和参与社会交际的主要工具。我们教师也应结合教科书内容,拓展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跨文化学习的能力。3A教材的第一单元就出现了句型What’s your name?,在运用句型操练时,我告诉学生:直接问别人What’s your name?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表现,如果我们想知道别人的名字,可以主动告诉对方自己的名字,然后再问对方的姓名;而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别人向你介绍他自己,你也应该主动告知对方姓名。
除了了解西方的文化,我们也可以拓展学习本国的文化。如在学习食物类单词时,我们可以介绍饺子(dumpings), 馄饨(wonton),月饼(mooncakes)等本国的传统饮食,这些内容的加入可以使对话教学更加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都非常有兴趣想表达。
四、情感拓展完善人格
一切致力于素质教育实践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定认知目标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苏霍姆林斯基的精湛论述:“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和热情的时候,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因此在完成知识、技能目标后,绝不能忽视情感目标的落实。教学过程不只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更应该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
如在教3A Unit 3 This is my father时,英语儿歌They are all very good教授过程中可以渗透:每种水果都有营养,都应该吃,就像蔬菜一样,不能挑食。3B Unit 4 Time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时间的重要性,知道与他人约会时遵守时间的重要性,做一个珍惜时间、守时的好孩子。3B Unit 7 Where? A部分中照相机被放在了冰箱上面,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将物品放在正确的地点:Keep the room clean and tidy.
显然,语音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受到极大关注,但目前语音教学的课堂活动设计方面仍存在:1.教学内容零散,缺乏系统化;2.教学形式单一,趣味性弱;3.就音教音,学生不会灵活运用。笔者结合自己的实例来从语音教学课堂的导入呈现、理解学习、拓展运用环节来探讨其有效策略。
一、精彩呈现,轻松学习的前提
1.在诵唱中走进语音学习
听过这样一节语音教学课,上课伊始,老师引领学生朗诵一首自编的歌谣。
[案例1]
AAA, AAA, AHJK, say your name.
EEE, EEE, EBCDGP, drink some tea.
III, III, IY, what do you like?
UUU, UUU, UQ, my bag is new.
OOO, OOO, say hello!
这位老师巧妙地将字母、语音融入学生喜欢的歌谣之中,编成一首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歌谣。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感知和体验了部分元音的发音,自然地进入语音学习状态。
二、授之以渔,理解学习的目标
1.自然拼读法(phonics)
自然拼读法是利用英语字母在英语单词中的发音所形成的规律来拼读单词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类似于我国汉语拼音“直呼音节”的拼读方法。需要注意的是辅音字母教学应放在元音字母教学之前,然后是字母读音之间的拼读,比如元音与辅音的拼读、辅音与辅音的拼读以及元音与元音的拼读等。也如:o,o, /?u/, / n- ?u -z/ nose,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注意了音,也注意了形。再如:在学习park,boat时,我让学生想回忆car,coat,再试着拼读/p-a:-k/, /k- ?u-t/。
2.比较辨音法
英语中有很多音近词,教师可以把发音容易混淆的单词或字母写在一起,让学生反复朗读比较,在比较的同时辨析发音。
[案例3]《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5 和Unit6 sound time中I分别发/ai/和/ i/。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朗读Chinese, kite, like, time, white;另一组朗读English, fish, him, music, pig。进行分组学习与体验。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朗读并体会字母i在不同组单词中的主要发音,随后进行小组间合作,总结字母i的发音规律,帮助学生进行语音与单词记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感受单词发音的基本规律,帮助学生发准单音、组合音,读准单音节、双音节和简单的多音节单词。
三、拓展运用,收获学习的真谛
1.先归纳,后演绎
这在我们每单元的sound time教学中,教师都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观察单词,归纳语音规律并朗读,感受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
[案例4]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下册 Unit1 In class Sound time (三年级上册是Letter time,从本册书开始出现语音教学版块)
笔者通过出示实物、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读单词ball, book, birthday和robot,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拼读中归纳总结出字母B在这些单词中的发音/b/。接着我让学生试着回忆还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单词中字母B发/b/的,结果学生列举出来许多让我意想不到的单词:big, bag, boy, but, Bobby, buy…
2.先掌握,后创编(绕口令)
[案例5]听过林丽老师这样一节课:《译林版小学英语》Unit5 Seasons sound time
学生通过拼读kite, like, time, white;老师再给出单词:bike, five, nice, science, nine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发音规律。在学生掌握了元音字母i的发音后,并具备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后,林老师适时地将这些学生列举的单词,灵活运用到绕口令中去,让小组间进行诵读比赛。学生都感到快速读绕口令非常有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活动结束时学生对诵读绕口令意犹未尽。
Tongue Twisters
Nine white boys play hide-and-seek.
在林丽老师的基础上,笔者还鼓励学生用含/ai/或/i/发音的单词创编歌谣或绕口令。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以下是学生自己创编的绕口令:
I often ride a bike on Friday night to see mike.
Ice, rice, ice cream.I like ice and ice creams.Mike likes rice.
A big fish bit a little pig.
This is a fish.It is big.The big fish is swimming.
绕口令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口齿清晰的能力,它有助于学生分辨容易混淆的元音和辅音,还能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和语音的兴趣(李锋伟,2003)。学生通过诵读绕口令和自主创编绕口令,强化了学生目标语音发音的准确性。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拥有观察单词、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感受,而且拼读能力、自学能力、创作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
【岭南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推荐阅读:
岭南版美术六年级上册06-04
岭南小学美术教案06-11
七年级下册美术第一单元教案(岭南版)11-21
岭南美术教学计划07-14
岭南师范学院介绍09-19
岭南地区常用园林植物10-21
地理环境与岭南文化06-11
岭南文化节活动方案07-26
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11-12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案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