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导入设计(推荐11篇)
新课的导入好比一出戏的序幕,一篇新闻的导语,一部乐章的前奏,直接影响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好的开头,能让学生产生渴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它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它们的注意力,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意味着成功的开始,可迅速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创新,走向成功,真正让学生收到看得见、听得进、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导入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一种是联想式:如教《环形面积的计算》时,可做一框两幅抽拉投影片。教学时,先出示两两半径分别为5厘米和2厘米的圆,让学生先计算出两个圆的面积,然后启发学生想:圆的面积和环形面积有什么联系?能从两个圆的面积得出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最后老师演示抽拉投影片,把两个圆重叠在一起,形成两个同心圆。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投影演示,理解了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用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从而实现了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扎实。另一种是对比式,如教《有余数的除法》时,先投影显示六个梨、三只盘子,指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把六个梨平均分放在三只盘子里,他们很快分完。这时老师在投影仪上又加一个梨,这时继续让学生把七个梨平均分在三只盘子里,结果剩下一个梨无法平均分。趁势让学生思考这两道题: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剩下的数叫什么数?通过观察比较,学生理解了正好分完的叫“整数除法”;不能正好分完的叫“有余数除法”。
剩下不能分的数叫“余数”,这样既温习了旧知识又掌握了新知识。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对知识得掌握也较为深刻。
二、激发兴趣,启动认知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如教《循环小数》时,为了在课堂开始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启动思维;同时也为分散教学难点,可以制一框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投影片。上课开始时将此片映出后老师让学生观察投影片。并让学生说出日常看到的红绿灯,学生说出了交通岗上的红绿灯,并说出了绿、黄、红灯总是依次的变化。这时老师接着说:“它总是按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红黄绿灯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循环现象。日常生活中有这种循环现象。数学运算中也会出现类似的现象。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研究。
这样的教学导入,不但突破概念形成过程中的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由形象具体的实物表象直接转入认识数字排列规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设障立疑,激发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一般都从问题开始。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适当创设“问题意境”,提出疑问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积极思维。一位老师在教《长、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3×5和4×4两个图形(单位:分米)。
让学生想办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有的学生说: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同学说:用一平方分米的单位进行测量。老师在肯定了同学们积极主动精神后,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我们国家的土地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吗?”同学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到底怎么求它的面积呢?疑问萌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新知识的探求。
四、设置悬念,引导探究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这是老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的悬念应具有“精”、”新”、“奇”的特点,在技巧上则应“引而不发”、“令人深思”。
例如有一位教师教“三角形内角和”时,老师在投影上出示一直角三角形玻璃板(是用三块玻璃拼成的),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学生对此感到新奇,渴望得到答案。这时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进一步引导探究。算一算:拿出自己的两个直角三角板,算算每个三角板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量一量:让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下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折一折: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沿对角线对折,得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原正方形四个内角和的一半。或者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折到同一个边上,三个角成一条直线。然后老师打出投影把三角形玻璃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帮助学生验证一下自己的探究结果。这种方法,不仅令人耳目一新,而是把学生引入不协调----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一个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
五、引导观察,建立表象
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可以使他们获得较深的感受。
这是教师导入新课通常采用的方法之一。如有位教师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上课开始,投影显示红领巾后告诉学生,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学生建立表象后,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教师也参与举例。
投影显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问:“红领中、小三角旗、房架,虽然它们的大小、颜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过直观演示和语言的点拨,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六、创设情境,激发求知
情境式导入新课的特点是把形、情、境、理熔于一炉。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如一位教师教“相遇问题”时,为扫清学习障碍,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活动抽拉片显示让学生理解“同时”、“相向”两概念的意义。促进了对新知识的探求。
七、利用故事,激发联想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中,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迷语、趣闻等,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丰富联想,可使他们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去,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位教师讲“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老师说:“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
一天,天气特别炎热。师徒四人口渴难忍,让八戒去找西瓜解渴。不大一会,八戒抱着一个大西瓜回来了。孙悟空说:“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一份。”八戒听了不高兴了。叫喊说:“西瓜是我找来的,不给我六分之一,也得给我五分之一。”悟空乐了,赶紧切了五分之一给八戒。八戒吃完西瓜拍着肚皮说:“我真傻,为什么比应得的还少呢?”听完故事教师说:“你们能告诉八戒这是为什么吗?”这样的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为课堂教学成功铺下基石。
一、以“旧知识”为基, 进行新课的导入
初中数学课的一个特点就是前后知识衔接紧密, 新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因此在进行新课导入的时候, 我们不妨以“旧知识”为基, 进行新课的导入. 这种形式的导入教学, 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熟悉感, 在熟悉感的推动下进行新课的学习.
例如, 我们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之前, 就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回忆. 如, 在上课之前, 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 存在一个未知数, 且这个未知数的次数为一次, 在此基础上, 我们对学生提问“如果存在两个未知数, 且这两个未知数的次数都为一次, 我们应该将其称为什么啊?”学生在我的引导之下, 很快就能够意识到, 这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
二、在知识的类比中进行新课的导入
所谓类比导入, 指的是教师在进行导入教学时, 引导学生回忆与新知识相类似的知识, 进而在类似知识的引导下开启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 我们在讲解“三视图”的知识时, 可以在课堂导入之时, 将三视图与投影的知识进行类比, 在此基础上, 学生能够在比较之中, 对相似三视图的判定定理有一个深刻的认知. 进而有利于教师更加高效地开展“三视图”的这一章节的课堂讲解.
三、以“问题”为引, 进行新课的导入
所谓问题引入, 指的是在课堂导入环节, 利用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 进而在问题的激发之下, 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问题的形式多种多样, 但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紧密的联系.
例如, 我们在讲解“直线与圆的关系”时, 我们就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问题导入形式引导学生开启新课的学习.
(1) 图形问题法:
(2) 口述问题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 圆与直线的接触最为频繁, 那么, 由哪名同学能够给我们列举一些直线与圆的关系呢? 特别小提示: 根据直线与圆的接触进行论述.
(3) 探究型问题: 直线与圆是一对好朋友, 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耍, 有时候, 他们整天腻在一起, 怎么也不分离; 有时候, 他们相互帮助, 虽然亲密, 但也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也有的时候, 他们各自独立. 请同学们根据这些条件, 一起来讨论一下直线与圆的关系.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 学生将会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不仅如此, 在问题的共同探讨下, 教师与学生紧张的师生关系也能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
四、通过生活情景的创设进行新课的导入
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 以一些“生活情景”为引子, 在生活情景的引导下, 开启新课的学习, 也是当前导入教学较为常用的教学形式之一.
例如, 我们在讲解“概率与中奖”问题时, 我们就可以在课堂讲解之前, 先设计一个小小的生活情景: 小张是一个喜爱买彩票的公司职员, 但是他买了数年之久, 却终究没有中过大奖, 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一生活情景的引导下, 学生很快就会想起自己抽奖的经历, 并纷纷表示自己的中奖几率也相当低. 在学生完全沉浸在这一讨论之后, 我们再引导学生学习“概率与中奖”的问题.
这种新课导入教学, 与其他几种导入方式相比, 更能够激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 进而更加积极地加入课堂学习之中, 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五、在实践中实现新课的导入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成了社会的关注重点. 因此, 我们在导入教学时, 也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语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课堂导入策略 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99
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课堂导入部分,集中表现为导入时间不够或方式不对,这样就不利于学生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中,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而学生在高负荷的学习压力下,常会出现厌烦、麻木等不良状态。这种现象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尤为明显。要改善这一现状,需要高中历史教师从课堂导入着手去改变,通过有效地运用课堂导入策略,促使课堂活动多样化,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善用多媒体导入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得到广泛运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手段在课堂导入中的恰当运用,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快速而有效地把学生带入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高中历史教师在正式授课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图片或音频。
比如,在讲解《鸦片战争》一课中,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解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与之相关的视频,然后让学生自主讨论“这个影片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生这件事情的原因是什么?”等相关问题。学生看了直观的视频片断后就会对“炮弹”“鸦片”“清王朝”等产生好奇心,不仅会在脑海里组织答案,还会高度关注教师接下来的课堂讲解,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多媒体导入可以让学生对接收的信息产生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运用复习导入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复习导入,即教师在正式讲授新课文之前,使用知识框架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点进行回顾,让其加深对旧知识的印象,然后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出新的知识点,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更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这种导入法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以《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可以提出“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意义”等问题,让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与本节课内容有联系的知识。当学生提出是“清政府的腐败导致战争失败”,或“为了抵御外来侵略,我们应该学习先进的技术”等观点时,教师就可以把这些知识与洋务运动中“自强”与“求富”的思想联系起来,从而自然引出课文新知识。这样引导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可以自然引出新知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三、巧用典故或名言导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
中国历史上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或关于英雄人物的故事或重要的历史事件,与此相关的历史典故就经由人们口口相传而被熟知。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通过所学历史与典故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課堂上发表自我看法,从而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选用的典故应具有生动性与代表性,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在《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一课中有“卧薪尝胆”这一典故,教师讲到这个内容时可以提问学生:“大家对卧薪尝胆这个典故有所了解吗?”如果学生回答“有”,教师可接着提问:“这个典故的由来是什么?里面的主人公是谁?”然后学生可能会回答“是越王勾践。他凭借顽强意志,最终领导军队打败吴国,成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最后教师就可引出诸侯争霸的分裂局面以及秦朝大一统的必要性等相关知识。用历史典故与所学历史人物、事件的联系导入新课,让学生发表自我看法,可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印象。
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紧张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导入、复习导入、典故或名言导入等策略,不仅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唐万清.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的作用及方法[J].教师博览,2015(15).
[2]郭默克.基于课堂导入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研究[J].时代教育,2015(4).
[3]单仁国.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应用[J].教师教育,2016(7).
[4]王晓静.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及应用实践探析[J].科学教育,2016(15).
论文关键词文化导入 大学英语教学 新编大学英语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便必不可少。《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在编写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文化因素,从多方面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进行文化导入,发挥出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多维立体的西方世界,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并逐步地运用英语进行得体自然的交际。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明确地指出了大学生们应该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且能用英语进行灵活得体的交流。这必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文化意识。
顺应形势的需要,《新编大学英语》应运而生。该套教材按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编写,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听、说、读、写、译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选用的语料也具有规范性、知识性,同时兼具时代性和趣味性,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更重要的是,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文化因素,从多方面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有效的进行文化导入,发挥出这些文化因素的功能,帮助学生从中了解多维立体的西方世界,正是教师们应该着重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二、文化导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化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定的文化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语言,失去了其包含的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前苏联语言学家朱利·洛特门说过“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植根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因此,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我们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文化导入,在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本身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充分了解语言内容背后的文化意义。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而语言交际总要遵循一定的文化规则。不同民族在不同的环境下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而作为文化外在表现的语言,在其本身的特点和使用上无不体现出该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语法错误往往能够被容忍,语用失误却容易产生误解。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森认为“母语国家的人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对外国人的发音和语法错误往往采取宽容的态度;相反,对违反谈话准则的行为一般则认为是态度无理。”由于汉英文化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即汉语的负迁移影响,如果学生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只是依赖于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来理解,不仅自己望文生义,也会因为交际不当使对方造成误解。因而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将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对汉英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对于不同于母语文化的英语文化特征着重指出,使学生对英语文化中较为突出的特征加深了解,从而减少母语文化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
此外,学生学习了有关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英语国家一些相关的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知识,也能使他们知识面得以扩大,视野得以拓宽,最终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
三、文化导入在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由于大学英语并非英语专业,其教学课时相对有限,而文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大学英语里的文化教学不可能像英语专业所开设的英美文化课那样面面俱到,而是应该与英语语言教学相结合,恰当而有效的进行导入。以下是笔者在进行《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三册教学的时候,运用不同的方法结合课文进行的文化导入。
(一)文化差异对比
因为汉英文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了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也对学生的英语知识掌握和运用产生了巨大的干扰,要克服这种干扰,只有去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两种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发现汉英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且重点是差异和冲突。
以第四单元“择业规划”为例,作者在分析了当今学生找工作的误区之后,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其中提到换工作的观念,作者指出“换工作和改职业在任何年龄都会发生”,并鼓励学生如果发现选择的职业不适合自己,可以马上重新开始新的工作。在这点上,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中国换工作是否也和欧美一样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是否在任何年龄都可以重新开始。在激烈的讨论中,汉英文化的差异性也得到了分析。因为中国文化重视群体,强调“大一统”思想;相反,西方文化推崇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存在价值,因此两者也具有不同的价值观。中国人虽然也换工作,但换工作的时候考虑的因素不仅包括本人,还有其他许多周边因素,而欧美人相对换工作就比较简单,因为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本人的发展。
又比如第三单元的主题是“社会问题”,通过如今很多孩子脖子上挂的钥匙体现出美国家庭模式的转变,即由以前的丈夫工作、妻子在家照顾孩子这一类型转变为夫妻双方都要工作,而孩子无人照顾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家庭经济支出的增长所带来的必然的后果。这一现象在中国早已发生,即所谓的双职工家庭,且如今中国家庭的另一新现象是父母都外出打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通过这些类似的对比分析,学生对对英语文化的感知能够加深,文化敏感性也可以得到提升,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自发地运用文化差异对比分析去了解英语文化不同于汉语文化的独特之处。因此文化差异对比分析是文化导入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二)课文背景知识介绍
在上每一个单元之前,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知识需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一般包括一些相关的地理常识、历史背景、政治经济以及文学艺术、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知识。这是因为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描述所产生的背景,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是文化导入的必需部分。
“历史地图准确地标明了历史活动所处于的地理位置,客观地反映了历史活动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及其空间联系,还显示了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空间变迁的情形。它能巧妙地、科学地包容以上诸方面于一图,做到综合、直观,把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空间概念变成了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尽管历史地图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依然有不少教师对历史地图熟视无睹,即使偶尔运用也是一带而过,当作点缀,没有充分意识到历史地图的价值所在。忽视历史地图教学,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忽略了对学生用图能力的培养。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历史地图,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故撰此文,与广大同行交流探讨,以便今后教学中能更好地运用历史地图,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增强空间方位感,正确理解历史史实
历史是由时间和空间组成的,不管是历史人物还是历史事件都分布在时间与空间交织的时空里。无论是讲到国家疆域,还是战争形势,无疑都离不开历史地图。没有地图,学生就不知道秦朝的疆域有多大;没有地图,学生就不知道丝绸之路从哪里出发,到哪里结束;没有地图,学生就无法理解什么是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没有地图,学生不会明白近代沙俄占领了中国哪些领土;没有地图,学生想象不出蒙古军三次西征的影响有多大„„历史地图作用重大,而学生的读图能力却不容乐观。上海近几年的初二历史会考,多次考到世界七大区域文明。每次考完后,有些同行就感叹:初中学生的读图能力实在差!填图过
程中,有的学生把古希腊文明成果填到了古罗马的位置上,有的学生则把古巴比伦文明成果填到了古埃及的区域里,甚至还有学生在长江、黄河所处的文明区域写上了古印度的文明成果!张冠李戴,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教师在抱怨学生的同时,是否对自身进行过反思: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结合地图进行教学了吗?历史地图运用得合理有效吗?假若教学过程中,学习区域文明时,教师有意识地把文明成果与地图上的相应区域一一对应,学生的空间方位感就会增强,张冠李戴的现象自然也就大大减少了。
有效运用历史地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方位感,在此基础上,还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史实。比如为什么说元朝的统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大统一?如果教师仅用文字描述,学生没有空间概念,最后的结果,学生也许记住了元朝的疆域最为辽阔这一史实,但它到底有多大,学生未必真正的理解;相反,利用《元朝疆域与行省分布图》,并与《唐朝疆域图》一起对照,则有助于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再如,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把辽沈战役中锦州之战的战术称为“关门打狗”,若没有历史地图或没有用好地图,不少学生学会了之后,可能记住了相关的基本史实,而对于战役的地理位置在哪里,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战略、战术却很难理解。相反教师若在讲述时首先把“三大战役形势图”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知道此时国民党已全面收缩战线,其军队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东的一些大城市里,随后把辽沈战役形势图呈现给学生,指出东北国民党军队主要龟缩在几个孤立的城市里,使学生有明确的空间方位感,意识到首先发起“锦州之战”,可以切断华北与东北敌军的联系,断绝东北敌人的后路。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有了正确的空间概念,自然而然
也就理解了“关门打狗”的含义。
所以说,历史事实总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地域、人物的活动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文字不能直接转化为直观的复杂的形象, 加上初中学生空间方位感也比较弱(女生尤为明显),因此教师叙述得再清楚明白也不能表现为地域空间的图像。而历史地图是感知空间地域的有效载体,如果把叙述的史实与地图有机结合,则有助于学生增强空间方位感,正确理解历史史实。
二、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巩固重点,化解难点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既抽象又难以理解,老师讲起来深奥复杂,学生听起来晦涩难懂,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听得很疲惫,教学效果不好。而有效运用历史地图,则可化繁为简,既可巩固重点,还能化解难点。
《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怎样理解这句话?单靠教师的文字描述,学生比较难以理解,假若教师利用地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让学生在图上分别找出解放区与国统区,再根据示意图,找出刘邓大军的进攻方向,可以看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表明解放军主动地向国统区发动了进攻,把战场由解放区引向国统区;而大别山地势险要,东面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西面是国民党的战略要地武汉,所以解放军此举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向敌人的心脏,迫使国民党不得不撤兵保卫这一地区,所以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初中教材中类似的教学重难点内容还有很多,例如为什么说隋朝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经济的大动脉?武汉会战中国民党提出“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些与历史地图密切关联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边讲解,边指导学生观察地图,并在观察地图的同时,发动学生从图中找出相关信息,发表各自的看法。在师生共同读图、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由此可见,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大凡与空间地域相关的重要内容及难以理解的内容,若能合理有效地运用好地图,则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历史地图帮助学生提高观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
历史地图中,既包含着显性的信息,也有不少隐性的信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地图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还可以通过地图上的信息提高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分析能力。
《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生活》一课教学中,讲到“交子与会子”时,笔者提问“北宋初年都城东京使用什么货币”?由于有同学看到小标题写着“交子与会子”就脱口而出“交子”、“会子”,笔者则引导同学观察《北宋中期货币使用区域示意图》,善于观察的学生会发现交子出现于北宋中期、仅在川蜀一带使用,所以北宋初年东京使用的货币为铜钱。笔者进一步追问“北宋中期川蜀一带为什么会出现交子呢”?地图上没有这个问题,但若把地图与相关的文字结合起来,则可明白,交子的出现是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在利用地图过程中,学生不仅通过观察历史地图,获得了图上的显性信息,还通过进一步的探究,获取了此图包含的隐性信息。
使用历史地图,可以一图多用,提高学生多角度观察地图的能力。笔者讲到《文明的交流》一课时,有效利用《郑和航海船队路线》图,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取图中信息,结果有学生从时间角度,观察到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有学生从范围角度,观察到郑和下西洋主要到亚非国家,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有学生从频率角度,发现郑和下西洋先后有7次;还有的学生发现郑和7次下西洋都是从刘家港出发;个别的同学还从显性上升到隐性,感受到郑和下西洋规模很大,反映了明朝国力的强盛„„
利用历史地图时,既可一图多用,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图,也可以多图并用,把几幅图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笔者复习世界史内容时,提供给学生“一战前、一战后二战前、二战后、苏联解体后的四幅欧洲地图”,打乱次序,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按照时间顺序对四幅图进行排序,并说出理由。由于笔者平时教学中注重历史地图的运用,所以大部分同学能够从图中国家名称的变化判断出该图反映的历史时期。在分析比较历史地图的过程中,学生既归纳梳理了所学知识,也提高了综合运用地图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地图的作用毋庸置疑。不过,在运用历史地图时,要注意三个问题:
1.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历史地图。教学过程中既不能对历史地图熟视无睹,或把它当成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能为用图而用图。至于选哪幅图,怎么用,要根据教学内容和
学生的特点而定,为教学目标服务。
2.指导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读图。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读图时,这样提问:“你从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由于问题过于笼统,学生或者不知如何回答,或者回答出的问题漫无边际。相反让学生带着具体问题去读图,则更有针对性。
3.图文结合使用历史地图。地图需要文字的解释与说明,文字也需要地图的辅助,两者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
综上所述,历史地图能够直观、准确、生动地标出复杂的空间信息,与文字内容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成为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不仅不能被忽视,而且应当把这种直观、简约、概括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利用,使它成为教师有效教学的好帮手。
一、合理整合,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合理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家研究感官与学习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的学习效果最佳。交互式电子白板以文本、声音、视频、动画整合的技术,声像结合,图文并茂,化静为动,可为学生提供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丰富的视听刺激而获得相应的情绪或情感体验,从而使思维也进入活跃状态。例如,在《孔子游春》的授课中,教师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先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画面上是泗水河畔的桃红柳绿,草色青青,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如临其境,体会并感悟春天的特点,之后辅之以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进而转化为学生丰富的内心视像,引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这样,文章中的语言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静止的文字,而是成为鲜活灵动、呼之欲出的生动的画面。
二、有效整合,拓展学习空间
新课程大力倡导“大语文”的教学理念,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局限于二三十篇的课文和四十分钟的课堂,应向着更为广阔的空间延伸。网络以其灵活的超文本链接、丰富的信息资源,极大地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但是网络资源也存在信息量过大、良莠不齐、选择困难等问题,而小学生分辨是非和甄别信息的能力还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如在教学《孔子游春》时,笔者以教材为依托,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对原始的网络信息进行了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筛选和加工,构建了“说话素材库”。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根据素材库中提供的丰富的图文资料,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仿照课文中描写特点的方法进行说话训练。如“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是她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让学生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泗水河畔的春天美景有了更为真切的感受,又为学生练习表达提供了“下锅之米”,从而达成了方法迁移、语言内化的教学目标。
又如在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学完课文后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香港。课前,教师按照课文所描述的内容制作课件;课上,让学生为画面配上解说词。这样的练习方式,让学生感到很新鲜,为画面配上声音的效果也让学生产生了成就感,整个课堂的气氛更活跃了,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效整合资源,有效整合活动方式,通过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强化各种训练,使活动简单而且活泼,以动静结合的画面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观察重点突出,以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思维,提高兴趣,化解难点,轻松掌握课文内容。
三、巧妙整合,转变学习方式
新课标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都应重视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还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使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新得到了确认。
?W络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组织者,应在一定程度上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发现、自主建构。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借助网络自读课文,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练朗读、学说话,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益。但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把握好一个“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适合运用网络工具为教学服务的就选用,反之就要果断放弃;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决不能简单地用网络工具代替语文教学。只有正确处理好网络工具与学科教学的关系,才能真正使交互式电子白板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催化剂。为了能够巧妙整合电子白板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灵活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是新时代教师必备的素质,是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迫切要求。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努力让教师树立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理念,引导教师改变“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辅助功能,让学生在现代信息工具所特有的沟通、互动、共享的良好学习环境中,主动探索未知空间,增强合作交流能力,获得适应未来“数字化生存”必备的知识能力素养。
2.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时代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才会成为可能。学校要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并充分利用寒暑假或双休日集中进行提高培训,让教师学会网页浏览、资料下载、课件制作等;要定期举行课件制作评比,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开展教学活动,并请在这方面有专长的教师上示范课、引路课。在培训和教学实践中使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得到提高。
3.努力建设资源库,方便师生获取信息
互联网是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但很多时候需要“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的决策。如果每次都让学生在课堂上搜集、查找资料,一是浪费时间,二是难以保证所接触信息的安全性。因此,学校应构建丰富多彩、分门别类的资源库(语文学科可包括作者库、背景栏、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素材链、阅读书目、交流平台等),让师生可以方便地从校园网上高效地获取有益资源。各学校可分学科成立攻关小组,梳理各册教材,建设本校的学科资源库,让更多教师共享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课题;是发展学生,成长教师,成就学校的必备平台;也是一个内涵丰富,值得教师们潜心研究,不断发掘其潜力的课题。教师应与学校实际有机整合,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坚持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这样丰富、生动、高效的课堂就会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就会逐步提高,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助推器作用也会日益增强,最终达到切实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一、导入式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导入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它的有效进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因此, 教学工作者总结了大量的方式和方法, 以便在该阶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课程的秩序化营造良好的氛围。科学的课堂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受年龄段的影响, 有的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 并且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需要一点一点累积, 如果无法在课程开始阶段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则无法保障数学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采用导入式教学, 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安排, 将知识点逐步引导出来,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数学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学生除了掌握基础性的计算方法之外, 还需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想象力。如果在数学教学中直接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则学生难以很好的接受, 无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能力。因此, 必须重视导入式教学法的运用。但是,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数学教师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从而确保数学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二、导入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导入式教学方法是非常灵活多变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个人的理解, 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引入, 以此来活跃课堂的氛围。现阶段的导入式教学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接导入法。在课程开始之前, 教师可以直接明了地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程的重难点及教学范围。将教学的目标直接传达给学生, 让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思考, 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做好课本的预习。目前, 有些学生普遍存在一种重难点把握不准确的现象, 而直接导入式的教学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对不同数学基础的学生都非常有利。但是, 该教学方法不建议在低年级使用, 在高年级使用时也需要教师灵活对待。
(2) 间接导入法。1) 疑问式导入。在进行某知识点教学前, 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知识点问题的提出引发学生进行探讨, 然后, 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给出答案。教师需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及关联性, 必须立足于本节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选取。疑问式导入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有利, 且适用范围非常广。2) 趣味导入法。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内容设计出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案, 小游戏或小故事讲解都是不错的选择。从使用效果上分析, 低年级的可行性较大, 并且在具体的执行中较为便利可行。如在规律及分类的讲解中, 教师可以随机抽取学生参与分组、归类的比赛, 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实践证明, 使用该方法教学效果显著, 但是需要教师把握好教学的进度及方法, 以此来保障教学工作的秩序化。3) 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法主要是指老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生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场景。在数学教学导入式中, 教师可以用情境创设的方法, 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情境创设法可简单分为六类: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根据数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效益性来看, 一般采取的情境创设主要是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表演体会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例如, 教师可以讲述自己购物的一些细节, 让学生对价格进行计算, 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使他们更积极地学习数学。4) 多媒体导入法。在教学信息化的背景下, 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大量运用。数学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导入的效果非常显著, 它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多媒体形象生动, 声音、图像、文字融为一体,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十分有利, 对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非常有效, 因而使用频率较高。
三、结束语
数学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必须合理运用现有的教学方式及教学技巧, 为学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的今天, 教学形式的多元化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这不仅给教学工作提供较大的便利, 同时也对教学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不同阶段的教学中, 教学工作者需要慎重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 按照具体的教学实情进行方法的改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导入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摘要:分析导入式教学法的可行性及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 从直接导入法、间接导入法 (包括疑问式导入、趣味导入法、情境创设法、多媒体导入法) 两个方面, 探讨导入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导入式教学方法,数学,运用,策略
参考文献
[1]唐夏玫.问题导入式学生活动探究模式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 2015 (07) .
[2]杨红.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重要性的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 2012 (06) .
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告诉我,在导语设计方面至少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导语要一针见血
在讲授《芦花荡》一课时,我从介绍历史背景和故事的主人公入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一个抗日英雄‘老头子’的故事。一个干瘦的老头,手无寸铁,孤身一人在茂密的芦苇荡中,将十几个鬼子玩于掌股之间,置他们于死地,可谓智勇双全,那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位神奇的老人。”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很快进入了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使学生紧紧围绕教师的教学思路考虑问题,回答问题,最终达到共识,不偏离主线。
二、导语要有启发性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课标也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摒弃了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放手让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讲《喂——出来》这篇科幻小说时,我说:“同学们,平时我们经常给人打招呼,一声‘喂’再平常不过,而今天要认识的这个‘喂’是给谁打招呼呢?而这个‘出来’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样一来,一下把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了,不仅引起了学生的求知兴趣,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索,而且为整堂课的教学效果起了推波逐澜地作用。
三、导语要有趣味性
导语的设计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积极地投入思考,从而陶冶道德情操,体会写作目的,促进思维发展。《桃花源记》是一篇古文,在课前板书课题和作者之后,针对学生对秦汉历史不明的情况,我在讲述了历史年代后,又讲:秦朝时代,由于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一群人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起,这群人就世代生活在那里,直到东晋末年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五六百年不为人知的地方就是——桃花源。这样就把学生带入了创设的情景中,使之身临其境,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增加了艺术性,教学的效果尤为明显。
四、,导语要有关联性
关联性导语有利于旧课与新课的联系,使教学有一定的联系,顺理成章的接受知识,既巩固了新知识又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可谓一举两得。在学习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一单元的课文内在联系,导语便在这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具有关联性的导语的引导,不仅复习了旧知识,巩固了教学效果,也使新知识的讲授更为自然,水到渠成,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发挥得淋漓尽致。
五、导语要有多样性
导语不可能一成不变,固定的模式必然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思维。若是语文导语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那学生听起来就如同嚼蜡,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学习兴趣将大大受挫。当然,导语的多样性需要教师精心研究和设计。
六、导语要有简明性
导语不能太冗长,不能太繁琐,以便使学生更快进入学习状态。比如进行议论文单元时可设计这样的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议论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议论文的三要素。”这样的导语短小精悍,就避免了因导语过长而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无法集中造成的沉重劳累之感,从而使学生轻松愉悦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只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取积极灵活多样的课堂导入法,画龙点睛,设疑激趣,理清脉络,必定能使学生在向学习目标攀登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心情更加愉快,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陆新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批注式阅读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笔者认为,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还需要将质疑、感悟作为阅读教学的核心,促使学生学会用批注的方式将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理解、感受、欣赏以及评价。
一、预习式批注
预习式批注其实就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前自行对文章进行预习,并对文章的主要层次、内容以及某些较为重要的段落、词句等进行批注。这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同时,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还需要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如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因材施教,从而使教学引导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例如,在对《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文章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叮嘱他们在阅读的同时对存有疑虑、困惑的句子进行批注。在预习过程中,一些学生读到“看见成千上万的孩子……飞涌出……”时,在旁边批注:“这句话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写作手法,将孩子描述得非常形象,同时还将孩子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的特征生动地描写了出来。”有学生在读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时,这样批注:“这句诗写得真棒,写出这样美妙诗句的人是谁呢?好想对这位诗人进行进一步的了解。”还有的学生读到“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呱呱地……”时,在句子边上写道:“作者写的这些句子真好,我先把它标注出来,然后背下它们。”
这样的批注式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联系相关知识,拓展思维,还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始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调整,从而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质疑式批注
学习就是要懂得质疑,只有懂得质疑才能不断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质疑式的批注阅读有助于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句子进行对话,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此外,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自己的质疑进行批注,然后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勇敢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从而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对《青藏高原一株柳》进行教学时,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可鼓励、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式批注阅读。在汇报与交流环节中,有些学生对前面两个自然段进行了阅读,写出了一系列的质疑批注:“为什么这两段话着重强调了这株柳树的神奇呢?它到底神奇在何处?又是什么理由让它显得这样神奇呢?面对它时为什么作者会望而生畏?”有些学生则在文本结尾部分“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光阴”的旁边批注道:“这句话到底在表达什么?仅仅是针对这株柳树进行描写而已吗?我要怎样才能读懂它呢?它的气势是什么?”在汇报与交流完毕之后,教师再整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就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其实,学生所质疑的内容很多就是文章的重点与难点,()当他们提出质疑并得到肯定之后便会产生一种愉悦感,这将有利于他们学习热情的激发。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达到以学助教的目的,还能有效促进批注式阅读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评价式批注
每一篇文章都具有独特的魅力与特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与理解时,应鼓励他们对文章的`内容及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等发表看法,从而促进学生鉴赏能力及理解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对《理想的风筝》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描写进行评价式批注。在批注的过程中,有学生在“刘老师讲女娲造人故事”的边上这样写道:“刘老师真是个乐观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动将快乐传递给了别人,却对自己的身体不以为意,真是个值得尊重的人!”而有的学生则是这么批注:“快乐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阅读这篇文章让我看到了刘老师的开朗与乐观,而他的这种精神也深深打动了我,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这样的阅读批注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地了解,还能使学生真正地走进文章人物的内心世界,对其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促进阅读学习效果的提升。
郭颂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众所周知,黑板是传统课堂教学中呈现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媒体工具,但信息不能即时呈现各种图表、动态画面、长期保存,而且信息呈现的过程慢、信息量小等缺点也很明显。现在,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模式越来越为学校教育所引入与运用。当多媒体设备引入幼儿园,教师们感受到多媒体设备带给幼儿教育的便捷。现实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融合了大屏幕投影技术、精确定位等技术,是一种先进的人机交互设备,符合幼儿的直现形象思维和动手动脑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先进、更加丰富的实践和研究平台。具有许多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将声音、图像、文字集于一体,更能有效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使幼儿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教学工作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SMART电子白板硬件以及与它相配套的Notebook软件相结合的运用,白板系统内资源库的灵活运用为我们搭建了实践的平台,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整合,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教材。电子白板的运用帮助教师从繁琐的重复工作中成功解放出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幼儿教育的改革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我园在开发与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优势教学资源的引入,引起了教师们强烈的兴趣和浓厚的探索欲望。那么如何有效地将这一信息技术融合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直观、具体形象,以及活动挂图资源库、注释库、超联结库、动画库等公用或专用窗口的功能,拓展幼儿的创作思维、培养幼儿活动兴趣?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重构教学过程,如何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基于以上原因,我着手准备进行“电子交互白板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探索与实践交互式白板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挖掘交互式白板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价值,提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强化教学效果,为幼儿园有效积累优秀的教学资源提供工具支撑。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大胆富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启发幼儿思维,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和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幼儿想象力、表现力的提高,实现教育的最优化,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掌握交互白板的功能,提高运用白板进行教学的能力。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整合,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提供丰富的教材。便于教师用“简易化”的操作,创建“智能化”的课堂。
3、导入过程中运用白板的功能创设情景激发幼儿教学活动兴趣,营造快乐的活动氛围;活动过程中运用白板的功能为幼儿自主学习创设更多的机会,为幼儿共同学习创造了更多的趣味,为幼儿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资源。运用白板的功能为幼儿园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活动教材,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体验活动的快乐。
4、通过系统深入的研究,丰富幼儿园教学资源,建立白板教学资源库,积累优秀活动案例、录像课和相应的教学课件,推广白板在幼儿园教学领域的应用。
本次课题研究重视运用现代与传统的多种有效方法,以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以整体性发展为原则,兼用调查法和文献法进行研究,并力求在研究中点面结合,同步进行,强调组织形式灵活化、教育方法多样化,开发潜在课程的教育能量。
一、文献法:通过查阅资料,借助前人的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
二、行动研究法:对交互式白板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探索交互式白板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探讨交互式白板在教学应用中的适宜方式;推广交互白板各种功能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优化教学效果、积累优秀活动设计、录像课和案例集。
三、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去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由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经常运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对作品的分析需结合观察和倾听进行分析。
四、经验总结法:及时梳理、总结交互式电子白板服务幼儿园教学方面的已有经验,不断反思、总结和提升,注意积累成功课例并将研究成果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
课题研究的过程
随着教育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日益深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进入幼儿园教育领域,我们认识到先进的媒体就是一种活动的教材,它具有交互的优势,特别是使用Notebook软件在电子白板上的操作,为幼儿园教学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活动教材,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提高活动的有效性。交互式电子白板为课堂教学更加活泼生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我在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幼儿园教学的基础上,积极拓宽研究领域,尝试探索电子白板对幼儿园课堂教学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一、化繁为简,创建“智能化”的课堂。
交互式白板是当前课堂教学环境中技术(包括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视、音频技术等)的最佳集成者。它以其独有的操作性和强大的交互性、功能的多样性等特点已逐渐被运用于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交互式电子白板追求的是让使用者通过手指就可操作,因此,整个功能的使用和操作简单、易行,帮助课堂实现智能化。
(一)、电子白板的整合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资源。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资源库里储存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如文字、图片、有声读物、动画和视频等形声结合、图文并茂的学习材料,所有图库资源均可共享;素材性资源库阵容强大,分类明确,使用便捷;教师还可建立各自的树型目录结构,方便查找和调用。以往的教学模式无法在黑板或者投影仪中调用丰富的图片、媒体资源,而现在教师可在电子白板上随意调用丰富的图片资源、媒体资源用于教学,可在白板上进行精确的作图,可调用多种辅助程序应用于教学。甚至整个活动过程都可完整保留记录,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们可将幼儿活动中的生成内容及时的在白板上显现,而幼儿也能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活动带来的乐趣,享受着自己创造的成功感。此外,运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把通过互联网获得的资源作为电子白板的背景、页面、图像等,使幼儿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获得更多的拓展知识,有利于幼儿视野的拓宽。
(二)、电子白板的交互性,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
1、突出“交互”功能,构建互动学习的模式。
以往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往往需要坐在电脑前进行操作,不但教师的视线被显示屏遮挡,也无法与幼儿进行更为直接、充分的交流。交互式电子白板实现了教与学的交叉融合,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活动时,教师再也不用继续坐在电脑前进行操作,可直接站在白板前,利用手中的鼠标笔在板面上进行电脑操作,直观地展现教师的肢体语言,让教师们从电脑操作中解放出来。电子白板具有随时书写、绘画、拖放组合等功能优势,幼儿们可以亲自走到白板前面,留下他们探索学习的痕迹。创设了易于激发幼儿体验的教学情境,让幼儿在生动形象的情境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情绪饱满、自觉自愿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学习。
例如: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学习中班的数学排序知识时,白板课件“去小熊家的路”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他们个个争先恐后到前面来操作,在结束的时候,也仍然意犹未尽。再如在“疯狂切水果”活动中,以前我们用实物水果切给幼儿看水果的切面,认识水果。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直观,但是因为实物有限,所以认识的有局限性,而且幼儿在下面看看、猜猜,并没有实际的操作。后来我们利用电子交互白板进行重新设计,运用其中的拼板功能,把照片分成几个块面,用拼板挡住,幼儿可以到电子交互白板上直接操作,移开其中一块猜测,猜不出再移开一块继续猜,直到猜出来为止。在不断移开拼板的过程中,台上台下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白板上,争先恐后地猜是什么水果,不仅增加了很多的水果品种,而且更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这种方式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升了活动效果,将电子交互白板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拖放、录像、拼板等功能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幼儿们很愿意参与其中,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了活动的过程。
通过幼儿参与电子白板的实际操作,增强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加强了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自信,拓展了幼儿的发展空间。让幼儿主动参与交互白板的操作,实现幼儿与白板的交互,不仅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也是利用白板教学的必然要求。
2、创设新型教具,使幼儿教学形式效果俱佳。
以往教师在制作传统教具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经历,却没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而且做出来的教具大都是一次性的,不能二次利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交互式白板存储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在注解、控制、鼠标模式下,对这些资源进行编辑。制作教具方便并且方便存储,节省了时间,而这些生动鲜活的资源更能吸引幼儿注意力,便于幼儿接受,效果更好。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用Notebook软件花较少的时间就能完成课件(教具)制作,制作的课件既方便保存,又可循环使用。
例如数学的操作活动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材料才能真正达到预没的目的,而运用Notebook制作可能只需半小时就可完成,快捷、方便。还有以往的儿歌或者故事教学,都是教师在前面教,幼儿背。有时候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为了准备挂图、教具,教师经常是起早贪晚,最后还是没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交互式电子白板解决了这一问题,强大的资源库里面无论是图片还是声音文件应有尽有,只要做一个简单的课件,就能让幼儿们轻轻松松学故事、念儿歌。电子白板的运用帮助教师从繁琐的重复工作中成功解放出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交互式电子白板可在白板上利用鼠标笔任意的书写硬笔、毛笔、荧光笔效果的板书,改变了以往黑板与粉笔的交汇,擦拭起来也很方便快捷,显现了教学工具的环保性。
(三)、电子白板的记录性,体现了教学的人性化。
电子白板的记录功能,可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幼儿的教育教学要发挥出教育的功效,就不能缺少对幼儿作业的评价。而评价的目的就在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作品进行有效评价在以前传统的教学中,评价时,教师把幼儿的作品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分享的范围比较小,幼儿不易看清,不利于交流。而在利用电子白板教学时,我们除了可以示范和展示外,还可以在幼儿创造完成之后,通过扫描方式把幼儿的作品传到电子白板上,通过放大面向全体进行展示,得到大家的肯定和帮助。把观察、思考、评价的空间留给幼儿,促使幼儿通过自己的评价活动有所悟、有所发、有所得。同时,还能吸引其他幼儿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产生经验的交流分享,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另外,电子白板的记录功能,还可以用于美术教学中,例如;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先做些示范,但对幼儿园的幼儿来说,一下子记住所有的要点是比较难的,幼儿作画时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电子交互白板的动作记录功能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师示范时记录下一系列连贯的动作,通过即时或者反复播放,就可以让幼儿在绘画时参考教师的作画步骤,大大降低了教师重复讲解的频率,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幼儿的作画过程,更好地指导幼儿。
二、游戏化的操作,实现“智能化”的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中,幼儿相对比较被动。虽然我们也一直努力改变,但缺少真正的实施策略。在交互式白板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幼儿能够主动学习,参与活动,变呆板为活泼,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适应幼儿发展特点,让幼儿智能学习成为可能。
(一)电子白板教学让幼儿的课堂教学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
将幼儿的课堂教学游戏化,就是利用游戏的手段,服务于特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使幼儿虽在教学中却产生在游戏中的体验。和其他传统教学活动形式相比,电子交互白板操作工具中有很多其他多媒体不具备的功能,如拖放、录像、拼板等功能都极大的增强了教学的游戏化和互动性,幼儿们很愿意参与其中,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优化了活动的过程。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让幼儿自由的进行选择,随意操作,在这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选择活动内容。可以不受教师的任何干扰,在这里,他们是真正自由的。
由于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很难摆脱对具体材料的感官依赖,“接受学习”根本不适合幼儿这一特定的年龄阶段,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学习”才是最佳的学习方式。白板技术具有鲜艳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以及与画面相协调的声音,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形象,使之活动充满童趣,所以幼儿们非常喜欢玩。如“认识标志”的活动,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在认识各种标志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发展幼儿的有意记忆和对事物的判断力。活动中教师在每个标志下都做了图片链接,如拍打(P)就会出现停车场的图片。幼儿说出标志表示的地方后,便可以拍打标志,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活动中幼儿们表现得异常活跃,都想上来一拍为快。电子交互白板的运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了人机互动。
电子白板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对幼儿各种感官提供多重刺激,使之产生兴奋,快速进入学习的意境和较佳的学习状态。白板的这些特性特别适应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兴趣容易转移的特点,并由此唤起幼儿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带来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促使幼儿较多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学习的成功又反过来强化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这种良性循环的娱乐化的学习中,幼儿的认知心理必将得到发展和提高。
(二)电子白板教学活动为幼儿自主探究提供更多的资源。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一直倡导的是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小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能动地学、自主地学。电子白板教学以他独特的优越性,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做到自由自在的玩,为幼儿的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如在“认识动物的保护色”时,当幼儿说到某种动物时,教师立即利用鼠标模式找到相应的图片,供幼儿及时地进行观察学习。再如在美术活动《我的卡通动漫》中,教师让幼儿利用魔法笔、填充色等功能画各种形态的卡通动漫形象,作品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操作方便,没有绘画技能学习带来的压力,创作具有更大的自主性,避免了美术活动中经常出现的“你教我学”的填鸭式教学。
电子白板整合课堂教学活动能满足幼儿自由发挥的心理需要,从而为他们创设了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它还可以让幼儿避开成人评价的忧虑,即多了好奇和兴趣,少了“不对”和“错”,让幼儿在一个没有压力、没有干扰的环境中进行活动,幼儿乐于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并且初步形成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
(三)电子白板教学有助于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一种最积极的、最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态,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新能力的前提。陈鹤琴“活教育”的主张:“鼓励幼儿去发现自己的世界”,这一思想也是幼儿关键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核心。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尊重与开拓儿童的创新个性,使幼儿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例如:幼儿在玩“做小虫”的游戏时,能够大胆地想像,给自己最喜爱的“小虫子”,设计制作出不同数目的眼睛、触角、足和尾巴等,这种游戏让幼儿感到十分新鲜,让幼儿的创造性欲望更加强烈,富有挑战性又贴近生活,让幼儿在开心的娱乐中,又增长了见识,发展了智力„„在这里,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了出来。从而上升学习和探索的动力。运用创造性的教学工具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创新意识会在这里诞生,并伴随幼儿一同成长。正如一位哲学家说过:“对于未来世界,幼儿创新是一种睿智。”
课题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电子白板教学活动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们的生活,是时代发展必然需要,也是中国幼教改革的需要。它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原则,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变成现实。我相信,随着幼教观念的不断更新,电子白板将会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而成为幼儿教育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二、思考:
1、教师如何根据实际进行课程的二次开发,如何在结构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结合电子白板的有效使用,还需更深一步的探究。
2、如何继续丰富电子白板教学资源库,把多元化、色彩丰富的生活再现于课堂。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多样性,涉及到很多部门,需要取得众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整合教育资源,建立教育资源管理网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参考文献】:
1、丁兴富,蒋国珍《白板终将替代黑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技术》(首都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所,北京100037)
2、《计算机教与学》2006年
3、《课堂教学中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层次分析》
4、陶慧贤杨雪《课堂教学的新交互平台》
5、《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3期
6、随云:《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突出优势》——中国技术网,技术学园
7、万翾 王樱:《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中国硕博网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导入众所周知: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导入新课是一门艺术,把好课堂导入关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导入能渲染情境,和谐氛围;有效的导入能启迪智慧,导出精彩。有效的导入能先声夺人,投石问路。因此,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本着趣味性、导向性、刺激性的原则,设计新颖别致、精彩纷呈的导入环节,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学习兴趣,点燃求知的火焰。如果导入环节出了问题,学生将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上很多学生会表现出木讷、迟钝、发呆,甚至厌学的情绪。课堂效果也是天壤之别。尤其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只有“起调”扣人心弦,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阅读欲望;只有“起调”萦绕于心,才能形成一種强烈的阅读心理期待;只有“起调”引人入胜,才能切实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果。
一、利用教师预设的问题导入
问题是开启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问题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在备课过程中,教师精心预设教学问题引领学生阅读导向。教学实践证明:利用预设的问题导入,既可以为即将学习的内容定向,还可以为学生的思维定向。师生以疑促思,各抒己见,共同享受学习英语的无穷乐趣。
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7“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是谈论未来“机器人”发展的话题。为了能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机器人的一些资料、图片等,然后Show some pictures of robots to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if they know something about robots.课上交流。这样的导入,开门见山,直接将学生带入有关“机器人”学习的特定语言情境之中。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能谈及“机器人”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还能展开想象预测未来机器人的发展。此时,教师再出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鉴赏文章的有效问题:What can robots do now?What will robots be able to do in the future?学生在对“机器人”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带着问题“fast reading”全文,迫切想要了解全文的主旨大意,阅读速度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增强了。
二、组织学生言谈、表演、活动导入
初中阶段是发展个性、张扬个性的重要阶段。中学生好表演、想成功、易满足,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在平时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常常采用自由式谈话(Free talk)、演讲(Speech)、表演(Act)等方式导入新课,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学生们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不知不觉地陶醉到英语学习中去。
如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这一单元要求学生能用所学的功能语言交流度假方式。我组织学生看动画片《快乐的暑假》回答“What can you see?”来进入本课时的主题谈论。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运用句型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Did you go with anyone?谈论周末做了些什么事情,谈论过去发生的事情。有的小组演讲,有的小组表演,有的编对话。通过各种活动,学生们加强了对anyone,everyone,anywhere,quite a few,most,something,nothing,myself,yourself等重点词语的用法。这样的导入,激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欲望,为课堂教学赢得了主动。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必备的教学资源。它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课堂效果。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提供全面清晰的阅读信息资源,如图片资源,视听资料,英文电影等,利用这些资源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
如人教版九年级英语Unit8关于“成为志愿者”的话题,上课伊始,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Would you like to be a person who can help others?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enough time at weekends的话题,然后播放有关志愿者的视频资料,播放过程中,通过特写展示志愿者图标,着装以及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引导学生用英语表述志愿者工作,为了能够准确表达,学生产生了主动阅读“Being a volunteer is great”的心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出来,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导入是否有效,取决于导入的内容和形式。实践证明,有效的导入能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诱发学生迅速步入特定的情境教学之中,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因材施导,因人而入,采用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全面提高英语阅读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乔德玉.谈英语阅读教学导入\[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02).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导入设计】推荐阅读:
电子白板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09-19
尝试教学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7-21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06-08
浅谈互动式教学反思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06-15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整合07-06
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11-11
启发式教学在篮球教学中的运用10-15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11-05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