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寓教育

2024-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于细微处寓教育(精选8篇)

于细微处寓教育 篇1

老子说“大辩无言,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对待幼稚顽皮自控能力不强的学生,春风化雨的教育胜过电闪雷鸣的批评,而能化雨的最有效的莫过于运用极富哲理性、批评性、趣味性、娱乐性的幽默语言。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现在美国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之一就是要有幽默感。有幽默感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教师恰当运用幽默可以增添师生的生活乐趣,消除师生教学时面临的困境,减少不愉快的情绪,可以使学生精神放松,使教学气氛更加轻松融洽,教育教学更富成效。下面介绍笔者运用幽默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些经验,以期对大家有点启发。

一 巧妙提醒犯纪的学生,调控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1、妙用古诗俗语。

同座两个男生,其中一个开小差,紧紧握住同座的手。被握的男生听课遭扰,想抽出手而不得。我说:“大家看,某某对同学情深深意切切,紧紧执子之手。”旁边的学生哗然,因为大家想到了“与子偕老”。这样,既提醒了那位同学,又让大家轻松地体会了古诗的妙用。

一生斜坐回头和同学说笑不已,我示以眼神制止,仍然不停,我微笑说:“人生难得一知己,高山流水逢知音。要珍惜呀,有什么悄悄话,下课再告诉你的朋友。”讲话的同学不好意思再讲话了,而他们的友谊也得到维护,其他人也感觉到老师善意的提醒,听课更认真了。

2、明褒暗贬,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某生全身摇晃,四处寻人说话,笑不可遏,我眼望着他含笑说:“今天有位同学情绪多好,笑魇如花,很有感染力。”旁人也被引得笑起来,该生不好意思停止了活动。

有个学生平时爱找人讲话,有次竟然声音无法控制,我停下来:“同学们,我们班谁的声音最亮最美?林逸!如果他从现在开始专攻声乐,一定是世界未来的第五位男高音歌唱家。不过当他成名之时,我作为名人的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他买些金嗓子喉宝给我。”林逸遂止。

有个学生经常上网,晚睡,上课时候精神恍惚,眼睛眨巴,我说:“看,某某,很有毅力,正在努力三打瞌睡虫。”他一笑,精神为之一振。

3、虚拟生活,让学生意识到课内课外的区别。

有个学生伏在桌上,我说:“查票查票,你买的是坐票,怎么睡了?补张卧铺票!”他在大家的笑声中,精神振作全神贯注听课了。

世界足球赛期间,人人着迷,有时候忍不住把足球明星的画册在课堂传阅。我说:“现在红牌警告:上课不得传阅,如果再犯,就出示黄牌把他罚下场去。”学生自然明白此为课堂而非球场。

4、拿自己开涮,夸大破坏纪律的危害。

有个同学在大家专注听课的时候竟然旁若无人引颈而谈,众人侧目,老师不得不停下来,静默几秒种:“大家千万不要在课堂上打断老师,我的思路一被打断,就仿佛提前进入了老年痴呆。”

可见,面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用幽默语言包含批评的方式予以纠正,能普遍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 巧妙组织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切合教学内容,运用幽默语言,有利于启发学生认真学习,大胆训练,加深对教材、课题的理解,有助于推进教学。

某次,我们正在抽查诗歌背诵,有几位同学你拉我扯撺掇同座上台一露身手,可就是不好意思。我说:“你们看,某某和某某要争先恐后上台表演背诵,他们差点打起架来。现在请某某上台背诵!”被点到的人在笑声中走上讲台,胸有成竹地背诵了诗歌,获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他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其他人也跃跃欲试。

分男女角色朗读课文时,有一些同学不开口朗读,我说:“没开口朗读的同学,你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呀?”众人皆笑,没投入朗读的人自然认真了。

教《花的话》时,我安排了学生前后四人分角色扮演众花比美论贵,大家兴致盎然,该结束时仍然意犹未尽,我说:“花儿们,花儿们,请安静,看二月兰默默无闻不张扬的精神,你们也不要再比美论贵了。”大家一笑,心领神会,自然安静下来。不仅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学生还更深入体会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某日课堂上,训练学生怎样观察人物描写其神态动作。“注意!你们看我进教室之后有哪些动作。”我说罢,走出教室掩上门,然后敲敲门,大步走上讲台,眼光扫视教室一周,拿起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两个大字……然后让学生口述我的动作神态,大家兴致很高争先恐后要求口述。这时有个迟到的学生在门口喊“报告”,此时如果当众批评他不守时,挨批评的学生一定难受,也势必影响良好的课堂气氛。我灵机一动,对全班施个眼色,大家心领神会。我拉开门,那学生就准备往座位上走,我笑着拉住他,问了他几句,他很害臊,急急地敷衍两句走到座位上去了。同学们仔细地观察着这一切。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迟到的人”请大家口述。同学们纷纷发言。这样,大家既学会了怎样观察人,又学会了怎样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某日课前,几个同学不知什么原因打起架来。时值学习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用新闻播报的语气说:“下面请听一则快讯:2班时事报讯 今天上午10点5分,长沙市一中初二二班教室内发生了一起打架斗殴事件……请各位记者前去采访与事件有关的人员,弄清楚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并请各位记者就此事赶快写一则新闻。”大家当场快速写出了一篇篇新闻习作,并争先恐后宣读。在一片笑声中,大家不仅把握了新闻的特点,初步学习了新闻写作,而且也明白了冲动打架的危害,当事人自然也知错了。

三 巧妙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有位同学腼腆,上台发言极不自然,摸耳朵,揉鼻子,拉头发,扭腰,踢腿,无所不用其极,腼腆得实在好笑。我笑道:“看,某某上台演讲先进行热身运动,精彩的故事在后面呢,请大家支起耳朵听。”众人大笑,台上的同学自然也笑了,很轻松的讲起故事来了。

某女生声小如蚊蚋细若游丝,我用《好一朵茉莉花》的曲子唱道:“好一株含羞草,好一株含羞草……”该生倍受关爱中,明白了含羞草的不足。

为了让大家克服紧张心理,我告诉大家:发言时,只当台下的人不存在,要作到“目中无人”。但是有个学生在上台说话的时候,不是眼望天花板就是低头看脚尖或是东张西望,真正是目中无人。我又授之以法:如果不紧张了,就要心有观众目视大家,用自己的眼神征服观众。

四 巧妙改变学生内向的性格

有个学生不苟言笑,人矮个小偏偏神情严肃,少年老成得让我心疼。这天轮到他课前三分钟演讲,只见他照样老成,我笑道:“我们班最酷的人是谁?严肃得像个总统,现在请他发表就职演说。”他终于裂了裂嘴露出一丝笑容。“看,总统举止就是庄重,即使笑都恰到好处,不像你们,笑得东倒西歪好没风度。”此言一出又引得大家一阵爆笑,他终于忍不住,露出了他这种年龄本该有的自然的笑。也许感受到了大家的友好,渐渐地,他变得开朗了,能与同学讨论问题了,脸上的笑容也不是稀罕之物了。

五 巧妙进行审美教育

一个长长暑假之后,新学期第一节课训练大家的口语,我宣布:“现在请大家上台讲述自己的暑假生活”。“蹬毛狮王!” “蹬毛狮王!”没想到大家齐声叫道。我莫名其妙,顺着同学们手指的方向看去,才发现男生刘永昌根根头发全被发胶固定束束直立,实在滑稽。原来,此君为了彻底改变形象,竟然弄了个最时尚的头发,真是冒校规之大不韪。“蹬”,是长沙方言,即直立的意思,“蹬毛狮王”正如毛发竖立的狮子王,这个绰号好生贴切!我忍俊不禁。学生一见,更加起劲喊“蹬毛狮王”。阵阵喊声让他有点不好意思,腼腆地笑着。我一时有点为难,如果处理不当,这种违规的发型不知会以怎样的速度蔓延。我趁势道:“刘永昌决心从„头‟开始重塑自我,现在请新星上台!”他不动,众人掌声雷动,他更不好意思了。我满含深意坚定地说:“是不是一个全新的自我,在形象方面你已经获得初步成功,关键看你有没有信心上台了。”他犹豫了一会儿,在大家的鼓噪声中终于大步上台去了,开始讲述自己的假期生活。这样,不光是他,连大家都意识到改变自我该从塑造心灵开始,心灵比外表更重要。因为,后来并没有一个人模仿他的发型,他本人的头发不久也规矩了。

六 巧妙提出要求激励学生

学生邹丽娜期中期末考试都是84分,我说:“看,邹丽娜多坚定,凭你们或上或下,任你们狂奔如飞,我自纹丝不动,立场坚定,真是撼泰山易,撼邹丽娜难。”与她在一起的几个学生也善意地笑她。“谁说的?才不是这样呢!”她很有信心地说道。对于一个比较自觉上进的学生来说,这句话恐怕印象会很深刻吧。其他同学也会意识到学习应该不断进步。

恰当运用幽默为什么能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单就学生而言,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其心理常常表现出矛盾状态。对于老师的教育,他们有两种截然相反而又互相交叠的心态:一是渴望老师正确引导,以帮助他们判断是非真假,区别善恶良莠,认识美丑优劣;二是抵触,过分看重自己的自主能力和自尊心理,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听不进直接批评。而采用幽默的批评方式,正切合其心理需求。它既不是放任自流,不闻不问,也不是生拉硬拽,强拉就范,正视在心理趋向的顺应中,达到教育目的。德国演讲家海因.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

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发挥幽默的作用,使教育更富成效呢?我觉得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首先,老师要热爱学生,一切教育只能从爱开始。有了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就能平等地对待学生。在实践中不论遇到怎样的偶发事件,都会从学生出发,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真爱。所以,运用幽默的语言必须“和颜悦色,心宽气朗”(老舍语)。那种冷冰冰的讽刺是无法实施教育的。也只有爱,才能激发教师的语言机智。

其次,一定要结合具体情景恰当使用。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反而会弄巧成拙。“执子之手”如果用男女同学之间就不恰当。那位新潮同学如果敏感暴躁,就难以领悟到老师同学的真诚信任。那位成绩持平的同学如果分数过低,就会认为老师是在讽刺她,其自尊心会受到伤害。更糟糕的是,会普遍导致师生对立恶化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要切合教学内容,而不应当随便运用与教学无关的幽默语,对教学活动打岔,使学生分心,虽然活跃了课堂气氛,却是为乐而乐。

第三,要加强幽默语言的修养,学习幽默技巧。订阅有关口才训练的书刊杂志,研究一些著名主持人、语言艺术家的语言艺术,掌握幽默的基本要领,多看多听幽默语言,多在实践中练习和运用。

于细微处寓教育 篇2

一、排座位的风波

2008年我接了初一一个新班, 开学第一天排座位, 就遇到了难堪事。我把全体学生分成男女两队, 由矮到高依次排好队伍后, 根据我带班排座位的一贯原则, 我把手搭在第一个男生肩上, 指指第一个女生说:“男女同坐, 你们两个坐第一排第一桌。”可没等我把话说完, 只听一声气咻咻的“我不干”从那个男生口中蹦出。我猝不及防, 万分尴尬。低头看那男生, 脸胀得通红, 一副极委屈的样子。情急之中, 我冲口一句:“这个班, 你说了算, 还是我说了算?每个人都男女同桌, 你先进去坐好, 呆会老师给你一个说法!”小男生噘着嘴, 沮丧地与女生坐到了一起。接下来男女生一对一对陆续坐好, 多出来的八个男生脸上表露出同性就坐的得意。

待全体学生坐定后, 我理了理思路, 和颜悦色地说明排座位的原则。一是男女互补。男女生各有优点, 男女同桌有利于取长补短, 互相促进。二是以静制动。女生文静、自觉, 有一女生在旁, 调皮、好动的男生总该注意一点你的形象。三是加强友谊。男女同桌, 更能增进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 同学关系更融洽。四是两周一换。现在坐边上位置的, 两周后移至中间座位, 依次轮流, 机会均等。如此这般说了后, 再问学生:“对于座位还有意见吗?”全体学生摇摇头, 不约而同地说:“没有了!”再回头看那个男生, 他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问题迎刃而解, 关于座位, 以后再也没有学生提出异议。看来, 不论什么时候, 教师与学生之间都要互相交流, 互相协商, 等你把道理讲清楚, 学生自然心悦诚服。交流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 交流融洽, 既解决了矛盾, 又增进了师生感情, 可谓一举两得。

二、发白纸

临近期末考试, 数学老师指出:学生考试时, 难题做得还可以, 就是看错、抄错、算错等小问题比较多, 影响了考试成绩, 太可惜了!于是, 我专门针对此现象进行了教育, 要求学生着眼于基础, 从细节做起, 叫学生牢记:要想考试得高分, 计算必须得满分。

期末考试前, 学生在认真地复习, 我在教室里巡视。我总感觉应该做点什么, 恍惚间我想到了白纸, 忙转身去学校油印室拿来了一大叠白纸, 每人两张发下去。正在复习的学生见白纸传下来, 露出诧异的神色。我忙解释说:“白纸带到考场作草稿用, 用着白纸, 可要想着老师的训诫。如果再出小漏洞, 考试结束一赔二, 四张白纸还给我。”不明用心的个别学生嚷起来:“那我不要白纸了!”我抓住学生怕出纰漏的心理, 郑重其事地说:“我的目的不是要你们赔白纸, 而是要你们考试时仔细点, 不出错, 考出高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的。”不知是因为白纸的原因, 还是教育的力量, 那次期末考试全班学生破天荒地考出了29个一百分, 令全校刮目相看。

以后, 每次数学期中、期末考试, 我总要给学生发两张白纸。学生拿到白纸, 也常常一脸灿烂, 自信满满。曾经有一次发白纸时, 一位学生大声说:“又要发白纸了, 期中考试老师发我的两张白纸, 我还有一张没用掉, 藏着呢!”显然, 这位学生已把普通的白纸当做神圣的礼物, 一直珍藏着。两张白纸虽普通, 但它所传递的是一位班主任老师对学生无声的爱和殷切的期盼。爱是无声的语言, 总能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三、留级生事件

初二开学前一天, 学校分配给我一个留级生。记得当时一位教师正好在旁边, 他看到条子上的名字, 马上脱口而出:“是他啊?这下你有苦受了, 他根本不爱读书, 成绩一塌糊涂。”他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头, 我很是郁闷。

第二天学生报到, 我一走进教室, 就发现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里, 有一个我不认识的男生正在跟我班的男生打打闹闹。我一看, 时机已到, 先治治他, 给他一个下马威。于是, 我放下手中的包, 直奔后面的角落。走近一看, 他是一个长得很阳光、帅气的男孩, 如果没有那位老师的提醒, 我根本不相信他是个不爱读书的学生。我板着脸问:“你干吗要留级?”他一脸不屑地说:“八班的同学都不读书, 所以我也不读书。”我马上追问一句:“我们一班的学生个个爱读书, 那么你到这里也爱读书了?”“那当然啦!”毫无防备的他, 一下子落入到我的“圈套”中。这下我趁热打铁:“好,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以后我就看你的实际行动了。”

事后, 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 他在八班有个“维纳斯”的美称, 还爱好打篮球。看着他1.75米的高个子, 我萌生了让他当体育委员的念头。通过谈话, 他也欣然同意。我又一次对他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为他安上一个“紧箍咒”。要面子的他自然而然只得乖乖听从我的指挥, 热心地为同学服务了。初三毕业, 他顺利地考取了二级重点中学。两次巧妙的谈话, 转变了一个不被看好的学生。

寓教育于轻松幽默之中 篇3

又上课了。我提高音量对学生说:“现在有一场官司在我们六(4)班教室开庭。”学生个个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时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说完后脸上立刻装出威严的表情,像一名真正的法官那样右手用粉笔擦一拍讲台,大声说:“开庭。”坐在靠前门第一位的李大鹏立刻从下面发出“威武……”的声音,并站立在一旁,活像《包青天》中的马汉。

我说:“请被告张一团。”坐在最后一排的方舟站起来大声说:“再请辩护律师……”我接过话说:“好,有请方舟律师。”方舟站起,众人笑了。

我环视全班,一本正经地说:“接到一位叫佚名的作者的诉讼,被告张一团抄袭他的文章《朋友,珍重》,以自己的名义发表在《优秀作文》杂志上。”我又把目光集中在张一团身上,问:“作为被告的你有什么话说?”张一团显出一副难堪的样子,嘴上吞吞吐吐:“我……我……”然后从眼镜的上方看看方舟,又看看我,满脸惭愧。方舟想为张一团辩护,却一时想不到词儿,急得用手搔搔后脑勺,嘴里依依呀呀的,不知所云。

这时李大鹏举手喊:“我,我,我为他辩护。”我说:“好。李大鹏,请。”可是李大鹏几次想说,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只是弯腰作笑,那对小眼睛早已笑成一条线了。我却一直不笑。卓越见状,举手叫道:“我来,我来,我来说。”我嘴上含笑,说:“既然李大状徒有虚名,却无话可说,作罢,有请卓越律师。”卓越站起来并不笑,吞了吞口水,故作镇定状,字斟句酌地说:“虽然被告张一团抄袭他人作品,是侵犯了别人的著作权,触犯了法律。但他这一行为也是有有意义的地方——抄抄写写,记下了文中的不少好词好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所以恳请法官先生对张一团网开一面,从轻判决。”卓越俨然一个正式的律师,一边说一边做出手势,身子也微微地前后摆动。

我注视着张一团,思考片刻,说:“被告律师的陈词,虽有道理,情有可原,但现在是一个法制社会,触犯了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停了一会儿,严肃地看着张一团,说:“现在我宣判:一、被告张一团当众将抄袭作品销毁。二、在《优秀作文》刊物上向原告佚名作者赔礼道歉。三、给原告赔款100万。”学生顿时哄堂大笑,教室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张一团的脸一时红一时青,嘴巴一时开一时合。开时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像笑;合时,悲哀地看着众人,一副尴尬的样子,又像想哭。我看着他可怜的样子,请他坐下来,然后语重心长地说:“一团啊,一团,你怎么不听老师的话去抄别人的作文呢?从我教你的第一天起就说了,我们的作文一定要来源于生活,要用我手——”说到这里,我故意停了一下,“写我心,用我心写生活。”全班学生接着一起大声答道。这是我教给学生的写作秘笈。

我看看大家,又看着张一团,严肃说:“这抄袭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同学没发现,我也不知道,我把你这么优秀的作文投到刊物上发表了,到时候真的会有人告你的。今天中午我在学校饭堂吃饭时看到电视上说微软公司正在告中国的一家公司侵权呢。”我的这番话说得张一团低下了头。我说:“一团,重新写一篇属于自己的作文吧。大家也快点写了,写好的同学自己先用红笔修改,等一会儿我再让你们交换修改。开心一刻之后头脑应该更清醒,写起来更畅顺。”

教室里静下来了。看着又沉浸在写作之中的孩子,我内心一时兴奋,一时感触良多。面对学生抄袭作文的恶劣事件,我今天导演了一出好戏,寓教育于轻松幽默之中。这得益于近年来我能每天保持着一种平静的心情,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出现问题时我都能笑着坦然面对。在与这个班的学生相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坚持着幽默的教育和教学,每天都能给他们带来欢乐,让他们感受到在学校里读书是一件乐事,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在家庭中无法享受的快乐,甚至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在家里带来的烦恼及忧伤。

寓科学态度教育于科学教学之中 篇4

寓科学态度教育于科学教学之中

萧山区北干小学 周森兴

【摘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而科学教学的探究过程本身不仅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受到最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科学态度培养的主要途径。本文旨在如何进行寓科学态度教育于科学教学之中,主要通过依托规范行为、依托生成问题、依托理性思考这三个侧面予以阐述。

【关键词】 科学态度 规范 理性 生成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态度作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因子,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它改变学生的行为倾向,激发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也是科学教育的目标。新课程期望学生在科学学习中体验和感受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敢于怀疑、坚持真理、相互合作、严谨认真等科学态度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就是科学态度。我们也知道,培养科学态度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和内化,使每一节课、每一个活动都成为学生养成科学态度服务。但是,课堂中究竟需要怎样的活动支撑?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达到科学态度培养之目标呢?在为学生提供经历和体验的同时还需注意哪些问题?本文就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寓科学态度教育于科学教学之中,选择几个侧面予以浅述。

一、依托――规范行为,培养科学态度。

规范化操作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科学实验过程,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情趣和成功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如《对一块玻璃的检测的计划制订》,我先让学生在1分钟内阅读一块玻璃检测的步骤:①从右边盒子里拿出玻璃,预测玻璃能否通过电流使灯泡发亮,把预测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②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看看灯泡是否发亮。③用两个检测头接触玻璃的两端,看看灯泡是否发光。④重复检测一次。⑤把检测时灯泡是否发亮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⑥把检测完的玻璃放在走边的盘子里。然后,请一位学生上来重复刚才检测的步骤,请其他同学评价、补充、修正,理解“一块玻璃检测过程”的科学与规范。接着用“一块玻璃的检测方法”检测区分25种物体。

让我们仔细分析该活动指向的科学态度:从右边盒子取出,实验后放进走边的盘子里,体现科学的有序性;预测玻璃能否通过电流使灯泡发亮,把预测记录在科学文件夹上,做预测,是科学工作者的一个常用的做法,期望学生随着检测物体的增多,获得预测出错率将越来越少的成功体验;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是为了检查检测工具自身的准确性,若检测工具出问题,所有的活动都将失去真实;在用两个检测头接触玻璃的两端,而不是把两个检测头叠在一起检测,这是检测的正确方法;重复一次,是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减少失误,也是科学研究中实证思想的一种范例――光做一次是不够的。这一系列的动作要求,都是老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渗透和培养。学生能将检测一块玻璃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迁移和影响到检测更多的物体,活动前的行为示范无疑使得。后续检测活动有章可循,学生在反复的操练中,做着做着就理解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行为示范是交流讨论中得以深入人心的。

二、依托――生成问题,培养科学态度。

我这里的“生成问题”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学生及探究材料三者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动态的、比较隐性的有利教育的因素。对于这样的教育资源就需要教师及时“抓住契机 以小放大 教育无声”以达到培养科学态度的目的。如《汇报三天气温变化的记录》: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多媒体,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角色,课也进行得很顺利。当老师问道:“前几天,老师布置了作业,让同学们回去测量气温,不知道同学们完成得怎么样?”然后,学生进行了汇报。可是,当报到某天的下午的气温时,学生异口同声说:“20摄氏度。”奇怪,这明明与事实不符。此时,这位老师就抓住了这个疑点,和学生有了以下精彩对白。

师:你们确定是这个数吗?

生:(想都没想):确定。

师:咱们研究科学要讲究实事求是,如果不是自己亲眼看到、亲手记录的,那就不算。

(下面一片议论声。)

生:老师,那天我们班的温度计不见了。

师:那么你们的这个数据是从何而来?

生:我们……

生:老师,我们那天没有自己观察记录,只是听说的。

生:对,我们是听别人说的,就记录下来了。

师:道听途说行吗?这个数据是老师在实验室的时候,进行了测量,然后,你们听过去,就把它当作教室里的温度了,对吗?

生:对。我们这样做是不对,我们应该实事求是,那样做是不科学的。

……

应该说,这节课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偶然的,甚至连教师自己都没想过,一个气温的数据,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但是里头却蕴涵着丰富的教育内涵!课上到这里,也许完全超出了教师的教案预设,可是,这位教师能够在关键处抓住这样一个点对学生进行了并非预设的科学态度的渗透和培养。这得归功于这位教师本身对科学态度的重视,头脑里自始自终都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的思想放在首位。所以,当她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时,能毫不犹豫地中断预设的教学内容,而把科学态度的培养渗透在课堂当中。

三、依托――理性思考,培养科学态度。

纵观我们现在的小学科学教学中,虽然不少老师已经开始具备问题意识和实证意识,努力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观察能力、实证思想,但在科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上却仍然还没有进一步深入,好多的活动只停在表面:比如猜想是没有依据的猜想;观察只注重表现,忽视其内在联系……热闹之余、活动之余,又有多少时候想到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会这样?我想给孩子一个思考的空间,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我们的孩子也许真得会做得更好。比如请看《点亮我的小灯泡》的两次教学:

第1种教法

第一个活动后,教师给学生出示了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问学生拿到这些材料准备做什么?

生:使小灯泡亮起来!

师:你们能行吗?认为自己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举手。

生:能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举手了。)

师:个个小朋友都很自信。利用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几分钟?

生:1分钟搞定!

生:我只要半分钟就可以了!

……

师:老师给你们3分钟的时间。

生:好的。

拿到材料后,学生就动手做了。两分钟过去了,可还没人接亮小灯泡。到了第三分钟时,突然有一学生大叫:“亮了!亮了!”他们组其他小朋友也高兴得手舞足蹈。老师来到他们身边,看了他们连接的方法并表示祝贺。其他组小朋友都向他们投去了羡慕的眼光。

师:3分钟时间已经到了,怎么样?

生:看来接亮小灯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生:我刚才在接的时候,手触了下电,可小灯泡没发亮。

生:对,手麻麻的,还很烫。

师:现在请已经接亮小灯泡的这组同学上来展示一下好吗?(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师:他们刚才的这种接法,我们可以用实物线路图记录下来。(课件演示实物线路图。)

师:你认为在这个电路中电是怎么样流动的?

生:从电池的负极流出,流过导线,流过连接点,流到灯丝,灯泡就亮了。

生:从电池的正极流出,流过导线,流过连接点,流到灯丝,小灯泡就亮了。

生:从电池的正极流出的电与从电池的负极流出的电在灯丝里相碰,小灯泡就发亮了。(学生边说边演示课件。)

师:刚才几个小朋友都很有想法。通常……

师:刚才还有很多小组没有使小灯泡发亮,我了解一下你们刚才是怎么接的?

(学生上台板书没有使灯泡发亮的电路,并解释不亮的原因。)

师:如果现在再去接,没有使小灯泡发亮的小组有信心使小灯泡发亮吗?

生:有!

紧接着做第二个实验。

师:刚才我们用一种方法接亮了小灯泡,你还能用其他方法吗?于是教师让学生商量该实验怎么做。然后开始实验。

此时的学生,还是像第一个实验一样,一头雾水,乱忙活一气,结果实验成功的很少。

第2种教法

第一次实验操作后,教师先让各组派一个操作员进行实验,把实验的`结果和观察发现记录下来。然后把各组连接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这一比,学生的关注点就不在“谁成功接亮了”上了,而是纷纷质疑:为什么我们这组小灯泡亮不了,他们那组却能发亮呢?这个时候,教师顺水推舟,说:“对呀,我给你们的实验用品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有这么多小组的小灯泡却亮不了呢?我们讨论讨论:刚才你们组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议论纷纷。)

生:老师,我们这组没亮是因为我们导线放的地方不对,而是电流中断,所以我们的小灯泡没亮。

生:我们这组电池放错了方向……

生:我们这组把电池的两端用导线连起来,形成了短路,电流没经过灯泡,所以我们的小灯泡没接亮,才感觉麻麻的。

生:我认为我们这组也是短路,不过跟他们组连接方法不一样,我们把导线接在灯泡下面的金属上了,没使灯泡上的两个连接点连通,使电流直接流回去了,没经过灯泡,所以也亮不了。

……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有道理,这样吧,刚才有个同学提出让他们再做一次,那好,老师就给你们这样的机会,第二个实验我让你们一组的每个成员都做一次,在做的过程中,你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同组同学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可以互相学习!

于是,学生进入第二个实验操作。此时,学生不再是想谁能把灯跑亮得更快,而是纷纷表示:

生:老师,刚才那个实验,我们这组是做得最差的,现在,我要比他们更认真,说不定我就能比过他们了!

生:刚才那个是实验,我们的连接方法不对,现在做这个实验,我要先想好,然后再做。

于是,当学生做实验时,教室里出奇的安静,学生没有想要快知道“谁亮得最快”的急切心情,而更多的是关注“该怎样用更多的办法把灯泡接亮”这个问题上了,吸取了上次实验的经验,对比了同学之间的做法,在科学态度上更加认真与严谨了。在实验过程中,仔细思考,反复实验。那样子,像极了科学家!

本次教学较第一次,教学目标、程序、内容都没有改变,不同之处是,当学生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并不是停留让学生汇报哪组亮了,而是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反思:你们组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受?当学生在动手之后进行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感受,评价和他人的做法、想法,能及时总结经验、反县问题症结所在,以达到真正的理解,从而就能及时修正、调整做法。对照第一次教法,不难发现,从表面上看来,学生经历了多种探究方式,获得了全方位的科学体验。可是试问:在这种“赶场”式活动中,学生的真正收益又有多少呢?学生忙于应付一个个的活动要求,浅尝辄止,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去,认识不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复杂性,感受不到科学发现的喜悦。

看来,简单的“经历”是远不远不够的。因为在经历中,学生的思维是很浅的,他们可能根本没有理性地思考,仔细地分析,只是形式般地去完成。做过之后,无法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如果在经历之后,回过头来让他们对自己的经历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分析,这样的效果远比教师实验前的“提要求”要更深刻!那么,“经历+反思”应该说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有效策略。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能这样坚持,这样执着,不再让学生的科学经理仅仅只为走过场,而是让他们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之后,还能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自己去探究、去发现的过程当中的一些行为是否正确、有效,那么不仅对于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会起到一个正面的影响,对他们科学素养的提高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我们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活动不能停留简单的动手操作上,要突出动手之前先动脑。

动手之前先动脑,想清楚实验如何设计;在实验过程中如何控制无关变量;实验怎么做……这些都是动手之前要完成的任务。动手之前的讨论与交流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克服学生盲目地简单动手。检测一块玻璃的规范操作演示和讨论就是一很好的例证。在科学态度落实到每一堂课时,让学生带着目的、带着想法进行动手活动,学生的关注点就不仅仅是结果,学会思考将显得更为重要。我们的孩子简单地认为做科学就是动手做实验,所以,在许多课堂中,当教师在一个问题情境中,问学生怎么办时,大多学生会“条件反射”,异口同声喊:“做实验”。这种情景在上述案例中也反映出来,我们要改变学生的这种“条件反射”,留时间给学生讨论与思考。如此浅移默化,学生就会科学地想事情,科学地做事情,非常有条理地去考察事物。

2、不可忽略动手后的反思与评价。

光有动手和动手之前的“动脑”是不够。动手前“动脑”,教师明确提出要求是有效学习的前提,而反思与评价能使科学活动更深入、更理性,这是一种反思性教学策略。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同样不可或缺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和反思能力。反思可以强化学生的实症精神,当结果出现较大的反差时,能进行寻求多方原因的分析,从而更精细地执行计划,以达到预期结果,或求得结论。反思将学生动手时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

总之,科学态度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但不能显性化,要通过科学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它是随机的,动态生成的,只要教师有这些意识,并善于抓住它,把这种科学意识渗透得“润物细无声”。这样的话,就能在课堂上很好地渗透这种教育了。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月第1版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版

[3] 刘显国总主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9月第1般版;

于细微处寓教育 篇5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区委提出的在全区广泛开展“崇德向善、全民修身”行动的要求和宝坻区教育局开展“崇德向善、全民修身”的活动精神,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在第一时间内着手部署,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道德”的人列为我校本学期的重点工作,把“修身—思行—正心—立德”作为主线,认真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有条不紊地开展了系列活动。

1.启动。2014年为修身行动的启动年。我们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工作重点和切入点,我校在二月份即开学初,在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上,全面发起了“崇德向善、全民修身”的启动仪式。

在启动仪式上,王卫东主任宣读了实施方案并对工作进行了安排和部署,老师和学生代表分别做了发言,最后解学文校长作了重要讲话。他说,学校是文明的圣殿,担负着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伟大使命,要着力抓好道德建设,充分发挥学校这个主阵地的作用,夯实未成年人领域思想道德建设,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代一代地传下去,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让青少年学生成为倡导者、传播文明礼仪的使者。

仪式结束后,全校各年级各班召开班会、团队会,利用黑板报、手抄报、故事会、学校网站、电子屏等多种形式营造氛围,结合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大力宣传推广修身活动。

2.有雷锋精神指引,做修身励志少年。三月份,根据方案的安排,我校开展了“学雷锋做美德少年”活动。我们提出:弘扬雷锋精神,必须与时俱进,与全民修身行动紧密结合;弘扬雷锋精神,必须创新载体形式,与学校常规工作紧密结合;弘扬雷锋精神,必须贴近实际,融入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此,各班主任为配合这次活动都作了精心准备和安排,有的班级播放了雷锋事迹的电影视频,有的班级举办了《学习雷锋好榜样》歌咏比赛,有的班举办了“雷锋精神故事汇”,还有的班举办了“我身边的‘小雷锋’”,有的班级开展了“学雷锋做美德少年”演讲比赛等等,更有好多班级学生结合“清洁家园 美化宝坻”志愿者在行动参与了社区卫生清理,一时间在校内校外掀起学雷锋的热潮。

在月底升旗仪式上,王卫东主任对此项活动作了全面总结。他又从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起,结合学校实际,跟与会师生一起回顾学习了雷锋同志的三句经典语句,号召广大师生要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建设团结友爱互助的集体;学习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钉子”精神,学会珍惜时光,勤奋好学,敬业爱岗;学习雷锋爱憎分明、勤俭节约、艰苦风斗的精神,做一个有爱心、有热情、有纪律、有正义感的人。他的讲话为学校扎实深入开展全民修身活动,努力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让雷锋精神常驻我们的美丽校园,共建幸福和美家园进一步提出了要求。

3.崇德向善,文明祭奠。在清明节到来之际,我校开展了“清明节”主题教育。活动期间,学校电子屏循环显示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师生提出了《清明节文明祭祀倡议书》,学校要求各班通过班队会、黑板报等方式介绍清明节的相关知识,利用学校网站进行宣传,倡导全校师生清明节期间要科学、环保、节俭、文明和安全祭祀。学校还号召学生登录中国文明网,开展网上祭扫活动,通过鞠躬、献花、留言等方式以此寄托哀思,缅怀先烈。

4.时令结合,修心修身。在我们国家,每月都有一些重大的节日,为此,我们都会开展有意义的教育活动,使崇德向善教育活动经常化、常态化。

在这个朝气蓬勃的五月里,我们又迎来了第95个五四青年节。为了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把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自强的精神传承下去,在五月四日我校举办了以“阳光•成长”为主题的纪念五四青年节暨校园艺术节文艺演出。

在活动中,新团员站在主席台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优秀团员代表号召广大团员要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以朝气蓬勃、奋勇上进的形象,在今后的团组织活动中,相互学习,团结向上,积极进取,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新团员代表向所有新团员发出倡议:记住我们今天的青春誓言,不要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要辜负老师的期望,不要辜负社会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努力学习,崇尚科学,追求真知,为团徽增辉,为团旗增色,在学习生活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生力军、后备军作用,永远跟党走,为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而发奋图强!

在文艺演出中,学生们满怀激情,纷纷献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表达对学校和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动感的舞蹈彰显出同学们的青春活力,深情的诗朗诵和幽默的相声展现了学生深藏的才艺,古筝独奏和歌曲演唱展示出学生的音乐文化的素养,集体诗朗诵《中华好少年》更是表达了共筑中国梦的理想。

五月十一日是母亲节,正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学生孝敬父母的好机会。在节日到来之前,我校电子屏就显示着母亲节的来历和风俗,有的班主任已经悄然向学生发出“母爱无私 感恩无限”的倡议书,号召他们在“母亲节”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用实际行动尊重、关爱、感恩母亲;给母亲写一封感恩信;送一张自制的贺卡;倾听母亲的心声„„有的班级还在教室多媒体播放了《妈妈的吻》、《世上只有妈妈好》、《感恩的心》等歌曲,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崇德向善,全民修身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启动后的这几个月来,这种精神的雨露已经悄然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我们坚信会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把此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于细微处寓教育 篇6

摘要: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其中一种。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化学领域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通过介绍科学家的高风亮节和优秀事迹,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化学教学

爱国主义是对自己祖国的一种崇高深厚的感情,是为祖国独立和富强贡献力量的强烈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在今天,更要对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树立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思想,把爱国主义的觉悟和情感变成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实际行动,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倾注到为将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腾飞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上面。中学生正处在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关键时刻,我们应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初中化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下面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化学上的发明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在化学上曾有过许多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的文明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讲“造福人类的化学”这节课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化工方面的成就:东汉时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隋朝时发明了火药,商代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冶铁,战国晚期炼钢等。在讲“无机非金属材料”时,向学生介绍:早在一万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就开始制造和使用陶器,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的。我国许多陶瓷产品闻名于世,流传至今,如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钧瓷”等。在讲“金属的冶炼”和“化石燃料”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劳动人民最早掌握铜、生铁、钢的冶炼技术,古代的湿法炼铜技术是近代“湿法冶金”的先驱,我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的国家。这些生动的史实介绍,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通过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化学领域的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化学工业、化学科学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讲“金属的冶炼”时,向学生介绍: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1996年我国的钢产量突破1亿吨,跃居世界第1位,2010年我国的钢产量突破6亿吨,仍居世界第1位,这样的发展速度是世界上少有的。在讲“煤”时,向学生介绍:1949年我国的原煤产量只有3200万吨,居世界第9位,1988年达到9.8亿吨,跃居世界之首,2010年煤产量达到30亿吨,仍居世界第1位。在讲“石油”时向学生介绍:建国前,我国是帝国主义倾销“洋油”的市场,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化学家和地质学家先后开发和建立了大庆、胜利、华北、江汉、大港等石油基地,近年来,在我国海域和西北部也开发出了新的油田,结束了依赖“洋油”的历史。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1965年9月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1975年我国已制成每粒质量为0.2克的人造金刚石;1981年11月我国又首先人工合成了一种具有天然转移核糖核酸相同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我国原子弹、氢弹、导弹、神舟飞船的成功试验,人造地球卫星的准确发射与回收,超导体、纳米材料和碳—60分子结构及性质的研究等等,这些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处于世界前列。通过上述事例的介绍,学生无不感到振奋、骄傲与自豪,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山区、平原,都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富,我们引以自豪。在讲“金属矿物”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4种。钛矿资源中,钛铁矿石的保有储量为3.75亿吨,居世界首位,钨矿、钼矿、锑矿、稀土矿资源均居世界第一位;锡矿、锶矿资源均居世界

第二位;锰矿、钒矿、汞矿资源均居世界第三位。虽然我国是一个金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我国人均金属矿产资源量并不高。我们必须科学开采和使用我国的金属矿产资源。在讲“化石燃料”时,向学生介绍:“煤”被喻为“工业的粮食”、“黑色的金子”,我国是世界上煤蕴藏量最大的国家,煤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目前世界煤储量估计可供人类使用200多年,而我国煤储量可供我国人民使用500年左右,且煤的质量优良,品种丰富;“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在国民经济及国防建设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我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发现了石油,只是限于当时的开采技术,不能很好合理的开采,目前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为881亿吨,可采资源量为233亿吨;“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能源,目前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为52万亿立方米,可采资源量为32万亿立方米。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学生们意识到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我国工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从而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四、通过介绍科学家的高风亮节和优秀事迹,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学习热情。在讲“化学肥料”时,向学生介绍:在化工技术上第一次登上世界舞台的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他曾誓言:“外国人能办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办到,而且要比他们办得更好。”他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利用三年时间,成功地改进了生产纯碱的方法,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纯碱和氮肥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讲“原子”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于1983年当选为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他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在讲“元素”时,向学生介绍举世闻名的女科学家,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法籍波兰人——居里夫人,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她把发现的新元素命名为“钋”,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和她那崇高的思想品质,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普遍赞誉。由此可见,科学家的高风亮节和优秀事迹让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富强是要靠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依赖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从而能产生感召学生发奋学习的强大魅力,激发学生为国争光的学习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爱国之情。

总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既是化学教学本身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独特优势,立足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参考文献】

[1]张家登.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11:6

亲子游戏: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篇7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 亲子游戏对促进儿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作为儿童游戏的一种形式, 亲子游戏理所应当地具备了普遍意义上的游戏特点和功能, 它的内容具体生动, 形式活泼、轻松、有趣, 与幼儿具体形象、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相适宜, 符合幼儿游戏自主性、趣味性、象征性、社会性、具体性的特点, 深受儿童喜爱, 对幼儿自主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帼眉教授说过:家长对小孩子的教育, 第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可以说, 亲子游戏是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 是父母和孩子进行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手段。为此, 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出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建议, 主要通过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完善亲子游戏, 充分发挥亲子游戏的价值。

1. 在健康领域, 亲子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身体锻炼机会, 良好的身体基础使得幼儿更加向往游戏。

在这样循环的过程中幼儿的身体日益强壮起来, 同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比如在“情绪大变法”这一亲子游戏中, 孩子学会乐于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心情, 学会发泄情绪的方法等。

2. 在社会领域, 亲子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重要方式。

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幼儿带着积极的态度去探究周围环境, 乐观地与人交往, 知道相互谦让、宽容才能是保证和同伴间游戏的正常进行, 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 培养合群行为和遵守规则的能力。

3. 在语言领域, 亲子游戏为孩子的语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

家长和孩子之间进行的交流, 能带给孩子极大的愉悦, 满足孩子爱的需要, 让孩子产生强烈的安全感, 增加参与活动的勇气, 潜移默化地使孩子语言能力有所提高, 让孩子更想说、更愿意说。

4. 科学领域涵盖了数学认知和科学探究。

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 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游戏紧密结合起来, 能够使幼儿自主地应用数学, 获得有益的经验。同时, 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 鼓励孩子进行科学小实验, 让孩子愿意探索身边隐藏的科学奥秘, 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操作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5. 在艺术领域, 音乐亲子游戏是家长和孩子增进感情的纽带。

家长采用正确的方式和途径对孩子进行创作能力的开发和智力的开发, 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引导幼儿抒发自己的情感。而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尝试和幼儿进行“手印和脚印”的亲子游戏, 一家人其乐融融地绘画手和脚丫, 在这样幸福氛围中孩子的思维最灵活, 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寓“五心”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 篇8

一、忠心献给祖国

“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落实此目标其实质就是教育学生对祖国忠心赤胆。纵观历史教材,可学习之人比比皆是,古有飞将军李广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插图:《林肯在战场上》、《章西女王》、《起义者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今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两弹元勋”的钱三强;扎根边疆的孔繁森等,都是学生忠心报国的学习榜样。

二、爱心献给社会

对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的爱心,是一个人社会价值和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教育学生感恩社会、关爱社会,既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时代发展对青少年的要求,也是历史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古有伏羲氏“养牺牲以供庖厨”、“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女娲补天”。今有:为兰考县除自然“三害”的焦裕禄;郭明义多次献血并以帮助他人为乐等等。结合教学内容和重大节日做一些向社会献爱心的活动。如端午节和中秋节慰问敬老院老人等。

三、关心献给他人

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助人为乐对学生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群体,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成长。对他人的关心也就是对自己的关心,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教学中就有:岳飞爱兵如子,形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岳家军;“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的白居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危急时刻将降落伞让给他人的周恩来等,都是很好的素材。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做一件关心他人的好事。

四、孝心献给父母

“百道孝为先”,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明百姓都把孝心放在首位。孝敬父母只是孝的一部分,他也是一个人思想品德的重要标志。教学中可引用“二十四孝”的故事,如尧的“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孔子的得意弟子子路的“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晋朝王祥的“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汉代郭巨的“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世界史中,美国总统林肯就非常敬爱他的后母,让学生明白父母供养我们的不易,不计代价、不计报酬、不讲回报,是真正的无私奉献。父母能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给我们一条生命是最伟大的,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爱戴、关心的最亲的人。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五、信心留给自己

教学上帮助成长中的学生树立学习与生活及理想的信心,是历史教学乃至国家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人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他的心里才能充满阳光,他的生活才能充满快乐,才能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决心和勇气。教学中就有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是将士们对胜利充满信心的结果。“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反映李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近现代我们的党就是对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充满必胜的信心,才领导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经过八年的抗日战争和三年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又是我们的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改革开放这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使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些都源于党的宗旨和对未来充满的信心。美国总统林肯几经波折终于废除了奴隶制,这也是他充满着废除奴隶制信心的结果,虽然被害身亡,但它的意义与影响都是深远的,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上一篇:环保环境的作文300字下一篇:广告法规与广告管理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