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可乐案例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百事可乐案例(精选7篇)

百事可乐案例 篇1

在与老对手可口可乐的交锋中,百事可乐常常有好戏出台,使可口可乐倍感威力。其中,百事可乐运用的独具特色的名人广告,是为它赢得市场的一个重要法宝。

为了调整公司的经营并使之更符合市场的需要,百事可乐组织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市场调查活动。调查结果是:被调查者对百事可乐的看法是:年轻的企业、具有新的思想、员工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不足之处是鲁莽,也许还有点盛气凌人。对可口可乐的评价是:美国的化身、具有明显的保守传统;不足之处是老成迟钝,自命不凡,还有点社团组织的味道。

根据调查结果,百事可乐设计了新的广告方案,由迈克尔.杰克逊代言,此后百事可乐的销售量就开始上升,百事可乐可乐市场上增长最快的软饮料,该广告的主题——“新的一代”——已深入人心。

百事可乐从美国市场上名人广告的巨大成功中尝到了甜头,于是从此在世界各地如法炮制,寻找当地的名人名星,拍制受当地欢迎的名人广告。先后为其代言的明星们,中国有蔡依林 古天乐 韩庚、蔡依林、古天乐 黄晓明、罗志祥等,国外有麦当娜、布兰妮 贝克汉姆、东方神起 等等。

百事可乐:遭遇不可乐挑战 篇2

百事,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食品供应商

在美国达拉斯的一家名为“库珀”的诊所里,肯尼恩·库珀和斯蒂夫·雷恩穆德正为改变美国的饮食习惯而通力合作。然而在一个基本问题上,两人的意见截然相反。库珀是著名的营养学家,并且是当今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的私家医生,他认为百事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食品供应商。而身为百事的首席执政官,55岁的雷恩穆德则反驳道:“我坚决反对这种说法。”

但在“百事需要重塑品牌形象”这一理念上,两人倒出奇的一致。自2002年雷恩穆德成功说服库珀担任百事产品发展和市场策划的顾问以来,这种需求显得日益紧迫。那年,华尔街开始警告投资商投资百事股票有“健康风险”。到了今年3月,美国政府公开说肥胖正迅速成为人类死因的第二大元凶(第一为香烟)。虽然国会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出台了一项对快餐业公司的保护法案,以避免它们像以往的大烟草公司一样被各种诉讼所击倒。然而,对于每年倚靠出售加糖饮料和含高脂肪的零食产品攫取了数以亿万美元的百事公司而言,它所面临的民事诉讼的阴云依然密布。那么,雷恩穆德打算如何处理好这一危机呢?正如两年前他对库珀所说的:“我希望百事将成为美国健康运动的知名领导者。”

然而许多人对此说法并不认同。“目前百事的所作所为让人震惊,”营养学家兼纽约大学教授马瑞安·赖塞如是说,“把垃圾食品当作健康食品来销售,这种做法真让人反感。”对此评价雷恩穆德则用埋头苦干来应答。他竭力维护百事的股票价格,推出新配方的薯片,并一手准备百事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品牌包装广告宣传,力图让顾客相信百事将是健康生活时代的模范公司。

然而,宣传能否达到预期值,这得打个问号。因为去年秋季肯德基在电视广告中也把拳头产品炸鸡当作健康食品来宣传销售,不想却引发了一片强烈的抗议声,最后肯德基不得不十分尴尬地把该广告撤销。长期以来,麦当劳和卡夫(Kraft)也在苦苦挣扎中极力向健康食品靠拢,但大多无功而返。

长期以来,百事像一位长跑选手,时刻等待着领先的机会

百事确实难以置身度外。不过,一直以来百事在打造自身品牌上确实有一手——从20世纪60年代成为时尚一代的饮料首选,到七八十年代的零食大王,再到近年通过吞并诸如佳得乐(Gatorade), 纯品康纳(Tropicanna), 和Aquafina瓶装水等知名品牌,而将自己塑造成关注消费者健康的急先锋。如今,百事拥有百事可乐、激浪、轻怡百事、乐事薯片、佳得乐、纯品康纳鲜榨果汁系列、立体脆、桂格、七喜、奇多、美年达、立顿茶(合作关系)等16种品牌产品,为其零售额带来了10亿或者更多的利润收入。

品牌的力量使得百事在《财富》“全球500强”中节节攀升。今年百事更以27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排名第62位,成为上升幅度最大的公司之一,并位居老对手可口可乐之前。同时,品牌的力量也是公司财政状况获得良好发展的源泉。数十年来,百事的投资回报率首次超越可乐:据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负责饮料业的分析师安德鲁·康韦的统计,百事去年达29%,比1996年上升9.5%。

正是凭借着这种善于创建品牌的能力,百事几十年来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作为世界第二大饮料公司(据《饮料文摘》的报道,百事占领美国32%软饮料市场,可乐则为44%),百事永远不甘位居次席的雄心,促使它大力开发新品牌。“长期以来,百事像一位长跑选手,时刻等待着领先的机会,”雷恩穆德说。

本着诚恳的态度和手头上微薄的预算,百事开展了美国最为醒目的市场计划。20世纪30至50年代,当时百事的广告投放费用仅为可乐的1/13。1963年,它率先推出“生活时尚广告”,打造所谓的“百事一代”,为年轻的一代喝彩;原因在于,“可乐征服了老一代人的心。”前任首席执政官罗格·恩瑞克不无诙谐地说。

1964年,百事创建软饮料产业的第一个外延品牌——“轻怡百事”(Diet Pepsi),与可口可乐的保健饮料Tab分庭抗礼;直到1982,可乐才拥有自己的“健怡可乐”(Diet Coke)。1984年,百事又开始利用时尚音乐来推波助澜,聘请当时红极一时的迈克尔·杰克逊来兜售印有其亲笔签名包装的饮料。当时给杰克逊500万元的广告费曾一度让许多人觉得难以接受,而恩瑞克并不这样认为,他当时是这样说的,“让我们做一些有革命意义的广告吧。好让百事挺身而出,来一场公众噱头。”

不遗余力开拓新品牌,回报甚丰

百事的管理阶层不仅重铸现存的品牌,更为改变公司的身份而不遗余力增添新品牌。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百事首席执政官唐·肯德尔敏锐地发现全国性的零食品牌还未出现,于是在1965年并购了菲多利(Frito-Lay)。然后百事把软饮料市场的品牌塑造的一整套战略运用到菲多利身上,创建了一系列的新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我们赋予菲多利的产品同样的价格和包装,把软饮料与零食结合起来推销。”据现年83岁的肯德尔回忆说。从那时起,美国咸味零食市场几乎增长了4倍。去年,菲多利的销售额为91亿美元,目前以64%的份额占绝对的统治地位(零食为百事在全球带来57%的财政收入)。

在后来接任的首席执政官韦恩·加洛韦的任职期间(1986年~1996年),百事又看准了美国人日益喜欢外出就餐的风潮,就一口气兼并了众多的餐饮连锁店,并把必胜客、塔可钟(Taco Bell)和肯德基打造成数亿万美元的品牌。然而到了恩瑞克接手百事,他认为,随着婴儿潮一代的长大成人,“健康问题将会日益重要”。为此,他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别促成了纯品康纳和桂格燕麦的并购案,并让它们成为了餐饮连锁店的副产品。

到了2001年年底,雷恩穆德接掌百事。他认为百事主宰白人郊区的品牌形象有碍公司的发展,于是积极改变策略,力图博得居住在城市的非裔美国人和西裔拉丁美洲人的芳心。百事的研究表明,这些顾客更青睐于高浓度的含味饮料。于是,去年草莓味的佳得乐Extremo闪亮登场。

在此之前,乘着“Mountain Dew”(一种柠檬香型饮料)热卖的东风,百事于2001年就推出草莓味的Mountain Dew版Code Red,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超市,Code Red的首次展示就是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在电视里,百事的广告掀起快乐风暴。此外,百事还把样品免费赠给hip-hop音乐DJ和说唱乐名人来品尝,努力在各种场合扩大产品的影响力。结果,在产品推出的头一年就卖出了100万盒的佳绩。

改造菲多利的做法同样奏效。在雷恩穆德的敦促下,菲多利的首席执政官艾儿·布鲁于2000年成立了一个面向西裔拉丁美洲人的咨询团。该团于去年发起了一场以鳄梨泥酱(Guacamole)味的“乐事”(lays)薯片和立体脆(Dirotis)为主打食品的绿色食品革命。去年,菲多利所推出的这些新产品的零售额达到1亿美元。“当时我们最为乐观的估算是2000万美元,”布鲁说,“开始时我们主要面向的是西裔拉丁美洲人,现在看来,它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海外,百事也比以前更加懂得满足顾客需求的重要性。菲多利全新打造的草药味薯片在南欧和拉丁美洲取得了成功;去年,菲多利的海苔风味薯片在泰国的零食市场销量第一。在中国,当百事的经理人获知中国人认为在夏季吃百事的油炸食品会上火后,马上推出了“乐事”沁凉柠檬味薯片。由于该薯片美味可口,去年它帮百事首次在销售额上达到了两亿美元的骄人成绩。分析家认为,百事开展的这些考虑周全的“开拓品牌”的做法,帮助实现百事海外市场销量的增长(去年共达87亿美元),其利润增长幅度则是目前美国国内市场增长幅度的两倍。

面临挑战:如何让顾客相信百事是生产健康食品的公司

目前,百事品牌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顾客相信百事是生产健康食品的公司。

2001年年底,雷恩穆德登上首席行政官的宝座,他坚信“健康和保健潮流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永远不会离人们远去”。他回忆说,“我们迫切需要局外人的加入。”正是这一时刻,雷恩穆德招募库珀加盟。雷恩穆德对库珀说:“我们知道现在问题严峻,但对于敢于领先一步的人而言,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最初库珀很是犹豫,但最后还是决定加入,并坚信“自己能够带来改变”。

2002年5月,库珀与另一位全国知名的专家迪恩·奥尼什医生一起检查百事所生产的每一件商品,并就让它们成为更为健康的食品提出修改意见。两人建议应该除去菲多利产品的过度性脂肪——认为它们才是导致人类心脏疾病的头号大敌。去年,菲多利花费4000万美元去除了菲多利所有产品的过度性脂肪,总重量达约2500公斤。当然百事绝不会放过这一宣传的好机会而大肆做广告,结果引来了一些专家的非议:“他们真是无耻之极!他们通过这些小花招以达到转移顾客视线的目的,好让顾客忘记菲多利的产品依然高热量、高盐分,并能快速吸收碳水化合物之事实。”

雷恩穆德争辩道,他所从事的事业并非仅仅兜售百事产品这样简单。他一手改组了产品的阵容。在库珀与迪恩·奥尼什的帮助下,百事早在两年前就把自己的产品分为三个类别:“健康型”、“改良型”和“意趣型”。健康型指的是诸如佳得乐等注重天然健康或定位为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产品;改良型是指那些加入了健康成分或为了减少糖分和脂肪而重新配方的产品,例如新产品Nacho Cheerier Baked、立体脆和新一代Pepsi Edge等,后者的糖分、碳水化合物和卡路里含量只有普通可乐的一半;意趣型则是百事的支柱产品:一般性产品和乐事薯片。

看来,百事决心成为健康食品公司的理念“决非哗众取宠,同样不是做做样子”。前任国会发言人汤姆·福雷说,目前他是雷恩穆德去年才成立的百事健康与保健顾问团的成员之一,“事实上,百事正在创建新的替换食品。”目前,百事有40%的收入来自“健康型”和“改良型”。公司有2/3的食品和饮料开发来自这两个领域。对于投资商而言,改良型产品所带来的回报更为丰硕,因为它们的价格一般要比传统食品的价格高出两成~五成。高盛证券分析师马克·科恩认为,此类产品可以在未来5年为百事带来70%的利润增长。

然而,制造健康食品仅仅是工作的一个部分,而要让人信服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百事打算在今年秋季花费大约1000万到2000万美元用作广告宣传,告诉顾客百事将会推出“小绿点”的注册商标,该商标将出现在百事推出的“健康型”和“改良型”的包装盒上。这些信息所传递的信息是:“明智选择,享受生活。”当然,所有的产品都将印有百事的商标。

与此同时,雷恩穆德不惜加大百事基本产品的广告费用。原因在于消费百事这些产品的顾客依然是百事利润的核心。那么,雷恩穆德如何解决这一悖论呢?“很简单,”他说,“这和选择有关。我们是这样的一家公司,目的是为顾客的营养提供多样性选择。”

这种说法也许没错。但是,百事今年2月在科罗拉多举行的两年一度的公司高级行政会议中,当布罗克·里治向与会的60名行政人员及其配偶公布“小绿点”计划时,雷恩穆德的夫人盖尔提就问道:“你是否有可信的数字来支持这些产品的营养标准呢?”如果连首席执政官的妻子都对百事的健康形象表示怀疑,请问,百事又如何让顾客们相信百事苦心酝酿的发展大计呢?

可乐策划案例 篇3

1998年5月,娃哈哈集团推出feichang,原本平静的中国可乐市场掀起了波澜。企业实施多元化战略的条件之一是企业在其所在的行业占据相当稳固和非常有利的地位,然而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4月份提供的统计数据来看,娃哈哈集团原来的拳头产品——娃哈哈果奶在乳酸饮料市场的占有率仅为18%,比后来居上的乐百氏低了14个百分点。这种放弃拥有3亿儿童的超级市场去换取另一个未知市场的意义何在?事实上,以“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为号召的儿童营养液为起点,娃哈哈通过果奶、八宝粥系列产品已在儿童市场上建立了良好形象,娃哈哈为何不充分利用形象优势专注儿童市场的发展,把这个蛋糕做得更大、更精?对于是否进入可乐市场,娃哈哈人做了十分详尽的产业结构分析和企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可乐市场及竞争对手状况分析

1.市场快速增长。1998年中国饮料工业的业绩非常喜人,饮料总产量在1997年已提前3年实现1 000万吨目标的基础上,又以18.8%的增速跨上了1 200万吨的台阶。其中碳酸饮料约占50%左右。

2.可口可乐公司麾下的可口可乐、雪碧、芬达、醒目等品牌,以及百事可乐集团下属的百事可乐、七喜、激浪、美年达等品牌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碳酸饮料市场的分割已基本完毕,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统领的市场竞争颇为有序。如果feichang此时闯入风险大、代价大。

3.可口可乐公司在近五年来,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的开发。中国内陆已被可口可乐总公司列为全球业务发展最快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最好的市场之一,其销量已位居亚洲第二、全球第六。

4.就各类饮料发展趋势而言,可乐市场份额将相对减少,竞争将异常激烈。5.行业利润率相对稳定,且较其他行业高。但是由于技术含量不高,市场进入相对比较容易。

6.在中国可乐市场,缺乏国有品牌。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一些碳酸饮料品牌,如天府可乐、昌宁可乐、奥林可乐等等,一时间也踌躇满志,可最终还是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收购、兼并、联合风中败下阵来;90年代初,崂山可乐、中国可乐等,或合资后产品改用外国晶牌,将市场拱手让给外国产品;或产品无人问津,造成经营亏损、资不抵债,自动退出历史舞台。

二、娃哈哈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1)民族品牌优势。娃哈哈是中国驰名商标,在占人口约70%的中国农村,娃哈哈的知名度相当高。

(2)市场网络优势。经过十年的苦心经营,娃哈哈在全国各地拥有上千家实力强大的经销商。feichang正可利用纯净水、果奶的销售渠道,实现销售网络资源的共享。

(3)容易创造价格优势。饮料业属于典型的“设备生产型”产业,一流的设备意味着一流的生产效率、较低的生产成本。如果娃哈哈能引进比洋可乐更为先进的生产线,那么feichang已经与洋可乐站在同一生产成本起跑线上。同时,娃哈哈的管理费用、人力成本又低于洋可乐,因此,feichang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2.劣势

(1)心理劣势。一些喝着可口可乐长大的青少年选择可口可乐,并非因为它是最好喝的饮料,只是一种习惯。事实上,口味并不是可乐抓住消费者的决定因素。百年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中的心理优势是feichang的最大对手。(2)管理劣势。只有十年经验的娃哈哈相对于百年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来说显得年轻了些,管理制度和体系不够成熟。

(3)人才劣势。“可口可乐”与“宝洁”公司一并成为中国白领的“黄埔军校”。中国许多优秀的人才都向往可口可乐公司,而可口可乐公司也通过严格的培训、选拔、任用体系,造就了许多有用的人才。这一点校办厂出身的娃哈哈公司难与争锋。百事可乐也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4)资金实力对比。1996.1997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全球营业总额都在185亿美元以上。1998年,可口可乐公司的广告费用为18亿美元。娃哈哈1997年的年产值不过20亿人民币,利税仅有4.9亿人民币!从1978年底开始,可口可乐在中国内陆的总投资已达8亿多美元。面对压力,娃哈哈经过缜密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做出了进军可乐市场的决定。1998年,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公司合资,推出feichang系列。

三、feichang的营销策略 1.产品

feichang在口味上进行了改进,其甜度低、口感清爽,香味与可口可乐可乐有所不同。在低价策略的指导下,包装全部采用塑料瓶。2.价格 娃哈哈feichang系列以低于可口可乐20%的单价推出(超市里600mlPET包装可口可乐一般2.6——2.7元/瓶,而feichang仅售2.1——2.2元/瓶),具有较大优势。3.渠道

利用娃哈哈原有的销售渠道,顺利进入千家万户。并且成功避开了可口可乐城市中的直营销售体系。4.促销

feichang的上市配备了电视媒体的“地毯式轰炸”。上至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下至地区县级电视台,全国数百家电视广告同时播出。半个月后,整个中国都知道了“娃哈哈出了个feichang”。紧接着娃哈哈又推出“集五张feichang标签送礼品”、及“喝非常系列,得非常大奖”等大规模促销活动,并在各级电视媒体大张旗鼓地加以宣传。“中国人自己的可乐”,feichang以民族观赢得了一部分消费者。

首战告捷,1998年下半年feichang系列销售约1.5亿元,整个夏季产品供不应求。在浙江、安徽、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feichang系列市场占有率平均已达15%,紧跟在可口可乐之后,位居百事可乐之前;而在个别省份如湖南,feichang销量直逼可口可乐,大有赶超之势。据消息,feichang系列月订单金额已达2亿元,而其实际月产值仅5 000万元,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统计资料显示,1998年feichang以10万吨销售量夺得全国可乐市场2%的份额,发展势头很是不错。1999年更是打破了两家洋可乐垄断市场的局面。由于经营中小城市及农村市场逐渐展现出成效,feichang的销量大幅增加,已占到可乐市场份额的15%,超过了“老二”百事可乐。对于feichang的迅速崛起,一直在可乐市场稳坐头把交椅的可口可乐反应相对比较平淡。可口可乐有关人士认为,feichang的市场份额还小,对可口可乐构不成威胁。“如果利用可口可乐系统强大的实力与联合机制,完全可以投入一笔资金,展开价格战而置竞争者于死地。但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主旨是‘共同发展’,不会这么做。”

四、娃哈哈的战略安排

在可乐市场上已初步站稳脚跟的feichang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突破,已经成为feichang乃至整个娃哈哈集团的战略重点。

1.扩大产量 1999年,娃哈哈feichang的生产线从原来的3条猛增到了10条。feichang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0多万吨。据娃哈哈公司总经理宗庆后介绍:“feichang现有碳酸饮料生产线3条,可乐产品年产量不足20万吨,虽然一直供不应求,但和可口可乐200多万吨的年产量相比仍不可同日而语。这决定feichang在目前的市场上,只能充当配角。此次新上的7条新线,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开机。这将使feichang的产量达到100万吨,和百事可乐不相上下,接近可口可乐的一半。” 2.寻求新的产品诉求点 娃哈哈集团内部对于以“中国人自己的可乐”为产品诉求点存在较大的意见分歧。一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认为,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仅凭一腔爱国之情维系生存。

3.准备价格战 1999年末,百事可乐(听装)已从每箱的45元降到了37元。同时,可口可乐北京公司的新厂在技术开发区落成,这使得北京可口可乐厂的生产能力从2 334万标准箱增加到6 170万标准箱,一下子扩产两倍以上。而且,在新厂旁边还预留出了第二期的位置,准备过两年后再度扩产。其他国内厂商如汾煌可乐也正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各大可乐厂商大规模扩产,使得2000年的产量一下子增加了200万吨,但是可乐的市场需求增长相对平和,200万吨的产量很难被市场消化,竞争必然十分激烈。

可口可乐印度案例分析 篇4

摘要印度“杀虫剂可乐”事件使可口可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可口可乐的品牌信誉也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可口可乐在印度面临的危机是所有知名的全球化公司在各国市场上扩张过程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因此对可口可乐印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为其他知名的全球化公司解决和避免类似反商业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可口可乐印度案例的背景其次对可口可乐在印度市场上采取的战略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比较分析了科学与环境中心关于“杀虫剂可乐”的报道和可口可乐公司发表的“传言与事实”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往往是感性判断的最后提出了可口可乐公司的短期战略措施和长期战略措施以重建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信誉并避免类似事件在未来再次发生。

关键词可口可乐印度杀虫剂可乐危机战略

一、案例背景简介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Company成立于1892年于1887年被注册为商标。1895年在所有国家/州和美国境内销售到1910年达到370个加盟商。2003年全球品牌排名显示可口可乐是世界排名第一的品牌其品牌价值估计在7045000万美元。公司总部设在美国乔亚州亚特兰大在全球超过200个国家拥有分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拥有全球48市场占有率以及全球前三大饮料的二项可口可乐排名第一百事可乐第二低热量可口可乐第三。

正是这样一个全球性的跨国公司在印度的投资过程中却经历坎坷甚至屡次面临危机。印度是全球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从1947年取得独立主权以来印度人民一直遵循自力更生的原则他们相信一个国家要想取得真正的独立经济独立是非常必要的。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外资在印度市场上一直受到限制很多跨国公司都因此被挡在了门外。1977年印度Janta党政府上台后由于可口可乐公司反对根据外汇管理法FERA向政府透露其配方并减少其股权的政策公司被迫从印度市场撤离。直到1991年印度经济开始改革印度政府取消对外资的限制。印度拥有十亿人民但是软饮料的人均消费量很低。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居住在城市地区或大城市每年软饮料人均消费量为十瓶左右其余的百分之九十都居住在农村、小城镇地区并在每年的软饮料人均消费量在四瓶以下。虽然印度目前并不是可乐的大市场相比于美国本土人年均837盎司的可乐消费量印度人年均仅8盎司的消费量微不足道。但是可口可乐公司认为随着印度中产阶级不断壮大它是一个极有潜力的市场。1998年至2002年印度软饮料的销售额增长了76并预计2012年以前每年至少增长10以上。

正是因为这个潜力市场的巨大吸引力阔别印度16年的可口可乐于1993年重返印度市场。从1993年到2003年可口可乐在印度的投资比美国多10亿美元使其成为该国最大的国际投资者之一。可口可乐在印度是领先的软饮料品牌2002年取得39销量的增长率远高于印度该行业23的增长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增长和就业水平的提高但是可口可乐在其饮料领导者地位的背后却也麻烦不断。市场领导者在其占领市场获取收益的同时也容易成为非政府组织反商业活动的众矢之的如世界著名的耐克公司曾受到全球交易所反血汗工厂的攻击。科学与环境中心CSE是印度著名的非政府组织常用的战术是通过反商业活动来获取消费者和媒体的支持曾先后几次对可口可乐公司及其产品进行了攻击。从2003年2月份金丽瓶装水事件到这次“杀虫剂可乐”事件可口可乐正面临着严重的信誉危机。

二、可口可乐在印度的战略评价可口可乐在1993年重返印度市场的时候百事可乐已经早在80年代通过合资方式创造性地提前进入了这个自由化市场。到

1991年印度的新经济政策取消了对外资的限制百事可乐最终买下它的合作伙伴成为全资子公司在1994年结束合资公司的关系。百事可乐的先入为主使印度消费者了解并熟悉百事品牌这使得可口可乐在刚进入印度市场的时候处于一种不利的地位但是可口可乐公司在对印度市场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战略措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使可口可乐品牌被广大印度消费者所接受可口可乐公司最终处在了印度饮料市场的领先地位。在进攻印度市场的时候可口可乐公司主要采取了本土化战略和独特的品牌定位战略其中还成功的运用了定价策略、广告策略以及促销策略等等。

一本土化战略所谓的“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东道国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为迅速适应东道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淡化企业的母国色彩在人员、资金、产品零部件的来源、技术开发等方面都实施当地化策略使其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据此有人也把“本土化”称为“当地化”。

1993年刚进入印度市场时可口可乐公司并没有采取本土化战略销售的产品代表的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因而未能取得预期般成功。后来可口可乐认识到一个单一的全球化策略或模式在语言、文化、政策各异的东道国中将无法有效运行于是可口可乐提出了“思想和行为当地化”的战略思想在印度采取原料本土化、制造本土化、人力资源本土化、广告促销及品牌本土化等战略措施。

可口可乐除了“秘密配方”的浓缩原汁以外其他一切设备、材料、运输、销售等都由当地人自制自办总公司只提供技术服务。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拥有7000名本地雇员二十七家全资拥有的装瓶公司十七家专营公司以及二十九家合同包装商为公司生产大量产品。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的优势增强了对当地的亲和力以及对当地文化、市场的了解。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经济尤其是相关行业经济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就业水平的提高。除了其自己的雇员可口可乐通过其采购供应和分销网络间接创造了另外125000个印第安人的就业。

此外可口可乐通过调查发现印度当时的购买中品牌描述极少很多消费者尤其是村镇消费者仅仅是要买冰镇饮料并不特别指定某一品牌。印度的冰镇饮料也不像在美国那样能随处买到只有15的零售点卖软饮料。针对这一需求可口可乐的市场战略就放在致力扩大“冰凉”的概念上将其与对电影的文化狂热联系起来。可口可乐的广告和促销策略都一起使用本地语言和习惯用语。可口可乐公司聘请了一位印度最红的明星在电视上做了一系列广告将可口可乐的品牌定位为“冰镇饮料”。这位巨星穿本土服装用本土语言通过电视向印度的每一个地区传递着“Thanda”印度语冷的意思的概念。这个商业性幽默短剧讲的是无论送给巨星什么饮料他都一副挫败的表情直到给了他可口可乐结束的时候下边定格的是“冰凉就是可口可乐”将可口可乐品牌定位为“Thanda”一般的就像茶酸奶冷饮或柠檬水这样的本土冷饮。

可口可乐的本土化战略将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入乡随俗将企业文化融入和植根于当地文化模式。使得国际知名品牌可口可乐在印度深入人心、赢得广大消费者认同并成为印度领先的饮料品牌。

二品牌定位战略品牌定位战略就是对企业品牌定位的总规划和长期计划并且根据经营变量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更新。其中品牌定位指为企业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相关的独特品牌形象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消费者以此来区别其他品牌。可口可乐认识到印度的城市与农村在很多重要的方面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市场。在农村市场中无论是饮料种类还是独立品牌都不发达任务是

扩大品牌定位而在城市市场上具有较高发展程度的种类和品牌任务是缩小的品牌定位重点是通过提供独特而富有吸引力的价值来分化。根据这一现状可口可乐公司将印度分为两大类市场即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并采取独特的品牌定位战略。

城市市场包括都市地区和大城市拥有国家4的人口。这部分人具有较高的生活水平追求生活品质享受他们从越来越多的社会和经济自由中得到的好处。于是可口可乐将这个市场的产品品牌定位为“Lifehotoaisi”生活就应如此将可口可乐品牌与这部分消费者享受生活的心理充分结合在一起。农村市场包括小城镇和农村地区拥有国家96的人口且主要是低收入者和中产阶级。这部分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主要源于出门在外解渴之需不注重饮料的品牌或种类但饮料的价格确实是消费者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可口可乐公司农村市场上的可口可乐品牌定义为“ThandaMatlabCoca-Cola”将可口可乐饮料定义为冰镇饮料具备冰凉、美味等多重意义迎合了广大消费者解渴的需求。同时为使可口可乐的价格能够被这个高潜力的农村市场消费者所接受可口可乐引入200毫升一瓶的迷你瓶装可乐比城市市场上传统的300毫升瓶装可乐小价格是传统瓶装可乐的一半。这种定价策略缩短了可口可乐与柠檬汽水茶饮料之间的差距使软饮料首次真正被接受。

独特的品牌定位战略使可口可乐公司2003年在城市地区的产品销售额实现24的增长并且成功的打开了农村这个高潜力市场。从2001年到2003年可口可乐的农村市场占有率从13增至25农村软饮料人均消费量翻了一番。2003年实现农村产品销售额增长37。

从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市场所取得的成效可以看出可口可乐实施的本土化战略和独特的品牌定位战略是非常成功的。面对百事可乐强大的竞争压力可口可乐正是因为对印度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分析成功实施本土化战略和独特的品牌定位战略以及一系列相应的策略才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印度饮料市场的领先地位成为该国最大的国际投资者之一。虽然可口可乐公司屡次遭到非政府组织的攻击甚至面临危机但是从战略角度来看可口可乐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

三、关于CSE的报道以及可口可乐的“传言与事实”一“杀虫剂可乐”事件报道2003年8月5日印度一家民间环境监测机构——科学与环境中心CSE基于污染监测实验室PML的测试结果公布了一份名为“HardTruthsAboutSoftDrinks”的调查报告。报告称可口可乐、芬达、雪碧、百事可乐、美年达、七喜等12个牌子的饮料对印度公民都是非常危险的软饮料所有样品都含有林丹、DDT等可以用来做杀虫剂的有毒化学物质它们的含量远远超过了欧盟所规定的允许含量的最高限度其中可口可乐品牌含有的农药残留为平均0.0150毫克/升比欧洲经济委员会欧共体限制高出30倍。如果长期饮用这些饮料消费者的神经系统、免疫力将会遭到严重破坏并会患上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疾病。染监测实验室PML还测试了在美国出售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产品结果发现饮料中没有农药残留。

科学和环境中心宣布报告后的第二天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的印度区总经理举行了联合新闻发布会对CSE和他们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可信性表示质疑否认产品中含有超标农药成分并称在印度出售的可乐产品实施了与美国和欧洲相同的严格标准。随后这两家公司发起独立运动以让市民放心还同时在印度的几家大报上刊登大幅广告向消费者做出质量保证。同时可口可乐还在自己的公司网页上发表了一份“传言与事实”的文章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二可口可乐发表的“传言与事实”传言可口可乐在印度的产品中含有高于欧盟规范的的农药残留量。

事实在整个印度的所有业务中我们产品源水以及成品采取了严格的质量监

测。我们测试的地下水中杀虫剂的含量是十亿分之一的水平。这相当于十亿水滴中的一个水滴。这些测试要求在采用认可的实验室的专业设备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即使在这些严格的微乎其微的水平我们有能力按照国际公认的安全规范。

传言在印度销售的可口可乐产品是“有毒“和不适合人类食用。

事实我们品牌的饮料没有污染和毒性。我们高品质的饮料始终是安全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在全球各地有20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每天购买我们品牌的产品超过一亿次因为可口可乐是一个品质的象征。

„„可口可乐公司试图通过“传言和真相”这篇文章来斥责非政府组织科学与环境中心毫无根据的指控质疑污染监测实验室PML的检测结果并对传言背后的事实做进一步解释可口可乐饮料生产用水符合了最高国际标准公司的产品都是世界一流和安全的。以此向印度消费者证明可口可乐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科学与环境中心发表的“杀虫剂可乐”报道与可口可乐公司的“传言与真相”给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观点。面对这种情况广大消费者很难弄清楚孰是孰非只能很感性的进行判断而且在政府或法院等权威性组织给出最终结果之前总是会持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因此不管“杀虫剂可乐”报道是真是假都将会对可口可乐公司造成很大的影响使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品牌的信心受到打击。这是作为市场领导者的可口可乐公司必须应对的另一面市场领导者地位会给公司带来品牌信誉和市场占有率的扩大但同时历史表明拥有最强的品牌最大的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公司最有可能成为非政府组织反商业活动的目标。全球交易所因为咖啡公平贸易问题对星巴克的攻击和对耐克在亚洲建立血汗工厂的攻击等等所有这些例子都是非政府组织利用这些公司强大的声誉来攻击他们。成为非政府组织一个有吸引力的攻击目标有时候并不意味着那些公司一定有漏洞存在但是这样的反商业活动攻击却足可以让一个企业陷入危机正如当下的可口可乐公司遇到的困境。

针对消费者感性判断这一特征作为攻击目标的可口可乐公司仅靠发表一篇“传言和真相”来澄清事实的真相是远远不够的公司和他的领导团队必须对他们的有关CSR企业社会责任的声誉风险危机进行系统的战略性的思考并采取战略应对措施减轻这些攻击带来的风险并化解危机重建可口可乐的品牌信誉甚至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重建公司信誉的战略措施尽管可口可乐否认污染监测实验室PML的测试结果的真实性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澄清自己的清白并向公众作出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保证公众似乎更相信科学和环境中心的报道。印度政府决定将可乐样品分别送交中央食品技术研究所和中央食品实验室进行独立检测。无论CSE的测试结果真是与否可口可乐公司已被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可口可乐公司的销售额在短短两个星期下降30-40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俱乐部零售商餐馆和大学校园已经停止销售可口可乐。

“杀虫剂可乐”事件对可口可乐公司的信誉是一次严重的打击此次信誉危机直接威胁到可口可乐公司在印度市场的生存和发展。重建可口可乐品牌在印度广大消费者心中的信誉迫在眉睫。

在实施相应战略措施或公司计划之前首先必须明确战略目标是什么分析“杀虫剂可乐”事件产生的原因或者根源是什么。目标驱动正确的战略以及该战略的最佳执行问题的原因使战略更有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可口可乐明确的主要目标是重新赢得消费者媒体以及政府的信任重建品牌信誉。但可口可乐还有许多次要的目标包括1使全社会特别是可口可乐产品的全球消费者以及可口可乐公司的投资者放心2利用这种情况通过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以及周到全面的解决攻击的方式凸显市场领导者风范以争取竞争优势和宝贵的声誉资本3从根源入手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局限于解决目前的危机而是致力于避免未来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以阻碍可口可乐关键的印度市场的发展。根据可口可乐公司当前的主次要目标可以将可口可乐的战略应对措施分为短期战略措施和长期战略措施。短期战略措施主要用来解决当前信誉危机重新赢回消费者、媒体、政府以及投资者的信任长期战略措施主要是用来凸显可口可乐公司市场领导者的风范承担起一个企业公民承担的社会责任解决问题的根源避免类似危机的再次出现。

一短期战略措施

1、与主要目标群体公开沟通为重新赢回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媒体以及政府心中的品牌形象首先必须和相应的目标群体进行有效的沟通。可口可乐的目标群体主要包括公众媒体员工加盟商国家政府和供应商。虽然可口可乐公司否认了科学与环境中心的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并表明可口可乐产品的杀虫剂含量在法律规定的标准之内但是人们似乎更相信CSE的报道所以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开放坦诚的交流是沟通的关键请相关权威专家或机构对产品进行独立、公开、透明的测试让媒体亲自见证测试结果将其公布于众并借助广播、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现场全方位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同时向目标群体表明公司愿意以有利于印度消费者的方式来解决此类问题并对产品的安全性做出进一步保证尝试与目标群体之间建立一种伙伴关系。

2、尝试与CSE的合作科学与环境中心作为“杀虫剂可乐”事件的发起人它的一言一行对可口可乐的声誉以及未来是否会发生类似事件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虽然在这个事件中CSE与可口可乐处在对立的立场上但是仍要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尝试与CSE的合作。案例中谈到科学与环境中心的领导人苏尼塔纳瑞恩是印度的可口可乐总裁古普塔以前的同学所以合作或者谈判并非没有可能。此外想办法去挖掘他们这样做的真正动机、最终的目标以及想要的结果试着找出问题的根源。巨大的声誉好处可能来自这样一种伙伴关系甚至是合作的意愿。

3、加强与政府的关系不论与CSE的合作关系是否有可能公司必须以各种方式加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当这种事件发生时政府就会成为人们最后信任的权威组织。政府对这件事的态度和最后的测试结果将对消费者关于“杀虫剂可乐”事件的看法起着引领性作用并且政府的手中掌握着是否停售可口可乐产品的决定权政府还将涉足新标准的制定。在印度强大的政府关系很重要公司可以给印度政府提供一些好处来加强和维持这种关系那会使公司在以后的投资和发展中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长期战略措施“杀虫剂可乐”事件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这个企业品牌的接受程度。可口可乐在印度发展过程中一直强调自己要成为印度的“企业公民”就是要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因此面对这样的信誉危机可口可乐应该使自己作为一个更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凸显出来。虽然在事件刚爆发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统一战线是一个正确的策略但是现在是时候利用一个机会向关键目标群体展示一个地区领导者的风范。“杀虫剂可乐”事件对可口可乐来说是一次危机但是如果处理得当它同样可以转化成一个正面的机会通过听取消费者的声音解决一些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减少在印度的污染等方式来缓解地方一级的紧张局势可口可乐公司就相当于在其全球声誉资本帐户上存了款。

1、利用网络资源设立一个沟通平台在事件发生不到两个星期可口可乐销量下降超过30说明客户对这个问题是非常关注的。可口可乐需要听到客户的声音

并将公司的信息传递给客户网络沟通平台便是首选。公司要有专门的人或部门来负责维护公司的网络互动平台对客户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对客户的质疑进行直接解释认真听取客户对公司发展以及社会责任方面提出的合理建议和富有新意的想法来激励公司达到一个更高的责任水平同时及时将公司解决这个问题的想法和做法发布到沟通平台上充分体现公司的社会责任感。

2、内外兼修实施水中和战略受这次危机启发要想在未来避免类似的反商业活动企业应该做好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可口可乐作为印度最大的饮料投资商每天的耗水量是非常巨大的水资源的保护应该作为可口可乐企业社会责任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人口增加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可用的水资源会越来越稀少政府以及市民会对保护水资源引起更大的重视。可口可乐公司应该负起企业社会责任参与到当地社区之中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体现市场领导者的风范。保护当地水资源解决缺水问题可口可乐公司应该内外兼修实施水中和战略。

内修——打造“绿色”工厂。在生产和装瓶过程中引入节水设备并实施水资源再利用和水体恢复工程。用不需要用水的新工艺代替原本需要用水的环节如用空气洗罐生产线代替用水清洗瓶子。那些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引入居民区成为流动的水系为居民区的喷泉、绿化、洗手甚至冲厕所提供用水。同时实施废水在线监控系统以便持续监测废水水质。虽然这样做的投入可能是相当大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样能增强可口可乐的声誉资本并带来巨大的好处。

百事可乐案例 篇5

在瑞典乌普萨拉,冬季日照时间很短,可能吃午饭时阳光还很好,但午饭后一会天空就逐渐暗下来。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瑞典人多少也会有些压抑吧。不过,现在,当你走到乌普萨拉街头的一个可口可乐公交站台,当可乐自动售货机感知你到来时,便会在黑暗中亮起暖暖的红光;接着广告牌开始播放瑞典夏季草甸美景,音响里传来欢乐的鸟鸣,一朵朵鲜花投影在地上,伴随着有加热功能的广告灯,好像一下子就阳光明媚,身在夏天啊!此役作为圣诞节#ReasonstoBelieveCampaign的延续,可口可乐继续为人们找回生活的温暖,就像冬日里一杯热咖啡,好暖心啊。

百事可乐的“红妆”图谋 篇6

9月初,百事“13亿激情,敢为中国红”发布会在北京国际金融中心举行,一改百年来坚持的蓝色,推出和老对手“可口可乐”相同的红色包装——“中国队百事纪念罐”,这在业界引起了极大关注。

面对这样的大手术,“百事”中国最高统帅时大鲲坦言:“对百事中国以至于百事国际而言,“百事可乐”变装红色绝不是一个轻易的决定,有着其并不简单的考虑。”

那么,不简单的背后究竟是为哪般?

是为2008还是为中国市场?

很明显,这一个不简单的考虑具有鲜明的指向性——2008年奥运会。相对于老对手“可口可乐”在奥运营销上玩的风生水起,非奥运选手的“百事可乐”相形见绌,自然也要贴合地域特色做点文章。在传播高度上稍逊一筹的情况下,就应该在传播深度上盖过对手。

当年“百事”选择蓝作为品牌包装主色调,为的就是与对手形成区隔;而如今不爱蓝装爱红装,这刚换上的一身红与“可口可乐”的红,自然也应该有所不同。“可口可乐”一直采用的就是红色包装,初入中国市场时,这一贴近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色彩很是讨巧,“可口可乐”也借此大打传统喜庆牌,春节时采用福娃包装、刘翔夺冠时又是一片祝福红,在迎合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文化的本土化方面,“可口可乐”堪称典范。但笔者认为,“可口可乐”对于红的运用,一直流于表面。要知道碳酸性饮料的主流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25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个群体属于反传统的一代,“福气、团圆”之类的红色诉求,并不能深刻地击中他们的内心。

红色既是中国人公认的喜庆颜色,也是中国人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的共同喜好,“百事”启用红色作为纪念罐装既是投其所好之举;更重要的是,作为“可口可乐”传统的主色系,竟然被“百事”抢先一步定义为中国红,其中可见“百事”的智慧和勇气。

笔者认为,这正是“百事”的机会所在。对于中国市场,对于中国市场最有潜力的这一批正处于断乳期的青少年,深刻洞察其内心的情感需求缺口,将红色演绎出更为丰富的内涵,填补目标人群内心的渴望,这应该是“百事”换红装的主要目标。如果此次红红大战中,百事红能以自身的深刻演绎,将红推向一个更振奋人心的价值高度的话,那么在此役中,百事红将一举扭转在中国奥运市场的颓势,重新夺取市场话语权。

是小浪花还是给对手的小麻烦?

除了换包装色彩外,“百事”还推出新的“百事我创,我要上罐”活动,通过网络、电视、平面媒体、终端等多种渠道阵地宣传,以“上罐+民选”的方式,吸收众多受众广泛参与,在全国多个城市出现火爆场面,掀起新一轮“百事”热潮。

应该说,中国市场上超女、郭德纲、芙蓉姐姐等等草根英雄的迅速蹿红,使企业都普遍认识到,中国已经进入一个张扬自我的反偶像时代了。这样的一场轰轰烈烈的草根运动,海面下隐藏的中坚力量和推动者,自然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年轻人。

“百事”显然看到了选秀这一活动类型和成名效应在中国的巨大号召力,在打响“百事”换红装运动的同时,又推出“百事我创,我要上罐”活动。借助网络的力量在民间寻找代言形象,针对的同样也是年轻人。

作为百事非奥运营销战略的一部分,这样的组合活动至少能达到三个目的:

第一,这一部分年轻人既是“百事”的目标人群,又是奥运会的热衷者,以关注消费者内心的需求为纽带,可以巧妙连接“百事”和奥运;

第二,充分张扬年轻人的个性追求,实现他们对于名望的渴求,从而深刻区隔“可口红”与“百事红”的价值取向的高下,增加品牌好感度。

第三,同时,“百事”可以在“可口可乐”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情况下,以这一系列“怪招”扰乱对手计划,分流媒体注意力,为自己制造出新闻点从而引发舆论热潮,在公关聚焦度上与对手缩小差距。

但是,不论“百事”换装还是选秀上罐活动,这些都只是百事战略布局中的一步,在某个发展阶段、符合具体市场情况的有针对性的一步。关于业内对“百事”换装的一些担心,笔者认为大可不必。“百事”一定还会坚持自己的蓝色包装,不会失去与可口可乐差异化诉求。换红,只是在奥运这一历史时段的应对之策,不会是终点。但每个决策都有成败的可能,在市场诊断和决策方案敲定之后,决定成败的就是执行的坚决与否。

令人感到可惜的一点是,“百事”这样一场需要传播广度的大声势运动,出于谨慎考虑,结果只是以“雷声小,雨点无”的方式告终,仿佛一页桃色新闻,仅供闲谈而并不具备变革的力量。

营销之妙在于法无常法

品牌做到“百事”、“可口可乐”这一段位,反而容易陷入陈规。促销、广告等小打小闹通常热火朝天,一旦涉及到战略及文化方面的重塑时就缩手缩脚,难以施展。感性治企不免意气用事,技术管理又限于雷池,企业自身的局限就是这样,往往难以自身突破。这时唯有借助外脑,才能够获得全局观和行业外视角的优势,从而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症结所在。

可口可乐网络营销案例分析 篇7

可口可乐作为全球软饮料的第一品牌,其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其产品遍布世界各地, 它占据了全球软饮料市场的50%, 其他任何竞争对手都无法望其项背. 公司成立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被<金融世界>杂志评为全球最有价值品牌, 甚至被评为中国最知名外国品牌, 其市值总额在<财富>500强中名列第三. 在“全国城市消费者调查”中, 可口可乐在同类产品中又一次高居榜首,夺得市场占有率、最佳品牌及知名度三项桂冠。

可口可乐起源于1886年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城一家药品店的后厨房。店里的药剂师约翰·彭伯敦一直在试做一种不含酒精的可口饮料,并且终于配制成功。他去世前的4年把发明权出售。在其后40年内,世界上无人不知可口可乐。无论是在经济危机中,还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可口可乐都参与其中,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二战期间,可口可乐总裁罗伯特·伍德鲁夫下令以5美分一瓶的价格向服役军人兜售可乐。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却给了可口可乐公司一只诺亚方舟。他们大发战争之财,却被誉为爱国行为。 可口可乐激发了美国士兵的士气,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每一个士兵的心。难怪伍德鲁夫后来感慨地说,可口可乐的真正黄金时代是在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时候。二战后一本畅销书的作者说过: “美国与民主, 火腿, 汉堡包, 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了美国历史的一部分, 这么说一点也不夸张. 可口可乐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影响着不同的时代,而时代也影响着可口可乐。可口可乐 往往能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更多地用行动去影响时代。 1979年可口可乐重返中国,至今已在中国投资达11亿美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在中国建立了23家罐装饮料厂,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年销售额近百亿元。随着中华民族饮料品牌的蓬勃发展,可口可乐的市场营销策略在19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明明白白地放弃了多年一贯的美国身份。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可口可乐正在大踏步地实施中国本土化。

可口可乐的产品早为人们所熟知, 所以在其网络营销策略上, 将可口可乐定义为具有文化内涵的品牌, 而不仅仅只是一种饮料.从其品牌悠久的历史出发, 传承了美国文化那种巨大的包容性,强烈的扩张欲和旺盛的生命力, 更强调了它与美国文化发展难以割舍的血缘关系, 重点定位在培养各阶层顾客对可口可乐品牌的忠诚度上. 在可口可乐站点的首页及各栏目的首页上都以可口可乐所特有的红色为底色, 动感十足, 以活力充沛的健康的色彩形象为主体, 突出了可口可乐的广告语“活力永远是可口可乐”. 但在“带它回家”这一页中底色却是白色, 三只憨态可掬的北极熊正在痛饮可口可乐, 原来可口可乐也是北极熊们的至爱, 面对如此画面, 你还犹豫什么, 快带可口可乐回家, 也带着可口可乐为你提供的各色墙纸屏幕保护回家. 正是这些花哨的小东西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的目光.

“可乐”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 其特点是一次性, 感性化, 表层化和快捷化, 可口可乐公司在网上创造出的可乐文化, 并不期望网民会点击鼠标来购买可乐, 而是要大众时刻惦记着这一站点, 记住那种特有的红色, 记住可口可乐. 美国文化的主要特点是实用主义, 可口可乐在网络营销上是极其认真的, 它向全网渗透扩张的意图也是十分强烈的, 与网民交互中获得信息的欲望更是实实在在的, 在调查栏目中所获取的数据对于认真开展网络营销, 并且拥有一支数据分析队伍的企业而言, 是一笔无可估量的财富, 它将在站点改进, 建立客户数据库, 开展精确营销, 个性化服务和培养顾客忠诚度, 增强品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极其巨大的作用.

互联网的出现, 对任一知名企业的产品和品牌都形成了新的挑战, 每一次网上浏览, 页面访问, 标记的点击, 反馈表的填写, 资料的下载等, 都是对旧品牌观和传统营销方式的冲击, 对全球品牌的重新排序. 对可口可乐公司而言, 互联网不仅只是一种好玩意儿, 而是成败攸关的东西, 接触大量信息是进行决策时必不可少的, “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与消费者沟通, 从我们得到的资料来看, 我们与顾客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 ”这是可口可乐公司建立

网站和运兴网站的准则. 目前, 针对消费者日益推崇瓶装水、天然果汁和茶的趋势,可口可乐公司新任首席执 行官达夫特承诺将对公司核心业务进行重大调整. “可口可乐公司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不失时机着手开发新的饮 品. ”而开发新产品所需要的大量调查数据将来源于往上调查. 那么, 在网络这个变幻莫测扑朔迷离的虚拟世界里, 可口可乐品牌的百年辉煌是否会败于那些尚处于幼儿时期的网络新兴行业? 它刻意经营的站点是否会逐步蜕化成只有少数可乐迷光顾的站点? 这一切还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可口可乐所深知的: 只有在网上分毫不差的满足顾客的需要, 建立新的声誉, 才能再造网上名牌, 成为真正的“永远的”可口可乐

上一篇:关于档案利用服务情况汇报下一篇:教学简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