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精选10篇)

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 篇1

据了解, 从1997年开始, 国家设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 专项补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基础设施的改造和维修。时至当下,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街区, 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 似乎越来越“不差钱”了。

然而, 另一方面, 各地对历史建筑的破坏事件仍时时发生——大理唐代古城墙被野蛮施工破坏;北京拆迁改造浪潮中梁思成、林徽因旧居岌岌可危;深圳南头古城95%以上的建筑、民房被拆毁、改建……

为什么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我们真的“不差钱”吗?我们到底差什么?

资金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古都杭州的历史建筑保护走在全国前列, 但也遇到了一些麻烦。

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志愿者张凤书曾在全城走访寻查, 他发现, 很多历史建筑年久失修, 但住在里面的居民却并不愿意去维修。“主要还是钱的问题。”他说。

根据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专项资金补贴的有关规定, 房屋所有权属单位自管产、个人私产的, 保护整治费用应由单位、个人承担为主。市级财政可适当补贴, 补贴比例一般仅为10%到20%。

据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介绍, 2010年杭州市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的专项资金预算为1.5个亿, 这在全国的城市中都名列前茅, 但是, “历史建筑维修的资金投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所副所长余健介绍, “文物修复尽量要保持原有工艺、材料, 修得越仔细, 花费就越多。”

杭州市的这1.5亿拨下去以后, 主要用于搬迁安置费、历史建筑整治工程费、街区费用和其他专项 (包括档案管理、调研、资料收集和奖励基金等) 。其中, 大约有90%的款项用于搬迁安置、修缮和整治历史建筑。

“目前投入是多元的, 其实远远不止市级财政支出的1.5个亿, 还包括各区政府的投入以及私人、产权单位修缮的费用。”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2005年到2009年底, 市政府共拨付5.24个亿, 而所有的保护费用加起来估计不低于60个亿。”

事实上, 专家认为, 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费用就像个无底洞, 很难填满。

杭州目前的历史建筑保护, 主要资金来源就是市级区级各级财政投入, 虽然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的资金来源中有“社会各界捐赠”一项, 但目前, 每年的捐赠款仍属“九牛一毛”。

可是,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 政府对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视大多是由国民的热情推动。美国国家历史保护基金会的建立就是由民众推动。“国内的有钱人比较倾向于把钱投到慈善上, 对历史建筑的投资极少。”浙江省古建筑研究院院长黄滋说。

但是, 也不能一味怪民众或历史建筑的产权所有人对历史建筑保护缺乏热情。目前, 历史建筑的维修需经过审批, 而审批手续较为繁杂, 加上历史建筑维修跟别的建筑不一样, 非常专业, 工本也要多得多, 不少居民难以承担, 就放弃了对历史建筑的修缮保护。

据专家介绍, 在欧美发达国家,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是历史街区、建筑保护资金最主要的来源, 这些国家以中央的投资带动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 并辅以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及个人的多方合作, 还通过设立历史环境保护基金, 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如此, 它们的资金保障与立法制度相结合, 在立法中明确规定保护对象的资金补助的额度或数量, 为保护资金来源的长期稳定提供立法保证。

相比较而言, 我们的保护资金, 无论是投入的绝对数量, 还是筹集的渠道与方式以及政策的完善程度上, 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不仅社会力量不能充分调动, 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也远远不够。

法治的不到位

盛极一时的王谢世家, 烟柳繁华的秦淮河畔, 半部民国史的颐和路公馆区……南京盛名在外的历史遗存数不胜数。然而在南京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的28年中, 有两个时间段, 南京的历史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

“第一阶段是1993年至2001年, 为追求经济发展, 南京市老城区遭遇了多次大规模的拆迁。”多年心系南京历史文化保护的南京市作协副主席薛冰回忆说, 1993年, 为迎接第三届全国城市运动会, 将中华路两侧历史建筑全部拆除;为在五台山体育馆前拓宽道路, 将市级文物永庆寺拆除。1994年后的七八年里, 城南金沙井、百花巷等传统民居保护区被破坏, 明代状元焦竑故居及藏书楼、明代大学士程国祥故居、清代方苞教忠祠、太平天国铜作坊建筑、民国总统府照壁、陶澍林则徐二公祠等大批文物保护单位被拆毁。2003年老城改造中, 城北最后一块明清古街区邓府巷被拆除。此后, 城北地区的明清街区完全消失。

让薛老心痛的还有2006年及2009年两次老城南风波。见证了南京城市近两千年的全部发展历程, 秦淮河畔的老城南是最集中体现南京明清时期风貌格局的片区。然而政府打着危旧房改造的旗帜, 先后拆毁颜料坊、牛市、秦淮河两岸大量房屋以及南捕厅不少历史建筑。

去年12月, 江苏省人大批准的地方法规《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终于正式施行。该条例明确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整体保护、合理利用”的保护原则, 而且力求推动公众参与, 规定历史建筑产权人修缮确有困难的, 可以向所在的区房产部门申请补贴, 补贴费用从保护资金中列支。

但是, 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顾问总规划师王景慧所说:“南京规划做了很多次, 但是一边规划一边拆也是事实。好的条例和规划还需要好的执行力。相应地增加明确的处罚条款才能确保条例、规划得到贯彻。”

实际上, 这些年来, 在南京破坏历史建筑的事件中, 破坏者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般不敢“大动”;对省级的根据需要, 想动就动;对市级的想怎么动就怎么动, 没了也就没了。“法人犯法”, 难以追究责任, 导致毁坏文物和历史建筑屡禁不止, 成为难题。而所谓“法人犯法”就是单位犯法, 指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 在行政指令或是法人意志的支配下, 以法人名义组织实施的, 以为法人牟取利益为目的的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

文化学者裴钰也认为, 目前只是笼统地说政府应该承担保护文物的义务, 但没有说如果不承担会有怎样的结果, 不像计生工作, 搞不好会被“一票否决”。

更严重的是, 目前全国性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几近于空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仍过多依赖于行政管理, 过多依赖于“人治”而不是“法治”。而现行的法规文件对监督、反馈机构设置, 保护资金的来源与金额比例以及违章处罚等均缺乏具体规定。

保护观念的偏差

只顾追求历史景观的旅游开发效益, 不顾保护的本质特点, 不遵循保护的客观规律, 甚至恶性开发, 使历史文化名城被商业气息所淹没, 无限制的商业开发对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破坏性结果。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屡见不鲜。

例如, 山东曲阜孔庙曾一度被有关部门交由旅游公司管理。旅游公司由于不懂得文物保护的基本规律, 竟然“水洗三孔”, 孔府孔庙内大量的古建筑彩绘被冲毁, 旅游公司职工开车将一尊元代石碑撞碎, 无法复原。

又如丽江, 1997年丽江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 每年的游客数量无限制上涨, 迄今已达到400万人次/年以上, 过度的旅游开发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态平衡。

还有专家对一些江南古镇的开发模式提出了质疑。这些古镇铺天盖地的商业开发驱逐了原住民, 古镇几乎变成了巨大的商业街, 游客在那里已经看不到延续千百年的当地人特有的生活方式。

著名学者马未都就表示, 很多所谓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 已经失去了地域文化特色, 很多“当地人”穿着特色服装, 为游客表演, 然而他们的口音南腔北调无所不有, 原来他们竟然是受雇来扮演原住民。

“我们去平遥和丽江、西递和宏村, 不光要看静态的建筑、凝固的历史, 还要看活态的文化, 即人们的生活, 人的活动为景观赋予了特定的文化意义。而现在一些地方流行以保护的名义把原住民迁走, 大建博物馆、纪念馆和商业设施, 这是对活态文化遗产的践踏。”一位专家如是说。离开了人的生活, 景观就只剩下了历史遗物, 只有注入人的生活, 文化景观才是富有意味的、鲜活的。

世界为什么要感谢荷马? 篇2

本书并不是枯燥的学术著作,相反充满了绚丽的文学色彩,以及作者不时流露的挚爱深情。尼科尔森列举了许多译本对比,细致地剖析史诗的写作规律,荷马的六韵步格调奠定了口述文学的基准。这是一种“将素材利用、组合起来的方式,有效、坚固、可靠而真实;可以应对夜间的大海和风暴,可以保持其优雅和价值,就像其丝线在烛光中也能闪闪发光;而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代代传承。”所以,译本如果过于修饰,其实是“反荷马”的,而欧洲山村不通文墨的诵诗人,恰恰是最接近荷马的人。在他们的头脑里,“诗是被封在神龛里的记忆,它的乐律永生不灭”。这不是崇古非今,记忆术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传承,它曾经是一项无比重要的技艺,它的失落是现代文明的一种遗憾。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很可能代表了口头诗歌传统的终结。口头诗歌从本质上与笔头诗歌大相径庭,尼科尔森揭示了实际文本的研究如何消弭了二者的截然分别。尼科尔森从19世纪巴黎左岸小餐馆,龚古尔兄弟与圣维克托的激烈争论入手,转引至文学界对蒲柏《荷马史诗》译本的批评,蒲柏译本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对史诗中词语的重复和些微的不雅穷究不休,为了叙事的优雅而牺牲了真实,反而破坏了史诗的本来面目和完整性。当然,蒲柏将荷马带到了英语世界,就像一场激烈的文学风潮,席卷了济慈和雪莱等人,雪莱说“荷马是‘真’与‘美’的化身”,而济慈因为诗风的变化而被称为“伦敦腔的荷马”。

《荷马史诗》形成了一种典型的西方式叙述技巧,即在作品中安排一个事件,构建一个寓言或者一个主干情节。习惯这一类型的读者或者听众不仅会对文学作品有着特定的期待,还喜欢将所有的情节按照自己的感觉进行预设的想象。早在公元前6世纪,色诺芬就说过,所有作家的成就都是对荷马和赫西奥德借鉴的结果。如果古希腊早期文学缺少了荷马史诗,那么古希腊就不会出现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学世界。对古希腊文学源头的研究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丰富多彩的叙事形式上,但希腊人喜欢事实,他们对铺张的辞藻没有什么兴趣,他们讨厌夸大其辞。

荷马史诗融合了时代的气息,它在口口相传中不断充实丰满,“就像浪涛一般,在希腊的礁石海岸涌动了若干世纪”。荷马总是把一个繁杂的故事讲得简单而精彩。我们只要真实地去记述荷马,他的伟大、简洁和辉煌就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这种朴素和真实的力量是文学最重要的品质。

如果说本书前面五章还只是局限于《荷马史诗》文本的研究,那么,在第六章,当尼科尔森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荷马”,他发现自己需要深入精神的内核去寻找“真实的荷马”。“金属和英雄”、“草原上的荷马”、“匪徒与城市”这些篇章探讨了西方的战争文化、自然与城市的冲突以及永恒的乡愁理念。

荷马以一种难以想象的强度展现了战争的惨烈。在《伊利亚特》四大段战争的描述中,我们经历了双方无数的厮杀。尼科尔森说,“杀戮是《荷马史诗》的真相”,这个真相中包裹着深沉的叹息,关于生命的无力和杀戮的无益。最揪心的场景:阿喀琉斯因为痛悔帕特罗克洛斯的死亡,于是亵渎赫克托耳的尸体,他将尸体绑在战车上,连续几天拖拽尸体,拒绝将其安葬。但《伊利亚特》不是阿喀琉斯一个人的愤怒之歌,他还是气势雄伟的特洛伊战争史诗,更是一首人性复苏的赞歌。我们目睹了阿喀琉斯的一切:最初的怒火中烧,盛怒难消,他的专断决绝,他最后克服冲动,陷入无尽的悲痛。直到全诗最末一卷,我们才终于在一副心酸的场景中看到这位“弃绝怜悯”且“性如雄狮般残忍”的英雄,面对赫克托耳老父普里阿摩斯的痛苦时,他放下了他的敌意来盛情款待老人。阿喀琉斯站在对手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人类在同理心的召唤中获得了共情,仇恨消逝,善战胜了恶。

荷马史诗讲述的是英雄的业绩和命定的不幸,但是,如果不在诸神和死者的背景中解读,我们会很容易误读它的意旨。就像尼科尔森所强调的,西蒙娜o韦依将荷马史诗理解为反战诗歌,这样的理解还是小看荷马了。英雄的生命激烈、壮丽却转瞬即逝,所有人类的归宿趋向一致,这是神也无法解决的难题。正是出于对这一终极问题的突出兴趣,荷马史诗对死亡的关注远远超过对战斗的关注。这也是尼科尔森本人面对死亡威胁,一次是海上风暴让他想起了《奥德赛》,一次是遭遇歹徒让他想到了《伊利亚特》,他的个人经历是本书一条副线,不时与史诗的主线相交叉,在这种交叉的过程中让我们体会到史诗是如何进入个体的思维,这俨然是西方文化长期演化的基因起作用的结果。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明知死亡的预言依然披甲上阵,英雄们得到了尊享和荣耀,这不是泯灭天良的屠杀,死亡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局限,同时也赋予了意义。

史诗的作者到底是谁?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尼科尔森说荷马“是善于缺席的人”,的确,所谓荷马生平的信息是那么的不确定,似乎每个研究者的发现都大有不同,荷马出生在希俄斯岛?士麦那?伊萨卡岛?阿格利斯半岛?有人说他是英国剑桥郡人,甚至还有人说他其实是瑞典人。尼科尔森汇总了荷马史诗的历代手稿遗迹,也汇总了各类研究者的不同意见,最终在美国学者密尔曼o帕里的研究成果上继续阐发,认为荷马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个体,但他的成就整合了前人“程式化的框架”、“精准的记忆”和“灵光闪现的创作”。所以,“《荷马史诗》,实质上继承了多样的传统:既是灵活的、现编现演的诗歌;又是永恒不变的、像墓前的石碑一样的、前人伟业的丰碑。”

《荷马史诗》从来就不是神圣的作品。这是与其他文化之间的根本区别。其他文化的文学大多始于宗教作品,如古伊朗文化开始于琐罗亚斯德的“小阿维特斯陀”赞歌,《摩西五经》是古希伯来文化的源头,而伊斯兰文化则始于《古兰经》。《圣经》虽然被视为“万书之书”,成为西方的核心文本,但是它的地位一直受到冲击,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古代文学的持续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在文艺复兴之后得到了加强。希腊人大体上来说是天真的,甚至是孩子气的,他们的宗教完美地表现出一种叔本华称之为“将人向上提升的巨大力量”。

荷马史诗里的神并不高高在上,他们也软弱、也卑鄙,也会犯各种错误,在那样神祇遍地的时代,人却是荷马作品的主角。希腊文化的文本并不是靠宗教权威来奠定自己的地位,而仅仅是通过其文学的高超技艺。自《荷马史诗》以来,希腊以及欧洲的传统都习惯于要求高水平的作品要具有相应强烈的、处于高位的道德方向,这也是通过《荷马史诗》实现的。阿喀琉斯拒绝阿伽门农的礼物,奥德修斯历经艰险回归故里,追求自由、追求崇高成为西方价值观的核心,肉身虽死,而信念永存。

本书结尾,尼科尔森说,荷马不给我们提供答案,他拒绝作答,他只是把所有问题编成了故事。“在他的气息吞吐之间,是人生的复杂,是海上船筏汩汩的活力,是他一遍遍反复说的--你身后闪耀的复苏的晨光。”在尼科尔森如歌的行板的诗意语句中,缓缓合上此书,抬头仰望星空,有光芒穿越3000年。

世界地球日我们要做些什么 篇3

世界地球日我们要做些什么

绿色出行,首选自行车。

自行车无疑是当下最流行,最环保的交通工具了,如果你准备出行且路程不远的话,就请不要乘坐私家车了和公汽了,我们来一个环保一些的,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城市中,还可以锻炼身体。如果路程很远的话,我们乘坐公共汽车就可以了。私家车污染环境,浪费空间,还需要不小的开支。

限制塑料制品和纸质制品的使用。

检查一下家中的餐具,购物袋等生活用品是不是塑料或纸质材料制成的,塑料材质不易分解,纸质产品则是一次性的,同样带来了环境污染,现在比较流行陶瓷杯,我们买几个放在家中使用,肯定是非常别致的。

购买和更换节能电器。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同一瓦数之下,一盏节能灯比白炽灯节能80%,平均寿命延长8倍,热辐射仅20%。而这仅仅是电灯泡,如果我们我们将家中的耗能高的电器换成节能电器,不仅可以节约电费的开支,还减少了电力的耗费。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让好友一起来参加。

别忘了自己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让好友也一起行动,传递力量。共同撑起这份蔚蓝的天空,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可以用更改自己的QQ头像和签名,发表日志的形式来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4.22世界地球日这个活动。

关闭计算机,一起去郊游。

有时候,我们的电脑可能一直开启着,但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是又不想关掉,重新启动太麻烦,但是这样会耗费更多的电力,因此我们上网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在关闭计算机后,请记住:拔掉电源插头。待机同样是耗费电力的,点滴汇聚成的能量是巨大的,请从细节做起。

放飞心情,贴近自然。

让我们在这个春光无限好的日子里去亲近自然吧!可以制定一个郊游计划,例如我们可以去郊区,乡村,田野等地方游玩,带着食物和水,亲近绿色,将会使我们放松疲惫的身体,减轻学习和工作的压力。

近十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

20xx年 珍惜自然资源 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20xx年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20xx年 节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20xx年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20xx年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

20xx年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 共建美丽中国

20xx年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找矿突破,保障科学发展

20xx年 珍惜地球资源 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20xx年 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

20xx年 绿色世纪(Green Generation)

为什么要保护世界遗产 篇4

一、战略实施背景:

一、上个五年计划的“三农”成绩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这在十九大报告中有很多表述。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8000多万农业人口转移成为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这些成绩,充分反映了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登上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新局面、现代农业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业绿色发展有了新进展,农民收入实现新提升。“三农”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来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来源于我们党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总书记曾经是下乡知青,在陕北当过7年农民,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对农村情况有深切感知,对农民群众深厚感情,对“三农”问题有深刻思考。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论断,科学回答了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习近平“三农”思想。在习近平“三农”思想里有很多质朴、简明的大白话、大实话,普通老百姓都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还很知心、暖心。比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二、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变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历近4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目前的阶段看,不平衡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不充分的发展,集中反映在农业农村。中央首次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对新时代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二是对国情、农情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三更是为满足亿万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二、四个原因

第一: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看,最大的短板就是农村问题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讲,小康路上个都不能掉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目前:全国还有11个深度贫困地区、4300多万贫困人口。重庆也还有18个深度贫困乡镇、226个贫困村、3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贫困村发展不起来,发展不好,贫困群众没有富起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这就需要我们至最赴齐这个短板,加强这个弱项。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恰逢其时。“小康社会”是白邓小平在20世纪70华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因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做出的战略构想。标准: 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 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

第二、城乡发展差距还很大

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全国人民播起袖子加油干,城乡面貌一年一个样、五年大变样.但是,现在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仍然很大。在我们重庆,这个现象更突出一些,有繁华发达的一面,也有贫困落后的一面,总书记称之为大马拉大车”。比如,在居民收入方面,去年我们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56:1,也就是说,忙忙活活一年,2.56个农民的收入加起来,才相当于一个城里人的收入。再比如,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虽然不至于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但要想让农村人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公共环境和公共文化,路还很长。只有加快乡村振兴,城乡才能优势互补、相互依存、共同繁荣。

第三、从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看,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

书记在湖北省考察农村工作时说:“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很长一个时期,城市对农村有很强的吸引力,农村的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资源要素大量地流入城市。比方说,大量农村青壮年到城市打工,有了钱都想在城里买个房、安个家。反过来看,城市的资源却很少流进农村,农业成为了农民群众的副业,留在农村大都是些上了年纪的人,一些农村甚至出现空心化。

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在山区这种现象更严重一些,“无资源、无产业、无能人”的“三无”村庄日益空心化,“三留守”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不少农村的自然环境、人居环境也受到了污染破坏。比如,大家小时候种的地、走的路,现在很多都是荒草了。比如,农村原来有专门清理垃圾、污水的人,现在却没有人管理了。这些现象说明,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已经到了火烧肩毛,不得不加快的地步了。

第四、从农民群众现阶段的需求看,振兴农村地区刻不容缓

十八大以来,全国有8000多万农民在城里落户,城镇化率已经到57.4%,但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比如到2030-2035年期间,即使城镇化率达到或超过70%,全国还会有将近4亿左右的人口留在农村.到那时,我们重庆也还有1000万农村人口.所以,在城市化进程背景下,农村同时需要振兴,农村从来不是处在从属的地位上,也不应该是配角,在现代化进程中,它应该和城市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还有就是,我市农民群众的需求,经历了从上世纪80年代的“求温饱”到90年代的“求收入”,现在已经进入“求美好”阶段.农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要满足这些需求,必须加快乡村振兴.

实施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十九大报告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宏伟蓝图,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包括了农村经济的振兴、生态的振兴、文化的振兴、教育的振兴、科技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具体来讲,就是要实现百姓富裕、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的有机统一,使我们的农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

一,产业要兴旺。就是要围绕我们农村产业发展,把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吸引到农业农村来,把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让农村的产业体系走向现代化,让农业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生产,还要有现代化的加工业、物流业、旅游业等等,把一二三产业都包含进来。

二,以前我们总羡慕城里人住得干净,将来城里人也会羡慕村里人过得已适。如何实现呢?大致有四个层面:一是房前屋后要整洁。搞好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改造

二是面源污染要解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加强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力度,加快实施农膜回收、农作物秸秤还田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开展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

三是乡村味道要留住。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味道 四是人居环境要美化。不仅要绿起来,而且要美起来、翻起来 三,乡风要文明

一是家风礼节要好。继承发扬家训文化,提倡向上向善,不仅大人要带头,更要从娃娃抓起。

二是邻里关系要和。邻里互助,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帮贫济因。三是社会风气要正。没有打架斗殴和“黄赌毒”现象,树文明新风。

四是文明意识要强。要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和法律常识,遵纪守法、相信科学、不搞迷信、不相信不参加歪门邪道组织和教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风气,把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四,治理要有效。最重要的是要把农村党支部建设好,选好带头的人;在这个基础上,快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在“自治”上,对村里的重大事项,村民要一起商量,决定,我教育、自我服务。最好能形成制度,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在“法治”上,重点加强农村法制宣传和教育,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在“德治”上,重点推进以文养德、以规促德,形成村民相互提醒、彼此监督、道德自律的良好局面。

为什么要入党 篇5

谈到为什么要入党,其中由两问题要明确:一是对党的认识问题,二是入党动机的问题。

入党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啊!许多人都曾有这样的感慨。可是,为什么觉得入党是神圣的?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七月成立至今,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主义进步和发展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第二件是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件是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大事现在继续在做。在这84年中有艰辛坎坷,有血雨腥风,有挫折困惑,有胜利喜悦,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着共产主义理想,发扬着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实践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逐步确立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从建党初期的50多人发展壮大到现在的7000万名党员,成为世界第一大党,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坚定不移的向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所以从根本上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所以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一个伟大、光荣和正确的政党党,不愧为一个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光明的前途政党,不愧为一个能使广大人民群众信服的政党,不愧为一个能够引领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政党,更不愧为一个能使当代青年追随的政党。

那么我们入党是为了什么呢?

工资比别人多吗?升职比别人快吗?工作比别人少干吗?或者说是可以拿来炫耀?当然都不是。

在我们中间存在着这样的两种不正确的认识:一是为了光荣入党。共产党员的称号的确是光荣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共产党员称号之所以光荣,就在于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够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也就是说,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责任、与奉献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要求入党,只是为了荣耀,为了脸面好看,而不准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艰苦的工作,那与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是不相称的。二是为了捞取好处而入党。这样的动机与党的根本宗旨是背道而驰的。入党以后还可能担任党和政府的领导职务,得到提拔、重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但是,这种提拔、重用,只意味着党员要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决不意味着党员一旦拥有了权力就可以捞取私利。任何以权谋私的行为,都是党和人民所不允许的。三是为了随大溜而入党。这些人没有认真思考到底为什么要入党。这是一种带有盲目性的入党动机。应当肯定,提出入党申请,是一种要求进步的表现。但是,一个人特别是青年人要求入党,应该有坚实的思想基础,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懂得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心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贡献自己的一切。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只是为了入党而入党,那是不具备入党条件的。

对于要求入党的青年来说,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目标即共产主义的理想,要坚定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意志,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这是唯一正确的入党动机。

青年朋友要提高对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就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动投身于社会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培养自律意识,提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觉性。着重强化四种意识:

一、强化政治意识。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以这些理论指导自己认识客观世界、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自觉地批判、抵制其他错误理论认识,真正做到从思想上入党。周恩来同志曾说过,“活到老,学到老,思想改造到老”,正是共产党员不断追求进步的写照。

二、强化先进意识。积极参加当前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主动同周围的党员交流,虚心向他们学习,在工作和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锤炼自己的才干和情操,使心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净化,在思想上日趋接近党员标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强化责任意识。要时刻想到自己的责任,时刻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要加强党性修养,做好本职工作。经常反省检查自己,为入党后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基础。

四、强化奉献意识。入党不是为享乐而来,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乐于奉献的勇气。以为单位、为集体、为人民群众奉献青春和热情为已任,积极参加支部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自己。

我为什么要这样歌唱 篇6

前几天还有个未成相识的人问我是做什么的, 因为是在一个特定的艺术气氛较为浓厚的环境里, 而且据说我的样子也一看就是个艺术家 (但愿不是鲁迅之所谓空头) , 所以意思当然是搞什么艺术的, 我便说自己是个杂家, 那人便竟然对我有一些另眼相看了;但心里或许会认为我是有一些狂妄也说不定, 因为他接下来的话是某“国学大师”也说过和我一样的话。但我也的确是一个杂家, 而且还很想做一个大大的杂家, 而所谓的杂家也就是通才, 历史上的大家又有哪一个不是通才呢?荀况 (据说也本来是姓孙的) , 苏东坡是, 毛润之也是。最近看了个电视片, 才知道老毛也是个音乐发烧友, 存下的唱片有几千张, 连做白内障手术时也要听音乐, 还要事先就选好曲子, 那曲子虽然既不流行也非摇滚而是岳飞的《满江红》, 但也足见其发烧的高度了。

我喜爱音乐的历史在先前谈音乐的文字中已经唠叨过了, 今天下午,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要来专访, 也恐怕还要唠叨一遍, 这里便只说这个所谓的杂家。文化这个东西从较低的层面上说是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为人的物质生活服务的, 从更低的层面上说就是吃喝拉撒睡, 这或许要有一点文化泛滥了, 但即便这吃喝拉撒睡不是艺术也的确是要讲究科学, 否则就会生起这样那样的病来, 那样一来所高兴的就只有医院了。从较高的层面上说文化就是文学艺术了, 那是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来服务的。在物质生活问题没有解决好的时候, 文学艺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但除了这个绝大多数之外还有一个极少数, 那就是艺术家。搞艺术需要天才, 真正的艺术家是天生的, 为了艺术而将生活搞得一塌糊涂的艺术家是很多的, 尤其是那些先天的禀赋并不是很充足的所谓的艺术家, 最终即便不想“空头”也只好“空头”了。

艺术家也可以称之为雅士, 自然是因为所做的都是雅事而非俗事, 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吃饱了撑的的人来干的事, 所谓琴棋书画是也。对于书画我是情有独钟的, 而且几乎是天生就会, 至少是在学习上并没有花费太多的力气便进入了创作的状态。在书法上最终选择了草体, 在绘画上最终选择了国画, 那大概只是因为我是个中国人并一直都生活在中国的缘故。所谓的“杂”体现在我的国画创作上就是所谓的“全活”, 即既画工笔也画写意、既画山水也画人物和花鸟, 至于很多人都更喜欢我的工笔山水那是他们的事, 对于我, 我的这些东西都是一样的。

对于琴所指的音乐我也是一样的有着本能的喜爱, 但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 器乐上只能玩儿一些简单的如笛子、洞箫之类, 后来有条件了也错过了学习训练的最佳年龄了。但声乐却是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 虽然没有遇到很好的机会来发展, 但也还是从小到大一直伴随着我。创造出自己的音乐一直是我的梦想, 中学时创作过几首歌是为政治服务的, 大学时写过一两首属于自己的歌也只算得上是小试牛刀, 但很快又因为在诗书画上的专注而被搁置了;一晃就是二三十年, 直到这一次的爆发。一下子写了二百多首歌, 而且还要自己演唱, 制作mp3, 拍摄mtv, 出专辑等等, 有人说我要弄得自己快要比陈逸飞更陈逸飞了。

在雅士之上是文人, 文人要做的事是诗词歌赋。写诗对于我来说就更是用不着学的, 天生就会。从中学时开始写, 一直写到现在。先是写新体诗, 后来又写旧体诗, 近来所写的歌词也是以诗的标准来写作的, 因此又被我称之为相对于新诗而言的新词了。所谓赋所指的也并非只是汉赋之赋, 而应该是赋比兴之赋, 即以铺陈叙述为主要手段的写作手法, 因此是也可以被理解成小说的。在小说创作上我也做过努力, 写长篇也写中短篇, 将来还要改编成剧本拍摄成电影、电视剧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在文学之上是哲学, 在中国是以所谓的儒释道来代表着的。儒释道在本质上都是研究如何做人的。或许孔夫子和恩格斯的观点是一致的, 即我们现在是连人还没有做成的, 但最终却要人去做了机器;而佛学和道学却又让人去做了魔鬼和神仙;因此在儒释道之上又有了人鬼神。在人鬼神之上是我, 是人自己;于是又有了我所创建的我学, 虽然我也未必能成为我自己。有道书画家是半个诗人, 诗人是半个哲学家, 哲学家是半个上帝, 但上帝是什么呢, 或许只是个自我而已, 也因此“我”就是上帝。

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考试这件事 篇7

我实在是想不明白,这个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考试这件事。

爸爸说有个词叫河东吼狮,专门形容考试前的妈妈和考试成绩出来以后的妈妈。不过我发现,我们家其实是在小区那条河的西面,所以应该是河西狮吼。

“胡小妹,到办公室来!”听到数学老师这样叫我,我就知道大事不妙了。我低着头拖着脚步跟她进了办公室。

数学老师拿出我的试卷,我瞄了一眼,又是C,只能把头再低下去一点。“你平时上课挺认真的,怎么总考不好呢?把卷子做完再回家!”

这么多减法,实在太难做了呀。我涂涂改改,改改涂涂,磨磨蹭蹭,蹭蹭磨磨,看着外面的天从白白的亮亮的变成红红的暗暗的,又从红红的暗暗的变成黄黄的黑黑的,总算做完了。

“胡小妹,你怎么想的?减法改成加法做,你还真是不走寻常路啊!”咦,我明明已经把中间那个“竖”画得很像印上去的了,为什么数学老师还是能发现?

后来,妈妈被数学老师一顿教训,领着我灰溜溜地回家了。

此后,妈妈更加关注我的考试情况。每次考试之前都逼着我把所有做错的题目再做一遍。

“妈妈,我回来了。”“嗯。”

咦,今天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妈妈居然连头也没抬,光顾着看一个厚厚的本子,也没问我作业做好了没有。这也太稀奇了。

哦,原来,她要参加什么考试!哈哈哈哈!我顿时觉得这才叫人人平等呢!让她也好好尝尝考试的滋味吧!可是,我还没高兴多久,就发现事情不怎么对头。连着好几天,我磨蹭着写完的作业,妈妈看也不看就给我签字了,这叫什么态度呀?她不给我检查,万一错了,岂不是又要被老师留堂了?

后来,我们俩干脆每天晚上一起做作业,妈妈没空给我检查,我就只能自己多检查几遍啦。

“胡小妹,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通过考试啦!”妈妈笑得连眼角的皱纹都出来了。

“妈妈,告诉你个好消息,我这次单元测验每门课都得了A。”跟妈妈相比,我觉得我相当大气从容,宠辱不惊。

妈妈从头到尾,从尾到头把我的卷子看了好几遍才说道:“哟,胡小妹,不错嘛。最近没管你的功课,成绩反倒好啦!”

“那说明你需要反思。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根本不用你多管。”我俨然成为一个教育专家!

“你这丫头,我看你尾巴能翘几天!”妈妈嘴上在骂我,其实呀,她高兴得很,瞧,她把她的证书和我的试卷放在一起拍照片,肯定又要去朋友圈炫耀了。我可不能被她小瞧了,下次考试我一定要再考A回来!

郭旺启摘自《好儿童画报》

我为什么要学习? 篇8

作者:樊捷 演讲者:樊捷

我,为什么要学习?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看他们怎么对待学习的?

日本,东亚边陲岛国,无论国土面积、还是土地资源都和中国没有可比性,然而日本却是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为什么“家底”不好,却逆袭成功?学习过历史我们可窥得蛛丝马迹,日本——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学隋唐迈入封建社会,摆脱落后奴隶制束缚!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

毛泽东是个终生与书为伴的人,他热爱学习热爱读书无人能比。毛泽东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自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就善于挤时间看书学习。长沙求学时期他勤学苦读,革命战争年代他利用战争空隙争分夺秒地研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加嗜读。中南海毛泽东的故居就像个书天书地,居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书,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连厕所里也摆放着书。为了读书,毛泽东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毛泽东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是他成为伟人、做出丰功伟绩的先决条件之一。在数十年的读书生涯中,毛泽东积累了渊博的学识,也有着丰富的学习经验。

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篇9

为什么要努力学习

写完作业,妞子边收拾书包边跟我说,寒假前的某天,班主任忽然在分秒必争的数学课上,用了半节课的时间跟他们谈心。

妞子初三了,在一所不错的中学的重点班,班主任是教数学的,极其负责,恨不得把能用的课余时间都拿来讲题。居然用了半堂课的时间,讲跟课业没关的事儿,别说妞子了,连我都很好奇。

妞子的班主任同时还教另一个普通班。那天,她很有感触地说,很多同学都抱怨她给本班同学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其实是因为她对不同程度的同学要求不一样。她觉得,普通班中等程度以下的同学,将来上个职高,有门特长,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的,就挺好;至于妞子他们班的同学,必须能考上好的高中,再上个好的大学,因此现在就得努力刻苦,抓紧时间。

“妈妈,你说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呢?”既然现在轻轻松松的,将来也能简单快乐,为啥必须随时脑不停、笔不停地学习呢?妞子不太明白。“为了能优雅地生活。”我答道,状似随意,其实内心很激动。妞子果然停下了手里的活儿,转过头来问我:“什么意思?”

妞子有点轻度焦虑,比较独立,喜欢按自己的节奏行事,最怕老师、家长找她麻烦,因此,对学习还是比较认真的,几乎没出现过作业不完成、成绩挂科等问题。每天一回家,都会先写作业。不管睡得多晚,第二天都会按时上学,从不迟到。认真是认真,但要说刻苦努力,就差老远了。我知道,要想让她努力,必须得她自己有主动性。而要解决思想问题,沟通交流是个很好的方式,当然,最好是她自己想谈这个问题。这不,机会来了。

“所谓能优雅地生活,我认为,就是能从容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有相当的自由度,活得比较快乐。而不是,被选择。”没个一天两天的,这个问题确实也说不明白。而且,我担心的是,如果我没把方方面面想清楚就跟她挥洒开来随意讨论,说着说着我也会被绕糊涂,达不到我想让妞子坚定必须努力学习的目的。于是我快刀斩乱麻,拣要紧的说:“结合老师跟你们谈心的内容总结和深入一下,我认为,更完整更严谨的逻辑是,无论是基础不好的同学,最后凭一技之长快乐地生活,还是你们班的同学,考上一流大学,有一个理想的而且是公认的更好的职业,快乐地生活,这两种快乐都是一样的,问题是,生活方式是来自于自我选择还是不得不如此的无奈被选择。” 我用她比较熟悉的名人为例阐释我的观点。

“今年的春晚,跟宋祖英一起唱《茉莉花》的席琳·迪翁,据说就是高晓松用5个小时教会她用中文演唱这首歌曲的。”妞子知道高晓松是很棒的音乐人,还跟我一起看过两期他的网络脱口秀节目“晓说”,一期讲的是我军的新战机,一期讲的是民国才女林徽因。他的才华很让妞子佩服。

我告诉妞子,高晓松曾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当年父母培养他琴棋书画,原本是想让他当一个有艺术修养的科学家,但最终他却变成个懂点儿科学知识的艺术家。可见,保持各种兴趣很重要,说不准哪种兴趣就会成为你未来理想的职业方向,就像高晓松,当然,前提是他有非常优秀的学习基础,要不他也考不上清华啊。

“也就是说,虽然他学的是雷达专业,但他依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爱好和造诣,选择以音乐立身,同时,业余爱好军事和历史,也因为他的影响力得以施展。”说的是妞子了解的人物,看她颇为认同的样子,我话锋一转:“如果一个人,比如你的同学,喜欢烹调,以后当个厨师,相信他也会生活得很好,但如果他是因为基础不好,只能上职高,比如厨师类的,最后为谋生计,也只能选择这样的职业,那会不会感觉快乐,就很难说了。高晓松那种比较自由的生活方式来源于他的自我选择,而后一种情况,就只能是一种被动选择了。”

跟高晓松类似的还有医科毕业的罗大佑,也是妞子熟悉的名人。讲完了这两位的例子,我对妞子说:“你未来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现在还难以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你会选择能让自己感觉到快乐,同时比较有自由度的那种。要想能进行从容的选择,就必须拥有选择的实力和条件。而要有相当的实力和条件,就必须努力刻苦地学习,掌握比较强和多的能力。实力不强,能力不够,就只能在比较小的范围内被选择啰。”

看妞子半天没说话,默默地想着什么,我趁热打铁提到了家里经常讨论的应试教育问题。妞子的爷爷、奶奶都是老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特别关注,谈到应试教育的某些畸形现象更是忧心忡忡。妞子也因此颇为抵触有些过重的学习压力。“我承认你们目前的学习负担确实大,但是,这种现状我们无法改变,而且是普遍性的,也就不存在对谁不公平,何况,你客观真实地告诉我,你的抵触,更多的是因为对教育环境的不满,还是想借此躲懒逃避学习任务?”看妞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接着说:“极致一点说,真正的强者是从来不会埋怨所谓规则所谓体制的。”

也许我的说法经不起严密的逻辑推敲,但让自己的孩子能刻苦努力地学习,这是丝毫也不能含糊的吧。

为什么要构建和谐校园 篇10

马克思曾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事实正是这样,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多维的、双向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可以说,处理、协调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要遇到的、不可回避的事情。学校如同一个小社会,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领导与领导之间,无疑也构成了一张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正确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才有可能在学校教职工内部形成团结、和谐、进取的氛围,使每个人心情舒畅,群体具有凝聚力,学校面貌也才可能蒸蒸日上;反之,就会出现人心涣散,纠纷丛生,磨擦不断,矛盾四起,宝贵的时间、精力都在内耗中丧失,不仅工作效益低下,学校管理目标难以实现,甚至还会危及学校的生存。因此,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教职工队伍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求同存异”。这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延伸到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师、领导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校园人际关系和谐。这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看到,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基础之上,需要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支撑。因此,需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校园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学校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够从中获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与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够心气平和地干事业、求发展。

上一篇:管理培训生英文简历下一篇:相信我的能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