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通用9篇)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篇1

授课人:唐海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②、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2、过程与方法

①、把握词人思想前后矛盾的变化,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②、背诵全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味词人饱经离乱、辗转漂泊之苦。

②、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教学重点】

感悟词中意境,体会本词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教学难点】

理解此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教学时数】 一课时 【课 型】 诗歌鉴赏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质疑探究法。【教 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以诗歌中的”江南”将学生引入课堂环境。

二、形式认读:

⒈让学生通过个体自由诵读、对读和集体诵读,感知《菩萨蛮》的词律特征。

菩萨蛮其二----韦庄

2、翻译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三、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说明:何谓“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在充分了解有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对作品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正确把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披文入境”的三大途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知人论诗。

⒈疏通字句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 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还乡须断肠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①、请学生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所写的内容。

明确:江南好。

②、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明确: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③、用三个词语概括以上四句诗句所写到的美的种类。明确: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2、请展开想象,用散文笔调描绘“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意境。

注意点:⒈想象合情合理⒉想象优美丰富

3、缘景明情,在初步理解了作品内容之后,总结作者所表达的对江南的情感是什么。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迷恋和赞美之情

四、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多媒体显示介绍文字:

背景材料1: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菩萨蛮》(其二)为作者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情感,语气轻松诙谐,感情醇厚真挚。反映出对江南的极度迷恋和热爱。

2、背景材料: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属陕西长安县)人,昭宗乾宁元年进士,韦应物之四世孙。广明元年(880)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菩萨蛮》(其二)就作于此时。“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反映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情感,除了对江南的迷恋和热爱,还有几分对于家乡欲回不能、想回不敢的苦涩和无奈。-------怕看到家乡的战火硝烟、断壁残垣。

五、比较鉴赏

这首诗与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词在意境上有什么异同点?

明确:

相同点:景---美好;情—热爱 不同点:

韦词--江南仕女图;依恋之外,还

有漂泊难归之感。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篇2

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一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赞美江南的美景, 表达对江南的依恋;此词从开头的“江南老”, 中间描写江南的美好, 到最后“老”前呆在江南, 极力写江南之美这是韦庄的一首词, 一种是借写江南美景反衬思乡而不得归的痛苦。笔者分析这首词的内容时结合韦庄所处的时代以及韦庄本人的性格特点, 赞同第二种理解, 即本文还是传统的那种主题“游子思乡”, 只是手法与以往思乡诗词不同。

一.知人论世

诗词的赏析讲究“知人论世”, 我们不妨来了解作者以及该词的创作背景。广明元年 (880) 韦庄在长安应举, 黄巢攻占长安, 韦庄逃至洛阳, 后流落江南。乾宁六年再试不第, 后为西蜀节度使王建掌书记。唐亡, 王建称帝, 庄为宰相, 终老于蜀。俞平伯、李谊等学者多认为此词作于韦庄晚年仕蜀时期, 是韦庄回忆当年旧游之作。而当时韦庄的故乡是“乡园不可问, 禾黍正离离” (韦庄《南游富阳江中作》) , 那个战火纷飞的长安, 即便游子想归也不能归, 归去徒添悲痛。韦庄的一些诗里很明显地执拗地表达了故国之思:“几时携手入长安” (《浣溪沙》) ;“如今俱是异乡人” (《荷叶杯》) ;“故国音书隔” (《清平乐》) ;“凝恨对残晖, 忆君君不知”《菩萨蛮》;“年年春日异乡悲” (韦庄《江外思乡》) 。对于这么一个日夜思念故乡的人, 不可能一反常态, 一心依恋他乡, 不思回乡的。

二.内容赏析

韦庄的这首《菩萨蛮》一反常态, 开篇就道:人人尽说江南好, 游人只合江南老。人人都说好的江南, 在作者眼里“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这四句绘出了一幅百看不厌的烟雨江南画卷, 人在画舫里泛舟碧波, 卧听春雨。韦庄用白描的手法, 疏朗地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图和江南人闲适的生活情趣以及美丽的江南人物, 堪称咏江南春色罕见之佳作。如此亲历的美景美趣美人似乎给了“江南老”更充分的理由, 是否游子可以宽慰自己“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必去思念那战火纷飞满目疮痍的故乡?由此从事理上来看, “江南老”包含两个理由, 游子归家不能, 又加上江南风景太好, 这两点客观原因足以造成游子只能在江南老。但是游子是否愿意在江南老呢?注意!这里用的是“只合”, 意思是“只应该”, 而不是表达情感的“惟愿”“只想”。由此可见, 即使如此美好的江南, 也不能让游子心甘情愿终老于此。“未老莫还乡, 还乡须断肠。”这句顺承上几句而来, 未老不要回乡, 回乡定会后悔错过这美景而断肠。但词的开头句是“游人只合江南老”, 此处却否定“江南老”, “未老莫还乡”, 意思就是说老了定要还乡。美丽的江南, 满目疮痍的故乡, 给了作者江南老的充足理由, 无奈情感上还是无法接受。

全文可分三层来分析:第一层是别人说江南好, 而作者这个游子又无家可归或者有家归不得, 于是别人劝他“只合江南老”;第二层是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 感觉江南确实美到无以复加。第三层, 现今回家不能, 江南又如此美, 那么就姑且留在此处。最后一句就是在下面三种情况下得出的:一则, 漂泊在外的游子, 家乡正是战火纷飞, 不留在这美丽的江南, 又能归去哪里?千般思量万般斟酌之下才作出暂时留下的选择, 这种留下包含的无奈和沉痛就不言而喻;二则, 即使在这种逼迫无奈下作出了选择, 词人还是有保留的, 他不认同开头旁人劝他“江南老”, 虽然如今归不得只好暂时留在江南, 但老年时候定要回去的。因为古人一直信奉“树高千丈, 落叶归根”, 即使是魂也要回到故乡, 故乡才是游子灵魂的寄托地。据此看来, 江南很美值得留下, 至多也不过是对自己目前思乡不能归的自慰。三则, 从语意上来看是应该留在此地, 但最后十个字两句话, 竟然用顶针手法将最易惹动游子故国之思的词语“还乡”连写两遍, 这简直就是对“还乡”的强烈呼告, 更于“还乡”前置一“莫”字, 将那种归乡不能的无奈沉痛推向极致。如此百转千迴不正是为了表达思乡而不得归之的沉痛无奈吗?正如诗人另一首诗里所写“此处见花枝, 白头誓不归”, 说因为这里美好, 所以即使白头了也不愿回乡吗?非也!因为现今老了仍然归乡无望, 只有发誓不回去了, 这明显是愤激之词、绝望之语, 深沉委婉地表达了乡思之痛。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篇3

关键词:江南;文化;韦庄;词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2

自古文人对江南别有一番情结。历史上在江南留连过的文人,大多跟江南结下了不解情缘,此后一生,不断忆江南、梦江南,在他们内心深处,江南不再是遥远的他乡,而是文化和精神的乐土。江南之所以让人流连忘返,不仅是江南风光旖旎美景醉人,更是因为江南人文精神的滋养和熏陶,令人乐不思归。晚唐五代词人韦庄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他留连江南,如痴如醉,词中流淌的江南文化情韵,感染了一代代的读者。那么,究竟什么是江南文化,韦庄又如何与江南结下情缘,并用词笔描绘了江南清秋佳日的盛景呢?下文笔者一一道来。

一、江南文化

江南在中国古典文化史上,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更是精神层面上的一种文化符号。晚唐五代,江南在经济和文化上不断崛起。江南文化辐射的地域范围,大致是今天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江南有着天然的太湖水系,沿线遍布鳞次栉比的水乡小镇,以扬州、金陵、苏州、杭州等几座城市为中心,江南的城市经济不断发展,晚唐五代时期,与战火不断、兵连祸结的长安洛阳相比,扬州、金陵和杭州三座大都会日趋崛起,并向四周扩展,形成了独特的江南文化圈。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北方文化的文化形态,江南文化的精神内涵,突出表现为一种审美的诗性文化。学者刘士林曾论述“从审美文化的角度看,江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诗性文化……构成江南文化的‘诗眼、使之与其他区域文化真正拉开距离的,恰是在它的人文世界中有一种最大限度地超越了文化实用主义的诗性气质与审美风度。也正是在这个诗性与审美的环节上,江南文化才显示出它对儒家人文观念的一种重要超越。”[1]可见,江南文化体现出来的审美关照方式,是江南文化区别于其他区域文化的根本内容,而这样的审美眼光与诗性表达,与诗歌的表意不谋而合,诗词在江南恣意生长,诗词在江南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与活泼泼的生命力。

二、韦庄的江南文化情结

文化上的江南地位日益凸显。五代以后,江南成为了全国的经济中心,更形成了可观的城市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谚足状其盛。据考证,“杭州在唐代已经日趋繁荣,到五代时,又继续得到发展。当时钱塘江`舟楫辐辏,望之不见首尾'。吴越既以丝织品、茶叶、瓷器向北方朝廷进贡,又利用以此换取的允许贸易的机会,往来贸易以获利。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对外商业贸易的繁荣,吴越扩展旧城。凿石填江。吴越扩建后的杭州城包括子城、夹城、罗城三重。夹城周围50里,罗城周围70里。钱塘江捍海堤,一般认为是保护农田,其实更具有保护杭州城市的功能,保证了杭州城郭的安全”。[2]

唐代自战乱以来许多文人留寓江南。金陵因其龙盘虎踞的战略地位,也成为北方士大夫寄居的中心之一。据史书记载,金陵石头城建好后,大批文人南下避乱。如贞元二年进士及第的李棱“有别业在江宁”,与其父母定居于此。唐末,长安人刘著迁到金陵。韩洄: 《太中大夫守国子祭酒颖川县开国男赐紫金鱼袋赠户部尚书韩公行状》一文记述“天宝末,盗陷西京,兄侄七人遭罹不淑茹痛,违难寓于江南,布衣蔬食,不听声乐者,积六七年”。文人们来到江南后,继续写诗填词,目之所触,心之所感,笔致变得温婉细腻。这一时期,文人所作如《思越人》、《忆江南》、《望江南》、《渔歌子》等词牌曲调,都瞩目江南风物人情,歌咏江南生活情景与心中感触,在审美情趣上大多赞誉江南盛景或流露隐逸世外桃源的闲情逸致。《全唐诗》卷522,收录了一首杜牧的《刘秀才与池州妓别》 :“楚管能吹柳花怨,昊姬争唱竹枝歌。金钗横处绿云堕,玉著凝时红粉和。”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江南,丝竹管弦相和,温柔缱绻之乡,令诗人们留连忘返。

战乱年间,韦庄长期流连江南,这里的软玉温香足以抚慰失意漂泊的才子之心。据《唐才子传》记载:“庄早尝寇乱,间关顿踬,携家来越中,弟妹散居诸郡。西江、湖南,所在曾游,举目有山河之异,故于流离飘泛,寓目缘情,子期怀旧之辞,王粲伤时之制,或离群轸虑,或反袂兴悲,《四愁》、《九怨》之文,一咏一觞之作,俱能感动人也。”[3]韦庄为生活所迫,浪迹万里,漂泊江南湖湘十几载,可谓遍历风霜。其间为求仕求食而奔走干谒,惨淡经营,整日焦灼不宁。唯一可堪安慰的便是这春江水暖,西风莼鲈,莺歌燕舞,美景炫灿,江南美人温柔缱绻,江南安宁富庶,一点点滋养着韦庄那颗沧桑漫漶的心。江南山川风物、丰厚的文化也滋润着这批文人。韦庄与江南结下了不解之缘。“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江南的富庶、安逸吸引了一直在动乱之中疲于奔命的韦庄,于是决意去江南寻找安身之所。他先后到过安徽、湖南,到过江浙一带镇江东阳、两衙两湖。“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风景如画,繁华的都市市井文化,让韦庄紧绷的神经和纠结的心态稍稍得以放松,惊骇狞厉之色渐渐褪去,灵魂变得安然、飘逸。对江南文化的浸染、对江南风物山川的不吝褒扬,使他的诗词作品染上了浓郁的江南文化风韵。

三、韦庄词的江南文化情韵

韦庄《菩萨蛮》五首流露出纤细温润的江南文化情韵: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沈醉,樽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春水、桃花、鸳鸯、燕子、杨柳,还有姑苏寒寺的夜半钟声、扬州廿四桥的明月、杭州钱塘江的秋潮、西湖的秋月和莼菜、松江四腮的鲈鱼,江南风物人情之美,令人不知不觉间消魂沉醉。江南如画的山川风物,江南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让韦庄的词笔也变得清丽温润,缱绻动人。韦庄词呈现出清丽自然的风韵,正是一种诗意情怀的审美外化。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菩萨蛮》词五首尽显诗情画意与文士情怀。在这些词里,江南风物浸染了古典的诗意,江南有着诗一般的生活氛围,草长莺飞,杏花春雨,水乡风致,妩媚旖旎,江南女子感情细腻委婉,性子婉转千百度,心思千珑万窍,在词里描画入木三分,这一切都脱胎于江南文化的清新秀逸与灵动脱俗——正如上文所述,江南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诗意文化。

战乱频仍的年代,大批文人士子流落江南,江南文化与这些文人相互成就了彼此。叶嘉莹先生亦认为,“韦词则像一曲清丽婉转、充满生命和感情的‘弦上黄莺语。[4]随着当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词在江南传唱,吴越歌女、笙箫传播蔓延,词的题材内容和调名曲牌诸方面不断完善,而明丽秀美的江南成为诗人才子钟灵毓秀之所钟,既使这个诗性的南国田园得以建立,也让词日渐脱离音乐,获得了独立的生命力。

作为一名江南游子,他乡过客,韦庄以江南为栖息地,暂且沉醉片刻,以慰藉那颗躁动不安的灵魂,然而,莫名的乡愁却始终笼罩着他的心。词人正是用江南极致的美景来反衬对故乡的思念。正如《白雨斋词评》中所说:“一幅春水画图,意中是相思,笔下却说江南风景好,真是泪溢中肠,无人省得。”[5]

参考文献:

[1]刘士林.江南文化与江南生活方式.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年2月第1期.

[2]傅崇兰.城市史话[ 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47- 48.

[3]辛文房著,李立朴译注.唐才子传全译[Hl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637.

[4]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4《菩萨蛮(其二)》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及其本首诗的创作背景。

2、把握本诗含蓄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背诵并默写诗歌。【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重点难点】

把握诗中的经典名句,品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韦庄(836-910),字端已,唐末五代诗人.京兆杜陵人,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少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2、前人对其作品的评语: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端已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这是韦庄词在艺术方面的真正好处。纡者,曲也;达者,通也。韦庄词表面显得直率,其实情意曲折;口吻看似通达,而内容其实沉郁,这正是词中最好的境界。故而况周颐《蕙风词话》评韦庄词谓其“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其“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二句,与陈廷焯评语之“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评语,意思颇有相近之处,这都是对韦庄词之特色深有体会的话,而要详细体会韦庄的词,还必须对其生平也有一定的了解。【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背诵诗歌。

2、讨论: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品读鉴赏】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和诗人所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关系?

答: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故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是能回故乡,但由于故乡战乱的原因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个主旨。【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

2、完成课后探究三。

3、附:词文赏析: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他所写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以前王粲《登楼赋》曾说:“虽信美而非吾士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真率的话中了。“只合”,合者,该也,什么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在江南你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你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你的故乡有什么让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敢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色,就正在这表面率直而内里千回百转的文字中得到充分体现了。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鑪”,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鑪”。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这几层写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你不要用庸俗的眼光只看它表面所写的情事,而要看到更深的一层,他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就应该联想到陆放翁的《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也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王粲《登楼赋》说:“情眷眷而怀归。”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韦庄词似达而郁,五个字有三层意义的转折,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韦庄—《菩萨蛮》试教教案 篇5

试教者:张骏如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抓住意象,发挥想像,品味诗情画意的江南,领会作者在诗歌中寄寓的思想情感。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探究诗歌意境,学会运用“置身诗境”和“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3、探究江南诗歌情境的异同,感受诗人的江南情怀。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人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图片及音乐导入。

(二)请人交流。烟笼的江南,引起了无数诗人的遐想与诗情。大家熟悉哪些诗人所写的江南? 回顾所学江南诗歌。

(三)齐读示例诗词句。

二、关于作家作品

(一)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二)了解诗人所属的花间词派。

(三)《菩萨蛮》词牌及背景介绍。

三 整体感知,词意赏析

(一)整体感知

1、出示词文,自由读,读通。

2、试着吟诵,注意停顿及韵脚。

3、解决重点字词,理解其词文意思。

(二)词句赏析

1、解决问题一:理解“人人尽说江南好”这句的意思。

2、解决问题二:“游人只合江南老”为什么游人会这样说?

3、解决问题三:“江南好”好在哪里?

风光好、生活好、人物好

*赏析“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4、讨论主旨:赏析重点诗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理解韦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的特点。

小结: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却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四、艺术手法分析及拓展探索

(一)艺术手法分析。

(二)比较赏析。

将韦庄的这首《菩萨蛮》与温庭筠的《菩萨蛮》进行比较,两首词有怎样的异同。

五、课后作业

(一)拓展:对比白居易的《忆江南》和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在意境情感上的不同。

菩萨蛮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鉴赏温庭筠的词,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教学设计

(一)重点难点:

内容和能力上,落实翻译和中心归纳,加强鉴赏的基本功。

(二)教学方法: 以自学探讨为主。

(三)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由“专题导言”导入新课

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这一词派题材狭窄、情致单调。大都以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在这些词中描绘景物富丽、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人词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2.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南唐主李璟、他的儿子后主李煜、宰相冯延巳)为代表,情调伤感而意境开阔,结束了“花间”,开启了北宋词。

二、赏析《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1.作者

温庭筠(约812 — 约870),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后代。早年才思敏捷,以词赋知名,然屡试不第,客游淮间。宣宗朝试宏辞,代人作赋,以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客于江陵。懿宗时曾任方城尉,官终国子助教。诗词工于体物,设色丽,有声调色彩之美。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2.结合注释自读。

(1)两个多义注解,你怎么选择?(探究、讨论)提醒: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

①“小山”。课本给出三中解释,屏风、发髻、眉毛。此处理解为“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更恰当,“重叠”若用来形容“眉毛”不太合适;而“明灭”是说阳光照到有金碧螺钿装饰的围屏上呈现出或明或暗、金光闪烁的景象,闺中的寂寥在它的映衬下,显得更加下鲜明。[也有说“小山”是眉的:①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鬓云”的其他诗句:①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唐·白居易《长恨歌》)②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杜牧《阿房宫赋》)] ②帖。一说缝图案到衣服上,一说熨(多音)烫衣服。取后解,简洁明了。(2)齐读,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提示: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

贵族、美丽、孤独、寂寞——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翻译:先独立翻译,后讨论比较。3.思考

(1)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后讨论)

(描写女子从起床的肖像而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着装的一系列动作或细节,从中展现人物的处境和心情)

(2)说说你体会到抒情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探究、讨论。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各抒己见,也可参考《商山早行》的中心和作者的有关介绍)提示:此词表面上看是写一女子晨起梳妆过程、姿容服饰之美及其慵懒无聊的心境和自矜自怜的情怀,但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可参考“鉴赏助手”⑩关于“闺怨”的寄托)

(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4.写作手法:

细节刻画、对比、象征

三、布置作业:

1.整合鉴赏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2.完成“积累运用”第1题。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教案2

作者: 加入日期:10-02-01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授课:江西·景德镇·昌江一中·于洪林 【学习目标】 1.了解花间词

2.学习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3.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学习重点】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

一、知识链接 1.关于词人

温庭筠(约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唐代诗人、词人。

温庭筠才思敏捷,然性喜讥刺权贵,又不受羁束,纵酒放浪,因而一生坎坷,终身潦倒。温庭筠诗词兼工,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其诗与李商隐齐名(“温李”),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吊古行旅之作感慨深切,气韵清新,犹存风骨,名作如《商山早行》;其词与韦庄齐名(“温韦”),多写闺情,词风以浓丽绵密为主,多用比兴,以景寓情,是花间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第一个专力于“倚声填词”的诗人,被称为“花间鼻祖”,名作如《菩萨蛮》《梦江南》等。2.关于花间词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得名于我国最早的词集——《花间集》。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五代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人之词作凡五百首辑成十卷《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蝴蝶儿》之词句“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因词风大体相近,故其作家与作品被称“花间词人”、“花间词”。

花间词题材狭窄、情致单调,以表现闺情宫怨,离别相思为主,词风香软秾艳。花间词多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女性之容貌、服饰,意象繁多、构图华美、刻画工细,能唤起读者视觉、听觉、嗅觉的美感。由于注重锤炼文字、音韵,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花间集》是代表中国十世纪三十年代到十一世纪四十年代百余年间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之正宗,将其作品称为“本色词”。

词以字数多少分长调、中调、小令(“长调”又称“慢词”,字数超九十;“中调”为五十九至九十字,“小令”则在五十九字之内)。因当时长调尚未发展出来,因而《花间集》所收之词均为小令和中调,其中收录作品最多的作家是温庭筠,共录六十六首。

二、争鸣:山重叠金明灭

王力教授认为,“小山,指屏山,即屏风。金明灭,指日光在屏风的彩画上闪烁不定,忽明忽暗,表示已经天亮。”。也有人认为该句乃用借代手法,“小山”借指小山眉,“金”借指额黄。隔夜的小山眉深浅不匀,如重重叠叠之山峦,额黄也有明有暗。(明杨慎《丹铅续录•十眉图》曾记:“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峰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棱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涵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其中小山眉(远山眉)源出《西京杂记•司马相如》:“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

三、赏析、探究

1.“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分析“懒”、“迟”、“弄”三字之妙

——三字相互照应,刻画人物神态、动作,暗示人物心情,巧妙的传达出闺中女子娇慵、惆怅、百无聊赖之情。2.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说说你从词人“约文微词”中所体会到的女主人公情怀?其中是否有所寄托?

——闺中女子内心的寂寞空虚。——联系作者累举不第、坎坷终生的遭遇,我们有理由认为其中一定程度地流露了词人怀才不遇之感。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闺中女子形象,试分析其表现手法

——细节描写。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反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 ——比喻、借代。“鬓云欲度香腮雪”,鬓发密如云,香腮白如雪,表现闺中女子之的美。“小山重叠金明灭”,以“小山”借指眉妆,以“金”借指额黄,表现闺中女子之娇美。“双双金鹧鸪”借指绣罗襦上用金线绘制之图案,反衬闺中女子之孤独。4.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四、小结

上片刻画女主人公醒后娇慵之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全词通过描写闺中女子懒起后梳洗、画眉、籫花、照镜、穿衣等系列动作,并成功运用反衬、比喻、借代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娇美又满怀幽怨的女子形象。【后记】

1.温庭筠诗词名作

《商山早行》 《梦江南》 《望江南》 晨起动征铎,千万恨,梳洗罢,客行悲故乡。恨极在天涯。独倚望江楼。鸡声茅店月,山月不知心里事,过尽千帆皆不是,人迹板桥霜。水风空落眼前花。斜晖脉脉水悠悠。槲叶落山路,摇曳碧云斜。肠断白苹洲。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2.花间派和婉约派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一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

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贵尚含蓄,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婉约词与豪放词相对,是两种不同风格的宋词流派。

《菩萨蛮》导学案

作者: 加入日期:10-02-01

连云港市田家炳中学高二语文导学案

高二年级 班级: 姓名: 课 题 《菩萨蛮》(其二)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汪峰

总课时 总第20课时 备课时间 2009-5-14 上课时间 2009-5-1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2、深入感受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美在何处?)。

3、理解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与思乡之情之间的关系。重难点 目标1,2(重点)目标3(难点)学法指导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从景、情的角度切入这首词。理解词人是如何写景的,又是怎样言情的。景与情又有怎样的关系。在谈及这首词的情感时,能知人论词。【诱思导学】(预习展示内容)

一、形式认读《菩萨蛮》(注意韵脚)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 应该

2、春水碧于天 比

3、垆边人似月 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

4、皓腕凝霜雪 洁白

5、还乡须断肠 一定,应当

三、内容理解

1、请从词作第一、二句中挑选一个合适的短语概括韦庄《菩萨蛮》所写的内容。

答: 江南好

2、江南具体好在哪里?(请用词作中原有的句子回答)答: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四、思考:“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江南美女那么多,词人为什么偏偏提到“垆边人” ?(垆边有家的感觉,貌美的垆边人唤起了他美好的回忆与思念。)学生感悟 【预习展示】(我敢 我能 我行)【合作探究】

1、(江南之美)“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幅江南美景图,美在何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答: 碧水阳春(视听结合),美酒佳人(月与雪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2、(故园之思)“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乡为何一定要到老?还乡又为何断肠? 答: 人到年老会特别思念故土。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正处在唐朝将灭之际,中原地区烽火连天,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3、(江南之美与故园之思)作者对江南的热爱与他对家乡的思念又有什么关系?

答: 碧水阳春,美酒佳人,最终仍然难以消除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正如王粲《登楼赋》所言“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江山信美,而不是我的故土,我也不愿久留,中国还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词人以乐景写哀情,更觉沉郁深挚。【达标反馈】

一、自我检测

1、赏析此词,选择不正确的答案(C)

A、词的开头就点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借他人对江南的赞美和断然劝留的口吻,突出江南的好处。

B、“春水碧于天”,不但形容了春水的颜色,言外尚有水面开阔,明净,倒映着整个蓝天白云的美丽意境在。写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写出江南春季多雨,那就不妨安稳地躺在画船中,听着雨声人眠,写得悠闲之至。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侧面描写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词中这两句前句是总写,后句是特写。

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2、有感情背诵此词

【学后小结】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课后搜集韦庄的其它四首词,进行比较阅读,深入理解其故园之思。老师我想对您说:

【预习作业】《张中丞传后叙》诵读文章(字音、句读),把握其结构,合作 解决字词。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

二、相关知识链接

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2、(1)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宋)欧阳修《诉衷情》

(3)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宋)阮阅《眼儿媚》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宋)王观《卜算子》

(5)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3、(1)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唐)白居易《长恨歌》

(2)有个女孩名叫婉君,明眸如水绿鬓如云。——琼瑶《婉君》

(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4)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三、诱思导学

1、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

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

1、词,又称()()等,滥觞于(),兴盛于(),主要有()和()两个大的流派。

2、温庭筠,字(),()派之开山鼻祖,与()并称“温李”。

五、拓展阅读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试分析“皱”字的好处。

(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教案

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作者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三)切入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结合导学案二—2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2、齐读,整体感知内容(鉴赏第一步,参见导学案三—1),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完成)。

贵族、美丽、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导学案三—2(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4、导学案三—3,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艺术风格

二、相关知识链接

1、花间词派: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后蜀赵崇祚将温、韦等十八人词编为《花间集》,故名。

2、(1)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双眼明秋水润。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宋)欧阳修《诉衷情》

(3)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宋)阮阅《眼儿媚》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宋)王观《卜算子》

(5)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

——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3、(1)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唐)白居易《长恨歌》

(2)有个女孩名叫婉君,明眸如水绿鬓如云。

——琼瑶《婉君》

(3)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杜牧《阿房宫赋》

(4)螓(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三、诱思导学

1、整体感知,在这首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如何来表现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

3、结合这首词,谈谈你对“绮丽香艳、婉约柔媚”这一风格的认识。

四、课堂检测

1、词,又称()()等,滥觞于(),兴盛于(),主要有()和()两个大的流派。

2、温庭筠,字(),()派之开山鼻祖,与()并称“温李”。

五、拓展阅读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ó)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试分析“皱”字的好处。

(2)试比较本词与温词《菩萨蛮》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

明确: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腹有诗书气自华”,途径——鉴赏。

(二)作者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三)切入诗歌

1、结合小注,自读。

提醒注意:一个词语有几种不同的注解,诗无达诂。以小注②“小山”为例,结合导学案二—2分析证明此处理解为“眉”更好。

2、齐读,整体感知内容(鉴赏第一步,参见导学案三—1),结合词意给“女性”添加定语并作具体分析(指导学生完成)。

贵族、美丽、寂寞

整合答案:这首词刻画了美丽而寂寞的贵族女子形象。

3、导学案三—2(先解析题目,明确这是考察对艺术手法的把握,这也是鉴赏的第二步),讨论完成。

描写:肖像、动作(细节)、着装

4、导学案三—3,试由学生自由分析体会。

明确:所谓“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便是指诗歌内容多以描绘女子闺中生活情态为主,带给人女性化的审美感受的特征。

5、整合前边的分析过程及结果,形成一段完整的赏析文字,由学生完成。

(四)板书设计

菩萨蛮

温庭筠

目标:

1、鉴赏诗歌

2、感知风格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篇8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生平及其诗歌特点;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过程与方法 以课堂为阵地,提升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探究拓展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重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

教学设计

一、检查旧知(5分钟)

二、个性化导入(1分钟)

三、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2分钟)(见学案)

四、整体感知(5分钟)

1、齐读课文(参照课后诵读提示)

2、译文:凡是到过江南的人都说江南的风光无限美好,离家远游的人只愿跟着江南一起苍老。春天的江水清沏澄碧胜过春天,这时躺在画船之中细听雨声悠然入眠。

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一轮明月,洁白的双腕像凝满霜雪。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五全诗赏析(30分钟)

1.赏析上片:“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这两句意思是: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明确: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两句意思是:江南春水澄澈,比蓝天更蓝碧,在这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比起中原的战乱,是何等的闲适自在啊。

明确:这两句写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江南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背诵上片内容

2.赏析下片“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炉边卖酒的少女像像月亮一样美丽,手腕洁白得像凝满了霜雪。

明确:这两句写人,赞美了江南窈窕美丽的女子。.“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须:必定。 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其意思是:年轻人未老时还是不要回乡,若是回乡一定会使你伤心断肠。

明确:这最后两句是抒情,抒发了想回故乡勒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苦衷。

背诵下片内容

3思考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明确:“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

4思考:有人说《菩萨蛮》最后两句“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是从侧面反映江南美,也有人说这两句是写词人有家难归的愁苦之情,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请结合全词进行分析。点拨(1)我认为第一种说法更合理。本诗真切表达了作者赞美、留恋江南风物的意思。“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风物何其秀丽与惬意;“垆边人似雪,皓腕凝霜雪”,那可人的曼妙女子肌肤雪白,似乎慑人魂魄。作者是不是感喟,还是终了这锦绣江南得了,所以此句是从侧面反映江南美。

(2)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更合理。从字面上理解作者的意思是人未老时(落叶归根),不要回到故乡,那里或许已经不是当年的美景。看到了不是徒增悲伤吗?当时作者的家乡,战事连连,已经不复江南水乡的温柔模样,他正是思念着家乡,想回去,却又想到此时的家乡已经满目疮痍,又不忍回去。

5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白居易的三首词

白居易这三首词表现了极丰富和极深厚的情感,真可谓是词短情长。从内容方面说,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从结构方面说,这组词的写法几乎完全一致:即头两句为点题,中间两句为对胜景、胜事的描绘,末尾以呼应开头作结。它很明显受到民歌的影响,既具有回环复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泼的情调。

6、比较鉴赏:韦庄《菩萨蛮》与白居易三首《忆江南》意境上的异同。

韦庄的《菩萨蛮》显然顺承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两人的词都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了江南风光秀丽的图画,并融进了深深热爱、依恋江南的感情。不同的是,韦庄的词在表现依恋江南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情。白居易的词是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更有了一种冶艳的意味。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山水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

六、整理背诵2分钟

李洪波

韦庄菩萨蛮其二教案 篇9

菩萨蛮

作者:李  朝代:唐  体裁:词   回塘风起波文细,刺桐花里门斜闭。残日照平芜,

双双飞鹧鸪。

征帆何处客,相见还相隔。不语欲魂销,望中烟水遥。

等闲将度三春景,帘垂碧砌参差影。曲槛日初斜,

杜鹃啼落花。

恨君容易处,又话潇湘去。凝思倚屏山,泪流红脸斑。

隔帘微雨双飞燕,砌花零落红深浅。捻得宝筝调,

心随征棹遥。

上一篇:必读书目必背古诗下一篇:企业标准化工作计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