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精选12篇)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1

摘 要:如今很多高校都在开展排球运动,在排球课上难免会出现一些损伤。通过了解、分析高校运动员排球运动损伤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防范意识不到位、排球技术动作不正确和准备活动不充分时出现损伤的主要原因。根据损伤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提高排球教学质量,防止排球运动损伤的发生提供理论性参考。

关键词:排球;损伤;预防

运动损伤是指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损伤,排球运动平时排球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发生损伤的概率很高。由于排球运动的技术特征决定了排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另外,排球运动中的动作多以倒地扑救、起跳、反应速度快和身体各部位与地面碰撞等特点,这就导致了排球运动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现象。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某高校排球运动员和普修学生共100名,男60,女40。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高校高水平排球运动员和普修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发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达100%,其中有效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达95%。调查问卷与长期排球运动教练员一起制定从而得到对论文有价值的数据。

1.2.3数理统计法:对问卷中获取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2.1排球运动常见损伤部位

排球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对空中的来球做出及时的反应后,把球打向特定的目标。这就要求运动员做出快速的反应,要求身体要有爆发力。其次,由于和地面过多的接触,这就需要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再次,排球运动在完成动作时要有较高的时空感。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运动的技术要求与运动损伤的部位有密切联系。在回收的95份有效问卷中,表明被调查者都有受过相关的运动损伤。

2.2踝关节部位损伤原因

踝关节的扭伤可以分成内侧韧带扭伤和外侧韧带扭伤两种,其中常见的扭伤有踝外侧韧带、踝内侧三角韧带等部位的扭伤,受伤的脚踝会出现压痛、疼痛和肿胀的现象,踝关节处会出现明显红肿和触痛。踝关节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和距骨组成。在跑动、跳跃的过程中,运动员处于腾空状态时,脚很自然的有脚尖下垂内翻倾向。假如落地重心不稳,向一边倾斜或者踩在他人脚上,容易使外侧副韧带拉伤。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面积较大,韧带的纤维强韧而细密,所以内侧副韧带的损伤比外侧要少。

三、排球教学中出现损伤的主要因素

3.1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对运动损伤的的认识不到位,防范意识不足,缺乏预防运动损伤的观念,在许多运动损伤发生是可以避免的,许多教练运动员对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看得无所谓,一旦发生损伤又不去追寻原因,没有总结经验教训。运动员好胜心较强,在许多特殊情况下,在技术不熟练的状况下,用身体救球,导致了损伤。对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不够重视,没有培养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高校学生的体育理论水平薄弱,自我保护意识不足,老师应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3.2技术动作不规范、错误

排球运动需要有较强的技术水平,且排球技术过于复杂,每个技术都具有不同的动作结构,在排球训练和教学中,很多运动损伤与学生没有正确掌握排球的技术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技术上所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使技术动作违反人体的结构特点和运用技术时的力学原理,容易造成机体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在初次学习排球的学生中,他们分化抑制的能力比较差,在学习技术动作时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的要领,很容易发生肢体不协调、不规范甚至是错误的技术动作,因此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四、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排球运动是一项十分依赖技术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综合性运动,在上述调查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的运动员因为进入大学导致身体素质极具下滑,肌肉的力量不足,柔韧性越来越差,最终无法与技术动作相结合起来,会造成运动损伤的发生.所以的训练过程中。在排球专项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柔韧、耐力、弹跳和灵敏等,在排球运动中,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需结合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全面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发生运动损伤。

五、结束语

排球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和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了解和掌握了排球教学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合理科学地安排排球教学活动,规范排球基本技术,提高身体机能水平,强化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进而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2

关键词: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在排球训练及比赛过程中, 由于运动员个体素质不同和运动中存在大量不可预测因素, 运动员在完成一些技术动作时,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诸如准备活动不充分、身体控制力差、个人习惯等因素影响, 从而引发一些运动损伤。排球运动虽然是一项隔网对抗运动, 双方运动员很少发生身体直接接触, 但是在扣球、救球等技术动作中, 运动员容易使自己受伤。运动员一旦出现运动损伤, 就会影响其训练效果、比赛成绩以及运动寿命[1]。因此, 了解排球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培养运动损伤预防意识, 对提高排球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比赛成绩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参加2015年甘肃省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两所高校60名排球队员3年内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中兰州大学男运动员15名, 女运动员18名;西北民族大学男运动员15名, 女运动员12名。共发放问卷60份, 回收有效问卷60份, 有效回收率为100.0%。

1.2 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运动损伤与训练、比赛的关系

由表1看出, 笔者跟踪调查的60名运动员, 他们在3年时间内共发生过114次运动损伤。其中, 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82例, 占总数的71.9%;在比赛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22例, 占总数的19.3%;在其他时间内发生损伤10例, 占总数的8.8%。通过这一数据明显看出, 排球运动员在训练中发生损伤的次数远多于比赛[2]。主要原因是因为运动员平时训练的时间远远超过了比赛的时间;另外, 运动员自身预防意识薄弱、教练训练方法不当同样也是发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还有, 运动员心理紧张以及比赛过程中的相互冲撞也是发生损伤的原因之一。

2.2 重复性运动损伤与性别的关系

所谓重复性损伤, 主要是指运动员受伤后在没有完全痊愈的状况下进行训练或比赛, 以致其原有损伤加重或引发新的损伤。为进一步了解114例损伤当中的重复性损伤, 笔者将统计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结果发现:其中出现过一次损伤的人数占总损伤次数的32.2%, 两次的占28.2%, 三次的占24.2%, 四次及四次以上的占15.4%。在这114例运动损伤中, 重复性损伤有35例, 占总数的30.7%;其中女性有8例, 占22.9%;男性有27例, 占77.1%。由此可见, 女运动员重复性损伤产生的概率远远小于男运动员。主要是因为男女运动员重视程度不同, 女运动员在运动损伤后通常都会严肃对待损伤的恢复, 而男运动员往往会在运动损伤还没有完全康复的状态下归队, 并进行训练、比赛[3];除此之外还可能是由于女运动员的柔韧性要优于男运动员。总而言之, 要想有效避免重复性运动损伤, 就得要求运动员在损伤发生后进行充分合理的治疗与恢复。

2.3 运动损伤与部位的关系

由表2看出, 排球运动员损伤发生最多的部位依次为膝关节、踝关节、肘部、腰背部、肩部等。接下来笔者对这些主要部位损伤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

2.3.1 膝关节损伤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排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中, 都会进行一系列起跳、落地、启动、制动等动作。训练及比赛中需要反复重复这一系列动作, 尤其是在激烈的训练与比赛中, 动作幅度还会增大[4];排球训练中有许多技术动作都要求运动员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力度落地, 临近比赛前训练强度还会增大, 这些因素都容易使运动员的膝关节受损。

笔者总结出以下建议: (1) 在提高排球运动员弹跳力时, 也必须加强对其膝关节绝对力量的训练, 努力做好力量训练的监控工作, 要以排球运动员的承受范围为标准来设定其运动负荷; (2) 须对排球运动员的体重进行严格监控, 体重超重是膝关节损伤发生的一大重要原因; (3) 若膝关节损伤已经发生, 就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疗康复方案, 以避免因治疗不当而发展成为慢性疾病, 从而影响运动员的健康状况。

2.3.2 踝关节损伤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排球运动各项技术动作复杂多变, 运动员在练习扣球或拦网技术动作时, 极易发生落地不稳或踩到其他队员脚的现象, 导致踝关节受伤。另外, 平时训练中也通常会因为技术动作快速转换、急停或扭转, 使运动员脚部始终处于一种前屈内翻位状态, 极可能造成踝关节受损。

排球运动员在其踝关节损伤发生的24小时内, 可采用冷敷的方式来减轻疼痛;在损伤发生的24~48小时内, 再用热敷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康复治疗阶段, 需经常性地对受伤部位进行热敷与按摩, 受伤严重者还可选择相关中药来进行治疗[5]。对于踝关节损伤的队员, 必须注意不能让其过早下地活动或从事重体力活, 与此同时还必须做好受伤部位的保暖工作, 休息时应将其踝关节放置于高过臀部的位置。

2.3.3 肩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肩关节是发展人体上肢的重要活动枢纽, 运动员在排球运动过程中, 几乎任何一个技术动作都要依靠肩关节, 因而肩关节需要承受较大负荷。尤其排球运动员在做扣球与发球动作时, 肩关节是其主要参与部位, 对其力量素质有较高要求, 若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不发达, 极易使肩关节受损。另外, 有些技术动作还需要不断重复, 长此以往也容易造成肩关节慢性损伤[4]。

为有效预防肩关节运动损伤发生, 笔者总结出以下建议: (1) 根据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对肩关节部位的具体要求, 加强对其肩部抗击能力的训练, 还应为其科学合理地安排一些拉伸练习; (2) 教练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加大训练强度; (3) 需要不断研究并创新技术动作, 通过提升技术动作水平来减少运动员肩关节损伤发生; (4) 重视准备活动, 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极容易造成肩关节损伤。

2.3.4 腰背部损伤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排球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中, 为了较好地完成相关击球动作, 其身体需要做一些扭转动作, 腰部不断伸曲。例如其在做腾空击球、拦球、扑身救球等技术动作时, 很容易造成腰背部损伤。

腰背部损伤发生后, 首先可采用冰敷或凉水冲洗的方式使损伤部位稳定, 在对损伤部位进行包扎处理时, 需进行加压处理以实现损伤部位的制动;然后可根据RICR原则对损伤部位进行处理, 这样可提高运动员对于疼痛的承受能力。在损伤没有痊愈的情况下, 避免让伤员参加运动或者负重, 以免造成重复性损伤[6]。

平时教练应适当加强对运动员腰背力量的训练, 以增强运动员腰背肌能力;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伸展运动, 以提高运动员的腰背柔韧性以及肌肉耐受性, 从而增强运动员的腰背负荷承受能力, 同时, 采用科学的治疗康复方案, 避免运动员带伤训练或者比赛。

3 结语

综上所述, 排球运动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对抗类运动, 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为有效避免运动损伤发生, 教练可通过培训、集体学习的方式来加深运动员对于运动损伤的认识, 从训练内容、训练方式等多方面着手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时, 必须加强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 做好准备活动, 严格按照教练指导进行。

参考文献

[1]马彩兰.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3) :57-59.

[2]王培培, 徐志平.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J].衡水学院学报, 2012 (1) :73-75.

[3]董先锋, 王瑞民.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及原因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 2010 (2) :99-101.

[4]于鸿丽, 梁利平.浅谈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与预防[J].晋中学院学报, 2006 (3) :56-59.

[5]安宁.我国体院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4 (22) :19-20.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3

关键词:高校;排球课教学;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造成人体组织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坏或生理上的紊乱。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运动损伤,而且恢复和治疗又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使人们对体育运动产生恐惧心理,减少了运动参与。因此,积极的预防各种运动损伤是现在运动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在高校排球课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重视以及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给排球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如何降低高校排球课教学中的运动损伤机率、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真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是值得思考和讨论的。

1在高校排球课教学中,运动损伤时有发生,例如:

1.1手指的插伤。在排球教学中,传球时由于动作不规范,在迎接来球的一瞬间,手指容易被插伤,导致指甲和指尖的肌肉裂开。

1.2肩部、腰部肌肉的拉伤。在排球教学中进行扣球训练时,肌肉突然拉伸,超过了它原有的伸展性,都有可能发生拉伤。排球运动进攻时的弓身动作是肌肉急剧收缩的效果,如果准备活动做得不够充分、热身不足,都有可能造成肩、腰部肌肉的拉伤,而进攻时反复做弓身动作容易造成背部的肌肉疲劳,从而导致腰部不适。

1.3膝部半月板的损伤。半月板的主要是对跳跃、落地时膝部所承受的冲力起到缓冲的作用,而排球运动中,跳跃动作经常需要反复练习,所以经常发生半月板损伤。

1.4膝关节韧带的拉伤。在排球运动中,膝关节韧带拉伤是很常见的。而此类损伤常发生在比赛中,运动员在接球时的动作幅度较大,会造成膝关节韧带拉伤,受伤处会有膝部肿胀和明显触痛。

1.5踝关节的扭伤。在各种体育运动中,踝关节损伤是运动损伤中发生机率比较高的一种损伤。在排球教学中,踝关节扭伤主要发生在扣完球脚着地的一瞬间,踝关节伤后会出现局部疼痛和肿胀,恢复时间较长。

2在高校排球教学中造成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受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影响。

2.1直接因素

2.2.1学生缺乏常规的运动性损伤知识,在思想上重视不够,麻痹大意。

2.2.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学生在没有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的情况下,拿到球就开始练习,导致肌肉的运动能力较差,动作不协调,容易受伤。

2.2.3准备活动的量过大。当学生进入正式的运动状态时,身体已经出现疲劳,而身体机能却不能处于良好状态,而是有所下降,此时容易发生动作失误而致伤。

2.2.4准备活动的强度安排不当。在做准备活动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也容易引起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

2.2.5学生忽视放松活动。运动后认真放松,是一个缓冲、整理的过程,由于学生没有足够和正确的认识到放松活动的重要性,因上课而产生的肌肉僵硬和酸痛等就得不到及时的消除,逐渐积累而发展成肌肉损伤。这是导致肌肉劳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

2.2.6教师的组织方法和管理不当。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大部分的班级人数都比较多,学生的素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教师没有遵守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也会引起运动损伤的出现。

2.2间接因素

2.2.1场地、器材设备不符合要求。在高校体育课教学中,班级、人数较多,场地不够、器材有限。而且室外场地太硬,有的器械固定不良、质量不好,都可能导致学生发生伤害事故。

2.2.2服装不符合要求。个别学生纪律性差,没有按教师要求着装,穿紧身衣裤,在进行剧烈运动时身体不能舒展,动作不协调,也容易受伤。

3建议

在排球课教学中,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减少或避免学生的运动损伤,除了掌握正确的排球技术之外,我们应该还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通过体育理论授课使学生掌握运动损伤方面的相关知识,通过各种例子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观念。要求学生在进行运动时穿运动服和运动鞋,不使用损坏的器械、场地等。

3.2合理安排教学。在高校排球课教学中,由于授课班级的人数较多,而身体素质的差别很大,所以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各方面信息,比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及技术水平,学习技术动作时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简单到复杂,对于不易掌握,容易发生运动损伤的环节,我们应该先做好预防措施,做到心中有数。

3.3认真对待准备活动,做准备活动要有针对性。排球运动中的助跑、起跳、扣球、拦网等动作都比较剧烈,准备活动应该要做充分,尤其是四肢的各个关节特别重要。在排球课教学中,准备活动应该根据授课内容进行辅助性练习。

3.4运动量不宜过大。在排球课教学中,还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运动量过大使运动器官超负荷而受到损害。

3.5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生理状态。

4小结

运动损伤导致的疼痛,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理疗过程繁琐,需要长时间的恢复,运动损伤严重的可导致残废、死亡,给运动者身心造成不良影响,阻碍了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在各类体育运动和教学中,对运动损伤的有效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崔玉萍.优秀运动员手部损伤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1,(2):30—31.

[2]张贵平.青少年排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原则[J].中国校医2005,4(25)25-31.

[3]柯强.排球教学训练中的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J]。体育师友,2001,(6):22-23.

[4]张娟.排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成因及预防[J].辽宁体育科技2004,1(12).

[5]庞艳芬.高校排球运动员伤情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报,2002,(4):110—111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4

1.1膝关节生理结构层面的原因

膝关节的生理结构比较复杂,其主要是由大腿下端股骨的关节窝和小腿上端胫骨的关节头以及包围在外面的关节囊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并且,膝关节虽然具有关节窝的基本结构,但是关节窝结构却不典型,直观来说,就是关节窝非常浅,几乎近似一个平面,这样的结构特点,虽然极大的提高了关节的灵活性,但是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膝关节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而膝关节稳定性较差,在跆拳道运动中完成各种需要借助膝关节发力的踢击动作时,就很容易因为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引发运动损伤。因此,膝关节自身的生理结构特点是跆拳道运动中容易出现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之一。

1.2训练层面的原因

训练安排不合理是跆拳道运动训练中诱发膝关节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忽视了准备活动的重要性,为了节约时间尽快进入正式训练环节,将准备活动草草带过;或者是部分教练员没有将膝关节损伤的问题重视起来,在准备活动中缺少针对膝关节部位的热身练习等等,影响了膝关节部位肌肉和韧带的弹性以及延展性,使得运动训练中膝关节损伤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再如: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为了追求训练效果,盲目安排过高的运动负荷,以至于超过了膝关节所能够承受的极限,出现了膝关节局部负荷过重的情况,如果长期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运动训练,不但很容易造成膝关节磨损等慢性损伤,还极易引发膝关节韧带拉伤等急性损伤。训练安排不合理也是诱发跆拳道运动训练中膝关节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

1.3运动员心理层面的原因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5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 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口号。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善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的协调指挥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现代的高校中都开设了各式各样的体育课程。开设体育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还能够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学生出现运动损伤问题。教学中运动损伤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因此对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产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的重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

肌肉酸痛:有些人因为平时工作忙,利用放假的几天到健身房进行集中大量的体能训练,充分休息后就会出现相应运动部分肌肉的酸楚、疼痛。同理,如果同学们平时很少运动,只在体育课上集中锻炼的话,就会出现肌肉酸痛、手脚无力等症状。

肌肉拉伤:有些人在平时锻炼比较少的情况下,假期参加攀岩等运动时,很容易由于热身不足、运动过度、用力时姿势不正确造成,表现为拉伤肌肉的疼痛,受伤肢体的功能下降。另外牵拉受伤肌肉时,疼痛会加剧,而外表一般没有改变。

关节扭伤:有些人在爬山时,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扭伤了附在关节外面的肌腱和韧带造成的,比较常见的有踝、膝、腕、腰等关节扭伤,除了局部疼痛外,有时还有红肿。

软组织挫伤:参加足球、篮球等身体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容易由于身体局部受到撞击引起,局部会有红肿或青紫,并伴有疼痛,挤压伤处疼痛会更剧烈。

关节脱位(俗称脱臼):在参加网球等运动项目时,往往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使肩关节的肱骨头从关节腔中脱出,导致关节脱臼不能活动,局部可有肿胀并伴有疼痛、畸形等。

骨折:一般比较少见,多由于突然摔倒或从高处跌下引起,骨折部位疼痛剧烈,可为刀割、针刺样疼痛,局部可有肿胀、触痛明显。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思想疏忽,认识不到位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对课堂上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认识不够。尤其是有些学生运动经验不足,但是好胜心强,急于求成,表现欲望强烈,忽视教师课堂上的要求,按照自己意愿进行体育活动,从而增加了运动损伤的概率。

还有部分老师课堂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出现运动损伤后,救助措施不当照成二次伤害。

2、行动懒散,准备不充分

体育活动前的准备热身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有准备的从相对安静的状态转入紧张、激烈的运动状态。而有些学生意识不到准备热身活动的重要性,轻视其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更有甚者认为做准备热身活动是在浪费时间。在不进行热身练习的情况下,会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极易出现运动损伤。研究表明准备热身不足是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

3、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在 18 岁左右,都在成年的左右徘徊,身体、骨骼等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因此对外界的抵抗预防能力还没有达到最强。发育中的骨骼以及身体内的软组织与成年人相比还比较脆弱,突然性的体育运动可能造成软组织挫伤,甚至肌肉的拉伤,更严重一些会导致骨折。现在的大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在家里都会得到特殊的照顾,肥胖现象越来越普遍,因为体重的增加,导致灵活性降低,耐力下降,运动强度稍微大一点就会出现不适,增加了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

4、环境条件,设备落后

有时上课的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同样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例如:在湿滑的场地打球运动,在光线不足,高温条件下进行运动等。运动设备的落后以及损坏,同样会造成运动损伤的产生,例如:在不平的场地上运动,在不牢固的体育器材上进行运动,以及穿不合适的衣服鞋子进行体育运动等等。在环境条件以及设备条件都不满足的条件下进行体育运动,都会带来一定的运动损伤。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提高预防课堂上运动损伤的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高校体育教师积极的做好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措施,在出现运动损伤后不要逃避,要积极面对认真的总结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不足之处,保证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第二次。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不断的提高高校学生和老师的思想认识,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需要建立在运动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都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不断的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以预防课堂运动损伤为教学练习的第一目的。日常的课堂中加强运动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抓住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不断的总结课堂经验,做到以预防为主的课堂目标。

2、加强学生课堂前的热身练习

体育课堂上的热身是一堂体育课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本节体育课能否安全,高质量的完成的关键。认真的完成准备热身练习,可以对容易发生或之前发生过运动损伤的部位进行保护,对身体的.其它部位进行防范。实践证明大多数的运动损伤都和课前没有认真的热身有关系,课前的热身一定要充分,包括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和每一个关节。热身活动结束到正式活动开始之间的间隔不易超过四分钟,在正式活动中若中间间歇时间过长或转换练习项目,都要进行补充热身活动或者专项的准备活动。

3、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上要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参与到日常的课堂练习上,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养成科学、系统的终身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防范需要得到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实行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将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降到最低,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有效的发挥体育课对学生增强体质的作用,保证高校大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只有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负责认真的完成课堂的每项任务;在课堂之余勤思考、多总结就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减少或者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 . 中职学校高等教育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J].当代体育科技,(13)。

[2] 杨翔宇 . 高校体育课堂中的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J]. 华东科技大学学报,(12)。

排球运动中的技术感想 篇6

毕洪潇11231036

作为体育不是很突出的我来说,排球算是我少数几个稍有信心的运动了,因此,我很愿意在此谈一下我学习排球技术的感想。

对排球来说,最基础然而又最重要的自然是垫球了。垫球的灵魂在我看来是手要夹紧。因此可以将手部下压来避免自己无心之间手臂的放松。一旦手臂夹紧了,深呼吸几次静下心来,稍加练习之后,就可以垫得如行云流水一般了。奥,对了,还有触球的位置应该在手腕向上的位置。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然后要提的就是传球了。手臂张开,大胆地传。传球之中队友的配合相当重要。而传球在正式比赛之中的作用自然也是不容小视的。其实,在我看来,传球相对容易掌握,不要多想,大胆去做,其实这一点几乎对所有排球中的项目都是适用的。

然后要提的就是扣球与发球了。刚开始练习扣球时对触球部位不得要领。总觉得用手掌拍球用不上力,因此就用掌根触球了。后来听老师一讲才知道这原是发球的动作。不由得自我嘲笑一番。不过因此倒是把发球熟悉了一下,也算是失中有得了。发球后来练时就觉得相当简单了。

提技术自是不得不提考试科目了,因此便要回到刚开始的话题,即垫球了。垫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己垫,一种是与队友垫。前一种自认为我已经掌握的不错了,但后一种我们还需练习。从某种程度上讲,队友之间的配合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学习排球课的主要目的之一吧。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篇7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学生, 共128名。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数理统计法。

二、结果与分析

(1) 调查结果。排球运动常见损伤部位统计结果如下:关节损伤66例、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51例、肌肉损伤9例、骨折2例。

(2) 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1) 踝关节损伤的原因与预防。从调查可以看出, 踝部的关节和软组织损伤居首, 这与排球运动的技术特点和人体解剖结构特征有密切关系。通过对踝关节损伤的医学检查发现, 以外侧副韧带损伤为主, 其次为内侧副韧带。踝关节由胫骨下端及骨鞍状关节面共同组成。它是由胫排骨的内外踝关节面及胫骨下关节面共同组成踝穴 (前宽后窄) , 距骨上、内、外关节面共同组成关节头置于踝穴中, 外踝较内踝窄而长, 并稍向后。距骨的鞍状关节面前宽后窄, 足背伸时较宽的距骨进入踝穴, 故此时关节较稳定;跖屈时, 距骨较窄部置于踝穴, 此时踝关节较松动, 如果受到外旋和足内收、内翻的外力作用, 极易引起损伤。踝关节内侧的三角韧带强于外侧的前后韧带, 限制了脚的外翻能力, 使内翻的牵制力较弱。在跳的练习中, 运动员处于腾空阶段时, 足自然有内收倾向, 如果落地重心不稳, 向一侧倾倒或踩在他人脚上或球上, 易造成内翻, 使外侧副韧带损伤;而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面积大, 韧带纤维细密而强韧, 因此内侧副韧带的损伤较外侧少, 但由于脚外翻外展并受到挤压即可造成内侧副韧带的损伤, 这皆因准备活动不够充分, 在激烈的对抗中自我保护意识较差而造成。根据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及内翻位拉伤的机理, 提出以下预防措施:a.重视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关节协调性训练;b.要讲清动作要领, 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落地方向;c.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及相应的辅助练习, 减小关节韧带的粘滞性;d.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2) 膝关节损伤的原因与预防。膝关节的损伤对运动的影响较大。检查发现:膝关节的损伤主要集中在半月板、内侧副韧带、十字韧带上, 外侧副韧带与骸骨损伤比例较小。排球半蹲动作较多, 此时膝关节的移动主要依靠股四头肌与骸骨维持。研究证明, 当膝屈角小于90°时, 仅股四头肌的直头起主要伸膝作用, 超过90°后, 其他三头才参加伸膝功能, 在130°~150°时伸膝力量最大, 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这一角度“发力”的。根据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及其生理结构, 提出以下预防措施:a.在平常训练、比赛前, 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使体温上升, 减少肌肉的粘滞性, 增加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柔韧性, 使膝关节运动灵活而协调。b.加强对膝关节的锻炼。重视对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与胭绳肌的肌力训练, 加强对骸骨周缘装置适度牵拉力量的训练, 使关节稳固而灵活, 如负重静蹲或深蹲练习。c.合理安排运动量。要注意膝关节的局部负担不能过重, 当持久训练出现动作反应迟钝时, 应终止基本部分的练习, 预防因动作不协调而致伤。d.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注意提高身体平衡的自我感觉和自控能力, 要防止不正当动作致伤。e.要做好运动场地的医务监督, 避免场地因素致伤。 (3) 其他部位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 除了上述常见的损伤外, 肩袖、腰、掌指、指间关节的损伤比例也较多, 多数因扣球、传球技术动作运用不合理, 引起肩袖、腰的肌肉拉伤或扭伤;或拦网、传球手形不对, 使掌指关节被球挫伤。所以, 在平时的教学训练及比赛当中, 要加强身体对抗性练习的科学性,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结论与建议

(1) 结论。本文通过对盐城市鞍湖实验学校学生排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 对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 最常见的是对运动影响较大的踝、膝关节的损伤, 在日常教学训练中应重视对此类损伤的预防, 并对易伤部位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2) 建议。 (1) 加强学生体育理论学习, 教育学生提高对做准备活动的认识, 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 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2) 加强体育道德教育, 端正赛风, 杜绝粗野行为, 提倡文明竞赛。 (3) 增加球类技术课时数, 使学生系统完整地掌握运动技术动作。 (4) 发展和完善学院的各种体育协会, 加强课外活动的辅导与管理。 (5) 加强学院体育场地的建设与管理, 增加投入, 改善运动条件。 (6) 举办专题讲座, 让学生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原因及发生规律, 掌握一定的预防知识和方法, 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与预防 篇8

[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损伤 预防

一、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

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好地为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祖国服务。如果在体育锻炼时不重视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没有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就可能发生各类伤害事故,轻者影响学习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对国家和个人带来不应有的损失,严重地妨碍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并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因此,积极预防运动损伤对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都有重要的意义。对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几乎所有的运动损伤都是可以防止的。但是为了进行有效的预防,监督教学计划的实施与完成却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很多,可分为直接原因和诱因,其中直接原因有:

1.思想上不重视。通过分析运动损伤发生的各种原因,发现最主要的原因是体育教师和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其中有的认为“小伤,小病没有关系”,“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等等,于是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没做好,没能使肌肉得到预热和协调起来,肌肉缺乏力量和灵活性,往往容易引起运动损伤。

3.技术上的错误。做出的动作违反运动生物力学原理,违反人体解剖结构的特点,容易造成损伤。

4.运动负荷较大。运动负荷过大,引起局部肌肉疲劳从而造成损伤。

5.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过度兴奋、激动、紧张和恐惧都容易造成损伤。

6.教学组织方法不当。例如任意穿过投掷区,投掷时缺乏严明纪律和统一的口令,有的学生去拾器材,而有的学生又投出器材。

7.场地设备的缺点。如场地不平,有碎石子;跑道过硬过滑;沙坑硬,内有铁钉、玻璃片等。诱因有:各项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点两种。我们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挫伤、扭伤、骨折、脱位、肌肉损伤、关节韧带损伤、滑囊炎、腱鞘炎、骨骺损伤、髌骨劳损、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脑震荡等。因此,运动损伤的预防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体育课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时刻要加强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作为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注重技术的学习运用,依靠技术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在运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提高技术、愉悦身心,还能增进友谊、促进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发扬良好的体育道德风貌。

2.合理安排体育教学。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估计哪些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做到心中有数。事先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与练习,对新授动作应进行正确讲解和示范,做到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每个动作都有正确概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运动量的安排,防止局部负担量较大而造成各种急、慢性损伤。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学生身心做好参加体育锻炼的准备.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活动量应除了要做好一般的准备练习外,还要根据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个体情况和气象条件的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练习.尤其是膝、腕、踝、肘、头、颈、肩、腰等身体部位活动要充分。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的间隔时间以及准备活动时间的长短、强度大小等,直接影响准备活动的质量。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活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时间间隔以3~5分钟为宜。准备活动的量,以身体觉得发热、微出汗为宜。另外,准备活动中应针对易伤部位和肌肉做相应的力量练习和伸展练习,以提高肌肉温度,改善肌肉力量,这对预防肌肉拉伤有一定的作用。例如跨栏的常见损伤是大腿后群肌肉拉伤。因此,加强大腿后群肌肉的伸展性练习,做好准备活动,是预防肌肉拉伤的积极措施。整套准备活动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4.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机能是预防运动员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例如为预防关节扭伤,应增强周围肌肉、韧带的力量、弹性和柔韧性练习,以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又如跨栏教学中为预防大腿后群肌肉拉伤,在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应发展肌肉的伸展性练习。

5.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在进行器械练习如跳箱或跳山羊之类的练习时,教师或学生一定要在旁边保护,否则容易因摔倒而受伤。教师除了落实保护措施外,还应对学生加强自我保护的教育,如身体失去平衡时,就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大步,以保持身体平衡;当重心快要向后跌倒时,应立即低头、屈肘、团身、顺势后滚翻;从高处跳下时,要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以增强缓冲作用,摔倒时顺势前滚翻等都能减少和避免某些运动损伤。

6.加强医务监督和场地器材检查。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活动与锻炼的安排和运动医学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我们在练习和锻炼时违反了锻炼卫生原则,就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因此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医务监督应以自我监督为主,上课学生应与医务人员和教师配合,身体若有不良反应时,特别是运动器官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反馈给教师和医务人员,认真分析原因,必要时作医学检查。

要建立健全场地器材和防护用具的安全检查制度,对损坏的场地设备要及时维修,对即将要损坏的器械,更要告知学生禁止使用,真正把安全落实到实处。禁止穿着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加强运动医学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遵守体育锻炼卫生原则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体育教学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篇9

对在校的学生来说,体育课也许是他们最主要的运动时间。由于缺乏对体育基本知识的了解,因此,他们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容易导致身体的一些部位受到损伤,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教师在教会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在运动中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如何教导学生保护自己预防运动损伤,笔者根据几年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加强思想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上课前无心听教师讲的安全措施,练习时往往由于技术较复杂或难度较大而造成损伤。教师平时应加强安全教育,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长期给学生灌输安全意识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形成练习时集中精力、注意安全的意识,并使之强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上课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上的隐患应及时地让学生知道。在课前的热身运动中,一般学生会对其产生一些不理解,为什么每次都要做这些无聊的事,这时就应该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在其中插入一些预防运动创伤的知识。在遇到下雨等上室内课的时候也应该经常讲解发生运动受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结合学生、学校的实际,运用各种途径、方法大力开展学生安全教育。

二、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学生状况

教师要首先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学生病史状况,以便确定参加锻炼的禁忌症,掌握哪些学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等第一手资料,以便在教学中注意这些学生,以免发生意外。例如,患心脏、肾脏病者不宜参加剧烈体育锻炼,如比赛、快跑等。

特别是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不适合此运动,身体不适但碍于“面子”不愿告诉老师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情况,面部表情,必要时进行劝导,要及时和这些学生沟通或者通过家长的反映,进行辅导,以免发生意外。这类学生我就碰到过,她原来身体健康,在课前也没有告诉她身体不适,但在练习中发生了意外,下课后她才告诉我她近来身体一直不适,但碍于“面子”就没有告诉我,教育后她也知道自己的错。但从这件事后,我就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都进行了解掌握,再也没有出现过同类问题。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就是使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紧张活动状态,使身体器官和肌肉组织能够达到锻炼的基本要求。准备活动的内容要根据锻炼内容或比赛项目而定,既有一般性又有专门性准备活动,对运动中负担较大和易伤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准备活动要根据学生特点,气象条件和锻炼或比赛情况而定。一般兴奋性低,锻炼者水平较高,运动时间短的项目或天气寒冷等,准备活动强度可稍大,时间稍长。相反锻炼者基础差,运动时间长或天气炎热,准备活动的强度宜小,时间可短些。总之,准备活动以身体感到发热,微微出汗为宜。

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异常

准备教学内容要合理,难度要适中,合适的难度会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有利于他们身体素质的发展、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学生练习没激情;难度过大,学生没信心,易受伤。所以内容准备要根据实际,科学合理安排。

教学中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手段。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引起学生厌学心理,容易引起意外事故;不合理的组织更是引起以外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练习前抛实心球时,学生间距不够或不在口令下统一进行,很容易发生事故。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教师不要统一要求。有些动作也许对于一些体育有专长的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对于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就很难,不安全的因素就多了一分。这时就要求教师个别对待,在教学目标与要求方面应有所不同,采取合理有效的组织方法带领学生学习和体验,更要密切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学生面红耳赤,大口喘气,满头大汗,说明运动负荷大了,应立即调节,采取减少练习次数,降低练习强度,缩短练习时间和距离等措施。如个别学生面色发白,虚汗满面,走路摇晃,说明他体力不支,应让其休息,并注意观察他的变化;在上下午的最后一节课,特别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变化,此时学生大都是腹空肚饿,精力体力均不充沛了,所以要控制运动总量。所以,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保证教学正常安全进行的重要手段。

五、即时有效的放松整理。

锻炼后,要注意做好整理、放松活动,及时消除疲劳;进行自我或相互按摩。注意保暖防止风寒侵袭;更不能用冷水浴,用温水浸泡,有益于消除运动疲劳。如发现身体异常,立即报告并尽快去医院治疗。这样有利于促进身体的恢复,以便迅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六、课前要检查场地器材

场地是一堂实践课进行的必要条件。在教学和组织比赛时要特别注意场地是否平整,及时清除小石块,防止绊脚引起不必要的伤害事故的发生。还有跳远时沙坑没有平整好或沙子过少或者沙坑中有同学玩耍时留下的砖头和石块等都有可能造成损伤,等等。

上课前老师要检查场地器材,特别是要检查器材的摆放是否合适,例如:跑的项目中最好不用球作标志物,尤其往返跑和蛇形跑等,若用球作标志物一旦学生无意触及它,它容易滚动而离开原有位置,可能让学生绊脚,更甚者脚踩球造成严重的伤害事故的发生。此外在投掷课后不宜将危险器材如铅球、铁饼、标枪等随意摆放在操场上,以免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学生因好玩致使人身伤害。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10

【摘要】现代排球比赛是在激烈竞争和复杂的局面中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在排球比赛中,当两支队伍的个人能力不相上下时,队员的战术意识就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所以战术意识是排球运动员必须具备且要不断提高的。文章与此对排球运动场上战术意识加以讨论,以供广大的排球运动爱好者共同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排球运动员;战术意识;培养方法

排球是一项隔网对抗的集体项目,随着规则的修改,技、战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强弱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使的比赛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如何巧妙的运用技、战术,以便更合理准确灵活地发挥体能和技术水平,是取胜的根本。而在技、战术训练和身体训练的过程中合理的有计划地采取有效措施,来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则是排球训练的重要环节。排球战术意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1排球战术意识的概念

马克思注意哲学将意识定义为人脑感觉到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心理学将意识定义为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认为意识是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排球意识是排球客观规律在运动员头脑中的反映。鉴于此,结合排球专项理论与实践,将排球战术意识定义为: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经过对感知、模仿、练习、运用等实践活动,将排球战术实践客观存在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有序的储存与加工,并能在比赛特定的攻防环境中,瞬时将有续储存的战术信息激活,以及自动和反射性地提取,进而形成战术策略的心理决策过程。

1.2排球战术意识的重要性

排球比赛中,运动员在场上每一项技、战术的正确运用,无不受战术意识所支配,无不包含着战术意识内容。通常所谓的发球、传球、保护、配合等意识均属于战术意识的范畴。具有高水平战术意识的运动员能够透彻理解战术活动的目的并把握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比赛中及时预见、正确判断场上局势出现的变化,从而自觉的、创造性地运用技术即使在比赛困难的情况下亦能正常发挥技、战术水平。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中,注意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对于提高其正确运用技、战术能力,提高临场的判断与应变能力,丰富比赛经验,充分发挥技术,学会动脑筋打球,以及加快运动技术的掌握和加速运动员的成长,都具有其重要的意义。排球战术意识的培养方法

2.1排球战术意识的结构、内容及其核心

2.1.1排球战术的结构

依据哲学、逻辑学、系统论和排球运动实践,排球战术意识可分为3个层次。宏观层次:是指运动员对排球战术实践在整体上的主观反映,主要包括:进攻战术意识、防守战术意识和攻防转换意识3个层面;中观层次:是指运动员对排球战术实践在局部上的主观反映,主要包括:位置意识、配合意识、网上意识和应变意识4个层面;微观层次:是指运动员对排球战术实践在具体方法上的主观反映,主要包括:一传到位意识、二传战术意识、网上空间意识及处理各种特殊球特定技术的意识

2.1.2排球战术意识的内容

从排球战术意识的宏观角度上看,战术意识是运动员自觉的心理活动。它是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实现的,其思维活动是在激烈对抗条件下进行的,与运动员情绪和意志紧密相连。它是衡量运动员是否成熟的标志。其主要内容是进攻战术意识和防守战术意识

2.1.2.1进攻战术意识:技术的目的性、行动的预见性、判断的准确性、进攻的主动性构成了完整的进攻战术意识。它要求运动员在场上要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遇见未来、知己知彼、主动出击,树立强烈的攻击意识,争取场上的主动权。

2.1.2.2防守战术意识:防守是进攻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防守就没有进攻为了给进攻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必须积极放防守,接好来球。一切防守技、战术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攻击性,给形式上的被动放手赋予主动防守的新内容

2.1.3排球战术意识的核心

从排球战术意识的定义、结构、内容以及在排球运动竞赛中的实践运用价值的角度上看,排球意识的核心主要集中在攻防转换意识和战机捕获意识两个方面。2.1.3.1攻防转换意识

攻防转换意识是排球运动员对比赛中攻、防转换规律的认识。他是运动员在应付瞬息万变的激烈对抗中能够按照特定的攻防战术的需要,正确、合理运用技术和战术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良好的攻防转换意识是以能够预测对手攻防作战的意图,储备和提取各种战术手段,并有针对性的部署攻防策略为核心的。所以,具备良好的攻防转变意识对争取主动、摆脱被动,及时完成快攻与防守具有重要的意义。2.1.3.2战机捕获意识

排球战机捕获意识是运动员在比赛中,对出现的有利于本方实现攻守战术时机把握的认识。把握时机是运动员制服对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这是因为,良好的战机捕获意识是以发现和识破对方的球路、进攻意图为前提的,同时又是利用战机、创造战机的基础。所以,良好的战机捕获意识不仅有利于队员之间巧妙的配合,又有助于主、副攻队员有针对性地穿插跑位掩护。这对及时组成有效的进攻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2.2影响排球战术意识的因素

战术意识有两个载体,一个是队员,即个人技术,另一个就是整个队伍,即战术思维。这两个载体也就影响了整个战术意识发挥。

个人技术是决定整体战术的前提。不仅仅个人技术水平的高低会影响整个战术思维的贯彻采用不同的个人技术,也决定了整体战术的选择。例如立体进攻中前排跑动、吸引拦网,造成后排队员后攻打空网。这都是根据不同的个人技术,而采取的进攻战术。在这个例子中,首先后排队员要有进攻能力,其次前排掩护队员也要有得分的能力,否则起不到掩护的效果,再者,二传手也要利用个人的技术,判断好拦网的漏洞。正是这一系列个人的环节,才构成了整个战术。

战术思维是战术意识的主要成分。每个队伍都是由人组成的,人的特点也就构成了队伍的特点。个子高、弹跳好的就高举高打,移动快就打速度。当然单靠一个特点就称霸世界排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排球运动走的是多样化的道路,然而这个多样化仍然是保持一定特点的多样化,例如,俄罗斯仍然是以高为主,以快为辅。中国女排也是高低结合,通过更多的变化来获得一席之地。因此整个战术的思维是根据队员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因该根据对手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

2.3排球战术意识培养方法

依据排球战术意识核心的论述,可以认为,对排球战术意识培养的主要因素有:技、战术理论知识、技术能力、观察能力、感知觉能力、心理素质能力等方面

2.3.1技、战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

加强技、战术理论知识懂得传授培养与发展运动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充分了解排球运动员的基本知识和技、战术运用的基本规律,是运动员把比赛中获得的战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条基本途径。这一基本途径的表现,主要通过以教练员讲授战术理论知识的方式来进行。专题分析讨论某一战术:如排球进攻中的“双快—游动”进攻战术,各环节配合之间的关系与战术成败的关键问题等;现场战术讲演示范;观看比赛;观看电视直播、录象;比赛录象分析,如分析世界大赛中典型的攻防战术案例;通过比赛进行经验交流;运动员自学有关技、战术书籍等。排球技、战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

2.3.2强化技术能力训练与培养

技术是基础,战术是形式。战术需要技术来支持。发、接、扣、传、拦、是排球运动中的五大基本技术,训练中在要求运动员掌握各项动作要领强化动作规格化的基础上,更需要强化根据比赛实际情况有选择、合理、适时地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诸如破坏对方一传的发球、二传有效合理组织的进攻;主、副攻队员的各种进攻跑动配合等。这要在对抗的情况下,将各种扣球技术与战术组合进行配合训练。如进攻保护训练、拦网防守训练,防守反攻训练;要多创造比赛机会、进行增多比赛场次的实战训练等。2.3.2.1技术训练中渗透战术意识:在技术训练的整个过程中,技术动作的全面掌握和观察判断能力的提高要齐头并进,因为排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是完成技术的时间短,实现战术速度快。这就要求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要眼观六路,精力集中,在刹那间进行准确的观察判断以采用正确的技、战术行动。排球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和战术的配合,都离不开既要看球、又要看人,还要看球网;既要观察本方队员的情况,又要观察对方队员的动态,这些可在训练中逐一磨练。

2.3.2.2战术训练及比赛中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排球运动中,除个人战术外更重要的是集体配合的战术。集体战术的水平,是一个整体力量的表现,而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水平是决定战术效果的关键。我国传统的理论,将排球战术分为四大系统;即接发球组织进攻、接扣球组织进攻、接拦网球组织进攻、接其他球组织进攻。无论哪种进攻战术,都需要全队的配合。因此,战术训练中,应强调场上分工明确,时机把握恰当。这主要包括战术配合跑动路线的训练;加强“保护意识”的训练;加强对抗性练习的训练。

2.3.3强化观察能力训练

观察是预见事物未来发展和准备多种应付措施最基本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准确判断和采取有预见性行动的必要条件。因此,以视野开阔、通观全局、眼观六路等内容为表征的观察能力,是运动员预测和洞察战机的前提。这种能力的实现主要通过指导运动员学习并掌握观察正确的技能,即善于用余光观察攻、防双方队员在赛场上的动态活动来进行提高。

2.3.4感知觉训练 感知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它能为战术思维提供直接的信息,感知丰富、敏感就能使战术思维快速、正确地进行。表现在排球运动中,就是良好的视觉、空中定向、反映等等专门的感知能力,具备上述能力在实践中能更加迅速地进行战术配合。

2.3.5心理素质能力训练

通过有目的的心理训练可提高运动员的感知觉能力,而运动员知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培养战术意识的重要内容,为此,教练员首先应加强排球运动员球感的培养;其次,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为比赛中的正确意识活动做好必要的心理处于最佳准备状态,以保证运动员在正确的战术意识支配下采取自己的行动。

3排球战术意识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战术意识培养与作风训练的关系

作风是构成一个队伍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良好作风是形成一个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实力相当的两队对抗,战斗意志往往决定着比赛的成败,“两强相逢勇者胜”,道理就在这里。当然,我们所要培养的运动员并非是盲目的蛮干,而是“智谋”与“勇敢”相结合,而“智谋”来源与战术意识,由此可见战术意识与作风是相辅相成的,运动员没有良好的作风,就不可能在比赛中体现出良好的战术意识,而没有良好的战术意识做指导,要想反映出良好的作风和最大限度的发挥技、战术的作用也是不可能的。在训练中,把作风训练与意识培养有机的统一起来,是一个对走向成熟的关键。

3.2文化素质对战术意识的影响

随着排球攻防战术的演变和进化,进攻节奏的加快,对运动员的文化知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化知识水平较低,对各种战术意图的理解以及灵活运用就会有一定的障碍和困难;相反文化素质高则对战术意图领会的透彻,贯彻的彻底及时,并能从中找出规律,举一反三,使之更加具有威力。因此,提高文化知识水平,掌握排球运动规律,这样才能有利于战术思维的发展,审时度势,把握时机;才能随机应变,临危不乱;才能掌握场上的主动权,从而控制比赛节奏,克“敌”制胜。

结论与建议

提高排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现代排球的发展需要。一个优秀的排球手不仅要有超4.1群的身体素质和生理机能,还要掌握各技、战术,使之达到规范、熟练、准确、实用,而且还要有运用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能力。

4.2排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培养要始终贯穿与技、战术训练之中,因为战术意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具有实际意义。在技术训练中渗透意识培养,是培养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基本途径;而战术训练及比赛,是培养与提高运动员战术意识的主要手段;丰富运动员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专业知识结构,重视心理训练与作风训练的结合,方能促进运动员战术意识的形成。

4.3在今后的训练中,应把战术意识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来抓,在加强意志、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的同时,加紧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水平,并把它贯彻在技、战术训练中,使两种相互促进。今后在选拔排球运动员时,不要光看形态,生理特点和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还要注意选拔那些智力水平高,作风过硬以及适合排球运动的好苗子,还要注意挖掘挑选在战术意识方面具有超长能力的运动员,这对排球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11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治疗;喉返神经损伤;原因;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74-02

喉返神经(RLN)损伤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时有发生,据有关文献记载,甲状腺手术中的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大约为1%-3%。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以后,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呛咳、声音嘶哑、误吸等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给患者的正常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甚至容易为患者留下终身的残疾。目前,保护喉返神经已经成为各类甲状腺手术的重要目标之一。对RLN损伤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对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提高治愈率,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本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甲状腺手术患者572例,回归性分析临床资料,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原因,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572例,其中男性患者118例,占20.63%,女性患者454例,占79.37%;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患者68岁,平均年龄为37.25岁;甲状腺病变及功能改变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手术中甲状腺单侧全部切除266例,占46.50%;双侧全部切除238例,占41.61%;次全切除68例,占11.89%。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喉镜常规检查,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手术的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甲状腺上下极血管、中静脉进行切断、结扎;之后向内向上提拉甲状腺,在甲状腺真假被膜之间进行探查。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实施时,可保留甲状腺背部大约1cm的腺体。采用“钳剪交替法”,离断甲状腺背侧腺体组织,保留腺体背侧被膜的完整性,预防喉返神经发生损伤;甲状腺腺叶全切除术实施时,在气管食管沟之间,从环甲膜入喉处开始,找出喉返神经,并对喉返神经的走向进行探查。用电刀将腺体从气管表面剥离,操作时避免损伤喉返神经的情况发生。

2 结 果

所选57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经治疗有562例患者痊愈,治愈率达到98.25%;有10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75%,其中有9例患者经过3-6个月的时间,声音基本恢复,另外有1例患者发生永久声音嘶哑。没有发生呼吸困难的患者。

3 讨 论

甲状腺呈“H”型位于气管前,喉返神经周围解剖复杂,其经气管食管沟内上行后,在环甲膜处入喉。甲状腺右侧的喉返神经,其位置沿着气管食管沟的外侧方向,在甲状腺下动脉的前方进行交叉,一般相对位置较深,距离气管较近,分支特别少,不容易发生损伤。在近喉返神经入喉的位置,喉返神經与甲状腺的下动脉的分支交叉,解剖位置变异,比如较为罕见的喉不返神经,据有关文献记载,其发生率约为0.3%-0.8%,甚至有的时候喉返神经与喉不返神经同时存在。与周围组织粘连,在手术中如果牵拉腺体用力过度,手术后出血压迫、创腔内积液都是可能导致喉返神经受到损伤。对于在手术过程中,是否需要喉返神经被充分显露,各研究者们都在不断研究和探讨中,尚没有一致的结论,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很多观点和看法:有人认为充分显露可以有效的保护喉返神经,减少手术中发生误伤;有人认为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损伤喉返神经。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手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预防喉返神经损伤效果显著。在手术进行中,将甲状腺充分的暴露出来,清晰解剖层次,操作时细心、准确。一旦发生出血,要冷静,避免进行盲目的缝扎或钳夹。喉返神经进行分离时,要尽可能的与神经方向保持一致,使用电刀时避免热力灼伤;术后引流要通畅,以防渗液、积血压迫喉返神经。在本研究中,有1例患者发生喉返神经永久损伤,治愈率达98.25%。因此,为了减少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要求医生必须对喉返神经的解剖关系和变异能够非常熟悉,能够有效的预防喉返神经损伤。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喉返神经在入喉处以下被切断,可以采取神经端端吻合手术进行处理;对于因瘢痕粘连或神经被缝扎而又确定无喉返神经切断的,可行瘢痕松解和拆除线结,这样可恢复神经功能。要尽早发现,尽早处理,一旦损伤存在半年以上,没有进行及时的治疗,此时再行“喉返神经减压术”的话,很难达到恢复神经功能的效果。

总之,对于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一定要进行有效的预防,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减少相关医疗纠纷,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徐德龙.甲状腺手术与喉返神经损伤[J].河北医药,2011(3):104-106.

[2] 马自强.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原因及预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6):50-52.

[3] 叶进,李鹏,方和平,等.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损伤危险因素及应对策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3):8-11.

排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12

1运动损伤的定义

运动损伤,是指体育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伤。运动损伤部位与所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技术动作有关。如跳高运动员容易出现膝关节、踝关节损伤,网球运动员容易出现肩、肘关节的急性损伤。

2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2.1心理活动导致运动损伤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可引起运动损伤。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思想麻痹大意,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正确的学习动机等,都能引起运动损伤。学生自卑、害羞、恐惧等消极情绪,使得学生练习时犹犹豫豫,身体协调性差,引起运动损伤。如在背越式跳高课堂中,学生自信心不足,可能会导致在起跳时全身酸软无力,出现崴脚等运动损伤;在篮球课堂中, 因精神不振,防守不积极,导致近距离用力传球时出现面部损伤;情绪激动,好胜心强等,也会导致运动损伤。如在篮球教学中,教师组织比赛,有的同学因为盲目自信,好胜心强,在争夺篮板球时引起碰撞,导致运动损伤。

2.2场地器材不符合安全规定

在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是必不可少的。不仅如此,场地器材对于体育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场地器材的不安全性,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受到伤害。如在跳远教学中,如果出现助跑场地凹凸不平或跳远沙坑太硬,都会导致学生出现崴脚等运动损伤;背越式跳高教学中,跳高支架年久失修,稳定性差或安放位置不妥当等,会引起学生刮伤或摔伤;又如在投掷类运动项目教学中,缺乏拦网设备,可能会出现练习者将投掷物投掷到投掷区以外的学生或教师身上。或者学生的运动服装不合标准,过大或者过小,导致肌肉紧张,身体协调性差,引起运动损伤;学生上课未佩戴必要的防护器具,也有可能受伤。如足球课上,学生缺乏护腿板、护膝等防护器具,可能都会引起学生课躺上腿部受伤的现象。

2.3气候的影响

体育教学不同于其它课程的教学,体育教学一般是在室外进行的,所以它受气候的影响比较明显。下雨或者天空阴暗,导致学生视线模糊,都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如在某次背越式跳高课堂中下雨,雨水造成地面潮湿。有的同学可能因为地面滑,出现弧线助跑阶段摔跤的现象,从而造成膝关节、手臂擦伤或崴脚等运动损伤。在进行体育教学时,气温过高,运动量大,学生可能会出现中暑等现象,或者学生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造成肌肉痉挛;气温过低,极易引起学生肌肉拉伤。所以,气候问题也可导致运动损伤。

2.4课前没有积极做准备活动,甚至根本没有做准备活动

体育教学课堂,一般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准备部分的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宣布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和生理准备,充分调动各相关器官,积极进行课前准备活动。课前的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还可以刺激身体器官开始工作,所以课前的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有的同学因为偷懒或者其它原因,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有的同学甚至根本不做准备活动,那么,神经系统和各相应器官系统都无法满足运动需求就很容易造成关节损伤或肌肉拉伤。

2.5运动负荷过量

运动负荷,包括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不仅如此,教师更应该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各有不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如果课堂运动量大或者运动强度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神经系统难以再次兴奋,机体难以产生适宜的应激性,或者教师未合理安排练习间歇时间和休息,从而导致运动疲劳,引起运动损伤。在体育课堂中,学生由于运动量大,身心疲劳,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容易出现损伤。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应该在学生疲劳的时候,安排大运动量和难度较高的练习,这样也会酿成伤害事故。

2.6教师缺乏合理的组织教法

体育教学,就是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所以,教师的课堂组织教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合理做好组织学生练习工作,尤其是安排学生练习顺序和学生练习时的间距。如学生在投掷课堂上,学生进行完一轮投掷练习,就会拾回投掷器械。 此时如果教师组织不当,对学生间的投掷顺序和间隔没有很好的把握,那么可能会使穿越在投掷区的其他学生受到伤害,如正在练习投铅球的学生,不小心用铅球砸到另一组拾铅球的学生, 就造成了损伤。此外,体育课堂学生较多,教师难以亲自指导每个学生进行练习,也难以对每个学生进行保护与帮助等都能造成学生的运动损伤。

2.7学生身体素质和身体状况的影响

身体素质包括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这些素质都要参与练习过程中。 若学生身体素质差,无法达到练习的要求,可能会带来运动损伤。如在跨栏课中,学生大腿后群肌肉的力量素质和柔韧素质差,摆动腿上栏和起跨腿过栏时,容易发生肌肉拉伤。此外,当学生的身体状况不佳的时候,思维不清晰,判断意识差,对自己所正在进行的练习警觉性差,注意力无法集中,此时如果强行要求其参加体育课堂学习,可能会出现摔跤,扭伤甚至昏厥等情况, 大大提高了运动损伤的发生率。身体素质差还可引起心理问题, 造成学生的不自信、焦虑等,这些都会引致运动损伤。

3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

3.1加强心理训练

在体育课堂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尤为重要。教师进行教学时,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不应急于求成,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练习兴趣。如在田径教学中,背越式跳高课堂上,对于跳跃高度,教师应该逐渐升高,而不应该大幅度增加高度,这样学生很容易出现俱杆的心理,在练习过程中,犹豫不前,畏手畏脚,最终造成运动损伤;在跨栏教学中,对于栏的高度也如此,不应该盲目增加栏的高度,应降低练习的难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练习兴趣,这样才可以有效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出现。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耐心地指导理解能力差或者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恐惧、 自卑等负面心理。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吃苦耐劳、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3.2教学前,教师应检查场地器材,确保安全,并加强医学监督

对于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不合格的场地器材容易直接导致运动损伤,尤其是场地器材对学生踝关节损伤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这些场地器材的长期重复使用,难以避免会出现破损的现象。所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做好检查工作,以保证学生的安全,避免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应检查场地是否平整、器材的安放位置是否合乎安全标准、器材是否完好无缺等,这样就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为学生的安全带来保障。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前应检查学生的着装,检查学生是否使用防护器具。如排球课,学生是否使用了为避免踝关节受伤而设计的护踝。还有,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医学监督体系,定期对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对不适合参与某些体育课程的学生,及时制止,防止受伤。

3.3组织学生课前积极做好准备活动

在体育课前,教师应根据本次课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准备活动练习。在运动前,进行准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机体的生理惰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保证学生做好完成课堂任务的生理准备和心理准备,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尤其是天气寒冷的时候,更应该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防止肌肉拉伤。组织准备活动的时候, 除了安排一般性准备活动练习,如徒手操,更应该安排专项性准备活动。如因为三级跳远是由一次单足跳、一次跨步跳和一次跳跃组成,所以在三级跳远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单足跳和跨步跳练习;因为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线基本都采用“J”曲线,所以在背越式跳高课前,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弧线助跑摸篮筐的练习。

3.4科学选择教学方法,组织好课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正确与否,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实际情况,根据课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如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动作示范法,它包括正面示范、背面示范、侧面示范及镜面示范。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示范方法。短跑教学中的摆臂动作是侧面示范;武术中的套路学习运用背面示范。轻快优美的示范,有利于学生掌握正确技术动作,避免由于技术动作错误而引发运动损伤。又如,对于难度较高的技术动作,运用分解法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蛙泳,先在陆上模仿练习动作,再进行水下练习,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呛水的风险。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恰当选择、组合各种教学方法,既能保证教学效果,又能减少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现象。

3.5合理练习密度和间歇时间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法、负荷量、场地器材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课堂的练习密度对运动损伤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练习技术动作。但是,教师应该控制学生的练习密度,合理安排间歇时间。因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神经系统和相应的器官系统都参与其中,如果它们得不到充分得恢复,就会加快运动疲劳的速度。学生在疲劳状态下继续练习,很容易导致受伤。其中,练习密度不应过大或者过小,应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如在短跑课程中,若安排学生持续练习短跑,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和疲劳感。那么,学生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可能会敷衍了事,从而摔跤造成损伤。

3.6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占主体地位。体育课堂上,主要是学生进行学习掌握动作技能,学生的身体素质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而它对运动损伤的影响也是尤为明显的。 每项体育运动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如果学生的身体素质不能满足该要求,很可能会造成运动损伤。所以,教师应该组织、督促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练习。如背越式跳高是以速度为中心,力量与速度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它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在正式传授背越式跳高技能前,应该让学生进行适量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练习,为避免受伤做好铺垫。 小步跑、高抬腿跑接加速跑等练习可提高速度素质,负重深蹲、 单双脚跳台阶等练习均可提高力量素质。

4结论

学校体育学的本质功能是育人,但前提必须是保证学生的安全。教师的职责除了传授学生动作技能,还应消除教学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教学前,教师应该检查场地器材是否合乎安全标准,学生着装是否存在安全问题等,教师还应在潜移默化中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训练,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教学中,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善于运用保护与帮助措施,最好是向学生灌输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学后,对学生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总结,尤其是对于课上出现过伤害事故的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杜绝再次发生学生受伤的现象。此外,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心理、生理等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只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学校体育才能实现它的其它功能。

参考文献

[1]姚忠义.体育教学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J].科

[2]赵斌主编.运动损伤与预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苏静主编.常见体育运动伤病及防治[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4]朱卫雄,杨进,等.大学体育与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6]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编写组.运动医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7]高发民主编.体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美国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排名Environmental下一篇:高中英语虚拟语气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