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精选8篇)
给定资料
1.自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来,中央领导同志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引发海内外关注与好评。从改进调查研究到精简会议、改进会风,从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到规范出访活动。从改进警卫工作到改进新闻报道,从严格文稿发表到厉行勤俭节约,八项规定详细具体,令人耳目一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提问时强调:“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并做出“本届政府内,一是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二是财政供养的人员只减不增;三是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的“约法三章”。要求“中央政府要带头做起,一级做给一级看。”
2013年3月26日,国务院召开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等应邀出席会议。李克强从六个方面对今年政府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简政放权,二是管住权力,三是管好钱财,四是政务公开,五是勤俭从政。
2.“仅仅一天就有这么多中央部委公开了自家‘账本’,动作之快的确出人意料!”有人评论道。随着国家财政部和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于2012年7月18日率先公布“三公”经费信息,2012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公开的大幕在7月19日全面拉开。截至8月28日,有95个中央部门公布了本部门决算和“三公”经费。人们普遍感到,与2011年第一次公开“三公”经费相比,中央单位回应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更加积极主动、标准更加统一规范、内容更加详细具体。“三公”经费公开已经成为政务公开工作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向社会公开政府部门的预决算情况和“三公”经费,才能让群众知道政府究竟把钱花在了哪里,该不该花这么多的钱。2012年,北京、山西、黑龙江、陕西、新疆等9个省(区、市)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切实增强了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的抗灾救灾、恢复重建以及筹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情况的信息公开,受到国内外广泛好评。各地区各部门在因地制宜地运用传统公开方式的基础上,还积极探索服务热线、政务微博、手机媒体、网络平台等信息手段,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注,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3.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近年来,国家财政部会同中央部门主要做了以下儿项工作:一方面,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细化“三公”经费预算编制,规范预算口径,要求中央部门从基层单位逐级汇报“三公”经费预算,努力提高“三公”经费编制的准确性。强化“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约束,明确要求各部门用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不得超过预算规模。同时,加强相关制度建设。随着《机关事务管理条例》的实施,“三公”经费管理的制度建设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务院要求,2010年至2012年部门预算编制中,按照“零增长”原则,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进行了严格审核和控制。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决算支出93.64亿元。2012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9.84亿元。“三公”经费压缩了,“三公”账目数据更全面了,还增加了部分解释说明,人们在充分肯定中央部门晒“三公”经费细账的同时,也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4.2012年6月至7月,人民日报与人民网强国论坛联合推出了“晒晒公家的铺张浪费”系列报道。并邀请了知名专家学者,回答编辑和网友的问题,为“公家”的铺张浪费现象把脉。专家们指出:
在我国,政府成本过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问题,政府成本体现在政府自身消费方面,我国政府自身消费约占财政收入的20%左右。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降低政府成本。另一方面,政府政策性浪费也比较严重,由于决策的公开透明度不够,少数人或一人决策现象严重,因此决策失误造成的财政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从2006年以来,“三公”消费一直是政府“自身治理”的重点,但目前来看,效果仍不很明显。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在我国,公共收入究竟是多少不是很清楚。比如,2010年社科院财贸所白皮书显示,我国财政收入约为8.3万亿,但宏观税赋收入在14.2万亿左右。就是说,有6万亿左右没有被纳入预算管理体制,因此在体制外循环而大多成为滋生“三公”消费的温床。其二,即使在预算范围内,“三公”消费的数字也没有细化,我们无法判断哪些“三公”消费合理,哪些不合理,也就无法禁止一些单位用“三 1
公”消费挪用或挤占公共财政资源。
5.2012年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细化了“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了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但还是有相当多的人“看不懂”,也弄不明白“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甚至还有人把“三公”经费与公费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画等号。“公众的质疑说明对‘三公’经费的定义认识有所不同,也说明‘三公’经费支出管理制度的解释有待加强。”财政部财科所B副所长表示,建立完善的预算透明制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把管理制度向公众公开,让公众监督政府有据可依。此外,“三公”经费的标准不明确。比如,车均运行费,有的十几万元,有的不到三万元,但老百姓没有一个可以依据的标准,去评说哪个多了哪个少了。还有,“三公”经费的标准也需要与现实相符,才能起到一个硬杠杆的作用。比如,外宾接待费和出国住宿费分别是1998年和2001年开始执行的标准,与现实情况有较大差距,造成超标现象比较普遍。2011年中央部门首次公开“三公”经费时,部门之间数额相差太大,有的部门“三公”经费支出为数百万元,有的却多达几亿元,甚至十几亿元。起初,有人提出疑问:部门之间支出差距这么大,是不是有的部门比较节约,有的部门大手大脚?“今年人们不再纠结数额的大小”W教授认为,绝大多数民众能够理性分析、科学判断。不同部门职能不一样,造成经费使用出现差距是必然现象。疑问年年有,2012年人们议论较多的,就是横比之下的差距。出国(境)人均费用,多的5万元,少的不到2千元;车均运行费用,高的10多万元,低的2万余元。差距为什么这么大?老百姓百思不得其解。媒体的报道是否准确?老百姓需要有个解释。或许有误读,或许是统计口径不一,或许是经费太大。人们迫切想知道个中原因,但老百姓不知道该问谁,媒体报道后,至目前为止,也没看到有相关部门出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公开是好事,但面对质疑,如何调查?针对问题,如何查处?针对不良现象,如何改善?公开是一种进步,但公开不是目的”,有人这样评论。随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账单陆续公开,大多数百姓给予肯定。同时,公开后能否对不合理的公务消费进行约束,迅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在热闹的网络评论中,网友们一致希望“三公”经费规模要有所缩减,“三公”经费要合理规范。一位网友留言说:“不能单纯看费用多少,要看使用费用的合理性,必须花费的,1000万元都没问题,不能花,不该花的,一分钱都是问题,要有严格的精细化细分。”对此,M教授表示:“老百姓的话是有道理的,从前已经公开的数据来看,政府仍然是一个高价政府,公共支出还比较高。”同时,他说明公布确实是一个进步,让百姓进行监督,可以督促下一步的改进。
6.李克强总理履新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研究加快推进机构改革,抓紧把政府职能转变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把本地区、本部门的预算情况公之于众,本身就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应有之义。令人欣慰的是,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始向社会“晒账本”,财政预算的神秘面纱正被逐步揭开。
据媒体报道,2013年北京公布“三公”经费和部门预算信息单位进一步增多,并首次单独列示“大额专项资金”。截至2013年3月21日,包括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在内的88家市级预算部门均“晒”出了本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情况,共计公开预算总额近900亿元,其中安排“三公”预算近8亿元。相比去年,超过半数的部门“三公”预算持平或下降。88个单位共压缩“三公”经费50万余元。
今年北京市预算公共最大特点在于,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同时公布“大额专项资金表格”,金额高达273亿元。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的大额专项资金支出占到全市财政支出的16%至17%,其占比和资金额度都很大。备受社会诟病的不公开、不透明的“三公”经费,过去就常放到“大额专项资金”列支。
7.美国《信息自由法案》规定,不涉及国家机密或者安全的政府信息都应该向公众公开。在美国,所公开的“三公”经费信息必须十分详细。例如,政府部门所公开的公车信息,不但包括公车的数量、支出等总体情况,还包括具体费用明细,哪些人在用车等细节。
美国的“三公”经费中,差旅费的管理较为严格。美国《联邦旅行守则》规定,公务员只有在残疾、时间紧迫或有安全风险等情况下才可乘坐头等舱。残疾情况需有医院证明且每年复查一次。如果出于无法订到经济舱等原因,则须提供各大主要航空公司的票务信息。美国国务院《报销手册》规定,公务员出行时间在14小时以内的,一般乘坐经济舱,只有出行时间在14小时以上,且第二天需要工作的公务员才可乘坐商务舱。
日本虽没有“三公”消费的概念,但要求公款全部行政经费,经费的使用情况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提交给国会和地方议会,并通过互联网对外公开。接受全民监督。
在政府经费开支方面,日本财务削减公务用车,公款宴请从简等政策。日本公会在2007年要求所有中央政府机关削减公务用车。目前,日本地方政府的公车分配给教育、总务等实际用车需求较大的部门,同时,日本政府机构举办活动时,除少数礼仪性场合外,大多数无公费宴请,活动参与者大多是吃食堂、套餐,即使有宴参活动,也会采取AA制。
在香港,政府各部门需要对各项开支做出预算,经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审核表决通过后才能获得财政拨款。拨款项目多产生的政府账目,才会由审计署独立审计。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立法会的账目委员会审查,防止部门多用钱款。
各部门每年都会详细统计往年“三公”经费开支,并在此基础上对来年经费做出预算。每年二月,香港财政司公布各部门草拟的财政预算案,并交给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特别讨论,议员在立法会辩论财政预算案,并提出质询。各局局长要给予明确回复。如果政府“三公”经费预算数字变化太大或运作开支预算明显增加时,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在辩论预算案时就会要求作出解释,最终出台的财政预算案纲目详尽、条款众多,每项预算支出都会精确到个位数字。
8.2012年中央各部门陆续向社会公开了“三公”经费支出。某报纸发表的评论文章中说:“去年,各部门的‘三公’账本甫一公开,立即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尽管公众对公开‘三公’经费这一举动颇多褒奖和肯定,但是对‘三公’经费本身也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甚至有人认为‘三公’经费就是‘腐败’经费,财政预算里根本就不应该允许‘三公’经费存在。而今年,对‘三公’经费的理性讨论明显成为主流。社会公众更多地将目光投向了‘三公’经费的具体项目、各部门账本的横向比较,以及与去年公布数据的纵向比较。当公众的目光开始聚集于细节,公开‘三公’经费这一举动所蕴含的打造“阳光政府”的深意,才有了对话和沟通的基础。社会公众更加专业的解读,也给政府部门的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章中还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尽管与去年相比,政府部门的公开力度有所加强,但仍与公众的期待存在着不小差距。在各部门公开的账本中,虽然加上了一些解释和说明,但大部分公众仍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不可否认,预决算信息属于比较专业的范畴,要做到让每一个人都能看懂,并不现实。但政府部门不能以“专业”为借口,抵挡社会公众要求透明公开的呼吁。”
9.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我国财政收支规模连续迈上新台阶,财政支出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服务面向千家万户。社会各界不仅关注财政收入的规模,也更加关注财政资金的使用,迫切希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管住“乱花钱”现象,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实际上,关于一些政府部门“乱花钱”的报道近年来屡见不鲜:一些地方财政并不宽裕,但政府办公楼越盖越豪华,广场越修越气派;一些市政设施重复投资,“拆了建、建了拆”,折腾起来没完没了;部门办公花几千元买台平板电脑,来代替几十元一个的U盘;一块铁皮路牌写写字、喷喷漆,造价居然高达上万元„„
10、国家财政部数据显示,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用当年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近六成。地方情况基本类似,2013年北京88家单位公开的部门预算中,公车开支是“三公”经费的最“大头”,购买车辆及运营维护开支为5.9亿元,占比74%。广东省2013年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为8.64亿元,其中,公车类开支总计月5亿元,占比近六成。在公车费用中,公车购置7316万元,公车燃料、维修等运行维护费4.27亿元。“公车费用减不下去,‘三公’经费难以得到根本控制。”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叶某说。
事实上,公车的配备和使用在我国曾经被严格限制,1994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要求部长级等一人一辆配备专车;现职部长级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在这个规定的基础上。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本地的公车配备规定。但基本思路都是公务配车,“我们赋予公车太多东西无形中增加了严控公车的难度”叶某认为,不少民企老板放着正规车牌不用,一定要花大价钱、冒着风险用军牌,这种不正常现象,折射出了公车代表的特权意识。
叶某说,从1993年广东东莞沙田镇试点公车改革之间20年来各地开展公车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实践探索各地特色。“总结、借鉴其中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我们推动公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制度,步出‘深水区’,触动即得利益者的‘奶酪’”。
时至今日,地方性车改已经进行了十几个试点,然而还是停留在试点、不少改革试点更是中途夭折,从许多首先“吃螃蟹”的城市的改革经验来看,货币化改革成为推进公车改革最主要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相对而言阻力不是那么大的方式,货币化车改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温州的“拍卖公车,进程货币化补贴、远程车改”基本上沿袭了杭州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买改为租”,即建立服务中心,所有公务用车集中至机关公务用车服务中心,单位公务用车可向其租用,同时按级别给公务员发放车贴。
11、R 教授认为,经过多个试点的长期探索 基本符合 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已经浮出水面。即走货币化补贴和市场化之路,但对货币化改革的理念和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许多举措,一些专家并不那么看好,针对实行货币化改革是否真的能减少财政支出,W教授持悲观态度。“以前配备公车的主要还是上层领导,而现在补贴要发到每个公务员手里,是否真的能节省支出还有待观察”
中央党校L 教授认为,具体到个人的货币化补贴有其弊处。“采取个人补贴可能出现公务员之间的下乡或者外出工作的相互推诿,因为谁都不想花自己的钱去做公事”。“整个公务用车运行机制都必须在阳光下进行。要有明文规定、算好每一笔账,哪些可以报销,哪些不可以;还有拍卖的对象都是哪些人,资金流向哪里必须清清楚楚。”
“豪华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算是超标违法?目前还没有细则。但必须要有个数字的可以量化的东西来衡量。”国家行政学院Z教授说道。
2012年7月13日的一篇报道称,在近日的一次公车拍卖中,河南省某县纪委牵头、县国资局承办,公开拍卖了43辆超编公车,成交总价为39.11万元,实现国有资产增值53.2%。不少读者看到这一数字后大跌眼镜:43辆车成交总额只有39.11万元,均价不到9000元,被称为“公车卖出废铁价”,也让人质疑公车改革中的一些举措不够规范和透明。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请概括“‘三公’经费公开”的基本内涵。(10分)
要求:概括准确、表述简明。不超过1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谈谈“晒‘三公’经费”的现实意义。(15分)
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3~5,你认为公众对“三公”经费使用还有哪些方面的期待?
要求:提炼精当、表述完整。不超过200字。
四、根据给这下资料7,谈谈国外以及我国香港地区在“三公”经费支出管理方面给我们的启示。(20分)
要求:理解全面、条理清晰,语言精炼。不超过200字。
五、根据给定资料10~11,你认为在推进公车改革中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20分)要求:分析全面、表述简明。不超过200字。
六、“三公”经费公开后,一位网友在某知名网站开通的网络问政平台上发布了如下留言:“在一些地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现象还非常突出。‘三公’消费就是铺张浪费,是老百姓最能直接感受到的腐败。尽管‘三公’经费得以公开,但是有的单位公开的明细显得诚意不够,而且也看不懂。”假如你是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请你代表政府在网上对该网友的留言给予回应。(20分)
要求:针对性强,有说服力。不超过300字。
七、请参考给定资料,结合你对“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一句话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结构完整,内容充实;
一、申论发展变化
自从2000年实行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以来, 考试的题型一直都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近几年国考申论题型基本保持稳定, 2010年-2012年这三年间, 题型主要是四大题五小题形式, 而2013年-2015年这三年的主要题型为五题, 2016年地市级申论试卷的题型又变为四大题五小题形式, 2017年题型又变成五题。2014年以前申论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时间比较紧张, 很容易影响考生的水平发挥, 造成考生的真实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示, 因此从2014年开始考试时间由150分钟延长至180分钟。本次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的答题时间仍然为180分钟, 考生的个人能力水平能够更充分的从考试中体现出来。从2011年开始, 申论考试开始按照副省级和地市级职位分别出题, 从历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 2011和2012年, 国考申论副省级和地市级试卷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主题, 而2013年-2015年试卷的主题又逐渐接近, 2016年省、市两级的试卷又出现了不同的主题, 2017年申论省、市级的试卷主题又一次接近。
二、2017年国考申论特点
1、试题主题接近
从国考申论的两份试卷上来看, 副省级与地市级试题主题回归一致, 2017年国考副省级和地市级试题都是以“城市水系”作为话题, 围绕“水资源”而展开的, 都将谈论的重点聚焦到“生态水系”以及“以水为师”上, 重视水资源的保护, 凸显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智慧。副省级与地市级试题都是围绕着水的智慧而展开, 辐射方向为“水与城市的建设”。考试的主题也由往年的人文与价值、人文与科技的讨论转向人文与生态话题。此次国考材料内容的信息量比较大, 同时覆盖面又很广, 无论是主题还是材料都很接地气,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快速城镇化的中国, 城市发展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关乎这座城市能否适宜百姓居住, 关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本次考试的题量又都改为五题模式, 副省级试题主要是“概括+贯彻+分析+贯彻+作文”五道题目, 地市级试题主要是“概括+分析+贯彻+贯彻+作文”五道题目。
2、关注环境
当前中国的水资源问题已经不容忽视, 自古以来城市和水就有着密切的关系, 很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 因为有水才有城市的发展, 因此水资源关乎人民的生活, 是一个民生问题。当前世界的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亟待人类解决。而空气和水资源的问题正是当前中国环境的主要问题, 需要全社会加以重视, 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所以水系的问题即是民生问题, 同时又是中国与世界在未来能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因此在国考申论中考查这个主题就是要让社会重新对水资源重视起来, 继而重视未来的可持发展。
3、重视传统文化
在本次国考申论试题中孔子、老子的言论成为关注的重点, 凸显出一定的哲学智慧, 也充分体现出国家公务员考试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同时, 试题中选取材料的范围比较广, 结合了古今中外很多知识, 运用古代城市建设与水系的关系指导现代城市建设的思路。
4、材料阅读难度大
在副省级试题中融入了大量的古文, 增加了材料的阅读难度。在本次副省级试题的材料当中, 首先以古诗开篇, 在材料中又引入了“说文解字”, 用来对水哲学加以介绍。在材料的结尾部分, 使用大篇幅的古文材料, 其中不乏“孔子”、“老子”、“易经”等众多大家的言论, 这无疑加大了阅读的难度, 使考生增加了阅读和思考的时间。虽然试题加大了阅读和难度, 若是考生具备一定文字能力, 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和思考, 对材料中要点进行归纳总结, 就能够精准的提取出材料中的要点, 从而得到有用的信息。
5、试题区分度高
在本次申论试题当中, 主要用来区分考生水平的试题为贯彻分析类和作文类题目。在客观题方面, 若是考生对贯彻执行类试题的基本作答方法没有透彻的理解, 在遇到这种新问法的时候就会感觉无从下手, 不能给出清晰的答题思路, 进而导致失分。在作文类题目方面, 作文立意及写作能力能够快速拉开考生的分数。比如, 副省级试题中已经将题目限定为“以水为师”, 考生从哪个方向展开论述成为得分的重点, 也是快速拉开分数的关键。而地市级试题为自主命题作文, 所以如何能够精准的立意是考生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也具有较高得分区分度。
6、主题易于把握
材料设置方面主要结合古今中外的案例, 并且和理论观点的方面材料进行交叉设置, 材料不但具有一定科学高度, 同时更加贴近生活, 具有非常鲜明的国考特色。跟往年相比, 这次国考命题的思路比较清晰, 焦点问题突出, 主题鲜明而易于把握, 同时客观题一般都已限定范围, 对于考生提高答题速度及准确性十分有利。
三、总结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的主题聚焦“城市水系”, 主要探讨水与城市二者之间的关系, 试题立意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水资源的重视, 并保护当前的水资源。试题具有一定的考查深度和较高的区分度。考生在作答过程中需要立足当前社会发展, 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并不断的强化应试基本能力, 这样才能在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杨桂萍.科学备考申论各种题型一一击破[J].时事报告, 2010 (11) :145-148.
[2]程寿煌.公务员录用考试引入申论考试的缘由[J].南方论刊, 2012, 31 (10) :144-148.
[3]肖飞.申论应试必须把握六大要点[J].应用写作, 2016 (1) :46-49.
[4]王鹍.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指导[J].时事报告, 2016 (11) :60-62.
问题一:请根据材料1,总结广东技工教育的经验做法。
问题二:请根据材料2、3、4,以“人才是第一资源”为题目,写一篇短评。
问题三: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就如何充分发挥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拟题目,写一篇策论文。
给定材料
材料1: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无论通过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技能人才都不可或缺,技工教育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广东技工教育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被泭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21名广东“新工匠”闪耀“世界技能的奥运会”,勇夺5金4银6铜2优胜奖和“中国代表队国家最佳奖”。世界技能组织主席西蒙•巴特利盛赞“广东技工教育非常成功,选手们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的表现令人惊叹”“广东的年轻人展现了中国乃至全世界技能人才最优秀的一面”。在巴特利看来,广东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充分证明了广东技工教育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育非常成功。
……
材料2:
今年3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要求广东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40年前成为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和“突破口”,如今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持续释放人才“引力波”。在众多人才数据统计中,成绩斐然。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到粤工作的港澳台人才115 万人次,位居全国首位,广东一跃成为港澳台人才总量最大、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留学回国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约5.8万人,创办企业3000多家,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
材料3:
云南今年申论总的趋势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有一些细微的变化。云南今年的考试题型主要是综合分析、对策、贯彻执行、申发论述。较往年综合分析和贯彻执行取其一考察,今年两种题型都进行考察,题型设置有较大变化;没有考察归纳概括题,也是一个变化。贯彻执行题写倡议书与10年节水倡议书题型考察一致。中公教育专家发现,申发论述根据一段话进行写作,与12年出题思路一致。
一、“给定材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材料3-4,谈谈你对“人口诅咒”这一问题的认识。
思路:“人口诅咒”问题是什么,其产生的原因、影响分析,以及怎样解决好这一问题。
二、德国制造主要归功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给定材料6”谈谈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成功对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启发。
思路:归纳德国成功做法,推出对中国职业技术的启发,就是适合中国的做法。
三、加入你是一名某企业的工会干部,结合“给定材料7”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员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
思路:要求中没有明确的格式要求,那就要注意格式。公文五要素:标题、称呼、主体、落款、日期
主体:现状+倡议措施
四、“他们不仅要安生立命,他们还有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天空”,结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思路:读题,关键词要抓准:他们、安生立命、尊严、仰望星空。他们指的是工人,安身立命指的是满足生存如就业;尊严指的是获得尊重,社会认同;仰望星空指的是实现自己的理想、个人梦想。
一、根据“给定材料1”谈谈你对“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5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目,确定作答任务是分析“我们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这句话,题目给出了明确的作答范围,因而只需要看这一则资料即可。
【参考答案】
每一个在外的中国人都是中国的“文化名片”,传递着中国的态度,代表了中国的形象和文化理念。小琼向小城人们展示了中国的价值观并赢得了他们的欣赏。这句话也表明中国文化正在逐步为国际接受并且欣赏,为中国制造得到国际认可迈出了坚实一步。我们要加强在外中国人与当地人的交流,通过举办展览的形式来输出中国文化。
二、阅读“给定材料2”,在空格处填入这则材料的题目和3部分的小标题(15分)要求: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20字。
【解题思路】
题目要求“阅读‘给定资料6’,在填空横线处依次拟制这则资料的题目和3个部分的小标题”。题干限定了作答范围,我们要阅读“给定资料6”,准确作答。同时要注意语言简练,每处标题不超过20字。
【参考答案】
题目:文化输出: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小标题一:经贸领域深度合作倒逼文化输出加速
小标题二:传递真实全面的中国文化
小标题三:文化走出去,“软硬件”都得跟上
三、假设你以BL集团发言人的身份参加一个企业家协会组织的关于“品牌战略”的论坛,请根据“给定资料2”写一篇发言稿,介绍一下BL集团在打造品牌方面所取得的经验。(20分)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条理清楚,有概括性;
(3)语言生动,对象明确;
(4)不超过500字。
【解题思路】
通过审题可知,本题属于应用文写作题。题目要求根据“给定资料2” 为拟参加一个企业家协会组织的关于“品牌战略”的高级研讨会的BL集团董事长F撰写一份介绍BL集团在打造品牌方面的成功经验的摘要性发言稿。由此可知,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2”;作答内容是“为BL集团董事长F撰写一份介绍BL集团在打造品牌方面的成功经验的摘要性发言稿”。要求中提到“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为此,作答时要注意全面、有条理。另外,要把字数控制在450-500字。
【参考答案】
各位朋友:
大家好!品牌是一个符号,是产品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是产品表达自身信息的载体。品牌竞争力是形成并实现企业可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持久的外在表现。目前,中国制造在世界很多领域都没有话语权、定价权,国产品牌走出国门不是受阻就是消化不良。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中国品牌的文化元素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
BL集团作为一家集团公司,拥有“XX家纺”、“XX休闲服饰”等著名品牌。我们的成功在于能够实行全方位品牌经营和世界顶级品牌营销战略,主动和系统地开发和输出文化。具体来说,一是正确定位,开发文化审美附加价值,提升文化审美价值的集中度和对消费群体的宽容度。二是优选高效的品牌化战略与品牌架构推进品牌资产的增值,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产。三是进行文化输出,升级品牌。在用功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之前,先满足其对文化的认同,打造品牌文化。
文化元素是塑造品牌的根本,有了文化的品牌才有灵魂和生动的生命,才能持久生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国内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以及购买力都在逐年提高,这是打响原创品牌的好机会。为此,大家要认识到文化对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大力开发和输出文化。
四、“给定资料5”划线部分写道:“中国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真正的大园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材料和自己的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竟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例文】
做一个价值自足的文化大国
澳大利亚报纸曾提出三个问题,击中了中国经济的软肋:“1.你们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国家的精英愿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微博],而不是送美欧;2.什么时候才能使全球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更多看中国电影、听中国音乐、读中国书籍;3.什么时候全球消费者选购产品更多选择中国品牌。”只有软实力真正与硬实力匹配,中国才会在世界上具有真正的影响力。换句话说,中国需要输出自己的价值观。
纵观世界,美国有牛仔的冒险,创新的精神内核。英国有贵族绅士风度和严谨的思维模式。德国有日尔曼式的强悍探索!一流国家输出文化和价值,二流国家输出技术和规则,三流国家输出产品和劳力。如果自身的文化价值观不能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和认同,中国就永远不能成为一个大国。唯有价值观才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通过赋予文化产品有力的价值取向以及有力的输出渠道,才能顺利完成输出文化价值观的重责,才能给自己的国家发展和文明模式带来合法性和认同感。
文化产品应注重制作的技术投入。文化产业从本质上说是现代经济的产物。而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与经济的互相渗透、日益融合,文化产业不同于一般的传统产业,具有文化含量大、能耗少、产品附加值高,生产工艺先进、效益明显的特征。特别是由于高科技的投入,使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集约化、高科技化以及通过大众传媒广泛扩散的态势。高新技术的渗透是文化产业崛起的驱动器。
提升国民文化自信,正确看待文化入侵。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是自信。只要对自身文化的价值有充分的肯定,并对这种文化价值的生命力存有坚定的必胜信念,这就叫自信。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气度,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力量源泉,这也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永远保持了自己的文化本色,同时兼纳外来的文化为己用,坚持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才形成了对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自信,从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树立中国国家亲和力形象。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使各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广泛交流、传播和渗透融合,各国迫切地需要了解中国,已经形成世界性趋势。因此,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输出为外在形式,树立中国世界性的国家亲和力形象,达到输出现有国家价值观的内在目标。当前年轻一代对于外国文化的盲目崇拜和对自己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淡漠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应该充分重视和加大媒体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的责任,真正将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2007申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有些地方领导、村官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以下补充参考】
社会主义新农村预测试卷及经典范文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2006年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开班式上作了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们党的一贯战略思想。“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胡锦涛强调: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从本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即使将来基本实现现代化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做好“三农”工作。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注意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针对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二是要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广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三是要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开展普法教育,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五是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心农村困难群众生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六
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
2.2006年3月5日,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温家宝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温家宝表示,政府将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3.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当日开幕,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要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坚持和完善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抑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其次必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下决心调整投资方向,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三是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4.2006年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北京京丰宾馆参加政协小组讨论时表示,要研究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么好的一个目标,“怎么样实实在在地给农民带来物质利益”,同时避免变成农民“一个新的负担”。林毅夫具体提出四点建议。他认为,首先必须搞清楚,新农村建设是建在什么地方?我个人的看法,新农村建设应该是建立在现有的自然村之上,“因为新农村建设是给农民建设。”“农村总在农场上或者农村附近,农民不会住远离农场的地方”,“新农村建设一定建在自然村,这样才会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
林毅夫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一个浮动、长期、水涨船高的目标。但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着手点的新农村建设既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内容,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完成时,应该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任务。
5.2006年4月16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北京表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要把握和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现代农业建设等五个方面的关系。危朝安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处理好与现代农业建设的关系,一定要注意防止和及时纠正忽视发展农业生产的倾向;二是要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村庄建设的关系,不能违背农民意愿、不讲条件、搞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更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搞形象工程;三是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两者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两个重要方面,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四是增加投入与创新体制机制的关系,特别是要探索建设项目的民主决策机制、建设资金的筹集和融资机制、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机制等;五是政府引导与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关系,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6.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一次面临挑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新”字,建设一套科学的系统的健康住宅理念成为当务之急。我们需要的是在以人为本,在“节能省地型”的原则下,开展新一轮的、有文化特点的农村自然村庄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近发表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形势,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大方针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7.2006年4月16日,“新农村基本建设优化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韩国的专家对新农村建设表达了一致观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防止变成“建新村运动”,搞大拆大建。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针对新农村建设要求,与会专
家提出,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要形成“建新村”的误区,要在进行农村基本建设的同时,发展农村生产,改善农民生活,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参加论坛的韩国新乡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认为,建设新农村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重点,而不是简单的新村建设运动。对于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原农业部部长陈耀邦提
三、申论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材料,请用30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方格略)
2.假如你是一名政府官员,现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表一些建议。要求字数不超过400字,有一定的可行性。(方格略)
3.根据给定材料,用15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方格略)
1.答案提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的提出及付诸实施具有以下几个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赋予广大农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发展能力,平等的享受发展的成果,弥合城乡差距与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答案提示
为了更好的推进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生产与生活条件同步改善,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自然生态与人的发展同等重视,正确处理农村建设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2)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对城中村、园区村、城镇驻地村、山区滩区村,立足实际确定建设内容和标准,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政策措施,不搞一刀切。
(3)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坚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支持群众,尊重农民意愿和对项目的选择,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激发农民自主、自强、勤勉、互助、奉献精神。
(4)新农村建设要以全市村镇建设整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农田保护规划、城镇组团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规划及水利、交通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要求,首先进行村庄布局总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
3.参考例文
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同时强调,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
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工作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培养新型农民任重道远,必须要有长期努力奋斗的思想准备,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下大力气长抓不懈,为了更好的培养新型农民我们制定了以下几项措施。
(1)要加大政府的扶助和支持力度培养新型农民具有明显公益性,政府责无旁贷。各级政府应把培养新型农民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养新型农民。要树立大规模投入,大规模培养的理念,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要加大投入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做好示范引导。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唤醒农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
(2)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逐步实行规范运作。一是县、乡都相应地成立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组织机构,确定专门的人员从事该项工作,逐步组建农村人才开发完善的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村一级设立人才服务点或联系点,建立乡土人才需求信息联系网络。二是在健全政府人才开发机构的同时,积极鼓励农村各类乡土人才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技术协会等民间组织,从而在农村形成政府人才开发机构和农村乡土人才民间组织纵横交错的乡土人才开发网络,为乡土人才开发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3)要充分发挥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培训的作用培养新型农民要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有机衔接起来,注意长短结合,远近结合,点面结合,阶段性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普及性培训与系统性培训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集教育培训、推广服务、科学普及和信息传播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组织平台;建立具有教学能力又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成长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基础支撑。
(4)加强对农村乡土人才的开发与管理。一是各乡镇要要积极建设好本乡镇人才库,按照乡土人才的不同类型,分门别类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乡镇土人才库,真正把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能手等乡土人才纳入组织视线,便于对乡土人才的开发和利用。二是各地人事局、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对农民职称的评定工作。继续在农村乡土人才中做好农民技师、助理技术、技术员、助理技术员的评选工作,加大培养农民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和科技兴农带头人的力度。三是根据各地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出一批畜牧、水电方面的人才,确保发展的需求。
(5)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育大计,质量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改进教育培训方法,提高质量始终是农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性任务。要完善教师培训制度,注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建立专兼职教师聘任制度,广泛吸纳农业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调动教师的内在积极性;要注意用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
2008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2008年河北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1.1993年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系统青年职工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发起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迅速在全国展开。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共青团中央推出的“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扶贫帮困和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内容,不为任何物质报酬,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
1994年12月5日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2006年,团中央颁发《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推广志愿者注册制度。年满14周岁,具有奉献精神,具备与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活动相适应的素质和知识,按照一定程序在一个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注册登记,从事一定时间的志愿服务工作,就可以成为一名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基本特征是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全国累计已有超过2.68亿人次的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抢险救灾、大型活动等领域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2511万多人。青年志愿者正成为当前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主体力量。志愿服务正在成为动员青年投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成为青年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2.胡锦涛同志在1994年12月5日致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大会的贺信中写到: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适应时代呼唤和社会需要应运而生的。它作为共青团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时代新风,促进青年健康成长,都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希望你们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勇敢地肩负起历史的重任,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五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批重点服务项目。“青年志愿者社区发展计划”是以社区群众的服务需求为导向,以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以“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计划为基本形式的城市社区服务项目。
从2004年开始,澄海阳光志愿社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坚持数年利用节假日到澄海社区服务。他们上街清除“牛皮癣”,义教贫困学生,为老年人活动中心和福利院的老人量血压、清洗衣物,与老人聊天„„受到社区群众和老人们交口称赞。
社会上经常听人评论“80后”、“90后”青年:娇生惯养,个性自我,浮躁功利,集体观念淡薄,缺乏责任感,很少懂得关心他人。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年轻志愿者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自己也经受了锻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高了自身素质和交往能力,使他们逐渐成熟成长起来。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3.共青团中央把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3月5日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近年来许多地区组织青年在3月5日集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湖北青年金元认为,青年志愿者活动就是学雷锋活动。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公而忘私的无私奉献精神,志愿精神强调的就是无私奉献。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世代发展、锤炼而造就的民族意识。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一个基本精神作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追求目标,共同的精神纽带,那么这个民族就没有了灵魂、没有了脊梁。正因为有了奉献精神,中华民族才称为有理想、有追求、积极进取的民族。
河北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青年教师D认为,从“学雷锋活动”到“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和升华。青年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学雷锋活动的丰富和发展,是将短期的个人学雷锋行为转变为经常化的组织活动。
4.近几年来,数百万青年志愿者为社会公益事业和大型活动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奥运会、残奥会期间,根据赛会要求和志愿服务计划安排,通过选拔,招募了10万名赛会志愿者、40万名城市志愿者、100万名社会志愿者、20万名拉拉队志愿者共约170万名志愿者,在赛场内外各类服务领域提供志愿服务累计超过2亿小时,创造了奥林匹克史上规模最大的志愿者运动。这些志愿者,没有收入回报,他们的伙食、交通补贴,非常微薄,每天不足百元。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聂辰席专程到北京看望河北志愿者,他指出,80名河北志愿者的出色表现充分展示了燕赵儿女勇于进取、诚实善良、重义然诺、慷慨宽容的优秀品质。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工作组组长姜泽廷在欢送京外志愿者返程仪式上,高度评价了河北志愿服务队的工作:“河北志愿者精神饱满,素质优良,勤勉奉献,团结友爱,他们给北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奥运会志愿服务的金牌获得者。”
我国奥运会志愿者展现出崇高的奉献精神,成为北京的“名片”,中国的形象大使。他们向世界展示了优质的服务和真诚的微笑。他们用微笑夺得了一块珍贵的“金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授予北京志愿者协会“联合国卓越志愿服务组织奖”。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闭幕式等重要场合都提及并感谢志愿者的服务,并用“热情、友好、勤勉和乐于奉献”评价中国人民。
5.美国——有悠久的志愿活动和公民社会组织历史。其志愿服务的文化传统,一方面来自基督教助人给予的精神;另一方面美国是移民国家,先有社会再有国家,所以志愿精神早在美国建国前就产生了。美国是世界上志愿服务率最高的国家,参与率为50%。公民参与意识非常普遍,80%以上的人承认自己是某种组织的成员。成年人平均每周从事4.2小时的志愿服务。参加的途径有三类:一是熟人要求;二是通过参加一个组织;三是因为一个家庭成员或亲戚会受益。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以前美国志愿服务不是强制性的,“9·11”事件后志愿服务发展特别快,布什今年2月发表讲话,“9·11”后美国人民表现出高涨的爱国主义和志愿精神,他提议美国国会要支持这种服务,并要求美国公民一生中要贡献4000个小时。美国的公民社会组织也很多,提供了大量从事志愿活动的场所。美国有个专门研究志愿者的机构叫独立部门。大学也设有相关学科。
以色列——志愿活动可以在圣经意识形态中找到根源。过去100年间,志愿组织在全世界的犹太社区提供社会和教育服务。1948年以色列政府就建立在其中一个这样的组织上。建国后,公民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修补政策。20世纪70年代,这个部门变得更加独立于政府,后来每年都成立1500个新的非营利组织。全部人口中,20%以上的人参加志愿活动,平均每月服务16小时。
加拿大——17世纪,随着学校和医院的建立,宗教组织最先建立了公民组织,传统的重点在社会福利上,其主要作用是填充政府服务之间的空当。20世纪90年代,政府对慈善机构的资金投入减少,但要求却提高。志愿活动也发生了变化。年轻人不仅要满足个人需要,还希望有机会学习有用的工作技能。工作方式也发生变化,加拿大人越来越关注非营利活动的结果和有效性。公民社会组织被认为是社会资本的形式,参与它们的工作不是“做好事”,而是为了以行动表达建设社区的意愿和自己的公民身份。公司关注运动于1988年成立,它在促进私有企业的捐助和志愿活动方面成为全世界的领导者。
日本——1896年产生了现代的慈善组织,被称为“公益公司”。私有慈善机构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出现,各个公司创办了无数的基金会。教育和研究是日本非营利机构花费最多的领域。日本有具体的法律来规范非营利组织在如下领域的活动:社会福利服务、志愿者、公民群体等。日本的公民社会组织登记程序比较严格,法人组织必须拥有充足的金融资本,事先经过政府机关的审查。
6.四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北京多所高校发起倡议,号召大学生为灾区受伤群众献血。在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学生服务楼前,排起了蜿蜒数百米的献血队伍。
与此同时,更多的年轻人自发地加入到抗震救灾队伍中。在邻近四川的重庆、贵州等地,数以百计的年轻人用汽车载上自费购买的救灾物资,日夜兼程地驱车赶往受灾地县、市。到达灾区后,他们将物资卸下,掉头就走,不计利益得失,不求留名表扬。
广大出生在1980年后的青年特别是青年官兵同时也是救援行动中最有活力、最有闯劲的一批人。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年轻官兵和各地区武警战士也一直活跃在各类赈灾活动的最前线。
来自地震灾区四川什邡市的14岁中学生郑小鹏说,在抗震救灾过程中他最感激的人是解放军和志愿者叔叔。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郑小鹏曾在地震中冒着生命危险,经历重重困难将液氨泄漏的消息通知三十几个乡亲,最终带领他们脱离了险境。6月1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成为在会上发言的六名少先队员之一。
“在地震中,我看到解放军叔叔在暴雨中连夜救人,把干粮让给我们。我还看到青年志愿者给我们送来帐篷、衣服和被子。”他对与会的1500名青年代表说。
“‘义工’、‘志愿者’等已成为中国青年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皮钧说。
7.由于相当一部分青年与社会处于“半隔离”状态或涉世不深,对社会的了解有限,一旦委以重任就暴露出素质上存在的缺陷。如提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不足,大部分服务仍停留在“代劳”的较低层次上;沟通协调能力不足,包括与服务对象的沟通和志愿者团队内部的沟通,不能很快突破服务对象的心理壁垒,不能很快融入团队;独立发现问题与自觉服务的能力不足,大部分志愿者还停留在“遵循组织要求”的层面,工作比较被动,等等。甚至连基本的为人处世也不会等诸多问题,导致工作绩效较差,难以胜任委派的工作。工作中的挫败感不仅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而且影响能力的发挥和继续提供志愿服务的热情。
8.有些志愿者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不仅无法救援,反而需要别人的援助。一些志愿者缺乏专业技巧和服务经验,例如地震灾难后,一位初中生收到了志愿者心理援助团队的5份调查问卷,问卷上甚至有这样的问题:“你的父亲(母亲)是否吸烟?”“你的父亲(母亲)是否酗酒?”这位初中生这样抱怨说:“没被地震震死的,烦也被烦死了。”H教授说:“这些问题非常不可理喻。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去世了。这种问题无疑会刺痛他们的心。”
在香港救援机构中国部新闻发言人段德峰看来,仅凭爱心和热情是不可以的,需要一个志愿服务常态化的机制。不收取回报,但要提供有效的专门服务,内地需要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针对志愿者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这样,志愿者的热情和服务效果才能相得益彰。
新华网2008年6月12日讯:共青团中央将与公安部等13个部委联合启动“中国消防志愿者行动”,把志愿服务与国家救援体系相结合,初步建立志愿者服务应急救援体系。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部长王雪峰说:“要培养训练一大批有消防救灾知识的志愿者,来应对地震、火灾等灾害。灾害发生时,立即召集志愿者向群众普及救援知识,指导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008年9月18日上午,北京志愿者广场主题雕塑揭幕仪式在奥林匹克公园举行。北京团市委书记刘剑在揭幕仪式上介绍,北京市将从志愿精神、人员队伍和工作体制三个方面做好奥运志愿者工作的成果保留转化工作,宣传志愿精神,倡导“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为、处处可为”的观念,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信息库,实现对志愿者的有效管理,完善基层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和志愿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深入发展。
9.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Z教授认为,责任就是一种爱,是一种深厚的感情。社会责任就是个人和社会组织对社会中所有人的感情,就是对社会、国家的热爱。任何人都来自社会,从学习、就业到公共保障都要由社会来承接,离开社会资源,我们将无法生存。因此,对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应该回馈社会,有所贡献,尽一份责任。因此,有人这样定义志愿者:尤指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不为物质报酬,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许多事情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特别是作为共和国未来建设者的青年的主动参与。奉献自我,服务社会,主动承担起一些社会责任和义务,这是祖国发展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2008年5月15日,燕赵都市报:在四川灾区,如果多一些稍具医护知识的志愿者,在专业医护人员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就不用总动员宝贵的军队资源去做抬担架之类的事情。如果多一些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志愿者,就会大大减轻政府负担。在突如其来的危机面前,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一个公共组织的力量总显得不足,它无法单独满足应对危机的所有需求。因此,我们更需要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志愿者,在紧急状态下及时补充到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汪学静是南京市白下区洪武路街道办事处2006年录用的公务员,她说:“我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志愿者。现在青年志愿服务者多是在校大学生,其实,志愿者同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并不矛盾。公务员也是社会公民,也有自己的闲暇时间,特别是新考录的青年公务员,应该抽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因为,我们更应该带头弘扬时代精神,践行社会责任。同时在服务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了解民情民意,积累工作经验。”
10.全国人大代表郑杰表示,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志愿者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服务力量,志愿者组织和机制是社会组织架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目前已经有20多个省(市)制订了有关志愿服务的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参差不齐,不够规范,全国的志愿服务还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法规。志愿者活动不仅需要道德规范,也需要法治规范,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志愿服务法》,来优化志愿服务支持环境、统一组织形式、协调经费来源、规范表彰奖励、明确法律责任、确定补偿赔偿标准等,规定志愿者、被服务单位和志愿者组织三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及纠纷解决机制。
发达国家的志愿服务制度大都比较完善,都通过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支持和规范并举的方式,推动志愿者活动的社会组织化,如美国有非政府组织的减免税制度,日本有《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也有完善的义务制度。同时也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回报措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志愿者后顾之忧,促进其自觉行动,如日本政府给志愿者一定的生活津贴、医疗费、保险费等,美国、新加坡等都有针对志愿者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韩国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被计入学分。捷克2002年制定的《志愿服务法(修正案)》则规定,如果长期志愿服务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超过20小时,则为志愿者支付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
三、申论要求
1.材料讲湖北青年金元认为,青年志愿者活动就是学雷锋活动。请你结合给定材料分析青年志愿者活动与学雷锋活动的主要联系与区别。(2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400字左右。
2.根据给定材料,概括我国青年志愿者的重点服务项目及这些项目的基本特征。(20分)
要求:要点明确,简明扼要,语言流畅,250字左右。
3.根据给定材料,请就如何推进我国志愿者服务常态简述自己的建议。(20分)要求:观点明确,简明扼要,语言流畅,250字以内。
4.围绕“从青年志愿者活动思考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这一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40分)
要求:(1)紧扣主题,论点明确,联系实际;(2)论述深刻,论据恰当,说服力强;(3)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其中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垄断行为的存在严重干扰了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1995年至2005年,全国共查处垄断案件6548件。国家工商总局公平交易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从查处的限制竞争案件的行为来看,经营者滥用市场优势地位、通过垄断协议限制竞争以及行政性垄断限制竞争是市场垄断的主要表现形式。2.在金融领域,国有银行资产总额占据了整个银行业资产的90%以上,加上国有控股银行和实际上具有国家和所谓集体所有制背景银行的市场份额,银行业基本上是国有制一统天下,民间银行只能处于地下经营状态;在保险业方面,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就分别占到了全国财险市场份额的70%和寿险市场份额的50%,如果加上其他国有和国有控股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国有保险业基本垄断了全国保险市场;在资本市场方面,A股市场的80%左右为国有控股企业,1991年至2007年6月,国有上市公司融资总额超过了1万亿元。在电力行业,垄断资产规模达到了惊人的3万多亿元,占到了全国国有资产存量的1/6,2006年整个电力行业的销售收入达到了20808亿元,其中,超级垄断企业国电公司就以资产近1.9万亿元占据了整个电力行业总资产60%以上的比重。2001年12月,寡头垄断的通信业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近年来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均以2000亿元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其总资产已经近2万亿元。在石化行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总资产1.2万亿元占据了整个石化行业总资产的近50%。烟草行业则真正演变成了一个厂商完全垄断的局面,全国烟草行业5000亿资产正在收入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囊中。铁路的垄断情况与烟草相似,1万多亿元的资产实际上统摄于政企合一的铁道部管理。根据财政部统计,1999年我国全部国有资产总量为90964.2亿元,其中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为66748.4亿元;而据国务院国资委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5月末,我国国有重点企业资产总额已经突破16万亿,达到160748.1亿元。这意味着不包括国有金融业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在7年零5个月时间内增长了近10万亿元,且这种增长还是在国有企业数量从1998年的23.8万户减少到2004年的13.6万户的情况下发生的,同时还没有统计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非重点国有企业资产。据估算,在近年的新增国有资产中,垄断企业占据了75%以上的份额。如果考虑这一时期国有金融资产的增长,垄断行业集聚资源的速度更是令人咋舌:据《中国金融年鉴》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2000年总资产为65208.6亿元,而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12月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22.5万亿元,7年增长了16万亿元。
在垄断行业资源迅速集聚的同时,民间经济却因资源匮缺而在举步维艰中求发展。据统计,占GDP增长贡献率2/3和吸纳80%新增就业的民营企业仅能获得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总额的15%左右,而国有商业银行投向中小型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还不到全国贷款总额的1%;与此同时,作为金融资源最主要来源的城乡居民储蓄却有92%以上归入了国有银行账户。由于金融资源畸形配置,民营经济不得不转而求助于地下融资。据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通过对全国20个省份的地下金融状况进行的实地抽样调查和测算,2003年全国地下金融信贷的绝对规模在7400亿元至8300亿元之间。因为贷款困难,中小型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抑制。国家工商局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个体户总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3160万户,但是仅比1998年增长了1.28%,远远低于1991-1998年的年均增长率11.3%;从2000年开始,个体户的数量出现了绝对下降,到2004年,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缩水”810万户。
3.国家发改委公布《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报告(2006)》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近3年一直保持在3.2倍左右。1990年至2000年的10年间,最高10%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10%收入组收入比从3.2倍上升到4.6倍,扩大了44%;2000年至2005年的5、年间,最高10%的收入组与最低10%收入组收入比从4.6上升到9.2倍,扩大了一倍,收入差距呈加速扩大趋势。而采用社会学调查方法,并根据恩格尔系数和其他一些消费特征进行初步推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5倍,目前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为31倍,而不是统计显示的9.2倍。城乡合计,全国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约为55倍,而不是按统计数据推算的21倍。统计分析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和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是垄断行业收入严重高企问题。譬如,2005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共有职工833万人,不到全国城镇职工人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估算达1.07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出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部分约为9200亿元,其职工平均收入是全国职工平均收入的14.06倍。如果除去垄断行业的高收入,我国城乡居民之间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将大大缩小。
4.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末,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4977万人。据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分析,如果按照人均年收入低于882元(仅相当于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水平的1/3)的现行贫困标准,目前还有8517万人口也属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世界上公认的人均1天1美元以下的贫困标准,目前还有2.1亿贫困人口。这种情况实际上也可以进行如此概括:13亿人口中有1亿人属于被边缘化的极贫弱势群体,他们直接面临的是生存挣扎问题;有1.1亿人基本不拥有财富,仅仅只有糊口能力;有4亿人口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并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购买力。8亿多农民除了2亿多享受到了现代化进程的恩惠之外,6亿多农民仍然没有进入社会利益博弈格局之内,他们构成了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
5.中国移动公司只要对1.2亿部移动电话每月收取不需任何成本的5元来电显示费,1年就可获得72亿元的额外利润,公司20万职工每年人均可得到36000元收入,这个数字相当于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倍,也就是说农村居民需要12年才能获得移动公司职工从移动电话来电显示费中所获得的好处。如此无须任何劳动成本的收入在任何竞争领域都是不可想象的。
6.从美国往中国打长途,目前是每分钟1.5美分,即通话1小时为0.9美元,不足人民币8元,而从中国往美国打电话为1分钟8元人民币,通过17911转拨为3元,还要外加市话费,这就是说,中国电话价格是美国电话价格的60多倍;2006年10月,美国的超级无铅汽油价格相当于4.86元人民币,而同期北京市场上同类汽油的销售价格为5.42元人民币,且美国汽油零售价格的30%上缴燃油税,如果扣除燃油税,则价格比中国低40%以上;我国的石油资源税每吨才30元人民币,而美国是每吨130美元,是我们的几十倍。7.据胡鞍钢估算,在1990年代后半期,国有垄断行业租金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1300-2020亿元,占GDP的1.7%-2.7%,其中电力业为560-1120亿元,约占GDP的0.75%-1.5%,交通运输邮电业740-900亿元,约占GDP的1.0%-1.2%,邮电通讯业215-325亿元,约占GDP的0.29%-0.43%,民航业75-100亿元,约占GDP的0.1%-0.13%,医疗机构回扣75亿-100亿元,约占GDP的0.1%-0.13%;据胡鞍钢计算,1998年到2001年一些垄断行业的非法收费(包括电力、电信、医药行业和其他各类违法收费)达到530亿元;据央行研究局2003年调查,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付费已成为一项“潜规则”,它是企业在每笔贷款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付费和为维持与金融机构“良好借贷关系”的费用合计,其相当于贷款额的9%;若以2006年全国金融机构贷款22万亿元计,同时考虑大型企业有利的贷款条件而按4.5%推算,这项额外付费给全国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带来的灰色收入高达1万亿元,这个数额还未计算由此造成的不良贷款损失。
8.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调研报告计算,家庭如果要对一个子女实施良好教育,0至16岁的抚养总成本需要25万元,17岁以后到大学毕业的家庭支出需要23万元,合计高达48万元。显然,这样高昂的教育成本只能使大多数中低收入群体停留在低层次教育阶段,社会的高等级职位只能向高收入的垄断阶层开放。9.我国高等教育所实行的面向所有社会成员的“一卡式收费”即所有学校对所有学生收取同一标准学费的制度看起来貌似公平,实际上它已经成为了中低收入群体向高收入垄断群体输送教育成本的管道。因为在目前高等教育经费主要由学生承担的情况下,所有学校对所有学生收取同一标准学费的制度,实际上意味着仅占全社会人口5%和大学生总数30%的少数高收入垄断群体,享受了占全社会人口95%和大学生总数70%的多数中低收入群体所集资(高昂的学费)办起来的高等教育。这种情况不仅使富人以低廉的成本完成了高等教育,更为不道德的是,它使穷人再一次成为垄断的秘密掠夺对象,并使社会日益走向教育贫困化。据调查,目前垄断群体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普及化,而中低收入群体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则不足3%,且大多数是在地方性的低质量大学就读。
10.据调查,城乡教育机会的差距全国平均在3倍以上,中西部则达到4-5倍;城镇教育机会差距全国平均在2倍以上。在城镇,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已经成为了垄断高收入群体与一般中低收入群体教育机会差距的分水岭;由于大量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重点中学,所以,上重点中学无疑就是一个人未来跻身于社会上流成员的代名词;但是,仅重点中学1万元到5万元甚至10万元的择校费一项就足以使中低收入群体望而却步。除了教育经费下降给各社会群体带来教育机会差距之外,各地区间的教育经费差距也使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机会减少。据《200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甘肃省中小学当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状况是,初中119.88元、小学77.98元,而同期北京的数字分别为1356.36和984.52元,两者相差10倍多。这种情况必然使广大的不发达地区的中低收入群体只能接受低质量的有限教育。
11.据国家人事部调查统计,2005年不同性质单位接收毕业生占接收总数的比例分别为:党政机关占2.9%,事业单位占17.2%,公有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占21.6%,非公有单位(私营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占58.3%;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接收比例与2003年和2004年同期相比逐年下降,而非国有单位接收毕业生比例较2004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增加,提高了6个百分点。据江苏省200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数据,2005年江苏省非师范类毕业生共有22.2万人,60%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12%在事业单位就业,11%在国有企业就业,10%升学出国,2%进入了国家机关。据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国家机关占3.0%,科研及事业单位占5.9%,国有企业占15.8%,非公有制单位占60%。
12.在公有产权的占有上,垄断行业群体人均占有国有资产的现状是:电力行业100万元,通信行业220万元,石化行业104万元,烟草行业100万元,铁路行业90万元,金融业1143万元;即使是人数众多的国有事业单位,其人均占有国有资产也达到了10万元以上。而其他社会群体不但没有占有或很少占有实际为单位所有的国有资产,而且其占有的私人财产权与垄断群体所占有的国有资产比较起来也是相当的不对称。据估算,大中型民营企业人均占有资产总额不过4.8万元,中小型民营企业人均占有资产总额不过区区0.9万元。除此之外,还有大量本来应该属于私人占有的发展权利被垄断行业所侵蚀。譬如,近年来,我国有超过5000万亩的土地被征用,造成了5000万的失地农民,农民因此损失的发展权利达到3万亿元,其中有至少2万亿元流向了垄断群体。
13.据公安部门统计,1994-2004年,全国非法群体性事件从1万起快速上升到7.4万起,年均增长22.2%;参与人数从73万人次上升到376万人次,年均增长17.8%。社会不满行为的激增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改革现行产权发展权利分配模式已经成为了社会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
14.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近日下发的强化成本监审的通知明确要求,抓紧制定各垄断行业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明确定位成本构成、审核标准和方法。成本监审是指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价格过程中在调查、测算、审核经营者成本基础上核定定价成本的行为。定价成本是指全国或一定范围内经营者生产经营同种商品或者提供同种服务的社会平均合理费用支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凡列入成本监审目录的商品和服务,未经成本监审的,不得制定或调整价格。需要举行价格听证的,必须进行成本监审,成本监审报告应提前印发听证代表。
15.虽然国内目前已有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招标投标法、电信条列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中有一些防止和制止垄断行为的规定,但已经适应不了市场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全国人大委员会6月24日开始首次审议反垄断法草案,标志反垄断法开始进入立法程序。
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说,目前各种垄断协议直接危害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而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竞争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需要反垄断法明确予以制止。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中国对全球经济影响力的提高,国际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在有的地区、有的行业中,垄断的苗头也已开始显现,迫切需要引导和规范,避免产生严重限制甚至排除竞争的后果。需要通过建立并实施较为完善的反垄断法律制度给市场经营者以公开、透明并可预期的行为准则。
6月24日审议的草案共八章五十六条,主要规定了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控制经营者集中三大制度以及禁止滥用行政权利排除、限制竞争、反垄断机构、法律责任等内容。本草案已经在国务院第一百三十九次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
三、申论要求:
(一)请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概述准确,语言简练,条理清楚,表达流畅。字数在100—200字范围内。(20分)
(二)请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字数在300字以内。(30分)
【2023年陕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推荐阅读:
2018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11-03
2024年北京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卷12-01
2024年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10-26
202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12-03
2023年云南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资料07-24
2018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A卷)09-26
202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大全(省级及以上)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