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监管工作年度计划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合同监管工作年度计划(精选10篇)

合同监管工作年度计划 篇1

今年合同监管工作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打造亮点的要求,积极主动作为,以服务企业发展,贴近民生诉求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目标,以合同职能延伸到基层工商所为抓手,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提高合同行政

监管水平。重点开展以下6项工作:

一、加大合同行政监管力度

(一)深入开展整治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专项行动。按照“查处违法与提供指导服务相结合、事前防控与事后处理相结合”的原则,以监督管理、行政指导、行政执法为抓手,重点针对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中介服务、装饰装修、物业管理、汽车销售及维修、运输、旅游、餐饮、健身等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的行业中的合同格式条款,严肃查处经营者利用格式条款“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排除消费者权利”等三类违法行为。

一是对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汽车销售及维修、旅游、美容美发、餐饮、健身等重点行业实施重点监管。每个分局结合辖区实际,对消费者反映强烈和多次利用合同格式条款侵害消费者利益的单位,要重点监管,依法打击,并将查处结果向社会公示,扩大社会影响力,达到查处一个震慑一片的效果。

二是要强化点评机制。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的契机,针对消费者投诉热点、媒体关注重点、消费服务领域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适时组织开展合同格式条款的点评,向社会发布警示,督促企业自律,发动群众关注并参与对不平等格式条款合同的监督,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今年,中心城区分局在媒体上点评、发布警示不少于少2件,开发区分局和新城区分局在媒体上点评、发布警示不少于1件。

三是加强格式合同条款备案管理。主要是摸清辖区使用7大类格式合同企业的底数;定期、不定期检查格式条款合同备案情况,规范备案行为,防范其违法使用合同。今年,将合同格式条款备案纳入市场巡查内容,重点督促工商所审查备案辖区旅游服务合同和物业管理合同,两类合同备案率要实现100%。

(二)加强合同案件的查办和指导。全市工商系统应将合同案件的查办作为合同监管的着力点,工商所要纠正合同案件案值小、取证难而不愿意办的错误思想,树立通过查办合同案件达到锻炼队伍、提高合同监管水平和树立执法权威的目的。将合同办案纳入绩效目标考核,每个分局要增加合同案件数量,每个工商所应该办理一起合同违法案件。与公平交易分局组织开展全市“十大合同违法案件”评选,报送国家工商总局。分局合同管理部门应加强合同指导,解决基层合同监管中的具体困难。今年,中心城区分局查处合同违法案件不少于10件,新城区分局和开发区分局查处合同违法案件不少于5件。

(三)依法开展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工作。各分局要以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为重点,积极开展合同争议行政调解工作。以12315指挥中心转办系统为平台,及时受理、调处消费者合同行政争议,注重区分合同违法行为与合同争议民事行为,及时妥善化解合同纠纷,做到依法、公平、合理,工作程序规范,切实保护合同争议双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加大合同示范文本的检查和推广力度

(一)认真开展合同示范文本使用情况的检查。检查合同示范文本使用情况是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各分局要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针对贴近民生、群众投诉数量较大的行业领域,选择

一、两个近两年出台的示范文本,对其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重点了解示范文本的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和经营者、消费者对示范文本的建议,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市局。另外,各分局要结合武汉市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重点检查旅游合同格式条款备案情况。

(二)积极推行合同示范文本。各分局要按时按量完成省局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目标任务。要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推广使用《武汉市公墓使用合同》、《武汉市家政服务合同》、《武汉市汽车货物运输合同》、《武汉市教育培训服务合同》等示范文本,今年工作重点在于推广使用《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合同》和《湖北省国内旅游合同》。

(三)出台新合同示范文本。在已有合同示范文本草稿的基础上,相关分局要加快进度,认真研究修改,及时组织专家认证,广泛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行业协会意见,拟订正式文本。市局将统筹安排,今年新推1-2件示范合同文本。

三、开展“守重企业”认定活动

“守合同重信用”认定活动是工商部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多年来形成的品牌。今年,将结合实际制定“守合同重信用”认定标准,推进认定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分局要按照严格标准、规范程序、保证质量、回访监督到位要求,促进企业信用建设,营造“守信为荣,失信为耻”的氛围;同时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坚决予以摘牌。

四、大力开展合同帮农工作

新城区分局按照合同帮农“关键在规范合同签约,重点在提高合同履约,核心在促进农民增收”的要求,认真落实好“四个一批”即引导一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行一批涉农合同示范文本、办理一批涉农动产抵押登记、指导签订一批农超对接合同活动的工作内容,新城区分局应结合实际树立一个工作典型;要通过宣传引导农民增强

守合同意识,指导监督经营者规范签约行为,大力推行涉农合同示范文本,提高合同签约率,减少合同违约率;鼓励并指导涉农企业参加“守重”活动,提高涉农企业的信用水平,丰富合同帮农活动内容。

五、规范动产抵押和拍卖监管,加大服务企业发展力度

深入学习贯彻《物权法》、《拍卖法》、《担保法》和《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努力为企业融资提供优质服务。今年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努力推进动产抵押登记由登记确权向登记公示转变,登记管理向登记服务转变。二是确保动产抵押登记程序合法、规范,准确率达到100%。三是强化登记信息管理,完善登记信息查询渠道,为社会查询登记信息提供便利。登记档案合格率达到100%。四是加强拍卖监督管理工作,规范拍卖活动的事前、事后备案管理,严格审查拍卖标的权属的真实性、合法性,坚决查处拍卖中的违法行为。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服务水平

队伍素质高低决定监管服务质量。各分局要选调业务强的人员充实到管理部门,确保合同监管到位。结合开展合同职能到基层工商所活动(即工商所能够调解合同争议、会监管合同格式条款、会推广合同示范文本、会查办合同违法案件)的要求,今年将会同干校组织合同骨干培训,提高干部业务能力和监管服务水平。

合同监管工作年度计划 篇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作为安监总局科技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荐工作。2016年10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印发了《关于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全生产项目申报工作的函》,明确了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全生产项目申报工作的相关安排。

一、项目申报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单位,均可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向科技部提交项目申报书进行申报,指南以外的研究项目和未经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或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的项目不予受理。

二、评审推荐

有意愿申报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安全生产项目的单位可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行业主管部门或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科技主管部门申请推荐,需要通过总局推荐的单位,请自行到科技部网站下载申报指南,并于11月7日前将纸质预申报书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将会同有关司局组织专家评审遴选后向科技部推荐。

三、批准立项及项目管理

科技部收到推荐项目后,将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形式审查和专家咨询审议,提出立项项目报科技部批准。项目的日常管理由科技部认定的专业机构负责。

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及监管 篇3

摘要:有限风险再保险作为一种新型风险管理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特有的业务特点,如何对其监管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定义及特征的探讨,着重研究如何以判定有限风险再保险的合同性质为核心来实现对其的监管,并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对我国有限风险再保险监管提出了具体监管建议,主要包括建立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性质的判断标准、建立差异化的会计处理原则、加强信息披露及修订相关会计准则、信息披露规范及公司治理相关政策法规等,以更好地支持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的监管。

关键词: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监管

近些年,有限风险再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工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时,由于出现了一些与有限风险再保险相关的负面事件,也引起了一些质疑,鉴于此,本文拟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的特征、监管的核心问题予以分析研究。并提出监管建议。

一、有限风险再保险的定义

所谓有限风险再保险(Finite Risk Reinsurance),主要是强调“有限风险”转移而非传统风险转移的一种再保险安排。由于有限风险再保险产品具有多样性,很难给有限风险再保险下一个精确的定义,所以。截止目前。各国及主要国际保险监管机构对这种产品的名称及内容尚无统一的定义。

彭雪梅(2002)认为“财务再保险是指保险人与再保险人约定,保险人支付再保险费给再保险人,再保险人为保险人提供财务融通。并对于保险人因风险所致损失,负担赔偿责任的行为”;郭金龙、曹顺明(2006)认为“有限风险再保险是以有限保费支出为代价获得有限风险转移的一类再保险安排”;我国台湾地区(2002)认为财务再保险是“指保险人交付再保险费于再保险人,再保险人提供财务融通,并对于保险人所承担显著危险所致之损失。负担赔偿责任之契约”。

通过对上述定义的研究,笔者认为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的定义中应包含对合同目的的强调,因为虽然有限风险再保险与传统再保险形态类似,但它们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有限风险再保险不仅仅单纯为了风险转移,而更加注重发挥财务融通作用;另外。这种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转移的保险风险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再保险人从事该类合同的损失也是比较小的。本文试对有限风险再保险做如下定义:有限风险再保险是一种将有限的风险转移给再保险人,强调财务融通的特性而非传统风险移转的再保险安排。

“财务再保险”(Financial Rreinsurance)是一个经常与“有限风险再保险”一起出现的名词。学者间对于这两个概念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有学者将之统称为“财务再保险”,也有将之统称为“有限风险再保险”,还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名词分别表示不同的再保险产品。我国保险市场及研究中对这两个名词的运用也还没有统一意见。财务再保险一词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一般以改善签约者财务表现为主要目的而订立,合同实质内容并未包含。或仅包含极少部分保险风险转移的再保险合同。1992年12月15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第113号公告《短期和长期再保险合同会计和报告准则》(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For Reinsurance of Short-Duration and Long-Duration Contract)(以下简称FAS 113)后,早期的“财务再保险”一词因为有逃避税赋和并无保险风险转移的弊端而被改称为“有限风险再保险”,仅在人寿保险业仍延用“财务再保险”一词。鉴于此,本文采取财务再保险与有限风险再保险为同一概念的观点,将这类再保险产品统称为有限风险再保险。

二、有限风险再保险的不当运用要求加强监管

作为一种新型的风险管理工具,有限风险再保险可以使得分出公司支付的再保险保费降低,再保险人承担的风险减小,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减轻巨灾等低频率但后果严重的事件对分出公司的影响,平滑利润。缓解资本需求的压力。但近年来,也发生了一些有限风险再保险不当运用的事件。如HIH、Indeoendent及AIG等大型保险公司不当运用有限风险再保险等。从这些事例看。对有限风险再保险的不当运用,最主要的就是将没有转移风险或者转移的风险不够充足、而不能成为再保险合同的有限风险再保险当作再保险合同进行会计处理,享受作为再保险合同处理的会计益处。根据相关判断标准。一项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不属于再保险合同而是其他金融工具比如说是贷款合同,但却将之作为一个再保险合同进行会计处理时就会使得公司账面虚增利润。只有符合判断标准的有限风险再保险才能作为再保险合同进行会计处理,才能在会计上享有相关利益。若保险人安排再保险合同的目的不正当,仅是为了利用再保险的财务功能来隐匿其财务损失,借助再保险合同来扭曲其实际财务表现。就将误导消费者及监管者。

有限风险再保险的不当运用已经引起了监管机构的关注。加强有限风险再保险监管。有利于保障保单持有人利益。有利于促进保险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具体来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有限风险再保险的偿付能力监管有利于保护保单持有人、保险人、再保险人的利益。近些年,出现了一些因为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会计处理不当而影响到直保公司和保单持有人利益的案例。因此,加强对再保险偿付能力的监管可以较好地保护原保险公司。进而保护保单持有人等相关方面利益。

其次,对有限风险再保险的偿付能力监管能增加市场透明度。有限风险再保险监管规则的确立和实施,会提高再保险市场和再保险行业的透明度,有利于维护市场纪律和市场行为准则,也有利于制造激励因素使公司自己主动维持特定标准。

另外,对有限风险再保险的偿付能力监管也能够提高市场效率,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三、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监管:国际经验

各国对有限风险再保险的监管方法并不完全相同,美、英及欧盟等国家会计准则或会计处理原则在有限风险再保险监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新加坡及我国台湾地区则是专门制定了针对有限风险再保险的法规,明确规范有关办理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的各项要件。通过分析研究这些国际监管规则。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对有限风险再保险的偿付能力监管主要集中在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性质的判断方面。下面,我们在首先详细分析美国监管规则的基础上,对其他国家监管规定与美国规则的异同点再作进一步分析探讨。

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合同性质的判断就是判断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是否属于再保险合同。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合同性质的判断决定了该业务的资产、负债及损益确认的形式。美国监管规则给出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属性的判断标准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重大保险风险的转移,标准二是再保险人要很可能承担重大的损失,同时满足这

两个标准的再保险合同才被认定为偿付能力监管下的再保险合同。其中,标准一的含义包括两层。一是要求再保险合同转移的是保险风险,二是转移的保险风险必须是重大的。在美国监管规则中保险风险包括承保风险和时间风险。承保风险是指从保费、佣金、赔付成本和理赔费用中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的最终金额的不确定性,时间风险是指这些现金流收支时间的不确定性,既承担承保风险又承担时间风险的再保险合同才被认为满足了转移重大保险风险的标准。而对于转移的保险风险是否为重大的判断,要求企业进行重大风险测试。美国监管规则指出。如果某个再保险人支付金额或支付时间发生重大改变的可能性很小,就可以认为这个再保险人没有承担重大保险风险。标准二要求分出企业应该根据合理的可能结果,以分出和分人企业之间所有现金流量现值为基础进行评估以确定再保险人是否很可能承担重大的损失。

与美国监管规则相比,其他国家监管规定有一定不同。

首先,各国在判断再保险业务是否属于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时,均强调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中必须有显著保险风险的转移及再保险人应该有遭受显著损失的合理可能,被认定为再保险合同的有限风险再保险适用再保险会计原则。

其次,各国在“标准一”的含义方面略有不同。即在明确什么风险构成保险风险的组成成分方面略有不同。美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强调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中须同时具有时间及承保风险转移,而英国仅要求只须有时间或承保风险之一的风险转移就足以说明其风险移转。可以被看成是再保险合同,若该合同中仅转移时间风险而未转移保险风险的话,仍可被认为是再保险合同。英国保险监管者认为。要决定保险人是否有显著风险的转移,必须考虑保险人是否承担合理可能的损失,如果再保险人承担部分原保险人未来的理赔损失的话,则单独的时间风险就可构成再保险合同。因此在判断是否为再保险合同时,只要判断保险人是否有时间风险或保险风险的移转即可。

第三,各国对“标准二”即损失是否显著的判断也不完全相同。除我国台湾地区曾经在其2003年颁布的《保险业办理财务再保险业务处理要点》中明确为“第二点所称显著危险,系指保险人所移转之危险,发生损失机率大于10%,其应收受再保险人款项现值与应交付再保险人款项现值之比率绝对值大于10%”(通常称为10/10规则)外,其他各国均未在规定中明确合同判断的数量标准。而台湾保险机关也于2004年经过斟酌,修改了这条内容,不再用10/10规则作为核准财务再保合同的唯一标准。修改后的要点要求只要各保险公司的精算师证明这张财务再保合同中,再保险公司承担有一定的损失风险,而不是一张贷款合同,原则上就将持放行态度。以此让保险公司多一条充实资本的途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众多国家均未在监管规定中制定明确的数量标准来判断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美国的实务中虽然以10/10规则作为显著风险转移测试较为常见,但并未将10/10规则明载于官方监管规定中:英国虽然了解10/10规则原理与作法,但并不赞同以其作为检验显著风险移转的标准:我国台湾虽然曾制定了明确的数量标准,但在一年后也予以修改。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10/10规则测试的结果受假设前提(如利率)及风险模型的模拟预估影响很大,容易受精算人员操作的影响,从而减低其可信度。

二是明确的10%标准对巨灾及一些寿险产品不太适用,例如巨灾事故的发生几率通常在1/100以下,在几率为1/10时其损失甚为低微,无法通过10/10规则的测试,但考虑巨灾一旦发生后将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较一般保险风险更需要再保险的保护。若以其未通过10/10规则而不能认列为再保险,则不十分合理。所以。英国不依赖10/10规则,而是先探求业务的动机。倘若安排动机非真正风险转移,而是旨在改进财务报告。则不属于再保险合同。

四、对我国有限风险再保险监管的建议

笔者从有限风险再保险的运用、不当运用的防范及风险转移判断标准等方面对加强我国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监管提出以下建议。

1、有限风险再保险的适当运用。随着金融市场的自由化与国际化,新兴风险转移工具的应用范围日渐扩大,由于有限风险再保险具有风险管理、风险分散或平滑损益等功能,已被保险人作为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保险公司特别是财险公司经常面对无法准确预估损失大小及损失发生时点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损失变动幅度较大的保险,如巨灾风险,其对保险公司的损益的影响很大,但却时常存在买不到再保险或负担不起再保险费的问题。有限风险再保险有助于减少保险公司的这些困扰,对保险公司特别是财险公司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能加强信息揭露。防范其不当运用,有限再保险的运用对于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将很有益处。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应该采取认可的态度,允许保险人订立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同时,加强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的保险监管。

2、有限风险再保险不当运用的防范。加强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不当运用的防范,避免通过不当运用有限风险再保险,粉饰财务报告,使保险公司丧失偿付能力的情况发生。防范有限风险再保险的不当运用,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判断有限风险再保险是否属于再保险合同时。首先要观察保险人订立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的目的是否正直。如果签订该合同的目的不是单纯为转移保险风险,监管者就应该加强对这类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的关注。

(2)如果订立合同的目的无可置疑。则按如下思路对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予以监管:首先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的合同性质予以判断,然后对被认定为再保险合同的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的资产、负债及损益予以及时确认。对于不被认可为再保险合同的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的资产、负债及损益递延确认。

(3)建立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性质的判断标准。参考美国等国家的经验,建立我国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的判断标准:

①再保人须承担重大的保险风险;②再保人应有合理可能遭受重大损失。即要求再保险人于合同中就被再保险的部分须承担重大保险风险及再保险人因此交易而遭受重大损失的机率是合理的,否则就不能视之为再保险合同。

判断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是否满足以上标准应考虑所有与之相关联的保险合同。

(4)建立差异化的会计处理原则。建立不同类型有限风险再保险的会计处理原则,既要涵盖属于再保险合同的有限风险再保险,也要涵盖属于其他合同例如存款合同的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同时。应由保险人在编制报表时说明,若前后会计处理原则有变动时,应同时披露并予以说明。如果在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中,既有保险风险转移部分,也有未转移保险风险部分。应拆分进行会计处理。

(5)监管者应加强对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的信息披露要求。这些披露要求应包括有限风险再保险交易的目的、合同主要内容、预期收益及相关重要数据。同时。保险公司管理层应在年度报告中做未从事非风险转移目的的有限风险再保险业务的声明。

(6)在有限风险再保险监管的过程中重视保险公司精算师的职业判断,将职业判断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7)加强保险公司内外部稽核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

3、有限风险再保险监管的相关支持。有限风险再保险发展至今,为满足保险人的需求。再保险人致力产品的创新。加上监管环境的不断改进。有限风险再保险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成为保险业全面风险管理的有力工具。随着有限风险再保险与财务工程的结合日趋紧密,相关再保险产品将不断推陈出新,保险监管部门未来面对再保险监管的挑战将更大,因此,建议除制定有限风险再保险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外,还应修订相关会计准则、信息揭露规范及加强公司治理,并且与国际监管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信息交流与合作,以应对国际再保险市场的迅速变化。

有限风险再保险是一种不断创新的金融产品,这种产品带来有关争议的关键是某些保险公司怀着不良动机不当运用了有限风险再保险合同。因此,通过监管使有限风险再保险这种新型风险管理工具能够在我国保险市场上有效地发挥出其真正的积极作用,对我国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是监管的真正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陈继尧.再保险理论与实务.台湾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2.郭金龙,曹顺明.有限风险与再保险监管的国际趋势及启示.保险研究,2006,(4).

3.林伯勋.财务再保险/限额再保险报告.台北: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2005.

4.罗世瑞.再保险监管问题研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5.卓俊雄.人寿财务再保险监理趋势与修正建议.http://www.limi.org.tw,[Z].2007-04-13.

年度食品监管工作计划 篇4

学校食堂设备设施、卫生、食品及饮用水

二、检查内容

1、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围绕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安全,按照《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和《金沙县特殊教育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及县教育局相关要求,主要检查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环境卫生、设备设施、原料采购、食品储存、加工制作、食品添加剂使用、餐用具清洗消毒、留样管理等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学校饮用水卫生:学校切实解决学生在校饮水问题,提供开水或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对自备水源、供水设施及管道的防护和管理,落实清洗消毒措施。自备水源应经县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三、检查安排

学校食堂安全领导检查小组不定时对学校食堂进行抽查,每月至少一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学校食堂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专项检查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食堂自律与强化监管有机结合,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将宣传教育贯穿始终、完善制度贯穿始终、落实责任贯穿始终、检查指导贯穿始终,确保整治取得实效。

(二)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检查效果。学校各块负责人要密切配合,要根据县教育局相关要求,努力开展食堂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建设。在全县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学校食堂,充分发挥示范食堂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不断提高我校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使我校食堂从采购、加工、个人卫生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三)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学校领导要加强对食堂食品安全培训,认真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督促学校切实落实餐饮服务第一责任人责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不留盲点、不留死角。

(四)加强食堂检查督导,严查违法行为。学校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将学校食堂作为食品安全事故防控的重点,采取措施,排查隐患,积极指导学校不断完善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提高防控水平及应对能力。严厉查处食堂违法违规行为;对性质恶劣、后果严重的案件,要加大处罚力度;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认真开展全面排查。

监管工作计划 篇5

1、按省、市非煤矿山监管指导意见,制定本县年度非煤矿山监管方案。

2、按照开展非煤矿山安全监督检查的工作要求,做好日常检查、复查和整改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发出整改指令书,监督整改。对非煤矿山每家企业做到每季度监督检查一次。

3、因重点项目建设、道路建设等需要,对临时给予开采的碎石场,做到每两个月检查一次,发现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的,及时停业整改。

4、全面开展非煤矿山单位普查、分类登记建档,做到一矿一档案。

5、协助省、市安监局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办证和延期换证工作。

6、对已取得采矿许可证、而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擅自开采的违法行为,及时移交执法大队查处。

7、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指导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三同时”制度,协助市安监局做好项目的审查、验收工作。

8、深入开展非煤矿山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重大隐患督办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长效化。

9、督促完善非煤矿山企业开展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

10、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11、参与对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严格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处理,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12、对全县工业企业(建筑行业、商贸、运输和危化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等企业不属于工矿股安全监管范围)的安全监管,采用以主管部门日常监管为主,县安监局工矿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指导,抽查指导面每年不少于20家。

二、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方面

1、按省、市危险化学品监管指导意见,制定本县危险化学品监管方案。

2、按照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检查的工作要求,做好日常检查、复查和整改记录。发现问题,要及时发出整改指令书,监督整改。对生产企业,要做到每季度监督检查一次,经营(甲证)企业每半年监督检查一次;经营(乙证)企业由乡镇安监站监督检查。

3、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使用单位普查、分类登记建档,做到一单位一档案。

4、协助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经营(甲、乙证)行政许可的审查工作。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指导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三同时”制度,协助做好项目的审查、验收工作。

5、对发现非法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的行为,及时移交执法大队查处。

6、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工作,督促指导企业落实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

7、深入开展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和重大隐患督办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推进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化、长效化。

8、督促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9、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

合同监管工作年度计划 篇6

一、年纪检监察工作的总体要求

年纪检监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上级纪委和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反腐倡廉建设,紧紧围绕“一高两进”三步走战略目标,以加快推进具有 特色的惩防体系建设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建设为贯穿,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肃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解决涉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作风建设,为推动我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年纪检监察工作要点

1、围绕转型升级目标,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尤其是政治纪律,加强对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2、突出制度建设重点,强化治本抓源,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制定《 镇 年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点》。认真落实《 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 工作计划》,实行惩防体系建设项目化管理,明确项目内容、预期目标、方法步骤、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过程管理。

3、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明确党风廉政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责任分工,开展领导干部诺廉活动,全面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各部门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4、深化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 廉政文化宣传、“廉政读书日”、“廉政文艺节目巡演”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拓展廉政宣传教育渠道,充分依托“ 大讲堂”、“幸福乡村讲习所”、“市民讲坛”、“村官论坛”等平台,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建立新发展的党员、新提任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培训制度。

5、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若干准则》。学习贯彻中央颁布的准则及其他相关规定,严肃处理违反准则的行为,保证准则及相关规定的贯彻落实。

6、强化监督制约。严格执行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使用“三重一大”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探索建立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落实并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继续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村级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查。积极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工作。

7、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收受干股等问题。严禁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或借机敛财。严禁用公款或接受与其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和个人邀请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查处和整治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便利为本人或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等问题。加强对规范公务员津补贴执行情况的检查,严禁违反规定发放津补贴,彻底清理“小金库”。

8、继续深化作风建设,着力提升机关效能。继续坚持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定期下访和定期接访等制度,坚持完善民情沟通日、民主恳谈、民主听证等制度。坚决制止“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严肃追究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行为。加强对党员干部日常表现的监督。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认真开展“落实年、推进年”活动,继续深化“两提高、两降低”等活动。完善企情“ ”直通车服务平台。推进农村社区 民生服务站和推广“ ”民情零报告等制度建设。

9、强化纠风治乱工作,致力保障民生,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社会保障、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等工作的治理。加大企业治乱减负工作力度。加强对涉农资金、扶贫救灾救济专项资金和政府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管,加大对村级大额资金的实时监控。

10、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严肃查办贪污贿赂、以权谋私的案件,严肃查办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办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人事纪律的案件。完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剖析和通报制度。做好对受党纪政纪处分人员回访考察评议工作。

11、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完善实名举报优先处理反馈制度,严格执行信访举报公开办理“双向承诺”制度,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网络舆情收集和处置以及举报人、证人保护制度。

12、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创建,开展“评星晋级”活动,明确量化指标、考核标准和考评程序。

13、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规范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健全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等制度,坚持完善村集体资产拍卖、转让、租赁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招标工作。

14、加强村级民主监督管理。深入实施《 市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进一步规范村监委运作。规范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对招待费使用、外出学习考察、包车、开支程序进行规定。全面推行重大村务党员“首议制”。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村干部述职评议制。

15、推进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通过集中办班、视频讲座、专家授课、案例启发、互动联学等形式,对纪检监察干部开展多层面、高质量的培训。注重开展业务内容、业务流程、业务技能的学习教育,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工作专业化水平。

合同监管工作年度计划 篇7

随着全国数字电视的不断普及,广电网络企业的经济合同亦随之明显增多。但由于对经济合同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原因,许多广电网络企业在针对日益增多的经济合同时,虽制定了相应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和模式,但往往是流于形式,财务监管更是无从谈起。在目前的企业管理实务中,许多广电网络企业的财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签定、履行与结算过程缺乏监管,事后被动地接受职能部门或相关经办人传来的结算单据,依据自己对结算单据的理解进行核算,甚至没有真实经济合同的备案资料。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财务数据失真、财务核算滞后,从而使出具的财务报表与真实的经济业务脱节。

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应从改变财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介入途径入手,改变以往财务部门对经济合同的事后监管这种管理模式,转而对经济合同签定的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管,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财政部等五部委于2008年5月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了较全面的规范。依据该规范,结合合同管理一般流程图,针对经济合同的签定应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财务监管:

一、事前准备阶段的财务监管

(一)由于广电网络企业在正常的经济业务中需签定购销合同、工程合同、落地费合同、付费节目订购合同以及光纤租赁合同等,而且相关合同职责分属于不同部门,这样就容易导致合同管理上的混乱。建议广电网络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在职能部门审核合同文本与正式签定之间再增加一道流程(合同会签之前)-合同编号,对经济合同统一进行归口管理,归口部门为财务部门,财务部门由专职人员担任合同管理员。在经济合同签定前由合同管理员先对合同进行编号,建立台账,签定完毕后,合同管理员再根据合同编号做好签收制度。这样便可以将合同管理与财务监管有机结合在一起。

(二)对于重要或金额较大的经济合同,财务部门财务监管的主要环节应在合同会签环节,财务负责人通过合同会签应了解合同主要条款、合同标的物、合同金额与合同付款方式等,当会签合同由于存在财务上的漏洞或与企业整体财务战略不一致时,财务负责人有权要求职能部门修改相关合同条款或停止合同的签定。

(三)广电网络企业中的一般经济合同多集中在框价协议下零星器材的采购以及小额的收入类合同等。考虑到经济合同管理的效率因素,财务监管环节应在合同保管环节,在合同签定完毕后,由合同管理员对合同主要条款进行财务监管。如对合同主要条款的规范性给出建议,对源于不同合同的相同标的物的前后单价进行比较,如果存在差异需找出原因。

二、事中履行阶段的财务监管

(一)财务部门应严密关注签定后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合同管理员可借助于专业的合同管理软件,对经济合同正常履行阶段进行管理。

1.结合付款经济合同的相关付款方式条款,合同管理员应分别制定不同的付款进度安排,并做好付款提醒工作,严格控制提前付款或其他未按合同约定方式付款的情况的发生。付清各自进度安排款项后,登记合同付款结算细节,这样便于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清晰地了解在将来一定期间内将要付款的金额,早做资金安排,对平衡企业现金流量起到积极作用。

2.对于收入类的经济合同同样需要制定不同的收款进度安排。在合同规定的到期前,合同管理员应提醒经办人在规定的期间内尽早催收相关款项,并登记合同收款结算细节,从而能够对合同收入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管。

3.广电网络企业的工程合同一般是开口合同,先签定协议书,待工程完工后再结算。对于较重要或较大的工程合同,合同管理员通过与经办人沟通可跟踪整个合同过程,在合同完成前的规定期间内预测合同进展情况,并适当预测当期的合同收款或付款,并与实际收付款情况进行比较,如果二者差异较大,需找出原因。

4.经济合同管理中发票管理同样也是财务监管的重要一环。合同管理员可根据实际到票或开票情况登记发票对应号码和金额,与合同实际执行情况作比较,避免相关往来款的长期挂账。

(二)在变更、转让或终止合同的情况下,合同管理员也应及时关注相关涉及财务条款的变化。

三、事后管理阶段的财务监管

合同履行完毕以后,合同管理员对合同进行汇总总结,按不同项目归结关联合同,做好收付款汇总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合同监管工作年度计划 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紧紧围绕开通镇安全生产工作总体部署,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打击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作为今年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的主要内容,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监察主体责任,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机制,增强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和权威性,切实发挥执法检查工作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促进开通镇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力促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直接监管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力争降低或减少一般事故,控制较大以上事故,积极完成年度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三、执法检查范围

突出抓好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三大重点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执法检查,充分履行开通镇安监站综合监管和协调职能,积极配合并敦促各村、社区、单位开展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安全执法检查。计划全年集中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检查分别不少于4次,镇安监站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不少于2次。

四、执法检查内容

(一)组织对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查包括以下内容:

1、高危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申领情况;

2、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是否健全并得到落实;

3、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是否依法设置(或者依法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并有效履行职责;

4、是否按照有关规定提取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存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情况;

5、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取证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情况;

6、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三同时”规定的落实情况;

7、是否使用国家禁用的工艺、设备;

8、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9、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和监控情况;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情况;

10、安全设备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和正常运转情况;

11、作业票证执行情况;

12、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按照规定佩戴和使用情况;

13、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

14、危险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情况;

15、对有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管理情况;

16、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的情况;

17、按照有关规定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的情况;

18、劳动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情况,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是否完善、落实是否到位,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情况,职业病危害申报及告知情况;

19、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20、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条件。

(二)镇安监站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工作重点是针对各村、社区、单位履行安全生产属地监管和行业监管责任情况以及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整治情况等。

五、执法检查措施

(一)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镇监管站要严格按照安全

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镇政府关于安监站主要职责规定要求,切实履行安全监管执法责任,积极实施执法计划,严格程序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做到监管与服务并重,不枉不纵。

(二)坚持实事求是,完善执法检查内容。镇安监站要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监管执法人员分别提出相应的工作要求,制定具体的年度执法检查工作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既要充分发挥监管执法人员的积极性、有所作为,又要量力而行、避免脱离实际。

(三)坚持统筹兼顾,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镇监管站要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督查,加大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执法检查力度,查找安全隐患,查处违法行为。要根据行政执法权限、人力资源、技术装备等实际情况,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开展集中执法检查的同时,要充分结合春节前后、“两会”期间、“五一”、高温汛期、“十一”和恶劣天气等重点时段,切实加强日常监管,力促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促进开通镇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

(四)坚持安全宣教,注重执法基础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开通镇的安全文化建设,在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的同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多形式的送安全文化到基层活动,大力宣传“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倡导和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帮助指导各村、社区、单位有效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要切实加强安全监管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高监管执法效能,积极推进委托重点乡镇实施简易程序执法,进一

步提升安全监管执法基层和基础工作。

(五)坚持绩效考核,严格岗位目标管理。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和“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扎实开展好年度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工作。镇监管站要加强执法检查档案管理,建立执法检查管理台帐,对执法工作实行台帐管理,按照“一案一卷、一企一档”的要求,建立健全执法检查档案管理制度。为严格落实镇监管站执法检查工作责任,已将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工作纳入年度机关目标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年终实行绩效考核,严格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对造成执法错案的相关责任人,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其责任。

开通镇人民政府

合同监管工作年度计划 篇9

通过从中心相关其他部门等多种途径,核查单位,弄清底数;做出执法计划,然后深入单位,调查情况。

二、加大相关部门沟通

与协商国资委配合,对其管辖企业,没有建制的要尽快建制,特别是对多年停缴公积金的纺织、机械企业有条件的要尽快恢复缴存公积金,确有困难的要视其企业经济状况,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缴存比例,拿出缓缴、补缴计划,量力而行,逐步恢复缴存。

与市技术监督部门联系,协商在单位办理组织机构代码时,要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缴存登记做记录。

与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建立良好关系,在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年检时,以公积金制度缴存登记情况为审核标准之一。

与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联合下文,制定企业贷款时必须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规定。

与矿务局联系,督促其为下属所有单位1万多名职工建立公积金制度。

与市监察局联合下文,对县(市、区)所有单位进行一次住房公积金的建制、缴存、归集管理执法监察、督促单位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补缴公积金。

与市审计局协商,联合执法,以弥补我中心无检查权、审计权不足等问题,提高执法效果。

与人民法院做好协调沟通,配合管理中心做好强制性缴存公积金工作。

三、拓展渠道,扩大宣传

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站、深入单位、走向街头等媒体(介)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大力宣传住房公积金法律法规和政策。通过宣传,使广大职工群众和单位领导,对住房公积金的理解,认识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意义,提高单位和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采取投诉电话、网络、信函、现场接待等多种途径受理投诉举报,确保职工的维权诉讼渠道畅通;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公开曝光、限期改正、行政处罚、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一系列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执法手段,使我中心行政执法工作全面、深入地开展起来。

四、完善组织,健全制度

建议管理中心成立行政执法领导小组,挑选懂政策熟悉法律的同志组成执法队伍,由管理中心依法制定职责,明确执法责任、范围、程序和执法标准,指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形成自上而下整体联动、全面推进的格局。

建立健全执法制度,促进行政执法工作制度化,以确保行政执法顺利实施,要把执法的重点放在抓制度、抓规范运作上。着力建立健全执法制度体系,要使权限法定化,职责清晰化、程序合法化、行为规范化。使每项执法工作都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每个执法人员都清楚自己的执法责任。进一步规范程序,完善执法文书格式。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考核,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供制度保障。

合同监管工作年度计划 篇10

通常从日本进口食品监控指导计划中可以了解该国对进口食品的监控方向、监控内容、监控检查措施、处罚措施、监控重点对象产品等信息。该计划不仅明确了日本食品管理机构采取的监控方针,而且对出口国食品卫生管理部门应履行的管理职责,进出口商、生产商、消费者等相关业者应履行的职责等做出了明确建议。只有在了解该监控检查指导计划的基础上,才会系统掌握输日食品应遵循的规则。对于出口国政府来说,则意味着需要按照该监控检查计划的要求,管理本国的输日食品。换言之,该计划也是出口国制定出口食品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据。

日本对进口食品的管理未雨绸缪,先从出口前的监控入手,目的在于防止违反食品卫生法的食品进入日本。

1 未雨绸缪,强调进口食品的事前监控指导

进口食品时,日本首先要求进口商去相关检疫所了解进口食品的基本知识,包括进口商必须知道的进口食品的报关以及检验检疫程序、日本的检验检疫制度、进口食品的卫生要求、标准、提供卫生证明书等以及日本食品卫生法对进口食品的相关规定以及进口商应履行的义务等。只有了解并掌握了上述基本知识,才具备进口食品的基本条件,这是日本对进口商的基本要求。

日本政府通过举办讲习会和说明会等,向进口相关业者讲解日本进口食品的程序、标准体系和卫生要求。要求进口业者必须了解和掌握进口食品的基本程序和卫生要求等。

日本要求进口商必须掌握生产商的有关信息,将指导进口商确认进口食品的安全性,确认食品中是否含有禁用农药等。尤其要确认第一次向日本出口食品的生产商生产的食品,如:先前有同样的食品发生了违反事例等,需要和检疫所进行协商。

2 突出引导进口商实施自主检查

日本按照食品卫生法,要求进口商进口食品时,需要按照日本食品卫生法的要求和进口食品自主检查的基本要求事项,必须掌握生产商及其产品的准确信息,按照《药事法》的规定,对进口食品的成分规格、添加剂等的使用定期进行确认,防止进口食品违反食品成分和添加剂标准。

日本要求并指导进口商在进口前对产品实施自主检查,该检查结果将被检疫所视为确认检查结果的参考依据。根据进口商进口前对相关食品的安全性进行确认的结果,如:发现违法现象,为遵守法律,将指导进口商采取整改对策,在未取得改进前要求暂停进口。

如:通过整改可以符合食品卫生法要求,则要求用书面材料予以确认。根据必要,将指导并检查该食品是否符合标准。

日本要求进口商对要求的检查项目,如:成分规格、添加剂的使用状况进行定期的自主检查,如:持续进口,要参考该进口食品的进口频度和同一种食品的违规信息等情况进行自主检查。

日本要求进口商按照监控检查计划中附件2的要求,掌握进口食品的出口国、产品名称等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必要指导。对于加工食品,则要求按照“进口加工食品自主管理指针”,要求进口商考虑出口国制定的食品卫生相关规定,实施状况,生产商的卫生管理水平。要求确认出口国家从原材料、生产、加工、保存、运输等各阶段所采取的监控管理措施,实施对食品从源头到餐桌的自主管理。

对于进口食品,日本要求彻底指导进口商确认出口国不得违法生产对日出口的食品,对原材料的使用、添加剂的使用、生产方法、检测数据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等情况必须进行确认。日本厚生省为了方便进口商检测原材料,正在研究开发相关检测方法。

要求进口商填写正确无误的进口申请信息,这些信息来自生产商的最新信息。特别是持续出口时,要求进口商确认原材料和生产方式没有变化,申报单上填写的自主检查数据和出口申报的货物必须保持一致。如果政府要求其纠正生产标准,实施强化检查或实施禁止销售措施,日本厚生省将向进口商提供相关信息。

日本要求进口商保存进口食品的相关记录。日本要求进口商经常确认、记录并保存进口食品的流通状况,例如:该食品的进口和销售的情况。指导其在发生违反食品卫生法的情况时,迅速将相关记录提供给都、道、府、县等相关部门,以便于检查和溯源,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对策。

对于进口商、通关业者、保税以及仓库业者,为提高其食品卫生法的知识,日本政府将举办说明会,要求相关团体和业者积极派遣负责人员参加。此举致力于帮助业者学习和掌握食品卫生知识标识要求,确保进口食品安全。说明会措施的效果在日本非常普遍和被广泛认同。

对如何按照要求进行正确标识,必要时日本政府管理部门会敦促相关业者事前赴当地都、道、府、县的相关部门进行咨询,了解掌握必要信息和标识要求。

3 严格执行检验检疫及处罚的相关制度

据日本厚生省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平均每年进口食品的申报件数为176万件,进口重量为3,155万吨。日本本国食品供给率只占其进口食品总量的4成。换言之,其6成的食品供应需要进口。随着进口数量的增多,日本政府通过增加监控人员,增加检测设备,扩大检测项目等手段,应对繁重的监控任务。

日本按照食品卫生法第28条的规定,对多种多样的食品实施监控检查。监控检查抽查率为10%,先允许货物入境,检测费用由政府承担。但第一次发现违规,监控检查频度将被提高至30%,实施强化监控检查。日本按照食品卫生法第26条的规定,对违反食品卫生法概率较高的食品实施命令检查,批批检测,费用由业者承担。通常监控检查频度被提高至30%后继续发现违反事例,就要进入命令检查程序。日本在制定进口食品年度监控检查计划时会将命令检查对象产品和检测项目等进行列表,有助于相关部门和业者了解查询。

日本对在出口国或日本发生健康损害或者担心可能发生健康损害的来自同一个出口国或者同一个生产商或加工者的同一个进口食品,会立即将其列为命令检查对象产品。

日本对来自同一出口国或同一个生产商或加工者的同一个产品,经监控检查发生多次违规,并结合考察该国的法规和卫生管理体制以及遵守法律的履历等的情况,将其全部或部分列为命令检查对象。

为了促进出口国家推进适当的卫生对策,对于个别问题日本通过与出口国家进行磋商或进行调查以及考察出口国家实施的卫生对策等加以解决。如发生BSE问题,日本就会赴当地调查。

2009年11月,日本同意并签署中日韩强化食品安全合作的协议。对于与日本食品安全合作密切的国家,日本提出食品安全合作倡议,将通过与之签署食品安全合作备忘录加强食品安全合作。如2009年10月,日本首相提出“中日食品安全合作倡议”,并在2010年5月,两国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签署了有关合作备忘录,内容包括就食品安全展开定期磋商,制定行动计划,相互提供信息以及约定在发生问题时的调查机制等。

日本通常按照上一年度的监控检查结果以及对出口国家的卫生管理体系的调查情况等因素,修订检测项目。为了贯彻“肯定列表制度”,日本会扩大检测项目,要求出口国家严格推进从种植到生产加工阶段的卫生管理对策。有必要时日本会赴当地确认残留农药管理状况。对于由于出口国家农药残留管理不彻底或农药使用规定发生变化而导致发生检查对象以外的农药残留的问题时,也为了检验出口国家农药残留管理状况,日本通常会强化监控检查。将监控检查范围扩展至器具、容器包装以及玩具领域,根据法律第18条的规定,对有关标准进行修改,要求业者实施自主检查或扩大监控检查的项目。

对于BSE问题,日本则要求进口商或相关出口国家强化自主管理,收集出口国家对日出口管理对策和卫生对策信息,继续对相关国家对日出口项目的遵守情况进行检查。

日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推进出口国家实施自主管理,收集出口国实施的卫生对策等的有关信息,防患于未然。

对进口食品除实施监控检查外,对于特定国或者特定区域或者特定者生产的进口食品,为防止发生食品卫生的危害,按照食品卫生法第8条或者第11条,将实施全面禁止进口措施。通常指重大疫区,BSE疫区等。对于多次违反食品卫生法的业者也可能采取禁止进口措施,通常其违规率超过检查件数的5%时,日本会研究是否采取禁止进口措施。实施该措施时,厚生劳动大臣需要征求药事、食品卫生审议会的意见。

对于多次发生违反事例的进口业者,基于使其整改的目的,根据法律第55条第2项的规定将命令其停止营业。

为了推进出口国家实施适当的卫生对策,日本通常向进口商提供信息或向外国驻日使馆提供信息。同时通过举行两国间双边磋商或赴当地考察或提供技术合作等形式推进食品安全合作和技术合作。例如:提供技术援助,接收研修人员,派专家举办说明会,提供检测方法等。

如发现进口食品违反食品卫生法,日本会采取废弃处理措施,在厚劳省网址公布违反信息,指导进口商查明原因并要求采取相应对策。

日本对进口食品实施监控检查,经抽查无问题先允许货物入境。发生问题时厚劳省、检疫所和都、道、府、县密切合作,指导迅速采取回收或废弃措施等。

4 非常苛刻的解除处罚措施条件

4.1 解除强化监控检查

通常从实施强化监控检查的那一天开始算起,一年内60件以上没有发生同样的违反事例可以回到通常的监控检查程序。

4.2 解除命令检查

日本要求,解除命令检查的条件是出口国家要查明违规原因,采取新的管理措施、规定以及农药监控措施,经两国双边磋商、赴当地考察、通过进口检查确认其有效性时可解除命令检查,返回通常的监控检查程序。

解除的应该是农药残留命令检查对象食品,在2年内没有违反事例,或1年内没有违反事例,且实施检查件数在300件以上。可临时解除命令检查。但日本进口食品年度监控检查计划中根据统计学原理,仍然设定又一个临时解除期(日本并未交待临时解除的期限是多长时间)。在这一临时解除命令检查期间,日本仍对该临时解除命令检查的产品执行强化监控检查(30%),如发现违规立即又被启动命令检查。这就意味着临时解除并不意味着完全解除,在临时解除期间一不小心就又被启动命令检查程序。

上一篇:生日祝福语给朋友下一篇:狼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