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栖动物爬行刚教案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两栖动物爬行刚教案(共7篇)

两栖动物爬行刚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常见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明确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3.通过学习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两栖动物

1、常见的两栖动物都有哪些?

2、阅读P25-26页,及观察P25页图,找到青蛙各部分结构的功能?

青蛙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前端有一对,是进出肺的通道。口中有,没有牙齿。有一对眼睛,眼睛后方有一对,可以感知。体内有肺与有关,皮肤内有丰富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4、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药用:生态保护:

加大保护力度,禁止对它们滥捕乱杀

二、爬行动物

1、常见的爬行动物有哪些?

2、爬行动物适应陆生生活的原因

蜥蜴身体分为、、、四部分。头后面有,可灵活转动;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四肢能迅速爬行。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4、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食用:药用:生态保护:

危害:

三、随堂检测

1、下列动物中是两栖动物的是()

A、蟾蜍B、海龟C、鳄鱼D、企鹅

2、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鰓;肺和皮肤B、肺;皮肤和肺

C、鰓;皮肤D、鰓;气管

3、与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结构是()

A、鰓B、后肢C、尾巴D、肺

4、青蛙前肢和后肢的主要作用分别是()

A、前肢游泳,后肢支撑身体

B、前肢游泳,后肢跳跃

C、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游泳

D、前肢支撑身体,后肢跳跃

5、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A、爬行B、吸收营养

C、辅助呼吸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6、判断:

(1)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3)蛇没有四肢,但它属于爬行动物。()

7、知识拓展

最大的爬行动物和最小的爬行动物 篇2

世界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是咸水鳄鱼,分布在南亚、北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和菲律宾。成年鳄鱼长达

4.26-4.88米,重量达408-522公斤。

1957年在澳大利亚诺曼阿发现一条长为8.64米、重达1996公斤的鳄鱼。显然是爬行动物中的庞然大物。

最小的爬行动物是一种小壁虎,只能在加勒比海、英国维尔京戈群岛上找到。1964年8月10日到16日发现了15条,其中最大的三条从吻尖到肛门长达1.8厘米,尾巴差不多和身体一样长。

另一种壁虎可能还要小些,唯一发现的一条是几乎成熟的雌性,从吻尖到肛头长仅1.7厘米,尾巴也同样很长。这只最小的壁虎是1966年3月15日在海地岛的马塞夫拉霍特西边的一株树的根部发现的。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学设计 篇3

魏县第四中学 任艳华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尝试通过归纳总结出爬行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准备

教学幻灯片(PPT或Keynote)、相关教学视频、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出示:图片,问学生你见过这种动物吗?。

蜥蜴

通常,会有一部分学生对此表示迷惑,并认为鳄也是两栖动物。

引导对“特征”的关注,引出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新课教学

(一)两栖动物

1两栖动物让学生观察青蛙图片,总结体色草绿色

体表有黏液

呼吸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前肢短小,可以支撑,后肢发达可以游泳

头部有感觉器官,2两栖动物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3两栖动物与人的关系,青蛙捕捉害虫。

爬行动物

?①蜥蜴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头后有颈,使它的头可以灵活地转动,便于在陆地上寻找食物和发现敌害

②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跃,但能贴地面迅速爬行。

③表面覆盖有角质的细鳞,可以保护身体并能减少体内水

分的蒸发

(4)蜥蜴的肺发达,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

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要。

(5)蜥蜴的生殖为:体内受精,卵生。受精卵内含有较多的养料和水分,卵外还有坚韧的卵壳保护,使卵能在陆地完成孵化。因此,蜥蜴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2.爬行动物的特征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让学生齐读,3.与人类的关系

出示图片及视频,请学生谈感受,鼓励学生提出视频或图片中未呈现的爬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蛇毒能治病

(2)鳖入药,(3)龟可以食用

……

两栖动物爬行刚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节为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是脊椎动物中的古老动物,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是生物进化链条上承上启下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样的教材编排体现了“先有两栖动物,再有爬行动物”的进化思想,体现了生物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自然进化规律。关于两栖动物,教材主要以青蛙为代表动物进行学习;关于爬行动物,教材则以蜥蜴为代表动物进行的学习。教学目标:

八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青蛙和蜥蜴的形态结构,概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尝试观察、实验、资料分析等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通过对两栖动物及爬行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青蛙的观察实验。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解释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二、说教法

基于上面对教材的分析,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本节课在教法上,主要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教和学的方法综合起来,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求获得最佳效果,方法的使用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思维教学代替单纯的记忆教学。

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探索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有效的学法指导应当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并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所以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自我检测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探索出“新”的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比较注重条理清晰、结构紧凑。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交流、沟通和互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我把本节课设置为三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趣味认知,层层深入;课堂小结,反思回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用《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回忆青蛙的发育过程,为下面学生对两位动物概念的理解做铺垫。

2、趣味认知,层层深入

结合幻灯片,展示青蛙的发育历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青蛙的发育历程。然后教师抛出问题:青蛙是怎样适应这样的生活的,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文字和幻灯片中给出的图片,从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上做以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获取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短暂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可以和组内的其他成员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彼此合作,归纳总结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对学生的质疑及时指导,并对学生的优秀表现及时评价和肯定,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后,在幻灯片中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一些其他的两栖动物,如大鲵、蟾蜍和蝾螈等,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扩宽学生的视野。这是关于两栖动物的学习。

用一个问题:“壁虎、鳄鱼和乌龟、蛇是两栖动物吗?”完成到爬行动物的过渡。这样不仅使课堂结构紧凑,同时也会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区别是什么。要进行区别,首先就要明确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由于爬行动物的代表动物是蜥蜴,不易在课上直接对实物进行观察,只能结合教材文字和图片进行学习。所以这部分知识的获得,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材中的文字阅读,在此之前我会给出相应的问题,如:蜥蜴的身体结构怎样,卵外坚韧的卵壳有什么作用,这对蜥蜴的繁殖有什么意义,爬行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有哪些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小组展示自己的答案,总结出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在深入了解了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后,再对二者进行区别就不难了,学生们很容易就能做到,这样不仅保持了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热情。

最后,通过阅读教材P28的图文资料,了解爬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说板书 课后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

(2)有的两栖动物终生生活在水中。

(√)

(3)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2.请将下列与青蛙、蜥蜴有关的叙述分别用线连起来。

3.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蜥蜴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答: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较大,内部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4.蛇没有四肢,但它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

答:蛇虽然四肢退化,但身体表面覆有鳞片,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符合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所以蛇是爬行动物。

5.“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古诗对青蛙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了生动的描述。为什么现在许多稻田里听不到蛙声了呢?

两栖动物爬行刚教案 篇5

1、蝌蚪生活在水中,有尾,用呼吸,发育成青蛙以后,尾和都消失了,生出四肢和,可以在上生活。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可感知声波,头部前端有一对,是呼吸时气体的通道,青蛙的短小,后肢发达。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4、蜥蜴的头部后面有,短小,干燥,表面覆盖着角质的。

5、蜥蜴只靠呼吸,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的依赖。

6、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常见的爬行动物有。(举出四种)

7、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7、下列都属于两栖动物的一组是()

A.乌龟、青蛙、鳄鱼B.大鲵、乌龟、青蛙

C.蟾蜍、大鲵、蝾螈D.蟾蜍、乌龟、大鲵

8、与蝌蚪相比,只有成蛙才具有的结构是()

A.鳃B.后肢C.尾巴D.肺

9、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鳃、肺和皮肤B.肺、皮肤和鳃

C.鳃、皮肤D.鳃、气管

10、有一类动物的体表覆盖着鳞片,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它属于()

A.鱼类B.爬行动物C.鸟类D.哺乳动物

11、蜥蜴为陆地爬行动物,其受精方式和胚胎发育方式为()

A.体外受精、卵生B.体外受精、胎生

C.体内受精、卵生D.体内受精、胎生

12、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比两栖动物高等的主要特点是()

A.用肺呼吸B.能在陆地上爬行

C.体表被毛D.体内受精

13、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

A.昆虫纲B.爬行纲动物C.蛛形纲 D.两栖动物

14、蜥蜴的呼吸特点是()

A.完全用肺呼吸B.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爬行刚教案 篇6

6月上旬和8月下旬两次对位于鄱阳湖主湖南部的江西南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表明:南矶山自然保护区现已记录31种两栖爬行动物,隶属2纲4目13科.其中两栖纲1目5科11种;爬行纲3目8科20种.其动物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势,占总物种数的67.65%.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属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赣北(鄱阳湖)平原省,此次调查发现的斑腿泛树蛙和舟山眼镜蛇为该动物地理省的新分布记录.最后对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资源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和管理建议.

作 者:杨道德 熊建利 YANG Dao-de XIONG Jian-li 作者单位:杨道德,YANG Dao-de(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长沙,410004)

熊建利,XIONG Jian-li(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所,长沙,410004;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两栖动物爬行刚教案 篇7

第二课

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容。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

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板书设计:

奇妙的爬行

课后反思:

上一篇:关于复习考试的手抄报下一篇:张籍《秋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