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设计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实践教学设计(精选8篇)

实践教学设计 篇1

一、实践项目情况(50字,简要说明实践项目的名称,参与实践的班级、人数):

二、教学实施方式:

三、教学地点: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200字左右):

五、教学安排与教学过程:

六、完成情况:

七、教学成绩评定方式及结果分析:

八、教学设施情况(200字以内,说明教学设施的配备情况、是否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等):

九、改进建议:

实践教学设计 篇2

2012年末,北京市门头沟区开展“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该项目的子项目之一是“直接思维训练”,其内容为针对师生进行以思维方法为内容的直接训练,使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思考方法,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提升思维品质,为各学科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在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逐渐展开各学科基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探究性教学。教师需要按照相应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准备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反馈引导方案,推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现其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增长(如图1)。

有效的课堂教学来自于师生双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应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合理的问题设计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思考,并在思考过程中逐渐实现知识建构。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并非被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设计,当课堂模式真正突出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时,学习者需要与之相对应的认知能力。这意味着无论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都要有必要的认知能力作为基础。教师需要对认知规律、思维方法有足够的认识,才有可能促进其教学设计水平的发展和提升。而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使探究式的教学发挥其应有的效率。

语文教学设计的步骤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三个环节进行准备(如图2)。第一个环节是教学目标的设计,这个环节需要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三方面内容。通过这些基础分析,制定适宜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第二个环节是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是问题设计,即找到可以推动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关键问题,通过问题探究,带动学生实现学习目标。第三个环节是教师对以问题探究为导向的生成性课堂做出必要预设,以面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做到适时反馈,恰当引导。

语文学科不同于数、理学科,因其综合性,使得知识性教学内容与能力性教学内容相混淆。这造成了教师在语文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容易偏重于考虑陈述性知识,往往过多关注识记层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对理解、分析、综合、评价、鉴赏、探究等能力因素的针对性思考。在“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生学习力”项目中,特别强调教师关注课程中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要求,结合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配合教材文本特征与学生当前的认知基础,制定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发展、提升学科素养的教学目标。

随着实践研究逐渐深入发展,教师和学生共同意识到教与学的一个关键——问题设计与问题探究。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以自主探究为主要方式,教师的教学设计何尝不是一种探究?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与人文性决定了教材文本解读的多样性,而学情的差异也在或多或少地左右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师逐渐发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课堂的生成性反应都是动态的变量,按照这样的模式不能再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了,即使是班与班之间的学情差异,也可能会对教学目标设计产生影响。而找出适合学生的探究任务,是教学设计中的一大难点。为了设计出适宜有效的课堂活动任务,教师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设计、测试和改进。

当课堂教学的重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探究时,课堂教学将呈现出明显的生成性。学生在面对问题进行思考、探讨之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这个时候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反馈、点评和指引,这对教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为了能够面对课堂教学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对问题做出深入全面的预设,提前考虑到可能面对的种种情况,并根据预设改进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实例

《范进中举》是整个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一次教学实验。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正是按照上述的三环节,不断进行探究与尝试,直至设计出最终的教学方案。

《范进中举》节选自吴敬梓的著名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在京教版语文教材的第17册第四单元,这是一个小说单元。语文课标在第四学段(7~9年级)对小说并没有特别深入的要求,仅提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设计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和艺术细节,感受人物形象,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单元提示则要求把握情节和人物,将本课与前课《孔乙己》的人物特性及艺术描写特点进行对比。

结合本课的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基础,设计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小说的文学样式,了解本课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思维工具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理解本文主题,领悟文章内涵,获得启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

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教师经历了反复的思考、尝试和修正,逐渐找到了针对本校学生较为适宜的探究任务。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范进中举》取材于讽刺小说,而讽刺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使人发笑,本文更是笑中带泪,泪中含笑,因荒谬而使人发笑,因荒谬而令人垂泪,其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性亦因此表现得更为强烈和深刻。因此初步设计想让学生从“笑”入手,探究本文的“笑点”,进而发现“笑点”背后的荒谬,再由此认识到作品的批判性。

但是在对部分学生进行教学实验的过程中,发现研究“笑点”这个任务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学生缺乏对喜剧、悲剧的情节特点的足够认识,导致探究结果不能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收获,因此这个方案最终没有被采纳。

继而备课组尝试设计从范进中举的“疯”入手,让学生探究范进究竟该不该疯,这个“喜极而疯”的情节究竟合理还是不合理。结果在对部分学生进行测试之后,发现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缺乏足够的挑战性,学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完成分析任务。这意味着这个任务的难度又偏低了。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样的探究任务也不能最大化地推动学生的能力发展。因此对这个问题需要适度“升格”,增加一定的难度。最终,教学的核心问题定在了对情节设计可能性的探究上,即在分析吴敬梓设计范进疯了的情节基础上,设想如果自己是作者,可不可以设计出小说情节的其他可能性?也就是范进可不可以在“喜极而疯”之外有其他的选择?测试证明,这个问题是在一系列问题中,可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推动其能力发展的适宜问题。

最终,关于本课的整体教学结构确定为四个环节(如图3),前三个环节都放在了课前,第四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显然,第四环节“深入挖掘”将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所在。

各环节教学内容如下:课前准备——自主搜集整理背景信息,包括作者简介、本文相关背景知识、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情节梳理——课前小组任务,模仿章回小说标题概括每段大意,归纳文章结构;人物分析——从次要人物入手到主要人物,结合文本,逐级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深入挖掘——针对范进喜极而疯情节冲突焦点进行深入探究,更深层次地挖掘主题,理解写作手法。

课前,学生通过独立学习,搜集整理了课文的相关背景,了解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在当时那个时代的意义。按照章回体小说的方式,对课文的每一段进行归纳概括,并设计出一个小标题。然后对文中的主要人物做出初步分析。学生发现本文总体可以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范进中举之前,第二部分是范进中举之后。课文中的人物和情节在中举前后表现出极大的反差,而作为小说三项要素之一的环境描写,在本文中并不是刻画的重点所在。

课前任务要求学生根据自主研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衔接和铺垫,要求学生展示交流课前研究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所完成的思维导图,给出有针对性的反馈意见。

至此,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实现了对文章整体内容的初步认识,为进一步深入探究作品打下了基础。之后的教学活动由一组问题构成:(1)范进“喜极而疯”的情节是否合理,或者说范进究竟是该疯还是不该疯?(2)范进中举后的情节设计是否存在其他的可能?他是否可以不疯?如果情节发展不设计成“喜极而疯”,还可以设计成其他什么样子?(3)总结《范进中举》中主人公“喜极而疯”的情节设计意义所在。

这一组问题构成了第四个环节,也成为课堂教学的重心所在。教学展示的就是第四环节的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入挖掘文本内涵,针对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这一戏剧性冲突情节,深入探究范进的人物性格,思考讽刺小说中夸张手法的写作意义。在深入理解作品的同时体验理解、分析、评价作品的思考过程,实现对语文能力和素养发展的推动。

最终,第四环节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分为:导入、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教师总结、课后任务几个部分。在这一环节,重点通过借鉴三元分析与多种可能的方法,对“夸张”的意义和手段做一次探究,学生根据探究主题,进行了小组讨论(如图4)。教师根据各组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引导学生互相点评,并适时进行评价反馈。课后学生们阅读《儒林外史》另外的一个章节,运用课上学习的方法,梳理其主要情节,并对人物特点进行分析。

课堂教学实践效果与反思

从课堂教学实践效果来看,这个设计方案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留下了一套完整的自主学习框架。学生可以在课后针对类似文章再次尝试自主学习和探究,而学生也表现出较为强烈的意愿。

适宜的问题设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提取,在讨论范进是否应该疯的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结合课前研究,分析出中举前后,范进境遇与机会的反差,指出作品的前半部有意压抑范进的遭遇。对比中举之后隐含的社会地位、阶级层次、经济回报等多方面的巨大提升,揭示了范进中举“喜极而疯”的合理性。

学生最喜欢的一个环节是设想对作品情节发展的改动,因为这个环节为学生开放了一个想象空间,允许学生挑战名著。学生考虑到范进在“喜极而疯”这个情节之外还存在多种可能,如痴呆、昏厥、死去等。在简单交流之后最终汇总为两大类意见:一类意见是范进中举的喜极而疯是最好的情节设计;另一类意见则是范进中举之后也可以“喜极而亡”。

围绕这两种意见,两方学生针锋相对,探讨了小说批判性、讽刺性、深刻性等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有学生提出,从突出小说批判性的角度而言,完全可以让范进“喜极而亡”。类似的典型作品就是鲁迅的一些代表作,包括《祝福》《孔乙己》《阿Q正传》等,无一不是使人物命运面对生死的挑战而表现出作品深刻的批判性。所以,把范进“写死”可以表现出对封建科举制度更为深刻的批判性。而反对一方则提出了本文并非单纯的批判性作品,这是一部批判讽刺小说,如果过早地把人物“写死”,会失去前后对比的可能性,失去了讽刺的意味,反而会造成批判性的不足。

这个交流辩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探究任务自然生成的,因为其生成性,表现出生动的活力,也正是因为其活力,所以吸引了学生全身心的投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了小组合作,互相启迪,激发出多种见解,小组内生生交流也可以为所有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使用思维工具解决具体问题前,要求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搜集和整理。相关知识储备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相较于传统教学由老师介绍背景、老师整理总结这样的形式来说,学生自己参与的搜集、整理、解析过程会令其体验感更强,收获更多。

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气氛使师生对话更显平等。教师引领学生共同探究,自然生成各种问题并逐一解决,这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的最好办法。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发现,之前埋怨学生没有想法,没有创造性思维,其实大多是教师自己禁锢了思维,不敢尝试新的思考方式,不敢解放自己,把课堂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想、去问、去辩,久而久之也就禁锢了学生们的思维。

通过这次师生共同的探究体验,教师真实地感受到了课堂的魅力,它让学生感受到了快乐、自信,而且让学生收获了对文本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比另一个按传统教学方法授课的班级,他们对本文的印象和理解都不如实验班深刻)这个教学过程激起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下课之后,学生自发地将本文和之前学过的另一篇讽刺小说《孔乙己》进行了比较阅读,而且对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教师而言,这是“教学相长”的一次切实体验。与学生一起探究,学生的思维也刺激着教师的思维,敢于接受课堂即时生成的东西,教师感受到了课堂本该具有的开放性和活力。这是一次令人享受的课堂体验。

实践教学设计 篇3

一、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1.不断更新理念

笔者所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组织广大教师有针对性地研读相关高职教育文件和理论,听取专家报告,提高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增强实践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管理。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

(1)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做了明确、详细的规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的制度保证体系。

(2)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把实践教学纳入课程体系的各个模块,增设职业能力课、综合实践课等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50%以上。针对各专业核心课程,均编写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积极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审核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

(3)探索运用新模式、新方法,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集成化,使课堂学习融“教、学、做”为一体,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过程置于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的环境中,使技能实训在模拟仿真、实践操作训练、校内生产性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等环节中顺利完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进一步规范顶岗实习工作。制订《学生提前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方案》;整合原有表格,制作《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和《教师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记录本》;改革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学生顶岗实习单位鉴定、学生顶岗实习记录和学生实习报告三部分组成;积极推进成建制顶岗实习工作,目前已有投资与理财、应用电子、服装设计、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专业的学生成建制赴企业顶岗实习,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了学生顶岗实习计划。

(5)加大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投入,改善校内实践教学条件。笔者所在学院已初步建成符合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考核、综合实训、课程实训需要的15个校内实践基地,改善了校内实践教学条件。

(6)积极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专业建设长效机制。学院各专业结合实际,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同时,聘请了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共225人,担任实习指导老师;邀请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专业建设,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

(7)创新考核方式。鼓励教师改变一卷定分数的考核方法,强调形成性(过程)考核,考核的重点由知识向能力转变。

(8)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确定了实践教学检查工作制度,强化“计划管理、检查监督、总结评价”三个环节。

二、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管理

1.校内实践教学管理

(1)实行三级负责制。教务处、评估督导办协助主管院长对全院的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和教学督导,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开展教学质量监控;各系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与管理。

(2)校内实践基地管理采用分块管理模式,实训(验)室按系部设置,各系负责本系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接受教务处的监督和指导。

(3)制订了《校内实验实训室管理办法》,各专业实验实训室在此基础上,完善了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按要求完成了规章制度的上墙工作。同时,印制了《实训室使用记录》《实训室卫生检查记录》等11个规范实验实训室日常管理的表格文件。

(4)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明确教学各主要环节的要求。建立科学严格的教学评估督导体系,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可控。

2.校外实践教学管理

(1)在学院统一领导和指导下,由各系与企业相关部门共管,学院教务处统一协调。

(2)明确校外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纳入学院整体实践教学计划之中;制定教学大纲,并不断完善。

(3)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各专业派出实习指导老师,采取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实习,全面了解实习情况;建立院领导、教务处、各系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定期走访实习学生和企业的制度,不断总结经验,确保教学质量。

3.规范实践教学档案管理

实践教学档案包括实践教学文件档案、实习教学档案、实验实训教学档案、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档案、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档案及校企合作工作档案。笔者所在学院非常注重做好与实验实训活动有关的原始记录、数据和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期交流课

活动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前期研究活动的部分成果,使学生掌握汇报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各小组同学的汇报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对资料的归纳、梳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汇报交流活动中学会倾听和借鉴他人优点,敢于提出提出疑问及建议,提高学生的研究意识,同时培养团队精神及研究性学习习惯。活动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

1.视频资料。

2.ppt演示文稿。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准备相关的文字资料以及电子资料。

2.各组准备纸、笔。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我们的双眼享受着这姹紫嫣红的花朵,我们的耳朵静听花开的声音,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花的世界。

二、组内交流 教师指导

1、明确任务

师:在前期的活动中,我们都围绕自己组的子课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我看到各小组的“成长资料袋”里都装的满满的,我发现你们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理信息的能力,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我想大家一定很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来与大家分享吧,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个中期交流展示活动。

2、熟悉材料

师:上次课,我们已经制定了活动汇报方案,(观看幻灯片)。下面给大家5分钟,根据你们制定的汇报活动方案熟悉你们的汇报材料,一会儿各组依次介绍一下前一阶段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成果,快快行动吧!

(学生梳理资料,做好汇报准备,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在合理分工、语言表达、是否理解本组资料、怎样讲给大家听、这些方面是如何计划的。)

3、学会倾听

师:交流之前,请大家思考,在听同学汇报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师小结:倾听是一种尊重,倾听是一门艺术,这里有一个关于认真倾听的小窍门。(学生齐读“我会倾听”)

师:我想,大家现在一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哪个组愿意先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他们组汇报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一会儿你们还要当小老师,评一评他们组的汇报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好的修改建议,比比看,哪个小老师最棒!

三、小组交流 师生互评

1、花之最小组汇报交流

师:听了他们小组的汇报,你觉得他们有哪些好的地方值得你们组学习?哪里还存在不足,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哪位小老师先来说一说?(学生交流)

师:小组长,注意一定要把同学们给你们提出的宝贵建议认真地记录在《活动汇报方案表》建议栏。

2、花的文化组汇报交流。

(生自评互评。)

师:希望你们课后继续去搜集相关资料,重要的是做些深入性的研究。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3、花的栽培小组汇报交流。(生自评互评)

师:实践出真知,实践显才干。亲自到苗圃参观,亲自动手种花,体会个中的酸甜苦辣,收获自然就大。老师十分欣赏你们的做法!继续努力!

4、花的作用小组汇报交流。(生自评互评。)

师:品质源于生活,你们确实是个重品质的小组,你们的研究成果改变了老师的生活观,相信一定也可以改变更多人的生活观。加油!

三、总结经验 活动拓展

1,、填写《走进花的世界——活动汇报方案》

师:今天同学们都积极地提出来许多看法和宝贵建议,下面各小组认真填写别的同学给你们提出的建议,待会儿进行展示。

2、展示填写的“建议栏”

一个组交流,其他小组的表格用投影展示。

3、学生谈谈本次实践课的收获。

师:刚才每个组都向大家展示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相信他们的交流对你们一定有所启发。谁来说说通过本次的综合实践课你又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谈收获)

4、师总结本课,布置任务

实践课教学设计 篇5

测量物体的体积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圆柱的体积和容积的知识基础上,探索生活中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计算不规则物体体积,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3.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重点: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难点:理解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不规测物体的体积。

关键: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

1.将全班分成8各小组,每组确定一名组长,组织本组的实验。

2.每组准备一个长方体或圆柱体透明容器,水、尺子、记号、笔、天平、土豆、铁块、铜块、铝块等。3.实验记录单。教学预设:

一、情境导入

谈话:你们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谁愿意来给大家讲一讲。

导入:是啊,八石子放入瓶中,水面就升高了,聪明的乌鸦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喝到了水。瓶中放入石子,水面就升高了,说明什么呢?(石子占据了一定的空间)看来,每个物体都有它的体积,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测量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活动一:测量计算土豆的体积。

(1)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但生活中还有大量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它们的体积又该如何测量呢?

(2)提出问题:像这个土豆,你准备怎样测量它的体积呢?(学生自由发言说方案)(3)总结引领:是呀,我们可以先在圆柱形状的容器里放适量的水,测量出水面的高度;然后将土豆完全没入水中,测量出水面上升后的高度,最后通过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就可以得到土豆的体。

(4)小组活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些材料(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容器若干),现在就用你们想到的这种办法来测量土豆的体积,并填写表格。(表格略)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5)反馈交流

① 说一说土豆的体积是怎样算的,并讨论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② 提问:实际操作时,应注意什么?(一定要把土豆完全没人水中)2.活动二:测量计算铁快的体积。

(1)谈话:我们通过计算上升的水的体积知道了土豆的体积,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分别测量两块铁块的体积,并用天平称一称它们的质量,再填写下表(表格略)(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最好先称出质量,再测量体积)(3)反馈交流。

比一比: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

比较发现:桶一种材料,质量与体积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4)算一算:运用以上知识,称出第三快铁快的质量并计算出它的体积。① 小组合作,称出铁快的质量。② 独立算出它的体积。

③ 交流反馈:铁快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约是7.8 ∕Cm3,怎样理解这个比值?说一说你列式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1.谈话:金属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们知道吗?不同的材料,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出示下表略)2.组织活动

(1)借助这些比值,我们能不能计算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呢?

(2)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中选择一个物体,称出它的质量,计算它的体积。3.交流反馈。

四、全课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了什么新的收获?

五、课外作业 补充习题有关作业。课后反思:

面积的变化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52—53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并能利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水平。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设计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面积也发生了变化。接着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自主探索面积变化规律。当学生对变化的规律形成初步的感知后,引导学生把实验的对象扩展到正方形、三角形、圆,通过测量、计算、探索,验证此前初步感知的规律,由此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最后组织学生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在于应用,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步骤

一、探索长方形面积比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52页上的两个长方形。

指出: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师板书:长:3︰1 宽:3︰1

2、这两个长方形对应的长的比和宽的比都是3︰1,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3、想办法验证一下,看估计得对不对? 问:你是怎么验证的?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4、如果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4︰1,那么面积比是几比几呢? 在书上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的比。各自测量,写出比,然后交流。

学生估计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想办法验证

学生交流验证的方法 学生回答

二、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引导观察:估计一下,它们的对应边是按几比几的比放大的?

2、这几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引导学生猜测。

(2)引导观察: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揭示规律:把平面图形按n︰1的比放大后,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2︰1。

3、拓展讨论: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呢? 说明: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是:

缩小前的面积与缩小后的面积的比是1:n2用尺在书上的相关的图形中测量一下,然后确认: 正方形:3︰1 三角形:2︰1

圆:4︰1 量量、算算,将相关数据填入书上53页表格中。交流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运用规律应用

出示书中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请从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1)测量有关图形的图上距离。(2)计算相关图形的实际面积。

四、活动小结

通过本课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活动中你的表现如何?

教学反思:

实际测量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0-6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测定直线和沿直线测量指定的距离.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能帮助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教学难点:会利用简单的工具沿直线测定指定的距离.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是对知识的实际运用。通过尺测、步测、目测几种测量方式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教学中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动手尝试,使学生不仅有表现的机会,也能从同学的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方法和技能。教学步骤

一、认识测量工具

教师播放农民在平整土地;工人在兴修水利、建造房屋时进行测量的场景。师:同学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这些场景?你知道测量的工具有哪些? 教师说明:测量土地时要用到标杆、卷尺、测绳等工具.(一边说一边出示)学生直接口答 由小组长拿出每组的测量工具,让组员看一看,摸一摸。

二、测量方法研究学习1.利用工具实际测量

师:如果要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小结:测量较近的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师:如果要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长度应该如何来测量?测量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演示课件“实际测量”)(1).两个人先在A点和B点各插一根标杆;(2).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第三个人把另一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3).用同样的方法再把另一根标杆插在D点„„(根据测量距离的长短来确定分段测量的段数.)(4).把所有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定出了一条直线.

测定直线以后就可以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所要测量的距离了 请同学来演示

组织学生讨论,汇报

根据演示的过程,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到教室前简单的操作一遍,其余同学对他们的操作过程进行评价。

2.步测和目测 1).步测

师:你知道1步的长度如何测量吗? 教师根据实际给以纠正。教师演示1步的长度: 从后脚尖到前脚尖的距离.

教师演示步测的过程:先量出几十米的一段距离,用均匀的步子沿直线走上三、四次,记好每次走的步数,然后再算出平均每次走的步数,再算出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师:你能按照测量方法对教室的宽进行测量。教师强调:

步子要均匀,不能忽大忽小;要尽量沿直线行进. 2).目测

师:你现在能不能坐在座位上估算一下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师:这种只用眼睛来估量一段距离的方法叫做目测. 教师出示图片“参照图”,帮助学生练习目测.

教师说明:目测时容易受地形的影响,如在开阔地,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短,而在狭长的地方又容易把距离估测的偏长。学生演示测量方法 学生互相演示1步 学生用步测进行测量 学生尝试估计

三、实践活动 1.测定直线.

教师提出要求:让学生分组按照课前分别指定的两点之间测定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直线,并量出两点间的距离。2.步测

师:请大家先测出自己的步长.50米的距离反复走3次求出平均步数,再算出平均步长。师:请各小组公布工具测量的结果与自己步测的结果,并进行比较. 步测学校大门口到教学楼的距离. 3.目测

教师先测定50米的距离,每隔10米插上标杆,估计10米、20米、30米„„各有多长,然后拔掉标杆,根据指定的目标练习目测. 全班分成四组,分别进行实践活动.

学生分小组合作进行,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学生步测 学生目测

组长汇报比较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知道步测和目测与利用工具测量有什么区别?

总结:在缺乏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无需很精确时,可采用步测或目测.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 篇6

广州市荔湾区五眼桥小学

方仲曦

第三阶段 :初期实施阶段的指导与活动(第2课时)活动目标:

1.通过小组内交流,所有成员能了解自己小组目前的活动成果。2.能反思实施计划中遇到的困惑,并探讨如何更好开展实施计划,并完善计划。

3.各成员能就汇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4.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和反思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一. 小组内交流已获得的成果

1.上一周,同学们已经按我们的活动计划开展探究活动,全班分开了5个小组对插花艺术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那么各组同学是否都已经对自己小组目前的获得的资料都清楚了解呢?

2.小组内部进行已获得的资料成果进行交流。(主要由负责项目同学发言,或分开阅读)二. 反思计划,探讨发展 1. 相信同学们在实践中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和疑问,那么应该怎么解决呢? 2. 各小组进行活动实施的反思,对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小组内部探讨。3. 遇到自己小组未能找到解决方法的困惑可以向全班提出,全班进行探讨。三. 完善活动计划 1. 2. 3. 提要求。

小组讨论后面的计划如何完善,教师指导。选择一到两个小组汇报改善后的计划。

四. 教师小结

实践教学设计 篇7

1 实践教学法的概念

实践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展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将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加深学生对问题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实践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 实践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实践教学法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课堂教学中,都是非常科学、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尤其是针对当前的大学生而言,本科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学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提高对问题的认识,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实践教学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对提升教学质量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实践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3. 1 教师通过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科课堂教学中,通常教师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而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课堂上,教师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给学生,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理解知识,课堂教学没有新意,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而教师在这时应该通过实践教学的方法,改变本科课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对课堂学习充满兴趣。实践教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践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对文化知识有不同的认识,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将学习中的疑问解决,这样不但能够降低学生理解问题的难度,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实践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

3. 2 教师通过实践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空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学习的机会却很少。教师疏于课堂提问的环节,久而久之,学生没有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从而使本科教学的课堂氛围变得沉闷、呆板,对教学起不到作用。而教师在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法,将学生课本上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用实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其的理解,而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快速地找到问题的原因。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会讨论和交流,这样不但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讨论声还能够烘托课堂气氛,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够快速的想到问题的答案,有助于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感知能力。

3. 3 教师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实践教学法是一种科学而普遍的教学方法,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将问题指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出原因,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国的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大学本科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教授知识的同时,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3. 4 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程,教师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于本科学生的专业理论课程而言,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对学生理解知识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上的实践活动相当于教学中的娱乐实践,教师通过这样的课堂娱乐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课堂娱乐实践活动中,学生有通过与其他学生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这样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并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团结的意识。通过在课堂上的实践,能够让学生学会将同样的方式运用于生活中,以及运用到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论

总而言之,实践教学法是一种非常科学并且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能够有效地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科课堂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教师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问题解决,同时,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也会遇到新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循环往复,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烘托课堂气氛,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活跃,有利于学生学习。教师通过实践教学法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实践的能力。但是,在大学本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通过实践教学法教学时,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在教学方法上太过单一,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很多方面都不够完善,为了能够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为了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应该不断实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反思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总结。教师应该多参加一些实际的教学交流培训会,补充自身的知识能量,提高自身的教学修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总结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必要时教师可以观看一些模拟课堂的教学视频,吸取有益的教学经验,从而来充实自己。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联系,学生能否快速的提高学习成绩,绝大部分因素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创新,不断发现新的教学观念,为教学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陆旭亚,马小琴,沈翠珍.实践教学法在本科护生社区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3):2147-2149.

[2]朱晶,涂向辉.项目教学法在工科本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77-580.

实践教学设计 篇8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从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入手,分别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实践

【课题项目】课题: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子课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寻与创新实践”,课题编号:GJS1412695。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241-02

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的规模已经排名世界第一,由于我国该专业学生数量多,人口基数大,因此也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想在教学模式方面实现创新,需要大力发展专业实践,才能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给艺术设计专业发展注入新的力量,提供新的支撑。而从学生的能力方面来讲,注重实践过程,更能够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概括来讲,当前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缺乏实践教学内容,更谈不上实践教学模式。因此,需要加强实践过程,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才能反过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艺术设计专业发展。

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始终发展不起来,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存在强烈矛盾,人才培养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一方面,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成体系,很多高校弱化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发展,因此,实践教学并未被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位置上,也就造成了教学设施不完备、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另一方面,现有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够科学严谨,当前采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多以理论知识教学为主,而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学生能够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高,但综合能力差。另外,该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比较陈旧,已经落后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无法突破教材体系,明显滞后于专业发展。而缺乏先进的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也是阻碍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因所在,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首先,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遵循目标性原则,无论何种形式的实践教学,都要围绕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目的,围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密切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其次,遵循系统化原则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使理论学习和实际训练产生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创新该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三,还要注意模式构建的整体优化原则,将教学活动的诸要素看成是协调统一的整体,从社会对人才的整体需求出发,注意教学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渗透,使之适应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

1.符合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加大,而且要求人才是具有综合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要紧扣时代发展要求,探寻社会真正需求,使专业人才能够做到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都过硬。

2.构建核心实践环节

实践要作为教学的核心才能实现实践模式的创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还要注意构建核心实践环节。核心实践环节即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能力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优势,为学生量身打造能力培养方案,如设计能力、装饰能力、书画能力等,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

3.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

学生无论受到何种教育,其宗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就业,能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发挥特长、增强能力。因此,必须要突出学生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在初登工作岗位时可以虚心求教,尽快独当一面;另一方面,要注意工作中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充实自己,根据实际的工作需要,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并注意创新意识的培养。

4.实现校企合作

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实践训练更有“想当然”的嫌疑,因此,要加强校企合作,让学生定期到企业中实习、培训,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了解自己的欠缺和优势,可以在回到学校后着重补充弱势、强化优势,自我培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因此,在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务必要实现校企合作。

四、结束语

学校培养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人才需求,主要是因为学校培养缺乏实践环节,要消除这一人才供需矛盾,需要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更加系统、有效地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本文从符合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构建核心实践环节、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实现校企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问题。

作者简介:

上一篇:小青蛙去旅行一年级作文下一篇:五年级下期末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