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提案传统文化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学提案传统文化(精选6篇)

中小学提案传统文化 篇1

标题:打造校园文化内涵提案

理由:

1.学校环境清幽、人文丰富,但缺乏鲜明个性、特色文化;

2.学校有许多亮点、颗颗璀璨,但没有清晰的文化主线链接;

3.很想做出特色,苦于无从下手;

4.是一所全新的学校,硬件条件好,但缺乏文化底蕴、公众形象一般;

5.对学校的中长期发展心中无底,需要一份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6.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都很好,但近几年总是在一个水平线徘徊不前;

7.学校优势突出、发展迅猛,但缺乏彰显,缺有效推广措施;

8.学校还没有一套品牌载体,需要对校徽进行优化,甚至连个好的标识都缺;

9.学校办学理念大众化,希望得到优化梳理;

措施:需要选择专业的校园文化策划机构打造校园文化内涵,我在网上找到几家全国知名校园文化建设机构供大家参考:

1、南京周桥校园文化中心

南京周桥校园文化中心是以学校文化研究策划、校园文化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专业建设机构,系南京市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单位。中心自2004年成立以来,首家研究制定并运用校园文化建设标准体系,已为江苏、上海、安徽、浙江等地200多家学校和幼儿园提供校园文化规划设计、学校专业场馆建设、校园庆典承办等服务,特别是在合格学校验收、教育现代化评估与星级学校评比等项目中,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与经验。中心在各地实施的项目案例,很多成为当地校园文化典型示范点。中心以南师大、省教育学院、南艺等多所大学的文化、教育专家为顾问,以创新开拓思维的设计,技术人员为骨干力量;中心有教授5名、博士10人,硕士多人,同时具有专业设计施工队伍,并常年聘请省内外名校校长作为顾问。今后,中心将不断提升专业技术和研究能力,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为教育事业贡献智慧。中心服务理念:渡己先渡人。热诚欢迎教育界同仁垂询指导,文以载道,文以会友,共图学校发展之华章。

◎周桥服务理念:渡己先渡人

◎周桥服务宗旨:立足校园建设 传播教育理念 服务教育事业 振兴中华文明 ◎周 桥 宣 言:思想是战无不胜的力量,文化乃是永恒的价值,文化传播譬如建桥,渡人即是渡己。我们便是一群普通的建桥者,以感恩之心从事这份自己坚守的事业,因为客户给了我们演绎思想与文化的空间。

周桥文化的专业性:系统规划,构建体系,整体建设,分项实施

◇理念系统是它的精神素养 ◇形象系统是它的视觉彩绘 ◇环境系统是它的时空盛展

◇行为系统是它的综合演绎

周桥文化的特色性:调研论证,明确主题,彰显个性,跟踪效果

1、有关核心主题

◇即一校精神的精髓,为一校文化建设的灵魂 ◇它统领着校园文化系统的所有关节点和具体项目

2、有关主题策划与设计:功夫在诗外

◇专业知识:教育学;中国文学;中西文化 ◇研究技能与素养:调研;整合;提炼;创新

◇研究思路:学校历史地理人文因素,学校特色教学手段,校本课程 两月的策划┈ 二十年的准备┈

地 址:南京市洪武北路121号2403 电 话:*** 网 址: Q Q:398223219

2、广州市森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森腾:智库、智囊团英文译音think tank。

广州市森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涉及教育咨询、策划、品牌推广、学校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智库、智囊团。

广州市森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策划机构,主要依托国内知名教育策划专家、设计大师等优质资源,针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内部管理、品牌建设、学校特色、网络(站)建设等诸多环节所存在的问题,提供崭新、科学、适用的解决方案,并提供项目后期制作、工程预算监理、工程施工等服务。

森腾教育以超前独特的运营思路和远景计划,独辟蹊径,广纳贤才,打造成一支管理规范、技术过硬、作风稳健、富于激情和创业精神的专业化教育策划团队。现公司拥有员工26人,其主创群体皆具有5年以上教育咨询策划业经历,核心成员则来自业内精英。

森腾全面引入国际通用的运作方式,强调团队精神和整体运作。精简的架构、严格的管理体系和严密的运作程序,使公司内部分工细致、责任明确。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都是专家,而对待一宗业务时则由各部门专家组成小组协同作业。每个人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又能将自己有机地融入整体运作的链条中,确保运作的高效率和紧密沟通。

企业理念:

森腾恪守“承载个人理想,追求企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本着“品

牌源于品质,口碑来自真诚”的核心理念,提倡“以策划为导向,以设计为根本,以质量求发展”的经营方针,以“我们所做的,正是你所想的……”的营销理念服务客户,以“求同存异、团结协作、荣辱与共”的团队作风,以“不断追求客户满意,持续提升企业价值”的质量方针求得发展。

服务对象——

渀通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中职、艺术类学校、高中、初中、小学校、幼儿园、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民办学校、教育系统机关团体单位等。服务内容——

策划:学校文化建设整体策划(全案)精神(理念)系统梳理

校歌创作,校赋创作

教育机关文化建设整体策划 设计:学校标志及其延展设计 学校导示系统、楼道文化设计

学校宣传品(宣传栏、学校画册、校刊等)设计 学校教学、文体、艺美、会议、行政等功能室设计 校园环境、景观、绿化设计 学校整体规划、综合布局设计

工程:与设计相关的各项目工程预算、监理、施工

各类宣传品的印刷、制作、安装 宣传物品、宣传橱窗等制作、安装 其他:校本课程与教研课程的开发 校庆、艺术节及各类活动的筹划与承办

学校网站、家校互联网(教育网络平台)设立 合作模式及流程: 设计+工程模式

签约—组建项目班子—调研、基础数据采集—主题文化定位—设计—设计结案—工程预算提案-工程施工—质量检查—售后服务 顾问模式

签约—组建项目班子—产生校长助理—调研、沟通—细化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计划—服务—质量评审 策划设计模式

签约—组建项目班子—调研—主题文化定位—核心理念定位—视觉文化设计—阶段结案

普通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类院校、中职、艺术类学校、高中、初中、小学校、幼儿园、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民办学校、教育系统机关团体单位等。

公司名称:广州市森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恒福路35号8梯301室 全国免费电话:400 002 0301

3、圣儒学校文化创意中心

宗旨:创意学校文化,塑造名校品位

创意是文化的源泉,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山东圣儒学校文化创意中心愿“集众脑之创意,举文化之大旗”,使每个学校有“凤栖雅园,雁落仙境”之感,既有古典之雅韵,又有现代之时尚,达到“虽无千顷之恢弘,而具名校之底蕴”的效果。

理念:享受艺术,合作共赢

我们山东圣儒学校文化创意中心从不同角度把科学、文化、艺术、时尚与每个学校的历史、办学特色、育人理念等融为一体,创意隽秀、儒雅的学校文化,让学校和师生在充满艺术魅力的环境中发展。愿景:学校与自然相融,教育与和谐共进

山东圣儒学校文化创意中心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校的具体情况为依托,用天马行空的想像,不拘一格的创意,开创“学校与自然相融、教育与和谐共进”的境界。

方法:创意独一无二,构思独具匠心,设计独树一帜

山东圣儒学校文化创意中心不同于别人,更不愿重复别人,对每一个项目,我们都会用心去解读,用脑去创意,用手来创造„„ 信条:精益求精,至诚至信

山东圣儒学校文化创意中心不满足于过去,坚信最好的创意永远都是下一个;我们也永远秉承“仁、义、礼、信”的儒家风范,以“诚”为纽带,以“信”为桥梁,与您共创灿烂的文化

总部地址:济南市华龙路28号 智能园 408室

山东济南北园大街嘉汇环球国际广场B座509室

中小学提案传统文化 篇2

一、《瑞典2008/09:153提案》出台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瑞典2008/09:153提案》, 题为《大家的语言》, 它的提出和相关准备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早在1997年, 瑞典政府便起草了行动计划草案, 目的在于完善瑞典语, 巩固和提升瑞典语的地位, 使瑞典语在学校、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单位、商业媒体中被普遍运用。1999年, 瑞典政府出台了法令 (Government Bill, 1998/99:1) , 对瑞典语的使用情况与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 以在此基础上改善瑞典语的使用状况。2000年, 瑞典政府任命专门的委员会制定了所谓的行动方案, 建立了“无偏见工作”的工作原则, 其行动的基础是1999年政府派专人所作的调查。2002年, 瑞典政府组织专人对语言使用进行了个案性质的研究, 对国内语言使用的现状及趋势进行了解。2005年, 瑞典政府出台了政治语言提案 (Government Proposition, 2005/06) , 目的在于规范政府及其它公众服务机构在开展活动时使用语言的行为;同年底, 瑞典文化部提出的规划瑞典语的报告被批准通过。2007年瑞典政府决定派专人起草语言法, 以规划瑞典语言, 确立瑞典语的地位 (ToR, 2007:17) , 与此同时进行语言立法调查。2007年12月瑞典政府出台对语言立法调查的补充指令 (Dir, 2007:181) 。2008年3月, 瑞典政府公布了调查报告《维持多种语言———语言法草案》 (Maintaining languagesdraft language law, SOU 2008:26) , 报告列出了相关人员的意见及建议。2009年2月19日, 瑞典政府决定在所整理意见基础上进行相关立法。2008年3月, 瑞典政府提出了提案《大家的语言》 (2008/09:153) , 该提案于2009年5月20日在议会表决通过, 语言法于2009年7月1日开始生效。

《瑞典2008/09:153提案》阐述了针对语言进行专门立法的必要性, 陈述了调查与质询过程及各方的主要观点和讨论结果, 列出了语言法草案, 提议语言法在2009年7月1日开始生效。[1]《瑞典2008/09:153提案》的中心内容是语言法草案, 该语言法草案共分为15条, 其具体内容为:

(一) 本法内容及目的之适用。

1.本法适用于瑞典语、少数民族语和瑞典手语。本法也适用于公共机构, 提供条件保证个人接触语言的机会及在处理公众事务和国际事务过程中使用语言的权力。

2.本法目的适用于使用瑞典语和其它口语环境的创立。法律目的适用于保护瑞典语。

(二) 保护瑞典语言多样化, 保护个人语言权。

3.若其它法律和规定与本法不符, 依照本法规定执行。

(三) 瑞典语。

4.瑞典语是瑞典的主体语言。

5.主体语言意指瑞典社会共同语, 所有瑞典居民必须接触, 在社会所有区域使用。

6.民众负有特殊责任使用和发展瑞典语。

(四) 少数民族语。

7.少数民族语指芬兰语、明克利语 (芬兰语的一种变体) 、罗姆奇布语、萨米语言、意第绪语。

8.公众负有特殊责任保护、促进少数民族语。

(五) 瑞典手语。

9.公众负有特殊责任保护和促进瑞典手语。

10.法庭、行政和其它主体在开展活动行使职能时使用的语言为瑞典语。有其它法律特殊规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或其它北欧语言涉及法庭或其它主体负有雇人解释或翻译成相应文本的责任, 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11.公众服务语言应当简单易懂。

12.权威机构负有特殊责任使瑞典语术语在它们特定的范围内存在使用和发展。

(六) 国际上的瑞典语。

13.在国际领域内, 瑞典语为瑞典官方语言, 保证瑞典语在欧盟中的官方语地位。

(七) 个人语言权力。

14.任何瑞典居民都享有机会学习、提升、使用瑞典语。此外, 少数民族享有机会学习提升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涉及因聋或其它原因需要使用手语者享有机会学习、提升、使用瑞典手语。任何使用本法第一条中所提及的语言之外的语言作为母语者, 都享有机会学习提升和使用其母语。

15.公众负有责任保证14条中所涉及的语言权。[1]

二、目标:“主体语保持”与“文化多元”

《瑞典2008/09:153提案》把确立瑞典语的主体语言地位, 保护和完善瑞典语作为首要任务。在对语言法的审议过程中, 瑞典政府提出:引进法律保护瑞典语的地位, 与此同时, 保护多语的存在。它的提出引发了以下几个问题:1.瑞典有无必要针对语言来专门立法?2.在所制定的条款中, 瑞典语的地位是否应当突现出来?3.瑞典近年来在语言政策方面主要倡导的还是多语政策, 新的语言法能否做到既保护瑞典语, 又保护少数民族语、移民语言?归纳起来就是主体语的确立与瑞典及欧盟所倡导的多语社会、多元文化主义的矛盾是否存在及如何解决的问题。

多数参与审议者都表示赞成立法, 但也有持不同意见者。隆德大学有关人士认为应在宪法中对语言地位进行明确规定, 而不宜单独立法, 理由是确立语言的地位是有必要的, 但不是以专门的语言法来作以体现。有的参与讨论者认为瑞典语是一种历史悠久, 且较为稳定的语言, 不必人为干涉。有的参与讨论者认为语言法不完全适合高等教育的现状。哥德堡大学发言人认为议会有关瑞典语及其它语言的基本使用规则的决定政治目标太突出。研究会 (Research Council) 认为研究是具有国际性质的活动, 英语是一种标准的语言, 应着重强调英语的地位。

瑞典政府对此的解释:1.针对语言进行专门立法是民主生活的需要。每个人都必须能够参与公众生活。[1]近年来, 语言在民主生活和个体的文化特征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这一点, 在瑞典国内和国际情形都是一样的。在欧盟, 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到了“语言多样化”的概念, 语言多样化也要求建立不同国家、文化、个体的交流平台。一个社会中, 人人有权接触共同的语言信息, 这种信息能够最大限度上为大家所理解, 这是一个民主的问题。从这一点讲, 维持和巩固瑞典语的地位的问题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2.瑞典语应当作为主体语言存在。瑞典政府认为, 应当保护语言的完整与通用的共同语。在瑞典, 瑞典语是传统语言, 是其主要的特征和文化承载体, 瑞典语在本国范围内是一种占支配地位的语言。瑞典语对于在瑞典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具有相当的重要性。瑞典语应是一种完整的通用的语言。[1]

瑞典所面临的现实表明, 瑞典是针对语言进行立法的时候了:1.瑞典语本身是一种比较成熟的语言。瑞典语有较长的历史, 是一种具有活力的语言, 在未来的百年内, 情况会大致保持不变。原因是与之相关的社区有内聚力, 社区内人员具有读写能力, 许多区域文学丰富, 拥有收集广泛的词典, 高质量的语法书, 还拥有整理认真的历史典籍, 在国际上有为数众多的人以之为母语。但它本身在发生着一系列变化。2.瑞典语正受着英语的威胁。与众多其它国家一样, 瑞典的语言情境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样化。当今时代全球化步伐加快, 个人、商业及公众服务部分的跨边界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越来越加强。许多商业部门在世界范围内设立办事机构, 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更为广泛。这些变化要求来自于不同的语言区的人们进行跨语种交流, 在开展技术性工作时长期使用非第一语言作为工作语言, 会影响到本民族语地位的下降, 这就是所谓的语域丧失, 即一种语言在某个范围内代替了另一种语言。根据调查, 目前在科学技术、研究、教育领域内大量使用英语, 导致瑞典语的语域丧失和用母语进行表达的能力的丧失。3.移民现象及全球化使得瑞典成为了一个多语的国家, 目前在瑞典的居民所讲的语言多达150种。

瑞典政府在相关的说明中, 除了强调加强和维护瑞典语的主体语地位和瑞典语在国际活动中的官方语地位外, 也特别说明了“强调瑞典语的主体地位与瑞典近年来所倡导的多元文化不相矛盾”。瑞典的历史表明, 对其它语言文化采取同化政策是行不通的, 其成本和效果都难以让人接受。此外, 仅强调文化多元、多语共存, 而缺乏一种在异质文化间进行有效交流的平台与机制, 其结果也是不利的。因此, 通过立法, 在巩固和发展主体语的前提下, 让其它语言也得到保护是有必要的。

三、价值:“民主参与”和“文化保存”

促进“民主参与”与“文化保存”是瑞典语言法的价值述求。

多年来“语言”与“民主参与”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瑞典一直受到重视。

首先, 从宪法角度, 瑞典强调了少数民族与其它民族所享有的平等的权利。在瑞典王国宪法性文件第八条作了这样的规定:法院与行政当局在行使其职能时应以客观与公正的态度, 不得毫无法律根据地因信仰、观念、种族、肤色、年龄、性别、国籍、语言、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等个人情况的不同而歧视任何人。[5]有较多瑞典和欧盟法律文本中涉及少数民族语言。1995年, 欧盟和欧洲小语种署 (European Bureau of Lesser Used Languages) 支持瑞典少数民族的要求, 并敦促瑞典签署《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 (Framework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Minorities) 和《欧洲地区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 (European CharterforRegional or Minority Languages) 。1994年, 欧洲理事会通过了《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 (1998年2月1日生效) 。该公约涉及诸如儿童保护、各层次教育、文化、媒体、反歧视和老年关怀等社会生活方面。它是第一个专门旨在保护少数群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边文书, 是迄今保障少数群体权利最全面的国际标准。瑞典政府于1995年组织一个委员会研究少数民族问题。1997年, 该委员会完成了题为《形成少数民族政策的步骤》的报告, 该报告提议政府批准和签署了《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和《欧洲地区或少数民族语言宪章》。1999年6月, 瑞典政府提出《政府议案1998/99:143———瑞典少数民族》 (Gov-ernment Bill 1998/99:143-National Minorities in Sweden) 。当年12月, 瑞典议会接受该议案, 并将之确定为法律, 瑞典少数民族政策正式出台。2000年2月, 瑞典政府批准《保护少数民族框架公约》和《欧洲地区或者少数民族语言宪章》。瑞典少数民族保护不仅要遵守国内法律, 而且要遵守欧洲理事会的公约, 并通过遵守这两个公约使得瑞典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语言的保护成为国际人权保护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6]

其次, 在瑞典这个民主社会国家, 对弱势人群的支持与保护是公众关心的话题。2002年, 瑞典政府向议会递交了《第一个全国人权行动计划》 (The first National Action Plan for Human Rights) 。[7]在此基础上, 瑞典政府于2006年3月在《政府文书, 全国人权行动计划2006—2009》 (Thegovernment’s letter, a national action plan for Human Rights2006—2009) 中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促进人权保护。该行动计划强调了语言与人权的关系, 因为语言障碍可能给个人保护自己的权力带来困难, 该行动计划提出了具体的, 包括在语言方面的人权保护措施, 如促进使用盲文和手语。此外, 经过长期摸索和实践, 瑞典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特殊教育体系。国家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不仅帮助残疾学生在心理上健康发展, 而且为他们将来独立生活和工作提供必要的技能。[8]

《瑞典2008/09:153提案》提出了人人享有语言权。该文本对此作了解释:语言法的目标是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使用权、移民母语使用权、国内居民学习外语的权力和残疾人使用手语的权力。而在这次瑞典语言法立法的讨论过程中, 立法者充分认识到了语言在“民主参与”和“民主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语言法是促进民主进步的手段。而作为对弱势群关注的象征———瑞典手语, 也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被提出来加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 瑞典语手语应当受到保护, 它是瑞典社会反对各种形式的歧视的体现。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认为, 语言是文化的出发点, 也是文化的手段, 是文化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又是文化及一切成果的凝缩物, 是文化发展的归宿点。[9]因此, 我们可以这样说, 对语言的保护, 即是对文化的保护。

在文化保护方面, 瑞典过去有不少动作。在《瑞典文化政策法案》 (Government Bill, 1996/97:3) 中, 政府提议文化保存与延续, 聚焦于言论自由, 文化平等与文化多样化, 强调政府的任务在于提供创造言论自由条件与机会, 促进参与文化活动文化创造,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促进文化多样平等, 在社会中创造动态的、独立的具有挑战性的文化, 促进国内国际文化交流。[1]在国际文化合作方面, 瑞典表现出较为积极的态度。1971年, 瑞典与其它北欧国家签订了文化协定, 该协定的宗旨是促进北欧文化福利和增加这些国家在教育研究和其它文化活动中投入的效果。教育研究和其它活动是文化领域内的两大支柱, 总共建立了四十个常设机构, 其中有冰岛文化中心、法罗群岛文化中心、格陵兰文化中心和奥兰群岛文化中心。1989年瑞典又参与实施了一项新的北欧文化合作行动计划, 其主要目的是加强促进北欧的文化共同体。目的是通过较好的教学, 增进北欧地区语言的相互了解, 增加北欧居民在另一个北欧地区语言的相互了解, 增加北欧居民在另一个国家学习的机会。[11]瑞典还特别珍视少数民族文化, 把少数民族语言视作瑞典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一笔宝贵的财富。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瑞典在移民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保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如政府资助出版讨论移民问题的杂志, 支持移民儿童的母语学习, 支持移民自己组织活动, 用多种语言进行媒体宣传等。

然而, 瑞典尚存许多实际的问题, 如:瑞典媒体曾多次反映瑞典的移民教育课程存在诸多问题, 移民教育问题效率低成了不争的事实;瑞典的母语教育、双语教育被认为是失败的;部分实际已经存在的少数民族, 一直不能得到瑞典政府的承认。据调查, 芬兰瑞典人就是一个不同于瑞典芬兰人的一个群体, 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群体, 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长期在瑞典居住, 一旦他们的身份不被承认, 他们的文化不被重视, 他们独有的文化势必在世界消失。要有效保护文化, 达到文化多样与平等的目标, 语言法在文化保护方面的任务是艰巨的。

四、功能:教育与引导

《瑞典语言法》的出台与生效, 昭示了这样一条信息:语言及语言权力是不可忽视的, 语言的使用问题应当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瑞典语言法》是瑞典历史上第一部专门针对语言而立法的法律。它渊源于宪法和涉及语言的使用、人权保护、文化保护等其它相关的法律与规定。在这以前, 瑞典法律没有直接对瑞典语言使用作规定, 有关瑞典语言的使用只是在一些法律法规中零散地、间接地提到。如1971年和1986年《行政程序法》、《司法程序法》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1971:291;Code of Judicial Procedure,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 1986:223.) 规定了权威单位应当可以、或主动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为不讲瑞典语或语言听力受损者提供语言帮助。《医疗法》 (Patient Act, 2008:355) 和《广播电视法》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Act, 1996:844) 也有类似的规定。1987年生效的《北欧语言公约》 (The Nordic Language Convention) , 有瑞典、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参加, 成员国承诺签约国家在进行公众服务工作时, 需要的话, 在使用自己的语言的同时, 也使用签约国的语言。《北欧社会帮助与社会服务公约》 (The Act, 1995:479, on the Nordic convention on social assistance and social services) 规定, 北欧国家在涉及福利和社会服务的问题的时候有权使用瑞典语、丹麦语、芬兰语、冰岛语、挪威语, 权威机构须向当事人提供相应的翻译服务。

与瑞典法律体系中的其它法律相比较, 《瑞典语言法》是具有特殊性的。它既不同于宪法, 又不同于其它专门的法律、法规。《瑞典语言法》的法律条文没有对违法行为的制裁措施作出规定, 因而它的法律效力颇受参与审议人员尤其是其中的法律界人士的质疑。但是, 作为一部法律, 它以严肃形式强调了个人与公共机构的语言与文化方面的责任, 唤起了人们对语言文化的保护意识。它也表明了瑞典人在区域文化与国际文化方面的开放态度。此外, 语言法所涉及的对象除了个人以外, 主要是政府、行政、司法等公共机构, 因为对象的特殊性, 涉及的主要是它们的行为自律意识和承担相关责任的自觉性, 故而《瑞典语言法》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法律思想的表达, 而是一部具有实际意义的法律。

在欧盟以至于整个世界上范围内, 像瑞典这样对语言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是不多的。《瑞典语言法》用法律这种严肃的形式来对涉及语言的法律行为进行引导, 对个人及相关的公共机构的责任进行监督, 对涉及语言问题的秩序进行调节, 它的意义和存在价值是明显的。此外, 《瑞典语言法》本身具有一定的概括性, 它没有包罗万象, 涉及具体的某一领域时, 还会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瑞典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立法。从法律体系的完善的角度来说, 《瑞典语言法》将是瑞典法律、法典不断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参考文献

[1][2][3][4][10][瑞典]Regeringens proposition, 2008/09:153Sprk fr alla-frslagtill sprklag[EB/OL], www.regeringen.se, 2009-09-18.

[5]中国社会科学民族研究所.国外语言政策规划进程[M].语文出版社.215.

[6]杨洪贵.瑞典少数民族政策评述[J].世界民族, 2008, (5) :28.

[7]Summary of the Swedish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 2005/06:95[EB/OL].http://www.humanrights.gov.se, 2009, 9.18.

[8]教育部外事司综合处.瑞典的特殊教育及其特点[J].世界教育, 1998, (5) :27.

[9]高宣扬.当代社会理论[M].中国人民出版社, 783.

中小学提案传统文化 篇3

中小企业最主要、最大的、最积极的作用在于它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将中小企业作为扶持重点,调动一切政府资源,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化服务的根本原因。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每千人中,中小企业的数量平均为50个,而我国每千人中,中小企业的数量还不到10个。如果能达到发达国家每千人中有五十个中小企业的水平,就可以解决4亿人的就业问题。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政策环境不完善,创业门槛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创业的政策尚缺乏相应的配套措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金融产品单一,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较重,在西部地区,“乱收费”现象依然严重;信用体系还较薄弱,中小企业的信用意识普遍较弱:持续发展能力弱:管理水平低,制度建设滞后于企业发展速度。

具体而言,当前在中小企业发展中,体制障碍和政策阻力的根源仍旧在于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对于中小企业的观念歧视仍然存在,很多惠及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没有落实到位,企业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内外资企业税率统一后,中小企业的名义税赋负担将得到减轻,但在税收之外的收费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税收之外的各种政策走向也不明朗,众多的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企业家投资实业的积极性,不少企业反映各种名目的收费实际上已经大于正式税收。

2、融资渠道窄、贷款困难。融资扶持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这方面在法律上和政策上虽无障碍,但操作上和运作上却举步为艰。由于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融资渠道单一,商业银行贷款仍旧是目前小企业最重要的外源性融资来源,但信息不对称导致良好银企关系无法建立并且维持。与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求相比,小企业贷款工作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目前仅14.7%,中小企业被迫高息吸收民间资金。

3、市场准入限制多,政策不平等。一些行业和领域在准入政策上虽无公开限制,但实际进入条件则限制颇多,主要是对进入资格设置过高门槛。人们将这种“名义开放、实际限制”现象称为“玻璃门”,看着是敞开的,实际是进不去的,一进就碰壁。

4、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政府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在地方,部门、机构之间在非公有制经济管理上往往是涉及利益时大家都插手,遇到困难时大家都回避,承担责任时大家都推诿。

5、社会服务体系远未建立。大量中小企业特别需要的创业辅导、企业诊断、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或是基本没有,或是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当部分中小企业深感创业难、经营难、有了问题解决难,处于无助地位。

我国中小企业既是一个数量庞大、富有活力的经济群体,又是一个相对处于弱势的群体;既存在创业难、发展难的问题,又存在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够强、总体素质偏低、增长方式粗放、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重视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尽快建立并完善惠及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的支撑服务体系。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涉及到劳动保障、财政、税务、金融、教育、人事、工商等多个部门,涉及法律、政策、公共服务、社会文化等各种发展环境,需要多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政府应当树立“小企业大就业”的意识,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职能的转变将理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政府一般不再是企业的投资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组织的要求,由投资者决策,由经营层负责经营管理。

2、正确引导和提供支持。政府应当引导中小企业改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特别是污染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有了一定积累之后,应当向科技型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新特之路、走与大企业配套之路、走农产品深加工之路、走劳动密集型发展之路、走科技进步之路、走外向型发展之路、走现代服务之路、走产业集群之路、走诚信经营之路、走科学发展之路。

3、着力构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创业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可以推广温州经验,在全国推广中小企业促进协会、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做法,成立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联合体,形成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围绕信息咨询、资金融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法律援助和管理咨询等方面,贴近企业,主动开展专业化服务,力促企业发展。

4、多管齐下解决融资难瓶颈,力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政府应当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打破只片面强调大客户的陈旧观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小企业融资的成本核算能力,简化信贷业务流程,完善金融产品创新。政府应当对非正规金融加以合理的引导,使其发挥对企业融资的积极作用,对社会发展正效应多的地下金融,政府应使其身份合法化。政府要支持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同时,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规范其业务行为,使其健康发展。政府要加强对小企业的辅导和服务,建立合理的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5、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加大创新支持力度。要从财税金融支持、实施政府采购、促进人才流动、降低创新风险、支持企业投入等方面入手,制定和落实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采取政府支持引导、企业自主运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建立一批服务机构,搭建一些必要的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设计、信息、研发、试验、检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等全方位服务。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联合、合作,发挥社会力量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

6、加大政策财政支持力度,为加快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制定鼓励创业投资的税收政策,对创业投资企业向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所得的收益予以一定的税收减免。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创业投资企业设立初期,引导基金将以参股方式进入创业投资企业,吸引和带动社会资金流向创业投资领域。同时,改变简单划一的税收征收制度,在核定企业税额时,应把企业在增加就业方面的贡献列为重要参数,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设定较低的纳税额度。根据不同的行业进入门槛,设定相应的纳税额度,门槛越高,税率越高,对垄断行业,可以设定更高的税率。对直接面向一般消费者的低端服务业,在设定税率时,要考虑上游税赋负担转移因素,尽量减少重复收税。

7、鼓励并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加强对海外商企的引导和服务,例如帮助所在国中资企业组建商会,按照当地法律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与当地的商会组织联系,解决海外民企融资、营销和管理方面的困难。这不仅有利于中资企业的成长发展,也大有益于营造良好的外交环境。

8、建立中小企业风险预警机制。中小企业尤其微小企业信息来源渠道少,对市场的把握和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差,生产经营中的风险更大,如原材料涨价,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许多中小企业处于被动,无法应对,去年以来的银根紧缩,已使一些中小企业陷入困境,有的已关门失业。为此建议政府建立中小企业风险预警机制,把有关信息和可能发生的风险及时地传递给广大中小企业,使其早作准备,制定应对措施,减少损失,以利稳健发展。

中小学提案传统文化 篇4

2012-02-24

案由:关于加强西部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 提案人:姚爱兴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文化部办理 主题词: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一、案由

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祖国的西部边陲,55个少数民族中约有30多个居住在边境线上,相当部分地区属于山区,地广人稀,人口居住分散,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少数民族创造了既相一致又有差异的文化,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对其民族及民众的政治信仰乃至行为举止都具有极大的影响。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与东南沿海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不发达,各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极容易因民族意识不同而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国际上的敌对势力一直把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作为突破口,利用各种手段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对我国文化安全和边疆稳定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做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是丰富中华文化内涵的必然要求,是保证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是使少数民族地区共享改革成果的具体举措。通过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利用文化手段寓教于乐,以文化来化解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冲突。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化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使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若干意见》,召开了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会议。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得到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学艺术日益繁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外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繁荣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精神,文化部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重大文化工程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建设,实施“春雨工程”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加快推进少数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等。但由于西部民族地区地域广阔,经济欠发达,用于文化投入的标准偏低,且难以保证到位。因投入不足,地方难以配套,西部地区文化场馆建设滞后,设施老化,已有的文化设施大多数面积狭小,设施破旧简陋,缺少必需的经费和设备,不能坚持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甚至被安监部门列为危房或消防隐患点。而且编制紧缺,现有编制指标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核定的,与现在的文化发展需求差距很大,许多文化馆站都受到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双重矛盾的困扰。

二、建议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已经启动,为此建议国家帮助西部民族地区做好以下工作。

1.制定国家西部文化发展规划。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加快西部地区文化事业建设必须统筹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扎扎实实地推进。目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要争取把西部文化发展列入国家的总体规划,尤其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西部文化事业发展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思路、对策和措施对接,制定文化发展规划,并列入“十二五”的总体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国家支持西部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和措施。

2.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少数民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经费不足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在民族地区实行财政优惠政策,形成相对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保障机制,保证中央和省级财政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切实保障实施重大公共文化工程、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开展重要公共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少数民族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吸引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3.推进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网络体系和数字图书馆建设,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国家应整合西部各地的文化资源,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做好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网络化建设的全面规划,采取措施,合理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推进图书馆现代化建设。要依托图书馆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特色数据库,更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各级公共图书馆要进一步加强自动化建设,逐步开展以网络为基础的文献信息服务,努力在西部大开发中创造更大价值。国家有关部门要从培训网络技术人才、合作开发资源和建设数据库、服务器托管等方面,对西部地区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给予支持。

4.加大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由于语言文字和思维方式不同等客观原因,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个体差异较大,服务理念、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服务对象的多民族化而增加服务任务,文化的多元性而使服务内容更加复杂,而从事公共文化服务的专业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机会较少,尤其是广大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充电”、“加油”的机会更少,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专业能力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不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求,因此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专兼职骨干人员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培训、轮训力度,有计划地选送一批有能力、有特长、热心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基层专兼职骨干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新形势下做好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效益。

小学职代会提案汇总 篇5

一、有关学校管理和师德教育的提案: 有关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内涵”的提案。

党支部多开展师德师风敬业奉献的思想教育活动,改变个别教师思想态度,形成良好的团结向上的氛围。答复:

1、抓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每月不少于1次(安排教师例会上)的教师师德学习教育活动。以典型引路,师德存在的问题为主线,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开展学习活动。

2、抓考核,规范教师行为。

以学校师德考核细则为抓手,以从严从高的要求,评定教师的师德等第。

二、有关学校和学生安全工作的提案

1、完善安全措施:画上下行的区分线,并做好靠右行走的标志;将扶手的焊接点打磨光滑;多教育学生上下楼梯不能跑只能轻步走。答复:来期开学画好标志线。

2、加强安全教育.教育学生集会或大型活动时要有序,上下楼梯不要拥挤,不要玩危险游戏,上课时不要关门等等.象最近规范路队就很有效.答复:配合少先队部门做好学生上下楼安全教育工作。

三、有关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提案

1、改善教师办公环境,希望能减少办公室老师人数;希望能提供桶装水,因为很多老师反映开水煲烧的水水质很差,不利于身体健康。答复:这个学期已经请自来水水质部门检测,当时没有发现水质有问题,而且换了热水壶。学校将再次到各办公室查看,如果仍存在问题将请自来水水质部门再次检测。

2、在教师办公室安装广播喇叭,以解决教师无法听清铃声和广播的问题。

答复:学校将安装带开关的喇叭。

3、解决教师午休问题。现有午休房间内有很多老鼠,将老师们的被子床单咬坏了,而且容易传播疾病。另外,希望解决男教师的午休问题。

答复:男教师可在休息室的三楼午休,学校已买灭鼠药解决鼠害问题。

4、改善教师的就餐环境。现有就餐地点十分拥挤,老师都没有固定的位置,而且班主任必须和学生一同就餐,显得更加拥挤。答复:这个学期学校已经做出规定老师推迟几分钟就餐。

5、关于食堂和厨房设备的升级。建议厨房添置一台双门蒸柜;将灶台改矮一些,以节约能源;添置一台猛火炉灶。建议收回一个汽修厂的门面作食堂用,以解决现有食堂场地太小,搭餐人数爆满的问题。答复:关于食堂和厨房设备的升级已纳入下期预算。

6、新建一个车棚。开车上班的老师越来越多,现有停车场地太小,且不安全。

答复:学校一直在努力申请这个,做了大量的工作,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时间。

四、有关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提案

1、开展阅读教学研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答复:下学期教导处会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活动和比赛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素质。

2、建议每天抽半个小时时间作为集体备课时间,可否采取备课方式自选的原则,在手写备课和电子备课中选择合适自己的备课方式,学校进行考核。备课重要的是用心,形式是次要的。

答复:其实,学校在开学初就制定了集体备课计划,在统一时间上不做要求。教育局一直提倡手写教案,但学校领导考虑让老师们更有效、有更时间来钻研教材,将在下个学期实行五年以下教师手写教案,五年以上教师电子备课的措施。

3、能否在不减工作量的情况下减少英语老师的班额,这样更能效提高教学质量。

答复:我校英语教师与全区英语教师相比,工作量班额确实大了点,但学校现在面临师资紧的问题,希望大家克服困难,在学校能解决的情况下一定会为老师们考虑的。

4、转化学困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建议多开展以怎样转化学困生为主题的讲座并联系家长共同教育。

答复:本周我们就已经开始学困生的家长会,其实学校一直都非常重视学困生工作,老师们平时在转化学困生上花了很多心思,建议大家平时抓紧课堂四十分钟,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课余时间多关注学困生,相信肯定会有效果的。

5、学生作业要创新。

答复:下个学期教导处会作这方面的考虑。

7、加强家校联系,如每周设立一个”家访日”,在家访日当天,要家访的教师可提前下班走访两三户家庭.除开全体家长会外,还可有针对必性地召开后进生家长会或邀请部分家长代表召开民主交流会.答复:这个建议非常可行,将在学校行政会上再次讨论,看如何做到将家访工作落实到位,既关注学生,又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8、学校按师生比例1:19的标准应配85位教师,还相差七位老师,师资力量不够。

答复:学校一直在为师资的这一工作积极想办法,和教育局地行协商,但是配备教师的事情学校无法自行解决,会和教育局领导汇报。

9、教导处工作思想观念理念要更新,多组织教师学生开展形式新颖、减负提质的教师教学比赛及学生生动有趣的比赛活动,从根本上多渠道地提高学生素质及教学质量等。答复:这个建议非常好,确实本期教育导处工作在学生比赛等活动上,考虑比较少,在下学期肯定会对教导部

六、门的工作重新思考,组织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学生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会加强平时课堂教学的监测力度,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有关学生德育工作班级管理方面的提案。

1、加强学生文明礼仪的教育.真正做到尊敬父母师长,爱护集体。答复:加强红领巾监督岗的力度,做到班主任、大队部、值日老师共抓学生文明礼仪。

2、爱护公物,.在师生中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主题活动.答复:今后在班队课、综合实践课中多开展节约型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广播,倡导学生节约用水用电,培养节约意识。

充分利用设备,搞好校园电视台。本学期电视台添置了摄像机、切换台等设备,应要充分利用新设备,开展电视台直播工作,使之成为学校德育、科普小阵地,也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二课堂。答复:建议很好,来期将会利用校园电视台多开展德育活动,以及安全文明礼仪教育。

3、开展“家庭藏书架”活动,鼓励学生运用零花钱、压岁钱为自己添置好书。

答复:这个提议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在来年大队部将尝试开展此项活动。

六、有关工会方面的提案

近年来,学校工会开展了一系列开心有益的工会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不过建议最好每个月一次娱乐活动,尽量不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同时安排合适的时间,让老师感到更加轻松快乐。

索河镇中心小学教代会提案 篇6

如何缓解教师压力

索河镇中心小学工会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和高度重视。学校经教代会代表讨论决定将“如何缓解教师压力”这一问题作提案提出。

一、教师压力的源自何处?

1、来自社会的压力。教师职业的本职属性是育人。古往今来,社会要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要求师者、人之模范也;要求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服务者,社会评价尺度对教师要求很严,社会对教师期望值很高。

2、来自学生和家长的压力。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低,教育手段落后,对学校教师的依赖性很强。普遍存在学生行为习惯差、学习习惯差。家长总是以为我出了钱,孩子就交给了学校,就交给了老师了。而一旦孩子的发展与自己的期望值出现偏差时,则会迁怒于教师,怪罪于教师。而对一些特别调皮、好动、任性的学生,即使保姆式、保育式的教育也难免有疏漏。而独生子更出不得半点差错,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往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3、来自工作的压力。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工作量大,事务琐碎,既要教育管理好学生,不出事故,又要教学成效突出,一天下来总是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农村教师接受新课改的信息相对滞后,而中老年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要达到与城区学校教师一样的工作标准确有难度。这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4、来自自我发展和家庭生活压力。教师要提高专业能力、管理能力、思想工作说服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进修、教科研水平都列为考评范围。为晋升职务要准备有分量的论文,要通过普通话、计算机考核,压力重重。教师付出的劳动艰辛,所得的报酬相对偏低,在家要扮演父亲、丈夫、儿子多重角色。配偶没有工作的还要为生计犯愁。艰辛和苦涩伴随着教师的生活过程,这也成为部分教师身体、心理不良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压力下,教师容易生气、愤怒,感情用事,对于这种不良情绪若不能及时加以调控,它就会像无情的洪水一般冲破理智的闸门,做出有背于师德和法律的后悔事来。

二、如何缓解教师压力

教师是一项精神价值重于物质享受的职业,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感受职业的神圣和责任,选择是一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

1、学校可以开展的大爱铸师魂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我市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激发广大教师高尚的道德追求,甘于平淡和清平,立志献身教育事业。

2、提高教师的职业兴趣教师,只有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在教学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兴趣与需要有关.能满足需要的工作,才能使教师感兴趣。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需要,另一类是精神需要。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兴趣也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落实相关政策,满足教师的基本物质需要,采取有教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工资和解决他们的住房,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使教师有良好的教学情绪。

3、创设良好的环境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好环境会带来好情绪,反之亦然。因而,要重视外环境的创设。优美宽松的环境能使教师暂时忘却不愉快的事,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同时更应注重内环境的创设,即心理环境的创设,也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心理气氛。领导作为教师的同伴,应做个有心人,经常深入到教师中去,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同时营造宽松的人际交往环境,为教师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教师之间的心理沟通,增进彼此的感情,减少教师之间的距离感。此外,一个公平竞争的心理环境也是很重要的。特别在考评教师时,应尽量制订客观的考评标准,减少人为的感情因素,这样可以减少教师的不平衡心态,有助于建立平等互助、轻松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防止不良情绪的产生。

4、加强培训指导。虽然中国教师的职业压力很大,但是并没有正规的渠道教会他们怎么去应对压力。而根据国外的研究成果,压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如何去应对。相关研究表明:23.70%的被调查教师并不了解应该如何去应对压力,有67.10%的被调查教师虽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却是通过非正式渠道了解到的,只有9.20% 的被调查教师是通过正式渠道了解到的。可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非常不够,教育部门与学校很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通过正规的渠道与方式为教师提供如何应对压力压力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以帮助教师去有效地应对压力。很多老师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不可否认教师的工作量很大,但是也有可能是教师的时间管理水平不高,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为教师提供时间管理方面的培训,也许我们可以在不减少工作量的同时,缩短他们的工作时间。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咨询信箱,开办心理咨询门诊,开展心理咨询双向交流等,让他们将心中的郁闷倾诉、宣泄出来,从而减少他们的心理压力。

5、学会自我调控

① 恰当评价自己对竞争的适应性。教师用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就会认识到工作中的不适应或不胜任是暂时的,只要善于学习,不断努力,成功是会来到的。事业目标的确立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易使人产生失败和焦虑等不良情绪;过低不能激发人的斗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客观地分析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劣势,并通过努力使自己的优势发扬光大。这样才能使自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工作才会出色,才会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同。不妨学会理性妥协,教学成绩不可能人人都第一,民主选票不可能人人都最多,教师干的是良心活,人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凡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就行了,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得失。在这种良好的状态下,工作的积极性会提高,心情自然会舒畅。

② 培养自己良好的性格。良好性格有许多,如:真诚、宽容而又有原则,自信而不傲气,虚心而不自卑,尊重他人,理智重于情感等等。这些有助于教师战胜生活、工作中的挫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效控制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所以,教师要努力发扬自身的良好品质,要开阔胸怀,不要斤斤计较,要乐观向上,精神振奋,要对未来充满希望,保持良好的情绪。自觉克服弱点,弥补不足,要刻苦学习,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求教,踏踏实实地前进。

③ 采取心理调节措施对不良情绪进行调控。可以采取主观想象法,想像美丽的景色、自己的成功体验。也可采取自我暗示法,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坚定的自我言语暗示等。卡耐基在谈到成功之道时,感慨道:世上有些事情比财富更重要。他说的有些事情其中之中便是能欣赏简单的事物。大自然是慷慨的,带给我们的欢乐是无限的,不必把自己禁锢在校园之内,不必整日灯下漫笔。放松自己的神经,活动一下筋骨,暂离劳顿,走进大自然,嗅嗅花香,闻闻鸟语,摸一摸绿草的温柔,看一看夕阳的余辉,这些都会令人遐想连翩,心旷神怡,一扫工作的困顿,心情的烦闷,它不仅会带给我们心灵的净化,也会给我们几多创造的灵感。

上一篇:游南京科技馆作文350字下一篇:六年级叙事作文钱学森的故事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