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的一天》的教学反思
一、 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
学习数学为了什么?数学离学生有多远?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要回答的问题。本节课里,给了一个较好的回答:学习数学首先是生活的需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整节课具有生活气息,学生充满了学习的乐趣。课一开始,教师就出示一个实物的时钟,让学生说说时钟有什么作用?学生争着发言,由此教师亮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怎样看时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再看课的应用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电视节目的播出或结束时间是在整时或半时的,并拨出时间。教师的这一安排,避免了学生机械练习,被动练习的局面。这一环节有一箭双雕之功,既是新知识的应用,又与生活紧密相联,学生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学生学得轻松自在。
总之,关注学生的生活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提高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本节课的第一个特点。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节课另一个特点是,关注学生学习的需要,以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来构建立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
对钟面的认识,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知道哪些钟面知识,教师不能武断估计,闭门设计教学方案,课堂上教师提出了你对钟面知道些什么?这样的开放性问题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观察、议论、汇报,充分展示学生的原有基础。
学生已经习惯了用长针、短针来描述某一时刻,在认读整时之初,教师及时加上一个简单的钟面介绍,明确时针、分针的名称,为学生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描述某一时刻打下基础。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整时时刻的认读比较容易,而半时时刻的认读可能会出现问题,应作为教学重点来处理。学生之所以对半时的认读模糊不清,关键在于对钟表的旋转顺序不清。为解决这一难点,在认半时之初,让学生观察转动的钟表,明确了钟表的转动方向,又为下面讨论半时刻的认读提供了理论依据,化解了本课的难点。总之,在认识整时、半时的活动中,我非常重视挖掘学生群体这个大的学习资源的优势,放手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围绕某一难点展开讨论,认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读的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全班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主导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师把第三幅情景图中的8 时改为8时半为的是,最后通过引导观察这两幅情景图,让学生学会用上午、下午、中午和晚上等词对一天的时间进行更准确的描述,对一天的时间有一个更进一步的、全面的了解。
总之,课堂教学顺应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知识的起点,灵活地、有效地安排教学活动,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思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数学课不仅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这堂课中也有较好的体现。如:课的结尾教师出示了没有时针、分针的钟面,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时间,画出时针、分针的位置和让学生在课外设计一份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表。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内知识,更要关注课外拓展、延伸,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立足现场观摩, 及时进行思考互动
不少教师在外出观摩学习过程中, 专注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全都记下来。这样只顾记录, 却没有时间进行及时的思考, 其效果是不理想的。正确的方法是:观摩时既注重“倾听”也深入“思考”, 从而减少“记录”与“交流”, 也就是首先要认真倾听执教者怎么教, 重点是否突出, 教学语言是否简炼等, 然后摘要一些简单的记录, 只有这样, 才能有更多时间投入到思考之中。活动结束后, 要充分发挥一同参加观摩同行的资源, 相互沟通自想法, 探讨并解决观摩过程中产生的困惑, 从中剖析观摩活动的亮点与不足, 这种分析与互动让大家都能敞开心扉, 发表各自独特的见解, 及时有效解决心中的困惑, 为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教学实践进行参照与反思。
二、研讨促进整改, 努力在实践中迁移
观摩活动结束后, 积极开展观摩后的研讨活动,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是将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好机会, 以利于教育观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并转化为自己适宜的教育行为。因此, 研讨后应根据本地域特点、结合本班孩子能力发展水平, 对观摩活动方案进行整改, 并积极进行实践, 探索验证, 只有自己亲身体验了, 才能真正感受执教老师的用心良苦, 才能领悟活动的精彩, 也才能真正将观摩者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教学行为,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三、精心选择活动内容
在众多的观摩活动中,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迁移于自身实践的, 要根据教师自己的兴趣特长、幼儿年龄特征、幼儿园现实条件等选择适合进一步实践与研讨的优秀教学内容, 于是我选择了音乐研讨会漳州老师带来的大班节奏活动《快乐的一天》。首先, 这首“奥地利风格圆舞曲”曲调明朗欢快, 节奏感强, 特别是在A段部分的行进感, 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动起来, 容易激发幼儿兴趣。其次, 我班开展的子课题是《浅谈大班幼儿节奏乐教学新策略》,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 本班幼儿节奏乐常规较好, 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等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 尤其是节奏感也比较强, 具有开展这一活动的基础。第三, 这位开课老师在教学风格和技巧上充分体现让节奏活动从生活中来到音乐中去的理念, 能充分挖掘和发展幼儿自身潜在的各种音乐能力, 这些教学技巧正是我们一线教师有待提高与学习的。
(一) 用心调整活动方案
确定音乐实践内容后, 就要对原观摩研讨的方案进行调整与创新了, 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以及教师自身条件等多方面情况不同, 不能简单、机械地照搬原来的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教学, 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与创新, 调整原方案设计, 使之更具有效性。
1、发挥集体聪明智慧
调整前, 我充分发挥课题组集体的智慧, 对选择的内容进行彻底的分析与研讨, 对作品的节拍、音乐的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 了解和掌握乐曲结构及节奏特点, 同时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乐曲的音乐风格和性质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这样才能更好地将音乐作品的基本信息传递给孩子。
2、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皮亚杰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儿童是在旧经验的基础建构新知识的。因此再优秀的案例也不能按部就搬开展实践活动, 应根据本班幼儿的经验基础, 对原方案流程进行调整。那么, 在开展活动之前, 我通过谈话了解到:由于经常开展节奏乐活动, 对打击乐器沙球、响板、双响筒等已不太感兴趣了, 但孩子们也有自己的创新, 提到如果能用其他材料来替代乐器, 也许更有吸引力, 同时开展节奏乐活动, 最好要有一个指挥, 这样就更加生动, 而幼儿的这些需求则观摩活动没有体现的。
3、多种渠道丰富经验
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后, 要根据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丰富幼儿经验。
首先, 在区域活动期间, 在“探索发现区”投放不同的豆类和花生, 还有塑料瓶子, 鼓励幼儿用各种方法制造声响, 从中发现不同装置的不同音响效果, 然后在“音乐区”提供常规的节奏卡和图谱打击乐器外, 提供幼儿在探索发现区亲自制作“乐器”, 因为这是孩子们感受音乐、探索节奏的乐园, 为开展节奏乐做铺垫。
其次,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并体验节奏, 我选择幼儿熟悉、节奏感强的歌曲《洗手帕》, 运用本次学习的奥尔夫“声势训练”教学法, 事先专门组织一次节奏训练。启发幼儿用捻指、拍手、拍腿、跺脚、弹舌等多种声势进行伴奏, 让幼儿在身心参与其乐无穷中感受音乐节奏, 并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理解去表达创造, 从而获得更深的体验。
(三) 巧妙确定活动方案
在丰富幼儿相关经验后, 根据本班幼儿的表现及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认真思考可运用教学策略和可借鉴的观摩经验, 调整原方案, 设计自我实践教学新方案:1、原方案中用竹筒、竹板、响板、双响筒为乐器, 根据孩子们提出的, 用自制的瓶子来替代。2、原来第一环节中幼儿看图谱跟着音乐, 将小手从膝盖伸到头顶, 调整为:幼儿看图谱跟着音乐, 运用“声势”引导幼儿大胆用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 使幼儿获得更深的体验, 并大大增强活动的趣味性。
(四) 努力实践教学活动
确定新的活动方案后, 就要进行实践教学了, 我邀请园领导及课题组、曾经观摩过原活动的教师一起来观摩自己的教学活动。由于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充分, 活动中幼儿表现积极主动, 尤其是对音乐结构的理解, 并运用语言、动作、为乐曲伴奏, 使幼儿在自主、快乐地学习中感受音乐的快乐, 最后《照镜子》游戏起到画龙点眼的效果!
三、及时全面反思, 再次跟进实践
实践教学之后, 我及时反思自己的活动并寻找原来执教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并进一步反思造成不同的原因, 通过回放自己教学过程的DV, 与原来活动的DV进行比较, 综合分析发现存在的不足:教师在“导”与“教”的时间比例上失衡, 由于过分关注“X X—X X︳”和“X X︳X XX—”这两种节奏为音乐伴奏, 造成幼儿过多地模仿, 鼓励迁移已有经验创造的比例太少, 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反思后由参加两次观摩活动的教师, 从旁观者的角度对两次活动进行比较, 并提出适宜的建议, 她们认为:调整后的活动幼儿用自制有声响的材料为乐曲伴奏, 幼儿兴趣更高, 但存在不足:音响效果比较接近, 听起来好象就一种乐器, 建议1、再次尝试不同材料、不同装置形成不同的音响效果, 2、同时提供沙球、双响筒、响板、自制乐器等多种材料, 让幼儿自主选择比较适合乐曲风格的乐器, 这样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调整后运用“声势”法让幼儿感受音乐, 比原来方案来得生动, 有趣!孩子们也乐于表现。在自己的反思及听取观摩者的建议之后, 我决定再次调整方案进行再实践, 效果显得更加理想。
总之, 通过观摩学习, 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实践内容, 调整活动方案, 大胆进行实践, 并在同伴互助下对比反思修正, 再次跟进实践。既在“学习———调整———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样循环反复的研究过程中, 不断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将学习到的观摩活动的成功设计迁移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并积极内化, 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智慧, 使自己教学活动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 教学效果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3
儿子现在2岁零4个月了,名叫凌龙(谐音玲珑),取意他五官长得小巧玲珑,除了鼻头略嫌大点。
“凌龙,该起床口罗。”得叫醒儿子,我要赶着去开店门呢。听到叫声,儿子一骨碌起身,摇摇晃晃扑到我怀里。平时儿子起得比我早,会躺在我身旁玩,等我起床,帮我找来眼镜。今天儿子像没睡足似的,搂着我的脖子,多瞌睡了一会儿。
我把儿子抱下楼,儿子蹬上儿童车,快速朝前面我父母家骑去。到了那儿,他照例会大摇大摆地走进去,叫声“外公”,然后撞上什么就玩什么。待父亲冲好牛奶,儿子搞乱的东西又够他再忙上一阵的了。凌龙喝了牛奶,就会急着要大便。有时儿子调皮劲儿上来,会不让人帮他擦屁股,只顾在前头跑着躲你,你越是撵不上他,他越发得意地哈哈直笑,全不在乎自己的脏屁股。今天,这就全拜托给父亲大人了。
儿子在那边玩腻了,就自己跑回来,每次都是边跑边喊:“妈妈,我回来口罗。”那欢快的神情,活脱似一个荣归故里的战士。我也很惊喜地应和着:“哎,回来啦!”
这段日子天气热,儿子没有被送去托儿所,整日呆在家里。我有点生厌了,没像以前那样亲昵地抱他上腿坐,儿子见我坐在店里惟一的一条凳子上,便用低低的声音说:“妈妈,我没有凳子坐了。”还有点可怜的样子。我自以为不是个能给儿子很多东西的母亲,就很少会拒绝儿子的一些小要求。儿子当仁不让,搬过凳子,爬上就坐,玩起了柜台上的玩具车。儿子爱玩车,对车轮特别感兴趣,凡经他手的玩具车,不是外胎不在了,就是整个车轮不见了,没有完好的。对此,我没少发脾气,儿子却屡教不改。
儿子把一堆玩具放在一起,一会儿拿起这个,一会儿又拿起那个,还边玩边说着只有他自个儿才明白的话。挨不到9点钟,儿子就厌倦了那些天天见面的玩具,扭身要我抱。我从一本书上看到,小孩子需要家长的亲昵动作,肌肤的触摸让小孩更具安全感,不然,小孩容易养成吮吸手指头的坏习惯。因此,我从不拒绝儿子拥抱的请求。我性格比较内向,肚子里又缺少儿歌和游戏,只好静观儿子不动。偏这会儿儿子手上没东西玩,便拿我当玩偶使了。自打看了《侏罗纪公园》后,儿子常学恐龙的吼叫声来吓唬人。这时他故意伸长舌头来舔我的脸,我惊叫着躲闪着,儿子看我那狼狈相哈哈大笑,接着来了一遍又一遍。儿子不懂适可而止是怎么一回事,调皮劲儿一发不可收拾。但儿子的毛病并不是没有克星,他非常非常怕痒。于是我开始重重地挠他痒,直到他求饶为止。
也许我的不合作让儿子扫兴了,儿子挣脱我下地,拉我的手说:“妈妈,我要看恐龙。”我应声“好”,就抱儿子上楼。屏幕上一出现恐龙,儿子就赶紧坐好,纹丝不动、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几乎忘了我的存在。我下楼看店铺,楼上不时传来儿子兴奋的惊叫声。
从前,母亲为了要弟弟吃进整碗饭,就许诺将给他五角钱。对此,我长时间感到疑惑。自己有了儿子后,我彻底明白了个中道理。儿子也不喜欢桌上的饭菜,常要家人连哄带骗吃进一口算一口。中午,我让儿子吃进了5口饭,算是大获成功了。午睡前,儿子照例要在席梦思上又叫又跳地过把瘾。我看情形差不多了,就故意装出生气的样子拍拍床铺说:“凌龙,该睡觉啦。”儿子看到我那严厉样,很识时务地跑到我身边躺下,很轻柔地唤着“妈妈”,直到我再一次被感动。儿子经常这样,在我对他“晓之以理”的时候对我“动之以情”。接着,儿子贴着我的脸,抱着我的脖子,嘴巴像在吸奶似的蠕动着,慢慢睡着了。
午睡是儿子最好的补品,我就没有叫醒他,先下楼看店铺去了。没多久,儿子自己醒来。在楼梯口上“妈妈呀”直叫唤。这是我感觉最美妙的声音,百听不厌。所以,每天我都没让儿子失望,他每叫一声,我都答应一个“唉”。这一叫一答,不知增进了母子间多少感情!其实,像我们这般开小店铺人家的幼儿,既不能得到很好的照看,又不能自由去外头玩耍。不单小孩,就是有自制能力的大人终究也会忍受不了。
下午,儿子不要呆在自家店铺,就又去了我父母家。我自以为是爱儿子的,可感觉儿子不在身旁的时间却是那么短暂。没一会儿功夫,儿子哭哭啼啼被父亲送回来了。父亲头摇得像拨浪鼓,说是实在拿凌龙没辙,让我自个儿留着他做伴吧。原来,儿子爱吃冷饮,父亲不忍他那馋样,就给他一小杯冰激凌。吃了冰激凌,儿子来精神了,大闹小百货:扫帚扔到马路上,牙膏挤得到处都是,还顺便拉了二堆尿……一派狼藉,惨不忍睹。父亲一边做生意,一边收拾残局,忙得晕头转向可又舍不得打骂凌龙。凌龙有恃无恐,要把柜子里的蜜饯扔进桶里去,父亲赶紧制止他,并把他“遣送”回来。
笼子会把鸟儿关得都忘了飞翔。我决定今晚放自己假,请别人替我看店铺,带儿子进市区去逛逛。儿子热烈响应。我们迅速爬上公交车,找到双人座。儿子一本正经地坐着,时而忍不住要站起来往窗外瞧瞧。在没有街灯的路段,车内黑糊糊一片,儿子一手抚着自己的胸口,一手拍拍我的胸口,安抚似的说:“妈妈不怕啊。”难得儿子那点英雄主义,让我感到他一片孝心。我忍着笑问儿子:“凌龙怕不怕?”儿子又拍拍自己胸口说:“凌龙怕怕。”公交车到站了,儿子竟舍不得下车。很快地,儿子的注意力被市区的热闹景象所吸引,先是一家一家地看,后来就哪儿好玩去哪儿。沿街,儿子走进了一家游戏机房,拉了条凳子硬爬上去,嘴里叽哩咕噜,手上没规则地乱捺一气。我见老板脸色不悦,就半哄半骗抱走儿子,又去了一家服装店……我信马由缰,跟在儿子后头。这会儿儿子去了家玩具店,先在店里兜了一圈,然后在一堆洋娃娃前停下脚步,开始对它们抱抱亲亲,搬搬挪挪的,全不顾老板不安的眼神。我一摸口袋,囊中羞涩,此地不宜久留,又拉走了儿子。
为能慰藉一下儿子那失望的心,我牵儿子进了糕点铺。儿子选了块夹有奶油的香蕉蛋糕,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儿子不算是个乖孩子,但还是很容易满足。大概是玩累了,儿子提出要我抱他,竟不知不觉睡着了。
一、教学内容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课本第90-91页
二、教学目标 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学会认读整时、半点。结合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学会认识钟表的分针和时针,会看钟表上的整时和半时。2.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实物钟。
学具: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看望一位生活中的好朋友,你们想认识它么?那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
“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起床吃饭全不急。”
师:“猜猜他是谁?
生:钟表
师:你真聪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师:钟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时间,帮助我们安排和用好我们的每一天,认识钟表是很有用的,现在请你观察老师手中这个钟表,他的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数字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都有哪些数字?(1、2„„12)这12个数字围成一圈。还有什么?
生:两根针。
师:你认识这两根针么?
生:时针和分针(板书:时针 分针)师: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呢? 生: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
师总结:钟面上还有两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又长又细的是分针。
2.完成课件上的钟面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漂亮的钟面,这个钟面上少了什么?
生:指针和数字
师:那我们一起把他们请出来吧
(课件演示钟面的组成)
(三)小明的一天
1.认识整时
师:我们认识了钟表,再认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明一天的安排。
(播放小明起床的图片)
师:新的一天开始了,小明正在穿衣起床,他几时起床?
生:6时
师:现在到中午了,他在干什么?
生:小明12时在吃午饭。
师:你们学的真快,现在下午了,他几时在干什么?
生:他4时在踢球。
师:同学们,为了观察方面,我们把刚才的3个时间放在一起。请你仔细看一看,这三个钟面都有什么特点?
生:分针都指着12.师:你观察的真仔细,大家给他鼓鼓掌。
师:分针都指着12的时间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师讲解: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是12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
师总结: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我们的发现,整时的时候:“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活动:师拿真表演示,师拨生说、师说生拨、生说生拨。2.认识半时
出示小明一天中的另外三个时间。让学生说一说他几时半在干什么。
师:请你观察半时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分针指向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3、认识时间的表示法。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和半时,了解了小明的一天,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钟表,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播放钟表图片)
师:这种表没有时针和分钟也能表示时间,你们认识他么?(电子表)
师:电子表中间都有两个小圆点,如果小圆点右边是00,表示整时,如果是30表示半时。
(带认、带写电子表)
(四)练习(课本91页第1、2题)
师: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时,半时,认识了普通的钟表,现在老师要出道题考考你们
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得到老师的表扬。
生2:学会了看时间。
生3:我提了两个问题,都解决了。
„„
师:小朋友们,你来说一说你的一天中什么时间在做什么?
师小结:同学友们利用一节课40分的时间学习了很多有关钟表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用好时间,珍惜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六、板书设计
认识钟表
时针
又短又粗 分针
又长又细
整时
《小明的一天》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一课时, “小明的一天”主要是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情境教材,教材根据小朋友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安排了6个整时和半时的时间让学生认识钟面,题材非常生活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能学以致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从整体上认识钟表,会用整时或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
2、通过认一认和拨一拨等活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说重难点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会认读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重点,在观察、对比之后了解整时和半时的特点后,在钟面上能拨出整时和半时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我主要采用直观情景教学,通过猜谜语、认一认、动手拨一拨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采用谜语导入的方式引入本课教学,我利用课件播放谜面“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同学们猜猜看,它会是什么呢?”当学生通过努力猜出谜底后,学习兴趣陡然高涨,我因势利导“现在就和老师一起去钟表王国,去认识钟表王国的居民们。采用猜谜语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导入新课,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情感和知识的铺垫。
接着,我利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新知探究”环节、认识整时,利用课件展示情境图,看,小明就是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他的学习可好了,想看看他是怎么安排时间的吗?(出示四幅整时的主题图)
2、问:谁认得这四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请你说说,小明在什么时间做些什么?
3、7点、8点、12点、4点都是口头语,书面语叫“时”(板书)这四个时间分别是7时、8时、12时、4时、这四个时间是整时。
4、观察比较: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四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在整时的时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小组交流一下。
5、教师小结: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6、教师在钟面上拔出整时学生说出时间。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7、师说出几时。学生在钟面上拔出来。举起来订正。
然后,我教学生认识半时,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可真不错,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小明在其他的时间都在做些什么?
问:谁能说出这两个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
师小结:当分针指着6时,就表示走过了钟面的一半,我们叫他半时,那时针刚过数字几我们就说这是几时半。
师拔出半时。生回答。
同桌一个拔一个说。
练习时,我先出示书上的两个练习,认一认,连一连来巩固整时、半时的认读及记录时间的方法。然后出示两个补充练习,对我们今天所学内容进行拓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认识钟表的过程,从整体上认识钟表,知道钟表可以用来计时,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
2、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并学会整时和半时的表示方法,并能用整时和半时描述一天的活动。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具钟 学具准备: 学具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猜谜语:
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钟表。
师:对啦!就是钟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钟表(出示课件),你知道这些钟表有什么作用吗?
生:提醒小朋友早上起床、为我们提醒上课的时间…… 师:对,钟表有这么多的作用,我们只有认识了它才能很好的利
用时间,这节课陈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钟表!2.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钟面
师:这里有一个钟表,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有数字。
师:说说看有哪些数字?小朋友们能够从小到大数一遍吗? 生: 1、2……12 板书:数字 1-12 师:还有什么? 生:有指针。师:有几根针呢? 师“谁知道他们叫什么?
生:有时针和分针。(声音真洪亮)师:那你知道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吗? 【谁知道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生: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师:他的答案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
通过刚才xx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分针-长,时针-短。板书:分针(长)时针(短)(2)小段练习
教师出示教具钟,指一指,认一认
师:老师这有一个钟面,谁来说一说那根是时针,那根是分针? 3.那在钟面上这些针是的怎样转动的呢?
操作:仔细观察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怎样转动的,你能用手势表示出来吗?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来做,我们把指针跑动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4.认识整时
(1)出示小明起床的画面及钟面
师;时针和分针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转动,时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看,小明就是一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闹钟响了,小明起床了,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刻?(7点)对!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这样讲,数学课上我们叫它7时,我想问一问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观察一下,分针和时针分别指向哪里?] 生: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 师: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这是几时?(7时)师:你来说
(2)出示小明上课的画面及钟面8时
师:小明在干什么?现在是几时?怎么看出来的?(多问几个孩子)
(3)出示小明踢球的画面及钟面4时
师:说说小明在做什么?现在是几时?怎么看出的?(提醒大家是下午4时)
(4)同时出示7时、8时、4时三个钟面(ppt展示)
观察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数字的位置,看看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生:相同是分针都指12,不同是时针指的是7,8,4 师小结: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三根分针都指向了?12(手势),时针所指的数字是不一样的。这样的时刻叫做整时。时针指向7就是7时,指向8就是8时,指向4就是4时。也就是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5)小练习:出示5时9时,说说钟面分别是几时?(每个钟面出示都要问小朋友是怎样看的)边说边贴一个 5.认识半时
(1)电脑同时出示小明上学、晚上睡觉的画面以及对应的时间,说说画面中的小明在做什么?。
师:先看看小明上学时是什么时刻?再看看小明睡觉时是什么时刻?
师:观察这两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先来看分针,时针呢?
生:共同点是分针都指向6,时针指在两个数字之间,不同点是一个指在7与8之间,一个指在8与9之间。
师:时针在7和8之间就是过7没到8,咱们就叫它过7,在8和9之间咱们就可以叫它过8。
师:由此我们得出,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时针过几就是几时半。
(2)出示3时半、9时半的钟面,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钟面的时刻。(说说钟面上的时刻分别是多少)(边说边贴在黑板上一个)师:同学们观察黑板上整时和半时的钟面,比较指针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先来看看分针的位置,整时?半时? 生:整时分针指向12,半时分针指向6 师:那时针有什么不同吗?
生:整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分针指在两个数之间。6.认识时间的表示法
(1)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大家已经认识了整时和半时,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把他们记录下来?
师:刚才你们已经认识了它是几时呀?(9时)
师:老师用两种方法把它记录下来,第一种文字的表示方法,请你看好了。
我先写上一个什么?(9),再写上一个?(时)这个时你们会不会写,左边一个日字右边一个寸字。小手举起来让我们一起来写,先写数字8,再写时间的时。
第二种记录方法数字记录法,注意看。我先写数字8,再写上两个小圆点,后面两个0.(指着8时和8:00)它们都读作8时。指着8:00你们见过这种表示方法吗?,你在哪里见过? 师: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呀,在电视上、手机上都能见到这种表示方法,这个钟面你会用刚才这两种方法表示出来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
师:那半时又该如何表示呢?这个表的时间是?(3时半),3时半就表示为3时半(边说边写),也可以表示为3:30,它既可以读作3时半,也可以读作3时30分。谁来试着读一读? 师:快点拿出笔和纸,把这个时刻也自己表示一下吧。练习:连一连 7学生动手拨一拨
小朋友们,你们真聪明,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快找找钟面上的分针和时针,再找一找钟面上的数字。现在老师报时你来拨。小朋友们拨出七时。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拨的? 1时、12时。
师:在拨12时的时候,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12时属于特殊的情况,分针和时针都是指向12,两个指针重合了)
师:分针、时针现在都指向12,两个指针完全重合就是12时,12时属于特殊的情况。
师:再来拨一拨2时半,5时半
三、应用新知,巩固发展
出示两个钟面10时,小明一个睡觉,一个吃午饭。师:为什么都是10时而小朋友做的事却不一样? 生:因为一个是早上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师:说的真好,一天有24个小时,时针每天都会转两圈,所以一
天中会出现两个相同的时刻,图中的两个10时其实就是一个是上午10时,而另一个却是晚上10时也就是22时。
四、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了很多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能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收获吗?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好,作为奖励陈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吧,不过你们只有回答对钟面上的时间,故事才能继续下去哦!师:听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盼星星, 盼月亮, 暑假终于姗姗而至!这天一大清早, 我和妈妈坐上开往舅外公家的汽车。这是我第一次来农村, 可得好好看看这里的风景。只见道路两旁, 一排排树木站得笔直, 好像一队队精神抖擞的士兵在接受检阅。时而看见几丛不知名的五彩缤纷的野花, 它们有的似乎在弯腰说笑, 有的似乎抬头挺胸, 还有的好像在低头哭泣, 真是千姿百态, 让人产生无限遐想。透过树林, 我看见宽广的田野里, 农民正在收割金灿灿的水稻。远处青翠的山脚下, 一幢幢涂着彩色涂料的漂亮小楼房显得分外亮丽。
车子在一座红砖房子前停下, 妈妈说这就是舅外公家。舅外公笑着迎出来, 拉着我的手走进屋。这时, 舅外婆端来满满一盘白嫩嫩的生的花生米。舅外公说: “瞧!这是自己家种的, 刚挖出来的, 可新鲜了, 你们尝尝!”我赶紧捏起一颗, 放进嘴里, 呀!好脆, 我还没使劲咬, 它自己就碎了;再一嚼, 满口生香;吞进肚里, 嘴里还留有清甜的味道, 令人回味无穷。“哇!真是太好吃了, 这就是自然的味道吧?”我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几个小表弟围着我叽叽嘎嘎地叫着“姐姐”、“姐姐”, 拉着我的手在家里参观。爬上第三层大露台, 只见地上仿佛正在展出一幅画——红得耀眼的辣椒, 颗颗饱满的白花生, 黄澄澄的玉米, 拼成了一幅幅色彩鲜艳、线条浑圆、形态饱满的图画。我心想:如果现在拍张照片, 应该取名叫“丰收”呢?还是取名叫“比美”呢?俯瞰房子的周围, 绿油油的一片全是树, 仿佛它们都压在我脚底下。“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诗兴大发的我情不自禁地读出杜甫《望岳》中的名句。
我正满怀诗兴欣赏着美景时, 听见舅外公在楼下大喊:“快点!我们去采摘红辣椒了!”我们几个飞奔下楼, “采摘乐”可是我来农村之前的一大夙愿哪!舅外公家的辣椒地里足足种了上百棵辣椒。我高抬腿跨进半人高的辣椒丛里, 拍拍这边的红辣椒, 再摸摸那边的红辣椒, 仿佛寻宝一样想找到最大的辣椒王。郁郁的叶子间散发出浓浓的辣味, 红色、青色、酱紫色的辣椒们, 一个个骄傲地翘尾朝天。平时有些怕辣的我, 这时却好像不怎么怕辣了, “哈哈, 你们还会翘尾巴呢!等一下, 我请你们都到我的篮子里来做客!”“比赛, 开始!”舅外公一声令下, 我和小表弟们开始奋力PK摘采辣椒。我双手齐下, 管它什么颜色, 连叶子带辣椒全揪下来, 一会儿就装满了一小篮。冠军非我莫属了!正当我暗自得意的时候, 舅外公提醒我说, 只采摘红的。“呀!”我嘟起嘴, “白努力一场, 冠军泡汤了!”其实, 我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5月8日,哈佛商学院MBA班全体一年级900多个学生,将要讨论新东方的教学案例。应商学院教授Paul Gompers的邀请,我将出席案例的讨论课。Paul Gompers是新东方案例的作者,同时也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授。
初抵哈佛
我晚上10点多抵达波士顿。由于波士顿旅馆房间紧张,而且房价昂贵,所以我们最后干脆联系了Bed & Breakfast,也就是美国的家庭旅店。这家旅店的名称叫A MassachusettsHouse Inn,在麻省大道2218号。实际上哈佛大学的所在地并不在波士顿,而是在一个叫做Cambridge的小镇上,翻译过来叫剑桥镇,和英国剑桥大学的名称一模一样。后来城市发展,波士顿和剑桥镇连为一体,就有了哈佛大学在波士顿的感觉。新东方高级副总陈向东和企业发展副总Joseph Kauffman也来参加这一活动,已经先期到达波士顿,在旅店里等我。陈向东2005年曾经在哈佛商学院学习两个月,而Joe就是哈佛商学院2006届的学员,毕业后来到了新东方工作,所以他们对哈佛很熟悉。我走出机场,突然发现张杨正在出口处等我。张杨原来是北京新东方学校的老师,现在正在哈佛读教育学,听说我要到哈佛后特意到机场来接我。
到达旅店已经11点,见到了陈向东和Joe。我觉得肚子饿得厉害。一路上由于紧赶飞机,居然没有吃饭,也没有觉得饿。美国飞机上不供餐,要用餐通常要5美元一份。安置好房间后,我们一起打的到了哈佛广场的一家叫“香港”的饭店,一边用餐一边讨论明天案例的议程,12点半回到旅店休息。由于时差关系,以及心里对明天的案例分析有点不踏实,我几乎整夜失眠。
早上7点,阳光从窗户倾泻下来,洒了一地。我努力克服睡眠不足带来的烦躁,冲完淋浴后到楼下去用早餐。陈向东和Joe已经在餐厅,我喝了两杯咖啡,和Joe讨论要不要穿西装,Joe说可以随意,但既然他们两人都穿了西装,我最好也穿西装。于是我又回房间换上西装,然后一起出发到哈佛商学院。
热闹的课堂
商学院8点半开始上课,我们需要8点钟到达,以便和上课的教授们提前讨论,并回答他们的一些问题。7点50分我们到达查尔斯河边上的商学院。商学院的建筑一色红砖白窗,明快、庄重。据Joe介绍说,大部分商学院的教学楼都是校友捐款修建的。各教学楼间都有大块的草坪。高大的树木在阳光下显出无边无际的绿色,已经有学生坐在草坪上晨读,恍若世外桃源的感觉。我们到达商学院的企业家研究中心办公室,见到了Paul教授和他的同事,寒暄后回答了他们就案例提出的一些问题。
8点半我们准时走进教室。哈佛商学院MBA学制两年,每一届900人左右,分成10个班,每个班90人左右。第一年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固定教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固定座位,每个座位上都有自己大大的姓名牌,使教授能够轻松地叫出学生的名字来回答问题,也便于刚开始时同学们互相认识。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名称,如2008 Section F班等,班与班之间形成强烈的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只要是自己班内的同学提问题,不管对错都拼命鼓掌支持。从二年级开始,各个班级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想听的课程。新东方的案例教学主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分成两批讨论,第一批学生早上8点半到10点,第二批学生早上10点半到12点。
我走进教室的第一个感觉是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商学院的学生可以带自己的亲朋好友旁听课程,当老师问到今天有没有同学带人来听课时,有一个学生介绍了自己的父母,结果全班同学站起来又鼓掌又拍桌子,以示欢迎。当老师介绍到我,说我就是大家阅读的新东方案例中的主角时,学生们又是站起来又鼓掌又拍桌子。
本次案例讨论课分成三个步骤,首先是一个小时的老师和学生互动,讨论案例并互相表明自己的观点;紧接着是我进行20分钟左右的陈述,讲述新东方的历史和未来的战略;最后10~20分钟则和学生进行问答交流。我们在一个教室里和学生面对面交流,其他教室的学生则通过视频和我们互动。
案例讨论课开始后,学生讨论问题非常热烈,我在中国课堂上几乎从来没有见识过。教授每问一个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高高地举起自己的手,其实我发现不少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并不深刻,有时候甚至有误解,但学生们就是兴高采烈地发言,几乎根本就不会在心里犯嘀咕,先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讲得正确或者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看法。于是整个教室显得热闹非凡,每个人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都很高。在新东方这个案例中,学生辩论的主题是新东方成功的原因以及新东方未来的发展战略。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教授不断把学生的观点写下来。教室里有六块可以上下转动的大黑板,一个小时之后,黑板上已经被全部写满,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管理学的各个方面,从市场营销到消费关系到企业家精神等,可以看出商学院的学生在理论知识上非常丰富,但也能够感到他们在对现实情况的深入理解上缺乏经验的支撑。在900个学生中,有十几个人来自中国内地,几乎都曾经在新东方接受过培训,所以每次他们发言都会先说一下:俞老师,我是你的学生。每次全班同学都会热烈鼓掌,新东方这个案例因此显得更加热闹了。
我的发言以幽默调侃开始。商学院的学生都穿着休闲装来上课,每个班都有自己的T-Shirt,所以大部分学生都穿着印有本班标志的T-Shirt。我们穿得西装革履就显得很扎眼。我说,非常抱歉我今天穿了西装,显得和大家不一样,但我实际上喜欢穿便装,只不过Joe告诉我,让我穿西装,来表示对大家的尊敬,所以我就穿西装来了。我说,你们来到哈佛商学院上学并不一定就等于成功,要毕业后找到一个好老板得到一份好工资才算成功,比如Joe找到了我这样的老板就算成功了。学生们大笑。我又说一个人长得高大好看,英语讲得好并不一定管用,比如Joe长得这么好看英语那么好,我长得这么难看英语那么差,但是我还是他的老板。学生们哄堂大笑。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了。紧接着我陈述了新东方的发展历史和未来的发展战略。
讲完后学生开始提问,有一个学生问了一个很长的问题,我还没有回答他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我就故意说对不起,我已经把你前面的那个问题忘了,结果全班同学又大笑。当有学生问我,原来想到美国来读书没有钱,现在有了钱还愿不愿意到哈佛来读书时,我说我还是很愿意的,但是想一想,觉得读书太麻烦了,既然已经有钱了,我不如买一个哈佛文凭算了,结果学生笑弯了腰。
下课后,很多学生来和我说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这么愉快地和企业老板进行交流了,没想到中国的企业老板也这么幽默,让他们很开心。让我吃惊的是,居然很多学生都会说简单的中文。
愉快的午餐
中午我们和哈佛商学院的四个教授在教师俱乐部共进午餐。穿过校园时,发现很多警察和便衣,一打听才知道是尼日利亚的副总统(vice-president)来访问。我开玩笑说,vice-president来访问这么重视,我这个president(总裁)来,美国政府却不在乎,显得不公平。Paul教授笑着说,900个学生和你在一起,没有比这个更重视的了。
午餐时,我们又进一步探讨了新东方案例,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为下一届学生所用。我开玩笑说,希望明年新东方的案例不会变成讨论新东方为什么失败的案例,同时又说就算失败了,我也会来谈失败的体会。大家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午餐。
演讲与晚餐
下午3点钟是Harvard Asia Club组织的一场公开演讲。很多中国学生来到了演讲现场,他们不仅仅来自哈佛,还有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和波士顿大学的。到场的中国学生几乎都参加过新东方培训班。由于还有一些外国学生也来听演讲,所以我只能用英文演讲。演讲内容主要是新东方的上市过程以及自己的体会。而后Joe也讲了他在中国工作的体会。最后我们共同回答了学生的问题。
演讲结束后,很多学生上来合影,互留地址。有几个学生希望能够请我们吃晚饭。由于我已经提前安排了要请在这里学习的新东方老师吃晚饭,所以就告诉学生们,如果他们想一起晚餐,可以来参加我的晚餐聚会。我给了4个名额,最后决定了4个来参加的学生。
在耶鲁大学学习的原北京新东方老师马征和上海新东方老师曹蕴,听说我来到哈佛,专程从耶鲁开车来到哈佛,马征还带上了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的父母,曹蕴则带上了她的老公,在耶鲁大学读博士的沈国麟。结果晚餐人数遽然增加,加上我、陈向东、张杨、Joe和他的女朋友,还有4个学生,预定的8个座位一下增加到了14个。我们选择了哈佛大学边上的一家叫做Legal Sea Food的餐厅,是当地一个很有名的海鲜餐厅,生意很好。我们和服务员协调了半天,才拼凑出一个14人吃饭的空间。
就餐时,大家喝酒聊天,回忆在新东方的时光,展望每个人的未来,越来越兴奋,结果喝了八瓶白葡萄酒。我为大家点了牡蛎、龙虾等鲜美食品。晚餐后大家意犹未尽,又到附近的一个酒吧聊天,一起唱了一些歌曲。到晚上12点多,大家恋恋不舍地散去。几乎所有的人都打算毕业后回到中国去工作,这一点证明了中国对于国际化的人才具备了强大的吸引力。
尾声
《失去的一天》这篇课文是苏联当代著名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写佩佳怎样失去了一天,接着写妈妈帮助他认识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文章浅显易懂,贴近儿童生活,容易产生共鸣。因此我在教学时,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文中实例感悟时间的重要性,通过列表的形式,把拖拉机手耕地、建筑工人砌墙、面包师制作面包、普通人在图书馆读书等实际事例清楚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比较,学生明白了佩佳的妈妈对佩佳的教育是用事实来说服的,而不是讲一套大道理,从而学们也知道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就应从今天开始。
学生的问题还是让人感到很有价值的。有的学生对课文中的个别词语不理解。在大家齐心协力弄懂了这些词语后,我建议大家往后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请教字典这位老师。有的学生问道:“为什么要见到邓爷爷时我又激动又紧张?”有的学生问道“为什么天仿佛格外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当学生一提出这些问题时,我心中一怔,这些孩子提出的问题不正是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和理解的难点吗?
当学生们提出这些问题时,我又把问题抛给了他们,他们就认真的思考,积极的讨论,最后看到他们满意的笑脸后,我对我以前的教学策略产生了怀疑。课堂上,我们该怎样去以学生的学为主体呢?老是不敢放手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我们不该把学生的灵性扼杀在我们的课堂之上。
孩子们起床后,就到屋外去做他们的家务活。家务活非常难做,没有一个孩子喜欢做,尤其是辛巴。
在孩子们做家务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在厨房里给他们准备丰盛的早餐。吃完早餐后,孩子们匆匆赶往学校。放学后,孩子们又匆忙赶回家里,做他们的下午家务。做完家务,他们才能玩一会儿。几乎天天如此。
一天早上,母亲像往日一样推开辛巴房间的门,说道:“早上好,我的孩子。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辛巴没有起床。
母亲再次说道:“起床啦,辛巴。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
辛巴答道:“妈妈,今天不会是美好的一天。今天是糟糕的一天。我想呆在床上。”
母亲说道:“好的,辛巴。你呆在床上,因为今天是糟糕的一天。”
辛巴得意地笑了,继续睡觉。他的哥哥和姐姐没有劝辛巴,而是偷偷地笑了。当哥哥和姐姐在做家务时,辛巴在呼呼大睡。
一个小时后,哥哥和姐姐吃早餐时发出的笑声吵醒了辛巴。他听到自己的肚子“咕咕”直叫。他一骨碌爬了起来,然后走下楼梯,来到厨房,在哥哥和姐姐的身边坐下。但是当他拿起一个大煎饼正要放进嘴巴的时候,母亲阻止了他:“辛巴,你在做什么?”
“妈妈,我很饿。”辛巴答道。
母亲说道:“哦,不。辛巴,你回到你的房间去,继续睡觉。”
辛巴露出一副可怜的样子看着母亲说:“但是我饿了,妈妈。”
母亲不为所动,说道:“记住,今天是糟糕的一天,辛巴。”
辛巴空着肚子慢慢走回到他的房间。那时候还没有电脑,家里面也还没有电视,他的房间除了一张床和一个木头做的小熊,什么也没有。辛巴真是闷透了。
一整天,辛巴都饿着肚子呆在房间里。好不容易,他等到了哥哥和姐姐放学回来。看到哥哥姐姐换好衣服准备去做家务,他赶紧跟了上去。母亲却在门口拦住了他。她说道:“辛巴,你去哪里?”
“做我的家务活,妈妈。”
“哦,不。辛巴,今天是糟糕的一天。现在回到你的房间去。”
重新回到房间,辛巴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他边哭边说:“我很饿,又无聊。希望妈妈待会儿让我吃饭。”
晚饭时间到了,辛巴慢慢走下楼梯,看是否能拿点东西吃。在楼梯底,他碰到了母亲。他用恳求的目光看着母亲,但母亲仍然说道:“辛巴,今天是糟糕的一天。你必须回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母亲像昨天一样唤醒辛巴:“早上好,我的孩子。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
辛巴跳下床,高兴地对他的母亲说道:“是的,妈妈。今天会是美好的一天!”
Spoiled for choice.That’s likely how you’ll feel with a mere day in Athens.Brimming with grand sights, celebrated cuisine and legendary nightlife, it can be challenging to know where to begin.The secret is in not trying to do everything.Instead, take in a couple of the tourist highlights and then delve beneath the city’s skin to get a feel for this alluring (迷人的) capital.
An ancient sight
TheAcropolisalways comes out at the top of the heap of things to see in Athens.The most famous of the Westernworld’sancient sightscontinuestoimpress even the most blasé (玩腻了的) of tourists as they climb the marble steps and stand before the graceful Parthenon (巴台农神庙) .Views from up here are astounding, with the city sprawling as far as the eye can see.
A slow wander
Plaka is the city’s oldest neighbourhood, resting on the slopes of the Acropolis.This is the old Ottoman (土耳其民族的) quarter, oozing with atmosphere and overflowing with cafes, boutiques and fascinating architecture.True, it’s a popular tourist haunt (常去的地方) , but its maze of cobbled streets is perfect for getting lost in, giving wanderers the chance to discover cafes and bars where they can down some strong coffee, or even stronger ouzo (茴香烈酒) , among locals.Plaka is at its best in the early evening and is also home to some of the city’s most evocative hotels.Acropolis House Pension is a preserved 19th-century house that gives guests a glimpse into a Greek home.
A museum or two
Athens’museums offer botharespitefromthe heat and some of the world’s top collections.The new AcropolisMuseumshows off the riches once housed in the Acropolis, while the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 is a world renowned treasure trove of Greek antiquities.The private Benaki Museum offers something a little more eclectic, from Roman toys to Byzantine (拜占庭式的) art.
A market scene
Varvakios Agora is Athens’central market and a hive of activity.Locals come here to shop and look for everything needed in a Greek kitchen—from olive oil to slabs of meat.This is a peek at local life at its most lively as well as a window into Greek cuisine.The meat market is also home to some of the city’s best tavernas (希腊酒馆) , feeding traditional fare to crowds of customers from all walks of society.
A dash of culture
The ancient Odeon of Herodes Atticus (阿迪库斯音乐厅) is a surreal setting where summertime audiences watch Homer’s lines acted out, see contemporary dance moves, and hear classical orchestras.Backlit by the Acropolis, this unbelievable venue competes for attention with the world-class performances.
A splash of nightlife
四年级失去的一天教学反思范文一
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佩佳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进行对比。让学生张开嘴巴来说说自己的一天,比如双休日或放假时的一天,通过在什么时间,佩佳在干什么,你在干什么的练习说话,让孩子明白时间一去不复返,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从教学时的情况看,我觉得“佩佳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的对比这一教学环节十分重要。由于在这一环节,我花大量的时间让孩子们想象、体会、表达,为后面 揭示文章的中心“失去的一天就是失去了什么”打下基础,也使得课后的练笔能够顺利进行。同时经过这样的对比,也让学生明白了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最后,让学生把他们收集来的时间名言说出来,好多学生收集到十来条时间名言。相信这些名言会对他们多少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年级失去的一天教学反思范文二
《失去的一天》是西师版小学四年级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要求学生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明白佩佳在失去的一天中失去了什么,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在。
在孩子心中,时间只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在他们的意识里,失去了今天还有无数个明天在等待。为了让大家真切得感受到时间的存在和流失,明白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用清脆的闹钟滴答声为背景,要求孩子们在一分钟之内“看书、写字......”体会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从而引出课题。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们明确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再根据自学指导自主学文。如:妈妈给佩佳布置的任务时什么?妈妈回来了,为什么“他羞愧得不敢看妈妈的眼睛。”;佩佳失去的这一天失去了什么?......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尝试交流自读的收获,体会自读所得收获的成功感,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的兴趣,同时根据自学提示读中质疑,有疑则思,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对于语言积累还很薄弱的孩子们来讲,声情并茂的朗读更能帮助感悟课文内容,达到理解体会,在学习中采用“指名读、分组赛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快乐学习语文。最后,图片的展示、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遇到类似的情况,并用收集的名言警句劝自己劝朋友,从而深化孩子的情感,让孩子通过课文的学习,从而感悟时间是多么的珍贵。教学本质是学习,学习也是实践。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已经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为使这种意识转化为一种能力,要求孩子们自己设计一份“快乐星期天”的计划表,从而付诸于行动中。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叶出现了一些相关问题,本堂课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显得些许的啰嗦,在引导孩子体会佩佳前后心情上做的不够。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只要认真对待每个问题并不断改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会不断进步的。
四年级失去的一天教学反思范文三
几个同事在讨论如何教学《失去的一天》这篇课文时,我回想起《失去的一天》的教学,一种对学生浓浓的喜爱之情涌上心头……
这篇课文讲的是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使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我采用表演的形式进行着,现在课堂正进行到展示对比环节,瞧,第一组的同学表演情景再现:霞霞同学扮演的“妈妈”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的彦儿同学扮演的“佩佳”说:“你已经放假了,今天的任务是:在农舍旁边栽一棵树,读完《远方的青山》这本书。”说完,妈妈上班去了。望着妈妈的背影,“佩佳”伸着懒腰、打着哈欠说:“现在没有人打扰我了,继续睡觉了。”“唉,妈妈布置我的任务怎么办呢?嗯,睡起来再去做,时间多的是,还来得及。”
就这样,佩佳又蹦蹦跳跳地来到果园,找果子吃,并且还和一群可爱的蝴蝶(学生扮演)做起游戏来了。“失去的一天”同学们能创造性地再现出来,令人深思。接着,各小组交流自己周末在家一天的时间安排,和佩佳进行对比,感受是什么?最后全班交流。气氛达到了高潮,孩子们的小脸红通通的,深深地知道了时间的宝贵,他们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就这样,“失去的一天”的含义,学生们在表演、体验、对比中了解了。懂得了时间的宝贵,懂得了如何珍惜时间,懂得了“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深刻含义。
活动设计背景
在大班下学期,为了引导幼儿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便与小学生活相衔接,我在“我要上小学”主题活动中设计、组织了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我们的一天”。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点。
2.体会制作时钟的乐趣,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看整点。
难点:制作时钟。
活动准备
1.自制种类不同大钟面三个(能拨动时针和分针),真钟一个。
2.幼儿操作材料:1-12数字、纸制空白钟面、时针、分针(数量与幼儿人数一样)。
3.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记录卡:7点钟起床、8点做早操、9点集体教学活动、10点户外活动、11点吃午餐、12点休息、3点起床、4点区域活动、5点放学回家。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时钟(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二、制作钟面、交流经验、熟悉钟面
1.教师提供纸制空白钟面、数字1-12、指针等,让幼儿制作一个钟面。
2.幼儿讨论:钟面上到底有什么?有数字,那么数字有几个,怎么排列?有针,那么有几根针,是一样的吗?
3.教师引出从钟面而来得词语”顺时针”。
“游戏中、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的‘按顺时针顺序下棋’就是从钟面的排列顺序引出的。”
4.讨论总结:钟面上的秘密(认识钟面)。
三、认识整点
1.教师出示“早晨7点钟起床”的记录,请三名幼儿尝试拨钟。
提问:究竟谁拨得对?幼儿充分讨论后,教师拿真钟拨到7点钟,让幼儿观察、比较。
2.教师一一出示幼儿一日生活记录卡,让幼儿播出相应时间。
3.总结:认识时钟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教学反思
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以往我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这样的:教师拿出一面钟,让幼儿看看上面有什么。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然后让幼儿看一个整点,观察时针和分针所在的位置,告诉幼儿这是几点钟。最后请幼儿拨整点钟。这样的教学活动,老师的主体地位是很明显的,幼儿是机械地学习。
而在这次活动中,我以谜语引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诱发幼儿主动探索。材料有助于幼儿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钟面到底有什么?应该怎样排列?从而达到认识钟面、制作正确钟面的目标。在制作钟面的环节中,幼儿能充分调动已有经验,而教师引出的“顺时针”则适时地为幼儿提升经验。在认识整点的环节,我通过让幼儿尝试——讨论——观察——结果,这样的学习来获得答案,而不是把答案直接告诉幼儿。以认识时间贯穿在一日生活记录里,体现了数教育目标之一:在生活中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如:知道7点要干什么等等。
此次活动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了“儿童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清早, 杨阳和往常一样, 走在那条走了无数趟的上班路上, 路上行人稀稀落落, 不时有车从身旁驶过, 她这才想起, 原来今天是“五一”节, 放假第一天。杨阳从不关心节日, 因为节日和她无关, 她是一名护士, 只要有病人, 她和她的姐妹们就得日夜坚守在岗位上。
杨阳在一个综合病房工作, 外科、儿科、妇产科的病人都收治在一层楼里, 她主管的病人有一位高位截瘫, 做着气管插管, 留着尿管, 院前带来的压疮没有好转, 需要2小时翻身一次;还有一位胆囊癌的病人周身都染成了黄绿色, 最近状态很差;昨天待产的孕妇不知是否已做了妈妈……每天上班路上她总是不自觉地梳理着她的病人, 希望病人们都能尽快好转。
节日的病房依然如故, 夜班护士忙着写交班记录, 主班护士在配药, 各班次的护士们都陆续来接班了。
杨阳和夜班护士进行了床头交接, 她管着15张床, 现有13名病人, 2张空床。昨天待产的孕妇胎位不正, 准备手术, 术前准备已做完。截瘫的病人病情稳定, 胆囊癌病人状态很差, 呼吸困难, 用了镇痛药, 正在吸氧。昨晚又收治了一位急性胰腺炎病人, 留着胃肠减压管, 开了三组静脉通路用药。其他病人都还稳定。
交完班, 一天忙碌的工作就开始了。
杨阳先给病人进行输液治疗, 扎上针, 病人都躺在各自的病床上, 病房就安静下来了。产妇要手术了, 麻醉师、医生、手术室护士都来了, 杨阳给产妇听了胎心, 安慰她不要紧张, 很快就会当妈妈了, 产妇满怀期待地走进了手术室。
杨阳还得接着忙, 减压器要更换, 气管套管要冲洗, 尿袋要更换, 压疮部位要换药, 还有输液的病人要更换液体。没等忙完, 听到手术室门前新生儿清亮的啼哭, 她又跑过去, 接过新生儿, 放到准备好的婴儿车里, 指导家人如何照顾好新生儿。再有一会儿产妇也要返回病室了, 杨阳把监护仪、砂袋提前拿到病房里。杨阳干起这些活来动作迅速, 干净利落, 这可是长期训练出来的。
病房的工作没有预见性, 一大早看似风平浪静, 一会儿说不上会来什么样的病人, 这么想着, 走廊里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大夫, 快点, 给我安排个病房”, 一人拿着住院单, 跑得气喘嘘嘘。
“多发软组织损伤、脑挫裂伤、股骨骨折”, 又是一个车祸病人。
随后家属、交警将病人抬入了病房。病人身上血迹斑斑, 痛苦不堪, 虽见惯了这样的病人, 杨阳的心还是跟着紧缩着, 忙着接收病人, 做必要的处理。
病人要手术, 外科主任、医生们很快到了病房。
病房里没有片刻宁静, 拔针的、换药的、监护需要观察的, 术后护理、术前准备, 哪个都不能等待, 几个值班护士个个脚步匆匆, 又要仔细查对, 丝毫马虎不得, 完成自己该做的, 还要兼顾同事忙不过来时急需要做的。产妇病房里来了很多家属, 看到母子平安, 个个洋溢着笑容;车祸病人来了很多家属, 焦急地等待着手术;癌症病人已到了生命尽头, 家人围在身旁, 满脸忧伤。本就不大的病区, 显得更加拥挤。
忙到中午交班时, 外伤病人还在手术中, 治疗台上还摆了许多待输的药液, 这个中午班注定还是要忙碌。
下午接班, 看到医生们还在办公室, 知道手术是下台了。
“杨阳, 你的病房这回是住满了, 中午又收了一位阑尾炎病人, 马上要手术。”
“这个劳动节可没白过, 麻醉师、器护、医生们在这儿忙了大半天, 中午只吃了点儿盒饭, 还得接着做手术。我们中午忙到现在还没歇下脚, 你们这一下午还得够忙的。”
中班护士边说边和杨阳去病房交班。
一下午, 依旧是巡视病房, 写护理记录, 做各种护理, 大大小小的事总不能让人有片刻的歇息。
快交班时, 癌症病人突然呼吸心跳停止, 家属放弃抢救, 杨阳帮家属做最后的料理, 撤回了监护仪、氧气等设备。
交班了, 杨阳才感觉到了疲惫。一天的工作, 对于杨阳来说是用分分秒秒来计算的, 这一天她也说不清要走多少路, 说多少话。而一年里的每一天, 不是都要这样度过吗?听着新生儿的啼哭, 那是生命的最强音;听着病人痛苦的呻吟, 那是对健康的呼唤;听着亲人离去时的痛哭, 又是对亲情至爱的挽留。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 奏响着生命轮回的交响乐, 写满了对健康对生命的珍爱, 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呢?
杨阳突然感到, 一个小护士, 也有自己的大舞台, 能为病人解除痛苦, 本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小明的一天》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明的一天》数学教学反思12-08
给小明的一封信01-11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明的家》含反思02-28
聪明的小明作文450字12-23
小明的绝招哲理故事03-23
小明的爸爸骑着摩托车作文01-20
小明你错了作文11-05
我幸运的一天 教学设计12-23
课文《一天的食物》教学反思11-22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学反思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