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gmp检查要点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药品gmp检查要点(通用6篇)

药品gmp检查要点 篇1

药品GMP检查要点包括化学药品注射剂GMP检查要点、中药注射剂GMP检查要点、血液制品GMP检查要点、重组产品GMP检查要点、疫苗菌苗GMP检查要点等,遵循以下原则。

一、检查要与品种相结合

根据申请认证的剂型,选择该剂型中产量大、工艺复杂、质量不稳定等高风险品种,从原料购进到成品出厂进行全过程检查。每个剂型至少选择3个品种,不足3个品种的全部检查。

二、检查要与品种的生产工艺相结合

核对并确认其是否能够按其注册申报的处方和工艺生产。

三、措施和工艺参数应有验证数据支持

要检查关键工艺参数的验证资料对激素类或抗肿瘤类化学药品与其它药品共用同一设备和空气净化系统的,要重点检查其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及验证数据。

四、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真实运作情况

检查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各种记录、台帐、凭证,从深层次查清其真实运作情况,即要从表象查到真相。

(一)化学药品注射剂GMP检查要点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注射剂生产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化学药品注射剂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及其人员、质量控制负责人及其人员、药品生产、物料管理负责人员专业、学历、资历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3、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4、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是否匹配。

5、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定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6、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

7、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8、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注射用水制备、储存、分配、使用方式;⑶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9、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净化及其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更换周期确定依据及其执行情况。

10、配制药液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除菌过滤操作环境以及无菌药液到分装的转运方式、时间间隔;待冻干中间产品的滞留时间、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滞留时间及其验证;无菌过滤器完整性试验;是否对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污染菌总数(包括需氧菌和耐热孢子)规定限度并遵照执行。

11、无菌分装环境、设备(单机、联动线及其生产厂家)、过程监控等及其再验证。更换品种或批次的清洁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选用标准、配制是否经过除菌过滤;清洁剂或消毒剂所用容器及存放时间等是否能够防止污染;同一操作区有两台或数台分装机同时生产,产品批号划分及防止混淆的措施。

12、直接接触中间产品、激素类产品、抗肿瘤类产品与普通化学药品,以及非最终灭菌注射剂与最终灭菌注射剂共用生产设备与设施,更换品种时清洁方法及其有效的验证,如清洁指标成分确定依据、取样位置、取样方法、挑战性试验、检测方法、判断标准等。

13、灭菌设备容量与生产规模匹配程度;灭菌设备热穿透试验、热分布试验、最大量、最小量及生物指示剂验证数据;灭菌温度监测方式、灭菌时间、Fo值、压力控制及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灭菌设备产品批号划分及灭菌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

14、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中间产品、产品实行全项检验,如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采用的检验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5、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类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及检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

16、质量保证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物料抽样及不合格的物料不准投入生产、合格产品方可放行、不合格物料及成品处理等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计及评估,并严格履行质量否决权。

17、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全部收回。

18、委托生产或接受委托生产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19、企业是否发生过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行为,省级药监部门的处理意见或结果;本次检查发现违法的具体行为。

(二)中药注射剂GMP检查要点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中药注射剂生产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中药注射剂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药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物料管理负责人员是否保持相对稳定,如变更是否具备相应的资历和能力。

3、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4、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是否匹配。

5、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如购用中药饮片,其中药材来源、产地是否有明确;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订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6、中药材产地保持相对稳定;药材、中药饮片验收、抽样、检验、发放的原则及执行情况;中药提取采用的工艺用水标准;盛放中药提取物的容器、转运方式、贮存场所及条件等控制污染的措施。

7、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

8、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9、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注射用水制备、储存、分配、使用方式;⑶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10、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净化及其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更换周期确定依据及其执行情况。

11、配制药液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除菌过滤操作环境以及无菌药液到分装的转运方式、时间间隔;待冻干中间产品的滞留时间、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滞留时间及其验证;无菌过滤器完整性试验;是否对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污染菌总数(包括需氧菌和耐热孢子)规定限度并遵照执行。

12、无菌分装环境、设备(单机、联动线及其生产厂家)、过程监控等及其再验证。更换品种或批次的清洁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选用标准、配制是否经过除菌过滤;清洁剂或消毒剂所用容器及存放时间等是否能够防止污染;同一操作区有两台或数台分装机同时生产,产品批号划分及防止混淆的措施。

13、非最终灭菌注射剂与最终灭菌注射剂共用生产设备与设施,更换品种时清洁方法及其有效的验证,如清洁指标成分确定依据、取样位置、取样方法、挑战性试验、检测方法、判断标准等。

14、灭菌设备容量与生产规模匹配程度;灭菌设备热穿透试验、热分布试验、最大量、最小量及生物指示剂验证数据;灭菌温度监测方式、灭菌时间、Fo值、压力控制及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灭菌设备产品批号划分及灭菌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

15、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中间产品、产品实行全项检验,如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采用的检验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6、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类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及检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

17、质量保证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物料抽样及不合格的物料不准投入生产、合格产品方可放行、不合格物料及成品处理等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计及评估,并严格履行质量否决权。

18、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全部收回。

19、委托生产或接受委托生产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20、企业是否发生过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行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处理意见或结果;本次检查发现违法的具体行为。

(三)血液制品GMP检查要点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血液制品生产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血液制品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药品生产、质量保证、质量控制、物料管理负责人员是否保持相对稳定,如变更是否具备相应的资历和能力。

3、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4、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是否匹配。

5、原料血浆来源;是否与血浆站签订质量保证合同;质量考核频次一次性套材使用情况;使用临床用血浆的许可证明;发放套材数量与血浆数量对比情况。

6、原料血浆的运输、温度监控及其记录方式;是否使用国家批签发的检测试剂对每人份血浆复检;原料血浆自采集至使用的时间;不合格原料血浆的处理方式;废弃的原料血浆袋的处理方式。

7、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定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8、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原液的储存条件、储存期限及其确定依据。

9、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10、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注射用水制备、储存、分配、使用方式;⑶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11、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净化及其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更换周期确定依据及其执行情况。

12、配制药液到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除菌过滤操作环境以及无菌药液到分装的转运方式、时间间隔;待冻干中间产品的滞留时间;无菌过滤器完整性试验。

13、无菌分装环境、设备(单机、联动线及其生产厂家)、过程监控等及其再验证。更换品种或批次的清洁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选用标准、配制是否经过除菌过滤;清洁剂或消毒剂所用容器及存放时间等是否能够防止污染;同一操作区有两台或数台分装机同时生产,产品批号划分及防止混淆的措施。

14、病毒灭活设备及设施验证,包括热穿透试验、热分布试验、最大量、最小量及其装载量方式;温度监测方式及记录方式;灭活前后或灭菌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实际运行的监控及其方式。

15、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包括原料血浆)、原液、半成品、成品检验采用的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6、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个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及检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

17、质量保证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物料抽样及不合格的物料不准投入生产、合格产品方可放行、不合格物料及成品处理等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计及评估,并严格履行质量否决权。

18、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全部收回。

19、企业是否发生过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行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处理意见或结果;本次检查发现违法的具体行为。

(四)重组产品GMP检查要点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重组产品生产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重组产品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及其人员、质量控制负责人及其人员、药品生产、物料管理负责人员专业、学历、资历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3、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4、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是否匹配。

5、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定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6、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

7、工程菌是否按三级种子库管理,如使用质粒重新转化获得的新工程菌株,是否按规定检定、评价及报批。

8、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9、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注射用水制备、储存、分配、使用方式;⑶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10、原液是否按照注册标准生产、检定(其中,肽图每半年至少测定1次,N-末端氨基酸序列至少每年测定1次);原液储存条件、储存期限及其确定依据。

11、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净化及其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更换周期确定依据及其执行情况。

12、配制药液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除菌过滤操作环境以及无菌药液到分装的转运方式、时间间隔;待冻干中间产品的滞留时间;无菌过滤器完整性试验。

13、无菌分装环境、设备(单机、联动线及其生产厂家)、过程监控等及其再验证;更换品种或批次的清洁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选用标准、配制是否经过除菌过滤;清洁剂或消毒剂所用容器及存放时间等是否能够防止污染;同一操作区有两台或数台分装机同时生产,产品批号划分及防止混淆的措施。

14、灭菌设备热穿透试验、热分布试验、最大量、最小量及生物指示剂验证数据;灭菌温度监测方式、灭菌时间、Fo值、压力控制及记录;灭菌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

15、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中间产品、产品实行全项检验,如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采用的检验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6、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个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及检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

17、质量保证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物料抽样及不合格的物料不准投入生产、合格产品方可放行、不合格物料及成品处理等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计及评估,并严格履行质量否决权。

18、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全部收回。

19、企业是否发生过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它法律法规行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处理意见或结果;本次检查发现违法的具体行为。

(五)疫苗菌苗GMP检查要点

根据药品GMP原则要求,结合疫苗菌苗生产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提出疫苗菌苗GMP跟踪检查要点,旨在督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变更情况和实际运行状态。检查组须对如下内容按照药品GMP要求,逐一核实,并详细陈述。

1、药品GMP认证检查提出缺陷项目的整改落实情况。

2、企业的组织机构是否有变动、是否能够确保履行职责;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负责人及其人员、质量控制负责人及其人员、药品生产、物料管理负责人员专业、学历、资历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3、新工作人员是否按照规定接种与之工作相关的疫苗,全体工作人员是否进行生物安全培训。

4、生产厂房及其设施、生产设备、仓储条件、检测仪器等是否发生变更及其符合药品GMP情况。

5、新增生产品种的工艺验证及相关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情况;生产规模及其生产品种扩增或调整与生产及检验能力(包括动物房)是否匹配。

6、物料供应商审计,包括选择原则、审计内容、实地考核周期、认可标准、审计人员资格、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等是否能够确保物料质量;是否与物料供应商签定合同;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

7、物料及产品按规定条件秩序合理存放,有明确的状态标志;货位卡内容齐全、清晰,物卡相符;每种原料、辅料使用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情况。

8、菌毒种三级种子库管理、鉴别实验、领用记录与生产工艺、生产指令相对应;动物源性原材料可溯源。

9、疫苗生产用辅料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尚无国家标准的,使用药用级别的;使用无药用级别的辅料应与申报注册标准相一致,如变更应备案。

10、空气净化系统的温度、湿度、换气次数、风速、风压、自净时间、尘埃粒子和微生物等控制标准、检测周期、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的处理措施;生产厂房及空气净化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认可标准;高效过滤器更换标准、更换周期及其验证情况。

11、制水系统及其验证:⑴纯化水、注射用水制备方法及系统运行方式;⑵注射用水制备、储存、分配、使用方式;⑶系统清洁、消毒方法、消毒周期、验证周期及其确定依据、执行情况。

12、压缩空气、惰性气体等净化及其过滤器完整性测试、更换周期确定依据及其执行情况。

13、配制药液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时间间隔、除菌过滤操作环境以及无菌药液到分装的转运方式、时间间隔;待冻干中间产品的滞留时间、无菌过滤器完整性试验;是否对待灭菌的中间产品污染菌总数(包括需氧菌和耐热孢子)规定限度并遵照执行。

14、无菌分装环境、设备(单机、联动线及其生产厂家)、过程监控等及其再验证。更换品种或批次的清洁方法、清洁剂或消毒剂选用标准、配制是否经过除菌过滤;清洁剂或消毒剂所用容器及存放时间等是否能够防止污染;同一操作区有两台或数台分装机同时生产,产品批号划分及防止混淆的措施。

15、病毒灭活设备及设施验证:包括热穿透试验、热分布试验、最大量、最小量及其装载方式;温度监测方式及记录方式;灭活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实际运行的监控方式及记录方式。灭菌设备验证:包括灭菌时间、Fo值、压力控制及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灭菌设备产品批号划分;灭菌前后防止混淆的措施。

16、质量控制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对物料、中间产品、产品实行全项检验,如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采用的检验标准符合法规要求;按程序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按规定留样及观察;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

17、批记录(生产、包装、检验)检查要覆盖企业常年生产所有品种,每个品种至少抽查3批记录,不足3批的,全部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是否按照注册处方、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及检验,生产过程的物料平衡、包括菌毒种扩增量、单批收获量、合并量、纯化收率、原液、半成品、成品,原液、半成品、成品与批签发量是否相匹配,以及偏差处理及不合格品处理情况;批记录内容是否真实、数据完整,字迹清晰、具有可追溯性。

18、质量保证部门是否能够按规定独立履行物料抽样及不合格的物料不准投入生产、合格产品方可放行、不合格物料及成品处理等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对物料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审计及评估,并严格履行质量否决权。

19、销售记录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必要时能够追查并及时全部收回。

20、疫苗菌苗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生问题,其处理决定以及如何实施。

药品gmp检查要点 篇2

药品GMP飞行检查是药品GMP认证跟踪检查的一种形式, 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监管需要随时对药品生产企业所实施的现场检查。飞行检查主要针对涉嫌违反药品GMP或有不良行为记录的药品生产企业。

从2005年5月飞行检查的方式得以确认的2个月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安全监管司内部就制定了《药品GMP飞行检查暂行规定》 (试行稿) , 并在随后的飞行检查工作中执行。2006年初, 在总结2005年飞行检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药品安全监管司委托药品认证管理中心起草了《药品GMP飞行检查暂行规定》 (讨论稿) 。经多方讨论研究, 听取意见, 最后形成了《药品GMP飞行检查规定》[1]。《规定》主要从目的和依据、检查性质和范围、检查特点、观察员选派、处理结果等五方面阐述了其主要内容。尤其在检查特点中规定飞行检查与以往GMP跟踪检查不同, 检查行动一定是保密的, 即使在组织实施部门内部也是相对保密的, 只有该项工作的主管领导和具体负责的同志掌握情况。企业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是在最后时限才得到通知。而且由于飞行检查的保密性, 所以, 被检查企业事先不可能做任何准备工作, 检查组现场所看到的就是企业日常生产管理的真实状况。为了进一步杜绝以往“猫鼠一家”的情况出现, 飞行检查组一定要做到不吃企业饭、不住企业店、不用企业车, 费用全部由药品认证管理中心支付。其次就是检查现场的灵活性, 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制定检查预案, 主要确定现场检查重点。检查组现场检查的具体时间及步骤由检查组根据检查需要确定, 确保检查质量。最后就是记录的即时性, 检查员要在现场检查过程中即时填写飞行检查工作记录[2]。

二、药企在GMP飞行检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的飞行检查结果显示, 药企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编造篡改生产、检验数据

一些企业为应付检查编造采购数据, 例如2016年6月对吉林省长源药业有限公司的飞行检查发现该企业财务软件系统显示2016年从未购入猪脑。而企业编造的物料台账显示2016年分6次购入猪脑17吨;出库29吨, 并编造6批成品及半成品批记录, 剩余2批次无法提供任何记录。

有些企业擅自编造、修改批检验记录。例如2016年4月对武汉五景药业有限公司的飞行检查中发现该公司擅自编造、修改批检验记录, 该企业色甘酸钠滴眼液中间体同一批次产品出现多个检验记录 (“16010401”和“16010401改”) ;批次 (16010405) 检验记录查无实际生产记录;多个批次 (15070401、15070402、15070403) 检验记录的创建时间间隔极短检验时间有重叠。再例如对白云山东泰商丘药业有限公司的飞检过程中对该企业人工牛黄的批生产记录和批检验记录进行抽查, 发现个别批次存在总混工序生产时间和成品检验时间相矛盾, 如20160314批总混的生产时间为2016年3月15号9:00~9:15, 检验时间为2016年3月15号8:27~8:34;20160308批总混的生产时间为2016年3月9号9:00~9:15, 检验时间为2016年3月9号8:33, 存在明显造假。

2. 质量监管不到位

在飞检期间发现, 一些企业的质量负责人和质量授权人不稳定, 短时间内发生多次变更, 不能有效履行质量管理和质量否决、产品放行的责任。而且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GMP规定的要求进行生产操作, 例如2016年4月在对安徽艾珂尔制药有限公司进行飞行检查过程中就发现该公司的滴眼剂生产过程中无菌操作及质量控制不严, 具体的问题如下:

(1) 该企业滴眼剂瓶的密封件进行密封时, 未进行微生物浸入试验, 未验证包装容器完整性。

(2) 灭菌后的滴眼剂瓶的外包装未经消毒处理, 直接经物流通道进入B+A区域。

(3) C级洁净区无悬浮粒子和微生物日常动态监测数据, 未在关键操作完成后对表面和操作人员进行表面微生物监测。

(4) 药液除菌过滤系统除菌过滤器采用离线方式灭菌后安装, 未采取单向流保护措施, 未对循环除菌过滤时的最大过滤容量进行验证确认。

三、针对药企在GMP飞行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首先要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实施飞行检查的基础上,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对本地药品生产企业开展更加深入、透彻的飞行检查。通过实施更加普遍、深入的飞行检查, 促使药品生产企业始终按照GMP规范组织生产。

其次为了确保飞检的针对性及高效性, 各级药监部门应加大对高风险药品企业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落后信用等级较差的企业飞检密度, 重点监督检查药品生产企业质量保证、物料采购、生产管理、委托生产等重点环节和岗位, 及时发现并消除药品生产中的安全隐患, 保证药品的安全生产, 提高飞检效率[3]。

四、结语

CFDA官网数据显示, 2014年飞行检查收回50家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证书, 2015年则收回了147家药品生产企业的GMP证书, 而仅2016年上半年就有60家企业的67张GMP证书被收回。从全国形势来看, 2016上半年收证较多的省份主要包括吉林、广西、广东、湖北以及山东等省。而且随着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GMP愈加重视, 严格的飞行检查已经成为药监部门对药企的常态监管模式, 药企势必要面临更多的飞行检查、跟踪检查、抽查检查等检查。药企想要在进一步的飞检中生存下来, 就必须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就必须加大对原辅料采购、生产操作规程、产品留样检测等重要环节的检查考核, 进而确保药品质量。与此同时药品生产企业也应更加重视生产技术人才的引进, 进一步强化对员工的规范培训[4]。

摘要:自2005年5月,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委派药品认证管理中心首次在事先不通知企业, 不让企业做任何准备的情况下, 对广东省一些药品生产企业的违规行为进行现场检查。由于检查突然,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飞行检查的方式得以确认。时至今日在对药品生产企业GMP进行飞行检查的十余年间, 由于其先不通知, 针对性强等的检查特点, 在检查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地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管水平以及监管效能, 更促进了企业质量管理意识的提高。

关键词:GMP,飞行检查,问题分析

参考文献

[1]孙爽, 张军涛, 焦玉秀.浅谈食药监局GMP飞行检查[J].机电信息, 2016, (17) :15-17, 39.

[2]段国华, 梅星红, 徐卫国.GMP飞行检查案例分析与思考[J].法规验证与装备, 2016, (4) :1-8.

[3]龚翔.GMP飞行检查成效显著[N].中国医药报, 2007-01-18 (A03) .

药品gmp检查要点 篇3

(征求意见稿)2011年6月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对企业药品GMP检查中发现的缺陷根据其风险进行分类的原则,列举了各类风险的缺陷情况,旨在保证检查员不采用统一的检查标准,并依据风险评定对检查结果进行判定。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药品认证管理中心组织的药品GMP认证检查、跟踪检查、飞行检查的结果判定。

职责

检查组对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根据药品GMP 要求,发现企业存在的缺陷,并将这些缺陷进行分类,并根据这些缺陷对检查结果做出判断,形成检查报告。

经办人审核检查报告和企业的整改报告,做出初审意见。处长审核初审意见,报中心分管主任审批后,报送国家局。检查结果判定 缺陷的分类

缺陷是指药品GMP检查过程中,检查员记录的所有偏差或不足,这些偏差或不足经确认后写入检查报告中。缺陷份为“严重”、“主要”和“一般”,其风险等级依次降低。

严重缺陷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严重缺陷: 对使用者造成危害或存在健康风险;

与药品GMP要求有严重偏离,易造成产品不合格; 文件、数据、记录等不真实;

存在多项主要缺陷,经综合分析表明质量管理体系中某一系统未能有效运行。

主要缺陷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主要缺陷: 与药品GMP要求有较大偏离;

不能按要求放行产品,或质量受权人不能履行其放行职责; 存在多项一般缺陷,经综合分析表明质量管理体系中某一系统不完善。

一般缺陷

不属于严重缺陷和主要缺陷,但偏离药品GMP要求的为一般缺陷。产品分类

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依据风险分为高风险产品和一般风险产品。高风险产品

以下药品属高风险产品 治疗窗窄的药品

高活性、高毒性、高致敏性产品(包括微量交叉污染即能引发健康风险的产品,如青霉素类、细胞毒性产品、性激素类)

无菌药品 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

生产工艺复杂的产品(是指参数控制的微小偏差即可造成产品不均匀或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工艺,如:小剂量固体制剂中的粉末状物料混合与制粒、长效或缓释产品)

4.2.2 一般风险产品

只高风险产品以外的其它产品。评定原则

5.1缺陷的风险评定

检查缺陷的风险评定硬遵循以下原则: 所评定的风险与缺陷的性质和出现次数有关。

所评定的风险与产品的类别有关。当产品为一般风险产品时,附件1中所述的缺陷乙班不会被评定为严重缺陷,除非发现极端情况,如:假药或大范围的交叉污染、虫害成群或不卫生的情形。

5.2 检查结果的判定

GMP检查结果分为“符合”和“不符合”。检查结果判定与相关风险有关,风险评估综合考虑缺陷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所评估产品的类别。

5.2.1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判定检查结果为“符合”: 只有一般缺陷;

有主要缺陷,但整改情况或计划证明企业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对缺陷进行改正。必要时可根据情况对企业的整改进行现场复核。

5.2.2 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判定检查结果“不符合”: 有严重缺陷

有多项主要缺陷,表明企业未能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重复出现前次检查发现的主要缺陷,表明企业没有整改,或没有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缺陷的再次发生。

5.2.3 当检查结果为“不符合”时,检查组应在末次会议上告知被检查企业申诉的权利和途径。6.附件

附件1、2、3分别列出了严重、主要、乙一般缺陷的一些实例,但每个附件并未全部列举所有的检查缺陷,可根据需要增加其它的缺陷案例。严重缺陷举例

本附件列举了部分严重缺陷情况,但并未包含该类缺陷的全部,可根据需要增加其它的缺陷。

人员

高风险产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或生产管理负责人无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且对其负责的工作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

厂房

无空气过滤系统以消除生产或包装时容易产生的空气污染。有大范围交叉污染,表明通风系统普遍存在故障。生产区或检验区未与其它高风险产品的生产区有效分隔。

厂区卫生状况差,到处有生产残留积聚/有清洁不充分导致的异物。虫害严重。设备

用于高风险产品的复杂生产操作用设备未经确认符合要求,且有证据表明存在故障。

生产管理

无书面的生产处方。

生产处方或生产记录显示有明显的偏差或重大的计算错误。伪造或篡改生产和包装指令。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部门不是明确的独立机构,缺乏真正的决定权,有证据表明质量管理部门的决定常被生产部门或管理层否决。

原辅料检验

伪造或篡改分析结果。成品检验

批准放行销售前,未按照所适用的质量标准完成对成品的检验。伪造或篡改检验结果/伪造检验报告。记录

伪造或篡改记录 稳定性

无确定产品效期的数据。

伪造或篡改稳定性考察数据/伪造检验报告。无菌产品

关键灭菌程序未经过验证。

注射用水(WFI)系统未经验证,有证据表明存在微生物/内毒素超标的情况。

未做培养基灌装验证以证明无菌灌装操作的有效性。无菌灌装产品在灌装期间无环境控制/未监控微生物。培养基灌装验证失败后仍继续继续进行无菌灌装生产。

未对首次无菌检查不合格进行彻底调查,就根据复试结果批准放行产品。主要缺陷举例

本附件列举了部分主要缺陷情况,但并未包含该类缺陷的全部,可根据需要增加其它的缺陷。

人员

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或生产管理负责人无药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或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执业药师资格),且对其负责的工作缺乏足够的时间经验。

委托无足够资质的人员履行质量管理部门或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责。质量管理部门和生产管理部门人员不足,导致差错率高。与生产、质量管理的有关人员的培训不足,导致发生相关的GMP偏差。

健康要求内容不完整。厂房

存在可能导致局部或偶发生交叉污染的通风系统故障。未对如空气过滤器更换、压差监控进行维护/定期确认。辅助系统(蒸汽、空气、氮气、捕尘等)未经确认符合要求。空调净化系统和纯化水系统未经确认符合要求。

未根据需要控制或检测温湿度(如未按标示的要求贮存)。与生产区或产品暴露的设备直接相邻或位于其上方的墙面/天棚有损坏(破洞、裂缝或油漆剥落)

因管道或固定设备造成有无法清洁的表面,或有灰尘直接位于产品或生产设备的上方。

表面外层涂料(地面、墙面和天棚)无法进行有效清洁。

有证据表明生产区域内未密封的空洞表面存在污染(长霉、霉斑、来自以往生产的粉尘等)。

生产区域空间太小,可能导致混淆。

未经受权人可进入物理和电子分隔的待验区域/物理分隔的待验区域无良好标志,且/或未按规程使用。原辅料取样无独立区域/没有足够的预防措施以防止原辅料取样中的污染或交叉污染。

厂房虽然洁净,但缺少书面的卫生清洁规程。

无微生物/环境监控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易受污染的非无菌产品生产区未设纠偏限度。

设备

设备为在规定的标准范围内运行。

用于复杂生产工艺的设备未经确认符合要求。在线清洁(CIP)设备未经验证。

液体制剂或油膏剂的生产灌未安装卡箍士卫生接头。未对存放的设备采取防止污染的措施。

设备不适用于生产:表面多孔且无法清洁/材质有颗粒物脱落。有证据表面产品已经被设备上的异物(如润滑油、机油、铁锈和颗粒)污染。

大罐、料斗或类似的生产设备没有盖子。

设备(如烘箱或灭菌柜)存放有多个产品时(有可能交叉污染或混淆),没有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当。

在共用区域内,设备安装的位置不能防止操作中的交叉污染或可能的混淆。

未维护或运行纯化水(PW)系统以提供质量合格的生产用水。垫圈不密封。

无自动化设备、机械设备、电子设备或测量设备的校验计划/未保存校验记录。

无设备使用记录。

生产设备的清洁方法(包括分析方法)未经验证。

非专用设备用于高风险产品生产时,生产设备的清洁方法未经验证。生产管理

生产处方由无资质人员编写/核对。复杂的生产工艺未经验证。

复杂生产工艺的验证研究/报告内容不完整。无品种更换生产的规程,或规程未经验证。生产工艺规程上的主要变更未经批准/无书面记录。生产中的偏差无书面记录,且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未对生产收率或物料平衡的偏差进行调查。

SOP未包括生产不同产品之间的清场,且无书面记录。未定期检查测量器具/无检查记录。

生产操作间和中间物料缺少适当的标识,易造成混淆。不合格的物料和产品标识/贮存不当,可能引起混淆。

物料接收后,到质量管理部门放行期间,待包装产品、中间产品、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未再待验区存放。

未经质量管理部门的批准,生产人员即使用待包装产品、中间产品、原辅料和包装材料。

待包装产品、中间产品、原辅料和包装材料标识不当/不正确。未按SOP 由资质的人员对原辅料进行配料。

生产处方不完整,或再生产操作过程中显示出生产处方不准确。生产批量的变更未经有资质的人员准备/审核。生产/包装批文件的内容不准确/不完整。

尽管有文件记录,但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即合并批号/sop未涵盖此内容。

无包装操作的书面规程。

包装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未经有资质人员的调查。

打印批号、未打印批号的印刷包装材料(包括储存、发放、打印和销毁)控制不严。

质量管理

设施、人员和检验仪器不完备。无权进入生产区域。

无物料取样、检查和检验的SOP或相关SOP未经批准。产品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即可销售。

质量管理部门未经正确核对生产与包装的文件记录,即批准放行产品。

偏差和勉强符合要求的情况未按照SOP正常调查并作出书面记录。原辅料与包装材料未经质量管理部门事先批准即用于生产。未经质量管理部门事先批准即进行重新加工/返工操作。无投诉与退货处理系统。

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操作(如运输、贮存等)等等SOP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未予以执行。

无变更控制系统。

检验用实验室系统与现场控制(包括确认、操作、校验和设备维护、标准品、各种溶液以及记录保存)无法确保检验结果和锁作结论是准确、精密和可靠的。

无药品召回规程,且发货操作的方式无法实施完全召回(无发货记录或未保存记录)。

隔离和处理方式不当,会导致召回的产品、退货重新发货销售。无自检计划或自检计划不完全/自检记录内容不完整或未保存。原辅料检验

未对销售商/供应商进行足够的审计即减少检验计划。生产用水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企业接收物料后未在工厂内做鉴别试验/未对每个容器中的原料药或经第三方处理或再包装后的原料药做鉴别试验。检验报告显示检验项目不全。

质量标准内容不完整。

质量标准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检验方法未经验证。

超过复验期的原料药未经适当复验使用。

一次接收的物料由多个批次构成,未考虑分开取样、检验与批准放行。

运输和贮存条件无SOP规定。对供应商的审计无文件记录。包装材料检验

未对供应商进行足够的审计即减少了检验计划。未对包装材料进行检验。质量标准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

包装/贴签生产企业接收物料后,未在工厂做签别实验。对供应商的审计无文件记录。成品检验

质量标准内容不完整/不正确。

成品质量标准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检验项目不全。检验方法未经验证。

运输和贮存条件无SOP规定。文件记录

无生产工艺规程。

供应商提供文件记录不及时。样品

未保存成品留样。稳定性

用于确定产品有效期的批次不足/稳定性考察数据不全。

当稳定性考察数据显示产品未到有效期就不符合质量标准时,未采取措施。

无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

生产(处方)/包装材料的变更未做稳定性考察。检验方法未经验证。无菌产品

未经恰当评价或未经注册批准,未对水溶性产品进行最终蒸汽灭菌。生产/灌装操作的房间洁净度等级不正确。

采用无菌工艺生产的区域对D级洁净区域呈负压,D级洁净区域对非洁净区呈负压。

房间洁净度等级测试的采样点不够/采样方法不正确。

采用无菌工艺灌装的产品在无菌灌装时,环境控制/微生物监控不充分。

厂房与设备的设计或维护未将污染/尘粒产生降到最小的限度。纯化水与注射用水系统的维护不当。

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系统在维护、改造和出现超标趋势后,未进行适当的再验证。

人员培训不当。

洁净区、无菌区的更衣方式不当。清洁与消毒计划不正确。

最大限度减少污染或防止混淆的方式/预防措施不当。

未对产品内包装材料、容器和色湖北的清洁、灭菌、使用之间的间隔时限进行验证。

未考虑灭菌前的微生物污染水平。

生产开始到灭菌或过滤之间的间隔时限未经验证。培养基灌装规程不正确。培养基灌装数量不足。

培养基灌装未模拟实际的生产情况。

培养基支持光谱微生物生长的有效性未经证实。培养基灌装的结果判定错误。未做安瓿检漏实验。

无菌检查样品数量不足或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生产周期。未将灭菌柜每次装载的产品视为一个单独的批次进行无菌检查。未使用纯化水做为注射用水系统和纯蒸汽发生器的源水。用于注射剂配制的注射用水未检验内毒素。

注射剂用容器和内包装材料,起最终淋洗的注射用水未检验内毒素,而这些容器和内包装材料不再进行除热原处理。3 一般缺陷举例

本附件列举了部分一般缺陷情况,但并未包含该类缺陷的全部,可根据需要增加其它的缺陷。

厂房 人员可通过生产与包装区域的门直达室外。地漏敞口/无存水弯。

液体和气体的出口处无标志。

不与暴露产品直接相邻或不直接位于暴露产品上上方的表面有损坏。

生产区内从事与生产无关的活动。休息、更衣、洗手和盥洗设施设置不当。设备

设备与墙面的间距太小而无法清洁。固定设备的基座连接处未完全密封。使用临时性的方法和装置进行维修。

有缺陷或不用的设备未移出或未贴上适当的标识。用于非高风险产品的小型设备未经确认符合要求。清洁

书面清洁规程内容不完整,但厂区处于可接受的清洁状态。清洁或健康卫生规程未有效实施。生产管理

原辅料与产品处理的SOP内容不完整。未严格限制未经授权人员进入生产区域。对接收物料的检查不完全。质量管理

召回规程内容不完整。原辅料检验

用于符合性检验的原辅料,未经质量管理部门批准即用于生产。检验方法的验证内容不完整。包装材料检验

运输和储藏规程内容不当。过期/报废包装材料的处理不当。检验项目不全。质量标准不全。

一次接收的物料由多个批次构成,未考虑分开取样、检验与批准放行。

成品检验

物理指标的检验项目不全。文件记录

产品的记录/文件内容不完整。生产用建筑的平面图和标准不完整。记录和凭证的保存时间不够。无组织机构图。清洁记录内容不完整。样品

无原辅料样品。

成品或原料药样品数量不足。贮存条件不正确。稳定性

持续稳定性考察的批次不足。检验项目不全。

样品数量不足以完成检验。无菌产品

药品经营企业检查要点 2 篇4

一、员工档案:

1、毕业证、职称证、培训证,2、健康档案,3、内部培训档案(包括培训计划、内容、时间、地点、接受培训人员等)。

二、设施设备档案:设施设备使用记录、维修记录(如:夏天室温高,开空调降温有记录等)。

三、药品养护记录:主要对近效期、易霉烂变质、销售周期长的药品进行养护。

四、药品经营企业购进药品必须索取供货方资质证明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验收记录;连锁门店接受总部配送药品清单上必须有验收人员签字并注明验收情况,清单逐月装订。

五、药品销售和处方管理:销售处方药要经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审核,处方的审核、调配或销售人员均应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开具销售凭证,若患者将处方带走,药店抄方,留存2年,药品质量负责人、执业药师或药师不在岗时,不得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并挂牌告知。

六、药品应分区、分类摆放,分区、分类标签放置准确、字迹清晰。

七、药品拆零记录(拆零时间、售完时间、是否在有效期内售完)。

八、温湿度记录(查看记录、看温湿度表是否正常),该低温、冷藏保存的药品必须低温、冷藏保存。

九、中药饮片装斗复核记录。

十、完善首营企业、首营品种档案,经营进口药品索要进口药品注册证、口岸所检验报告书,经营香港、澳门地区药品索要医药产品注册证、口岸所检验报告书。

GMP药品生产 篇5

2006-08-11 00:00

一、项目名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

二、设定和实施许可的法律依据:

《药品管理法》第九条,《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六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

三、收费:受理申请费每个企业500元,认证收费是一个剂型(含一条生产线)27000元,每增加一个剂型可加收2700元。

四、申请人提交申请资料目录:

(一)《药品GMP认证申请书》,同时附申请书电子文档。

(二)《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自查情况(包括企业概况及历史沿革情况、生产和质量管理情况,前次认证不合格项目的改正情况)。

(四)企业组织机构图(注明各部门名称、相互关系、部门负责人)。

(五)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简历;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登记表,并标明所在部门及岗位;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情况表。

(六)企业生产范围全部剂型和品种表;申请认证范围剂型和品种表(注明常年生产品种),包括依据标准、药品批准文号;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等有关文件材料的复印件;常年生产品种的质量标准。

(七)企业总平面布置图,以及企业周围环境图;仓储平面布置图、质量检验场所、动物室平面布置图。

(八)生产车间概况(包括所在建筑物每层用途和车间的平面布局、建筑面积、洁净区、空气净化系统等情况。其中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避孕药、激素类、抗肿瘤类、放射性药品等的生产区域、空气净化系统及设备情况进行重点描述),设备安装平面布置图(包括更衣室、盥洗间、人流和物流通道、气闸等,并标明人、物流向和空气洁净度等级);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回风、排风平面布置图。

(九)认证剂型或品种的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过程控制点及控制项目。

(十)关键工序、主要设备、制水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的验证情况。

(十一)检验仪器、仪表、量具、衡器校验情况。

(十二)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十三)企业符合消防和环保要求的证明文件。

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增生产范围申请药品GMP认证,除报送上述材料外,还须报送认证范围涉及品种的批生产记录复印件。

五、对申请资料的要求:

(一)申报资料的一般要求:

1.《药品GMP认证申请书》2套原件,药品GMP认证1套;

2.申报资料首页为申报资料项目目录,目录中申报资料项目按《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管理办法》中需要申报的材料顺序排列。各项资料之间应当使用明显的区分标志,并标明各项资料名称或该项资料所在目录中的序号。整套资料用打孔夹装订成册。3.申报资料使用A4规格纸张打印(中文不得小于宋体小4号字,英文不得小于12号字)左边距不小于3cm,页码标在右下角;封面中标注申请企业的名称,内容应准确完整、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4.申报资料所附图片、图纸必须清晰易辨,不宜使用复印图片或彩色喷墨打印方式。

(二)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

1、《药品GMP认证申请书》

该表是申请人提出药品GMP认证申请的基本文件,同时也是药监部门对该申请进行审批的依据,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药品GMP认证申请进行形式审查的重点,其填写必须准确、规范,并符合填表说明的要求。

(1)组织机构代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的代码填写。

(2)生产类别:填写化学药、中成药、化学药及中成药,并同时在括弧内注明(原料药、中药提取、制剂),生物制品,体外诊断试剂,放射性药品,其它类(中药饮片、药用辅料、空心胶囊、医用氧)。

(3)企业类型: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企业类型填写。三资企业请注明投资外方的国别或港、澳、台地区。

(4)认证范围:填写制剂剂型,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激素类、抗肿瘤药、避孕药在括弧内注明(中药提取车间在括弧内注明);填写原料药同时在括弧内注明品种名称;填写放射性药品并在括弧内注明相应剂型;生物制品填写品种名称,并在括弧内注明相应剂型。

(5)认证剂型类别:填写注射剂、口服固体制剂、口服液体剂、其它制剂、原料药,生物制品,体外诊断试剂,放射性药品,其它类(中药饮片、药用辅料、空心胶囊、医用氧)。

(6)建设性质:填写新建(指新开办的药品生产企业和新增生产范围)、改扩建、迁建。

(7)固定资产和投资额计算单位:万元。生产能力计算单位:万瓶、万支、万片、万粒、万袋、吨等。

(8)联系电话号码前标明所在地区长途电话区号。

2、药品GMP认证申请资料

(1)《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复印件;《药品生产许可证》中有申请认证剂型的生产范围,并与《药品GMP认证申请书》中填写的生产地址一致;营业执照复印件中地址与《药品生产许可证》中企业注册地址一致,法定代表人为同一人员。

(2)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自查情况。包括企业概况及历史沿革情况、生产和质量管理情况,证书期满重新认证企业软、硬件条件的变化情况,前次认证不合格项目的改正情况;自查报告结构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章节,系统的介绍企业的厂房设施、生产、质量管理,文件等各方面情况。同时针对上次检查中出现的不合格项目而进行的整改措施。文字通顺,结构完整,实事求是的反映企业的整体状况。

(3)企业组织机构图,要求注明各部门名称、相互关系、部门负责人;组织结构完整,部门职责明晰。

(4)企业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简历;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登记表,并标明所在部门及岗位;高、中、初级技术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情况表;生产和质量管理人员不得相互兼任。

(5)企业生产范围全部剂型和品种表;申请认证范围剂型和品种表(注明常年生产品种),包括依据标准、药品批准文号;新药证书及生产批件等有关文件材料的复印件;常年生产品种的质量标准。

(6)企业总平面布置图,以及企业周围环境图;仓储平面布置图、质量检验场所平面布置图(含动物室);要求图纸清晰,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和位置。

(7)生产车间概况。要求图纸清晰完整,包括所在建筑物每层用途和车间的平面布局、建筑面积、洁净区、空气净化系统等情况。并对各部分的进行标注。

对β内酰胺类的品种(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避孕药、激素类、抗肿瘤类、放射性药品等的生产区域、空气净化系统及设备情况进行需要重点描述),从设计的角度防止交叉污染。

设备安装平面布置图(包括更衣室、盥洗间、人流和物流通道、气闸等,并标明人、物流向和空气洁净度等级)。

空气净化系统的送风、回风、排风平面布置图;注明送、回风口的位置等。

(8)认证剂型或品种的工艺流程图,并注明主要过程控制点及控制项目;要求工艺过程与批准的生产工艺一致。

(9)关键工序、主要设备、制水系统及空气净化系统的验证情况;对工序、设备、制水及空气净化系统有切实可行的验证方案,并得到了实施。

(10)检验仪器、仪表、量具、衡器校验情况;所有的生产、检验用的、检验仪器、仪表、量具、衡器进行了校验,符合法定的标准并在有效期内。(11)企业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目录。

文件系统结构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内容覆盖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主要过程。(12)企业符合消防和环保要求的证明文件。

具有消防部门出具该工厂或申请认证的车间的符合消防要求的证明,以及当地环保部门出具的符合排污要求的证明。

(13)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增生产范围申请药品GMP认证,除报送上述材料外,还须报送认证范围涉及品种的批生产记录复印件。

批生产记录内容完整,包括从物料、配制、制剂、包装、清场等全过程,严格按照生产工艺,进行了有效的清场,记录清晰完整,物料平衡。

六、许可程序:

(一)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二)审批(包括技术审查和现场检查)。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作出是否颁发《药品GMP证书》的决定。对审查合格的颁发《药品GMP证书》。对审查不合格的,应当将审查意见书面告知申请人,说明理由并告知其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三)送达。由行政事项受理厅送达。

七、承诺时限:自受理之日起,115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

八、行政许可实施机关:

实施机关: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受理地点: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事项受理厅

九、许可证件有效期及延续:

《药品GMP证书》有效期5年

十、受理咨询与投诉机构:

咨询: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安全监管处、行政事项受理厅

新版药品GMP无菌制剂车间改造 篇6

1 新版药品GMP无菌药品生产相关要点

无菌药品是指法定药品标准中列有无菌检查项目的制剂和原料药,包括无菌制剂和无菌原料药,根据生产工艺又可分为最终灭菌产品及非最终灭菌产品两类。为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和质量提供法规和科学依据,新版规范采用了欧盟和WHO的A、B、C、D分级标准,对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度级别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悬浮粒子的静态、动态监测,浮游菌、沉降菌和表面微生物的监测,细化了培养基模拟灌装、灭菌验证和管理的要求,增加了无菌操作的具体要求,强化了无菌保证的措施。

较原98版GMP标准,无菌药品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提高了。在洁净区分级上,原有的100级、1万级(包括无菌1万级)、10万级、30万级等,均改为与欧盟标准相当的A、B、C、D级。

A级是指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C级和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洁净区的洁净度要求分“静态”和“动态”标准,同时对洁净区的悬浮粒子和微生物进行动态监测。各级别空气悬浮粒子的标准规定如表1[1]。

2 无菌制剂车间改造实例

广东某制药有限公司一无菌制剂车间,生产非最终灭菌产品,现须根据新版GMP的要求,对原车间进行原地的改造设计。原车间的设备平面布置图见图1。

2.1 非最终灭菌产品各生产过程的环境洁净度要求

对非最终灭菌的产品,由于产品装入最终容器后,不再作进一步的灭菌处理,因此必须对整个无菌药品的生产过程及其环境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不被微生物所污染。具体操作分级见表2[1]。

其中轧盖前产品视为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根据已压塞产品的密封性、轧盖设备的设计、铝盖的特性等因素,轧盖操作可选择在C级或D级背景下的A级送风环境中进行。A级送风环境应当至少符合A级区的静态要求。

2.2 原车间改造要点

原车间在工艺布局上有几个不足之处,也不能满足新版规范要求,以下作分析讨论。

(1)洗瓶灭菌区不应与配液在同一级别区域进行生产,灌装前可除菌过滤的药液或产品的配制工序,相对洗瓶灭菌的生产过程及其环境条件要严格,洁净度要求也相应要高,如果在同一区域生产,生产人员穿插于2个不同要求的工序,共用同一人员净化通道,生产中使用的容器具共用同一清洗间清洗,容易对配液工序产生影响,在工艺和空调上会容易造成污染。按照新GMP要求,配液须设置在C级;洗瓶灭菌应该设置在D级区。

(2)无菌生产核心区需要考虑A级保护,包括了无菌药品的灌装区、灭菌后的瓶、塞、盖进入无菌操作的区域、灌装后半加塞产品等待冻干及冻干后产品暂存区域、无菌过滤器的连接组装区域等;进入无菌区的工器具清洗后等待灭菌区,以及灭菌后的存放区域,如果没有采取其他密封保护措施,直接暴露的,也需加设A级送风保护[2]。

(3)由于轧盖前产品视为处于未完全密封状态,因此操作需要在A级的环境保护下进行,轧盖区同样属于无菌生产核心区。但是由于轧盖会产生大量非活性的微粒,会随着气流飞扬,粘在设备和操作人员人体表面,在生产环境保护的同时也是一个污染源,若与灌装操作区放在同一区域,使用同一B级区的空调系统,则会造成产品和生产环境的污染。因此在布局上,考虑轧盖操作区独立设置,人员单独更衣,在气流组织上,轧盖区相对灌装区负压;考虑到该工序的特殊性,可设置为C级背景下的A级送风保护下进行操作。

综合以上几点,该无菌产品的生产流程及洁净分区示意图见图2。

(4)操作人员是无菌生产核心内最大的污染源,也是最难控制的污染源,而且人员产生的微粒大多带有微生物,因此对无菌区人员的控制非常重要。在布局设计上,B级洁净区的设计应当能够使管理或监控人员从外部观察到内部的操作,尽可能避免非生产操作人员的不必要的进入。对于操作人员的净化通道,须按规范要求设置,在B级区设置人员退出通道,可以避免退出时衣服上所带的微粒和微生物污染更衣区。在本车间,由于旧车间原地改造空间限制,轧盖与配液设置在同一C级区域,对于轧盖区的人员,若与配液人员共用同一更衣系统,在进入操作区前,再加设独立更衣以及手消毒,进出轧盖间都须更换洁净服。所有洁净和无菌更衣各段均按气锁设计,有合理的气流组织和压力梯度。工衣的清洗间单独设置,无菌衣清洗后需在A级送风下整衣,再送至灭菌柜,灭菌后进入B级区发衣间。

(5)加设B、C、D各区废品通道,B级区废弃物由缓冲室传递柜传出;考虑到生产中人工操作需使用到周转盘,加设一般区的周转盘清洗间,再进入C级区精洗、灭菌。对应B级区的清洁消毒,在C级区设置消毒液配置间,过滤后进入B级区精过滤后使用。

2.3 改造后无菌制剂车间布局

考虑到设备承重基础及原有配套公用工程管道的要求,尽量减少重大改动,因此不改变冻干机原有的摆放位置。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加设洁净区的消防安全出口[3]。据上述几个设计要点对原车间改造设计,改造后的无菌制剂车间设备平面布置图见图3。

3 结 语

新版GMP规范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部分,是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等风险,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药品。一个新规范的施行,必然带来新的技术和新的观念,对于设计人员须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探索与修正。本文仅从无菌制剂方面去进行分析,对新版药品GMP中无菌药品附录的工艺生产要求进行讨论,使设计能够满足新规范要求。

摘要:以一个无菌制剂车间的改造为例,对新版药品GMP中无菌药品附录的生产要求进行讨论,从工艺设计的角度分析,使改造设计满足新规范要求。

关键词:新版药品GMP,无菌制剂车间,设计

参考文献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GB50457-2008,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上一篇:杨绛我们仨读后感下一篇:淡淡的雨季抒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