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是

2024-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是(精选8篇)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是 篇1

所谓信息化战争是指在战争中多维信息化作战力量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网络化战场空间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的一种战争形态。它是继机械化战争、核战争形态之后的一种新的战争形态,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一、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

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特别是物化为战争“手臂”,是引起战争形态发生深刻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时代的战争,是以机械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所进行的战争;信息时代的战争,是以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为物质基础所进行的战争。而信息化武器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和指挥控制系统(即C4ISR)。

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包括软杀伤型信息武器和硬杀伤型信息武器。软杀伤型信息武器,是指以计算机病毒武器为代表的网络攻击型信息武器和以电子战武器为代表的电子攻击型信息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主要是指精确制导武器和各种信息化作战平台。以精确制导弹药为代表的精确制导武器能够获取和利用目标的位置信息,进行弹道修正和准确命中目标。信息化作战平台装有大量的电子信息传感设备,并与C4ISR系统联网。它集侦察、干扰、欺骗和打击功能于一体,既可实施战场探测,为精确打击和各种战场行动提供目标信息,又能实施信息攻防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物质基础。

单兵数字化装备,指士兵在数字化战场上使用的个人装备,也称信息士兵系统。它由单兵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综合头盔分系统、武器分系统、综合人体防护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5个部分组成。信息化的士兵装备,既是战场网络系统的一个终端,也是基本作战单元,具有人机一体化的远程传感能力、攻击和生存能力,能够实时实地为炮兵和空地作战任务的飞机提供数字化的目标信息。在阿富汗战争中,美空军准确无误地对地面目标攻击,就是得益于特种作战部队装备的信息士兵系统与整个战场数字化网络连为一体,为其提供了及时、准确的目标数据。单兵数字化装备的出现和运用,意 味着陆军作战效能将出现革命性变化。

指挥控制系统(C4ISR),是战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系统的简称,是把作战指挥控制的各个要素、各个作战单元粘合在一起,使军队发挥整体效能的“神经和大脑”。美国新型的“全球指挥控制系统”能为从总统到士兵的各级作战人员快速提供决策和作战所需的信息。在信息化战争中,C4ISR系统也将是敌对双方的主要作战目标,围绕C4ISR系统展开的攻击和防护成为战争的重要作战行动。

二、超大多维的作战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空间逐渐呈现出日益拓展的趋向。由于飞机的问世和航空技术的发展,作战空间发生了第一次革命性变化,战场物理作战空间由陆、海平面战场发展为陆、海、空三维一体的立体战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作战空间发生了又一次革命性变化,战场物理空间由陆海空三维空间扩展到太空,形成了陆海空天四维物理战场空间。以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战空间发生了更为深刻的革命性变化,出现了充斥于陆海空天物理空间的信息空间。信息空间包括电磁空间、网络空间和心理空间。物理作战空间由陆海空向太空的无限扩展,信息空间的“无疆无界”,呈现出信息化战争的作战空间的超大多维、领域无限广阔的特征。

三、迅疾短促的作战时间

时间是战争的基本要素,战争随着技术的发展,战争形态的演变,持续的时间呈现出逐渐缩短的趋势,这似乎成为战争发展的一个规律。据史料记载,超过5年以上的战争,在17世纪约占40%,18世纪约占34%,19世纪约占25%,20世纪约占15%。而近几场局部战争的持续时间急剧缩短。海湾战争为42天,科索沃战争为78天,阿富汗战争为两个月,伊拉克战争为4周。

促使战争时间迅疾短促的主要因素有:一是信息化武器系统的快速作战能力,使战争时效性明显增强。作战平台的战场移动速度快,信息化武器作战距离远,能迅速实施远距离兵力快速投送和作战效能的聚焦,使作战的时效大大提高。二是信息化武器的精确作战能力,大大提高了毁伤效能。精确 作战武器的打击的准确性本身就提高了作战效能,精确打击直指敌人的战争重心,在短时间内给敌以准确而致命的指击,必然使得作战时间大大缩短。三是战场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大大缩短了作战周期。由于武器的信息化和指挥系统的一体化,使战场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实时化,在网络化战场上,尽管作战的程序和信息流程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由于信息流动速度的加快,使得作战进程由发现目标、进行决策、下达指令、到部队行动,几乎实时同步进行。四是信息化战争的高消耗性客观上要求作战速战速决。信息化武器的高造价和高维护费,既使象美国那样的发达国家也难以维持长时间的信息化战争的消耗,海湾战争中,美军平均每天消耗11.6亿美元,战争长时间拖延,国家经济将难承受,这就客观上要求速战速决,尽量缩短战争持续的时间。

四、多维空间力量的联合作战成为基本作战组织形式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武器装备的发展,进而产生新的军兵种,导致军队作战力量单元发生变化,它们的协同关系也随之改变,最终要求新的协同方式与之相适应,其外在表现便是军队的作战组织形式的变化。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组织形式是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信息军和天军新军种的出现,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的程式化的合同作战,发展为多维作战力量的联合作战组织形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是作战组织形式由合同作战向联合作战组织形式变革的根本动因,诸军种部队的联合成为作战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诸军种在网络化的多维战场空间一体化作战是联合作战组织形式的本质特征。高度信息化武器系统为实施一体化联合作战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信息化武器分属各个各军种,在作战过程中将达成战斗效能的聚合,任何单一军种在网络化的战场空间将无法完成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作战任务,必须依靠与其它军种的联合作战,或依靠其提供联合支援,才能实现战斗力量的整合。因此,诸军种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组织形式,是信息化战争区别于机械化战争的一个重要特征。

五、信息作战首开战争序幕并贯穿于战争全过程 信息作战是在机械化与信息化交融的发展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作战样式,它以电子战、计算机网络战和心理战为主要作战行动,使信息转化为现实的作战能力,成为夺取战场主动权和赢得战争胜利的有效手段。信息作战的主要作战任务是保护我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破坏和消弱敌方获取、处理、传递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它在确保已方获取信息和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同时,能够使敌方威力巨大的武器系统变成“瞎子”、“瘫子”、“聋子”。它往往先于其它作战行动展开并贯穿于战争始终,成为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制陆权的前提,有时可能成为独立的作战阶段,是信息化战争的一种的重要作战行动。

六、非接触作战和非线式作战成为基本作战方式

非接触作战是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从几场局部战争实践看,非接触作战已走上战争舞台,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

非接触作战是美军首先提出来的一种作战思想,并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付诸实践,美军依靠其拥有的一体化远距离侦察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系统,对武器装备处于劣势的一方实施超视距精确制导打击,实现了“我以火力有效打击对方,而敌方则不能有效还击的目的”。战争实践证明,非接触作战能有效地发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威力,在敌防区之外,聚合多维空间作战力量对敌主要战略经济目标、国家首脑指挥系统、高技术作集团实施精确打击,迅速达成有限战争目的,可避免陷入战争泥潭,减少战争风险性和人员伤亡,并可大大提高战争的效费比,将成为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强敌对弱国作战的主要作战样式。

信息化战争中,为巩固非接触作战的效果,最终摧毁敌人的军事力量体系,往往还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地面部队,实施双方近距离、“面对面”的直接交战。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尽管对伊拉克进行了长达38天的非接触性远距离联合精确打击行动,但最终促成伊军从科威特撤出的,还是4天的地面作战。但信息化战争中的这种“面对面近距离”作战与机械化战争中的近距离作战已不是同一概念,而是一种在目视距离之外的、脱离抵触的电子—火 力交锋,只不过它与非接触作战的远距离精确打击相比,属于“近距离”范围。这种“近距离”作战的行动主体将是数字化部队,作战的基本样式是非线式作战。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是 篇2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涉及先秦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祭祀、婚恋、农事、田猎等各个方面。其深广繁厚的信息内容也使其自身交构成一个复杂特殊的体系。诗与诗之间可能并不同类, 但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古代的田猎和军事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大猎常常用以教战。所以田猎诗和战争诗的划分界限是模糊的。由此可见《诗》三百零五篇并非是单独孤立的存在。孔子就指出过:“《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引自《论语·为政第二》, 中华书局, 2006年版, 第8页) 将《诗》三百零五篇合而为一来表达“思无邪”这一核心的思想。所以对于《诗经》战争诗的风貌特征分析不论是拆解或是聚合, 不仅需要对其进行明确定位后, 还需要对其兼及多方面的探析。

那么在表述《诗经》战争诗风貌特征之前, 首先还是得对战争诗的界定做一番考量。因为战争诗的界定标准会直接影响了《诗经》战争诗的分类及其整体风貌的走向。对于战争诗的界定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战争诗是指纯粹直接描写战争的诗歌;一说战争诗是以战争为题材, 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而展开叙写的诗歌。强调战争诗最核心的基点要关涉战争, 但允许牵涉与战争有关的其它方面;一说战争诗是指所有与战争有关的诗歌。认为无论是直接描写战争还是仅仅以战争为叙写背景的诗都可以统括为战争诗。从这三种对战争诗的界定来看, 其范围在一步步扩展。所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去划分《诗经》中的战争诗不仅类型不一样, 最直接的表现是在诗的数量上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如袁行霈的《诗经研究反思》以最严格的标准去界定战争诗—战争诗即是直接描写战争的诗歌, 所分列出来的战争诗不过十几首而已。另外夏传才的《诗经讲座》指出战争诗是以战争为题材, 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而展开叙写的诗歌。所罗列出来的战争诗就有了四十多首。而王显臣的《古代兵书杂谈》则以所有与战争有关的诗歌称之为战争诗所划分出来的战争诗却高达一百多首。

既然以不同的标准去界定战争诗, 战争诗的分类会呈现一个相当大的差异性状态。因为诗歌材料的差异性, 推演归纳出战争诗的风貌特征想必也会呈现出或多或少的不同之处。为保存战争诗整体风貌特征, 对于战争诗的界定夏传才先生所确立的标准应该是比较可取的, 即认为战争诗是以战争为题材, 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而展开叙写的诗歌。这种标准既避免了对战争诗严格苛求式的精选而导致的绝对, 也免于将战争诗统括成大标准其实无标准的泛化。采取相对中立平和的科学态度来界定战争诗也才能在《诗经》战争诗风貌特征的把握中有一个直观清晰的认识。

《诗经》大约产生于商、周之交。历经周的盛衰, 至春秋中叶。在这样一个时域内,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战争是社会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诗经》里的诗可以说“皆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可是《诗经》中的战争诗真正写到出征, 直接联系到战争场面描绘的出征诗至多不过十首。如《大雅·常武》言宣王亲征淮夷, 威风凛然, 军势大振;《大雅·江汉》言召虎率师征讨淮夷, 整师前往, 气势恢宏;《酌》言武王伐纣, 盛赞王之师等等, 但这些诗直接描绘战争其实并没有对战争的场面进行刀光剑影的精细刻画, 而是将战争的场面以大的视角进行全局鸟瞰。没有详细的战争过程, 但却有许多丰富多彩的环境和人物刻画。没有详尽的史实叙述, 但却有以情动人的真情抒发。而《诗经》战争诗的独特风貌也就恰恰在于此。其具体表现在:一是采用以点衬面式的表达技巧直接描写战争;二是注重对战前氛围的描写, 战后余波的渲染;三是以情动人从不同的侧面共同表达对战争的同一看法。

一.采用以点衬面式的表达技巧直接描写战争

《诗经》中的战争诗直接描写战争场面的诗句大都只是一些片段, 以一笔带过、点衬面的技巧对战争进行直接描绘倒是最惯用的表现手法。但是这一笔却是选取得最有表现力的一笔。

如《大明》以点衬面式地写牧野之战更是令人惊心动魄。“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牧野洋洋, 檀车煌煌, 驷騵彭彭。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 肆伐大商, 会朝清明。”在牧野战场上, 两军摆开阵势, “其会如林”将军队人员和丛林作比, 战场上兵多将广的宏阔场面也就跃然纸上。紧接着通过“檀车煌煌、驷騵彭彭”战车的鲜明闪亮, 战马的矫健奔腾表现了军队磅礴的的进取之势, 仿佛蕴含着摧枯拉朽的爆发力。横扫千军如厉风席卷寸草般轻而易举的战争态势, 使得“会朝清明”, 一战而以定天下。这一场波澜壮阔的战争, 全诗仅仅通过两个关节点:对丛林般军队的静态描写和“煌煌”“彭彭”战车战马的动态形容就将战争场面表现得生动传神。寥寥数语的重点刻画, 着实让这场牧野之战打得惊心动魄。

二.注重对战前氛围的描写, 战后余波的渲染

《诗经》战争诗描绘的很多战争大多采用了“不战而屈人人之兵” (引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8年版, 第288页) 的战略战术。简单地说, 战争不是靠一刀一枪实实在在地打赢的, 而是靠军事的威慑力量吓赢的。其实这种方式也恰恰说明了对于交战双方来说战争不是目的, 以战争的胜利争取某种特定的和平才是交战双方想要达到的结果。只要一方屈之于另一方, 战场就是盛大的和平交接舞台。但是要做到屈人之兵, 就要有盛气冲天威慑对方的力量。所以战争诗凸显的是重视对战争氛围的渲染, 强调王师示战的壮大恢弘和将士们志在必得的勃勃雄心。

例如《小雅·出车》:“我出我车、于彼郊矣。设此旐矣、建彼旄矣。彼旟旐斯、胡不旆旆。……出车彭彭、旗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说:“先叙出军车旂, 旟旐飞扬, 仆夫况瘁, 已将大将征伐声势赫赫写出, 惊心动魄, 照人耳目, 次又言王之命仲, 仲之承王, 愈加郑重, 义正词严, 声灵百倍, 早使敌人丧胆, 玁狁慑服。故不烦一镞一矢, 但城朔方而边患自除。”诗中并没有写两国交兵, 但是强弱之势, 胜负之局却已成为定势。诗注重对战前的氛围的描写意旨也就在于此。

另外战争诗对战后余波的渲染同对战前氛围的描绘可以说是等量齐观的。对战后结局和回声的详细摹写也无非是对战绩的炫耀和颂扬, 是对英勇抗战的一种纪念仪式。如《小雅·采芑》写方叔南征荆蛮, 末章写道:“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嘽嘽、嘽嘽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执讯获丑”是说战争获胜, 敌人就擒;末二句说北伐玁狁的胜利, 迫使荆蛮不战而屈, 畏威来降。方玉润说:“末章振笔挥洒, 词色俱厉, 有泰山压卵之势。”对战后的描写比写千军万马的厮杀似乎更能突出军队的声威和战绩。所以为了强调王师的强盛, 战争诗对战后的渲染也就予以浓墨重彩的表现。

三.以情动人从不同的侧面共同表达对战争的同一看法

中国的文学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是为情而造文。”因此, 在这样的文学语境中, 可以想见《诗经》战争诗同样是以情入诗, 重情感参与的诗歌。战争诗表达出情意, 即是在战争背景下从不同侧面去刻画征夫思妇对战争的情感反应。像《小雅·采薇》、《王风·君子于役》、这类作品从征夫、思妇不同的侧面抒发了对战争或控诉、或激愤、或悲叹的浓烈情感。以情动人, 扣人心弦。

如《豳风·东山》全诗共四章, 每章开头都重叠“我徂东山, 慆慆不归。我来自东, 零雨其濛。”强化在一个烟雨濛濛极其凄凉的氛围中征夫回到家乡悲凉的心境。以哀景来表现哀情, 而愈见其哀。“濛”字一语双关, 它既是细雨的迷濛, 也是士兵征夫心情的迷茫。“其新孔嘉, 其旧如之何?”征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一步步返乡, 途中心绪的百感交集可想而知。而造成这种局面是战争, 是战争所造成的。征人对于战争, 只能说是难言无奈和凄凉。

《豳风·东山》是从征夫的这个侧面来反映战争所造成的凄凉惨境, 而从思妇这个侧面来反观战争也写得别开生面。如《伯兮》, “其雨其雨, 杲杲出日”盼爱人归, 却只是事与愿违。思妇的等待等来的是绝望。痛心疾首, “焉得谖草”, 何其可悲可叹。应该说《伯兮》将思妇对征夫的思念刻画得入木三分, 其缱绻绵绵的思念在煎熬和等待中让人心生怜爱。到最后也就自然而然地让人感叹这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 怎叫一个“苦”字了得。

从上述对战争诗风貌特征的分析中不难发现, 战争诗表现出了对战争的距离。首先从战争诗的叙写方式上来看, 战争诗并不重视对战争场面的白描, 或以史实呈现的方式进行对战争的陈述, 而是重点了加强对战前战后的艺术渲染。其次从内容上来看, 对征夫思妇受战争所累的描写在战争诗中占绝大多数。

所以综合来看, 从《诗经》战争诗的风貌特征离析出来的战争观即是一种反对战争, 向往和平的战争观念。其实这也恰恰是对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一个回应。我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仁、义、礼、智、信”是国人固持的修身标准, “德不孤, 必有邻” (引子《论语·里仁第四》, 中华书局, 2006年版, 第30页) 是其君主秉承的处事原则。正如辜鸿铭所说:“战争在中国是个意外, 当然战争也很有可能发生, 但是人们绝对不会对战争上瘾, 不会生活在对战争的不断期望之中”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上海三联书店, 2010年版, 第3页) 所以战争仅仅只是一种手段, 为争取和平稳定的手段。如果说以其它方式同样能达到安定的目的, 如政治游说和政治谈判等, 那么战争就不会是第一顺位的选择。因为正如朱东润先生在《诗心发凡》讲到:“自《诗》三百五篇言之, 吾国人之厌恶战争, 不乐从军者, 处处可见。”

本文从《诗经》战争诗的风貌特征离析其所蕴含的战争观, 重点从战争诗的风貌特征的角度去探究其战争观念的倾向。整体把握战争诗的战争观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理解《诗经》应该说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朱熹:《诗集传》, 中华书局, 2001年版, 第56、123、139、152、236、244、319页

[4]赵沛霖:《诗经研究反思》,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89年版, 第116页

[5]方玉润:《诗经原始》, 中华书局, 1986年版, 第327页

我国战争题材电影音乐的审美特征 篇3

关键词:战争题材 电影音乐 审美特征

近代史中,我们中国是一个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榨的国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国人经过艰苦卓绝的一次次战争,打败了军阀,赶走了外国侵略者,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才使得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电影音乐艺术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艺术,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史孕育了战争题材的电影,正如1905年我国诞生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一样,在我国百年电影发展史中,战争题材影片记录和表现了我国人民爱好和平、英勇顽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记录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巨大能量。归究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渲染主题的塑性美

每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必定要表现某一主题的故事,电影音乐偕同画面影像为表现这一主题塑型,正如有学者所发表的言论“在当代影视作品两线的平行叙事中,情节与故事阐释了理念世界契合于意志的东西,而音乐则阐释了音乐世界合乎这个意志的东西。”

以电影《太行山上》为例。这部影片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讲述的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军挺进前线太行山,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故事。这部影片的主题曲选择了和影片同名的歌曲名称“太行山上”,从主题歌曲的名称上就凸显了影片的主题。从行曲风格上看,采用的是进行曲、大合唱的形式,进行曲的节奏显然与大部队的行军状态相吻合,威武雄壮、士气轩昂;大合唱的形式将大部队的挺进气势给予了非常形象的烘托;主题歌的歌词将人民军队保家卫国的同仇敌忾、不怕牺牲、英勇杀敌、誓夺胜利的壮志豪情,乃至太行山的地理形势有益于我军开辟革命根据地的特点都书写得很是形象。

论及电影中的音乐配置为渲染主题服务,很突出的就是可以从主题歌曲的词和曲风中所感受得到,如《英雄儿女》的主题歌曲《英雄赞歌》,《上甘岭》的主题歌曲《我的祖国》,《狼山喋血记》的主题歌曲《打狼歌》。在电影音乐中,主题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当属渲染影片主题的最大亮点。

二、诠释战争环境的悲壮美

战争是残酷的,是令人颠沛流离的,更是流血牺牲的。身处于战争环境下的我国军队和我国人民处于以弱击强的劣势中,经历着由一次次失败换来一次次胜利的浴血奋战的历程,骨肉分离的痛苦,艰难环境的磨砺,生与死的考验,胜与败的绝杀,悲壮之感始终会萦绕于人民将士的身边。悲壮的气氛令人获取的是勇士的力量, “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哲言。悲情的苦痛就是寻求和实现壮美的力量,我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就是在经历了无数个悲壮美的气氛中实现的,电影音乐将我国人民和我国军队经历过的战争过程中的悲壮情绪和战争题材影片所应具有的悲壮氛围诠释得沁人心脾。

电影《八月一日》再现的是我国人民军队诞生的史实,那是一段关于南昌起义的故事。一声枪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战士们英勇无畏前赴后继地投入战斗,战斗的场面十分惨烈,这时的电影配乐旋律如同潮水一般波涛起伏、雄壮激昂、催人奋进。当战士们终于攻上城门,将一面胜利的旗帜插上城门的時候,音乐戛然而止,接续的是一算段空灵、苍凉的单旋律。这样的音乐诠释的是当时战士的情绪和战场的场面,分明将手中的视听感官都集中到了对胜利来之不易的激动情绪中,激动得热泪盈眶,无以言表,以至于哽咽着。

电影音乐诠释战争环境悲壮美的审美特征,还在于影片对主旋律悲壮色彩的设计,且这种主旋律总是重复的和凸显的,让悲壮美贯穿于整个剧情之中。

三、烘托人物形象的情感美

文学艺术的特质都在于表现情感,以情动人和以情感人,电影和音乐同属于文学艺术范畴,又集影视艺术表现于一身,在发挥以情动人和以情感人作用时是不可缺少的。电影音乐在表现情感美方面的作用诸多,仅以烘托人物形象的情感美来予以佐证性分析。

《建国大业》拍摄于2009年,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宏伟大业就是为中华民族奠基福祉的大业,来之不易。当阶段性革命胜利取得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领导人在延安的窑洞中庆贺胜利,他们端起酒碗,尽情而饮,几近醉境,周恩来率先唱起《国际歌》,接着其余领导人都放开了歌喉,这样的个唱分明是革命豪情的释放,是胜利者品尝到胜利喜悦后的赞歌。从中也烘托出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革命壮怀与豪情万丈的英雄主义气概。《国际歌》的旋律与《国际歌》的即兴合唱,在影片的情景中就是这样的烘托出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的领袖人物感情奔放、充满激情的形象特征。

在我国战争题材的作品中不乏对人性多个侧面的描写,其中就包括了对爱情的描写,我们的人民战士也是血肉之躯,在战场上他们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能够舍身而战的钢铁战士,在私人感情世界中他们也具有自己细腻的儿女私情。《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取材于一首塔克吉民族的民歌,应用于《冰山上的来客》,烘托出的是人民解放军战士的爱情。

参考文献:

[1]郑德芳.试探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效应[J].科教文汇,2010,(04).

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篇4

一是腐朽的政治体制。面对战争,首先是领导集团必须有坚强的抵抗意志与决心,然而当时的清朝统治集团内部腐朽不堪。慈禧太后为个人享乐,竟至国家于不顾,为生日庆典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皇家穷奢极侈,官员也是放胆胡来。受命购买军舰的李风苞竟敢以两成的回扣中饱私囊,本来可买4艘军舰的钱只买了3艘。李鸿章的外甥张士珩任天津军械局总办,负责军需供应,他“偷盗抵换”,供给海军的炮弹量少质差,致使黄海之战舰队炮弹缺少。

二是腐败的官僚体系。李鸿章“有银数百万两,寄存日本茶山煤矿公司,其子在日本各岛开设洋行三所。”有这样的背景,李鸿章不卖国就怪了。有一事实是最好的验证,甲午战争前日本向中国购买3万吨煤炭和3000石大米,开战后部下建议停止供货,但李鸿章却说“订货在失和之先”,命令继续供货“以示信用”,而这些煤炭,正好用作进攻中国的军舰燃料。连外国人都认为“李的立场值得深思”。

三是堕落的军队。军队腐败导致军队训练荒废、纪律败坏,毫无战斗精神,即使再好的武器也无法发挥应有作用。1886年,北洋舰队访问日本长崎,官兵上岸在妓馆闹事,引起事端,致数十人伤亡。事后李鸿章不但不处理,还开脱说“武人好淫,自古而然。”如此治军,北洋水师的军纪松弛也就有了源头。水师提督丁汝昌原是陆军将领,任职十多年,既不懂海军也不去学习海军知识,甚至在基地刘公岛营造店铺,开设鸦片烟馆、妓院,出租给下级敛财,还时常因此与部下发生龃龉,生活更是骄奢淫逸。这样腐朽的朝廷,这样腐败的官僚,这样堕落的军队,失败便是不可避免的。

甲午战争历史影响

中国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使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远东

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

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日俄战争。

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甲午战争起源

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国力日渐强盛。当时的日本,正交叉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产业革命出现高潮,因此急需对外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但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内本身就资源匮乏、市场狭小,加之国内封建残余势力的浓厚及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的尖锐,因此以天皇为首的日本统治集团急于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

清朝方面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和启示是什么 篇5

甲午战争失败标志着清朝历时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取得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打破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对民族复兴的追求。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甲午战争直接导致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反抗侵略的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远东

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另外,日本为了对抗俄国,湔雪三国干涉之耻,一方面提出“卧薪尝胆”的口号,重新开启十年扩军计划;另一方面促成了“英日同盟”的形成,开始了东亚地区新一轮的争霸。甲午战争标志着中朝之间上千年的宗藩关系正式终结,朝鲜名义上获得了独立,实际上却被日本控制。之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日本和俄国在朝鲜的争夺日趋激烈,最终引发了19日俄战争。对远东局势来说,《马关条约》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明显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

中日甲午战争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而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Sino-Japanese War)。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而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老大帝国,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抗日战争三个阶段是什么 篇6

抗日战争指的是在二战进行的过程中,中国面对日本的入侵发起抵抗的重大战争,这次战争的时间比较长。这次战争进行的时间很长,而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也将全部的过程包括其中,那么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通常都是这样划分的,首先第一个阶段就是从 1937年开始一直到第二年的十月份,那个时候广州和武汉等地区已经相继成为日本的囊中之物,而这段时间则是中国进行战略防御的阶段。当时中国方面处于多种位置的考虑,并没有主动进行战争。日本从卢沟桥开始发起进攻,这也就代表着战争进入了全面爆发的时期。

抗日战争三个阶段中第二个阶段从也是最长的一个时期,从 1938 年开始,这时候国民政府出现了投降叛变的人,汪精卫的行为让中国人民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但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人民依旧英勇作战,和日本的战争也进入了互相对峙的时期,一直到 1943 年为止,对峙形势并没有发生改变。最后一个阶段则是从 1944 年开始,中国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日本也受到了来自国际上的压力,而中国的支持者越来越多,直到 1945 年战争胜利,日本已经没办法做出任何的攻击,向世界宣布了自己投降。

抗日战争耻辱

如果要提起最大的抗日战争耻辱,那么一定要提起中条山战役,这次的战争也被人们称为是晋南会战,在这场战争中国国民党军队被日军抓获的俘虏人数在三万五千人左右,而战场上所遗留下来的国民党士兵的尸体也达到了四万二这个庞大的数字,可是日军却仅仅有六百多人死去,受伤的人数也不过在两千人左右。就连蒋介石都不得不无奈的承认这是最大的抗日战争耻辱。

日本在百团大战中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击,于是他们将八路军看成了是最大的对手和敌人,认为必须全力以赴的铲除八路军才能够占领整个中国地区。在中条山周围却有着二十几万国民党军队,他们始终牵制着日军的重大力量,如果将这些国民党军队打走,那么日军就可以全力面对八路军了。于是日军派出了十万多人的部队前去进行战争。

其实当时那个条件之下国民党军队还是有一些有利条件的,可是当时国民党却一直没有在这个地区修建防御设施,直到战争发生了才仓皇的应战。从战争的过程来看国民党军队似乎一直都没有找到状态,被动挨打持续的进行着,根本没有任何的抗争精神,面对日军的攻势几乎没有任何还手的能力。而日军方面不仅有空军协助,而且装备精良物资充足,而且还使用了毒气弹,这样一来国民党军队的形势更加恶劣了。因为国民党军队的疏忽和轻敌,最终酿成了这场抗日战争最大的耻辱。

抗日战争第四战区

抗日战争第四战区是中华民国政府划分的对抗日军作战的战区之一,自七七事变爆发后,为了展开全面抗日运动,中华民国政府决定将整体兵力划分为几个战区,以此来瓦解日军的军事势力。抗日战战争第四战区划分之初,所管辖的是广东、福建一带。

后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整顿。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时,抗日战争第四战区与抗日战争第三战区进行了合并。1937 年,根据中华民国政府的安排,抗日战争第四战区由何应钦管理,其中第四战区管辖第四集团军和第十二集团军。

1938 年,抗日战争第四战区作了整顿,其中司令长官一职还是由何应钦担任。并且,作战地区变为广西和广东一带,抗日战争第四战区的第十二集团军由余汉谋领导。总的来说,抗日战争第四战区共管辖九个步兵师、两个步兵旅。

1939 年,抗日战争第四战区作了较大的整顿,其中司令长官由何应钦变为张发奎。并且,抗日战争第四战区的作战范围改变为两广一带。除此之外,抗日战争第四战区包含第九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第十六集团军,其中第九集团军由吴奇伟带领,第十二集团军由余汉谋带领,第十六集团军由夏威带领。

总的来说,调整后的第四战区还是管辖九个步兵师,两个步兵旅。中华民国政府经过实际情况对抗日战争第四战区进行了整改,以此保障充沛兵力来对抗日军。

游戏不仅仅是暴力的战争 篇7

人们之所以喜欢玩游戏,就是因为在游戏中可以在付出很少或是不付出的情况下,做一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做到的事情。例如成为武林至尊、统一国家、飞升成仙又或是富甲一方,游戏满足着玩家们各式各样的欲望,大多数的游戏也都宣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但就像是海鲜吃得太多也会腻一样,如今的玩家已经腻味了心灵鸡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希望能在游戏中看到真实的世界,或者说是比真实的世界“更加真实的世界”。

不久前在iOS平台上大火的手游This war of mine恰好迎合了这部分玩家的特殊喜好。游戏的背景设置为战争时期,游戏中的主角却不是战争中的士兵而是平民,面对食物短缺、药物贫乏和取暖设备不足等情况,玩家需要做的是让幸存平民的存活时间尽可能的延长,直至战争结束。虽然很多游戏都将战争作为游戏的故事背景,但与一般的战争游戏不同,This war of mine并不是简单的以击杀敌人来获取胜利,胜利的条件只有存活下去这一条。相比解决掉敌人,如何让更多的人存活下来肯定会要困难得多,而且也要更加现实得多。游戏中为玩家展示了人们在战争中为了生存下来的疯狂,有的人可以独自一人孤独地活着,而有的人却会因为寂寞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给予了玩家非常强的代入感,试问如果是自己在战争中面临生存难题,又会怎么做呢?

除了游戏内的疯狂外,This war of mine在中国App Store付费榜的排名也近乎疯狂,一款售价高达25元人民币的手游想要闯进国内App Store付费榜的前十名以内谈何容易,即便是去年的神作《纪念碑谷》也未曾做到。如果再考虑到近一年来,国内有关于App Store付费榜的刷榜行为愈演愈烈,This war of mine要取得这样的成绩而不依靠刷榜的话,一天的下载量至少得达到2 000次左右或是更高。一个国外公司肯定不会专门跑到国内来为这款游戏刷榜,可以说玩家对于这款游戏的喜爱是如此的疯狂,却又如此的真实。

对于国内的手游市场而言,付费游戏一直都不是主流市场,玩家们对于一次性付费下载游戏总有种“舍不得”的情绪在里面,但这样一款充满着压抑却又无限放大人性挣扎的游戏,却让玩家敞开了他们的钱包,这是否意味着国内手游玩家的消费理念开始发生变化了?

游戏中的暴力

电子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This war of mine就是将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进行加工,让其发生在一个不大可能发生的场景之中,这让玩家会觉得似曾相识,但又明白这对于自身而言不太可能发生,并且对于熟悉的东西,玩家总是会有更多的代入感。国内反应现实生活的游戏少之又少,像是仙侠、魔幻、动漫或是历史等题材的手游玩家固然会有更好的接受度,但这些都不可能真实发生在大多数玩家的身上,对于游戏的带入感肯定不会太强。而且国内游戏在游戏的机制上非常的简单粗暴,玩家想要通关或是获得奖励就得通过战斗来完成,使用“暴力”来获取更多的资源产出,也就意味着通过花费时间和使用暴力(击杀敌人)来积累资源是受到机制鼓励的,国内游戏从早期的RPG到如今的MMORPG依旧沿用着这样的机制设定。

在游戏市场发展初期可以用这种粗暴的方式满足玩家最基本的游戏需求,但随着国内游戏市场的发展,玩家对于游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游戏在给玩家带来快乐的同时,却忽略了玩家更加深层次的情感需求,在将玩家嗜血的属性无限放大的同时,玩家也开始对战斗感到麻木。因为玩家都知道,战斗不过是为了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战斗本身也不过是游戏数值的比拼而已,对于玩家的情感而言毫无价值。或许有些游戏对于玩家滥用暴力会给予惩罚,但这样的系统设计只会限制玩家的游戏体验,并不能在情感层面使玩家发自内心地进行自我反省,并认可游戏的主题,因为在游戏中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手段依旧是暴力,而要求玩家自省来认可游戏主题本身就是一件比较扯的事情。

在This war of mine的设定中,暴力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而暴力解决问题也会给玩家和角色带来情感上的痛苦。游戏中玩家的每一次选择或许都不是最佳答案,是否要掠夺一对没有反抗能力的老夫妇的物资,是否要在己方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还去帮助他人,是否要选择杀戮来获取更多物资等,玩家需要在两难的境况中做出基于自身情感和游戏目标的折中方案。不同的玩家会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与结局,除了在游戏自由度上有所提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制了玩家在游戏中的暴力行为。

但话又说回来,暴力依旧是受众最为广泛的游戏题材,完全摒弃是不可能的,但问题在于实施暴力的选择权是否在玩家手中,而这有关系到游戏自身的开放度与自由度。

游戏之中没有标准答案

在很多国产RPG游戏中,玩家会接到很多任务,任务详细描述着玩家要如何完成任务以及完成任务后能够获得的资源。所有玩家按照规定的步骤,完成同样的事情,获得同样的奖励,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就像“1+1”一定等于2一样,缺少惊喜以及让玩家期待和想象的空间。玩家玩游戏肯定是为了某种目的,或许是为了完成游戏任务目标,又或者是感受游戏剧情,但条条大路通罗马,达到目的的方式不应该只有一种,玩家总是希望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

不同的玩家在This war of mine的游戏中会出现不同的心态和选择,或许有些玩家在掠夺没有反抗能力的老夫妇的物资后并不会有太多的负罪感,而在这对老夫妇因为食物不足而饿死之后,又会因为“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大肆掠夺其他物资,最终让自己在游戏中存活下来,当然也可能会有玩家选择不掠夺老夫妇的物资,去寻找其他的存活方式。对于玩家的选择,在游戏内并没有对错之分,有区别的只是玩家的个人感受,让玩家自由选择自己最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能增加游戏体验性的。

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及This war of mine中关于游戏角色的情绪系统了。玩家在游戏中的选择或许可以肆无忌惮,但暴力行为或是自私的行为往往会给游戏角色带来负面情绪,除了玩家会有情感体验之外,游戏中的角色也会有情感体验。掠夺或是杀戮太多,角色会因为焦虑而影响个人能力,角色身边的伙伴死亡也会让角色感到沮丧甚至是放弃生存的念头而选择死亡。玩家在顾忌自身感受的同时,还要考虑游戏角色的情绪。这样的设计,在限制了无节制暴力行为的同时,也通过做出抉择时的两难境况给予玩家自我反省和思考的空间,在无形中表达出了游戏开发者想在游戏中表达“反战”的主题,但却并没有阻止玩家选择使用暴力。

第九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对策 篇8

61、如何高度重视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

一是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是世界各国指导军队建设的共识

二是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是我军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三是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理论

62、怎样才能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理论?

一是战争的动因复杂化。二是战争形式多样化。三是战争力量一体化。四是战争高度信息化。五是战争行动不规则化。63、军队信息化建设 应注重哪几个方面? 一是军事战略信息化。

二是作战理论信息化。三是武器装备信息化。

64、发展信息武器的主要种类?

一是精确制导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二是信息化作战平台。

三是信息探测系统。四是C4I系统。五是软杀伤型信息武器。65、为什么说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知识密集和结构复杂性对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是高技术兵器系统作战的整体性对军人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信息化战争的激烈复杂性对军人的勇敢精神和作战指挥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6、怎样才能使军事训练内容要具有超前性?

一是把面向未来的训练与当前的常规训练结合起来,并合理地融为一体。二是提高信息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各种作战指挥系统的作用。

三是各级指挥机构应重点训练有关信息对抗的内容,确保作战指挥的稳定性。信息化战争名词解释 67、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以信息和信息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68、信息战

信息战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保护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同时,对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打击的一种作战样式。69、信息作战

信息作战是一种作战行动,其目的是为夺取和保持战场信息优势或破坏敌人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70、非接触作战

非接触作战,是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71、信息化武装力量

信息化武装力量是由信息化正规部队、信息化预备部队、信息化武装警察和信息化民兵所组成。

72、信息化正规部队

信息化正规部队是指具有统一的编制,实施统一的指挥,建立统一的制度,进行统一的训练,使用大量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正规武装力量。73、数字化部队

数字化部队是指使用各种数字化装备,以数字化信息为媒介,对兵力兵器实施指挥控制的部队。

74、战场环境

战场环境,是指敌对双方作战活动的空间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 称。

75、新概念武器

新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杀伤破坏机制以及作战效能等方面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的新型特种武器。76、精确战

精确战是指在信息的支持下,运用精确制导武器对敌人实施精确打击的一种作战样式。77、网络战

网络战是以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为主要目标,以先进信息技术为基本手段,在整个计算机网络空间上各类信息攻防作战的总称。78、网络攻击

网络攻击是指利用敌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缺陷,窃取、修改、伪造或破坏信息,以及降低、破坏网络使用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79、黑客战

黑客战是指以组建黑客部队,对敌实施网上攻击或窃取敌网上信息。80、电磁窃密

电磁窃密,即利用计算机信息泄露而实施的计算机信息侦察的一种方法。81、电磁攻击法,电磁攻击法,即利用电磁波摧毁敌计算机内部的电子原器件,破坏敌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攻击方法

82、以管助保法

以管助保法,即通过严格周密的管理措施和手段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方法。83、以攻助防法

以攻助防法,即先敌进攻之前摧毁敌计算机攻击力量保护己方计算机信息系统目的的方法。84、威慑心理战

威慑心理战是通过威慑信息对敌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施加影响,从心理上对其施加压力、遏制对方的心理战。85、实战威慑

实战威慑。就是指直接以暴力手段对敌施加心理影响,从心理上瘫痪敌人。86、示形威慑示

形威慑。就是将自己的实力通过适当的方式显示出来,以强大的实力达到威慑效果。87、计算机网络间谍

计算机网络间谍是被敌方或外国派遣、收买,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人员。

88、请你阐述心理战在信息化战争中有哪些作用?并举例说明。(论述题)一是能够用较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缩短战争的进程。

在思想、精神和心理上影响改变对方,借助心理作战加速战胜敌人,进而使敌人或变攻为守,或铤而走险,或消极怠战,或反戈一击,以加速敌人的失败。二是能够使敌人内心降服,达到战争的目的。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只要敌人的意志还没有被征服,我们仍不能认为战争已经结束,即敌对的紧张状态和敌对力量的活动已经结

束。战争中,假如不能赢得人心,就不能消除战争的因素,战争仍可能随时遇机而起。惟有广泛实施心理战赢得人心,才能保证战争胜利和巩固胜利成果。三是可以凝聚己方的战斗力量,坚定必胜信念。

通过具有战斗性的、广泛深入的心理宣传,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强大的主导舆论,提高军民的战斗土气。这种特殊的心理宣传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迅速把人们的情感意志和要求汇合起来,形成一个潮流,指向一个目标,从而凝聚成巨大的战斗力量。89、我军应采取什么对策,才能打赢信息化战争(1)、高度重视军事理论的先导作用

一是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是世界各国指导军队建设的共识

二是加强军事理论研究是我军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三是构建适应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事理论(2)、加强军队信息化建设 应注重哪几个方面? 一是军事战略信息化。

二是作战理论信息化。三是武器装备信息化。(3)、重点发展我军信息化武器

一是精确制导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二是信息化作战平台。

三是信息探测系统。四是C4I系统。五是软杀伤型信息武器。(4)、提高军队人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

一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知识密集和结构复杂性对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高技术兵器系统作战的整体性对军人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是信息化战争的激烈复杂性对军人的勇敢精神和作战指挥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一篇:城市道路下一篇:桂花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