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法 激活课堂----谈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巧用教法 激活课堂----谈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推荐10篇)

巧用教法 激活课堂----谈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篇1

高级中学地理

题 目:

高效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单 位:

攸县第一职业中学

姓 名:

日期:

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高效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 要 高效地理课堂是针对地理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那就要求老师在常态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那么,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学习兴趣的培养既要从课堂教学中下功夫,又要从课内外活动等方面来塑造。课堂教学导入要引人入胜,语言要感染动人,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内外活动难度适合,走近生活,联系实际。

关键词 高效地理课堂 地理教学 高效 学习兴趣 培养 高效地理课堂的“高效”,指的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学习地理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地理活动和学习地理知识的一种力求趋近或认识的趋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孔子说;“知之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乐知之者”。可见地理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兴趣培养不起来,就无法是地理教学达到:效果高,效果佳,效益大这一高效地理课堂的“高效”。

根据多年的从教经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本就存在偏差,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兴趣很低,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对地球和地图部分内容的认识感到很虚幻,一时难以接受,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认识上的启迪,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培养要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来抓。高效地理课堂教学尤为重要,而教学语言又是重中之重。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优化教学设计、巧妙导入课堂,激发兴趣

高效地理课堂教学的新课的导入有很多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合适的方法,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从而产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导入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把要讲的新知识和学生身边的地理知识、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语言上力求生动、形象、简炼;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内容上力求新巧。

(一)采用激趣式引入法:如在“地图”一节教学时由猜“容千山万水,纳五洲四海,藏中外名城,装绚丽多彩”打一地理名词引入“地图”这一课题。在“经纬网”教学中,我联系实际,采用实例激趣式引入:“在茫茫的大海中有艘海轮突然发生故障,失去了控制。报务员立即发出了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于是邻近它的船只纷纷前往营救,不久直升飞机也出现在这个海域上空。而海洋上并没有 其它目标,遇难船只是怎样报告自已的位置,而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呢?”这时学生立刻作出了反应,发出了阵阵的议论声。有的说:“报出所在的地名”,有的说:“报出所在的海洋的名称”。然而这些我都否定了。最后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便抢答到“经纬网”这个知识点。由此为教学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上某一点的位置的深入铺平了道路,学生主动求知的局面也产生了,唤起了他们的激情,增加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歌曲导入法:唱歌可以说是我的特长,所以我在上地理课时我会常常逮住机会展示一下,想不到却会引起学生无比的兴趣或者说“崇拜”吧。比如在讲授台湾一课时,一首“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能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阿里山;“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寥寥几句歌词,把“东北平原”的地理位置、矿产资源、农产品都作了简单介绍。

(三)板图式导入法:我记得早在八十年代,我在一次全县的教育年会上就写了一篇“浅谈图画式板书设计”的论文,学习地理最有效的工具就是地图,老师若能熟练地板书出当节课的地图内容,不仅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特长,先声夺人;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看地图的兴趣,先入为主;更能很快的进入教学主题。

二、优化教学形式,使学生的兴趣产生连锁反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思维动机,这不仅仅体现在课堂的有趣的导入上,还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有趣,形成连锁反 应,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教学。因此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用谜语调剂学生的情绪

谜语虽小,它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却十分广泛。包含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具有很强的魅力。同时,猜谜语又是技巧和想象的比赛。课堂上,恰当适时引入谜语,能够起到兴奋剂的作用。如在教学中国的省级行政中心时,学生对照政区图基本熟悉了各省行政中心名称后,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不高了,甚至有学生在讲小话。这时我马上让学生进行听谜语猜城市名称的游戏。例如:“圆规画圆” “夸夸其谈”、“久雨初晴”、“两个胖子”、“船出长江口”等等,这些谜语一出,前面单独记图的疲劳一下子消除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猜到谜语的同学自然享受着胜利的喜悦,未猜到的同学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了很好的启示。当然谜语不在多,在课堂出现要适时,最好教完了一个内容后出现,起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学习地理的情绪。

(二)巧借古诗文,引用歌谣谚语,增加感染力

地理教学中,对有些抽象的地理现象和原因,分析讲解时,学生听课时总感到有些疲劳。因此在教学时穿插一些诗文、歌谣会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如讲到气候受地形海拔高低影响出现垂直变化时,可引用白居易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让学生去体验。讲到地球的形状和赤道的长度时,引用毛泽东的“坐地日行 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并提问学生这里的“地”是指什么?为什么是八万里?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兴趣很高,并且大多数同学能抢答出来。对于我国夏季风的势力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弱,形成季风和非季风区时,便背出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次讲天气的还有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哇”。“忽闻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歌谣谚语中讲到地形对河流影响时有“一江春水向东流”。讲锋面时用“一场春雨一场暧,一场秋雨一场寒”。所有这些诗句穿插在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带给了学生平时注意阅读,养成积累知识的喜悦感。

(三)创设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情感

高效地理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问题情景”的创设,这也是培养地理学习兴趣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决的疑问;“情景”是指“问题”指出后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学习愿望的景象。不断用有趣的问题为教学开路,设法“制造”覆盖每一章、每一节、甚至每一具体课题的“问题情景”,去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要使学生对地理课发生兴趣,只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思考任务”,使学生面临一些实际问题,唤起学生自行探究的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如讲到“中东”时,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伊拉克战争的视频,将学生带入课堂。接着阅读一组有关中东地区近十年来战争的材料。在这个基础上我便直接提问学生:中东地区为什么多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国的海军是怎样到达中东地区的?问题提出后,学生们便自觉 的打开书本,寻找答案,并且回答问题也非常积极,有的说是因为地理位置,有的说是因为争夺石油,有的说是因为争夺淡水资源,还有的也说到了宗教矛盾。通过这一环节教学,带给学生学习的趣味之外,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再如本期讲我国的行政区划时,前半节课主要是按方位顺序分区域看图认识各省区的名称和位置。在这个基础上我便创设这样一个空中接龙的情节让学生去复习记忆省区。我说:“西藏人说他面积最大,新疆人笑了,新疆人说他跨经度最广,内蒙古人笑了„„”然后两个一组,按我设计情景中的模式,互相仿说,学生的活动兴趣很浓,效果也很佳。

(四)利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乐趣

直观教学是教师授课时把挂图、地球仪等教具演示给学生看,或者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现实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经纬线和经纬度时,如果教师只凭书本进行讲解,学生听起来泛味,也理解不清。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动画展示和经纬网地球仪演示,并且让学生分组亲自上台边找经纬线边讲有关知识。亲身体验学习的乐趣。在相互学习中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经线、纬线的定义、形状、长度、表示的方向以及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有了清楚的认识。这样难点的知识得到了解决。为后面章节的学习铺平了道路,让学生轻轻松松走进每一堂地理课。

三、优化地理课堂内外活动,展示地理课的趣味性,彰显学生能力

地理兴趣的培养,还应结合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内外 活动。地理课堂活动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进行,当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学校条件自行设计。例如讲完中国的行政区划对学生进行复习时,有条件的话,可以利用多媒体放幻灯进行省区轮廓动画拼图游戏。没有多媒体的话可让学生用纸剪拼省区图,并且将活动结果中优秀作品进行张贴展览。类似这样的地理课堂活动还有 “小地球仪”的制作、“大洲大洋”的剪拼图、世界三大人种的“模仿秀”等等。

高效地理课堂更应注意地理课外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诸如:乡土地理观测、调查等,如家乡水质状况的观测,家乡人口状况的调查。地理知识竞赛、地理科普知识讲座、野外方向的判读、野外小地形的观察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等等。

在地理课堂内外活动中,学生更应广泛接触,了解纷繁多彩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通过自已动手、动脑去研究这些现象,从而使认识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兴趣爱好的支配下积极投入各项地理课内外活动,从而又能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表现出他们的聪明才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兴趣的根源来自对困难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育对象应该面向全体,重视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对于学生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只有这样学生对地理学习才会逐渐产生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从面使其所教学科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综上所述,要达到高效地理课堂的“高效”,就要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必须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①地理有用;②地理课有趣;③地理老师有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中学地理课程被学生当作礼物一样来接受,从而使中学地理教学尽快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迎来一个全新教育的明天!

参考文献

巧用教法 激活课堂----谈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篇2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一门课程, 在育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门课程的知识哲理性强, 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无味, 不如散文、小说那样文质兼美, 吸引人, 也不如数学、物理那样做完一道难题后有胜利的喜悦感, 因此, 没有兴趣很难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就要求政治课老师必须以激发学生对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激活思想政治课堂。

一、以精美的导语、深刻的结束语, 激发、拓展兴趣

学生的注意力在开始和结束时最集中, 优秀的老师能够在开课几分钟和一节课结束时吸引学生, 把一节课的重点集中在这两个黄金阶段, 用有效的导入和结束语为自己的课堂锦上添花, 让课堂在融洽、和谐、民主有趣的教学氛围中画上圆满的句号。课堂“导入”的方法主要有自然过渡法、典故诱导法、触景生情法、提问法、影视激情法等。例如:在讲《孝敬父母》一课时, 就可以用“百家讲坛”的有关故事引入, 在讲《同学之间的友谊》时, 可以用教室内的情境引入。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松散的状态吸引到集中且安静的学习环境里, 温故求新, 启迪新知、新思维。“结尾”的设计有总结法、达标法、悬念法、点睛法、习题法、串联法等。有效的结束语能拓展学习兴趣, 总结当堂要点, 拓展课堂知识, 求得画龙点睛、升华思想的效果。

二、以灵活有趣的教学内容, 提高兴趣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 使学生感到有趣, 精神振奋起来, 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 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投入, 保持高度热情, 以此感染、激发学生情绪, 使学生的思维和智力活动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教师不能死教课本, 除了课本上的实例之外, 还应该补充一些让学生感兴趣的例子, 深入浅出地讲清道理, 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例如在讲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时, 老师可以先用《大山深处放羊娃和记者的对话》一文启发思考, 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体会不计划生育的危害;之后, 师生共同补充现实生活中计划生育的好处的例子, 让课堂"有趣"起来。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 学生也就在有趣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了。

三、以幽默、感人的语言, 发展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 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上课离不开语言表达, 教师语言表达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幽默是一种心灵的机智, 一种表达的艺术, 一种使人在愉悦气氛中接受影响的方法。思想政治课堂上的幽默能够活跃教学气氛, 生动、灵活、巧妙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 在讲“法人”概念时, 老师先提出“法人是法国人”“法人是说法语的人”、“法人是守法的人”等一连串荒谬的定义, 让学生一一甄别, 加以否定, 再弄懂科学的定义, 老师妙语连珠, 寓教于乐, 学生兴趣盎然, 真正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课程。

四、以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新颖的教学形式, 巩固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 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 人的注意力往往会渐渐松弛, 难以产生较强烈的心理刺激。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 激发强烈的注意力, 因此, 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以增强并保持他们的学习兴趣。它包括利用投影、录音机、电视、微机等多种媒体, 向学生声情并茂地展示丰富多彩的世界, 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视听中掌握抽象的政治知识。教学形式也要常换常新, 可以利用编排小品, 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调查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安排活动, 组织教学。这样一来, 学生能从每堂课中都能获得新鲜感, 自然也能巩固学习兴趣。

五、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深化兴趣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利用课堂教学这种途径外, 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课外活动, 使学生踊跃突破课本, 走出课堂, 融入社会, 在自己的多方实践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并用所学知识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知识效用和价值, 从而真正想学、爱学这门学科。因此, 在教学中必须强调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例如, 在教学中举出5.12地震后全国人民的爱心行动的例子, 从温总理亲临灾区到孩子们崇拜的影星的救灾义举, 乃至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 都能够使学生真正、具体地感受到大爱, 例如, 用三峡工程的环境评价问题、近年来全国出现的气侯异常现象, 乃至于2012年地球毁灭的谣言等社会热点, 引导学生们思考、组织讨论, 求得共识。从而, 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 优化了他们的思想方法。有很多学生都反映用辨证法看问题, 收获很大, 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 并且有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感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太有必要, 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很多学生已养成了读书看报、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思考的好习惯。这样, 就把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发展为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 从而更加深化了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

巧用教法 激活课堂----谈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篇3

兴趣问题涉及的面很广,一般来讲,高中地理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挖掘地理学科优势,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首先,利用地理学科的时空广远性,促使学生的猎奇心理转化为地理学习兴趣。高中是学生性格走向成熟的时期,也是学生猎奇心最强的时期,好奇心使学生愿意探索周围的环境。地理恰恰就是探索人类环境奥秘的学科。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人类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涉及的地理知识很多。天外世界、九星连珠、通古斯爆炸、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等等,很多都带有地理性。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在教学中穿插一些这样的内容,就可以借这些奇异事物和现象为先导,逐步与地理知识和方法联系起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地理兴趣和动机。

其次,利用地理学科的边缘性,将学生原有的兴趣转移到地理学习上来。作为交叉学科,地理涉及自然和人文多个领域,和高中阶段的其他课程有着紧密的关系。教师比较容易利用学生原有的对其他学科的兴趣来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例如,数学课讲到的立体几何“球体”知识,对学生学习地理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平时对地理课“不屑一顾”的理科生,可用物理中理论力学来分析大气的运动方向,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解释喀斯特地貌的形成等等。这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可作为地理的“催化剂”,促使学生把对其他学科的兴趣转移到地理学习中来。

二、培养学生的成就动机,提升地理学习兴趣

首先,地理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培养他们的成就动机,激发他们的地理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他的成就动机水平密切相关。即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的成就动机一般较强,而学习成绩不良学生的成就动机往往较低。成绩差的学生往往是很少受到表扬、鼓励,而这又影响他的学习动机的激发;相反,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受到教师的赞扬、鼓励,而这又起着激励他学习动机的作用。

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全体参与,尤其是差生,不要做旁观者,而是要通过竞赛、评比、小组辩论等多种形式,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又因为学生基参差不齐,教师应尽可能按学习成绩分为不同的小组,在每组间进行评比和竞赛,增加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教学中不要吝啬表扬和肯定,教师不经意的一句鼓励,也可能成为学生对地理课产生兴趣的外部驱动力。

其次,实事求是地讲,地理学科存在着很多学生不清楚学习地理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成就动机淡薄,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就需要教师熟练地掌握并很好地加工教材,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奥妙无穷的自然现象、丰富的人文精神,努力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本身所具有的天然魅力,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生产联系的密切性,感受到学习地理对自己视野的开阔、日后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

三、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加深和拓宽教学信息量

地理教学手段可以通过教学媒体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以刺激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传统的地理教学媒体包括黑板、地图、地球仪、标本、挂图、实验等。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多媒体电化教学进入课堂,主要包括幻灯片、投影仪等。教师在设计教学媒体的运用时,要考虑到每种媒体都具有它本身的优点和缺点,根据教学要求和目标,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选择最佳的教学媒体。在使用教学媒体的过程中,还要从最有利于“导”学的角度去选择教学媒体的组合,精心设计各种媒体出现的时间、次序、操作环节。

例如,讲述“地下水”知识点时,可以使用实验媒体,使学生观察得出不同岩层和土层透水性能差异的结论,区别含水层与隔水层的概念。这种亲身体验的实验课,还能使学生对承压水为什么能自流,承压水的流向这些抽象的问题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四、根据高中学生的个性特征,调动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篇4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决。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直接受学生学习兴趣的制约。在 地理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直观,把兴趣培养贯穿始终

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抓住青少年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学习的开始就使他们 产生兴趣。高中地理第一章的内容正是容易培养兴趣的开篇。学生对于宇宙的奥秘,自然奇观,如极昼、极夜 、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问题,似乎知道点,但又说不清楚,教师用形象、直观的三球运行仪、幻灯、模型、图片及手势等多种方法进行演示、讲解,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适当补充一些数据、资料,把这些看得见、又 看不见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具体化,学生很感兴趣。有的教材内容,不太好理解,或是难记易忘,学 生往往没有兴趣。教学中,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采用形象、生动的比喻,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把势 均力敌的两种气团相遇形成的准静止锋比喻成两个手劲差不多的同学掰腕子,手势将保持不变,以此说明锋面 较长时间停留在某地区,从而影响该地区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在讲我国占世界首位的八种矿产资源时,学生 记起来往往丢三落四,采用谐音让学生记忆,并形象地描述为,我的心太烦,烦得鼻涕眼泪一起往下流。谐音 为:吾(钨)心(锌)太(钛)烦(钒),目(钼)泣(锡)稀(稀土)涕(锑)。学生就能很快掌握这八种 矿产资源。有的内容,编成顺口溜,也可增加学生的`兴趣。

二、结合身边的科学现象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地理学是在前人不断探险、考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不是光背背矿产 、山河等。对学生来说,掌握复杂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特征,弄清其发展演变规律是比较困难的,也容易由此产 生不愿学的想法。教学中,应尽量结合实际,使学生感到身边有很多地理现象,孕育着地理原理。如讲大气对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提出学生们熟悉的,但又解释不清的现象进行分析,如:晴朗时天空呈蓝色,阴天为 什么呈乳白色?日出日落时又为什么呈红色?指出这是由于大气对波长不同的太阳七色光散射,吸收状况不同 而造成的。波长较长的红、橙色光,不易被散射,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这也正是红、橙色光作为停车信号的 道理,它使人们在较远处就可看见,以减少交通事故。在讲第二章气旋、反气旋,气团和锋面活动时,在讲清 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观云看天的谚语和天气预报及当地的天气变化,叫学生观察、分析 ,用所学知识解释,得出结论。这些身边的地理现象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的必要,同时结合这些实际,学起来 会觉得并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地理的信心。

三、引用资料,适当补充,在兴趣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是以领会知识和掌握技能为基础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对知识的 掌握和理解程度,明白得越多,知识掌握越好,兴趣也就越浓。在课堂上如果适当引用一些平时搜集的资料, 就会促进知识的理解,提高趣味性。如讲地球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时,引用以下一些数据:若把银河系缩小 一万亿倍,那时太阳半径仅0.7毫米,地球半径则为0.0064毫米,日地距离仅15厘米,整个太阳系直径也只有1 2米,但银河系的直径仍有100千米之大;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仅观测到的就在十亿个以上。地球 在银河系,以至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和大小就可想而知了。但地球对我们人类来说,又是极其重要的星球。然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球也并非唯一人类居住的星球。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向月球 进军,不久,人类可望移居月球。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计划分六步将火星改造成人类生存的又一故乡。 补充这些资料不仅能提高兴趣,还能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探索宇宙奥秘,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欲望。在讲第 五章生态平衡时,引用三类事实资料,一类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体数量变化引起生态平衡失调的实例,

地理学科学习兴趣培养研究 篇5

实施方案

一、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界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选题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1、课题核心概念界定:(1)、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学习兴趣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2)、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在地理教学中也不例外,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是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地理知识,二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地理兴趣所必需的。

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教师课堂教学常见技能问题 》 项家庆主编(2)、《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陈大伟著(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陆芷茗著

3、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我们地理学科在初中不参加中考,所以初中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较低,由于属于偏远地区,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初中的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多方面都有明显区别。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体验地理学习的成功与欢乐。防止出现地理学习兴趣不足甚至厌学的现象。

(2)、研究价值: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个体差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分别到达其思维最近发展区,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探索提升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教师掌握地理教育教学策略。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

1、研究目标: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为何对地理学科学习普遍没有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措施。

2、研究内容:通过课堂的关注,实际的研究、走访、调查,找出学生地理学习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的根本原因所在。针对问题有目的的提出解决方案,以便今后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高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

3、研究重点:第一、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地理学习普遍存在厌学情绪的根本原因。写出研究报告。第二、根据研究报告作为依据,查阅相关资料、请教有经验的教师,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写出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研究论文,并付诸今后教学行动。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思路:(1)、搜集、查阅与地理学习兴趣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研究的意义和价值。(2)、通过文献回顾,探讨地理学习兴趣的内涵和特征。(3)、调查我校目前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现状。(4)、分析形成学生地理学习厌学情绪产生的根本原因,着重从学生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5)根据以上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学生地理学习厌学情绪问题的策略。

2、课题研究方法:(1)、调查法,(2)、经验总结法(3)、观察法(4)、个案分析法。

3、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研究的准备阶段:

时间安排:2013-5-1至2013-6-1 设计课题方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查阅大量文献,掌握关于学生学习地理兴趣差异对地理学习影响的研究概况,确定研究课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设计了课题研究方案,修订、论证研究方案,集中讨论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计划,使课题研究具有明确的目标。进行课题组建设,使课题研究处于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之中。制定课题组阶段性计划。进行预备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修改、完善调查问卷,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思路和目标。

(2)、研究的实施阶段。

时间安排:2013-6-1—2013-7-1 设计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厌学原因的调查问卷。在各个班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认真统计,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撰写研究报告、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

(3)、成果形成阶段。

时间安排:2013-7-1—2013-12-1 整理资料,对调查效果进行评价。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4、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统计和分析,撰写《地理学科学习兴趣现状调查研究》等调查报告和论文,了解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学习环境差异对地理学习兴趣影响的现状,以作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参考。通过本课题研究,课题组通过个案跟踪和个别指导等方式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地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差异、合理利用差异,探寻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研究计划

学 科:地理 主 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调查 主题活动开展情况: 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活动内容:通过走访,课间谈话、提问等方式。时间安排:2013年8月1日至12月1日

活动过程设计:第一步:了解学生地理成绩如何。可以分类为两类。两类分别研究。第二步:分别了解两类学生对地理学习有没有学习兴趣。也可以分为两类分别研究。

第三步:通过查阅资料、相关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期效果: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分析出第一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法。预期效果: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分析出第一阶段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质量的措施:第一阶段的结论是重点关注地理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帮助其提升学习地理的兴趣。

集体备课研讨课教学设计

学科组:地理组 课题:南亚 知识与技能:

(1)、能在图上指出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通过读南亚地形图,能准确描述南亚的地形特征。(3)、通过读图,能说出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成因。

(4)、能说出南亚主要的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精神。教学重点:

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和特征。

2、掌握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成因。教学难点:分析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及特点。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比较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南亚地图册。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通过课件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插曲《天竺少女》,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在轻松、愉快的状态,自然导入新课内容。

引入新课:同学们知道有关“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是到哪里去取经的?去西天取经,西天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南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南亚这片神秘的土地。板书:南亚 讲授新课:

课件展示:展示南亚地形图,学生读图找出南亚的地理位置。板书:

一、地理位置

学生对照问题进行自学,通过读图让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1)南亚大部分在什么纬度之间?

(2)南亚大体位于什么山脉和什么大洋之间?东西各濒临哪些海域?

教师小结:南亚位于亚洲南部,在70°E~90°E之间,10°N~30°N之间,北回归线从中部穿过;在喜马拉雅山脉和印度洋之间,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临印度洋。

展示南亚政区图:说出南亚的范围,找出南亚的内陆国、临海国、岛国 板书:

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活动:通过阅读、分析、讨论南亚地形图,让学生说出南亚的主要地形特征。教师小结:

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地表崎岖,起伏大; 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地势平坦;

南部是德干高原,地形较平坦,西部略高,东部略低。板书:

2、气候

展示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读图归纳各气候类型的分布。教师小结: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亚的大部分,西北部为热带沙漠,全年炎热干燥,南亚北部为高山气候。(斯里兰卡岛南部和马尔代夫群岛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展示南亚季风气候直方图: 活动:学生读图讨论

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是什么?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小结:南亚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展示南亚气温和降水柱状图:

讨论:5月份是印度最热的月份,试分析其原因。教师小结:

5月,该国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雨季没有到达,晴天多,云量少,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东北季风减弱,难以越过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展示南亚降水量分布图: 活动:学生读图讨论

分析乞拉朋齐和德干高原的降水差异及其成因。教师小结:

西南季风带来丰富的水汽,乞拉朋齐地处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所以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德干高原西侧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上,西南季风来自海洋,水汽丰富;而东侧地处背风坡,降水少。德干高原地形平坦,水汽抬升少,降水少。板书:

3、河流

展示南亚地形和河流图: 活动:

1.读图找出主要的河流,说出南亚主要的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国家、注入海洋等特征。

2.通过讨论对比分析印度河和恒河的水文特征?

(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等)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南亚三大地形区,三大气候以及三大河流,同学们要重点掌握南亚的地形特征和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特点,并能说出南亚河流的特征。课后反思:本节内容主要强调南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在于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掘学生学习兴趣,在气候学习上主要以南亚的自然灾害图片展示,水旱灾害,自然景观等等,表现自然地理特征的图片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探索的动力,引起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南亚的人文地理学习方面,可以通过南亚的宗教信仰,居民饮食习惯等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对南亚的学习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组评课记录:

一:

地点:地理备课组 记录人:谢凯

人员:秦暾、罗春燕、梁永先、余化良、万友书、曾庆南、王洪芹。

秦暾:关于南亚,应该从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上描述,重点在于南亚次大陆的形成和人文景观方面进行讲授。罗春燕:南亚的三条大河及南亚的气候类型是重点,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从南亚的风土人情方面入手,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用大量的地理景观图片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值得借鉴。

万友书:抓住主干知识,加强知识间联系,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通过合作谈论参与学习,是本节知识讲授的成功之处。

余化良:关注每一位学生,提升每位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重要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能够取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余化良:在南亚地理教学中,应该抓住自然地理的水、生、地、气、土、岩六要素,在四大圈层的背景下描述南亚,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上多注重南亚的人文地理的特殊性,有目的进行地理学习兴趣培养。二:

“问题化教学设计”小组讨论记录 讨论主题学生环境问题学习兴趣培养

主要形式集体讨论地点地理教研组出席成员地理组全体教师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念,保护环境意识,以及解决环境问题方法的学习兴趣。议题:

1、环境问题讲授如何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题。

2、培养学生学习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的积极性。讨论实录: 余化良:环境问题应该把概念和知识构架阐述清楚,以便学生学习同时了解环境问题的实质,才能有兴趣去探索和研究问题。

秦暾:要联系生活中的环境问题,身边的环境问题,利用鲜活的事例来讲授效果才好,才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提升。

谢凯:培养兴趣在于如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用实用、有价值的生活例子来感染学生,结合教材案例,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我反思:

培养学习兴趣,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充分发挥优势,使学习能力提升取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提升教学水平,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兴趣的主要来源,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兴趣情况,以及学习动力不足的成因,从侧面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为进行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调查旨在提高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目的是希望了解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并分析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二.调查方式:这次调查采用的是实际问卷调查为主。实地调查主要是在本校内高

一、高二文科、高三文科的在校学生。主要针对酒都高中学生对学习地理方面学习兴趣的培养的了解与看法。总共发出问卷50,其中高一年级30份,高二文科30份,高三文科40份。有效回收80。问卷形式为:

1、你地理成绩是否理想?

2、你经常感觉地理学习很吃力、甚至没有任何学习兴趣?

3、你认为地理学习没有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4、你遇到有的地理老师是不是学起来就要容易一些呢?

5、你是不是特别反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传授而更喜欢生活中的地理?

6、你学习地理的方法是什么?

7、你对地理老师有什么建议?

三:调查结论:学生地理成绩普遍偏低,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甚至没有兴趣,有待激发。感觉地理学习难度大,但对不同教学具有选择性。反对枯燥的地理知识传授而更喜欢生活中的地理,但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以上调查分析反映,大多数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认为影响自己的地理学习兴趣方面,认为主观努力不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毅力是主要因素,因此,学生学生学习动力缺失并不严重。学习动机基本正常。

在调查问卷的统计中也发现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缺乏主动,在地理学习中,不同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影响较大,其中认为是“老师讲解”的占54%,占了一大半,而认为“自学”的仅占10%,可见学生倾向于被动接受。从另一方面讲,讲授方式的单一和呆板,是造成学生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课余时间能自觉学习的占44%,有时能有时不能的占56%,课余时间能够经常阅读地理的占44%,由此可见,学生地理主动学习问题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有待培养。兴趣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学习需要克服困难,并且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学习兴趣是高效率完成学习的基础。一方面,学生主观上希望学习地理有所得,他们也意识到为此必须付出相努力,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缺乏自控能力、贪玩、不认真,而且为此感到自责。自控能力差,是高中阶段学生心理的特点。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意志,另一方面,要训练他们的学习习惯,这都是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如果考试以选拔为目的,高难度的地理习题资料铺天盖地,在追求考分的压力下,谈不上花费时间精力去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问卷中有几道问题是关于学习对于地理学习中最感兴趣的的研究,在高一,40%的学生喜欢地理,高二45%的学生喜欢地理。在高三文科,75%的学生喜欢地理。这个兴趣比例是让人满意的,但从另外角度讲,对于高三而言,科目较少,受到一些局限,但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学生兴趣很浓,这是一种让人感到欣慰的现象。但要谨防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减弱。这对老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将枯燥无味的地理学习内容以学生易接受的形式传授给学生,如何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发展,实验研究课堂教学反思

课堂上的灵动。在《南亚》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应该积极参与交流,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往往会因生成而精彩,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比如,我让学生回忆印度的风土人情和宗教习俗,学生踊跃发言,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这一点值得以后继续发扬。

学生的独特见解。地理教学中,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由于每个同学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点完全不同,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也会不同,我们应该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独特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能够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可以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比如学生对南亚降水的特点的知识迁移到山脉的迎风坡都实用我觉得值得提倡。

教学中的成功。一堂好课能给学生一种自然、和谐的感受,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感受,思考成功的原因。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在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谈论来得出结论。比如:在南亚的河流发育特征,我们通过同学们自住找出重要的河流,以及河流对两个大平原的影响及灾害治理,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兴趣。

教学中的失误。即使是教学经验非常丰富、课堂教学近于完美的老师,在某个内容或某个环节上也难免出现疏漏失误,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教学内容安排不妥、教学方法不适用、练习设计难易程度把握不准。例如,南亚的黄麻生产的条件,可能还与黄麻制衣产业有一定关联,应该有所涉及。所有这些情况,课后要认真思考、分析,找出原因,再通过与学生交流,与同事交流,甚至向专家请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巧用教法 激活课堂----谈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 篇6

兴趣是诱发学习情绪最好的催化剂,是引导人们迈向成功的阶梯,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学生而言,兴趣是帮助他们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有了兴趣,其全身的动力和潜能都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样,无论是思考还是探究,都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在地理学习的基础阶段,我们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能够真正地享受地理。

一、重视课堂导入艺术的运用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之所以要在课堂上设置导入环节,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导入环节的运用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讲授做铺垫。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要重视课堂导入艺术的运用。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常用的导入方式有很多,包括游戏导入法、复习式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等等,但是无论哪种导入方法,都至少要符合一个条件,那就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导入的功能。例如,我在讲到”天气和气候”时,就在上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中央电视台每天都会播出的天气预报栏目,当天气预报节目的音乐声一响起,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了过来。这种天气预报节目每个学生都看过,然而,很少有学生去真正地注意它。而一旦我把它拿到了课堂之中,学生就会感到既熟悉又新鲜,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我再要求学生注意听一下,在天气预报中,天气预报员通常会播报哪些信息,然后思考一下,这些信息的来源主要通过哪些途径?就这样,在多媒体的运用之下,在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之中,顺利地进入了今天的课题“天气与气候”。由于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有了良好的铺垫,学生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始终显得兴致勃勃,这就是导入的魅力所在。

二、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

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是学习兴趣的大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不注意调节学习氛围,而只是采取平铺直入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倡导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情境教学法。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相比,情境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是把知识直接的“喂”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获得知识。由此可见,这种情境教学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这种主动探索中获取知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要注意在地理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些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娱乐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中东”这部分的内容时,依据以往的经验,这个“三洲五海”之地是全球最为重要的交通要道之一,其中有很多着名的城市、港口、海峡等,而很多学生总是被这些复杂的地理状况扰乱头脑,因此,这部分也就成为了学生经常犯错误的“重灾区”。为此,在学到这部分的内容时,我就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利用游戏的方式把这些知识点编入游戏之中,游戏的主题是“去中东旅游”,旅游的线路是从中国海南省的琼州海峡出发,入南海以后经过马六甲海峡到中东地区,再进入黑海,经过土耳其海峡、地中海沿线回到旅游出发地。规定了线路以后,接下来,在黑板上挂上一幅亚洲地图,然后从班级中选出几个学生担任小导游的角色,按照前面所说的旅游线路去游览中东,把所经过的海洋、海峡、国家、港口、城市等名称报出来,最后比较一下哪位导游说得最准确,然后评出最佳导游。就这样,在“纸上谈兵”的旅游中,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并且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翻地图找答案,就这样,经过一趟中东之旅过后,学生对该区域的地理状况也了解得差不多了,原先繁杂的知识就在学生的游戏过程中被不知不觉地吸收了。

三、大力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我们开展地理教学活动最为主要的形式,而课外活动也是我们地理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补充形式。在课堂上,学生获得是间接的知识,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则能够获得更加直观的感性经验。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能够亲自动手、亲身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来,这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初中生而言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因此,教师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外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地理课外实验、举办地理知识竞赛,进行野外观察活动、参与访问和调查等等。课外活动的开展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兴趣作为指引,学生自身所具有的潜能会得到更加有效的开发,可以说,在兴趣的浇灌之下,更有利于学生开出美丽的智慧花朵。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认识到兴趣在教学活动中重要性,在地理教学中把兴趣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孙尚福。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3(1)。

[2]王思源,林宪生。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J].地理教育,2011(2)。

初中地理课堂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7

一、利用现代教学媒体,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首先, 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现代教学媒体在声音、图像、色彩、动画及资料的丰富性上, 是传统教具无法比拟的。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多样性, 能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 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资料的丰富性使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能够长久地保留下来。其次, 利用现代媒体的直观性, 降低地理教学难度, 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 学生对有些地理事物和现象缺乏感性认识, 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学媒体提供的声像材料和动画演示恰恰弥补了这一空白。例如, 学习《黄河》、《长江》等内容时, 好多地理名称既要记住, 又要知道其位置。课堂上充分利用清晰、直观的课件图片, 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学生也由此兴趣大增。

二、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认识本身就是一种最令人惊讶、诧异和感到神奇的过程。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能激起高昂而持久的兴趣。”但是, 只有空洞的理论和说教, 不接触事实和现象, 学生就很难进入认识过程, 就不能体验到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乐趣, 也就不能产生求知的兴趣。教学过程中, 应广泛联系实际, 给学生提供接触地理事实和现象的机会, 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中国地形》时, 我将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神六”凯旋而归, 融入到课堂上, 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 “神六”在哪里起飞? (酒泉) (2) 酒泉在哪个省? (甘肃省) (3) 甘肃省的简称是什么?省会在哪里? (4) “神六”着陆地点在内蒙古高原, 为什么?学生学习兴趣大增。既联系了实际, 又巩固了所学知识。

三、通过动手实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教材的特点, 不失时机地放手让学生到实践中去接触事物、主动认识事物, 可以培养他们对地理课的直接兴趣。如《中国的行政区划》这一节有一拼图游戏, 要求学生先描绘出省级行政单位, 再剪下进行拼图。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熟悉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及位置。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我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塑料拼图, 把所有省的拼图顺序打乱摆在桌上, 检查完毕后, 全班同学在同时拼图, 看谁拼得既快又好, 所用时间又最少。学生们热情高涨。通过活动, 学生很快熟悉了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位置、简称及省级行政中心。这些实践性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产生和形成。

四、适当补充资料,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上可展示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精美地理景观图片、时事新闻图片、资料。如在学习初中地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时, 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加入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加入了2005年10月青藏铁路全线铺通、2006年7月1日开通客运列车, 青藏铁路建设历史、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三大难题等。教学中, 通过感性认识潜移默化, 让学生感受到交通对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这样, 既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容量,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 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发展和升华。在教学过程中, 地理教师要始终注重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把兴趣的培养作为地理教学的目标去追求。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鼓励学生主体参与、主动发展, 针对课标与教材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个体差异,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尽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爱学地理、会学地理、学好地理, 促进地理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摘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进教法, 提高课堂艺术, 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 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 激发学生的情趣, 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

巧用名著,激活语文学习兴趣 篇8

【关键词】文学名著;学习要领;思维空间;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文学名著是文学发展历程中最亮眼的部分,而当今教学热潮更加注重学生的“试卷效果”,一定程度上忽略对学生的兴趣培养。文学名著情节故事丰富多彩,能够有效地扩宽受教者的思维,将名著与课本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真正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要领。

一、灵活运用名著内容,激活语文课程资源

(一)运用文学名著结合教材,让学生体验“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文学名著题材层出不穷,涉及范围广泛,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人物传记、哲学思维、人生现实等等均有相关著作,教师巧妙地运用文学名著就好比为学生打开了琳琅满目的世界的大门,让学生感受的文学的力量与奥妙,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1]。

(二)灵活处理名著教学和课本教学的无缝对接,让学生在不停的前进中提高对语文的兴趣

教师的教学关键在于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教师要视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用欣赏每个人的思维想法的高度去批判、审美,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纠正其学习误区,让学生在自主地不断追寻语文知识中提高文学素养。例如不同的文学名著会有不同的结局,亦或者说名著本身的作者是否在著作中完美无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换一种思维去理解,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细心地去为他们解惑答疑,共享观点,展开生动的讨论。

二、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语文灵感

(一)制造悬念,用“疑问”带动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故事情节充满好奇心理,此时可以巧妙的在教学中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教”转化成“主动探索”,激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解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课时,分析书中林黛玉、王熙凤人物特点时,可以先留出悬念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标版《红楼梦》,理清书中人物关系,解读书中人物性格,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就水到渠成了。这样,进而提升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情景化,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

在现代科技教学中,教学情境化、现在模拟化已经普及各大学校,但是语文的魅力是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独特的文学特质,与生活紧密相连,只要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想象,渐渐地从本面理解转化为可观可感的鲜活故事,这就是教学中的情景化。例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展现出故事画面,学生通过画面更深入、更真实的进行想象,去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从第三方阅读的角度去解读故事的现实意义以及整篇文章的艺术描绘手法[2]。

(三)通过朗读名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阅读。如果一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声情并茂的朗读教材,他的朗读能绘声绘色的讲解出故事,让人感动、让人去想象、让人忍不住的去聆听、让人心领神会,学生也会更容易被带动到教学内容中去,带领学生走进富有神秘色彩的语文世界,走进语文神秘的艺术殿堂。例如《西门豹》,可以让学生划分角色扮演阅读,让同学们感受故事细腻的情节,人人参与,集体分析探讨,感受故事情节起伏,加深学生印象。

三、运用多种方法结合名著,趣味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一)拓展教材知识,让学生多学多看

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中闰土是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并且害羞的农村少年形象,而“我”是一个少爷,学生们通过文章阅读只能了解少年闰土形象,但对当时的社会背景了解不足。教师可以推荐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在熟悉教材本身的基础上拓展知识层面,让学生从中了解闰土当时是生活在衰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村,农民生活在封建政权的压迫剥削、愚弄、毒害下。作者于1919年返还故乡期间,耳闻目睹了中国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飘摇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这篇悲凉沉郁而又不失希望的小说。学生在了解社会背景的前提下,结合课文文章想象情景化,对课题知识会大大的加深印象,也会熟悉我国当时是什么样的残酷国情[3]。

(二)让学生了解名著与语文课题相结合的意义

名著具有强大的文学魅力,名著资源教学让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水涨船高”。两者互相穿插、结合,改变了语文传统知识的单调教学,增强了语文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感染力。巧妙地运用名著,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拓展了学生对陌生领域的认知程度。巧用名著也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教师善于把名著运用到实际语文教学当中来,才能对学生起到深刻教育、趣味学习,培养兴趣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巧用名著与语文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语文是人文学科,其知识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名著给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将名著阅读运用到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来,可以形成鲜活的语文课堂,这样的语文才能让学生由衷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左碧辉.激活教科书以外的语文课程资源的探索[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2]国永跃.精心设计语文活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质能力[J].赤子(中旬),2014(2).

[3]张丽莉.悬念,语文课堂阅读的一道风景[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4).

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优势及教法 篇9

一、利用图象导入新课,邀发学生学习欲望,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

学生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份。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指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的 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 一种沉重的负担。课堂教学教师要尽力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初中地理新教材,在课本的封面、封底和扉页上,增加了大量引人入胜的彩图(约150余幅),在课文中穿插了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的素描图、示意图、模型图、剖面图、统计图、组合图以及漫画等共645幅,约是旧教材的两倍多。这些图象与课文结合紧密,起到了以图 引文、以图释文、以图解文、以图代文,形象直观地反映和说明地理问题的作用,有浓厚的趣味,对学生产生 很强的吸引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借助相应的图象导入新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欲望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例如在讲《地球在宇宙中》一节时,先引导学生读“人们在地球上看月亮和星星”和 “宇航员在月球上看地球”两幅图,然后以我们是生活在“天上”还是“生活在地球上”为争论话题引入新课。讲《美国》这节课时,先让学生看课本上美国星条旗的彩图,提出“美国国旗上有多少颗星和多少道条纹,其含义是什么?”使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新的期待,为主动学习新课营造了最佳的课堂气 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利用图象指导学生,由“学会”地理到“会学”地理。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教师的指导必须是把学生导向“会学”的境地,这不仅是终身教育的需 要,而且从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来看,学生只有“会学”,才能真正具有参与教学过程的能力。我在 教学中不仅注意利用课本中种类多样的图象指导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会学”地理的能 力方面下功夫。例如讲《我国主要工业基地》一节时,先指导学生把各工业基地的简图画出来,然后把学生必 须掌握的知识要点填注到图上,再指导学生分析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进而推断出有哪些工业部门和工业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一堂课从始至终动脑动手,紧张兴奋。课后学生说:“这样教,我们越来越 会学,不用死记硬背。”

三、指导学生“读”、“想”、“做”,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在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在各 自的教学中正在积极进行教改探索。我认为实现转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教材的改革就是其中之一。初 中地理新教材增添了“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是这一改革的体现,为地理课由应试教 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架起了一座桥梁。

1.指导学生“读一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素质教育是集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等素质为一体的培养教育。教材中的“读一读”栏目,从应 试教育的观点来看,并不属于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但从素质教育的观点看,它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重 要的作用,教师指导得法,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潜心指导学生阅读这一栏目,使学生从中积 累知识,收集信息,开阔眼界,广收博采,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受到熏陶,意志品格得到培养,审美情趣及道德 情操得到陶冶,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指导学生从读“珠峰探险”的短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培养学生战胜艰难险阻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从读“科技与湖南的水稻生产”,“北京高科技实验区”的短 文中,加深“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理解;从读“日本开办的树木银行”短文中,体会到森林的经济 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把植树造林、爱护花草树木做为自觉的行动。总之,教材中“读一读”短文,具有很强 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只要老师在备课中足够重视,指导得法,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启发学生“想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

从教育过程实施的动态发展来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的外部条件,使受教育者能 够主动而非被动地将人类科学的、道德的、审美的、劳动的等方面的文化成果内化为自身的较为全面的素养,使身心两方面的潜能都能获得提高,使发展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态势。初中地理新教材122个“想一想”栏目巧 妙、新奇蕴疑地向学生提出了200个思考问题,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为营造愉快活泼的课 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不愤不启,不绯不发”,我在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适时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增进师生交流,使学生自然而然愉悦地发挥情感和意志的作用上好地理课。例如在 学习《地球表面水陆面积所占比例》时,让学生想一想“人们当初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把它叫做‘地球 ’而不叫做‘水球’呢?”;在学习《世界人口》时,提问“能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各地的人口平均分布呢?说出能或不能的理由。”在学习《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时,请学生猜一猜“船出长江口”、“银河 渡口”、“碧波万倾”几个谜语各指哪些省市等。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掌握了必要的地理知识。

3.组织学生“做一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素质是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地理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教学实践活动。如练习、实验、参观、制作教具,观察天象,考察环境,进行气象观测,地震监测,地质地貌考查,举办地理活动室 等,是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活动的主要方面,对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具有 重要的作用。初中地理新教材增加“做一做”栏目,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我在 教学中对这一栏目所作的要求,或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或师生共同完成。从讲《地球》一章让学生 亲自转动地球仪,实验昼夜交替的现象,观察北京、伦敦、华盛顿的昼夜变化情况等简单的实践活动,到讲《 南极洲》一章让学生收集关于南极州的报导、图片,举办小型展览等较复杂的实践活动,都要求学生亲自动手 参与实践,使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掌握地理知识,增长才干。这一栏目的教学与上述两个栏目相比难度更大 一些,我除了经常提醒学生克服理论脱离实践、轻视实践的错误倾向外,还常常花很大气力帮助学生解决实践 活动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有些实践活动,做到率先垂范。

读是想的基础,想是读的深化;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初中地理新教材的“读一读”、“想 一想”、“做一做”三个栏目,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地理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 了有效的方法。

陆地卫星是为探测地球资源而发射升空的,它的运行轨道是中高度、近极地的近圆形轨道。卫星携带的传 感器以成像方式,按不同波段,将所探测的地物光谱特性,以深浅不同的色调构成图像,即为卫星图像。所得 的不同波段的照片均为黑白照片,其上的灰阶(色调深浅的分级)代表了地物对该段电磁波的辐射强度。

目前,所用的卫星图像主要有两种:SPOT图像和LANDSAT图像。SPOT(地球考察卫星)是由法国政府于198 6年1月21日发射的卫星遥感系统,轨道高度为832km,每隔26天覆盖地球表面一次,地面分辨率或像元尺寸为1 0*10m(全波段)和20*20m(多光谱波段)。LANDSAT是美国政府发射的系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ERTS),其中LA NDSAT-1在1972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后来第2、3、4、5号陆地卫星也相继升空。LANDSAT-4的轨道高度为705km,每隔16天覆盖地球一遍,空间分辨率为80*80m(MSS,多光谱扫描仪)和30*30m(TM,专题制图仪,可见光及 红外波段)。我们通常所见的卫星照片,是用印刷方式对卫星收集的资料进行彩色合成。这种经过光学增强处理的照片,目标物体特征突出,易于识别,提高了可辨性。课本上所用的卫星照片大部分为LANDSAT彩色合成图像。

(附图 {图})

卫星像片彩色合成工艺流程

(LANDSAT MSS 假彩色合成影像)

卫星图像是一种重要的信息源,因为它覆盖范围广,更新周期短,提供的信息量丰富,可以缩短工期,提 高工作精度。彩色合成图像应用价值更大,因为它不仅清晰地保留了黑白照片的影像特征,而且使得地物影像 得到彩色增强,特征醒目易读。例如,在地质调查中,根据地物影像的颜色差异,结合野外典型地区考察,进 行构造、地层及岩浆岩解译和制图,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石油地质及地震地质等提供资料;利用图片中的 各种影像特征,进行农林资源分布和土地利用状况解译制图,为农林布局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它还广泛应用 于道路选线、水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等方面。

浅谈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10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课如有精彩的导入,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能直接吸引住学生,唤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的求知状态。要设计好导入,最重要的是深入了解授课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联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知识状况,以及对学生未来可产生的影响。在授课前,可根据知识的内容,或用风趣的语言创设意境制造悬念、激发想象,或巧妙设问,诱导学生思维,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如果导入能把授课内容与学生熟知的生活、生产实例联系起来,辅之以生动简练的语言,往往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奇特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我首先讲了个故事:有个年轻的孕妇在一艘海轮上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婴,而在日期计算上,后出生的妹妹却比先出生的姐姐大一岁,请问这种情况可能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存在吗?并且试分析这艘海轮是在什么洋上航行?经过了哪条特殊的经线?它是向什么方向航行的?这样设疑一下引起了学生的强烈的兴趣,恰到好处地引入新课。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对讲解时区、日界线问题,听得津津有味,跨越日界线的日期变更的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二、运用个性化特色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较大程度地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教师的语言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据国外一名心理学家测定:感情的全部表态=7%言词+38%声调+55%面部表情。所以一个地理教师在注重语言艺术的同时,还要重视在课堂中的体态语言,要使学生为之动情引起注意。教师的语言是调控学生注意力的工具,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功能,把教学内容准确、简洁、有层次地表达出来。课堂语言的声调高低,速度快慢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重点内容可放重音,放慢速度或稍作停顿,也可用轻声,同时还可辅以简单、明了、形象的体态语言,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这样描述地理现象时形象生动、有声有色;讲述地理规律、地理原理时由浅深入、层层推进;提出问题时有的放矢、富有启发;解释疑问时深入细致、举一反三。恰当地运用语言不仅为课堂增添亮色,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印象,使记忆更加深入和持久。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已步入了我们的课堂,不久将可能发展为网络教学。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了师生之间和人机之间的交互性,通过声、光、图、文、动态等组合,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轻松愉悦。通过大量图片素材的运用和实实在在的典型事例和案例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读图、析图、填图能力和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并且促进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和发展智力,课堂目标更好完成。并且可以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接受能力好的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全面完成学习任务,有的甚至可以在电脑中超前学习;接受能力欠佳的学生可以在课后有重点、有目标地在电脑中从新调出尚未掌握的知识重新学习、重新理解,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做到的。

四、采用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大小往往与对该事物熟悉的程度密切相关,这是许多心理学家用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地理教学也可利用这条兴趣发现的规律,从学生较熟悉的地理事物、现象入手讲述新的知识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地理新教材可引进很多案例。例如,根据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组织学生探究当地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太阳能。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学生提出,在太阳能热水器的底部安装“向日葵”一样的装置,使它始终面向太阳;也有学生提出,要给太阳能安装活动支架,以便随着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调节热水器的倾角,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能。这样学生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讨论,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还要指出,地理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自己要有从事地理教学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加强自身的修养。学无止境,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使自己的教学更具吸引力,并达到培养和加强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目的。兴趣是学习的内因,只有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认为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就是这个道理。

上一篇:养老机构基本情况下一篇:早上问候女友的短信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