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压力

2024-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幸福心理压力(精选11篇)

幸福心理压力 篇1

——观《当幸福来敲门》有感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幸福。顶着压力面对生活,幸福就会来敲门。

压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只有感受了那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后,我们的内心才会感到幸福。所以,有压力才会有幸福。

如果坚持方向,有着强烈的动机和热情,你最后一定会成功的。当伽纳面对妻子的离开时,他没有失去信念,因为他坚信幸福会来敲门;当伽纳面对无家可归时,他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因为他坚信幸福会来敲门;当伽纳面对工作与生活的抉择时,他没有弃其其一,因为他坚信幸福会来敲门。是的,幸福会来敲门,顶着压力坚信生活会变的美好。

压力源于生活,因为生活的主客观原因,让我们不得不面对不同的压力:学生面对着升学的压力,老师面对着教育学生的压力,父母面对着家庭的压力。各有所职,各有所压力。因此,我们把各种压力转变为动力,让生活中的苦痛渐渐消失,让美好慢慢填满生活,幸福就溢满整个生活。

洪战辉——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要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但生活的压力并没有打到他,他从男孩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因为他始终相信,幸福会来敲门。

幸福源于生活,源于我们的不懈努力,源于我们对压力的不屑,源于对幸福的追求。上帝是公平的,它会把幸福给予每个人。或许幸福来的太晚,或许幸福停留的太短暂。在等待幸福的过程中,有的人就会气馁,就会放弃。电影中伽纳的妻子等厌倦了,离他和孩子而去,但是他始终相信,幸福会来敲门的。

把生活中的压力当做是历练自己的工具,你就会发现这个工具是多么的重要。有压力的生活让我们赶去懒惰和无聊,给我们充实的一天。伽纳就在这样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中坚持了下来,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生活。他,成功了!他,幸福了!

幸福心理压力 篇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就医者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护士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并业已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因素, 直接影响护士的护理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为此, 笔者对临床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和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进行分析和阐述, 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

1 心理压力的产生原因

1.1 社会发展对职业的需求

这是临床护士心理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后, 提高了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医患矛盾难以在短期内得以解决, 医院管理者往往特别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声音和反馈, 制定和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 护士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护理职业风险与责任。同时, 来自社会、医院、患者及其家属的较高期望值, 尤其是患者及其家属秉持的过高要求的健康信念模式, 给护士带来了沉重的技术和心理压力, 久之影响身心健康。另外, 由于人们的传统观念, 自己的工作长期得不到社会认可, 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主要表现在患者出院后往往只认可医生所做的治疗工作, 很少对护士的工作成绩给予肯定和认可, 甚或对护理工作给予指责[1], 这降低了护士的职业归属感。

1.2 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的脑力劳动

自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以来, 临床护理工作已从单纯执行医嘱转变为为就医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等全方位的医疗照顾。要为病患提供整体医疗护理, 这是一个复杂而具有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需要护士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研究护理前瞻性知识, 需要投入更多的体力活动和大量的精力。但是, 由于医院处于护士严重短缺状态, 护理工作量较重, 工作压力较大, 加之每间隔几天值夜班, 致使护士处于超负荷的业务工作状态;同时, 还要完成繁重的家务劳动, 生活不规律, 心理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造成身心疲乏, 必将降低护士工作的积极性。

1.3 人际关系与沟通冲突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 (同情) 应被看做与技术不够一样, 是无能的表现。”[2]因此, 护士必须处理好护士与患者、护士与护士、护士与医生、护士与其他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与沟通, 才能保证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沟通矛盾和冲突, 尤其是当出现护患冲突时, 这涉及双方的权益、健康和经济问题以及人格和法律责任[3], 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和解决矛盾和冲突, 护士得不到尊重和理解, 就会陷入人际沟通冲突的艰难境地。护士有时会受到身心威胁, 此时所经历的情感伤害往往自己无法表达, 如处理不当, 就会陷入尴尬的困境。

1.4 自身价值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

护士总是希望自己成为业务精英式的“白衣天使”。所以, 工作一般较为勤奋、努力。然而护士角色在中国大众眼中却被扭曲, 不能得到公平的社会评价, 更无从谈起受到社会尊重。在国外的医疗机构中, 医生扮演行使做决定的权力的角色, 高级护理人员扮演行使执行决定的职责的角色, 低年资护士和患者只是扮演服从的角色, 可见护士处于医疗机构组织系统的底层[4]。与此相同, 我国的护士在医院中地位也较低, 护士所付出的劳动不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 也不能得到应有的劳动补偿, 自身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群众没有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认可医疗却不承认护士价值之所在, 护士理所当然地心理不平衡, 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甚至造成身心疾病的出现。这种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抑, 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护士必须认清自身价值与现实的差异, 维护自身健康。

1.5 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的因素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高精尖技术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扩大了护理服务范围, 拓宽了护理职能, 迫使护士必须学习前瞻性护理医学知识, 以满足护理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我国, 目前大部分护理人员为中专学历层次, 基础相对较为薄弱, 而护理工作较为繁重, 很少得到培训、进修和学习机会, 更新知识的强烈需求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同时, 有的医院管理者不重视护理专业, 不重视护理人员的合理补充和继续再教育, 这打消了护士学习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反而加重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1.6 家庭方面的因素

护理人员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扮演多种社会角色, 既要扮演医生的助手、患者信赖的好护士的角色, 又要扮演贤惠的妻子、善良的母亲、孝顺的女儿的角色, 还要扮演好同事、好朋友、好同学等角色。当多种角色发生冲突并出现矛盾时, 自然会使自己出现心理压力。特别是当家庭问题与工作发生冲突时, 矛盾更加突出。试想, 既要做好护理患者的工作, 又要照顾好家庭及其冲突和矛盾, 同时在紧张的护理工作和家庭照顾之余, 又必须不断学习前瞻性护理医学知识, 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 自然会加重心理压力。

2 减轻心理压力的对策

2.1 调整心态, 改变思维认知方式

一个人的心态与秉持的思维认知方式, 决定了其对某一事物的态度和看法。面对挑战和困难, 自信的人会努力调整自己的行为, 缓解心理压力, 迎难而上;而悲观消极的人, 会犹豫不决, 徘徊不前, 焦躁不安。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客观评价自己, 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 将心理压力转变为动力, 不断进取, 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护理人员应对压力和应激的能力,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才能转变护理模式和护理工作方式, 切实做好临床护理工作。

2.2 合理安排时间, 倡导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护理人员必须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和休息时间, 处理好工作与家庭和休息之间的关系, 使自己能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合理营养和饮食可以保持健康的体魄, 减轻心理压力对自身健康的影响。体育运动、爱好和兴趣以及良好的睡眠等行为因素, 不仅能保持身体健康, 更可减轻和缓解心理压力, 促进身心健康。

2.3 通过倾诉来缓解心理压力

倾诉是心理的一种定向反射, 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有效的倾诉应该是积极的, 通过倾诉, 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帮助和支持, 还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共情, 从而调节紧张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当然, 亦可通过心理放松训练等方法, 消除压力源。

2.4 重视和合理控制压力源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管理者必须重视护理人员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通过努力改善工作环境, 积极创造职称晋升和学习前瞻性知识的机会, 提高福利待遇, 增加护士编制, 建立科学合理调配和统筹护理人员的任用机制, 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等方式, 消除或减轻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心理压力源。必须合理安排高年资护士的工作 (如不值夜班) , 关心和帮助处于困境的护理人员,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 做到劳逸结合, 减少和避免心理压力源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影响。

2.5 推行人性化管理, 促进护际之间的有效沟通

坦诚的双向沟通能够增强护士长与护理人员的信任与理解。护士长在协调相互关系中起着枢纽作用, 是护士队伍团结的核心。在人际管理上, 要多进行情感管理的投入。应平易近人, 尊重下属的人格, 工作中要肯定成绩, 即便发现工作中的不足, 亦应注意沟通技巧, 尽量避免当众批评训斥, 应帮助其共同剖析原因, 探索问题的症结, 寻找解决的方法。注意激励机制下的沟通技巧, 多进行谈心, 关心护士生活、工作、健康、家庭和学习。工作之余要进行家庭访视, 增进情感上的沟通, 使之营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凝聚力的团队。护士长通过了解护理人员对工作的真实想法及其心理困惑, 可以找到心理压力出现的症结所在, 减少和避免心理压力源, 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维护患者健康。

护际关系是一种团结、友爱、尊敬且生动活泼的关系。护际关系的建立在与每名护士对自己及他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 要有集体感、团队精神和主动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护理人员通过相互照顾、协同工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困难等, 在良好的心理沟通状态下, 完成护理工作任务。

2.6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训

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通过多种形式, 强化护理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和培训,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素养, 提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 保持稳定、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要注重护理人员情商的培养, 帮助护理人员识别心理压力, 掌握应对压力的正确方法, 形成愉悦的心理氛围, 真正做到爱岗敬业, 提高职业兴趣和职业自豪感, 这是预防心理压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小妹.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2000, 35 (11) :645-646.

[2]吕兆丰, 郭爱民主编.全科医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167.

[3]敖薪, 国内护士压力研究现状与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7) :1-3.

面对压力 感知幸福 篇3

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创造财富是一种本领,而感知幸福也是一种能力。

《尚家·家故事》继续专访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王大千先生,跟他探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生活,才能真正赢得“乐活”,感知幸福?

速度·压力

“乐活”是个大家都不陌生的词汇,也是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乐生。但是,现在却需要重新解读,即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应该怎样生活才能获得快乐?对这个话题,大千先生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说,如何感受快乐创造快乐也给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仅仅是快乐并非我们的追求,快乐地生活才是根本,但是,很可惜,一直以来,人们更多地关注速度的快,而忽略了速度背后的东西。

的确,中国发展的速度之快可以从几个数字中看出。从1998年开始,中国用了9年的时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而此前,只有日本有这个记录。韩国用了13年,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实现翻番用了58年,美国则是用了47年。随后,中国又用了9年,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而这样的成就,日本用了21年,韩国用了11年。正是这种快速的变化,导致了中国的社会形态、中国人的生活节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观察这一系列变化的王大千先生深有体会:这种变化具体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各种压力的增大。他说,快节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同时也扼杀了很多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放眼周围,大家的生活几乎都是这样的,快节奏的生活状态、超强的压力,虽然房子越来越大,车子性能越来越好,还经常能天南地北地旅游,但是,幸福指数却不见提升。现代社会诱惑增多,欲望增强,科技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器官使用跟不上发育程度,近视眼就是最突出的表现。小小年纪,就架起了深度近视镜,甚至不夸张地说,在大学校园中找到一个健康视力的学生都很难。老子曾说过,“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就是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过剩的美食使人口味败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据此可知,古人早已给了我们判断、分析、指导,只是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没有继承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思想资源来加以节制。

继而王秘书长意味深长地说,幸福还是不幸福,关键要看是不是能有一颗善于感受的心,人需要有感受幸福的能力。可惜的是,大多数的人忙于生活,习惯于追逐,却忽略了对生活真谛的感悟,以一种相对麻木的状态茫然地向前奔走,这种状态岂不是很可怕,这样怎么可能有幸福?是啊,一个只顾开着车子在高速公路上狂奔的人,自然会忽略窗外的风景,自然感受不到行走的快乐。假如能把车子开慢一点,或者换成自行车,岂不是要好很多?

平衡·心态

面对当前这个无法改变速度的时代,如何改变心情就变得尤其重要,那么面对压力,我们应该怎样生活,才能做到真正的幸福呢?

王秘书长稍加沉思,继而说,速度当然还是要保持的,但是,快乐也不能丢弃,这中间需要的就是一个平衡和调节。如此一来,鱼与熊掌即可兼得,那怎样才能平衡和调节呢?秘书长接着给出了详细的阐释:最重要的是首先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其次,还应该像古人借智慧。要想快乐,首先要做到的应该是如何获得生活的安静。只有心底安静了,才能感受,才能快乐,安静是一切的根本。现代社会和我们的圣贤生活的时代,虽然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根本上应该是一样的,都会面临竞争、压力和焦虑等这些情绪,但是,看一下我们的古人,他们是以一种怎样的大智慧在生活。探究孔子的一生,其实,他并不能算是个成功人士,人到老年了,还带着一群弟子颠沛流离,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孔子依然是乐观向上的。子曰:“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就是孔子的大智慧。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说的是孔子大弟子颜回的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这短短的一句话里边,我们能看出颜回的精神状态和处世之道,再对照一下我们周围的人,还有多少人能有这种淡定和洒脱的心态?生活往往不如我们所愿,但是这样的生活是我们选择的,至少是我们可以努力去改变的,所以拥有一种乐观的心态应该是非常重要的。进而,王秘书长给我举了个非常常见的事例:我们身边有不少女性朋友不敢卸妆,甚至去一些美容整形医院“改造”自己。美容一旦上了瘾,就很难停下来,她们再也无法接受自我,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无法摆正心态,如此一来,最美的青春都献给了外科手术或者化妆品,生活还何谈美好?

因而,不管是从事何种工作的人们,都应及时调整心态,用心感受平凡的生活。周末的时候,给自己泡上一杯茶,再放上一曲自己喜欢的音乐,慢下来,停下来,手里拿本书,慵懒地躺在一把藤椅上,沐浴在阳光下。这种时候,细细品味生活,放松心情,很知足也很温馨,焉能不幸福快乐!

感知·放下

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一方面使得生存压力减小了,另一方面也使得发展压力变大。发展中追逐越来越高的目标,相互攀比金钱、地位、名望……而如何不出走这一困境,如何从无休止的竞争压力中解放、解脱呢,秘书长说,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速度和收获,缺少的反而是放下。

佛家有句著名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吧。那么如何能感知幸福呢?王秘书长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欲望,千万不要让自己的欲望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否则,就只能收获痛苦了。说到底,如何能快乐,重要的还是守住一颗平常心。有时候,人是需要不断回头的,只有不断地回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路,回过头去寻找一下自己的根,人才能清醒,才能知足,才能快乐。

在快节奏生活的今天,节假日应该是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吧。然而即使是面对春节,这一中国最盛大隆重的节日,每到过年,很多人也是抱怨声声,觉得越来越没有年味了。然而,王秘书长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代过年的景象却一脸幸福,他说,那时候过年女孩子能扎上一根红头绳,穿上一件新衣裳就很满足。现如今的孩子,就连收到一个鼓鼓的大红包都没有感觉。没错,在现代社会,衣服都是跟着季节、潮流趋势而更换,饮食方面更是比过去过年还讲究,没有了对过年的期待,当然过年时也感觉不出以往的滋味。人生要有诗意,才能有所寄托,才会感觉出生活的美好。

知足常乐,尽管是句被大家说滥了的话,但是,也是一句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保持清醒和知足的心态,人才能正视压力,常怀快乐,感知幸福。停下无谓的挣扎,放弃过多的追求,即使是在都市的环境里也能仰望自己的星空。中国的儒家与道家是在平衡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儒家强调学习、奋进,而道家则启示人们应该回归自然,知足常乐,二者的关系恰如一个汽车的加油和刹车系统,汽车如果一味加油门,没了刹车系统,不仅会危害自身,整个道路交通也会深受影响,伤及无辜。

所以,在“快”中如何寻找快乐,说到底,还应该知足常乐,时常自省与回归。快生活不是不好,但是在快生活中迷失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则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因此,把握好速度与节奏,不能在速度里迷失,尤其是灵魂不能迷失。希望我们都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活得平静和快乐,感知真正的幸福。

幸福心理压力 篇4

家长通常都对孩子的学业要求很严、期望很高。有的家长甚至恶语相逼:“你考不上XX大学,就不要进这个家了!”还有的家长以过分关心施压的方法,陪孩子挑灯夜战,买各种补品、送各种礼物,想着这样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动力,到时候考个好大学。殊不知,这会让孩子原本不轻松的心理又要载上一份“温柔”的压力。

2、学习计划难以实现

很多同学在高三复习冲刺阶段都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但是却没有根据自身能力出发,制定了自己难以完成的学习计划,在实际的复习过程中并不能很好的执行。因为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并不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且与老师的复习安排也不协调一致;辛苦制定的计划却不能完成学习目标,就会感到心烦意乱,影响了复习的进度,高考一天天地逼近,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3、升学的担忧

高考的激烈竞争是导致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因为高考学生都有升学的渴望,希望自己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他们把高考当成了人生唯一的出路,认为高考胜利,就是人生赢家;高考失败,则前途一片黯然。这就是考生对高考失败的担忧,而导致了内心的不安,每天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篇5

如今,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普遍的都曾大了。大人有大人的心理压力,小孩有小孩的心理压力,学生也有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这不重要,因为我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身处不同的社会关系中,都有不同的心理压力,有的压力是上司给的,有的压力是老师给的,还有一些压力是自己给自己的,总的来说是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不断的提高自己。

在我们认清楚这些心理压力的来源之后,要如何缓解这些心理压力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根本不把心理压力当回事,他们认为有心理压力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殊不知,心理压力过大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更有甚者,有可能造成心理疾病,使人们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和现象。据可靠研究显示理压力是造成身心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及时缓解心理压力对我们真的很重要。

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对我们缓解心理压力会有很大的帮助,你学会站在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也许你会发现一直烦恼你的这些就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听轻缓的音乐,唱歌,到不会影响别人的地方喊几嗓子,哪怕是哭出来,这些都是很好地缓解心理压力的办法,有一些人也许会认为哭出来显得自己懦弱了,殊不知,其实哭出来是最有效的缓解压力的办法,总是憋着,我法释放自己的情绪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下面我们来介绍一种比较实用与大多数人的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冥想放松法,舒适地坐在草坪上或者床上,并拿掉眼镜、手表、腰带、领带等容易妨碍身体 充分放松的物品,便可以进行冥想放松,有条件的话可以焚一支香,这样可以有助于我们的思想完全放松。我们也可以多多参加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尽情的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会对我们缓解心理压力有很大帮助。

我们在长时间高负荷的紧张工作环境下,机体的耗氧量很大,但是我 们的呼吸通常是浅短、急促的呼吸,每次的换气量非常小,往往在吸入的新鲜空气尚未深入肺叶下端时,便匆匆地呼气了,这样等于没有吸收到新鲜空气中的有益成分!所以造成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依然通气不足,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经常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工作综合征,甚至还会出现紧张、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这也是造成心理压力的又一大原因。其实多去户外运动或锻炼,对我们提高生活质量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如果平时我们在其他不方便我们锻炼的地方,我们可进行腹部呼吸训练观察自然呼吸一段时间。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胸部。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起一落。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将手拿开,只是用意识关注呼吸过程即可。注意事项:呼吸要深长而缓,用鼻呼吸而不用口,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种左右。即深吸气(鼓起肚子)3—5秒,屏 息1秒,然后慢呼气(回缩肚子)3—5秒,屏息1秒。每次5—15分钟。做30分钟最好。这种方法也有助于我们缓解心理压力带来的烦躁情绪。

如何缓解心理压力 篇6

根据医学长期跟踪研究,估计约有75%的疾病与心理压力有关,长期心理压力过大的人很容易患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所以我们允许有适当的心理压力,但我们一定要关注长期和严重的心理压力,学会自我减压,让我们的身心更健康,降低我们身心发生故障的风险。

压力(Stress)在心理学中也叫应激,压力产生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我们将这些具有威胁性或伤害性并因此带来压力感受的事件或环境称为压力源。压力源可能存在于人们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有人把压力源归为四种类型:

1、躯体性压力源: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心身紧张状态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刺激物等。

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例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和紧张等。它直接来自人们的头脑中,反映了心理方面的困扰。例如,有人过分夸大压力的威胁:我会失败、我应付不了。长此下去,会产生所谓的长期性压力感。

3、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导致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

社会性压力源包括个人生活中的变化,也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常见的事件如:丧偶、结婚、失业、复婚、退休、怀孕、性生活不协调、高工作任务要求等。

4、文化性压力源: 文化性压力源最常见的是文化性迁移,即从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进入到另一种语言环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陌生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压力。例如出国留学或移民。

经过研究,试图通过自身的情绪调整,迅速摆脱压力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进行许多有意识的心理调节。

过去,人们一直推崇这样的观点:为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抛开心烦的事情不去想它。用各种方式减少对压力源的关注,例如:跑步、打理花园、改变室内陈设等。当然,这些都是有益的,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为了减压我们该如何做呢?最有效的几种方法有以下几种。

1、思考清楚对于你和家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并尽一切努力去实现它。在世界上只有你自己和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在关心自己和家人方面哪怕取得的最微不足道的成绩也会令你心情舒畅。

2、如果面对困难,你感到孤立无援,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求朋友和亲人的安慰。与朋友的一次很短的电话交谈远胜于服用药品。

3、想办法消除压力产生的根源。如果你意识到,与同事的冲突和工作中的难题令你沮丧万分,不妨努力与大家搞好关系,精诚合作。这种方法是消除压力最根本最彻底的方法。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分析 篇7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调适

1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

1.1 职称晋升的压力

高校青年教师一般都有远大抱负, 都希望自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晋升较高的职称。但高校内人才济济, 职称晋升方面的竞争很激烈, 晋升压力很大。据调查, 在目前聘任制下, “大学教师的晋升制度”是引起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最主要的因素。

1.2 教学工作方面的压力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增加, 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虽得到日益改善, 但是存在资源分配不均的现象。由于课时费不高、课题较多等方面的原因, 高校一些中老年教师都不愿意多上课, 繁重的教学任务往往就落到青年教师的身上。

1.3 科研工作方面的压力

从目前情况看, 高校一般对本校教师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务要求, 对聘期内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均有量化的考核标准, 并直接与高校教师的收入挂钩。但另一方面, 高校青年教师往往在学术上的积累不够, 科研水平有限, 难以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有时因为职称不高, 学术论文也不容易发表。

1.4 经济方面的压力

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职称低、资历浅, 收入水平自然不高。然而, 他们却面临着赡养老人、谈朋友、买商品房、结婚生子、供子女上学等多方面的经济压力。

1.5 人际交往方面的压力

大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社会阅历浅, 在待人接物方面正义感强, 但缺乏辨证思考;对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深恶痛绝, 但缺乏长期性、复杂性的思想准备, 不愿迁就和屈从, 刻意追求自己的独立人格, 因而, 易为他人所误解, 这造成许多高校青年教师交往上的障碍。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 高校青年教师面临多方面的心理压力。而这些压力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健康成长都不利, 因此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心理压力加以适当的调适。

2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调适

2.1 教师个人要积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解铃还须系铃人。”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压力的释放, 还要靠青年教师从自身的调整入手, 掌握自我调适的方法和技巧, 用理智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1) 在看到事物不利方面的时候, 要积极改变认知, 看到它有利的方面, 不断增强信心, 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另外, 我们还可以调节适当调节自己的行为, 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2) 青年教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和保健工作加强自身修养, 进行良好的心理调适, 提高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悦纳自我, 塑造健全的人格。

(3) 要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理解、支持学校和领导的整体工作, 主动加强与同事、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和谐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 营造宽松的生活氛围。

2.2 高校要帮助青年教师化解心理压力

高校管理者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压力问题, 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青年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他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生活氛围。

(1) 关心高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与发展。高校应建立青年教师培养体系, 强化岗前培训,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建立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基金, 加强科研设备的投入, 组建老中青相结合的科研团队, 对他们从事科研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激励机制, 对教师的努力进行积极反馈和表彰。发挥高校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及时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给青年教师提供有力的专业心理援助。高校要经常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和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 治疗他们的心理疾患, 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定期请专家为青年教师做专题讲座, 传授应对压力的有效策略, 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成熟度。

(3) 开展有益活动。高校除了举行大型运动会、文艺表演外, 还应鼓励各院系多开展有益活动。在院系教师办公的楼层或是主要教学楼, 可以建立小型教师活动室 (如乒乓球室、象棋室) , 供教师课后娱乐之用。这些场所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增进同事之间的友谊, 又有利于帮助青年教师释放工作、生活方面的压力。

2.3 国家和社会要帮助青年教师减轻心理压力

适当增加教育投人, 改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资收入、住房等方面的待遇, 减少他们的经济压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完善教师资格制度, 按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要求教师, 科学合理公正地评价和处理教师业绩和取得的各种成果

参考文献

[1]谢倩, 陈谢平.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压力与调控[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5) .

如何减轻心理压力   篇8

那么,如何来减轻心理压力呢?

首先要确定各种生活变化对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具体数值。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家霍尔姆斯调查了5000名被试者,制定了“心理压力量表”,以生活单位的变化来衡量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身体状况。

霍尔姆斯发现,如果人在一年中由生活单位变化所产生的心理压力的总分达到150~199分,便会构成轻微程度的生活冲击波,37%的人的健康会受到影响,总分达到2 OO~300,50%的人能体验到健康的变化,总分超过300,80%的人都会病倒。但不论心理压力是多么大,总还有一部分人能够承受得住。人的不同的适应能力对于减轻心理压力,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国外研究者提出过不少措施和建议。如塞利尔主张用适度的紧张来抵制心理压力。威尔斯和英格利西提出八条劝诚等等。综合有关研究,以下几种方法可能较为有效。

自我宣泄自己采取不危害他人及社会的方式将内心困扰发泄出来。、、有人失恋后,奋笔疾书,倾诉自己的痛苦,写完后就轻松多了。有人爱妻亡故,痛哭一场,内心也就好受多了。日本有些工厂,在车间放着厂长、经理的塑料像,工人如果对厂长、经理有意见,就把怨情发泄到塑料像上去,然后正常上班,结果工厂产量大幅度上升。

请人疏导在国外可以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治疗:我们有了困扰,不满、痛苦等心理压力时,也可以去找朋友、同事,说出自己的心事,请他们开导开导。)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是有限的。旁人“点拨”几句,往往会使人“茅塞顿开”。在有情绪障碍时,老是一个人在考虑我该怎么办”,不如还请别人指教“你应当怎么办”更为恰当。总之,有了心事,不宜窝在心头,“在肚子里打官司”。否则,独自闷想,怨气郁积,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代偿迁移即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不能达到的愿望,减轻挫折,使产生心理压力的情境迁移。比如当你与人生气后,离开这个环境,去打球或看戏,当你家庭有什么不幸时,与其在家里呆着,不如去看电影、小说,从艺术形象中,你感到他们的不幸与自己相似或更有甚者,内心的痛苦也就减轻了许多,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痛苦转而去同情挂念艺术对象的不幸逃遇。

确立崇高的理想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比没有精神支柱的人更能经受不幸。贝多芬由于对艺术有执着的追求,能忍受经济贫困,精神孤独、失恋,耳聋等命运的无情打击。张海迪由于对生活充满着信心,身残志不残。有的心理学家强调“知足常乐”,我们认为更应强调“常乐于不足”,即要终生不断地追求。

心理压力消除法 篇9

换位思考。当个体在认识、思考和评价客观事物时,要注意从多方面看问题。如果从某一角度来看,可能会引起消积的情绪体验,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只要能够转换一个角度,就会看到另一番情景,心理压力可能迎刃而解。

2、一吐为快。向知心朋友倾诉你的感受,或把你的感受写成信,然后扔到一边,给自己留有一定的“忧虑”的时间,随后再去解决。

3、接受帮助。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当你遇到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你最好能请别人帮忙,与其花几个小时的无谓劳动,不如找朋友聊聊,寻求事情解决的办法。

4、降低生活标准。对生活的过份完美追求,会使一个人的心理负担加重,这些人应学会放松。

5、不要同时做几件事。与其同时做几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

6、积极从事体育锻炼,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放松自己的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如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

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对自我的接受和认可。也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的评价,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这样才不会出现自负和自卑的心理。为自己制定出合理的追求目标,以达到成功的彼岸。一个人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就会产生心理障碍,表现出对自我的不满和排斥,从而出现“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学会了解自我、评价自我。

“以人为镜”,从比较中认识自己

就像用分数来比较知识能力一样,青少年可以通过处世方法、感情方式等方面与同伴的比较,找出自己的位置。这种比较虽然常带有主观色彩,但却是认识自己的常用方法。不过,在比较时,要寻找环境和心理条件相近的人比较,这样才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

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

人人都会通过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而且在乎别人怎样看自己,怎样评价自己。当然他人评价比自己的主观认识具有更大的客观性,如果自我评价与周围人的评价有较大的相似性,则表明你的自我认识能力较好、较成熟,如果客观评价与你自己的评价相差过大,则表明你在自我认知上有偏差,需要调整。然而对待别人的评价,也要有认知上的完整性,不可以自己的心理需要而只注意某一方面的评价,应全面听取,综合分析,恰如其分地对自己做出评价和调节。

通过生活经历了解自己。

成功和挫折最能反映个人性格或能力上的特点,因此,青少年可以通过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来发现个人的特点,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如果你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具有某方面的性格、才能和优势,不妨寻找机会表现一番,从中得到验证。

为了把握住自己,为了将来回忆往事不留下更多的.遗憾,请尽早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我。

如何克服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活动,常表现为抑郁、悲观、孤僻,这种心理已经产生,若任其发展,便会成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难以改变,严重影响人的社会交往,抑制人的能力发展。心理学家提出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与他人交往

自卑者多数孤僻、不合群,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独处时,心理活动就会转向内部,朝向自我。自卑的人长期独处,心理活动的范围、内容就会变窄变小,加之个人认识的局限,就会使心理活动走向片面,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优点,从而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而不能自拔。当你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你的注意力就会被他人所吸引,感受到他人的喜怒哀乐,心理活动就会变得开朗。另外,通过与他人交往,能多方位认识他人和自己,通过比较,正确认识自己,由此调整自我评价,提高自信心。

教师心理压力自我调节 篇10

通过网上培训,对我是很有收获的,现结合我们教师工作的实际,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减压体会

一、教师的压力来源:

现阶段,老师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给工作、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压力来自以下几种:

(一)教师角色多元化

教师在学校扮演着多种角色,承担不同责任,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尤其是作为班主任,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总体上比其他科任教师要大得多。由于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工作量大,任务繁杂、工作时间长、要求高,诸如班级管理、清洁卫生、安全教育、课堂课外纪律、学生思想工作、问题生教育、学生学习问题、学生考试成绩、自己所担任的日常教学工作、社会和家长的期待、学校领导的要求,还包括开会学习、家访、计划、总结、发言等等,毕业班班主任还有来自学生的升学压力。大多数班主任老师觉得工作困倦、精神疲劳,有些力不从心之。教师在学校之外也扮演着多重角色,承受着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在家庭,既要做繁重的家务劳动,还要应对备课、制作课件等脑力方面的各种纷扰,还得与家庭其他成员进行情感交流等。社会对老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老师偶尔的行为闪失会遭到周围舆论,甚至是强烈的谴责。还有些老师兼有其他社会角色,如在社会团体或学术团体兼职,充当着社会活动的组织者或指导者等等,也还需要付出一定的心理压力来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教师的成就受阻

一般来说,教师都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所教的学生优良,品行端庄;所带的班级优秀,整体素质高,得到学校领导的赏识,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老师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有一种成就感。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其成就动机常常受阻,导致出现挫折感并引起一定的心理压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成就挫折 学生在学识、品德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是教师工作和奋斗的最大目标,也是最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但由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老师不能代替他们学习。家长不满意,学校领导也有看法,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经常会有这样的局部失败,我们有时感到很无奈和委屈。

2、学术研究上的成就挫折 老师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学,尤其是班主任大多时间都花在管理班级上面,业余自学钻研业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成就感受挫。

3、晋升职称的成就挫折 职称作为教师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总体水平的标志,不仅可以满足教师强烈的、丰富的精神需要(如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晋升职称对老师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三)经济收入出现严重困境

在现在以经济社会为主导的社会里,教师的经济收入较一般职业人群少许多,所付出的辛苦与收入不成正比,老师毫无职业幸福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心理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从而使智力活动效率提高。可见,适度的心理压力能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对活动起激励作用。

我认为教师承受的心理压力是很沉重的。过重的心理压力不仅不利于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自我调节方法谈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可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调整认知,找准压力

心理压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说到底仍然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我们可以找到它的源头。从以上分析,我们教师的心理压力源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职业特点 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我们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老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也给教师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教师本人 我们教师本人作为心理压力源有三层含义。一是我们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自我期望值过高,如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失败或者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等而引发心理压力,或者正好相反,缺乏自信心,徒增烦恼。二是我们自己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如追求功名思想过重、患得患失、追求自我人格完美无缺,听不得不同意见或者同行友情提示,我行我素、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如不愿意换位思考、自我反思等,所以出现问题总是在寻找客观原因等)。

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压力源,包括了一系列的因素。首先,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固然现在领导也在说不以老师所带班级成绩作为衡量老师水平的唯一标准,但其实这种情况依然存在)。他们要求老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要比一般人做得好。社会对老师在培养学生及遵守行为规范方面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也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老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老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老师超负荷的劳动付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一定的心理压力。

只要我们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对我们从事的教育这个职业不断研究,必定能发现其规律;认真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一定能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同时加强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全面充实和提高自己文化和品德素养,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设置合适的目标,淡泊名利思想,自我完善人格。当然我们也可以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广泛宣传正确的人才观、科学的教育观及教师劳动的特点等,争取获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二)放松情绪,减轻压力感

心理压力一旦产生,必然伴随着情绪上的焦虑和高度紧张,而高度紧张的情绪又作为一种剌激反馈到人的身上,使人产生更强的压力感,情绪紧张和心理压力就是这样相互影响,逐步升级、逐步增强的。因此,放松情绪对于缓解压力非常有用。下面介绍几种情绪的放松的方法。

1.放松训练 这是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控制紧张情绪的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肌肉、骨骼关节和呼吸的放松以及神经放松等基本动作来降低机体能量的消耗,从而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

2.转移注意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情绪是由于他们过分注意那些令人担心的事物或情境所造成的。由于他们的注意力“固定”在这样的事物或情境上,因此注意和紧张就构成了一个互相强化的系统,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越注意,恶性循环,使心理压力不断加强。如经常进行体育锻炼,适当从事家务劳动、丰富业余生活等。再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也是一种减压调心的方法,尤其是双休时间,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看山观河,放下一切,独自享乐,也可以起到调节我们老师紧张的生活节奏的作用,从而使情绪得到松驰,达到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感。同时,又能陶冶性情,使人心胸开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3.与人交谈 我们老师因为工作方式的相对独立性,容易造成人际交往范围狭小、人际协作有限和自我封闭。因此,当我们老师出现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时,就会常常感到孤独、无援、痛苦。与人交谈不仅可以使我们内心的消极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渲泄,把积郁在心里的能量及时释放出来,也可以使我们老师获得朋友、亲属及社会上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帮助我们抵御沉重的心理压力,消除紧张情绪。

4.情绪对比 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的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我们感到紧张、压力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

(三)磨炼意志,增强抗压性

心理压力是人们对外界剌激进行反映时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它的大小因人而异。同样的事件或剌激情境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心理压力的大小是不同的。教师缓解职业压力的方法有:自我剖析法,学习转移法,投身自然法,心情放假法摆脱常规法,换位思考认同法,推移时间遗忘法,顺其自然自我解脱法,注重过程淡化功利法,众人面前理智法,更新环境自我调节法,自信自主激励法,音乐与生理保健法。

我们要加强意志独立性的培养。为此,我们老师要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性,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在行动上克服受暗示性,不屈从于周围人们的压力,不为别人的言行所左右。

我们要加强意志果断性的锻炼。为此,我们老师必须全面而深刻地考虑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方法,懂得所作决定的重要性,明辨是非,当机立断,克服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人们在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时,一直处于动机斗争过程中,感受到的心理压力大)。在行动中,敢于承担责任,敢作敢为。当然,也要克服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轻举妄动和草率行动由于不考虑主客观条件,不考虑计划实施的可能性和行动后果,常常带来行动的失败,从而造成心理压力。

要加强意志坚定性的培养。我们要坚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保持充沛精力,克服各种不符合目的的内外部困难和干扰,不屈不挠地为实现目的而奋斗,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压力面前不屈服,在引诱面前不动摇。

教师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自制性,学会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懒惰、恐惧、紧张、愤怒和失望等不良情绪的干扰。

幸福心理压力 篇11

关键词:九零后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发展特点;心理问题

九零后中学生是现在中学教育的主要对象,信息时代下其成长的环境,如社会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社会等发生了急速变化,时代赋予了其特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品质。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应更多辅之于心理方面教育和辅导,才能全面地发展个性,培养更全面的人才。

一、九零后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身体心理之间不协调。这个年龄的中学生从生理上看,性器官已发育成熟,具备做男人或女人的生理机能,但性心理尚未发展到同等高度,他们有的受各方面影响开始了初恋,甚至产生性想法,有了性向往,但又不可告诉家长,故而开始利用网络搜集异性方面的图片,搜看色情网站等。笔者曾经在一个学生书中无意发现几张女性比较暴露的图片,当时该生极度紧张、害怕、担心,产生了莫名恐惧,为什么这样呢?关键是我们把这些都作为禁区,家长很少与学生谈及相关知识或常识,这给了笔者很多启发。教师应进行生理及性方面知识传授,教他们用科学方法对待异性,及形成科学的性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喜欢辩论,但往往缺少阅历,经验不足,思维发展不成熟,表现偏激,不客观。

2.身体的成熟与心理的成熟不平衡,儿童模式尚未打破,成人模式尚未建立。他们处在青春动荡时期,心理学上把这个时期称为青春期心理。青春期的独特表现是自我意识高尚,“我”始终萦绕在心中,被称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飞跃期,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以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以自己的标准判断事物,变的主观偏执,听不进不同意见,总感觉别人做事说话针对自己,高傲的同时变得自卑。从行为来看,既自信但却表现出自卑的一面,九零后中学生,以自己独特的眼光观察世界,以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以自己特有方式融入社会,这些都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新、更高的要求。

二、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常见的心理问题在中学生身上表现为焦虑、忧郁、饮食障碍和网络综合症等,在不同的学生身上,均有不同表现。中学低年级人群之中,焦虑这种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归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面对陌生校园、陌生老师、陌生同学,有些显得不知所措,使他们忐忑不安,紧张焦灼。有些有个性和意志品质缺陷的学生,在缺乏安全感中惶恐不安地生活。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走进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但就网络本身来讲,利弊兼有之,是把双刃剑,因此要求广大中学生合理科学地利用网络,防止上网成瘾。

九零后中学生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由于人类对美的评价标准异化,及媒体电视的误导,使许多女生误认为瘦即是美,从而带来有些女生为了追求所谓美而减肥、节食现象,导致其心理上学生变化即饮食障碍,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业成长。

三、采用多种方法化解学生心理问题

“小症自我调,大症寻帮助”,为了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康心理。

1.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堂,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要行之先知之,通过课堂教学生慢慢地懂得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意义,常见心理问题及解决方式,如何形成科学的调节方式等等。这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方法和健心调适技巧终身受用。同时通过与学生交谈,通过观察、询问,针对学生的性格、品质、个性和心理等。对有异样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观察其课内课外不同的表现,采用课堂上提问,课下谈话,了解帮助他们,效果较好。

2.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和视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意志品质,塑造学生健康心理和人格。如收看央视《校园青春偶然事件》、《财富人生》、《我的青春》等视频资料,让学生从中分析、体会故事或作品中人物,并写出观后感,逐一分析解读,让学生意、境、情相统一,从而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的主观体验。

3.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和理疗室,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服务。针对不同学生群体,有的可以引导其进行心理放松,如沙盘减负、搏击减压,有的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通过不同方式,使学生在遇到不同事件、不同情境下都能得到释放,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4.教会学生不同的放松方式。采用健心操、深呼吸、合理想象、音乐理疗等方法,使学生在平时都能够充分利用健心活动,保持健康心态,学会面对压力,发掘潜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之健康成长。

5.组织高中三年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学校针对高三学生群体聘请专业心理专家来学校讲座,参与者包括学生、老师和家长,整个讲座包含一系列科学心理辅导方式让学生能够舒缓紧张情绪、焦虑、抑郁等,在讲座中学生可以随性发泄,家长及老师也能够通过亲身感受学生的心理压力,在以后会更科学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上一篇:医药产品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专题片解说词 创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