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手工美术教案

2024-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班手工美术教案(精选13篇)

小班手工美术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使幼儿乐意尝试泥工活动。

2、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引导幼儿学习团泥球的技能。

活动重点:使幼儿乐意尝试泥工活动。活动难点: 学习团泥球的技能。活动准备:

冰糖葫芦图片,橡皮泥、吸管、泥工板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好看的冰糖葫芦。

出示冰糖葫芦: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呀?(冰糖葫芦)你吃过吗?这是怎么样的?(由一个一个圆圆的糖球串起来的,甜甜的)

二、制作冰糖葫芦。

1、出示范例作品:老师这里也有一串冰糖葫芦,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示范制作方法:先用两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把一块泥分成相等的两块,再将两块泥分别分成相等的两块,把分开的一块泥放在手上,用另一只手的手心压在泥团上边转边团,这就叫团圆。团好一个就放在旁边再做下一个。团圆时,一定要绕圈搓圆,做完后用小棒从中间将一个一个的冰糖球串起来。

2、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冰糖葫芦一定要团圆,大小要差不多,注意桌面保持清洁,每次取泥不要过大,搓时要绕圈用力搓。

三、结束活动。

1、评价幼儿作品,并进行展示。

小班手工美术教案 篇2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反复强调,要始终将学生的个人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小学美术手工课能从实践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审美意识及创新意识,具有非常高的教学实用价值。而在实际教学中,小学美术的教学地位却岌岌可危,一般小学美术课程只占小学整体课程的十五分之一,而美术课程本身又分为绘画、欣赏等不同的课程项目,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手工课在小学教育中的实际地位。再者,由于不受学校的重视,学生个人对美术手工课也产生了轻视的心理,不愿意主动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使手工课的教学出现困难。同时,小学美术手工课在实际课程活动中也存在很多现实问题,如,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学材料不足、教学创新性较差等,都严重影响了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质量。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手工课教学

1.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

兴趣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对课程本身充满兴趣,才能推动教学课程的实际开展,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上好美术手工课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教师可以从简单而实用的教学手工入手,如,制作漂亮的书签、植物标本等,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简单的制作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选取其中几个比较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展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创作欲望,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师也可以开展“变废为宝”的教学,鼓励学生从家中带来不用的废品,不设定题材让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将废品集中,由全班学生共同完成一件创新作品。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会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从而激发对美术手工课程的学习兴趣。

2.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因此,家长的思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也就是说如果家长不重视美术手工课程,那么学生必然也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手工课程本身需要的材料较多较杂,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去完成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本身就是十分困难的。所以,美术手工课程的教师必须与学生家长积极沟通交流,这一点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可适时召开家长会,集中讲解手工课程的设置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也可以私下家访,了解家长个人意见并说服家长,最终达到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虽然小学生的个人能力不足,智力和生理都尚未发育完全,但是小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被拘束。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在进行范作模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在点评时,教师要照顾到小组的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努力都要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以鼓励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模仿中不断创新。当然,小组分工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就是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在与别人合作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

4.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很多美术手工课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都会为学生展示一个图片供学生参考,但是小学生很难通过图片完成模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模仿制作中,与学生共同完成作品,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完成模仿制作,又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朋友,更好地交流互动。而在教学中,模范对象的选择也需要教师深思熟虑,既要符合小学生的实践能力范围,又要具有一定的模仿价值和创造空间,最好是生活实际中处处可见的艺术,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模仿“超级变变变”节目,选用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进行创新,或者自己准备几件半成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新。

美术手工课程归根结底是需要逐步进行的,作为教师,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教师的根本职责,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始终根据具体情况寻找解决办法,积极与家长和学校进行沟通,努力开展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提高小学美术手工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探索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尹志刚.上好小学美术手工课的一点体会[J].河北教育:德育版,2013(Z1).

小班手工美术教案 篇3

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有许多的手工制作课,他的课型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

美术手工制作的特点有三个:(1)强调手眼脑结合的实践,操作性强;(2)设计范围广:它包括手工折纸、剪贴、泥塑、立体构成、陶艺、编结以及各种民间美术工艺制作等;(3)选材来源于生活(纸、绳、布、棉花、线、塑料、陶泥、易拉罐、树枝……)。以上三点说明:美术手工制作更加适合青少年想象丰富、好玩好动的年龄特征来学习。而情境教学法的一个本质特征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以此推动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以下是我在小班化美术课堂中对情境教学法的运用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一种引力情境

《教育学》上提到:“教师要创设一种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求,自觉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在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中我尝试着为孩子们创设教学情境,使他们进入角色,在情境中提高兴趣。《心理学》上说:“一个人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了兴趣之后,就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探索,寻找最完善的方法去进行创造性劳动,以致作出创造发明”。于是我尝试多种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其中,创设教学情境效果显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高了教学质量。

如:上《玩偶大本营》一课,导入情境是让学生直接欣赏影片。通过美国著名影片《音乐之声》中精彩木偶戏的片段表演吸引学生。接着观看学校的学生自己制作表演的小木偶表演,让孩子们更加自信。课堂气氛活跃,自然就进入了高潮。除了看,还可以通过听来创设情境。

我认为,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就等于一艘船上有了一个好的舵手,航程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开始。

二、创设一种开放式的情境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就是说不拘泥于45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如:使我感受最深的一堂课——《书签设计》。课前我设法收集了日常生活中各种美丽的书签(包括彩色的叶脉书签、羽毛书签等),上课时我把这些不同外形的书签钉在黑板上,供大家参观、讨论,形成一种宽松的开放性气氛。接着用故事的形式介绍书签的由来。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感情自然升华,个个都跃跃欲试,露出想亲手制作一个书签的神情。果然在作业时同学们利用不同的材料设计出一个个令我感到意外的书签,有些同学制作的书签还具有一些民族气息。我又鼓励学生在课后注意观察,认真动脑,再完成一件有自己创意的作品。这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各种不同材料(如:用树叶、布、瓜子壳等)制作了各式各样的书签,虽然有些不是很精美,但都富有创意,少有雷同,大家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脸上露出了笑容。事实证明,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使我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小班手工教案 篇4

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在情绪基本有所稳定的庭走向幼儿园没有多少基础,也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如果要他们独立构画出高于他们认知水平的物体基本轮廓,可能性不大。那么,如何让孩子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如何让孩子从美术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呢?我就选择了《撕贴太阳》这个活动。因为撕纸片活动是比较初级的手工活动,十分适合小班的孩子,太阳对于孩子来说又十分熟悉。让随意简便的撕纸活动在一个有设定故事情节的游戏情景中进行,也是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在想象的情景中开始,在玩耍中撕纸,利用已有的环境积累有关色彩和数的经验。我选择了这一活动资料,期望孩子完成的作品有必须的效果,体验成就感,激发孩子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乐意动手撕撕贴贴,体验撕贴活动的欢乐。

2、尝试随意画圆并添加“光芒”。

3、学会均匀撕纸的手工方法,准确的贴在固定的范围内。

活动准备:

1、各种彩纸若干。

2、幼儿作画用纸每人一份,油画棒若干。

活动重难点:

尝试随意画圆并添加“光芒”,学会均匀撕纸,准确的贴在固定的范围内。

活动过程:

1、此刻天气越来越冷了,xx让我们暖和起来呀?

2、可是今日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找不到了,怎样办呀?

3、出示作品提高幼儿兴趣,并引导幼儿观察。

4、这么漂亮的太阳,有谁能看出来是怎样做的?

5、出示彩纸,告诉幼儿就是用这些漂亮的纸来做的。

1、教师示范讲述,先在纸上画上太阳的形状,注意头和尾要连接,然后给太阳添上头发,太阳宝宝的头发可多了,可长了,有的还弯来弯去。

2、详细讲述如何撕贴,尝试给太阳不一样的“光芒”。

3、提醒幼儿观察粘贴时是采用撕一片粘一片的方法。

1、幼儿选好自我喜欢的油画棒后,鼓励他们就在纸上大胆勾画轮廓和添上头发,并及时将油画棒放回原处。

2、提醒幼儿画的时候注意大小适中。

3、交代幼儿在撕贴时不要将纸瓣贴出作品规定的范围外。

小班教案:变变变(手工) 篇5

让幼儿在拍拍打打的玩泥过程中,熟悉油泥的性能,会团圆、搓长、压扁、粘合等简单的技能,激发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

1、变变变。

(1)团圆:比一比谁团的橡皮泥像皮球。

(2)压扁:皮球变大饼,比一比谁的饼大。

(3)搓长:皮球变筷子,比一比谁的筷子长。

(4)让幼儿自己来变一变,说一说变成了什么。

2、整理

幼儿园小班美术手工活动教案 篇6

小小棒棒糖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认知的特点,这阶段的幼儿认知活动基本上是在行动过程中进行的,由于有意注意水平低下,幼儿观察的目的性较差、缺乏顺序性和细致性,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喜闻乐见能引起强列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所以,我想到了棒棒糖。我深信幼儿只要听到“棒棒糖”这三个字,几乎都会把眼睛瞪得大大的。这份模拟棒棒糖的操作材料,不仅在认识颜色、发展小手精细到作、锻炼肢体协调能力方面都对幼儿有帮助,而且深得小班幼儿的喜爱!

活动目标:

1、能两手较协调地揉搓橡皮泥。

2、学会在球体上安装小棒。

3、欣赏自己与同伴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材料:棒棒糖、橡皮泥、吸管。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看,老师的口袋鼓鼓的,里面会是什么呢?”小朋友猜一猜。

“听,还有声音呢?到底是什么呢?”揭秘:糖。“是什么糖”(棒棒糖)。

二、观察棒棒糖的外形,了解棒棒糖的基本特点 “老师手里的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描述:上面一颗糖果是圆圆的,下面的棒棒是长长的,老师还给它编了一个顺口溜:方的糖,圆的糖,安根小尾巴变成棒棒糖,这种是小朋友经常吃的,噢,那老师要问小朋友有没有吃过其它样式的棒棒糖呢?

三、制作棒棒糖

1、小朋友都吃过这种棒棒糖,那小朋友有没有做过呢?今天老师也想动手做一个,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然后你们自己动手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棒棒糖,好吗?

先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橡皮泥放在手里,两手对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轻轻的搓成一个圆形小球,咦!老师把它按一个漂亮的小尾巴,这样是不是就变成了一个漂亮的棒棒糖,老师很开心。现在请小朋友也动手做一做,在动手前老师要说一下游戏规则:

A、做手工时小嘴巴不能发出声音,要安安静静的。

B、不能抢别人手里的东西,要小心地搓,不能掉在地上了。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3、咦!现在请小朋友把做好的棒棒糖举起来,看看和老师的是不是一样的,你们的糖没有小尾巴,现在请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根小尾巴,小朋友自己把小尾巴安在上面。

四、小小棒棒糖展览会

老师请几个小朋友的作品拿上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看看他们做得不是很漂亮呀,哦,老师觉得小朋友的小手今天真能干,做的棒棒糖呀都很棒。

教师:小朋友今天开心吗? 幼儿:开心。

教师:小朋友有了开心的事情呀,要学会与别人分享。下面请我们拿起棒棒糖送给后面的听课老师,让他们一起分享一下我们的快乐心情吧。

请小朋友排好队跟老师出去洗手。

五、活动反思

分析小学美术手工艺创新教学 篇7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内涵

美术作为人类发展的社会行为, 它和实用、审美一直是相辅相成的状态, 同时也是生活设计、美化与创造的学科, 它是人类物质创造时赋予的劳动, 它不仅是物质生产形式, 也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很多伟大的艺术家都在物质产品中给予了自身知识、兴趣与想象力, 让别人去感动、欣赏、学习、应用。在此基础上, 纯美术开始出现, 它的基本意义是从理念、抽象的审美中提取愉悦精神, 从而为人类开创出一个更富有想象力、纯洁、理想的世界。

在小学教育中开设美术教学, 不是专业的美术教学活动, 而是从激发美术学习兴趣着手, 让学生的艺术素养与人文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从而帮助学生健全人格。现行的美术课程标明了人文发展历程, 同时这让教育意蕴更加宽广, 意义更加重大。新的美术教学意味着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传统的技巧课、技能课。美术教学中的人文特性, 要求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 掌握中国地理、历史各种人文知识。在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 美术老师不能拘泥于单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中, 而是从探究、合作、自主等学习要求中, 努力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能力和艺术造诣, 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与自主合作精神。

二、小学美术手工创新教学的具体方式

1. 提高学习兴趣, 发展创新思维

兴趣作为开阔学生思维、促进手工创新的动力, 同时也是激发求知欲望的内动力。因此,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必须引导学生参与, 通过增强其创造性思维, 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率。首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 老师必须正视兴趣对学习的作用, 从带动手工创造热情出发, 增强其创造性思维。例如, 在《小风车》纸杯工艺创作中, 老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用纸杯制作的各种小风车, 通过欣赏与观察激发他们对各种小风车的制作兴趣。然后播放《大风车》主题音乐, 让其在感受工艺美的同时, 欣赏音乐, 全身心都投入到风车知识中, 此时讲解风车的制作原理, 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风车制作中。在制作中, 为了培养创造性思维, 老师应该及时进行引导, 或者利用美术图片、实物观赏等形式, 抓住学生注意力, 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 从而焕发学习与制作兴趣, 进行创新思维。

2. 增强互动, 培养互助合作精神

美国某著名学者曾经说过:“很难想象, 一个连与人相处都不会的人怎样在社会上立足。”从这句话中, 我们可以看到合作与交流对社会生存以及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 我们必须注重交往能力, 并且努力将学生培养会交往、善于交往的人。在美术手工教学中, 我们必须有目的的训练学生合作、分工精神, 以达到团队训练的目的。因此, 在小学美术手工教学中, 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 通过协作分工等形式, 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团队意识以及学习效率。例如, 在《校园新构想》中, 我们可以利用互动分组的方式, 将四五个学生分成一组, 然后再让他们确定校园思路, 进行合作与分工, 当制作结束后, 再对校园构想进行对比, 看那个小组制作的又好又快, 谁最具有创新力, 并且设计几个奖项, 对成绩突出的小组进行奖励, 这样学生的作品就会更加具有创意。

又如, 在《快乐一家人》手工制作中,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情境教学与游戏教学的作用, 运用语言和音乐进行渲染, 这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理, 让其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热情进行学习, 并且融入课堂, 掌握人像画法。本次制作的重点是利用手工绘画等方式表现人物形象, 并且表现人物形象特征。

3. 增强差别教学, 增强创新意识

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层次是每个老师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受智力、家庭环境、教学成长等因素影响, 他们在学习中表现的特征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样才能实现多样化教学,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化发展。例如, 在《生肖鼠》中, 我们可以运用差别教学法, 对领悟力与能力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让其制作的生肖更加完美、可爱、新颖;对于成绩和能力稍差的学生, 只要能够表达创造方式就可以。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成长, 同时这也是锻炼学习能力与团队意识的方式。

三、结束语

手工教学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 它对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培养动手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必须整合学生实际情况, 从加强学习分工、协作能力出发, 采用有效方法, 提高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方园园.浅谈当前小学美术课之创新教学[J].都市家教 (上半月) , 2014, (5) :263-263.

[2]朱朋杰.小学美术手工布艺创新教学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 2013, (4) :87-88.

浅谈小学美术手工制作教学 篇8

一、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的重要性

(一)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手工制作课实现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符合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些都指出了动手、动脑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美术知识与其他艺术成分,在头脑中进行构图,进而通过动手以美术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构图与制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

(二)将绘画技法和想象结合起来

在一个优秀的手工制作中融合了作者独特的绘画技法与大胆的想象,使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想象得到了巩固与提高。绘画技法和想象二者是完美统一的,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片面强调想象,学生纵有奇思妙想也无法表现在作品中;片面强调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作品就会出现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集中表现在手工创作中,才能让作品焕发生机与活力,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力。手工制作课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绘画技法,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美术手工制作课的有效实施

(一)教师要成为创造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参与者,是沟通知识与学生的桥梁。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美术创作中,教师总是以一定的作品作为范本,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使得学生的手工制作只是在照着葫芦画瓢。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如同工厂里生产的零件,没有特点。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学生的手工制作不能局限于让学生来模仿教师或他人的作品,而是鼓励学生在作品中融入自己个性的东西,让其作品富有灵性,富有生命的活力。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成为创造者,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形成教师独特的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以此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首先,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标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将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其次,要认真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依据,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整体把握,并紧密结合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符合本地学生的实情,更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再次,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教师要提前制作,对制作方法、步骤、过程等有一个全面而准确的把握,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规范、准确、熟练,才能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动态因素灵活处理,使教学有序进行。

(二)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美术创作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任何一个美术大家都是深入生活,用心体验生活,才能创造出经典之作。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同时美术创作又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在生活中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要让学生学会用耳去聆听,用心去感受;要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自然美、心灵美,让学生看到不同工艺制作品的美,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学生对美的向往,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创造美的激情与欲望。如我让学生制作一个时钟,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来进行制作。学生制作的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收集了各式各样的材料,如树叶、易拉罐、塑料瓶、纸板、彩带等。经过学生的精心设计,制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而这些作品的材料都是平时经常见到的,学生的作品也几乎没有相同的。这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将手工制作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一是与绘画相结合。制作与绘画是相辅相成的,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制作的激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如学生用纸盒做出机器人后,我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来进行修饰,学生在机器人身上用画笔画出了许多新的东西。二是与游戏相结合。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深爱小学生喜爱,它可以与任何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同样可以将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如折纸中,我们可以看哪位学生能够折出更多的花样等。三是与多媒体相结合。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的功能,可以将美术教材立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尤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一些难以讲解清楚的关键性知识点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化解教学重难点,使小学生轻松理解,深刻记忆,灵活运用。

总之,我们要给予手工制以充分的重视,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小学生强烈的创作动机,来提高小学生的制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会以百倍的信心与激情投入到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点滴中积累。我坚信,只要勤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懈付出,就能收获成功与快乐。

幼儿园小班手工教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学习,是其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活动我们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常用材料进行创造,制作出各种新颖、美观的手工作品,发挥家长的主动性、参与性,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增进教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促进家园互动,共同合作。

二、活动目标:

1.利用各种材料进行创造性的制作各种面具。

2.在制作过程中体验亲子共学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卡纸、剪刀、固体胶、松紧带、各种颜色皱纹纸每组家庭1份。

四、活动时间:20xx年元月17日下午

五、活动地点:本班活动室

六、参加人员:全体幼儿、家长及教师

七、活动过程:

1、直接导入。

小朋友,各种各样的面具你们喜欢吗?今天,我们就用桌上的材料和爸爸妈妈—起学做面具。

2、亲子合作(20分钟内)。

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制作,可根据个人喜欢制作不同的面具。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3、展示作品

幼儿园小班手工活动教案参考 篇10

1、喜欢泥工活动。

2、学习团球,表现苹果的特征。

3、体验帮忙小动物的乐趣。

4、巩固红、黄、绿颜色的匹配。

二、准备:

1、红、黄、绿橡皮泥若干。

2、小动物图片。

三、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兔妈妈:“兔宝宝,秋天来了,树上的苹果都已经长大了,我们一齐去采苹果,好吗?”兔宝宝:“好呀!”大家一齐在音乐的伴奏下,来到苹果树下。

兔妈妈:“呀,苹果长得可真多!来,找个地方站好,我们一齐来采苹果。(听音乐边唱边采)来,宝宝们,找张小椅子坐下来休息一下。

兔妈妈:”宝宝们真能干,都采到了大苹果。看一看,摸一摸,苹果是怎样样的?“兔宝宝:”我的是红颜色的,我的是黄颜色的,我的是绿颜色的,是滑滑的,圆圆的等。“2、引导幼儿学习幼儿用团球的方法表现苹果的特征。

兔妈妈:”今日,我们班还来了三位小客人,谁呀?(小黄猫、小红猫、小绿猫),跟小客人打招呼。他们都想来吃苹果,可是树上的苹果没有了,怎样办?我们就用橡皮泥做一些圆圆的苹果,送给他们,好吗?“教师边讲边示范,先取一支橡皮泥,放在手心,用力团呀团,揉呀揉,看一下,圆圆的、滑滑的,那就能够了,最终插上一个苹果柄。啊!一个大苹果做好了,真香呀!

兔宝宝们,我们一齐来做大苹果吧。

幼儿操作,教师适当指导。

3、分享活动欢乐,积累经验。

兔宝宝呀真聪明,做了这么多的苹果,这些小客人口水都快流出来,赶紧来喂给他们吃吧,注意,小红猫喜欢吃红色的苹果,小黄猫喜欢吃黄色的苹果,小绿猫喜欢吃绿色的苹果,谁来,(启发幼儿用语言大胆表述,练说,”-----,我给你吃红苹果。“)4、共同游戏,感受助人的愉悦之情。

小客人的肚子都吃的饱饱的,来,让我们一齐跟他们唱唱歌,跳跳舞吧!

幼儿园小班手工教案范文四:鸡妈妈找蛋

活动目标:

1、体验撕纸活动的乐趣。

2、初步尝试沿记号进行撕纸活动。

活动准备:

1、教具:”母鸡下蛋“课件一份,大的草地鸡窝图一张,大的鸡蛋操作图2张。

2、鸡蛋操作纸若干、草地鸡窝图若干、糨糊13盒、抹布7块。

活动过程:

一、以课件引起幼儿的兴趣师:(母鸡叫)听,谁来了?

(一母鸡出来)猜猜这只母鸡到草地上来干什么?

看看它在干什么?(一母鸡下蛋,蛋都跑到草地上)。

师:母鸡生了很多蛋宝宝,可是蛋宝宝太调皮了,看,都跑出鸡窝了?鸡妈妈找不到宝宝很着急,我们一齐帮它把蛋宝宝找回鸡窝好吗?

二、示范撕蛋、贴蛋1、第一次示范师:看,我找到一个蛋宝宝,它躲在盒子里,我来把它取出来。先把盒子撕捏住盒子,慢慢地撕,小手慢慢地移。沿着这上头的圆点点把蛋宝宝取出来。找到了蛋宝宝,我们应当把它送回哪里?(鸡窝)师:沾点糨糊,涂在蛋宝宝身上,然后轻轻地送回鸡窝。

2、第二次示范师:啊,我又找到一个蛋宝宝,我们一齐把它取出来。小手伸出来,先撕开一个口子,然后一手捏住蛋宝宝,一手盒子,慢慢地撕,沿着圆点点把蛋宝宝取出来。

师:把蛋宝宝送回鸡窝。(示贴在鸡窝上)这样贴对吗?(蛋宝宝会滚下来的)(示贴在空中)这样呢?(掉下来,蛋宝宝会碎的)。

师:应当贴在鸡窝里。(示正确的方位)3、师:还有很多蛋宝宝没有回家,鸡妈妈很着急,我们小朋友一齐帮它找到蛋宝宝,送回鸡窝好吗?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1、引导幼儿沿着圆点进行撕纸。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把撕下来的废纸扔在篮子里。

四、欣赏,评价1、师:你喜欢哪幅图上的蛋宝宝?为什么?

2、师介绍一幅撕的光滑,构图到位的画。

幼儿园小班手工教案范文五:相框制作

教学目标:1.了解相框的基本构成,能够制作简易相框。

2.发展手部小肌肉,锻炼动手剪贴纸的本事。

3.自由发挥想象,创意的装饰相框。

教学准备:一个完整的相框,一张儿童照片,画有基本型的彩纸(每人一张),条形彩纸(每人四条,两种颜色为宜),小块彩纸若干,剪刀、固体胶、硬纸板、支架等每人一份。

教学重点:制作相框的顺序,剪贴纸方法教学难点:折叠纸,画并剪出各种形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拿出一张儿童照,引起幼儿对自我照片的回想和谈论,师借此提问,小朋友的照片是怎样摆放在家里的?”放在相框里“。师拿出提前做好的相框,并把照片贴上去,从而揭示这堂课的主题,做相框。

二、看图片提问幼儿”你们见过什么样的相框啊?“幼各种回答,”教师那里有很多漂亮的相框,让我们来看看吧!“看图片时,引导幼儿了解相框构成:底板、边框和支架三部分。认真观察边框的奇特造型。

三、做相框1”小朋友们今日没有带照片,那我们先剪一个好看的形状贴在硬纸板上,代表照片,回家后小朋友们能够把照片贴在这个形状上。“分发画有基本型的彩纸。

2师拿剪刀示范如何剪纸,沿边线细心剪,然后分发剪刀,指导幼儿剪纸。剪完后把剪刀合好放在桌子上方。

3分发硬纸板,师示范如何粘贴基本型,胶棒在剪纸的背面涂匀,找准硬纸板的中间位置,贴上去。然后分发胶棒,指导幼儿粘贴。

4师示范条形纸贴边框,不要压住基本型边线,然后根据基本型颜色分发条形彩纸,指导幼儿粘贴。

5游戏时间,《小白上楼梯》,奖励小贴纸。

6”小朋友们看,我们的相框空空的,应当怎样装饰一下,它会变得漂亮一些呢?“启发幼儿说出”小贴纸“,”小朋友们真聪明,想到了刚才游戏的贴纸,能够把它贴到边框上,我们的相框就会变得漂亮一点了。可是,小贴纸太少了,让我们自我来做一些吧,各种各样的小贴贴纸,粘到相框上。“分发小块彩纸。

7先画在彩纸上各种图形,再剪下来,贴在边框上。师示范几个简单图形,如:小树,汽车,小草,蝴蝶结,星星等。(中班幼儿,难度加大,教师可示范,先折叠纸再画形,剪出心形,花形,圆形等)8基本完成后,师帮忙幼儿把硬纸板剪出波浪边形,贴好支架,把相框竖起来。

四、强调主题,点评作品。

请幼儿轮流介绍自我的作品:主题加详细资料。

小班手工美术教案 篇11

盲童美术手工教育在盲童教育中,手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工具,由于视力方面存在的障碍,盲童在探究周围环境时会选择用双手代替眼睛进行观察,为了提高盲童对于周围环境的认识以及对于日常生活的信心,在盲童教学工作中应该增加美术手工教育课程,提高盲童双手的触觉感知程度。

一、盲童美术手工教育的意义以及盲童生活环境的特殊性

首先,在盲童的教育过程中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盲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盲童的生活行为会由于其视力方面的阻碍受到限制。在心智尚未完全开化的时候,盲童不能够通过简单的学习来完成照顾自己的任务,盲童的教育无论从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需要漫长的教育过程。

其次,手是盲童与外界接触的最重要工具,在视力存在障碍的情况下,手就代替了眼睛的功能,帮助盲童完成对于外界的认知,手工教育可以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并且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的学习正确的感知方法,避免学生在视力受阻的情况下,在通过双手感知外界时受到第二次伤害。

再次,由于盲童自身的缺陷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着盲童的内心活动,根据调查显示,6~10岁的男盲童缺少安全感、缺少自信心,自我意识强,无归属感、心思不专一,而女盲童则在缺乏信心的同时更加消沉,对生活的热情较低,在11~15岁阶段,男盲童的内心逐渐出现较强的猜忌感,并且缺乏自信以及归属感,对待爱有着强烈的需求,而女盲童则更加消沉、成就动机低落,综合的表现为盲童的性格发展逐渐偏向于内向发展。在儿童时期没有接受良好认知教育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成长,盲童会变得不易与别人相处,容易产生自卑的情绪,对生活的态度很消极并且对自身的缺陷较为敏感,针对于盲童成长过程中内心的特殊变化,手工教育在帮助盲童完成认知的首要任务后,更多的是帮助盲童通过双手来完成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不仅使手成为盲童信息的来源,要更多的建立双手在盲童心理层面的认识,使盲童在情绪表达的过程中更多的使用双手,从。而增加盲童在沟通中的主动性。

在盲童入校学习之前,家庭是盲童入学前的主要活动场所,家庭生活环境对其个性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0~7岁的阶段,儿童的大脑处于最旺盛的时期,在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中外界的刺激会在他们的大脑中留下痕迹,并且反复的刺激,在内部向大脑传递出潜意识的信息,形成盲童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基本认识,但是在这段时间内,很多的家庭教育没有正确的对盲童进行教导,在身体残疾面前,更多的家长选择了溺爱与保护,用怜悯来代替教育,让盲童在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并且对于其所犯下的错误,也没有经过家长的修正,逐渐的使盲童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

手工教育的教学对象是盲童群体,教学不单单是手工制作层面,更多的是深入的精神层面的教育,教师要首先对盲童有心理与身体以及生活环境的有全方位认识。

二、盲童美术手工教育的分阶段教学

1.感官替代练习

在盲童幼年的生活中,其主要的生活技巧都是不熟练的,如穿衣服、寻找物体以及对周围环境认识的方面。在进入学校后,教师需要对盲童进行特殊的、有规划的教学,学生是通过手来认识外界,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认知以及学习能力,首要提高的就是学生双手的操作能力,而手工教学则是有效的手部锻炼教学。开始的手工教学,要求学生完成对于图形的认识,包括二维与三维图形,通过双手的摸索,使学生对于简单的图形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迅速的分辨出图形的差异,并且试着使锻炼学生从二维到三维的认识能力,如将正方形组装成正方体,在这一基础的手工教育能够简单的完成学生对于生活中基本图形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系统的基础认知,在完成基础图形认知后,手工教育课程可以完成更加复杂的教学任务,如让学生尝试制作编织物,如毛线或绳子的编织组合,在视力障碍的前提下,学生需要对周遭实物进行进一步探索。在现实生活中,物体并不是由简单的图形构成,其内在有更多的结构。一方面,编织的练习是锻炼盲童手部的灵活性,另一方面,是向学生展示较为简单的内部构造,在不能够通过眼睛直观观察的情况下,增加学生对于事物认知的内容,通过手工编织练习,让盲童不仅能够了解出图形大体形状,更能了解出图形存在的细微差别,并且在针织教学引入的情况下,盲童需要对针织笔数进行计算,从侧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综合地提高了盲童的生活能力。

2.空间想象练习

在完成了对于盲童的基础手工练习后,盲童会对掌握对图形的基本制作,在显示生活中,事物的组合来源并不是单纯的基础图形,更多的包含抽象的内容,如曲线等,在盲人对于外貌的认知中,需要手部将对方的五官进行探测,逐渐的将手部接收到的信息转化成图像信息,这就需要在盲童时期对其进行空间想象的练习。针对于图形的变化以及软性图形,可以对学生进行手工泥塑练习,让学生通过双手来制作自己认识的图形,泥塑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来进行制作,并且在泥塑制造的过程中,盲童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很多的盲童是先天性失明,所以在生活中对于外界的很多新鲜事物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相对较小的事物认知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但是对于较大的事物的认知则相当困难,在泥塑的引入过程中,盲童可以首先根据文字陈述的要求完成对于事物的塑造,其次在根据教师的修改完成对于陌生事物的认识,如让学生进行鲸鱼的泥塑中,学生构建出了模型的大体结构,但是一些细节的位置处理的还不够准确,这时候教师可以对泥塑进行调整,使学生能够准确的完成对信息认知,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完成有效的互动,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的能力。

3.创造能力练习

盲童是内心极为敏感的群体,如果在教育阶段没有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教导,很多盲童成年后的性格会偏向于内向。根据人类的心理需求条件,从安全到衣食住行,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盲童的手工教育在完成了认知过程之后,需要帮助学生完成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在手工教学中,学生逐渐掌握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这种语言表达方式是通过双手完成对外界环境的认知,但是这种认知是相对被动的,学生是单纯的接受外界环境的信息,在学生具备一定操作能力的时候,教师应该更多的鼓励学生用双手进行创造。例如,同样的泥塑课程,教师不再给予学生制作的目标,而是由学生自己发挥自己创作作品,并且在完成制作后要对作品有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从事物信息的接受者,变成信息的传递者,盲童之间可以将作品进行相互交流。一方面,能够提升盲童整体对于图形事物的认识;另一方面,能够增加盲童之间的人际交流,让语言与思维想象相结合,传递更加准确的信息。使手工教学的意义从手部的练习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创造上面来,给予盲童更多的生活信心。

三、结语

盲童的手工教育,要针对其群体的特殊性展开,在视力障碍以及特殊的家庭环境的能等情况下,教师需要从基础手工教育开始帮助学生建立对于图形的基本认知,再进一步使用泥塑等方式提升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认识,增进盲童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并且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环境,准确地掌握难以用双手直接触摸到的相关信息,最后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需求,将手工教育的中心放在学生的创造能力上,使学生在与外界的沟通过程中不仅仅是外界信息的接受者,让学生有能力向外界环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帮助盲童建立更丰富的内心世界。手工教育的需要,教师将学生迫切需要的生活目标与长期心理生活相联系,在保证学生生活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完善的思维方式,以期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章玉祉,张积家,党玉晓.盲童空间认知的参考框架和语言表达[J].中国特殊教育,2011,(07).

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之我见 篇12

一、要重视课前的准备, 也就是收集材料

上手工课对材料准备的依赖性很强, 也就是说, 手工课教学效果的好坏, 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对材料的准备情况。学生在上课前要准备齐全做手工的材料, 如果缺手工材料, 就会影响手工课的教学质量。由于课程不同所带的工具材料也不同, 每次上课学生都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有的材料在商店里就能买到, 而有的材料却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才行, 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又是一个走进自然、认识环境、认识社会的过程。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记住并带齐工具材料, 一方面要让学生对手工课感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 教学《玩泥巴》一课, 教师首先像变戏法似的出示一个个泥巴作品, 什么小鱼啦、大象啦、小鸭子啦、花瓶啦……学生看到这么多有趣的泥巴形象, 小手一定痒痒, 然后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泥巴做成的, 想玩泥巴就要带齐工具和材料, 学生听后会自觉主动地想着。另一方面是得到家长的支持, 因为美术用具毕竟需要花钱, 有些家长不愿意支付, 再加上有的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理解, 对孩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强, 导致美术课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找到原因就要想办法克服, 让学生做出好的作品, 展示给家长看, 使家长知道他的钱没有白花, 家长就会支持和督促孩子带美术的工具和材料了。

二、精彩的导入,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其主体作用, 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意义的建构者, 教师的巧妙引入新课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积极创设合适的环境, 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的教态、语言要亲切、生动, 多用鼓励的、表扬的语言, 使学生增强信心。有了学习兴趣, 才能使学生变得积极主动, 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在手工课教学中要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特别是导入。精彩的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 导入导好了, 学生学习才有兴趣, 学生才乐意去做。在学习过程中,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改变以单纯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 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的新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同时, 鼓励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爱好,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合作探究学习, 升华手工课堂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 美术教师的职责已经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 教师将成为一位引导者, 一位组织者, 一位参与者, 要越来越多地激励孩子们去思考, 启迪孩子们去创新。“合作探究”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每个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差异, 比如有的想象力丰富一些, 有的设计能力强一些, 有的绘画水平好一些, 有的制作技能巧一些等等。根据我对孩子们各自能力的了解, 我把不同特长的孩子安排在一个组, 组成“合作探究”小组, 让小组同学对手工材料如何搜集, 手工作品如何创新进行探究。

四、尊重学生个性, 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

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儿童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 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艺术贵在创新, 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创设让学生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尽情表现、自由创作。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时, 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 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 我还对有特殊构想、制作精致的作品进行点评, 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表扬,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在教学中, 尊重学生的个性, 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 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 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五、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保持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 每一位学生, 不论其品质好坏, 成绩优劣, 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小学生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教学中, 我既热情鼓励绘画好的学生, 也会想方设法对绘画基础差的学生进行鼓励, 决不能简单地批评责备, 更不能把其说的一无是处。学生的错误中往往有合理成分, 教师应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 以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欲。“课标”对学生评价作了重大改革, 不再是以往的只看结果的单一性评价体系。而强调的是发展性、综合性、过程性和自评、互评等相结合的多样性评价。由于新教材的作业要求不像以往那样单一和固定, 所以它的评价标准也是多样性和多级性的, 应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 促进学生的发展, 鼓励和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手工作品的评价更应从多方面来考虑, 如材料的运用;作品的完整性、实用性、美观性;学生的制作过程;还可采用积星的方法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总之, 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可以保持学生对制作的兴趣,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制作活动中, 体验成功的快乐。

综上所述, 要上好小学手工制作课, 就要做好材料的充分准备, 创设精彩的导入和良好的教学环境, 加强合作探究学习, 又尊重其个性的发展,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制作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并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保持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

摘要: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手工课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和精彩的导入, 还要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学习, 尊重学生个性, 并建立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

小班手工美术教案 篇13

1、体验染纸活动的乐趣;

2、在游戏中,能使用染纸工具较成功的进行染纸的制作;

3、培养幼儿的色彩感受力,激发探索、发现和创造的欲望。

活动准备:

1、各种水粉颜色和宣纸;

2、调色盘、毛笔和旧报纸等。

活动建议:

1、引导幼儿欣赏教师印染好的手绢,请幼儿猜一猜这是用的什么纸?说一说最喜欢哪一个?

1、演示印染的方法:

⑴折纸:将纸裁成正方形或长方形(圆形也可),角对角对折再对折,也可以边对边对折再对折;

⑵染色:将折好的纸的`各折角处或折边处染色,也可以用毛笔蘸饱颜料涂染;

⑶将浸染好颜色的纸慢慢展开,摊在报纸上晾干。

2、幼儿印染,教师指导。

⑴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着将纸折成各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印染;

⑵幼儿染色时,可选择两、三种颜色搭配着染;

⑶教师提醒幼儿染纸时,注意观察纸的变化。

4、印染活动后,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贴在美工区进行展览,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

日常教育:

1、手绢的印染简单易行,掌握后,可增加叠的难度,也可以结合使用水粉笔涂色或点缀色块。

2、有能力的幼儿也可使用剪刀将纸手绢剪成各种不同的窗花,然再印染,效果会更好。

3、可以开展用幼儿做好的印染手绢做礼物送亲人的活动。

3、介绍一种新的吸附法染纸,即在一盘清水中施放一些颜色,颜色会浮在水面上并渐渐散开成云状,这时将棉纸或宣纸轻轻放在水面上,纸就会吸附水面上那些散开的颜色,然后将纸取出,摊在报纸上晾干,就会得到一张绝妙的染纸作品了。

家园共育:

上一篇:商务英语常见错误下一篇:国防教育宣传展板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