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阶梯计划总结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长阶梯计划总结(通用11篇)

成长阶梯计划总结 篇1

一:在本次活动开展中

1、首先前期准备中主要总结上学期开展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组织部调查情况下,有以下问题:部分帮扶对象没能达到预定计划,配合方面开展不畅通,积极性不显著,下去引导员与被引导员不默契。

2、其次中期开展情况以本月引导员安排为主,以及本期大体开展目的,各引导员需填一张记录本月开展情况表,以便记录开展中遇到的问题等,尽量以后每次开会用到PPT形式展示(以班级为组),尽快使本计划成熟起来。

3、最后后期开展是介绍下月开会流程,主要是选出班级代表,年级联络员,开会发表自己意见、问题。

4、总体来说此次会议开展比较流畅。

二: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1、在会议开展中,交流甚少。

2、大多数引导员表示很无奈,对此计划的认识不够。

三:开展此次会议的意义

1:、从帮扶对象而言,用自己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使自己在思想上得到提升,失去了自己做其它事的时间,但失去了一些,总会得到一些,这种无偿帮助同学,在另一个角度使对方感觉到自己为人处世方面的高度,更能体现出个人品质。

2、从被帮扶对象来说,受到同学帮助,能够让自己在学习上,软件上以及各方面得到不同的提升,使以后不再为一些基本理论操作发愁。

3、从整体方面,增加学校学习气氛,展示出当代大学生的求真务实,进取心,乐于助人的表现。

四:本次活动接下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会议过程中实行以照片为主,每组每位代表阐述开展过程中照片经历,时间在2-3min内,今后我们需要落实每一组,让每位被引导员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帮助,我们所做的一切主要是为了需要得到帮助的同学。

成长阶梯计划总结 篇2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我们所说的教学反思, 是指教师借助行动研究, 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教学反思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审认知活动, 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教师自身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中的功能, 是联结教学活动的过去和未来, 即教学反思在意识的对象上, 既指向先前的、已存在的事实、经验和观念, 也指向随后的、尚不存在的教学活动, 因而反思的结果、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本质上是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服务的, 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 一般需要反思如下三个层面的内容: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1、教学前反思, 使教学成为自觉的实践

教学前反思。主要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条件分析。即对这一时期学校内教学条件的综合评价和预测。第二阶段是选择。一个善于研究的教师, 注重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 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 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 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式, 选择或设计最佳的教学方案, 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

2、教学中反思, 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中的反思, 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 能使教学高质量地进行。具体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诸行为进行反思。

(1) 反思教育教学行为。具体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中是否充分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这种做法是否恰到好处。

(2) 反思教学策略。教学策略, 一般可以理解为解决某一个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中, 教学策略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3) 反思学习的过程。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因此, 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 要观察、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学到了什么、遇到什么问题、形成了哪些能力等。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反思, 才能有效调整教学行为。

3、教学后反思, 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教学后的反思, 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针对教学全过程, 从设计到操作包括前两段反思结果重新思考, 另外, 课堂中也常常会因为一些偶发之间而产生灵感, 教师应该通过反思, 捕捉这些“火花”, 日积月累, 既有利于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 也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形式

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具有研究性质。增强反思意识, 提高反思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人格特征;其次要求教师具有反思的知识基础和能力保障;再次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

1、加强理论学习, 潜心教育科研。

对行为的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 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 寻根问底, 使主体的合理性水平得到提升和拓展, 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 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勤思多记, 撰写反思札记。

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要持之以恒, 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 都是反思的结果, 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优秀的“教后感”、反思札记包含着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修正的执着情怀和热切愿望。

3、听课观摩, 相互交流。

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 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观摩他人成功的教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个活生生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典范, 让我们感受与学习不尽相同的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风格;即使观摩不很如意的实验课, 也可使我们借鉴教训, 少走弯路。

同时我们更倡导自己力争上公开课, 借助他人的反思, 促成自我发展。大凡上公开课, 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 钻研较深刻, 反思更迫切;备课时, 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 共同反思推敲, 互助合作, 群研究共商讨, 在综合反思基础上形成较优化教学设计。这也是今后教学前反思的参照与蓝本。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 大家畅所欲言, 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 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实践证明, 这种方式是教师个人和群体发展的良好途径。

当然, 反思还包括写课后修正教案, 观看自我录像片段进行全程微格研究等等方式, 陷于其推广的局限性, 本文也就仅此一提。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 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 “教然后而知困”, 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 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 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师们一定要直面缺点, 认真剖析, 使之成为今后可借鉴的资源, 从经验型教师上升到研究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中国教育报》, 2001-7-27-2。

语文——成长的阶梯 篇3

1.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关于“语文”,叶圣陶先生提出:“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文章依据语言;‘语’和‘文’是分不开的。”确实,在文明高度发展了的时代,我们看到“语”和“文”是难以分开的,但从它们各自产生的条件来看,“语”和“文”却是出现于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文”比较“语”而言,产生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更高阶段。语文是文化产生的基础和发展的关键,是文化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文化得以传承的基本途径和保证,是人们获得文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人们文化素质的集中体现;文化则是语文的全部内容和灵魂,因此,可以说语文是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阶梯。

对于职教语文而言,它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突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尤其听说读写能力为重点的职教特色。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力求突现专业特色,打造具有职校特色的语文教学。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职教语文教育的现状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重要价值远没有发挥出来,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主要是因为:

(1)职业学校的学生重专业轻语文,忽视了学习语文的长远意义;

(2)学习语文的方法单一,降低了学习的兴趣;

(3)课外阅读量极少,忽视了语文学习的长期积累;

(4)相对其他学生而言,职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差、意志力薄弱、行为习惯不良等现象;

(5)当下,语文教育的困境就在于过分功利性,这也是整个教育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当通过其他途径可以达到目的或者通过教育本身达不到目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放弃教育。

3.与时俱进,寻求新形势下职教语文的改革方向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何结合职业教育特点,面向社会需要、适应学生现实水平状况,开展语文教学的活动,成为广大职业学校语文教师教学实践中的难题。

在现阶段,应该说,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已经深刻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也理性地意识到职教语文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是,在目前情势下,由于受客观原因和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职教语文教育改革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还没有走出一条比較成功的或者说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路来,所以,在此背景下,我们要找准改革的方向,勇于实践,在专业教育的竞争中求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与发展空间。具体说来,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引起各类教育机构的关注。专门机构在整体上的把握可以做到统筹兼顾,从而有效的聚集社会的合力,为新思想、新方法提供舞台,并为教育创新提供坚实的后台支持。

(2)教学内容的革新。社会在发展,因此,教学内容不可能只停留在原来的知识结构上,应该与时俱进,增添新鲜的血液,从而激发活力。

(3)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革新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创新。教与学的发展、融合,对传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4)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应该采用一种更加动态、多元、全面、立体、公正的评价方式。考核评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的检验,其结果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全面评估,从而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的方式也向纵深方向发展。我坚信,创新是未来语文教育的生命,生活始终是语文的外延。因此,语文教育必须而且一定植根于生活的沃土,并综合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这也是教育的初衷。

学习——成长的阶梯 篇4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转变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创造更有意义的人生。本课由导言和三个项目内容构成。“导言”用简练、引人思考的语言,描述了学习在人一生当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和感悟。

本课设置三个项目的内容———“学习———成才的阶梯”、“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学会学习”。这三个项目以受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中心内容,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识,端正学习应掌握的学习方式、方法,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为基本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正确行使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2)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2、能力

(1)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2)转变学习方式,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知识

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重点难点分析:

1.“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内容采用分析讨论法、阅读法、自主探讨学习法以及讲授法等。

课时安排:本课计划用三课时授完,每框用一课时。第一课时:第四课第一框——“学习—成才的阶梯” 教学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幽默故事感悟人生:

父亲:我要教育我的儿子,免得他成为愚人。爷爷:做得对,要给孩子准备好上学用的钱。父亲:这笔钱数目不小呀,够我买头毛驴了。爷爷:如果你买驴,而不让孩子上学,家里就有两头驴了。活动一:看后回答,这个漫画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发言)

总结:从漫画中可以看出,学习对一个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学生自由发言 为什么要学习?因为„„

二、讲授新课

(一)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

1、展示图片:严峻的就业形势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说:“大中专毕业后就业难,前景无保障,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农村中学“厌学”率正呈逐步上升趋势。其原因多种多样,最突出的是新“学习无用论”抬头。

2、活动二:辩论赛

对于学习无用论,你做何理解,请就此为辩题,展开辩论。正方:学习有用

VS

反方:学习无用

小组讨论,综合组员观点,由代表阐述本组观点。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

双方进过辩论后得出结论,学习对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活动三:你读过的最能感动你的一本好书是什么?这本书使你懂得了怎样的做人道理?

(学生自主发言)

4、活动四:自主感悟

在近三年青少年犯罪调查中发现: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7.3%,初中文化程度的比例为11.7%,而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则达到了81%。

思考:这3个数据说明了受教育程度与违法犯罪有什么关系?

启示:人的高尚品德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

青少年的心灵就好像一块璞玉,需要用知识的刻刀来精心雕琢。

学习可以使我们明辨是非美丑,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尚品德,正确把握人生之舵。

5、结论:学习可以提高品德修养

(二)学习可以增长才干

1、阅读故事,思考问题

北宋年间,金溪县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小孩,家里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想一想,不学习的方仲永最后会怎样?(学生猜想结果)

十几年之后,当人们再去金溪县的时候,在人们耕种的田间看到了方仲永,他和周围所有的农民一样,推着犁、拿着鞭子赶着水牛在田间耕作。

方仲永从小通达聪慧,有会做诗的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得到的禀赋,比起有才能的人高多了。最后成为普通人,是因为他后天的学习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先天得到的,禀赋如此之好,却由于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最后只能变成普通人!

结论:知识改变命运

2、思考:天才是否一定能成为人才?

再有天赋的人,不努力、不学习,是不能有所作为、成为人才的。只有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才能使自己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三)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1、展示图片:高智能机器人、转基因工程、航天飞行器

人类已进入到信息时代,知识推陈出新的周期不断缩短。据统计,人类知识更新速度在19世纪中期是50年,20世纪中期是10年,20世纪90年代以后只有3至5年。

活动五:共同探究(阅读课本40页下面内容)

思考: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怎样才能获得这些能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学生讨论回答)

新时代对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

(1)才能具备求知的能力、做事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

(2)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的要求,为以后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2、展示材料:八旬读书郎背着书包上学堂

2002年3月,合肥市一位名叫吴天雄的80岁老人破例被 录取为合肥市第28中的一名初一新生。

原来,退休后的吴天雄老人潜心研究养蜂知识,并用自己学到的养蜂知识到偏远农村带动当地村民致富。然而,由于吴天雄中学没有读完,没有多少理论基础,很多人都是半信半疑,老人第一次在自己的“科普”过程中感到了没有文化的痛苦。于是,在2002年的春季,已经80岁的吴天雄突发奇想——我要读书,我要到大学“深造”。

2002年11月,安徽农业大学畜牧水产学院决定,吸收吴天雄老人为畜牧系的正式学生——他终于圆了大学梦!

动老筋:吴老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学生发言)

结论: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本课小结

学习对与个人的成长成才有哪些重要意义?

1、学习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学习可以增长才干。

3、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比一比

小组交流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等。看哪个组说得最精彩。

反思:青年校长成长的阶梯 篇5

-作者:郑晓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708 更新时间:2006-3-29-反思:青年校长成长的阶梯

郑晓云(山东省济南市珍珠泉小学)

校长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上任之初,面对“全局性”工作,面对一些棘手问题,我茫然无措。如何办?我把目光投向教育科学,希望从中找到答案。我翻遍了所有的书籍,并根据理论研究成果炮制了问题解决的“药方”,可是,由于机械地搬用,不仅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反倒惹来了一大堆新的麻烦。我重新陷入了困境。

老校长们都有经验,他们应该有解决问题的“良方”。我把目光转向他们,虚心请教。然而,当我把学到的管理制度运用于自己的学校时,才发现,老校长们“玩得转”的制度在我这里似乎失灵了:教师们被动应付、缺乏热情,学校教学工作按部就班,缺乏生机与活力。办学之中的两次“碰壁”,使我不得不进行痛苦的反思:为什么“科学的研究成果”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为什么别人成功的经验也解决不了自己学校的问题?进一步思考,我逐渐明白:学校管理具有情境性,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可以照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移植。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自己的思考、研究和探索。只有自己有了“灵魂”,有了独立的见解,才能与科学的理论对话,才能创造性地运用他们,才能不为别人的成功经验所迷惑。看来,管理者要形成自己的办学思路,必须学会思考,学会反思。由此,我开始了自己的探索历程。

一、以读促思

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校长,要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首先要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籍。为此,我购买了大量的图书,还订阅了几十种专业报刊杂志。每天晚上,我都要在台灯下学习上两三个小时。这几个小时,是我一天中最宁静、最充实、最沉醉的时刻。在阅读中,我逐渐走进了一位位大师的心灵世界,他们对教育问题的思考,对社会、人生问题的认识,深深影响着我。我开始用他们的眼光来重新审视我的日常工作。平时我习以为常或者认为毫无意义的问题,在那些先贤们看起来,却具有那么不同寻常的意义!看来,我需要对教育、教学重新理解和思考。教育是一项心灵的事业,她需要爱心、需要责任、需要使命。在日常的工作中,之所以形不成办学思路,乃是自己的价值追求不当,我必须反躬自问:我有责任心吗?我真心热爱自己的工作吗?当我对教师发号施令的时候,我是把教育看成了一项不得不完成的“日常工作”,还是把她看成了一项事业、一项熔铸着自己生命、情感和爱心的使命呢?在这样的反思和不断的追问中,我从具体方法的关注上升到对自己灵魂的剖析。我开始写日记,运用先贤们的智慧与自己进行深刻的对话,这就犹如拿着“解剖刀”,在痛苦地剖析自己。回顾阅读的历程,我进一步认识到,猎奇般地阅读,并不会使人长进;功利性的阅读,只会使自己越读越迷茫。阅读专业书籍,关键要吸取其中的智慧和价值追求,并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看看自己在追求什么。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阅读。

二、在反思中确立办学思想

学校对于教师来说,不只是一个工作的场所、充当“红烛”消耗生命的地方,更是一个自我发展、愉悦精神的地方。所以,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确立“以教师为本”的办学思想。只有以教师为本,才能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最终实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目标。没有教师教学的积极性、爱心、责任,怎会有学生的发展呢?所谓的“以学生为本”,只能是一句时髦的口号。这种认识,是我反思的一个成果,这意味着我具有了自己的办学思想。根据这种思考,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第一,在工作中营造具有浓浓人情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使广大教师产生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我改变了过去只重视严格管理而忽视情感投入的不足,多与教师进行沟通,随时听取教师的心声,了解每个教师的心理需要,以情动人,以爱换心,真心实意地去尊重每位教师,尽可能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用爱心和情感打动他们,情到深处,自然使教师在工作岗位上释放出无限的能量。每逢重要节假日,我还给所有教师的父母寄上慰问贺年卡,把温暖洒向每个教职工的家庭,使他们为有这样一个美好的大家庭而自豪。每逢新学期我给每位教师发个帖子:“在新的学期中,愿欢歌笑语常伴你我左右,愿幸福愉悦跟随你我同行。现奉送幽默几则,让我们在快乐中启程!”我的帖子后面总有很多教师的回帖,如,“你的礼物让我们在笑声中度过了一天”。每个教职工的生日,学校都送去慰问卡和生日蛋糕,激情的“生日寄语”是我与教师关系温馨和谐的体现。这些做法使我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愈加融洽,教职工信任我,学校里充满了其乐融融的气氛。

第二,不要想方设法“管”教师,而应经常走进教师的心灵,多找教师交心,发现每位教师的潜在优势,让每位教师都感到快乐、健康、成功。在工作中,我坚持校长负责制和教代会民主监督制,不搞“一言堂”。我以教师的发展为核心,看准每个教职工的优势并利用这些优势,努力发掘每一个教职工的独特的价值,把教师的工作潜能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实际效能,成为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进步的积极力量。我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情况:教师有困难,你关心了吗?教师在想什么,你了解吗?每一位教师,你都是公平对待的吗?你让教师感到自己重要了吗?你对教师的许诺兑现了吗?教师提出的好建议,你采纳了吗?反思使我在尊重差异、人尽其才、扬长避短、满足教职工不同发展需求等方面做得日益完善。

三、在反思中学会感恩

管理中的不断反思也使我懂得了感恩。我有一本日记,专门记录教师们的点点滴滴,不是“黑账”,而是记下他们点点滴滴的优点。我用感恩的眼睛去发现、用感恩的心去记录。我的日记本里记满了教师们为学校、为我所做的一切,而那些事情,在他们本人看来,似乎是不值得一提的。我随时对日记本里的事迹进行表扬、宣传,然后,我发现,他们给了我一个又一个惊喜,那就是:学校在进步,每个教师都在进步,每个学生都在进步,而且,那种变化是超乎想象的。于是,我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又加了一句话:“也许,当你无所求的时候,现实已经给了你回报。”的确,相互感恩使学校教学工作焕发了勃勃生机,因为,我偷偷记下教师们为学校所做的点点滴滴工作的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校长对他们的关注。对于教师来讲,当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得到学校领导认可的时候,他们内心里的那份愉悦感,几乎是任何物质奖励都不能换取的。没有太多奢求的教师们,就在这种价值认可中忘记了自己的苦和累。

四、让反思成为工作习惯

几年来,反思一直伴随我“健康”成长。今天的我,已经没有了当初的茫然无措。从反思中,我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路,并体验到校长这份职业的美好。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待人接物的方式和态度,它意味着责任,意味着自己的价值追求。当我把反思与自己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发现,校长这份职业已经超越了“工作”本身的含义,或者,更准确地说,反思使我认识到了校长这份职业应有的含义。这既是学校管理的本质所在,也是我的人生追求所在。可见,反思不仅成就了我的职业,还成就了我的人生,它使我活得有底气、充实、快乐。

反思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我都进行着反思,或者用笔写下真实的想法;或者与教师、学生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或者静坐在台灯下,品尝着思考的快乐。我坚信,成功的校长一定是具有反思习惯的人,因为只有反思,才能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思路。

为教师搭建成长的阶梯 篇6

1、构建机制,规范校本教研有序开展。

为了切实把教学研究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学校应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校长应成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承担学校校本教研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教师参与教研积极创造条件,确保校本教研健康有序地开展。学校要逐步建立教学、研究、培训相结合的教研系统,形成以“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课例研究、教学反思、案例交流、结对帮扶、专题讲座、专题研讨、校长讲坛等为基本形式;以学科组、教研组为基本研究单位;教导主任、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为骨干力量;全体教师为参与者、行动者、研究者的教研组织体系。

2、加强管理,确保校本教研有效落实。

校本教研工作应由学校教导处、教科室统一管理和协调,制订规划和学年计划,加强教师教育培训管理机制,保证教师培训的时间,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学期定期开展教研学习、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和专题研讨。每月间周进行学科组、教研组活动,研究本学科、本学段、本年级、本班级的教学方法、教育对象、教学状态,发现问题,共同解决。学校应力求在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中,为教师们职业行为的转变提供群体性的反思、交流、实践的广阔舞台。

3、联系实际,加强校本教研理论学习。

学校应尽力为教师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便利条件。在学习方法上做到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平时学习与定期交流相结合,记读书笔记与写心得体会相结合,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相结合。学校还应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疑难和困惑,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校进行专题讲座、课堂诊断,找出问题,制订对策,帮助解答疑难,开拓教师视野,增加校本教研的理论深度。通过反复学习、理解、内化、实践和创造性地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研讨活动,使教师逐步能够在教学中将新的教育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为,并能结合教学实践,用新的理念和观点剖析典型案例和教学细节。

4、以校为本,实现教师队伍群体优化。

(1)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主阵地。学校应重视教研组的建设,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教研组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力量,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讨论专题,组织互动交流。

(2)各学科组、年级组之间应广泛开展小专题研究,让教师们就一节课中的某一个环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某一个问题,探究活动中的某一个细节提出质疑,由校长、教导主任和教学骨干,作出教学操作优化的建议和方案,因事因人及时即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研方式的开展,使每个教研组形成一个研究的团队,形成一种互相切磋、研讨、协商的合作交流风气。在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彼此支持中,不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

(3)教育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应鼓励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做到实践、总结两结合,力求做到“三个一”:课课一反思,每周一记,期末一总结。课课一反思是指上完一课后,要认真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把它记录下来,使之成为教学中积累的素材。“每周一记”是要求教师每周写一篇教学随感或读书笔记。“期末一总结”是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反思和教学随笔,对本学期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自选一课进行案例评析,做到既有总结又有实例。通过教学实践的反思活动,促使教师检验自己的教学行为,拷问自己的教学思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4)学校应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内教学竞赛活动,促使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成长,增强教师之间互学互研的团队凝聚力。例如:课堂教学大比武、教师基本功比赛、课件制作比赛、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竞赛、家长学校开放日活动等等。推行“赛研”互动,激活教师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校内竞赛活动应重在过程,重在教师积极参与,每一项竞赛活动都是教师前进的阶梯。为使活动取得实效效,学校应采用激励机制的评价方式,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促使教师在每次竞赛活动前,进行认真的理论学习,资料收集,深入研究,扎实实践,大胆创新,争取在竞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达到“以赛促研,以研促学”的目的。

评价让学生登上成长的阶梯 篇7

一、评价语能温暖学生的心灵, 增强学习自信心。

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的能力的办法是赞赏与鼓励。”人的天性是喜欢受到别人的称赞, 受到别人的重视, 因而, 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多用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激励语言, 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多以正面例子进行引导, 以鼓励性评价语言促进学生的进步, 努力创选一个愉悦的氛围, 使学生在别人肯定的评价中增加自信心, 增强自我评价感。

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 有时答案与老师的想法有较大的差异时, 我们也不能直接否定, 这会引起学生产生不良情绪, 打击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 学生就不敢发言了, 而使课堂气氛沉闷。遇到这种情况, 教师应抓住每一个时机, 充分运用鼓励的语言。如:当某同学回答声音太小时, 可以用“你很有创见, 这非常可贵, 请再响亮地说一遍!”或“没有关系, 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我知道你能行!”又如:“你的观点很好, 以你的认识来看, 你确实有了进步。”如:在课堂中, 我常常用商量的语气提问, 以激励学生自己去发现, 创造思考, 我经常这样提问学生:“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你还有什么不同见解吗?”教师的评价语, 点拨语, 对话语, 语语含情, 句句育人。这样, 既没有挫伤弱势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 那么, 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就轻松多了, 可以说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评价张扬学生的个性,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过去的评价中, 教师一直是评价者, 学生是被评价的对象。在这种评价活动中, 由于评价的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 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应付的地位, 很难发挥其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评价对他们的激励作用很重要, 而学生的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 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张扬其个性。例如:我在教学第九课《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时候, 让学生在表演小品《黄袍加身》中, 当表演的学生走下讲台后, 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 特别是对表演赵匡胤的学生评价很高,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你表演的赵匡胤很逼真, 很有表演皇帝的天赋, 很棒。特别是当你披上黄袍后, 更显得那种威武的形象。”还有的学生这样评:“表演两位部将的同学很棒!有自己的主见, 很有个性。”又如:我在教学《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唐代) 》时, 我提出通过对唐玄宗的评价, 你对这个人物有什么感受?有学生自我评价说:“唐玄宗统治前期可以说是一位明君, 他选用贤臣, 搞好民族关系, 使唐朝政局由动荡到安定。尽管后期政治腐败, 但我仍认为他是个明君。”我接着说:“各位小评委们, 赶快提出你宝贵的意见吧。”有的学生说:“某某同学, 你的观点很好。”有的学生说:“你看问题很尖锐。”有的学生说:“从你的认识来看, 你比以前进步了。”看!这些评价来自学生的真实感, 在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中, 学生自然而然地看到了他人的长处, 他们不断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完善自己。这样不但能使学生自主参与, 而且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 同时, 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 张扬个性的舞台。

三、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激励学生成长。

我们的过去的评价方式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 忽视促进学生发展;过于强调量化评价, 对质性评价不够重视;也就是说过分强调应试教育, 忽视素质能力的发展。这都与新课程, 新的教育观念相违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就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 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的价值。目前, 新的评价方式趋向于丰富多彩。诸如口试, 课堂观察, 课后访谈, 建立个人成长记录, 开放性考试等方式, 从而全面关注学生学习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古代教育家孔子已提出因材施教, 现代的教学也反对一刀切, 要求自由发展, 张扬自己的个性特长, 而不能“一张试卷定终生”, 应该使用一些评价方式,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

反思,教师成长的阶梯 篇8

教师的反思精神与反思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点方面,教师只有善于发现困难与问题,善于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口,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成功,对教学的理解才会趋于深刻,教学处理才会更有心得,专业成长才会更迅速。教学反思重点要解决二个问题:

一是教师“思”什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反思的内容很多,但其重点应该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对新理念的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对于课堂活动展开的反思,对课堂环境营造的反思,对教育技术运用的反思;教学后反思。反思的内容主要写成功的经验,失误和不足,教学机智,学生创新的火花,再教设计等方面。

二是教师怎么“思”。思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反思的内容很多,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自我反问法”、“集体会诊法”、“对比验证法”、“学生协作法”等。

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成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捷径,使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不断得以提高。从而成为一名真正拥有丰富教学经验、教育思想和善于理性思考的教师。

写教学反思,能使教师深入理解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一般的教师往往只知道怎么去教,而对为什么要这样去教思考得较少,不能自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思考肤浅,理论和实践脱节。而通过写教学反思,可以学会深入思考,促进教师进一步的学习,并使教师自觉地将自己的思考与倡导的理论结合起来,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实现了对理论认识的提高,找到自己教学实践的理论基础,促进自己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转变。

写教学反思,能使教师积累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素材。“问题既课题。”问题从哪儿来?如果平时没有反思习惯的教师,就很难从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反思的撰写,引导教师去关注他的教学现象,对教学现象中所显示出的问题进行比较仔细和全面的认识探究,从而可以发现一些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及“课题”。同时写教学反思所记录下来的大量原始材料,本身就是我们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最好素材。

《成长的阶梯》初三作文800字 篇9

世界著名球王每次在崭露头角时,记者问他说:“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但他每次都回答:“下一个!”他为什么每次都要说是下一个?是因为他每天都在进步吗?还是做人要谦虚呢?

唐朝时,有一个名叫成佣的人,从小家里贫穷艰苦,家徒四壁,没有闲杂钱供成佣去学堂上学读书,因此成佣每天上山砍柴。从天色有一点光的时候开始上山去砍柴,砍到晚上的三更半夜。学堂里面的教书先生看了同情成佣,答应成佣每天晚上都来家里教他识文断字。不久,成佣的勤奋好学使他成为一个有文采的人。在他们的村,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才,每当逢年过节各户都来请他去写对联,每当村民们问他说:“你最得意的对联是哪一对呀?”他回答道:“下一对!”

人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也应该谦虚,应当认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从前,有一个农民无庸,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十分欢喜,这个人一出生就十分聪明,所以他给儿子取名为秀天,秀天的头额十分饱满,有一句俗话叫——头大里面装的知识多。秀天一生下来三个月就会说话,六个月就会走路,一年就会给别人家做诗,对对联,村里人人都夸他是一个神童,无庸因为有这样的孩子感到十分地骄傲,但是他却骄傲过头了,无庸的邻居是一位学堂里的教书先生,看秀天十分有天赋,不忍心让这样好的天才被浪费,他好心劝无庸说:“赶快让你的儿子去学堂里念书吧!”无庸却自大地说:“我儿子这种天才还用读书吗?简直就是一个笑话!”果然,秀天渐渐长大了,他因为小时候没有读书,最终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成长阶梯计划总结 篇10

搭建教师成长阶梯

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宝贵的资源──人的资源。在思想观念上,行使教育管理权力的人,应该把教师看成是办学最大的、最具活力的资源,教师的思想境界、工作质量、潜在能力的调动、运用和发挥,可以转化为较高的办学效益。教师能够胜任社会赋予他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就能够存在和发展,反之学校就会衰落。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目前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对评价目的认识不清。

目前仍有部分的教师和校长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鉴定、考核。因而没有把搞好教师评价作为反馈信息,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仅仅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还有部分校长、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很忙,根本没时间搞评价,把日常工作与评价工作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认为评价是游离于日常工作之外的事情。

(二)评价制度结构不合理。

目前,从结构来看,还主要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的、鉴定性的评价,即校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或者是校长(评价)→教研组长或年级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缺乏充分的信息和数据,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课堂听课搞突然袭击。经常依靠办公室、走廊、校园里的道听途说或者偶然见到的现象下结论。这种结构简单、信息传递方向单一的评价系统,不仅未形成信息反馈网络,而且也不可能充分调动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评价制度的功能未充分发挥。

由于目前教师评价制度结构不合理以及对教师评价的目的认识不清,教师评价制度的整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只是部分地发挥了评价的鉴定、选拔功能,而学校教师评价制度的主导功能即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没有、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二、如何完善教师评价制度

(一)明确评价目标

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衡量一个教师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的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的领导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确立评价标准

对于教师评价的依据应是: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学校的教育目标、教师的根本任务及国家教委颁布的有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在此依据上上,应该逐步明确以师德为首的内容体系。其中包括:第一,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对象──学生,工作要兢兢业业,认真负责,要坚持既教书又育人。第二,教师的法制意识。教师要坚持依法施教,要贯彻、履行各种教育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任务、要求、义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要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第三,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教师既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又要有精深的专业学科水平。在现代教育中,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知识。第四,教师的工作能力及水平,教师要有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良好的道德行为和科学知识的传授能力,班级等学生群体的管理能力,家访及做学生思想工作、心理疏导的能力,教育教学工作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第五,教师的工作业绩。教师做班主任或其它教育工作的效果,教师学科教学成绩,教师著述、论文、报告、科研成果。在诸项评价内容中,尤以师德和法制观念为要,在很多评价中采取了师德和依法施教的一票否决,如每学期教师的述职和考核,如果出现了严重违犯师德和违犯教育法规之事,考核则为不合格。

(三)制定评价方案

1、教师自我评价。

教师自评是主要倡导的评价形式,也是教师评价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它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发展。学校管理者可依据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本校的师资情况,拟定出A类和B类评价内容和标准,每个教师可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两个方面的内容,以及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找出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然后把拟定出的改进要点和改进计划,作为C类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形成一个教师自我分析表。比如:在教学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中,学校把“教学目标”定为A类目标;将“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的学习者”作为B类目标;教师也可把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有发言权、培养协作精神、关注学生思想行为方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发展作为C类目标。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发展中,利用不同方式写出教学发展体会、教学日记、周期性总结等形式的自我监控总结材料。

2、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有着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因此,教师首先要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让自己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然后,通过学校管理者向学生定期召开学生评价教师的座谈会(一般每学期两次专题会),作为定性评价;与此同时,教师自己还要不定期地召开学生专题座谈会(每学期不得少于四至五次),作为灵活性、过程性评价;学校还在校内设立学生评价教师教学专题信箱,让性格内向、不敢在教师面前评价教师的学生,通过写信的方式,敞开自己的心扉,说心里话。一周开一次信箱,一月做一次总结,也可设计学生问卷,让学生通过纸面答卷的形式,完成对教师的评价。

3、家长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父母和教育投资者之一,自然十分关心自己孩子在校受到什么样的教育。促进家校协同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因此,家长评价教师是家长的一项权利,也是促进家长了解学校和教师,形成家校合力的有效途径。根据这一理论,学校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征求家长对学校,特别是对教师的评价;教师每学期要按时完成全班学生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和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并认真做好记录;学校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听课、评课活动,了解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由学校和任课教师联合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让家长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可以在平时,也可以在家长开放日)。

4、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主导力量,教师与教师间彼此都比较了解,因此,教师对教师的评价是学校管理者对教师评价总结的最重要的参考内容之一。所以,在教师评价中,教师对每一位教师的评价,应是全面的、细化的和量化的。依据这一特点,每学期进行教师对教师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一个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观念的转变、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学常规的落实、教改实验的进展、课堂教学的设计、改进与效果等。学校管理者在操作评价中,首先要参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个人单独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校管理者要肯定教师的优势,指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提高发展的建议。其次,学校管理者的重要任务是组织、协调、平衡和总结各个评价主体的评价活动。再次,学校管理者要把平时的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分解性评价、稳定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灵活性评价等,在一个学期中,进行积累整合,形成一个比较客观的、实在的总结性评价的成果。

三、发挥教师评价制度的作用

(一)导向功能

对教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是给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因而对教师的评价过程自然会具有导向的功能。

(二)激励功能

教师评价可以使被评价者看到自己的成就和不足,能够激起干部,教师发扬优点,促进人们工作的主动性与热情,激励人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学习。这是评价的一种心理功能,驱动被评价者的内部活力。因而评价在客观上也对学校、干部、教师起着督促作用,激励其内部潜藏的积极因素的发挥。

(三)馈矫正功能

通过评价的反馈作用,及时获得教育过程,教育效果的信息,可以使我们客观,准确的把握学校工作或教师工作的状况,也可以使我们清楚的看到学校工作或教师工作中的长处与短处。这样便于学校和教师经常调节工作的目标与进程,及时调节、及时强化、及时矫正,使学校和教师的工作不断地得到完善,得到改进,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目的。

(四)鉴定功能

对一所学校,一位教师进行评价,必然会有评价的结果,这评价的结果会对学校,教师具有鉴定的功能。只要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评价办法是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那么评价的结论也必然是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因此,通过评价来对学校、教师的工作进行鉴定也必然是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

质疑: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篇11

“发难”

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我在课堂上进行了作文片断训练:请学生发挥想象,假如在船上菲利普夫妇发现了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呢?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此问题刚一落地,就听得一位男生在底下低声嘟哝了一句:“哲尔塞岛不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吗?怎么会遇到‘百万富翁’呢?”

当时主要教学目标是写作训练,所以我没有理会;课后,我才开始觉察出我的命题存在问题。是呀,既然是“穷人们最理想的游玩的地方”,就不可能遇到已经是“百万富翁”的于勒。可能有人要说了:“你这不是‘假设’吗?”可是,“假设”也要根据小说的情节来合情合理的想象,也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才有说服力;否则就没有“假设”的可能,不然它本身就是个伪问题!

多年来教学这一经典课文,续写“在船上遇见‘百万富翁’的于勒”似乎成了我的惯例,也未曾有学生向我如此“发难”!我真的要感谢这名学生,他的质疑让我突然感悟: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究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一定要科学、严密,保证其准确性与真实性。

“挖宝”

教学《小公务员之死》时,在质疑教学环节,有位学生提出:“文题‘小公务员之死’中为什么用一个‘小’字?去掉不也是一样吗?”此问题一出,举座寂然,无敢哗者,因为这个问题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但经过一番讨论后,学生明确:一个“小”字,写出了切尔维亚科夫身份的卑微,而且也暗示了切尔维亚科夫之死的微不足道,这与反映那个上尊下卑、等级森严的沙俄社会黑暗的主题相契合;在赏析文本的过程中,有位学生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小说的结尾“他信步走到家里,没有脱掉制服,往长沙发上一躺,就此……死了。”为什么要强调“没有脱掉制服”这个细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似乎都有了表达的愿望,最后形成两点看法:用“制服”强调小公务员身份的卑微,同时也夸张地写出了切尔维亚科夫死亡之快。

可以这样说,学生用智慧细读文本、深读文本,进行了“挖宝”似的探索,绽放出语言文字的魅力和光彩,这对阅读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课程财富。

课堂是每一位教师重要的生命构成,记录着我们专业成长的足迹。对教师而言,课堂教育教学方式与质量就是教师个体生命的方式与质量,同时也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和主体发展的组成。只有我们老师相信学生,而且期待学生,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发现,会有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出来;有了这个阶梯,我们的教学才会更精彩,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价值,我们的专业发展之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作者单位:吉林省九台市第八中学)

上一篇:开满丁香花的校园小说下一篇:英语翻译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