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表(通用8篇)
研究过程
一、成立课题组
时 间:2012年4月25日 负责人:陈亚红
成 员:赵旭辉 尹要娟 张震阳 王顺峰 王改朝
二、课题组活动记录:
课 题 组 会 议
时 间:2012年6月15日 地 点:英语教研室 人 员: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课题负责人——陈亚红 会议内容摘要:
1、组长谈谈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将在近期对课题组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以增强对本课题研究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
2、探讨课题研究方案——分四个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年5月)、分析阶段(2012年6月--2012年8月)、实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分析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5月)。
课 题 组 会 议
时 间:2012年6月20日 地 点:英语教研室 人 员: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课题负责人——王改朝 会议内容摘要:
1、市教体局领导王改朝同志聘请课题专家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关于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培训。
2、安排课题组成员尹要娟老师设计调查问卷(英语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3、安排课题组成员赵旭辉老师进行问卷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
课题组会议活动记录
会议时间:9月10日上午8:30--12:00。会议地点:汝州市一高学术报告厅。主 讲 人:课题负责人——王改朝 陈亚红 会议内容:
1.由来自南阳的教育专家做如何进行英语教学报告。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课 题 组 会 议
时 间:2012年9月20日 地 点:英语教研室 人 员: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课题负责人——陈亚红 会议内容摘要:
1、汇报上一阶段对学生的调查结果及调查报告。(附:调查问卷、调查报告)
3、安排具体研究工作
陈亚红:拟订课题实验方案,合理分配每个参研人员的研究任务。
王改朝:负责课题组制度建设,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完成情况,组织参研人员业务培训,筹集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和资金。
尹要娟、张震阳、王顺峰:负责调查问卷的编写、落实;撰写调查问卷报告;进行具体的实验研究;随时收集、整理过程性研究材料,并进行阶段小结。
赵旭辉:负责课题资料收集与整理;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4、研究时间:2012年5月20日至2013 年5月30 日
5、赵旭辉老师介绍“导•学•悟”课堂教学模式。
6、课题组决定下周让赵旭辉老师运用“导•学•悟”课堂教学模式上公开课。
课题组听课活动记录
时 间:2012年10月 17号 地 点:小屯二中九
(二)班教室 授课教师:赵旭辉 听课教师:课题组成员
课 题:Unit 2检测题(附:教案)
课题组说课评课活动记录
时 间:2010年10月 5号 地 点:小屯二中会议室 说课教师:尹要娟
评课教师:课题组成员 张震阳校长 赵永刚主任 英语组全体成员 课 题:八年级Unit 7 Topic 3 Section A(附:说课稿)
课题组听课活动记录
时 间:2012年10月 22号 地 点:小屯二中九
(二)班教室 授课教师:赵旭辉
听课教师:课题组成员、校领导、小屯镇各校英语教师代表
课 题:九年级Unit 6 Topic 3 Section A(附:教案及课堂实录DVD光盘Ⅰ)
课 题 组 会 议
时 间:2012年10月25日 地 点:英语教研室 人 员: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课题负责人——陈亚红 会议内容摘要:
1、播放10月22日课堂实录视频。讨论赵旭辉老师的“导•学•悟”课堂教学模式。
2、课题组成员对视频中赵旭辉老师的教态、教法及学生的学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再听课。
课题组听课活动记录
时 间:2012年10月 29号 地 点:小屯二中九
(二)班教室 授课教师:赵旭辉
听课教师:课题组成员、校领导、全体教师
课 题:九年级Unit 6 Topic 3 Section A(附:教案及课堂实录DVD光盘Ⅱ)
课 题 组 会 议
时 间:2012年11月18日 地 点:英语教研室 人 员:课题组成员
主持人:课题负责人——陈亚红 会议内容摘要:
1、汇报2012—2013学的研究成果。总结反思2012—2013学的研究成果。
2、安排课题组教师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听课活动记录
1、听课
时 间:2012年11月 19号上午第三节 地 点:小屯二中八
(一)班教室 授课教师:王顺峰
听课教师:课题组成员、校领导、全体英语教师
课 题:八年级《How to make sandwiches》(附:教师听课记录和课堂评价记录)时 间:2012年11月 19号上午第二节 地 点:小屯二中七
(二)班教室 授课教师:赵旭辉
听课教师:课题组成员、校领导、全体英语教师
课 题:七年级Unit 7 Topic 2 Section A(附:教案、导学案和课堂评价记录)
2、评课
时 间:2012年11月 19号上午第四节 地 点:小屯二中会议室 评课教师:王改朝
内容摘要:王顺峰老师讲课生活化,自然流畅,与师生距离感进,环节过渡。不足之处在于书写和课堂用语不规范,应该将三明治的来历讲明白,应与文化意识相结合(附:教师听课记录和课堂评价记录)评课教师:陈亚红
内容摘要:王顺峰老师讲课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足之处在于重点内容强调不够。赵旭辉老师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力度大。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口语和听力练习少。评课教师:王改朝
内容摘要:王顺峰老师讲课体现新课改精神,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符合课改理念。赵旭辉老师讲课指令性强,重点突出,课堂气氛热烈。
产科书写规范的护理记录要完整、可靠、客观、真实、及时、准确, 这样才能减少因书写缺陷引起的纠纷, 降低医疗风险发生率。由于产科护理专业的特点, 决定了它是高风险专科之一。因此, 个人通过对产科患者护理记录缺陷分析, 看到了减少护理记录缺陷的重要性。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从我院产科某病区随机抽取住院病历400份, 出院病历150份, 共550份。检查标准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 (试行) 》的有关规定及本院护理部的相关规定, 对新生儿体温单、患者体温单、产科护理记录单、入院评估单、新生儿一般护理记录单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进行检查、评估分析。
2 缺陷的表现
2.1 针对性不强、记录简单
检查中发现, 无论危重症护理记录还是一般护理记录都存在缺少相应特点的观察和记录, 如硫酸镁静脉给药, 该记录单只简单的描述于某时某分输液完, 输入过程列了反应, 观察内容、药物浓度、输液速度、维持给药期间腱反射情况、呼吸情况、用药前24h总尿量、颜色和饮食、睡眠、情绪以及胎心、宫缩的观察过程等未进行描述。1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重症护理记录单中, 只简单记录了生命体征、尿量、当日静脉用药情况和主诉症状, 缺少对产科用药特点和症状转归的观察与描述。剖宫产术前后只有执行医嘱的记录, 缺少健康教育内容, 更缺少对问题分析及观察重点的交待。因而, 一旦发生意外, 从记录中难以举证“你所做过的”观察内容和采取的措施;也难以清楚了解疾病转归的原因、发生发展过程、动态变化时间和对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和结局的警示。
2.2 缺乏及时性
记录缺乏“及时性”致使无法说明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 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会致使医护处于举证被动局面。产科涉及母、婴两代生命安全, 具有病情复杂、变化快等特点,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很容易发生意外。如夜间一急诊入院初产孕妇, 由于入院时医师正忙于其他患者的检查治疗, 护士在进行入院接待和系列检查之后, 未等医师查体即将孕妇送入产房, 助产士边做接生准备, 边通知医师, 医师到产房时, 已急产分娩, 匆忙中未及时记录产前检查各项指标。出生后新生儿窒息, 因急产高危因素送新生儿科观察, 家属此时情绪激动, 怀疑因医师到场迟到而延误新生儿抢救, 要求立刻封存病历。产科经常收治急诊产妇, 护理人员参与急诊抢救等, 导致护理记录不能及时书写。
2.3 缺乏真实性
护理记录作为病历的重要信息载体, 其真实性影响举证效应。检查中发现一般护理记录存在记录内容简单、千篇一律, 缺乏重点突出、因人而异;更有漏记、错记;还有重抄记录“代签名”问题, 如在同一份病历中连续几个班次记录笔迹相同, 不同姓名的记录护士签名出自同一笔迹。
2.4 缺乏完整性
抢救时临时医嘱多, 护士补记操作时, 易出现漏记等现象, 导致抢救记录内容不全。另外, 出院病历首页漏字、缺项;执行医嘱或采取护理措施后未及时签时间、漏签名, 记录内容缺失或缺乏连续性。如新生儿生理黄疸只记录了观察开始时间, 之后3天内未记录观察情况;奶胀症状只记录了发生时间与处理措施, 却看不到连续观察的记录及效果描述;“吸氧”大多这样描述:“于几时几分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至于给氧量、观察效果及时间都不能从记录中得到完整体现;上述现象影响病历的完整性, 使病历“举证”作用和可信度、可利用价值降低。
2.5 缺乏准确性
护理记录的准确性要求护理记录的内容能够符合患者诊疗护理的实际过程, 避免记录过于简单, 字迹不清或涂改;如病情变化时间、报告医师时间、医师到场时间、现场抢救开始时间、会诊时间、会诊人员到场时间, 倘若记录不明确, 不能精确到“分”, 或者疏漏、前后不一致, 极易发生纠纷;尤其是病情变化时间和现场抢救时间, 因护士忙于抢救操作, 往往不能和患者家属沟通达成共识, “时间”常常成为争议的焦点之一。
3 过程控制管理策略
过程控制管理是自觉的、主动的管理过程。过程管理通过对质量控制过程的信息反馈, 及时纠正错误和偏差, 采取有效措施, 做到防微杜渐[1]。
3.1 强化评价监督, 建立质控网络
建立科室质量控制网络和评价监督体系, 充分发挥网络的管理效能。最关键的层面是基层护士, 其次来自于护理骨干即质量控制监督员 (简称质控员) , 护士长负责日常工作评价和督促体系运转;制定规范护理书写记录的作业指导及评价标准, 组织学习并讨论达成共识后, 即启动评价监督体系;如护士以《护理病历书写标准》为基础进行书写与自行评价, 在各个环节、部位、时段中自查;质控员在分责范围内与护士互查, 并对出院病历移交前进行检查;护士长每日抽查当日出院病历和住院病历 (不同护理级别、不同病种各3~5份) , 每日晚交接时与相关责任人进行沟通;当沟通使相关责任人意识到缺陷发生原因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时, 自觉纠正记录并签名, 次日晨会公示缺陷原因, 以警示其他人员不再发生同类缺陷;质控网络和日评价监督体系的建立, 将以往终末控制改为“过程控制”, 达到了实际意义上降低和控制风险之目的。
3.2 树立证据意识, 加强法制教育
在法制社会, 医疗护理活动已不单是纯业务活动, 而是一种法律授权的活动。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4条第8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 由医疗机构不存在过错及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2], 让护士在实践中学法、懂法、用法, 从而使护士能自觉规范书写护理文书为上策。
3.3 提高病历质量, 加强能力培训
护士缺乏书写护理记录的基本功, 使护理记录中有价值的部分得不到有效提取, 影响了信息采集的准确性, 造成护理记录形成时的错误。首先要注意护理书写记录是临床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只有加强全员专业能力培训, 使每一位护士能从法律的角度自我约束和规范文书书写, 提高产科专业技能, 才能通过书写正确反映母、婴接受服务的全过程。因此, 书写必须遵照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 体现科学、尊重生命、维护健康。
参考文献
[1] 崔丽娟, 王宝珠.护理记录质量过程管理[J].护理研究, 2006, 20 (11) :3080-3081.
摘要:运用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对发生于实皆断裂上的3个M≥6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进行了研究。运用4阶方根叠加法及滑动时间窗对总长100s(发震前20s到震后80s的时间段)的波形进行反投影,结果显示:3个地震的震源破裂时间总长在15~22s之间,破裂尺度在25~50km之间。对于不同频率范围采用不同时间窗长进行分析,发现其所显示的破裂细节有所区别,体现了实皆断裂不同段上强震破裂的复杂性,表明了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在反演震源破裂过程时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对中强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的研究。
关键词:实皆断裂;反投影远震P波;震源破裂过程
中图分类号:P3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66(2016)02-0196-11
0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实皆断裂附近M≥6地震时有发生,而该断裂将缅甸中部低地与东部高地相分隔、又邻近我国,因此其地震破裂过程的细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对于较大地震的发生,其震源破裂过程不仅蕴含了地震发生时能量释放的强弱,而且能使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断裂摩擦性质和地震发生的过程。而得到震源破裂模型的方法有很多,一是通过近场GPS和InSar观测(Ward,1986;陶玮等,2007;许才军,王乐洋,2010);二是用有限源反演远震波形(Olson,Apsel,1982;姚振兴,纪晨,1997;王卫民等,2013):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Walker et al,2005:Ishii et al,2005:Kruger,Ohrnberger,2005;D'Amico et al,2010;徐彦等,2011;李丹宁,徐彦,2012),此法更快更直接,因为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只需要很少的信息,即一维速度模型和震中信息。其中全球范围内一维速度模型已是现有的,如PREM(Dz-iewonski,Andeeson,1981)、AK135(Kermett etal,1995)、IASP91(Kennett,Engdahl,1991)等。而对于震中信息,目前地震台网的监测能力已经能够在震后10min内给出,也就是说反投影远震P记录波法需要的两个条件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满足。本文采用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来对近年来发生在实皆断裂上的中强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进行研究。
1 研究区域概况
实皆断裂是缅甸中部近南北向高角度右旋走滑断裂,向南与西安达曼断裂相连,它形成于古新世,经历多期活动,是一条至今仍在活动的走滑断裂,沿着实皆走滑断裂最大的右行走滑位移达450km(谢楠等,2010)。实皆断裂是属于板块或地体边界的走滑断层,位于缅甸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是板块的分界。由于印度板块和缅甸板块之间的俯冲,使得缅甸板块沿着实皆走滑断裂向北运动,与欧亚板块分离并耦合。实皆断裂全长1200km,是欧陆印度和巽他板块之间的转换断层(Thomas,Frederic,2010)。最新的GPS测量结果揭示该断裂带的右旋走滑滑移速率大约20mm/a(许志琴等,2011),这比印度一巽他总位移速度35mm/a的一半还要多。
2 数据选取与计算方法
2.1 数据的选取
首先参考Christophe Vigny(2003)对实皆断裂现今地壳运动的研究成果,通过IRIS网站(ht-tp://www.iris.edu)下载了近20年来发生于实皆断裂附近的M≥6地震的宽频带垂直向记录。所选取的这些记录的震中距范围在30°~95°之间,由于此范围内的地震波主要是在介质相对均匀的下地幔中传播,避免了地震波在上地幔和核幔边界传播时因介质的非均匀性而造成波的复杂性,从而使得由传播路径造成的波的复杂性达到最小化。然后通过SAC逐条查看波形进行筛选,留下P波初动清晰的波形记录用于反投影研究。受早年台站少、分布不均等因素的影响,经过尝试计算,对发生于实皆断裂上的1992年6月15日MW6.3(24.03°N,95.93°E)、2000年6月7日MW6.4(26.86°N,97.24°E)和2003年9月21日MW6.7(19.94°N,95.72°E)这3次地震进行了计算分析,本文研究区域及3次M≥6.0地震震源机制解如图1所示。
2.2 计算方法
台站的分布情况对反投影结果的影响可通过台站响应函数(ARF)(徐彦等,2011)来体现,ARF能反映出由于台站分布不均而导致的慢度域上地震波能量的扩散和泄露。若台站分布是均匀的,在发震时刻最大能量应在震中位置呈现二维Delta函数状分布,也就是最大能量应位于震中位置,并且向四周逐渐衰减。
(1)其中,△t(θ,φ,h)=t(θ,φ,h)j-t(hypocen-ter),θ是经度,φ是纬度,h是深度,f是频率,N是台站数,t(θ,φ,h)j是从震中附近一点(θ,φ,h)到第i个台站的传播时间。ωj是最大值为1的正数,代表各台站的权重。台站响应函数是一个正实数,理论上最大值位于震中。
由于目前全球地震台网分布不均匀,在本文所研究的3个地震的震中距30°~95°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震台站集中在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依次选取远震P波的3个频率(高频1.5Hz,中频1Hz,低频0.5Hz)为中心频率,对3个地震最终筛选出参与计算的台站所组成的全球台网的台站响应函数进行计算,结果显示由于台站分布不均匀造成了能量的泄露。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1992年6月15日发生的Mw6.3地震,由于当时全球地震台网存在台站少、分布稀疏等问题,若简单地利用经过筛选出的记录较好的全球18个台站同时组网后进行计算,其结果会因台站分布局限性而受到尤为明显的影响,如图2c-2所示。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把全球台站分块进行计算,即以震中为中心,分为东、西两块分别进行计算,东、西分别有9个台站参与计算,结果如图2a-2、b-2所示,然后将两块的计算结果进行叠加,最终得到18个台站的叠加结果,明显优于全球台站同时组网计算的结果,如图2d-2所示。
对于2000年6月7日发生的MW6.4地震,利用筛选出的台站计算的ARF最大能量的确位于震中位置,但在图示区域范围内还有很多局域最大值位于震中位置之外。这些局域最大值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的结果,可称其为旁瓣效应。要减小这一效应对结果的影响,可通过重新选取台站来实现。而台站的重新选取可通过对台站赋予不同的权重来进行,这是为了寻求可得到最近似于Deha函数状ARF的台站组合。本文采用了类似于重采样的方式来改善ARF。经过选择,最后采用的赋值方法是把地球表面平均地分成800km×800km的方块,从每个块中随机选取1个台站,把该台站的权重值赋为1,而块内其余台站的权重值均赋为0。通过此方法对165个台站记录重新选取,最终得到29个台站,这29个台站所得到的ARF有了明显改善,局域最大值明显减少,旁瓣效应明显减弱,如图3所示。
利用相似的方法对2003年9月21日MW6.7地震进行计算分析,最终从191条台站记录中选出45个台站,这45个台站所得到的ARF有了明显改善,局域最大值明显减少,旁瓣效应明显减弱,如图4所示。
用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研究震源破裂过程是基于波形相关性的方法。本文运用波形互相关法(Multichannel cross correlation,MCCC)(Van-Decar,Crosson,1990)计算了3个地震所选的台站记录的P波波形相似度。根据MCCC方法,一个台站记录到的P波波形相似度值为该台站与其余台站形成的台站对的波形相似度的平均值。图5~7分别给出了3个地震所选台站的P波记录及MCCC波形相似度。
由图5b、c可看出,1992年MW6.3地震震中以东的9个台站波形相似度很高,都在0.7以上,而震中以西的9个台站波形相似度相对偏低,在0.3~0.8之间,但在台站数较少的情况下,为确保台站分布的相对均匀,最终我们将18个台站都纳入了计算,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如图2d所示。
从图6可以看出,2000年MW6.4地震最终选用的29个台站P波相似度在0.4以上,图6a可看到这29个台的P波记录包含了相同的信息,即它们承载了相同的震源信号。
从图7可以看出,2003年MW6.7地震最终选用的45个台站除2个台站外,其余台站的P波波形相似度均在0.6以上,这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有利保障。
除了台站的选取,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还有一个重要技术点在于如何准确地得到从震中附近一点到远震距离上的地震台站的P波传播时间。径向地球速度模型会因为三维地球结构的变化造成传播时间的差异,为了减少这一差异的影响,在此对所有台站记录到的P波的前10s记录进行校准,允许每一台站的P波前后移动,从而使所有台站的P波在同一时刻到达。假设这一P波移动时间变化很小,并且这一到时校正值被用于震源区域的所有网格点。该方法还需要关注的一个参数是振幅,在测量P波到时校正值的同时,得到了P波振幅的归一化参数,这一参数可有效地去除台站场地、波的几何扩散、仪器放大值不同以及地震波辐射方向这几方面的影响。
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是在某一特定时间,通过对与某一可能的震源位置所对应的波形进行叠加来抵消噪音和传播路径中次生波的影响,从而突出从震源传出的信号,然后把叠加所得到的能量投影到与之相对应的震源位置。在对可能震源区域所有可能位置都进行了能量反投影后,得到该时间的震源图像。之后把这一处理过程运用到从震前到震后的一个连续时间段上,从而得到该地震全时间段的震源破裂过程。在进行反投影时,考虑一个均匀的四维空间(即经度、纬度、深度、时间)围绕在震源和发震时刻周围。对于每一网格点,都计算它与每一台站相对应的理论到时,然后对使用带宽0.5~1.5Hz的Buterworth滤波器滤波后的波形运用4阶方根叠加算法进行叠加:(2)(3)其中,B(t)是最终的叠加值,B'(t)是叠加中间值,b'(t)是第j条记录的振幅,M是波形总数。当N=1时,为线性叠加。而之所以选用Ⅳ=4时的4阶方根叠加算法是因为线性叠加虽运算速度较快,却不能很好地提高信号能量并抑制噪音的干扰,而运用高阶方根叠加则能很好地达到这个目的。分别采用10s及20s的窗长、1s的滑动窗来对总长100s的数据进行研究,叠加值的能量被反投影到与之相对应的网格点上,最大能量值所在的时间和空间区域为破裂区域。
3 讨论
分别对3个地震垂直向记录的台站响应函数(ARF)及波形相似度(MCCC)进行了计算,筛选出了P波波形相似度高且所组成的ARF旁瓣效应较少、在震中位置能量有最大体现的台站组合构成全球子台网记录。使用4阶方根叠加,分别对3个地震时间总长100s(发震时刻前20s到震后80s)的波形,以10s和20s的滑动时间窗长依次对低频(中心频率0.5Hz)、中频(中心频率1.0Hz)及高频(中心频率1.5Hz)进行反投影,得到了3个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
图8为1992年6月15日MW6.4地震能量积累图,综合地震能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可以看到该曲线从发生明显变化到恢复相对平静的时间大概持续20s,峰值出现在震后8s左右,由此得到此次地震震源破裂时间总长度约在18~20s之间,从能量积累图可看到主要的能量释放集中在近南北向的纬度跨度约0.5°的区域,由此得到空间破裂长度大约50km。其震源破裂有一个主要能量释放点,在震中位置附近,震后约8s的时间。整个能量释放从空间上看与实皆断裂走向吻合。
图9为2000年6月7日MW6.4地震能量积累图,由图可见,此次地震震源破裂时间总长度约在15~17s之间,空间破裂尺度大约20km。其震源破裂有一个主要能量释放点,位置在震中位置以南5km附近,时间约为震后8s。由于这个地震相较另外两个地震距离实皆断裂更远,为了集中体现能量释放的情况,因此所取作图范围未包含实皆断裂,具体位置情况可参见图1。从空间上看,总体能量释放有北南向分布的特征,而这一段的实皆断裂呈北北东走向,表明此处可能存在隐伏的北南向的断裂。
图10为2013年9月21日MW6.7地震能量积累图,由图可见,此次地震震源破裂时间总长度约在20~22s之间,空间破裂尺度约25km。其震源破裂有两个主要能量释放点,第一个能量释放点在震后6s左右,位于震中位置附近,第二个能量释放点在震后12s左右,位于震中以西约15km处。整个能量释放从空间上看呈东西向分布,表明此处可能存在隐伏的东西向的断裂。
综合3个地震的能量积累过程,可发现一些共性:3个地震的震源破裂时间总长在15~22s之间,分别有一个主要能量释放点,即3个地震的震源破裂主要体现为单次破裂。从不同频率的分析看,低频(中心频率0.5Hz)的结果在能量释放后能较快恢复到脉动水平,从而能较为准确地体现地震破裂过程的总时间,但在细节上有所欠缺:高频(中心频率1.5Hz)的结果在细节显示上更为突出,同时因其敏感度高而易受干扰,导致结果图上细节太多,无法清晰分辨破裂特征,而且在能量释放后很长时间还处于一个较高能量值,恢复时间长,综合来看,中频段既能体现时间,也能体现细节。当采用滑动时间窗为20s的窗长时,能量值在0时也就是发震时刻之前就有逐渐向上爬升的现象,这是由于这样的窗长会使时间窗中心点在发震时刻之前的时间窗就包含有后面的能量,因而导致能量的明显上升发生在0时刻之前;而采用10s的窗长时,能量值在0时才有逐渐爬升,并且可以明显看到窗长10s的计算结果所显示的能量释放较窗长20s的结果更为集中。从能量最大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上可以看出,对于2000年和2003年两个地震采用低频计算得到的结果显示在震后30s后能量值稳定于0.05附近波动;采用中频计算得到的结果显示在震后30s后能量值稳定于0.15附近波动:采用高频计算得到的结果稳定性较差,在震后30s后能量值还在0.2~0.4之间波动。而1992年的地震虽然震后30s后的能量值水平相对较大,但总体趋势上与前两个地震是一致的。虽然这一能量波动范围高于震前的能量水平,但这一现象来自于大震后尾波能量的干扰,通常大地震后背景噪音至少需要30min才能恢复到震前的水平(Kaema,Ringdal,1999)。
4 结论
通过对3个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对于不同频率范围:高频(中心频率1.5Hz)更能体现破裂的细节部分,但能量图上高频细节太多,能量的主次体现不是很明显,低频(中心频率0.5Hz)相对粗略,但能很明显看到能量的变化,综合来看,中间频率(中心频率为1.0Hz)的结果既能明显看出能量的主次,又能体现细节上的变化:针对不同窗长:窗长较长(20s)的情况下则会出现发震前较大时间范围内就有能量抬升:窗长较短(10s)的情况下能量在归一化时间曲线上体现得更为集中。通过分析3个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细节,位于北段的2000年的MW6.4逆冲型地震,在中频段(中心频率1.0Hz)表现出了两个破裂点,能量释放呈北南向分布特征;而中段和南段的两个震级同样为MW6.4的走滑地震,虽然震源机制基本相同,但从破裂细节上看,1992年的MW6.3地震无论哪个频段都是主要表现为一次破裂,而2003年的MW6.7地震在中频段(中心频率1.0Hz)和高频段(中心频率1.5Hz)都明显表现为两次破裂,能量释放呈东西向分布,这些结果表现出了实皆断裂不同段的复杂性。有研究认为我国西南边陲的高黎贡山构成的三江断褶带,是协调印度和欧亚板块相互作用的重要构造带(樊春,王二七,2004),而实皆断裂是印度和欧亚板块的东边界,许多研究认为高黎贡山新生代构造是实皆断裂的一个主要分支断裂(季建清等,2000),本文对实皆断裂附近所发生的较大地震震源破裂细节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的构造活动特征有现实意义。
表 2-3
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指导过程记录表
二级学院 学生姓名 商学院 杨桂芳 教学系 检查日期 会计系 专业班级 会计
1201 班 第 4 次
.11.18 法务会计研究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检查内容:
论文二稿 毕 业 设 计 论 文 主 要 环 节 指 导 检 查 记 录
指导意见: 1、论文标题翻译不准确 2、“会计”不能做关键词,换成具有文章特色的.高频出现的,通过这个关键词 能检索到你文章的高频检索词。 3、英文关键词的每个单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4、写作目的中的人物观点可以放在研究现状中。 5、研究现状中缺少研究评价。评价包括你发现了什么,别人做了什么,你要做 什么,与别人有何不同。 6、 引用其他作者的文献时只是注明作者的姓名, 不写年份 (这是今年的新要求) 。
1、第一步将音频AMR格式转换为WMA或AVI格式
由于在录制微课过程中,只录制了画面,却忘记了录音,当时幸好用手机录了音,首先需要将手机录音配置到微课录像中,需要使用软件会声会影 9,由于手机录音格式为AMR,而会声会影 9无法导入该格式音频,故首先需将AMR格式转换为WMA或AVI格式。打开暴风影音软件,打开AMR手机录音文件,在屏幕中右键,选择视频转码/格式转换,选择“流行音乐格式WMA”即可。
2、第二步WMA手机录音配置到微课录像中
1)打开会声会影 9,在窗口最下部“将视频素材拖放在这里”中右键,选择“插入视频”,指向微课录像文件即可导入。若原始视频中还还有部分不需要的音频,请删除,可通过在视频文件右键,选择“分割音频”,分离出的音频自动放置在“声音轨”中,可右键删除该音频。
有时候需要将录像的前面或后面删除,先在时分秒对话框中精确设置裁剪位置,然后利用屏幕中间的“向右”、“向左”箭头设置起始点和终止点,即可按照要求进行裁剪。当需要将一段录像分割为多段时,可利用“剪刀”工具,程序将划分出一段,其起始点为最左端,终止点为飞梭栏。
2)点击音频,点击“音频视图”,在窗口最下部右键,插入音频/到声音轨,指向WMA手机录音即可。有时候需要将音频的前面或后面删除,同理可按照上面裁剪录像的方法进行操作。
3)将WMA手机录音配置到微课录像中的重要一步,就是保证手机录音与微课录像的同步性,可通过屏幕下方中手机录音与微课录像的时间轴线一致即可,保证手机录音的起始时间点与微课录像的起始时间点相同。
4)点击“分享”/“创建视频文件”,即可输出WAV格式的视频文件。注意会声会影 9输出WAV格式的视频文件时等待时间较长。若想在输出视频文件之前查看视频效果,只需保存上述操作生成的文件(格式为VSP),再点击播放按钮即可查看效果。
5)若未完成“分享”/“创建视频文件”,微课视频与手机录音分别在不同轨道上。此时若想将视频和音频分割为很多段,且保持两者的同步性,操作上较难,需要保持每段视频和音频的起止时间都相同,工作量较大。建议待完整输出视频文件后,在输出视频文件上进行分段操作。
3、将微课录像分割为多段,而且在各段之间增加PPT字幕,以说明上下段之间的关系。
1)选择视频轨中的视频图像,设置好本段的起点与终点,点击“剪刀”工具,程序将划分出一段视频。注意为了保证音频与视频的同步,对声音轨中的音频也需要采用相同的操作,因此需要精确记住前面视频段的起点与终点时间。
4、可以实现画中画
在操作过程中细心的网友可能看到有一个覆叠轨。会声会影支持把两段视频覆叠起来,从而实现画中画效果,就像我们在电视中看到的右下角电视台台标一样。
仅需点击覆叠轨,右键插入视频即可。
5、可以实现在各视频之间插入静态图片
若视频轨上已有两段视频,可在该轨上右键,插入视频文件,然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静态图片至指定位置即可,还可通过拖动静态图片的左右时间边界,控制图片的播放时间。
6、使用会声会影 9需注意的其他问题
1)当编辑完成VSP格式的文件后,不要移动该文件引用的所有内部文件,否则,重新打开该VSP格式文件时,提示加载失败。
2)当某段视频配置有相应的音频时,单独点击视频或音频时,只显示自身效果。当选择两者时(只需在空白处点击,保证时间轴竖向线与两者均相交即可),可显示两者的综合效果。
3)当视频中的音频分割出来后,视频为一行,音频为一行,两者在时间轴上有严格的对应关系,当视频轴中插入了一段新的视频后,原先的对应关系就错乱了,需重新手工排序,为了减小工作量,可充分利用软件提供的复制和黏贴功能。比如像在两端视频中插入一段新的视频,可在屏幕右侧下拉菜单中选择视频项目,导入需要插入的新视频,然后左键按住,将其拖动到指定位置即可。同理,想在两段图片或音频之间精确插入相应内容,也可按照上述操作执行。
4)当需要为某段视频配置音频或字幕时,为了避免两者之间对应关系的调整产生的麻烦,建议将整个视频划分为独立小段,然后在各独立小段中单独合成视频与音频(或字幕),最后将各段连接起来即可。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行政执法,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行政行为。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的全过程记录,是指执法人员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方式,对执法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归档管理等行政执法整个过程进行跟踪的活动。
文字记录方式包括向当事人出具的行政执法文书、调查取证相关文书、鉴定意见、专家论证报告、听证报告、内部程序审批表、送达回证等书面记录。
音像记录方式包括采用照相、录音、录像、视频监控等方式进行的记录。
文字与音像记录方式可同时使用,也可分别使用。
第四条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应坚持合法、客观、公正的原则。执法人员应根据行政执法行为的性质、种类、现场、阶段的不同,采取合法、适当、有效的方式对执法全过程实施记录。
第五条 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申请办理的事项,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对申请登记、口头申请、受理或不予受理、当场更正申请材料中的错误、出具书面凭证或回执以及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正的全部内容等予以记录。
第六条 行政执法人员应在相关调查笔录中对执法人员数量、姓名、执法证件编号及出示情况进行文字记录,并由当事人或有关在场人员签字或盖章。
第七条 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告知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申请回避、听证等权利的方式应进行记录。
第八条 调查、取证可采取以下方式进行文字记录:
(一)询问当事人或证人,应制作询问笔录等文书;
(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书证、物证的,应制作调取证据通知书、证据登记保存清单等文书;
(三)现场检查(勘验)等,应制作现场检查(勘验)笔录等文书;
(四)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应制作权利告知书、陈述申辩笔录等文书;
(五)举行听证会的,应依照听证的规定制作听证全过过程记录文书;
(六)指定或委托法定的鉴定机构出具鉴定的,鉴定机构应出具鉴定意见书等文书;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调查方式。
上述文书均应由行政执法人员、行政相对人及有关人员签字或盖章。当事人或有关人员拒绝接受调查和提供证据的,行政执法人员应进行记录。
第九条 执法人员采取现场检查(勘验)、抽样调查和听证取证方式的,应同时进行音像记录,不适宜音像记录的除外。采取其他调查取证方式的,可根据执法需要进行音像记录。
第十条 实施查封场所、设施或扣押财物等行政强制措施的,应通过制作执法文书的方式进行文字记录。
依法实施查封场所、设施或扣押财物的,还应同时进行音像记录。
第十一条 执法决定文书应符合法定格式,充分说明执法处理决定的理由,语言要简明准确。
第十二条 作出行政执法决定后,应对当事人履行行政决定情况进行文字记录。
依法应责令改正的,应按期对改正情况进行核查并进行文字记录,可根据执法需要进行音像记录。
第十三条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执法决定需要强制执行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在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前,按照法定形式制作催告书并送达当事人。
第十四条 执法人员在行政政法行为终结之日起30日内,应将行政执法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和音像记录资料,形成相应案卷,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归档、保存。
各办案单位应明确专门人员负责对全过程记录文字和音像资料归档、保存和使用。
第十五条 当事人根据需要申请复制相关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同意,可复制使用,依法应保密的除外。
第十六条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执法记录信息,应严格按照保密工作中的有关规定和权限进行管理。
第十七条 各办案单位在实施执法全过程记录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或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制作或不按要求制作执法全过程记录的;
(二)违反规定泄露执法记录信息造成后果严重的;
(三)故意毁坏、随意删除、修改执法全过程中文字或音像记录信息的;
(四)不按规定储存或维护致使执法记录损毁、丢失,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违反执法全过程记录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
“跟踪记录袋”的设计与内容
由于“跟踪记录袋”是体现每个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反映, 所以笔者就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其封面、内容等。
———封面。可以贴上自己喜欢的图片、照片, 写上能激励自己的英文小诗、名言、警句, 等等。
———扉页。自行设计新学期英语学习的设想和计划。
———正文。1.跟踪记录表。主要记录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作业、检测, 以及教师、家长、同学的观察评语。2.跟踪记录主题活动。打开心灵之门的课前分享、营造班级英语氛围的流动英语角 (每学期均有不同主题。本学期主题I love sharing!我爱分享) 、“我”爱主题作业、“我”爱课本剧。
“跟踪记录袋”的具体实施
一、第一阶段
向学生、家长宣传介绍“跟踪记录袋”的基本理念,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其后, 每人准备一个透明文件夹, 一张彩色卡纸 (做封面设计使用) , 一张能代表自我形象的照片。接下来, 在使用中帮助学生建立“跟踪记录袋”的基本使用方法及模式。
记录袋中评价表格的使用:课堂表现使用星星表示, 分为基本星 (能够遵守课堂纪律, 认真听讲) , 奖励星 (发言积极或被单独表扬) , 小组奖励星 (本节课本组在小组比赛中成绩好) , 同时配合小组同学的评价语。作业使用小旗奖励, 明天按要求完成作业即可获得一面作业小旗, 同时每月由家长对家庭作业情况写评价语。单元检测中用小苹果奖励, 分为单词测试和课文背诵测试两个部分, 由组长写评价语。课本剧则使用照片留念, 同时配合学生评价。
(一) “打开心灵之门的课前分享”。
目前, 共设计了六个分享主题供学生选择:1.我爱背单词 (以单词为例, 分享单词记忆的方法) ;2.有趣的词组 (搜集相近的有规律有意思的词组教给大家) ;3.西方的节日 (分享西方节日, 名称, 时间, 来源, 习俗) ;4.我爱记歌词 (介绍一首英文歌曲并播放给大家欣赏, 教给大家其中的一句歌词) ;5.英美国家的城市 (介绍一个城市的名称, 位置, 特色等) ;6.我爱英语谚语 (分享一句英语谚语) 。
由组长组织本组孩子在小组中讨论, 最终每个小组决定一个分享主题。决定了主题, 就可以开始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准备。每节英语课前一个孩子到台前来做课前分享主持人, 围绕小组主题进行分享。要求全体学生参与。
(二) “主题作业”。
1.关于主题作业的设计:紧密围绕单元教学内容和目标, 用充满创意的设计激发学生兴趣。比如, 关于主题《My friend》, 要用学过的语言写一段话描述你的好朋友, 同时搭配好朋友的照片和图像。2.关于制作。学生初次接触到写作, 除了需要强烈的兴趣支撑克服畏难情绪, 更需要规范和指导。在完成主题作业前要求学生要在作业本上先写话, 由教师进行修改后, 再由学生独立进行主题作业的设计制作。明确主题作业的格式, 使用A4纸制作, 图文并茂, 右下角写班级姓名, 打印、手写均可。3.初次完成主题作业后及时地评价, 选出好的作品让大家观摩分享, 为今后更好的完成设计主题作业做准备。
(三) 反馈及问题。
关于本阶段学生、家长的反馈:对于学习跟踪记录袋的使用和制作非常支持和感兴趣, 并很快完成了基本制作。在活动进行中出现了如下问题:1.仅靠老师, 课堂和作业星星小旗发放不够及时, 对记录袋的管理难以做到细化。要考虑新的管理模式, 更加高效、细致地管理好跟踪记录袋。2.在课前分享六大主题中, “我爱记歌词”学生很感兴趣, 但分享效果不佳。这个主题是学生有兴趣, 但对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希望推荐一些英文流行歌曲, 但是不能独立完成教授一句歌词的任务, 应重新考虑调整这个主题的设计。3.在第一次主题作业制作中, 格式不规范、书写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 要加强讲评。4.在同桌互评中, 有评价不到位的现象, 评价方式要重新调整, 并加强指导。
二、第二阶段
(一) 矫正完善。
进一步引领学生熟悉“跟踪记录袋”的使用流程, 改革对记录袋的评价管理模式, 变教师集中管理为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小干部, 通过对小组长的培训推进记录袋的管理工作。通过小组长进行星、旗的发放, 每个小组设立专门发放课堂星的组长和作业负责组长, 同时指导小组长对小组成员“课堂表现、单元检测、课本剧表演”进行评价。设计评价语参考页供小组长写评语时参考使用, 指导小组长对本组成员的情况进行分析, 有针对性的评价, 真正起到以评价促进组员发展的效果。针对课前分享中的“我爱记歌词”主题的调整, 可以由学生自选推荐一首英文歌, 做简单的歌曲背景大意介绍, 或者改选其他能够驾驭的主题。
(二) 活动引领发展。
深化课前分享活动, 并进行班级间优秀课前分享主持人交流:让优秀的课前分享主持人走到兄弟班级的讲台上, 引领更多的人。继续进行主题作业的设计制作:在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 增强学习兴趣, 在不知不觉中温故知新, 学会仿写英语作文。让教室中的墙面英语角流动起来:设计每个班的墙面英语角, 让课前分享的精彩内容和主题作业的优秀作品通过墙面英语角再次展示交流, 同时也提供给学生一个自主管理的岗位。英语学习跟踪记录袋中的材料活起来:两次英语课本剧表演活动, 第一次为自选课文表演, 在第一次进行过后, 由学生进行总结评价, 说说我欣赏的地方和改进的建议。为了提高课本剧排演的效率和质量, 渗透排演基本方法, 第二次设计为指定课文表演。为了帮助小组掌握自主排练方法, 我们先在课堂上进行了课本剧排演观摩。具体实施:随机抽取一组学生到讲台上, 开始分角色排演, 由观众随机举手叫停进行评价建议, 根据观众建议随时进行改进, 直至排演完毕。进行这个观摩活动目的, 在于向学生展示从开始排演到成型的全过程, 帮助学生了解在组内排演的基本模式和步骤。
(三) 培养小干部。
进一步加强对小干部的培养、管理, 推进自主管理模式。通过召开组长交流会, 加强对小干部的培养。通过小干部推进对英语学习跟踪记录袋的管理, 让管理更加细致、高效。为学生提供自主管理的岗位,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 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班级和学校的主人。
具体做法:随机抽取一个小队的英语学习跟踪记录袋, 分发给参与交流会的小组长, 由组长们翻看, 然后交流:1.通过翻看跟踪记录表你对这个同学的课堂表现、作业等方面有什么了解?2.通过翻看你发现了什么问题?3.针对问题你有什么建议?再由随机抽取的跟踪记录袋小组的组长谈本组各个成员的表现, 提出在管理上的问题?例如:某个组员课堂上爱说话, 提醒不听, 怎么办?其他小组组长谈自己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最后, 教师进行教师总结、指点管理策略。
学生对本阶段反映:课前分享、主题作业、课本剧表演三个活动均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 学生反映喜欢这样的形式和活动。尽管还不够精彩, 但通过全员参与, 能够推动整体发展。学生参与热情高, 主题作业完成得越来越轻松, 反映写作文原来很容易。小干部的责任心和主人翁意识不断提高, 跟踪记录袋的管理进一步规范细致。
下阶段要解决的问题:1.在活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 如何让活动进行得更精彩?2.如何进一步激发小干部参与管理的热情, 发挥其对学困生的帮带作用?
为了更好地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态和想法, 更大程度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 笔者及其团队已做出了许多原创性的有益尝试。不过, 学无止境, 可能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需要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解决, 从而让英语“跟踪记录袋”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助手。
【关键词】汽车行驶记录仪;CAN总线;U盘存储;GPS
1.引言
汽车行驶记录仪俗称汽车黑匣子[1],是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2][3]。汽车行驶记录仪对遏止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的违章、约束驾驶员的不良行为,提高交通的管理执法水平和运输管理水平、保障车辆运行安全有着重要的实际作用及意义[4][5],也为交通管理部门准确了解界定交通事故发生原因和公正处理提供了科学、权威的依据[6][7]。
2.主机硬件结构
根据最新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国家标准GB/T19056-2012《汽车行驶记录仪》要求[8],与2003年国标相比增加了行驶记录功能、定位功能,在行驶记录功能中增加了安全警示功能,并对一些功能指标进行了修改,其中GPS定位功能按照JT/T794-2011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设计。目前国内大多数的记录仪都通过信号线与汽车连接,本文应用CAN总线来接收汽车上的信息,较少布线,提高效率,并为测试方便专门针对CAN总线设计了汽车仪表模拟软件,模拟汽车上各个传感器通过CAN总线向记录仪发送数据,并结合汽车行驶记录仪功能设计了一个多功能汽车行驶记录仪,主要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两部分。系统硬件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硬件结构
2.1 CAN总线
CAN总线电路主要由控制器接口与总线接收器组成,本系统采用的飞思卡尔MC9S12XS128单片机内嵌MSCAN模块,作为控制器接口,总线接收器采用TJA1050芯片,TJA1050芯片是CAN控制器与物理总线间的接口,它可以为总线提供不同的差动发送性能,为CAN控制器提供不同的接收性能。它共有8个管脚,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高速模式和静音模式,其中高速模式是传统的工作模式,选择这种模式只需将S管脚接地,本系统就是应用这种工作模式。硬件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CAN总线电路
2.2 存储器
本系统的存储芯片采用256K的非易失性铁电随机存储芯片FM24C256,它的结构容量为32768*8位,使用二线制串行总线双向传输;USB接口电路包含CH376S芯片和辅助元器件,晶体X1为标准12MHZ,电容C4用于内部电源节点退耦从而降低USB传输过程中的EMI,采用8位并口的信号端口,用于连接单片机的并口,并口的必要信号包括D0-D7、A0、RD#、WR#、CS#以及GND,而INT#是可选。其中D0-D7为八位数据信号线,A0判断信号是数据还是命令,为高时进行写命令,为低时进行读数据,RD#与WR#分别为输入写选通信号和输入读选通信号,低电平有效,CS#为片选控制信号,低电平有效。具体电路如图3所示。
图3 SD卡接口电路
2.3 身份识别
身份识别采用MFRC522高度集成非接触式读写卡芯片,采用SPI接口进行通信,SPI时钟M-MFSCK由单片机产生,M-MFSDA为主模式片选输出,数据通过M-MFMOSI由单片机发到RC522,数据通过M-MFMISO从MFRC522发回单片机,M-MFMOSI和M-MFMISO传输每个字节都是高位在前,M-MFSDA、M-MFSCK、M-MFMOSI、M-MFMISO分别对应于RC522的SDA、D5、D6、D7引脚,连接单片机的PA7、PA6、PA5、PA4引脚,电路如图4所示。
图4 身份识别电路
2.4 GPS定位电路
GPS采用ATK-NEO-6M-V23高性能GPS定位模块,模块采用U-BLOX NEO-6M模组,体积小巧,性能优异,模块自带陶瓷天线及MAXIM公司20.5dB高增益MAX2659芯片,可通过串口进行各种参数设置,并可保存在 EEPROM,使用方便,自带IPX接口,可以连接各种有源天线,适应能力强,采用U-BLOX NEO-6M模组,可通过串口进行各种参数设置,并可保存在EEPROM。
3.上位机软件
上位机软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汽车仪表模拟软件;二是数据分析软件。这两个软件都是通过Visual Basic语言来实现。
汽车仪表模拟软件用来模拟汽车各个节点的数据量,比如油量、转速、速度、水温、制动信息等,通过CAN总线发送到汽车行驶记录仪中。仪表软件显示界面如图所示,首先打开设备,配置成功后,通过拖动指针下面的滑轴来使指针转动,点击刹车ON键来模拟制动信息,点击周期发送可向记录仪中发送相应数据,同时可以调节发送间隔。如图5所示。
图5 汽车仪表模拟软件
数据管理软件首先进入的是登录界面。输入驾驶员的卡号和密码进入菜单界面,需要先配置串口号和波特率,打开端口后便可以查看其它界面,如图6所示,具体如下:
1.行驶数据界面。行驶数据界面可以看到驾驶证号和开车、停车时间,并且有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速度的曲线;
2.事故疑点界面。事故疑点界面可以看到停车时间,并且有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速度的事故疑点曲线,绿线代表速度,红线代表制动信号;
3.GPS定位界面。进入到GPS定位界面可以看到定位曲线,横坐标为经度,纵坐标为纬度;
4.数据列表界面。这里能看到驾驶证号、开车时间、停车时间、秒平均速度、事故疑点速度、事故疑点刹车、汽车经纬度、油量、转速、水温等数据信息。
图6各显示界面
4.结论
本文根据最新的汽车行驶记录仪国家标准GB/T19056-2012《汽车行驶记录仪》要求,结合目前对汽车行驶记录仪的实际需求,并在国标的基础上又增添了一些功能的汽车行驶记录仪,主机以飞思卡尔MC9S12XS128为核心的汽车行驶记录仪的整体方案,应用了CAN总线技术,提高了系统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主控及电源部分、显示部分、存储部分、通信部分。软件主要包括下位机软件和上位机软件。对记录仪系统的功能及精准度进行测试,每一部分都通过的了测试,达到了预期的标准。
参考文献
[1]高玉民.中外汽车黑匣子的现状与发展动态[J].汽车电器,2009(1).
[2]Rinkes Dan. The Black-box Embedded Recorder. IEE Electronics Systems and Software. 2012, 3(3).
[3]J. C. Steiner. Event Data Recorder Pre-Crash Data Sources for General Motors Vehicles. 2005 ASME Internatio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ongress, Washington , DC, United States.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2003.
[4]B. Zdenek. Monitoring and Data Recorder System for the Underground. Microprocessing and Microprogramming. 2003, 39(2).
[5]崔焱,余成波.基于ITS车辆行驶安全驾驶辅助系统的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2(3).
[6]侯树梅,王世震.汽车车身总线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汽车电器,2010.
[7]钟明.基于车载网络的汽车行驶记录仪主机模块研究与设计:〔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8]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汽车行驶记录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056-2012,2012.
作者简介
【课题研究过程记录表】推荐阅读:
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记录09-13
课题过程性汇报材料06-16
作文课题研究09-22
课题研究材料10-06
课题开题报告会议记录10-25
教育研究课题10-04
教师课题研究论文06-03
课题研究的内容06-09
识字教学课题研究06-20
语文课题研究总结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