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学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学(精选15篇)

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学 篇1

一、试卷试题分析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

二、班级成绩简述

成绩分析:本次测试,平均分81分,从卷面的得分情况看,总体成绩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已经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在考试中基础知识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在加和减中忘记了进位或者退位。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其应用价值,使学生有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本次测试中,不少学生表现较差,失分较多。

三、数据分析(或,答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本题面广量大,分数占全卷的1/2。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很多学生不能根据书本上知识灵活处理问题。错的较多的题是第3、4、6、8、10小题。本题平均得分率约60%,全对的约10%,总体情况不太好。

2.学生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的不是太好,错误的较多

3.有些学生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分析不够透彻,列式出现错误。

4.还有很多失分是题目没读清,漏看、错看,答题不规范等。

四、今后改进建议(1)继续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要经常地、有计划地坚持训练。

(2)要注重思维训练,不要“应试”训练。

思维训练就像口算训练一样,要经常地、有计划地进行。教材中的题目都比较简单,难度较小,学生遇到灵活一点的题目就不会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转变教学观念,用足,用活教学资源,做到数学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数学化。

(3)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4)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数学教学中三种数学思想之探究 篇2

关键词:转化;极限;划归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2-0116-01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数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助于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使他们终身受益。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良好思维素质的关键。因此,进一步探究数学思想方法有其重要意义。

一、转化的思想

在代数方面用到的转化思想:典型的案例就是小数除法的计算。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我以整数除法导入,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把新知转化成旧知,解决新问题。在转化的过程中学生既体会到了用旧知解决新知,又体会到了转化思想的妙用。

在几何方面用到的转化思想: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入,然后通过数格子的方法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由于数格子的适用范围太小,那我们能不能探究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然后计算就可以了?

生:转化成长方形。

师:怎样转化?

生:沿高剪来,然后再把剪下来的那部分平移到右边就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师:那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请以小组为单位他论完成以下问题:

(1)回答拼成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2)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存在的关系?(3)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存在的关系?(4)因为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

这种实例是利用旧知解决新知的转化思想方法,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除此还有加法对乘法、乘法对除法、因式分解等多种转化。不管是几何中的转化还是代数中的转化需要注意的是转化应该成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内在的迫切需要,而不应该是教师提出的要求,因为这样,学生的操作、思考都将处于被动的状态,对转化思想的理解则可能浮于表面。

二、极限的思想

极限是用以描述变量在一定的变化过程中的终极状态的概念。

新教材中有许多地方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例如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在教学l÷3=0。3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让学生初步体会“极限”思想。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直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在公式推倒过程中渗透极限思想:

案例:“圆的面积”。

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我们学过了一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圆的面积公式。你们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把圆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怎么转化?

生:分一分。

演示把圆平均分成了2分,把两个半圆地拼起来,结果还是一个圆。

生:多分几份试一试。

演示把一个圆分割为完全相同的小扇形,并试图拼成正方形。从平均分成4个、8个、到16个……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

课件继续演示把圆平均分成32个、64个……完全相同的小扇形。教师适时说“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出的结果会怎样?

生:拼成的图形就真的变成了长方形,因为边越来越直了。

这个过程中从“分的份数越来越多”到“这样一直分下去”的过程就是“无限”的过程,“图形就真的变成了长方形”就是收敛的结果。学生经历了从无限到极限的过程,感悟了极限思想的具大价值。

学生有了这个基础,到将来学习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办法,从而再一次加以利用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应用中学生的极限思想会潜移默化地形成。

三、化归的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应当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例如:花店里有一堆鲜花,5朵一束正好包装完,8朵一束也正好包装完,售货员阿姨弄不清楚自己批发了多少朵鲜花了,但是她知道这堆花的数量在100—150朵之间,聪明的你能很快的帮售货员阿姨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

师:5朵一束正好包装完,说明这个数和5是什么关系?

生:说明这个数是5的倍数。

师:8朵一束正好包装完,说明这个数和8是什么关系?

生:说明这个数是8的倍数。

师:结合这两个限制条件,说明这个说和5、8存在什么关系?

生:这个数是5和8的公倍数,只要在5和8的公倍数中找出在100—150之间的那个数就行了,也就是120。

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化归思想正是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认为首先应该转变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有机结合,自然渗透。当学生进入高年级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想方法,有了自己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体会、总结、反思、提升,形成清晰的印象,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随时提取思想方法,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陈传理,张同君《竞赛数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4。

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篇3

本学期三年级数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检测,一是基本计算,二是操作运用,三是情景运用,四是综合运用题。本套试题整体来看有点偏难,重点在考查学生操作潜力,应变计算潜力,逻辑思维潜力以及基本的计算潜力。

从学生的检测成绩来看,学生的基本计算还是过关的,基本没有丢分,动手操作也丢分不大,丢分大的出此刻综合运用和情景运用题中,学生的综合分析潜力不够。

下学期要加大学生的综合分析潜力的培养,多进行一些情景题的训练,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年级期末数学质量分析 篇4

旧集小学 夏燕妮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试题,能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等各方面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尤其侧重了学生行为习惯和各种能力的测查,如审题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等等,是一份细致、难易适中、紧扣课标的好试题。

二、试题分析

1.试卷的结构和内容分布

本次试卷共有六道大题,第一题:填空。第二题:选择。第三题:判断。第四题:计算。第五题:列式计算。第六题:解决问题。

2.试卷的特点

①突出基础内容。

本次期末试卷检测,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检验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今后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本试卷题量适中,内容紧扣了本册教材的内容,是一份高水平的试卷。

②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次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通过口算、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解决问题等形式让学生从中体验、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③重视各种能力的考查。

本次试题通过不同的角度,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张试卷含盖了我们三年级所学的所有知识,重点突出,难点也比较分明。解决实际问题。共6小题,出卷者精心安排,结合教材突出了基本点,但有一定的难点。总之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选择权交给了孩子,这也是这张试卷在出卷时的一个重要的意图。

三、学生答题分析

1.学生答题情况总体

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可是仍有个别学生,对于反复强调的基本知识都掌握不好,估计跟学生上课时的学习习惯有关。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用竖式计算。

这部分内容兼顾到了三年级以来所学的所有运算。从整体来看,学生已经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出卷者的意图也就达到了。总的来说学生全对的还是大多数,只有个别学生有错。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加强竖式计算方法的指导,并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进行正确的计算。

填空。

这部分可以说是常规题目,它包括的内容是整张试卷中知识点最多的部分,也是学生最容易丢分的部分。填空部分包括9小题,其中第6题的错误率比较高。

错因分析:本小题是让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头猪大约重130()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一块手帕的面积约是4()一列火车长约()。

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不能准确的把握概念的本质,做到认真分析区分后再做答,处理分析问题上较为随意。当然,这也与我平时针对这方面的练习较少有关,也是我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解决实际问题。

总体来说解决问题做的还是可以的。这几种题型对于学生来讲并不算难,只要仔细分析,问题很容易解决的。而且在平时的练习中也出现很多次。可是从本次考试来看,暴露出问题很大,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混淆,这是我所没想到的。还有个别学生对于简单的计算都掌握不好,导致结果错误白白失分,看来计算教学也得继续加强。

四、思考与建议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审题,及时检查,仔细观察,具体问题具体今分析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认真细心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检查等良好习惯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口算,笔算,属于最基础性的题目,每天拿出5-6分钟的时间练口算。

3.加强学生读题理解能力。从考试的整体状况来看,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注重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的变换各种题型,让学生会融会贯通,避免学的比较死。

4.关注后进生的状况。及时帮助学困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不同的学生学习到不同的数学。

三年级数学期中试卷质量分析 篇5

三年级数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试卷覆盖前四单元内容,从多方面考查学生所学知识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总体来看,这张试卷以基础知识的考查为主,题量适中,基本上没有偏、难的题型,试题类型比较灵活,并且比较贴近学生生活。

二、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考试应考87人,实考86人,总分4989分,均分59分,及格人数45人,及格率52.3%,优秀人数21人,优秀率21.4%,从整体上看此次考试极不理想,学生成绩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同时,也反应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平时训练的力度不够。

三、试卷分析

本次命题共分五大题,下面就对本次测试中存在的问题逐题作一分析: 第一题:认真填空(共27分)。出错率最高的应该是第5、6、7题,原因:1.没有认真读题。2.学生没有分清楚被除数、除数、商及余数得关系。

第二题:我是小法官(共6分)有65%同学全对,出错最多的应该是第4和5题,出错的原因:1.学生对位置与方向掌握不够。2.学生对余数和除数得关系掌握不够。

第三题:我会选(5分)有80%的同学全对。出错最多的应该是第3、4题错误率高达20%:学生没有理解题意。

第四题:我会计算(共32分)40%的同学能全做对,出错的原因是:1.计算不认真。2.商有余数的算式容易丢失余数,导致失分。

第五题:我会列式计算,(共9分)有60%的同学全对第(3)题出错率较高,个别做错的原因是粗心。

第六题:我会解决问题(21分)只有30%的同学全对,错的最多的应该是第4、5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会联系生活实际,二是部分学生审题失误。

四、通过这次测试,反映出的问题:

(一)、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欠缺,简单的加、减、乘、除也很容易出错。

(二)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还不够,非常粗心。题目会抄错;简单口算也会计算错;算完结果会抄错;等等。

(三)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掌握不扎实。

(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很好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对给出的信息不能较好的选择利用,进而解决问题。

(五)、通过这次测试,还反映出学生中一个非常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检查验算的习惯比较差。

五、今后教学措施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读题、仔细审题、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

2、对一些基本概念还应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培养学生对题目的分析能力。特别是一些题目比较长、字数比较多的问题,先理清思路,酌句分析。

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篇6

一、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大家发现学生往往因为喜爱某位教师,也就跟着喜欢这位教师的课。一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因此,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使学生亲其师,教师必须爱其生。教师对学生的喜爱之情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它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良好兴趣,而且能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刚刚跨进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教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是每位学生的希望。只是他们受到年龄和认知的限制,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面对这些,我从不直接批评或大声训斥,而是悄悄地提醒:哪儿不对了,错在什么地方,改正了就好。在课内,循循善诱、和蔼可亲。在课外,和学生一起讲故事、做游戏、说悄悄话等,做他们的大朋友。学生感到教师像妈妈一样亲切,有什么话都愿意和教师讲,有什么问题也敢向教师提了。

二、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中积极热情地参与教学要比教师一味强调勤学苦练取得的效果好。

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应表现为:课堂上,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大胆自信、发言踊跃、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在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情感共鸣、水乳交融。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课堂气氛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比如,我在教《十几减5、4、3、2》这一课时,出示例题:11-5=( )。问:这道题谁会做?当一个学生告诉我:因为5+6=11,所以11-5=6。我用充满赞赏的语气说:“看这位小朋友不用老师教,就已经学会做这道题了。大家为他鼓掌!”课堂气氛迅速热烈起来。被表扬的学生得到极大满足,增添了自信,同时也吸引了部分注意力尚未集中的学生。在一节课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我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答对了给予表扬,答错了或答得不完整也给予鼓励。对那些“别出心裁”的回答更是大加肯定。当另一个学生告诉我还有别的方法算出11-5=6时,我鼓励他大胆地说出来:因为11可以分成5和6,所以11-5=6。这种方法实际上和刚才的方法是一种方法,但这位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是最值得肯定的。我高兴地说:“你真会动脑筋!老师没有想到的地方他也能想出来。真棒!”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有的说:5可以分成1和4,11减1得10,10再减4得6。有的说:11可分成10和1,10减5得5,5加1得6。面对这一下子想出来的多种方法,我组织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方法最简便,最后评出最优解法。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这节课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还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活泼生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出示一只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正在开屏的小孔雀。题目写在孔雀屏上的一个圆片里。问:“谁来了?”学生高兴地说:“是小孔雀来了。”我指着题目又问:“小孔雀为我们带来了几道题目,大家愿不愿意做?”瞧学生那股高兴、踊跃的劲儿,看来都愿意。学生答对以后,我就把写有题目的圆片翻到彩色的一面,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小朋友通过努力,每一道题答对,就能使我们的小孔雀变得更美了!”听了老师的话,学生都开心地笑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并不在于人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这就要“在学生面前揭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就需要我们善于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从而神情专注、兴味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比如,在《4的认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完了“4的认识”和“4的组成”以后,我请4位学生来到讲台前排成一队,说:“跑步比赛开始了!一二一、一二一……”在我的示意下,学生两脚不动,一会儿前倾,一会儿后仰,两手不停地摆,极力做出跑步的样子来。全班学生兴奋极了,这场比赛把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都吸引了。这时,我提问:一共有几个同学参加了比赛?谁跑第一?谁跑第四?这个“四”和刚才的“四”意思一样吗?基数和序数的意义在教师给学生提供的充足感性教材情况下,学生从最近发展区、最佳的问题情境中得到解决。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形象生动地说明兴趣对学习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生动愉快地学好数学,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热点。围绕这一热点,目前所出现的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等,旨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程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本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满腔热爱,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从点点滴滴做起,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质量分析 篇7

窦志威

一、内容分析

本次试题,能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活动等各方面对学生所学的知识点进行了全面的考查,尤其侧重了学生行为习惯和各种能力的测查,如审题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等等,是一份细致、难易适中、紧扣课标的好试题。

二、考试概况

学生总数

考试人数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67.62

21.15%

67.31%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题直接写得数:大部分学生全对,学困生失分较多。2.第二题填一填:部分学生在第3小题写一个先算减法在算乘法算式时、第4小题算今年春节是2月()时、第6小题15:40还可以表示为()时、第9小题把三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周长减少()分米出错。原因是平时练习较少所致。

3.第三题选一选:第2小题日历中两个竖着相邻的数字和是43,这两个数是()部分孩子出错,原因是没有细心审题所致。第4小题下面图形的周长()与右边图形的周长相等出错,原因是复习较少。第5小题笑笑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第()幅图部分孩子出错,原因是观察分析不够所致。第6小题解决右图中的问题,下面第()个算式是正确的,部分孩子出错,原因是平时练习不够灵活所致。4.计算题部分孩子出错,原因是做题不细心所致。

5.第五动手操作题:第1小题作图,第2小题画一画,写一写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部分孩子出错,原因是练习较少所致。

6.第六解决问题:第1小题看图列示并计算,对图意不理解出错。第2小题解决里程问题,大部分孩子画一画出错,原因是平时训练较少所致。第3小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出错较多,原因是在周长方面让学生提出问题较少所致。

四、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虽然这个学期我们一直在抓学生的计算,但是部分学生在计算中还是比较粗心,特别是在列竖式计算中,忘记进位或退位。

(2)从题目中摘取数学信息时抄错数字,漏写单位等。

(3)读题时马虎没有弄清题意就开始做题,导致错误的出现。

(4)没有养成做完自觉检查的好习惯。

四、改进措施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要在课堂内外下苦功夫,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指导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每一堂课的学习效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认真听讲、上课积极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做完作业检查等习惯,教会他们认真审题、认真检查。对题目要全面观察,检查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3、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口算和笔算。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认真细心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检查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4、认真指导学生阅读数学问题,能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给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加强学生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多鼓励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的学习逐步提高。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质量分析 篇8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学生分析参加人数14人,优秀人数10人,及格人数13人,平均分86.57分。

三、试题分析

数学试卷分为填空、选择、判断、计算,排序、解决问题,共六道大题。概括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基础知识,细化考察体系本套试题考查面广,涉及知识点多,突出了教学重点,题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符合儿童心理,其中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是本次考察的重点。

(二)题型设计新颖,试题结构均衡试题做到了计算技能考查与思维水平考查相结合。其中填空、计算重在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了数学概念,思维方式,解题技巧的检测。而第二、三、五、六题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应用价值。试题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索取题材,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景化,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四、试卷分析

(一)取得成绩

1、填空中学生做得比较好,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可见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强,仅有个别学生出现问题。

2、计算中,仅少数学生由于粗心而出错。

3、在判断,选择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的准确率很高,学生的思维很敏捷。

(二)存在问题

1、填空中的第5、6题学生答对的正确率很小,大部分学生对于时间很熟练,但却不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学生对于时间的实际意义还不太理解。学生的知识面很窄,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也与老师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强调不够有关。

2、计算中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不够高,反映出学生的基础不够扎实,这与平时的课堂训练不够也有直接联系。

3、排序中学生未认真读题,把序排反了,有个别学生未能正确理解数量的大小。

4、解决问题的思路不清晰,有的学生是未认真审题,没有弄清数量关系。还有个别学生在做第5题时闹出公鸡也会下蛋的笑话。学生的知识面很窄,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也与老师平时对这方面的知识强调不够有关。

(三)今后的教学方向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计算题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不够细心,比较浮躁。这是各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简单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学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渗透;思想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242-01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续学习,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需要我们教师长期训练,及早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相机渗透。

一、函数思想方法在低年级教学中的渗透

恩格斯说:“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儿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的了。”我们知道,运动、变化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函数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去反映客观事物数量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比如一年级下册第10页中的第3题,我们就可以适时向学生相机渗透“变与不变”的思想。

虽然教材中没有提及函数这个概念,一年级的学生也不能理解这个概念,教师也不需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函数,但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函数思想渗透在其中:在学生得出结果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发现减号前面的数11不变,当减号后面的数发生变化时,最后的结果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让学生隐约发现运算的结果是随着减数的变化而变化的。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低年级教学中的渗透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数离不开形,形离不开数,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数形结合思想。“数形结合”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表示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

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人教版第4册69页)一课,在教学14×2的笔算时,根据上面的主题图学生也能独立探究算法:先算2个十是20,再箅2个4得8,最后把它们合并起来一共是28。然而,如何帮助学生把算理与算法结合起来,将算理内化成算法,把思考的步骤与过程用竖式的形式呈现?用竖式计算14×2的结果是一个抽象过程,离开直观的图形支撑,直接要求学生独立建立竖式模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此时教师仍然可以借助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经过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如:根据计算的先后顺序分步展示课件:2×4计算的是图中的哪个部分?1×2呢?(点击箭头图),这样把图式结合起来,通过竖式与图形的对应关系,帮助学生发现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明确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三、推理思想方法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判断得到一個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的种类很多,根据推理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方向性,可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从个别事例中概况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

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中加法交换律为例,通过40+56=56+40、12+5=5+12、78+87=87+78……诸多例子,概况出了加法交换律 a+b=b+a。

2、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同样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中加法交换律为例,上面用了归纳推理概括出了加法交换律。接下来就用演绎推理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8 5+ 2 3= 2 3 +( )、 101 + 10=( ) + 101、300+ 600=( )+( )、 ( )+ 65=( ) + 35。

运用a+b=b+a这条加法交换律就能轻松的解决这些问题了。

3、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不同的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猜测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是由此及彼的过程。

比如在乘法交换律的学习中就可以运用类比推理的思想方法。之前已经学习过加法交换律a+b=b+a。通过类比我们推理:a×b=b×a。再对a×b=b×a用归纳法进行验证。这样就比较容易的得出乘法交换律了。

从以上的三种推理方法及其例子不难看出它们在解题过程中的运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综合的运用推理方法不但可以拓宽知识面,也强化解题技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符号化思想的渗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 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还指出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理解符号所表达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来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 问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标非常重视符号感的培养。因此, 在教学中要渗透符号化思想 。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数一数》中, 教材呈现一幅美丽、开高大的教学楼,还阔的校园院景图:校园内有飘扬的国旗、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 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事物的数量不止一个。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数”,“数”仔细观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体会表示物体再借助抽象后的实物图像来认识数学。个数的含义和作用,这样,从实物到图像再到数学符号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明白数学就是符号化的语言,简约性是数学的基本特征。

三年级上数学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篇10

期中测试是对我们前半学期教学工作的一个测查,也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个阶段性反思,从试卷中了解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自己教学中的一些不足,以便查漏补缺,更好的进行课堂教学。

一、试卷分析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2、重视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3、注意从生活实际中选取有关问题作为命题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思考、形成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有重要的意义。

4、试题贴近生活、突出运用,难度适中,符合三年级学生。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

2、学生的数学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存在错误的类型:

1、书写不规范出现的错误

2、读题与思维不答话造成错误

3、题目的开放性与学生思维的惯性造成失误

4、不去学习总结解答应用题的方法,而是蒙头做题,为了做题而做题。

三、教师自身不足分析 对新课程的性质、特点缺乏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所致。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数学活动的目标不明确,为活动而活动,把数学活动游离于数学知识之外,让学生随意地从事一些肤浅的、缺乏智力价值的操作活动,从而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其它智力品质的发展。

四、改进的措施

1、从我做起,要深入钻研教学,上好每一堂课,多交流,多探讨,课堂上答基本题型做扎实,尽可能的多变换题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从卷面上,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造成的后果,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3、加强易错易混概念的辨析

从卷面上看,不论是在计算还是解决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学生对某些概念产生混淆。学生的实践经验少,针对这些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在平常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学生在对比中自己辨析、掌握。所用的方法可采取题组对比方式。

4、注重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改革的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出现了多种形式的练习题型,如图文题、表格题及综合运用的题型,这些题大多都是把解题条件放在图、表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来解决。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较薄弱,原因是学生观察能力不强,而导致找不到解题条件。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5、加强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质量分析 篇11

一、总体分析:

三年级班全班有48人,利用所有人的考卷进行分析,85分及以上的有27位同学,60~84的有10位同学,60分以下的有4位同学。优秀率为65.9%,合格率为90.2%。

二、存在问题

1.口算.计算的正确率不够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加强这方面知识训练。

2.部分学生的书写习惯不好。从每张试卷来看,后进生漏字的情况比较严重,且写字马虎。这都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学习不认真所致。

3.一些同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都较差。数学中填空题、口算题、应用题失分现象比较严重,都是因为他们自身学习态度欠端正,平时课堂中掌握得不好,且课后没有巩固练习,对待学习敷衍了事造成的。今后要不断对学生强化训练。

4.加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对今后教学工作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提高。一个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实现两个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1、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开展“高效低耗课堂教学”,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动起来,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兴趣入手,使他们在课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审题、准确作答的考试习惯,这其实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3.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掌握“活”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计算解题的能力。

三年级1班的数学博客 篇12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又回到久别的学校。两个月不见,我还真想念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呢。工人师傅们已经按新的安排把班级牌子都钉好了,教学楼里许多同学都在上上下下地按牌子找教室。我们班同学都很高兴,因为我们班的教室还在老地方,这下子我们用不着费劲去整理别人留下的旧东西了。不过可惜的是,男生们本来组建了一个“搬家公司”,要一起把咱们班级的“宝贝”都搬到新教室去的,这下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江老师先点了一下名,除了张知阳,其他同学都到了。方晨说张知阳可能是跟爸爸去上海看世博会了,还没有回来。陶斯炜却说他要转学走了,不过大家都对陶斯炜的话不太相信,江老师皱了皱眉头,说:“等放学后我再联系他爸爸问问。”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做卫生,因为我们原来就把教室保持得很干净,所以卫生一会儿就做好了。

江老师说:“开学第一节课,我们来检查一下这学期要用的学习工具吧。”

爸爸说过“磨刀不误砍柴工”,我觉得江老师的这个主意不错。

江老师说每个人的笔盒中至少要有两支自动铅笔、一块橡皮擦,还要有一把直尺,最好还要有一副三角尺。

“因为这学期一开始,我们就要学分米、毫米这些新的长度单位,后面还要学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还要学会计算它们的周长,所以尺子是很重要的,就像战士手中的枪一样!”江老师说了一大通话,还把我的直尺和三角尺拿在手里,展示给大家看。

可是,有好几个同学的笔盒里却什么尺子都没有,这让江老师很生气。

于是,“那些没有尺子的同学,放学回家后赶快去准备好”就成了江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份家庭作业。

(程星灵写)

日志评论:

林泽文9月1日17:45:02

哈哈,我想到一个谜语!“没有尺子的同学”,猜一个成语。你们谁想到了?

程星灵9月1日17:45:22

你评论得真快,这个成语是什么呢?

林泽文9月1日17:46:26

就是“无耻之徒”呀!“没有”就是“无”,“尺子”代表“耻”,“的”就是“之”,“同学”就是“徒弟”的“徒”。怎么样,很天才的谜语吧?我都佩服我自己了。

程星灵9月1日17:49:10

晕倒,班上没带尺子的同学会生气的。

姚力承9月1日18:30:39

林泽文,你是不是在说我?!明天我要你好看。

严天开9月1日19:23:11

我知道有家文具店里卖的尺子特别便宜,不如我们班没尺子的同学一起去买吧。批发价更便宜呢。

陆无双9月1日20:30:22

你们男生OUt啦,现在不流行叫批发,应该叫“团购”!干脆就叫“无耻之徒”团购团吧。

江老师9月2日12:11:56

这种创意要不得,一切打住。

江老师9月2日12:13:00

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学 篇13

71班耿国强

试题分析:

知识点与分值分配为:一单元8分,二单元14分,三单元13分,四单元9分,五单元12分,六单元27分,七单元14分,8单元3分,第九单元没有考到。从分数的分配可以看出,考试重点是加法减法的笔算和解决问题。

这次考试的试题很容易。只有2处具有难度。其余题目都很容易,都是平时做过很多次的练习。

基本答题情况:

我班有43人参加考试,均分96.12,优秀人数32,优秀率76.2%,良好人数43,良好率97.6%,全部及格。与期中考试相比,均分提升13分,优秀人数增加1,良好人数增加5。

具体分析:

这次试题出现的问题集中在两处:

1、操作题中,要求学生画出周长10厘米的四边形。通过试题情况发现,学生都能理解周长10厘米的要求,但在操作中,学生把边长厘米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也当1厘米用,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这是因为平时没有这样放开让学生设计四边形,平时是这样训练的,请画出周长10厘米的长方形。这说明落实还是钻研得不够,落实得不仔细。有遗漏。

2、在解决问题第4小题中,在计算时间时,路牌指示出发上午10时,到达下午2时。有学生没仔细想,直接用10减去2,这样做的有13个学生。这13人中有4人因这一个刚好不能达优,有4个已经达到优秀。

目标达成:

三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篇14

三年级

数学

教研组第二 次教学质量监测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的范围是1~4单元,从试卷面上看,分为7大题填空、判断、选择、计算、实践与操作、连一连、解决问题。本次考试中,紧扣新课程理念,从计算、操作、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从总体来看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整张试卷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整体上看试卷内容,基本上没有偏、怪的题型,试题类型比较灵活,并且比较贴近学生生活。考试情况如下:

三一班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86.3

97.06%

50%

95%

48%

95%

51%

93%

49%

89%

42%

97%

48%

97.87%

38.30% 三二班

87.14 三三班 三四班 三五班 三六班 三七班

88.75

80.55

84.16

90.37

84.11 三八班

86.01

98.99%

51.50%

二、取得明显成效之处及经验

1、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较扎实,基础题型训练较好。教师比较重视的一些问题,得分率较高。

2、平时教学中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题型训练。

3、平时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学生有一定的运用能力。

4、教学中能给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5、教师教学中对教材有宏观的把握,能注意各领域知识的融合。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期中考试没来得及复习,学生知识点掌握不到位,影响考试效果。在填空与选择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题的理解还不明白,其实是基本功的不扎实。竖式计算题有小部分同学没有进位却强行进位。

2、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培养不足,审题能力训练不够。第六大题解决问题,属于实践应用部分。

1、,3、4题都很简单。但是2,5题稍微灵活一些,如果同学读题不认真,没有真正理解清楚题意就容易出错,特别是第5题,个别孩子神题不清,只提了一个问题。

3、平时对有些知识点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强,没有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对解题规范性训练不足,造成有些学生“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比如应用题不加单位。

四、改进措施

1、继续重视计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可能平时灌输给学生的思想是计算题不允许出错,因此学生在做单纯的计算题时很认真,能仔细检查,失分相对较少。但在解决问题中没能引起重视,有些明明可以做对的题目,却因为算错而失了分,真的很可惜。

2、继续关注班级学习困难生,抓好平时作业,平时多给他们发言机会,多帮助,让他们也能在检测中取得相对比较好的成绩。

3、建立错题集,经常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对一些比较难,易错的题型应分析订正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反复抓,抓反复。

4、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和读题能力。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学生因为缺少这种能力而在自己明明会做的题上失了分,太可惜了。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试卷上所反映的审理不仔细、看错符号、漏做题目漏写结果、看错数等现象。

5、在教学中要减少机械地、单调地重复训练,而因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减少学生因错误的或片面的理解概念造成的失分。

6、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好的课堂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余地。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三年级数学质量分析学 篇15

关键词:导学互动;学习能力;教学模式

新课改实施以来,尤其是2011年版课程标准的实施,明确了新时代教学的目的与意义、方法和要求。作为教师,不能将知识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探索。如今的课堂从以前的结论式向过程式转变。当然,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为适应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我校决定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我结合教学实际,从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的导学模式出发,以前置性学习单为载体,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多种思维能力及发展空间观念)决定着该学科的操作性强,自主探究的时间多,课堂教学就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与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从小就树立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意识。导学互动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改以及数学学科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学习,鉴于这一特点,我校实施课前教师精心设计探究性学习单,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前置性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去尝试了解、感悟、探究、运用新知识,从而在课堂上就能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记录中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最终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当然,在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所做的工作是相当多的。下面就以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认识公顷》具体阐述实施过程。

一、研究教材,确定目标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就是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在确定目标的时候要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目的与学习内容是什么。因此,不再是教学目标,而是要转化为学习目标。目标中要明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怎样的程度,要采取怎样的方法与探索活动,要生成怎样的情感。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也是学习的归宿。目标越明确,越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其学习行动的每一次努力越能够获得成功。

“认识公顷”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平方千米和公顷》中的第一部分内容。虽然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对这些面积单位概念建构的过程也有了初步了解,对于学习“公顷”这一新的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从原有的学习方法中吸取精华部分,从而完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但是由于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力还不是很强,再加上对现实生活中土地单位的运用不是很关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公顷”这一单位的现象。因此在学习中应该建议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的认识。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能回忆出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具体物体描述出它们的实际大小,按要求上网搜集资料完成学习单,初步感受公顷的大小。

二、设计学习单

设计学习单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前有一个探究感受的过程。只有亲身实践了印象才会深刻,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往我们的学习方式,就是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单位之间的换算,学生死记硬背,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熟练。在考试中也会因为脑海中的深刻印象而游刃有余。但是往往造成学习与生活的脱节,产生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做题没有问题,但是在生活中不会运用,对1公顷的大小也没有清晰的概念。这就是我们新课改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学习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的特点,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的感受,但是也不能设计太难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产生为难情绪。有时还要设置方法提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三、批改反馈

作为教师,其实我最想了解的是学习单上的最后一个问题:“对于公顷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了解点什么呢?”这也是本节课的关键。

通过课前批改学习单的情况来看,和我预设的差不多,学生基本能知道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但至于有多大,不清楚,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以学定教”也就是说,学生想学什么,我就教什么,学生知道的不教,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教,能同伴互助的也不教,都解决不了的那我来帮助!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在告诫我们每一位教师,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让学习变得有成就感,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针对性强的教学比“满堂灌”的教学收效要更大一些。

参考文献:

[1]张怡,龚琛琛,陈于全.合作学习理论研究现状分析[J].文学与艺术,2010,2(3).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05.

作者简介:刘崟,女,就职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中小学初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上一篇:土木概率论文下一篇:写桃花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