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随笔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一:
现行的数学教学大纲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条走向成功的“腿”都已经提高了相当重要的程度。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本人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刚拿到数学新书时,总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完全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无疑这当中上开始的课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内化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教材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需要教师读活教材
多年来,我总是努力使每一个40分钟的教学,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认知过程;努力把教师的外部指导内化为学生的能动活动;总是在怎样才能唤起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和如何才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新知识上下功夫,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努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能力也得到训陈和培养。而且从小就能受到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无疑帮助很大。要做好以上这些,我认为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地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否则,都是空话。这是因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科书不同于一般参考材料或其他一些课外读物,它是按照学科系统性结合儿童认知规律,以简练的语言呈现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虽存在,但思维过程被压缩。学生看到的往往都是思维的结果,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思想、方法更是难以体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数学本身那种令人倾倒的丰满的内容,体现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为此,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书本上看得见的思维结果,更要让他们参与那些课本上看不见的思维活动过程。因此,我的体会是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通过教材,使自己先受到启发,把教材的思想内化为自己实实在在的思想,把教材读活。让自己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公式以及叙述等的背后,看到数学本身本来丰满的面容,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这样,我们才能使学生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而且更能使我们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数学家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否则,教师自己头脑里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没有思维过程,把课本当成一本死书,照本宣科,那么就不可能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不可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很好地展现开来,那学生也只能是死记硬背、机械模仿。这样的教学也一定是既没有生机,也没有深度。不可能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网络,更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建构了。因此,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是使数学教学成为思维活动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我们教学水平的前提。
教师理解了教材,了解了教材的思想,有了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暂时),并不等于学生也理解了、了解和有了。学生不是靠我们头脑里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掌握新知识的,而是靠我们教师把自己的思想变为行为。学生是通过我们的语言、我们设计的教学过程、创设的思维空间到达知识彼岸的。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完全依靠教师的主导。
不论我们教师对教材挖掘得多深,理解得多么透彻,把教材读活到什么程度,但如果不能对教材进行很好地加工、处理,不能把理解的落实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很好的设计,那么,对学生学习来说,都等于零。教师也只能是哑巴吃汤圆——自己心中有数。因此,我认为:教师还必须遵循教学规律,紧密结合实际,选取恰当教法和教学手段,把教师的思维内容转化为学生的思维内容。教师先受到启发后,再通过老师去启发学生。如果教师只停留在自己理解,而不善于教学,那教学效果一定不好。因此,我非常重视在提高自己驾驭教材能力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方法很好地体现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中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老师的课堂教学,掌握该掌握的知识,具备该具备的各种能力,提高应有的素质。因此,我认为教师熟练地掌握教材,把教材读活,设计出合理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灵活地加以运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根本保证。
总之,教师读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我们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楚,讲清楚,才能给学生设计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为他们主动构建认知结构奠定基础。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了解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机地渗透给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面完成小学数学教育任务。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二: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下。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校开展数学公开课,我们有幸听了两位数学老师的两节数学课,这两位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的导入对学生很受启发。先谈谈陈老师的一节课的导入,陈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陈老师却是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再谈谈鹿老师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乘船的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好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想当然效果不会太好。幸好我们鹿老师在备课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有好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三:
数学作为开发人脑资源,培养创造力的主力学科,对课堂氛围,学生集中精力,进入角色的速度要求尤其高,数学课的导入能以最少的话语,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进入数学王国,并且能承上启下,温故知新,激起学习欲望,又能联系以前知识,为进入学习高潮作准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是我的两点总结:
一、用悬念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直观的、具体的、形象的方式更能吸引他们,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自始至终创设各种方式的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好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例如:在讲授一节新知时,我这样设计新课导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培养师生情感,使其亲师信道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亲师信道,必须改变过去“一言堂”的课堂环境,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使学生不再受束缚,使教学向民主化、人性化方面发展,允许学生有想法,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要把问题交还给学生,激励学生在互动中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能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归纳的知识内容,教师绝对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绝对不包办;能让学生自己发现找出答案的教师绝不再作指导。只有在不规范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才可以作补充说明,绝不允许教师将自己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这样师生间的距离近了,感情增加了。而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当然,新课的讲授方式还有很多,但最终目的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一、转变观念, 刷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实施机制。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的思路, 只有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才能在备课时给自己正确的定位, 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提高课堂效率。
二、备教材
(一)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由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方面组成的。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 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同时,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明确知识内容的学习程度
上好一节课必须明确知识内容的目标设定, 首先了解整个单元的内容, 研读教材分析, 联系前后内容, 再进行教学设计。
以二年级下册《认识角》为例, 教师首先要了解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发生了变化, 以往的教材要求学生会画角, 而新教材则淡化了这个要求。另外, 结合下面几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会发现, 这节课一定要使学生透彻地掌握“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才能为下面学习“角的种类以及角的比大小”做铺垫。
2.设定能力的提升要求
每个年龄段对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定目标都有所不同, 而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段以及每节课的内容, 渗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可以依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分析》帮助教师去制定能力提升的目标方向。
3.制定情感、态度的价值目标
作为一线教师, 平时课堂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贯穿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中去, 必须充分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明晰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具体目标, 并在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 重点、难点
重点一般是一节课中应用最广泛的知识, 而难点则是学生不容易掌握的知识。教师备课时应思考如何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新教师而言, 最好备课能备到每一句话和每一个细节。
比如下面这一段备课内容, 是三年级上学期《观察物体》的一个备课片段。
师:这是什么?
生:爱心箱。
……
师:你知道这个爱心箱是哪个学校的吗? (请左边同学回答)
追问:他说得对吗?你们怎么知道的?
师:对!在爱心箱的左面写着“东山小学”。
(问右边同学) 你们看到了吗?
预设:坐在右边和中间的同学看不见写在爱心箱左面的字。
……
师:爱心箱的左面和右面我们都把它叫做侧面 (板书:侧面)
这段备课, 不仅备了教师说的每一句话, 也预设了学生的每一个回答, 相信这样备出的一节课,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可以从容自如, 轻松引导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三) 巩固习题
习题的设计是为了巩固一节课所学的内容。教师备课时, 应当遵循由易到难的设计思路, 并考虑分层教学。对于速度快的学生设计一些提高的内容, 而对于掌握知识较慢的学生, 则要选择少而精的题目进行练习, 而这些设计都要在课前备课中完成, 并且注意难点要引导学生突破和理解。
三、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要上好课, 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 预想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预设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后来接班的老师, 一定要回顾之前几个年段的内容, 这样就能避免课堂上传授内容过深或太浅而使学生失去兴趣。
另外,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所不同, 教师备课时应该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发展。考虑课堂语言的设计如何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理解, 并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
四、备教学资源
1.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经验是无形的教学资源, 比如《认识千克和克》这节课, 可以在课前让学生逛逛超市, 感受一些特定物品的质量, 备课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 使这节课不会显得枯燥无趣, 并对“千克和克”形成感性的认识。
2.理论基础和知识铺垫
掌握教学的理论基础其实也是对教师的专业要求, 教师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影响教师备课时的语言设计和备课思路。所以在备课之前不妨先去了解相关的理论基础和知识点, 在教师备课用书的最后往往会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理论基础, 教师先自我学习, 深刻理解知识点, 才能在课堂上轻松应对学生的突发提问。
备课时了解理论基础和相关知识, 还可以在备课时为以后的相关内容做铺垫。数学知识点是一环套一环的,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内容激发学生课后探索的欲望,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反思教学, 二次备课
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 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二次备课的重要性。课前的备课仅仅是一个教学思路和预备方案, 而一旦真正上课, 就会有很多插曲, 这些插曲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教师在课后把这些插曲记录下来, 对自己当时的教学进行回顾反思, 体会不足, 帮助自己提升教学能力, 并制定更加优秀的备课设计方案。
总之, 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而备课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同时备课的过程也会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薛华.考试周刊[J].吉林:长春出版社, 2013:74
[2]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1~2
[3]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3~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68-01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使学生知道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形成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这一应用过程学会数学地看待世界。教师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在生活中挖掘出包含有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又是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数学问题,使生活数学化。这一过程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联系生活实际,活用教材
教材教学内容所呈现的情景,离学生实际生活的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习活动能否达成“有效”。现在使用的教材,由于受开发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它所呈现的案例场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背景差距较大。因此,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改组教材、选用教材、变换活动用具,力争使教学场景贴近生活、走进学生心灵,真正地把生活与数学学习联系起来。例如教学“可能性”时,教材呈现的是学生摸名片的场景,多数学生对名片较陌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针对班内学生多数喜欢乒乓球运动的实际情况,乒乓球就是学生随手可得学具,于是把摸名片改换成了摸乒乓球,降低了学习活动的难度,较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习活动效果显著。由此可见,教材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生实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改组教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解释数学,学习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利用生活经验,进行数学教学
会进行数学思考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前提,引领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升数学素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尤其重要,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百、整千数的速算》时,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付整找零”的经验,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国庆节,小华和爸爸带了125元钱去体育用品店买了一个99元的篮球,你能帮小华想一想怎样付钱,还剩多少元?讨论时,学生想出了很多办法,而首选的方法便是“先付100元,找回1元钱,加上留下的25元”。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领学生进行思考,不仅使不易被学生所理解的“凑整简算”思想,在生活经验的支撑下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起来,还使学生在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萌生了数学意识,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三、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實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做一下如“150÷44”一类的除法式题,当学生除不尽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数学问题自然产生,再学习“商的近似值”知识,适时地满足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四、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课后练习是学生理解、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生活化,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客厅的面积,再测量一下地砖的长和宽,并算出它的面积,最后估算一下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5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我在教学中又开展了“设计你的卧室”数学活动,在这个活动中,要求学生先做好地面的设计,包括家具摆放的位置,还要选择适合室内空间的地板、家具、粉刷墙壁和天花板的涂料、电器等。
又如我在教学元、角、分这部分内容时,布置了以下几个作业,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完成:
1、每学期开学时,你交了多少钱?一本语文书多少钱?一本数学书多少钱?
2、买一只铅笔、一个橡皮擦、一本作业本、一个文具盒分别用多少钱?
买一个书包多少钱?你身上穿的衣服、裤子、鞋子分别用了多少钱?
4、到街上商店调查一下生活用品(如豆油,盐,味精、矿泉水等)的单价是多少?
5、街上10个鸡蛋卖多少钱?如果你每天吃两个鸡蛋花多少钱?
在这些活动中,学生既能将已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又要考虑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兴趣盎然,亲近数学,真正让数学走近学生,让数学走入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我有幸听了一位数学老师的两节数学课,这位数学教师对数学课的导入对学生很受启发。先谈谈陈老师的一节课的导入,陈老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课本上设计的导入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一般小数的加减法进而直接开始探讨新授内容,陈老师却是从课本出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她从去年我校测量过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数据出发,通过设疑解决谁比谁高、谁比谁重的生活化问题来引导学生探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解决问题有针对性,解决了问题又有成就感,教学效果相当好,同时也使整个课堂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很好。
小学数学教师生活随笔2
吴凤成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
我有幸听课了的一节二年级的数学课,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乘船的经历,并且不懂“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的含义,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好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想当然效果不会太好。幸好我们鹿老师在备课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她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有好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习向探究学习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习。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让学生自主制定详细的预习方案,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能够在初读的时候学生字、组词、读顺课文,摘抄课文当中的好词好句,提高课前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同桌间互读互讲,小组讨论、一些朗读游戏的方式拓宽他们的合作能力。再者多问一些有创建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本身在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问题是可以问的,如何问?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
二、创建趣味、和谐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要想让学生一堂课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是不是那么认真的听课,不能那么专心,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觉得是自己纪律没抓好。后来看了一位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才有所感悟,这位老师在里面写到“在我们班上课,孩子想开小差都难!”因为她足够的自信自己的课孩子一定愿意听。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老师的问题,正如所说“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激情,同学们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带动,所感染;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独生子女,而独生子女这种特殊身份及其生活环境,使他们之间的交往、野外活动大大减少,导致他们“事实经验”贫乏。而这种“事实经验”又是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最好“材料”。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实践,多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具体形象的问题情境,来填补学生“事实经验”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的体验学习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实现这种体验学习。
⒈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研究的对象。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能感到亲切,能产生数学情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⒉优化数学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体验的数学事实。
数学中概念课一般比较难教,如能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采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教学,就能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这些抽象的概念。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毫米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空间观念,教师为学生提供1分硬币、学生非常喜欢的“王牌”卡片和一些扑克牌等实物,让学生在这些实物中找出1毫米的实际长度。这样,就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毫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找1毫米的实际长度。学生找的积极性很高,有的说:“1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王牌’卡片的厚度是1毫米。”有的说:“1分硬币上表示的年份的小数字如‘1978’的长度是1毫米、扑克牌中‘J’竖直的地方的宽度刚好是1毫米、扑克牌中‘4’一横出头部分的长度是1毫米。”你看学生观察得多仔细啊!有的说:“我发现了三张扑克牌叠在一起的厚度正好是1毫米!”这些活动,不仅使学生借助实物的表象真正形成了1毫米的空间观念,而且学生在这一实践活动中,能力和情感得到了和谐发展,特别是学生的创新“火花”得到了迸发。
⒊优化学习材料,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
一、农村数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我们的国家在初步建设过程中, 很多资源都是依赖于农村的。而在我国进入了相对发达的时期, 大部分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一种相对落后的水平。农村的教师队伍是一支为社会最基层培育人才的队伍, 他们身上的担子也格外重。而数学教师的意义就更加巨大了, 因为小学教育中数学和语文所占的比例最大, 而数学恰恰是学生了解与解决自然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基础学科, 所以数学教学必然会被视为小学教育的重点。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偏低, 导致了教学资源有限, 这就限制了学生们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农村数学教师流失现象的出现, 归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那就是经济方面和个人发展方面。在经济方面, 农村教师的待遇水平肯定是偏低的, 而且对于数学教学而言, 上课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这也就导致了一些教师心理上的不平衡问题的出现。面对这样的问题, 他们怀着忐忑的心情, 走出了农村去大城市发展, 他们的目的可能很简单, 那就是为了挣钱养家。我们身边有这样的教师, 他在农村教学的时候, 只能拿到基本工资, 他妻子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 导致他们的生活非常困难。而且当他们的孩子要读大学的时候, 学费可能都凑不够, 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面对这样的窘况, 他们只能另谋生路。而另一方面, 从个人发展角度看, 一些年轻教师选择离开农村去大城市发展, 是因为农村教育投入是非常少的, 所以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以及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都不能够及时的在农村实现, 所以这对教师个人教学水平的提高是一种障碍。这让他们觉得自己成为了井底之蛙, 他们害怕教育模式改革让他们被淘汰。所以, 为了个人的发展, 他们选择了去经济发达的地区发展, 而放弃了农村神圣的教育事业。这些现象给教育资源本就很贫乏的农村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很多学生也因此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我们不能够批判这些教师的行为, 但是农村学生受教育问题确实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这对于我们社会的安定发展是一种隐患。[1,2,3,4]
二、提高待遇, 完善农村教育设施
根据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 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水平, 同时丰富完善农村的教育设施, 这对于留住更多的人才, 有着重要的意义。农村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水平,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接受更多的高等教育。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农村教师的收入非常低, 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现象。但是对于人民教师而言, 我们不能够让他们饿着肚子去参加教育工作。所以鼓励教师去农村参与教学任务, 已经成为了一种风气。我们应该鼓励一些教师, 尤其是那些素质水平较高的教师, 能够融入到农村教学中。对于教学设施而言, 我们不能够奢望得到更多、更先进的设施, 但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学设施淘汰后可以留给农村, 这样既减少了电子垃圾的出现, 又满足了农村教育的需求。例如一些发达地区小学的一些多媒体设备, 在更新换代后就会淘汰很多, 而这些设施如果放在农村, 那也是一种先进的技术。[5,6]幻灯片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东西, 幻灯片出现在小学教育中是在十几年前了, 当时城市小学教育都使用了这个技术, 但是农村很多学校并没有。后来多媒体的出现, 幻灯片很快就被淘汰了。而把这样的仪器放在农村的教学中, 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它大大节约了教师因为板书而浪费的时间, 而且它的显像也非常明显,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工具———黑板。另一方面讲, 城市很多纸质版的教学资料, 农村是没有的。我们要通过一定的途径, 收集小学数学教学资料, 把这些资料捐送给农村小学。这样避免了浪费, 又有助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和学习任务的完成。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本应该是公平的, 所以我们应该通过社会的努力, 让这种差异越来越小, 到最后消失。这是教育的初衷, 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社会资源的总量是不变的, 只要我们合理的应用, 把它们合理的安排和分配,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大问题, 必须要充分重视。同时我们应该重视对他们进行素质水平教育, 为提高农村教学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起到积极作用。农村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满足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需求。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素质和综合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学习水平, 而对于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师而言, 他们的素质水平更应该值得重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很多学校的教师纷纷往大城市流动, 他们甚至放弃了自己神圣的职业, 这样的现象非常严重。文章针对这些现象, 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办法, 希望有越来越多高素质水平的数学教师参与到农村教学中来。
关键词:教师,小学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博.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文理导航, 2013, (05) .
[2]顾学琴.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研究[J].成才之路, 2009, (22) .
[3]董剑.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02) .
[4]王春英.小学数学第二学段探究学习内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拥有的关于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方面的综合素质。关于数学素养的定义,不同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的解读。如有专家学者(王子兴,2002)认为“以提高人才数学科学方面的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数学教育就是数学教育的素质教育。数学科学方面的素质,一般称之为数学素养。”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则认为数学素养“是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地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数学素养既有和普通学科素养相同的一面,自然也有小学数学独特素养的一面。作为数学教师,自然要具备知识技能素养、逻辑思维素养、运用数学的素养以及一定的唯物辩证素养。此外,由于所教学科和职业的特殊性,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具备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感知能力以及感悟教学工作的能力,要能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然而,目前的许多教师数学素养普遍不高。那么,我们应通过何种途径来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展示教学案例
这里提到的案例指的是教师进行教学或者教研的某个过程或者个案。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过程或教研过程展现给其他教师,并接受其他教师、专家和学者对案例设计者的剖析。这种做法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设计、科研、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清楚的认识,并注意到自身数学素养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优秀教师案例的模仿与借鉴,也能为自身数学素养的培养树立标杆,从而激发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动力与信心。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一个对话案例,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教师展现案例及其获得的宝贵建议。
笔者:请问您如何教授学生圆锥体的体积呢?
某老师:您知道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吗?
笔者:知道,就是底面积(S)乘以圆锥体的高(h)再乘以。
某老师:那为什么圆锥的体积公式是这样的呢?是不是書本中所介绍的那种圆锥容积向圆柱体中倒水的实验那样呢?除了这个实验,您还能说出一些其他的东西吗?
笔者:……应该就没有了……
某老师:这样的话,您就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备课者,您只比你的学生多了一节课的智慧
笔者:您为什么这么说?
某老师:因为你的学生不知道圆锥体的公式,不知道书本中实验的含义,这样你就比学生多出一些“智慧”。但是当你在课堂上教会了学生这些知识以后,学生了解了,也会操作了,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你就和你的学生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所以您始终只比您的学生多了一节课的智慧。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笔者在设计课程时存在的缺陷:没有主动地促进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发展,更多地则是照本宣科。将这种教学或教研过程暴露在其他教师、专家面前,可以很好地为自己的教学增添智慧,扫除障碍。
二、精读精研教材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提升自身数学素养必须要依托于教学工作,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体现内容的现实性。而研读教材就是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很好的途径之一。在操作步骤上可以按照“教材的深入解读”“教学的高度设计”以及“名师的教学赏析”三个部分进行。所谓教材的深入解读就是教师要学会分析教材中的每一个部分,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去探索教材设计的规律和教学内容设计的原理。在通读教材后向自己提问:为什么教材如此编排?它符合什么样的规律?某部分在整个教材中处于什么地位?通过对教材的仔细研读就可以让教师初步掌握对教学知识的解析。而教学的高度设计则是教师在教材研读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程安排进度,对每一堂课进行精心的、高屋建瓴的设计。设计出来的成果要及时与其他教师或专家分享,以及时发现不足并进行调整。所谓名师教学赏析则是通过观察名师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提供素材和蓝本,并对照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修改或改进。
三、开展专题培训
专题培训是针对小学教师大面积缺失的素养、知识、能力等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批量式的教育。例如,部分教师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上的缺失、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史领域的缺失等会对教师数学素养的发展与构成产生不良的影响。开展专题培训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那开展专题培训要注意些什么呢?具体说来,在内容上,专题培训要坚持可接受性、适用性的原则;在培训的形式上,可以以“集体培训为主,分散自修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培训方法上,要以直观感受、课例分析等能够让教师在短时间内有所收获的方法为主,同时通过培训为教师设计具有长远发展意义的任务、项目或培训计划,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袁璐.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2012(01).
对数学实践活动课了解的不够,选这一节做为此次活动交流课的内容。越备课越发现活动课很难上。对于如何把数学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的融合、学生的组织、制作知识的教学、以及学生是否理解掌握并制作出正确富有创意的年历。在课前这些都是我当心的内容。当然还有一点也是非常当心的,那就是时间我怕一节课来不及。
学生们喜欢上活动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也希望在开放、情境试的教学中,让孩子们快乐地学数学。我设计了“年历制作梦工厂”聘请学生做为设计员这样的情境。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制作年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知道年历的结构,懂得看年历,初步掌握年历的制作方法,会用简单的推理方法制作年历。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也结合美术剪纸等学科,实现课堂上多位一体。活动目标基本达到,活动重点也较为突出。课上我注意用鼓励的话去激励这节课中发挥好的学生或小组,当然这种鼓励是实事求是的,让学生觉得自己因了不起的本事得以体现才得到老师的表扬,让他们的“虚荣心”得到暂时的满足,让他们产生下次更需要团结、合作的动力。
1、学习数学重质,不重量;不以做题数量多为原则,质量到了,1题可以抵10题。
2、学习数学重听,不重量;学会倾听,1题可以抵10题
3、学习数学重习惯,不重量;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1题可以抵10题。特别要关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每天错题整理,一周错题变式练习,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前重点再复习错题,则1题抵10题
4、学习数学重方法,不重量;学习是要讲究方法的,不能死做题,对于新知要和以前的旧知对比,分析理解,不但巩固了旧知,也能更好的掌握新知。方法要多样,要灵活,要学会举一反三,则1题抵10题。
5、学习数学重反思,不重量;对于计算、解决问题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切不可只求正确的答案,还要关注自己为什么这里会错,要多多反思,多多总结自己学习中的不足以及相关知识点的缺漏,及时反思及时弥补及时更正及时巩固及时提高,则1题抵10题。
6、学习数学重整理归纳,不重量;一个单元结束要进行知识整理(包括知识点,重点,易错点);一个学期结束将所有的单元整理资料进行汇总,梳理,形成网络图,烂熟于胸,则1题抵10题。
怎么办呢?几经思量,她安排了一场师生比赛:学生拿学生尺,老师拿米尺比赛量黑板的长度,全班加油声、呐喊声此起彼伏。结果教师利用米尺测量轻而易举赢得比赛。学生在挫败不服中,强烈激发起学习的需求。 陆老师事先通过试教,反复地推敲、研究,生成了更多的教学智慧。
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智慧的表现——课前精心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陆老师能透彻地理解教材,充分地研究学生,结合学情,将创新与智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并在课堂操作中加以完善和发挥,实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智慧得以提升。
另一位老师在教学《去绝对值号》时,刚说完“要变号”,突然有学生怪声怪调地说:“变好?还变坏呢!”学生的插嘴使他灵感顿生,高声说:“太对了!”就是要变好,大家要记住:绝对值就像监狱,如果坏人(也就是负数)要从里面出来,就必须要变好(变号的谐音)。“ 教师在面临学生突然的发难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敏锐地捕捉到学生发难之语中的可利用因素,通过比喻、谐音产生了较好的幽默效果,不仅维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由此,又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智慧的表现——课内机智调适。
课堂教学是教学智慧发展和发挥的最主要场所,尽管课前进行了充分的谋划设计,教学活动的“车轮”还是难免会“越轨”而出。
面对教学现场始料未及的危机,就需要教师“急中生智”,即不断提升教学智慧,机智地调适自己的预设,见招拆招。针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王九红校长提出了教学现场调适机智的三个表现:会“接话”、善启发、妙应变。
刚刚谈了教学智慧的表现,那么如何能生成教学智慧呢?
其一,师徒结对
师父是具有较高教学智慧水平的同事,所以师徒之间既能和谐融洽地相处,同时徒弟又能获得有效的指导。教师的师德、师爱、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对教学都有潜在的影响,它们都是教学智慧的动力和监控系统,而这些并不是通过纯粹的语言方式所能够传达出的。对于徒弟教师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说榜样的力量非常大,以至于语言文字等显性方式难以表达和传递,需要我们用全部的身心去感受、获取。
然而,师徒结对不能随随便便就确立,要根据现在学校所处的环境和教师面临的实际工作情境进行创新,需要注意的有:师徒关系的建立要合理、合法、合情,要根据师徒双方的意愿、教学水平等多方面来确立关系;作为师父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发展自己的教学智慧,从而影响徒弟;作为徒弟要有“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精神,虚心请教、不断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
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状况取决于教师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的协同作用,不论外因如何强大,其作用力总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教师教学智慧发展的终极决定因素还是教师的自主发展。
其二,自主“磨课”
“磨课”是指教师对某一次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再次进行教学,再次进行反思。实质是持续不断的改进,是教师个体自主的研究。
下面举一则笔者自主“磨课”的案例分析:《认识人民币》授课过程中的二次导入。
第一次:
出示图片(储蓄罐)问:储蓄罐可以做什么呀?
那你们知道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课题)
教学过后,笔者发现孩子们对于储蓄罐的兴趣并没有很高昂,他们在回答“储蓄罐”“存钱”时表现得也没有很积极,所以课前的导入并没有完全激发起孩子们的兴趣,于是改进,并进行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
谈话:小朋友,这是我们学校的数学小博士,他要带我们一起去看一段短片。
请小朋友仔细看这是关于什么的短片?
提问:那你们知道中国人用的钱叫什么吗?(板书:人民币)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几种小面值的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第二次导入改用学校特色“数学小博士”带我们看短片,拉近了学生和课堂的距离。选择用央视纪录片《货币》的小短片导入原因:首先,相对于静态的储蓄罐,学生更喜欢动态的短片;其次短片里介绍了几大国的货币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时候他们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丰富,自信心也油然而生,激发了学习兴趣。笔者把当前的案例记录了下来,不断充实自己的实践智慧。
其三,论文写作
贲友林老师说过:我,记录我的课堂,反思我的言論,在记录与反思之中,多一份理性,不随波逐流。我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和重建,以实现持续的“静悄悄的革命”。 这其实是要我们“反思”呀。
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教师可以用固定的笔记本记录课后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如学生的表现、课堂生成的“亮点”、教学的成功之处、改进之处、课堂上一些细节的处理等。
而写作又是一种有效的反思方式。写作能帮助教师摆脱繁杂的教育工作,带着对实践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回归现实生活。真正的写作可以锻炼我们,因为在小学数学论文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反复地琢磨一些教学理论,努力地回忆课堂上的教学片段,然后将它们进行配对或是进行再创造,从而形成文字记录下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也增强了其数学能力,促进了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
教学智慧意义重大,正如乌申斯基所言:“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学智慧,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师就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因此,教师要不断钻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提升自己的教育专业素养,了解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理解教育的本质,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的艺术,真正成为智慧型教师。
【小学数学教师随笔】推荐阅读: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09-21
小学数学教师优秀事迹10-30
小学数学教师培训心得05-30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发展总结06-04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工作小结07-22
特岗教师考试小学数学09-24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个人总结10-31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说课11-20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述职报11-30
小学数学教师赛课总结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