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2024-10-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共9篇)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1

一、尊重学生,体现语文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的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多样性。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所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抛弃过去“填鸭式”之类的教学模式,研究教材的价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首先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尊重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教材是学生阅读的文本,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质量、个性气质不一样,所以,对阅读内容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富有个性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不要划整为一。

二、交互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兴趣。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苦口婆心地讲,而下面往往会出现睡觉、吃东西、聊天的情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缺少足够的师生互动的原因。笔者在这一点上深有感触,因为在我带的班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在讲授茅盾的《风景谈》中的六幅图画时,一改往日的教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关键性的事物,再自行给这六幅画命名并写在事先准备的纸片上。同学们听后立刻改变了往日的懒散习惯,全都行动起来。几分钟后,收上纸片,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讨论,肯定每一位同学的独到之处,指出其中的不足,并且表扬了几位命名有创意的同学。最后定下大家都认为的最佳名称。一节课下来,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第一次在同学们那一双双获得知识后满足的眼神中迈出了教室。在以后的教学中交互式教学屡试不爽,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挖掘教材的思想美、语言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增长学生的技能。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它各科的基础。职高语文教材的入选作品基本上符合大纲提出的思想政治要求,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现行职高语文教材,有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列传》、《涉江》、《屈原》),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指南录》、《正气歌》),还有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有 1

确信“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林觉民(《与妻书》),更为有现代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

命导师、先烈,为建设新中国而殚精竭虑的科学家、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等。学生成为他们

强烈的爱国激情所感染,或为他们高尚的人格力量所震撼,进而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兴趣。语

文教师在授课中要牢牢抓住这些“兴趣点”,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的兴趣之花深

深扎根于远大理想的土壤之中。所以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

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将你自己发自内

心的对文学的爱好传染给你的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把考高分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

而事实上,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学生又怎么会学不好语文呢?学生为什么怕学习古文,因为

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已经没用了,而且觉得学起来很枯燥。如果教师能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自豪感及古文的独特魅力传达给学生,那时你想要他不学古文都很难啊!《诗经》直率、大胆的情感、《离骚》忧国忧民的情怀、春秋的谋臣策士、战国的游侠门客、司马迁的发愤

著述、李白的浪漫气质、杜甫的博大胸怀、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柳永的“今宵酒醒”、李

煜的“一江春水”、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无不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如果教师能将这

一切贯注入学生的脑海,你想学生会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呢?同时,教材的语言文字基本上

合乎规范的,在措辞、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具有典范性,所选古代作品大都是有定评的名篇,因此适合职高学生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基础知识,严格教授

读写知识、语法知识、文学和文言知识,同时有重点地逐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

写作能力。“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绝熟之功弥深。”(《叶圣陶教育论集》)这样,随着语文知识的增加,语文技

能的发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四、重视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如下内容:①课外阅读,主要是推荐有益

读物,即报刊杂志上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字,揭示阅读方法;②课外写作,指导学生观察,写

日记、周记、随笔、笔记,办黑板报、墙报、手抄报;③课外听说,指导学生举办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短剧演出、影视欣赏;④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

语文教师在上述活动中要善于发现、珍惜、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予以正确引导。现在的职高

学生,他们精力旺盛,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新奇、有趣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

心,从而对这些事物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外活动,积极创设意境,调动学生思维,增加其兴趣的广度,增强其兴趣的持久性,努力发挥其有效

兴趣。积极开辟语文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知识,开阔视野,增

长其聪明才智。对于学生中流行的追星、追时尚、爱看动漫而不爱看名著的现象,我们大可

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我们为什么不放下架子,试着去了解一下这些东西呢?实际上,笔者

认为,很多的动漫是相当不错的,如迪斯尼的《狮子王》,不就是一部现代卡通版的《哈姆

雷特》吗?如果教师不是简单的呵斥学生,而是在了解之后适当的引导学生去阅读莎翁的原

著,那效果不是更好吗?而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点燃奥运圣火的拳王阿里不是很好的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典型吗?追星时如能多看看那些“星们”在光彩后面的汗水与努力,那追星又有什么不好呢?而前几年风靡一时的蔡志忠漫画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

化典籍的教材吗?

综上所述,交互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培养职高学生学习语文兴

趣的前提,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其技能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环节,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形式。职高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学习、研究教育心理学理论,不断

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语文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2

音乐“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联系, 享受音乐, 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但在职业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学生所报专业为主, 音乐课周课时少, 学生不重视。受传统的音乐素质课程影响, 音乐老师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 主要表现为学生被动地学, 老师机械地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 普遍存在学生对音乐欣赏课表现出不太感兴趣的现象, 也就造成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缺乏, 因而在欣赏过程中也难以真正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作为职校的音乐老师, 我们该如何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呢?我觉得要想改变这个现状, 除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外, 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的兴趣, 让学生与音乐沟通。这是对传统音乐素质教育的补充, 也是职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全新尝试。

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职业高中的音乐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 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去重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 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养。

1. 了解学生的特点, 将通俗流行音乐和音乐欣赏结合, 激发学生与音乐沟通的欲望和兴趣。

众所周知, 针对不同的欣赏群体和欣赏内容, 达成的标准也是不同的。职业高中阶段的学生青春前卫, 对时尚潮流有一定的敏感力和较好的接受能力, 而且已经有了自己的意识和想法, 开始会用挑剔的眼光来看课堂。如果教师所选的教材对他们缺乏吸引力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喜欢听唱通俗流行的歌曲, 那么我的音乐欣赏课就从学生喜欢的东西入手, 引导他们“爱上”欣赏课。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下挖掘教材, 选择歌曲, 组织好上课内容。例如:我在上欣赏通俗歌曲课时, 首先让学生对比欣赏导入, 然后从通俗歌曲的发展开始引导学生从不同年代的通俗歌曲节奏、旋律、歌曲的内容、创作背景、表现的音乐情绪、情感等方面提出问题, 因为学生喜欢通俗歌曲, 所以他们也就乐意针对老师的提问去思考讨论, 最终达到了本节课的目的, 学生自己也通过分析感受得出了什么样的歌曲适合职高学生阶段。再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牧歌》时, 我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知道了蒙古族人的三件宝:草原、骏马、蒙古长调, 再去欣赏《牧歌》, 更易理解作品, 感受体验其意境。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 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 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 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

2.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 融入音乐欣赏。

情境主要是运用语言、画面、音乐等手段, 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动态刺激比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因此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戏曲欣赏《京剧》, 大多数学生对京剧不喜欢, 甚至抵触, 我用FLANSH制作了课件, 播放京歌《唱脸谱》的同时, 屏幕上滚动着丰富多彩的京剧脸谱, 在画面与音响的恰当结合中, 学生开始有了学习的欲望, 我适时地提出问题, 引导他们不知不觉地融入京剧展现的风格特点和感人的唱腔, 学生也能自发地用自己的思想去构思表达国粹带给他们的收获与感想, 使学生的审美体验被推向高潮。

3. 注重职校专业特点, 给学生一个与音乐沟通展示的平台。

我们学校开设了计算机、数控、机电、幼师等多个专业, 为了让学生更乐于与音乐沟通, 我在上音乐欣赏时, 将音乐课与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结合起来进行音乐教学。计算机、数控、机电专业的学生有绘图课, 学生有一定的绘画能力, 在给这些班上课时先让学生欣赏, 然后要求他们根据对作品的理解画出意境。如:欣赏古琴曲《流水》时让学生准备好画笔、纸来上课, 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把涓涓山泉小溪、奔腾的江河与大海的画面绘于纸上。幼师专业的学生不仅能画, 还能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随音乐翩翩起舞, 个别班有特长的学生还能用书法或者是自创诗歌来表现《流水》所表达的情境内涵,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能激起学生对作品理解的兴趣, 还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勇于大胆地来表现音乐。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3

关键词:分层教学 数学 兴趣

目前,普通高中连续扩招,使得职高生源基础不好,特别是数学学科的成绩,好的成绩还可以,但有一部分同学基础确实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若还是采取传统的方法教学,无疑会造成基础好的没有进取心,相当一部分同学又跟不上的局面。因此改进以往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次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一种切合实际、科学有效的方法。笔者按学生数学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学生的自愿为主,进入不同层次的教学,将教学目标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通过动态的管理,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成绩等方面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一、职高数学分层教学的依据

所謂分层教学,即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及不同基础,对优、中、差(学困生)三个层次学生在相同的教学过程和相同的教学内容中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数学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制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成长。它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我国古代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理论和现代“最近发展区理论”都为分层教学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1、“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差异,进行有差别有层次的教学,目的是“人人都出成绩,出自己的最优成绩”。

2、“最近发展区”理论。原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获得最充分的发展。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从而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并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3、“认知层次目标”理论。布鲁姆的“认知层次目标”理论的重点就是“确定目标,掌握学习”。而所谓掌握学习策略就是说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从而使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为了提高效率和质量,只能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帮助、使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

二、职高数学分层教学的设计

职高数学课的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的运算技能;二是作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课,满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后续课程的教学要求;三是使学生成为继续升学深造的一门必考课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确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将分层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的内容,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和要求。如对“余弦函数”的教学,A层学生的预习任务是掌握余弦函数的定义、图象及性质,并能应用性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B层学生的任务是掌握余弦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并能利用图象分析性质;C层学生则要求绘制余弦函数的图象,记住余弦函数的性质。

2.课堂提问。课堂提问要区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不同深度的问题。如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内容一节的提问,C层学生回答两个最基本的关系式;B层学生要求回答包括倒数关系在内的五个基本关系式;C层学生则要求回答包括平方关系在内的八个基本关系式。

3.课堂讲授。课堂讲授的内容,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制定不同的重点、难点,准备不同层次的例题。讲课时,应先照顾C层学生,如要求掌握公式、并能直接套用公式解决问题。再讲授难度较大和变形应用的问题,让A、B层学生进一步提高。

4.课堂练习。分层教学对课堂练习的要求是,既要让全体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又要使A、B层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会解决一定难度的问题。具体为C层学生要求掌握直接套用公式的有关习题;B层学生要求掌握一定难度的习题;A层学生则要求除掌握课本知识外,能涉及一些课外的相关知识。

5.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选择应做到难易有度。为了区别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作业题分两部分,一部分为必做题,既A、B、C层次学生都必须完成,另一部分为选做题,要求学生尽量完成,主要为A层学生设计。

三、职高数学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度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一刀切,往往使A组学生吃不消,C组学生吃不饱。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层是基础性作业(课后练习),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课后习题),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课后复习题)各半。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并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作业题组,克服了“大一统”的做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可以减少抄袭作业的现象,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4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它以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大多不超过20分钟,注意力极易分散。一旦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死板、节奏慢,就会出现小动作或小声说话等不良习惯。因为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而且他们最关注有趣味性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否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好表现、乐意接受趣味性强的事物的特点,利用无意注意的特性,因势利导,尽可能将枯燥无味的语言现象转变为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求得学习兴趣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树立,就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个体潜在的动力,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教学实践表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事物,越能激发参与学习的欲望。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激发孩子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以课堂教学形式的不断更新,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语言实践活动,积极主动的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加强对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

课堂教学气氛是课堂的一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结合的表现,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气氛。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兴奋异常、相互感染、从而人人都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每一次成功的体验又有可能推进的二次的成功。多次的成功便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逐步体验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为学好英语奠定基础。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得用抑扬顿挫、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只有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才能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才敢于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从而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才能的兴趣。我们现用的“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始用)”大部分涉及到学生熟悉的生活以及自然科学常识等内容。这些内容本身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其配套的录音也多出现怪异的声音、模拟动物的叫声等,这些都极易吸引小孩注意力。那么,怎样使这样的教材在课堂上更具趣味性的呈现给孩子们,让他们乐于接受呢?在授课时,如果老师尝试着模仿这些怪声音,这样会有利于增加授课时的趣味性,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在跟录音朗读时,学生往往会刻意模仿那些怪异的声音,老师也不必要为了盲目的追求课堂纪律而打击孩子的好奇心或压抑他们,允许他们模仿也许更容易让他们进入文中的故事或情境,更有利于知识的接受。其实,学生的这种乐于模仿的行为正是一种英语学习兴趣的体现。你只有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点,积极发掘并激发,这样才有利于其兴趣的培养。也只有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才可能有完全的释放自我、发展思维、张扬个性。

课堂是孩子展示自己的舞台,因此,这块宝地也值得精耕细作哦!除了营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还因结合教材的实际,是当的把教室变成他们的活动舞台。为其创造一些真实的、趣味性的或多样的情景,给学生搭建活动的舞台,应到学生在自己的舞台上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在活动中培养情感、激发兴趣。例如,教授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ummer?一课之前,我让学生先回忆

一下前一单元所了解到的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城市/山);中国最大的省(市/湖);接下来设计暑假快到了,让大家谈一谈今年暑假的打算,从而学习使用句型。这样让一个孤立的句子有了如此多的包装,观众们也乐意接受了!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想要把自己的假期打算告诉大家,好像明天就要放假似的。就连那些平常一说英语就显得口吃的学生也能照葫芦画瓢了(他们把学过的地名用上了)。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又如Tree planting一课,利用情景设置――今天是三月十二号植树节,为了绿化环境,我们一起参加植树者队伍吧!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学习种树的过程,边说边演(以各种形式),学生争相体验种树的快乐。他们模仿种树的过程也是格外的认真仔细,仿佛真的自己在为绿化做贡献似的!由此可见,自由、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精彩纷呈的展示舞台是学生兴趣产生的平台。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兴趣产生的催化剂。和谐是指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个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其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是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是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的心灵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重视感情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开口说英语。当你面对那些胆小、基础差的学生时,不要吝啬你的微笑和鼓励性的语言。因为这些会给他们莫大的鼓励与支持,会让他们感觉到那份亲切,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当一位学生告诉我:他努力做某些事情就是为了他爸爸,为了不让爸爸失望,因为他思念他在异地的爸爸!这是的我除了惊奇孩子的经历与感情外,更是感到一种信任、坦诚的关系联系在我们之间,他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因为了解他的这种感情,在课堂上,他回答问题“What are going to do this summer?”时,答到“I am going to go to Si chuan.”我特意加了一句“Maybe you want to visit your father, right?” 他点头笑了,笑得是那么甜美。因为有了这种情感的传递与交流,促使他在英语课上学习兴趣大增,课堂上的表现与从前判若两人。由此不难看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个催化剂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所体现的超凡魅力!

重视学生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想方设法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学生初学英语时兴趣盎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内容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加大,兴趣的保持程度会引人而异。有的学生甚至会完全丧失兴趣。针对这一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而因该多关心鼓励,多给予实际行动上的帮助,从众多方面着手,要防微杜渐,更要亡羊补牢。如在课下多找学生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商量解决的办法。我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对于句子繁多的课文或诗歌觉得吃力,希望能有简单轻松的方式来学习如唱歌等。于是,在鼓励他们按照其想法创造的同时,我也尝试了将一首小诗配上所学的儿歌“fly,fly,butterfly.”的曲调。学生觉得既轻松又简单易懂,学习积极性马上高涨,使得平时的“困难户”这时候也„脱贫致富了‟,他们还得意的说:今天的歌我也唱会了,真简单!

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体、保证和动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它需要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多动脑筋,用大家的智慧去发掘更好更有效地方法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观看了2007年秋季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案例视频后,有如下感想.一 课堂尽量英语化。

尽量避免用母语进行教学,是进行外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之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小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小学阶段是学习英语的关键期之一。尽管他们刚涉及英语,掌握的单词和句型甚少,但我们应该从第一节课起,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由于这时所学一般都是词义具体的单词和简单句子,教师完全可以借助于直观手段来教,帮助学生尽快对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眼神、手势、动作、表情等形式。以此来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初步形成直接用英语的思维能力。

二 教学做到情景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 40 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首先,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应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如:“Who’s on duty today?” “Good morning/afternoon.”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s.And you?”。建立如 Daily talk 或 2 - 4 人一组的 “Pair work/Group work.”的 Make dialogues 等制度,来加强英语课的语言氛围。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利用实物、图片、幻灯、简笔画、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创设情景。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分角色进行模拟性交际,让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教学内容。

再次,通过游戏活动来表现情景。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课堂教学游戏,游戏会令他们动起来给学习带来快乐,是机械的句型操练起来变得生动、活泼、有趣味。游戏活动能使抽象语言内容变成一种具体、形象的情景,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竞争性等特点,能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三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某些技巧来组织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单词或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人物名字作主语进行造句或创设情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单词或课文的理解。如姓名举例法:如在上课时发现有的同学走神、做小动作、低头或看其它书籍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运用这位学生的名字作为主语造句或创设情境。这样既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增加英语教学的真实性,又可以起到提醒学生的作用,真可谓妙趣横生、一箭双雕。四 在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5

蒋翠英

沛县中等专业学校221600 摘要:文章阐述的是在当前新课程标准下,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二、巧“设疑”,培养学生敢于创新;

三、给“模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四、搭“台子”,展现学生创新

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培养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以谋取职业为取向,培养专门人才。忽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掌握了专业知识适应的社会要求方面成效显著,但是在日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就不可能使学生从根本上走向市场。忽视科研和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共进。这就要求职业学校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氛围,引导、户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为此,作为职业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活动,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等多向交流。

例如:有关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我在课堂上给学生讲其原理时,类比联想到关于Na202与S02的反应,我故意把方程式只写成2Na202+2S02=2Na2S02+02,当时我问同学是否有不同观点?立即有同学站起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Na202具有氧化性应写成Na202+S02=Na2S02,我首先对该同学的意见给予肯定:“敢于否定老师的观点,具有独创性。”然后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再细致地给学生讲解该反应的原理,课后,我把同学们带到实验室通过实验来探究其产物。

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这样做就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就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二、巧“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密联系教学实际,深入钻研教材,从教材中发掘不是简单临摹教材的、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设计转化为问题情境“激思激趣”,以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启动学生思维的激活点,进而引发探究的欲望和动机,我们在课堂上,应不断变换设疑的方式和策略,使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动机得以维持和强化。这样,学生在疑与思的循环和矛盾中,就会一直面临“愤悱”情境,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积极亢奋的思维状态。

我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问题情境的方式有:

1、矛盾揭示式:提出一些白相矛盾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辨析和思考来解决矛盾。例如: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平衡》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但当金属钠与乙醇的水溶液反应时,增加乙醇的浓度,反应率反而减小,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必须经过更深层次的思考,将影响反应速率的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和外因(如反应物的浓度等)结合起来,索隐探微,左串右联,方能形成思维合力。

2、引而不发式:由教师设计和引发思维过程,让学生实现和展开思维活动。由于学生亲自参与和经历了化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逐渐体会化学思维的特点,了解了化学思维的策略、方式和方法,掌握和实践化学思维的操作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出其不意式:创设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互相逆反或将学生已有知识置于一个全新陌生情况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惊奇中迫切地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学了“化学平衡”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能否利用反应NaCI+K制取金属钾?”学生首先感到非常意外,因钠的活泼性不如钾,怎么可以置换出KC1中的钾呢?接着学生的思维很快就活泼起来。

4、似是而非式:提出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例如学了“化学键”一部分内容后,可设计这样的一组判断题:(1)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2)离子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3)离子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含有阳离子的一定是离子晶体„„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巩固了有关概念,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

当学生把老师的问题进行大胆的设想和创新并得以巧妙地解决时,学生就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领略到创新的意义。

三、给“模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将“实验”与“探究”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教学模式则是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再开发。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通过实验不断发现新问题,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培育出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这就是“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目标。

例如:我在讲述“稀硝酸与铜片反应”的实验时,“出人意料”地指导学生先加入少量碳酸钠,再加入铜片,通过操作的“反常”去激发学生思考原因(C02保护NO不被氧化);又如学习原电池知识后,可布置一个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品自制简易原电池(如自制水果电池)。这套装置可以参考教材的设计,但不能与教材完全相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对好的方案特别是有创新的方案,进行表扬和奖励。

有时候,“实验—探究”的模式固然很好,但其受现有办学条件和规模的限制而不能广泛开展,那么,有没有其它的模式来填补这种不足呢?有,可以用“想象实验”的模式来与之互补。爱因斯坦讲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实施过程,可采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先想象实验结果,再进行实验验证的方法;如在教学中做完“钠和乙

醇的反应”实验后,可提出问题:“钠取代了羟基上的氢原子还是碳原子上的氢原子?”由于教学时间的短暂以及还有其它教学任务尚需完成,因而此实验只好让学生通过想象来完成,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到实验室做实验来验证。

我们要实现“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还要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现有实验装置或原理进行改进或完善,将装置中仪器进行变换或替代。“实验室制乙炔的装置”中烧瓶就可用大试管、锥形瓶、广口瓶、蒸馏烧瓶等替代,这套实验装置除了用于制备乙炔气体之外,还可用于制备如下气体(所用反应物):C12(KMn04和浓盐酸)、02(Na202和H20或H202和Mn02)、N02(Cu和浓HN03)、C02(CaC02和稀HC1)、S02(Na2S03和H2 S04)、HC1(浓盐酸和浓H2 S04或NaC1和浓H2 S04)。学生得出用这套装置以制备C12、02、N02、C02、S02、HC1等,就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来突破以往的知识框框,思维不只是停留在一个点或一条线上,而是在一个三维空间内左冲右突,上通下达,得出的结论才会是全新的。

四、搭“台子”,展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应注意教给学生化学思维的方法和规律,使学生能逐步按照化学特点进行思维活动。

1、正面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思考化学问题时,可以教给学生如下步骤:(1)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2)解决这个化学问题有什么实际意义?(3)这个问题应该从何处着手分析?(4)解决这个问题有哪些基本方法?(5)利用这些方法的理论和实践的根据是什么?(6)这些方法哪一种(或是否还有其它方法)比较简捷可行?(7)最后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它的意义及应用范围和条件如何?(8)还有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学生按着这一思路去思维,就有章可循,也会对思维产生浓厚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会养成,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培养。

2、教师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声化、有形化。思维过程有声化就是教师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精心组织和设计的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形化是指将思维过程中的关节点、转折点等板书出来。化学思维过程有声化和有形化就是思路演示,它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化学思维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在“听”和“看”教师如何思维时,从中受到化学思维方法和规律的熏陶浸染。思路演示实际上就是教师提供思维示范,因此,我们化学教师本身必须提供有理、有节、有序的、新颖、求异、求优的思维过程,切忌展示的思维过程凌乱无章、随意性强。

3、让学生暴露化学思维过程。教师在化学课上提问时,要求学生不仅要给出答案,还要给出思维过程。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随时给予学生以方法上的引导、点拨和调整,将学生的思维“逼”上正路。通过教师的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比如:可以让学生完成化学课本上的家庭小实验;再结合课本,适当补充学习一些课外知识,拓宽知识面,进行一些趣味性而有意义的实验。我们化学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撰写化学科技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

总之,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用现有条件,想方设法地去进行各式各样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氛围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渗透,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

造之果;只有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才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创新欲望。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宏 主编《走进高中新课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一版

(2)史跟东 主编《主题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 2001年2月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6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主观意识活动”,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从事某种活动和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兴趣受个体内部需要的驱动,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当个体对事物具有某种需求时,机体内部便处于一种驱动的状态,随之而成为一种行为的动力,即内驱力。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内驱力不断变弱,而通向目标的行为则不断加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源自好奇心,源自人类最原始的本能。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婴儿在初学说话时是以兴趣作为向导的,即婴儿在呀呀学语的过程中主要倾向于掌握自己感兴趣的物品的名称,而不是讲话者认为重要的物品,而且都学得又快又好。中小英语是整个英语教学的基础,如何不断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英语成绩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浓厚的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而学生的热情又会促使教师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性循环。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论是对学生自身发展,还是教学质量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老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在教学这个实践过程中,要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践观的角度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师生互动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径。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否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不仅要做学生可敬的师长,更要做他们可亲可近的朋友。大量事实证明: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甚至“爱屋及乌”,对与之相关的东西也格外关注。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的某位老师,由于叛逆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培养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交流、教学的组织、教学的内容、课堂的气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情及兴趣。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注重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尊心越来越强,情感体验也日渐丰富,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和平等对待。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感情真挚,是平等地对待任何同学,他们才能自觉地刻苦学习,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练习任务,教师与学生才能获得情感的共鸣,在能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理解的条件下,即便他的英语基本功较差,他也会努力去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说,只有调动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行动与英语教学的内容产生共鸣,并接受其内容。因为坦诚的真挚情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近感,所以就有了吸引力、影响力。师生之间坦诚的真挚情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循循善诱,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授英语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意识。其二,在教学过程之外,教师以深厚的情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这样的师生感情是使英语教学取得较好实效的基础,学生一旦理解了这种感情,必然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英语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体验,以求得共同发展。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其交往活动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因此,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沟通和交流是维持师生情感的一条重要纽带,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良方。

(2)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学生,注意情感沟通,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用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精神饱满,表情轻松愉快,目光亲切,态度和蔼,语言纯正、地道、流利。讲课时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经常鼓励学生。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反应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答对问题时,要说:“Very good. Thank you.”学生说错了,要说:“Try again. Don’t worry.”使学生有成就感,能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

(3)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发生厌倦感任其加深,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跑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入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方法。

课前进行生动的课前交流。每次课前请一位学生背诵一篇文章(可以讲一个故事、笑话等),要求声音响亮,发音准确,速度适中,力求使大家都能够理解。然后让他提几个和文章有关的问题,提问下面的学生。最后教师做简要的总结,可进一步扩展话题,也可鼓励表扬某些学生,或者针对文章内容教给学生一些课外知识,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比较高了。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除此之外,也可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至三人,进行课前表演。内容可由教师规定和某篇课文有关,也可自编。表演完以后,让看的同学和表演的同学互相即兴提问和回答或辩论。这种方式趣味性强,形式活泼,能够大面积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同学们那活泼的争辩、淋漓的表达,就像是开课前的兴奋剂。

课程导入的形式也可以是多样的,如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的漫画、插图和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等,开展听说活动,从而引出课文的主题;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有关切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课文内容的问题,使学生在体验自己的生活中进入新课学习;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写一篇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演讲稿,使学生自觉地把演讲内容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的积极性;教师给出课文标题,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然后可将自己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相比较,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果课文是某个故事的简写或片断,那么介绍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主要内容,或者作者生平就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游戏是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管什么年龄的学生,做游戏总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4)教学内容情景化

联系生活展现情境,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这最能体现情境教学法中的直观教学原理,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从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理解,缩短了认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绪和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活动变成自觉的活动,使学习能在某种感情的驱使下顺利进行。直观教具是创设情境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最初接触英语时,都免不了用汉语为中介把英语和所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实际上还是用汉语进行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直接比照英语的词和句,则可以避免这种心译过程。在初级阶段,尤其是起始阶段,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教学法,比如学习颜色、水果、各类衣物的单词,用实物就比较直观,容易接受。

(5)积极评价并鼓励学生的课堂互动

学生是有情感的,学生的情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只有积极、肯定的情感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思维才能更加活跃,这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我们应及时捕捉学生在会话、发音、写作、书写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一面,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这是英语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所谓放大优点,忽视不足,紧紧抓住中学生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不断地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挑战自我,再加上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在能力。经常鼓励学生,使其树立学英语的信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收到较好的效果。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多年来,中学英语教学大多采用板书教学手段,使英语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其次,在现代化电教设备创设的情境下应让学生多看、多听,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学生从录像中能看到生动的画面,进而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学生从录音机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和对话,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语感。

浅谈职高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7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投入爱心教育

教师对学生要付出感情, 以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通过言语、行动传达给每位学生尊重、信任、关爱的情感信息, 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 摆脱自卑, 建立自信心。教师要尽力保护学生的良好心境, 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有信心、有兴趣, 不怕开口说英语, 亦不怕在读英语时出错, 保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此过程中能让教师与学生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让其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以后的学习中更有信心与兴趣学习英语。

二、教师要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

生动活泼的课堂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 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热爱, 对教材钻研, 对教学投入情感。教师本身要对教学有兴趣, 这样才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对教学有兴趣, 势必会认真研究, 这样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 那么学生也就会有很高的热情投入课堂, 即使那些平常不想学习、上课的学生也会积极地加入课堂活动中, 对学习英语产生兴趣。反之, 如果这位教师自己本身就对教学不感兴趣, 只是以应付的心态来教学, 试问他又如何创造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 学生又如何会愿意学习呢?只会让原本有兴趣上课的学生也觉得课堂枯燥呆板, 而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 教师需要认真钻研教材, 把自己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

1. 认真研究教材, 借助情境教学

教师在课后应好好钻研教材, 在上课前好好备课, 写好教案, 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适当准备教学材料。在课堂中可以创设情境, 让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学习。英语课堂的教学本身就是个语言交际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会有很多场景, 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 借助声音、图片、视频、文字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2. 通过增加课外知识,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职业中学的学生大都底子薄弱, 且平常还有专业课的学习, 所以对英语学习投入的时间很少, 所以平时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很少, 可以说几乎没有学生在课后学习英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地增加课外知识, 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解Fine Arts时, 教师可以就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行讲解, 可以多给学生介绍中西文化的习惯、风俗、饮食及思想等, 让学生在学习了本课知识后又对西方文化多了一些了解, 扩大了视野。

3. 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英语教学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记住所学的词语、句子、语法, 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应用。好多学生即使是记住了所学的内容也不知道该如何使用, 不敢开口说英语。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多鼓励学生用英语交流, 从最简单的开始, 即使学生说错也不要批评, 应加以引导, 多多鼓励。这样, 学生慢慢地能从交流中学会应用语言, 使学生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就感, 并进一步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师要研究适合职高学生的学习方法

职高学生课业稍多, 虽然文化课的学习不如普通高中学生的繁重, 但对专业课的要求比较严格, 而专业课的学习又相对比较枯燥、繁多。所以在进行英语课的学习时,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并结合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创设轻松的课堂。结合课文图文并茂、语言趣味等特点, 把学生带入轻松的课堂, 利用插图与文字让学生学习英语, 这样学生既能记得快又印象深刻, 提高学习兴趣。设计的课堂教学内容要浅显易懂, 突出重点, 适合学生的语言习惯。

四、利用集体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基础薄弱, 所以在学习时害怕、恐惧。为了克服学生的恐惧心理以及害怕出错、紧张、不安等情绪, 教师应在课堂上采用集体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以同桌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又能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对一些难的内容可以采用集体回答或朗读的方法, 让不会的学生就此改正。当学生不会时或说错时, 应慢慢引导, 耐心地教给其正确的答案, 并讲解清楚。学生在学习时答错是难免的, 教师不应该揪住不放, 否则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 从而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 可以让那些平时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参与讨论的机会, 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总之,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英语教师应积极创设生动课堂,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动力, 从而积极主动地思考。

参考文献

浅谈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篇8

【关键词】课堂改革 学习兴趣

对于职高学生而言,课堂环境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场所。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师的观念、方法的改变, 推进教学创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经过一年来推行小组式教学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改革、运用"小组交际式"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组式教学体现在三个阶段上。

一、课前互助阶段

教师通过课前分组和目标互助指导来实现课前互助阶段的教学。

职高英语"小组交际"学习成败的关键是课前分组是否合理。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分组,我将组员确定在8人左右,将班上学生分成6个组,力争做到每组有一名能调节学习气氛的性格外向学生做为组长,这位学生能关心和鼓励那些不爱交谈的内向学生。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小组长带领确定的组员进入学习状态。目标互助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的组员互助中,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布置的导学案,为下一步的课堂学习提供基础。

二、课中激趣阶段

课中激趣阶段是课堂英语教学的灵魂,它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和增加运用英语能力的机会为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设法创造有利的学习气氛和运用各种激趣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问答激趣、演讲激趣、填表活动激趣、角色扮演激趣等等。如英语第二册课文《The father and his sons》提出了几个问题:1)What was the matter with them? 2) Did the sons take their father's son? 3)What did their father decide to do? 4)What does the story tell us ?课中激趣阶段使学生在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下,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学生的主体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自主地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并且每节课的学习重点得到有效的强化和运用,增加了学生运用语言和强化知识点的机会,小组成员在互助学生的同时,团队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发扬。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与体验,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获得数量与质量的双丰收。

三、给与及时公平合理的评价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个人和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结果及时的给与一定的评价,这对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增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都有一定的作用。评价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二者结合。评价时,要采取民主的办法。评价应根据小组回答的准确率,思维的快慢,口齿清楚与否,声音是否洪亮,语言表达能力强弱,合作结果的优劣等来打分,到学习结束时就可以选出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学习个人。这就大大调动了每位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

四、课后研究阶段

课后研究阶段是研究性学习在"小组交际"中的具体应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与课程有关的话题,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后阶段的延伸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团队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提高。

小组合作教学的目的旨在解决学生单独学习无法解决的认知领域的问题,并得到情感和技能的发展。"小组交际式"通过以学习材料为线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形式来组织学生通过思考,合作完成某一任务的小组学习活动,是以学生获得自主性的发展为目的一种教学策略,促进课堂上的交互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交际能力,从而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莉《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王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

(作者单位:湖南省隆回县职业中专)

浅谈职高学生信心的缺失与培养 篇9

[摘要] 职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中大部分从小在心理上受家长的谴责,老师的冷漠,社会的忽视而导致信心缺失。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去关注职校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珍惜学生的建议,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职校学生能有一个充满自信的健康心理。

【关键词】信心尊重肯定成功

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外记者会上提出:“信心就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和希望。”“中国信心”又一次为世人瞩目。早在2008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谈到金融危机时,就曾对美国金融界人士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正是靠的这种信心,我们中国取得了应付危机,抵御灾害的一个个胜利。“中国信心”让世人惊叹,教国人震撼!

国家有了信心,方能转危为机,兴旺发达;我们个人有了信心,才能奋发进取,有所作为。作为一名从教近十年的职业中学教师,我深谙“信心”的重要性。

时代发展到21世纪,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勇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新是这个时代对人素质的基本要求。而这些素质的核心便是信心。人是一个高度自我调节的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发生作用。人们大都根据对自身力量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指令自己的行为,由此而来的行为积极程度又直接联系着活动的效能。在现实生活中,盲目自信,企求过高,力不从心,导致失败的事固然时有发生,但在我们职校学生当中,更多的却是自我评价过低,在事情面前畏缩犹豫裹足不前,缺乏信心,过于自卑。正是这种不自信的心理,形成了职校学生厌学、叛逆、刁钻、不服管教等不良的习气。那怎样培养我们职校学生的信心呢?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的思考和探索这个问题。现就谈谈我的些许拙见,与同仁共勉。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个人信心的形成或缺失非天生而成,而是于后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所致。职校学生信心的缺失正是我们家庭、学校、社会所造成的。

首先是家庭。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第一块阵地,是孩子形成健康心理的源头。在我们职校学生当中,有多数是从小就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或因父母离异、家庭变故;或因工作繁忙、常年在外而缺乏对孩子的及时管教。或因知识有限、缺乏耐心,简单粗暴,盲目教导。在与学生的无意交流中,经常能听到学 1

生抱怨:“我爸妈从小就说我笨”“老师别叫家长了,反正他们也看不起我......“等等。“可怜天下父母心”做家长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成龙”“变凤”。但当孩子稚嫩的行为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时,做家长的这种简单埋怨、指责,非但没起到变铁成钢的效果,反而极大地刺伤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家长的谴责造就了孩子早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就这样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其次是学校教育,特别是早期的幼教,小学以及初中教育。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得“成绩”成了衡量另一所学校,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因此,我们广大学校和教师也就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制定了各种所谓制度的条条框框去要求学生,考核学生。随之而来的便是三天一小考,十天一大考。成绩优异者,自然获得学校的表扬、老师的厚宠;而成绩较差者,逐渐会淡出某些教师的视野。并伴随着一系列的讽刺、挖苦。“你就不是学习的料”,“你就是拉咱班后退的”,“简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更有甚者,某些教师为了提升本班的均分成绩,竟以各种理由让这些所谓的“差生”回家自习,避开考试。想想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们这些学生还能相信他们的老师,相信他们自己吗?自信离他们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便是对学校教育的排斥与抵触。这在我们职校学生当中表现尤为明显,可以说学生的这种心理早在进入职校前就形成了。

最后就是我们这个社会。茶余饭后,经常能听到社会上各界人士对职校学生的评价,肯定的太少,几乎没有;而更多的是指责、谩骂......以至于某些家长不愿承认自己的孩子在职校上学,某些职校学生不想穿着校服去上街。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给职校的压力。虽然国家课程改革搞得如火如荼,但传统的思想、观念依然广泛存在。社会上普遍认可的成才之路依然是上普高---考大学---找工作。好像只有这样才叫“光宗耀祖”,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出息”。自然一旦中考失利步入职校的,也便被列入了“没出息”的行列。而最终选择将孩子送到职校的家长,表现出的也是一种无奈与失望。

综上所述,正是这些过多的指责、埋怨、甚至讽刺与挖苦,最终形成了职校学生信心的缺失。而信心的缺失也便成了职校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不良习惯的根源。那么作为职校教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肯定性评价。

职校学生中大部分是在被家长或老师的否定中走过来的。这时候的他们对

于批评、指责已是司空见惯,家常便饭了。所以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给予学生的就是尊重、信任与肯定。用我们教师的尊重与肯定唤起学生久藏于心底的自尊与自信。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尊、自强、自信、自立、自强。在平时的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真诚的肯定评价。特别是在学生的作业批语上,教师一句激励性的语言,可能正是点燃学生自信心的火花。而这一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不过是一个充满善意的微笑,一句饱含爱意的点拨。可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个很久很久的期待。

二、珍惜学生的意见,珍视学生的成功。

缺乏自信的人,一般不会轻易在人面前发言或提意见,因为害怕被嘲笑或拒绝。培养学生的信心,教师必须能够虚心地听取并珍惜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产生一种被人认可的成功感,从而在与人的交往中充满自信。记得刚接一个新班班主任工作,(这个班原班主任因工作需要调到另一个岗位了)。恰逢卫生大扫除,而这个班内因卫生委员工作不好干,竟一直是个空缺。打扫卫生全由过去的班主任一手安排。所以我也只能按照原来的规矩,将全班同学简单分了几个组,并强调了几个要求。也就在我强调要求的时候,坐在教室边角上的一个男同学抬头望了我一眼,嘴唇微微动了一下,似乎想说什么,可很快他又低下了头。从他紧皱着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对我的安排有意见。我随即叫了他的名字问道“你有意见吗?”他只是动了动身子,低声说了句“没有”。我霎时感到自己犯错了,这样冒失地发问得到的也只能是这了。于是我走到他身边,亲切的说道“如果老师哪儿安排的不合适,你能帮我纠正一下吗?”他抬起了头,用怀疑的眼光盯着我,我赶紧又重复了一遍。终于他开口了“过去我们班就一直是这样安排,可每次不仅耗费时间长,而且效果也不好。”趁热打铁,我顺势就问:“那你就帮我拿个主意,怎么安排吧?”他笑了笑:“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把卫生区及教室划为46块,人各一块。”“好,就按你的办,那你就帮我划分吧。”我欣

然同意。最后的结果是此次打扫除从时间上比以前快了30多分钟,从效果上可以说是焕然一新。看着自己的成果,全班同学都笑了,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这笑的涵义。晚上班会上,我在全班学生面前感谢了这位同学,谢谢他及时给我的建议。而就在这时,这位同学又站了起来:“老师,也谢谢您采纳了我的建议。”对于他这又一突如其来的行为,我有的仅仅是感动了。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我正式宣布:“我们班的卫生委员就是他了。”这时的他已不再低头,不再忸怩,而是昂着头,高兴地望着我,眼神中写满了自信。后来的实践证明了他的确是一位很优秀的卫生委员。整个事件中,我只不过是及时听取了学生的一个建议,却唤醒了一个学生沉淀已久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做教师的,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发挥职校专业优势,创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谬·詹姆斯说:“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太多的失败,造成了职校生心理上的挫败感。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发挥所教学科的优势,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环境;开展能激发学生兴趣,展现学生特长的文娱活动。让美术专业的学生在画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而骄傲、让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歌手大赛上享受掌声的自豪、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网络上大显身手......通过这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成功是成功之母”,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在成功中感受自信。

四、加强家校联合,注重社会实践,树立职校学生新形象。

社会对职校学生的评价往往是感性的,因为他们缺乏对职校学生的真正了解。我们职业教育的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所以要让家长、社会更理性、更全面地认识职校生,我们必须让家长、社会领略我们职校学生的真才实学。基于此对于职业学校及教师来说,要定期召开的各种形式的家长会,如家校交流会、学生才艺展示会、学生毕业洽谈会,让家长在这些活动中看到自己孩子在职校的变化,从而转变心目中对孩子的不良印象,进而找回对自己孩子放弃已久的希望。

同时,积极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展示我们职校学生的一技之长,如设立“职校学生家电维修便民服务站”以展示机电专业学生的技能、特长。开设“旅游便民服务点”以展示旅游专业学生的青春风采等等。诸如此类的活动不

仅给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更让社会上广大群众能够近距离的了解职校学生,相信职校学生。相信职校学生是有用的,是有出息的。

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我们职业教育更神圣的职责,给予了我们职校学生更艰巨的使命。所以我们家长、学校以至于整个社会必须关注我们职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孩子的信心,就是家长的希望,更是祖国的希望!

浅谈职校学生信心的缺失与培养

姓名:张树旺

职务:教师

职称:中教二级

单位:山西省灵石县第一职业高中

手机:***

地址:山西省灵石县城内建设路108

上一篇:大学自考鉴定下一篇:沪教版语文三上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