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安全问题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话说安全问题(共11篇)

话说安全问题 篇1

话说安全问题

现在学校教育有个说法:第一是安全问题,第二是教学质量。大到学校教职工会议,小到班会,第一个主题就是安全问题。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中第一条就是注意各方面安全问题,可谓走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体育课因为怕受伤,单双扛不能玩;蓝球不能打,怕摔倒;不准游泳,怕溺水;走路不准跑,怕跌倒;不准组织春游,怕出意外。课外活动做做游戏,都让老师和家长提心吊胆。总而言之,安静是绝对安全,整天把孩子关在教室里,中午上自习,课外活动上自习,不给孩子留一点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去锻炼锻炼。这样培养出来的花朵是温室花朵,经不住将来的风吹雨打日晒。

学校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注意安全无可厚非,但不能走极端。玩闹是孩子的天性,过于束缚了他们的手脚,四平八稳地走着,以防万一地活着,那又怎样能培养学生的拼搏和冒险精神?又怎样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话说安全问题 篇2

>问题管理不等于危机管理

什么是问题管理?在美国学者海恩思沃斯看来, 问题管理是“一种行动型的管理职能, 它谋求确认那些可能影响组织的潜在的或萌芽中的各种问题 (立法的、规章制度的、政治的或社会的) , 然后, 动员并协调该组织的一切资源, 从战略上来影响那些问题的发展。问题管理的根本目的应该是促成有利于该组织的公共政策。”而素有“公关圣经”之称的《有效的公共关系》一书对其所下的定义则是:“问题管理是对影响到组织与其公众关系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预测、确定、评估和反应的前摄过程。”

应该说, 这是目前国际公共关系研究领域比较权威的观点。综合上述说法, 不难看出问题管理的两大要点:

1.问题管理所关注的是有关公共政策方面的各种潜在问题。而之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这些公共政策问题, 乃是因为某些公共政策一旦变化, 完全有可能影响到一个社会组织与其目标公众之间原有关系的改变。这种改变, 既有可能促进这一组织的发展战略的实现, 也有可能带来各种负面影响, 给组织的发展造成某种困扰。

2.问题管理不仅仅是研究, 而更需要行动。这一管理职能的实施, 虽然必须经由预测、确定、评估等流程, 但其核心问题还在于如何反应, 即采取什么行动来达到所设定的目的, 努力促成有利于本组织的公共政策的推出, 化解有可能在酝酿中的那些不利于本组织的公共政策。显然, 如果不能做出反应, 不能采取相关行动, 则前面所有的工作都是毫无意义的。

从这一意义上说, 问题管理和危机管理既有交合又有很大不同。问题管理所关注的是公共政策的变化, 危机管理则更多地关注来自其他方面的危险 (包括社会组织自身造成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问题管理不仅仅关心公共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对组织发展不利的方面, 还应该关心这些变化对组织发展有利的方面, 然后及时应对, 趋利避害。如果只是把问题管理看成是对未来风险的防范, 把问题管理的预测工作看成是对潜在危机的预警, 乃至把问题管理看成是危机管理的一部分, 那就明显误解了问题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公共政策的预测和确定

在公共关系实务中, 问题管理无疑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众所周知, 公共政策的调整, 本是为了合理分配社会公共利益, 推动社会的公正、公平和进步 (至少在政策制订者看来是如此) 。但对特定的利益群体来说, 则结果各异。近年来, 我国政府在金融、税收、环保、医疗保健、劳动用工等方面一些新政策、新措施的推出, 以及一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和产业政策的改变, 就已引起了经济格局不同程度的变化。而政府主管部门对一些行业标准的制订或修订, 也往往引发某些行业的重新洗牌——有的企业借此而一举崛起, 有的企业则因此而陷入困境。

所以, 问题管理首先需要预测公共政策有可能发生的变化和调整。实际上, 政府许多新政策、新措施的推出, 决非是没有预兆、突如其来的。它有一个反复酝酿、讨论、修改的过程, 有时长达数年之久。问题管理的预测工作所要做的, 就是在严密监测环境的基础上, 从社会大环境已有的和可能的变化入手, 结合政府及有关部门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管理思路和办事风格, 来推测其在今后若干年内有可能推出的新政策、新措施, 尤其是和本组织的生存发展有直接或间接关联的某些新的公共政策。

其中, 还特别要注意公众舆论和一些非政府组织对政府某项政策拟订的推波助澜作用。比如, 前些年中美史克在“康泰克”被禁事件上的应对, 被很多公关人视为危机管理的典范。但在问题管理上, 这家企业肯定是失败的。因为“康泰克”所含的PPA成份, 早被美国的研究机构认定会增加血性中风的危险, 公众舆论中也早就出现要求禁用的呼声。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发出禁令, 本是早晚的事。而我国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紧接着发布相关通知, 也应该是在意料之中。如果中美史克方面能及早预测到这一公共政策的变化, 提前采取行动, 不等禁令出台就弃PPA而改用新配方, 则其在公众中的印象和评价完全有可能大幅提升, 何至于后来匆忙应对, 在公众关系的处理上一度搞得焦头烂额呢?

问题管理中的确定和评估, 就是在预测到公共政策有可能发生变化的前提下, 对相关政策推出的概率、时间、力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加以确认, 并客观评价其对本组织发展的实际影响。比如, 某些新政策一旦推出, 对本组织的生产、研发、营销有多大影响?对本组织的形象和声誉有多大影响?对本组织与公众的关系会形成什么样的冲击?本组织有没有可能去影响这些新政策的拟订?在这些新政策推出前, 本组织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等等。这些判断, 需要从特定的社会组织各自不同的情况出发。事实上, 同样一个新政策的出台, 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社会组织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比如, 银行实施进一步的紧贷政策, 对一些规模不大自有资金充裕的小企业可能不会产生多大冲击, 但对一些资金链本就岌岌可危的较大规模的企业来说很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提前反应和行动

问题管理最关键的环节, 乃是在对问题确定和评估的基础上, 尽快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 提前做出反应。从性质上来说, 这种反应, 可以是一种主动出击, 也可以仅仅是被动防御。所谓主动出击, 即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去影响某些新政策的拟订, 包括争取加速或推迟某项新政策的推出, 也包括促使新政策的某些条文朝着有利于本组织的方向修改。所谓被动防御, 则是在不可能去影响新政策的修订的情况下, 及早做好组织自身的调整, 力求能够比较好地适应新政策推出后的市场环境。

对此, 不同的社会组织也有不同的选择。如同是企业, 由于在公共政策拟订过程中话语权的差异, 一些大中型骨干企业往往可以主动出击, 而众多中小型企业就只能被动防御。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 这就需要巧妙地借助外力来进行运作了。

从形式上说, 组织可以采取的行动, 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游说。即通过各种途径, 去游说拟订政策的政府有关部门, 对某项政策的拟订过程施加一定的影响, 乃至要求拟订某项新政策, 推行某项新措施。具体方法, 则既可以直接游说, 也可以间接游说。如果某一组织本身就与政府有关部门有着良好的关系, 就可以采取直接游说的方法。当年南方某知名游乐园公司获悉政府主管部门打算拟订游乐场所统一管理条例, 马上积极响应, 并借助与政府主管部门的良好关系, 自告奋勇地承接了条例的起草任务, 致使条例中有关条文明显对该游乐园日后的经营有利, 就不失为问题管理的成功一例。如果无法直接游说, 则可以通过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中介力量, 还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呼吁, 乃至主流媒体的讨论, 对某项新政策的拟订进程间接施加一定的影响。

但必须注意的是, 采取游说的方法去影响公共政策的拟订进程, 其立足点仅仅是影响, 而不要奢望或试图控制这一进程。同时还须注意, 任何社会组织都切忌以一己之私利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公正和公平性。否则, 其行动就是反社会利益的, 所带来的只能是负面的公众印象和评价。

调整。即为了适应拟议中或未来数年中可能推出的新政策, 提前一步做出反应, 对组织自身不适应新政策的环节进行调整。对企业来说, 这些环节, 有可能是产品结构、产品标准、产品质量方面的, 有可能是市场布局、营销策略、广告宣传方面的, 也有可能是内部管理、环境保护、用工制度方面的, 还有可能涉及到整个产业结构的重心转移和优化, 以及资金拆借、原料供应和纳税等诸多方面。这种反应使企业在公共政策发生变化时可以主动应对, 游刃有余, 抓住有利的一面顺势而动, 并有效地规避某些不利影响, 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传播。即通过内外传播, 为公共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和特定社会组织即将做出的调整制造必要的舆论。从组织内部来说, 这有利于员工心理的准备和心态的调整;而从组织外部来说, 恰到好处的传播至少能让社会公众感到, 这一组织是旗帜鲜明地欢迎、支持某项旨在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保证社会利益公平的新政策的, 甚至这一新政策的出台有该组织的一份推动。如此, 这一社会组织不仅为自身的调整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在公众中的印象和评价也势必能有大幅度的提升。

话说“送达难” 篇3

话说“送达难”2007-12-15 21:23:4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话说“送达难”话说“送达难”(2)近年来,“送达难”也是困扰审判实务的难题之一,但与执行难相比,并不为公众注目。或许它不直接涉及当事人的权利得失,只给法院添点麻烦;或许它仅局限于民事诉讼,没有太多“同感”来帮衬响应;或许它属于事务性工作问题,缺少理论深度和广度可供阐述论证,总之,关于它的议论,多局限于法院内部,尤其是在基层人员之间,他们都急切希望给予解决。送达,是指法院按照法定方式将诉讼文书交给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行为。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第78-84条规定了五种送达方式,分别是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和公告送达。这五种

送达方式,有着各自的适用条件和对象,这里不一一列述,将它们与英美德日等国法律规定的送达方式比较,在种类上毫不逊色,在适用对象和条件设置上也相差不大,那么所谓“送达难”,难在哪里?以笔者之见,送达难,难在时事变迁上。自1991年我国制定民事诉讼法后,经历了12年的翻天覆地变化,物是人非,今非昔比。在当时情形下,若需查找或联系一个人大致可去两个地方,一是住所,二是工作单位,非此及彼,十有八九准能完成送达任务。但是,现在不同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代表着变化,流动人口、自由职业、下岗外出、驻外务工、城市拆迁、地址更迭等等新情况不断涌现,无家可归者有之,有房不住者有之,一家数处居所者也有之……,过去那两个寻人的连结点已显得力不从心,蠢笨不灵了。送达难,还难在诚信缺失上。虽然我国是个缺乏诉讼传统的国家,但晚近一段时期“依靠组织解决”还算是时尚,执法者也曾风光一阵,而如今,这

都被世弊种种、缺少诚信的现况丢得不知去向。对于个别当事人的不配合,法院送达员起先还能实施留置送达,到后来门都进不去了,如何实施留置?而且,现在的防盗门做得密不漏逢,连纸张都塞不进去。真苦了送达员!为了赶在当事人在家时送达,有时要起早摊黑,加班加点,而对那些出于逃债目的而躲避送达的人士,更象是抓贼一样神出鬼没,玩起了儿时的迷藏游戏。孰不知,在法国,有法律规定“每日6时之前、21时之后不得进行任何执送员送达。星期天、节假日或者停工休息日,亦同”。回顾往昔,执法者还从未落得这般体面。送达的目的,是赋予受送达人了解诉讼文书内容的机会。这一定义,具有权利的整个含义,因此,送达对当事人而言是项诉讼权利,为他们所享有,并可为他们所抛弃,如拒绝受送达或将送达的文书扔掉撒掉;但对法院而言,送达则是义务。甩开这抽象的“权利义务说”不论,送达的实质是让当事人知晓相关诉讼事

项,至于当事人拒绝知道或装作不知道,都无关紧要,所以,只要法院能证明已实施了通知行为,并且这一通知在通常情况下可以推知为当事人所知晓,即完成送达状态。有一事例,讲某人家中漏水祸及楼下引发赔偿纠纷,后经当地组织和所在单位劝说调解无效,楼下被迫起诉,法院第一次送达时讨他个不知情、无提防之巧,从此以后,门都敲不开,逼急了法院只好将传票放大加印数张,从其门前贴到楼幢旁、再贴到小区大门口,这一贴真管用!此仁君准时出庭。回想现行送达方式,少些什么?多些什么?值得研究推敲。现行各种送达方式中,存在问题较多的主要有三种:一是留置送达,法律对其在实施方式上的限制不合时宜,如“须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到场、说明情况”,既费事,也难以找到情愿协助的组织和单位;而且留置地点仅限于住所,制约了实施机会,对一些不知其住址或单位但能偶遇的受送达人是否可以实施留置送达,留

置在何处?二是公告送达,其所需期间太长,一个简单案件审理至少须经历4个月后才能发生效力,既占时间,又不经济。三是邮寄送达,将其退居直接送达之后,浪费了邮局等现成的社会资源;事实上,现在广为流行的法院专递,在有些地方如城市的实行效果非常好,大约能完成80%以上的送达量,即是对原有法律设计的纠正。但这些问题,仍有待新一轮修法时进一步明确和改进。现实生活中,没有谁会在家专注等待被人起诉而接受送达,他们还有工作和社交等活动,平日早出晚归、无人在家,尚不能说是不配合送达,但法院送达员亦不能折返往复无数,或守在其家门口等候送达;而对哪些有意躲避送达的当事人,则更需要采取特殊办法加以规制。笔者以为,在现行法律条件下,可作如下说明和对策:

1、扩展使用邮寄送达方式,利用邮政网络等资源优势,把大量的地址明确、当事人配合的送达工作交给邮局办理,这样一则可以减轻法院的

送达负担,二则可以使法院集中精力对付那些不配合送达的人。

2、对当事人拒绝签收,或已确定其住所但拒不开门,或已确定其住所但行踪不定的,均可采取留置送达措施。留置诉讼文书,只要有邻居、居委会干部或小区门卫愿意证明并签名佐证即可;特殊情况下,由二名以上法院工作人员实施也可。

3、无法实施上述留置措施,可择重要的诉讼文书(如传票)张贴于其住所醒目处,剩余文书放置于其信箱内。

话说春节 篇4

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我国拜年的习俗行之已久。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一、拜年的名词解释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指新年拜家中尊长及到亲友处祝贺。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二、拜年的习俗起源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在古代,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三、拜年的互访形式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话说学生立场 篇5

移步即能换景

——话说我的学生立场

孩子,你的优点我如数家珍

――原来抓拍可以有这么好的效果

有多少次因我们的教学或其它工作出色,在开大会时,领导点名表扬了我们?回忆一下,那段美美的滋味伴随了我们多少天?那之后,工作更卖力,心中也时常感念领导的好,那种感觉如千里马遇到了伯乐。

在获得了低层次的温饱,安全等需要后,“被肯定”几乎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然而多少次我们面对班中基础薄弱的学生时,眼神中出现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倦?多少次当我们班主任面对行为习惯较差的学生时,口中说出的是冷冷的语言?

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想想吧:偶然的打击或许能令人奋发,但长期的白眼只能成为折断孩子双翼的冷箭!尤其是这样的孩子,他们多少渴望着一次被承认,被肯定。

任班主任的第二年,我便意识到了这一点,此后便养成了动手给孩子们写随笔的习惯,随笔的内容多为肯定及鼓励。睁大我们的眼睛,随时像拿着相机一样,抓拍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成绩差的或许人品好,背诵差的或许动手能力强,英语不及格的未必数学不优秀,就算这孩子什么都做的不够好,但他有可能进步了。下面摘录几则这样的随笔:

赵磊(成绩较差但干卫生特别积极):老师欣喜的发现,你真是新学期新面貌啊,理的头型真精神,上课时也比上学期坐的端正了。最值得肯定的是:你总能热心帮助别人干卫生,且每次的打扫的都特别干净!

陈娟(书写较乱后来有所改进):孩子,记住今年的5月份吧,你的字从这个月起有 1 了很大的变化,各科老师都在夸你呢!作为班主任,真为你感到高兴。继续努力啊,相信你的成绩也会像你的书写一样,会有很大的进步。期待中……..晓雯(非常内向英语成绩不好)剪了留海儿了?很秀气,你的笑容很好看。作文写的那么棒,真羡慕你有那么好的文字功底。人家说能学好语文的同学一定也能学好英语,可能你尚未找到合适的方法吧,相信你的潜力无穷。

此类的随笔我都是随时写并随时贴在教室的后墙上,对这些孩子是一种鼓励,让其它孩子也有个盼头儿。能看得出得到鼓励的孩子眼睛是亮闪闪的。

我始终相信:站在学生的立场一直鼓励着他们一定会给那些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手臂带来力量,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自卑的孩子带来自信!孩子,美好的日子我们曾一起度过

―――你们的生日我都记得

回忆我们成人过生日时,有时只是得到朋友的一句祝福都会感到高兴。而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如果在他们过生日时给他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会是什么样的效果呢?

向来给学生过生日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都是怎么记忆深刻怎么过。记得有一次,我把当天过生日的同学叫到办公室,装作要和她谈心的样子,(其实暗中让班长布置男女生分别在教室里站成两列),估计班长布置好了,我就和她一起回教室,刚一推开教室门,女生一个个对她拥抱,并说着生日快乐,男生则羞涩地伸出手和她握手并说着生日快乐,那场面真是热闹温馨!最后我也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她说那是她过的最快乐的一个生日,虽然没有生日蛋糕。

但有一个环节是固定下来的:那就是给每个过生日的孩子写一首生日诗。让他们惊喜 2 之余还带些惊讶:教英语的老班还会写藏头诗。进而由惊讶变为崇拜。无形中又给自己平添了几分魅力。要知道,班主任的人格魅力那可是相当有“杀伤力”啊!下面摘录几则给学生的生日诗:

祝石家俊生日快乐

祝李宏宇生日快乐

祝寿庆生辰 石奇花如云 家中多贺词 俊逸更清新 生应多发奋 日日长精神 快上青云路 乐事献双亲

祝福声声响耳畔 李桃芬芳又一年 宏图伟业胸中藏 宇宙浩瀚任你展 生当唯想作人杰 日月年华好把握 快意人生勤登攀

乐娱生日庆华年.吴陈傲生日快乐

吴家好子弟 陈侯好勇士 傲岸天地间 生来英雄气 日月天清明 快意征尘洗 乐在沙场里 孩子,抬起头来,老师明白你的心

――安安稳稳等试卷

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就不会把成绩单贴在教室里公示;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就不会在发试卷时大声读出每个学生的分数,哪怕有的同学只得了个位数;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就不会对那些考试分数较差的同学讽刺挖苦,说话句句如利剑;站在学生的立场我们就会明白:无论学生对于自己可怜的分数表现出多么无所谓的表情,他的心中其实也很难过。他们只是用无一种满不在乎来掩盖心中的痛!难道我们已全然忘记自己上学时的情形了吗? 每次考的不够好时,多盼望老师不要读分数啊,甚至不要发试卷才好!

每次考完试,我都是自己发试卷,也从不读每个人的分数,只是在发完后,把各个分数段有有几名同学公布一下,让学生大体明白自己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所以有学生告诉我说上我的课他们心情最放松。上我的课等试卷时敢于抬着头。而我所教学生的英语成绩也 4 从未令我失望过。

话说开学 篇6

不知不觉中,我也成为了学生家长大军的一员了。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期望。好些时候她(他)们就是我们全部的寄托。我们希望她(他)们将来会如何如何,不一定是成龙成凤,但一定都希望她(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会说,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们创造尽可能好的条件。可是,你真地做到了吗?如果你觉得你做到了,那么,你做对了吗?

在当下,物质条件极其丰富。面对花花绿绿的文具,你能抑制住它们的诱惑吗?面对款式新颖的童装,你能捂住自己的钱包吗?面对包装精美的小食品,你是如何进行选择的呢?面对小商贩们那些三无的零食、玩具人是如何引导和教育的呢?

现如下,信念匮乏之时。面对随处可见的垃圾你如何看,怎么帮孩子看?面对层出不穷的校园虐童、性侵事件你如何看,怎么教育孩子防范?面对所谓素质教育下的一次次考试你如何看,怎么使孩子们从容地面对?

诚然,社会在进步,我 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的提高,生活水平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改善。孩子,是我们的宝,更是我们父母的宝。很多家都是六个人照顾一个。不免会产生小公主,小王子。能不能当她(他)们还需要我们帮助做决定的时候选择质量过关朴素大方的文具呢?能不能当她(他)们还需要我们帮助做决定的时候选择美观合体的衣服呢?能不能当她(他)们还需要我们帮助做决定的时候选择添加剂少些的小食品呢?能不能当她(他)们还需要我们帮助做决定的时候就拒绝那些几毛钱一袋儿的小食品、有整蛊恶搞的玩具、几乎能以假乱真的儿童钞票呢? 能不能从我做起,不乱丢垃圾和不随地吐痰呢?能不能自己多读些安全教育的案例来教育孩子呢?能不能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孩子的成绩,多多地鼓励孩子们呢?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在新华书店里看书时的场景吗?还记得那几个醒目的大家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催使我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步伐。没时间静下心来,置一盏茶,阅一卷书。是借口还是理由?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老师,你备课的功夫下足了吗?生活就是舞台,生活也是讲台,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身边的宝贝。不管我们将生活这出大戏演得多么精彩,我们都要牢记,这出戏不会有彩排。不要对后悔产生依赖。

赘述此番,是我努力的方向。

话说诚实 作文 篇7

诚实如一大笔用不完的财富,让你衣食无忧;诚实如一盏明灯,为你指明方向;诚实如一把钥匙,打开你生命的宝库。

诚实是重要的,一个人如果不诚实,就等于失去了一大笔财富。故事中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狼来了》一个小孩就是因为不诚实导致别人不相信他,最后狼真的来了!没人相信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狼吃了羊,还一直追他。生活上,这样的例子也有许多,比如:一些同学说那个作业忘了带老师叫他第二天带来,第二天,他带来了,老师当然会相信他,如果一直说忘带,并且带的还是没做的!你说,老师还会相信他吗?可想而知,当然不会了。如果他继续不诚实,长大了,就没人信任他,遇到了困难也没人帮他,找不到好工作或一直停留在小职位上,不就等于失去了一大笔财富吗?东坡语文

诚实为做人之本,一个人可以没有财富,可以没有权利,就是不能没有诚实!诚实如金子般宝贵!

诚信之本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使别人对他失去了信任,那么那个人的一生将会受到很大的挫折,诚实守信就是做人的道德标准。

暑假的时候,我到舅舅家做客。一个炎热的早上,我坐在一个可爱的月亮凳上乘凉。我觉得凳子非常的好玩,使劲地摇了起来,可是好景不长,不一会儿“哐锒—”一声,月亮凳被我弄坏了。顿时,我的心像打翻了十五桶水一样,七上八下的,怎么办呢?舅舅这么严厉,他肯定会骂我的。我不承认就得了,而且没人知道。可是,我又一想,做人能不诚实吗?这时,听到一阵“咚咚„„”的脚步声,原来是舅舅回来了。我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没想到我的脑袋闪电般地一转,想出了好主意。

我彬彬有礼地给舅舅端茶,茶杯下还夹着一张字条。不知舅舅看了会怎么样?我躲在门后面,忐忑不安地从门缝里偷看。只见舅舅打开了纸条,皱了皱眉头„„“庄苑”!我低着头慢吞吞地来到舅舅的身前,谁知,舅舅的眼神由严厉变成了和蔼。他摸摸我的头,说:“庄苑你可真诚实啊!凳子坏了可以修,但如果你说了谎就不行了。诚实是无价之宝,等于是一笔财富。”

话说荸荠散文 篇8

又到一年岁末时,每当这个时候,好多人都会静下心来盘点一下自己一年来的业绩、收获,总结一下不足,以此来鞭策自己来年继续努力。当然也会应了年关这一意境,禁不住陷入回忆,回忆幼时过年的味道。

上周末的清晨,突然兴起,起了个大早,前往菜场“淘宝”。内心里想要买点什么,其实是不确定的。所以一到菜场,只能东瞧西看,一大早的菜场是城市里最闹猛的地方,人流缓慢涌动,挟裹着蔬菜香、炙烤味、鱼肉腥飘入我的鼻腔。“该买点啥呢?”在我这个平时基本不买菜的人看来,好多人都与我的心态一样。

我在人缝中张望每个菜摊,目力所及,忽然有一样东西跳入我的眼帘——荸荠。第一时间,我确定这东西就是儿时的味道。

好似寻到了宝物的我,挤开人群,来到摊点。看到一个个皮质褐色、个大饱满的荸荠,表面覆着些许水滴,好似一个个刚从泥土中钻出的精灵,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其灵动,强烈着吸引着我的眼球。

曾记儿时,每到春耕之时,祖父总会在自家农田的一角翻垦出一块田地来,钉耙捣碎泥土,铺上一层稻草起垄。把精心挑选的大荸荠种荠芽朝上,排列在稻草上,覆上泥土,施一些家肥。随后的日子里频繁浇水育种。我亲眼瞧着祖父的.劳作,静静等待荸荠的发芽、生枝、抽花、结荠。

荸荠古称凫茈,因凫鸟喜食而得名。宋代诗人郑獬有《采凫茨》一诗存世:“朝携一筐出,暮携一筐归。十指欲流血,且急眼前饥。官仓岂无粟,粒粒藏珠玑。一粒不出仓,仓中群鼠肥”。这首诗从采荸荠的一个劳动场景引出感慨,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疾苦,对造成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苏舜钦在《城南感怀呈永叔》诗里也提及过凫茨:“老稚满田野,斫掘寻尧茨” 。在古代贫寒的年代,荸荠作为一种食物,充当了贫苦百姓的救荒之物。有明代王鸿渐题为《野荸荠图》的诗应证:“野荸荠,生稻畦,苦薅不尽心力疲。造物有意防民饥,年末水患绝五谷,尔独结实何累累”。这正如荸荠的秉性,生长于泥土之中,质朴敦厚,熟知“地情”。

粤人称荸荠为马蹄,是按其形状命名的。我们平时食用的荸荠是呈扁圆形的地下茎,形如骏马之马蹄,故得名。在广州,马蹄、莲藕、慈姑、茭白与菱合称“泮糖五秀”,而马蹄为“五秀”之首。其肉质雪白细滑、水份含量高,清甜无渣,爽脆可口。《本草纲目》中记有“马蹄能清热消渴,治脾热,湿中益气,开胃下食,清心明目,解热杀菌,清黄疸,降血压,治疗多种疾病”。是一种集食用、药用价值于一身的生蔬菜,曾一度成为明清时期朝廷贡品。1985年,一新加坡华侨思乡心切,专程绕道去阔别45年的桂林,买了10个马蹄赴加拿大探望儿子时作为贵重礼物。由此可看出,荸荠也有其被高贵、受珍视的一面。

荸荠因其形、其质也有乌芋、地栗、地下雪梨之称呼。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菜场的偶遇,对此物的亲切感驱使我购买。买回家,清洗干净,还是用儿时吃荸荠的办法——牙齿剥皮。在唇齿与荸荠的亲密接触中,感受一份清甜与甘爽,同时脑海中好似浮现出了儿时收获荸荠、品尝荸荠的场景。这意境,正如这首现代诗:

春天里出生的荸荠,

在这个冬天,给我带来甜蜜。

我晒着太阳,听着鸟语,

用小刀,削开一个个安静的荸荠。

它深陷泥沼的身子,

让我想起田野上自由的风,

和那些脚趾缝上冒出的咕咕泥土。

那些快活的辛劳,和内心的纯净,

让任何皱着眉头剖析的语言,

都显得如此无力。

此时此刻,祖父的影像忽然清晰,想起了那些年的初冬,祖孙俩一人扛锄,一人携筐,扶去衰枝,连锄带趴,满手泥土,深挖荸荠,欢声响彻四野,亲情漾遍旷野。此物承载着我这样一段难忘的回忆,难舍的亲情,怪不得令我一见如故、亲切满怀。

新鲜荸荠颇可口,但风干后更诱人。儿时,祖父总会把新收获的荸荠分成两份,一份洗净,给我们生吃;另一份则洗净之后一个个铺在竹筛上,经几轮冬日暖阳的照耀,就成了风物了。春节,亲朋好友往来走动时,祖父便拿出这些风干的荸荠,成了待客的佳品。那时的荸荠,因水分蒸发,果肉变得紧实,吃起来更觉甘甜。上世纪40年代初,萧红去鲁迅家聊天。许广平指着吊着的筐子说,那里边的荸荠都是风干了的,极甜。可见鲁迅也喜食荸荠,尤其是风干的荸荠。

荸荠亦可入菜。荸荠做菜,图得也是它的清甜。拿一把小刨子,除去上面的嫩芽、削皮,只一会,就是雪白的一堆。和雪花藕可有得一比,撒上绵白糖,在冬日的餐桌上,真是冷比雪霜甘比蜜,正好帮我们消减吃火锅带来的火气。有时和木耳肉片同炒,黑的是木耳,鲜的是肉片,白的是荸荠,吃起来甜脆恰好。

话说端午作文 篇9

我喜欢端午节吃粽子。它形状好像三角形,外面包着竹叶,里面有糯米,但是仅有糯米那就没有什么味道,所以里面放上大红枣,吃起来黏而不腻,又香又甜,非常爽口好吃!

端午节这天,我不光吃粽子,还吃肯德基、鸡腿……

话说端午作文 篇10

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屈原的家乡人们会在赛龙舟时把粽子投进江里喂鱼,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

在我家每年的端午节,妈妈都会用五色线配成花绳子戴在我的胳膊上,奶奶会收集一些艾叶,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东西。妈妈还会买来一些粽子让我们吃。

美文:说话说一半 篇11

01

二大爷五十五了,打了一辈子光棍。

年轻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对象,只是对方在结婚之前跑了,十几年杳无音信。

从一开始的消沉,到拒绝相亲,再到无数次的相亲失败,二大爷稀里糊涂地到了中年,每当别人问起为什么没结婚,他总是摆摆手说没有就没有吧。问急了,就瞪大眼睛说“老子答应人家这辈子非她不娶的。”

“言必行,行必果。”成了二大爷的口头禅。

再后来,跑了的媳妇被人发现早就嫁到了远乡,根红苗正的乡长家。说白了,还是嫌弃二大爷穷,不过当年谁不穷呢。

这下也没人再问了,二大爷也没说啥,只是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

直到我从某位老师那学到的,“言必行,行必果”还有后半句“硁硁然小人哉”,就是说浅薄而固执的人才这么做,孟子甚至说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不过我也没跟他挑破,有些话,还是不能说的。

只是劝他找个老伴。

结果二大爷又瞪着眼睛:“你个小女娃懂个屁!”

02

二大爷有时候凶归凶,也许是膝下无子,从小就对我百般呵护。

我高考出结果的时候,他比谁都高兴,天天跟人家说我侄女就要当大学生了。

等报考的时候却变了天,说啥也不让去远地方。

“父母在,不远游,晓得不?”吃饭的时候,还不忘拿筷子点我。其实我也知道,他就是舍不得我走,那样子仿佛在说“我就是你半个爹,不行离我远了。”

我没敢吱声,低头扒拉饭。不过千里之外的城市已经在我心里扎了根,去意已决。

我妈倒是舍得:“孩子愿意去就去吧,不是早就订好目标了嘛。”

二大爷见状也不好多说啥,只能叹口气,最后喝多了还念叨着“不远游啊,不远游……”

说实话,当时我还是有点动心的,一想到将来一年只能回家两次就鼻子一酸。

过了一个月,录取通知书到了。家庭聚会。

二大爷照着地图找,X市大学,X市在哪,然后指给我们看。两千多公里远。

不过再也没唠叨过远字,倒是又喝多了,吐着酒气跟我讲:“让你不远游你不听,那就多给我们打电话,上哪告诉一声,女孩子别出去瞎跑。”

“行行行。”我不耐烦,这听得出耳茧。

“你别不当回事!”他正色道“父母在,不远游,还有下句:游必有方。既然非得走,怎么也得让我们知道你在哪,要不哪能放心?”

原来他之前只是装作不知道后半句,故意留我。

我嘴一抿,鼻子又开始酸了。

03

二大爷一直对国学感兴趣,只是书没看多少,话倒是挺多。

不过从小经常听他说东说西,耳濡目染感了兴趣,四书五经读了不少。后来又学了些京麓书院的国学微课,看多了,就发现二大爷有些道理歪得很。

他小时候就教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海无涯就是这儿来的。”天天让我多读书。

后来我才发现,这之后还有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就是说用有限的生命最求无限的知识纯属自杀行为。

长大了教我:“三思而后行。”

这句话的原文是“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的意思是想两遍就可以去做了,不要犹犹豫豫的。

再后来我老宅在家里学习,他怕我缺乏运动,就故意说我:“闭门造车可不行。”

这句话我听过,果断反驳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意思是:虽然是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的车子,拿出门去行路的时候,却能和车辙完全适合。等您侄女出山的`时候厉害着呢。”

二大爷一倔:“懂得还不少。”

慢慢地,我学得多了,他唠叨我的时候总能找到弱点反驳他,二大爷最后只能愤愤地骂一句“小丫头片子还挺能。”

只有一次,我没有反驳,那一阵家里老安排相亲,全部被我拒绝掉了,毕竟我大学有男朋友。

他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完自己都不说话了,怕我反过来嘲笑他。

但是我也只是恩恩的答应了,有些话,我不说。

04

虽然我不去相亲,但二大爷年纪大了反而又开启了一段新的相亲之路。

介绍老伴,也成了亲戚们热衷的事。

什么隔壁王大娘离了婚,什么老同学李寡妇一直没嫁人。

但是一次也没成,二大爷眼光高,总能挑出人家毛病来。

我大爷就笑话他:“是不是还惦记着那姑娘呢。”

二大爷摆摆手,做出一副不屑的样子:“老来多健忘,谁还记得那碴。你们啊,下回给我介绍些好的,也配得上我这文化人。”

后来我大爷真给介绍个退休的数学老师,人好,素质高,没两天俩人又谈不拢。

“我就不喜欢这脑瓜子太聪明的!”

这下没人再给他介绍了,广场舞老太太八卦:这老头,太挑!

二大爷依旧孤身一人在公园遛鸟,偶尔和别的老头下下棋,回到家只能自个做饭洗衣服。

后来我一见他就乐:“您这真是孤单一辈子。”不过我还算良心,经常去他家看看,帮忙收拾一下屋子。

再后来,听说当年那个跑了的媳妇去世了。去世之前给二大爷带话,说自己对不起他。

或许知道了我二大爷打了一辈子光棍吧。

“来来来,陪你二大爷喝两盅。”他的伤心藏不住。

我就劝他:“您不是说老来多健忘嘛,别总放在心上。”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啊。”仔细一看,他脸上的皱纹猛然深了几分。

当年白居易确实是这么说的,这话我学过,我只是不说。

上一篇:房地产融资报告范文下一篇:组织人事处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