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作业指导书

2024-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回转窑作业指导书(精选8篇)

回转窑作业指导书 篇1

(讨论修改稿)

一、目的

为确保余热发电锅炉启动和运行期间回转窑系统的正常操作,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事故停产的现象发生,特制订作业指导书。

二、职责

余热发电作业区:余热电站具备启动条件时,由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向生产部值班调度提前1小时申请启动余热锅炉,生产调度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开机前的确认工作。

生产部:生产部值班调度负责组织和通知烧成作业区、检修作业区及余热发电作业区进行相关程序的确认工作后,以书面形式向烧成作业区回转窑中控员下达工作指令。协调过程控制中异常情况的调查与故障排除。

烧成作业区:回转窑中控员接到生产部值班调度的工作指令后,负责按《余热锅炉烟风阀门操作规程》进行各炉烟风门的操作,并及时与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沟通温度及风门开度情况,注意回转窑各处压力及温度变化情况,确保回转窑在余热电站投入后的正常运行,如发现系统压力变化与正常操作值偏差较大时,有紧急停机(止料、停风)的权利,同时上报相关领导,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启动和运行调整原则

⑴余热锅炉运行应不影响回转窑生产,锅炉启动和维护必须坚持“副业服从主业,主业兼顾副业”的原则,既要保证生产安全顺行,也要保证锅炉的经济运行。

⑵统筹兼顾,安全第一,保证回转窑及余热锅炉稳定。⑶首先满足回转窑正常生产的需求,其次是最大限度的回收剩余余热。

四、操作指导与注意事项

⑴、AQC炉投入后会造成窑头除尘器入口温度低、负压大和窑头3#排风机电流大,应及时调整余热锅炉入口风门开度,保持窑头负压,避免负压过大,造成燃烧器(喷煤管)回火事故。⑵、AQC炉受热管受高速含尘烟气的冲刷与磨损,会导致穿孔和爆管的事故。一旦事故发生,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入拉链机,造成入库熟料结块。

⑶、由于篦冷机料层有波动,导致AQC炉进口废气温度波动很大,产生的蒸汽压力和温度变化也很大。采用开启窑头冷风门的方法,虽能降低废气温度,但不经济。建议操作上稳定篦冷机料层及各室风量,避免发生管道内保温层的脱落。

⑷、SP炉的启、停和入炉烟气量的调节涉及到窑系统工况的波动和窑尾高温风机电流的波动。SP炉启、停操作和风量调节时,原则上要保持C1出口负压和温度不变,就不会影响窑系统的稳定。实现这一原则的重要手段是SP炉进、出口风门的调节、主烟风门及窑尾高温风机风门三者的协调操作。调节入炉烟气量由窑中控员操作,由于高温风机入口温度会降低,风机出力会增大,引起出C1负压及高温风机电流的变化,所以应视窑尾高温风机电流变化情况缓慢操作,及时调节高温风机风门,让窑系统稳定。高温风机风门控制目标是:在尽量维持C1出口负压稳定的同时,高温风机电流不超过额定值。

⑸、AQC炉启、停应注意除尘器入口温度控制在100~200℃,严禁超过260℃。必要时调整冷风阀或开启风冷器。

⑹、SP炉启、停时及时调整增湿塔喷水量,注意塔后温度。SP炉废气出口温度应根据立磨及入磨原料水分来确定,可通过锅炉进、出口风门及主烟风门进行调整。

⑺、窑头及窑尾拉链机启动时,窑头拉链机及窑尾供料皮带机必须提前运行,以免造成系统堵塞。

⑻SP炉振打投入时会引起气体含尘浓度变化而导致窑尾排风机工况突变,甚至风机因气体含尘浓度过高而过载跳停。⑼若回转窑运行,而锅炉长期停运,由于余热锅炉入口风门关闭不严密,会导致SP炉下部积灰堵塞,应定期通知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开启拉链机进行排灰。

五、重点操作及应急 ⑴SP炉启、停操作和风量调节时,会引起C1出口负压和温度的变化与波动,当C1出口负压与正常值相比下降1500Pa时,要注意系统负压统筹考虑,可适当采取降低窑尾高温风机风门和减料煅烧,并快速安排人员核查相关风门查找原因。如C1出口负压急骤下降或高温风机电流急速发生变化,应采取紧急止料、高温风机急停等紧急停窑措施。并启动《生产事故、火灾、爆炸及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六、异常情况处理: ⑴窑尾预热器塌料

当窑尾预热器发生塌料时,窑内高温物料会大量进入蓖冷机,使废气温度急剧上升,最高可达600℃,此时根据温度上升梯度情况,迅速将窑头废气管道上主烟风门打开,减少入炉风量,向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通报异常情况,通知开启窑头AQC锅炉冷风阀门并进行相关操作。

⑵窑尾、窑头风机的跳停和启动 ⑶回转窑系统失电或跳闸 ⑷中控操作微机失电或断电

上述异常情况发生后,如锅炉正在投入运行中应第一时间向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通报情况,并提请采取相关控制措施,避免余热锅炉造成事故发生。

烧成作业区 2010年3月13日

(附:余热锅炉烟风阀门操作规程)

总则:每台余热锅炉主烟道风门、余热锅炉的进、出口风门、由水泥窑中控操作员操作,其余风门由余热发电中控值班员操作,2#线的窑头AQC炉冷风门操作归属权在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主要调整余热锅炉内的烟气温度,在操作时余热发电中控值班员应提前告知水泥线中控操作人员观察系统压力的变化,及时调整操作并控制系统正常。

7.1.1、一#窑余热锅炉各风门的操作。开启1#AQC炉各风门的操作。

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在开启1#AQC余热锅炉前,应首先联系1#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说明1#AQC炉开始投用,对方要对水泥窑所属系统进行密切观察和控制,1#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确认1#线链斗机运行正常。上述联系工作完成后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开启余热锅炉链式输送机和星形卸料器,然后通知1#水泥窑中控人员开始启动1#AQC余热锅炉。先开启1#AQC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后,打开1#AQC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此后,进口烟风门以5%开度递增,出口烟风门也以5%开度递增,(根据锅炉升压、升温曲线要求,两门交替操作,至达到锅炉工作压力)。联系1#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确认1#AQC炉进、出阀门100%全开状态后,再关闭1#水泥线窑头主烟风阀门,以5%的开度递减至0%位并通知余热电站中控人员系统正常,(锅炉正常生产时,根据汽轮发电机发电量大小,应联系1#水泥窑中控人员进行锅炉进出口烟风门微量调整,以保证合格的蒸汽品质)。

② 当1#AQC余热锅炉进风管的烟气温度≧450℃时候,余热发电值班员开启冷风阀门,开度视蒸汽温度、压力情况而定,必要时开度为100%。当温度低于450℃时,关闭冷风阀门,开度视蒸汽温度、压力情况而定,必要时开度为0%,在开启前应通知1#水泥中控操作人员注意水泥生产线生产系统平衡。

③ 当1#AQC余热锅炉进风管在冷风阀全开状态下,烟气温度仍≥ 450℃时,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通知1#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要对窑头余热锅炉的进、出口风门和水泥线的主烟风门进行调整。先开启水泥线主烟风门5%,再关闭1#AQC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后,关闭 1#AQC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此后,进口烟风门每次以5%进行关闭,出口烟风门每次也以5%关闭,水泥线主烟风门每次以5%进行开启,三个风门交替操作直至锅炉温度控制在450℃以下。整个操作过程1#水泥线中控操作人员注意控制水泥线的生产系统平衡。⑵ 关闭1#AQC炉各风门的操作。

① 1#窑头AQC余热锅炉停炉前,先确认1#SP炉已停炉,通知1#线水泥窑中控操作人员开启1#AQC水泥生产线进口主烟风门,以5%的开度递增。

② 待1#AQC水泥生产线进口主烟风门100%开启后,根据锅炉降温、降压工况,通知1#水泥窑中控人员,每次关闭1#AQC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每次关闭1#AQC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当锅炉与系统解列后,余热锅炉压力降至60%时,烟风管道温度降至200℃以下时,全关出口烟风门,可关闭锅炉进口烟风门,进口烟风门以5%开度递减,出口烟风门也以5%开度递减,直至完成余热锅炉进、出口阀门100%关闭状态,水泥线窑头主烟风风门100%开启。当余热锅炉正常停炉时,出口烟风门留5%开度,以冷却烟风管道及余热锅炉各受热管束,水泥线窑头主烟风门100%开启,并通知窑操人员余热锅炉烟风系统已停,汇报调度。

⑶ 开启1#SP炉各风门的操作。

①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在开启1#SP余热锅炉前确认1#AQC炉启炉已结束,应首先联系1#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说明1#SP炉开始投用,对方要对水泥窑所属系统进行密切观察和控制,1#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确认1#窑尾增湿塔回料皮带运行正常。上述联系工作完成后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开启余热锅炉链式输送机和星形卸料器,然后通知1#水泥窑中控人员开始启动1#SP余热锅炉。先开启1#SP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后,打开1#SP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此后,进口烟风门以5%开度递增,出口烟风门也以5%开度递增,根据锅炉升压、升温曲线要求,至达到锅炉工作压力,两风门交替操作,使两阀门处在全开状态。

②联系1#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确认1#SP炉进、出阀门100%全开状态后再关闭1#水泥线窑尾主烟风阀门,以5%的开度递减至0%位并通知余热电站中控人员系统正常。(锅炉正常生产时,根据汽轮发电机发电量大小,应联系1#水泥窑中控人员进行锅炉进出口烟风门微量调整,以保证合格的蒸汽品质)。

③当1#SP余热锅炉进风管的烟气温度超过380℃-400℃时候,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通知1#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要对窑尾余热锅炉的进、出口风门和水泥线的主烟风门进行调整。先开启水泥线主烟风风门10%,再关闭1#SP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后,关闭 1#SP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此后,进口烟风门每次以5%进行关闭,出口烟风门每次也以5%关闭,水泥线主烟风门每次以10%进行开启,三个风门交替操作,直至锅炉温度控制在380℃以下。整个操作过程1#水泥线中控操作人员注意控制水泥线的生产系统平衡。

⑷ 关闭1#SP炉各风门的操作。

① 关闭1#SP余热锅炉之前,通知1#水泥线中控操作人员开启1#水泥生产线窑尾进口主烟风门,并以5%开度递增,直至100%完全开启状态。

② 1#水泥生产线窑尾进口主烟风门全部打开后,根据锅炉降温、降压工况,通知1#水泥窑中控人员,当锅炉与系统解列后,余热锅炉压力降至60%时,烟风管道温度降至200℃以下时,全关出口烟风门,可关闭锅炉进口烟风门。每次关闭1#SP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每次关闭1#SP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以5%开度递减,出口烟风门也以5%开度递减,两个风门交替操作,直至完成余热锅炉进、出口阀门100%关闭状态,水泥线窑尾主烟风风门100%开启。当余热锅炉正常停炉时,出口烟风门留5%开度,以冷却烟风管道及余热锅炉各受热管束,水泥线窑尾主烟风门100%开启,并通知窑操人员余热锅炉烟风系统已停,汇报调度。

7.1.2、二号窑余热锅炉各风门的操作。⑴ 开启2#AQC炉各风门的操作。

①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在开启2#AQC余热锅炉前,应首先联系2#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说明2#AQC炉开始投用,对方要对水泥窑所属系统进行密切观察和控制,2#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确认2#线链斗机运行正常。上述联系工作完成后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开启余热锅炉链式输送机和星形卸料器,然后通知2#水泥窑中控人员开始启动2#AQC余热锅炉。先开启2#AQC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后,打开2#AQC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此后,进口烟风门以5%开度递增,出口烟风门也以5%开度递增,(根据锅炉升压、升温曲线要求,两门交替操作,至达到锅炉工作压力)。联系2#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确认2#AQC炉进、出阀门100%全开状态后,再关闭1#水泥线窑头主烟风阀门,以5%的开度递减至0%位,并通知余热电站中控人员系统正常,(锅炉正常生产时,根据汽轮发电机发电量大小,应联系2#水泥窑中控人员进行锅炉进出口烟风门微量调整,以保证合格的蒸汽品质)。

②当2#AQC余热锅炉进风管的烟气温度≧450℃时候,余热发电值班员开启冷风阀门,开度视蒸汽温度、压力情况而定,必要时开度为100%。当温度低于450℃时,关闭冷风阀门,开度视蒸汽温度、压力情况而定,必要时开度为0%,在开启前应通知2#水泥中控操作人员注意水泥生产线生产系统平衡。

③当2#AQC余热锅炉进风管在冷风阀全开状态下,烟气温度仍≥450℃时,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通知2#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要对窑头余热锅炉的进、出口风门和水泥线的主烟风门进行调整。先开启水泥线主烟风门5%,再关闭2#AQC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后,关闭 2#AQC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此后,进口烟风门每次以5%进行关闭,出口烟风门每次也以5%关闭,水泥线主烟风门每次以5%进行开启,三个风门交替操作,直至锅炉温度控制在450℃以下。整个操作过程2#水泥线中控操作人员注意控制水泥线的生产系统平衡。

⑵ 关闭2#AQC炉各风门的操作。

① 2#窑头AQC余热锅炉停炉前,先确认2#SP炉已停炉,通知2#线水泥窑中控操作人员开启2#AQC水泥生产线进口主烟风门,以5%的开度递增。

② 待2#AQC水泥生产线进口主烟风门100%开启后,根据锅炉降温、降压工况,通知2#水泥窑中控人员,每次关闭2#AQC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每次关闭2#AQC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当锅炉与系统解列后,余热锅炉压力降至60%时,烟风管道温度降至200℃以下时,全关出口烟风门,可关闭锅炉进口烟风门,进口烟风门以5%开度递减,出口烟风门也以5%开度递减,直至完成余热锅炉进、出口阀门100%关闭状态,水泥线窑头主烟风风门100%开启。当余热锅炉正常停炉时,出口烟风门留5%开度,以冷却烟风管道及余热锅炉各受热管束,水泥线窑头主烟风门100%开启,并通知窑操人员余热锅炉烟风系统已停,汇报调度。

⑶ 开启2#SP炉各风门的操作

①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在开启2#SP余热锅炉前确认2#AQC炉启炉已结束,应首先联系2#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说明2#SP炉开始投用,对方要对水泥窑所属系统进行密切观察和控制,2#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确认2#窑尾增湿塔回料皮带运行正常。上述联系工作完成后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开启余热锅炉链式输送机和星形卸料器,然后通知2#水泥窑中控人员开始启动2#SP余热锅炉。先开启2#SP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后,打开2#SP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此后,进口烟风门以5%开度递增,出口烟风门也以5%开度递增,根据锅炉升压、升温曲线要求,至达到锅炉工作压力,两风门交替操作,使两阀门处在全开状态。

②联系2#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确认2#SP炉进、出阀门100%全开状态后再关闭2#水泥线窑尾主烟风阀门,以5%的开度递减至0%位并通知余热电站中控人员系统正常。(锅炉正常生产时,根据汽轮发电机发电量大小,应联系2#水泥窑中控人员进行锅炉进出口烟风门微量调整,以保证合格的蒸汽品质)。

③当2#SP余热锅炉进风管的烟气温度超过380℃-400℃时候,余热电站中控值班员通知2#水泥线窑头中控操作人员要对窑尾余热锅炉的进、出口风门和水泥线的主烟风门进行调整。先开启水泥线主烟风风门10%,再关闭2#SP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后,关闭 2#SP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此后,进口烟风门每次以5%进行关闭,出口烟风门每次也以5%关闭,水泥线主烟风门每次以10%进行开启,三个风门交替操作,直至锅炉温度控制在380℃以下。整个操作过程2#水泥线中控操作人员注意控制水泥线的生产系统平衡。

⑷ 关闭2#SP炉各风门的操作

① 关闭2#SP余热锅炉之前,通知2#水泥线中控操作人员开启2#水泥生产线窑尾进口主烟风门,并以5%开度递增,直至100%完全开启状态。

② 2#水泥生产线窑尾进口主烟风门全部打开后,根据锅炉降温、降压工况,通知2#水泥窑中控人员,当锅炉与系统解列后,余热锅炉压力降至60%时,烟风管道温度降至200℃以下时,全关出口烟风门,可关闭锅炉进口烟风门。每次关闭2#SP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5%,每次关闭2#SP余热锅炉出口烟风门5%。余热锅炉进口烟风门以5%开度递减,出口烟风门也以5%开度递减,两个风门交替操作,直至完成余热锅炉进、出口阀门100%关闭状态,水泥线窑尾主烟风风门100%开启。当余热锅炉正常停炉时,出口烟风门留5%开度,以冷却烟风管道及余热锅炉各受热管束,水泥线窑尾主烟风门100%开启,并通知窑操人员余热锅炉烟风系统已停,汇报调度。

7.1.3、注意事项:

(1)余热锅炉启动前与检修后的余热锅炉启动时,先要求DCS系统送电,检查确认1#、2#水泥生产线各烟风阀门处于:主烟风门在全开状态,余热锅炉进、出口,冷风门处于全关位置,1#、2#AQC炉冷风门处于全关位置。方可联系电气热控人员给余热锅炉电气设备送电,以防因送电时阀门误动影响水泥生产线正常生产和发生事故。

(2)开启余热锅炉烟风门前,应检查确认水泥生产线回灰系统已运行,方可开启余热锅炉链式输送机与卸料器,以免送灰无处去而堵塞。

(3)余热锅炉开启、关闭各烟风门时,每次应缓慢操作,操作完毕后应与水泥窑生产线操作人员联系确认开度后,根据余热锅炉负荷、压力、温度变化情况,方可进行第二次开、关操作。(事故情况下,开关速度可加快,但必须确认水泥生产线主烟风门全开后,方可快速关闭余热锅炉进、出口烟风门)

回转窑作业指导书 篇2

文章中所涉及的堆取料机为臂式斗轮堆取料机。从斗轮机构回转线速度分析, 堆取料机不采用整机走行取料的方式, 但是当回转取料作业时, 做回转运动的上车质量在百万吨位, 通常将斗轮中心处线速度控制在0.5m/s~30m/s, 就我公司早期设计的回转半径为30m的斗轮机来说, 常见回转速度n=0.05r/min~0.15r/min, 其斗轮中心处线速度υ线=2πRn≈2×3.14×30×0.15=28.26m/min=0.47m/s。

近年来, 随着实际需求的变化, 斗轮机向大型化、大回转半径、大取料能力方向发展, 很多早期设计的设备完成不了相应的取料能力, 尤其当采取密度小体积大的物料时, 回转线速度必须增大以达到增大效率的目的, 故应用在大型港口取料能力达到5000t/h以上的取煤斗轮机时, 回转的最大线速度控制在30~50m/min (0.5~0.83m/s) 。就我公司设计过宝钢斗轮机, 型号DQL2000/3000·45为例, 线速度应大于30m/min, 可以将回转速度设定为n=0.04r/min~0.12r/min, 这时斗轮中心处的最大线速度

2取料作业中的回转调速分析与优化

斗轮机回转完成一次单向取料后, 整机要沿着轨道步进一个距离 (我们称之为进尺量) t0。随后, 上车再向相反的方向回转取料, 由于几何关系 (见下图) , 随着回转角度α的增大, 所取物料厚度越来越薄, 而当α趋近于90°时, 物料厚度基本为0。所以如果按照匀速回转的取料方式, 会造成悬臂斗轮处所取物料越远离轨道越少, 与额定均衡连续取料任务相违背。当采取手段使遇薄物料回转速度增大, 遇厚物料回转速度减小时, 才有可能达到单位时间内取料体积一定。

下面分析图1中切屑厚度的变化与悬臂回转角度α的变化关系, 图1中的符号与相应的含义:

欲求:转角α在任意位置时与切屑厚度δα的函数关系式。

cosα的值在0~1的范围内, 所以在任意角度α的取料厚度永远小于等于进尺量t0, 所以为使单位时间内轮斗扫描或说切割下来的切屑体积相等, 就必须使回转速度按1/cosα即余弦的倒数来调速。

值得注意的是当α接近9 0°时, cosα接近于0, 即1/cosα接近无穷大, 若此时仍按1/cosα调速, 则会产生飞车现象 (或电路跳闸) , 所以一般回转调速的角度范围限定在±70°以内, 大臂的转角在70°~90°时, 限定转速与α=70°时一致, 拿宝钢斗轮机举例, 即限定在0.12r/min, 此时不再调频, 即f恒等于50Hz。当α=70°, 1/cos70°=2.92, 而1/cos0°=1, 即前者是后者的3倍左右。假如我们限定了最高转速, 以宝钢机型为例, nmax=0.12r/min, 则最低转速 (α=0°时) nmin=0.12/2.92=0.04r/min,

所以斗轮机悬臂回转速度范围为n=0.04r/min~0.12r/min。

结语

通过上述对臂式斗轮堆取料机取料作业中的回转调速的计算与分析, 给出了回转调速的优化方案, 对斗轮堆取料机的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质文, 虞和谦, 王金诺, 包起帆.起重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8.

[2]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作业指导书在倒闸操作中的应用 篇3

【关键词】倒闸;操作;指导书;应用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165-01

1、企业发展对专业管理的要求

加强和规范变电站倒闸操作作业的动态管理,实施对现场的全过程可控、在控、能控,夯实安全基础,规范变电倒闸操作的执行环节和执行程序,确保操作中不发生各种事故,保障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从而确保电网的坚强、可靠和安全稳定运行。

2、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确保变电站操作安全,防止操作中发生各种事故。通过执行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把工作具体到每一个人,细化到每一个环节,使安全管理的每+环节和现场行为都达到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解决了电力生产过程中“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通过危险点预控分析,进行程序化操作,规范人员的作业行为,达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的目的,有效杜绝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3、倒闸操作指导书应用流程过程控制说明

确保作业全过程安全和质量处于可控、能控、在控状态,以安全性、实用性为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作业过程中人员行为和工作质量的控制。作业指导书实施动态管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完善。作业人员对指导书的应用信息及时反馈,以指导日后的编写。指导书应体现作业要求具体化,人员分工明确化,工作责任直接化。编写、审核、批准和执行应履行签字手续。

其过程:操作队值班员接操作预告,副值班员根据操作预告填写倒闸操作票,操作队正值班员编写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编写完成后,传送到操作队队长进行审核。操作队队长对接受到的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核,如果编写正确无误,签字后将此指导书向调度所主任发送,否则,将此指导书退回正值班员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调度所主任对操作队队长传送的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审批。如果编写正确无误,签字后将此指导书发送给操作队,否则,将此指导书退回操作队,由值班员进行修改,并提出修改意见。操作队队长根据操作任务确定操作人员,且符合作业指导书中“人员要求”的标准。操作人员提前到达工作现场,在操作前,监护人根据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中的内容向操作人交代危险点及安全措施、操作中注意事项。指导书学习、确认后,监护人和操作人检查、准备所需工器具,做好操作准备,等待调度操作指令。接到调度指令,操作人员根据操作票进行倒闸操作。完成全部操作后,对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对可操作项、不可操作项、修改项、遗漏项、存在的问题做出统计并提出改进意见。安全监察部根据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检查与考核办法对变电站倒闸操作指导书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所有工作完毕后,对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进行网上“指导书”回填、归档。

4、倒闸操作作业指导书编写流程过程控制方法说明

针对现场实际,所要操作设备的具体状况,进行危险点分析,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编写时要考虑周全,对关键环节不要有遗漏;操作所涉及的工器具,从检查、统计、使用等方面进行编制;对设备及保护装置的操作,严格按照规程规定及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在操作卡中进行编制。

其过程:根据操作预告明确应操作设备的范围,值班员根据操作预告填写操作任务。操作任务应填写设备双重名称。每份指导书只能填写一个操作任务,操作任务可分为:运行、热备用、冷备用、检修状态之间的互相转换,或者通过操作达到某种状态。值班员根据操作现场情况进行分析编写,编写注意以下环节:人员要求,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操作人员的精神状态及着装情况进行分析,操作程序、方法,操作票的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编写,从验电及接地等方面进行分析编写,检查断路器的机构和操作后的位置,避免造成误操作隔离开关,其他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方面进行分析。对编制的危险点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值班人員针对危险点分析,值班人员针对危险点分析。对具体操作中使用的工器具进行统计,包括接地线、绝缘手套、绝缘靴、验电器、操作杆、钥匙等。

5、持续改进

回转窑作业指导书 篇4

1.轨道车车长的职责、工作要求:

a)每次作业前,由《接触网作业车作业票》发票人指定车长,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必须

由经过机械室岗前培训并下有人事令的人员担任,车长对本次出乘全过程起安全监督作用。

b)接触网作业车运行前,车长应确认防溜措施已撤除、作业人员已到位、各项行车条

件已具备后方可下令开车,未得到车长指令,司机不得开车。

c)车长应严格按《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工作完成表》中所列项目,对接触网作业车运行

中各关键环节进行卡控,督促司乘人员按章办事,发现司乘人员有违章行为时,应立即予以制止,并在收车后将违章行为上报工区和车间(机械室)。

d)接触网作业车运行中,车长只负责对司乘人员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和提醒,发现问题

及时予以制止。车长不得参与行车,严禁车长指挥行车。

e)进入作业区域后车辆停车位置由车长通知司机,作业完毕后,车长确认人员机具已

撤离后下令返回,其它人员无权指挥司机。

f)监督司乘人员挂好平台爬梯上“高压危险、禁止攀登”标示牌。作业前准备:

a)监督司乘人员是否参加工区预想会。

b)监督司机是否针对当次作业车走行路径图进行讲解并安全预想。

c)监督司机、副司机是否对车辆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d)监督司机进行运监自检,制动试验。

e)与司机共同核对当日运行揭示内容输入正确并签名。

f)监督司机、副司机对车辆物料装载、加固情况进行检查。作业过程中:

a)车长与司机、副司机确认随车铁鞋是否撤除。

b)过道岔时,要与司机、副司机共同确认调车信号,显示白灯。

c)手扳道岔,司机进行‘要道还道’,并确认道岔开通。

d)监督作业车动时司机、副司机探头检查车辆后端。

e)与司机共同确认区间运行凭车站开放的出站信号、车机联控、呼唤应答。

f)与司机共同确认区间作业司机、副司机核对调度命令、车机联控、确认进路上的道岔均在开通状态。

g)监督司机站场调车转线执行‘问路式’调车,执行车机联控,确认道岔。

h)监督司机站场内调车过道岔时凭开放的调车白灯,呼唤应答、逐架确认。

i)监督司乘人员按规定填写“一次检修作业调车进路凭证核对表”。

g)监督、提醒司机正确方向操纵车辆。

h)监督、提醒司机在车站停车超过5分钟,按规定要下车检查,正、副司机不得同时

下车。

l)监督、提醒司机停车待命时进行保压、拉紧手制动。

j)监督、提醒司机停车超过20分钟司机做制动试验。

k)监督、提醒司机邻线未封锁侧悬挂“临线有车严禁上下”警示牌。

m)监督、提醒司机停电命令下达后开启取力开头。

n)监督、提醒作业完毕副司机检查平台回位情况。

o)监督作业人员对平台上料具进行清理,并对车辆物料装载、加固情况进行检查; p)监督、提醒司机入库时一度停车牌前停车,库内运行不得超过3km/h。

s)监督、提醒司机停车后按规定安放防溜(枕木、铁鞋、手制动)。

q)监督、提醒司机进入连挂范围应由对方司机同意,联挂时应一度停车,时速不得

超过3km/h。

r)监督、提醒司机联挂后应试拉,全列试风试验。

s)遇大雨、大雾、大雪恶劣天气影响阻碍行车视线时应果断采取停车,加强确认信

号,司机应报告车站,必要时可取消施工作业。

t)按照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工作完成表,轨道车司乘人员每完成一项在相应空格处画

“√”,保证作业车行车安全。

4、作业结束后:

a)各项工作都完成以后,车长及时在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工作完成表中签字确认,交作

业车司乘人员保管。

b)做好作业车返回工区行车安全卡控工作,进站时要与司机共同确认信号,保证安全

爆破作业指导书 篇5

根据本管段工程实际情况,所有爆破作业都为松动爆破,要求所有爆破作业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和有关既有线的爆破作业的安全规定作业,特制定以下作业要求,其他未尽事宜请参照《爆破安全规程》!

1.管理制度与职责范围

1.1 各种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爆破器材。

1.2 在爆破工程中推广应用爆破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和仪表,必须经爆破作业的主管部(或相当于此一级的总公司)鉴定批准。

1.3 进行爆破工作的企业,必须设有爆破工作领导人、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爆破段(班)长、爆破员和爆破器材库主任。

1.4 凡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

a.爆破工作领导人、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应由经过爆破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的工程师、技术员担任;

b.爆破器材库主任和爆破段(班)长应由爆破技术人员或经验丰富的爆破员担任。

1.5 爆破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5.1 年满十八周岁,从事过一年以上与爆破作业有关的工作;

1.5.2 工作认真负责;

1.5.3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1.5.4 体检合格;

1.5.5 按爆破员培训大纲(附录A)的要求,进行过培训并考试合格。

1.6 取得“爆破员作业证”的新爆破员,应在有经验的爆破员指导下实习三个月后,方准独立进行爆破工作。在高温、有沼气或粉尘等爆炸危险场所的爆破工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爆破员进行。爆破员从事新的爆破工作,必须经过专门训练。1.7 爆破工作领导人的职责:

1.7.1 主持制定爆破工程的全面工作计划,并负责实施;

1.7.2 组织爆破业务,爆破安全的培训工作和审查、考核爆破工作人员与爆破器材库管理人员;

1.7.3 监督本单位爆破工作人员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组织领导安全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1.7.4 组织领导重大爆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总结工作;

1.7.5 主持制定重大或特殊爆破工程的安全操作细则及相应的管理条例;

1.7.6 参加本单位爆破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8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1.6.1 负责爆破工程的设计和总结,指导施工,检查质量;

1.6.2 制定爆破安全的技术措施,检查实施情况;

1.6.3 负责制定盲炮处理的技术措施,进行盲炮处理的技术指导;

1.6.4 参加爆破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9 爆破器材库主任的职责:

1.9.1 负责制定仓库管理细则;

1.9.2 督促检查爆破器材保管员(发放员)的工作;

1.9.3 及时上报质量可疑及过期的爆破器材;

1.9.4 组织或参加爆破器材的销毁工作;

1.9.5 督促检查库区安全情况、消防设施和防雷装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0 爆破器材保管员(发放员)负责验收、发放、统计和保管爆破器材,对无“爆破员作业证”的人员有权拒绝发给爆破器材。

1.11 爆破器材试验员负责进行爆破器材的检验工作。

1.12 爆破段(班)长的职责: 1.12.1 领导爆破员进行爆破工作;

1.12.2 监督爆破员切实遵守爆破安全细则和爆破器材的保管、使用、搬运制度;

1.12.3 有权制止无“爆破员作业证”的人员进行爆破工作;

1.12.4 检查爆破器材的现场使用情况和剩余爆破器材的及时退库情况。

1.13 爆破员的职责:

1.13.1 保管所领取的爆破器材,不得遗失或转交他人,不准擅自销毁和挪作它用;

1.13.2 按照爆破指令单和爆破设计规定进行爆破作业;

1.13.3 严格遵守本规程和安全操作细则;

1.13.4 爆破后检查工作面,发现盲炮和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或处理;

1.13.5 爆破结束后,将剩余的爆破器材如数及时交回爆破器材库。2.爆破作业的基本规定

2.1 一般规定

2.1.1 松动爆破应编制爆破说明书或技术交底。爆破说明书由单位的总工程师或爆破工作领导人批准。

2.1.2 爆破作业地点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禁止进行爆破工作。

a.有冒顶或边坡滑落危险;

b.支护规格与支护说明书的规定有较大出入或工作面支护损坏;

c.通道不安全或通道阻塞;

d.爆破参数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e.距工作面20m内风流中沼气含量达到或超过1%,或有沼气突出征兆;

f.工作面有涌水危险或炮眼温度异常;

g.危及设备或建筑物安全,无有效防护措施;

h.危险区边界上未设警戒;

i.光线不足或无照明;

j.未严格按《规程》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2.1.3 禁止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穿化纤衣服。

2.1.4 在大雾天、黄昏和夜晚,禁止进行地面。需在夜间进行爆破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遇雷雨时应停止爆破作业,并迅速撤离危险区。

2.1.5 装药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装药前应对炮孔进行清理和验收;

b.使用木质炮棍装药;

d.装起爆药包、起爆药柱和硝化甘油炸药时,严禁投掷或冲击;

e.禁止烟火;

f.禁止用明火照明;

g.禁止使用冻结的或解冻不完全的硝化甘油炸药。

2.1.6 堵塞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装药后必须保证堵塞质量,硐室、深孔或浅眼爆破禁止使用无填塞爆破(扩壶爆破除外);

b.禁止使用石块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

c.填塞要十分小心,不得破坏起爆线路;

d.禁止捣固直接接触药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冲击起爆药包;

e.禁止在深孔装入起爆药包后直接用木楔填塞。

2.1.7 禁止拔出或硬拉起爆药包或药柱中的导火索、导爆索,导爆管或电雷管脚线。

2.1.8 炮响完后,露天爆破不少于5min(不包括硐室爆破),地下爆破不少于15m in(经过通风吹散炮烟后),才准爆破工作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地点。2.1.9 严禁在残眼上打孔。2.2 爆破警戒与信号

2.2.1 爆破工作开始前,必须确定危险区的边界,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2.2.2 地面爆破应在危险区的边界设置岗哨,使所有通路经常处于监视之下。每个岗哨应处于相邻岗哨视线范围之内。

2.2.3 爆破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内的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和看到。

应使全体职工和附近居民,事先知道警戒范围、警戒标志和声响信号的意义,以及发出信号的方法和时间。

第一次信号--预告信号。所有与爆破无关人员应立即撤到危险区以外,或撤至指定的安全地点。向危险区边界派出警戒人员。

第二次信号--起爆信号。确认人员、设备全部撤离危险区,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方准发出起爆信号。根据这个信号准许爆破员起爆。

第三次信号--解除警戒信号。未发出解除警戒信号前,岗哨应坚守岗位。除爆破工作领导人批准的检查人员以外,不准任何人进入危险区。经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发出解除警戒信号。

2.3 爆破后的安全检查和处理

2.3.1 爆破后,爆破员必须按规定的等待时间进入爆破地点,检查有无冒顶、危石、支护破坏和盲炮等现象。

2.3.2 爆破员如果发现冒顶、危石、支护破坏和盲炮等现象,应及时处理,未处理前应在现场设立危险警戒或标志。

2.3.3 只有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经当班爆破班长同意,方准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2.3.4 每次爆破后,爆破员应认真填写爆破记录。2.4 盲炮处理

2.4.1 处理盲炮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发现盲炮或怀疑有盲炮,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应在附近设明显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b.难处理的盲炮,应请示爆破工作领导人,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大爆破的盲炮处理方法和工作组织,应由单位总工程师批准;

c.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在场,应在危险区边界设警戒,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其他作业;

d.禁止拉出或掏出起爆药包;

e.电力起爆发生盲炮时,须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将爆破网路短路;

f.盲炮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将残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未判明爆堆有无残留的爆破器材前,应采取预防措施;

g.每次处理盲炮必须由处理者填写登记卡片。2.4.2 处理浅眼爆破的盲炮可采用下列方法:

a.经检查确认炮孔的起爆线路完好时,可重新起爆;

b.打平行眼装药爆破。平行眼距盲炮孔口不得小于0.3m,对于浅眼药壶法,平行眼距盲炮药壶边缘不得小于0.5m。为确定平行炮眼的方向允许从盲炮孔口起取出长度不超过20cm的填塞物;

c.用木制、竹制或其他不发生火星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炮眼内大部分填塞物掏出,用聚能药包诱爆;

d.在安全距离外用远距离操纵的风水喷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药,但必须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e.盲炮应在当班处理,当班不能处理或未处理完毕,应将盲炮情况(盲炮数目、炮眼方向、装药数量和起爆药包位置,处理方法和处理意见)在现场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继续处理。3.起爆器材加工和起爆方法

3.1 起爆器材加工

3.1.1 起爆管和信号管应在爆破器材库区的专用房间加工,严禁在爆破器材存放间、住宅和爆破作业地点加工。

城市拆除爆破和其他不超过6个月的短期爆破工程,允许在作业面附近的单独房间、帐棚等安全场所加工起爆管和信号管。

3.1.2 加工起爆管和信号管应在铺有软垫和凸缘的工作台上操作。工作台上应安装带有金属框架厚度不小于0.8mm的有机玻璃防护板,以保护操作者的脸部和胸部。多工作台同时加工时,相邻工作台的端部应安装厚度不小于100mm、高度不小于0.7m、宽度与工作台宽度相同的硬质木板。两相邻工作台的间距不小于1.5m。

每个工作台上存放的雷管不得超过100发,且应放在带盖的木盒里。操作者的手中只准拿一发雷管。

3.1.3 应使用快刀切取导火索或导爆管。每盘导火索或每卷导爆管的两端应先切掉5cm。

切取导火索或导爆管时,每根导火索的一头应切成垂直面。每根导爆管的两端都切成垂直面,一端封口。

切割导火索或导爆管时,工作台上禁止堆放雷管。切割前应认真检查导火索和导爆管的质量,凡有过粗、过细、破皮和其他缺陷的部分,均应切除。

3.1.4 装配起爆管和信号管前,必须逐个检查雷管质量,凡管体压扁、破损、锈蚀、加强帽歪斜者,严禁使用。雷管内有杂物,严禁用工具掏和嘴吹,只准用手指轻轻地弹出杂物。弹不出杂物的雷管,禁止使用。

3.1.5 应将导火索和导爆管有垂直面的一端轻轻插入雷管,不得施转摩擦。金属壳雷管应采用安全紧口钳紧口,纸壳雷管应采用胶布捆扎紧口或附加金属箍圈后紧口。

3.1.6 加工好的起爆管与信号管应分开存放,信号管必须系上标记。

3.1.7 用于潮湿或有水工作面的起爆管和起爆药包必须进行防潮、防水处理。

3.1.8 加工起爆药包和起爆药柱应在爆破作业面附近的安全地点进行,加工数量不应超过当班爆破作业需用量。

加工起爆药包时,应用木质或竹质锥子,在炸药卷(包)中心扎一个雷管大小的孔,孔深应能将雷管全部插入,不得露出药卷。

雷管插入药卷后,应用细绳或电雷管的脚线将雷管固紧。加工起爆药柱时,必须将雷管放在药柱的预留孔内,禁止露在药柱外面。

3.2 起爆方法

3.2.1 电雷管使用前,应在单独房间里(不超过六个月的野外流动爆破作业允许在室外安全地点)用专用爆破仪表逐个检测每次爆破所用的电雷管的电阻值。电阻值应符合产品证书的规定。

检测雷管的电阻应在带凸缘的工作台上进行。被检测的雷管应放在防护板后面或钢管里。每个工作台上存放的雷管数不得超过100发。检查合格的雷管的两脚线必须短路联接。

3.2.2 用于同一爆破网路的电雷管应为同厂同型号产品,康铜桥丝雷管的电阻值差 不得超过0.3Ω,镍铬桥丝雷管的电阻值差不得超过0.8Ω。

3.2.3 只准采用专用爆破电桥导通网路和校核电阻。专用爆破电桥的工作电流应小于30mA。必须在装药填塞完毕和无关人员撤离现场后,才准在作业面导通网路和校核电阻。

3.2.4 爆破网路主线应设中间开关,并与其他电源线路分开敷设,应采用绝缘良好的导线,不准利用铁轨、铁管、钢丝绳、水和大地作爆破线路。

露天爆破允许使用架设在电杆瓷瓶上的裸露导线,但不准使用直流电机车的架空线。

3.2.5 必须严格检查主线、区域线、端线、电源开关和插座等的断通与绝缘情况。在联入网路前,各自的两端应短路。

3.2.6 爆破网路的连接必须在工作面的全部炮孔(或药室)装填完毕和无关人员全部撤至安全地点之后,由工作面向起爆站依次进行。两线的接点应错开10cm,接点必须牢固,绝缘良好。

3.2.7 爆破主线与起爆电源或起爆器联接之前,必须测全线路的总电阻值。总电阻值应与实际计算值符合(允许误差±5%)。若不符合,禁止联接。

3.2.8 有煤尘(含矿尘)和气体爆炸危险的隧道内采用电力起爆时,只准使用防爆型起爆器作为起爆电源。其他情况下准许采用动力电、照明电和经鉴定合格的起爆器作为起爆电源。

电力起爆时,流经每个雷管的电流为:一般爆破,交流电不小于2.5A,直流电不小于2A;大爆破,交流电不小于4A,直流电不小于2.5A。

3.2.9 用动力电源或照明电源起爆时,起瀑开关必须安放在上锁的专用起爆箱内。

起爆开关箱的钥匙和起爆器的钥匙在整个爆破作业时间里,必须由爆破工作领导人或由他指定的爆破员严加保管,不得交给他人。

3.2.10 爆破作业场地的杂散电流值大于30mA时,禁止采用普通电雷管。

3.2.11 地铁、隧道、地下硐室、地下水利工程和井下采煤等的电力起爆,当采用电缆作为专用爆破线时,距装药工作面50m以外允许电气照明。

3.2.12 各种起爆器和用于检测电雷管及爆破网路电阻的爆破专用欧姆表、爆破电桥等电气仪表,每月以及大爆破前应检查一次,电容式起爆器至少每月赋能一次。

3.2.13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采用导火索起爆:

a.竖井、倾角大于30°的斜井和天井工作面的爆破;

b.有沼气和粉尘爆炸危险工作面的爆破;

c.借助于梯子、绳索和台架才能点火,而且较难撤至安全地点的爆破;

3.2.14 导火索起爆时,应采用一次点火法点火。

单个点火时,一人连续点火的根数(或分组一次点火的组数),地下爆破不得超过5根(组),露天爆破不得超过10根(组)。

导火索的长度应保证点完导火索后,人员能撤至安全地点,但不得短于1.2m。

3.2.15 同一工作面由一人以上同时点火时,应指定其中的一人为组长,负责协调点火工作,掌握信号管或计时导火索的燃烧情况,及时发出撤至安全地点的命令。

3.2.16 连续点燃多根导火索时,露天爆破必须先点燃信号管,井下爆破必须先点燃计时导火索。信号管响后或计时导火索燃烧完毕,无论导火索点完与否,人员必须立即撤离。

信号管和计时导火索的长度不得超过该次被点导火索中最短导火索长度的三分之一。

3.2.17 必须用导火索或专用点火器材点火,严禁用火柴、烟头和灯火点火。严禁脚踩和挤压已点燃的导火索。

点火前,必须用快刀将导火索切掉5cm。严禁边点火边切导火索。

3.2.18 只准用快刀切割导爆索,但禁止切割接上雷管或已插入炸药里的导爆索。

3.2.19 导爆索起爆网路应采用搭接、水手结等方法连接。搭接时,两根导爆索重叠的长度不得小于15cm,中间不得夹有异物和炸药卷,捆绑应牢固。支线与主线传爆方向的夹角不得大于90°。

3.2.20 导爆索网路除连接时的水手结外,禁止打结或打圈。交错敷设导爆索时,应在两根导爆索之间放一厚度不小于10cm的垫块。

3.2.21 起爆导爆索的雷管应绑紧在距导爆索端部15cm处,雷管的集中穴应朝向导爆索的传爆方向。

3.2.22 导爆管网路中不得有死结,孔内不得有接头,孔外传爆雷管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距。用于同一工作面的导爆管必须是同厂同批号产品。

3.2.23 用雷管起爆导爆管网路时,应有防止雷管的集中穴炸断导爆管和秒延期雷管的气孔烧坏导爆管的措施。导爆管应均匀地敷设在雷管周围,并用胶布等捆扎牢固。

3.2.24 在有矿尘、煤尘或气体爆炸危险的矿井中爆破,禁止使用导爆管起爆。4.露天爆破

4.1 一般规定

4.1.1 露天爆破需设人工掩体时,掩体应设在冲击波危险范围之外,其结构必须坚固严密,位置和方向应能防止飞石和炮烟的危害。

通往人工掩体的道路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4.1.2 露天爆破后,须经安全人员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情况,确认爆破地点安全,才准恢复作业。

4.1.3 雷雨季节宜采用非电起爆法。

4.1.4 在爆破危险区域内有两个以上的单位(作业组)进行露天爆破作业时,必须统一指挥。4.1.5 同一区段的二次爆破,应采用一次点火或远距离起爆。

4.1.6 为防止人员陷入松软土岩或砂矿床爆后空穴,爆区必须设置明显标志并经安全检查,确认无塌陷危险后,方准恢复作业。4.2 浅眼爆破

4.2.1 浅眼爆破应形成台阶,并应符合爆破说明书有关钻眼、装药、填塞、起爆顺序等项规定。

4.2.2 采用导火索起爆或分段电雷管起爆,炮孔间距应保证其中一个炮孔爆破时不致破坏相邻的炮孔。

4.2.3 装填的炮孔数量,应以一次爆破为限。

4.2.4 采用导火索点火起爆,应不少于二人进行爆破作业。

4.2.5 如无盲炮,从最后一响算起,经5min后才准进入爆破地点检查,若不能确认有无盲炮,应经15min后才能允许进入爆区检查。使用塑料皮导爆索。5.运输、搬运规定 5.1 道路运输

5.1.1 用汽车运输爆破器材,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出车前车库主任(或队长)应认真检查车辆,并在出车单上注明:“该车检查合格,准许用于运输爆破器材”;

b.由熟悉爆破器材性质,具有安全驾驶经验的司机驾驶;

c.汽车行驶速度:在能见度良好时不超过40km/h;在扬尘、起雾、暴风雪等能见度低时速度减半;

d.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两台汽车的距离不小于50m,上山或下山时不小于300m;

e.遇有雷雨时,车辆应停在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方;

f.寒冷地区的冬季运输,必须采取防滑措施。5.2.1 用人工搬运爆破器材,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在夜间或井下,应随身携带完好的矿用蓄电池灯,安全灯或绝缘手电筒;

b.炸药与雷管应分别放在两个专用背包(木箱)内,禁止装在衣袋内;

c.领到爆破器材后,应直接送到爆破地点,禁止乱丢乱放;

d.不得提前班次领取爆破器材,不得携带爆破器材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

e.一人一次运送的爆破器材数量,不准超过:

同时运搬炸药和起爆器材10kg;

拆箱(袋)运搬炸药20kg;

背运原包装炸药一箱(袋);

挑运原包装炸药二箱(袋)。

编制: 批准:

成绵复线TJ项目C11分部

钢化作业指导书 篇6

1生产之前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检查风机是否正常,检查空气压缩机是否正常,检查的没问题即可等待作业生产。

2生产之前要统计需加工物件的数量,量够的话即可安排计划生产。

3提前升温,这样可以让上班的时间就可以开始正式生产。

4生产时根据玻璃的厚度调好参数,参数调好后即可加工生产。

5工作时员工都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及防护品,确保做到安全生产。

6玻璃上片与下片时要认真检查玻璃的质量,确保加工安全,确保质量品质。

7职员都要有安全意识,做到推车要绑绳,捏拿要稳重,小心轻放。

8low-e玻璃加工时要尽量在八小时之内完成钢化,钢出后要用朔料薄膜把它包裹起来。

9用的好的钢化参数要把它记录下来,方便下次钢同样的玻璃。

10在钢化过程当中,应带同厚度同类别的玻璃小片夹入钢化,钢出后把它敲碎,观看它的颗粒到达程度,是否能达到钢化标准,一般国标是50mm*50mm的范围能点到40颗小碎片即可。

11钢化玻璃除了检查它的颗粒外还要观看它的平整,和光学度,应力斑。第一炉玻璃钢化出炉后,操作员立刻检查它的平整,方法是让玻璃与地面垂直,用眼睛观看玻璃最长的一条边,若是跟拉线一样直表示非常好,若像弓样,根据情况即刻调整参数。同样第一炉玻璃出炉时应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是否有麻点,白雾,斑印等….若有操作员应立刻调整参数,直到没有即可。

12上片时应保持玻璃表面要清洁,尤其是镀膜和蝼蚁玻璃,玻璃表面一点污渍都不能有,若有的话,工作人员应用干净的棉毛巾占无水酒精把它擦干净,钢化时镀膜面和蝼蚁面必须向上。

13蝼蚁玻璃装放时应注意,第一片玻璃应把玻璃面靠架子放,最后一片玻璃玻璃面应向外面。

14上片员除了上玻璃外,还应当检查玻璃的质量,核实玻璃的尺寸,按自序把玻璃上的标签撕下来贴在标签板上面,再按自序一板一板传给下片工作人员并交代清楚。

编制地方标准指导作业安全 篇7

为了进一步加强浙江省有限空间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 减少或杜绝同类事故的发生, 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707—200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2008年正式颁布, 并于2009年正式实施。该标准主要用以规范有限空间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 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 进而保证浙江省经济有序健康发展。2013年, 经过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复审,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以下简称《安全技术规程》) 标准号更新为DB33/T707—2008 (2013) 。

本文将就《安全技术规程》的编制原则和目的、编制过程及编制内容等进行介绍, 并对标准的实施谈几点体会, 以期为各位同仁提供参考借鉴。

原则和目的

《安全技术规程》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中对于有限空间等危险作业的4条综合要求, 即“制定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 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设置作业现场的安全区域;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施工;确定专人进行现场统一指挥;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并参照有关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如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等, 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和安全管理要求。

贯彻执行《安全技术规程》是为了明确浙江省有限空间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执行《安全技术规程》将有利于形成行业的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和规范;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安全健康技术改造和管理提供标准;识别不安全和危险有害因素, 明确安全工作准则;掌握安全生产条件状况, 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编制过程

《安全技术规程》于2006年由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贯彻实施《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的需要而正式提出。2006下半年起, 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着手调研并起草标准初稿, 2007年上报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并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7年度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中立项。2007年7—9月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在此期间标准起草单位分别在宁波和杭州召开了2次座谈会, 征求省内不同行业类型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技术规程》意见和反映, 如:浙江省地勘局、杭州市市政工程公司、杭州电化厂、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台化塑胶 (宁波) 有限公司、伊力欧化学 (宁波) 有限公司、舟山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等, 征询意见并作了修改后, 提出了标准的送审稿。2008年2月28日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主持, 在杭州召开了审查会, 浙江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根据标准审查组专家提出的意见对《安全技术规程》进行了补充、修改, 形成了报批稿上报。标准报批搞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上和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网站上按照强制性地方标准制订程序的要求进行了3个月的公示, 在公示期间, 起草单位根据征求到的反馈意见, 对《安全技术规程 (报批搞) 》进行了修改, 于2008年7月形成最终报批稿, 并于2008年12月30日予以发布, 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

主要内容

《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的范围是适用于浙江省内生产经营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其他行业有对有限空间专业标准规定的, 执行相关行业标准 (如煤矿、化工应执行相关行业规定) 。

《安全技术规程》分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技术要求、安全管理6章和资料性附录《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其中第4、5、6章为强制性条款。

识别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安全技术规程》明确了涉及有限空间的生产经营单位, 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要求。其中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设备设施与设备设施之间、设备设施内外之间相互隔断, 导致作业空间通风不畅, 照明不良, 通讯不畅;

2.活动空间较小, 工作场地狭窄, 易导致工作人员出入困难, 相互联系不便, 不利于工作监护和实施施救;

3.湿度和热度较高, 作业人员能量消耗大, 易于疲劳;

4.存在酸、碱、毒、尘、烟等介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易引发窒息、中毒、火灾和爆炸事故;

5.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和蒸气、有毒气体和蒸气、各种机械伤害和人身伤害等。

《安全技术规程》参考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中缺氧危险作业场所的分类, 将有限空间分为以下3类:

1.密闭设备:指船舱、贮罐、塔 (釜) 、烟道、沉箱及锅炉等;

2.地下有限空间:包括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 (井) 、沼气池及化粪池等;

3.地上有限空间:包括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封闭空间。

综上所述, 《安全技术规程》将有限空间定义为:仅有1~2个人孔即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 或深度大于1.2m封闭或敞口的通风不良空间。同时, 明确了这些有限空间是否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识别结果, 将有限空间作业分为了许可性有限空间作业和无许可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技术要求

《安全技术规程》从作业安全与卫生、通风换气、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机械设备安全、区域警戒与消防、事故应急器材等六个方面明确了技术要求。

第一, 作业安全与卫生。首先是规定空气中各类气体的要求。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发生在瞬间, 有的有毒气体中毒后数分钟、甚至数秒钟就会致人死亡。依据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 在已确定为缺氧作业环境的作业场所, 应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 使该环境空气中氧含量, 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19.5%~23% (不同浓度的氧气对人体的影响见表2) , 不允许使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其次, 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燃烧极限或爆炸极限下限的10%。最后, 规定了空气中有害因素允许浓度, 主要依据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和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

第二, 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保证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的基本措施之一。按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分为<30℃和≥30℃两类地区, 每类按体力劳动强度指数提出卫生评价标准, 作业场所综合温度 (℃) 应不超过规定的限值;车间操作人员所需的适宜新风量依据GBZ 1—2010《工业企业卫生设计标准》为30 m3/h~50 m3/h。

第三, 电气设备与照明安全。有限空间照明、通信不畅, 会给正常作业和应急救援带来困难。此外, 一些受限作业空间周围暗流的渗透或突然涌入、建筑物的坍塌或其他流动性固体 (如泥沙等) 的流动以及作业使用电气设备漏电等都会给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 存在可燃气体的有限空间电气设施应依据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 (截至2014年8月, 此标准已更新为GB3836.1-2010《爆炸性环境设备通用要求》) 中规定整体防爆;手持行灯等电气设备和照明设备应满足相应的安全要求, 如《安全技术规程》中5.3.3至5.3.7条款, 即为满足GB/T3805—2008《特低电压 (ELV) 限值》的要求而设置。

第四, 机械设备安全。对于机械设备的安全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机械设备的运动、活动部件都应采用封闭式屏蔽, 各种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以操作人员所站立平面为基准, 高度在2m以内的各种传动、运动部位均应有防护罩、盖、栏等防护装置;各类机器设备在运行中, 当防护装置开启时, 控制装置应与安全防护装置联锁, 使机器设备运转、安全防护装置同时起作用;凡需设有联锁装置的操作门 (窗、栏、杆) 都应设有联锁装置, 并且灵敏可靠;凡限制运动件范围的, 应设行程限位开关, 且固定牢靠、有效;不能迅速通过控制开关来停止设备运行危险的, 或在控制台上不能观察到全部状态时, 应设紧急停车装置。

2.机械设备上的局部照明均应使用安全电压。

3.机械设备上的金属构件均应有牢固可靠的PE线。

4.设备上附有的梯子、检修平台等, 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某船厂有限空间作业

第五, 区域警戒与消防。明确了在有限空间作业外敞面醒目处, 设置警戒区、警戒线、警戒标志的要求。同时, 对于区域警戒安全和职业危害场所、存在易燃性因素的场所警戒区内的灭火器材配置, 以及涉及有限空间的焊接与切割作业等均按国家标准明确了相应要求。

第六, 事故应急器材。明确了对于应急器材配备的规定。

安全管理

《安全技术规程》设置了作业前准备、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人员及安全教育、现场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6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 对于作业前准备主要规定了先识别, 再实施检测、监护和进入的作业程序。对有限空间作业, 应明确是否属于许可作业范围。

第二, 对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责任, 主要依据《安全生产法》及《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要求, 明确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员的安全责任。同时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设置有限空间作业管理部门、人员以及相关作业发包、承包的要求。

第三, 对于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主要明确了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生产经营单位, 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规定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 危险作业审批。涉及其他危险作业的 (如临时用电线路、动火作业) 应依照相关要求审批。

2.从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制度。规定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职工教育及其他变换工种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3.作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规定从事有毒、有害和特种作业、危险作业的人员定期健康检查。

4.有限空间安全设施监管制度。规定进入有限空间的设备、设施, 包括检测仪器等, 均应按电气、机械的标准。

5.建立检测制度。主要规定作业前、作业中的检测要求。

6.其他还应建立的制度, 如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

同时, 操作规程应有总则、通则, 并应根据设备种类、作业工种岗位等制订各类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四, 对于作业人员及其安全教育, 首先明确了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如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 身体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符合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质等。同时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人员应进行培训, 提出了三点明确的要求:一是作业前应针对作业施工方案, 对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二是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三是按上岗要求的技术业务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合格。

第五, 对于现场监督管理, 明确了在有限空间作业活动过程中, 安全管理人员、气体检测人员、项目负责人、作业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各自的责职。

第六, 对于应急救援措施, 首先应该依据对有限空间作业场所风险识别、评估的结果制定, 其次, 应急救援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点: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应急救援经费保证、物资和人员保障;善后处置措施齐全。同时明确了对于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演练、更新的要求。

几点体会

《安全技术规程》主要是具体化《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中的四条管理措施, 通过对有限空间作业程序上的制约、现场条件的确认等环节实施安全保障。《安全技术规程》的实施有利于有效控制和减少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 同时又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监察和隐患整治提供了执法依据。不过, 想要切实发挥《安全技术规程》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作用, 还需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相关生产经营单位以及作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其实, 除了浙江省, 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等很多地区都针对有限空间作业颁布了地方标准和操作规程, 以指导有限空间作业活动, 同时, 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有限空间的国家、行业标准, 例如GB8958—2006《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T205—200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AQ3028—2008《化学品生产单位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范》等等。但是有限空间作业伤亡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笔者认为, 其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标准、规范执行力度不够。各类有限空间作业标准和规范都要求进行作业前检测, 但实际作业过程中多数人员存侥幸心理, 未进行有效检测。很多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都是由于未具备、未使用或不正确使用气体检测仪来检查气体危害所致。同时, 目前部分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由于安全意识差、安全知识不足, 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危害程度不能进行科学的判定, 且没有制定有限空间安全作业制度或制度不完善、不严格执行, 安全措施和监护措施不到位、不落实。未制订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预案, 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和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或是虽然制订了应急预案但未进行培训和演练, 作业和监护人员缺乏基本的应急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不仅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还可能因在事故状态下不能实施科学有效救援, 使伤亡进一步扩大。

因此,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标准的宣贯工作, 同时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 进而提高标准、规范的执行力度。

二是部分标准实际可操作性差。目前, 几乎所有有限空间作业标准中对检测仪器、应急装备配置均作了要求, 但如全部严格执行标准或规范要求, 企业装备配置成本往往过高, 导致实际可操作性差。因此, 有必要对相关标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 在能够保障安全的前提下, 尽量减轻企业负担, 提高标准的实际可操作性。

小学数学教师预习作业的指导方法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

一、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的功能

(一)预习作业为学生提供练习机会。

教师设计一些数学预习作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巩固的机会。预习作业既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

(二)预习作业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教师指导数学预习作业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准备把握教学指向,取得最佳效率的一个有力手段。

二、预习作业指导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不浓。

部分学生由于小学的学习基础薄弱,造成了听不懂课,成绩下降的后果。另外,由于一些教师讲得少,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多,教学时注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加强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那些本来就落后的学生就更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作业形式单一缺少趣味性。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难度大,学科量也大,趣味性的内容又相对较少,所以小学数学预习作业多是让学生背诵概念知识或是做卷子上的习题,学生们已经厌倦了这样的模式,不再充满好奇心及新鲜感。这是造成学生不认真对待的另一原因。

(三)教师对预习作业指导不够重视。

教师习惯于把功夫下在课前或者课上,却往往忽视对课后预习作业指导状况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只片面重视课堂教学,数学预习作业的检查不及时使得老师们渐渐的忽视了对预习作业的重视。

三、小学数学教师预习作业的指导方法

(一)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关注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卷调查表明,小学的学生对数学兴趣不浓,甚至没有,把学数学,做数学预习作业当作负担,因此应付心理严重,常出现不完成预习作业和抄袭预习作业现象。如果能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并且让学生能有成功的体验,这种现状是可以改善的。

(二)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即时性和针对性。

即时,指的是预习作业的设计应与近期新学内容紧密联系;针对,则是要求预习作业的设计指向性要强,要把设计的着眼点放在主干知识及其交汇点上,放在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避免人为地在题目中过多添加障碍,保障题目的真正效用得以充分体现。

我首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路程应用题”教学时布置了这样一道题,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有多远?你是怎样得来的?你来上学用了多长时间?比一比看谁说的较准确,谁的方法好。第二天学生汇总出了这些方法:

学生1:我家离校大约0.5千米。我先测出我的步距,然后数到学校门口有多少步,相乘得来的。上学用了10分钟。

学生2:我家离校大约2.5千米。我先测出我正常情况下1分钟能走多远,然后看我到校用了多少分钟,再相乘得来的。我上学用了35分钟。

学生3:我家离校大约5千米。我是父亲用摩托车送来的,车上有里程表,我们用了15分钟。

还有骑自行车来上学的;有先走一段路,后又乘车来上学的等等,这为教师上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为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打下很好的基础。

(三)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应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具有典型性意义的题目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作用是显见的。典型性题目的设计,同时可以有效地克服普遍存在于数学预习作业指导方法优化中的“容量大、质量低”的不足,帮助学生提高、升华知识、思想与方法的效率。

如:在分析实际问题时,日常的用语经过提炼就变成比较精练的数学语言了。

收集整理如下:

(1)一条裤子48元

(2)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问题是:买一套衣服要多少钱?

用画线段图这样独特的数学语言来分析了这种数量关系:

这样表达相当的直观和精炼。这种独特的数学语言也应该让学生慢慢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此问题的设计,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预习作业应适量。

过多的预习作业,不仅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负担,也加重了家长的精神负担。目前,学生近视低龄化、普遍化,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程,其中预习作业又是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预习作业应适量。

四、结论

预习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补充;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反馈与检测;是连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数学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数学学科教学宝贵的课程资源。小学数学预习作业指导策略是为了消除传统预习作业形式中出现的弊端,使学生的人格在预习作业过程中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预习作业过程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预习作业过程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 符连媚 新教育 2009/10

[2]预习——小学数学学习的利器 肖元莲 小学教学设计 2008/11

[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的预习观 卢建琴 教育科研论坛 2005/10

【回转窑作业指导书】推荐阅读:

回转窑安全操作规程06-10

上一篇:六年级新路径英语教案上下一篇:学校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