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规划建设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城规划建设(推荐8篇)

新城规划建设 篇1

—————抚松新气象

泉阳中学 宗春华

抚松,长白山下第一县,世界著名的长白山就座落于抚松境内。抚松是中国人参之乡、蓝莓之乡。全县总面积6153.11平方公里,下辖14个乡镇,总人口33.4万,森林覆盖率高达87%,具有林海、矿泉、参乡、绿谷、药都之美誉。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抚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再依靠传统的农业为主要经济来源,而是紧跟国家和党的号召,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的战略,统筹新型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强化投资拉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以创新推进产业升级,全面加强社会事业,把抚松新城建设成为长白山生态旅游支点城市,综合实力逐渐增强,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安乐祥和。

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有机农业。传统农业主要依靠化肥、农药的大量投入,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伤害有益生物特别是鸟类及益虫,进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使生物多样性减少。大量化学肥料的投入和农家肥用量减少使土壤有机质耗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大大下降,这就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

表明,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直接的毒害,间接危害也很严重。所以,我们抚松县为克服传统农业的缺点,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施用农家肥,不施化学农药和除草剂,生产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既保护了环境,向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而且农户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收入,可增加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工业方面,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抚松县作为远近闻名、历史悠久的人参之乡,中国药理学会人参专业委员会曾在人参节期间在此挂牌。抚松县还邀请国内外专家,举办了2010中国抚松国际人参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人参的药用与食用的学术与政策问题”、“人参产品的系统开发”、“中国人参产业化若干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借助专家的智慧,拓展了中国人参开发应用领域,推进长白山人参产业发展,助推了人参产业向宽领域、高层次发展。在2010年的人参节期间,投资7.8亿元的“抚松长白山人参、中药材特色生态基地及资源综合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2.5亿元的“ 抚松县年提取2万公斤食品天然色素及5000台微生物快速检测设备加工制造项目” 等一批规模较大的独资、合资项目相继签约落户抚松,18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43亿元。在第六届中国吉林·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期间,白山市抚松以名牌产品、优质产品、科技创新产品叩响了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大门,以别具一格的特装布展吸引了中外客商与嘉宾的目光。仅5天时间,经过代表团的不懈努力,共签约投资合作项目20个,总投资114.55亿元。大力发展旅游业。长白山是世界级名山,就坐落在抚松境内,我省发展长白山旅游业已多年,但从未改变长白山旅游自然游、过栈游、单季游的尴尬局面,主要原因是长白山旅游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支点城市。省委、省政府提出统筹推进城镇化战略后,抚松认真领会,积极落实,高位谋划,借助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基础、松江河等四乡镇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提出在我省东部、长白山腹地核心打造抚松新城的战略构想。抚松新城主要包括抚松镇、松江河镇、兴隆乡和东岗镇部分区域、以及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南区和北区,新城将依托快捷交通网络与生态廊道连接形成组团式生态旅游城市。新城总规划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城市用地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容量为40万人、建设期为

2010-2020年。2009年8月28日,由万达、泛海、一方、联想、亿利和用友集团携手斥资230亿元建设的度假区项目开工奠基,吹响了建设“抚松新城”的号角。度假区距长白山机场12公里,距天池风景区20公里,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今年,将启动总投资129亿元建设住宅、滑雪场、酒店、中小学、医院、管理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万达广场及市政综合配套等工程。度假区建成后,将成为首屈一指的国际级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360万-1000万人,拉动地方消费120亿-350亿元,新增税源10亿-40亿元。

发展壮大矿泉水、人参、医药、林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五大特色产业。抚松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域内不仅有保障充足的能源产业,矿种丰富的矿产冶金产业,市场巨大的林产品加工产业,享誉全球的矿泉水产业,底蕴深厚的人参产业,天然纯正的医药产业,更有绿色生态的特色农产品产业和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产业,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几年来,抚松坚持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打资源牌、走特色路,突出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统筹推进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如今,抚松紧紧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及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战略机遇,全力推进经济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壮大矿泉水、人参、医药、林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材料、物流两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3年迈进全省较发达城市行列。

新城规划建设 篇2

在美国的整个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著名的规划设计理论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同时也诞生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城市规划的方法论,例如“田园城市”思想,“有机疏散”、“邻里单位”、“雷德彭体系”、“区域规划”等规划方法和理论。这些著名的理论如今也成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发展建设中的重要参考,研究这些理论的影响及其有效性,是我们预估和实践城市发展变化的重要依据。

伟业多年来一直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变化,除了收集建立在实际项目上的经验数据之外,也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行研究和分析。经验表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其本质惊人的相似,为了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城市建设的走向,预测城市规划对项目的影响,把握项目与城市的互动,必须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

在这次有限的篇幅里,我们将以美国为例,简单介绍一下其几个著名的新城,作为城市宏观分析的入门参考。

哥伦比亚 (Columbia)

哥伦比亚 (Columbia) 新城是美国最有名的新城之一。该城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当时一些美国城市正处于杂乱无章、急剧膨胀的状况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城在建设中充分协调了不同种族、不同收入者的关系,创造了令人愉快的生活氛围;与此同时, 新城也促进了当地商业、工业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5万个就业机会;其全面发展使得当地的税率也降低了。

●区位

哥伦比亚新城位于马里兰州, 在巴尔的摩和华盛顿走廊的中心, 占地5600公顷。距华盛顿中心48公里, 距巴尔的摩市中心24公里;由于新城位置适中, 离郊区地铁站和机场也近, 因此规划中预计会吸引较多的人来到新城居住。1961年开始兴建哥伦比亚新城, 规划人口规模为11万人, 住宅3万套。

●开发情况

哥伦比亚新城是由私营通用人寿保险公司、曼哈顿大通银行等合伙投资建造,建成后的总投资数约20亿美元。新城整个用地原属140家私人业主所有, 分成140块每一块都是经过与私人业主谈判达成协议后取得的。

其建设速度相当的快, 新城中配备了数量众多的教育、文化、娱乐、运动等设施。据统计, 7年内建了1万多所住房, 150多个大小商店, 80多家工业企业, 6家银行, 9家餐厅, 9家事务所大楼, 2座电影院, 1所旅馆, 1个图书馆, 1个容纳5000名观众的音乐厅,3个全日制学校.2座业余夜校,9所公立小学和1所中学。2500个公司提供了5万个就业机会。

●邻里模式

哥伦比亚新城是按邻里单位的结构组成的,形成了居住群—邻里—村庄—城镇等四级居住单位。各邻里单位居住800~1200户,3~4个邻里单位组成一个村子,人口1万至1.5万,城镇由8~9个村子组成。新城中心位于中部,住宅布置在村中心四周。

邻里单位的中心布置有小学,此外还有小集会厅、一个游泳池,以及学龄前儿童活动场所。村中心大多设置中学、教堂,礼堂和文娱设施,另有一个超级市场及银行、药店、酒店、修鞋店等商业服务性设施。每个村中心的建筑各不相同,且都有绿地和步行道连接居住区和有关设施。新城中心是作为地区中心来规划的,因此规模比较大,可为25万人服务,有2个百货公司及100多家商店,此外还有9万多平米的办公楼。中心区的周围有环路。规划强调新城中必需要有多种设施,能给居民提供充分选择的机会,既能适合青年人的要求,又能满足成年人的需要。

●住宅

新城住宅建筑大部分为1至3层,居住密度为22户/英亩.与美国一般城市郊区密度差不多。人们认为, 居住在这个新城里与居住在老城市的感觉一样,但新城的居住环境和住宅质量好,吸引了一部分人。

●公共交通

新城公共交通的特点是在考虑家庭小汽车增加的同时重视了公共交通,并采用了微型公共汽车。这种微型公共汽车有专用路线,住宅与车站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到400m, 30%的居民可以在3分钟之内到达汽车站。公共汽车线路通过市中心、镇中心和就业地区。

●休闲设施

新城约23%的土地是永久性的绿地和空地,公园很多,还有许多供游览的地区。城内有100km的小路,几乎能绕城一圈。开发商还专门成立了一个非盈利性的公园和文娱协会。设施建成后,由协会负责管理。在哥伦比亚缴纳的全部财产税中,有一部分拨给了城市经营管理,包括3个湖、2个高尔夫球场、1个溜冰场、1个体育运动俱乐部等文体活动设施及作为公共交通的微型公共汽车系统的经营管理。

圣塔巴巴拉 (Santa Barbara)

圣塔巴巴拉市 (Santa Barbara)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处洛杉矶北150公里处,背靠圣塔耶兹山脉,面临太平洋,总面积107.3平方公里 (陆地面积49.2平方公里,水上面积58.1平方公里) ,是圣塔巴巴拉郡的郡府所在地。

●规划

圣塔巴巴拉市东西连着4个卫星城,分别是格力塔、蒙提西托、撒麦兰德和卡皮提拉。该地的年均气温22oC,年降雨量460毫米。

●经济情况

该市的经济收入一半来自旅游服务业,其次是工业、农业、贸易、零售等。该市以及她的卫星城市中共有18000个公司,其中85%的公司雇员少于10人,以服务、开发生产为主。此外还有电影制造厂和30多个葡萄种植园及葡萄酒加工厂。

●开发情况

当地的行政中心为圣巴巴拉市和圣巴巴拉县,拥有圣巴巴拉县办、圣巴巴拉城市学院、Westmont学院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农民摄影协会等数所学校及大学;并有4所博物馆:圣巴巴拉博物馆、圣巴巴拉艺术博物馆、圣巴巴拉自然博物馆、圣巴巴拉视觉艺术;2所动物园:圣巴巴拉动物园、圣巴巴拉暨园;2所公园:圣巴巴拉公园、圣巴巴拉城市公园。

●人居环境

圣塔巴巴拉平均房价达96万美元,在美国富翁的10大理想居住地排名中位居第四名。圣塔巴巴拉还跻身《福布斯》评选出的10大餐厅城市之列。

圣塔巴巴拉的建筑以西班牙、墨西哥式为主,矮层楼房、红i顶、白墙,市中心的街道成“#”字形,建筑群成方块形。山坡、海边的居民生活区中,房前是草坪,房后是花园,人在绿中,房在林中,是名副其实的花园城市。

●休闲设施

圣塔巴巴拉的市民十分重视绿化,克服了缺水的困难,利用30英里外的山中湖水大搞植树造林,绿化城市,种植了近百种树木42000多棵,建造了47个公园,公园面积达1541英亩。该市在美国全国的中小城市绿化竞赛中获得了“林中之城”的称号。

里斯顿(Reston)

里斯顿位于华盛顿市以西35公里,杜斯勒机场收费公路旁,开车至杜斯勒机场15分钟,属于弗吉尼亚州费尔菲克斯县,占地约45平方公里,是美国最早也是最成功的新城之一。

●开发情况

建造使用土地约3000公顷,其中住房用地占53%,约1603公顷;市镇中心占18%,约538公顷;开放空间占15%,约445公顷;城市公共设施及道路停车占14%,约409公顷。

●人口规模

经过40年的发展,里斯顿已经成为美国最大最成功的新城,居住人口达到6.5万人,当地就业率超过50%,超过4万个工作岗位。

●邻里模式

里斯顿采用多种住宅形式相结合的先锋概念,是一个家庭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各个阶段都无需从社区中搬走。社区中有5个村:安妮湖村(Lake Anne)、猎人森林村(Hunters Woods)、高橡树村(Tall Oaks)、南湖村(South Laks)、北点村(North Point)。每个村都围绕一个多功能的村中心而建。

每个村都具备复合功能,是一个生活、工作、休闲的场所;同时具备多种社区设施,如学校、图书馆、教堂、日托中心、医疗护理设施、消防队、警察局、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公共交通网和公共开放空间。

●村落简介

安妮湖村LAKE ANNE

安妮湖村是第一个被开发的村,它环绕着安妮湖村多功能的中心和5个人工湖中的一个湖 (安妮湖) 而建。它将各种城市要素融于一体,如底层为商店的高层公寓楼和一个集会广场,还有一片片的联排住宅。

社区内提供了各种类型的住宅和服务设施,实现了为居民建设一个终身的居所的目标,并融入了在乡村环境中设置城市型景观的设计概念。

村落环绕的安妮湖景色优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人居生态环境,从而也成为安妮湖村的中心。

猎人森林村HUNTERS WOODS

位于里斯顿最南端的猎人森林村,被开发为传统的郊区独立地区,建设独立住宅,每个地块大小从1万平方米到8万平方米不等。

高橡树村TALL OAKS

高橡树村位于里斯顿北部,里斯顿行政管理中心位于该处,并且拥有相当规模的城市俱乐部,承担着政治和娱乐的职能。

南湖村SOUTH LAKE

南湖村中有独立住宅、连排住宅和天井式住宅,它们围绕两个相连的人工湖和一个小学、初中和高中组成的学校校园而建。

北点村NORTH POINT

北点村是最后开发的一个村,村中建有豪华的湖边住宅,以满足人们对里斯顿生活方式的强烈需求。在各村中,许多最好的地块都临湖或能看到湖面,保持了美丽的田园风光和良好的独处空间。

规划评价

1.复合功能:一个生活、工作、休闲的场所

里斯顿的设计以一个多功能规划方案作为基础,其中包括适合各年龄和收入阶层的多种户型的住宅,以及办公和购物中心。

社区设施有学校、图书馆、教堂、日托中心、医疗护理设施、消防队、警察局、文化娱乐活动设施、公共交通网和公共开放空间。

2.住宅多样化

里斯顿的多种住宅形式相结合的先锋概念使一个家庭从青年、中年到老年的各个阶段都无需从社区中搬走,社区中有5个村,每个村都围绕着一个多功能的村中心而建。

3.

建设新城 发展马坡 篇3

马坡镇十分重视环境,以“环境立镇”,坚持环境建设“一把手负责制”,把环境作为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的重要抓手,加强长效管理,全力提升地区环境建设水平。早在2011年,马坡镇就确立了“点线面”相结合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如今,在不断完善的环境建设机制的基础上,马坡镇更加注重环境建设与文化的结合。在庙卷村,我们看到了较为宽敞的农村道路旁盛开的花朵及绵长的山水文化墙,村里兴建的影剧院、健身广场、乒乓球室、台球室、图书阅览室为村民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市民文明学校及“村规民约”规范了村民的言行也使得村民的精神文明在潜移默化中得以不断提升。村里亮了、绿了、美了,村民们享受着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村里投资建设的文体设施丰富了村民们的物质文明,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充实了村民们的精神文明。

未来马坡镇以产业布局为主体,优美靓丽的环境为马坡镇增加了底气、吸引了人气、汇聚了商气。好的环境显然能够吸引产业入驻,而产业入驻以后的管理,加上地区原有的环境需要,难度之大不言而喻。“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担当”,马坡镇在克服各项难题的基础上又是怎样做到了“长效管理”呢?为探其究竟,本刊记者邀约城市管理专家一同走进马坡,专访马坡镇党委书记贾文禹,为您解答马坡镇环境建设与管理的“秘诀”。

重视源于责任

思想统一,高度重视。贾文禹书记告诉我们,马坡镇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环境立镇”的发展思路,逐年加大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不断提升环境建设水平,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为老百姓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围绕市容环境、秩序环境、设施环境和生态环境“四大环境”开展环境建设,镇域环境日新月异。

从上至下的“一把手负责制”确保了马坡镇环境建设取得成效。首先,镇一级成立了全镇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书记、镇长全面抓,一名副镇长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其次,村一级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环境建设第一责任人,目前已有13个村成立了环境建设小组。

在马坡,全镇党员干部认识统一,把环境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发扬了“敢于负责、敢于碰硬、敢于担当”的马坡精神,有意识、有行动、有办法、有创新,更有成效。在办法多于问题的马坡,顺义区里及镇里制定的各项环境建设与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不光如此,善于创新的马坡人,也在不断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模式,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责任明确到人,将“环境立镇”的理念切实转化为全镇干部群众的行动力。

长效始于机制

众所周知,城市管理工作有着反复性、可变性、不确定性的特点,刚刚清理完的小广告会在一夜之间再次出现,清理后的垃圾死角有可能悄悄反弹,修复的道路因为暴雨、暴晒、大车碾压可能导致破损,马坡镇城乡环境结合的特殊性更加大了其环境建设与管理的难度。那么为什么马坡镇能克服这些问题并做到环境建设的常态化与长效化管理呢?

贾文禹书记告诉我们,环境建设的关键在于人和资金。除了从上至下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与大量环境建设资金的投入,马坡镇环境管得好,还得益于有一支专门的、专业的环境管理队伍,迅速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并解决问题,极大地缩短了环境问题处理的周期,马坡镇的环境是经得住检查的,干净整洁是常态。

专业保洁做到了环境清理无死角。企业化是马坡镇环境建设的探索与创新,2002年,马坡镇在顺义区率先成立了环卫保洁公司,负责镇域内的垃圾清运,2013年,马坡镇又建立了镇级环卫保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保洁服务中心”)。镇一级专职保洁队伍36人,统一实行企业化管理,有效保证了全镇15条主要道路沿线可视范围内“五无”(无白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废弃物、无污水横流和物小广告)。21个行政村也都各自成立了专业保洁队伍。村级保洁员负责保洁各村属地责任区域,受保洁服务中心与村委会双重管理。村级保洁员除了要做到保持街道、绿地及公共场所干净整洁之外,还充当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角色,负责指导村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几年来,马坡镇用环境建设的实际成果证明了这项举措的优越性。在各项制度与方法有效协调推动下,垃圾分类依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模式在镇里有效地运转着,并得以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地得到落实。

巡查监督保证了环境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马坡镇发挥了城管分队的巡查作用,城管分队的9名检查员、20名协管员每天不间断对分管的网格责任区进行巡查,发现环境问题及时上报并协调保洁员处理。镇里的“环境整治突击队”不定时突击检查各村环境脏乱点、垃圾填埋场等问题多发区,发现问题及时联系镇环境办,确保第一时间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治。

如果说专业的管理队伍及企业化管理模式保证了环境建设的常态化,那么完善健全的机制则使得环境管理得以真正长效化。与传统的“人管人”相比,制度管理的优越性正在于此。

多年来,马坡镇不断完善健全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从日常作业、管理等方面明确责任人,细化责任范围,制定责任标准,实施了定人、定岗、定责任、定时段、定考核、定奖惩的“六定责任制”。针对日常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公路维护等项工作,制定完善了保洁队伍及道路养护队伍的责任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和检查制度,告别了“人管人”的办法,用制度管人、管事。此外,精细管理与社区化管理保障了环境建设全覆盖。

早在2011年,马坡镇就确立了以村为点,以公路、铁路、河道为线,以全镇为面,点线面相结合“横到边、纵到底、无缝隙、全覆盖”的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体系。在环境建设中,注重发挥“面”单元的组织协调作用、“线”单元的枢纽联络作用以及“点”单元的基础支撑作用。

各村依托社区化管理,通过对上楼人口收取物业费等措施,减少了村庄管理成本和环境建设成本,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外来人口的增速,营造了良好的镇域综合环境。

考核与奖惩是促进环境建设的有力手段。马坡镇全面落实“催办销账”考核机制,每月发布各村脏乱点曝光片(光盘)、简报,实行环境建设挂销账制度,并纳入年终考核。

一是加强各村环境考核。提高环境建设在各村年终考核打分中的比例,与各村签订责任书,要求各村对村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整治,确保不留死角。二是加强对各专业队伍的考核。设立环境监督员,每天对分管网格责任区进行不间断巡查,监查内容包括市容整洁问题、环境卫生问题、环境设施问题,及时行使行政处罚权,并上报相关信息。三是完善环境督察机制。镇党委书记、镇长带队定期进行环境拉练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根据各村年初上报的整治任务、日常巡查时发现的脏乱点及区里下发的整治任务,建立统一的环境台帐,要求各村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整治;对台账任务逐项检查,逐一销账。

此外,马坡镇建立了拉练奖励机制。全面实行“周销账、月排队、季检查”的评比模式,每季度根据各村台账完成、日常检查、拉练检查、公厕管理等情况的综合评比结果,分类对支部书记进行奖励,拉练结束后镇政府对全镇21个村给予一次性416000万元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日常环境建设。每村设立一名环境卫生负责人,每季度进行考核,全额奖励1000元,对于工作不积极的村酌情扣除部分奖励。

贾文禹书记向我们介绍到,马坡镇善于运用多种方式提升老百姓的环境意识,各村因村制宜,分别建立了符合村里特色的利益导向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卓有成效。例如,石家营村对按规定将垃圾分类完成较好的家庭每天奖励1元钱;白各庄村给垃圾分类家庭每年每户600元的奖励,并采取村民收集白色垃圾换取洗衣粉的方法减少白色污染;马卷、良正卷等村每季度由村委会对村民家庭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对合格家庭给予奖励;其它村分别制定评选标准和奖励办法,激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

除了利益导向与发挥各项奖励的激励作用,马坡镇从长远考虑,注重将环境建设与文化相结合,注重村民们精神文明的提升,通过举办文明培训与各类文化活动,设立“村规民约”、道德祠堂等,使得村民的文明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以提升,也进而加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村民素质增一分,市容环境美十分,村民意识的提高是环境管理得以长效的真正内涵。

管理长于精细

城乡发展一体化,社会管理精细化。多年来,马坡镇不断创新,加大投入,围绕“四大环境”(市容环境、秩序环境、设施环境、生态环境)不断推进环境建设精细化管理。

在各条街巷上,我们看到马坡镇的广告牌匾统一以“MP”(马坡的拼音首字母)开头。贾文禹书记告诉我们,对付非法小广告,马坡镇也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马坡镇建立了小广告巡查小组、保洁员和城管三方协同联动机制,严格管控小广告,小广告在马坡镇域内没有生存的空间。为营造良好的秩序环境,马坡镇对市场和校园周边开展了环境秩序整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镇域市场和主要大街、校园周边等人流密集区域进行整治,防止流动商贩挤街占道影响市场周边正常经营秩序,加强对无照经营行为打击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对于设施环境,马坡镇所在的顺义区在北京市位列远郊区县之首,马坡镇在顺义区也在前列。在马坡转运站(金马环卫中心),我们看到一辆辆干净的封闭式垃圾运输车从转运站的大门开了进来,在转运站内停放着几辆同样规格的运输车,垃圾运输车旁边的空地上,几名工人正在维修破旧的分类垃圾桶。贾文禹书记告诉我们,马坡镇目前共有垃圾压缩运输车、封闭式垃圾清运车、灰土清运车、虎头铲各类垃圾清运车11辆,负责辖区13个未拆迁村、4个居民区(包括回迁小区)、254家企事业单位、30个公厕的日常保洁及垃圾清运工作。每日清晨出动所有清运组车辆清运垃圾,下午出动3辆车按分组进行巡查,发现垃圾桶内存在积存垃圾进行二次清运,确保桶内垃圾不外溢,无积存垃圾。成立维修小组,对破损、丢失轱辘的垃圾桶进行修理、更换,去年13个村已新增垃圾桶51个、完成了186个垃圾桶的修补、喷漆工作。

目前,全镇林木覆盖率已达到29.5%,森林覆盖率达到18.7%,提前完成了与区政府签订的“2011年至2015年绿化目标责任书”任务。再有,为了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强企事业单位及施工工地垃圾和扬尘处理,以“优质燃煤替代一批”和“炊事气化解决一批”为目标,构建清洁能源体系,“减煤换煤、清洁空气”工程落实得力,优质燃煤和炉具配送工作全部完成。

今年11月,北京将迎来APEC系列会议,马坡也不遗余力对APEC沿线的进行了整体环境美化绿化。全镇投资近600万元,对京密路沿线环境进行整体提升,多种乔灌木及花卉色带草皮的栽种铺设使得沿线整洁美观、绿色生态。

服务新城区建设 篇4

1.参观越城区的建设

越城区是绍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曾一度是南宋临时都城,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和先越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走在越城区的街道上,随处都可以看到整齐的高楼大厦,茂盛的树木伫立在街道的两旁,错落有致。大树下难得的树荫给接到带来了一份凉意。这里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夏秋间台风暴雨时有侵袭,有时造成较大损失,所以周边的房屋明显的做了加固的处理。平水江、漓渚江、南池江、坡塘江自南而北,流经区内;鉴湖水域和浙东运河,以东西向分别贯穿区境南北部。境内河道纵横,水网密布。呈现以一番江南水乡的美景。

2.向居委会工作人员了解越城区的基本情况现在越城区实际管辖8个镇、街道,164个行政村,60个社区居委会,5个镇属居委会。其中在建设和谐社区方面以塔山区最为突出,区内有绍兴市委党校、市少儿艺校、稽山中学、建功中学、塔山中心小学、鲁迅幼儿园等学校,有鲁迅故居、罗门公园、沈园等景点,有绍兴图书馆、绍兴博物馆等文化单位,文化气息浓厚,文化资源丰富。

2.1了解工业发展情况

工业方面基本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纺织、印染、服装、家私为特色的经济格局。近几年来,该区把加大技术改造作为调整工业结构的突破口,技术改造、加大投入成为工业发展的主题,技改投入屡创历史新高。通过技改投入,传统纺织业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家私业迅速发展,培育壮大了一批规模企业和名牌产品。全区经济外向度近年来也不断提高。

2.2了解农业发展情况

农业以发展现代城市农业为目标,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结构调整步伐,基本形成以特种水产、蔬菜种植、畜禽养殖为主体的效益农业新格局。辖区内贯彻“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方针,初步形成“服务城市、富裕农村”城郊型经济。2011年,越城区有耕地645万亩,全年农业产值9147万元。其中,全年粮食总产量56550吨;蔬菜基地2030亩,年产蔬菜6?4万担;发展外荡网箱养鱼和人工养鳗,淡水鱼年产3317吨,外销成鳗38吨;河蚌产珠6798公斤;生猪存栏262万头;饲养商品禽8142万羽,年产蛋655吨;牛奶510吨。

2.3了解越城区传统手工业发展情况

越城区传统手工业发展生产,素以酒缸、酱缸、染缸为特色,有“越酒行天下”之说,较大的酒坊、酱园多在城内。至1990年,实现全区工农业总产值124018万元工业集体企业517家,固定资产原值18127万元,净值13148万元,产值114871万元,利润5022万元。其中产值百万元以上168家,产值、利润各占86.30%和95.12%。全区已形成以纺织、印染、制革、塑料、橡胶、包装、建材为特色的工业体系,主产纯棉布、化纤布、呢绒、毛线、服装、针织、工艺品等600多种,并不断更新产品,提高档次。

3具体了解塔山街道社会主义社区建设情况

越城区塔山街道社区建设卓有成效,街道在社区全面开展星级社区创建,并以“邻里节”、社区之歌等为特色载体,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居民的丰富多样的系列活动,活跃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凝聚力。各社区以文明创建为依托,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规范实施纲要》,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

自强、敬业奉献”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街道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省级科普示范街道,100%以上的社区成为省、市、区文明社区,其中罗门、花园社区成为省级文明社区。国家公安部部长罗锋、省委书记张德江、省委副书记李金明等领导先后来街道视察社区工作。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开展“助学、助医、助困”三大工程活动,设立便民中心;打造社区服务的品牌,深化社区服务的内容,探索老年群体的服务方式,相继建设了一批设施齐全、功能配套、活动方便的“星光老年之家”,全托制的老年护理中心,为居民提供良好的服务。塔山村“城中村改造”全面启动,经过街道、村两级的共同努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街道的计划生育、人武工作、民政优抚、综合治理等工作均扎实有效开展,街道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4.认识体会

团泊新城发展规划 篇5

前几日,我们从党课上团泊主任的口中获悉:被列为本市总体发展规划中11个新城之一的团泊新城,六年前已经进入开发建设阶段。位于静海县团泊湖畔的团泊新城将立足天津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努力建设成为以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导,集休闲度假、体育运动、娱乐健身、商住会议、教育科研于一体,与自然融合、生态宜居的中国北方水上旅游城市。

据团泊的主任说,团泊新城规划面积210.35平方公里,在新城规划区内,团泊湖水面及周边面积63.05平方公里,湖西区域面积47.81平方公里,湖东区域面积62.5平方公里,湖南区域面积36.99平方公里。新城人口来源设定为60万人,近期规划人口为10万人,新城的人口来源主要是吸纳天津滨海新区人口和接纳天津市区的疏散、分流人口。

团泊新城开发已有天津仁爱集团和市政滨海公司进入团泊新城进行先期开发。天津仁爱集团已进入新城东区,进行土地一级整理和占地5平方公里的二级开发建设,仁爱集团着手建设的有四个项目,一是天津大学仁爱学院,整个学院总设计投资在13亿元左右;二是规划建设1个会馆;三是建设2个别墅区,共710栋楼,占地710亩,其中还有4万多平方米的商业楼;四是建设1个五星级宾馆。此外还有早已建成的天津泰达足球训练基地;36洞,占地3470亩的松江高尔夫球场;天津市摩托车技术中心兴建的摩托车综合试验场;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尧舜度假村和游艇码头等一批重点项目,团泊庭院、团泊新家园、团泊湖运动馆、旅游风景街、湖堤观景带等一批大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感想

郭小川,在1975年9月写下长诗《团泊洼的秋天》,定格了团泊洼的秋日风景。来团泊洼之前,我略有忐忑,“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当年诗歌散文中呈现得那么美的地方是不能走第二次的,在我们很多地区,经济发展总是要以自然环境为代价。而当我切身了解了团泊洼对湿地的保护,感受到整个静海县循环经济的发展,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发展经济其实不必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团泊洼的秋天依然是团泊洼的秋天,这里可以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楷模。”

新城市建设规划对中国的影响 篇6

目录

摘要。。。。。。。。。。。。。。。。。01 新城市规划背景。。。。。。。。。。。。02 新城市建设规划论述。。。。。。。。。。02 新城市建设的影响。。。。。。。。。。。03 结语。。。。。。。。。。。。。。。。。04

摘要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在北美城市设计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思潮,产生于美国大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在美国大城市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化、绅士化的发展历程后,作为针对郊区蔓延发展批判的“新城市主义”思想越来越受到规划专家、城市政府、开发商、社会公众的关注。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总结出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是对条件成立进行必要性论证;论文研究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论文对“新城市主义”的发展过程及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理论及其来源、与“新传统主义”“新都市主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对“新城市主义”正反两方面的评价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在此基础上论文系统地总结了新城市主义社区设计思想并对其经典案例进行深入地剖析,在对新城市主义社区设计思想与我国居住区设计特征进行比较并以万科的新城市主义社区实践进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居住社区设计的影响以及新城市主义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总结出了“新城市主义”对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十个方面的影响:①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重视以区域的眼光来进行社区的开发建设;②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注重社区公共空间的开放性设计;③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注重社区的多样性设计;④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强调社区的地域特征,注重对历史传统、地方文化和基地文脉的继承和发扬;⑤我国居住社区的路网结构开始回归传统街坊空间,交通系统朝向多样化发展,道路尺度人性化;⑥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注重步行环境的设计;⑦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注重居住社区中心与边缘设计;⑧我国居住社区的街区布局模式朝院落式布局模式发展;⑨我国居住社区的住宅户型朝小型化、多样化方向发展;⑩我国居住社区设计开始重视邻里感的塑造。论文研究的另一个成果是总结出了新城市主义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十大问题:①我国的预先整体规划还不够充分,公共设施配套不够成熟;②我国的居住社区的规模过大;③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混合居住目标难以真正实现;④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开发密度不适合我国国情;⑤新城市主义所倡导的社区空间的开放性设计原则在我国现阶段难以真正实现;⑥我国居住社区道路系统设计不尽合理,忽视步行社区的重要性;⑦我国的居住社区设计缺乏历史文脉底蕴的传承,忽视社区居民的情感需求;⑧对新城市主义所强调的地域性的重视还不够;⑨我国的公众参与水平依然不高;⑩我国的居住社区设计过程中对新城市主的断章取义,炒作严重。

背景

新城市主义思想对当今城市规划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响。通过对新城市主义运动及其区域思想、新城市主义实践活动的剖析,探讨我国区域规划中如何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发展策略、提供多样化住房并在区域中合理配置、科学确定城市增长边界以及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科学预测和确定城 市规模。城市化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城市生活的高水平吸引人,农村的剩 余劳动力要找出路,这是有规律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策可以促 使城市化的加速或延缓,但不能改变城市化的趋势。作规划的关键就是科 学地预测城市的规模。城市化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确定城市规模也 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要考虑城市能够提供多少就业岗位。随着城市人 口增加、车辆增加,要考虑住宅和路桥、上下水等基础设施需要多少投资,有没有经济实力。还要注意小城镇建设不能一哄而上,拔苗助长。有的 地方强制农民搬进小城镇,结果农民守着空房子没有饭吃。小城镇建设存 在散、乱、差、慢的问题,就是因为规模小,过于分散,布局乱,基础设 施差,大家都想上,结果都上不去,反而发展缓慢。中央强调促进小城镇 健康发展就是针对一些地方出现拔苗助长的倾向。因此小城镇建设一定要 突出重点,予以扶持,形成地域的中心,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认为,东部地区一个县除县城外,可能还有1至2个中心镇要重点发 展,中部地区一个县除县城外,最多重点发展一个中心镇,西部多数地区 把县城发展好了就不错。从规划的角度,我们强调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省 域城镇体系规划。一个省要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二、高度重视城市的环境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建设已经由 补偿过去基础设施欠帐阶段转向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上来。过去见缝 插针、提高容积率,忽视了环境问题,造成了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水污 染,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现在要弥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要认识到这个转 折。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延安路附近将建23公顷的绿地。在 小区建设中十分注重环境和户型,因为老百姓开始追求环境质量,凡是环 境好的住宅,贵一点,也能卖出去,环境不好,便宜也卖不动。上海市重 视人居环境的观念和意识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城市要有特色。我国城市面貌雷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是过 去在建设中忽视了历史文化的保护,忽视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对现代化 的认识存在偏见,误以为大立交、宽马路、高架桥、大广场就是城市现代 化的标志。实际上,立交桥、高架路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不得已而为之,对城市风貌是有破坏的。很多城市还在盲目追求,讲气派,马路宽了,没 那么多车,实际上是浪费。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一定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历 史文化、山水自然特点和已有的标志性建筑,突出自己的城市特点。

四、通过市场机制筹集城建资金。城市要发展,必须解决资金问题。各个城市在筹措城市建设资金方面有很多好的做法,大家要多交流,取长 补短。最近国家在制定“十五”规划过程中,十分重视城市的环境治理问 题,污水处理、节水等方面的政策将会出台。我国的公用事业在计划经济 体制下,水价倒挂,吃财政补贴,现在还是这种局面,污水处理更是如此。因此要转变观念,不要等、靠、要,要多方筹资。过去计划经济下吃大 锅饭,靠财政的路行不通。要加大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的力度,通过改革筹 集资金。该政府投资的,政府要投资,如公益性事业。不该政府投资的,要向社会筹资。谁污染,谁治理,要征收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通过 这些政策促进公用事业能够良性循环。例如不少自来水厂人浮于事,成本 很高,人员富余2/3,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土地开发获 取城市建设资金是相当正确的,也是符合规律的,开发土地补偿基础设施 投资,收回资金用于进一步滚动开发。同时,城市建设也要量力而行,不 要背很多债,给后人留下欠帐。建设好了,要加强管理,管理出效益。

新城市主义建设规划论述

新城市主义有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和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两大类型组成。

新城市建设主要从生态可持续性,人性化和公众参与这三个方面体现。

新城市主义思想对当今城市规划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在区域规划中的运用也产生了积极的反响。通过对新城市主义运动及其区域思想、新城市主义实践活动的剖析,探讨我国区域规划中如何确立以公共交通为导向(TOD)的发展策略、提供多样化住房并在区域中合理配置、科学确定城市增长边界以及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城市化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科学预测和确定城 市规模。城市化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城市生活的高水平吸引人,农村的剩 余劳动力要找出路,这是有规律性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政策可以促 使城市化的加速或延缓,但不能改变城市化的趋势。作规划的关键就是科 学地预测城市的规模。城市化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确定城市规模也 要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要考虑城市能够提供多少就业岗位。随着城市人 口增加、车辆增加,要考虑住宅和路桥、上下水等基础设施需要多少投资,有没有经济实力。还要注意小城镇建设不能一哄而上,拔苗助长。有的 地方强制农民搬进小城镇,结果农民守着空房子没有饭吃。小城镇建设存 在散、乱、差、慢的问题,就是因为规模小,过于分散,布局乱,基础设 施差,大家都想上,结果都上不去,反而发展缓慢。中央强调促进小城镇 健康发展就是针对一些地方出现拔苗助长的倾向。因此小城镇建设一定要 突出重点,予以扶持,形成地域的中心,带动周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认为,东部地区一个县除县城外,可能还有1至2个中心镇要重点发 展,中部地区一个县除县城外,最多重点发展一个中心镇,西部多数地区 把县城发展好了就不错。从规划的角度,我们强调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省 域城镇体系规划。一个省要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镇,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二、高度重视城市的环境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城市建设已经由 补偿过去基础设施欠帐阶段转向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上来。过去见缝 插针、提高容积率,忽视了环境问题,造成了交通拥挤、空气污染、水污 染,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现在要弥补和纠正过去的错误。要认识到这个转 折。上海市政府非常重视环境问题,延安路附近将建23公顷的绿地。在 小区建设中十分注重环境和户型,因为老百姓开始追求环境质量,凡是环 境好的住宅,贵一点,也能卖出去,环境不好,便宜也卖不动。上海市重 视人居环境的观念和意识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城市要有特色。我国城市面貌雷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是过 去在建设中忽视了历史文化的保护,忽视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对现代化 的认识存在偏见,误以为大立交、宽马路、高架桥、大广场就是城市现代 化的标志。实际上,立交桥、高架路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不得已而为之,对城市风貌是有破坏的。很多城市还在盲目追求,讲气派,马路宽了,没 那么多车,实际上是浪费。因此,城市规划建设一定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历 史文化、山水自然特点和已有的标志性建筑,突出自己的城市特点。

新城规划建设 篇7

关键词:新城色彩,色彩基调印象区域,二八原则,色彩规划

一、国内色彩规划发展概述

在注重人居环境、景观环境美化意识渐强的今天, 我国城市色彩规划春风渐起, 各大城市相继开展了系统的色彩规划, 如哈尔滨、杭州、广州、武汉、温州、苏州、厦门、泉州、澳门等等。究其原因, 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色彩缺失、色彩趋同以及刻意创新带来的色彩混乱。各大城市色彩体系建立大多基于传统城市色彩的整理与应用, 新城色彩体系一般都在传统色彩体系基础上稍作处理, 缺乏相对独立的新城配色方法。新城与建成区不同, 既不适合大面积使用传统城市色彩, 又不能脱离与城市传统的联系, 还要力争展示现代建筑风貌, 所以新城色彩规划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新城建设是高效建立城市色彩特征的有利时机。本研究试图建立不同于技术性控制指标的软性操作依据, 探索对新城色彩控制行之有效的另一条途径。

二、新城色彩规划思路

1. 城市色彩的印象区域

通过案例研究, 笔者发现面积最大的区域往往不是一个城市对外来者的重点印象区域, 反而是那些功能、区位、环境比较特殊的小面积区域决定了人们对城市色彩的整体印象。比如希腊的圣托里尼岛, 白墙蓝顶的建筑风格已成为爱琴海地区岛屿风貌特征的代名词, 但搜索城市其他区域的图片, 发现红色屋顶与米黄色墙面也大量出现, 只是由于“白墙蓝顶”这种色彩鲜明的搭配极具特色, 并与碧海蓝天形成强烈的呼应, 极具浪漫气息, 人们才对它一见钟情, 将其视为希腊的色彩特征 (如图1) 。所以抓住城市特色区域的色彩特征, 塑造色彩魅力, 才是把握城市色彩形象的关键, 是引导城市色彩具有识别性、地方性的有效方法。

历史街区是表现城市特征的最佳区域, 但对于新城来说, 城市形象的营造从一开始就聚焦在公共活动大量集中的区域, 比如商务区、旅游度假区、文化娱乐场所等, 这些公共领域就成为城市色彩环境控制的重点。

对于大规模的居住区, 其建筑色彩难以达成统一色调, 从空间环境上来讲也无统一的必要, 再者居住建筑受开发商、居民喜好等市场因素影响较大, 严格控制引导的操作性难度较大, 所在对居住区的色彩控制主要集中在近景范围内的景观要素。

2. 色彩分区的控制方法

城市色彩正如同一幅山水画, 有留白、有重渲, 留白衬托画意, 重渲凸显意境, 统一中变化、变化中统一, 城市的色彩控制可借鉴山水画写意手法, 通过局部片区的色彩氛围统领城市色彩特色。色彩规划可采用经济学中的“二八原则”作为主要控制法则。借鉴该定律作为主要控制原则, 确定20%的重点控制区, 作为塑造城市色彩特征的主要控制区。

(1) 加强印象区域的特色营造

选择对外来人员最多到达和本地居民公共活动地区, 作为色彩引导的重点地区, 从而突出城市品牌, 创建特色城市形象。其色彩也不必过于统一, 使某种色系或邻近系占到大多数, 突出区域建筑的基调色即可,

(2) 允许居住建筑的色彩多样性

居住区的色彩环境控制宜以居民的感受为主要依据, 其目标应该是舒适、明快并具有较强的识别性。居住空间的色彩不必过多限制, 在色彩运用处理得当的情况下, 按照设计方案灵活处理, 但在原则上应该避免色彩度较高的不和谐色彩。

三、连云新城色彩控制策略

1. 分区色彩控制引导

本次研究不是均等化地对新城各个部分进行色彩控制, 而是根据功能性、标识性与特征性选取需要对色彩进行重点控制的印象区域, 再根据该区域的空间形态特征, 选取重点色彩要素加以控制。

(1) 色彩分区确定

《连云新城分区规划》将连云新城划分为12个区。新城主导功能目标为滨海商贸服务中心、综合旅游接待基地以及特色滨水居住社区, 综合功能分析确定以居住区为底, 以门户区、综合商务区、休闲旅游区、第八住区、中央公园为图的新城图底关系, 重点控制五个印象功能区的色彩环境。

(2) 印象区域色彩控制引导

1) 门户区主要控制高层建筑主体色彩:高层禁用高彩高饱和度色彩, 考虑时代性及新材料的影响, 推荐门户区使用灰绿色、暖灰白色色系色彩。

2) 综合商务区主要控制高层建筑主体色彩:建议使用新材料, 可以直接利用材质色彩;推荐灰蓝色、灰色色彩, 高层限制高彩度色彩。

3) 第八住区重点控制建筑主要色彩、屋顶色彩及景观绿化色彩:墙面色以浅色调为主, 如白色、浅黄色等;屋顶色以暗红色、赭石色为主;根据实际建设建筑风格进行适宜的色彩搭配;纯度和饱和度高的色彩只作为点缀色少量应用。

4) 中央公园主要控制景观绿化等环境色彩:考虑绿化竖向分层设置, 具体绿化植被配种规划中, 考虑树种的季节性, 选择配种, 使不同季节均具有积极的植被色彩;控制设施的色彩与风格符合城市公园氛围, 保持色彩秩序性。建筑、小品可灵活运用各种色彩, 适当运用纯度和饱和度高的色彩。

5) 休闲旅游区重点控制建筑色彩:根据建筑造型与材料不同选择适宜的色彩:黄色、灰蓝色、暖灰白色, 可选用高彩度色彩作为点缀色应用。建筑色彩根据建筑形式灵活应用, 营造轻松、舒适、浪漫氛围。

(3) 一般区域色彩控制引导

居住区力在营造静谧、清爽、活力的色彩环境氛围, 冷暖色调可灵活使用。主要控制区域中20%的色彩, 具体为居民活动空间的环境色彩, 主要包括绿化景观色彩、街道设施色彩及广告色彩等。

(4) 具体措施

1) 建议多用屋顶色:城市中的居住建筑形态一般分为高层与多层, 对于建筑形态的不同, 主要考虑屋顶色的运用, 建议多层建筑的屋顶采用深红色或赭石色。

2) 重点控制环境色彩:丰富环境色彩, 考虑绿化竖向分层设置;具体绿化植被配种规划中, 考虑不同树种的季节色彩, 选择性配种, 使不同季节均具有积极的植被色彩;控制街道设施的色彩与风格符合周边生活氛围, 保持色彩秩序性。

3) 弹性控制建筑色彩:墙面色冷、暖色调均可, 采用具有品质感的色彩;可使用纯度和饱和度高的色彩, 但注意比例不宜过多。

2. 连云新城色彩规划实施管理建议

连云新城色彩规划将作为规划方案审批依据之一。当然, 对于印象区域和一般区域的色彩管理根据规划控制引导成果采取不同的控制引导要求 (如图2) 。

四、结语

国内城市色彩规划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在此背景下的色彩规划技术发展正阔步向前, 但无论是建成区的色彩更新还是新区的色彩体系控制, 都需要通过可操作的实施系统、建全的反馈与监督机制才能付诸实践, 这需要设计人员、规划管理者与市民的共同努力。我们期望能通过色彩规划的实施突显城市品质、强调城市特征, 营造和谐美妙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长江, 城市环境色彩管理与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吴伟.城市风貌规划——城市色彩专项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

新城规划建设 篇8

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中等城市、争创全国百强”的奋斗目标,辽宁省建平县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招商、高质量施工、高效率运作的“五高”标准,以气势磅博的大手笔绘制了红山新城宏伟蓝图,着力打造文化魅力新城、文明和谐新城、生态宜居新城和旅游休闲新城。

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建平投建红山新城

为加速建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建平县以“东进、中优、西拓”为城市发展方向,全力开发建设红山新城,进一步优化区域职能分工,打造地区发展动力引擎,形成“一体两翼、组团递进”的空间发展布局,打造辽蒙边界最具活力的现代中等城市。

红山新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功能齐全、低碳环保、文化品位高、人居环境好的城市风格,实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求平衡、滚动发展”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并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基础先行、项目带动;生态宜居、突出特色;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32字原则,发展目标是建设文化魅力新城、文明新城、生态宜居新城、旅游休闲新城。

为高质高效完成红山新城建设任务,建平县将整合规划资源,扩大公众参与面,以《建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为依据,科学编制和实施红山新城规划。高标准建设好供水、供热、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推进城市地下管网一体化,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设施;加强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研究,增强现代服务化发展活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着力建设生态节能环保新城,创建生态宜居环境;大力传承历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商;全面启动银信融资工作。

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011年新城建设成果显著

为了把建平县建成最具魅力的现代化城市,红山新城规划区管委会超前谋划、合理布局,为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实施依据。据悉,管委会曾多次赴张家港、常熟、昆山、铁岭、辽阳、赤峰、宁城、鄂尔多斯、西安浐灞等地对新城建设情况及先进的管理经验进行学习和考察,对新城规划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县国土局第四批300亩增减挂钩的土地已报件并进入审批阶段,用于解决路网建设的用地问题。

红山新城规划区管委会还因地制宜,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建设。目前,正在进行山口河桥、跨铁路桥、建安路和繁荣路的立项、可研、环评、规划选址工作。管委会在组织项目开发建设中,严格按照国家工程建设程序来实施,全面完成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各项可研、评审和行政许可申报工作,公开招标、监督管理;同时,优化设计方案、合理投资,高质、高效推进新城各项工程的建设。

2011年,红山新城管委会紧紧围绕建设目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将招商引资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吸收社会各界资本,推进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已与太平洋建设集团和东兆长泰投资集团签定了60亿的路网改造项目和牛河梁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项目。目前,两个农民安置楼项目、热电联产项目、天然气供应、通信管网等项目在招商工作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在2011年12月28日,与辽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朝阳明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平岩出天燃气有限公司、中国联通建平分公司举行了签约仪式。

事实上,2011年,红山新城的各项重点工作都在有序开展。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炮团土地置换工作已基本完成,方永刚中学项目已启动,建安路、繁荣路一期工程项目和山口河桥、跨铁路桥项目等立项均已批复。

建设工程全面提速

2012年新城开发目标明确

2012年,围绕加快新城开发建设这条主线,全面推开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新城开发将进入全面提速的实质阶段,新城建设工作既要按时序又要超常规进行。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是要加强信息管理,促进新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协调各方资源在建设中的矛盾,在开发规划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信息为导向、以发展建设为核心、以创新思路为基础,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使红山新城发展成为设计新颖、造型独特、功能齐全、低碳环保,文化品味高,人居环境好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二是要做好规划编制,保证新城有序开发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要求和“控制长远、系统规划”原则,编制体系科学、结构合理、可持续性强、特色鲜明的各级各类系统规划。随着各项目的不断推进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规划的逐步细化,继续做好项目土地报批资料准备工作,加快市政道路(含管线综合、道路照明)、供电、通信(含有线电视)、景观绿化、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及时组织各项目规划设计工作,上报办理相关规划手续,进一步做好红山新城建设项目的监管与协调工作。

三是规范管理,抓实招商引资工作。2012年招商引资方面,要“选好商、慎选商”,要严格审查,跟踪管理,控制规范投资商的投资建设行为,在完善招商引资载体和优化招商引资环境上形成新突破,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软环境,提升服务水平。

四是快速推进新城基础设施及重点工程的建设步伐。实施BT、BOT融资经营模式,加快新城土地市场开发,充分发挥建平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创新融资渠道和模式。在符合新城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公司在新城开发过程中的各种优势,多渠道、多模式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盘活社会资金,走“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市场化之路,实现新城建设投融资的良性循环。

五是继续狠抓征收安置工作,确保新城开发顺利进行。征收补偿安置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方方面面、难度较大,2012年的征收安置工作围绕项目开工建设的需要,及早安排、及时介入,为项目正常开工,顺利推进打下坚实基础。加大力度制止抢种、抢栽、抢建、违建等行为,确保征收工作顺利推进;继续进行征收、安置、补偿政策的宣传教育;积极调动富山街道、村(社区)的主观能动性,支持红山新城的开发建设。

六是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协调做好社会保障的基础性工作。民生工程建设不容忽视,在新城开发的同时,要以前瞻性、根本性、全面性、系统性的大局观念来妥善解决。针对失地农民现有基础、意识、素质和新城发展需要,加紧实施农民安置小区建设工程,力争年内建成2个高标准、高品质的安置小区,完成规划区内农村居民全部集中安置。

七是全力以赴,积极完成各项重点工作。2012年计划总投资60亿元,预期实现税收7亿元,于4月1日全面启动一期工程,项目建设总用地5581亩,其中规划建设用地4022亩,其余为绿化、道路用地。拟建项目共47个,包括路网等基础设施项目16个;广场、公园、绿地、文化娱乐公益项目6个;商业开发16个;中学项目2 个;安置区项目2个;行政商务办公项目4个;旅游项目1个,力争到2012年末,基本完成建设内容。具体启动项目有:“三横十四纵”路网建设项目,先行建设13条规划道路,预计总投资7亿元,道路总长度26523.53米,力争到2012年末全面完成;方永刚中学和镜湖中学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于年底完成主体工程,2013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为初中城市化夯实基础;跨河桥、跨铁路桥建设项目,预计总投资7586万元,两桥总长度435米,2012年9月末投入使用;核心区县行政中心及各部门公建大楼项目预计投资6.52亿元,总建筑面积38.34万平方米;大蒿子店、涝泥塘子两个安置小区建设项目,安置富山街道4个村2000多户农民,总投资3.14亿元,建筑面积20.91万平方米;热电联产项目,预计总投资4亿元,规划建设用地20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覆盖新老城区3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地产开发项目,2012年共启动14个组团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26.18亿元,总建筑面积174.55万平方米;绿地及广场建设项目,建设市民广场、滨河公园、植物园等,总投资0.81亿元,建设规模达到1209.55亩等等。

上一篇:六城联创宣传标语下一篇:纪念孙中山诞辰日作文:孙中山先生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