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校网络培训方案(推荐11篇)
一、实施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教育部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各项管理规定为指南,以学校的改革发展为目标,以教师自主学习、自主研究、自主发展为根本,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为基点,通过校本培训,使我市教育事业得到新发展,步入新境界。
二、实施校本培训的目标任务
1、在教师个体上,通过校本培训提升人格、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教育管理干部和少数教育教学专家,从而在我市建立起一支具有现代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
2、在学校发展上,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学校综合办学水平,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办出更多的示范学校、名校和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学校。
3、就校本培训本身而言,构建起全市校本培训网络,形成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可操作性强的校本培训经验与成果。
三、实施校本培训的步骤
1、**年1——6月,各校拟订培训方案(其中培训内容分年度拟订,各有侧重,循序渐进)。6月15日前各校务必将本年度培训计划报市进校继教中心。
2、计划拟订之日起全面实施。
3、年底将对本年度培训进行全市范围的考核检查。(考核用表附后;考核检查以后将在每年年底进行)
四、实施校本培训的培训内容
实施校本培训,学历达标是基本前提。凡学历未达标者,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历层次(但不能作为不搞校本培训的理由)。校本培训的课程资源极其广泛。各校在本着立足“本校”、“本岗”、“本职”甚至“本人”的基础上,根据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按照“大平台、多模块、小专题、菜单式”的培训思路,自行设置培训课程。一般而言,培训内容可分公共课程、学科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三部分。
①师德修养
②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
③现代教学方法、名家教学风格(包括优秀教学研究、案例研究等)
④新课程新理念
⑤信息技术
⑥学科最新理论与拓展
⑦教育科学研究
⑧教师和学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解析。
每校每年要有2个以上的专题培训。(培训参考内容附后)
五、实施校本培训的培训形式
校本培训讲求的是针对性、实效性和个性化。学校应根据教师和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如:专题讲座、主题研讨、案例研究、教学观摩、教学竞赛、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等。最好能采取分层推进以达到整体优化。即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职级的教师,因人施教,展开培训,最终收到整体优化的效果。
六、实施校本培训的学时安排
七、实施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
1、由市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统一领导。
2、进修学校负责实施过程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
3、纳入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包括校长考核、教师考核)。
4、在学校,各校校长是第一直接责任人,负责本校校本培训的全面管理。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教导室负责校本培训计划、方案和实施细则的制定;负责计划管理、课题管理、成果管理;负责读书笔记的检查登记、继教学分登记等其他档案管理;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校本培训的研究;负责协助各级培训院校搞好校本以外的其他培训;负责教师、班主任的各种学习活动、各项技能训练及检查、考核等。(档案参考内容见附表5)
八、实施校本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生活教师是伴随寄宿制学校的建立而出现的特殊教师群体。当前, 专门针对生活教师的培训还处于空白状态, 这也是导致当前生活教师工作的主观色彩较浓、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少规范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整个学校是一个有机整体。课上的教育与课下的活动以及管理等要衔接好, 专业课教师与生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要衔接好。生活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要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象。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 对他们学业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管理和照顾, 既要规范科学, 又要满足学生的内在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在注重对校长以及各学科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 也要重视对寄宿学校中的特殊教师群体———生活教师的培训。在培训频次上, 要保证生活教师在正式上岗前后至少能各获得一次接受培训的机会, 提高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培训内容上, 要以教育规章制度、学校卫生条例、教师职业操守以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主;在培训方式上,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邀请大学中的教育专家、心理专家以及寄宿学校中的优秀生活教师共同进行研讨, 切实解决生活教师的认识问题, 全面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摘自《教育探索》
实际操作能力成为培训对象的期待
从调查结果来看,54%的教师认为此次培训提供的相对最多的是本专业的前沿理论,36%的教师则认为是职业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论知识。然而,希望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作为培训内容重点的教师却有66%,只有7%的教师希望将重点放在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理论上,24%的教师则更期待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方面有所提高。同时,教师们普遍比较看重职业技术教育的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实际操作与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
培训内容的课程编排总体来说是合理且令人满意的,但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参训教师原基础与知识专攻方向的不同,导致课程编排难度增加,从而使课程编排不能满足所有学员的要求。通过对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的统计,我们发现,此次培训的“入口”筛选不够合理,中职学校在对参训教师的筛选上,未能严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下发的指导意见上报和选送参训教师。
半天理论半天实践最受欢迎
在前期培训过程中,大多数培训机构都是以“前半程集中理论培训,后半程集中实践培训”的方式开展培训,占72%,“前半天理论培训,后半天实践培训占15%,前半天集中实践培训后半天理论提高占8%”。而参训学员期望的最理想的培训模式主要集中在“前半天理论培训,后半天实践培训”的方式上。
此次调研的6所培训机构,3所设在理工类院校,2所设在综合性大学,1所设在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根据走访意见,学员中的大多数人认为在全国专业技能较强的对口学校或者条件较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培训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专业知识提升与开阔眼界是最大收获
在培训中,29%的教师认为所学知识脱离实际,30%的教师觉得所学与期望存在偏差,同时39%的教师对培训当地日常生活不习惯。不过,他们对此次培训的总体评价,持满意态度的占到了55%,18%的教师给予了非常满意的评价。调查表明,他们承认经过此次培训得到的收获较多,在开阔了眼界的同时,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3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技能有所提高,79%的教师认为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围绕提升质量为核心,深化“质量立校、质量兴校、质量强校”认识,以队伍建设和“两课一育”为抓手,以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训方向作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优良、思想稳定、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新教师队伍,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让教师发展,实现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培养对象
35周岁以内教师(其中,35周岁以内<含35周岁>新调入的在职新教师和三年内<含三年>新分<聘>大学生教师)
三、培养目标
“一年入格崭头角,两年有为求发展,三年整体合格成骨干”,造就一批在学校和区域内有一定影响的新生力量。
四、培养途径和方法
“整分式”培养,将学校统一组织培训学习、过关汇报课、青蓝工程与教师个人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培养方式。如开展知识讲座、信息交流、参观学习等由学校组织;读书活动、拓展性学习、青蓝工程则是由教师个人自由安排,学校利用统一组织学习的机会,反馈和交流教师个人学习新知识的经验,在学校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青年教师获取新知识的积极性和能力。
1、成立由校长牵头,主管副校长负责,处室、年级参与的青年教师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管理与实施。
2、发展研究室主要负责教师培训工作的日常事务工作,包括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和监督培训工作,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学年结束,学校将对青年教师进行考核,并将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
3、参加青年教师培训是我校每个青年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参加培训的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
4、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培训活动作为青年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一部分,将作为个人考核、职务聘任、晋级的必要条件。
五、具体安排
1、读书活动:阅读教学杂志,共享阅读心得。通过自行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和教育教学经验,青年教师作为中心发言人轮流交流阅读心得,导师点评交流成效,促进学习方式不断优化,促进教师不断发展。
2、名师讲坛:邀请相关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开展具有实战价值的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交流,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能力,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经验保障。
3、师徒结对:协同教务处,坚持积极有力的推进“老带新”工作,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结合学校“老带新”工作的要求,对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4、课堂听评课:青年教师培训最终落在课堂上,通过自主跟踪听课、推门听课、汇报上课等形式来完成。通过听课、评课,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授课能力和水平。半期以后,每位青年教师至少安排一节过关汇报课,由质量督导小组教师和指导教师共同考评过关。
(一)通过集中培训与日常研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
(二)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人才队伍。
二、培训与考核对象
1968年1月1日后出生的教师均须参加培训和考核,超龄教师可自愿报名参加。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县级以上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还须参加Flash培训考核工作。
三、培训与考核内容
1.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师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能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
2.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
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使用:能规范操作液晶投影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能规范操作卡座、功放等教学音响设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音响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与教学音响系统的日常维护知识。
4.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
⑴Powerpoint幻灯片的设计与版式;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的采集、加工、编辑、装饰的方法和技巧;
⑵学科动画工具(Flash)开发及设计方法。
四、培训方式及时间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及相关技能。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小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训时间及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自20xx年3月初开始,20xx年8月结束。每单周三为集中培训时间。考核时间为8月23至28日(具体时间待定)。
培训地点:开发区小学多媒体教室
五、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导处、总务处、电教处等相关人员组成。
组长:佟红升
副组长:戴耀松
成员:
六、培训具体要求
1、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种应用培训管理与评价机制。
2、在培训之前进一步检查、维修培训硬件环境和网络,确保顺利开展培训。
3、建立完备的培训人员考勤和监督检查制度,保证参训人员数量,确保提高本次参训教师课程整合技术应用水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均衡发展”为原则,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具体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名师工程”
一是制订区第三轮“名师工程”总体规划,通过规范名优教师的评选、制订名优教师考核细则、实施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等措施,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管理力度,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将开办初中首期青年教师骨干培训班;上半年完成中学教坛新秀的评选工作;继续开办第六期小学语文、数学青年教师研讨班。
二是继续加强对名优教师队伍的管理。积极开展名师联谊会工作,通过组织名师沙龙、编撰学术刊物、组织送教带徒等活动,充分发挥名教师人才资源的整体优势。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抓好名优教师跨校、兼课制度的落实,完善骨干教师支教、名优教师带徒制度。实施名优教师特殊津贴,提高名优教师待遇,稳定我区骨干教师队伍。
二、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全员培训
一是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对全区在职在编中小学教师实施高标准全员培训(已参加市以上骨干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不再参加全员培训),显著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全面提升我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月底组织《师德和教师职业》参加全市统考;年底组织《E—环境下中小学学科教学专题研修》参加全市统考。
二是根据“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学科主题培训要求,组织各校申报校本培训项目并做好审核、备案、批复工作,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指导和督查,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本培训行为,提高校本培训科学化水平。引导全区中小学校建设学习型学校。
三是开展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按“学科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原则,组织50名农村市级学科骨干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并继续组织农村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区青年教师研讨班。
四是组织专家、名师系列讲座。引导教师开阔眼界,拓展视野,掌握教育教学的前沿信息,使其在更高起点和层面审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并以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五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力争在三年内,全区农村小学教师专科、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均超过85%,有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层次和水平。
三、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做好中小学教师全员集中培训工作。
依据培训工作中心下移的原则,今年将按照“创新模式、加强管理、学校自主”的要求,在总结几年来校本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校本研修工作。
1、探索校本研修的有效运行机制,加强校本研修的规划与管理,明确管理职责,做好校本研修规范化管理。校本研修采用两级管理方法: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负责确定全市基层学校校本研修的整体规划,并负责对县(市)、区师训机构进行管理、指导、检查、评估;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对基层学校校本研修工作进行管理、指导、检查、考核;各基层中小学由校长负责,并指定专人管理此项工作,每年9月初将当年校本研修的指导研训内容和自主研训内容的计划报教师进修学校审核。
2、规范校本研修学分。年度校本研修不超过24学分,其中市、区规定内容12分,学校自定内容12分。今年的规定内容为教师新五项基本功:初中的《教师言语表达》和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年底市教育局将举办相关内容的教师演讲比赛,我区将做好选拔工作积极参赛。
在全面开展校本研修的同时,继续做好中小学教师全员集中培训工作,重点做好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详见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高中教师培训计划);创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培训模式,让专业教师下企业进修,突出培训的自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详见市职成教教研室专项培训计划)。
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专题培训
一是加强教师暑期师德培训。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暑期师德培训制度;结合教师节庆祝活动主题,开展一次师德主题培训活动,开展以“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
二是结合教师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贯彻党章活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开展让读书成为教师的习惯主题读书活动,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使教师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五、加大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扩大培训范围
继续加强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完善区校两级德育培训制度和对学校德育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进一步形成我区较为完整的德育体系。注重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继续开展省心育教师的资格证书考试。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全区各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实关心教师成长。
六、继续加强对新教师的管理、培训
一是组织开展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行动,对秋季起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提出三年一届的成长目标,要求半年适应,一年过关,二年基本成型,三年有初步实绩。具体以校本行动为主,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创设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良好环境。教育局制定“适应”、“过关”、“成型”、“实绩”各阶段的具体标准,并每年组织对相关教师的统一测试或考核。二是继续对新教师进行上岗培训、班主任岗位培训,使新教师尽快实现学生定位到教师定位的转变,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七、抓好常规性的师资培训工作
一是暑期中小学教师按需培训、新教材培训。二是幼儿教师基本素质培训、新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三是继续加强在职教师学历培训,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进修。四是流动人口子女学校教师培训。每学期初集中两天时间,进行对起始年级教师新课程(新教材)的培训,并将组织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及骨干教师送教活动。五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及公务员普通话培训及测试。
八、以研促训,研训结合
一是加强教研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员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引导教研员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立足基层、面向全体教师,开展菜单式培训。
二是积极探索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运作机制与管理模式。按照“创新模式、加强管理,学校自主”的要求,全面深入推进我区中小学校本培训。
三是加强教师继续教科研工作。不断总结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与制度的创新成果,促进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水平提高。
四是鼓励各校编写教师培训教材。开发继续教育精品课程或优秀案例,开发地方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九、建立区教师教育网站
抓紧区教师教育网站的建设,并与教师教育网互联,积极配合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数据库的建设和网络培训试点工作。
十、加强督查评估
一、当前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提倡和推行, 作为一个专业的教师培训机构, 教师进修学校的发展日益面临着新的瓶颈, 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的发展出现了跟不上新课改发展步伐的若干问题, 一些偏远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更是面临着生存压力。
1.进修功能被弱化。作为培训基地, 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各个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然而, 长期以来, 受到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教师进修学校仅仅只发挥了其培训功能, 在教育决策、教师发展、教学研究和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则是有心无力, 无法发挥其衍生作用和功能, 以致使人们有“教师进修学校, 是老师听听课甚至是休息的地方”的认识。这一问题的存在, 源于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模式僵硬、保守, 缺乏创新和活力。
2.学校地位被边缘化。当下存在一种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 一面倡导注重教师队伍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性, 一面则是教师进修学校面临着尴尬的境界, 其地位和作用逐渐被弱化。这一现象的出现,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 各个学校所聘用的教师人才学历、知识水平和能力层次不断增高, 与此同时, 一些教师进修学校则成了“养老院”, 大部分是一些不愿意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退居进修学校, 加上进修学校本身的发展存在缺陷, 导致其地位被边缘化。二是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内容仅限于中小幼教师、新上岗教师等培训, 存在培训内容单一的问题。
3.培训形式化。当前由于教师群体对学分的需求一再提升到要紧地位, 为了满足老师们对于学分的需求, 于是很多的语文骨干教师综合培训班应运而生。老师们到底需要哪些方面的提升, 是教学技能?还是课改新理念的认识?抑或转变语文课堂的组织形式?等等。没有经过充分的训前调查就排班开课, 培训模式单一化, 上课教师一言堂讲座居多。培训完后的跟踪调查也因为人数的众多而付诸于走过场。这样的培训短时间内看是满足了学分登记的要求, 提高了参培教师的数量, 但是对于语文教师们的专业提升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二、完善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建议
1.加强培训环节的管理。①强化制度管理。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时间长, 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针对这一情况, 一方面, 学校领导及培训处关心、爱护学员, 通过跟班听课, 深入学员寝室, 及时了解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反映和要求, 以融洽关系, 增强友谊;另一方面, 通过制定相关制度, 严格管理, 以保证培训质量。②强化班集体建设。根据以往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 要在短时间内将学员凝聚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班集体, 培训学校和培训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交流活动, 增强班集体建设。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小组交流活动和文艺活动;开展QQ群、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形式, 以更好共享班级优质资源。此外, 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MSN、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对学员的学生和生活情况进行反映。这样通过丰富多彩的交流形式, 容易促进学员之间的相互了解, 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2.创新模式, 科学评价, 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应注重学员参与式培训, 辅导教师根据学员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研训期间对他们进行教学示范, 帮助学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 同时对学员的整个培训过程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另外, 为了考察培训的真实效果, 评选出优秀学员, 进修学校培训处还应将对学员进行跟踪调查, 亲自到学员所在学校进行为期半年的调研。
3.科学、合理地安排培训课程,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辅导教师与参训学员结对, 培养学员课堂执教能力。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更好地提高参训教师的课堂执教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培养更多能思考、有创见、愿改变、乐实践的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应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 内容包括“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要求、实训进程、实训考核、辅导教师安排”, 等等。另外从全市教学一线选拔高水平、善培训的优秀教师组成专家培训团队, 落实辅导教师职责, 明确学员研训要求, 辅导教师根据学员特点, 在研训期间对学员进行教学示范, 并实行全程指导。培训期间可把学员分成几个小组, 小组成员之间发扬“赶、超、帮”的精神, 做到“互评、互鉴、互品”, 相互促进, 共同发展。
摘要: 本文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自己的实践和认识,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山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创建优质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议。
关键词:山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基地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数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民族素质的提高。“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作为教师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进修学校,多年来,在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教师教育办学层次的逐渐提高,县级教师进修学校面临新的问题,特别是处于山区欠发达地区的更显突出。
一、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工作性质与工作职责要求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层次、专业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仍然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尤其是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的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育思想和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而当前山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培训功能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手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相当部分教师进修学校表现出了萎缩的趋向,甚至陷入生存困境。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创建优质教师培训基地,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同时,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也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明确了中小学教师培训每五年一个周期的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必要性、性质和主要任务、基本原则和要求、领导与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制定了《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2005年又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明确指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着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指
导、管理和服务等功能。这些文件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二、关于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创建优质教师培训基地的思考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如何创建优质教师培训基地,让每位中小学教师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呢?下面,结合我校情况谈谈几点看法。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尽管已经成为世界潮流,各个国家都把教育当作提高本国人才竞争力的一个突破口,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将教师培训的重心由学历补偿教育转向继续教育,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使各级教育部门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领导观念滞后,认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不是当务之急,不是国家的义务,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所以对继续教育的投入很少,在一些地方几乎没有,这影响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放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上来重视,进一步强化教师继续教育的政府行为意识,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从继续教育的法规制度建设入手,确保中小学教帅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有效展开。要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与提高教师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普九”的效益等结合在一起进行宣传。中小学校的校长应该对接受继续教育的教师给予鼓励,提供方便。教师本人应该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特点,抓住一切学习机会,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另外,政府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切实保障教师培训经费,确保教师培训顺利开展。
(二)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
根据《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要求,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结合的原则,以“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为主导思想,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建设。硬件建设要突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特点,重点要建设卫星电视接收系统,以及能与互联网连接,并与所辖区域内中小学连通的高效实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加强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普通教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资料室、学术报告厅等建设,使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具有本地最好的办学条件、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育资源。积极与高校合作,建立上挂高校、下联中小学的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为本县中小学教师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培训队伍。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兼结合,集培训、教学、科研于一体,整体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水平的培训队伍是搞好培训工作的关键。专职教师要达到如下要求:一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二要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三要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组织教师开展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四要熟悉基础教育,能够深入中小学课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兼职教师要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建立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广泛聘请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社会各行业专业人才以及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和顾问,参与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要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努力建设一支集培训、教学、教研于一体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师资队伍。
(四)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
由于接受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的文化背景不同、经历不同、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不同,他们对继续教育的内容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这就要求承担继续教育的教师进修学校要探索多元化的培训、教学模式,以适应各类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对于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根据培训内容和教师的实际,提出不同的要求,形成个性化培训模式。例如,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基本素养和能力的通识培训;组织教师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进修和学习的院校培训;基于学校和教师实际,促进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远程教育模式;还有案例教学模式、研究性培训模式、现场诊断模式、自修反思模式、任务驱动模式、参与交互培训模式等,这些模式为继续教育提供了多种选择。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仍然需要依据客观实际,针对性、创造性地运用模式,保证继续教育的高质量。
(五)加强培训管理,规范培训过程。
加强管理是提高培训质量的机制保证。在培训管理工作中,要认真做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培训管理制度。根据有关教师培训文件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及评估制度,建立完善的学籍管理档案制度、学分登记制度等。二是加大执行和落实制度。配备精干的专职管理人员,每个班级专门配备一名班主任,负责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建立自主管理的班级组织,重视发挥班委会和学习小组在参与教学过程、开展实践活动以及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自评自主的评估调控机制。三是强化检查和监督机制。首先各工作人员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沟通协作,相互监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培训合力。其次要健全和完善信息反馈制度。通过随堂听课、召开学员座谈会、追踪学员工作情况等方式,了解培训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员的学习情况并认真加以研究,提出相应的改进要求。四是加强考核评估。通过考核评估,激发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果。
总之,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创建优质教师培训基地,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迎接课程改革挑战,意义重大。只要我们切实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实重视了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那么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就一定能胜利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作者单位:封开县教师进修学校)
为全面准确评价教师的工作实绩,建立科学、规范、合理、有效的考核体系和流程,强化竞争约束机制,激励督促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认真履行职责,现根据市教育局和学校有关文件精神,特制订培训教师考核办法:
一、基本原则:
1、遵循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全面考核的原则;
2、以岗位职责和目标任务为标准,坚持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3、以量化积分为基本依据,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
二、量化积分办法:
(一)业务学习(5分)
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积极主动开展自主学习。以学习笔记、学习心得、粘贴本的数量、质量和专业性积分。原则上一档占30%,积5分;二档占50%,积3分;三档占20%,积2分。学习数量明显不足,质量明显不高者不积分。
(二)项目负责制(30分)
培训教师既是培训项目的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学科专业的引领者,在发挥团队合力的基础上,实行培训项目个人负责制。以学科或者专题培训为单位,按照学校规划的总体安排,采取集中培训、网络远程培训、网络远程培训与集中互动研讨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合理安排业务活动,做到有调研、有规划、有方案、有落实,有总结、有资料,及时发公告,出简报,改作业,对中小学和参训学员进行专业引领和业务指导。从所承担的培训项目及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原则上一档占30%,积30分;二档占50%,积20分;三档占20%,积15分。
注:此考核为单项分值,承担多个项目积分累计。
(三)质量监测(30分)
1、远程培训方面(占15分)
按照所承担培训项目学员人数及参训率、合格率、优秀率进行考核。
(1)远程培训的辅导及管理集一人者,占15分;
学员人数50人,学习合格率达到95%以上积15分;85—94%积13分;75—84%积11分;65—74%积9分;64%以下不积分。学员人数超过50人,或不足50人的,应在15分值基础上浮动3分。
(2)远程培训的辅导者,占10分;
学员学习合格率达到95%以上积10分; 85—94%积8分; 75—84%积6分;65—74%积4分,64%以下不积分。学员人数超过50人,或不足50人的,应在10分值基础上浮动2分。
(3)远程培训的管理者,占7分;
学员学习合格率达到95%以上积7分; 85—94%积5分; 75—84%积4分;65—74%积3分,64%以下不积分。学员人数超过50人,或不足50人的,应在7分值基础上浮动2分。
注:此考核为单项分值,承担多个项目积分累计。
2、集中培训方面(占15分)
培训教师及班主任的考核参照学员参与学习率、学习合格率及学员、基层单位领导对项目承担教师所提供的组织管理、服务引领等工作的满意率进行。
培训教师的考核参照学员参与学习率、学习合格率均达到95%以上积15分;85—94%积12分;75—84%积10分;65—74%积8分; 64%以下不积分。
班主任的考核参照学员或基层单位领导满意率达95%以上积10分;85—94%积8分;75—84%积6分;65—74%积4分;64%以下不积分。
参加远程和集中培训的教师,每承担并完成一个课题的教学任务,除计算工作量外,节假日仍工作的按学校规定给予加班补助,承担的培训项目在管理和辅导中表现特别突出,给予元的补助和加分。
(四)、教育科研(30分)
1、参加教研组、学校组织的研修学习活动10分,少一次扣2分;
2、观课议课计20分。根据数量、质量分档计分,一档15-20分;二档10-14分;三档10分以下。弄虚作假扣5-10分;
(五)、其它工作(5分)
积极承担并认真完成学校、处室安排的其它临时性工作,根据工作态度、任务完成情况分别记5分,3分,2分或1分。
三、奖励
1、教学获奖:
A、校级优质课一、二等奖加5分、3分;
B、市级优质课一、二、三等奖加8分、5分、3分;
C、省级优质课一、二、三等奖加12分、10分、8分;
D、校、市、省级优秀课件、教案加3分、5分、8分;
E、承担市、省级公开课分别加10分、15分;
2、科研奖:
(1)立项:根据立项课题等次计分,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课题,主持人分别计25分、20分、15分、10分,课题组人员减5分;
(2)课题进展:根据课题进展情况和个人贡献大小分等次计分,一类25—30分,二类15—24分,三类14分以下;没有开展活动,课题没有进展的不积分;
(3)结题:结题并通过审核,课题主持人根据质量与等次计分,国家级计25—30分、省级计20—24分,市级计15—19分;校级计14分以下;课题参与人员根据个人贡献大小酌情积分;
(4)课题的讨论、推广、使用等情况,根据推广的情况及所产生的影响计分,在全国、全省、全市产生较大的影响分计25—30分,20—24分,15—19分
(5)发表论文:根据论文质量、篇幅与价值等综合考虑,最高15分;
3、辅导教师奖:
A、校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5分、3分、2分;
B、市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8分、5分、3分;
C、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12分、10分、8;
D、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20分、15分、12分; 注:
1、各项竞赛活动必须经学校主管领导审批;
2、各项奖励按最高一项计分,不重复计算;
汝州教师进修学校
师培训方案
为深入探索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家长学校教学模式,增强家长学校的办学效果,使家长学校在“三结合”教育中切实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按照省、市教育部门对于家长学校工作的要求,根据我区家长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目的
通过骨干教师培训,以点带面,逐步提高家长学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家长学校教学效果,推动我区家长学校工作科学发展。
二、培训目标
1.重点建设10所省级家长学校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和幼儿园。
2.重点研制5节不同学段的省级家长学校优秀示范课。3.培养20-25名省级家长学校骨干教师。
4.总结家长学校课堂建设工作经验,在课前组织、课程设定、课堂设计、课程评价、师资训练等多个环节形成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
5.探索社会家教资源支持与配合家长学校模式,促进校内家长学校与社区、街道家长学校的有机衔接,使“三结合”教育取得实效。
三、课程内容
以家长学校的课程开发和组织教学为核心内容,围绕家长学校教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如下课程培训:
1.家长学校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发展趋势、内容选择和教学原则
2.家长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破解途径 3.教师与家长之间有效的沟通途径和方式 4.家长与孩子之间如何进行沟通 5.家长学校教师的职业能力 6.家长学校的课堂掌控
7.家长学校的需求调查、计划制定与课后测评
8.社区、家庭与学校如何协同做好家庭教育 9.青少年成长教育规律与家庭教育现代化 10.心理健康活动课在家长学校中的应用
四、培训对象和方式
培训对象:首期培训班遴选20-25名直接从事家长学校教学的领导和教师,以及5-10名热心家庭教育的“五老”人员。
培训方式:培训时段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在一定周期内完成,进行8-10课时的实操性技能训练。培训后每名学员提供1堂家长学校公开课,由专家和有关人员跟踪评价。
五、考核办法
由培训专家和教育局共同组织进行考核,汇总学员的学习态度、出席情况、公开课评价等因素,确定考核意见。
六、保障条件
1.省教育厅家长学校指导组派专家指导培训工作,并对教学改革实验校、优秀示范课和骨干教师予以认定,合格者颁发辽宁省家长学校骨干教师证书。
2.与培训同期开展家长学校课改模式的课题研究,并将课题获得省级以上立项。
3.区关工委参与策划和指导。
七、时间安排
(一)4月初,召开家长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部署会。
(二)5月、6月,集中培训。
(二)7月、8月、9月、10月,跟踪和指导接受培训的教师开展家长学校的教学,召开教研中心组讨论会,遴选优秀课。
(三)11月、12月,总结实验成果,形成论文集,并进行评比表彰。
八、成立省市区校(园)四结合工作指导小组 顾 问:齐再光(省教育厅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组 长:室主任)
成 员: 赵凤杰(沈阳市铁西区关工委主任)
潘士君(辽宁省教育厅家长学校工作指导组办公曲向东(沈阳市青教办主任)
孙艳玲(沈阳市青教办副主任)
吴忠科(沈阳市铁西区教育局党委书记)王朝晖(沈阳市铁西区教育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阎军萍(沈阳市铁西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叶 咏(沈阳市铁西区青教办主任)曹志明(沈阳市铁西区青教办书记)赵亚娟(沈阳市铁西区青教办副主任)李 红(沈阳市铁西区勋望北校校长)张玉梅(沈阳市铁西区雏鹰小学校长)高 洁(沈阳市铁西区兴顺小学校长)李欣欣(沈阳市铁西区启工二校校长)于 麾(沈阳市铁西区雏鹰东校校长)韩 蓉(沈阳市第十五中学校长)姜学明(沈阳市高明实验学校校长)贾广海(沈阳市杏坛中学副校长)李明德(沈阳市第157中学副校长)黄桂彬(铁西区教育局实验幼儿园园长)
铁西区教育局
【关键词】中职 教师专业素质 校本培训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63-02
在加快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进程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仍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着力点。因此,不断被赋予新含义的校本培训又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了教师培训的主流。本文在实证分析教师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校本培训的改进及几个要注意的关系。
一、中职学校教师培训现状的实证分析—— 以广西某所中职学校为例
(一)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次调研工具主要是问卷调查与访谈,对象为学校的专任教师。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93份。问卷数据录入Excel表格,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下面表1的统计数据反映,95.7%教师的学历为本科及研究生,76.3%的教师是非师范院校毕业,10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占总人数的50.5%。综合分析教师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有着本学科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但非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居多,他们的教学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缺乏系统的教学技能训练。教师多数直接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职业岗位的实践经验。青年教师也不同程度地缺乏教学经验,需要提高自身教学技巧。
(三)学习培训及期望情况
(1)在“学习培训机会”方面,10.1%的教师认为较多,29.2%的教师认为正常,而40.5%的教师认为较少,20.2%的教师认为没有接受过培训。统计数据反映,教师的培训力度还有待加强。
(2)在“学习培训类型和方式”方面,60.2%为校本培训,6.7%为国家级培训,15.5%为省区级培训,16.7%为行业学会等培训。此外,通过数据统计与访谈了解到,在培训方式上,以专家讲座,经验分享,教学与企业现场观摩等为主,涉及职业岗位的实践操作少。总体而言,目前教师学习培训渠道以校本培训为主,兼顾各类培训。形式上较依循旧例,创新不足,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3)在“学习培训动机”方面,分别设计了7个子项,选择比例分别为:“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57%)、“丰富知识面,增强竞争力”(46.2%)、“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41.5%)、“晋升职称要求”(21.5%)、“成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18.3%)、“培养团队人脉关系”(16.1%)、“完成培训任务需要”(2.2%)。调研反映教师培训动机较明确,与自身专业发展较紧密结合。
(4)在“学习培训内容”方面,选择比例为“与教学有关的信息技术”(38.7%)、“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36.6%)、“提高教学方法技能知识”(34.4%)、“教育教学新理念”(32.3%)、“岗位实践能力”(32.3%)、“教改科研方法知识”(26.9%)、“评价学生身心发展的知识”(25.8%)、其他(3.2%)。调研反映,教师培训期望多方面,但都围绕教学一线各要素,这与目前中职课堂教学现状息息相关。企业用工要求增强、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多样化等因素,迫切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效果的方法与能力。
(5)在“学习培训效果”方面,20.1%的教师认为培训效果较好,而54.4%的教师认为培训效果一般,10%的教师认为培训无效果。从调研访谈反映,目前教师培训偏理论性,针对性不强,存在为培训而培训的现象,培训的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提升中职教师专业素质校本培训的探析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促进校本培训的良性开展
校本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从机制和制度上加强与完善,确保校本培训的良性开展。既要完善组织架构,设立教师培训管理机构,如教师发展中心,加强顶层设计、落实过程管理和指导,又要完善教师校本培训制度。不仅要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而且还要建立约束机制,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同时,注重建立教师培训资料库,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也为教师对专业成长过程进行系统反思提供依据和工具,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二)搭建平台,融入各类培训内容,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与完善为目的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过程,它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主题内容,具有阶段性特点,且它与教师的教育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工作化特征。因此,学校要从学校和教师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顶层设计,搭建平台,融入“全员培训提高”“新教师培养”“双师素质提升”“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学名师培养”以及“教研、科研、课程开发为驱动的多元培训”等各类培训内容,形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训有机联动网络。
(三)丰富培训方法和形式,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丰富校本培训的方法和形式,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非常关键。一是校本培训应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实践性的特征,引入行动导向的培训理念,采取项目化、案例化、现场参观等具有“参与式”“体验式”特点的培训方法,融理论于实践中,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中做,做中学”。二是可设置专家工作室、名师工作坊,立足教育教学第一线,通过导师的集中辅导、以老带新指导、沙龙对话、现场诊断等方式,使教师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以行促思,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三是校企联手,通过“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和“培训+技术”等方式,建立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多元合作的培训体系,使教师更加准确地理解实际工作内容与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反馈教学。四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网络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突破传统培训的时空局限,使教师可以采用同步和异步,实时或非实时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灵活地根据个人需要安排学习时间、选择课程和教师。
(四)注重校本培训人文内涵,增强教师的认同感
校本培训在更新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外,也要关注教师的精神世界,重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注重人文精神熏陶,丰富校本培训的人文内涵,包括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同事及同行之间关系的内容。同时,要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包括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环境。以此,让教师对“事业心是从教的前提”“责任感是为师的本分”“创造性是教师的生命”的内涵及意义达成共识,从而促进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增强对校本培训的认同感。
三、应注意的几个关系
(一)学校与教师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阵地的教学研究与互助交流融合在一起的培训活动。其核心思想是形成学校的特色和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与教师是两大主体,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为发展,其中教师是关键,学校特色的形成直接取决于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与反思
对教师而言,校本培训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校本教育培训为主要模式,培训活动贴近教师职业生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问题为项目开展研究,创设自我反思、同伴交流、专业支持的校本教育文化氛围,促使教师自我反思,教师自我反思是专业发展的内生力,是开展校本培训的最终目的,教师只有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校本培训的成果才能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行动,校本培训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三)团队与个人
教师在工作中学习与研修是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之一,个人的学习研修离不开教师团队文化的土壤,团队成员间的互相学习与沟通—— 深入观察他人的学习研修过程和效果,反思自己的学习研修方式和方法,进而取长补短,习得学习研修策略,是促进学习研修成效的有效途径。个人研修旨在确保教师个体在研修中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和特色;团队研修旨在搭建教师之间沟通的平台和建立交流的通道,形成合作共享的教师团队文化。个人研修与团队研修相结合既兼顾了教师的个性和主体性,又为教师团队合作提供了平台和通道。
总之,尽管校本培训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被赋予不一样的含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进步以及需要,校本培训所囊括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它不再仅是一种培训,而更主要的是培养、培植、培育,是培养教师自我反思习惯的基石,是培植教师团队文化的根基,是培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沃土。
【作者简介】许 毅(1963— ),男,南宁市人,汉族,高级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机械制造与加工;项小华(1972— ),女,福建连成县人,汉族,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电子商务网络营销。
【教师学校网络培训方案】推荐阅读:
中心学校教师培训方案07-14
学校教师培训方案设计05-27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10-28
教师网络培训活动方案06-30
村小学校教师培训计划09-17
书法学校教师培训计划10-24
学校教师暑期培训心得体会05-30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06-12
初中学校教师培训总结范文09-25
学校新任教师岗前个人培训心得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