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面积教学设计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土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国土面积教学设计 篇1

1、师:让大家通过网络收集我国国土面积的一些数据,在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后面有“万”,有的“亿”,为什么要这样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

2、出示中国地图。(并多媒体演示中国地图)

3、提问:我国的陆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9600000平方千米。

4、师:你还知道我国哪些省市自治区的土地面积?请说一说。多媒体出示四个数据:

(1)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约450000平方千米。

(2)江苏省土地面积约是100000平方千米。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面积1660000平方千米。

(4)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约1220000平方千米。

请同学们在地图上找一找,看一看,比一比。

学生活动: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并说出数据的特点。

二、结合实际背景,体会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1、师:大家在读写这些数的时候,有些什么感受?

2、再比较分析一下课前我们收集的资料上的数据的特点,如果为了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么进行改写。

三、探究改写方法。

1、师:你知道这些数据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吗?它们是以“一”为单位,一般以“一”为单位是不写计数单位的,怎么把这些单位是“一”的数进行改写呢?

2、分小组讨论,探究改写方法。

3、观察这些数据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9600000=960万450000=45万1660000=166万100000=10万1220000=122万10000000000=100亿300000000=3亿

学生活动:生先读出来,再改写。师:为什么同样的数据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由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归纳大数改写的基本方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想;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位后面有几个0?亿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亿的数位后面有几个0?学生讨论后,由学生自己概括改写方法

(多媒体演示结论)

结论: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可以了。

把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八个0去掉,加上一个亿字就可以了。

四、比较大小。

1、让学生思考一下,万以内的数的大小比较是怎么比较的,并在小组内交流。

2、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出来,并集体交流。

五、试一试。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排列大小之前,先让学生说说排列的方法。

2、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3、将下面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让学生说说改写的方法,然后独立完成。

六、练一练。

1、开发大西部。

练习本题时,可以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自治区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各地区具体的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数据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2、海洋资源。

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情况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3、把下图中的点按数的大小从小到大连接起来。对于不同的数据比较,学生可以先统一写法,再比较;也可以直接进行比较,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家给父母说一说,并利用网络、报刊、杂志收集生活中的大数,练习改写。

八、布置作业

1、教材第9页的1、2题

2、思维训练:伦敦20xx年人口约7188000人,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该是多少?

九、板书设计

国土面积大数的改写

9600000=960万450000=45万1660000=166万100000=10万

1220000=122万

国土面积教学设计 篇2

师: (出示两只风筝) 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 (喜欢)

师:老师将把这个礼物送给努力学习的同学, 你们想要吗? (想要)

师:你想要哪一个? (大的或小的)

二、体验感知, 建立概念

1. 理解物体的表面及大小

师:你想要大风筝, 请告诉同学们“大”指风筝的哪儿大啊? (指名上台摸风筝的面)

师:你摸风筝的面是什么感觉? (平平的)

师:摸的这个就叫风筝的面, 我们周围的物体大都有这样的面, 它就叫物体的表面.请同学们摸一摸你的课本、练习本、文具盒、桌子的面.

师: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面? (黑板、窗户、地面……)

师:你再摸一摸文具盒、桌子的面, 从一边摸到它的对边, 你发现了什么? (面有的大有的小)

师:观察周围物体, 举例说一说什么物体的面比什么物体的面大 (小) ? (黑板的面比电视机的面大……)

师:像这样物体表面的大小, 就是物体的面积 (板书)

2. 理解封闭图形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梯形、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去掉一条边成不封口的折线图形, 比较说出“封闭”的本质.

3. 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

再现课件演示, 出示各种图形, 它们也有大小吗?看一看, 下面每组中两个图形谁大谁小? (学生作答后, 用重叠法课件演示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让学生具体地说出什么图形比什么图形大, 什么图形比什么图形小)

4. 总括面积的概念

师:像这样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 (完善第一次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长方形的大小, 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大小就是…… (生: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板书部分课题:面积)

师:请大家在学习小组内用面积术语叙述身边物体的大小就是某物体的面积, 什么物体比什么物体的面积大 (或小) .

师: (整理书包活动) 请把你书包里的书拿出来, 按顺序整理好书本, 叠起来放在课桌上, 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师: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整理书本的? (面的大小顺序)

三、合作探究, 矛盾统一

老师这里有红、黄、蓝三张颜色不同的纸片, 你能比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比较, 教师巡视, 指导.

生: (用重叠法很快得到了结果) 红片比黄片面积大, 也比蓝片面积大.但是黄、蓝两块纸片面积的大小无法重叠比较.

师: (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 同学们可否参考一下, 利用手中的材料, 继续合作, 想想别的办法. (课件出示辅助学习材料, 学生在小组内填写 (表格略)

学生有的沉思, 有的量和测, 有的剪和拼, 有的折和数格子, 有的用圆摆, 有的用长方形摆, 有的用正方形摆.教师教师巡视、指导, 关注不同的方法.

片刻后, 学生小组代表汇报展示, 并说出探究的过程.因为无法形成统一意见, 矛盾更加突出.

教师选几组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小组意见,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

(1) 剪拼法比较对于这样的小纸片容易操作, 如果换成电视机的屏幕能剪吗?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学习几何图形还是很有价值的.

(2) 用手中的尺子去测量屋面的面积容易吗?安全吗?在这里有局限性, 但测量的准确性是很高的.

(3) 我们把文具盒的面折起来方便吗?它适应比较软的材料.

(4) 我们用圆片摆的时候, 把要比较的纸片摆满了吗? (5)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摆满了, 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6) 通过以上大家的各种方法比较, 究竟黄纸片的面积是大还是小呢?

(7) 那为什么摆的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摆时用的图形标准不一样)

四、认识单位, 顺理成章

师:既然如此, 用什么样的图形作标准最好呢?你是怎样想的? (正方形)

师:我们把这样统一的标准叫面积的单位. (板书部分课题:面积单位) .

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板书:厘米、分米、米)

师: (从学具袋中拿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小纸片, 举过头顶) 人们为了方便面积的测量和计算, 规定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 (板书: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你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拇指甲、牙齿、开关按钮、键盘键面、纽扣…… (课件出示物品图)

做一做:课本第74页, 先估计长方形 (长4厘米, 宽2厘米) 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教师巡视, 讲评.

师: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数学课本面, 你估计会怎样?

生:数学书面大了, 太难量了.

师:是啊!如果量黑板、教室地面等更大的面积呢? (就需要相应的面积单位) 所以人们为了方便规定了: (出示教具, 边指认边说, 然后贴在黑板的旁边)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分米;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 面积是1平方米. (板书)

师: (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 看看, 再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 说说自己见过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大约1平方分米, 估一估数学书封面有几平方分米 (指名演示) .

教师拿出1平方米的彩布, 让学生说边长1米的彩布面积是多少.

师:1平方米大的地方能放些什么东西?谁想到彩布上来站一站?你有什么感觉? (挺大……)

师:你估计这张彩布能站几个人? (生甲生乙生丙猜……)

五、巩固练习, 拓展探化 (略)

国土面积教学设计 篇3

农业部总经济师钱克明介绍,283个示范区点状分布在全国各个区域类别的各种地形中,其中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示范区较多,草原、丘陵、山区和渔区等也有特色鲜明的示范区。在主导产业上,13个粮食主产省的示范区总量达到173个,约占60%,普遍以粮食、肉类等为主导产业,另外40%示范区的主导产业为蔬菜、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

“我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呈现出高、强、新、快四个特点。”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叶贞琴介绍,第三批示范区刚刚认定,从前两批认定的153个示范区来看,现代物质装备水平较高,高标准农田面积占比超过50%;现代科技运用能力较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6%;现代经营方式较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50%,农户参加合作社的比重超过45%;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每个劳动力生产的农业增加值达到3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以上。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体验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2)学具:每四人两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五、教法和学法

活动教学法;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自学辅导法;矛盾激趣,引导探究。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看图片,与姚明比高矮,观察手掌面的大小。

2.提问:和同学比手掌面的大小,问:你是怎么比的?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比大小。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三角板、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一词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它们的面积在哪儿?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简单说说什么是面积?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板书)

4.动手操作,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学生经过观察、重叠无法直接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a、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圆片有缝隙,不准确;正方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最合适。

用上面的方法还是比不出物体大小?你还有其它办法吗? 讨论:用什么样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5.自学研讨,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自学第73、74页的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⑥听一听: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自我介绍。

(三)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1.完成教材74页做一做。要求:

a、先估一估它的表面面积大约有多大?

b、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

c、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d、将测量结果写在作业本上。

2.说一说,测量身边你喜欢的物体表面的面积用什么单位合适。

3.小资料:有关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表。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由此想到了什么?

(四)回顾全课,反思评价: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

七、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

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封闭图形

平方分米、平方米

}

《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设计

授 课 人:工作单位:陈君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三、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教具。

学具:每生一份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正三角形纸片若干,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和学生尺。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从而提炼出比的结果:长短不同,大小不同。

你们所比的长短指尺子的什么?(长度)

大小又指的什么?(尺子的面)(2)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有关物体表面的知识。(板书:物体表面)

(二)充分感知,引导建构。(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1、指一指: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它们的表面在哪?

2、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3、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2)通过封闭图形认识面积。

1、认一认:有哪些封闭图形?

2、指一指:封闭图形的面积。

3、比一比:哪个封闭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3)归纳面积的概念: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4)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课件出示:两个面积接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哪块面积小一些?为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重叠、割补都无法比较,激发认知冲突,怎么办?

2、提供学具(长方形、圆片、正方形、正三角形),动手拼摆,合作探究。

3、提出操作要求:

① 同桌二人各选一个长方形,然后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② 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4、学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① 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② 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大小。

5、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6、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5)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要求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并思考下面问题: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③要求:把重要的语句用笔勾画出来。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②拿一拿:从学具中分别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积单位教具)

③画一画:在草稿本上画一个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能画出1平方米吗?为什么?

④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试一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个同学?

(三)、实践运用。(1)完成做一做第1题。

(2)完成做一做第2题。说一说测量邮票、课桌面、黑板和操场的面积,分别选用什么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3)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4)小资料:

有关美国首都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人均绿化面积资料,加拿大人均森林面积和中国人均森林面积的资料。

比一比,说一说,你有什么感想?

(四)、全课小结:

国土面积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人教版试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面积和面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常用的面积单位。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规定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4、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步让孩子养成阅读数学书本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教学难点:

1、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教学准备:

实物展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米尺;多媒体课件;预习导航练习纸50份、课堂小测卷50份

五、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航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数学新知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请同学们拿出预习导航,按照预习导航的要求阅读课本71—74页的内容,并完成预习提纲,遇到不懂的可以在组内寻求帮助,完成后跟小组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

(学生阅读课本并完成预习导航)(7分钟)预习导航如下

1、认真阅读课本71-74页的内容,重点的部分用“——”画出来,看不明白的地方用“?”画出来。

2、根据下面的小问题,阅读教材相关部分的内容,并尝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面积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它们的面积。在面积的意义中写出你认为是重点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电视机屏幕与黑板的面积大小,可用()方法,比较数学课本和练习本的封面的面积大小可用()的方法。课本上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用()方法。

(3)认真读课本72页的图,和图中的小朋友对话,课文中出现如下图的几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合适,为什么?

第一种: 第二种:

第三种:

你觉得用()方法更好一些,说说你的理由:()(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边长()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平方分米。()是1平方米。

(5)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哪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和这几个面积单位差不多大的?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

我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意图:懂得看书也是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巧妙地设计了一份既体现了阅读方法的引领,又紧紧围绕着本课重难点的预习导航,让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导学反馈

师:通过刚才的预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板书,并着重引导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

1、学生汇报交流已经知道的知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教师要认真聆听学生的回答并给予评价肯定。)

2、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的问题: 问题1:“物体的表面”是指什么? 问题2: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问题3:为什么要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3、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问题1:理解物体的表面

师:“物体的表面”是指什么?这里有物体的表面吗?请你找找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比如黑板,幕布、书本、课桌等等,指一指它们的表面在哪?

学生生指一指,说一说。

如:生:(指桌面)这个桌面就是物体的表面。

师: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再摸一摸数学书的边,说说有什么感觉? 生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让学生在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中自己“悟”出的知识总是美的,总是最具有生命力的。“表面”是什么?说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动手“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学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在大量直观、实践、体验活动中,学生能实实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面是一大片”。

问题2: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指着数学课本问)数学书的封面是什么形状?你们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课件出示)

下面哪些部分是平面图形的面积?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学生独立涂色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师:4号和5号为什么不涂色?

生:因为4号是一条线段,只有长度没有面积。师:角为什么也面积呢?

生:因为角它有缺口,不是封闭图形。

师:谁能给5号图形动个小手术,让它也有面积呢?(学生添上一条线段,变成一个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涂一涂平面图形的面积,真切体验到面积是一整片,再让学生给图形动个手术,是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是自我感悟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认知的提升,从而准确地抽象出封闭图形的面积的概念。)

问题3:为什么要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

师:长度单位根据它自己的特点选择了线段这个图形作为单位使用,而面积该选择什么样的图形来定义面积单位呢?(生:正方形)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哪种图形作为面积单位使用比较合理,它的面积有多大? 实验材料:一张长12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每人选择其中一种图形操作)

1、实验操作要求:

A、每人任选一种图片,在长方形上拼摆。B、遇到困难,可在小组内寻求帮助。

2、学生操作。

因提供的每种图片均不够摆满整个图形,操作中必然出现矛盾:图片不够怎么办?在这里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A、小组内合作使用图片,把长方形摆满。

B、先用图片摆出长方形的长,再摆出宽,计算几个几。反馈交流:

孩子交流结果的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小组是怎样摆的,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课件分别呈现由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去测量的结果,引导学生再次体会用哪种图形比较合适。

师小结:尽管每种图形都可以尝试作为面积单位使用,但考虑到排除其他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因素,最后在数学上是以正方形这个图形来定义面积的大小的。

(设计意图:体验统一面积单位重要性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中做数学,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什么是自选面积单位,同时也体会规定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这对于突破难点十分有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也激发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探究需求。)

4、课堂小测

师:为了检查同学们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下面我们进行课堂小测卷,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小测卷,完成后交给小组长批改。

(学生独立完成小测卷,教师巡视并注意收集错例进行讲评)

(设计意图:分层设计,使各个层次的学生能有一个合理评价,让学生及时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反思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

三、归纳积累

1、写收获。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你把你的收获写到预习导航“我的收获”上。(学生写收获)

2、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学生述说自己的收获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回头望”,学会反思性学习;二是引发学生挑明自己的具体收获,利用学生的表达来完成知识的梳理总结。)

四、布置作业

如果我们要测量学校操场的面积,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一个一个地拼摆,这个方法可行吗?你能研究出更科学的方法吗?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学习时空延伸到了课外,有效引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既引导了学生课外的实践探究,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新知识的习惯,为后面学习长方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已经知道的知识: 还想知道的知识: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物体的表面是指什么?

常用的面积单位: 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为什么要选用正方形作

为面积单位?

附课堂小测

课堂小测卷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个钮扣的面积大约是1()大人的手掌面积约是1()我们班讲桌面的面积约是1()手帕的面积是4()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一块橡皮的面积是6()操场的面积是5000()

3、下面三个图形中,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每□代表1平方厘米)

()平方厘米()平方厘米()平方厘米

《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7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P51-P52, 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

1.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平方米等常见的三个面积单位.

2. 验证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正方形, 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会画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正方形, 理解它们的意义.

3. 在观察、测量、比较、验证等数学活动中, 感知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实际大小的基础上, 选择合适的单位面积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建立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表象.

难点: 理解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定义, 理解标准.

【教学具准备 】

教具: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米的正方形纸片各两张, 米尺, 课件.

学具: 印有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形网格的透明塑料纸, 印有面积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组合图形三种图形各一个的题单, 1 平方厘米、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

一、概念应用, 方法回顾

这段时间我们都在研究图形的知识, 今天老师就给同学们带来了三个图形朋友 (正方形、长方形、组合图形) .

这三个图形今天在来的时候, 闹了一点儿小矛盾, 都说自己是最强的.大家知道他们之间在比什么吗? 大家有两点猜对了, 它们是在比周长, 比面积.

那究竟它们的周长、面积到底是多少, 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班的同学最公正了, 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给它们量一量, 比一比吧!

学生汇报:

1. 这是一个正方形, 边长是4 厘米, 周长是4 × 4 = 16 厘米, 面积是4 × 4 = 16 个方格也就是16 平方厘米. (正方形周长是怎么得到的? 面积是怎么得到的? 他说到16 个方格也就是16 平方厘米, 说明他对面积已经有一定的研究了.) 数格子.

2. 这是一个长方形, 长是8 厘米, 宽是2 厘米, 周长是 (8 +2) × 2 = 20 厘米, 面积是16 个方格的大小. (长方形周长是怎么得到的? 面积呢? ) 数格子.

3. 这是一个组合图形, 边长分别是2 厘米、4 厘米、6 厘米、2 厘米、4 厘米、2 厘米, 周长是2 + 4 + 6 + 2 + 4 + 2 = 20厘米, 面积是16 个方格的面积, 也就是16 平方厘米. (组合图形的周长是怎么得到的? 面积呢? ) 数格子.

再看这三个图形的面积, 又有什么发现? (都相等) 周长呢? (不相等) 也就是说:面积相等的图形, 形状可以不相同, 周长也可以不相等.无论是正方形, 长方形, 还是组合图形, 在量面积时, 都用了数方格法的请举手.

但是, 数方格也有烦恼的时候, 瞧, 方格甲说:我量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6 个方格的大小.方格乙说:我量出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4 个方格的大小.你想说什么? (方格大小不一样) 看来大家想得很对.

从这当中, 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用同样的方格) 量同样的面积, 你说你的方格好, 他说他的方格好, 上千人就有上千种可能.所以我们要用相同的方格, 也就是要统一标准, 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面积单位 (出示课题) .

(设计意图1:借已知做铺垫, 让图形的周长、面积概念贯穿, 用概念验证, 激发兴趣.体会图形面积相等时, 不同形状周长不一定相等, 也为后面理解单位、面积的定义、标准做铺垫.复习数格子量周长、面积的方法, 并从中提出疑问, 产生认知冲突,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二、操作实践, 探究新知

1. 认识平方厘米

你知道有哪些面积单位? 请写在纸上. 他用的是汉字写法, 还有其他写法吗? 这是字母写法.

1 平方厘米有多大? 你知道吗? 很好, 会用举例法来说明.1 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 谁能用一句比较准确的话来描述? (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厘米.) (板书此定义)

看到厘米, 想到什么? (长度单位) 看来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有联系.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分米、米, 你们所知的1厘米, 1 分米, 1 米是什么样子的? 分别是1 厘米长的线段, 1分米长的线段, 1 米长的线段.而这里的1 平方厘米是有大小的图形.

根据描述, 从学具中找出相应形状的纸片举起来.验证一下, 是不是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形? (是) 谁来说说验证过程和结果? (直尺验证, 它是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形, 所以面积是1 平方厘米.) 换句话说, 1 平方厘米的面积就是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这么大 (出示图形) .根据长度单位联想面积单位, 想办法用动作或手势表示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边比边说.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这么小点儿, 有什么用呢? (量比较小的物体表面面积)

(设计意图2:尊重超前已知, 把面积单位的汉字、字母写法和读法对应起来, 便于联想.让实例突显, 逐步经历概括抽象的过程;实例概括定义, 定义验证实例, 数形结合, 建立表象, 理解定义.由长度单位联想面积单位, 分辨概念;根据实际面积, 先估后量.为后面学习做铺垫.)

2.认识平方分米

如果让你用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为标准, 量一下课桌面面积, 你觉得怎样? (太麻烦了, 用平方分米) 1 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例, 边长为1 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分米.) (出示定义) 不错, 会根据长度单位联想面积单位.

根据他说的, 从学具中取出相应纸片, 先验证是不是边长为1 分米的正方形. (出示图形) 是, 所以它的面积就是1 平方分米.请想办法用手势或动作表示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1 平方分米大吗? 它又有什么用呢? 请小组合作, 用这张正方形纸片为标准, 迅速量一下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约24 平方分米)

我想问问大家, 1 平方厘米和1 平方分米谁好呢? 不管大小, 都有各自的好处.只看到自己的长处, 却不承认自己的短处, 是不对的!

(设计意图3:因为需要, 所以创造, 从实际测量中, 体会产生其他单位的必要性;体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的好处.举例和比较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不分先后顺序, 体会实例与定义之间的关系.学生经历验证、建立表象、联想、类比定义、数形结合等过程, 体会单位需要统一. 从两个单位面积的比较中, 渗透德育和哲学教育.)

3. 认识平方米

这三个面积单位中, 还有哪个没学? (平方米) 谁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1 平方米? (举例, 边长为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米.) (出示定义)

我准备了这样的正方形纸片 (出示图形) , 请同学来验证.这张纸片是边长为1 米的正方形, 所以它的面积是1 平方米.全体起立, 再根据长度单位联想面积单位, 用手势表示1 平方米的正方形.

1 平方米大吗?

现在, 我们来做个游戏, 名字叫“到底能站多少人”.用手势告诉我, 你估计这张报纸上大约能站多少名同学? (从黑板上重叠的两张1 平方米的报纸中取下1 张铺在地上.) 请同学来试试.一共多少个? (14 个)

( 设计意图4: 一回生, 二回熟, 三回就会用. 从前两个定义中找规律, 类比出其他单位面积的定义.举生活中的实例, 再体会实例与定义之间的关系. 通过验证和手势帮助建立单位面积的表象, 理解定义, 体会面积单位需要统一.)

4. 理解 “标准”

书上说大约能站12 人. 难道它的1 平方米比我们的小? ( 不是, 我们站的挤些) 也就是说, 你们认为它的1 平方米和我们的一样大? 请只留下12 人.

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公交车上呢? 昨天, 我在网上看到一条消息:“根据我国发布的规定, 公交车载客标准:1 平方米超过8 人才算超载.”你想说什么? (不合理) 我想说, 公交车上的1 平方米肯定比我们的1 平方米小, 你说呢? (一样大) 那为什么同样是1 平方米, 公交车上规定8 人, 我们这里站了12 人? 是什么原因呢? (公交车上有大人, 有胖子) 你们说的都有可能, 实际上, 公交车上的1 平方米和我们的一样大.

那中国的1 平方米和美国的1 平方米一样大吗? (一样) 其实, 边长为1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米, 所以1 平方米都是一样大的.

(设计意图5:因统一产生标准, 故标准必然统一.游戏激发兴趣, 顺便活动身体, 有益于身心健康.从游戏中体会, 面积大小的感觉可以不同, 但标准始终统一不变, 从而理解标准, 为以后再学其他“标准”铺垫,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总结深化, 质疑问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中的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现在, 我们来进行一个“看谁最会画”的比赛, 画在脑海里, 闭上眼睛, 先画边长为1 米的正方形, 它的面积是1 平方米;再画边长是1 分米的正方形, 它的面积是1 平方分米;最后画边长为1 厘米的正方形, 它的面积是1 平方厘米.

你们现在还有疑惑吗? 我有一个, 为什么数学王国里在规定1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的时候, 都用正方形? (因为4 条边一样长)

所以, 影响正方形大小的只有 (边长) , 换句话说, 正方形的大小由边长确定;边长确定, 正方形的大小就 (确定) .

长方形, 如果只确定长, 它的大小 (不确定) ;如果只确定宽, 它的大小 (不确定) ;所以, 要长和宽都确定, 它的大小 (才确定) .

(设计意图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习需要回顾总结, 总结能够深化理解.学习也需要质疑问难, 思考是在学习, 质疑解疑也是在学习.数学需要理解运用, 也需要回归本源, 质疑问难、批判思考才能更好地促进理解运用.)

四、练习应用, 巩固内化

1. 判断对错, 并说理由.

2. 填合适的长度单位或面积单位.

3. 画书上第2 题, 单位长度的线段和单位面积的正方形.

(设计意图7:学以致用, 让同学们在重难点处再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和内化, 从而更好的运用.)

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篇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71~74页。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2、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认识并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体验,使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一、认识面积

1、谈话引入,认识物体表面(1)、(出示教材)这是数学的什么?数学书的表面。(板书:表面)(2)、日常生活中的物体都由自己的表面(板书:物体)

A、找一找: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物体的表面,让我们象这样用手摸一摸

这些物体的表面,(教师示范动作)

B、摸一摸: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它是一个面)

C、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有没有大小之分?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呢?

指出: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D、运用“面积”说一说: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现在还可以怎么说?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1)、出示以前学过的封闭图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指出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它的面积。(板书: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

(2)、让同学们找出下面封闭图形的面积,并给它的面积涂上颜色。

4、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谁能把这两方面用一句话概括起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小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二、感受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1)、说说谁的面积大

1、教室黑板的面积和电视机屏幕的面积。

2、课桌面的面积与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3、一号图形和二号图形的面积。师:同学们,这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2)、猜猜看、诱发矛盾 师:你认为谁的面积大?(3)、激发合作需要

1、这两个图形我们用观察和重叠的方法都不能比较出他们的面积,那我们能不能借助学具来试一试? 出示:小正方形、小圆、小正三角形等

2、这里有几中不同的图形,如果每种都去摆一摆,摆哪种图形最方便?

(4)、合作实践:谁的面积大?

1、每个学习小组选正方形图形摆一摆。

2、摆完后,你能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是怎样看出来的?

3、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你认为谁的面积大?

4、汇报合作成果

请学生展示自己摆的图形,并说说是怎样比较的。

师:通过同学们摆图形,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现在你能告诉我,2号图形到底比1号图形大了多少呢? 小组讨论后,请学生发表意见。小结:根据图形的大小用同样大小的摆小正方形最合适(5)、质疑强化:

出示两个正方形,一个由48个大正形组成的。另一个由48个小的正方形组成的。但它们的面积相同吗?为什么?(由于测量标准不同让学生产生矛盾冲突,从而体会到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小结:因为它们没有统一标准来量了。看来,比较面积我们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衡量面积的标准就叫做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

三、面积单位的认识

(1)、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来学习的另一内容。

1、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指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2、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并让学生把它剪下来,感受它的面积大小,把它放在自己的大拇指的指甲上,原来1平方厘米的面积与我们的大拇指的指甲差不多大。

(2)、方法同上出示一个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1、请同学们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来。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并让学生把它剪下来,感受它的面积大小。

2、找一找身边有那些物品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3)、“同学们你们猜一猜1平方米是多少了?

1、教师拿出一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纸片让学生来认识1平方米的大小。

2、试一试,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能站下几名同学。

(4)、小结:汇报学习收获,得出三个常用面积单位的规定,并形成常用面积实际大小。教师出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物,帮助学生形成表象。

四、综合运用

1、面积单位的运用

提问:“测量一张邮票的面积一般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面积呢”? 填上合适的面积单位。、一张邮票的面积大约6()作业本的面积大约3()单人床的面积大约2()

2、小结。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

面积单位

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封闭图形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篇9

我执教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收获了不少,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兴奋过后,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整个教学过程,课中的成功与不足如下:

一、成功之处:

1、《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是学生从线过渡到面,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我从学生感兴趣的场景引入,并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盖面、课桌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面积这一概念。在面积单位的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我让学生找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1平方米可以站几位小朋友等?使学生不仅在脑海里建立了面积单位的表象,而且再一次巩固了面积的概念。从面积的概念到面积单位,教学设计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很自然的展开教学的。例如:比较不出来哪个的面积大时就要来测量,一步一步是引出来的,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教师是顺着学生的思维,随着学生的想法把新的内容加进去的,和学生的思维同步,教学反思《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反思》。

3、“面积”含义的理解,“面积单位”的认识,都应通过学生观察、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我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摸一摸物体的表面,比比物体的面积,找一找1平方厘米,量一量图形面积,验证1平方米可以站几人等。通过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教具、课件发挥了作用,较适合。

二、不足之处

1、对重难点的把握不太清楚,有详无略。

2、如何在开放的课堂中进行良好的组织与调控是我面临的一大考验。课堂中小组活动欠缺组织和章法,没有达到小组讨论、操作的真正目的。

3、教学机智需要加强,在评价方面也很值得反思,评价语言单调,缺乏数学思想、方法等实质性评价。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在处理上缺少分寸,教师的评价必须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平日里多积累。小组讨论后教师对好的方法要加以评价或介绍,对学生的方法在全班交流时要有选择的按照顺序进行。

“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与思考 篇1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第一课时内容, 教材第39~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活动, 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 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 长、正方形纸片, 剪刀, 球。

【学具准备】方格纸、半径为1厘米的圆片、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若干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揭示课题

播放“装修工人给墙面喷涂料”的视频。提问:

1. 视频中的工人叔叔在干什么? (装修房子, 往墙上喷涂料)

2. 他在什么地方喷涂料? (墙面)

师:对,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面”有关的知识。 (板书:面)

【设计意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对装修房屋时往墙面上喷涂料这一现象并不陌生。课始, 让学生重温“给墙面喷涂料”现象, 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 唤醒学生对“墙面”的直观认知。视频中动态的喷料过程, 不但活泼有趣, 而且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面在哪儿, 这个面有多大”, 为学生初步感受面积提供了有效的“脚手架”。

二、师生互动, 探究新知

1. 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 伸出你的手掌, 用另一只手来摸一摸, 说一说手掌面在哪。

(2) 把你的手掌轻轻地放在数学书上, 看看手掌面与数学书的封面比, 哪个大?哪个小?

(3) 把数学书放在课桌上, 看看书的封面与课桌面比, 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4) 课本封面与黑板面比呢?黑板面与教室的地面比呢?

指出:我们刚才说的课本、课桌、黑板都叫物体,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生齐读) 。

(5) 拿起数学书, 它的面积在哪?再用手摸一摸课桌的面积在哪。

师指导:不要指着一个地方, 也不要摸成周长。

(6) 选取身边的物体, 用手摸一摸它的面积在哪, 与同学交流。

(7) (出示刚才喷涂料的画面) 所喷涂料的面积在哪?用手比划一下。

(8) 出示装潢的室内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室内有许多圆柱形的大柱子) 它的面积在哪?用手比划一下 (注意手指弯曲, 上下比划) 。

(9) 出示实物“球”, 让学生现场摸一摸、说一说它的面积在哪。

小结:我们知道了,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还有一些平面图形, 它们的面积是怎样的呢?

【设计意图】认识面积, 是学生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认识超越。借助认识面积,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不能光靠纸上谈兵, 更不能靠幻想, 必须要借助实物感知, 给学生充分知觉和体验的机会。

上述设计,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先通过直观的看、比活动, 初步感受物体的表面, 知道表面有大有小, 进而给出物体面积的含义。为了更进一步理解这个抽象的含义, 再让学生摸一摸, 摸不到的就用手比划, 从直观形象到抽象, 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地建立起面积的表象, 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同时蕴含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大数学观, 把培养学生空间的观念落到了实处。

2. 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 (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图形) 它们叫什么?你还见过哪些平面图形? (再出示圆、三角形) 。它们谁最大? (长方形) 谁最小? (三角形) 它们的大小指的是什么呢? (利用课件, 逐个演示四个图形的涂色过程, 让学生跟着用手进行比划。)

师:这些平面图形也叫封闭图形, 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补充完善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

(2) 出示安徽省地图, 组织学生比划它的大小, 课件配合演示。再出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在地图上找一找安徽省在哪, 它与中国地图相比, 谁的面积大。

(3) 出示:

让学生涂出它们的面积, 再交流, 明确后一图形不是封闭图形, 它是没有面积的。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补充板书课题:积) 。我们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呢?

【设计意图】认识面积, “封闭图形的大小感受”是教学难点, 也是教学的重点。课中,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比较、感受、演示和归纳等活动, 自主建构这一概念。学生通过电脑演示涂色、用手比划, 既便于感受平面图形的面积, 也便于区分“面积”与“周长”的概念;而通过在纸上为两个图形涂色的过程, 能体会到什么是封闭图形。

3. 多种策略, 比较大小。

(1) 教师拿起数学书与一本练习本, 问:哪个封面的面积大?有什么办法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来? (重叠方法)

(2) 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纸 (图略) , 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引发学生对比较大小的结果产生争议。

(2) 师:还有其它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那现在你们就利用自己手里的学具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吧。

当学生出现“摆圆片法和摆小正方形法时”, 教师组织学生比较并说明: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 尤其是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比较大小, 现在看摆圆片和摆正方形的方法, 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准确?为什么?

(3) 师:如果我沿着小正方形纸片的边长画线, 再拿走小正方形纸片, 你们看得到了什么?数一数这些小方格, 能直接比较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吗?

指出: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也可以比较出图形的大小。

(4) 数一数, 下面每个长方形各有几个小方格, 它们的面积一样大吗?为什么?

总结指出:用数方格比较图形大小时, 小方格的大小应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操作, 学生获得了探索数学的体验, 培养了其探索意识, 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但这些比较方法是不是都是最好的呢?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 自然想到对比较方法进行了优化, 而且, 引出了另一种常用方法———数方格。

三、练习巩固, 内化提高

1. 火眼金睛:出示“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引导体会:面积相同的图形, 形状可能各异。

2. 考考你的眼力。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及单位小正方形, 先估计每个图形中有多小个小正方形, 再数一数。

3. 相信你能行:组合解答“练一练”第4题。

4. 小小设计家:在方格纸中设计出一个面积含有7个小方格的图案。

(再次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 形状各异。)

【设计意图】本着重基础、提能力、促发展的练习目标, 我在练习环节设计了4道习题。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格方法比较面积的优越性, 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埋下伏笔。

四、全课总结

师:这些都是你们的收获, 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面积”, 还会用多种方法去比较面积的大小。其实,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数学是很有趣的, 只要我们有信心、爱思考、多动手就会有更大的收获。

上一篇:党总支委员职责下一篇:纯净水处理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