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林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共8篇)

林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1

同志们:

上午,副厅长董祚华同志总结了上半年林业工作情况,部署了下半年林业工作任务;副厅长刘晓洪、纪检组长陈年山同志分别就林业信息化建设和林业行风评议工作作了动员讲话。三位领导的讲话都非常重要,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新时期林业面临的形势

以20xx年中央10号文件为标志,特别是以提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战略任务为里程碑,林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一)全球生态危机给林业带来了新挑战。

20xx年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特别指出:“近数十年来,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改造,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概括起来主要有八个方面:

第一大生态危机:森林大面积减少。由于人类大规模利用和破坏,全球森林面积已从人类文明初期的76亿公顷减少到20世纪末的34.4亿公顷,占陆地总面积的比例由60%以上下降到现在的26.5%,而且全球每年仍有500多万公顷森林从地球上消失。联合国《全球生态环境展望》指出“由于人类对木材和耕地的需求,全球森林已减少了50%,难以支撑人类文明大厦。”人类是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森林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因素。森林锐减直接导致各种生态危机并发,危及人类共同未来。在我国,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植树造林等林业事业,全国森林面积维持在解放初期的28亿亩左右。湖北现有森林总面积1.07亿亩,但同全国一样,森林质量大幅度下降,亩平蓄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森林功能严重退化。

第二大生态危机:土地沙漠化扩展。据联合国数据,全球沙漠化土地高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而且还在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有25亿人口遭受荒漠化的危害,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和文明的延续。我国是受土地沙漠化扩展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有多平方公里国土变成沙漠或半沙漠地区。

第三大生态危机:湿地不断退化。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碳储存等重要生态功能。全球湿地生态系统面积为12.8亿公顷,目前约有一半遭到破坏,约有20%的珊瑚礁和35%的红树林已经丧失,湿地退化和丧失的速度超过了其他类型生态系统退化和丧失的速度。我国现有湿地6600万公顷,面积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其中超过40%的湿地严重退化。湖北号称“千湖之省”,解放初期有湖泊1066个,面积80多万公顷;20xx年已减少到309个,面积缩减到不足23万公顷。全省湿地总面积约为332.55万公顷,破坏和退化也十分严重。

第四大生态危机:物种加速灭绝。生物多样性是人类未来的财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其价值难以估量。专家研究表明,全球40%以上的经济和80%以上贫困人口的生活需要来源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贡献达到每年33万亿美元。据联合国《全球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目前全球每年至少有5万个生物物种灭绝。因生态危机导致的物种灭绝速度已经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的1000倍。我国有15—20%的物种存在灭绝危险,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640个极度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个。

第五大生态危机:水土严重流失。由于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全球每年约600亿吨土壤流失,地力衰退和养分贫乏的耕地已达450亿亩,相当于每年损失9000万亩耕地。据测定,只要地表有1厘米厚的枯枝落叶,就可以减少四分之三的地表径流和99%的泥沙含量。我国有三分之一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影响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

第六大生态危机:严重干旱缺水。森林被誉为“绿色的海洋”。据测定,每公顷森林可以蓄水1000立方米。由于森林锐减及水污染,造成了全球性的严重水荒。目前,全球严重缺水的国家达到100多个,60%的大陆面积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中国是世界上“贫水大国”之一。近年来,长江、珠江、淮河、海河等几大流域水位均在持续下降。

第七大生态危机:洪涝灾害频发。山青才有水秀,穷山必有恶水。破坏森林,必然导致无雨则旱、有雨必涝。据统计,在各种自然灾难中,洪水造成死亡的人口占75%,经济损失占40%。我国平均每年洪涝灾害面积940多万公顷。湖北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区,平均每年因洪涝灾害造成损失超过百亿元。

第八大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这被列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导致气候变暖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使用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二是森林破坏释放二氧化碳。毁林已成为导致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相反,增加森林面积,修复森林碳库,将会极大地缓解气候变暖。

这些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治理的途径都是复杂的,但最主要的产生原因之一是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最根本的治理途径之一是发展林业。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1992年开始,联合国相继开展了重建森林、防治荒漠化、湿地保护、物种拯救、应对气候变化5大行动,先后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国际森林文书》、《防治荒漠化公约》、《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公约文件。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林业作为应对气候变化、治理生态危机的重大举措,推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增长的重要途径,争取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形象的战略选择。

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面临着自然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破坏严重、生态产品短缺、生态差距巨大、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剧增等日趋严重的生态问题,严重侵蚀着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本世纪以来,我国相继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多项林业重点工程,投入巨资进行林业生态建设。20xx年,胡锦涛同志向世界作出了“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森林面积比20xx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比20xx年增加13亿立方米”的庄严承诺。20xx年9月,由胡锦涛同志提议,在北京召开了APEC林业部长级会议,并通过了旨在保护和发展森林的《北京宣言》,大力倡导发展林业、修复生态。

(二)生态文明建设给林业带来了新机遇。

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古老的农耕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即将步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制度成果的总和,也是人类最高的文明形态,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20xx年中央9号文件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提出“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20xx年党的十七大将建设生态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xx年中央10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是林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要求林业切实担当起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职责,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基础性、关键性的贡献。

党的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历史重任。这一认识上的重大飞跃、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实践上的重大举措,赋予林业建设前所未有的历史任务,也给林业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三)美丽中国建设给林业带来了新定位。

党的发布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动员令。汪洋副不久前在中国林科院视察时指出:“绿色是美丽中国的主色调,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深刻阐述了林业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的主色调,就是说,在美丽中国和美丽湖北建设中,林业部门要坚持绿色为本,把扩绿、增绿、护绿作为工作出发点、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为大地铺绿,在人们身边增绿,让人们享受到优美的生活空间和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

(四)“五个湖北”建设给林业带来了新任务。

省委十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富强湖北、创新湖北、法制湖北、文明湖北、幸福湖北”,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的宏伟蓝图,为实现“中国梦”湖北篇列出了方程式,吹响了冲锋号。

在“五个湖北”建设中,每一项林业都承担着不可替代的重大职责。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化,是文明湖北建设的重要部分。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文明湖北建设的主阵地;发展林业产业,壮大林业经济,促进强省富民,是推动富强湖北建设的重要力量。20xx年全省林业产值过千亿,是为数不多的千亿产业板块之一,是推动湖北绿色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深化林业改革,加快机制创新,是创新湖北建设的重要内容。集体林权改革是农村又一次重大生产关系变革,关系到千家万户农民的切身利益;完善依法治林,规范依法行政,是法治湖北建设的重要实践;统筹城乡绿化,改善人居环境,是幸福湖北建设的重要载体。湖北林业加快发展的过程,就是林业部门给力“五个湖北”建设的过程。林业建设取得的各项成就,都是对“五个湖北”建设的有力贡献。

省委、省政府推进“五个湖北”建设的《实施意见》,把绿满荆楚行动作为“文明湖北”建设十大行动之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林业部门莫大的信任和期望,为今后一段时期湖北林业建设明确了主要任务和抓手,进一步彰显了林业在“五个湖北”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五)湖北特殊的生态地理区位给林业带来了新使命。

湖北地处长江中游,地处中国东西南北地理气候过渡地带,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生态地位。鄂西武陵山区是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神农架是北半球保存最完好的物种基因库,大别山是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大洪山是江汉平原的生态屏障,幕阜山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更为重要的是湖北是世界享有盛誉、中国首屈一指的典型库区。三峡、丹江口、葛洲坝等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枢纽都在我省境内。为了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确保长江中下游饮水安全,林业必须切实担起维护生态安全的重大使命。

(六)多年发展的巨大成就把林业推到了新起点。

20xx年省委林业工作会议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历届厅党组带领下,通过全省林业战线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湖北林业建设取得了比较喜人的成绩。截止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410.1万亩、封山育林1451.7万亩、中幼林抚育1961.5万亩、低产林改造314万亩、义务植树5.03亿株;完成集体林确权发证1.18亿亩;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6个;培育林业科技产业园23个、龙头企业301家;争取国家投资141.45亿元、省级投资26.94亿元;取得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41项;对4981.77万亩天然林和1856万亩退耕还林地进行了高标准管护;森林覆盖率达到38.4%,活立木蓄积提高到3.13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超过了1000亿元,林业的体制机制日益活化,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建设主体更加多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比较坚实的生态保障,也把湖北林业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为新时期加快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时期林业发展的思路

林业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林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林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林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林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林业,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针对省情、林情和林业发展自身规律,新时期湖北林业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一个大局(即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五个湖北”建设),实施两大战略(即生态立省和绿色富民),推进三大转变(即观念转变、产业转型、机制转换),搭建四个平台(即林业生态示范县建设、乡村绿化工程、生态文化论坛、绿色产品交易会),抓住五个关键(即改革创新、资源管理、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建设)的总体思路,

(一)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彰显林业发展的新作为。

林业是党的工作的重要部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林业不是部门的林业,是党委政府的林业,要自觉放在党委政府的工作大局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中来谋划。一方面要围绕大局,搞好服务,彰显林业作为。充分发挥林业特殊的功能作用,以有为争取有位。要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突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战场地位,以更大的力度建设森林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有更大作为。要充分发挥林业固碳释氧增绿的功能,让气候更适宜、空气更清新、生态更美丽,努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有更大作为。要充分发挥林业的富民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努力在全面小康建设中有更大作为。要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增加林业碳汇和环境容量,努力在“五个湖北”建设中有更大作为。另一方面要融入大局、争取政策,凸显自身发展。要开动脑筋、积极谋划,把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五个湖北”建设对林业发展的新要求,转化为各地林业发展的新战略,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具体政策和目标,使林业工作自觉融入到党委政府的大局中来,争取一些大政策,新上一批大项目,促进林业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快速发展。

(二)围绕转型升级,转变林业发展的理念和方式。

转型升级是新阶段林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推进林业转型升级,要求我们在思想观念上转变、在产业发展上转型、在体制机制上转换。

第一,推进观念转变。转变观念是实现林业转型升级的前提和基础。进入新阶段,我们对林业的发展定位、行业性质、目标任务、发展方式等都要再认识。林业的发展定位要由生产型向生产、生态一体型转变。林业不再是单纯的木材生产,更重要的是生态产品生产,林业要由单一的管理修复森林资源向管理修复多种生态资源转变。林业的行业性质要从产业部门向公共管理与服务部门转变。林业由社会共享,也需要由社会共办。当前,社会公众对林业建设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林业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服务和引导作用,努力形成全社会大办林业、办大林业的发展格局。林业的发展取向要由提升人们生产生活水平向帮助解决人类生产、生活、生存的根本问题转变,建设任务从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主转为追求森林生态、林业产业、林业生态文化三个体系最优化和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效益最大化,最大限度发掘林业的多种功能;林业的发展方式要由外延发展、粗放发展向内涵发展、创新发展转变,真正面向市场,依靠市场,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配置林业资源。当前林业发展面临着生态退化的挑战,面临着气候异常、疫情虫害加重的风险,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挤压,必须通过内涵发展挖潜力、创新发展强活力。现在很多地方见绿不见林、见林不见荫,林分很差,内涵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要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在优质高产种苗培育、重大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低产林的高效改造、石漠化的有效治理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推动林业跨越发展。

第二,推进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林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坚持依靠科技,依靠市场,集约发展,推动林业产业加快实现从以加工木材为主向加工多种林业原料、从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从一、二产业为主向三次产业协调互补,从资源消耗型向科技密集型的重大转变。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突出发展以特色板块基地为重点的第一产业,以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绿色产品加工为重点的第二产业,以森林旅游和林产品流通服务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条,加强产业配套,着力提升林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幅度提升林业基地和加工产品的质量效益,扭转林业产业发展严重依赖资源消耗的不利局面。加强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壮大林业骨干产业,增强林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和辐射功能,真正把林业产业发展成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和林农致富的重要途径。

第三,推进机制转换。转换机制是林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核心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林业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市场机制引进市场主体,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一要放活林权流转机制。在巩固集体林权和国有林场改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林权、林地的有序流转,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提高林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二要放活林业投入机制,在认真落实国家财政对林业补偿政策的基础上,健全完善民营林业的自我发展机制,积极推动民营资本、城市资本、工商资本大规模进入林业,逐步由单一政府投入转到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以市场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轨道上来。三要放活林业产业发展机制。降低林业产业进入门槛,畅通林业资源的流通渠道,鼓励企业自办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与林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充分发挥市场对林业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和政策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引导作用。

(三)围绕两大战略,实施绿满荆楚行动。

“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是新时期林业发展的两面大旗,与之相适应,我们要大力实施“生态立省”和“绿色富民”两大战略。省委、省政府继“开放强省”、“科技兴省”之后,提出“生态立省”,切合了的精神,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无论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建设“五个湖北”,打造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都要以良好的生态为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发展将难以持续。

实施“生态立省”战略,一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这是生存之需;二要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环境容量,这是发展之需;三要提供尽可能多的绿色生态产品和绿色GDP,这是生活之需。实施“绿色富民”战略,就是要让林业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林农,改善林农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林农的收入、保障和生活水平。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富民”战略,核心是扩绿提质,增加绿色总量,提高森林质量。根据“五个湖北”建设意见,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将全面实施绿满荆楚行动,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42%,比20xx年提高4-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达到3.4亿立方米,比20xx年增长19%;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78亿立方米,增长20.8%;森林植被总储碳量达到2.2亿吨,比20xx年增长97%;林业生态效益价值达到8500亿元,比20xx年增长80%。

第一,大力推进以重大项目、政策投资为重点的工程绿化。积极抢抓国家加强生态建设和湖北黄金十年的发展机遇,高标准策划一批重大林业工程项目,进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建设笼子;高质量完成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治理工程的造林任务,高水平组织长江防护林、血吸虫防治林、外资造林的营造工作,力争每年完成国家和省重点营造林工程任务120万亩以上。

第二,大力推进以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山区绿化。以鄂西生态旅游圈和秦巴山脉、桐柏山脉、大别山脉、幕阜山脉为重点,有计划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中幼林抚育、低质林改造,加大天然林管护力度。每年封山育林120万亩,森林抚育180万亩,改造低效林50万亩。

第三,大力推进以农田林网、绿色村庄为重点的平原绿化。以平原岗地为重点区域,以“林农结合”、“林水结合”、“林路结合”为主要模式,高标准推进农田林网建设、沟渠绿化、宜林荒地荒滩绿化、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构建起生态经济型平原绿化体系。每年新建平原林网2万公顷,村庄绿化5万公顷,建设500个绿化美化示范村庄。

第四,大力推进以路边、水边为重点的通道绿化。在京珠高速、沪蓉高速、汉十高速等高速公路两侧,武广高铁、京广铁路等铁路两侧,318国道、107国道等国道两侧,长江、汉江、清江及其主要支流沿岸,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库区周边,通过人工造林、荒山造林、血防造林、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打造生态经济型绿色长廊,建设贯穿全省的通道森林生态景观网络。

第五,大力推进以公共绿地、园林庭院为重点的城市绿化。积极推动森林城市创建活动,以公共绿地、单位庭院、森林公园、通道长廊以及城郊周边为重点,大力开展城区绿化,培育城郊森林,构建城市风景林和环城绿化带,让森林进入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每年争创1个国家森林城市、2个省级森林城市。

第六,大力推进以省界接壤通道、接壤镇村为重点的门户绿化。湖北绿化在中部六省处于中游位置,但在一些接壤地带落后于周边省份。一些地方路相连、林相邻、山相望,但两个省两重天,反差很大。在绿满荆楚行动中,要把省界门户地区作为建设重点,加大对两省相邻的村庄、山头,相连的道路、水岸的绿化力度,力争5年有明显变化,明显超越。省厅也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督办,推动门户县在生态示范县创建中走在前列、门户村镇在绿色乡村建设中走在前列。

(四)围绕林业发展客观需要,切实抓好五个关键。

第一,积极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切实盘活森林资源,真正让沉睡的“青山”变成致富的“金山”;尽快启动国有林场改革,科学划分生态公益型和商品经营型林场,实行分类经营和指导;改革林业资金项目分配办法,将项目、资金优先投向那些工作扎实、实绩突出、特色鲜明的地方和效益好、见效快的重点产业,更好地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撬动作用、激励引导作用和产业调节作用;改进林业行政审批,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提升审批规范性和时效性;完善林业执法,整合执法力量,强化队伍管理,推进综合执法,切实提高执法的规范性、严谨性和透明度;积极试点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更好调动市场主体造林的积极性,努力实现林业良性循环发展。

第二,切实加强资源管理。一是抓紧完善林业生态资源监测 “一张图”。把全省林地、湿地、森林、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信息全部纳入数字地图中,推进林业生态资源管理数字化、现代化、标准化、精准化、即时化。二是严格坚守森林采伐限额和林地占用定额“两条线”。确保全省每年因森林采伐和占用林地减少的森林资源总量少于自然生长量。三是统筹保护三大林业生态系统。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和修复,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四是建立健全林业资源保护管理“四支队伍”。即林业武装力量和行政管理队伍、技术服务队伍、社会支持队伍(如专业、半专业的森林防火队等),打造一支有强大战斗力、影响力的林业资源安全卫士。

第三,大力强化科技支撑。一是进一步健全林业科技创新体系。紧紧围绕改善生态、改善民生组织林业科研,针对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重点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存、新品种选育、重大病虫害防治、林产品加工技术改良、丰产技术探索等领域的科技攻关,以林业科技的新突破带动湖北林业大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着力加强科技示范和技术服务,大力推进林业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实现林、科、教,产、学、研有效对接,提高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对林业生产的贡献率;三是进一步健全科技人员培养体系。完善林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在职称评定、专家推选时着重向实践成果突出的同志倾斜,引导林业科技人员扎根生产一线、创造工作实绩;加快林业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引进和培养一批全国有影响的专家或学科带头人。

第四,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加强规划引领,完善规划布局,重点发展林电、林油、林纸、林药、林旅、林板等6个一体化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加强政策扶持,通过财政调度资金、贴息贷款、扶持基地建设等措施,着力支持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和板块基地的发展壮大;加强平台建设,着力筹办好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中国中三角(武汉)绿色产品交易会、中国(罗田)板栗节,为林业企业搭建连接金融、市场和消费者的便捷桥梁;加强新兴产业开发,突出抓好梅花鹿、兰花、油茶、药用牡丹等开发技术成熟、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保护管理到位、种群数量稳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开发研究,积极培育新的林业产业增长点。

第五,着力加强能力建设。一是不断提高资金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大立项争资力度。找准投资方向,紧盯投资动向,加强项目申报、储备、对接和争取,确保国家投入的增长幅度在中部地区排名前列,省级投入每年稳步增长。二是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建成覆盖全省的林业专用网络,完善各类数据信息和管理软件,确保所有的信息资料能在网上共享,所有的林业业务能在网上办理,努力实现林业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三是加强林业基层站所建设。基层站所是林业全部工作的基础,基层员工是林业部门的子弟兵。我省林业基层站所大部分都比较困难。工作条件差、福利待遇差、保障水平差的现象,在各地林业基层站所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重视这一问题,积极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下大力气解决基层站所的财政户头、办公场所、交通通讯等关键问题,保障他们正常工作和生活。

三、新时期林业干部队伍的精神区位

面对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担当新使命,需要林业系统干部职工提振精气神、焕发正能量,以良好的精神区位、过硬的工作作风、出色的工作能力,为新时期林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以松之坚韧加强学习提能力。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倍增的周期越来越短。过去一个大学生一辈子不用再进教室;现在一个本科生两年内、一个研究生三年内、一个博士生四年内不及时补充新知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将全部老化。毛主席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而消除本领恐慌,非学习不可。不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本领就会退化,思想就会庸俗化。我们要把学习作为干部成长之梯、队伍提能之途,持续不断地推进学习型干部、学习型机关建设。

一要学以立信。人无信不立,国无信则危。在全国组织工作会上指出,党员干部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林业系统干部要切实加强党史、政治、经济的学习,特别是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面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眼界,真正从历史的、发展的、大局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科学发展前景的美好,自觉增强理论、道路、制度“三个自信”。

二要学以提能。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林业系统干部要立足工作岗位,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提高领导决策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业务技术能力、破解难题能力、应急应变能力、推动落实能力。特别要通过加强学习研究,着力解决林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如怎样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和森林质量问题,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问题,林业生态价值计算常态化问题,加强资源保护与科学利用问题,等等,都要通过加强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三要学以致用。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用则废。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知识营养,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现在绿色时报上刊登了很多时事政策、林业科技、工作经验,通过学习消化都能直接用于指导实践。要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促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使学习和工作相互促进。

(二)以梅之风骨攻坚克难求突破。

林业系统的干部有什么样的精神区位,决定了全省林业有什么样的发展局面,也决定了林业部门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当前,林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挑战、机遇和使命,就看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来迎接挑战,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来抢抓机遇,以什么样的工作作风来担当使命。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经典名言道出了梅之风骨,不畏天寒地冻,不惧霜刀风险,笑傲冰雪,昂首怒放。林业系统干部职工也要学梅之品格,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抢抓机遇,勇于担当使命,力求发展新突破。

一要有“为官一任,绿化一方”的责任意识。这是对岗位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不当太平官,不守旧摊子,不失机遇的眷顾。如果为官一任,山河依旧,荒山还是荒山,林地不成林地,那就是林业局长的失职。

二要有“不畏艰难、不甘落后”的工作激情。湖北林业在全国处于居中的位置,但部分人均指标在全国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这与湖北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是不相适应的。我们要通过几年的奋斗,力争全省林业主要指标进入全国前十行列。各地都要再定坐标,创先争优,为全省林业发展贡献正能量。

三要有“主动作为、敢于担当”的豪情壮志。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既是精神问题,也是党性和能力问题。林业发展周期长、困难多,要主动担当,敢于担难,不躲、不退、不绕、不拖、不延,迎着困难上,创造新业绩,方显英雄本色。

(三)以林的钻劲深入基层接地气。

森林要深深扎根土壤,方能枝繁叶茂;林业要牢牢扎根群众,方能健康发展。林业是直接与基层、与群众打交道的部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是林业工作最管用、最成功的法宝。当前,一些机关干部群众观念和作风出现明显滑坡,身在基层下不了基层,面对群众服务不了群众,同讲一种方言没有共同语言,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这种作风群众怎么能成为依靠?怎么能做好林业工作?按照党的部署,中央及时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举措。省委已经作了动员部署,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扎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务求实效。

一要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党与群众是鱼水关系,林业与群众是森林与土壤关系。要把群众当主人,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要把群众当镜子,时常照照我们工作的得与失,通过照镜子以正衣冠;要把群众当老师,尊重、学习、总结推广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要把群众当标准,由群众来评判我们的工作。

二要切实增进群众感情。对群众要热心,群众来了当亲人,不能当麻烦;对群众要有诚心,真心诚意解决问题,将心比心,换取真心,不能推挡忽悠;对群众要有耐心,群众提出的问题要反复协调、跟踪解决,不能一锤子买卖。

三要切实增强群众联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种树;经常到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把林农想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摸清摸透,使我们的工作更符合群众意愿,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

(四)以竹之高节为民清廉树新风。

为民务实清廉是民心所向,是以为的党中央对全党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政治承诺。

第一要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习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林业部门就是要想林农之所想,急林农之所急,谋发展之所需。前几天我们召开林企座谈会,不少企业家反映,林农收入低了,林企贷款难了,政策收费高了,行政审批严了,这就是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思考和解决的突出问题。把这些群众急需的、具体的问题解决好了就是为民。

第二要务实。就是要实干兴邦、实干兴林。谋划工作要务实,做到目标可行,措施可靠,针对性强,不搞形式主义。现在林业也有形式主义,有绿无荫就是最大的形式主义,表面上看是绿地,实际上林分很差,相当于荒地。这种形式主义,上忽悠领导,下忽悠群众,最后损害的是林业事业的发展。推动工作要落实,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检查督办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凡事都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不能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最后不了了之;汇报工作要诚实,既讲成绩,又讲问题,还要敢讲自己的观点甚至是不同的意见,不要说假话、汇假报、讲违心的话;评判工作要求实,看工作实效,看基层群众反映,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坚决克服主观臆断、官僚主义,克服“假大空”、“虚浮飘”的不正之风。

第三要清廉。就是公道正派、清正廉洁。林业部门权力不大,但少数人搞特权的现象仍然存在。要为人民群众秉公用权、公道处事。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官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浩然正气。

同志们,林业承担的使命光荣而神圣,任务艰巨而繁重。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抢抓机遇,开拓进取,顽强拼搏,不断开创全省林业发展的新局面,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个湖北建设作出新贡献!

林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2

一、2008年林业计财工作的回顾

200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之年, 是成功举办奥运会和再一次完成载人航天创举的历史之年, 也是全国人民奋力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 全力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特殊之年。在国家林业局党组和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国林业行业迎难而上, 锐意改革, 总体上保持了林业稳步发展的势头, 林业的发展、改革、稳定基本态势是好的。据统计,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 157万亩, 同比增长22.1%;预计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1.33万亿元, 同比增长6.08%;林产品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700亿美元, 预计比上年增长9%。

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里, 林业计财部门紧紧围绕建设现代林业这个中心任务, 认真履行职能, 加强重大规划和政策协调争取, 努力做好建设布局结构优化调整, 加大资金争取力度, 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 为林业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一) 加大年度资金争取和2009年项目储备工作力度, 保障局党组现代林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积极争取落实2008年各项资金。中央级林业资金大幅度增加, 总额达到563亿元, 其中财政资金502亿元, 基本建设投资61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0.8%和19.7%;吸收信贷资金117亿元, 比上年增长41.3%。各级林业部门在中央政策引导下, 充分发挥优势, 努力增加政府及其他行业对林业投入。如:山西省制定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林业生态恢复治理项目总体规划》, 2008年林业从煤炭行业争取的投资总量为7.55亿元;江西省财政对林业的投入达9.48亿元, 比上年增加2.33倍;福建省在落实中央、省级和下游补上游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基础上, 经省政府同意将水资源费的35%用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

二是积极谋划和争取2009年林业投资规模。全力做好2009年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编制工作;加强了项目储备, 组织编制了2009年造林生产建议计划, 并积极争取提高国家造林补助标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项目建设取得突破, 欧洲投资银行将提供5 000万欧元优惠贷款, 用于我国碳汇林和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

三是加强油茶产业发展宏观指导, 协调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编制完成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协调落实油茶产业发展的财政、投资、金融、保险、良种补贴等相关扶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安排2 000万元的农发林业新增资金用于油茶示范基地建设, 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4 800万元用于先行省油茶低产林改造试点;国家林业局筹集资金对14个油茶省区进行了试点扶持。按照局党组“把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作为山区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和突破口”的指示精神, 启动了山区综合开发重点示范县工作。

(二) 加强规划编制和政策协调, 努力在建设生态文明和国家公共政策框架中谋划林业的合理位置

一是加大建设布局调整力度, 努力规划林业新的增长点。组织完成了《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 提交待国务院会议审议;完成了《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 上报国务院待批;组织开展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并基本完成了《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规划》和《林区公路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是协调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工作。商财政部下达新启动集体林改的九省区工作补助经费7.3亿元;会同财政部、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 就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和出台森林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多次进行调研和沟通, 并达成共识。

三是突出行业特点, 积极争取林业相关扶持政策。争取中央财政将林业作为重点行业落实了燃油涨价后的补贴政策, 并在2008年补贴资金22.14亿元;研究落实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规定的林业所得税减免政策;目前正积极协调争取2008年底到期后对以林区“三剩物”和次小薪材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 继续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四是扩大对外开放, 提高我国林业国际影响力。圆满完成国务院交办的第四、五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议题任务, 通过中欧首脑会晤、中日高层经济对话和中俄林业合作, 积极为我国企业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驾护航。另外, 还联合俄罗斯和美国政府为国内近400家林业企业举办了森林资源开发和林产品政策咨询会, 进一步增强了行业部门的服务意识和凝聚力。

(三) 全力以赴做好抗灾救灾以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是行业内紧急动员, 全力落实抢险救灾资金和物资。两次灾情发生后, 全国林业计财部门迅速行动, 第一时间投入到工作中。国家林业局紧急调度林业行业和相关直属单位受灾情况, 并以最短时间向相关省区拨付救灾资金。江苏、浙江、山东、北京四省市积极向地震灾区援建活动板房636套共12 720平方米。这些措施为解决灾区群众救灾急需、越冬应急以及后续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安排林业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我们先后6次向财政部报送申请并多次协调, 争取中央财政安排雨雪冰冻林业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7.3亿元;安排落实地震灾区救护大熊猫补助资金926万元、中央地震灾后重建基金1 941万元, 调整安排直属保护区灾后越冬补助550万元。

三是全力组织林业灾后重建规划编制, 积极争取林业长期政策扶持。组织编制了特大雨雪冰冻和地震灾害后林业恢复重建方面的规划、方案, 并将林业相关政策措施纳入了国务院批复的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条例、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体系中;由我局牵头会同环保部、农业部、水利部和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编制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 经国家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 已下发作为地震灾区生态修复的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由我局协调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民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提出的进一步加强支持两灾之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8项政策措施, 以及由我局组织编制《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的建议, 这既是救灾之急需, 也事关林业发展之长远, 目前《规划》已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中咨公司评估, 近期有望上报国务院审批, 相关政策正在抓紧落实。

(四) 不断强化林业项目和资金管理, 努力提高计财管理水平

加强项目基础管理工作, 完成了《防护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森林火情望监测设施建设标准》和《林业工作站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加强外资项目的储备与管理, 下发了《关于加强林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贷款投资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根据取消农业综合开发名优经济林花卉项目有偿资金的新要求, 编制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林业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加强和规范因公出国 (境) 经费预算管理, 下发了《因公出国 (境) 经费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切实加强林业资金的监管, 对14个省区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天然林保护、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种苗基地建设和森林防火工程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稽查, 涉及资金12.6亿元, 实际抽查资金3.7亿元, 查出违规违纪资金834万元、以及配套资金不到位6 913万元;结合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制定下发了《林业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和《关于救灾资金物资执行情况月报表报送工作的通知》。

努力发挥统计基础管理和咨询决策职能, 联合国家统计局共同发布了新的《林业及相关产业分类 (试行) 》, 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林业及相关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主动谋划林业战略定位

一是争取林业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中的合理份额, 把林业需求纳入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相关政策中。在国务院确定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中, 首次把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纳入了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并把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作为当前重点支持的生态建设工程, 2008年四季度新增中央投资36.5亿元用于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和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

二是尽快落实了林业新增中央投资计划任务。紧急召开林业扩大内需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布置会,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按照中央三个“统一”的部署和“出手要快, 出拳要重, 措施要准, 工作要实”的总体要求, 高度重视, 周密安排, 迅速行动, 抓紧落实。截至2008年底, 全国林业部门已完成新增中央投资11.9亿元, 占新增中央投资总额的32.6%。吉林省高度重视林区棚户区改造, 在国家确定松江河林业局作为试点的基础上, 将和龙、八家子和天桥岭3个林业局为省级试点单位, 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新建10万平方米、改造2 000户的建设任务, 首批547户职工已喜迁新居。

三是根据中央新增林业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管的需要, 制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林业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工作方案》, 召开了监督检查动员部署暨培训工作会议, 派出10个检查组对福建、云南、黑龙江等10省区中央新增林业投资计划分解下达、资金到位、工程进度、使用管理等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四是本着“保出口、促稳定”的原则, 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恢复林产品出口退税政策, 增强企业出口信心。经过三次调整, 争取到国家将人造板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5%提高到9%, 木家具由11%提高到13%, 相当于给予出口林业企业年补贴28亿元。目前正在争取将部分林产品出口退税从9%再提高到13%。同时, 积极与我国林产品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等国政府谈判, 减少林产品出口贸易壁垒。

五是组织完成了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的批复工作。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组成调研组多次赴国有林区开展专题调研, 并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工作部署, 及时组织编制并批复了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 为棚户区改造试点和相关投资的争取奠定了工作基础。

六是认真测算林业投资需求。会同相关单位全力运作, 从林业建设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林区民生保障和林业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工程体系四个方面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报送2009—2011年中央投资的建议, 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上报了2009—2010年实施方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林业计财工作还存在着不少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加以完善和提高。一是林业资金的投入与当前生态建设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林业投资的效益有待提高, 相关政策需要调整;三是资金监管还不够到位, 一些基层单位挤占挪用资金等现象屡禁不止, 确保资金安全的监管措施需要进一步强化;四是协调解决突发性和群体性等林区社会问题的政策和措施亟待加强。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 我感到, 林业计财部门能否较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认真贯彻落实局党组现代林业发展战略, 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关键环节:一是勤奋学习, 善于观察。林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大政方针, 与世界的经济、政治等紧密相关, 面对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 要求计财部门的同志们必须有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 要有厚实的知识结构和政策水平, 为此需要我们勤于学习, 更新观念、更新知识, 并通过系统分析观察, 找到工作的结合点、突破点。二是抓住机遇, 出手要快。紧紧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需求, 快速应对新形势、新挑战, 努力谋求林业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中的应有贡献, 在大局中寻找站位, 在困境中寻找发展的机会;三是确保重点, 统筹兼顾。计财工作必须做到服从和服务现代林业发展的大局, 以局党组确定的工作任务为核心, 集中人财物力确保重点工作的突破, 并以此带动全局工作的进展;同时要进一步提高统筹能力, 不仅立足解决年度投入问题, 更要注重长远的战略谋划, 着力于投入和扶持的政策化、机制化, 进而实现林业发展空间的最大化。

二、当前林业计财工作面临的形势

去年年底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是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之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全面深刻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明确具体地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要任务。随后相继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会议、全国财经工作会议,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 对今年我国农村以及计划、财经等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提出了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 即在世界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定为8%;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发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强调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当前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和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并突出抓好林区棚户区改造、防护林建设、扶持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 等等。

刚刚结束的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 认真总结了2008年林业工作, 深入分析了我国林业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机遇和挑战,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 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提出了今年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 这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 以保持林业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兴林富民为宗旨,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继续解放思想, 抓住发展机遇, 加大投入力度, 强化基础建设, 转变发展方式, 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把现代林业建设全面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并要求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危机感、重大的使命感和只争朝夕的紧迫感, 精心谋划好林业工作, 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全力应对面临的挑战, 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林业的重大使命。

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 关键是要准确把握会议提出的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工作总体要求的核心内涵, 这就是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发展现代林业是林业工作的总任务, 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工作的总目标, 促进科学发展是林业工作的总要求, 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统一, 共同构成了我国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的核心和主题, 成为林业建设的旗帜和方向。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 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 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 统一到国家林业局党组对现代林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部署上来。

综合各方面的分析判断, 今年林业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 从国际环境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林产品的出口量和价格大幅度下降, 林业产业发展呈现放缓迹象。据统计, 去年1—10月我国林产品进出口额增长15.4%, 低于全国外贸20%的增长水平, 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广东、浙江等林业产业发达省区出现了负增长;国产人造板、木地板出口由增转降, 国内市场价格降幅达25%以上, 导致全国胶合板企业50%左右关停, 木材粗加工企业60%左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 对我国林业和林产品出口的影响还会持续加深。同时, 国际上对我国林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增多, 贸易保护主义又有抬头, 一些政府无偿援助被搁置, 国际上以气候变化、非法采伐等议题向我国施压的态势仍然存在, 森林和林业问题日益政治化、国际化。第二, 从林业自身建设来看。生态建设难度越来越大, 森林保护压力越来越重, 林业体制改革任务还十分艰巨。从近年来造林任务完成情况看, 造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 造林成本高, 国家扶持投入标准偏低, 导致造林任务完成率较低;违法侵占林地的现象屡禁不止, 林地流失严重;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形势严峻, 威胁越来越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才刚刚起步, 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刚刚破题, 林业体制机制不顺依然是制约林业科学发展的最大障碍;林业发展的投入和扶持政策还不尽完善, 林区基础设施落后, 职工生活困难。第三, 从国内政策环境来看。当前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国家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重大措施, 为林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这里, 需要我们林业行业重点把握住的有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在优化结构的前提下明确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为1 604亿元, 安排中央财政灾后重建基金1 300亿元, 并在此基础上再增加2 0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 (包括去年年底前安排的1 000亿元) , 生态保护和建设是其中的重点之一;二是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三是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稳步实施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作为国家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四是要推动合理的资源、环境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探索建立统一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 我国的林业建设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也面对着日益严峻的困难和挑战。作为新时代的务林人, 特别是承担着统筹兼顾重任的林业计财工作者, 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政治和经济形势, 以中央精神统领林业工作全局, 以局党组决策指导林业工作推进, 超前谋划、扎实工作, 切实完成厅局长会议确定的全年工作任务, 不断谋划林业新的发展空间, 促进林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当前林业计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始终坚持统筹兼顾这一林业计财工作的基本方针, 从宏观和长远的高度谋划林业发展全局, 调整完善生产力布局, 转变林业发展方式, 通盘运筹发展规划和建设任务, 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突出重点, 注重效益, 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 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 促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为此, 我们要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统筹协调、把握平衡, 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有利于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 为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当前, 我们一定要统筹抓好五个结合。

第一, 必须把生态优先与发展产业、繁荣生态文化结合起来。

现代林业建设三大体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必须坚持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 以重点工程为带动, 加快生态建设步伐;要抓紧现有重点工程后续规划编制工作, 同时积极谋划和组织实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防沙治沙、森林经营等一批新的工程, 形成较为完善的森林保护体系, 巩固多年来生态建设成果, 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为林业产业和生态文化的发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要统筹处理好林业发展速度与质量和效益的辩证关系, 切实加快林业由粗放经营方式向集约经营方式的转变, 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当前要特别强调, 林业灾后重建绝不是简单地恢复森林, 而是必须把森林恢复和抚育经营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森林抚育、补植补造、针阔混交等经营措施, 大幅度提高森林质量。林业产业发展要以生态建设为基础, 高度重视森林多重效益的发挥, 加快发展经济林、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基地, 积极发展制浆造纸、家具和森林旅游业等林业二、三产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要以森林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为依托, 进一步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理念, 做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宣传者, 更好地为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

第二, 必须把加快林业发展与增加农民收入和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

林业具有多重功能, 发展林业具有地域广、领域宽和劳动密集的优势, 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 增加农民收入, 繁荣山区农村经济, 促进“三农”问题解决。因此, 必须以兴林富民为根本宗旨, 充分发挥各区域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优势, 高度重视对农民增收有短期直接带动作用和长期效益的经济林、速丰林基地建设, 加速推进油茶、核桃等木本粮油以及不同区域各具特色的林副产品生产, 统筹促进相关加工业的发展以提高林产品附加值, 形成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林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提高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力, 促进农民增收。

第三, 必须把注重改善民生与推动林业事业发展结合起来。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必须坚决维护务林人的物质利益, 把改善民生作为推动林业事业发展的突出任务。多年来, 林区发展一直落后于经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 林区道路、住房、饮水、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 生产生活条件差, 民生问题突出, 这直接影响到林区社会稳定。我们必须抢抓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 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调, 切实解决事关林区干部职工和林农群众切身利益的一系列问题, 搞好棚户区改造工程和道路建设工程, 解决好林区住房难、出行难、通电难、饮水难等突出问题, 加快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林区繁荣和谐,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奠定基础。

第四, 必须把基础保障体系建设与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协调发展结合起来。

林业工作站、科技推广站、种苗站、森防站、木材检查站、林业派出所、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生态监测站等林业基础建设, 是推进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现代林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必须落实到基层, 重点工程建设需要林业基层单位和林农来完成, 实用技术推广普及要靠科技推广站推广传授和技术指导, 造林所需良种壮苗和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要靠种苗站提供和森防站验明正身, 查处打击破坏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必须依靠木材检查站和基层林业派出所, 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检验、资源核查等离不开各类监测站实时有效跟踪, 等等。必须将林业基础保障体系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与三大体系建设协同推进, 为现代林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第五, 必须把经济运行监测与宏观政策制定结合起来。

信息是现代经济发展体系的神经系统, 及时、准确、全面掌握林业发展的各种信息, 对于全面掌控林业建设的进程和效益, 及时发现和处置新情况、新问题, 确保现代林业的持续稳定可持续发展, 意义十分重大。特别是对于林业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交流合作, 信息更是决定企业和林农林业经营效益的生命线。从这个意义上讲, 林业经济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是各项林业管理工作的基础, 是林业经济健康运行的神经中枢和保障。各级林业部门要高度重视信息统计工作, 要把宏观林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和微观定点监测统计制度的建立有机地结合起来, 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经济运行重要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要建立动态林业信息统计监测制度, 拓展信息调查内容, 转变信息调查方式, 拓宽信息采集渠道, 尽可能多地获取林产品生产、市场和林产品进出口信息, 特别是林业经济实体的相关信息, 密切观察、掌握林业经济运行走向, 为拉动经济增长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三、今年林业计财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的林业计财工作, 就是要紧密围绕贾治邦局长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提出的全面加快林业发展步伐的六项任务, 按照贾治邦局长对计财部门“编制规划, 争取政策”和“协调六路, 沟通八方”的指示精神, 充分发挥计财部门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职能, 积极做好规划编制、政策研究和争取、资金争取、沟通协调等工作, 推动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真抓实干, 推动林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年的林业任务十分繁重, 各级林业计财部门的同志们一定要胸怀林业发展的全局,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早谋划、早部署, 统筹协调好各项长远规划和当前计划, 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

1.统筹做好2009年计划安排, 抓紧落实各项保障措施。

一是全力做好新增中央投资任务的完成。做好新增中央投资任务的完成, 事关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作的大局, 也是林业部门进一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基础和关键所在。这项工作在去年12月份召开的会议上已经作了专题部署, 各级林业部门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全局观, 把完成新增中央投资任务作为新年伊始的首要任务, 全力以赴, 保质保量, 确保在今年2月底以前全面完成36.5亿元中央投资计划。

这里要特别强调,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 将把新增中央投资的完成情况作为安排今年中央投资的重要因素, 任务完成快、质量好、工作信息反馈及时的省区市将在安排新投资时加大支持力度;对那些项目进展迟缓、工作督导不力、不能按时完成计划、工作信息上报迟缓的地方, 将采取果断措施对未完成的中央资金坚决予以调整, 并相应减少今年中央投资的安排。

二是抓紧衔接落实营造林计划。2009年计划安排营造林面积8 220万亩, 这个计划指标既考虑了各地林业发展需求及宜林地、种苗等实际情况, 又考虑了国家提高造林补助标准和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综合因素, 体现了实事求是、稳步发展。为了切实落实并完成好今年的营造林计划, 各地要抓紧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切实搞好新增国家投资、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以及地方和社会投资的统筹协调, 按规划做好各工程之间的衔接, 做到县域上不交叉, 地块上不重复。二要继续坚持突出重点, 要按照国家林业局的部署, 确保把60%以上的投资集中用于确定的重点区域, 集中治理, 就像建设塞罕坝林场那样, 治理一片见效一片。对于像山西陕西樟子松基地建设、辽宁西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这样的集中连片治理的工程, 要给予大力支持。三要抓紧做好种苗准备。一定要继续坚持适地适树, 坚持使用优良品种和一级苗上山, 这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基础。四要切实落实好配套资金。我们正在努力争取提高人工造林国家补助标准, 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抓紧研究;各地也要积极向地方政府和发展改革、财政部门做工作, 落实地方配套, 并努力提高省级配套的比例。这一点北京、上海、海南、深圳、新疆兵团、广东、宁波等地做得比较好, 各地要认真学习。

三是统筹做好林区棚户区改造工作。今年是全面铺开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第一年, 国家投资预计比去年有大幅度的增加, 建设任务将非常繁重。各有关省区市一定要高度重视, 从现在开始就要全力以赴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一要尽快向省政府汇报争取, 负责任地提出今年能够承担的合理建设任务, 并取得财政部门配套资金承诺;二要抓紧同省发改委、建设厅以及地方政府协调沟通, 争取地方行政性收费减免等政策性支持。这两项工作是实施好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最重要的保障措施, 凡是配套资金以及地方性政策支持措施不落实的地方就不能安排建设任务。我们还要积极争取开展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项目试点, 有条件的省区可以先行一步。这项工作会后还要进行专题部署和培训, 请各地坚决贯彻落实。

2.积极争取南方冰雪灾害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

国务院已经通过了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8项政策, 并要求尽快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各级计财部门要高度重视, 积极协调财政、发展改革等部门, 逐一加以落实, 重点是要争取各级财政增加灾后林业恢复重建专项资金, 争取建立落实政策性森林保险和林木良种繁育补贴制度。同时, 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 争取对因灾形成的造林债务和基层单位职工住房毁损进行统计核销, 并把林业灾害救助纳入相关救灾资金渠道。

关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印发了《关于下达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包干总数和分类控制数的通知》, 下达了四川、陕西、甘肃三省2008—2010年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总数, 涉及林业的生态环境专项恢复共70亿元。三省林业部门要紧急行动起来, 按照《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确定的任务, 尽快向省委、省政府和有关综合部门汇报争取, 积极争取林业应得份额。我再次重申, 国家林业局将视各省争取林业建设任务及投资份额的状况, 统筹考虑对该省林业相关投资安排的水平。

3.加快木本粮油产业发展。

林业产业发展一定要充分发挥林业自身优势, 当前要把木本粮油产业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 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食用油发展的有利契机, 大力扶持以油茶、核桃、油橄榄、红枣、板栗等为主的木本粮油基地建设。计资司要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 做好《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报国务院审批工作, 做好以油茶、核桃、油橄榄为重点的《全国主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研究提出全国木本粮油的产业发展方案。山区综合开发协调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全国山区综合开发县木本粮油产业示范实施纲要》。各有关省区市一定要配合做好上述几项工作, 积极提供本地在木本粮油发展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思路, 以充分体现林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用油产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具有的巨大潜力, 尽力争取林业工作在《食用油产业发展规划》中所占比重, 促进我国木本粮油产业的发展。

4.搞好规划编制, 从宏观上谋划现代林业建设。

一是做好林业发展“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基本思路编制工作。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起步之年, 要启动相关专题研究, 找出制约我国现代林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并提出破解问题的路径和方向, 形成林业发展“十二五”和中长期规划的基本思路。这项工作还要专门研究部署, 请各地认真做好准备。二是编制工程后续规划。目前正在实施的重点生态工程规划大部分将于2010年到期, 搞好这些工程后续规划编制工作对保持林业重点工程的连续性非常重要。各地要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 认真搞好配合, 如实填报基础数据和相关附表附图等, 及时高质量地完成并上报。三是组织实施好新的专项工程规划。去年我局组织编制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态修复专项规划》、《雨雪冰冻灾后林业生态恢复重建规划》、《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建设规划》、《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规划》等六项规划, 实施好这些规划对保障现代林业建设、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请各地按照国家规划组织编制省级实施规划 (方案) , 切实加强与国家规划的衔接, 将规划任务落到实施单位和山头地块。

5.做好林业建设项目储备工作。

项目储备是搞好林业基本建设工作的基础, 从历年林业基建计划的落实和扩大投资机会的把握来看, 凡是基本建设前期工作扎实、项目储备做得好的地方, 就容易争取到国家资金的支持。为了更好地做好基本建设的前期工作, 国家林业局即将下发《林业投资项目储备指南》, 各地要按照《指南》的要求, 早筹划、早部署, 重点抓紧做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国有林区森工非经营性项目以及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并于2009年3月底以前报国家林业局审批。其中, 1月20日前, 向国家林业局报送2009年营造林任务安排建议方案、重点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2009—2011年实施方案、重点区域治理项目实施方案。

(二) 强化协调沟通, 解决和落实各项惠林政策

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工作非常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扶持林业发展的重大政策, 现在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 同时抓紧研究新的支持政策,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保障和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今年要全力抓好以下政策的研究和落实:

1.研究天然林保护工程到期后的政策措施。

国家林业局将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研究制订2010年后的天然林保护实施方案。天保工程各省区市, 一是全面总结工程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重点分析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 结合本地区林业改革发展实际和森林资源现状, 研究提出工程到期后的政策建议和资金需求;二是按照中央9号文件精神, 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推进森工企业体制机制改革, 理顺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三是积极协调财政和社会保障等部门, 健全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 实现应保尽保。

2.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机制。

为贯彻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机制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正积极配合财政部等相关部门, 研究森林保险纳入政府补贴的标的、险种、保费率、补贴标准、环节和手段等具体措施, 并准备于2009年开始选择部分省区市开展试点。希望各地给予积极配合。已经开展森林保险的, 要尽快总结经验, 逐步扩大森林保险覆盖范围;尚未开展的要尽快启动政策性森林保险, 积极探索建立森林保险政策和制度的途径。

3.落实国有林场改革相关政策。

加大协调力度, 根据国务院即将批准的《关于加快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 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一是积极协调财政部门, 将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人员和机构经费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二是进一步摸清国有林场本底数据, 全面详细地掌握林场面积、在职和离退休职工人数、职工参加社保的种类标准等基本情况。

4.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各地目前工作的关键, 是落实中央9号文件规定, 建立和完善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没有建立的省区市, 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 努力争取今年建立省级补偿基金, 逐步建立市、县级补偿基金。已建立的地方, 要逐步扩大补偿范围, 提高补偿标准。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 多渠道筹集资金。各省区市要充分借鉴福建省的做法, 积极探索建立市场机制下的生态补偿机制。根据2009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 国家将启动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试点, 各地要主动研究, 探索补偿试点的对象、范围、标准, 为试点工作打下基础。

5.积极研究对策, 贯彻执行新的《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我局会同财政部研究修订的《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即将出台。育林基金改革的重点, 一是降低征收比例和规范用途, 育林基金按照最高不超过林木产品销售收入的10%计征, 专项用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管理;二是林业部门行政事业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部门预算予以核拨, 不得从育林基金中列支。各地必须严格执行新的《育林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充分考虑育林基金改革后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 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各地要加强与财政部门协商, 将林业行政事业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严禁挤占、挪用育林基金。

6.协调财政部, 努力争取建立林业补贴制度。

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决定建立林木良种繁育补贴制度, 国家林业局拟会同财政部于今年选择部分省区市开展试点;2008年国务院36号文件规定, 将油茶生产机械纳入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 研究制定对种植油茶等木本油料作物的补贴政策。各地一是要积极采取措施, 沟通和协调地方财政部门, 研究建立地方财政支持的林木良种繁育补贴制度, 对林木良种繁育给予补助;二是统计、汇总建议纳入农机具补贴的林业生产所用机械的种类和型号, 以及对林业实施综合直补的范围及具体操作建议, 并将以上情况和建议于3月底前报局计资司。

7.进一步完善林业用油量的测算、统计、核实和汇总。

中央财政将继续对林业因成品油价格调整影响增加的成本, 由中央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的方式给予全额补贴。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 认真核实本省营造林、森林管护面积、木竹生产量等以及用油量测算过程等基础数据, 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负责。要严格按照规定要求, 实事求是地测算、统计、核实和汇总本省用油量。

(三) 严格管理监督, 进一步提高林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各地要高度重视林业项目和资金的监管工作, 建立健全项目和资金监管的长效机制和内部约束制度, 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提高林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1.进一步加大林业资金监管力度, 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严格资金管理, 特别是把中央新增林业投资和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监管作为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对资金管理必须进一步强化, 要严上加严, 从项目安排的源头抓起, 对资金运行全过程加强监控, 确保工程资金的安全有效。各地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细化落实工程各实施环节的责任制, 加强对工程招标、物资采购、作业设计报批、资金拨付等环节的监督。对那些林业建设资金出问题的县今年坚决不再安排任何项目和资金, 对其所在的省区市也要调减投资安排。国家林业局将不定期组织检查组进行督查, 各驻地森林资源专员办作为中央新增林业投资的驻地检查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 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给予支持和配合。

2.抓紧做好林业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工作。

项目竣工验收是全面检查基本建设项目执行结果、考核投资效益的重要环节, 各省区市林业厅 (局) 必须高度重视, 对本地的林业项目竣工验收工作进行周密部署。今年首先要全面完成对省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的竣工验收工作。确有困难的地方, 必须向国家林业局提出专项报告, 说明原因, 并提出完成工作的时间表及保障措施。

3.进一步加强林业建设项目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林业项目管理的基础是标准化规范化, 国家林业局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林业建设及工程管理的标准、规范, 这是提高林业项目实施质量的根本要求, 更是提高林业投资效益的关键所在。各级林业部门一定要坚决执行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各项标准规范, 在项目立项及可行性研究、编制实施方案、工程建设及检查验收中, 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规定执行。

4.严格部门预算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各省区市每年都不同程度承担着国家林业局下达的专项任务, 2009年将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管理, 规范资金的使用, 各地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一是要严格按项目申报指南要求和财政支持方向, 组织项目申报和项目审核, 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二是严格按局部门预算批复要求, 及时完整地将项目预算批复下达到项目承担单位, 并按要求将批复预算抄报我局备案, 同时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加快专项业务的实施, 严防资金的滞留和截留;三是要积极配合做好财政项目支出预算的绩效考评试点工作,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林业局将充分利用绩效考评结果, 统筹专项资金的安排。

(四) 树立全球意识, 全面提高林业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及相互影响日益加深, 林业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中的地位日趋凸显, 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对林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我们一定要从国家利益、林业发展全局的高度,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

1.坚定信心应对危机。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林业发展的影响很大, 各地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和产业的影响, 特别是2009年全行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 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积极拉动内需、稳定外需, 在对外开放合作中不断提高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及时了解掌握本地区林产品对外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做好监测、预警和应对工作, 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在地方应对金融危机经济政策中谋取林业占位, 为林产品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创造有利环境, 努力实现2009年林产品外贸总额突破800亿美元的目标。

2.加强“引进来”, 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 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相关省区市要密切配合国家林业局做好世界银行贷款五期、亚洲开发银行贷款一期和欧洲投资银行贷款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要利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把外资同国内产业升级、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结合起来。各地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范围和不同区域, 提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利用外资重点领域, 做好备选项目规划。同时, 还要防止低水平重复引进, 特别是要避免引入消耗大量资源、产品附加值低、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

3.坚持“走出去”, 统筹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保障我国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目前, “资源外交”已成为我国的重要外交战略。木材同石油、能源、矿产一样, 作为国家的战略资源而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领域。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 重视林业海外开发工作, 从保障我国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角度, 加快实施林业“走出去”战略。有关省区市要认真摸清本地区林业企业“走出去”的意向, 主动组织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在俄罗斯、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开展森林资源开发和培育工作, 国家林业局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积极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

在这里, 我还要强调一点, 林业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在我国林业对外谈判中, 涉及到的地区, 如云南中缅边境木材问题, 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对俄开发问题等, 要积极配合国家林业局, 从维护国家利益、树立国际形象的大局出发, 积极稳妥地做好工作。

(五) 狠抓队伍建设, 充分发挥计财部门的保障作用

我一直强调, 计财部门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搞好统筹兼顾, 这既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也是计财部门的基本职责。而要做好统筹兼顾工作, 计财部门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使自己真正成为林业战线的参谋部、作战部、应急部, 充分而全面地发挥计财部门的保障作用。

所谓参谋部, 就是要谋划林业发展的大局和长远, 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对本地林业发展的指示精神, 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认真谋划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规划、生产力布局、政策需求、项目安排等;所谓作战部, 就是要履行好自己的基本职责, 坚决做好综合平衡协调、统筹计划安排、政策和资金争取等日常工作, 把党委政府对林业工作的指示和厅局党组的工作部署转化为具体的政策、项目、计划等措施;所谓应急部, 就是要根据千变万化的形势发展, 紧紧抓住机遇, 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反应, 快速提出工作意见和具体措施, 比如应对去年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地震灾害等。

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体现了林业计财部门的基本职能。参谋部的工作特点是深思、多谋、善断, 检验的是我们对方针政策的学习把握、对发展态势的了解预判、对全局工作的统筹谋划;作战部的工作特点是具体、详细、务实, 检验的是计财部门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素质、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应急部的工作特点是紧张、快捷、敏锐, 检验的是大家的政治敏感性、应急应变能力和业务熟练度。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我要强调的是, 根据林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计财部门在做好作战部和应急部工作的基础上, 要进一步发挥好参谋部的作用, 尤其是今年是完成好“十一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 林业事业发展很快, 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困难, 更需要我们计财部门的同志更好地深入学习、更好地冷静思考、更好地科学谋划, 认真研究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统筹谋划林业“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 保障林业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要发挥好计财部门的三大作用, 就必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一是要刻苦学习, 学习科学发展观, 学习党对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 学习国家林业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 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深入贯彻落实。二是要强化宏观意识, 要有全球眼光、全局视野, 努力研究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情况, 紧紧抓住我国应对危机扩大内需的新机遇, 探索加快林业发展的新举措。三是要加强调查研究, 深入林业生产第一线, 及时掌握事业发展的态势和问题, “眼亮”才能“心明”。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调度和经济运行分析, 充分发挥计财部门全面掌握统计资料的优势, 及时掌握和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 加强对宏观形势、林业经济运行状况、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分析, 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 增强对林业发展全局的掌控能力。五是要进一步加强计财队伍的制度建设, 从计财工作规程、项目管理、资金安全、检查监督、廉政勤政建设等方面强化建章立制, 加强计财队伍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林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3

1.认真总结上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重要成绩

今年是我省实施的第一批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收官之年,也是着手启动第二批“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谋划之年,是处在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和重大进展基础之上向更高目标、更高水平、更大规模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也是在加快吉林振兴和发展、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半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委党组精心谋划和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合力攻坚,特别是我们各级新农村办积极作为、拼搏进取、奋力开拓,继续延续和深化了多年来开创的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好局面,全省新农村建设继续上水平、上规模,登上了新的台阶。概括起来,上半年的全省新农村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坚持高标准建设,标兵村和样板村群建设实现新突破。应该说,通过前两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省涌现出了一大先进典型,客观地讲,到去年底全省1000个示范村形成了“2、3、5”建设格局,即标兵村达到200个左右,先进村达到300个左右,达标村在500个左右。今年上半年,各地加大投入,继续提高标准,全省示范村建设形成了标兵村300个左右、先进村300个左右、达标村400个左右的新格局。同时,每个市(州)还集中打造了2~3个样板村群,做到了集中布点、集中投入、集中武装、集中建设,引领示范作用越来越强。在打造标兵村和样板村群上,各地普遍做到了5个结合,即科学规划与统一改造相结合,集中连片建设与整乡、整村推进相结合,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环境水平相结合,推进农村物质文明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结合,加强领导、扩大帮扶与增加投入相结合。在这方面,今年长春市重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公益事业配套、产业基础雄厚、农民生活富裕、文化生活丰富的标杆村和标兵村,即重点打造了陈家店、红光、新农家、任家4个新农村建设标杆村,长吉北线等7个样板村带,重点整治乡容村貌,建设新农村魅力村庄和靓丽风景线。白城市采取涉农资金项目进行集中整合投入的方式,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了“富民、强村、固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重点打造100个标兵村,改变了过去笼统抓、典型不过硬的工作方式。松原市实施四县两区50个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重点打造5个样板村群,取得了一定成效。长白山管委会采取集中建村的方式,打造新农村建设典型。

第二,坚持开展集中攻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新突破。治理农村脏乱差,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是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重要突破口,也是一大亮点。在环境整治上,各地普遍加大了沿铁路线、公路线、旅游线和环城“三线一环”环境整治的力度,加大了连片整治和整村整屯整治的力度,加大了农村道路建设与排水、院墙大门整修、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新农村与生态村结合建设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局面,有不少的地方都建立了城管下乡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环境卫生分段分项管理制度,促进了环境整治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比如,今年上半年通化市加大了农村环境整治力度,通化县投入2亿元,对160个行政村进行环境连片整治,同时还组织乡村和农民投入926万元,对过去院墙进行了全面提升修缮,总规模达到71236延长米,做到了全县所有村屯院墙提升建设一次性达标完成;梅河口市沿“三线一环”建设仿古围墙,每延长米投入450元,建设规模达到56190延长米。四平市开展了以四平市为核心、三条主要交通线为辐射带、以节点镇、沿线村为重点,以“五清”、“十建”、“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战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三,坚持多方面筹措资金,新农村建设投入实现新突破。在省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的辐射引导下,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力度,形成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共聚财力和社会各方面共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局面。到6月末,全省各地累计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23.8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2.07亿元,各级部门和单位帮扶投入0.95亿元,整合项目656个、资金8.62亿元,社会和个人捐助投入994.4万元,村集体和农民投入11.25亿元。今年延边州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最大,各级财政投入的资金达到9360万元,比去年增加近2倍。其中,州财政安排了300万元的专项奖励资金,敦化市落实了2000万元,延吉落实1000万元,安图、汪清、图们、和龙也分别落实了500~700万元专项资金。吉林市共落实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基层党组织建设百村试点专项资金和三化统筹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2500万元。白山市县两级也加大了专项资金投入,总量近亿元,使省级专项资金直接带动效应达7倍以上,极大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开展。

第四,坚持不断强化领导,新农村建设推动力度实现新突破。去年7月19日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之后,全省各地掀起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热潮,都纷纷召开各种会议和组织大型工程贯彻落实省里的会议精神。延边州召开了由县(市)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乡镇主要负责人及99个州直包保部门共计200多人参加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省委常委、州委书记张安顺到会并作重要讲话,对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作出了深入部署。四平市委召开常委会、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新农村建设工作,人大、政协对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也集中调研,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王振才对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梨树县设立200万元资金对新农村建设好的乡镇、村在年末进行表彰奖励,并制定了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委书记享受副县级工资待遇,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村书记享受副乡局级工资待遇的政策。辽源市实施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政策,确定表彰优秀样板村5个、先进示范村5个,优秀示范项目6个,以奖代补资金达到100万元。同时,全省各地还普遍加强了帮扶工作、项目建设、档案建立、专项资金监管和万名村干部培训工作,保证了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3.切实加强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新农村办的职能作用

多年的实践证明,哪个地区党委政府重视新农村工作,哪个地区新农村建设就会在短时期内实现历史性新突破,相反哪个地方党委政府忽视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那里的新农村建设就会出现滑坡甚至倒退,这一点大家有目共睹。所以说,地区这个层级太重要了,尤其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和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强调一下如何发挥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新农村办职能作用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市(州)这个层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应该说,省里这个层级主要是工作推动和宏观指导,主要工作方式是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调查研究和出台政策;县(市、区)这个层级主要是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更侧重于实际操作;而市(州)这个层级处于省和县之间的特殊位置,既有宏观指导,又有微观落实,既有工作部署,又有考核推动等作用,位置特殊,作用显要。其次,我们要弄清楚市(州)新农村办在推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新农村办是当地党委、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参谋部,发挥着综合协调、督查指导、政策研究、宣传培训等重要职能作用,这个参谋部工作到位了,当地党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就能够引起重视,领导重视了,整个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就能掀起高潮。如果我们地区新农村办不想事、不谋事、不干事,不主动出击、不积极作为,当地的党委、政府也只能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的一项常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那里的新农村建设也就失去了统领“三农”的地位和作用,新农村建设位置摆不上去,也就很难开创新的局面。第三,我们要弄清楚市(州)新农村办肩负的工作任务。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要想打开新农村建设工作局面,我们必须做好以下10项工作:每年都要积极争取将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交到当地党委、政府的常委会、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研究出台重大决定和政策性措施,出台有关文件;每年都要积极争取以市(州)党委和政府的名义召开一次大规模、高层次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或现场会议、督促检查会议;每年年终的时候要积极争取对各县(市、区)、乡(镇)和示范村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在农村工作会议或新农村建设专项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奖励;积极争取副地级以上的领导每年到所帮扶的点现场办公1次,协调资金项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积极争取本级人大、政协领导视察新农村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新农村建设宣传氛围;积极争取设立一定规模的本级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对各级干部的工作奖励;积极推动县(市、区)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项目补贴和工作表彰奖励;积极组织县(市、区)每年到省内、省外考察新农村建设1次以上;开展新农村建设培训工作,总结先进典型,推广典型经验;全面完成省里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争排头,创一流。有的地方,加强了本地区的新农村项目建设督促检查和专项资金管理,加强了新农村建设的安全工作,等等,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完善,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富有成效。第四,我们要弄清楚加强市(州)新农村办的建设所必备的工作条件。我认为市(州)级新农村办公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要有编制部门批准的专门工作机构和完善的工作职能,起码是参照公务员管理;要配备得力的工作人员,配备的人员要有“三农”工作经验,具有研究政策、解决问题和比较强的文字综合能力;要有现代化的办公手段、必备的办公室和必要的交通工具;每年争取工作经费10万元以上;建立新农村建设管理档案。我讲的这些条件都是起码的条件,各地要积极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为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撑。

同志们,这次会议虽然规模较小,但是研究的工作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希望各地回去之后,要把会议精神向农委的主要领导和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认真汇报,全面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扎扎实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在较高起点基础上,进一步开創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 篇4

今天上午的会议时间不长,但是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会议总结了全市的林业工作,表彰了07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同时也表彰了在防火工作当中作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孔繁良同志在会上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报告,报告总结去年的工作讲了四个方面,对于我们存在的问题讲了三点,对下一步的工作也讲了四个方面。在这个报告当中,对我们全年林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作了详细的部署,尤其是我们五年的发展目标,在这个五年发展目标当中,以一种比较全新的概念,对于制约黄山市林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明确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是第一次在正式的大会上提出了林份质量问题,每年按1.78这样的水平递增,力争到“十一五”末,达上或超过全国的平均水平。同时还有一个比较硬的量化指标,也就是我们的林业产值五年要翻一翻,要从30亿变成60亿,大幅度增加,所以,繁良同志今天的工作报告也是我们本次会议的主要精神,同志们回去后可以进一步细化。学凡书记站在一个全局的高度,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的林业工作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下面就会议的贯彻,我讲四点意见:

一、贯彻要迅速、措施要具体。会议结束以后,请我们政府来的分管负责同志回去后要立即向主要领导把本次会议精神作出一个汇报,对本次会议的主要精神要进行专题的研究,制定下一步所辖区域的林业工作,会议贯彻的意见请本月20日前报市林业局。

二、树立发展意识,加快林产业的发展。在林产业这个问题上,在座的同志十分清楚,我市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用群众的话说就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我们整个林业的面积、蓄积量、覆盖率,无论是在地市间比较,还是放在更大范围内比较,都是引以为傲的,因为我们是林业资源的大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我们的林产业,在黄山市尤其在“十五”期间发展的步伐是不快的,而且发展水平也是比较低的,都还是一些粗放式的,资源消耗型的占大多数,我们谈到林产业不仅仅是木材、木质加工的问题,还有我们的“一竹四果”,我们也叫了一届政府,我们还有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旅游等等,我们现有的几个区县,仅有的一些木竹加工企业,这种水平和效益都是不如人意的,我们干林业工作的同志都应该是肩负着双重责任,一个是生态的保护和发展,还有一个是发展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我们的林农要增收,企业要增效,财政也要增收,这是我们的责任,希望大家将这些问题和刚才学凡书记特别讲到怎样发展林业的问题,要摆在我们“十一五”期间的重中之重。前不久我到了广德,去考察他们的竹产业。我们现在的好多毛竹,从原来的12元左右一百斤到现在28元一百斤,广德已经接近50元一百斤,而且几个比较好的干果的品种我们是凤毛麟角,无论是香榧也好,山核桃也好,油茶也好,几乎没有大的突破,所以贯彻本次会议的精神,林产业发展的问题应该作为林业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十一五”期间在这方面我们要有所突破。

三、树立改革意识,确保集体林权改革达到预期目标。今年是我们农村改革开放30年,在林权制度改革上,刚才繁良同志和学凡书记都讲得非常详细,简单概括就是两个字,量和质的问题,量的问题大家要把握好时间,有两个时间段,一个是到今年6月份应该完成多少?一个是到今年10月份应该完成多少?这是量的概念,在量任务完成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方方面面一些关系,要确保稳定的前提下,把我们确权发证的工作做到位,今年林改的关键在于质的问题,由于我们林改发证了,老百姓吃了定心丸,确权发证仅仅是我们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是通过这种确权发证后,怎样进一步激活林业这样一个大的产业,市里也在考虑这方面的工作,黄山区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在质的问题上,就希望围绕市里提出的五个大方面:一个是要素市场,一个流转问题,规范经营问题,综合执法问题,还有一个采伐管理问题,这些问题目前没有一个好的模式,大家都在探索之中,要在工作中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摸索探讨新的经验和好的做法。

四、要肩负历史使命,切实做好“一把斧、一把火、一条虫”工作。严格说起来,现在“一把斧”问题应该说比以前加强多了,但是不排除经常出现一些乱砍滥伐现象,最近市里正在组织对一些重点案件的督办,我希望各区县来的林业局长们对你们的基层林业站要加强这方面的干部队伍管理,只要那个地方出现一些山场混乱,经常出现纠纷的,乱砍滥伐比较多的,林业站的干部就可能有问题。我们这次查了两个案件,我们有一些林业站干部和一些不法分子串通一气,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也是给大家提个醒,到时你起码要负个领导责任,你在不知道情况、不了解情况下负领导责任,你会感到有点冤枉,你不如把工作提前进行安排。“一把火”的工作,确实令人感到担忧,在座的分管区县长肯定跟我有同感,其它工作你心中有数,这项工作基础工作做不好,你心中就无数,在被动地支付一些不该支付的一些人财物,同时还带来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个问题重点是要抓好基层基础工作,我们有几个区县做得比较好,黄山区近三年都比较好,祁门连续几年也比较稳定。学凡书记一次在我们指挥部的会议上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那个讲话已经下发了,我们大家可以重温一下,把这项工作做好。“一条虫”的问题,刚才学凡书记是动了感情,给大家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讲了那样一番重要的语言,我想没有必要再过多的重复,现在形势十分严峻,已经是“兵临城下”,今天发改委的同志也来了,加快我们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项目的争取力度,尽快的立项,把我们该武装的硬软设备武装起来,同时我们的各个关口,各级林业部门、和相关部门怎样把历史的重任肩负好,我们从事林业工作的同志在这三件事上我们一点都不能掉以轻心,要切实履行好我们的职责。

今天的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做好我们的林业工作,发展我们的林业产业,加快我们生态大市的建设步伐,是我们的责任。今年是我们“十一五”计划的开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同时也是我们“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的开局年,今年我们各项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十一五”计划能否顺利实现,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工作,扎实奋进,为开创我市林业工作的新局面,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在全镇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5

强力实施新举措推进林业快发展在即将告别“十五”、迎来“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关键时刻,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水利暨林业工(本文章属原创www.chinamishu.net,其他网站复制发表必究法律责任)

作会议,吹响了冬春造林绿化的进军号角,掀起了冬季农业生产的新高潮。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镇林业工作会议,就是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切实做到宣传再深化、措施再细化、服务再优化,全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实现新的跨越。

一、深入宣传发动,力求做到“三个知晓”。回顾“十五”,我镇林业生产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值得肯定,应让广大干群知晓。概况地来讲,主要表现为四点: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全镇林业资源总量不断增长,林木覆盖率年均增长0.8个百分点。林权改革逐年深化。我镇把发展非公有制林业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动力,大力推行公开招标、竞价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的林权改制,有效地提升了非公有制林业的份额。全镇私有林已占林业资源总量的70以上。科技兴林成效明显。大面积推广了i-

35、i-69、i-72优质意扬新品种;林间育苗、林间植棉、林间种菜等高效林农复合经营模式普遍推开,“五大一深”栽植技术得到了普及应用,科技在林业产业中的贡献份额逐年上升。林业经济有效发展。全镇林业总产值不断增加,年增长幅度达15左右。2005年,完成植树总量21万株,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展望“十一五”,我镇林业发展工作总体思路已经明晰,前景美好,应使广大干群知晓。到“十一五”期末,全镇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3,每年要增长1.5个百分点。完成这一任务并非易事,必须付诸艰辛的努力。现在的情况是,树不是栽多了,不是没有地方可栽了,而是每年栽植的数量少了、速度慢了,许多该栽的地方没有栽。因此,靠目前的运行机制,是很难实现预期目标的,必须采取超常规方式,创造性开展工作。着眼明年,我镇造林绿化各项目标任务已敲定,工作繁重,要使广大干群知晓。2006年,全镇林木栽植总量要达到25万株,拟新建圩堤林12公里,通村公路林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5万亩,重点建设关陈、孙伙、贺家驿、南环、凤翔等绿化示范村。

二、立足当前实际,突击抓好“三个到位”。造林绿化季节性强,工作量大。尽管目前已进入隆冬农闲时节,就林业生产而言,却正是规划布局、宣传发动以及开挖树塘的关键时刻。抓住了当前最佳时段打好基础,就能赢得来年造林绿化工作的主动权。从现在到春节,满打满算也只有个把月的时间,必须充分利用有效准备期,突击抓好“三个到位”:一是林业布局规划到位。各村(居)应围绕2006年我镇造林绿化工程的要求,对照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尽快拿出详实的造林规划与建设方案,重点突出农田林网建设,使规划具体到每个村组地段,定位到路边、河边、塘边、堤边等宜林地,落实到每个营林投资者,确保冬春造林工作按序有效进行。其重点是组织实施农田林网达标建设工程,区、镇级以上公路沿线两侧各1000米范围内的路边、河边按实栽足,每个网格100亩左右。我镇选定南片村(居)作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林业建设示范村;组织实施绿色通道续建整合工程,凡区级以上公路两侧绿色通道“断垄”的段面,按3-5米的宽度补建到位。盐淮高速两侧各按20米的宽度建成高标准绿色通道,乡村公路按“一条路两排树”的要求建设;组织实施水产养殖圩造林工程;组织实施集镇村庄庭院绿化工程,既要抓好集镇增绿,又要确定南片村(居)开展绿化达标创建活动,带状村(本文章属原创www.chinamishu.net,其他网站复制发表必究法律责任)

庄每户植树不少于30株,块状村庄以营造围庄林为主,确保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组织实施花卉苗木基地拓展工程,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自主发展花卉苗木产业,不断扩大生产面积,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二是林权制度改革到位。从近几年我镇林权改革的实践来看,凡林改搞得好的村(居),不仅树栽得好、质量高,而且保存好、长得快;反观产权关系不顺的地方,则树难栽且保存率不高,年年植树不见林。为此,各村应紧抓林权改革环节不放,实施林改关口前移,在冬季树木开塘时就要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将树塘拍卖到营林者手中,力求做到未栽先改,确保不栽一株姓“公”的树。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林木资产变现,集聚林业发展资金。并依据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各类社会主体投资林业、发展林业。三是冬季开塘实施到位。冬季开塘利用冻融熟化塘土,促进栽后早活快长。而春季现开塘现栽树,则弊端较多,不仅塘口质量得不到保证,不利于树木成活生长,而且栽植也较为被动,往往不能按时完成造林任务。应该说,我镇冬季树木开塘率还不高,必须改变这一现象。前几天,区政府召开专项会议作了具体部署,将冬季开挖树塘作为一项硬指标考核,并将组织三个督查组实地查看,每周通报一次开塘进度,对工作不力、速度缓慢的予以曝光。各村务必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迅速掀起冬季开挖树塘的高潮,其树塘规模应达到80公分深的要求,确保春节前不折不扣完成开塘任务,以牢牢把握造林绿化的主动权。

三、发挥职能作用,全力开展“三项服务”。林业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

作。林业部门将切实做好信息引导、技术指导、帮扶督导等工作,着力开展“三项服务”,为全镇“十一五”造林绿化开好头、起好步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是扩大典型宣传推介。我镇已将近年来各村造林绿化工作中涌现出的成功典范进行介绍,引导大家参观学习。通过强热宣传,运用树身边典型、学身边人与事等方式,为基层干群植树造林提供有效的信息导向,并借助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推动造林绿化工作实现新的跃升。二是搞好林业技术指导。全面推广i-

35、i-69、i-72等意杨新品种,普及意杨“五大一深”和“三水”(栽前泡足水、栽时一塘水、栽后勤浇水)栽植技术,示范推广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技术,提高营林质量和综合产出效益。同时,结合“五个一”活动的开展,切实做好结对帮扶、技术培训、业务咨询、送技下村等工作,落实专门人员解疑答难,以保证营林技术推广到位。三是强化全程跟踪督查。我们将按照区里的具体要求,抽调相关技术人员组成督查组,指导各村植树造林。当前首要的是抓好组织发动、规划落实、开挖树塘等前道工序的督查指导,一并检查了解苗木来源情况,凡苗源暂无着落的,应抓紧联系落实,我们也将根据苗木货源偏紧的实际,尽可能地与外地基地保持联系,做好苗木的余缺调剂,确保有苗可栽。开春后,将以激励先进、鞭策后劲,确保造林绿化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为实现春季农业生产“开门红”尽职尽力。

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全面完成我镇造林绿化任务

要搞好冬春造林绿化工作,全面完成绿化任务,必须强化组织领导,镇里将成立冬春绿化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全镇绿化工作正常开展和督查,林业部门是绿化工作的职能部门,必须强化指导和服务。各村(居)村主任是这次绿化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镇绿化造林分配的任务,精心组织、细化落实、统筹安排,迅速落实相关林地及苗木来源途径,组织广大劳力全力开挖塘口,各村(居)要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将宜林地包到组,包到人,真正将绿化工作的任务落实到实处。

在全县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篇6

在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即将召开之际,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林业工作会议,充分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针对8月份省市将对我县工业原料林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检查验收、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以及水稻病虫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防控等工作进行安排。刚才,景华同志就

这几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林业的责任感

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是促进我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以森林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林业,对维护生态平衡、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的实践证明,加快林业发展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形成林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对促进我县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我县向现代林业跨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跨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县地处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和武陵山系结合部,山地面积190万亩,占全县面积的84.2%,林地面积156万亩,木材蓄积量3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7.8%。全县农民人均拥有的林地面积是耕地的近10倍,丰富的山林资源是我县极为宝贵的财富。发展现代林业,就要做好林地的文章,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潜力在山、希望在林”。我们就是要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使广大林农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把山当田耕,把林当粮种,在林地上实行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林业资源。通过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依法规范流转,促进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是“生态立县”的迫切要求。县委、县政府为妥善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生态立县”的目标。生态公益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可以有效改善森林生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有利于提高绿色gdp的增长速度。因此抓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加快“生态立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生态公益林建设和补偿制度的落实是我县的“民心工程”,关系到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是执政为民理念的有效体现。虽然每年的补偿资金不多,但也是一笔固定的收入,是林农增收的重要渠道。

二、明确重点,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我县林业发展

要进一步大力营造工业原料林。全面完成2.3万亩工业原料林造林任务,是市委、市政府下达给我县的硬指标,是“一票否决”的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不折不扣地坚决完成。虽然我县造林面积超额完成了任务,但从这次督查结果来看,情况很不理想,成活率和抚育率很低,远远达不到市里的验收标准,8月份市里将对我县工业原料林造林进行检查验收,林业局、各乡镇和联乡后盾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组织力量,采取多渠道,千方百计加大资金投入,对成活率和抚育率低的地块要在8月5日前全面完成补植补造工作,确保成活率达85%以上,同时,要对造林地全面进行一次抚育,确保抚育率达100%。

要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8月份省、市将对我县林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与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状以及省市验收要求,扎实抓好下一阶段的工作,确保高质量地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任务。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主体改革。认真开展主体改革“回头看”,查缺补漏,完善资料,确保主体改革质量。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配套改革。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引导,加快相关配套改革步伐。一是探索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和林业投融资体制改革;二是建立木材等林产品交易市场和森林资源转让市场;三是建立健全基层林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防火防盗防病虫害护林组织、科技服务与推广组织和森林资源评估、木材检验、伐区设计等中介组织。通过建立完善改革的配套措施,推动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逐步建立起经营主体多元化,权、责、利相统一的集体林经营管理新机制。

要进一步落实生态公益林建设。8月份全市生态公益林建设现场会将在我县召开,这是展示我县生态建设和县容县貌的大好机会。但目前我县今年新增的生态公益林14.92万亩还没有落实,工作十分被动,各级各部门要尽快将新增生态公益林面积落实到农户,8月6日前交与财政部门录入电脑,10日前将所有补偿资金发放到农户手中,同时要完善公益林管理体制,加大对公益林的管护。

三、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夯实林业发展的组织保障

要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各部门要按

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把林业各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工作职责,落实领导责任和岗位目标责任,建立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尚未完成任务的乡镇要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圆满完成。

要加强督促检查。这次会后,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农办、县林业局要组织力量对照上级的要求进行全面督查和验收,并将督查、验收结果在全县通报,未完成任务且影响全县迎接市级验收检查的单位及乡镇,将坚决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要强化维稳力度。工业原料林建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公益林建设关系到林农的切身利益,同时也体现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各级各部门要正确切实把握好工作的尺度,维护林区的稳定,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抓细抓实,防止因工作的失误出现乱砍滥伐,乱占滥征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止趁改革之机与民争利,突击流转,引发新的纠纷等不稳定因素。

四、认清形势,严防死守,加强动植物疫情防控

生猪养殖和水稻种植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当前我省部分地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有抬头、扩散蔓延趋势和我县水稻病虫害多发的严峻形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务必要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认清形势,采取有效的措施,严防死守,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和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切实维护好农民群众利益。对因工作措施不到位,造成工作被动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将严格责任追究。

林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7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经济、经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的工作,分析研究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瓶颈和采取的对策措施,调整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努力促进我省建材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省建材工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经信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年初确定的“六个重点”,突出提质增效,突出创新驱动,突出减量调整,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省建材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出现积极进展,年初确定的目标顺利实现。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去年我省建材工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3305家,实现销售收入6323亿元、利润488亿元、利税772亿元,三项主要指标继续位居全国首位,分别同比增长10.64%、4.53%和4.48%。全省重点监测的16种建材产品中,有12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水泥电杆、玻璃纤维纱、花岗石板材、水泥排水管增速较快,增长均超过10%。水泥产量1.64亿吨,下降0.77%,位居全国第三位;平板玻璃7618万重量箱,下降4.1%,位居全国第二位;陶瓷砖8.52亿平方米,微增1.34%,位居全国第四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15亿元,增长31.8%,占全国建材工业总投资的9%,居全国首位。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水泥、平板玻璃投资分别下降26.62%和48.84%,技术玻璃、水泥制品、轻质建材、砼结构构件投资增幅均超过56%。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去年我省附加值较高的轻质建材、墙体材料和玻璃纤维及制品销售收入合计2127亿元,占全省建材工业的比重提高到33.64%,首次超过水泥、平板玻璃和建筑陶瓷的32.69%。产能过剩产业发展速度得到有效控制,水泥产量增速在全国过亿吨的11个省份中排名第十位,平板玻璃产量增速比全国平均低5.19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显著提升,全省水泥熟料企业由2005年的308家整合到2014年底的86家,熟料企业年均产量由32.4万吨提高到2014年底的100万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平板玻璃企业年均产量由“十一五”初期的317万重量箱,提高到2014年底的1180万重量箱,增长了2.7倍。重点围绕高性能纤维和新型功能材料领域,积极发展建材新兴产业,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2014年12月份投产了第二条8万吨池窑拉丝生产线;金晶集团在进军高档汽车玻璃领域之后,投资建设的防火玻璃一期项目于2014年11月份投产;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向华为公司独家供应的高科技陶瓷背板2014年8月份应用在了全球首款搭载蓝宝石屏幕的4G手机上。

(三)节能减排迈出新步伐

去年底泛华北四省二市在济南联合发布《泛华北地区水泥企业错峰生产自律公约》,我省水泥企业停窑45天,淄博潍坊片区另外主动延长5天,累计减少水泥熟料产量1200万吨以上。据测算通过停窑减少煤炭消耗1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3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60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332万吨。推进水泥生产脱硝工作向前发展,截至去年11月份全省有52条水泥熟料生产线完成脱硝改造,完成了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一期目标任务的81%,并提前完成2014年度目标任务。青岛继续走在全省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前列,出台了《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企业生产导则》,为山东省建筑垃圾再利用积累了宝贵经验。维统科技等11家建材企业入选了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第二批)。年内全省发展散装水泥1.06亿吨,位居全国第二位,水泥散装率提高到64.85%,高于全国平均值7.27个百分点。使用散装水泥创节能减排综合经济效益47.88亿元,其中节约标准煤244.44万吨,减少粉尘排放106.9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5.5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08万吨。

(四)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

去年全省建材工业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达到98.47%,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建筑用石加工、水泥制品产销率达到99.88%、98.76%,分别同比提高3.34和0.15个百分点。出口增速企稳回升,年内全省建材产品出口26.8亿美元,居全国建材工业第三位,同比增长13.96%。成功主办第十八届和第十九届中国(济南)建筑装饰材料博览会、第八届青岛石材工业及机械设备博览会、第十二届莱州国际石材展览会,承办第十届青岛国际建筑材料及装饰材料博览会。开展环渤海地区建材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知名品牌”和“诚信企业”评选工作,青岛崂塑建材集团等3家企业入围2014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23家企业的23个品牌荣获“知名品牌”,22家企业荣获3A级“诚信企业”称号。

(五)行业管理与服务得到新提高

落实“管理创新年”活动,引导企业改进管理、降本增效,年内全省建材工业销售利润率7.63%,高出全国建材工业0.66个百分点,成本控制较好,期间费用较低,其中销售、管理和财务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94%、2.35%和1.03%,分别低于全国0.74、1.1和0.3个百分点。代省政府编制山东省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三个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4-2020),谋划行业转型升级思路。分析行业运行数据,准确把握运行态势,做好形势分析和预警分析。建成“山东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质量管理系统”,已经完成系统运行测试。加强水泥质量管理,完成333名化验室主任的登记注册和发证工作,完成229家水泥企业化验室的现场评审考核。对已经通过水泥行业准入公告的26家企业进行年度监督检查。推荐泰山玻纤邹城公司等7家玻纤企业上报玻纤行业准入申请。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督查,重点对石膏矿山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排查和督导,2014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组织企业参加2014年度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审,全省共有17个项目获奖,占全国各省市获奖总数的10.6%。在预拌砂浆行业举办物理检验工职业技能竞赛,全省有70家预拌砂浆企业的134名选手参加了决赛,评选出一等奖8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20名。组织召开华东一环渤海地区建材协会会长秘书长联席会议,切实推动山东建材工业与兄弟省市的交流与合作。

(六)自身建设取得新成就

去年,我们圆满完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任务,各项整改措施全部落到实处,取得了明显成效。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各项制度措施得以不断完善。协会机关及直属企事业单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事业单位改革改制、困难企业人员救助、财务资产管理、后勤服务保障、纪检监察工作和行业工会服务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成绩。政务信息工作取得突破,报送的《我省推广应用节能玻璃进展缓慢》不仅被省政府办公厅以专报的形式采用,而且被国务院办公厅综合采用。加强史志工作编撰力量,强化了工作措施,史志工作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协会机关连续13年,省散装水泥办公室连续3年保持了“省直文明单位”称号。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省建材设计院、省水泥质检站、省经纬项目管理咨询公司等直属单位以及中材地勘山东总队、中材兖州济南公司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做出了突出成绩。

从总体上讲,2014年我们遇到的困难比预料的大,碰到的挑战比想象的多,但是全省建材工业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趋势,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经信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座的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

二、科学认识和把握建材行业发展新常态

李克强总理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我国经济要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前者是增长目标,后者是发展目标。这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并重的决策部署,对传统的建材工业来讲更具有科学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和贯彻落实。

(一)正确看待换挡减速

新常态给我们的最直接感受就是经济增长的换挡减速。经济增速适当降低,有利于缓解资源、能源、环境的承受压力,也有利于为调整优化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提供更大空间。当前,传统的建材工业赖以高速发展的基础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顺势要把精力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换挡减速不是刹车停车,发展依然是第一要务。但是在当前形势下,保持行业平稳增长的难度在加大,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在增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宏观环境依然严峻。去年我省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2013年下降了3.8个百分点。虽然预计今年新型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将拉动建材产品需求增长,但是房地产投资需求不会明显改观,对建材产品产销形势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是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去年以来,我省建材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12.1%,建材企业“三项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总额同比增长12.2%,高于主营业务收入(10.5%)的增长速度。行业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为12.7%,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受此影响,在亏损面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亏损额增加了16.92%,说明一些企业生产经营的难度在加大。三是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凸显,库存压力加大。受市场需求萎缩影响,2014年底我省建材工业产成品存货118.98亿元,比2013年底增长24.2%。其中,水泥、建筑用石和玻璃纤维及制品三类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均超过25%,建筑卫生陶瓷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15.11%。四是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双重压力。紧缩的金融环境及应收账款居高不下造成的呆坏账风险将加大企业经营压力。截至去年底,我省建材工业应收账款336.79亿元,同比增长12.78%,增幅超过同期销售收入增幅2.14个百分点。

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依然运行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制约建材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难以有大的改观,为此我们必须稳字当头,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在大力提质增效的同时,促进建材工业经济中高速增长。

(二)牢牢把握动力转换

新常态表面是增长速度的换挡,本质则是新旧增长动力的转换。在新常态下,建材工业依赖于向规模、数量要效益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重道远,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步履艰难。近年来,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增长放缓和产能过剩形成的双重压力,产业结构失衡、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多等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也不断显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多数传统建材企业对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整体技术进步驱动力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影响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足,企业利润率偏低。例如平板玻璃产品深加工率仅约为40%,建筑陶瓷产品以中低档为主,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存在明显差距,难以适应建设建材工业强省的发展要求。二是建材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建材新兴产业近年来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仍处于规模外延扩张的初级阶段,其在建材行业总量的比重仅为约10%,还难以支撑整个行业的快速增长。同时建材新型材料的技术创新与建筑工业化、住宅产业化和建筑节能发展的新需求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生产与设计应用存在脱节的现象。

今年全省经信工作会议指出“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我们也不能被动地顺应增长速度的换挡,要主动把握好全行业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大力强创新、调结构、换动力,切实推动建材工业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三)紧紧抓住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

深刻认识建材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既要把困难和问题考虑地更多一些,分析地更全面一些,也要坚定信心,看到新常态中蕴含的行业发展新机遇。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整体处于危机后的修复阶段,国际环境有望适度好转,经济增速可能略有回升,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国际机会。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也为我省有条件的建材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以较低成本开展国际并购、获取能源资源和市场等提供了较好机遇。从国内环境看,宏观政策环境总体稳定向好,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国家和我省取消下放行政审批、减轻企业负担、降低融资成本、强化创新驱动等一批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将有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今年我省加快108个省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拟开工建设济青高铁、鲁南客专等重大工程将为建材企业发展带来利好。从行业自身看,我省建材工业经济体量大、门类全,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建材产业逐步提升,产业集中度相对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更加多元,内涵式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正在显现,这些积极因素都将多点支撑全省建材工业创新发展、高端发展和绿色发展,切实增强了稳增长、促转调的信心和决心。

三、2015年重点工作

2015年作为全面推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总的思路是:深入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经信工作会议的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努力保持全省建材工业平稳健康发展。

(一)努力保障建材工业稳定增长

一是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充分利用全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系统,将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等作为分析监测重点,增强主动性和前瞻性,及时发现新特点、新动向,切实搞好发展形势预判。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和建材工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加深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二是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坚持紧盯市场、细分市场,围绕市场调整产品结构,巩固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深入实施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开拓新兴市场。积极对接国内省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抓住节能玻璃等绿色建材推广机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依托“好品山东”网上营销平台,全力助推建材企业的网销化进程。做大做强行业展会,提升专业会展的品牌拉动作用。

(二)加快推进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宣贯水玻陶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去年我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制定了《加快推进山东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方案》,全省选择了22个产业重点推进转型升级,建材工业的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三个产业位列其中,为此我们代省政府草拟了三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实施方案。这三个方案剖析了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标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分析了发展趋势,明确了目标任务,制定了实施路径,完善了保障措施,是指导我省“水玻陶”转型升级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今年将是这三个方案实施的第一年,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市场新变化和行业发展新趋势,加强宣传、抓好落实,确保起好步,如期完成2017年短期目标。二是做好产能调控工作。配合有关部门严控产能过剩产业新增产能,清理整顿违规项目,进一步完善产能退出机制。总结推广水泥产业经验做法,在建筑陶瓷、石材等产业加快建立利用节能环保标准促进落后产能退出的机制。这次水泥错峰生产既缓解了供暖季空气环境保护的压力,又解决了冬季水泥库存和无序竞争的问题,已经得到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好评。今年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建设水泥错峰生产的常态化运行机制,探讨在夏季用电高峰实施停窑的可行性。

(三)切实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加快培育建材新兴产业。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新兴产业发展纲要》为指导,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为重点,以产业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创新能力强、实力雄厚,发展基础好的企业为主导,大力发展建材新兴产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市场培育。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在高性能纤维和新型功能材料领域,进一步推动相关企业打造一批拳头产品和特色产业链。二是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总结推广水泥产业兼并重组的经验教训,充分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努力营造中小企业、弱势企业主动向大企业、强势企业靠拢的良好市场氛围,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切实提高建筑陶瓷、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等产业的集中度。协调推进滕州玻璃、莱州石材等建材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高产业协作配套和聚集创新能力,促进各地差异化发展。

(四)扎实推动建材工业绿色发展

一是促进重点领域节能。在全行业推广高效节能电机、低温余热利用、低辐射镀膜玻璃、高效节能变压器等技术装备。积极响应省经信委开展的“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以及“探索实施能效领跑制度”,引导用能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管理体系,开展企业能效对标活动。加大传统建材企业节能监测力度,在水泥、平板玻璃产业落实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二是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消费。适应绿色建筑发展需要,大力开展绿色建材研究,尽快制定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引导企业大力创新建材产品供给,激活绿色消费需求。激励传统建材企业转型发展,拓展产品的绿色环保功能,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绿色建材特色园区建设,壮大绿色建材产业。三是做好散装水泥推广工作。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有关政策措施和省政府第219号令,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宏观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重视全省散装水泥机构建设,加大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的推广力度,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五)推进建材工业两化融合

一是加强建材行业首席信息官联盟建设。依托全国建材行业首席信息官联盟,引导我省建材企业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结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向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有效遏制过剩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启动全省建材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质量管理系统。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力度,及时更新数据,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不断提高经济运行分析能力,增强对水泥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简化企业信息报送流程。三是鼓励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革新工艺和流程再造。促进企业运用数字化技术,构建生产执行系统,自动处置和排除各种生产故障;运用模型化技术,优化各项工艺参数和管理参数,提升生产和经营管理效能;运用集成化技术,将企业协同管理系统、生产安全管理系统、能效管理系统、企业风险防范与管控系统等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机融合到生产和经营管理之中。四是探讨“互联网+建材”趋势。“互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升级版,由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一个传统产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一定是一加一大于二,关键就在于创新。面对时代潮流,需要我们用互联网的思维变革发展思路,创新商业模式,抢抓市场机遇,推动建材工业两化深度融合。

(六)激发建材工业整体发展活力

一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行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断提高,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机构,争取更多的省级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鼓励优势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继续动员企业广大员工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积极参与2015年度全国建材行业技术革新奖评奖活动。加强服务指导,支持建筑陶瓷、水泥制品、石材等中小企业创新,提高“专精特新”水平。二是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上水平。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引导企业科学分析所处环境,搞好企业和产品定位,制定自身的“十三五”战略规划,抢占发展先机和制高点。根据省经信委安排,深入开展“管理效益年”活动,加大典型引路和先进方法推广。抓好水泥、平板玻璃、玻璃纤维等行业准入管理,积极推动符合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进入国家公告。三是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省建材职教培训集团和实训基地的优势和作用,推动企校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继续开展争当首席技师活动,开展各层次的技能竞赛,进一步加大培训与考核鉴定力度,不断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

(七)围绕行业重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省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积极向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一是推动我省水泥窑协同处置向前发展。与兄弟省市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置在我省进展缓慢,与水泥大省的身份不相符。今年我们要创新调研方式,多渠道多层次深入了解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的有关情况,发掘并促进解决制约水泥窑协同处置进展缓慢的主要因素。并以调研为契机,大力宣传和呼吁水泥窑协同处置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中的作用。二是提高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近年来,在利用建筑废弃物生产建筑材料领域,青岛无论是地方立法、政策配套还是监管平台建设,都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全市建成投产了十多家综合利用企业,潍坊、淄博也有企业在积极探索。但是从全省来看,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还较低,多数地方对建筑垃圾处理局限于简单堆放或填埋,不仅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将通过专题调研总结推广青岛立法经验和潍坊、淄博的具体做法,大力推动我省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事业向前发展。

(八)编撰“十三五”规划与史志建材篇

“十三五”期间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建材强省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尽快对全省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尽快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争取迅速起步,抓紧实施。规划的编制首先要深刻认识我省建材工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要注重集合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要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中,打开规划编制的思路,努力做到主题鲜明、主线清晰、重点突出。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今年省史志建材工业篇就要完成编撰任务,明年省史志办就要统一印刷发行,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为此我们加强编撰队伍,完善工作机制,倒排工期,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林业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篇8

关键词:《讲话》、政治标准、艺术标准、政治、内容、形式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作了《引言》和《结论》两次讲话。1943年10月19日在《解放日报》上将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两次讲话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题公开发表。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影响极其深远的一份文艺纲领,《讲话》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建性的文艺思想,同时也涉及到了一个极为复杂的话题——艺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这集中体现在对文艺批评标准的讨论上。在《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应该“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由此,相当一部人认为毛泽东在文艺批评标准这一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就是以政治标准压倒艺术标准,从而将他在这一问题上的阐释理解为庸俗社会学观点。但是对于这一问题,应该在全面深入理解其含义的前提下给予其客观公正的审视。

“政治”一词在《讲话》中被多次提及,然而其在不同的语句中所表达的含义却有着细微的差别。在讨论党的文艺工作和党的整个工作的关系这一问题中,毛泽东指出:“我们所说的文艺服从于政治,这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在这里,“政治”一词是指纯粹意义上的政治,它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强调的是一种敌我对立的意识形态。而在讨论文艺批评标准问题时毛泽东则指出:“按照政治标准来说,一切利于抗日和团结的,鼓励群众同心同德的,反对倒退、促进进步的东西,便都是好的;而一切不利于抗日和团结的,鼓动群众离心离德的,反对进步、拉着人们倒退的东西,便都是坏的。”在这里,“政治”一词涉及到了两层含义,一层含义包含了鲜明的意识形态在其中,而另一层较为隐蔽的含义则包含了对敌我对立的意识形态的削弱,相对应的,又加入了与艺术相关的柔性因素在其中。因此,虽然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了“政治”一词,但是这个词语在不同句子中出现时会有细微的差别在其中。总体上来讲,《讲话》中提到的“政治”有的是专门用来强调意识形态的,而有的则应该将其理解为一种包含了意识形态在内但又不限于此,而是包含了较为广泛内容在内的词语。而文学批评标准问题中的“政治标准第一”的“政治”一词应该作第二种解释,即,它是一个含有意识形态在内但又不限于此,而是包含内容较为广泛的词语。

对《讲话》中关于文学批评标准这个问题的不准确理解,除了包括指涉“政治”一词时,对其在含义上产生的模糊理解外,更为常见的就是对“政治标准第一”和“艺术标准第二”的误解。值得特别指出的一点是:这里的“政治标准”实际上对应的是“内容”,“艺术标准”对应的是“形式”。事实上,在《讲话》中,对于文学,毛泽东提出的是:“我们的要求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因此,我们既反对政治观点错误的艺术品,也反对只有正确的政治观点而没有艺术力量的所谓‘标语口号式’的倾向。我们应该进行文艺问题上的两条战线斗争。”在这里,毛泽东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要政治(内容),同时也要艺术(形式),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一个整体。而在许多错误认识中,都将“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理解为:与政治相比,艺术不值一提,或是认为政治高于一切。事实上,“政治标准第一”这句论断确也表明了毛泽东将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而笔者认为,对于这一问题,应该将其理解为:在文艺创作和批评时应该坚持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应首先确定文学艺术符合政治标准,在这基础上又要保证其符合艺术标准,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二者的区别是在先后顺序上,而并不是在重要与否上。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讲话》在文艺标准这一问题上,虽然兼顾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然而又特意突出强调了政治标准。这种表述看似矛盾又复杂,但是事实上,毛泽东选用这种表述方式是有其特定的原因在其中的:其一,与毛泽东身份有关。毛泽东首先是一位政治家、一个新政权的领导人,其次才是一个诗人、文学家。在抗战的大环境下,政治是处于绝对地位的,虽然是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两者不可偏废其一,但是作为第一身份为政治家的毛泽东来讲,在指明了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相结合的同时,又强调政治标准在先,兼顾艺术标准,采用这种提法是符合其政治家的身份的。其二,与中国国内形势有关。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逐渐改变其对内对外政策,将攻击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共产党。面对严峻的国内形势,提升政治觉悟、强化政治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应对策略。其三,与日本侵略战争有关。面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对其予以军事还击是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综上所述,《讲话》在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问题上的表述是合理、准确的,相反地,是长久以来人们对它的误解才导致了对其在这一问题上的指责。事实上,《讲话》无论在对“政治”这个词的内涵灵活使用上还是在对政治标准与艺术标准的关系阐述上,都秉持了一种兼顾政治与艺术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正确、公正的。

参考文献: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② 乔以钢《现代中国文学》(1949~2008),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

作者简介:张帅奇(1988年7月),女,汉族,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研究生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上一篇:简历中自我评价如何吸引HR下一篇:《三只小板凳》读后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