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描写景物(精选8篇)
一、学情分析
学生怕写作文,尤其怕写写景类的作文,虽然说观察了,景物在心中,但美景在心中,笔下难展现,这是普遍现象,这是学生和老师普遍头疼的问题。于是,教会学生描写景物的方法在现阶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训练目标
1.培养观察景物的能力,做到细致观察。
2.学会抓住景物特征,层次清晰的进行描写。
3.学会准确运用词语和修辞,对景物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4.学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训练难点
1.抓住景物特征,层次清晰的写景。
2.运用修辞,多角度写景。
四、训练流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相传乾隆皇帝游江南时经过南方一个叫通州的小镇,想到北方也有个地方叫通州,于是写出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随后,让臣下对下联。众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甚至有人关起门来翻了大量的资料,但对出的下联乾隆都不满意。这时,乾隆手下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在通州的街上转来转去,他发现这地方有许多的当铺,灵机一动,对出下联: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乾隆听后,拍手叫好,赏赐了许多珍宝。
其实,这位默默无闻的人之所以能妙对且受赏,就在于他的观察揣摩,抓住身边事物的特点。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用一双慧眼观察身边的事物、景物。
(二)仔细观察,抓住特征。
鲁迅先生曾说过: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观察小鸟怎样飞翔、清晨的小花开放时的姿态、闪动着繁星的静谧的夜……要注意观察景物变化的过程,比如树木什么时候抽出新芽,什么时候枝繁叶茂,什么时候赤裸着树干。要善于捕捉景物的颜色和姿态,比如花,有的艳丽多姿,有的清香四溢;比如水,有的汹涌澎湃,有的水平如镜。观察是描写景物的前提。
(三)欣赏图片,自由描述。
古时有位画家叫做厉归真,他酷爱画老虎,曾住到有虎出没的山林里,躲在大树上仔细观察虎坐、卧、跑、跳的动作,反复进行描摹。经过长期观察,他画的老虎神态逼真,令人叹服。绘画需要观察,写作也是如此。这里有一幅山水画图片,请你认真观察。并用?这里的景致真美,你瞧,……?的句式,描写你观察到的美景。
1.山水画图片欣赏
2.学生自由创写后交流(学生自由表述)
自然万物,有难以言传的美,我们能感受到大自然之美是一种幸福,但不会准确的表达这种美却是一种遗憾。
3.描写是指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文字,对人、事、景、物进行具体描写和刻画的一种表达方式。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景和社会环境的描写,对景色及周围陈设的描写。一般描写景物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全篇以描写景物为主,如《春》《济南的冬天》等。一种是在写人、记事、议论中插入景物描写,如《繁星》《社戏》等。
(四)方法指导,生动描写。
1.抓住特点,巧用修辞。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
示例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朱自清抓住南方的春雨的特点:连绵,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描绘。?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种雨,使树叶子?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春雨农耕的图画。
示例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小巧秀丽。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既形象地描写济南的冬景,又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感知景物的特点。
如果我们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描摹景物,那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著名作家余光中说过:?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味、有光。?调动多种感官去体味,让景物呈现出丰富瑰丽的声、色、味、态;注意动态、静态的调和,实景(眼前之景)、虚景(联想想象之景)的互补;注意手法多样,兼顾正面与侧面等,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示例一:?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
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作者写春风的柔和,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的温暖,柔和。?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作者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的传味的特点。把春鸟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与轻风流水应和着?,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风的传声的特点。作者从多方位描写春风,把这个本来不易表现的事物也写得栩栩如生。
示例二: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象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象飞行,象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象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钱钟书《围城》)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作者写夏夜的宁静,先从视觉的角度写星忙月残,如?一梳月亮象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再从听觉的角度写虫声屑屑、蛙群齐鸣,以动衬静,写出了夏夜的宁静。
3.选好观察点,有序写景。
观察和描写景物,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描写。随着观察点的变换,景致也有所变换,我们常常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
示例一: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作者着力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景象,观察点由上而下,描写时按照?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有序写景。不仅桃花、杏花、梨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
示例二:我们顺着弯弯曲曲的石径,来到了瀑布对面的观瀑亭。凭栏眺望,但见巨瀑似布如帛,汹涌澎湃。瀑水由悬崖直泻牛潭中,气势磅礴。溅起的水珠高五六丈,闪银亮玉,极为壮观,仿佛那是无数晶莹透亮的珍珠在阳光下跳跃。顺着弯弯曲曲的石径,我门又来到峡谷底。从下往上看,瀑布就像一块巨大的白纱披在青山少女的肩上;又似老人白雪般的银发一落千丈。瀑布那强有力的节奏,如同一支交响在我耳边回荡。它的美是无法形容的,它是一颗未经雕琢的钻石,那样晶莹;那样纯朴。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文段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瀑布的壮美。站在观瀑亭,远眺瀑布,似布如帛,汹涌澎湃。站在峡谷底,仰视瀑布,瀑布如青山少女肩上的白纱,如老人的银发。
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清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郑板桥写过这样的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强调的就是以情带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不仅是作者对自然界景物的肉眼所见,更主要的是作者的心灵的感受。流动着情感的文章才富有感染力。比如《济南的冬天》,老舍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达意。
示例一:猪场西侧,沿小河飞着越来越多的萤火虫,闪闪烁烁的,把猪场前的空地布臵得像是真的舞台。田野上,蛙鼓虫鸣,一阵阵如潮涌起。月亮这时悄悄爬上了天空,村民们都沐浴在银辉之中,久久不愿散去,把乡村的夜晚闹成了我至今难忘的狂欢节。(《乡村狂欢节》)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作者此段文字追求?情景交融,物我统一?,无论是闪闪烁烁的萤火虫的舞阵;还是如潮似水的蛙鼓虫鸣,都是为了表情达意所设。与沐浴在月亮的银辉之下、不愿散去的村民,相印成趣,进一步突出了?狂欢?的主旨。
示例二:大雪过后,万物洁白,房上,地上,树上全披上了一层厚厚的玉衣。远眺天地相连处,太阳正要升起,红彤彤的彩云不断扩散,使这遍野的大雪越发显得明净。冬小麦盖着雪姑娘亲手缝制的软乎乎的大棉被,安安稳稳地睡了,心里默默念着:明年的麦穗,一定结得又大又饱满。雪花无私地滋润着大地,大地正做着温馨的梦,构思着春天的绚丽图景。
我多么希望这雪景永在,永远停留在这辽阔无垠的土地上,来装饰祖国壮丽的山河,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这是不可能的。雪花,似乎一出生就是为了粉身碎骨,装饰大地那只是它一生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小事,而更重要的则是牺牲自己,滋润大地,来孕育一颗颗丰满的种子,酝酿一个生气勃勃的象我梦中一样的丰收场面。
(学生赏析、交流)
赏析:《雪后》的作者便是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表达自己内心的爱雪之情。但作者不满足于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为了更好的表达主旨。作者不满足于对壮丽雪景的描绘的,进一步地挖掘雪的作用,并通过对雪的作用的描写赞扬一种精神,一种从一出生就是为了他人粉身碎骨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
方法总结:
1.抓住特点,巧用修辞。2.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感知景物的特点。3.选好观察点,有序写景。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五)作文展评
结合本节课所讲的观察和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阅读《我漫步在金色的校园》一文,并做简要评论。
我漫步在金色的校园里
傍晚,我带着紧张学习后的疲劳,走出了教学楼,来到布满金色阳光的校园。
向西望去,只见水池中的喷泉涌出高高的水柱,周围的小喷嘴喷出的水柱也都向中间聚拢,形成默契的配合。在夕阳的映照下,水柱披上了金色,远远地就给人以清爽的感觉。走到近前,溅出的水雾扑在脸上,仿佛蒙蒙细雨从天而降。水池周围繁花盛开,喷红吐绿,绚丽多姿。球形的麦冬青,朴实庄重;粉红色的鸡冠花昂首挺立;菊花、串红在晚风中摇来摇去……深深呼吸这凉爽、清新、芳香的空气,感到沁人肺腑的惬意。水池旁还有几个辛勤的园丁正在为花朵修枝叶,正是他们用汗水打扮着我们美丽的校园,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看看南北两旁,在乳白色的建筑上有两幅巨大的壁画。北面是一个人蹲在那里若有所思,谁也猜不透他在想什么,或许他正思考。南面那幅庞大、复杂的几何空间图形,在探求其中奥妙,或许他是在深沉地望着每个人,提示人们要学会运用头脑 ……
我离开了喷水池,沿着洁净的大道向东南来到科技楼,这是同学们做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开阔眼界的地方。楼是曲形的,最引人注目的是东边楼顶的半圆形顶部的天文台。往上望去,显得那么高大。就是在那里,同学们的视野扩大到浩瀚无边的宇宙中,那突出的圆球,仰望蓝天,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对科学事业的追求……
我登上楼顶,来到宽敞的平台,轻松愉快,仿佛一个没事人一样。俯视周围景致,只见万道霞光为整个校园披上金色,乳白色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小巧的花坛点缀其间,由六边形的教室组成的教学楼稳坐对面……楼呀,树呀,路呀,都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走下科技楼,来到图书馆门前的方砖路上,立刻感到一种清爽庄重的美。两边是绿茸茸的草坪,周围是松柏围成的墨绿色的围墙,在这红围翠绕之中的便是披着乳白色外衣的图书馆。里面一定有不少同学正在安静地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图书馆西面有一条长长的走廊,像一条纽带把各自南北的楼房连接起来。雨天,它为师生们挡雨;夏日,它为师生们遮阳。瞧!不少人正在这儿促膝谈心,有的在欣赏景致,有的在复习功课,真是乐在其中。
走出长廊,顿时让人感到充满活力。东边体育馆里传出?嘭嘭?的声音,那是篮球队的同学在刻苦训练。北面是宽阔的操场。400米的跑道上,同学们个个似马奔驰;球场上,人人如猛虎下山,奔跑跳跃。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学生赏析、交流)
评析: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以游踪为序进行写作,紧扣?漫步?写文:从教学楼出发,先向西再折向东南,逐个描写了水池、壁画、科技楼、楼顶平台、图书馆、长廊、体育馆和操场等景观;立足点交代清楚:或平视,后仰视,从多角度描绘傍晚时分金色校园的美丽风光。
在写景的同时,作者还注意描述了人的活动,展现了同学们在美丽的校园里刻苦学习的精神风貌。文章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力求描摹景物形象具体,且特别注意融情于景,尤其是几处对?金色?的描写,较好地体现了作者对校园无比挚爱的情感。
五、才情展示。
请选择一处你熟悉的景点,细心观察,抓住景物特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写景的方法)参考题目:见教材
首先要准确。要抓住事物特征, 真实地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准确”是一篇文章的生命, 如果不准确, 即使写得再精彩、再生动, 也只能是败笔。
其次要有顺序。人们观赏景物都有一定的规律:或定点环顾, 或边走边看。描写时也应该“顺其自然”。例如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 描写济南城周围的环境时写道:“小山把济南整个儿围个圈儿, 只有北边缺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景物描写与作者的定点鸟瞰相吻合, 自然清晰, 形象准确。又如凡妮的《野景偶拾》一文, 按照沿途所见, 依次描写绕村的溪流、山梁的小路、盆地的高粱、山坡的谷穗、旷野的幽静、落日的霞光、宛如绸带的河流和公路、华美如贝雕的田野和山林。移步换形, 有如移舟前进, 时过景迁, 景观随之改换,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第三, 写景还必须“细致”。有些同学写景状物三言两语, 寥寥几笔。虽然准确, 但空洞无物。因此在观察景物时应尽量细一些, 角度多一些, 视点小一些。那些写景状物的经典名篇无不是在“细”字上下功夫, 刻画出一个个精彩细致的特色镜头。如宗璞的名篇《紫藤萝瀑布》不仅准确写出紫藤萝整体像流动的瀑布, 还从局部细致刻画一穗花、一朵花的花苞与花舱的风姿以及颜色光彩的细微变化。细致了, 文章才会具体, 内容才会丰富。同学们要改变“瘪三”文章, 必须从“细”字入手, 明察秋毫, 使景物纤毫毕现。
第四, 在写景的时候, 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 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 这就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 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 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 联想的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 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 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 它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 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 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
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 突破了空间的限制, 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 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第五, 世界上的景和物是丰富多彩的, 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 将它们都写进文章里, 那样的文章肯定是繁杂冗长, 不知所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 有选择、有重点地状物绘景, 这样笔力集中, 便于写得细腻, 写得丰满。古语说:“石有三面, 佳处不过一峰;路有两面, 幽处不逾一树。”写景要对准最能激发人们美感的“一峰”、“一树”, 用形象、生动的文字加以描绘, 只有这样, 才可能写出“视之则锦绘”的状物文章来。老舍先生的《在烈日和暴雨下》, 为了突出天气变化的过程, 就着力描写了杨柳的动态:一点风也没有时———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有一点凉风时———枝条微微动了两下;风大起来时———柳条横着飞。通过杨柳的动态, 显示了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 而对暴风雨降临时其他景象的变化, 作者作了简略处理。这样, 抓住特征, 既形象地表现了天气变化的过程, 又避免了描写的呆板重复, 使得文字准确而精练。
最后, 描写景物时情与景要契合一致, 不能景是景, 情是情。情景相“契”有两种导向:一是由什么样的景, 引发什么样的情;一是由什么样的情, 给景蒙上一层什么样的色彩。比如散文《岳阳楼记》就是情景契合的名篇佳作, 文章写了两种不同景物, 引发两种不同的情感:一种是由“明丽”之景, 自然地导出“喜悦”之情;一种是由“阴晦”之景, 自然地引出“悲伤”之情。这样看来, 不同的景物会触发与之对应的情感来;即使是相同的景物, 由于情绪不同, 也会使景物蒙上不同的色彩———“愁”则草木含悲, 风云变色;“喜”则树在点头, 石在欢笑。但不管怎么变化, 情与景必须和谐一致。
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是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写景的角度有:景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味道等;远眺、近看,俯瞰、仰视,正面、侧面,静态、动态,整体、局部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在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中,作者就运用了多角度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描摹的景物各具特色,特点鲜明,让读者如临其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绘声之悦耳
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作者以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比喻听到的潭水声,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清亮诱人。
二、绘色之迷人
如“青树的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中的“青”与“翠”都有“绿”意,交错使用,既避免了重复,更表现了树木的青葱翠绿、枝条的参差不齐,它们随风摆动,让人想象到那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石潭的四周。寥寥数语,写出了色彩的迷人。
三、绘形之各异
如“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句中“全石”即整块石头,“坻”为水中的高地,“屿”是水中的小岛,“嵁”是不平的岩石,从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小石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但石的形状又各不相同:或整或零,或高或低,或平或仄,多姿多态。
四、绘影之巧妙
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像在空中。太阳光照射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和鱼影,但透过鱼的影子,却能让我们对那清澈透亮的潭水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里鱼影与潭水相映成辉。作者巧妙地借鱼影再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而潭水之清也使得鱼影越发鲜活。
五、绘景之含情
如“似与游者相乐。”句中人、鱼并写,情味无穷,真切地描绘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快心情。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作者在后文描绘了一种悄怆之景:“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看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凄凉。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幽清了,这不免激起了作者凄凉的联想,情景交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以景写情,巧妙地反映了作者被贬后的苦闷心情。
此外,从点面结合角度,如写石:“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从远近交错角度,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从动静结合角度,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是动。从虚实相生角度,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面写鱼,实为写水,以实写虚,虚实相生。
【延伸练习】
1.阅读下面的选段,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愣如鬼一般;彎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
作者观察月色的角度有什么变化?
2.请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品析下面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的童年里也有睡在苇叶上的露水,但那是另一种风情。生产队里养着一条褐色水牛,农忙时节,孩子们大清早起来割牛草。我和堂姐相约着,去村西河边的芦苇荡里割草。卷起裤管下去,脚下的软泥滑腻清凉,芦苇一碰,露水珠子簌簌洒一身。从脖子到后脊,到前胸,露水的凉意在皮肤上蔓延,还似乎带着微甜的味道。苇丛里的青草又长又嫩,几刀便可割一大把,有时还顺道割一把细嫩的水芹,算作中饭菜。出了芦苇荡,几个大青草把子拎在手上,一路滴着露水。我们的头发和衣服,也被露水打得湿透。仿佛洗了个露水浴,身上、眉毛上、眼睛里,皆是露水。
——许冬林《养一畦露水》
3.如果让你在校园内,或在你家附近,观察一处景物,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什么新发现?把这些观察角度和观察效果写下来。字数不限。(提示:尽量多选几种观察的角度。不同的观察效果由不同的观察角度产生,比如发现了不同的形态、颜色,突出了某些景物,忽略了某些景物等。可以与同学一起观察,一起讨论,互相启发。)
春
春天渐近,实际上已经来临,冬天的严寒已经消除,雪已融化,刺骨的寒风也缓和了……褐色的花坛上已长出新绿,它一天比一天新鲜,使人觉得仿佛希望之神曾经在夜里打这儿经过,在草上留下了更加明亮的足迹。花儿从叶簇中探出头来,有雪莲花、藏红花、紫色耳状报春花和长着金眼睛似的三色堇。
(„英‟夏绿蒂。勃朗特:《简爱》第94页)
春天悄悄地来到了人间。赤裸裸的树木还在阵阵的寒风中颤抖,沟渠里秋天的败叶正在腐烂,但那里,黄色的莲馨花已在潮湿的草丛中开始探出头来。从整个原野上,从农庄的院子里,从渗透了水分的耕地里,到处可以闻到一种潮湿的、发酵似的气息。无数嫩绿的幼芽从褐色的泥土里钻出来,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法‟莫泊桑:《一生》第119页)
在春季漫长的白天,蛤蟆滩除了这里或那里有些挖荸荠和掏野菜的,地里没人。雁群已经嗷嗷告别了汤河,飞过陕北的土山上空,到内蒙古去了。长腿长嘴的白鹤、青鹳和鹭鸶,由于汤河水混,都钻到稻地的水渠里和烂浆稻地里,埋头捉小鱼和虫子去了。日头用温暖的光芒,照拂着稻地里复种的一片翠绿的青稞。在官渠岸南首,桃园里,赤条条的桃树枝,由于含苞待放的蓓蕾而变了色——由浅而深。人们为了护墓,压在坟堆上的迎春花,现在已经开得一片黄灿灿了。
(柳青:《创业史》第38页)
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星闪耀着,红的星,黄的星,白的星。蔚蓝的天,自由的风,梦一般美丽的爱情。
(巴金:《巴金中篇小说选》第99页)
太阳照暖大地,青草在一切没有锄绝的地方死而复生,不但在林荫路的草地上,甚至在石板的夹缝里长出来,绿油油的。桦树、杨树、野樱树长出发粘的和清香的树叶,椴树上鼓起一个个快要绽裂的花蕾。寒鸦、麻雀、鸽子象每年春天那样已经在欢乐地搭窠,被阳光照暖的苍蝇沿着墙边嗡嗡地飞。植物也罢,鸟雀也罢,昆虫也罢,儿童也罢,一律兴高采烈。
(„俄‟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第5页)
夏
初夏,北方乡村的原野是活跃而美丽的。天上白云缓缓地飘着,广阔的大地上三三两两的农民辛勤地劳动着。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小河边上。河边的顽童破坏了小河的安静:“看呀!看呀!”“泥鳅!这个小蛤蟆!”叫声笑声飘散在鲜花盛开的早晨,使人不禁深深感到了春天的欢乐。
(杨沫:《青春之歌》第266页)
那年夏天最时行夸耀,这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连大地也都夸耀起来——栗树盛开着花,发散出浓郁的花香,在过去从来没有见过;家家花园里都开放着玫瑰;夜里满天的繁星,简直挤都挤不下;太阳全身披挂,天天从早到晚在公园上面挥舞着它的铜盾;人们的行为也变得古怪了,在露天底下吃午饭、吃晚饭。出租的马车和私人马车,川流不息地通过明媚的泰晤士河上的桥,把成千上万的中层人士载往布西,载往里希蒙,载往开游,载往汉普登行宫,去领略一下郊外风光。那种盛况据说简直空前。
(„英‟高尔斯华绥:《福尔赛世家》第一部《有产业的人》第215页)
气温非常之高,火热的太阳直射着一切,使那些石级都发了白光。由于这些石级的反射作用,使廊檐下也热了起来,因此那里的空气沉闷,象锅炉一样灼热烫人。那些没有人坐的椅子,在这炎热的气候中发出脆裂的声音。至于站立着的那些投机者,他们在设法寻找由那些柱子遮成的一条一条的阴影,以期躲避太阳的热力。
(„法‟:左拉:《金钱》第228页)
六月十五日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象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的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街上的柳树象病了似的,叶子挂着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滴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象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
(老舍:《骆驼祥子》第164页)
夏季眼看就要给排挤掉了。可是夏季逗留着不肯就走,奄奄一息地躺在山峦间,使山谷越来越阴暗,把衰微中的力量和魇足了的喜悦织成一幅雾霭的天幕,它在世上耽过了,好好的耽过了,因而镇静、满足地走向死亡。
(„美‟杰克。伦敦:《马丁。伊登》第213页)
秋
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如此晴朗,使你几乎不能相信英格兰夏季的那几个月份已经刚刚过去。篱笆、田野、树木、山和原野,呈现出它们的永远变换着的浓绿的色调;几乎没有一片落叶,几乎没有细微的黄色点缀在夏季的色泽之间,以告诉你秋天已经来临。天上明净无云,太阳照得明亮而温暖;鸟的歌声和万千只昆虫的“营营”声,充满在空中;房屋旁边的院子里挤满了颜色丰富而又美丽的花,在浓雾之中闪耀着,象是铺满了灿烂的珠宝的花床。
(„英‟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第296页)
草地变成金色,秋天的花朵露出它们苍白的花瓣。雏菊现在很少用白色的眼睛戮破草坪,人们只看见淡紫色的花托。遍地都是黄色,树阴的叶子变得稀疏,色调变成浓重。阳光已经较为倾斜,让橙黄色的和修忽的微光,以及闪亮的长的痕迹溜进树林里面;这些痕迹很快就消逝,好象向你告别的妇人的拖在地上的袍子一样。
(„法‟巴尔扎克:《农民》第339页)
秋雨打着他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341页)
秋深了。太阳黯淡了。自然界萎谢了:在十月的云雾之下,颜色慢慢的褪了;高峰上已经盖了初雪,平原上已经罩了浓雾。……潮湿的树林缄默无声,仿佛在悄悄地哭。林木深处,一只孤单的鸟温和地怯生生地叫着,它也觉得冬天快来了。轻绡似的雾里,远远传来羊群的铃声,呜呜咽咽的,好象是从它们的心灵深处发出来的……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三册第82页)
冬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5页)
已经到了冬天了。……人行道上的积雪和尘沙混在一起,被践踏成坚实的硬块。马路两旁堆着累累的积雪,由于气温上升的缘故,这些雪堆渐渐变成灰色,松软起来,表面也融成一道道的小沟。街道潮湿、泥泞,从灰色的三角尾顶上往下滴着溶雪。
(„德‟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第670页)
在这种深夜里,地球也象冻死了一样。水透的空气成了有抵抗力的,成了可以摸得着的,使人非常难于熬受……它有咬龁力、钻透力、干燥力和屠杀力,把这类的力量施于种种草木、昆虫以至小的鸟雀,使那些鸟雀自己从树枝上落到坚硬的泥土上,并且也在同样的严寒的紧紧拘束下,象泥土一般地成了坚硬的。
(„法‟莫泊桑:《爱情》)
突然,西北大山头上一阵怪啸的咆哮。大家一齐惊骇地向啸声望去,只见山顶上一排大树摇摇晃晃,树枝格格地截断。接着便是一股狂风卷腾起来的雪雾,象一条无比大的雪龙,狂舞在林间;它腾腾落落,左翻右展,绞头摔尾,朝小分队扑来。林缝里狂喷着雪粉,打在脸上,象石子一样……小分队冒着飞砂一样硬的狂风暴雪,在摔了无数的跟头以后,爬上山顶……小分队刚才路过的地带,地形已完全改变了,没了山背,也没了山沟。山沟全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平平的雪修的大广场;山沟里的树,连梢也不见了……
(曲波:《林海雪原》第292页)
易于刮风的北平的天气,在空中,又充满着野兽的哮吼的声音了。天是灰黄的,暗暗的,混沌而且沉滞。所有的尘土、沙粒,以及人和兽的干粪,都飞了起来,在没有太阳光彩的空间弥漫着。许多纸片,许多枯叶,许多积雪,许多秽坑里的小物件,彼此混合着象各种鸟类模样,飞来飞去,在各家的瓦檐上打圈。那赤裸裸的,至多只挂着一些残叶的树枝,便藤鞭似的飞舞了,又象是鞭着空气中的什么似的。在马路上一切行人都低着头,掩着脸,上身向前屁股向后地弯着腰,困难地走路。拉着人的洋车,虽然车轮子都是能动的,却好象不曾前进的样子。一切卖馒头、烙饼的布篷子都不见了,只剩那些长方形的木板子和板凳歪倒在地上,并且连一只野狗也没有。汽车喇叭的声音也少极了,似乎这时并不是人类的世界。
(胡也频:《胡也频选集》《到莫斯科去》第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房檐上的冰挂似乎成了一道风景线,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它是美丽的。路边各种憨态可掬的雪人在做冬的迎宾,冬也毫不吝啬地洒下更多遗韵。接一片雪花在手上,六片瓣儿,每一朵都是独一无二。贪婪地想保存下每一片剔透的美丽,它却因承受不起高温而悄悄融化。冬是冷艳的,是一种苛求完美的冷艳。而正是这种苛求,冬真的变得完美。
3、春雨滴落在江南的土地上,宁静无声。沿着屋檐的边缘缓缓滴下,滴滴答答的在青石板上迸落。一串串密密的雨,连成了丝,织成了网,把多情的江南笼罩其中。银针似的雨落入水中,泛起了圈圈涟漪,像是江南女子浅浅的笑靥,荡漾着江南的情谊。哟,看那悠长寂寥的小巷,被这雨渲染的朦朦胧胧,小巷深处款款别走来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子,袅袅婷婷。那丁香一样的女子啊,眼中满含着幽怨和哀伤。是这朦胧的雨牵起你久违的心事吗?
4、当天空飞过新年后的第一只雁,一个美好的季节开始了。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树梢渐渐变得绿茸茸。春雷响过,大地重新被赋予了生命,每一次的重生都更令人为之动容。清晨,会有替代闹钟的鸟鸣,傍晚,有甚于油画的晚霞。仅是开始就如此美艳,日后的无限风光更是别致。撷一朵小花,别在少女的发际,取一枝柳条,削成有趣的柳笛。就是墙边的狗尾巴草,也能编出一只可爱的戒指,讨来孩子们的满心欢喜。一年之计在于春,美丽的春天,给这一年送来个美丽的起点。
5、当叶落下来了,就知道就一定秋一定早来了,但不是因叶落秋才来,而是秋让叶落下的。当春到来时,百花盛开,各自争鲜斗艳,一派繁荣;当夏到来时,满池荷花,蝉鸣伴奏,其乐融融。这美丽的景象吸引着秋,她也想来观赏,也想给万物带来快乐,然而秋的到来却只会让花枯萎、草变黄、叶落下。她感受到的仅仅是冷冷清清。
6、秋是高贵的,所有人为她的到来变得格外繁忙。割下一片片稻谷,摘下一架架丝瓜,将红透的苹果采下,把雪白的棉花收集。人们为了迎接她而把一切收拾得整整齐齐,粮仓也因此变得满满当当。人们享受着奔波,享受着忙碌。布谷鸟的声音格外悦耳,谷中的山歌也格外嘹亮。或许停下来侧耳倾听,铺满地的落叶,一脚踩上去,清脆的脆裂声让耳朵也变得十分享受。
7、秋来了,院里的小草、树像染上了颜料。枫树叶红红的,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飘来了阵阵秋风;银杏树叶变的黄黄的,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柏树、松树穿上了绿油油的新衣裳。小院旁边的果园里,一派丰收的景象,石榴哥哥正放声大笑,一不小心,笑破了肚皮露出了饱满的果实;苹果妹妹那粉嘟嘟的小脸显得非常可爱;红枣像一枚枚红宝石,佩戴在树枝上„„
8、秋风吹黄了落叶,我在黄昏与大雁邂逅。天边的那一团团火烧云,就像是织女用天池水所渲染的纱,轻飘飘的盖住了天地。忽而,一个小黑点进入我的视线,我的视野从整片晚霞忽然缩小到那只小雁上了。羽毛还没有长齐的小雁笨拙的扑腾着翅膀,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显然他还只是一只小雁,小雁的身边没有一个同类,应该是和妈妈赌气或者觉得太闷,和我一样,想出来透透气吧!
9、你瞧,那荷叶上蹲着一只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为荷花塘演奏动听的交响乐;小鸟正在枝头为那荷花塘歌咏着动听的音乐,而大自然就是这指挥官,把多样的声音合成一首动听的“大自然交响曲!”
10、漫步着回到家,四处竟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才发现桂花已悄悄绽放了。那小小的花朵,好似一张张甜美的笑脸。好香!我贪婪地嗅了几口,花香顿时在我口鼻中漫延开来。渐渐浸润了我的心扉。我陶醉在这花香中,也沉浸在这美好的秋日里。这纯纯花语属于秋季,这幽幽花香属于秋季。秋,竟是如此美丽!
11、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瑕。在翠绿的荷叶丛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娇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摘下那碧绿的荷叶,不仅可以挡风雨,还可以遮骄阳。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绿的荷叶上微微滚动着,闪烁着晶莹的光辉,像翡翠盘里托着珍珠一样。粉红色的莲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争先恐后地开放着,远远看去像一盏盏红灯,陪衬着那肥绿的大荷叶和那像酒盅一样的莲蓬。
12、到了这个村子,一切忧愁全部忘掉。只记得碧玉缠绕的山,清澈见底的小河围在山边。山像一个宝石,而水就是宝石周围的花圈。异常漂亮。在村子里,给人一种朴实的美丽。一座座房子连在一起,排成一条长龙,弯弯曲曲。像个英文字母在土地上排列着。
13、春雨滴落在黄土高坡的土地上,有些凝重,似是没了江南女子的温柔而多了份男子特有的豪迈。一滴滴春雨也开始变得有力起来,像充满干劲的鼓锤一般擂着空旷的地面,每滴一次都会溅起层层土浪。飞腾着,迸射着,狂舞着,交织着,黄土高坡的春雨像是一幅巨大粗犷的长轴画卷,摄人心魄,惊天动地,震撼激射,看黄土高坡的雨让我的心潮久久的激荡着,澎湃着,感动着。这黄土高坡的春雨啊,分明就是一个豪气冲天的汉子,挥写笔墨,画出了一幅气壮山河的高原春雨图!
14、春天的太阳暖暖的,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大地,万物都苏醒了。春天的太阳可真不听话,刚刚来就去小蛇家找小蛇去了。那暖暖的阳光照在了小蛇身上,小蛇揉揉眼睛一看,啊!太阳来了。它高兴地结束了漫长的冬眠。
15、听完那独特的歌曲,我来到了一片幽静的森林里。“吱吱吱——吱吱吱”这是一位虫子音乐家在独自演奏一首优美、轻缓且旋律动听的曲子。这样的曲子在这令人安详幽静里演奏着,给森林增添一份神奇的色彩和一份独特的感受。我闭上眼,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在我的耳朵里回荡,仿佛我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员。这样独特的感受是只有在这片幽静安详的森林里才能体会到的。
16、阳光投射在湖面上,反射着叠叠波光,就像展开一卷斑斓的彩墨画。池中的荷花,绿叶亭亭,清淡美丽。几条的可爱小鱼从荷叶下游过,生怕打破静谧的画面,偶尔也有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湖面上“跳舞”。你看,湖边那婀娜多姿的垂柳,轻风一拂,更是可爱
17、夜幕降临了。那时,华灯初上,万家灯火如繁星闪烁,明光辉煌。我登上电视塔公园。从远处看,电视塔公园的万缕灯光如利剑一般,把茫茫黑夜照得如同白昼;而近处的灯光射向一望无际的远方;射出来的灯光错落有致、五光十色、壮观辉煌。
18、一场大雪过后,房屋、地上、庄稼像披上一层银色的衣裳。风一吹,雪花飘飘扬扬。马路像一条玉带伸向远方,落了叶的树枝上挂满了毛茸茸的银条,冬夏常青的松柏树上,堆满了蓬松的雪球,大地像铺上了一层毛毯。
19、远处,绵绵群山静静地立在那里,像一只只高耸的骆驼。小河在村子旁哼着歌,缓缓地流淌着。鸭子们“嘎嘎”地叫着,爬上河岸,成群结队地正赶着回家。家家户户的烟囱升起了缕缕炊烟,整个村子弥漫着一股饭菜的香味。
20、早晨,当第一缕阳光斜斜洒进屋子,花儿们便早早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孔雀竹宇慵懒地享受着温和的晨光,就像一只只还没有开屏的孔雀。腊梅花和栀子花已经开始比起谁长得高了,最终还是腊梅花略胜一筹。你看,晨风中胜利者正摇摆着身子,高兴地跳着欢快的舞步呢!五色木也醒了,不过它才伸了一下腰,周围的植物朋友们就知道自己不能再享受清晨了,都争先恐后地躲着,生怕五色木那有毒的叶子碰到自己„„
教学目标:
1、明确掌握景物描写在作文中的作用。
2、学习如何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景物描写。
3、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恰当的运用景物描写,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
恰当的运用景物描写凸显文章内容,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景物描写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恰当的运用景物描写使文章语言更生动,主题更深刻。
二、知识回顾
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景物在描写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明确: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为下文做铺垫。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3、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4、推动情节的发展。
5、深化作品主题。
三、方法指导
这些都是景物描写在文章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怎么在作文中进行景物描写。首先请大家看这段话。
1、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甜甜的泥土》)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可以用景物描写来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板书小贴士:
1、选择景物,抓住特点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小的口头练习:
实战之一:那个夏天的中午,放学了,我知道妈妈一定在门口等我。请同学们用景物描写来代替第一句话: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2、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社戏》)
通过上面的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孩子们看社戏轻快、喜悦、憧憬、急切的心情。板书小贴士:
2、五个角度,有序描写。
实战二:我手里拿着今天考试不及格的试卷,不敢回家,走在校园的路上······ 请同学们用景物描写续写下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3、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以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也是极近的,极洪大的也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老山界》)
这些景物描写是为了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板书小贴士:
3、运用手法,生动语言。实战三:“妈,老师让签字。”妈妈看了一下试卷,一句话也没有说,我坐上了回家的车,路边······请同学们用景物描写续写下面的内容
学生写作,教师评价
4、一轮红日当空,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当日行的路,都是山路崎岖小径,南山北岭,却监着那十一个军汉,约行了二十余里路程。那军人们思量着要去柳荫树下歇凉,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当时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里行,看着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书写小贴士:
4、景物变化,推动情节 实战四:天突然黑了下来······妈妈回头说了句:“靠着我,把试卷放好,别淋湿了。”我紧贴着妈妈的后背,雨一下就小了,想着那个鲜红的56分,我心里下起了大雨。请同学们补充省略的部分 学生写作,教师评价
一.要仔细观察所写景物, 要善于抓住景物特征, 通过不同视角来表现景物。
如《竹林深处人家》采取移步换景手法, 从不同视角描写茂密的竹林;又如朱自清描写的《春》这课中的“春花图”和“春风图”中, 作者仔细观察, 通过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相结合的感觉角度, 以及虚实相结合, 自上而下, 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 抓住了景物“春花”和“春风”的特征:春花是繁多的, 春风是和煦、轻柔、芳香、悦耳的;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小山雪 霁图”, 通过视角自上而下, 由点到面观察, 抓住景物———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特征暖和舒适, 进行描绘。因此, “观察”不同于“观看”, 观察是有意识、有计划进行的。它要求观察者仔细观察景物的特征, 并有所分析。如果漫无目, 走马观花, 任一时兴趣去看, 往往观察得不全不深不细, 因而收效甚微。观察要确定观察点和观察范围。描写景物要选取一定角度, 或仰视, 或平视, 或府视, 或正看, 或侧观。从不同角度, 看到的景物特征不一样, 作者的心情也会不一样。此外, 还要讲究一定的顺序。
二.描写景物要有顺序, 做到井然有序。
《树林和草原》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各种景物从清晨到夜晚的变化, 而《巴东三峡》以空间为序, 《周庄水韵》是空间、时间顺序相结合。
三.描写景物可以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使景物生动逼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春》中的春花图运用大量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描绘景物, 抒发感情。作者写花色鲜艳, 不直接说桃花红 、杏花粉 、梨花白 , 而是“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通过几个恰当比喻, 充分调动读者的想象力, 春风图, 作者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四.描写景物的同时要融入自已感情, 做到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济南的冬天》处处流露出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者有时直接抒发感情。如“这一圈小 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那些小山太秀气,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济南真算得上个宝地”“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等, 这些句子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喜爱、赞美之情。
五.写景时要明确写景作用, 不要为了写景而写景。
《坟》有一段景物描写:微风早已停息了, 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 在空气中愈颤愈细, 细到没有, 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 仰面看那乌鸦, 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 铁铸一般站着, 这段景物的描写的作用渲染了坟场凄凉的气氛, 更衬托出华老栓夫妇失去宝贝儿子华小栓那种悲凉的心情。又如孙犁的《荷花 淀》中的“水生嫂月下编蓆”那段景物描写。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 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 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 风吹过来, 带着新鲜的荷叶花香。这段景物描写渲染宁静的气氛;烘托水生嫂勤劳, 纯朴温顺;为下文话别提供背景, 起烘托、渲染的作用。又如在《记一次救灾活动》中也有一段景 物描写。星期天的清早, 我起床后推门一看, 太阳还没有露出来, 过了一会儿, 东方出现了一片红色, 后来越来越大, 红红的, 照得大地全亮了。到了中午云层逐渐变厚, 天气逐渐变得闷热, 到了下午, 突然雷声隆隆, 天空不时划出一道道闪电, 不久就下起了大雨。大约下了三个多小时, 雨停了, 天气也凉快了许多, 河水暴涨……这段景物描写就不恰当, 从题目中看, 这段景物的作用只需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 直接或间接地为文章主题服务, 渲染气氛, 为文章情节发展作辅垫就行, 而一些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如开头划线那一句不如不要。
每篇文章的景物描写须根据文章中心来写, 是否起到服务主题、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衬托人物形象, 推动情节的发展的作用来定。不要为了写景而写景, 殊不知成了画蛇添足。
自然界景物, 都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描写景物方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即便是同一事物, 在同一时间, 由于观察角度不同, 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明晰概念之后则首先需要知晓优秀景物描写的要素,古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就是说别人难以描写出来的景物,你能写出来,而且好像就在读者眼前一样,这就是好的景物描写,给人以优美逼真之感,读完文字,仿佛置身其中。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不论写景还是状物,其方法是共通的。
首要的是放慢脚步,静下心去欣赏。这一点看似很虚,许多人尤其青少年很难做到,因为青少年好动,大多不愿倾听与观赏。美学大家朱光潜说过:“慢慢走,欣赏啊!”希望有志于写好景物的学生,千万不要因浮躁而走马观花,从而辜负了身边的风月。
有了欣赏的心态还需要一双慧眼去观察,观察一词谁都可以说,但是真正能观察到位的怕是极少。观察先要看的是个大概印象,就像平日里做一件复杂的事,首要的是有个整体把握。打个比方来说吧,去看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说这一景物给人以温柔细腻感,这就不准,除非另辟蹊径,找一个与众不同的理由,否则读者就不会信服。
找准初步印象之后就要学会抓景物的特点,一种景物最吸引人的地方自然是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能把景物的特点写出来,那么这段写景的文字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果抓不准,那么不论语言如何优美都是浮华的文字堆砌,毫无意义。举例而言,要写晚秋时节的银杏树:其最大的特点自然在于那泛着浓黄的树叶,这种黄有别于其他树叶的枯黄,而且银杏树的树叶往往是整棵树皆黄,有种凋零前的悲壮感,这是一大特点;第二大特点是它在落叶时往往是一大片树叶纷纷而落,有种独特的飘零之美。合起来,就可以发现晚秋时节的银杏树有两个特点:浓重的颜色和零落的美感。抓住特点之后还要能细致入微,将景物细部呈现出来。比如,要写西安兵马俑,其特点当然工艺精湛,逼真精致,这种精致则需要观察它的细部。比如,兵马俑的头发丝丝可见,这可是历经千年之后留存下来的,这种精致是无与伦比的,其建造者手艺之精湛也就在不言之中了。
说了这许多,有一样已经在叙述之中了,那就是写景物需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乱写一气,东拉西扯,写了很多却让人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结合上面的文字来举个例吧,譬如,真要写一棵晚秋的银杏了,不能一上手就马上看见什么写什么,先要感受一下整体印象,把这种印象写出来,接着抓住它的特点,最后再写树的一些细节,这样的描写就有层次感。当然顺序不是唯一的,可以是由上到下的方位顺序,也可以是时间变化顺序。这样别人读的时候,就会一步步通过文字想象出画面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最后,也是最难的,就是写“神”。上面讲的都是写“形”,写“神”就不仅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善于感悟,能由眼前的景物生发出一些联想或者想象来,进而能在这些景物中投入自己的情感或者思考,那么这个景物就是有灵魂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好的景物描写的更高标准。还是以那颗晚秋的银杏树为例来说,可以由它想到许多,想到人生的飘零,想到繁华的衰落,想到生命的更替,等等。当然,这些东西不可随意去套,要能结合自己当时遇到这棵树时的心境,能巧妙地将自然的现象与自己的情绪心境相结合,而且结合的天衣无缝就是有境界、有情韵了。